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9814A -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9814A
CN106469814A CN201610231149.XA CN201610231149A CN106469814A CN 106469814 A CN106469814 A CN 106469814A CN 201610231149 A CN201610231149 A CN 201610231149A CN 106469814 A CN106469814 A CN 106469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graphene
graphite
negative material
carbo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11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9814B (zh
Inventor
张金柱
袁征
刘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engq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Shengquan Group Share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Shengquan Group Share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Shengquan Group Share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11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69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69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98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0594 priority patent/WO201717797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9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9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覆剂包括:石墨烯,非水溶性的碳前驱体,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负极材料主要由石墨和该包覆剂制成。本发明的包覆剂主要采用石墨烯与无定形碳所构成的微电容理论,极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容量和循环次数。

Description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其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与锂离子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
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来说,石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材料。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结晶度高,成本低,堆积密度高,理论嵌锂容量高,是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部分。但是,其存在一些缺点,如与电解液相容性差,首次充放电可逆容量低,不适合大电流充放电,循环性能差。
为了解决石墨材料的上述缺点,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对石墨进行改性。常见的改性方法是以沥青、树脂等碳前驱体作为涂层或包覆剂混入负极材料中,再经过碳化。经过以上改性后,石墨负极的电容量、循环次数均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并不显著,市场意义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剂,所述的包覆剂能够高效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容量和循环次数。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材料,所述的负极材料具有电容量高,循环次数多,性能稳定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均具有流程简单、可控性强、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的电池具有电容量高,循环次数多,性能稳定等优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覆剂,包括:石墨烯,非水溶性的碳前驱体,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包覆剂主要用于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改性,有也可能用于其他未知的领域。
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改性材料相比,该包覆剂主要是增加了分散剂,以解决石墨烯与碳前驱体的分散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容量及循环次数。
其中,碳前驱体与分散剂的相容性问题对改性效果非常重要,本发明选用了非水溶性的碳前驱体,并搭配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聚乙烯醇等分散剂,解决了上述问题。
经统计,与未添加分散剂的改性剂相比,本发明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时,不可逆容量降低了5%以上;与未添加任何改性剂的石墨负极相比,不可逆容量降低了10%以上,循环寿命和稳定性提高30%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包括石墨烯纳米片层和石墨烯,进一步包括生物质石墨烯纳米片层和生物质石墨烯。
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可通过不同制备方法得到,例如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淀法,石墨氧化还原法,还可以是通过对生物质资源水热碳化法,以及现有技术中其它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但是,有些方法很难实现大规模制备得到严格意义理论上的石墨烯,例如一部分现有技术制备得到的石墨烯中会存在某些杂质元素、碳元素的其它同素异形体或层数非单层甚至多层的石墨烯结构(例如3层、5层、10层、20层等),本发明所利用的石墨烯也包括上述非严格意义理论上的石墨烯。
石墨烯纳米片层可采用济南圣泉公司工艺,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水解、催化处理、热处理等步骤获得具有优良导电性质的多孔生物质石墨烯复合物,其主要特征为所含石墨烯层数为1~10层之间,非碳非氧元素含量为0.5wt%~6wt%。
上述包覆剂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碳前驱体优选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呋喃树脂、环氧树脂、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碳前驱体经碳化后所形成的无定形结构丰富,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也减少了首次充电时形成SEI膜时锂离子的消耗。具体地,以上树脂进一步选用热固性树脂,进一步选用中高分子量的树脂,沥青优选热固性沥青。
