CN106794965B - 顶棚单元及具有顶棚单元的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顶棚单元及具有顶棚单元的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4965B
CN106794965B CN201480081447.4A CN201480081447A CN106794965B CN 106794965 B CN106794965 B CN 106794965B CN 201480081447 A CN201480081447 A CN 201480081447A CN 106794965 B CN106794965 B CN 106794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b girder
ceiling
vertical component
component effect
back 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1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4965A (zh
Inventor
丸山直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94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4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4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4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实现轻量化和刚度提高的顶棚单元(7)及具有顶棚单元(7)的电梯轿厢(1)。所述顶棚单元(7)具有:第一侧梁(711),其被竖立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地板(3)上的多个立柱(4)中的至少一个立柱保持;第二侧梁(711),其与所述第一侧梁(711)平行地,被所述多个立柱(4)中与保持所述第一侧梁(711)的立柱(4)不同的立柱(4)保持;后梁(712),其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梁(711,711)的后侧端部之间;以及天花板(72),其被第一及第二侧梁(711,711)和所述后梁(712)保持。

Description

顶棚单元及具有顶棚单元的电梯轿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顶棚单元及具有顶棚单元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梯具有由曳引机绳索支承的轿厢框架,该轿厢框架由下框、立柱及上框构成。并且,在该轿厢框架的内部保持乘客所出入的轿厢室。轿厢框架和轿厢室是不同的构造物,因而需要分别确保强度。例如,轿厢框架的上框需要能够承受作用于轿厢室的轿厢地板的偏置荷重的强度,轿厢室的天花板需要能够承受在安装或者维修时维修作业人员的搭乘或者有重量的部件的承载的强度。以往的电梯需要分别确保上框和天花板的强度,导致整体上的部件数目的增加和质量的增加。
针对这种问题,已有将由立柱保持的上框和由轿厢室的侧壁保持的天花板排列设于同一平面上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上框用作顶棚的一部分来减少部件数目和质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0059号公报(第5页,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轿厢依旧将在上框的周围配置的天花板安装于轿厢室的侧壁之上。因此,虽然能够减少部件数目,但是侧壁需要使用强度较高的部件,存在整体上不能减轻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提供能够减少电梯轿厢的部件数目和质量的顶棚单元、以及减少部件数目和质量的电梯轿厢。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顶棚单元具有:第一侧梁,其被竖立设置在电梯轿厢地板上的多个立柱中的至少一个立柱保持;第二侧梁,其与所述第一侧梁平行地被所述多个立柱中与保持所述第一侧梁的立柱不同的立柱保持;后梁,其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后侧端部之间;以及天花板,其被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后梁保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电梯轿厢的部件数目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顶棚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将侧梁和后梁的连接部放大示出的图。
图4是将侧梁和前梁的连接部放大示出的图。
图5是将侧梁和上梁的连接部放大示出的图。
图6是天花板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顶棚单元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顶棚单元的运输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将侧梁和立柱的连接部放大示出的图。
图10是将天花板和侧壁的连结部放大示出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上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在图1中,轿厢1由轿厢室、形成轿厢室的顶棚部的顶棚单元7、和设于该顶棚单元7的引导靴8构成,其中,该轿厢室具有:下框2,其具有紧急停止部件;轿厢地板3,其设于该下框2之上;立柱4,其竖立设置于轿厢地板3的四个角部;一对侧壁5,它们形成轿厢的侧面;正面壁(未图示),其与出入口10对置设置;轿厢门(未图示),其对出入口10进行开闭;以及幕板6,其设于出入口10的上方。
当轿厢1在井道内升降时,轿厢1借助于引导靴8被设于井道内的导轨9进行引导。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顶棚单元7的立体图。在图2中,顶棚单元7由上框71和天花板72构成。上框71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及第二侧梁(以下称作一对侧梁)711,它们沿出入口10的正面宽度(間口)方向分开且相互平行地排列;后梁712,其连接一对侧梁711的里侧(后侧)端部;前梁713,其连接一对侧梁711的前侧端部(出入口10侧端部)端部;以及上梁714,其连接一对侧梁711的中央部。由于一对侧梁711和后梁712及前梁713之间的接合,上框71的形状形成为矩形。
下面,利用图3~图5详细说明上框71。
侧梁711是将一片钢材弯折而形成的。首先,以使长边水平且短边垂直的方式配置钢材,将上部一直弯折到水平位置。接着,对于下部,从其里侧的端面起留下后述的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前后尺寸的量,将前侧的部分沿与上侧的缘部相同的方向一直弯折到水平位置。由此,侧梁711形成为前侧的截面呈U字型且里侧的截面呈L字型。一对侧梁711以使U字状的开口部相互面对的方式在出入口10的正面宽度方向上分开且平行地排列。
