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2115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2115A
CN106592115A CN201610899884.8A CN201610899884A CN106592115A CN 106592115 A CN106592115 A CN 106592115A CN 201610899884 A CN201610899884 A CN 201610899884A CN 106592115 A CN106592115 A CN 106592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belt
roller
sewn object
feed
sew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98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山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92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211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05B27/10Work-feeding means with rotary circular feed memb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2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cilitating seaming; Hem-turning elements; Hem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良好地进行摺边缝制。在将被缝制物(C)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C1)向非折回部分(C2)缝合的缝纫机(10)中,具备:辊机构(30),该辊机构(30)具备第一辊对(31)、第二辊对(32)以及对第一辊对和第二辊对独立地进行驱动的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33、34),该第一辊对(31)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32)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将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控制装置(90),其控制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所对应的进给速度,进行针对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摺边缝制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适合于摺边缝制的缝纫机,该缝纫机在衣服的筒状部、开口部,以将其开口缘部折回而将折回后的部分沿开口缘部绕回的方式进行缝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摺边缝制大多是针对内衣、体恤等具有伸缩性的衣料进行的。如果将如上所述的具有伸缩性的衣料通过进给齿进行输送,则相比于与进给齿直接接触的送回部分,与布料压脚接触的非折回部分发生延迟,在发生扭转的状态下进行缝制,存在下述问题,即,在完成品发生褶皱等而导致缝制品质的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7818号公报
当前,为了减少上述扭转,作业者一边将衣料的与落针位置相比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部分拉拽一边进行缝制,由此对送回部分和非折回部分的差进行抑制。
但是,该方法在缝制过程中,作业者必须持续对衣料进行拉拽,受到该作业的约束,因此无法进行下一个缝制的准备作业等,导致作业效率的降低,并且导致作业负担的增加。
另外,由于通过手动作业进行衣料的拉拽作业,因此摺边宽度(折回部分的宽度)不稳定,由于作业者的技能而有时发生缝制品质的降低。
特别地,在对形成于表面布料和背面布料之间的开口的缘部进行摺边缝制的情况下,有时布料的形状、状态、布料种类不同,有可能因此而发生摺边宽度的变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良好的摺边缝制的缝纫机,具有下面的(1)~(5)的任意的特征。
(1)
一种缝纫机,其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向非折回部分进行缝合,
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辊机构,该辊机构具备第一辊对、第二辊对以及对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独立地进行驱动的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该第一辊对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所述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所对应的进给速度,进行针对所述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
(2)
根据上述(1)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之间,具备:
上传送带机构,其从上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
下传送带机构,其从下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
(3)
根据上述(2)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传送带机构具有:第一上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传送带;以及第二上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上传送带,
所述下传送带机构具有:第一下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下传送带;以及第二下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传送带。
(4)
一种缝纫机,其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向非折回部分进行缝合,
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具有缝制宽度调节机构,该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具备:折回板,其配置于所述折回部分和所述非折回部分之间;第一及第二夹持辊,它们从上下夹着所述折回板的上侧的所述非折回部分和下侧的所述折回部分;以及辊移动机构,其将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能够分别围绕沿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心线旋转地进行支撑,并且沿所述中心线方向使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彼此向反方向移动,
所述缝纫机具备:
宽度检测部,其对所述折回部分的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与由所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折回部分的检测宽度对应地,对由所述辊移动机构实现的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夹持辊的移动动作进行控制。
(5)
根据上述(4)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具备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沿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对所述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的位置进行调节。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控制装置对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第一辊机构的进给速度和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辊机构的进给速度进行控制而进行针对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因此不依赖人手,能够对被缝制物稳定地持续施加张力,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并且有效地抑制扭转的发生。
