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0548A -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0548A
CN106480548A CN201510524229.XA CN201510524229A CN106480548A CN 106480548 A CN106480548 A CN 106480548A CN 201510524229 A CN201510524229 A CN 201510524229A CN 106480548 A CN106480548 A CN 106480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nano fiber
composite nano
surface area
specific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42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绍亮
刘伟华
张建国
刘建国
严川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5242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0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0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0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Inorganic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和化学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复合纳米纤维,然后经过惰性气体高温煅烧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将铅颗粒原位生长在纳米纤维表面,铅炭结合能力强,而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比电容。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纤维形状可控制,直径在纳米级别,生产成本低。本发明提供的铅炭复合纳米纤维,解决了铅炭电池中碳材料易从活性物质脱离的问题,同时其高的比表面积和比电容可以有效提高铅炭电池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和大电流充放电的忍耐能力,在高性能铅酸电池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和化学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铅酸电池质量比能量低、循环寿命短、快速充电能力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尤其是在混合动力汽车和间歇性能源储存领域中的应用,这就对二次电池提出了部分荷电态要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及较长的循环寿命的要求。铅炭电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铅酸电池技术,是指在传统铅酸电池负极中加入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例如:活性炭、碳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将双电层电容的高比功率、长寿命的优势融合到铅酸电池中。由于高比表面积碳材料具有高比电容的性质,在瞬间储存或释放电荷时,对负极板起到很好的缓冲电流作用。同时,在高比表面积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分散性也提高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并有效抑制了负极板中硫酸铅晶体的长大和失活,延长电池在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HRPSOC)条件下的循环寿命。
目前,铅炭负极主要采用的在铅负极中加入碳材料或者铅粒表面包覆碳材料的方法进行制备,但不同种类的碳材料性质相差较大,且铅粉和材料比重相差很大,很难实现两者的均匀混合,造成铅膏的稳固性和结合力降低,难以保证负极板的强度要求。同时,碳粉末在电池中很容易扩散,造成电池的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铅炭电池负极板中碳材料均匀分散困难、与铅膏结合力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铅颗粒原位生长在纳米纤维表面,然后经过惰性气体高温煅烧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纺丝液的制备:将高分子聚合物以一定比例加入到一定量溶剂中,水浴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
其中,高分子聚合物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95到20:80,水浴温度为40~80℃;
2)将铅的有机配合物按比例加入到步骤1)所述的纺丝液中,通过搅拌或者超声的方式使其分散均匀,得到复合纺丝液;
其中,铅的有机配合物与高分子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3~4:1;
3)将步骤2)得到的复合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直径为10~500nm;
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纤维经过气氛炉进行预氧化及碳化,随炉冷却至室温,经过研磨即可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
其中,预氧化温度为200~400℃,保温时间为0.5~4h;碳化温度为600~1500℃,保温时间为0.5~10h,惰性保护气氛为氮气或者氩气。
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静电纺丝过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环氧乙烷或聚乙二醇。
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
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高分子聚合物与溶剂的搅拌时间为0.5~24h。
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铅的有机配合物为乙酸铅、柠檬酸铅、草酸铅或酒石酸铅。
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铅的有机配合物在纺丝液中的搅拌时间为1~24h,超声时间为0.5~10h。
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针头孔径为0.3~2.0mm,注射器容量为5~500mL,纺丝液流速为0.2~5mL/h,转辊的转速为100~1000r/min,针头与转辊之间的电压为10~50kV,针头与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之间的距离为10~50cm,纺丝温度为20~50℃,纺丝湿度为20~70%RH。
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为碳纸、碳布、石墨纸、铝箔、锡箔、氧化铝箔中的一种,碳纸、石墨纸厚度为30~300μm,碳布的厚度为100~1000μm,铝箔、锡箔、氧化铝箔的厚度为10~100μm。
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预氧化处理的升温速度为2~25℃/min,碳化处理的升温速度为2~25℃/min,惰性保护气氛中的气体流量为20~100mL/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及后续热处理,在此过程中,将铅颗粒原位生长在纳米纤维表面,使铅炭结合能力增强,解决了传统铅炭电池外掺碳源因铅、碳的密度差异大造成的铅炭分离的缺点。
2、本发明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所用到的静电纺丝设备简单,实验条件易于满足,而且通过控制实验参数等可以很好地控制纤维的形貌、成分、结构等。