图3是将一个侧梁711和后梁712的连接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一对侧梁711的前侧的U字状的开口部分别由两个水平部711a、711c和在两个水平部711a、711c之间形成U字的底部的一个垂直部711b构成。在此,将两个水平部711a、711c中位于下侧的水平部称作下部水平部711a,将位于上侧的水平部称作上部水平部711c。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是与后述的天花板72抵接并连结的抵接面。并且,一对侧梁711的里侧由垂直部711b和上部水平部711c形成为截面呈L字型。另外,从下部水平部711a的前侧的端面到里侧的端面的长度形成为,比从垂直部711b及上部水平部711c的前侧的端面到里侧的端面的长度短相当于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前后尺寸的量。并且,在形成下部水平部711a时而留下的钢材的里侧向铅直下方延伸而形成垂直部711b。
后梁712是将钢材的长边中的一方向上方弯折成型的,截面呈L字型。L字型的后梁712具有水平部712a和从该水平部712a朝向上方延伸的垂直部712b。水平部712a的上表面是与后述的天花板72抵接并连结的抵接面。垂直部712b的短边尺寸形成为与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的短边尺寸相同的尺寸。
后梁7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一个侧梁711的里侧的端部进行焊接。具体地讲,使水平部712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前表面和下部水平部711a的里侧端面接触,使水平部712a的靠侧梁711侧的端面和垂直部711b的靠后梁712侧的侧面接触,使垂直部712b的靠侧梁711侧的端面和垂直部711b的靠后梁712侧的侧面接触,使垂直部712b的上端面和上部水平部711c的下表面接触。在该状态下,焊接水平部712a和下部水平部711a,焊接水平部712a和垂直部711b,焊接垂直部712b和垂直部711b,焊接上部水平部711c和垂直部712b。另一个侧梁711和后梁71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也同样进行焊接。这样,后梁712连接一对侧梁711的里侧的端部。在此,一对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和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上表面被配置在同一个水平面(A)上。并且,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具有螺纹孔12。通过该螺纹孔12,侧梁711、后梁712与后述的天花板72连结。
图4是将一个侧梁711和前梁713的连接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前梁713是将钢材的长边中的一方向上方弯折成型的,截面呈L字型。L字型的前梁713是与后梁712相同的形状,但尺寸小于后梁712。前梁713具有与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平行的水平部713a、和从该水平部713a朝向上方延伸的垂直部713b。垂直部713b的短边尺寸为比侧梁的垂直部711b的短边尺寸短的尺寸。
前梁7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一个侧梁711的前侧(出入口10侧)端部进行焊接。具体地讲,前梁713的垂直部713b的上表面与侧梁711的上部水平部711c的下表面接触。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中的靠侧梁711侧的端面、与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中的靠前梁713侧的侧面接触。前梁713的垂直部713b中的靠侧梁711侧的端面、与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中的靠前梁713侧的侧面接触。在该状态下,焊接上部水平部711c和垂直部713b,焊接垂直部713b和垂直部711b,焊接水平部713a和垂直部711b。同样,前梁71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也与另一个侧梁711的前侧端部进行焊接。这样,前梁713连接一对侧梁711的前侧端部。在此,前梁713的垂直部713b的上下尺寸为比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的上下尺寸短的尺寸。因此,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的下表面比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靠上方、离开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而配置。
图5是将一个侧梁711和上梁714的连接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上梁714是将钢材弯折成型的,截面呈U字型。上梁714以使U字状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方式进行配置。上梁714的U字状的开口部由两个垂直部714b和在两个垂直部714b之间形成U字的底部的一个水平部714a构成。在此,上梁714的两个垂直部714b的上下尺寸为比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的上下尺寸短的尺寸,并且是与前梁713的垂直部713b的上下尺寸相同的尺寸。
上梁7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一个侧梁711的中央部进行焊接。具体地讲,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中的靠侧梁711侧的端面与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中的靠上梁714侧的侧面接触。两个垂直部714b的侧梁711侧的端面与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中的靠上梁714侧的侧面接触。两个垂直部714b的上表面与侧梁711的上部水平部711c的下表面接触。在该状态下,焊接水平部714a和垂直部711b,焊接两个垂直部714b和垂直部711b,焊接垂直部714b和上部水平部711c。同样,上梁714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也与另一个侧梁711的中央部进行焊接。这样,上梁714连接一对侧梁711的中央部。在此,上梁714的两个垂直部714b的上下尺寸为比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的上下尺寸短的尺寸,并且是与前梁713的垂直部713b的上下尺寸相同的尺寸。因此,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的下表面和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的下表面被配置在同一个水平面(B)上。该水平面(B)位于比配置有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下表面和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下表面的水平面(A)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形成各个梁的钢材是一般构造物,强度是已被规定的。并且,在由不同的钢材形成各个梁时,只要能得到足够的刚度即可。
下面,利用图6详细说明天花板72。图6是天花板72的立体图。
