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990B -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 Google Patents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990B
CN106574990B CN201580041153.3A CN201580041153A CN106574990B CN 106574990 B CN106574990 B CN 106574990B CN 201580041153 A CN201580041153 A CN 201580041153A CN 106574990 B CN106574990 B CN 106574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lucency
structural body
protrusion
height
m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11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4990A (zh
Inventor
高井梓
池田徹
柏原智
竹田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G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C Inc filed Critical AGC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74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4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眩性优良且闪耀被充分抑制的透光性结构体。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在表面具有以下凹凸结构。凹凸结构:包含用激光显微镜测定101×135μm~111×148μm的区域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超过10μm的第一凸部、和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超过1μm的第二凸部,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第一凸部的平均直径超过10μm且在185μm以下,第一凸部的以所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0.2~8.0μm,第二凸部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第二凸部的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0.1~8μm。

Description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背景技术
安装于各种机器(例如电视、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电话、车辆等)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中,如果室内照明(荧光灯等)、太阳光等外光映入显示面,则由于反射像而导致识别性降低。
作为抑制外光映入的方法,有通过将表面具有凹凸的防眩膜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而使外光漫反射、从而使反射像不明显的方法。
作为防眩膜的形成方法,已知有通过喷雾法将含有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物等二氧化硅前体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上并进行烧成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喷雾法形成防眩膜的情况下,多使用双流体喷嘴。
通过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配置防眩膜,能够抑制由外光映入显示面而导致的图像识别性的降低。但同时存在由防眩膜的表面发生闪耀(日文:ぎらつき)而导致图像识别性降低的问题。存在防眩性越强则该闪耀越强的倾向。例如,通过喷雾法形成防眩膜的情况下,如果重复涂布涂布液,则雾度值增加而防眩性变强,但是闪耀也变强。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为了抑制图像的闪耀等而在基材上分散配置多个凸部的方案。该凸部是高台状或大致圆形的盆地型中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边缘的形状,与基材密合的部位的大小为50~250μm。但是,专利文献2中雾度值在10%以下,防眩性不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058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214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眩性优良且闪耀被充分抑制的透光性结构体、以及具备该透光体的物品。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防眩性优良且闪耀被充分抑制的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实施方式。
(1)表面具有以下凹凸结构的透光性结构体,
凹凸结构:包含用激光显微镜测定(101×135μm)~(111×148μm)的区域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的第一凸部、和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μm的第二凸部,
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所述第一凸部的平均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且在185μm以下,
所述第一凸部的以所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0.2~8μm,
所述第二凸部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所述第二凸部的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0.1~8μm。
即,具有(A)第一凸部和(B)第二凸部的表面结构的透光性结构体,
(A)第一凸部是激光显微镜的(101μm×135μm)~(111μm×148μm)的测定区域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且在185μm以下的凸部,所述区域内以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0.2~8μm,
(B)第二凸部是所述区域内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μm的凸部,在所述区域内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0.1~8μm。
(2)如(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具备在表面具有所述凹凸结构的透光性基材。
(3)如(1)或(2)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具备透光性基材和在所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防眩膜,
所述防眩膜的表面具有所述凹凸结构。
(4)如(3)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防眩膜的折射率为1.40~1.46。
(5)如(3)或(4)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防眩膜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6)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基材为玻璃板。
(7)如(2)~(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基材具有曲面。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还具备斥水斥油层,
所述斥水斥油层的表面构成具有所述凹凸结构的表面。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雾度值超过10%且在70%以下。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用于车载物品。
(11)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它是(2)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通过在透光性基材上涂布涂料组合物而形成涂膜并对所述涂膜进行烧成来形成防眩膜的工序,
所述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及粒子(C)中的至少一方和液态介质(B),且所述液态介质(B)中沸点150℃以下的液态介质(B1)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液态介质(B)的总量在86质量%以上,
通过使用配备了具备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使所述涂料组合物带电后进行喷雾来实施所述涂料组合物的涂布。
(12)如(1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涂料组合物在其涂布温度下的粘度为0.003Pa·s以下。
(12)运输机用内装物品,其中,具备(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
(14)透光性结构体,其中,具备透光性基材和在所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防眩膜,
所述防眩膜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含用激光显微镜测定(101μm×135μm)~(111μm×148μm)的区域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的第一凸部、和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μm的第二凸部,
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所述第一凸部的平均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且在143μm以下,
所述第一凸部的以所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0.2~5μm,
所述第二凸部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所述第二凸部的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1~8μm。
即,具有(A)第一凸部和(B)第二凸部的表面结构的透光性结构体,
(A)第一凸部是在激光显微镜的(101μm×135μm)~(111μm×148μm)的测定区域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且在143μm以下的凸部,以所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0.2~5μm,
(B)第二凸部是所述区域内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μm的凸部,在所述区域内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0.1~8μm。
(15)如(14)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防眩膜的折射率为1.40~1.46。
(16)如(14)或(15)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防眩膜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17)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基材为玻璃板。
(18)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基材具有曲面。
(19)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还具备斥水斥油层,
所述斥水斥油层的表面构成具有所述凹凸结构的表面。
(20)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雾度值超过10%且在70%以下。
(21)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用于车载物品。
(22)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它是(14)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通过在透光性基材上涂布涂料组合物而形成涂膜并对所述涂膜进行烧成来形成防眩膜的工序,
所述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及粒子(C)中的至少一方和液态介质(B),且所述液态介质(B)中沸点150℃以下的液态介质(B1)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液态介质(B)的总量在86质量%以上,
通过使用配备了具备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使所述涂料组合物带电后进行喷雾来实施所述涂料组合物的涂布。
(23)如(22)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涂料组合物在其涂布温度下的粘度为0.003Pa·s以下。
(24)物品,其具备(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是防眩性优良且闪耀被充分抑制的结构体。
利用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则能够制造防眩性优良且闪耀被充分抑制的透光性结构体。
本发明的物品所具备的透光性结构体是防眩性优良且闪耀被充分抑制的结构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说明图1所示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静电涂装装置的一例的简图。
图5是具备图4的静电涂装装置的静电涂装枪17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从前方观察图5的静电涂装枪17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中例1~16的第二凸部的密度(个/μm2)与闪耀指标S的关系的图。
图14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实施例]中的例1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侧的表面而得的扫描显微镜(SEM)像。
