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38395A - 一种护栏端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栏端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38395A
CN106638395A CN201611032105.0A CN201611032105A CN106638395A CN 106638395 A CN106638395 A CN 106638395A CN 201611032105 A CN201611032105 A CN 201611032105A CN 106638395 A CN106638395 A CN 106638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rail
energy storage
framework
predeformation
coupl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21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正保
侯石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10321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38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38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8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14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cal protection, e.g. for bridge piers, for traffic islands
    • E01F15/143Protecting devices located at the ends of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护栏端头,包括连接组件(2)以及两个以上的预变形储能板(1),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上设置有储能部(101),所述储能部(101)能够在受到压力时产生形变以抵消车辆的动能,所述连接组件(2)与护栏固定连接,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以使得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在受力时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移动且相互挤压,所述连接组件(2)远离所述护栏的一端与地基固定。本申请所公开的护栏端头能够在车辆碰撞的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来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了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护栏端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公路防撞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护栏端头。
背景技术
护栏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的主要设施,在防止车辆冲出路外、坠入沟壑深谷,降低事故严重后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护栏端头是护栏标准段开始端或结束端所设置的特殊端部结构,对失控车辆碰撞具有很好的吸能效果,为碰撞提供缓冲空间和时间,从而降低了因车辆碰撞所造成的驾驶员受伤程度和车辆损伤程度。
现有技术中的护栏,普遍采用波形梁护栏端头,这种护栏端头结构无法很好地吸收车辆的动能,在实际使用中,车辆撞击这种波形梁护栏端头的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失控车辆正面碰撞时,往往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在我国新出台的法规《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中对护栏端头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的护栏端头已经无法满足道路实际安全防护需求,无法保障车辆碰撞时车内人员的安全。
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满足我国最新法规要求的护栏端头,以使得其能更好地吸收失控车辆碰撞时带来的动能,更好地保护驾驶员、乘客的安全,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护栏端头,进一步改善高速公路上护栏端头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护栏端头结构无法很好地吸收车辆的动能,从而导致车辆突发事故时车乘人员受伤程度严重的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护栏端头,包括连接组件以及两个以上的预变形储能板,所述预变形储能板上设置有储能部,所述储能部能够在受到压力时产生形变以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所述连接组件与护栏固定连接,所述预变形储能板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以使得所述预变形储能板在受力时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上移动且相互挤压,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护栏的一端与地基固定。
优选的,所述护栏端头还包括隔板,所述预变形储能板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且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上移动。
优选的,单个所述隔板的两侧均安装有预变形储能板。
优选的,固定于同一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预变形储能板相对于所述隔板成镜像对称。
优选的,所述护栏端头还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护栏的一端且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上移动,所述第二框架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靠近护栏的一端且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预变形储能板处于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预变形储能板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波浪线形。
优选的,所述储能部为能够在受到压力时产生形变的金属型材。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由空心钢管制成。
一种护栏,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护栏端头。
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非储能板压溃式变形吸能技术相比,在碰撞过程中,预变形储能板通过释放预先储存的能量来吸收车辆的动能,在同等长度的护栏端头条件下本申请所提供的护栏端头的吸能比更大,吸能效率更高,因此在吸收同等能量的条件下本申请所提供的护栏端头的长度远远小于其他同类产品,且本申请安装施工方便,节省安装空间,本申请将多个预变形储能板套设在连接组件上,车辆迎撞护栏端头时,套设在连接组件上的多个预变形储能板能够相互挤压产生形变释放大量能量,与现有技术比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失控车辆的动能,从而保护了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护栏端头无法有效地吸收失控车辆的动能,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护栏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隔板和隔板两侧的预变形储能板构成的单元;
图4为预变形储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述,提供一种护栏端头的具体实施例,一种护栏端头,包括连接组件2以及两个以上的预变形储能板1,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上设置有储能部101,所述储能部101能够在受到压力时产生形变以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所述连接组件2与护栏固定连接,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以使得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在受力时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移动且相互挤压,所述连接组件2远离所述护栏的一端与地基固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护栏端头,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预变形储能板与隔板套设在连接组件上,预变形储能板能够在车辆碰撞时释放能量从而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预变形储能板和隔板置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这些结构设计可以更好地吸收失控车辆的动能,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解决了因现有技术中的护栏端头无法有效吸收失控车辆的动能,车内人员身体易造成重大伤害的技术难题。
当汽车碰撞护栏端头时,护栏端头中的预变形储能板1在撞击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释放在预变形过程中储存的能量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隔板3可为预变形储能板1释放能量提供约束,同时也为护栏端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碰撞提供支撑作用,预变形储能板1、隔板3、与第一框架4、第二框架5具体的安装连接方式为:钢管202穿过隔板3和预变形储能板1,所述钢管202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4,所述钢管202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框架5,所述钢丝绳201穿过预变形储能板1和隔板3以及所述第一框架4,所述钢丝绳201靠近所述第一框架4的一端固定于地面,所述钢丝绳201远离所述第一框架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5。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的设置对失控车辆的撞击起到了缓冲吸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稳定所述隔板3和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的作用。制成隔板3和预变形储能板1的材质优选为低碳钢,预变形储能板1的具体结构形状不受限制,预变形储能板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u”形、“w”等预变形储能形状,也可以是带有凸起或凹陷部分的预变形金属储能薄板,预变形储能板1和隔板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栏端头还包括隔板3,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安装在所述隔板3上,所述隔板3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且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可为预变形储能板1释放能量提供约束,同时也为护栏端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碰撞提供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单个所述隔板3的两侧均安装有预变形储能板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3和所述隔板3两侧相邻的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之间可固定连接,在车辆迎撞护栏端头时,可以在碰撞中更好地为护栏端头提供支撑,提高护栏端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固定于同一所述隔板3两侧的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相对于所述隔板3成镜像对称,护栏端头能够在车辆对其撞击的过程中释放更多的能量来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且护栏端头整体集中程度高,外形整齐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波浪线形,车辆碰撞护栏端头时,横截面为波浪线形的预变形储能板能够通过释放预变形过程中储存的大量能量来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更好的保护人员人身安全。
