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8999B -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8999B
CN106258999B CN201610658412.3A CN201610658412A CN106258999B CN 106258999 B CN106258999 B CN 106258999B CN 201610658412 A CN201610658412 A CN 201610658412A CN 106258999 B CN106258999 B CN 106258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eat
thick
aode mushroom
aode
mush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84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8999A (zh
Inventor
胡惠萍
莫伟鹏
吴丽霞
黄龙花
刘远超
贺凤
谢意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ewei Edible Mushroom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dong Yuewei Edible Mushro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dong Yuewei Edible Mushro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6584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8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8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8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8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8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5/00Fungi; Lich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7Basidiomycota, e.g. Cryptococc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食用菌菌种及其栽培,尤其涉及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所述厚褶奥德蘑新菌种为厚褶奥德蘑Oudemansiella crassifolia HMGIM‑S14014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并且还提供了相应的人工栽培方法。该厚褶奥德蘑的人工栽培稳定、出菇率高,味道鲜美,并且经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丰富,抗氧化作用强,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食用菌菌种及其栽培,尤其涉及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厚褶奥德蘑Oudemansiella crassifolia,亦称宽褶小奥德蘑,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目、泡头菌科、小奥德蘑属。厚褶奥德蘑Oudemansiella crassifolia 由Corner于1994年在马来西亚首次采集并发表(Corner, Gdns' Bull., Singapore ,1994),然后在中国由杨祝良于2009年发现并记载。
目前食用菌的产业发展迅猛,我国食用菌每年的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占全球70%以上。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珍稀食用菌品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原有的珍稀品种逐渐被驯化,如竹荪、茶薪菇、离褶伞等。小奥德蘑属有三十多个品种,其中绝大多数可以食用,且富含营养成分及功效成分,个别品种如粘小奥德蘑(O. mucida)可产生粘蘑菌素(mucidin),拮抗真菌,对小白鼠肉瘤180、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效果显著。因此小奥德蘑属在食用菌、药用菌驯化栽培和保健品开发研究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厚褶奥德蘑属于肉质伞菌,其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开发前景较好。同时,它属于木生菌,产量较高、栽培性状稳定,肉质较厚耐贮存,产业化前景看好。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该菌种采集自广东肇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鉴定为厚褶奥德蘑新菌种,命名为厚褶奥德蘑Oudemansiella crassifolia HMGIM-S140148,于2016年3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088。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栽培方法,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生产种,栽培培养及出菇管理。
本发明的组织分离菌种的培养基为发明人经反复摸索得到的分离培养基,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木屑麸皮汁18-22%,优选为20%,琼脂1.8-2.2%,优选为2%,其余为水。