图15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实施例]中的例3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侧的表面而得的扫描显微镜(SEM)像。
图16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实施例]中的例6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侧的表面而得的扫描显微镜(SEM)像。
图17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实施例]中的例13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侧的表面而得的扫描显微镜(SEM)像。
图18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实施例]中的例14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侧的表面而得的扫描显微镜(SEM)像。
图19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实施例]中的例15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侧的表面而得的扫描显微镜(SEM)像。
图20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实施例]中的例16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侧的表面而得的扫描显微镜(SEM)像。
图21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实施例]中的例17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侧的表面而得的扫描显微镜(SEM)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透光性”是指可见光能够透过的性质。
“承载部高度”是指用激光显微镜测定(101μm×135μm)~(111μm×148μm)的区域(以下也记为“观察区域”)而得的、从观察区域的表面形状的xyz数据求出的高度分布直方图中最具优势的高度z的值。xyz数据的高度z是以观察区域的最低点为基准的高度(从测定高度z的位置向观察区域内的与透光性结构体的主面平行且包括最低点的平面所引垂线的长度),以下未特别规定基准时的表面形状的高度的含义也相同。计算承载部高度时的直方图的刻度(bin)设定为1000。
“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是指,SiO2的含量在90质量%以上。
“二氧化硅前体”是指,能够通过烧成来形成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基质的物质。
“与硅原子结合的水解性基团”是指,能够通过水解转换为与硅原子结合的OH基的基团。
“鳞片状粒子”是指具有扁平形状的粒子。粒子的形状可采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以下也记为TEM)来确认。
“平均粒径”是指,在将由体积基准求出的粒度分布的总体积记作100%时的累计体积分布曲线中达到50%的点的粒径,即体积基准累计50%径(D50)。粒度分布通过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频率分布和累积体积分布曲线求出。
“长宽比”是指粒子的最长长度与厚度之比(最长长度/厚度),“平均长宽比”是随机选取的50个粒子的长宽比的平均值。粒子的厚度由原子力显微镜(以下也记为AFM。)测定,最长长度由TEM测定。
本说明书中,表示数值范围的“~”以包括记载于其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义来使用,只要没有特定定义,以下在说明书中以同样的含义使用“~”。
《透光性结构体》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1具备透光性基材3、在透光性基材3的第一表面3A上形成的防眩膜5。防眩膜5在表面具有凹凸结构。防眩膜5的表面构成透光性结构体1的表面。因此,透光性结构体1在表面具有所述凹凸结构。
(透光性基材)
作为透光性基材3,是可见光能够透过的基材即可,优选是透明的基材。透光性基材3的透明是指,40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平均透过80%以上(即,平均透过率在80%以上)。40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平均透过率是使用积分球测定的值。
作为透光性基材3的材料,可例举例如玻璃、树脂等。
作为玻璃,可例举例如钠钙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等。
作为树脂,可例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三乙酰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作为透光性基材3的形态,可例举例如板、膜等。
透光性基材3的第一表面3A可以是平滑的,也可具有凹凸。从设置防眩膜5的有效性的角度考虑,优选是平滑的。第一表面3A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在10nm以下,更优选在5n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nm以下,特别优选在1nm以下。此处提及的Ra是使用英弘精机株式会社制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多功能单元SPA-400在原子力显微镜(AFM)模式下测定的值。
透光性基材3的形状不仅是如图所示的平坦的形状,也可以是具有曲面的形状。最近,具备图像显示装置的各种机器(电视、个人电脑、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中,出现了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为曲面的机器。透光性基材3为曲面形状的透光性结构体1可用于这种图像显示装置。
透光性基材3具有曲面的情况下,透光性基材3的表面可整体由曲面构成,也可由曲面部分和平坦部分构成。作为表面整体由曲面构成的情况的示例,可例举例如透光性基材的截面为圆弧状的情况。
另外,此处的曲面是在激光显微镜所观察的观察区域中可忽略程度的大(日文:マクロ)曲面。
透光性基材3具有曲面的情况下,该曲面的曲率半径(以下也记为“R”)可根据透光性结构体1的用途、透光性基材3的种类等适当设计,无特别限制,优选在25000mm以下,更优选为10~5000mm,特别优选为50~3000mm。如果R在所述上限值以下,则与平板相比,设计性优良。R如果在所述下限值以上,则在曲面表面也能均匀地形成防眩膜。
作为透光性基材3,优选玻璃板。
玻璃板可以是通过浮法、熔融法、下拉法等成形的平滑的玻璃板,也可以是通过辊压法等形成的表面具有凹凸的压花玻璃。此外,不仅可以是平坦形状的玻璃板,也可以是具有曲面形状的玻璃板。玻璃板具有曲面的情况下,该曲面的优选曲率半径与前述相同。
对玻璃板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厚度10mm以下的玻璃板。厚度越薄则光的吸收抑制得越低,因此针对以提高透射率为目的的用途是优选的。另外,厚度越薄则越能使透光性结构体1轻量化。
玻璃板优选为强化玻璃板。强化玻璃板是实施了强化处理的玻璃板。通过强化处理,在提高玻璃强度的同时、例如维持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板厚度。
但是,本发明中也能使用强化玻璃板以外的玻璃板,可根据透光性结构体1的用途等进行适当设定。
作为强化处理,通常已知有在玻璃板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的处理。玻璃板表面的压缩应力层能够提高玻璃板对损伤和冲击耐受的强度。作为在玻璃板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的方法,代表性的有风冷强化法(物理强化法)和化学强化法。
风冷强化法中,通过风冷等使加热至玻璃的软化点温度附近(例如600~700℃)的玻璃板表面急冷。藉此,玻璃板的表面与内部之间产生温度差,在玻璃板表层产生压缩应力。
化学强化法中,以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的温度将玻璃板浸渍于熔融盐,使玻璃板表层的离子(例如钠离子)与离子半径更大的离子(例如钾离子)发生交换。藉此,在玻璃板表层产生压缩应力。
玻璃板的厚度如果变薄(例如低于2mm),则在风冷强化法中玻璃板内部与表层之间不易产生温度差,无法充分强化玻璃板,因此优选使用化学强化法。
实施了化学强化处理的玻璃板只要是具有能够化学强化的组成的玻璃板则无特别限定,可使用各种组成的玻璃板,例如钠钙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玻璃、硼酸盐玻璃、锂铝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玻璃、其他各种玻璃。从容易进行化学强化的角度考虑,作为玻璃组成,以氧化物基准的摩尔百分比表示,优选含有56~75%的SiO2、1~20%的Al2O3、8~22%的Na2O、0~10%的K2O、0~14%的MgO、0~5%的ZrO2、0~10%的CaO。其中,优选铝硅酸盐玻璃。
实施了化学强化处理的玻璃板的板厚优选为0.4~3mm、特别优选为0.5~2.5mm。化学强化玻璃板的板厚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透光性结构体1是轻量的,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透光性结构体1的强度优良。
另外,化学强化前后的板厚无变化。即,所要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的玻璃板的板厚是化学强化玻璃板(即,实施化学强化处理后的玻璃板)的板厚。
以上玻璃的物理强化处理和化学强化处理可在玻璃板表面形成防眩膜之前进行,也可在形成之后进行。
透光性基材3也可以是透光性基材主体的表面具有功能层的基材。
透光性基材主体与上述作为透光性基材3而例举的材料相同。
作为功能层,可例举底涂层、密合性改善层、保护层等。
底涂层具有作为碱性阻隔层和宽频带的低折射率层的功能。作为底涂层,优选是通过在透光性基材主体上涂布包含烷氧基硅烷的水解产物(溶胶凝胶二氧化硅)的底涂用涂料组合物而形成的层。
(防眩膜)
防眩膜是用于抑制表面反射的膜。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中,如果室内照明(荧光灯等)、太阳光等外光映入显示面,则由于反射像而导致识别性降低。作为抑制由反射像导致的识别性降低的方法,有在显示面上形成防眩层(以下也记为AG层)来使外光漫反射的处理,即防眩处理。
图2是说明防眩膜5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将图2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换为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进行说明的剖面示意图。
防眩膜5在表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含第一凸部5a和第二凸部5b。防眩膜5也可局部不存在第一凸部5a和第二凸部5b,具有露出透光性基材3的部分。
第一凸部5a是用激光显微镜测定观察区域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h1+0.05μm的高度h2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的凸部。即,在所述表面形状的高度h2处的截面中观察到切割面的凸部,由该切割面的面积算出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
第二凸部5b是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h1+0.5μm的高度h3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μm(优选超过1μm且在20μm以下)的凸部。即,所述表面形状的高度h3处的截面中观察到切割面的凸部,由该切割面的面积算出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μm。
观察区域在(101μm~111μm)×(135μm~148μm)的范围内。即,观察区域最小为101μm×135μm,最大为111μm×148μm。另外,纵×横比(长边的长度/短边的长度)通常在约1.21~1.46的范围内。
此处,以范围来记载观察区域的原因在于,即使使用相同倍率的物镜,也会因透镜的个体之间的差别而导致观察区域的不同。测定结果以观察区域内的最大、最小以及平均值表示,因此,即使观察区域有略微的差别,如果选定相同倍率的物镜,则结果几乎没有差别。
所述凹凸结构中,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h1+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的第一凸部5a的平均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且在185μm以下,优选超过10μm且在182μm以下,更优选超过10μm且在14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超过10μm且在140μm以下,特别优选超过20μm且在135μm以下。第一凸部5a的所述平均直径如果在所述范围内,则使外光漫反射的效果得到提高,防眩性优良。
所述凹凸结构中的第一凸部5a的最大高度为0.2~8μm,优选为0.2~7μm,更优选为0.2~5μm,进一步优选为0.7~5μm,特别优选为1.0~4μm。第一凸部5a的最大高度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使外光漫反射的效果更好。通常,第一凸部5a的最大高度在所述范围内越高,则防眩性越好。
所述最大高度是以所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值。即,由下述hp-hv求得的值(以下也记为“P至V”)。
hv:激光显微镜测定的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
hp:以高度hv、沿着与使用3次多项式面拟合法(日文:3次多項式面フィット法)对由透光性基材3的表面所得的激光显微镜数据进行倾斜修正(日文:傾き補正)后的面平行的面将所述表面状切割而得到截面,以所得的截面为基准面,不断提高该截面的高度的情况下,刚好无法观察到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的凸部的切割面时的截面的高度。
所述凹凸结构中,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h1+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第二凸部5b的平均直径(正圆换算)优选超过1μm,更优选超过1μm且在20μm以下,特别优选超过1μm且在10μm以下。第二凸部5b的所述平均直径如果在所述范围内,则随着第二凸部的密度的增加,闪耀进一步得到抑制。
所述凹凸结构中的第二凸部5b的平均高度为0.1~8μm,优选为0.5~8μm,更优选为1~8μm,进一步优选为1.5~5μm,特别优选为1.7~4μm。第二凸部5b的平均高度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抑制闪耀的效果更好。第二凸部5b的平均高度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防眩膜5在耐磨耗性等方面的耐久性优良。
所述平均高度是以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h1为基准的值。即,测定将承载部高度h1记为高度0时所述区域内的各个第二凸部5b的高度并取平均而得的值。