天花板72具有将矩形的板材的一对对边向轿厢1的上侧弯折成型的第一及第二垂直部(以下称作一对侧部垂直部)721a。剩余的两条边中在轿厢1的里侧的边向轿厢1的上侧弯折而形成第三垂直部(以下称作后部垂直部)722a。在轿厢1的前方的剩余的一条边也向轿厢1的上侧弯折而形成第四垂直部(以下称作前部垂直部)723a。侧部垂直部721a的上部向另一个侧部垂直部721a的相反侧弯折而形成第一及第二水平部(以下称作一对侧部水平部)721b。后部垂直部722a的上部向前部垂直部723a的相反侧弯折而形成第三水平部(以下称作后部水平部)722b。前部垂直部723a的上部向后部垂直部722a的相反侧弯折而形成第四水平部(以下称作前部水平部)723b。侧部水平部721b、后部水平部722b、前部水平部723b分别与侧部垂直部721a、后部垂直部722a、前部垂直部723a的上端部对应连接并向外侧延伸。并且,在侧部垂直部721a、后部垂直部722a及前部垂直部723a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底部72a。底部72a与侧部垂直部721a、后部垂直部722a及前部垂直部723a的下端部连接。底部72a的上表面在安装或者维修时成为供维修作业人员搭乘或者放置有重量的部件的顶盖面,下表面成为作为轿厢室内的天花面的装饰面。
下面,说明将天花板72连结在上框71上的方法。
侧部垂直部721a、后部垂直部722a、前部垂直部723a具有螺纹孔16。通过该螺纹孔16,侧部垂直部721a与侧壁5的上端部连结,后部垂直部722a与正面壁(未图示)的上端部连结,前部垂直部723a与幕板6的上端部连结。
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及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上表面是分别与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及后部水平部722b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面。并且,侧部水平部721b及后部水平部722b具有螺纹孔12。通过该螺纹孔12,侧部水平部721b与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连结,后部水平部722b与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连结。前部水平部723b不与前梁713接触。
图7是从出入口10侧观察到的顶棚单元7的图。天花板72以顶盖面在上、装饰面在下的方式从前梁713侧被安装在上框71上。此时,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被***在水平面(A)和水平面(B)之间,在水平面(A)上配置有上框71的一对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及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在水平面(B)上配置有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及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的下表面与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抵接。同样,天花板72的后部水平部722b的下表面与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上表面抵接。将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和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以及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和天花板72的后部水平部722b,分别通过螺纹孔12用螺栓连结固定。由此,形成图2所示的顶棚单元7。
在此,天花板72的形成装饰面及顶盖面的底部72a和垂直部721a、722a、723a及水平部721b、722b、723b全部用同一个相同板材构成。并且,天花板72的水平部721b、722b分别在整个全长中与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及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上表面抵接。由此,万一天花板72与侧梁711及后梁712的固定松脱时,也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
利用图1、图9及图10说明使用采取以上结构的顶棚单元7时的轿厢1的安装步骤。
首先,将轿厢地板3配置在下框2之上,并进行调整使轿厢地板3成为水平。接着,在轿厢地板3的四个角部竖立设置立柱4。将顶棚单元7连结在该立柱4的上部。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及立柱4的上部具有螺纹孔14,通过该螺纹孔14,用螺栓15将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和立柱4的上部连结。图9是将侧梁711和立柱4的连结部放大示出的图。如图9所示,使立柱4与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的外表面(与前梁713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侧面)抵接,并用螺栓15与侧梁711连结。
在将顶棚单元7连结在立柱4上后,在轿厢地板3竖立设置侧壁5,用螺栓17将该侧壁5连结在天花板72的侧部垂直部721a及轿厢地板3上。用螺栓17将正面壁(未图示)连结在天花板72的后部垂直部722a的外表面(与前部垂直部723a相反侧的侧面)及轿厢地板3上。用螺栓17将幕板6连结在天花板72的前部垂直部723a的外表面(与后部垂直部722a相反侧的侧面)上。在此,轿厢1成为图1所示的状态。最后,在出入口10安装轿厢门(未图示)。
图10是将天花板72和侧壁5的连结部放大示出的图。如图10所示,使侧壁5的上部与天花板72的侧部垂直部721a的外表面(与另一个侧部垂直部721a相反侧的侧面)抵接,并用螺栓17连结。同样,使正面壁及幕板6的上端部分别与天花板72的后部垂直部722a的外表面(与前部垂直部723a相反侧的侧面)及前部垂直部723a的外表面(与后部垂直部722a相反侧的侧面)抵接,并用螺栓17连结。由此,施加给天花板72的载荷向侧壁5、正面壁及幕板6分散,因而即使不对天花板72安装加强部件,也能够得到可以承受在安装或者维修时的维修作业人员的搭乘或者承载有重量的部件的刚度。
图7是顶棚单元7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顶棚单元7的运输状态的图。顶棚单元7在出厂时可以设为图7所示的状态,也可以设为图8所示的状态。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和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连通小径孔和大径孔而成的不倒翁形(だるま)孔11。并且,在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中的这些不倒翁形孔11的铅直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相同形状相同尺寸的不倒翁形孔11(侧梁711的不倒翁形孔11中与上梁714对应的不倒翁形孔11未图示)。在前梁713、上梁714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同样也形成有不倒翁形孔11,对应于这些不倒翁形孔11,在另一个侧梁711也同样形成有不倒翁形孔11。不倒翁形孔11形成为大径孔比小径孔靠近出入口10侧。