当然也可以是,所述储能板1是表面具有凸起或凹陷部分的预变形金属储能板,碰撞过程中可以释放在预变形过程中储存的大量能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部101为能够在受到压力时产生形变的金属型材。所述储能部101可以是焊接在预变形储能板1两侧的由金属或其合金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预变形储能物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4和所述第二框架5均为空心,减轻护栏端头整体质量,也使得护栏端头可以在车辆迎撞时释放更多的能量来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更好的保护人员人身安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2)以及两个以上的预变形储能板(1),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上设置有储能部(101),所述储能部(101)能够在受到压力时产生形变以抵消失控车辆的动能,所述连接组件(2)与护栏固定连接,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以使得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在受力时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移动且相互挤压,所述连接组件(2)远离所述护栏的一端与地基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端头还包括隔板(3),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安装在所述隔板(3)上,所述隔板(3)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且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隔板(3)的两侧均安装有预变形储能板(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固定于同一所述隔板(3)两侧的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相对于所述隔板(3)成镜像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端头还包括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所述第一框架(4)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2)远离所述护栏的一端且能够在所述连接组件上移动,所述第二框架(5)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2)靠近护栏的一端且与所述连接组件(2)及护栏固定连接,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和所述隔板(3)处于所述第一框架(4)与所述第二框架(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钢丝绳(201)和钢管(202),所述钢管(202)穿过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和隔板(3),且所述钢管(202)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4),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框架(5),所述钢丝绳(201)穿过所述隔板(3)、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和所述第一框架(4),所述钢丝绳(201)靠近所述第一框架(4)的一端固定于地面,远离所述第一框架(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变形储能板(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波浪线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部(101) 为能够在受到压力时产生形变的金属型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4)和所述第二框架(5)由空心钢管制成。
10.一种护栏,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护栏端头。
CN201611032105.0A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护栏端头 Pending CN106638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2105.0A CN106638395A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护栏端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2105.0A CN106638395A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护栏端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8395A true CN106638395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08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2105.0A Pending CN106638395A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护栏端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3839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43106U (zh) * 2009-12-29 2011-05-25 北京道从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导向防撞垫
CN202466479U (zh) * 2011-12-15 2012-10-03 深圳市正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可导向吸能防撞垫
CN202705964U (zh) * 2012-06-20 2013-01-30 北京深华达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垫
EP2685003A2 (en) * 2012-07-11 2014-01-15 Shindo Industry Co., Ltd Crash cushion apparatus
KR101372567B1 (ko) * 2012-10-30 2014-03-25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단계 속도-시간 이력을 이용한 관성형과 비관성형이 결합된 복원형 충격흡수시설
CN203782612U (zh) * 2014-04-26 2014-08-20 尚晋 新型半壳体高速公路护栏端头碰撞能量衰减装置
KR20160038471A (ko) * 2014-09-30 2016-04-07 신도산업 주식회사 가드레일 연결형 충격흡수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43106U (zh) * 2009-12-29 2011-05-25 北京道从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导向防撞垫
CN202466479U (zh) * 2011-12-15 2012-10-03 深圳市正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可导向吸能防撞垫
CN202705964U (zh) * 2012-06-20 2013-01-30 北京深华达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垫
EP2685003A2 (en) * 2012-07-11 2014-01-15 Shindo Industry Co., Ltd Crash cushion apparatus
KR101372567B1 (ko) * 2012-10-30 2014-03-25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단계 속도-시간 이력을 이용한 관성형과 비관성형이 결합된 복원형 충격흡수시설
CN203782612U (zh) * 2014-04-26 2014-08-20 尚晋 新型半壳体高速公路护栏端头碰撞能量衰减装置
KR20160038471A (ko) * 2014-09-30 2016-04-07 신도산업 주식회사 가드레일 연결형 충격흡수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33538U (zh) 一种填充吸能泡沫的公路防撞垫结构
CN208167615U (zh) 一种缓冲防撞道路护栏
CN110106784A (zh) 一种桥梁防护栏结构
CN109577247A (zh) 用于路桥工程的防护栏板机构
CN207345725U (zh) 一种车型防撞梁
CN111979956A (zh) 一种用于汽车缓冲撞击的道路防护护栏
CN202989819U (zh) 一种柔性高速公路护栏
CN107558406B (zh) 一种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防护体系
CN107190673B (zh) 一种高速公路防护装置
CN108487136B (zh) 一种可缩进的吸能道路护栏
KR20110043005A (ko) 슬라이딩 빔을 이용한 충격완화 고성능 가드레일
CN108999119B (zh) 一种提高高速公路车辆安全行驶的方法
CN106740621A (zh) 一种汽车吸能装置
CN106638395A (zh) 一种护栏端头
CN215948007U (zh) 一种公路防护栏
CN203420245U (zh) 一种具有双层横放吸能元件的柔性公路护栏
CN203716084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安全公路护栏
KR100373906B1 (ko) 도로용 충격흡수 가드레일
KR100780473B1 (ko) 차량 방호 구조물
CN210216257U (zh) 一种波形防护栏缓冲结构
CN209260555U (zh) 一种路桥防撞护栏
CN208072278U (zh) 一种用于公路的安全护栏
CN206765967U (zh) 一种可调节的汽车防撞保险杠
KR200422841Y1 (ko) 충격 흡수용 연결브라켓
CN211646156U (zh) 一种能够缓冲吸能的交通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