所述凹凸结构中的第二凸部5b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优选为0.0006~1.2个,更优选为0.0006~0.5个,进一步优选为0.0008~0.1个,特别优选为0.001~0.05个。每1μm2内的第二凸部5b的数量(第二凸部5b的密度)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且在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充分抑制闪耀。如果该数量是所述范围内的较大的值,则容易防止被第一凸部5a折射的光之间的干涉,抑制闪耀的效果更好。
从透光性结构体1的防眩膜5侧的表面随机选取所述激光显微镜所要测定的区域。
承载部高度h1、承载部高度h1+0.05μm的高度h3处的截面、承载部高度h1+0.5μm的高度h3处的截面各自的凸部的切割面的直径(正圆换算)、第一凸部5a的最大高度(P至V)、第二凸部5b的平均高度、第二凸部5b的数量分别通过使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Metorology公司(イメージメトロロジー社)制的“SPIP”)解析由激光显微镜测定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数据而求出。详细的解析方法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
折射率:
防眩膜5的折射率优选为1.36~1.46,更优选为1.40~1.46,特别优选为1.43~1.46。防眩膜5的折射率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防眩膜5的表面的外光的反射率变低,防眩效果更为优良。防眩膜5的折射率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防眩膜5的致密性足够高,与玻璃板等透光性基材3的密合性优良。
能通过防眩膜5的基质材质、防眩膜5的孔隙率、向基质中添加具有任意折射率的物质等来调整防眩膜5的折射率。例如,通过提高防眩膜5的孔隙率能够降低折射率。另外,通过在基质中添加折射率低的物质(实心二氧化硅粒子、中空二氧化硅粒子等)能够降低防眩膜5的折射率。
可考虑折射率等适当设定防眩膜5(第一凸部5a、第二凸部5b等)的材质。防眩膜5的折射率为1.40~1.46时,作为防眩膜5的材质可例举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
防眩膜5优选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如果二氧化硅为主成分,则容易降低防眩膜5的折射率(反射率)。另外,防眩膜5的化学稳定性等也良好。另外,透光性基材3的材质为玻璃的情况下,与透光性基材3的密合性良好。
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情况下,防眩膜5既可仅由二氧化硅构成,也可少量含有二氧化硅以外的成分。作为该成分,可例举选自Li、B、C、N、F、Na、Mg、Al、P、S、K、Ca、Ti、V、Cr、Mn、Fe、Co、Ni、Cu、Zn、Ga、Sr、Y、Zr、Nb、Ru、Pd、Ag、In、Sn、Hf、Ta、W、Pt、Au、Bi及镧系元素中的1个或多个离子和/或其氧化物等化合物。
作为防眩膜5,例如可例举由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和粒子(C)中的至少一方和液态介质(B)的涂料组合物形成的防眩膜。该涂料组合物中也可根据需要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以外的其他粘接剂(D)和其他添加剂(E)等。
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的情况下,防眩膜5的基质以来源于二氧化硅前体(A)的二氧化硅为主成分。防眩膜5也可由粒子(C)构成。该情况下,粒子(C)优选为二氧化硅粒子。防眩膜5也可以是粒子(C)分散在所述基质中而得的防眩膜。
关于使用该涂料组合物的防眩膜5的形成方法在之后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防眩膜,可例举由含有所述二氧化硅前体(A)的涂布组合物形成的防眩膜、由含有作为所述粒子(C)的二氧化硅粒子的涂布组合物形成的防眩膜、由含有所述二氧化硅前体(A)和作为所述粒子(C)的二氧化硅粒子的涂布组合物形成的防眩膜等。
防眩膜5的表面的60°镜面光泽度优选在90%以下,更优选在7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50%以下。防眩膜5的表面的60°镜面光泽度是防眩效果的指标。60°镜面光泽度如果在所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充分发挥防眩效果。
通过JIS Z8741:1997(ISO2813:1994)中记载的方法在不消除反面(即,形成有防眩膜一侧的相反侧的面)反射的情况下测定“60°镜面光泽度”。
作为透光性结构体1,优选防眩膜5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第一凸部5a的平均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且在143μm以下、第一凸部5a的以所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0.2~5.0μm、第二凸部5b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第二凸部5b的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1~8μm的透光性结构体。
(雾度值)
透光性结构体1的雾度值优选超过10%且在70%以下,更优选超过10%且在60%以下,特别优选超过10%且在50%以下。如果雾度值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防眩性更为优良。
“雾度值”通过JIS K7136:2000(ISO14782:1999)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闪耀指标值S)
使用I***公司(アイシステム社)制的アイスケールISC-A,在苹果公司制的iPhone4上以具有凹凸结构的表面(防眩膜5侧的表面)朝上的方式放置透光性结构体1而测定的透光性结构体1的闪耀(Sparkle)指标值S优选低于100,更优选低于80,特别优选低于60。闪耀指标值S小,则表示闪耀得到了抑制。
<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的透光性结构体1的表面(防眩膜5侧的表面)具有包含第一凸部5a和第二凸部5b、且第二凸部5b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的凹凸结构,因此防眩性优良且闪耀得到充分抑制。
认为在透光性结构体1中,第一凸部5a主要通过使外光发生漫反射而赋予防眩性,第二凸部5b主要抑制闪耀。推测发生闪耀的原因是,凹凸结构仅由第一凸部5a构成的情况下,从透光性基材3侧向防眩膜5入射的光在第一凸部5a的表面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光在第一凸部5a的表面附近相互之间发生干涉。推测第二凸部5b通过阻碍折射后的光相互之间干涉来抑制闪耀。
<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作为透光性结构体1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例举以下方法:
具有通过在透光性基材上涂布涂料组合物而形成涂膜并对所述涂膜进行烧成来形成防眩膜的工序,
所述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及粒子(C)中的至少一方和液态介质(B),且所述液态介质(B)中沸点150℃以下的液态介质(B1)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液态介质(B)的总量在86质量%以上,
通过使用配备了具备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使所述涂料组合物带电后进行喷雾来实施所述涂料组合物的涂布。
作为上述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例举具有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
准备所述涂料组合物的工序(以下也记为涂料组合物配制工序),
通过使用配备了具备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使所述涂料组合物带电后进行喷雾,以在透光性基材3上涂布所述涂料组合物而形成涂膜的工序(以下也记为涂布工序),
通过对所述涂膜进行烧成来形成防眩膜5的工序(以下也记为烧成工序)。
根据需要,上述制造方法可在形成防眩膜5之前具有在透光性基材主体的表面形成功能层来制作透光性基材3的工序,也可在形成防眩膜5之后具有实施公知的后加工的工序。
[涂料组合物配制工序]
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和粒子(C)中的至少一方和液态介质(B)。
涂料组合物不含二氧化硅前体(A)、含有粒子(C)的情况下,粒子(C)的平均粒径优选在30nm以下。
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涂料组合物也可根据需要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以外的其他粘接剂(D)和其他添加剂(E)等。
(二氧化硅前体(A))
作为二氧化硅前体(A),可例举具有与硅原子结合的烃基和水解性基团的硅烷化合物(A1)及其水解缩合物、烷氧基硅烷(但是,硅烷化合物(A1)除外)及其水解缩合物(溶胶凝胶二氧化硅)、硅氮烷等。
硅烷化合物(A1)中,与硅原子结合的烃基可以是与1个硅原子结合的1价烃基,也可以是与2个硅原子结合的2价烃基。作为1价烃基,可例举烷基、烯基、芳基等。作为2价烃基,可例举亚烷基、亚烯基、亚芳基等。
烃基的碳原子间可具有选自-O-、-S-、-CO-以及-NR’-(其中,R’是氢原子或1价烃基)的一个基团或两个以上组合而得的基团。
作为与硅原子结合的水解性基团,可例举烷氧基、酰氧基、酮肟基、烯氧基、氨基、氨基氧基、酰胺基、异氰酸酯基、卤原子等。其中,从硅烷化合物(A1)的稳定性与容易水解之间的平衡的角度考虑,优选烷氧基、异氰酸酯基和卤原子(特别是氯原子)。
作为烷氧基,优选碳数1~3的烷氧基,更优选为甲氧基和乙氧基。
硅烷化合物(A1)中具有多个水解性基团的情况下,水解性基团可相同或不同,从容易获得的角度考虑,优选是相同的基团。
作为硅烷化合物(A1),可例举由后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烷基的烷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具有乙烯基的烷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基的烷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具有丙烯酰氧基的烷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等。
作为硅烷化合物(A1),从即使膜较厚也不易发生防眩膜5的开裂和膜剥离的角度考虑,优选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
R3-pLpSi-Q-SiLpR3-p…(I)
式(I)中,Q是2价烃基(碳原子间可具有选自-O-、-S-、-CO-以及-NR’-(其中,R’是氢原子或1价烃基)的一个基团或两个以上组合而得的基团)。作为2价烃基,可例举上述基团。
作为Q,从容易获得且即使膜较厚也不易发生防眩膜5的开裂和膜剥离的角度考虑,优选碳数2~8的亚烷基,更优选碳数2~6的亚烷基。
式(I)中,L是水解性基团。作为水解性基团,可例举上述的基团,优选的形态也相同。
R是氢原子或1价的烃基。作为1价烃,可例举上述基团。
p为1~3的整数。从反应速度不变得过慢的角度考虑,优选p为2或3,特别优选为3。
作为烷氧基硅烷(但是,所述硅烷化合物(A1)除外),可例举四烷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丙氧基硅烷、四丁氧基硅烷等)、具有全氟聚醚基的烷氧基硅烷(全氟聚醚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具有全氟烷基的烷氧基硅烷(全氟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等。
硅烷化合物(A1)和烷氧基硅烷(但是,硅烷化合物(A1)除外)的水解和缩合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实施。
例如,在四烷氧基硅烷的情况下,使用四烷氧基硅烷的摩尔数的4倍以上的水以及作为催化剂的酸或碱来实施。
作为酸,可例举无机酸(HNO3、H2SO4、HCl等)、有机酸(甲酸、草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等)。作为碱,可例举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作为催化剂,从硅烷化合物(A)的水解缩合物的长期保存性的角度考虑,优选酸。
作为二氧化硅前体(A),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从防止防眩膜5的开裂和膜剥离的角度考虑,二氧化硅前体(A)优选含有硅烷化合物(A1)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含有这两者。
从防眩膜5的耐磨耗强度的角度考虑,二氧化硅前体(A)优选含有四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含有这两者。
二氧化硅前体(A)特别优选含有硅烷化合物(A1)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及四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液态介质(B))
在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的情况下,液态介质(B)是溶解或分散二氧化硅前体(A)的介质,在涂料组合物含有粒子(C)的情况下,是分散粒子(C)的介质。在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和粒子(C)这两者的情况下,液态介质(B)可具有作为溶解或分散二氧化硅前体(A)的溶剂或分散介质的功能以及作为分散粒子(C)的分散介质的功能。
液态介质(B)至少含有沸点150℃以下的液态介质(B1)。液态介质(B1)的沸点优选为50~145℃,更优选为55~140℃。
液态介质(B1)的沸点如果在150℃以下,则使用配备了具备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在透光性基材3上涂布涂料组合物并烧成而得的膜具有更好的防眩性能。液态介质(B1)的沸点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在涂料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透光性基材3上后,能够在充分保持液滴形状的情况下形成凹凸结构。
作为液态介质(B1),例如可例举水、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1-戊醇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酮等)、醚类(四氢呋喃、1,4-二噁烷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二醇醚类(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等)等。
液态介质(B1)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液态介质(B)还可根据需要含有液态介质(B1)以外的其他液态介质,即沸点超过150℃的液态介质。