其中,木屑麸皮汁的制备方法为:将木屑:麸皮:水按照体积比1.5-2.5:0.8-1.2:9-11混合,优选体积比2:1:10,煮沸10-30分钟,得到木屑麸皮汁,木屑进一步优选为阔叶树木屑。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厚褶奥德蘑新菌种在制备抗氧化药物/抗氧化食品中的用途,特别是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提取物或发酵液在制备抗氧化药物/抗氧化食品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并且还提供了相应的人工栽培方法。该厚褶奥德蘑的人工栽培稳定、出菇率高,味道鲜美,并且经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丰富,抗氧化作用强,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分离自广东肇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形态学鉴定为厚褶奥德蘑新菌种,通过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命名为厚褶奥德蘑Oudemansiella crassifolia HMGIM-S140148,于2016年3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088。
对本发明的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的子实体DNA基因组进行提取,PCR扩增ITS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发现与厚褶奥德蘑Oudemansiella crassifolia相似性高达95%以上,经过形态学鉴定,鉴定结果为厚褶奥德蘑Oudemansiella crassifolia新菌种。
本发明的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的外观形态特征为:子实体小至中等,菌盖直径18-38mm,圆形,开始稍平至凸起,后轻微扁平,有时候略凹。菌盖灰黄至黄褐色,边缘呈黄白至灰黄色,潮湿时粘。菌肉黄白色,菌盖中心厚1.5-3 mm。菌褶边缘略膨出,近直生,淡黄白色,每厘米4-6片,排列紧密至稍稀疏。菌柄12-30×1.5-5mm,圆柱形,偶见近圆柱形,菌柄中生,纤维状,弯曲,表面黄白色到橙灰色,无菌环,菌柄基部略膨大,无菌托。
本发明的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的氨基酸含量高,镁、铁及锌含量丰富。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的栽培方法,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生产种,栽培培养及出菇管理。
组织分离菌种是进行新菌种栽培的第一步,进行组织分离菌种的培养基即分离培养基是发明人反复试验得到,分离培养基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木屑麸皮汁18-22%,优选为20%,琼脂1.8-2.2%,优选为2%,其余为水。
上述分离培养基中的木屑麸皮汁是采用木屑、麸皮和水进行煮沸得到,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木屑麸皮汁的制备是通过将木屑:麸皮:水按照体积比1.5-2.5:0.8-1.2:9-11混合,优选体积比2:1:10,煮沸10-30分钟,例如20分钟,得到木屑麸皮汁,木屑进一步优选为阔叶树木屑,例如青冈木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分离培养基的制备通过:将阔叶树木屑如青冈木屑与麸皮和水按照体积比1.5-2.5:0.8-1.2:9-11混合,优选体积比2:1:10,煮沸10-30分钟后,将琼脂加入溶解,灭菌得到分离培养基。
在得到分离培养基后,将菌种接种至分离培养基,于25℃±1℃恒温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后完成组织分离菌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制作母种步骤。
在制作母种步骤中,制作母种的培养基为综合PDA培养基,综合PDA培养基PotatoDextrose Agar(Medium)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得到,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PDA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马铃薯18-20%、葡萄糖1.5-2%、琼脂2-2.5%、磷酸二氢钾0.15-0.3%、硫酸镁0.05-0.15%、维生素B1微量,其余为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综合PDA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其余为水。
制作综合PDA培养基后,将分离的菌种接入综合PDA培养基中,于25℃±1℃恒温暗培养,待菌丝长满PDA培养基后完成制作母种,通常情况下,菌丝长满PDA培养基的时间在7天-15天之间。
在母种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原种制作,原种制作的原种料,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38-43%、优选40%,木屑35-40%、优选38%,麸皮18-20%、优选20%,碳酸钙1-2%、优选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原种料的组分为:按照质量百分比计40%棉籽壳、38%木屑、20%麸皮、2%碳酸钙。
原种制作需要将制备的母种接种至原种料袋中,原种料袋通过将原种料的成分装入菌种袋中,例如聚丙烯菌种袋中,在原种料中打洞,例如采用小木棒在原种料中打洞,在袋口套环及盖子,得到原种料袋。
采用原种料制备原种料袋在食用菌栽培中是常规操作,可以采用食用菌栽培方法中的其他一些常规制备原种料袋的步骤进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制作原种料袋的方法,按照原种料成分比例称取棉籽壳,经水泡湿,例如浸泡过夜,再按成分比例混入木屑、麸皮、碳酸钙,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中,装好料后用小木棒在袋料中打洞,洞深至袋底,然后在袋口套上塑料环,扣上配套的盖子,灭菌,得到原种料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菌种袋为13cm×25cm的耐高温的聚丙烯菌种袋,所述每个菌种袋中装入原种料的量为折合干料250g-300g。
将制作的母种接种入原种料中,于25℃±1℃恒温暗培养,待菌丝长满原种料后完成制作原种制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菌丝长满原种料的时间在25天-35天之间。
在原种制作完成后,可以进行生产种制作,生产种制作的生产种料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38-43%、优选40%,木屑35-40%、优选38%,麸皮18-20%、优选20%,碳酸钙1-2%、优选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生产种料的组分为:按质量百分比计40%棉籽壳、38%木屑、20%麸皮、2%碳酸钙。
