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21624A -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21624A
CN106721624A CN201611112508.6A CN201611112508A CN106721624A CN 106721624 A CN106721624 A CN 106721624A CN 201611112508 A CN201611112508 A CN 201611112508A CN 106721624 A CN106721624 A CN 106721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articles
oxidant
phagostimulant
food call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125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loo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loo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loo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loo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125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21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21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162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水产诱食颗粒含有诱食剂和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铝块、镁块、锌块,并将其投入到过量的稀硝酸溶液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添加硝酸银,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将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在85‑95℃下搅拌均匀,向溶液中添加贝壳颗粒,升温至100‑110℃,静置吸附1‑2h后,取出贝壳颗粒,烘干得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本发明的诱食颗粒含有抗氧化成分,能够防止诱食剂发生氧化以及滋生细菌,保质期长,投放后的诱食效果也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养殖业用的水产饲料主要有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两种。浮性饲料则是在投养后饲料颗粒会上浮至水面,水产生物均在近水面处摄食,使用者能很好的观察水产的摄食情况,有效控制饲料的投养量。但是由于饲料在投养后即上浮至水面,水产生物必须在上层水域摄食,而对中、下层水产生物而言,则不利于其摄食且增加了体能消耗。沉性饲料的颗粒在投食后会沉降,使生活在中下层的水产生物能顺利摄食。
诱食剂是用于配合饲料的辅助剂,能够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对饲料的嗜好性,提高其摄饵率,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当前工业化生产的水产饲料营养虽然很全面,但由于不是水产养殖动物原来所嗜好的食物,很多饲料未被吞食而浪费。因此一般都会将诱食剂与饲料配合投放或直接将诱食剂添加到饲料中。诱食剂的原理是:多数水产养殖动物的视觉不发达,他们主要依靠嗅觉生活。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诱食剂能够诱使水产养殖动物集中于饲料周围,进而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食欲,并促进其完成吞食饲料。
目前的诱食剂的主要成分为一般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有机酸、短链脂肪酸等,这些物质在存储或者投放过后,容易发生氧化以及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发生变质、腐败,导致诱食剂诱食效果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如申请号为20091015421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金枪鱼拟饵及其专用缓释诱食剂。其中,该缓释诱食剂按重量份数含有1至10份的缓释凝胶、0.5至1份的诱食饵料、1至50份水。缓释凝胶起到的是减慢诱食饵料的溶解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调节水的比例间接调节缓释的速度。因此,该发明具有气味引诱时间长、价格低廉、污染少、诱捕效果好的优点。
该诱食剂的诱食饵料容易发生氧化以及滋生细菌,不仅保质期短,而且投放后的诱食效果也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诱食颗粒含有抗氧化成分,能够防止诱食剂发生氧化以及滋生细菌,保质期长,投放后的诱食效果也更好。
此外,本发明诱食颗粒密度较大,具有沉性,与沉性水产饲料的沉浮性保持一致;且该诱食颗粒能够实现多阶段控释,使得诱食剂释放速率较为均一、稳定,诱食效果好,诱食时效长。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含有诱食剂以及作为所述诱食剂载体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
所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铝块、镁块、锌块,并将其投入到过量的稀硝酸溶液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添加硝酸银,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将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在85-95℃下搅拌均匀,向溶液中添加贝壳颗粒,升温至100-110℃,静置吸附1-2h后,取出贝壳颗粒,烘干得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
本发明对贝壳颗粒进行抗氧化改性。在改性过程中,将铝块、镁块、锌块用稀硝酸溶解,生成多元金属离子溶液以及氢气。虽然大部分的氢气会直接从溶液中逃逸,但是溶液中还是会含有少量的氢气。添加硝酸银后,添加贝壳颗粒对溶液中的多元金属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吸附金属离子和氢气。最终制得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其中,氢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不仅能够增强诱食颗粒的抗氧化能力,延长保质期,而且水产动物即便吞食后,也无毒害,反而也能提高水产动物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其免疫能力。此外,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由于含有多元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其原理为:由于氢气的存在以及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电位差,投放后在水中能够形成原电池效应,生成大量负氢离子,提高抗菌活性。而且,这些多元离子被水产养殖动物食用后还能作为微量元素补充,增强体质。
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中铝离子、镁离子、锌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为0.5-1.5:0.5-1.5:0.5-1.5:0.5-1.5。
进一步地,所述稀硝酸的质量浓度为20-40%。
进一步地,所述贝壳颗粒的质量为多元金属离子溶液的0.5-1.5倍。
进一步地,所述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贝壳洗净,转移至马弗炉中,在300-400℃下焙烧1-2h;焙烧后取出冷却,将贝壳粉碎成40-80目的贝壳颗粒。
在本发明中,对贝壳先进行焙烧,在焙烧过程中,需要严格限定焙烧温度和时间,在本发明中焙烧的目的性明确,在300-400℃下焙烧1-2h,贝壳中的有机质被分解,其占据的空间被释放出来,贝壳内部形成大量微米级别的孔道结构,上述以工艺下焙烧后形成的孔道,尺寸均一性好,具有出色的吸附性,且与活性炭等常规载体相比,其孔道之间是相互连通的,而不是如活性炭一般是单一的、互相不连通的孔道,因此其吸附量更大,缓释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贝壳颗粒还经过活化处理:配制pH为6-6.5的柠檬酸溶液,将贝壳颗粒在其8-12倍质量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3-5h,浸泡温度为40-50℃;浸泡后取出,干燥,得到活化处理的贝壳颗粒。