作为其他液态介质,可例举例如醇类、酮类、醚类、溶纤剂类、酯类、二醇醚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
作为醇类,可例举双丙酮醇、1-己醇、乙二醇等。
作为含氮化合物,可例举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
作为二醇醚类,可例举乙二醇单丁醚等。
作为含硫化合物,可例举二甲亚砜等。
其他液体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二氧化硅前体(A)中的烷氧基硅烷等的水解需要水,因此只要在水解后不进行液体介质的置换,液体介质(B)中至少包含水作为液体介质(B1)。
这种情况下,液体介质(B)可以仅为水,也可以是水和其他液体的混合液。作为其他液体,既可以是水以外的液体介质(B1),也可以是其他液体介质,可例举例如醇类、酮类、醚类、溶纤剂类、酯类、二醇醚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这些液体中,作为二氧化硅前体(A)的溶剂,优选醇类,特别优选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
(粒子(C))
粒子(C)单独构成防眩膜,或与来源于二氧化硅前体(A)的基质共同构成防眩膜。
涂料组合物不含二氧化硅前体(A)、含有粒子(C)的情况下,粒子(C)的平均粒径优选在30nm以下。
作为粒子(C),可例举鳞片状粒子(C1)、鳞片状粒子(C1)以外的其他粒子(C2)等。
鳞片状粒子(C1):
鳞片状粒子(C1)的平均长宽比优选50~650,更优选100~350,进一步优选170~240。鳞片状粒子(C1)的平均长宽比如果在50以上,则即使膜较厚也可充分抑制防眩膜的开裂和膜剥离。鳞片状粒子(C1)的平均长宽比如果在650以下,则在涂料组合物中的分散稳定性良好。
鳞片状粒子(C1)的平均粒径优选0.08~0.42μm,更优选0.17~0.21μm。鳞片状粒子(C1)的平均粒径如果在0.08μm以上,则即使膜较厚也可充分抑制防眩膜的开裂和膜剥离。鳞片状粒子(C1)的平均长宽比如果在0.42μm以下,则在涂料组合物中的分散稳定性良好。
作为鳞片状粒子(C1),可例举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鳞片状氧化铝粒子、鳞片状氧化钛、鳞片状氧化锆等,从能够抑制膜的折射率上升、降低反射率的角度考虑,优选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是薄片状的二氧化硅1次粒子、或多块薄片状的二氧化硅1次粒子彼此以面间平行的方式取向、重叠而形成的二氧化硅2次粒子。二氧化硅2次粒子通常具有层叠结构的粒子形态。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可以仅为二氧化硅1次粒子和二氧化硅2次粒子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这两者。
二氧化硅1次粒子的厚度优选0.001μm~0.1μm。二氧化硅1次粒子的厚度如果在所述范围内,则可彼此以面间平行的方式取向,形成1块或多块重叠的鳞片状的二氧化硅2次粒子。
二氧化硅1次粒子的最小长度与厚度之比(最小长度/厚度)优选在2以上,更优选在5以上,进一步优选在10以上。
二氧化硅2次粒子的厚度优选为0.001~3μm,更优选0.005~2μm。
二氧化硅2次粒子的最小长度与厚度之比(最小长度/厚度)优选在2以上,更优选在5以上,进一步优选在10以上。
二氧化硅2次粒子优选以不熔接而是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SiO2纯度优选在95质量%以上,更优选在99质量%以上。
涂料组合物的配制中,使用作为多块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集合体的粉体、或将该粉体分散于液态介质而得的分散体。分散体中的二氧化硅浓度优选1~80质量%。
粉体或分散体中不仅包含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有时还包含在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制造时产生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通过例如将各个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凝集、不规则地重叠而形成的具有间隙的凝集体形状的二氧化硅3次粒子(以下也记为二氧化硅凝集体)碎解并分散化而得。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是二氧化硅凝集体处于一定程度微粒化的状态,但并没有到微粒化到成为各个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状态,而是多个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形成块的形状。如果含有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则有可能容易发生所形成的防眩膜的致密性下降而开裂和膜剥离。因此,粉体或分散体中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越少则越优选。
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及二氧化硅凝集体在TEM下观察时均为黑色状。另一方面,薄片状的二氧化硅1次粒子或二氧化硅2次粒子在TEM下观察时,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可使用市售的产品,也可使用制造而得的产品。
作为鳞片状粒子,优选通过日本专利特开2014-94845号公报记载的制造方法制造而得的粒子。该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在pH2以下对包含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凝集而得的二氧化硅凝集体的二氧化硅粉体进行酸处理的工序;在pH8以上对上述酸处理后的二氧化硅粉体进行碱处理,将二氧化硅凝集体解胶的工序;对上述碱处理后的二氧化硅粉体进行湿式碎解,得到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工序。根据该制造方法,与公知的制造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第4063464号公报记载的方法)相比,可抑制制造工序中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的产生,得到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少的粉体或分散体。
粒子(C2):
作为鳞片状粒子(C1)以外的其他粒子(C2),可例举金属氧化物粒子、金属粒子、颜料类粒子、树脂粒子等。
作为金属酸化物粒子的材料,可例举Al2O3、SiO2、SnO2、TiO2、ZrO2、ZnO、CeO2、含Sb的SnOX(ATO)、含Sn的In2O3(ITO)、RuO2等。作为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材料,本发明的防眩膜中优选使用的基质为二氧化硅,因此这种情况下优选折射率与基质相同的SiO2
作为金属粒子的材料,可例举金属(Ag、Ru等)、合金(AgPd、RuAu等)等。
作为颜料类粒子,可例举无机颜料(钛黑、炭黑等)、有机颜料。
作为树脂粒子的材料,可例举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三聚氰胺树脂等。
作为粒子(C2)的形状,可例举球状、椭圆状、针状、板状、棒状、圆锥状、圆柱状、立方体状、长方体状、钻石状、星状、无定形状、或这些形状的组合等。关于其他粒子,各粒子可以独立的状态存在,也可各粒子连接成链状,还可以各粒子凝集。
粒子(C2)可以是实心粒子,也可以是中空粒子,还可以是多孔质粒子等开孔粒子。
作为粒子(C2),优选球状二氧化硅粒子,棒状二氧化硅粒子、针状二氧化硅粒子等二氧化硅粒子(但是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除外)。其中,从透光性结构体1的雾度值足够高且防眩膜5的表面的60°镜面光泽度足够低、从而能够充分发挥防眩效果的角度考虑,优选球状二氧化硅粒子,更优选多孔质球状二氧化硅粒子。
粒子(C2)的平均粒径优选0.3~2μm,更优选0.5~1.5μm。粒子(C2)的平均粒径如果在0.3μm以上,则能够充分发挥防眩效果。粒子(C2)的平均粒径如果在2μm以下,则在涂料组合物中的分散稳定性良好。
多孔质球状二氧化硅粒子的BET比表面积优选为200~300m2/g。
多孔质球状二氧化硅粒子的细孔容积优选为0.5~1.5cm3/g。
作为多孔质球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市售品,可例举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日産化学工業社)制造的ライトスター(注册商标)系列。
粒子(C)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粒子(C)优选含有鳞片状粒子(C1),还可含有粒子(C2)。通过含有鳞片状粒子(C1),防眩膜5的雾度值变高,能够得到更为优良的防眩性能。另外,与粒子(C2)相比,在含有鳞片状粒子(C1)的情况下,使防眩膜5的膜厚变厚时不易发生开裂和膜剥离。
(粘接剂(D))
作为粘接剂(D)(但是,二氧化硅前体(A)除外),可例举在液体介质(B)中溶解或分散的无机物和树脂等。
作为无机物,可例举例如二氧化硅以外的金属氧化物前体(金属:钛、锆等)。
作为树脂,可例举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
(添加剂(E))
作为添加剂(E),可例举例如具有极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E1)、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反射剂、红外线吸收剂、防反射剂、用于提高平整性的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耐久性的金属化合物等。
涂料组合物含有粒子(C)的情况下,通过使涂料组合物包含具有极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E1),能够抑制涂料组合物中由静电力导致的粒子(C)的凝集。
作为具有极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E1),从粒子(C)的凝集抑制效果的角度考虑,优选分子中具有羟基和/或羰基,更优选分子中具有选自羟基、醛基(-CHO)、酮基(-C(=O)-)、酯键(-C(=O)O-)、和羧基(-COOH)的一种以上的基团,进一步优选分子中具有选自羧基、羟基、醛基和酮基的一种以上的基团。
作为具有极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E1),可例举不饱和羧酸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有机酸(其中,不饱和羧酸聚合物除外)、萜烯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E1)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不饱和羧酸聚合物,可例举聚丙烯酸。
作为纤维素衍生物,可例举多羟基烷基纤维素(日文:ポリヒドロキシアルキルセルロース)。
作为有机酸(其中,不饱和羧酸聚合物除外),可例举甲酸、草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柠檬酸、酒石酸、马来酸等。
另外,在烷氧基硅烷等的水解中使用有机酸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该有机酸也包括在作为有机化合物(E1)的有机酸中。
萜烯是指以异戊二烯(C5H8)作为结构单元的(C5H8)n(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的组成的烃。萜烯化合物是指具有由萜烯衍生的官能团的萜烯类。萜烯化合物也包括具有不同的不饱和度的萜烯化合物。
另外,萜烯化合物有时也作为液态介质发挥作用,但“以异戊二烯作为结构单元的(C5H8)n的组成的烃”相当于萜烯衍生物,而不相当于液态介质。
作为萜烯衍生物,可例举萜烯醇(α-萜品醇、萜品烯-4-醇、L-薄荷醇、(±)香茅醇、桃金娘烯醇、橙花醇、冰片、法呢醇、叶绿醇等)、萜烯醛(柠檬醛、β-环柠檬醛、紫苏醛等)、萜烯酮((±)樟脑、β-紫罗酮等)、萜烯羧酸(香茅酸、松香酸等)、萜烯酯(乙酸萜品酯、乙酸孟酯等)等。
作为用于提高平整性的表面活性剂,可例举硅油类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类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用于提高耐久性的金属化合物,优选锆螯合物、钛螯合物、铝螯合物等。作为锆螯合物,可例举四乙酰丙酮根合锆、三丁氧基硬脂酸根合锆等。
(组成)
作为涂料组合物,在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和粒子(C)的情况下,涂料组合物中二氧化硅前体(A)和粒子(C)的总含量优选占涂料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100质量%)(其中,二氧化硅前体(A)换算为SiO2)的30~100质量%,更优选占40~100质量%。二氧化硅前体(A)和粒子(C)的总含量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防眩膜与透光性基材3的密合性优良。二氧化硅前体(A)和粒子(C)的总含量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防眩膜5的开裂和膜剥离得到抑制。
在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的情况下,涂料组合物中二氧化硅前体(A)(换算为SiO2)的含量优选占涂料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100质量%)(其中,二氧化硅前体(A)换算为SiO2)的35~95质量%,更优选占50~90质量%。二氧化硅前体(A)的含量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防眩膜与透光性基材3能够实现充分的密合强度。二氧化硅前体(A)的含量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即使膜较厚也可充分抑制防眩膜5的开裂和膜剥离。
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且二氧化硅前体(A)含有硅烷化合物(A1)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这两者的情况下,二氧化硅前体(A)中硅烷化合物(A1)及其水解缩合物的比例相对于二氧化硅前体(A)的SiO2的换算固体成分(100质量%)优选为5~100质量%。硅烷化合物(A1)及其水解缩合物的比例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即使膜较厚也可充分抑制防眩膜5的开裂和膜剥离。
涂料组合物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且二氧化硅前体(A)含有四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这两者的情况下,二氧化硅前体(A)中四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中任一方或这两者的比例相对于二氧化硅前体(A)的SiO2的换算固体成分(100质量%)优选为60~100质量%。四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这两者的比例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防眩膜5的耐磨耗强度更为优良。