进一步地,按重量计,所述石墨烯占包覆剂总量的0.1-5%,优选的0.5-3%,进一步优选1-2%;所述分散剂占包覆剂总量的0.05-0.5%,优选的0.05-0.3%,进一步优选0.05-0.1%。
各原料的配比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以上述比例混合时,分散均匀,且碳化效果好,更利于提高电池的容量及寿命。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所述碳前驱体的固化剂。
加入固化剂有利于所述碳前驱体的定形,固化剂的类型及用量根据碳前驱体来选择,例如当碳前驱体为热固性树脂时,可用的固化剂有六次甲基四胺、3-二乙胺基丙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二己基三胺等。
进一步地,分散剂中,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分别指含有氨基或环氧基的任意硅烷,例如环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等。进一步为硅烷偶联剂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材料,主要由石墨和上文所述的包覆剂制成。
该负极材料采用常用的石墨作为活性材料,再配合本发明的包覆剂,将比传统的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容量及循环次数。同样,目前该负极材料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但也有可能用于其他未知类型的电池。当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可用的正极材料有锰酸锂、钴酸锂或磷酸铁锂等。
以上负极材料可进一步改进,例如:
进一步地,按重量计,所述包覆剂、所述石墨的配比为3-15:85-97。
相对而言,以上比例的负极能充分发挥本发明的包覆剂的改性效果,优选5-10:90-95,更进一步5-8:90-93。当然若考虑成本、电势等其他因素时,也可以采用范围之外的配比。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包覆剂可以各原料独立包装,现用现混;也可以直接混匀储存,这主要是根据储存、运输等要求而定。当与石墨混合制成负极材料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将所述石墨烯、所述碳前驱体、所述分散剂、所述石墨在溶剂中溶解并混匀,之后干燥、碳化即得;
方式二:将所述石墨烯、所述碳前驱体、所述分散剂在溶剂中溶解并混匀,经过干燥后与石墨混合,再碳化即得;
其中,当所述包覆剂中含有所述固化剂时,所述方式一和所述方式二中将所述石墨烯在溶剂中溶解时还加入所述固化剂,并且在所述碳化之前还进行固化反应。
以上两种方式都属于溶液法,两者的区别是干燥时机不同,即干燥既可以在加入石墨前进行也可以在加入石墨后进行。这两种方式的优点是所用的设备简单,关键点是混匀步骤,以保证各成分互相分散均匀。混匀方式可以采用多种,例如球磨,球磨和溶解可同时进行,球磨时间一般为1-4h,以混匀为准。
溶解和混匀的过程中可以是边加料边搅拌,也可以是分别溶解,然后在混匀在一起。
干燥方法有很多种,一般视溶剂的类型而定,可用的方法有加热蒸发等。
当含有固化剂时,固化反应的时机是在碳化反应之前,而且在方式一中既可以在干燥之后,也可以是混匀之后和干燥之前;在方式二中既可以在混合石墨之前,也可以在干燥之后,也可以是混合石墨之后和干燥之前。
另外,上述负极材料还可采用以下制备方法:
将所述石墨烯、所述碳前驱体、所述分散剂加热混捏、冷却,再加入所述石墨混合,经过碳化即得;
当所述包覆剂中含有所述固化剂时,在所述冷却之后还加入所述固化剂,并且在所述碳化之前还进行固化反应。
该方法属于熔融法,其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其所述的混捏可采用多种设备,例如流变仪等。所述混捏之前优选将所有原料预先混合。
所述的混捏条件进一步为:用流变仪在150℃混合至扭矩平衡。
本发明所述的碳化进一步为:在900℃-1200℃下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固化反应主要根据固化剂及树脂类型而定,通常为梯度加热固化,以酚醛树脂为例,固化条件为:120-130℃60分钟左右,140-150℃60分钟左右,160-170℃30分钟左右。
除上文提供的三种制备方法外,本发明所述的负极材料也可采用其他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主要由前文所述的负极材料制成。
同上文所述,该锂离子电池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电容量,更多的循环次数,更长的使用寿命,更稳定的蓄电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包覆剂的分散效果好,能更大程度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容量、寿命、稳定性等性能。
(2)提供了电容量高,循环次数多,性能稳定的负极材料及电池。
(3)提供了制备负极材料的多种方法,为生产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制备石墨烯A:
先制备纤维素:
(1)将小麦秸杆粉碎预处理后,使用总酸浓为80wt%的甲酸和乙酸的有机酸液对处理后的小麦秸杆进行蒸煮,本实施例的有机酸液中乙酸与甲酸的质量比为1:12,并在加入原料前加入占小麦秸杆原料1wt%的过氧化氢(H2O2)作为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120℃,反应30min,固液质量比为1:10,并将得到的反应液进行第一次固液分离;
(2)将第一次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加入总酸浓为75wt%的甲酸和乙酸的有机酸液进行酸洗涤,其中上述总酸浓为75wt%的有机酸液中加入了占小麦秸杆原料8wt%的过氧化氢(H2O2)作为催化剂且乙酸与甲酸的质量比为1:12,控制温度为90℃,洗涤时间1h,固液质量比为1:9,并将反应液进行第二次固液分离;
(3)收集第一次和第二次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于120℃,301kPa下进行高温高压蒸发,直至蒸干,将得到的甲酸和乙酸蒸气冷凝回流至步骤(1)的反应釜中作为蒸煮液,用于步骤(1)的蒸煮;
(4)收集第二次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并进行水洗,控制水洗温度为80℃,水洗浆浓为6wt%,并将得到的水洗浆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
(5)收集第三次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进行水、酸精馏,得到的混合酸液回用于步骤(1)的反应釜中作为蒸煮液用于步骤(1)的蒸煮,得到的水回用于步骤(5)作用水洗用水;
(6)收集第三次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并进行筛选得到所需的细浆纤维素。
然后以上文制备的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石墨烯:
(1)按质量比1:1混合纤维素和氯化亚铁,在150℃下搅拌进行催化处理4h,干燥至前驱体水分含量10wt%,得到前驱体;
(2)N2气氛中,以3℃/min速率将前驱体升温至170℃,保温2h,之后程序升温至400℃,保温3h,之后升温至1200℃,保温3h后得到粗品;所述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5℃/min;
(3)55-65℃下,将粗品经过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4wt%的盐酸酸洗后,水洗得到生物质石墨烯,记为石墨烯A。
制备石墨烯B:
采用公开号为CN104724696A的专利中实施例10的方法,具体为:收集秸秆,处理干净后剪碎成小片,浸渍在乙醇溶液中,以100r/min的转速匀速搅拌5小时;然后将溶液转移至高速离心机中,转速设置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20分钟,结束后取下层碎样。常温常压下,将碎样装入直径为15cm的细胞培养皿中,置于进风口处,调节流量参数,设置风速为6m/s,风量为1400m3/h,保持通风状态12小时;管式炉升温到1300℃,通入惰性气体保护,保持30分钟;将干燥后的碎样放置于管式炉中,加热5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得到剥离比较明显的生物质石墨烯,记为石墨烯B。