另外,由于通过第一辊机构和第二辊机构对被缝制物施加张力,因此能够减少对作业者的技能的依赖,而将缝制品质稳定地维持为高品质。
另外,由于作业者不受约束,因此能够并行地进行准备作业等其他作业,能够使缝制作业的效率提高
另外,在是与由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被缝制物的折回部分的检测宽度对应地对辊移动机构的第一及第二夹持辊的移动动作进行控制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夹持辊自由地对被缝制物的折回部分的宽度进行调整,因此能够维持为目标宽度而实现被缝制物的缝制品质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缝纫机的落针位置周边的斜视图。
图3是宽度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宽度调节机构的侧面。
图5是从布料进给方向观察布料引导部的图。
图6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的框图。
图7是被缝制物的说明图。
图8是通过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实现的摺边宽度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正视图。
图10是图1的布料压脚周边的斜视图。
标号的说明
10、10A 缝纫机
11 缝针
15 缝纫机电动机
30 辊机构
31 第一辊对
32 第二辊对
33 第一进给电动机
34 第二进给电动机
40、40A 上传送带机构
41 第一上传送带机构
42 第二上传送带机构
50、50A 下传送带机构
51 第一下传送带机构
52 第二下传送带机构
60 宽度调节机构
61 第一夹持辊
62 第二夹持辊
63 折回板
64 辊移动机构
65 位置调节机构
67 布料引导部
90 控制装置
91 CPU
311 第一上侧辊
321 第一上侧辊
312 第二下侧辊
322 第二下侧辊
411 第一上传送带
411A 上传送带
412 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
415、415A 抵接带轮
421 第二上传送带
422 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
425 抵接带轮
511 第一下传送带
511A 下传送带
512 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
515、515A 抵接带轮
521 第一下传送带
522 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
525 抵接带轮
641、642 支撑筒
643 支撑块
645 宽度调节电动机
651 位置调节电动机
661 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宽度检测部)
662 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宽度检测部)
C 被缝制物
C1 折回部分
C2 非折回部分
C3 折痕部分
h 摺边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至图8,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进行说明。
图1是省略缝纫机10的一部分的结构而图示出的正视图。该缝纫机是作为环缝缝纫机的一种的装饰缝缝纫机,对进行被缝制物的输送的结构施加了改良而成为特别适合于摺边缝制的构造。
上述缝纫机10具备:针棒12,其在下端部对三根缝针11(在图1中仅图示出一根)进行保持;针棒上下移动机构,其使针棒12上下移动;打环器机构,其对穿过各缝针11的上线进行捕捉而与打环线进行缠绕;拉线器(spreader)机构,其沿三根缝针11的排列方向对装饰线进行拉线;布料压脚13,其在落针位置从上方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辊机构30,其具有第一辊对31和第二辊对32,该第一辊对31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将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32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将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将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上传送带机构40,其在第一辊对31和第二辊对32之间从上方与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下传送带机构50,其在第一辊对31和第二辊对32之间从下方与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缝制宽度调节机构60,其对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的宽度(摺边宽度)进行调节;缝纫机架14,其对上述各结构进行支撑或收容;以及控制装置90,其进行上述各结构的动作控制。
缝纫机架14具备:缝纫机底座部141,其位于下部;纵向机体部142,其从缝纫机底座部141立起;以及缝纫机臂部143,其从纵向机体部142的上端部与缝纫机底座部141平行地伸出。
另外,在缝纫机底座部141的伸出方向前端部,具备朝向该伸出方向进一步伸出的圆筒状的气缸底座144。而且,在该气缸底座144的上部设置有上表面水平的针板(省略图示),沿该针板的上表面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并且在该针板上进行缝制。
下面,将与针板的上表面平行、且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针板的上表面平行、且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两者正交的铅垂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另外,将X轴方向、且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方向设为“进给方向下游侧”,将其反方向设为“进给方向上游侧”,将Y轴方向、且朝向进给方向下游侧的左手侧设为“左侧”,将右手侧设为“右侧”。
上述针棒上下移动机构是公知的结构,具备:缝纫机电动机15(参照图6);上轴,其沿Y轴方向,通过该缝纫机电动机15而旋转;以及曲轴机构,其将上轴的旋转力变换为上下移动的驱动力而施加至针棒12,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针棒12在其下端部以沿Y轴方向排列的状态对三根缝针11进行保持。
打环器机构具备:下轴,其沿Y轴方向,经由传送带机构与上轴一起联动旋转;凸轮机构,其将下轴的旋转变换为绕X轴的往复转动;以及打环器,其从绕X轴进行转动动作的转动腕被施加沿Y轴方向的直进的往复动作。
打环器在针板的下侧,将尖锐的前端部朝向左方,并且在该前端部***有打环线。而且,打环器在三根缝针11下降时前进而凸入至各个上线的线环而对各上线进行捕捉,三根缝针11凸入至打环器在后退时产生的打环线的线环而对打环线进行捕捉,通过重复上述动作而将上线和打环线相互缠绕而形成线迹。
拉线器机构具备:拉线器,其能够绕Z轴转动地由缝纫机臂部143支撑;拉线器轴,其通过从上轴经由凸轮机构传递的扭矩而进行绕Y轴的往复转动;以及曲轴机构,其将拉线器轴的往复转动变换为绕Z轴的往复转动动作而施加至拉线器。
拉线器在前端部具备将装饰线卡止的钩部,该前端部沿Y轴方向往复,能够在将装饰线沿Y轴方向往复的状态下将装饰线缝入至上线。
布料压脚13在能够上下移动地由缝纫机臂部143支撑的压脚棒131的下端部装备,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被施加向下方的按压压力。
布料压脚13设置于针板上的落针位置,形成有三根缝针11进行落针的开口部。
另外,在该布料压脚13中,为了使得后面记述的上传送带机构40的第一上传送带411及第二上传送带421能够与被该布料压脚13按压的被缝制物抵接,在X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切口132、133,后面记述的上传送带机构40的抵接带轮415能够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切口132内,后面记述的上传送带机构40的抵接带轮425能够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切口133内(参照图3及图10)。