二氧化硅前体(A)含有硅烷化合物(A1)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这两者、以及四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这两者的情况下,相对于二氧化硅前体(A)的SiO2的换算固体成分(100质量%),优选硅烷化合物(A1)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这两者的比例超过0质量%且在50质量%以下(更优选超过0质量%且在30质量%以下)、四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这两者的比例在50质量%以上且低于100质量%(更优选在70质量%以上且低于100质量%)。
涂料组合物中液态介质(B)的含量是根据涂料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而定的量。
涂料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在涂料组合物的重量(100质量%)中为1~8质量%,更优选为2~6质量%。如果固体成分浓度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减少涂料组合物的液体量。如果固体成分浓度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防眩膜的膜厚的均一性得到提高。
涂料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是涂料组合物中的液态介质(B)以外的所有成分的含量的总量。其中,二氧化硅前体(A)的含量是SiO2换算值。
涂料组合物中沸点150℃以下的液态介质(B1)的含量相对于液态介质(B)的总量在86质量%以上。通过含有86质量%以上的比例的液态介质(B1),则使用配备了具备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在透光性基材上涂布涂料组合物并进行烧成时,形成具有更优选性能的防眩膜。液态介质(B1)的比例如果低于86质量%,则存在溶剂挥发干燥前平滑化而无法形成凹凸结构、烧成后的膜不能作为防眩膜的可能性。
液态介质(B1)的含量相对于液态介质(B)的总量优选在90质量%以上。液态介质(B1)的含量相对于液态介质(B)的总量也可以是100质量%。
在涂料组合物含有粒子(C)的情况下,粒子(C)的含量优选占涂料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100质量%)(其中,二氧化硅前体(A)换算为SiO2)的3~40质量%,更优选占5~30质量%。粒子(C)的含量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透光性结构体的雾度值足够高、且防眩膜的表面的60°镜面光泽度足够低,因此能够充分发挥防眩效果。粒子(C)的含量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可获得充分的耐磨耗强度。
在涂料组合物含有粒子(C)且粒子(C)为鳞片状粒子(C1)的情况下,鳞片状粒子(C1)的含量优选是粒子(C)的总量(100质量%)的20质量%以上,更优选是30质量%以上。上限无特别限定,也可是100质量%。鳞片状粒子(C1)的比例如果在所述下限值以上,则防眩效果更为优良。另外,即使膜较厚,也可充分抑制防眩膜的开裂和磨剥离。
(粘度)
涂料组合物在其涂布温度下的粘度(以下也记为液粘度)优选在0.003Pa·s以下(3mPa·s以下)、特别优选为0.001~0.003Pa·s。液粘度如果在所述上限值以下,则喷雾涂料组合物时形成的液滴更细微,容易形成具有所需表面形状的防眩膜。液粘度如果在所述下限值以上,则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形状均一。
涂料组合物的粘度是通过B型粘度计测定而得的值。
(配制方法)
例如可通过配制二氧化硅前体(A)溶解于液体介质(B)而得的溶液、根据需要与追加的液态介质(B)、粒子(C)的分散液等混合来配制涂料组合物。
粒子(C)包含鳞片状粒子(C1)、二氧化硅前体(A)含有四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物的情况下,从能够以良好的再现性制造具有所需性能的防眩膜的角度考虑,优选将四烷氧基硅烷的溶液、或四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的混合物的溶液与鳞片状粒子(C1)的分散液混合后,在鳞片状粒子(C1)的存在下使四烷氧基硅烷水解并缩合。
[涂布工序]
通过使用配备了具备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使涂料组合物带电后进行喷雾来实施透光性基材上所述涂料组合物的涂布。藉此,在透光性基材上形成所述涂料组合物的涂膜。
(静电涂装装置)
图4是表示静电涂装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静电涂装装置10具备涂装室11、链式输送带12、多个静电涂装枪17、高压电发生装置18、废气箱20。
链式输送带12贯穿涂装室11,将导电性基板21及在其上载置的透光性基材3沿规定方向搬运。
在链式输送带12的上方的涂装室11内,在与透光性基材3的搬运方向相交的方向并列配置多个静电涂装枪17,分别与高电压电缆13、涂料组合物的供给管路14、涂料组合物的回收管路15和两***的空气的供给管路16a、16b连接。
高电压发生装置18通过高电压电缆13与静电涂装枪17连接并接地。
废气箱20配置在静电涂装枪17和链式输送带12的下方,且与废气管道19连接。
静电涂装枪17固定于未图示的喷嘴设置框(日文:ノズルセットフレーム)。通过喷嘴设置框,能够调整从静电涂装枪17的喷嘴前端到透光性基材3为止的距离、静电涂装枪17相对于透光性基材3的角度、相对于透光性基材3的搬运方向的多个静电涂装枪17的并列方向等。
静电涂装枪17的喷嘴前端部以及涂料组合物的供给管路14、以及回收管路15施加有高电压,因此对静电涂装枪17、供给管路14以及回收管路15、与由金属构成的部分(例如喷嘴设置框、涂装室11的侧壁贯通部分等金属部分)的连接部分用树脂等实施了绝缘处理、
链式输送带12由多个塑料链构成,多个塑料链的一部分是导电性塑料链。导电性塑料链通过嵌入塑料链的金属链(未图示)及其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接地线缆(未图示)接地。
使用导电性基板21以使在其上载置的透光性基材3通过链式输送带12的导电性塑料链、金属链以及驱动电动机的接地线缆充分接地。通过使透光性基材3充分接地,涂料组合物均匀地附着在透光性基材3上。
作为导电性基板21,从抑制透光性基材3的温度下降且能够使温度分布均匀化的角度来看,优选金属网托盘(日文:金属メッシュトレイ)。
(静电涂装枪)
图5是静电涂装枪17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从前方观察静电涂装枪17时的正面示意图。
静电涂装枪17具备枪主体30和旋转雾化头40。旋转雾化头40配置在枪主体30的前端部且轴线朝向前后方向。
静电涂装枪17通过旋转驱动旋转雾化头40,利用离心力将供给于旋转雾化头40的涂料组合物雾化并放出(即,喷雾)。
另外,静电涂装枪17的说明中,前方、前端等中的“前”表示涂料组合物的喷雾方向,其相反方向表示后方。图5、6中的下方是静电涂装枪17中的前方。
枪主体30内,在旋转雾化头40的同轴上固定并收容有涂料供给管31。
枪主体30内设置有未图示的空气涡轮电动机(日文:エアタービンモータ),该空气涡轮电动机上设置有旋转轴32。另外,空气涡轮电动机与两***的空气供给管路16a、16b中的一个***(例如供给管路16a)连接,能够控制由来自供给管路16a的气压引起的旋转轴32的旋转数。旋转轴32配置在与旋转雾化头40相同的轴上,将涂料供给管31包围。
另外,此处示出了使用空气涡轮电动机作为旋转轴32的旋转驱动元件的示例,但是也可使用空气涡轮电动机以外的旋转驱动元件。
枪主体30中形成有多个整形空气(日文:シェービングエア)的吹出口33,多个吹出口33中分别形成有用于供给整形空气的空气供给路35。另外,空气供给路35与两***的空气供给管路16a、16b中的一个***(例如供给管路16a)连接,能够通过空气供给路35向吹出口33供给空气(整形空气)。
主视观察静电涂装枪17时,多个吹出口33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以等间隔开口而形成。另外,在侧视观察静电涂装枪17时,多个吹出口33朝向静电涂装枪17的前方并远离轴心而形成。
旋转雾化头40具备第1构件41和第2构件42。第1构件41和第2构件42分别为筒状。
第1构件41是轴安装部43、从轴安装部43向前方延伸形态的保持部44、从保持部44向前方延伸形态的周壁45、从周壁45向前方延伸形态的扩径部47、对周壁45与扩径部47的边界位置的第1构件41的中心孔进行前后划分的形态的前面壁49一体形成的构件。
保持部44使第2构件42相对于第1构件41保持为同轴状。
周壁45的内周面覆盖旋转雾化头40的轴线方向的整个范围,向前方扩径并形成锥状的诱导面46。
扩径部47向前方扩径成杯状形态,扩径部47的前面是向前方扩径形态的扩散面48。
扩径部47的扩散面48的外周缘48a的全周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涂料组合物微粒化的细微的切口(日文:切り込み)。
前面壁49形成有前后贯通前面壁49的外周缘形态的流出孔50。在周方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多个流出孔50,并形成圆形。另外,流出孔50的贯通方向与周壁45的诱导面46的倾斜方向平行。
前面壁49的后面的中央部分是向后方突出的圆锥状。另外,该中央部分中形成有从前面壁49的前面的中心部向后方延伸、途中分支成三个的在圆锥状部分的周面上开口的贯通孔53。
第2构件42是筒状部51与后面壁52一体成形而得的构件。后面壁52配置在筒状部51的前端部。后面壁52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涂料供给管31的前端部能够***所述贯通孔。
旋转雾化头40中,前面壁49、周壁45和后面壁52围成的空间记为储存室S。该储存室S通过多个流出孔50与扩散面48连通。
静电涂装枪17中,涂料供给管31的前端部***后面壁52的中央的贯通孔,使得涂料供给管31的前端的排出口31a在储存室S内开口。藉此,能够通过涂料供给管31向储存室S内供给涂料组合物。
另外,静电涂装装置和静电涂装枪不限于图示的示例。关于静电涂装装置,只要配备了具有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则能够采用公知的静电涂装装置。关于静电涂装枪,只要具有旋转雾化头,则能够采用公知的静电涂装枪。
(涂布方法)
在静电涂装装置10中,按以下方式在透光性基材3上涂布涂料组合物。
将透光性基材3设置在导电性基板21上。另外,通过高电压发生装置18向静电涂装枪17施加高电压。同时,从涂料组合物的供给管路14向静电涂装枪17供给涂料组合物的同时,分别从两***的空气供给管路16a、16b向静电涂装枪17供给空气。
从空气供给管路16b供给的空气被供给于枪主体30内的空气供给路35,作为整形空气从吹出口33的开口排出。
从空气供给管路16a供给的空气驱动枪主体30内的空气涡轮电动机,使旋转轴32旋转。藉此,从涂料组合物的供给管路14通过涂料供给管31被供给入储存室S的涂料组合物利用离心力沿着周壁45的诱导面46向前方移动,通过流出孔50被供给于扩散面48。涂料组合物的一部分通过中央部分的贯通孔53被供给于扩散面48。此处,周壁45的诱导面46形成朝向流出孔50的扩径后的锥状,因此储存室S内的涂料组合物利用离心力确保到达流出孔50且在储存室S内无残留。
然后,供给于扩散面48的涂料组合物利用离心力沿着扩散面48扩散的同时向外周缘48a侧移动,在扩散面48上形成涂料组合物的液膜,在扩径部47的扩散面48的外周缘48a处被微粒化,作为液体以放射状飞散。
从旋转雾化头40飞散的涂料组合物的液滴随着整形空气的流动被导向透光性基材3的方向。另外,所述液滴带负电荷,通过静电引力被吸引向接地的透光性基材3。因此,在透光性基材3的表面以良好的效率附着。
未从静电涂装枪17喷雾的一部分涂料组合物通过涂料组合物的回收管路15被回收至涂料组合物箱(未图示)。另外,从静电涂装枪17喷雾而未附着于透光性基材3的一部分涂料组合物被吸引至废气箱20,通过废气管道19被回收。
透光性基材3的表面温度较好在60℃以下,优选为15~50℃,更优选为20~40℃。透光性基材3的表面温度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涂料组合物的液态介质(B)快速蒸发,容易形成充分的凹凸。透光性基材3的表面温度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透光性基材3与防眩膜5的密合性良好。
从静电涂装枪17喷雾的涂料组合物的温度(涂布温度)、涂装室11内的温度的优选范围也与上述相同。
透明基板3的搬运速度优选为0.6~20.0m/分钟,更优选为1.5~15.0m/分钟。透光性基材3的搬运速度如果在0.6m/分钟以上,则生产性得到提高。透光性基材3的搬运速度如果在20.0m/分钟以下,则容易控制涂布于透光性基材3上的涂料组合物的膜厚。
透光性基材3的搬运次数、即透光性基材3通过静电涂装枪17的下方来涂布涂料组合物的次数可根据所需的雾度值、光泽度等进行适当设定。从防眩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在1次以上,更优选在2次以上。从生产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在10次以下,更优选在8次以下。
静电涂装枪17的旋转雾化头40的外周缘48a的直径(扩散面48的最大直径,以下也记为“杯径”)Dc较好在50mm以上,优选为55~90mm,特别优选为60~80mm。杯径如果在所述下限值以上,则旋转雾化头40在旋转时的离心力大,从旋转雾化头40飞散的涂料组合物的液滴更为细微,容易形成具有所需表面形状的防眩膜。杯径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能够稳定地旋转杯。
静电涂装枪17的喷嘴前端(即,涂料组合物的喷雾方向的旋转雾化头40的前端)到透光性基材3为止的距离(以下也记为喷嘴高度)根据透光性基材3的宽度、涂布在透光性基材3上的涂料组合物的膜厚等进行适当调整。通常为150~450mm。如果到透光性基材3的距离缩短,则涂布效率高,但如果过于接近则发生放电的可能性增高,产生安全上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到透光性基材3的距离变大,涂布区域扩大,但如果过度远离则会有涂布效率下降的问题。
施加于静电涂装枪17的电压可根据在透光性基材3上涂布的涂料组合物的涂布量等进行适当调整,通常为-30kV~-90kV的范围。存在电压的绝对值越大则涂布效率越高的倾向。另外,涂布效率虽然受液体特性、涂布环境和涂布条件影响,但如果施加达到一定程度的高电压,则涂布效率达到饱和。
供给至静电涂装枪17的涂料组合物的供给量(以下也记为涂布液量)可根据在透光性基材3上所涂布的涂料组合物的涂布量等进行适当调整。优选少于70mL/分钟,更优选为10~50mL/分钟。涂布液量如果在所述上限值以下,则从旋转雾化头40飞散的涂料组合物的液滴更细微,容易形成具有所需表面形状的防眩膜。涂布液量如果在所述下限值以上,则面内雾度率的分布变小。
分别从两***的空气供给管16a、16b供给于静电涂装枪17的空气的压力可根据在透光性基材3上涂布的涂料组合物的涂布量等进行适当调整,通常为0.01MPa~0.5MPa。
根据分别从两***的空气供给管16a、16b供给于静电涂装枪17的气压,能够控制涂料组合物的涂布图案。
涂料组合物的涂布图案是指,从静电涂装枪17喷雾的涂料组合物的液滴在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图案。
如果提高供给于静电涂装枪17内的空气涡轮电动机的空气的气压,则存在旋转轴32的旋转速度上升、旋转雾化头40的旋转速度上升,从而使从旋转雾化头40飞散的液滴的大小变小而涂布图案变大的倾向。
如果提高供给于静电涂装枪17内的供给路35的空气的气压、从而提高从吹出口33吹出的空气(整形空气)的气压,则存在从旋转雾化头40飞散的液滴的扩散得到抑制、涂布图案变小的倾向。
供给于空气涡轮电动机的空气的气压根据旋转雾化头40的旋转速度(以下也记为杯旋转数)进行设定。该气压越高,则杯旋转数越高。
杯旋转数优选在30000rpm以上,更优选为30000~80000rpm,特别优选32000~80000rpm。杯旋转数如果在所述下限值以上,则从旋转雾化头40飞散的涂料组合物的液滴更细微,容易形成具有所需表面形状的防眩膜。杯旋转数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涂装效率优良。