生产种制作需要将制备的原种接种至生产种料袋,生产种料袋的制备与原种料袋的制备方法基本一致,通过将生产种料的成分装入菌种袋中,例如聚丙烯菌种袋中,在生产种料中打洞,例如采用小木棒在生产种料中打洞,在袋口套环及盖子,得到生产种料袋。
采用生产种料制备生产种料袋在食用菌栽培中是常规操作,可以采用食用菌栽培方法中的其他一些常规制备生产种料袋的步骤进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生产种料成分比例称取棉籽壳,经水泡湿,例如浸泡过夜,再按成分比例混入木屑、麸皮、碳酸钙,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中,装好料后用小木棒在袋料中打洞,洞深至袋底,然后在袋口套上塑料环,扣上配套的盖子,灭菌,得到生产种袋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菌种袋为15cm×30cm的耐高温的聚丙烯菌种袋,所述每个菌种袋中装入生产种料的量为折合干料350g-400g。
将制作的原种接种入生产种料中,于25℃±1℃恒温暗培养,待菌丝长满生产种料后完成生产种制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菌丝长满生产种料的时间在25天-35天之间。
制备得到生产种以后,可以将生产种接入栽培料袋进行栽培培养,在25℃±1℃、空气相对湿度60-70%避光培养,待栽培料袋中的菌丝长满栽培料后,继续遮光后熟培养至菌丝完成后熟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菌丝长满栽培料的培养时间约为25天-35天之间,继续遮光后熟培养完成后熟期的特征为菌棒开始转为带弹性,菌丝有扭结小原基开始出现,该遮光后熟培养的时间约为12天-18天,进一步例如为14天-15天。
栽培料袋的制作方法与原种料袋的制作方法相同,通过将栽培料的成分装入菌种袋中,例如聚丙烯菌种袋中,在栽培料中打洞,例如采用小木棒在生产种料中打洞,在袋口套环及盖子,得到栽培料袋。
栽培料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48-52%、优选50%,木屑25-30%、优选30%,麸皮18-20%、优选18%,碳酸钙1-2%、优选1%,硫酸钙1-2%、优选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栽培料的组分为:按质量百分比计50%棉籽壳、30%木屑、18%麸皮、1%碳酸钙、1%硫酸钙。
采用栽培料制备栽培料袋在食用菌栽培中是常规操作,可以采用食用菌栽培方法中的其他一些常规制备栽培料袋的步骤进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栽培料成分比例称取棉籽壳,经水泡湿,例如浸泡过夜,再按成分比例混入木屑、麸皮、碳酸钙、硫酸钙,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中,装好料后用小木棒在袋料中打洞,洞深至袋底,然后在袋口套上塑料环,扣上配套的盖子,灭菌,得到栽培料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菌种袋为17cm×35cm的耐高温的聚丙烯菌种袋,所述每个菌种袋中装入生产种料的量为折合干料450g-500g。
在后熟培养完成后,就可以对厚褶奥德蘑新菌种进行出菇管理,调整温度25-28℃、相对湿度85-90%,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300-500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保持空气湿润,当长出幼菇时,每天向幼菇喷水1-2次,直至子实体菌盖从内收到平伸,采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收后的栽培袋还可以继续遮光后熟培养直至幼菇再次长出并采收,继续遮光后熟培养直至幼菇再次长出并采收的培养条件与第一次培养并采收厚褶奥德蘑相同或不同,例如,将采收后的栽培料袋放置于25℃±1℃、空气相对湿度60-70%的培养室中遮光完成后熟培养,再调整温度25-28℃、相对湿度85-90%,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300-500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保持空气湿润,当长出幼菇时,每天向幼菇喷水1-2次,直至子实体菌盖从内收到平伸,采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完成后熟培养的栽培料袋,需要打开栽培料袋的盖子,并且将栽培料袋竖排放置,进行出菇管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从长出幼菇到子实体成熟(子实体菌盖从内收到平伸)约经过2-6天。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用途,用于抗氧化或抗缺氧。
经试验证明,厚褶奥德蘑新菌种具有抗氧化活性,包括强还原力、突出的羟自由基(-OH)清除性能和超氧自由基O2-抑制性能,例如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提取物,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发酵液。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提取物、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发酵液都可以用于抗氧化或抗缺氧,具体地,可以用于治疗抗氧化的疾病或抗缺氧的疾病,例如用于制备治疗抗氧化疾病的药物或者用于抗氧化的食品/保健品,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提取物可以为厚褶奥德蘑新菌种菌丝体的提取物,采用溶剂对厚褶奥德蘑新菌种菌丝体进行提取得到,溶剂可以选用醇(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水、酯(例如乙酸乙酯)、酮(例如丙酮)等或者这些溶剂的混合物。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菌丝体的水提取物,将厚褶奥德蘑新菌种菌丝体与水按照菌丝体干重质量和水体积比1:30的比例,温度80 ℃进行提取,得到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菌丝体的水提取物。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将厚褶奥德蘑新菌种菌丝体与无水乙醇按照菌丝体干重质量和无水乙醇体积比1:30的比例,温度70 ℃进行提取,得到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得到方式,将厚褶奥德蘑新菌种接种至PDA固体培养基中,28℃±1℃恒温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再将菌丝体转移至PDA培养液中,25℃±1℃恒温振荡培养至发酵液澄清后,过滤,分别得到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菌丝体和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发酵液。