3、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纳米级别的铅炭复合纤维,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比电容,大大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大电流充放电的忍受能力和高倍率荷电态下的循环寿命。
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好。
5、本发明的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纤维形状可控制,直径在纳米级别。
6、本发明提供的铅炭复合纳米纤维,解决了铅炭电池中碳材料易从活性物质脱离的问题,同时其高的比表面积和比电容可以有效提高铅炭电池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和大电流充放电的忍耐能力,在高性能铅酸电池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扫面电镜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复合纳米纤维,然后经过惰性气体高温煅烧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将铅颗粒原位生长在纳米纤维表面,铅炭结合能力强,而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比电容。其中,比表面积范围为10~500m2/g,比电容范围为2~400F/g。按照以下步骤和工艺方法进行:
1)纺丝液的制备:将高分子聚合物以一定比例加入到一定量溶剂中,水浴条件下搅拌均匀;其中,高分子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环氧乙烷或聚乙二醇)与溶剂(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比为5:95到20:80(优选为10:90到15:85),水浴温度为40~80℃,高分子聚合物在溶剂中搅拌时间为0.5~24h。
2)将铅的有机配合物(乙酸铅、柠檬酸铅、草酸铅或酒石酸铅)按比例加入到步骤1)所述的纺丝液中,通过搅拌或者超声的方式使其分散均匀,得到复合纺丝液。铅的有机配合物在纺丝液中搅拌时间为1~24h(优选为6~18h),超声时间为0.5~10h(优选为2~6h)。其中,所加入的铅的有机配合物与纺丝液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3~4:1(优选为1:1~3:1)。
3)将步骤2)得到的复合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直径为10~500nm(优选为0.1~10μm)。其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针头孔径为0.3~2.0mm,注射器容量为5~500mL,纺丝液流速为0.2~5mL/h,转辊的转速为100~1000r/min,针头与转辊之间的电压为10~50kV,针头与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之间的距离为10~50cm,纺丝温度为20~50℃,纺丝湿度为20~70%RH。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为碳纸、碳布、石墨纸、铝箔、锡箔、氧化铝箔中的一种,碳纸、石墨纸厚度为30~300μm,碳布的厚度为100~1000μm,铝箔、锡箔、氧化铝箔的厚度为10~100μm。
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纤维经过气氛炉进行预氧化及碳化,随炉冷却至室温,经过研磨即可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其中,预氧化温度为200~400℃,升温速度为2~25℃/min,保温时间为0.5~4h;碳化温度为600~1500℃,升温速度为2~25℃/min,保温时间为0.5~10h;惰性保护气氛为氮气或者氩气,气体流量为20~100mL/min。
为更好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1)质量分数为10%的聚丙烯腈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水浴温度为60℃下搅拌2h得到纺丝液,聚丙烯腈的平均分子量为150000。
2)将乙酸铅加入到纺丝液中,所加入乙酸铅与纺丝液中聚丙烯腈的摩尔比为3:1,搅拌12h后,再超声6h,得到均匀的复合纺丝液。
3)将经过步骤2)得到的复合纺丝液加入到5mL的注射器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直径为2μm。其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针头孔径为1mm,注射器容量为100mL,纺丝液流速为0.5mL/h,转辊的转速为300r/min,针头与转辊之间的电压为25kV,针头与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之间的距离为20cm,纺丝温度为30℃,纺丝湿度为40%RH。转辊上纳米纤维的收集板为碳纸,厚度为100μm。
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纤维经过气氛炉进行预氧化及碳化,随炉冷却至室温,经过研磨即可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其中,预氧化温度为300℃,升温速度为5℃/min,保温时间为3h;碳化温度为1000℃,升温速度为5℃/min,保温时间为6h;惰性保护气氛为氮气或者氩气,气体流量为50mL/min。
如图1所示,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扫面电镜图片。本实施例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相对于传统铅炭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大提高,铅炭结合力明显增强,大电流充放电忍受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比表面积范围为100~150m2/g,比电容范围为50~60F/g。。
实施例2
1)质量分数为15%的聚四氟乙烯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水浴温度为60℃下搅拌2h得到纺丝液,聚四氟乙烯的平均分子量为13000。
2)将柠檬酸铅加入到纺丝液中,所加入柠檬酸铅与纺丝液中聚四氟乙烯的摩尔比为1:1,搅拌15h后,再超声4h,得到均匀的复合纺丝液。
3)将经过步骤2)得到的复合纺丝液加入到10mL的注射器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直径为1μm。其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针头孔径为1.5mm,注射器容量为50mL,纺丝液流速为1mL/h,转辊的转速为200r/min,针头与转辊之间的电压为20kV,针头与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之间的距离为30cm,纺丝温度为40℃,纺丝湿度为30%RH。转辊上纳米纤维的收集板为氧化铝箔,厚度为50μm。
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纤维经过气氛炉进行预氧化及碳化,随炉冷却至室温,经过研磨即可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其中,预氧化温度为200℃,升温速度为3℃/min,保温时间为4h;碳化温度为1500℃,升温速度为15℃/min,保温时间为2h;惰性保护气氛为氮气或者氩气,气体流量为60mL/min。
如图1所示,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扫面电镜图片。本实施例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相对于传统铅炭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大提高,铅炭结合力明显增强,大电流充放电忍受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比表面积范围为120~150m2/g,比电容范围为70~90/g。。
实施例3
1)质量分数为12%的聚环氧乙烷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水浴温度为60℃下搅拌2h得到纺丝液,聚环氧乙烷的平均分子量为12000。