活化处理后贝壳颗粒的吸附性能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水产诱食颗粒呈核壳型,核芯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45-55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20-24份、羟丙甲纤维素17-21份、突释剂3-5份、粘合剂2-4份、润滑剂1-3份;壳层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45-55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17-21份、羟丙甲纤维素8-12份、阻滞剂14-18份、粘合剂2-4份、润滑剂1-3份;所述核芯部分与壳层部分的质量比为1:4-10。
现有的诱食剂,一般都是直接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造粒过程中直接添加的,虽然如此能够确保与饲料沉浮性的一致性。但是其不具备缓释作用。而有些是负载于密度较小的载体上的,虽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但是其密度较小,一投入水体中便会迅速上浮。本发明的诱食颗粒,以贝壳颗粒和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缓释骨架,其中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内部具有大量的孔道结构,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对诱食剂的负载量大,具有较好的控释效果。且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容易吸附水,被水浸润后诱食颗粒便会停留在水的中底层。
另一方面,现有的诱食剂,其控释性较差:有的诱食剂,在投放入水中后容易造成初期遇水大量溶解,导致突释情况,导致诱食时效短。有的诱食剂虽然诱食时效较长,但是其释放速率过慢,无法充分起到诱食的作用。另一方面,现有的诱食剂,在释放后期由于诱食剂中诱食成分含量的减少以及诱食剂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减小,会存在后期诱食成分释放动力不足的情况,导致其所在区域水中诱食成分浓度过低,无法起到足够的诱食效果。
本发明的诱食颗粒为核壳型,壳层部分与核芯部分的释放速率不同:壳层部分的诱食剂释放速率合理,不会发生初期突释情况。核芯部分能够加速对诱食剂的释放,克服后期诱食剂释放动力不足的缺陷,提高诱食效果。
本发明的具体原理为:
壳层部分的主要原料有:诱食剂、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阻滞剂。其中,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和羟丙甲纤维素分别作为诱食剂的载体,对诱食剂的载药量高,且皆具有缓释功能。由于羟丙甲纤维素的水溶性较强,遇水后会迅速溶解,容易造成前期突释,因此加入阻滞剂,限制羟丙甲纤维素的快速溶解,降低诱食剂的前期释放速率。
核芯部分包括:诱食剂、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随着壳层部分的逐渐溶解,在后期核芯部分逐渐被暴露出来,核芯部分中的突释剂具有吸湿放热的效果,突释剂吸湿放热后,导致羟丙甲纤维素加速溶解,从而加快诱食剂的释放,克服控释后期诱食剂释放动力不足的缺陷。
进一步地,所述诱食剂选自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有机酸、短链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阻滞剂为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能够减缓羟丙甲纤维素的溶解。所述粘合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滑剂选自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为6000-10000mps。
该粘度范围的羟丙甲纤维素的缓释效果以及在制备过程中的加工较为理想。
进一步地,所述突释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生石灰粉末与乙二醇按质量比10:2-3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在130-140℃下加压加热搅拌反应2-3h;在反应0.5-1h过程中添加生石灰粉末质量3-4%的丁基锂,反应结束后使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制得突释剂。
上述方法制得的突释剂,是在丁基锂的催化下,在生石灰粉末的表面聚合生成聚环氧乙烷层,生石灰具有很好的吸湿性,遇水后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热量,这些热量能够加速羟丙甲纤维素的溶解,加速诱食剂的释放。但是生石灰若与大量水直接反应较为剧烈,会造成温度过高,为此在生石灰表面生成聚环氧乙烷层,聚环氧乙烷层起到阻隔作用,突释剂遇水后水需要通过渗透进入聚环氧乙烷层后才能与生石灰反应,大大降低了反应剧烈度。而且由于聚环氧乙烷层对生石灰粉末的包裹,即使生石灰与水反应剧烈,也起到了阻隔和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壳层部分中的所述羟丙甲纤维素经过改性处理:
将羟丙甲纤维素与无水二甲基乙酰胺按固液比1g/30mL-1g/15mL混合,加热至55-65℃使羟丙甲纤维素溶解,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1-1.5倍的硬脂酰氯和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0.2-0.3倍的三乙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抽真空搅拌;然后将溶液转移至30-35℃水浴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4-10h;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添加至足量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沉淀后减压过滤,取固体并先后经过洗净、干燥后得到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将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添加到质量浓度为6-8%的乙二醛水溶液中,其中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的质量与乙二醇的10-20倍,在30-40℃温度下搅拌反应1-3h,最后经过洗涤、干燥后得到二次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
对羟丙甲纤维素经过进一步改性处理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缓释效果,在初次改性后,羟丙甲纤维素的端基含有部分疏水基团,其水溶性降低;在二次改性后,羟丙甲纤维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预交联,因此其不容易在投放初期遇水迅速溶解,同时也提高了其在不同pH环境下的稳定性。此外上述改性方法低毒无害,符合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上述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核芯部分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5-15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1/3量的诱食剂,吸附6-8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粘合剂混合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
2)壳层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5-15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1/3量的诱食剂,吸附6-8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阻滞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步骤1)所得的核芯部分、粘合剂混合均匀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制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诱食剂过200目筛,所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所述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所述润滑剂过80目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诱食颗粒含有抗氧化成分,能够防止诱食剂发生氧化以及滋生细菌,保质期长,投放后的诱食效果也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呈核壳型。