制备石墨烯C:
采用公开号为CN105217621A的专利中实施例1的方法,具体为:
(1)在反应器内将2g石墨粉与3g连二硫酸钾、3g五氧化二磷和12mL浓硫酸的混合体系中反应,80℃水浴条件下搅拌4小时,至形成深蓝色溶液,冷却、抽滤、干燥后得到预氧化的石墨;
(2)取步骤(1)所制得的氧化石墨2g于三颈烧瓶中,在冰水浴的条件下与150mL浓硫酸溶液,逐渐加入25g的高锰酸钾,搅拌2小时;
(3)将上述步骤(2)的三颈烧瓶转入油浴,升温至35℃,搅拌2小时,继续搅拌并按照体积比例为1:15的量加入30wt%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抽滤,分别用4mL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去离子水清洗1次,离心,干燥后得到第一次氧化的氧化石墨烯;
(4)将步骤(3)中制备的氧化石墨烯2g再次在冰水浴的条件下与50mL的浓硫酸溶液混合于三颈烧瓶内,逐渐加入8g的KMnO4,搅拌1小时;
(5)将上述步骤(4)的三颈烧瓶转入油浴,升温至40℃,搅拌1小时,然后继续升温至90℃,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并按照体积比例为1:7的量加入30wt%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继续搅拌6小时后冷却,抽滤,分别用4mL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去离子水清洗2次,离心,干燥后得到尺寸均一的氧化石墨烯,记为石墨烯C。
以下是实施例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1.复合
将圣泉酚醛树脂PF9503溶于乙醇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将混合物进行球磨2小时。将石墨烯A逐步分批加入到球磨体系中,保持球磨2小时。最后混合物中,石墨烯含量为1%,硅烷含量约为0.05%,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加入量按照酚醛树脂实际羟基值进行计算。
2.包覆
将球形石墨粉加入到上述体系中进行球磨,石墨在总体系中固含量占85%。
球磨2小时后,将复合物取出,并将乙醇蒸干。将所得物进行逐步加热固化,温度梯度分别为:120℃60分钟,140℃60分钟,160℃30分钟。
3.碳化
将干燥好的固体进行热处理,通入N2作为保护气,然后以5℃/min升温至800℃进行碳化。保温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石墨烯/无定形碳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
实施例2-6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区别点在于步骤1的复合阶段,石墨烯加入量分别为0.1%,0.5%,2%,3%,5%。
实施例7
1.复合
将圣泉酚醛树脂PF9503、硅烷偶联剂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石墨烯A混合。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均匀。其中石墨烯A含量为1%,硅烷含量约为0.1%。将混合物使用流变仪进行捏合,保持150℃混合至扭矩平衡,随后取出冷却。
2.包覆
将上述粉末中加入六次甲基四胺,六次甲基四胺加入量按酚醛树脂实际羟基值进行计算。随后加入石墨粉,石墨在总体系中含量占90%。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处理2小时。取出后,将混合物进行逐步加热固化,温度梯度分别为:130℃120分钟,150℃60分钟,170℃30分钟。
3.碳化
将干燥好的固体进行热处理,通入N2作为保护气,然后以5℃/min升温至900℃进行碳化。保温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石墨烯/无定形碳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
实施例8-10
实施例8-10与实施例7的区别点在于步骤2的包覆阶段,石墨在总体系中含量分别占93%,95%,97%。
实施例11
1.复合
将热固性脲醛树脂WPLQ-5115、硅烷偶联剂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石墨烯A混合。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均匀。其中石墨烯A含量为1%,偶联剂含量为0.5%。将混合物使用流变仪进行捏合,保持150℃混合至扭矩平衡,随后取出冷却。
2.包覆
将上述粉末中加入硫酸锌(也可用草酸二乙酯替代),该固化剂加入量按脲醛树脂实际量进行计算。随后加入石墨粉,石墨在总体系中固含量占95%。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处理2小时。取出后,将混合物进行逐步加热固化,温度梯度分别为:130℃120分钟,150℃60分钟,170℃30分钟。
3.碳化
将干燥好的固体进行热处理,通入N2作为保护气,然后以5℃/min升温至900℃进行碳化。保温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石墨烯/无定形碳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
实施例12
1.复合
将圣泉呋喃树脂SH263、硅烷偶联剂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石墨烯A混合。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均匀。其中石墨烯A含量为1%,偶联剂含量为0.3%。将混合物使用流变仪进行捏合,保持150℃混合至扭矩平衡,随后取出冷却。
2.包覆
将上述粉末中加入圣泉呋喃固化剂GS05,该固化剂加入量按呋喃树脂实际量进行计算。随后加入石墨粉,石墨在总体系中固含量占95%。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处理2小时。取出后,将混合物进行逐步加热固化,温度梯度分别为:130℃120分钟,150℃60分钟,170℃30分钟。
3.碳化
将干燥好的固体进行热处理,通入N2作为保护气,然后以5℃/min升温至900℃进行碳化。保温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石墨烯/无定形碳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
实施例13
1.复合
将高分子量圣泉环氧树脂SQPN-631、硅烷偶联剂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石墨烯A混合。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均匀。其中石墨烯A含量为1%,偶联剂含量为0.3%。将混合物使用流变仪进行捏合,保持150℃混合至扭矩平衡,随后取出冷却。
2.包覆
将上述粉末中加入二亚乙基三胺(也可用乙二胺替代),该固化剂加入量按环氧树脂实际羟基值进行计算。随后加入石墨粉,石墨在总体系中固含量占95%。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处理2小时。取出后,将混合物进行逐步加热固化,温度梯度分别为:130℃120分钟,150℃60分钟,170℃30分钟。
3.碳化
将干燥好的固体进行热处理,通入N2作为保护气,然后以5℃/min升温至900℃进行碳化。保温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石墨烯/无定形碳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
实施例14
1.复合
将热固性环氧沥青hc-225、硅烷偶联剂3-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石墨烯C混合。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均匀。其中石墨烯A含量为1%,偶联剂含量为0.3%。将混合物使用流变仪进行捏合,保持150℃混合至扭矩平衡,随后取出冷却。