2)将草酸铅加入到纺丝液中,所加入草酸铅与纺丝液中聚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为2:1,搅拌8h后,再超声8h,得到均匀的复合纺丝液。
3)将经过步骤2)得到的复合纺丝液加入到15mL的注射器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直径为3μm。其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针头孔径为2mm,注射器容量为150mL,纺丝液流速为1.5mL/h,转辊的转速为400r/min,针头与转辊之间的电压为30kV,针头与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之间的距离为10cm,纺丝温度为50℃,纺丝湿度为50%RH。转辊上纳米纤维的收集板为锡箔,厚度为30μm。
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纤维经过气氛炉进行预氧化及碳化,随炉冷却至室温,经过研磨即可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其中,预氧化温度为400℃,升温速度为15℃/min,保温时间为1h;碳化温度为1200℃,升温速度为10℃/min,保温时间为5h;惰性保护气氛为氮气或者氩气,气体流量为80mL/min。
如图1所示,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扫面电镜图片。本实施例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相对于传统铅炭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大提高,铅炭结合力明显增强,大电流充放电忍受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比表面积范围为140~180m2/g,比电容范围为180~200F/g。。
实施例4
1)质量分数为13%的聚乙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水浴温度为60℃下搅拌2h得到纺丝液,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8000。
2)将酒石酸铅加入到纺丝液中,所加入酒石酸铅与纺丝液中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2.5:1,搅拌16h后,再超声3h,得到均匀的复合纺丝液。
3)将经过步骤2)得到的复合纺丝液加入到20mL的注射器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直径为0.5μm。其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针头孔径为0.5mm,注射器容量为200mL,纺丝液流速为3mL/h,转辊的转速为500r/min,针头与转辊之间的电压为45kV,针头与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之间的距离为40cm,纺丝温度为20℃,纺丝湿度为60%RH。转辊上纳米纤维的收集板为石墨纸,厚度为60μm。
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纤维经过气氛炉进行预氧化及碳化,随炉冷却至室温,经过研磨即可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其中,预氧化温度为350℃,升温速度为10℃/min,保温时间为2h;碳化温度为800℃,升温速度为3℃/min,保温时间为8h;惰性保护气氛为氮气或者氩气,气体流量为30mL/min。
如图1所示,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扫面电镜图片。本实施例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相对于传统铅炭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大提高,铅炭结合力明显增强,大电流充放电忍受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比表面积范围为100~130m2/g,比电容范围为50~70F/g。。

Claims (9)

1.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纺丝液的制备:将高分子聚合物以一定比例加入到一定量溶剂中,水浴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
其中,高分子聚合物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95到20:80,水浴温度为40~80℃;
2)将铅的有机配合物按比例加入到步骤1)所述的纺丝液中,通过搅拌或者超声的方式使其分散均匀,得到复合纺丝液;
其中,铅的有机配合物与高分子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3~4:1;
3)将步骤2)得到的复合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直径为10~500nm;
4)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纤维经过气氛炉进行预氧化及碳化,随炉冷却至室温,经过研磨即可得到铅炭复合纳米纤维;
其中,预氧化温度为200~400℃,保温时间为0.5~4h;碳化温度为600~1500℃,保温时间为0.5~10h,惰性保护气氛为氮气或者氩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静电纺丝过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环氧乙烷或聚乙二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高分子聚合物与溶剂的搅拌时间为0.5~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铅的有机配合物为乙酸铅、柠檬酸铅、草酸铅或酒石酸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铅的有机配合物在纺丝液中的搅拌时间为1~24h,超声时间为0.5~10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针头孔径为0.3~2.0mm,注射器容量为5~500mL,纺丝液流速为0.2~5mL/h,转辊的转速为100~1000r/min,针头与转辊之间的电压为10~50kV,针头与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之间的距离为10~50cm,纺丝温度为20~50℃,纺丝湿度为20~70%RH。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转辊上的纳米纤维收集板为碳纸、碳布、石墨纸、铝箔、锡箔、氧化铝箔中的一种,碳纸、石墨纸厚度为30~300μm,碳布的厚度为100~1000μm,铝箔、锡箔、氧化铝箔的厚度为10~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预氧化处理的升温速度为2~25℃/min,碳化处理的升温速度为2~25℃/min,惰性保护气氛中的气体流量为20~100mL/min。
CN201510524229.XA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480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4229.XA CN106480548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4229.XA CN106480548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0548A true CN106480548A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3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4229.XA Pending CN106480548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054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6122A (zh) * 2018-07-04 2018-12-21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具三维结构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的方法