[辊机构]
辊机构30具备:第一及第二辊对31、32;以及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33、34,它们对各个辊对31、32分别进行驱动(参照图6)。
上述第一辊对31由可绕Y轴旋转地被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的第一上侧辊311及第一下侧辊312构成。第一上侧辊311和第一下侧辊312构成为,隔着与针板的上表面相同高度的水平面而各自的外周面接触或接近,将夹在它们之间的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送出。
第二辊对32由可绕Y轴旋转地被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的第二上侧辊321及第二下侧辊322构成。第二上侧辊321和第二下侧辊322构成为,隔着与针板的上表面相同高度的水平面而各自的外周面接触或接近,将夹在它们之间的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送出。
因此,各辊311、312、321、322优选至少其外周面具备弹性,利用弹性力将被缝制物夹持。另外,其外周面优选是摩擦阻力大的材料。
另外,各辊311、312、321、322均仅右端部被支撑,左端部成为自由端。由此,能够在从自由端侧向第一上侧辊311和第一下侧辊312之间和从自由端侧向第二上侧辊321和第二下侧辊322之间***被缝制物。
另外,第一及第二辊对31、32均仅向下侧辊312、322施加第一进给电动机33或第二进给电动机34的扭矩,上侧辊311、321进行从动旋转。
即,第一辊对31的第一下侧辊312附设有与其一端部连结的未图示的传送带轮,经由同步带35从第一进给电动机33被施加扭矩。第一下侧辊312的驱动方向在图1中是逆时针方向,在被缝制物的进给时,第一上侧辊311与第一下侧辊312反方向地进行从动旋转。
同样地,第二辊对32的第二下侧辊322附设有与其一端部连结的未图示的传送带轮,经由同步带36从第二进给电动机34被施加扭矩。第二下侧辊322的驱动方向在图1中是逆时针方向,在被缝制物的进给时,第二上侧辊321与第二下侧辊322反方向地进行从动旋转。
另外,在第一辊对31的下方附设有辅助辊37,该辅助辊37能够绕Y轴旋转、且左端部以悬臂梁的方式被支撑。
摺边缝制通常以将被缝制物的开口部绕回的方式进行。如上所述,为了使一边绕回一边进给的被缝制物不与气缸底座144的周围的其他机构接触、干涉,辅助辊37从内侧对被缝制物进行引导,防止被缝制物过于接近气缸底座144。
[上传送带机构]
上传送带机构40具备:第一上传送带机构41,其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上游侧,通过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的上方进行抵接的第一上传送带411将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第二上传送带机构42,其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下游侧,通过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的上方进行抵接的第二上传送带421将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
第一上传送带机构41具备:第一上传送带411;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其成为第一上传送带411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驱动源;主动带轮413,其设置于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的输出轴;张紧轮414,其在各处向第一上传送带411施加张力;以及抵接带轮415,其使第一上传送带411与被缝制物侧抵接。
第一上传送带411是无端环状传送带,配置为通过抵接带轮415而在落针位置的附近、且其进给方向上游侧从上方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进行抵接。另外,该第一上传送带411通过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将被缝制物朝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
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在将其输出轴朝向与Y轴方向平行的状态下,由固定于缝纫机架14的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而且,在其输出轴装备的主动带轮413架设有第一上传送带411,使该第一上传送带411旋转。
抵接带轮415在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切口132的内侧,能够绕Y轴旋转地由前述的布料压脚13支撑。该抵接带轮415以适当的高度配置于布料压脚13,以使得第一上传送带411以规定的抵接压力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抵接。
各张紧轮414为了对架设在主动带轮413和抵接带轮415之间的第一上传送带411施加张力,随处地配置为从其内侧或外侧张紧而抵接。各张紧轮414能够绕Y轴旋转地由被缝纫机架14支撑的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
第二上传送带机构42具备:第二上传送带421;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其成为第二上传送带421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驱动源;主动带轮(省略图示),其设置于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的输出轴;以及抵接带轮425,其使第二上传送带421与被缝制物侧抵接。
第二上传送带421是无端环状传送带,配置为通过抵接带轮425而在落针位置的附近、且其进给方向下游侧从上方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进行抵接。另外,该第二上传送带421通过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将被缝制物朝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
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在将其输出轴朝向与Y轴方向平行的状态下,由固定于缝纫机架14的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而且,在其输出轴装备的主动带轮架设有第二上传送带421,使该第二上传送带421旋转。
抵接带轮425在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切口133的内侧,能够绕Y轴旋转地由前述的布料压脚13支撑。该抵接带轮425以适当的高度配置于布料压脚13,以使得第二上传送带421以规定的抵接压力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抵接。
[下传送带机构]
下传送带机构50具备:第一下传送带机构51,其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上游侧,通过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的下方进行抵接的第一下传送带511将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第二下传送带机构52,其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下游侧,通过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的下方进行抵接的第二下传送带521将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
第一下传送带机构51具备:第一下传送带511;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其成为第一下传送带511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驱动源;主动带轮513,其设置于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的输出轴;张紧轮514,其在各处向第一下传送带511施加张力;抵接带轮515,其使第一下传送带511与被缝制物侧抵接;以及传递带516及传递带轮517,它们将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的扭矩传递至第一下传送带511。