在图8中,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的上表面与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的下表面及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的下表面抵接。通过侧部水平部721b的长孔13和前梁713的不倒翁形孔11的小径孔,用螺栓(未图示)将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暂时连结。并且,通过侧部水平部721b的长孔13和上梁714的不倒翁形孔11的小径孔,用螺栓(未图示)将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暂时连结。形成不倒翁形孔11的小径孔的直径小于螺栓头部的直径且大于螺栓轴部的直径。并且,不倒翁形孔11的大径孔的直径大于螺栓头部的直径。因此,在将螺栓穿通长孔13后安装螺母把螺栓保持在天花板72上的状态下,使螺栓头部通过不倒翁形孔11的大径孔后,使螺栓移动到小径孔中,由此容易将天花板72和前梁713、以及天花板72和上梁714暂时连结。在这样将上框71和天花板72暂时连结后,如图8所示,天花板72的装饰面被配置在比配置了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和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水平面(A)高的位置处,天花板72不与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接触。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出厂,则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损伤天花板72的装饰面,并且也有助于削减包装顶棚单元7用的捆包部件。
在图8所示的运输状态下进行出厂、运输的顶棚单元7,在被搬运到安装现场后变形为图7所示的安装状态。首先,将暂时连结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和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及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用的螺栓拧开,使天花板72相对于上梁714向轿厢1的出入口10侧移位。这样,螺栓的头部从不倒翁形孔11的小径孔向大径孔侧移动,螺栓能够从不倒翁形孔11中拔出,能够将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从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及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卸下。
即使将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从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及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卸下,连结前梁713及上梁714和天花板72的螺栓也仍旧被安装于天花板72的长孔13中。在使天花板72向下方移动时,侧部水平部721b的下表面与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抵接。此时,被安装于天花板72的长孔13中的螺栓在设于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不倒翁形孔11的大径孔中通过。并且,在使天花板72向里侧移动时,天花板72的后部水平部722b与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上表面抵接,连接天花板72的长孔13和侧梁711的不倒翁形孔11的螺栓,从不倒翁形孔11的大径孔向小径孔移动。拧紧该螺栓,再用螺栓(未图示)将在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和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设置的螺纹孔12、与在天花板72的侧部水平部721b、后部水平部722b设置的螺纹孔12正式连结,将天花板72固定在上框71上,而成为图7所示的安装状态。
这样,顶棚单元7能够容易地从图8所示的运输状态变形为图7所示的安装状态。另外,在轿厢1的安装时,能够将顶棚单元7以图8所示的运输状态直接连结在立柱4的上部,在连结后使天花板72移动而成为图7所示的安装状态。在将顶棚单元7以图8所示的运输状态直接连结在立柱4的上部时,不会损伤天花板72的装饰面,安装作业容易进行。
另外,将一对侧梁711分别连结在两个立柱4的上部,但也可以连结在一个立柱4的上部。并且,立柱4竖立设置在轿厢地板3的四个角部,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除轿厢地板3的四个角部以外,也在安装有侧壁5的边的中央部竖立设置立柱4。在这种情况下,一对侧梁711分别被连结在三个立柱4的上部。
该实施方式的顶棚单元7具有:第一侧梁711,其被竖立设置在轿厢地板3的多个立柱4中的至少一个立柱保持;以及第二侧梁711,其与第一侧梁711平行地,被与保持第一侧梁711的立柱4不同的立柱4保持。顶棚单元7还具有连接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后侧端部之间的后梁712。并且,天花板72由第一及第二侧梁711和后梁712保持。由此,通过将形成上框71的第一及第二侧梁711和后梁712与天花板72一体化来实现顶棚单元7,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并且,由于利用上框71保持天花板72,因而能够减轻施加给轿厢室的侧壁5的重量,侧壁5能够使用强度较低的部件,所以能够减轻轿厢1的质量。
另外,该实施方式的顶棚单元7的第一及第二侧梁711分别具有与天花板72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面。另外,顶棚单元7具有:前梁713,其在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抵接面的上方且离开该抵接面配置,并连接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前侧端部之间;上梁714,其在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抵接面的上方且离开该抵接面配置,并连接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中央部之间。由此,第一及第二侧梁711除与后梁712连接以外,也与前梁713和上梁714连接,因而能够提高顶棚单元7的刚度。并且,天花板72架设在第一及第二侧梁711上,因而即使是天花板72与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连结松脱时,也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顶棚单元7中,前梁713的下表面和上梁714的下表面被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由此,在顶棚单元7的运输时,由于将天花板72暂时连结在前梁713的下表面和上梁714的下表面上,因而不会损伤天花板72的装饰面,并且能够削减包装顶棚单元7用的捆包部件。
另外,该实施方式的顶棚单元7在后梁712具有与天花板72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面。另外,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抵接面和后梁712的抵接面被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由此,天花板72除架设在第一及第二侧梁711上以外,也架设在后梁712上,因而能够提高顶棚单元7的刚度,并且也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