2.包覆
将上述粉末中石墨粉,石墨在总体系中固含量占95%。将混合物使用高混机进行混合处理2小时。
3.碳化
将混合好的固体进行热处理,通入N2作为保护气,然后以5℃/min升温至900℃进行碳化。保温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石墨烯/无定形碳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
实施例15-16
与实施例7相比,实施例15-16区别点在于将石墨烯A分别替换为石墨烯B和石墨烯C。
对照组:
按照专利公开号CN104934603A《一种石墨烯掺杂与碳包覆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中的实施例2进行操作,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上表1数据。
实验
测试以上实施例所得产品的质量,并与对照组对比,实验方法同CN104934603A中的实施例2,结果如表1。
表1产品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覆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烯,非水溶性的碳前驱体,和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前驱体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呋喃树脂、环氧树脂、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石墨烯占所述包覆剂总量的0.1-5%,所述分散剂占所述包覆剂总量的0.05-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包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剂还包括用于所述碳前驱体的固化剂;优选的,所述固化剂选自六次甲基四胺、3-二乙胺基丙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二己基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石墨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包覆剂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剂、所述石墨的质量比为3-15:85-97,优选5-10:90-95。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将所述石墨烯、所述碳前驱体、所述分散剂、所述石墨在溶剂中溶解并混匀,之后干燥、碳化即得;
方式二:将所述石墨烯、所述碳前驱体、所述分散剂在溶剂中溶解并混匀,经过干燥后与石墨混合,再碳化即得;
其中,当所述包覆剂中含有所述固化剂时,所述方式一和所述方式二中将所述石墨烯在溶剂中溶解时还加入所述固化剂,并且在所述碳化之前还进行固化反应。
8.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将所述石墨烯、所述碳前驱体、所述分散剂加热混捏、冷却,再加入所述石墨混合,经过碳化即得;
当所述包覆剂中含有所述固化剂时,在所述冷却之后还加入所述固化剂,并且在所述碳化之前还进行固化反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是在900℃-1200℃下进行。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主要由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负极材料制成。
CN201610231149.XA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469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1149.XA CN106469814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17/080594 WO2017177970A1 (zh) 2016-04-14 2017-04-14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1149.XA CN106469814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9814A true CN106469814A (zh) 2017-03-01
CN106469814B CN106469814B (zh) 2019-11-29

Family

ID=58229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1149.XA Active CN106469814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69814B (zh)
WO (1) WO201717797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7970A1 (zh) * 2016-04-14 2017-10-19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4371A (zh) * 2019-11-26 2020-02-28 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51830A (zh) * 2022-02-21 2022-05-27 海城申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石墨烯包覆人造石墨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2985B (zh) * 2018-08-17 2021-01-05 广西大学 用于沥青改性的石墨烯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87042B (zh) * 2020-04-24 2022-08-26 刘桥 一种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7766A (zh) * 2020-11-17 2021-03-23 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氮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551803A (zh) * 2022-02-26 2022-05-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金属负极的三维梯度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4666A (zh) * 2013-07-23 2013-12-25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33303A (zh) * 2013-11-21 2014-03-12 封锡胜 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CN104247096A (zh) * 2012-03-30 2014-12-24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WO2015102199A1 (ko) * 2013-12-30 2015-07-09 삼성정밀화학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재,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음극으로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4934603A (zh) * 2015-05-22 2015-09-23 田东 一种石墨烯掺杂与碳包覆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52627A (zh) * 2016-08-30 2016-12-21 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2830A (zh) * 2012-04-25 2012-08-22 南京大学 一种硅烷偶联剂修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3579616A (zh) * 2013-10-31 2014-02-1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铅粉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KR101791298B1 (ko) * 2014-08-26 2017-10-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중 코팅층을 갖는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4752696A (zh) * 2015-01-22 2015-07-01 湖州创亚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638252B (zh) * 2015-02-13 2017-04-1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6469814B (zh) * 2016-04-14 2019-11-29 山东圣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096A (zh) * 2012-03-30 2014-12-24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3474666A (zh) * 2013-07-23 2013-12-25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33303A (zh) * 2013-11-21 2014-03-12 封锡胜 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WO2015102199A1 (ko) * 2013-12-30 2015-07-09 삼성정밀화학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재,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음극으로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4934603A (zh) * 2015-05-22 2015-09-23 田东 一种石墨烯掺杂与碳包覆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52627A (zh) * 2016-08-30 2016-12-21 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守武: "《高分子材料改性—原理及技术》", 30 May 201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7970A1 (zh) * 2016-04-14 2017-10-19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4371A (zh) * 2019-11-26 2020-02-28 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51830A (zh) * 2022-02-21 2022-05-27 海城申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石墨烯包覆人造石墨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9814B (zh) 2019-11-29
WO2017177970A1 (zh) 2017-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9814A (zh) 一种包覆剂、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2626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30326B (zh)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6340632B (zh) 碳纳米球/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30638B (zh)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98172B (zh) 多孔石墨化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268364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129367A (zh) 一种硅/碳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应用
CN107863507B (zh) 悬浮态乳液聚合法制备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9755540B (zh)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52664B (zh) 一种超疏松石墨化结构多孔碳纳米纤维及其静电纺丝—碳化制备方法
CN105591109B (zh) 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CN101944594B (zh)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024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2600A (zh) 锂离子电池二氧化硅/碳纳米复合气凝胶负极材料的制备
CN109817957A (zh) 一种沥青包覆硅掺杂天然鳞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28621B (zh) 一种锂离子导体包覆纳米LiMnPO4/C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CN107919472A (zh) 一种耐高温性能的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CN10868278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83890A (zh) 碳/氧化锰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98039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制备方法
CN109103453A (zh) 一种催化石墨化的石墨负极材料的制法及其材料
CN110165189A (zh) 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镁掺杂磷酸钒钾/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02111A (zh) 一种铷元素掺杂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74005A (zh) 一种锂硫电池负极生物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3

Address after: 250204 Shengquan Industrial Park, Diaozhen, Zhangqiu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Shengq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250204 Diaozhen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angqiu Ci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gquan Group Co., Ltd., Ji'nan C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