第一下传送带511是无端环状传送带,配置为通过抵接带轮515而在落针位置的附近、且其进给方向上游侧从下方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进行抵接。另外,该第一下传送带511通过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将被缝制物朝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
抵接带轮515配置于第一上传送带机构41的抵接带轮415的正下位置。即,在该位置,针板及气缸底座144形成切口,在该切口的内侧,抵接带轮515能够绕Y轴旋转地被支撑。而且,抵接带轮515为了经由第一下传送带511而以规定的抵接压力与被缝制物进行抵接而对其高度进行了设定。
各张紧轮514为了对架设在传递带轮517和抵接带轮515之间的第一下传送带511施加张力,随处地配置为从其内侧或外侧张紧而抵接。各张紧轮514能够绕Y轴旋转地由被缝纫机架14支撑的未图示的支撑架及气缸底座144支撑。
传递带轮517在气缸底座144的侧方,能够绕Y轴旋转地由设置于缝纫机架14的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在该传递带轮517一起架设有第一下传送带511及传递带516,将传递带516的扭矩传递至第一下传送带511。
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在将其输出轴朝向与Y轴方向平行的状态下,由固定于缝纫机架14的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而且,在其输出轴装备的主动带轮513架设有传递带516,经由传递带轮517使传递带516旋转,以使得第一下传送带511将被缝制物向前述的方向输送。
第二下传送带机构52具备:第二下传送带521;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参照图6),其成为第二下传送带521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驱动源;主动带轮(省略图示),其设置于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的输出轴;张紧轮524,其在各处向第二下传送带521施加张力;抵接带轮525,其使第二下传送带521与被缝制物侧抵接;以及传递带526及传递带轮527,它们将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的扭矩传递至第二下传送带521。
第二下传送带521是无端环状传送带,配置为通过抵接带轮525而在落针位置的附近、且其进给方向下游侧从下方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进行抵接。另外,该第二下传送带521通过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将被缝制物朝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
抵接带轮525配置于第二上传送带机构42的抵接带轮425的正下位置。即,在该位置,针板及气缸底座144形成切口,在该切口的内侧,抵接带轮525能够绕Y轴旋转地被支撑。而且,抵接带轮525为了经由第二下传送带521与被缝制物以规定的抵接压力进行抵接而对其高度进行了设定。
各张紧轮524为了对架设在传递带轮527和抵接带轮525之间的第二下传送带521施加张力,随处地配置为从其内侧或外侧张紧而抵接。各张紧轮524能够绕Y轴旋转地由被缝纫机架14支撑的未图示的支撑架及气缸底座144支撑。
传递带轮527在气缸底座144的侧方,能够绕Y轴旋转地由设置于缝纫机架14的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在该传递带轮527一起架设有第二下传送带521及传递带526,将传递带526的扭矩传递至第二下传送带521。
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在将其输出轴朝向与Y轴方向平行的状态下,由固定于缝纫机架14的未图示的支撑架支撑。而且,在其输出轴装备的主动带轮架设有传递带526,经由传递带轮527使传递带526旋转,以使得第二下传送带521将被缝制物向前述的方向输送。
[缝制宽度调节机构]
图2是缝制宽度调节机构60的斜视图,图3是俯视图,图4是侧视图。
缝制宽度调节机构60是下述机构,即,在缝制时,在对由各传送带机构40、50输送的被缝制物C进行摺边缝制的情况下,用于对折回部分C1的宽度(与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即,Y轴方向上的宽度)进行调节。
如图所示,缝制宽度调节机构60具备:折回板63,其在预定落针的位置处配置于折回部分C1和非折回部分C2之间;第一及第二夹持辊61、62,它们从上下夹着折回板63的上侧的非折回部分C2和下侧的折回部分C1;辊移动机构64,其将第一夹持辊61和第二夹持辊62能够分别围绕沿Y轴方向的中心线旋转地进行支撑,并且沿中心线方向使第一夹持辊61和第二夹持辊62彼此向反方向移动;以及位置调节机构65,其沿Y轴方向对被缝制物C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C3的位置进行调节。
上述第一及第二夹持辊61、62的外径均相等,夹着与针板的上表面相同高度的平板即折回板63而与其上侧和下侧接近地配置。另外,第一及第二夹持辊61、62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与被缝制物C的折回部分的宽度(摺边宽度)相比被设定得充分长。
辊移动机构64具备:支撑筒641,其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夹持辊61;支撑筒642,其可旋转地支撑第二夹持辊62;支撑块643,其在使各支撑筒641、642平行且接近的状态下对支撑筒641、642进行支撑;以及宽度调节电动机645,其经由与形成于各支撑筒641、642的齿条齿641a、642a啮合的小齿轮644而使各支撑筒641、642沿Y轴方向移动。
支撑筒641、642在其左端部,能够独立旋转地支撑第一夹持辊61、第二夹持辊62。另外,各支撑筒641、642为圆筒状,能够同心地支撑第一夹持辊61或第二夹持辊62。
在支撑块643形成有支撑孔,该支撑孔以贯通的状态对各支撑筒641、642进行支撑,在通过支撑孔实现的支撑状态下,各支撑筒641、642以上下接近的状态排列,另外,其中心线方向均与Y轴方向平行。
另外,支撑块643的支撑孔,能够沿其贯通方向(Y轴方向)使各支撑筒641、642移动。此外,在支撑块643的各支撑孔和各支撑筒641、642之间形成有键槽构造,进行支撑以使得各支撑筒641、642相对于支撑块643不发生旋转。
在各支撑筒641、642的另一端部的外周,沿Y轴方向形成有齿条齿641a、642a。而且,各支撑筒641、642以彼此的齿条齿641a、642a相对的方式装备于支撑块643。
而且,针对各支撑筒641、642的彼此相对的齿条齿641a、642a,小齿轮644以与双方啮合的方式配置于各支撑筒641、642之间。
该小齿轮644安装于宽度调节电动机645的输出轴。因此,能够通过宽度调节电动机645的驱动,经由各支撑筒641、642使第一夹持辊61和第二夹持辊62沿Y轴方向在相互反方向进行移动。
如图4所示,在第一夹持辊61和第二夹持辊62之间,折回板63以沿X-Y平面的状态进行配置,被缝制物C在该折回板63的右端部折回,其下侧成为折回部分C1、上侧成为非折回部分C2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如果被缝制物C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则第一夹持辊61和第二夹持辊62与被缝制物紧密接触,因此相互沿反方向发生旋转。而且,在该状态下,例如,如果以第一夹持辊61向右方、第二夹持辊62向左方移动的方式对宽度调节电动机645进行驱动,则被缝制物C的折回部分C1被向左方拉拽,并且非折回部分C2被向右方拉拽,使折回部分C1的宽度即摺边宽度h扩展。另外,如果将宽度调节电动机645向与上述的反方向进行驱动,则使摺边宽度h缩小。
位置调节机构65对辊移动机构64进行载置支撑,也经由支撑块643对第一夹持辊61、第二夹持辊62及各支撑筒641、642进行支撑。而且,位置调节机构65具备:能够使这些结构整体地沿Y轴方向移动的滑动引导部、以及施加沿该Y轴方向的移动动作的位置调节电动机651(参照图6),构成为能够使第一夹持辊61及第二夹持辊62同时地向Y轴方向上的相同方向移动而进行位置调节。
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一夹持辊61和第二夹持辊62的进给方向上游侧、且折回板63的下方配置有: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其对被缝制物C的折回部分C1的折回的前端部(左端部)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2,其对被缝制物C的端缘部的折痕部分C3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上述各位置检测传感器661、662均是多个受光元件沿Y轴方向排列而形成的所谓线传感器。