前梁713和上梁714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具有连通小径孔和大径孔而成的连结孔即不倒翁形孔11,第一及第二侧梁711在作为连结孔的不倒翁形孔11的铅直下方的位置处具有与连接孔相同形状的连结孔即不倒翁形孔11。由此,天花板72在运输时能够与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及上梁714的水平部714a的下表面抵接并暂时连结。天花板72的装饰面配置在比配置有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及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水平面(A)高的位置处,因而不会损伤装饰面。
另外,形成该实施方式的顶棚单元7的天花板72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及第二垂直部721a;第三垂直部722a,其设于第一及第二垂直部721a的后侧端部之间;第一、第二水平部721b及第三水平部722b,它们分别对应地连接于第一、第二垂直部721a及第三垂直部722a的上端部,并从该上端部向外侧延伸;以及底部72a,其连接第一、第二垂直部721a及第三垂直部722a的下端部。由此,垂直面721a、722a能够发挥顶棚壁脚板的作用,因而能够削减部件数目,有助于轿厢1的质量减轻。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顶棚单元7的天花板72中,第一及第二水平部721b被载置在第一及第二侧梁711之上,第三水平部722b被载置在后梁712之上。由此,在天花板72中,水平面721b、721b分别被载置在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上和后梁712的水平部712b上,因而即使是天花板72和侧梁711以及后梁712之间的连结松脱时,也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
另外,该实施方式的顶棚单元7用一片板材形成天花板72的第一及第二垂直部721a、第一及第二水平部721b以及底部72a。因此,用一片板材形成的天花板72由于垂直部721a的外表面被连结在侧壁5上,因而能够得到可以承受在安装或者维修时的维修作业人员的搭乘或者承载有重量的部件的强度。
另外,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1具有:第一侧壁5,其竖立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地板3;第二侧壁5,其与第一侧壁5对置地竖立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地板3;正面壁(未图示),其与电梯的出入口10对置地竖立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地板3;以及顶棚单元7,在使天花板72的底部72a朝向轿厢地板3侧的状态下,天花板72的第一及第二垂直部721a的外表面与第一及第二侧壁5的内表面抵接并连结,天花板72的第三垂直部722a与正面壁的内表面抵接并连结。由此,天花板72能够通过将四条边向上侧弯折而成型,并分别形成侧部垂直部721a、后部垂直部722a和前部垂直部723a,这些垂直部的外表面被连结在侧壁5、正面壁和幕板6上,因而能够得到刚度。因此,不需要对天花板72安装加强部件,能够削减部件数目,使安装作业容易进行。另外,顶棚单元7是从出厂时起被一体化的形态,能够在该形态的状态下直接进行安装,因而安装作业容易进行。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一片板材的四条边弯折成型,形成4个垂直部及4个水平部,但只要将至少一对的对边弯折成型,形成侧部垂直部721a及侧部水平部721b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将其它的部件进行接合而形成位于轿厢1的里侧和出入口10侧的垂直部722a、723a及水平部721b、722b。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并且同样容易进行安装作业。
另外,天花板72也可以不形成垂直部721a、722a、723a及水平部721b、722b、723b,而设为平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天花板72的出入口1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比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之间的正面宽度宽的尺寸。由此,天花板72架设在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上。由此,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并且也容易进行安装作业。
另外,使轿厢1升降的绳索(未图示)的绕挂方式既能够适用于沿着轿厢1的下部及侧面绕挂绳索的所谓攀缘方式(underslung method),也能够适用将绳索的端部安装于上梁714的所谓吊挂方式(hanging method)。
另外,侧梁711及后梁712通过螺纹孔12与天花板72连结,但也能够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将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设为比侧梁711的水平部711a及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高的位置,但也可以设置成相同的高度。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上框71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通过朝向轿厢1的里侧进行弯折成型而形成,水平部713a具有与天花板72的前部水平部723b连结用的螺纹孔12。
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通过从钢材的里侧的端面起保留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前后尺寸的量,从钢材的前侧的端面起保留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的前后尺寸的量,将中央的部分弯折而形成。因此,从下部水平部711a的前侧的端面到里侧的端面的长度形成为,比从上部水平部711c的前侧的端面到里侧的端面的长度短了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的前后尺寸和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的前后尺寸相加而得的量。并且,在形成下部水平部711a时留下的钢材的里侧及前侧向铅直下方延伸而形成垂直部711b。
前梁7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一个侧梁711的前侧(出入口10侧)的端部进行焊接。具体地讲,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后表面与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前侧的端面接触。前梁713的水平部713a中的靠侧梁711侧的端面与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中的靠前梁713侧的侧面接触。前梁713的垂直部713b中的靠侧梁711侧的端面与侧梁711的垂直部711b中的靠前梁713侧的侧面接触。前梁713的垂直部713b的上端面与侧梁711的上部水平部711c的下表面接触。在该状态下,焊接上部水平部711c和垂直部713b,焊接垂直部713b和垂直部711b,焊接水平部713a和垂直部711b,焊接水平部713a和下部水平部711a。同样,前梁71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也与另一个侧梁711的前侧端部进行焊接。这样,前梁713连接一对侧梁711的前侧端部。