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PDA固体培养基含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000 mL;PDA培养液含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1000 mL水。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提取物、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发酵液可以用于制备抗氧化疾病药物/食品/保健品,例如一种抗氧化疾病的药物,包含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提取物和/或厚褶奥德蘑新菌种的发酵液,以及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体内氧化反应的失衡也是导致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关键原因。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的栽培方法及得到的子实体
一、栽培方法如下:
1、培养基制作:
(1)分离培养基为:按照质量百分比为青冈木屑麸皮汁为20%,琼脂为2%,其余为水;
分离培养基的制备:将青冈木屑与麸皮和水按照体积比2:1:10混合,煮沸20分钟后,将琼脂加入溶解,分装试管,在0.11MPa大气压、121℃高温高压湿热灭菌30min,得到分离培养基。
(2)母种培养基为:按照质量百分比计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其余为水;
(3)原种料为:按照质量百分比计40%棉籽壳、38%木屑、20%麸皮、2%碳酸钙;
原种料袋的制备过程为:称取棉籽壳,经水泡湿过夜,按比例混入木屑、麸皮、碳酸钙,装入13cm×25cm耐高温的透明聚丙烯菌种袋中,折合每袋装干料250-300g,装好料后在袋口套上塑料环,扣上配套的盖子,在0.147MPa大气压、128℃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冷却备用,得到可以直接使用的原种料袋;
(4)生产种料为:按质量百分比计40%棉籽壳、38%木屑、20%麸皮、2%碳酸钙;
生产种料袋的制作过程基本与原种料袋相同,但所用菌种袋为15cm×30cm耐高温的透明聚丙烯菌种袋。折合每袋装干料350-400g;
(5)栽培料为:按质量百分比计50%棉籽壳、30%木屑、18%麸皮、1%碳酸钙、1%硫酸钙;
栽培料袋的制作过程基本与原种料袋相同,但配方中在混入木屑、麸皮、碳酸钙时按比例一并混入硫酸钙,所用菌种袋采用17cm×35cm耐高温的透明聚丙烯菌种袋,折合每袋装干料450-500g;
2、组织分离菌种:将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子实体接种至分离培养基25℃±1℃暗培养至菌丝基本长满培养基得到组织分离的菌种;
3、将组织分离的菌种接种至母种培养基,25℃±1℃暗培养至菌丝基本长满培养基得到母种,母种长满的时间约需要7天至15天;
4、将母种接种至原种料袋中,确保母种埋入原种料中,25℃±1℃暗培养至菌丝基本吃满料得到原种,该过程约需要30天左右;
5、将原种接种至生产料袋中,确保原种埋入生产料中,25℃±1℃暗培养至菌丝基本吃满料得到生产种,该过程约需要30天左右;
6、将生产种接种至栽培料袋中,在25℃±1℃、相对湿度60-70%避光培养,待菌丝长满栽培料后(该过程约需要30天左右),继续遮光后熟培养至菌丝完成后熟期(该过程约需要15天左右),完成后熟期特征为菌棒开始转为带弹性,菌丝有扭结小原基开始出现;
7、打开栽培袋盖子,把栽培袋竖排放置,袋与袋之间留有空隙,在25-28℃、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中,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300-500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保持空气湿润,当长出幼菇时,每天向幼菇喷施水雾1-2次,直至子实体菌盖从内收到平伸,说明子实体已趋成熟,此时可以采收,从长出幼菇到子实体成熟约经过3天-5天。
8、采收后的栽培袋还可以继续遮光后熟培养直至幼菇再次长出并采收,将采收后的栽培料袋放置于25℃±1℃、空气相对湿度60-70%的培养室中遮光完成后熟培养,再重复步骤7至采收。
二、栽培结果:
1、出菇期:该菌种的出菇期长达2个月,可出菇3潮;
2、产量:每个菇袋每潮出菇100克左右,总体生物转化率约在80%左右;
3、子实体性状:子实体菌盖表面有粘液,前期深褐色,后期颜色变浅,柄长5-10厘米,菌盖呈伞形,肉厚,较肥嫩。
实验例1:
人工栽培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测定
对本发明人工栽培得到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子实体和卵孢小奥德蘑分别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包括水解氨基酸,多糖,蛋白质及微量元素镁、铁、锌的测定,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参照GB/T 5009.124-2003方法,粗多糖的测定方法参照NY/T 1676-2008/7,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参照GB/T 5009.5-2010/第一法,镁和铁的测定方法参照GB/T 5009.90-2003,锌的测定方法参照GB/T 5009.14-2003/第一法,测定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子实体和卵孢小奥德蘑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对比表
由表1的测定结果可知,除蛋白质含量相当以外,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的营养成分含量基本都高于卵孢小奥德蘑的营养成分含量,特别是厚褶奥德蘑CCTCC M2016088的水解氨基酸总和远大于卵孢小奥德蘑,含镁、铁及锌含量丰富。
实验例2: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的还原力测定
对本发明人工栽培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和灵芝的还原力进行测定。