而且,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与被缝制物C的折回部分C1相对。例如,在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附设发光光源,从下方向折回板63的下表面进行光照射。通过使折回板63由光反射良好的材料形成,由于折回板63被折回部分C1遮挡,因此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对成为受光强度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的边界的受光元件进行确定,由此能够对折回部分C1的折回的前端部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2与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相比,设置于稍微靠近支撑块643的位置,与被缝制物C的端缘部的折痕部分C3相对。该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2由于一部分的受光元件被折痕部分C3遮挡,因此通过由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对成为受光强度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的边界的受光元件进行确定,从而该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2能够对折痕部分C3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而且,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对折回部分C1的折回的前端部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2对折痕部分C3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求出这两个位置间的距离,即摺边宽度h。
因此,第一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1、662作为对折回部分C1的与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进行检测的“宽度检测部”起作用。
另外,在缝制宽度调节机构60的进给方向下游侧、且与第一上传送带机构41的第一上传送带411的与被缝制物的抵接位置相比的上游侧配置有布料引导部67,该布料引导部67对被缝制物C的折回部分C1的折回的前端部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和折痕部分C3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规定。
该布料引导部67如图5所示,具备在Y轴方向较长的矩形的第一引导板671、和在其上重叠配置的在Y轴方向较长的矩形的第二引导板676。这些引导板671、676通过沿Y轴方向的长孔而安装于缝纫机底座部141,分别能够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第一引导板671在其左端部具备垂直地立起的侧壁部672,并且侧壁部672的上端部向右方直角地弯折而形成折回部673。
另外,第二引导板676在其左端部具备垂直地立起的侧壁部677,该侧壁部677与第一引导板671的侧壁部672相比配置在右方。
而且,第二引导板676的侧壁部677在其左侧面与被缝制物C的折痕部分C3接近或抵接而对其位置进行规定,第一引导板671的侧壁部672在其右侧面与被缝制物C的折回部分C1的前端部接近或抵接而对其位置进行规定。
[缝纫机的控制***]
如图6所示,在控制装置90经由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电路而连接有下述部件:显示面板94,其对与缝制相关的各种设定、当前的缝纫机的状态进行显示;设定开关95,其附设于显示面板94、作为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画面选择或用于进行命令、数值的输入的设定输入单元;以及启动开关98,其输入缝制的开始。
启动开关98是通过输入操作,将缝制动作的驱动指令输入至控制装置90的单元。即,如果进行启动开关98的输入,则控制装置90进行使缝制开始的动作控制。
由作业者从设定开关95进行下述设定输入,即,第一进给电动机33和第二进给电动机34各自的进给速度、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和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各自的传送带输送速度、被缝制物C的摺边宽度、被缝制物的折痕部分C3的位置等。
另外,在控制装置90经由驱动电路15a、33a、34a、412a、422a、512a、522a、645a、651a而分别连接有成为其控制对象的缝纫机电动机15、第一进给电动机33、第二进给电动机34、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宽度调节电动机、以及位置调节电动机。
另外,在控制装置90连接有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2。
另外,在上轴装备有对其轴角度进行检测的编码器16,该编码器16与控制装置90连接。
而且,上述编码器16、驱动电路15a、33a、34a、412a、422a、512a、522a、645a、651a、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661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2经由未图示的接口而与控制装置90连接。
而且,控制装置90具备:CPU 91,其进行各种控制;以及存储器92,其写入有执行缝纫机10的动作控制的控制程序。
[由辊机构实现的张力控制]
如图7所示,在被缝制物C是内衣的情况下,以沿其开口部H的端缘部进行摺边缝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摺边缝制过程中,一边沿进行缝制的端缘部施加张力一边进行装饰缝制。因此,缝纫机10进行由辊机构30实现的张力控制。
被缝制物C以成为在其开口部H的内侧***第一下侧辊312、第二下侧辊322和辅助辊37的状态的方式设置于缝纫机10。而且,以沿开口部H的端缘部绕回的方式进行缝制。
此时,控制装置90以使成为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第二下侧辊322的进给速度比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下侧辊312快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在第二辊对32和第一辊对31之间,被缝制物一边受到张力一边被输送。
该张力控制中的第二辊对32的进给速度和第一辊对31的进给速度可以通过设定开关95而独立地设定速度值,登记于存储器92内。
另外,如果将第二辊对32的进给速度作为基本进给速度而通过设定开关95进行设定,则控制装置90也可以从基本进给速度以一定的相减值相减或者使该基本进给速度乘以一定的减少比率,自动地计算第一辊对31的进给速度,将各进给速度登记于存储器92内。另外,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由控制装置90自动地进行运算的相减值或减少比率预先通过设定开关95进行设定,登记于存储器92。
另外,如图7所示,在为被缝制物C的前衣身和后衣身的缝合构造的情况下,有时在开口部H的端缘部在前路径K1和后路径K2中,缝制状态发生变动。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可以在前路径K1和后路径K2中,独立地设定第二辊对32的进给速度和第一辊对31的进给速度(或者基本进给速度、相减值,减少比率等)。
而且,在针对前路径K1和后路径K2进行缝制时,可以切换设定值而进行张力控制。
关于上述设定值的切换,例如,在前路径K1和后路径K2中分别决定了针数的情况下,可以一边对针数进行计数一边进行缝制,如果进行了与前路径K1的针数对应量的缝制,则控制为自动地切换设定值。
另外,在是被缝制物C的前衣身和后衣身的缝合构造的情况下,在前衣身和后衣身的缝合位置N,被缝制物变厚。因此,利用该情况,在被缝制物的输送路径、且与落针位置相比成为上游侧的位置配置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光学式或者接触式而对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动进行检测,对缝合位置N进行检测,可以基于检测结果而控制为,如果缝合位置N到达落针位置,则对设定值进行切换。
[上下传送带机构的传送带输送控制]
由辊机构30实现的张力控制有效地减少被缝制物C的折回部分C1和非折回部分C2的扭转,但为了更直接地抑制扭转的发生,通过控制装置90进行由上传送带机构40和下传送带机构50实现的被缝制物的传送带输送控制。