后梁712和一对侧梁711的连接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上框71的形状由于一对侧梁711、后梁712及前梁713的接合而形成矩形。
其中,侧梁711的上部水平部711c形成为与实施方式1相比在轿厢1的出入口10的正面宽度方向上宽度狭窄。一对侧梁711的上部水平部711c的间隔距离,比从天花板72的一个侧部水平部721b中的靠一个侧梁711侧的侧面到另一个侧部水平部721b中的靠另一个侧梁711侧的侧面的尺寸长。并且,不设置上梁714。天花板72能够从上侧***由侧梁711、后梁712、前梁713构成的上框71中。天花板的侧部水平部721b、后部水平部722b、前部水平部723b分别与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后梁712的水平部712a、前梁的水平部713a连结。由此,形成顶棚单元7。
在本实施方式中,轿厢1的安装步骤与实施方式1相同。顶棚单元7以与实施方式1的图7所示的安装状态相当的状态连结于立柱4。天花板72的侧部垂直部721a的外表面(与另一个侧梁711相反侧的侧面)与侧壁5的外表面连结,后部垂直面722a的外表面(与前梁723相反侧的侧面)与正面壁的外表面连结,前部垂直部723a的外表面(与后梁722相反侧的侧面)与幕板6的外表面连结,这些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2中同样,通过将上框71与天花板72一体化来实现顶棚单元7,也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并且,由于利用上框71保持天花板72,因而能够减轻施加给轿厢室的侧壁5的重量,侧壁5能够使用强度较低的部件,所以能够减轻轿厢的质量。
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天花板72能够通过将四条边向上侧弯折而成型而分别形成侧部垂直部721a、后部垂直部722a、前部垂直部723a,将这些垂直部连结在侧壁5、正面壁(未图示)、幕板6上,因而能够得到足够的刚度。因此,不需要对天花板72安装加强部件,能够削减部件数目,使安装作业容易进行。并且,顶棚单元7是从出厂时起被一体化的形态,能够在该形态的状态下直接进行安装,因而安装作业容易进行。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天花板72的四条边进行弯折成型而形成垂直部及水平部,但只要将至少一对的对边进行弯折成型而形成侧部垂直部721a及侧部水平部721b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将其它的部件进行接合而形成位于轿厢1的里侧和出入口10侧的垂直部722a、723a及水平部722b、723b。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并且同样容易进行安装作业。
另外,天花板72也可以不形成垂直部721a、722a、723a及水平部721b、722b、723b,而设为平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天花板72的出入口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为比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之间的正面宽度(間口幅)宽的尺寸。因此,天花板72架设在侧梁711的下部水平部711a的上表面上。由此,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并且也容易进行安装作业。
另外,侧梁711的上部水平部711c形成为与实施方式1相比在轿厢1的出入口10的正面宽度方向上宽度狭窄,但也可以不形成上部水平部711c,而将侧梁711设为截面呈L字型。
本实施方式的顶棚单元7的第一及第二侧梁711分别具有与天花板72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面,顶棚单元7具有连接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前侧端部之间的前梁713,第一及第二侧梁711的上部之间的正面宽度比天花板72的一条边的尺寸宽。因此,天花板72从上框71的上方被***并连结,因而安装作业容易进行。并且,天花板72被载置在侧梁711上,因而即使是天花板72和侧梁711的连结松脱时,也能够防止天花板72的掉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使轿厢1升降的绳索(未图示)的绕挂方式既能够适用沿着轿厢1的下部及侧面绕挂绳索的所谓攀缘方式,也能够适用将绳索的端部安装于上梁714的所谓吊挂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侧梁711及后梁712通过螺纹孔12与天花板72连结,但也能够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标号说明
1轿厢;2下框;3轿厢地板;4立柱;5侧壁;6幕板;7顶棚单元;71上框;711侧梁;712后梁;713前梁;713上梁;711a下部水平部;711c上部水平部;712a、713a、714a水平部;711b、712b、713b、714b垂直部;72天花板;72a底部;721a侧部垂直部;721b侧部水平部;722a后部垂直部;722b后部水平部;723a前部垂直部;723b前部水平部;8引导靴;9导轨;10出入口;11不倒翁形孔;12、14、16螺纹孔;13长孔;15、17螺栓。

Claims (9)

1.一种顶棚单元,其中,该顶棚单元具有:
第一侧梁,其被竖立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地板上的多个立柱中的至少一个立柱保持;
第二侧梁,其与所述第一侧梁平行地,被所述多个立柱中与保持所述第一侧梁的立柱不同的立柱保持;
后梁,其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后侧端部之间;以及
天花板,其被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后梁保持,
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分别具有与所述天花板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面,
所述顶棚单元还具有:
前梁,其在所述抵接面的上方离开该抵接面而配置,并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前侧端部之间;
上梁,其在所述抵接面的上方离开该抵接面而配置,并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中央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单元,其中,
所述前梁的下表面和所述上梁的下表面被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棚单元,其中,
所述后梁具有与所述天花板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面,
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抵接面以及所述后梁的抵接面被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顶棚单元,其中,
所述前梁和所述上梁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具有连通小径孔和大径孔而成的连结孔,
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在所述连结孔的铅直下方的位置处具有与所述连结孔相同形状的连结孔。
5.一种顶棚单元,其中,该顶棚单元具有:
第一侧梁,其被竖立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地板上的多个立柱中的至少一个立柱保持;