CN110230128A (zh) * 2019-05-30 2019-09-1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一种嵌入金属-氮螯合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0541210A (zh) * 2019-09-04 2019-12-0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629A (zh) * 2008-02-19 2011-04-06 卡伯特公司 高表面积石墨化碳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23466A (zh) * 2011-03-31 2012-10-10 湖南丰日电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铅炭电池负极板
CN104319409A (zh) * 2014-10-15 2015-01-2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高活性不对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42783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纳米或纳米多孔碳纤维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05511A (zh) * 2014-11-20 2015-04-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铅炭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铅炭电池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629A (zh) * 2008-02-19 2011-04-06 卡伯特公司 高表面积石墨化碳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23466A (zh) * 2011-03-31 2012-10-10 湖南丰日电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铅炭电池负极板
CN104342783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纳米或纳米多孔碳纤维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19409A (zh) * 2014-10-15 2015-01-2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高活性不对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05511A (zh) * 2014-11-20 2015-04-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铅炭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铅炭电池中的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6122A (zh) * 2018-07-04 2018-12-21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具三维结构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的方法
CN110230128A (zh) * 2019-05-30 2019-09-1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一种嵌入金属-氮螯合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0230128B (zh) * 2019-05-30 2022-02-1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一种嵌入金属-氮螯合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0541210A (zh) * 2019-09-04 2019-12-0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41210B (zh) * 2019-09-04 2021-12-2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1661B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4332640B (zh) 全钒液流电池用热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碳纤维复合电极制备方法
Li et al. Electrospun porous nanofiber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CN103855361B (zh) 掺氮多孔碳纳米纤维布的制备方法
CN103794806B (zh) 一种锂空气电池正极用纳米氮化铁-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8314B (zh) 锂硫电池用双层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4319405B (zh) 全钒液流电池用纳米石墨粉/纳米碳纤维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6654126A (zh) 一种锂硫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8100B (zh) 一种纳米复合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92847B (zh) 一种形貌可控的金属氧化物/活性碳纤维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61950B (zh) 一种多孔富氮碳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6992288B (zh) 一种锑/碳纳米纤维柔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19409A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高活性不对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7641A (zh) 一种锂空气电池用氧电极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2091A (zh) 一种蜂窝状多孔二氧化锰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
CN103594680B (zh) 一种电活性自支撑氮掺杂碳膜高容量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6784745A (zh) 钠离子电池用四氧化三钴碳纳米纤维的电纺丝制备方法
CN104409738A (zh) 全钒液流电池用导电炭黑/纳米碳纤维复合电极制备方法
CN108878154A (zh) 钛酸钠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以该材料为负极的钠离子混合电容器
CN110079895A (zh) 一种钛酸盐与二氧化钛复合物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8291B (zh) 含硼多孔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1182A (zh) 静电纺钴/氮掺杂多孔碳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6654190A (zh) 一维In2O3/C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80548A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铅炭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5780197A (zh) 一种活性碳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