即,被缝制物C在折回部分C1位于下侧、非折回部分C2位于上侧的状态下进行输送,但为了减少折回部分C1和非折回部分C2的进给速度差,对上传送带机构40和下传送带机构50的传送带输送速度进行控制。
另外,也可以在进给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在传送带输送速度中设置速度差而进行输送。
具体地说,关于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及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可以通过设定开关95独立地设定速度值,登记于存储器92内。
例如,在被缝制物C的上侧发生延迟的情况下,将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的传送带输送速度设定为比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快的值,将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的传送带输送速度设定为比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快的值。
另外,在被缝制物C的下侧发生延迟的情况下,将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2的传送带输送速度设定为比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2慢的值,将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2的传送带输送速度设定为比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2慢的值。
另外,将希望加快一方的传送带输送速度设定为基本传送带输送速度,关于希望减慢一方的传送带输送速度,控制装置90可以从该基本传送带输送速度以一定的相减值相减或者使该基本传送带输送速度乘以一定的减少比率,自动地进行计算,将各传送带输送速度登记于存储器92内。另外,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由控制装置90自动地进行运算的相减值或减少比率、将上下哪个传送带输送速度加快,通过设定开关95预先进行设定,登记于存储器92。
另外,如前述所示,在图7所示的被缝制物C中,有时在前路径K1和后路径K2中,缝制状态发生变动,因此可以在前路径K1和后路径K2中,独立地设定各电动机的传送带输送速度(或者基本传送带输送速度、相减值、减少比率、将上下哪个传送带输送速度加快等)。
而且,在对前路径K1和后路径K2进行缝制时,可以切换上述的设定值而进行传送带输送控制。
关于上述设定值的切换,例如,在前路径K1和后路径K2中分别决定了针数的情况下,可以一边对针数进行计数一边进行缝制,如果进行了与前路径K1的针数对应量的缝制,则控制为自动地切换设定值。
另外,如前述所示,在是被缝制物C的前衣身和后衣身的缝合构造的情况下,通过光学式或接触式的传感器对前衣身和后衣身的缝合位置N进行检测,控制为如果缝合位置N到达落针位置,则对设定值进行切换。
[通过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实现的摺边宽度控制]
基于图8的流程图对控制装置90进行的通过缝制宽度调节机构60实现的摺边宽度控制进行说明。该图8所示的处理在缝制过程中,以规定的微小时间周期重复执行。
首先,控制装置90进行第一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1、662的读取,取得被缝制物C的折回部分C1的折回前端部和折痕部分C3的位置(步骤S1)。
而且,基于此对折回部分C1的Y轴方向宽度即摺边宽度进行计算,对该检测摺边宽度是否处于将预先所设定的摺边宽度的设定值作为基准的容许范围进行判定(步骤S3)。
此时,在检测摺边宽度处于将摺边宽度的设定值作为基准的容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宽度调节电动机645向使摺边宽度成为设定值的旋转方向进行驱动而进行摺边宽度的校正(步骤S5),结束处理。
另外,在检测摺边宽度处于将摺边宽度的设定值作为基准的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对折痕部分C3的位置是否处于将预先所设定的折痕部分C3的设定位置作为基准的容许范围进行判定(步骤S7)。
而且,在检测出的折痕部分C3的位置处于将设定位置作为基准的容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位置调节电动机651向成为设定位置的旋转方向进行驱动而进行折痕部分C3的位置校正(步骤S9),结束处理。
另外,在检测出的折痕部分C3的位置处于将设定位置作为基准的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直接结束处理。
在缝制过程中,控制装置90以微小时间周期重复执行这些处理,由此对被缝制物C的摺边宽度h及被缝制物C的折痕部分C3的位置适当地进行维持。
[第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在缝纫机10中,控制装置90对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第一辊对31的进给速度和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辊对32的进给速度进行控制而进行针对被缝制物C的张力控制,因此不依赖人手,能够对被缝制物稳定地持续施加张力,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并且有效地抑制扭转的发生。
另外,由于通过第一辊对31和第二辊对32对被缝制物C施加张力,因此能够减少对作业者的技能的依赖,而将缝制品质稳定地维持为高品质。
另外,由于作业者不受约束,因此能够并行地进行准备作业等其他作业,能够使缝制作业的效率提高。
另外,缝纫机10在第一辊对31和第二辊对32之间具备上传送带机构40和下传送带机构50,因此能够通过上传送带411、421和下传送带511、521的传送带输送速度的调整而减少被缝制物C中的折回部分C1和非折回部分C2之间的进给速度的差,能够进行扭转更少的高品质的缝制。
并且,上述上传送带机构40在进给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具备第一上传送带机构41和第二上传送带机构42,下传送带机构在进给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具备第一下传送带机构51和第二下传送带机构52,因此也考虑到被缝制物C的延迟的发生而能够实现折回部分C1和非折回部分C2的进给速度的优化,能够进行扭转更少的高品质的缝制。
另外,缝纫机10具备缝制宽度调节机构60,控制装置90与基于作为宽度检测部的第一及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1、662的检测而得到的折回部分的检测摺边宽度相对应地对由辊移动机构64实现的第一及第二夹持辊61、62的移动动作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将摺边宽度维持为目标值并进行缝制,能够进行更高品质的摺边缝制缝制。
另外,控制装置90与基于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662的检测而得到的折回部分的位置相对应地对由位置调节机构65实现的辊移动机构64的移动动作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将被缝制物C的折痕部分C3维持为目标位置并进行缝制,能够进行更高品质的摺边缝制缝制。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9的正视图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A进行说明。在该缝纫机10A中,对与前述的缝纫机1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在下面的缝纫机10A的说明中,主要仅对与缝纫机10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上传送带机构40通过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上传送带411和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第二上传送带421而对被缝制物C进行输送,下传送带机构50通过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下传送带511和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第二下传送带521对被缝制物C进行输送。与此相对,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A的上传送带机构40A,从落针位置的上游侧至下游侧为止由经过落针位置附近的一根上传送带411A从上方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抵接而进行输送。