一、测定方法
1、厚褶奥德蘑和灵芝的发酵液、提取物制备
(1)培养基:PDA固体培养基含200 g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琼脂、1000 mL水;PDA液体培养基含200 g马铃薯、20 g葡萄糖、1000 mL水;
(2)发酵液和菌丝体的制备:将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和灵芝分别转接到PDA固体培养基中,置于28℃恒温培养待菌丝长满后(约5-7天),分别接种5块培养菌丝的固体培养基(0.5 cm×0.5 cm)到含有100mL PDA液体培养基的250 mL瓶中,置于25℃恒温摇床中,于110 r• min-1振荡培养,待发酵液澄清后取出,分别用100目滤布过滤分别得到发酵液和菌丝体;
(3)水提取物的制备:分别将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和灵芝的菌丝体吸干水分并于60 ℃烘干至恒重,液氮研磨后,分别取1.5g用蒸馏水浸提,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0(质量体积比,即菌丝体干重和蒸馏水的体积比)、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小时,定容至50 mL,分别得到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的水提取物和灵芝的水提取物;
(4)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分别将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和灵芝的菌丝体吸干水分并于60 ℃烘干至恒重,液氮研磨后,分别取1.5g用无水乙醇浸提,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0(质量体积比,即菌丝体干重和无水乙醇的体积比)、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2 小时,定容至50 mL,分别得到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和灵芝的乙醇提取物。
2、还原力的测定
测定方法:取0.2 mol• L-1磷酸缓冲液(pH6.8)和1% K3Fe(CN)6 各2.5 mL,加入2mL的一定浓度的提取物(待测液),摇匀后于50 ℃水浴30 min,加入2.5 mL10%三氯乙酸,于4000 r• 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2.5mL与2.5 mL蒸馏水和0.5 mL0.1% FeCl3混合,于700 nm处测定光密度D。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提取物的还原力:
提取物的还原力=DX -DX0 -D0
其中,DX-提取物的D值,DX0-提取物的本底D值(未处理的直接测定的提取物的D值),D0-空白对照液的D值(以磷酸缓冲液作空白对照液)。
二、测定结果
按照上述还原力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得到不同浓度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发酵液和灵芝菌丝体水提取物、灵芝菌丝乙醇提取物、灵芝发酵液的还原力,如表2-表3所示。
表2 6mg/ml的厚褶奥德蘑与灵芝的还原力
样品 还原力 样品 还原力
6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 2.77 6mg/ml的灵芝菌丝体水提取物 1.375
6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乙醇提取物 1.959 6mg/ml的灵芝菌丝体乙醇提取物 0.907
6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发酵液 0.511 6mg/ml的灵芝发酵液 0.137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相同浓度的菌丝体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还是发酵液,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都远远高于灵芝的还原力,特别是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的还原力最强。
表3 3mg/ml的厚褶奥德蘑与2mg/ml的厚褶奥德蘑的还原力
样品 还原力 样品 还原力
3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 1.167 2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 0.901
3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乙醇提取物 1.027 2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乙醇提取物 0.684
3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发酵液 0.207 2mg/ml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发酵液 0.136
从表3可以看出,在相同浓度下,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还原力最强,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乙醇提取物的还原力次之,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发酵液的还原力更低,并且还原力与浓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相同的提取物或发酵液,浓度越高,还原力越强。
实验例3: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测定方法:采用羟自由基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分别测厚褶奥德蘑CCTCC M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发酵液和灵芝菌丝体水提取物、灵芝菌丝乙醇提取物、灵芝发酵液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结果
样品 抑制羟自由基能力(U/ml) 样品 抑制羟自由基能力(U/ml)
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 1520.76 灵芝菌丝体水提取物 1458.45