第二侧梁,其与所述第一侧梁平行地,被所述多个立柱中与保持所述第一侧梁的立柱不同的立柱保持;
后梁,其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后侧端部之间;以及
天花板,其被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后梁保持,
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分别具有与所述天花板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面,
所述顶棚单元具有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前侧端部之间的前梁,
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上部之间的正面宽度比所述天花板的一条边的尺寸宽。
6.一种顶棚单元,其中,该顶棚单元具有:
第一侧梁,其被竖立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地板上的多个立柱中的至少一个立柱保持;
第二侧梁,其与所述第一侧梁平行地,被所述多个立柱中与保持所述第一侧梁的立柱不同的立柱保持;
后梁,其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的后侧端部之间;以及
天花板,其被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后梁保持,
所述天花板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垂直部及第二垂直部;第三垂直部,其设于所述第一垂直部及所述第二垂直部的后侧端部之间;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及第三水平部,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垂直部、所述第二垂直部及所述第三垂直部的上端部对应地连接,并从该上端部向外侧延伸;以及底部,其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部、所述第二垂直部及所述第三垂直部的下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棚单元,其中,
在所述天花板中,所述第一水平部及所述第二水平部被载置在所述第一侧梁及所述第二侧梁之上,所述第三水平部被载置在所述后梁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顶棚单元,其中,
所述天花板的第一垂直部、第二垂直部、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以及底部由一片板材形成。
9.一种电梯的轿厢,其中,该轿厢具有:
第一侧壁,其竖立设置于所述电梯的轿厢地板上;
第二侧壁,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对置地竖立设置于所述电梯的轿厢地板上;
正面壁,其与所述电梯的出入口对置地竖立设置于所述电梯的轿厢地板上;以及
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顶棚单元,其中在所述天花板的底部朝向所述轿厢地板侧的状态下,所述天花板的第一垂直部及第二垂直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抵接并连结,所述天花板的第三垂直部与所述正面壁的内表面抵接并连结。
CN201480081447.4A 2014-09-08 2014-09-08 顶棚单元及具有顶棚单元的电梯轿厢 Active CN106794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04598 WO2016038642A1 (ja) 2014-09-08 2014-09-08 天井ユニットおよび天井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4965A CN106794965A (zh) 2017-05-31
CN106794965B true CN106794965B (zh) 2019-02-15

Family

ID=55458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1447.4A Active CN106794965B (zh) 2014-09-08 2014-09-08 顶棚单元及具有顶棚单元的电梯轿厢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8415B2 (zh)
EP (1) EP3192761B1 (zh)
JP (1) JP6227153B2 (zh)
CN (1) CN106794965B (zh)
WO (1) WO20160386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97816A1 (en) * 2015-10-08 2018-10-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Renewable panel assembly for an elevator car
US11479445B2 (en) 2017-12-13 2022-10-25 Inventio Ag Elevator c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n elevator car roof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oe board to uprights
DE112018007294T5 (de) * 2018-03-16 2020-1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Kabinendeckenvorrichtung für einen Aufzug
JP6899966B2 (ja) * 2018-07-20 2021-07-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装置
JP7135902B2 (ja) * 2019-02-01 2022-09-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天井上巾木装置
CN113291954B (zh) * 2021-05-25 2022-07-12 宁夏通宇电梯制造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的稳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526A (zh) * 1998-07-13 2000-01-1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轿箱结构
CN101018730A (zh) * 2004-09-09 2007-08-1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模块化的电梯轿厢
CN102190232A (zh) * 2010-03-15 2011-09-2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759A (en) * 1898-03-15 williams
US4043430A (en) * 1975-08-28 1977-08-2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common enclosure for open wiring between door controls, car top inspection station controls and traveling cable