另外,关于缝纫机10A的下传送带机构50A,从落针位置的上游侧至下游侧为止由经过落针位置附近的一根下传送带511A从下方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抵接而进行输送。
即,上述上传送带机构40A具备:上传送带411A;上传送带电动机(省略图示),其成为上传送带411A对被缝制物输送的驱动源;主动带轮(省略图示),其设置于上传送带电动机的输出轴;张紧轮414A,其在各处对上传送带411A施加张力;以及两个抵接带轮415A,它们使上传送带411A与被缝制物侧抵接。
上传送带411A是无端环状传送带,配置为通过两个抵接带轮415A在落针位置的附近从上方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抵接。另外,该上传送带411A通过上传送带电动机,在与被缝制物的抵接位置朝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进行输送。
两个抵接带轮415A可旋转地支撑于布料压脚13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和下游侧的端部,配置为上传送带411A经过落针位置的附近、且布料压脚13的下侧。
各张紧轮414A为了架设上传送带411A,随处地配置为从其内侧或外侧张紧而抵接。
下传送带机构50A具备:下传送带511A;下传送带电动机(省略图示),其成为下传送带511A对被缝制物输送的驱动源;主动带轮(省略图示),其设置于下传送带电动机的输出轴;张紧轮514A,其在各处对下传送带511A施加张力;以及两个抵接带轮515A,它们使下传送带511A与被缝制物侧抵接。
下传送带511A是无端环状传送带,配置为通过两个抵接带轮515A在落针位置的附近、且从其进给方向上游侧至下游侧为止从下方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抵接。另外,该下传送带511A通过下传送带电动机,在与被缝制物的抵接位置朝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进行输送。
两个抵接带轮515A独立地配置于上传送带机构40A的两个抵接带轮415A的正下方位置。针板在下传送带511A经过的位置形成有槽,两个抵接带轮515A能够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气缸底座144内。
各张紧轮514为了对下传送带511A施加张力,随处地配置为从其内侧或外侧张紧而抵接。
在上述缝纫机10A中,无法在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进行独立的传送带输送,但除此以外能够得到与缝纫机10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三根缝针进行缝制的缝纫机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具备大于或等于两根的多根缝针的任何缝纫机。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其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向非折回部分进行缝合,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辊机构,该辊机构具备第一辊对、第二辊对以及对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独立地进行驱动的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该第一辊对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所述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所对应的进给速度,进行针对所述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之间,具备:
上传送带机构,其从上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
下传送带机构,其从下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传送带机构具有:第一上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传送带;以及第二上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上传送带,
所述下传送带机构具有:第一下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下传送带;以及第二下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传送带。
4.一种缝纫机,其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向非折回部分进行缝合,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具有缝制宽度调节机构,该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具备:折回板,其配置于所述折回部分和所述非折回部分之间;第一及第二夹持辊,它们从上下夹着所述折回板的上侧的所述非折回部分和下侧的所述折回部分;以及辊移动机构,其将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能够分别围绕沿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心线旋转地进行支撑,并且沿所述中心线方向使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彼此向反方向移动,
所述缝纫机具备:
宽度检测部,其对所述折回部分的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与由所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折回部分的检测宽度对应地,对由所述辊移动机构实现的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夹持辊的移动动作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具备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沿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对所述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的位置进行调节。
CN201610899884.8A 2015-10-16 2016-10-14 缝纫机 Withdrawn CN1065921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4168 2015-10-16
JP2015204168A JP2017074269A (ja) 2015-10-16 2015-10-16 ミシ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2115A true CN106592115A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50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9884.8A Withdrawn CN106592115A (zh) 2015-10-16 2016-10-14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74269A (zh)
CN (1) CN10659211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0229A (zh) * 2017-11-27 2018-02-27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琴伞业有限公司 平车缝纫机伞布牵引装置
CN108130658A (zh) * 2017-12-28 2018-06-08 苏州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边带传送及折尾机构
CN109281075A (zh) * 2017-07-19 2019-01-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281077A (zh) * 2017-07-19 2019-01-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10359185A (zh) * 2018-04-09 2019-10-22 Juki株式会社 缝制***