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乙醇提取物 129.71 灵芝菌丝体乙醇提取物 77.61
从表4可以看出,厚褶奥德蘑的菌丝体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都具有强烈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清除效果甚至好于灵芝。羟自由基(-OH)为高反应性自由基,可以通过电子转移、加成以及脱氢等方式与生物体内的多种分子作用,造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物质的氧化性损伤,使细胞坏死或突变。-OH 还与衰老、肿瘤、辐射损伤和细胞吞噬等有关,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是反映药物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指标。
实施例4:
厚褶奥德蘑新菌种CCTCC M 2016088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的测定
测定方法:采用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测试盒(南京建成)进行检测实验,并计算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对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和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发酵液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进行测定。在反应***中,每升样品在37℃反应40分钟所抑制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相当于1mg的维生素C所抑制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变化值为一个活力单位。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结果
样品 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U/L)
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 100.64
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发酵液 180.69
表5的结果表明,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值越高,说明其所抑制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变化的能力越强,是抗氧化性越强的一个表现,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菌丝体水提取物和发酵液都具有突出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
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中,大致有2%~5%的氧会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即可做电子给予体,又可接收电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O2-还可分解形成更强的活性氧物质,如单线态氧和-OH,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还能以H2O2的形式产生-OH的前体,从而间接引发脂质过氧化。所以抑制超氧自由基的能力也是评价抗氧化性的重要项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厚褶奥德蘑CCTCC M 2016088具有强抗氧化性,尤其是菌丝体水提取物的还原力及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非常突出,在食药用菌甚至超出了抗氧化性强的灵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褶奥德蘑菌种为厚褶奥德蘑Oudemansiella crassifolia HMGIM-S140148,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088。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褶奥德蘑菌种在制备抗氧化药物/抗氧化食品中的用途。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褶奥德蘑菌种的提取物或发酵液在制备抗氧化药物/抗氧化食品中的用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为厚褶奥德蘑菌种的菌丝体的提取物,所述提取物为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酯提取物、酮提取物。
CN201610658412.3A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Active CN106258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8412.3A CN106258999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8412.3A CN106258999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8999A CN106258999A (zh) 2017-01-04
CN106258999B true CN106258999B (zh) 2018-08-31

Family

ID=57668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8412.3A Active CN106258999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89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4292B (zh) * 2019-11-25 2021-08-17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卵孢小奥德蘑白色变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CN111937680B (zh) * 2020-06-17 2022-03-25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卵孢小奥德蘑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481B (zh) * 2012-04-11 2013-07-17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卵孢小奥德蘑的栽培方法