杯旋转数能够通过静电涂装装置10附带的计测仪(图示略)进行测定。
供给于空气供给路35的空气的气压优选为使整形空气的气压(以下也记为整形压)在0.01~0.3MPa的范围内的压力。整形压更优选为0.01~0.25MPa,特别优选为0.01~0.2MPa。如果整形压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由防止液滴飞散的效果的提高而使涂装效率提高的效果优良。整形压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能够确保涂布宽度。
〔烧成工序〕
烧成工序中,对由涂布工序在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涂料组合物的涂膜进行烧成而形成防眩膜。
可通过将涂料组合物涂布于透光性基材时对透光性基材加热而在涂布的同时实施烧成,也可在将涂料组合物涂布于透光性基材后对涂膜加热来实施烧成。
烧成温度优选在30℃以上,例如在透光性基材为玻璃的情况下更优选为100~750℃,进一步优选为150~550℃。
以上说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用配备了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来实施喷雾,能够形成在表面具有包含第一凸部5a和第二凸部5b的凹凸结构的防眩膜5。认为这是因为,与使用以往通用的喷雾法(特别是使用二流体喷嘴的方法)的情况相比,涂料组合物的液滴以缓慢的速度附着在透光性基材3上,或者在液滴附着后液态溶剂(B)迅速挥发,从而液滴不易在透光性基材3上扩散,以充分保持附着时的形状的状态成膜(即,液态介质(B)被整体除去。或,含有二氧化硅前体(A)的情况下二氧化硅前体(A)形成基质)。
另外,所述制造方法中,通过涂料组合物的粘度、涂布工序的涂布条件(杯径、涂布液量、杯旋转数等)、烧成工序的温度等,能够控制所形成的防眩膜5的表面形状。例如,存在涂料组合物的粘度越低、或杯径越大、或涂布液量越少、或杯旋转数越多,则使涂料组合物带电后进行喷雾时形成的液滴越小的倾向。该液滴越小,则存在第二凸部5b在每1μm2内的数量越多的倾向。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2具备透光性基材4。透光性基材4在第一表面4A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含第一凸部4a和第二凸部4b。
透光性基材4的第一表面4A构成透光性结构体2的表面。因此,透光性结构体2在表面具有所述凹凸结构。
透光性基材4除了第一表面具有凹凸结构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基材3相同,优选的形态也相同。
另外,透光性基材4的表面的凹凸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眩膜5的表面的凹凸结构相同,优选的形态也相同。
透光性基材4的具有凹凸结构的表面的60°镜面光泽度优选在90%以下,更优选在7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50%以下。60°镜面光泽度如果在所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充分发挥防眩效果。
透光性结构体2的雾度值优选超过10%且在70%以下,更优选超过10%且在60%以下,特别优选超过10%且在50%以下。如果雾度值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防眩性更为优良。
<作用效果>
透光性结构体2的表面具有包含第一凸部4a和第二凸部4b、且第二凸部4b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的凹凸结构,因此与所述透光性结构体1同样,防眩性优良且闪耀得到充分抑制。
<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作为透光性结构体2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例举对不具有所述凹凸结构的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实施两次以上的处理条件各不相同的蚀刻处理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的方法。
例如,第一次蚀刻处理中形成第一凸部,第二次蚀刻处理中形成第二凸部,从而形成所述凹凸结构。
根据透光性基材的材质、所要求的雾度值等,能够利用公知的各种蚀刻方法来实施蚀刻处理。第二次蚀刻处理的蚀刻速度理想的是比第一次蚀刻处理的蚀刻速度更快。
另外,即使在蚀刻处理后的透光性基材上形成防眩膜,也可对形成有防眩膜的透光性基材进行蚀刻。例如,对透光性基材进行蚀刻处理而形成第一凸部后,通过涂布涂料组合物形成第二凸部,从而形成所述凹凸结构。
例如,透光性基材为玻璃基材时的蚀刻方法可例举使玻璃基材的表面与氟化剂接触的方法。如果与氟化剂接触,则在玻璃表面,氟化剂与作为玻璃骨架结构的SiO2反应生成SiF4(气体),骨架消失而剩余的部分成为硅氟化物,玻璃表面凹凸化。作为氟化剂,例如可例举氟单体(F2)、氢氟酸(HF)等。该方法中,能够通过所使用的氟化剂的种类、氟化剂与玻璃表面接触的时间、蚀刻温度等来调整所形成的凹凸的形状。
作为与氟化剂接触之外的玻璃基材的蚀刻方法、能够适用于透光性基材为玻璃以外的材质的情况的蚀刻方法,可例举例如喷砂处理、离子蚀刻处理等。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的剖面示意图。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对应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6具备透光性基材3、在透光性基材3的第一表面3A上形成的防眩膜5、在防眩膜5上形成的斥水斥油层7。
斥水斥油层7在表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含第一凸部7a和第二凸部7b。
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构成透光性结构体6的表面。因此,透光性结构体6在表面具有所述凹凸结构。
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凹凸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眩膜5的表面的凹凸结构相同,优选的形态也相同。
防眩膜5的表面的凹凸结构与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凹凸结构只要满足上述规定,则结构可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凸部5a、7a各自的平均直径(正圆换算)和最大高度、以及第二凸部5b、7b各自的平均高度和每1μm2内的数量中的任意一种以上可不相同。
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凹凸如图9所示,优选顺应防眩膜5的表面的凹凸。这种情况下,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凹凸结构也可以是与防眩膜5的表面的凹凸结构相比角度和高低差小的结构。例如,第二凸部7b的平均高度可低于第二凸部5b的平均高度。
斥水斥油层7是具有斥水斥油性的层。“具有斥水斥油性”是指,水的接触角在90度以上,油酸的接触角在70°以上。
使用接触角仪(例如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協和界面科学社)制的DM-701)在20±10℃的范围内的条件下用1μL的液滴测定接触角。对斥水斥油层表面的5处不同的位置进行测定,算出其平均值,将该值作为斥水斥油层的接触角。
作为斥水斥油层7,例如可例举含有斥水斥油剂的层。
作为斥水斥油剂,可例举例如含有全氟烷基的化合物、含有全氟聚醚基的化合物等。
斥水斥油层7的厚度优选2~30nm,更优选5~20nm。斥水斥油层7的厚度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发挥充分的斥水斥油性,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手指滑动性良好。斥水斥油层7的厚度如果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不易产生不均匀等,外观良好。
斥水斥油层7的厚度可通过以下方法算出:准备预先测定了反射分光光谱的防反射膜,在其上以与所要测定斥水斥油层7的厚度的试样相同的条件形成斥水斥油层,从斥水斥油层形成后的反射分光光谱和斥水斥油剂的折射率算出斥水斥油层的厚度。
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60°镜面光泽度优选在90%以下,更优选在7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50%以下。60°镜面光泽度如果在所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充分发挥防眩效果。
透光性结构体6的雾度值优选超过10%且在70%以下,更优选超过10%且在60%以下,特别优选超过10%且在50%以下。如果雾度值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防眩性更为优良。
<作用效果>
透光性结构体6的表面具有包含第一凸部7a和第二凸部7b、且第二凸部7b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的凹凸结构,因此与所述透光性结构体1同样,防眩性优良且闪耀得到充分抑制。
另外,由于最表层配置有斥水斥油层7,手指滑动性良好。手指滑动性良好是指,例如从触摸屏的操作性的角度来看是优选的。
<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例如可通过利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举的制造方法在透光性基材3的第一表面3A上形成防眩膜5、用斥水斥油剂处理该防眩膜5的表面以形成斥水斥油层7的方式来形成透光性结构体6。
如果用斥水斥油剂处理防眩膜5的表面,则沿防眩膜5的表面形成斥水斥油层7。因此,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可产生若干形状变化,但是具有与防眩膜5的表面的凹凸结构类似形状的凹凸结构。
作为利用斥水斥油剂的处理方法,可例举蒸镀法、喷涂法、浸涂法、刮涂法(日文:スキージコーティング法)、擦涂法(日文:ワイプコーティング法)、流涂法(日文:フローコーティング法)等。成膜后也可实施热处理。作为热处理条件,可例举例如在大气中以90℃处理1小时等。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结构体8具备透光性基材4、在透光性基材4的第一表面4A上形成的斥水斥油层7。
斥水斥油层7在表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含第一凸部7a和第二凸部7b。
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构成透光性结构体8的表面。因此,透光性结构体8在表面具有所述凹凸结构。
透光性结构体8中,透光性基材4的第一表面4A的凹凸结构与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凹凸结构可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凸部4a、7a各自的平均直径(正圆换算)和最大高度、以及第二凸部4b、7b各自的平均高度和每1μm2内的数量中的任意一种以上可不同。
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凹凸如图12所示,优选顺应透光性基材4的第一表面4A的凹凸。这种情况下,斥水斥油层7的表面的凹凸结构也可以是与透光性基材4的第一表面4A的凹凸结构相比角度和高低差小的结构。例如,第二凸部7b的平均高度可低于第二凸部4b的平均高度。
透光性基材4的第一表面4A的60°镜面光泽度优选在90%以下,更优选在7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50%以下。60°镜面光泽度如果在所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充分发挥防眩效果。
透光性结构体8的雾度值优选超过10%且在70%以下,更优选超过10%且在60%以下,特别优选超过10%且在50%以下。如果雾度值在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防眩性更为优良。
<作用效果>
透光性结构体8的表面具有包含第一凸部7a和第二凸部7b、且第二凸部7b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的凹凸结构,因此与所述透光性结构体6同样,防眩性优良且闪耀得到充分抑制。另外,由于最表层配置有斥水斥油层7,手指滑动性良好。
<透光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例如可通过利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举的制造方法制造透光性基材4、用斥水斥油剂处理透光性基材4的第一表面4A以形成斥水斥油层7的方式来形成透光性结构体8。
作为利用斥水斥油剂的处理方法,可例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方法。
以上通过示例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构成及其组合等是一种示例,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构成的增加、省略、替换以及其他变更。
例如,第一和第三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仅在透光性基材3的单面(第一表面3A)设置防眩膜5的示例,但是透光性基材3的两面均可设置防眩膜5。另外,防眩膜5可在透光性基材3的单面或双面的整面上设置,也可在所述面上部分设置。
第二和第四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仅在透光性基材4的单面(第一表面4A)设置凹凸结构的示例,但是透光性基材4的两面均可设置凹凸结构。另外,凹凸结构可在透光性基材4的单面或双面的整面上设置,也可在所述面上部分设置。
{用途}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用途无特别限定。作为具体示例,可例举车辆用透明构件(前灯罩、侧视镜、前窗透明基板、侧窗透明基板、后窗透明基板、仪器面板表面等)、计量表、建筑窗、展示窗、显示器(笔记本型计算机、显示器、LCD、PDP、ELD、CRT、PDA等)、LCD滤色片、触摸屏用基板、拾取透镜(日文:ピックアップレンズ)、光学透镜、眼镜透镜、照相机构件、摄像机构件、CCD用覆盖基板、光纤端面、投影仪构件、复印机构件、太阳电池用透明基板(覆盖玻璃等)、移动电话窗、背光单元构件(导光板、冷阴极管等)、背光单元构件液晶辉度增强膜(棱镜、半透膜等)、液晶辉度增强膜、有机EL发光元件构件、无机EL发光元件构件、荧光体发光元件构件、光学滤片、光学构件的端面、照明等、照明器具的罩、增幅激光光源、防反射膜、偏振膜、农业用膜等。
作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用途,从能够以高水准实现防眩性和低闪耀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运输机的内装物品,进一步优选车载物品。作为车载物品,优选具备图像显示装置的车载***(车导航、仪器面板、平视显示器、仪表盘、中控台、换挡把手等)。
《物品》
本发明的物品具备所述透光性结构体。
本发明的物品可以是由所述透光性结构体构成的物品,也可以是还具备所述透光性结构体以外的其他构件的物品。
作为本发明的物品的示例,可例举作为所述透光性结构体的用途而例举的物品、具备其中的任一种以上的装置等。
作为装置,例如可例举图像显示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照明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等。