CN111926471A (zh) * 2019-05-13 2020-11-13 Juki株式会社 针进给缝纫机
CN113005650A (zh) * 2019-12-18 2021-06-22 Juki株式会社 缝制***
TWI824120B (zh) * 2019-03-07 2023-12-01 日商大和縫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圓形織物之緣邊縫紉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34647B2 (en) * 2018-02-05 2021-03-02 SECO Systems, LLC Attachment for sealing seams
KR102574713B1 (ko) * 2019-03-14 2023-09-06 엔에스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재봉틀
CN112011905B (zh) * 2020-06-30 2021-09-21 嘉兴恒美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免翻缝纫设备
CN114921911B (zh) * 2022-03-29 2024-02-27 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股位的缝纫机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40087A (en) * 1987-05-11 1989-02-10 Draper Lab Charles S Sewing machine for sewing multilayer flexible cloth processed article
US5370072A (en) * 1993-09-17 1994-12-06 Union Special Corporation Automatic alignment of material and positioning at the stitch forming location
JPH08299635A (ja) * 1995-05-02 1996-11-19 Juki Corp 縫製装置
JP2001137582A (ja) * 1999-11-16 2001-05-22 Juki Corp 裾三ツ巻縫製ミシン
CN105040287A (zh) * 2015-08-18 2015-11-11 深圳市德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口袋卷边与缝纫的自动设备
CN104136676B (zh) * 2012-02-27 2019-02-15 Ykk株式会社 缝制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7473B2 (ja) * 2007-06-19 2013-02-06 グンゼ株式会社 生地端縫製装置及び生地端縫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40087A (en) * 1987-05-11 1989-02-10 Draper Lab Charles S Sewing machine for sewing multilayer flexible cloth processed article
US5370072A (en) * 1993-09-17 1994-12-06 Union Special Corporation Automatic alignment of material and positioning at the stitch forming location
JPH08299635A (ja) * 1995-05-02 1996-11-19 Juki Corp 縫製装置
JP2001137582A (ja) * 1999-11-16 2001-05-22 Juki Corp 裾三ツ巻縫製ミシン
CN104136676B (zh) * 2012-02-27 2019-02-15 Ykk株式会社 缝制机
CN105040287A (zh) * 2015-08-18 2015-11-11 深圳市德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口袋卷边与缝纫的自动设备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1075A (zh) * 2017-07-19 2019-01-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281077A (zh) * 2017-07-19 2019-01-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281075B (zh) * 2017-07-19 2023-03-28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7740229A (zh) * 2017-11-27 2018-02-27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琴伞业有限公司 平车缝纫机伞布牵引装置
CN108130658A (zh) * 2017-12-28 2018-06-08 苏州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边带传送及折尾机构
CN108130658B (zh) * 2017-12-28 2023-12-29 苏州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边带传送及折尾机构
CN110359185A (zh) * 2018-04-09 2019-10-22 Juki株式会社 缝制***
CN110359185B (zh) * 2018-04-09 2022-06-24 Juki株式会社 缝制***
TWI824120B (zh) * 2019-03-07 2023-12-01 日商大和縫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圓形織物之緣邊縫紉機
CN111926471A (zh) * 2019-05-13 2020-11-13 Juki株式会社 针进给缝纫机
CN111926471B (zh) * 2019-05-13 2023-09-05 Juki株式会社 针进给缝纫机
CN113005650A (zh) * 2019-12-18 2021-06-22 Juki株式会社 缝制***
CN113005650B (zh) * 2019-12-18 2023-07-25 Juki株式会社 缝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4269A (ja) 2017-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2115A (zh) 缝纫机
US4214541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llowcases
CN107829223B (zh) 一种自动包缝四边机
US4224883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illowcases
JP4624169B2 (ja) ミシンの送り装置
JP2009089833A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CN107034592A (zh) 缝纫机
ITTO960204A1 (it) Procedimento ed apparecchiatura perfezionati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maniche.
CN209609956U (zh) 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
CN110541250A (zh) 一种编织袋切断、缝制一体装置
CN109295616B (zh) 缝纫机
JP7365105B2 (ja) ミシン
CN211079553U (zh) 一种医用防护服用四线机
CN106567197A (zh) 缝纫机
US4173191A (en) Sewing unit with sectionwise shiftable clamping device
CN209686052U (zh) 一种贴底档缝纫机
JP2017221644A (ja) 扁平縫いミシン
CN207672244U (zh) 安全带的自动切割、缝纫设备
CN208104708U (zh) 前拉辊机构
CN108425187B (zh) 缝纫机
TWI824120B (zh) 圓形織物之緣邊縫紉機
JPH10215841A (ja) タバコ葉の葉編み装置
US2757624A (en) Sheet hemming and hemstitching apparatus
US3672313A (en) Cloth transfer device
TW202012724A (zh) 縫紉機之布料調整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