核芯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氨基酸、核苷酸)50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22份、羟丙甲纤维素(粘度为6000-10000mps)19份、突释剂4份、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润滑剂(滑石粉)2份。
壳层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氨基酸、核苷酸)50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19份、羟丙甲纤维素(粘度为6000-10000mps)10份、阻滞剂(乙基纤维素)16份、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润滑剂(滑石粉)2份;所述核芯部分与壳层部分的质量比为1:7。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将贝壳洗净,转移至马弗炉中,在350℃下焙烧1.5h;焙烧后取出冷却,将贝壳粉碎成40-80目的贝壳颗粒。另行配制pH为6-6.5的柠檬酸溶液,将贝壳颗粒在其10倍质量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4h,浸泡温度为45℃;浸泡后取出,干燥,得到活化处理的贝壳颗粒。
称取铝块、镁块、锌块,并将其投入到过量的质量浓度为30%的稀硝酸溶液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添加硝酸银,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溶液中铝离子、镁离子、锌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为1:1:1:1;将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在90℃下搅拌均匀,向溶液中添加溶液质量1倍的贝壳颗粒,升温至105℃,静置吸附1.5h后,取出贝壳颗粒,烘干得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
所述突释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生石灰粉末与乙二醇按质量比10:2.5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在135℃下加压加热搅拌反应2.5h;在反应0.75h过程中添加生石灰粉末质量3.5%的丁基锂,反应结束后使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制得突释剂。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核芯部分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诱食剂过200目筛,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润滑剂过80目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0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量的诱食剂,吸附7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粘合剂混合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
2)壳层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诱食剂过200目筛,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润滑剂过80目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0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量的诱食剂,吸附7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阻滞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步骤1)所得的核芯部分、粘合剂混合均匀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制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呈核壳型。
核芯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甜菜碱、有机酸、短链脂肪酸)45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24份、羟丙甲纤维素(粘度为6000-10000mps)21份、突释剂5份、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4份、润滑剂(硬脂酸镁)1份。
壳层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甜菜碱、有机酸、短链脂肪酸)45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21份、羟丙甲纤维素(粘度为6000-10000mps)12份、阻滞剂(乙基纤维素)18份、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2份、润滑剂(硬脂酸镁)2份;所述核芯部分与壳层部分的质量比为1:10。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将贝壳洗净,转移至马弗炉中,在300℃下焙烧2h;焙烧后取出冷却,将贝壳粉碎成40-80目的贝壳颗粒。
称取铝块、镁块、锌块,并将其投入到过量的质量浓度为20%的稀硝酸溶液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添加硝酸银,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溶液中铝离子、镁离子、锌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为0.5:.5:0.5:1.5;将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在85℃下搅拌均匀,向溶液中添加溶液质量0.5倍的贝壳颗粒,升温至100℃,静置吸附1h后,取出贝壳颗粒,烘干得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
所述突释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生石灰粉末与乙二醇按质量比10:2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在130℃下加压加热搅拌反应3h;在反应0.5h过程中添加生石灰粉末质量3%的丁基锂,反应结束后使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制得突释剂。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核芯部分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诱食剂过200目筛,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润滑剂过80目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5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3量的诱食剂,吸附6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粘合剂混合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
2)壳层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诱食剂过200目筛,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润滑剂过80目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5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3量的诱食剂,吸附6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阻滞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步骤1)所得的核芯部分、粘合剂混合均匀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制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呈核壳型。
核芯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氨基酸、核苷酸)50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22份、羟丙甲纤维素(粘度为6000-10000mps)19份、突释剂4份、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润滑剂(微粉硅胶)2份。