从雾度值、光泽度、防眩性等光学特性的角度考虑,本发明的物品优选为图像显示装置或具备该装置的***。
本发明的物品为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该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识别侧的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可例举液晶面板、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等。
透光性结构体可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保护板而一体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也可作为各种滤片而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识别侧。
以上说明的图像显示装置或具备该装置的***中由于在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识别侧设置有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因此识别性良好。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记载。
后述的例1~12中,例1~8、13~17是实施例,例9~12是比较例。
各例中使用的材料和评价方法在以下示出。
<评价方法>
(液粘度测定)
使用英弘精机株式会社制的B型粘度计测定了液粘度。
(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通过旋涂法在旭硝子株式会社(旭硝子)制的FL1.1mm玻璃基板上用涂布液形成厚度100nm的平坦的膜,在空气中对制膜后的玻璃基板以450℃的温度进行30分钟的烧成。使用J.A.Woollam公司(ジェー·エー·ウーラム社)制的分光椭圆偏光仪M-2000DI对烧成后的玻璃基板以及未烧成的玻璃基板的试样进行测定,通过拟合算出膜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折射率。
(表面形状测定)
使用基恩士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社)制的激光显微镜VK-X100(使用“×100”的物镜,观察区域107×143μm或109×145μm,倍率:1000倍)对透光性结构体的最表面(防眩膜侧的表面或斥水斥油层侧的表面)的表面形状进行了测定。
此处,记载了两种观察区域的原因在于,即使使用相同的×100规格的物镜,也会因透镜的个体之间的差别而导致观察区域的不同。测定结果以观察区域内的最大、最小以及平均值表示,因此,即使观察区域有略微的差别,如果选定×100的物镜,则结果几乎没有差别。测定模式为“表面形状”,测定质量为“标准(1024×768)”、间隔为“0.08μm”。
(表面形状解析)
使用Image Metorology公司制的图像处理软件SPIP(版本5.1.11)解析由表面形状测定而得的表面形状的xyz数据,算出了以下项目。
第一凸部的最大高度(P至V),
第一凸部的平均直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存在的凸部切割面中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的凸部切割面的直径(正圆换算)的平均值),
第二凸部的平均直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存在的凸部切割面中的直径(正圆换算)为1~10μm的凸部切割面的直径(正圆换算)的平均值),
第二凸部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存在的直径(正圆换算)为1~10μm的凸部切割面中、最小凸部切割面的直径(正圆换算)和最大凸部切割面的直径(正圆换算)),
观察区域(107×143μm或109×145μm的范围)中第二凸部的数量(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存在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μm的凸部切割面的数量),
第二凸部的密度(观察区域中第二凸部的数量换算为每1μm2内的值而得的值),
第二凸部的平均高度(以承载部高度为基准对测定区域内存在的第二凸部的高度进行测定并取平均而得的值)。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算出的各项目。
第一凸部的最大高度(P至V)的计算中,倾斜修正中选择模式:“自定义(カスタム)”、整体面修正法:“多项式面拟合法”、次:“3”、Z偏移法(Zオフセット法):“最小值为0”,检测方法为“粒子检测”,在形状形成中除去“形状完全保存(日文:形状のホールを保存)”,选择“形状轮廓平滑化”,“滤片·尺寸(フィルタ·サイズ)”设定为51点。滤光过程中选择“包含成像端的形状(イメージ端の形状を含む)”,直径最小值设定为10.0μm,增加阈值水平,无法检测出直径10μm以上的形状时的阈值水平作为第一凸部的最大高度(P至V)。
第一凸部的平均直径的计算中,倾斜修正中选择模式:“质量优先”、整体面修正法:“多项式面拟合法”、次:“3”、Z偏移法:“承载部高度为0”,检测方法为“粒子检测”,在形状形成中除去“形状完全保存”,选择“形状轮廓平滑化”,“滤片·尺寸”设定为51点。阈值水平设定为0.05μm,在滤光中选择“包含成像端的形状”,直径最小值设定为10.0μm。
第二凸部的平均直径、第二凸部的最大直径及最小直径、观察区域中第二凸部的数量和第二凸部的平均高度的计算中,倾斜修正中选择模式:“质量优先”、整体面修正法:“多项式面拟合法”、次:“3”、Z偏移法:“承载部高度为0”,检测方法为“粒子检测”,在形状形成中除去“形状完全保存”,选择“形状轮廓平滑化”,“滤片·尺寸”设定为51点。阈值水平设定为0.05μm,在滤光中将“包含成像端的形状”的选择消除,直径最小值设定为1.0μm。
(闪耀(Sparkle)测定)
使用I***公司制的アイスケールISC-A测定了透光性结构体的闪耀指标值S。
基于闪耀指标值S,按以下标准评价了闪耀。
×:闪耀指标S≧100(可观察到显著的闪耀)。
○:闪耀指标80≦S<100(可观察到闪耀但无实用问题的水平)。
◎:闪耀指标60≦S<80(可观察到少量闪耀的水平)。
◎◎:闪耀指标S<60(完全未观察到闪耀的水平)。
(雾度值测定)
使用雾度仪(村上色彩研究所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社)制的HR-100型号)按照JIS K7136:2000规定的方法测定了透光性结构体的雾度值。
(60°镜面光泽度)
测定了60°镜面光泽度作为透光性结构体的防眩膜的表面光泽度。按照JISZ8741:1997的60°镜面光泽度中规定的方法,使用光泽度仪(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コニカミノルタ)制,型号:MULTI GLOSS 268Plus),不消除透光性结构体的反面反射,在防眩膜的大致中央部测定了60°镜面光泽度。
基液(A)的配制:
添加作为液态介质(B)的改性乙醇(日本醇贩卖株式会社(日本アルコール販売社)制,ソルミックス(注册商标)AP-11,以乙醇为主剂的混合介质)、作为二氧化硅前体(A)的シリケート40(多摩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多摩化学工業)制,四乙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缩合物的混合物)、作为粒子(C)的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按日本专利第063464号公报记载的方法制备,25℃时的粘度为0.1Pa·s),搅拌30分钟。向其中加入离子交换水和硝酸水溶液(硝酸浓度:61质量%)的混合液,搅拌60分钟,配制了基液(A)。
硅烷化合物溶液(B)的配制:
向上述改性乙醇中加入离子交换水和硝酸水溶液(硝酸浓度:61质量%)的混合液,搅拌了5分钟。加入作为二氧化硅前体(A)的1,6-双(三甲氧基甲硅烷基)己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信越化学工業社)制、KBM-3066),在水浴中以60℃搅拌15分钟,配制了硅烷化合物溶液(B)。
(涂布液(C)的配制)
将上述基液(A)与上述硅烷化合物溶液(B)混合,配制了涂布液(C)。
(涂布液(D)的配制)
除了对基液(A)的配制时所用的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进行变更(按日本专利第4063464号公报记载的方法制备,25℃时的粘度为0.15Pa·s)以外,实施与涂布液(C)的配制同样的操作,配制了涂布液(D)。
(涂布液(E)的配制)
除了将基液(A)的配制时所用的シリケート40变更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外,实施与涂布液(C)的配制同样的操作,配制了涂布液(E)。
(涂布液(F)的配制)
除了将基液(A)的配制时所用的シリケート40变更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外,实施与涂布液(C)的配制同样的操作,配制了涂布液(F)。
[例1]
(透光性基材的洗净)
作为透光性基材,准备了钠钙玻璃(旭硝子株式会社制,FL1.1,尺寸:100mm×100mm,厚度:1.1mm的玻璃基板,40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平均透射率:90.6%,表面算术平均粗糙度Ra:0.5nm)。用碳酸氢钠水将该玻璃的表面洗净后,用离子交换水冲洗并干燥。
(静电涂装装置)
准备了与图4所示的静电涂布装置10的构成相同的静电涂装装置(液体静电涂布机,旭灿纳克株式会社(旭サナック社)制)。准备了旋转雾化式自动静电枪(旭灿纳克株式会社制,サンベル、ESA120、杯径70mm)作为静电涂装枪。
为了使透光性基材更容易接地,准备了金属网托盘作为导电性基板。
(静电涂装)
将静电涂装装置的涂装室内的温度调节至25±1℃的范围内,湿度调节至50%±10%的范围内。
在静电涂装装置的链式输送带上隔着导电性基板放置了预先加热至30℃±3℃的洗净过的透光性基材。用链式输送带匀速搬运的同时,在透光性基材的顶面(浮法制造时与熔融锡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以表1所示的涂布条件(涂布液量、杯旋转数、喷嘴高度、杯径、电压、涂布次数)通过静电涂装法涂布了25±1℃的范围内的温度的涂布液(C)后,在大气中以450℃烧成30分钟以形成防眩膜,得到了透光性结构体。
对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实施所述评价。结果示于表2。
另外,能够通过烧成条件的变更、涂布液调整条件的变更等将折射率控制为1.40~1.46,但例1~17中均为1.45。
[例2~例16]
除了按表1所示的涂布条件涂布了表1所示的涂布液以外,与例1同样地制作了例2~例16的透光性结构体。
对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实施所述评价。结果示于表2。
[例17]
除了按表1所示的涂布条件涂布了表1所示的涂布液以外,与例1同样地在透光性基材上形成了防眩膜。
然后,使用喷涂装置在该防眩膜上将氟类斥水斥油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fluid(注册商标)S-550”)成膜,形成厚度约7nm的斥水斥油层,得到了例17的透光性结构体。另外,使用喷涂装置在玻璃上将S-550成膜而得的厚度约7nm的斥水斥油层的水的接触角为115°,油酸的接触角为75°。
对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实施所述评价。结果示于表2。
根据例1~16的评价结果制作了以第二凸部的密度(个/μm2)为横轴、以闪耀指标S为纵轴时的图表。该图表示于图13。
另外图14~21分别是从斜上方60度观察例1、例3、例6、例13~17所得的透光性结构体的最表面(防眩膜侧的表面或斥水斥油层侧的表面)而得的SEM像。SEM像是使用日立高技术菲尔丁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フィールディング社)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3400N在600倍的倍率下拍摄的图像。
[表1]
[表2]
如上述结果所示,例1~8、例13~17的透光性结构体的雾度值超过10%,具有优良的防眩性。另外,闪耀指标S低于100,在实用性方面充分抑制了闪耀。特别是例1~6、例13~15中,将闪耀抑制为完全未观察到的水平。
另一方面,第二凸部的密度低于0.0004个/μm2的例9~12的透光性结构观察到了显著的闪耀。
如图13的图表所示,在第二凸部的密度为0.002个/μm2以下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第二凸部的密度与闪耀指标S之间明确的负相关关系。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具有包含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且第二凸部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的凹凸结构,因此防眩性优良且闪耀得到充分抑制。
因此,如果在例如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配置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则表面的凹凸结构导致外光的漫反射而使反射像不明显,能够抑制由外光映入显示面而导致的图像识别性的降低。另外,凹凸结构的表面不易发生闪耀,能够抑制由闪耀导致的图像识别性的降低。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能够用于以上例举的各种用途。特别地,从能够以高水准实现防眩性和低闪耀性的角度考虑,能够用于运输机的内装构件,其中优选用于车载物品。
另外,这里引用2014年8月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58548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揭示。
符号说明
1:透光性结构体、2:透光性结构体、3:透光性基材、4:透光性基材、5:防眩膜、6:透光性结构体、7:斥水斥油层、5a、4a、7a:第一凸部、5b、4b、7b:第二凸部、10:静电涂装装置、11:涂装室、12:链式输送带、13:高电压线缆、14:涂料组合物的供给管路、15:涂料组合物的回收管路、16:空气的供给管路、17:静电涂装枪、18:高电压发生装置、19:排气管道、20:废气箱、21:导电性基板、30:枪主体、31:涂料供给管、32:旋转轴、33:吹出口、35:空气供给路、40:旋转雾化头、41:第1构件、42:第2构件、43:轴安装部、44:保持部、45:周壁、46:诱导面、47:扩径部、48:扩散面、49:前面壁、50:流出孔、51:筒状部、52:后面壁、53:贯通孔、S:储存室。

Claims (18)

1.表面具有以下凹凸结构、雾度值超过10%且在70%以下的透光性结构体,
凹凸结构:包含用激光显微镜测定(101μm×135μm)~(111μm×148μm)的区域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正圆换算直径超过10μm的第一凸部、和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正圆换算直径超过1μm的第二凸部,
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一凸部的正圆换算平均直径超过10μm且在185μm以下,
所述第一凸部的以所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0.2~8μm,
所述第二凸部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所述第二凸部的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0.1~8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表面具有所述凹凸结构的透光性基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透光性基材和在所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防眩膜,