US4430835A (en) * 1981-08-20 1984-02-14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b
JPS61101572A (ja) * 1984-10-23 1986-05-20 Ricoh Co Ltd 水性インク
JPS61101572U (zh) * 1984-12-12 1986-06-28
JP2544403B2 (ja) 1987-10-09 1996-10-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乗かご
JPH02119484U (zh) * 1988-11-02 1990-09-26
USH1362H (en) * 1993-03-08 1994-10-04 Herrmann; Walter J. Drive mechanism for elevator door
JP3385892B2 (ja) * 1997-02-20 2003-03-10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用カゴ室
CN100564224C (zh) * 2002-06-20 2009-12-02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机房电梯的轿厢的顶部安全扶栏
JP2004262602A (ja) * 2003-02-28 2004-09-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5450061B2 (ja) * 2006-06-30 2014-03-26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浅いピットおよび/または低いオーバヘッド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
US9066450B2 (en) * 2008-10-24 2015-06-23 Wright Line, Llc Data center air routing system
IT1395921B1 (it) * 2009-09-24 2012-11-02 Igv Group S P A Intelaiatura portante per cabina di ascensore
IT1395920B1 (it) * 2009-09-24 2012-11-02 Igv Group S P A Cabina di ascensore con vano ad altezza interna costante al variare dello spessore del pannello pavimentale
JP2014091586A (ja) * 2012-10-31 2014-05-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天井連結構造、乗りかご、及び、乗りかご製造方法
JP2014159324A (ja) * 2013-02-20 2014-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US9441359B1 (en) * 2015-01-13 2016-09-13 Tommy Hsieh Structurally independent frame for component based multi-unit buildings
US9657475B1 (en) * 2016-02-16 2017-05-23 Simplex Strip Doors, Llc Suspended ceiling unit
EP3418239A1 (en) * 2017-06-21 2018-12-26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ca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526A (zh) * 1998-07-13 2000-01-1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轿箱结构
CN101018730A (zh) * 2004-09-09 2007-08-1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模块化的电梯轿厢
CN102190232A (zh) * 2010-03-15 2011-09-2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4965A (zh) 2017-05-31
US10538415B2 (en) 2020-01-21
EP3192761B1 (en) 2020-11-04
JP6227153B2 (ja) 2017-11-08
JPWO2016038642A1 (ja) 2017-04-27
EP3192761A1 (en) 2017-07-19
US20170137261A1 (en) 2017-05-18
EP3192761A4 (en) 2018-05-09
WO2016038642A1 (ja)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4965B (zh) 顶棚单元及具有顶棚单元的电梯轿厢
US20130220742A1 (en) Elevator
JP5788756B2 (ja) レール運搬用トロ
JP4836706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工法
JP496430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CN103221624B (zh) 电梯的轿厢
ITMI20091627A1 (it) Intelaiatura portante per cabina di ascensore
RU2654649C2 (ru) Боковая рама тележки грузового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вагона
US20210354956A1 (en) Elevator safety device
KR20100101411A (ko) 엘리베이터 도어 이탈방지장치
JP2016008091A (ja)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JP2004244188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
US20170107083A1 (en)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KR101617209B1 (ko) 엘리베이터 승강장도어용 이탈방지장치
JP4572693B2 (ja) 炉組立部品搬送装置を有する連続焼成炉
US11919744B2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a car apron supportable on guide rails
US20210395045A1 (en) Elevator
CN208700369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
JP5199051B2 (ja) 車両点検整備用ピットの階段装置
JP429477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EP3173367B1 (en) Movable lift apparatus
JP2011148620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装置
CN205615904U (zh) 一种周转架
ITRE20070041A1 (it) '' attrezzatura per lo scarico di contenitori ''
UA32091U (uk) Універсальна платформа з незнімними пристроям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