壳层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短链脂肪酸)50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19份、羟丙甲纤维素(粘度为6000-10000mps)10份、阻滞剂(乙基纤维素)16份、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润滑剂(微粉硅胶)2份;所述核芯部分与壳层部分的质量比为1:7。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将贝壳洗净,转移至马弗炉中,在350℃下焙烧1.5h;焙烧后取出冷却,将贝壳粉碎成40-80目的贝壳颗粒。另行配制pH为6-6.5的柠檬酸溶液,将贝壳颗粒在其10倍质量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4h,浸泡温度为45℃;浸泡后取出,干燥,得到活化处理的贝壳颗粒。
称取铝块、镁块、锌块,并将其投入到过量的质量浓度为40%的稀硝酸溶液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添加硝酸银,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溶液中铝离子、镁离子、锌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为1.5:0.5:1.5:0.5;将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在95℃下搅拌均匀,向溶液中添加溶液质量1.5倍的贝壳颗粒,升温至110℃,静置吸附2h后,取出贝壳颗粒,烘干得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
所述突释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生石灰粉末与乙二醇按质量比10:3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在140℃下加压加热搅拌反应2h;在反应1h过程中添加生石灰粉末质量4%的丁基锂,反应结束后使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制得突释剂。
所述壳层部分中的所述羟丙甲纤维素经过改性处理:
将羟丙甲纤维素与无水二甲基乙酰胺按固液比1g/15mL混合,加热至65℃使羟丙甲纤维素溶解,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1.5倍的硬脂酰氯和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0.3倍的三乙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抽真空搅拌;然后将溶液转移至35℃水浴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4h;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添加至足量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沉淀后减压过滤,取固体并先后经过洗净、干燥后得到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将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添加到质量浓度为8%的乙二醛水溶液中,其中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的质量与乙二醇的20倍,在40℃温度下搅拌反应1h,最后经过洗涤、干燥后得到二次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核芯部分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诱食剂过200目筛,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润滑剂过80目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0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量的诱食剂,吸附7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粘合剂混合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
2)壳层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诱食剂过200目筛,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润滑剂过80目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0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量的诱食剂,吸附7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阻滞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步骤1)所得的核芯部分、粘合剂混合均匀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制得成品。
实施例4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呈核壳型。
核芯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短链脂肪酸)55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20份、羟丙甲纤维素(粘度为6000-10000mps)17份、突释剂3份、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4份、润滑剂(微粉硅胶)1份。
壳层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甜菜碱)55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17份、羟丙甲纤维素(粘度为6000-10000mps)8份、阻滞剂(乙基纤维素)14份、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润滑剂(微粉硅胶)3份;所述核芯部分与壳层部分的质量比为1:4。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将贝壳洗净,转移至马弗炉中,在400℃下焙烧1h;焙烧后取出冷却,将贝壳粉碎成40-80目的贝壳颗粒。
称取铝块、镁块、锌块,并将其投入到过量的质量浓度为25%的稀硝酸溶液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添加硝酸银,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溶液中铝离子、镁离子、锌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为1.5:1.5:0.5:0.5;将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在90℃下搅拌均匀,向溶液中添加溶液质量1倍的贝壳颗粒,升温至110℃,静置吸附2h后,取出贝壳颗粒,烘干得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
所述突释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生石灰粉末与乙二醇按质量比10:2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在130℃下加压加热搅拌反应2h;在反应1h过程中添加生石灰粉末质量3%的丁基锂,反应结束后使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制得突释剂。
所述壳层部分中的所述羟丙甲纤维素经过改性处理:
将羟丙甲纤维素与无水二甲基乙酰胺按固液比1g/20mL混合,加热至60℃使羟丙甲纤维素溶解,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1倍的硬脂酰氯和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0.2倍的三乙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抽真空搅拌;然后将溶液转移至35℃水浴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8h;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添加至足量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沉淀后减压过滤,取固体并先后经过洗净、干燥后得到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将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添加到质量浓度为7%的乙二醛水溶液中,其中初步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的质量与乙二醇的15倍,在35℃温度下搅拌反应2h,最后经过洗涤、干燥后得到二次改性的羟丙甲纤维素。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核芯部分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诱食剂过200目筛,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润滑剂过80目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5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3量的诱食剂,吸附8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粘合剂混合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