所述防眩膜的表面具有所述凹凸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膜的折射率为1.40~1.4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膜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基材为玻璃板。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基材具有曲面。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斥水斥油层,
所述斥水斥油层的表面构成具有所述凹凸结构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结构体用于输送机内装物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结构体用于车载物品。
11.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透光性基材和在所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防眩膜,
所述防眩膜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含用激光显微镜测定(101μm×135μm)~(111μm×148μm)的区域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正圆换算直径超过10μm的第一凸部、和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正圆换算直径超过1μm的第二凸部,
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一凸部的正圆换算平均直径超过10μm且在143μm以下,
所述第一凸部的以所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0.2~5μm,
所述第二凸部的数量为每1μm2内0.0004~1.2个,所述第二凸部的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1~8μm;
雾度值超过10%且在70%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膜的折射率为1.40~1.46。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膜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基材为玻璃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基材具有曲面。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斥水斥油层,
所述斥水斥油层的表面构成具有所述凹凸结构的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结构体用于输送机内装物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结构体用于车载物品。
CN201580041153.3A 2014-08-04 2015-08-03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Active CN106574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8548 2014-08-04
JP2014-158548 2014-08-04
PCT/JP2015/071991 WO2016021560A1 (ja) 2014-08-04 2015-08-03 透光性構造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990A CN106574990A (zh) 2017-04-19
CN106574990B true CN106574990B (zh) 2019-07-05

Family

ID=55263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1153.3A Active CN106574990B (zh) 2014-08-04 2015-08-03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6354B2 (zh)
EP (1) EP3179280B1 (zh)
JP (1) JP6458804B2 (zh)
CN (1) CN106574990B (zh)
WO (1) WO2016021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0151A1 (en) 2014-09-08 2016-03-17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glare substrates with low sparkle, doi and transmission haze
JP6391820B2 (ja) * 2015-06-01 2018-09-19 八光産業株式会社 グラスライニング、グラスライニングの製造方法及びグラスライニング機器の洗浄方法
CN107924002B (zh) * 2015-08-31 2020-11-13 Agc株式会社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JP6424966B2 (ja) * 2015-09-30 2018-11-21 Agc株式会社 映像投影構造体および映像投影方法
CN107533161B (zh) 2015-11-20 2020-08-04 Agc株式会社 带膜的弯曲基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7126230A1 (ja) * 2016-01-20 2017-07-27 旭硝子株式会社 不透視膜付き透明基材
DE112017000097B4 (de) 2016-02-01 2022-11-03 AGC Inc. Lichtdurchlässige Struktur
US10231346B2 (en) * 2016-05-27 2019-03-12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JPWO2018062027A1 (ja) * 2016-09-28 2019-07-0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防眩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3835143B (zh) 2016-10-07 2023-12-05 Agc株式会社 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KR101892037B1 (ko) * 2016-11-22 2018-08-27 (주) 제이피이 방현 및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837499A (zh) * 2017-02-14 2018-10-16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抗眩光面的物品
WO2018151097A1 (ja) * 2017-02-15 2018-08-23 ナルックス株式会社 拡散素子
WO2018154915A1 (ja) * 2017-02-23 2018-08-30 Agc株式会社 不透視膜付き部材
KR102417948B1 (ko) 2017-08-04 2022-07-06 주식회사 다이셀 방현 필름
KR102215026B1 (ko) 2017-11-28 2021-02-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시인성 개선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167375B2 (en) 2018-08-10 2021-11-09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products
KR102602739B1 (ko) 2018-09-07 2023-11-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JP7388162B2 (ja) * 2019-12-09 2023-11-2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カバーガラス及びディスプレイ
KR102642899B1 (ko) * 2021-07-15 2024-03-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휴대용 전자기기
US20230022852A1 (en) * 2021-07-15 2023-01-2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lens assembly,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230093799A (ko) * 2021-12-20 2023-06-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휴대용 전자기기
KR102662848B1 (ko) * 2022-05-02 2024-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휴대용 전자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6070B2 (ja) * 2002-11-01 2010-07-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防眩層の形成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防眩層形成用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CN100552474C (zh) * 2005-07-28 2009-10-21 日油株式会社 显示器用表面材料和具有该表面材料的显示器
US7939576B2 (en) * 2005-11-25 2011-05-10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film,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9066757A (ja) * 2006-02-03 2009-04-02 Nakajima Kogyo Kk 防眩フィルム
EP1873126A1 (en) 2006-02-22 2008-01-02 Central Glass Co., Ltd. Anti-Glare Glass Substrate
JP2008107756A (ja) * 2006-03-23 2008-05-08 Central Glass Co Ltd 防眩性ガラス基板
CN101606020B (zh) * 2006-09-29 2011-04-13 东丽株式会社 面光源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096781A (ja) * 2006-10-13 2008-04-24 Nof Corp 高精細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高精細ディスプレイ及び高精細タッチパネル
JP4155337B1 (ja) * 2007-02-21 2008-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8209867A (ja) * 2007-02-28 2008-09-1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スタンパおよび防眩性反射防止物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893539B2 (ja) * 2007-08-30 2012-03-07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アンチグレア層を有する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61686A (ja) * 2007-09-06 2009-03-2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防眩性積層体
JPWO2012124323A1 (ja) * 2011-03-17 2014-07-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20268964A1 (en) * 2011-04-20 2012-10-25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Diffuser film with controlled light collimation
JP2013156523A (ja) 2012-01-31 2013-08-15 Topcon Corp 基板
JP2013214059A (ja) 2012-03-06 2013-10-17 Pentel Corp 防眩コート
JP5900112B2 (ja) * 2012-03-30 2016-04-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シート、防眩シートの製造方法、防眩シートを成型するための金型、及び金型の製造方法
CN108051879B (zh) 2012-11-21 2020-09-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990A (zh) 2017-04-19
EP3179280A4 (en) 2018-03-14
US20170139082A1 (en) 2017-05-18
WO2016021560A1 (ja) 2016-02-11
EP3179280A1 (en) 2017-06-14
JPWO2016021560A1 (ja) 2017-05-25
JP6458804B2 (ja) 2019-01-30
EP3179280B1 (en) 2020-03-25
US10416354B2 (en)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4990B (zh)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CN107924002B (zh)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JP7201370B2 (ja) 膜付き曲げ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US11173516B2 (en) Antiglare film-coated substrate,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article
US2018000133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rticle with low reflection film
CN107918167A (zh) 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CN108698917A (zh) 具有非透视膜的透明基材
CN115398282A (zh) 带防眩膜的基材和带防眩膜的基材的制造方法
JP2017077982A (ja) 防眩膜付きガラス基材、防眩膜付きガラス基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