2)壳层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诱食剂过200目筛,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过40-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阻滞剂过80目筛。润滑剂过80目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5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3量的诱食剂,吸附8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阻滞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步骤1)所得的核芯部分、粘合剂混合均匀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制得成品。
本发明的诱食颗粒,保质期最长可长达1年。
本发明的诱食颗粒,在投入清水中后,均能够保持在水底或水体中层。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含有诱食剂以及作为所述诱食剂载体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所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称取铝块、镁块、锌块,并将其投入到过量的稀硝酸溶液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添加硝酸银,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将多元金属离子溶液在85-95℃下搅拌均匀,向溶液中添加贝壳颗粒,升温至100-110℃,静置吸附1-2h后,取出贝壳颗粒,烘干得到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金属离子溶液中铝离子、镁离子、锌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为0.5-1.5:0.5-1.5:0.5-1.5:0.5-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硝酸的质量浓度为20-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颗粒的质量为多元金属离子溶液的0.5-1.5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贝壳洗净,转移至马弗炉中,在300-400℃下焙烧1-2h;焙烧后取出冷却,将贝壳粉碎成40-80目的贝壳颗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颗粒还经过活化处理:配制pH为6-6.5的柠檬酸溶液,将贝壳颗粒在其8-12倍质量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3-5h,浸泡温度为40-50℃;浸泡后取出,干燥,得到活化处理的贝壳颗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诱食颗粒呈核壳型,核芯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45-55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20-24份、羟丙甲纤维素17-21份、突释剂3-5份、粘合剂2-4份、润滑剂1-3份;壳层部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制而成:诱食剂45-55份、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17-21份、羟丙甲纤维素8-12份、阻滞剂14-18份、粘合剂2-4份、润滑剂1-3份;所述核芯部分与壳层部分的质量比为1:4-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食剂选自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有机酸、短链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阻滞剂为乙基纤维素;所述粘合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滑剂选自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释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生石灰粉末与乙二醇按质量比10:2-3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在130-140℃下加压加热搅拌反应2-3h;在反应0.5-1h过程中添加生石灰粉末质量3-4%的丁基锂,反应结束后使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制得突释剂。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核芯部分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5-15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1/3量的诱食剂,吸附6-8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突释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粘合剂混合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
2)壳层的制备: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各组分分别过筛;将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5-15wt%的悬浮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1/3量的诱食剂,吸附6-8h,离心、干燥后,得到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将剩余的诱食剂、吸附有诱食剂的抗氧化改性贝壳颗粒、羟丙甲纤维素、阻滞剂混合均匀,将粘合剂用乙醇溶解;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与步骤1)所得的核芯部分、粘合剂混合均匀后造粒,再经过干燥、筛粒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均匀,制得成品。
CN201611112508.6A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6721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12508.6A CN106721624A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12508.6A CN106721624A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21624A true CN106721624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87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12508.6A Withdrawn CN106721624A (zh) 2016-12-07 2016-12-07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21624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9895A (zh) * 2000-02-22 2001-08-29 程广宇 一种诱鱼饵的制作方法及按此方法制作的诱鱼饵
EP1174127A1 (en) * 2000-07-21 2002-01-23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Composition for targeted release of an actvie substan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ch a composition
CN101151967A (zh) * 2006-09-28 2008-04-02 广东海洋大学 以贝壳粉为载体的纳米抗菌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7454A (zh) * 2007-12-05 2008-04-30 张少武 一种稻瘟灵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64116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李活 以牡蛎壳和江蓠粉为载体制备多功能对虾饲料添加剂
CN103004717A (zh) * 2012-12-13 2013-04-03 李群益 一种缓控释鱼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0833A (zh) * 2013-06-03 2013-10-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芬太尼双层口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5963A (zh) * 2014-12-16 2015-04-22 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 微波辅助合成贝壳负载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23043A (zh) * 2015-05-19 2015-09-2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生石灰复合干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0881A (zh) * 2015-08-03 2015-11-04 湖北老鬼鱼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丸状鱼饵饲料及制备方法
CN105489710A (zh) * 2016-01-22 2016-04-13 四川银河星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背电极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
CN106376582A (zh) * 2016-08-30 2017-02-08 广西世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藤酮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9895A (zh) * 2000-02-22 2001-08-29 程广宇 一种诱鱼饵的制作方法及按此方法制作的诱鱼饵
EP1174127A1 (en) * 2000-07-21 2002-01-23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Composition for targeted release of an actvie substan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ch a composition
CN101151967A (zh) * 2006-09-28 2008-04-02 广东海洋大学 以贝壳粉为载体的纳米抗菌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7454A (zh) * 2007-12-05 2008-04-30 张少武 一种稻瘟灵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64116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李活 以牡蛎壳和江蓠粉为载体制备多功能对虾饲料添加剂
CN103004717A (zh) * 2012-12-13 2013-04-03 李群益 一种缓控释鱼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0833A (zh) * 2013-06-03 2013-10-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芬太尼双层口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5963A (zh) * 2014-12-16 2015-04-22 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 微波辅助合成贝壳负载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23043A (zh) * 2015-05-19 2015-09-2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生石灰复合干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0881A (zh) * 2015-08-03 2015-11-04 湖北老鬼鱼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丸状鱼饵饲料及制备方法
CN105489710A (zh) * 2016-01-22 2016-04-13 四川银河星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背电极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
CN106376582A (zh) * 2016-08-30 2017-02-08 广西世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藤酮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延文 等: "羧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酯的制备及应用", 《化工技术与开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2132A (zh) 一种针对中下层水产养殖动物的沉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JP7018239B2 (ja) ルーメンバイパス塩化コリン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A76438C2 (en) Composition for regulating animal growth,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CN106561510A (zh) 一种鲢鱼的季节区别化养殖方法
CN106721625A (zh) 一种抗氧化水产沉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161367A (ja) 粒状緩効性窒素肥料
CN102838176A (zh) 水产品的养殖方法及其中使用的饲养水的净化活性剂
CN109052655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消毒增氧剂
CN106902788A (zh) 一种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6578708A (zh) 一种抗菌改性聚氨酯基浮性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14531A (zh) 一种有效改良土壤板结的有机肥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1099744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型水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51184A (zh) 一种针对上层鱼的浮性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8418A (zh) 一种饲料用矿物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83354A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底净化片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358433A (zh) 包覆型缓释性农药粒剂
CN107285450A (zh) 一种水产养殖中使用的高效增氧剂及其用途
CA2274468C (en) Feed additives for ruminants
CN106721624A (zh) 一种抗氧化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5111A (zh) 一种过氧化钙增氧剂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07471A (zh) 一种水产动物用抗应激剂
CN111512976A (zh) 一种沸石豆腐猫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1626A (zh) 一种抗氧化无抗水产免疫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75688A (zh) 一种农业灌溉施肥方法
CN106562128A (zh) 一种基于贝壳颗粒的沉性水产诱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