CN102907257B (zh) * 2012-10-31 2014-05-0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CN103650914B (zh) * 2013-12-05 2016-01-20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奥德蘑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04446822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淡褐奥德蘑的专用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5062899B (zh) * 2015-08-26 2017-12-05 海南大学 一株二孢拟奥德蘑菌株及其粗多糖的提取和应用
CN105769938B (zh) * 2016-04-19 2019-11-08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株淡褐奥德蘑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8999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0258B (zh) 一种液体深层发酵制备的蛹虫草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78353B (zh) 特氏炭角菌及其栽培方法
JP5814322B2 (ja) 牛樟芝の培養方法
WO2005116187A1 (fr)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fermentation industrielle de champignons anamorphiques hirsutella hepiali chen et shen relatifs a cordyceps sinensis chinois
CN105474995A (zh) 一种野生鸡枞菌的栽培驯化方法
CN107475130B (zh) 细柄棒束孢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05420115B (zh)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和应用
CN109370914A (zh) 一种冬虫夏草菌丝体粉及其生产方法
CN104206169A (zh) 利用蛹虫草培养基制备营养麦片的方法
KR101908392B1 (ko) 버섯주의 제조 방법
TWI408226B (zh) 高麥角硫因含量杏鮑菇菌絲體之液態培養
KR100931526B1 (ko) 칠황버섯 균사체를 이용한 발효식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333550A (zh) 一种环二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258999B (zh)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CN109906877A (zh) 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驯化栽培方法与应用
CN104403952B (zh) 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08096478A (zh) 一种富含桑黄黄酮的燕麦桑黄谷菌粉的生产方法
CN108901587A (zh) 一种蝉花的固体培养方法
CN110447457A (zh) 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09762745A (zh) 一种虎奶菇的发酵培养方法以及从培养物中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
CN102630480B (zh) 一种富铁黑木耳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6272A (zh) 一种羊肚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04446822A (zh) 一种淡褐奥德蘑的专用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10117548B (zh) 一种薄皮纤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09810908A (zh) 一种梭伦剥管孔菌新菌种和基于菌糠基质的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70 58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No. 100 Xianliezho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UEWEI EDIBLE FUNG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DONG DETECTION CENTER OF MICROBIOLOGY)

Address before: 510070 58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No. 100 Xianliezho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YUEWEI EDIBLE FUNG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70 No. 58, courtyard, No. 100, Xianlie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UEWEI EDIBLE FUNG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70 58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No. 100 Xianliezho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DONG DETECTION CENTER OF MICROBIOLOGY)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YUEWEI EDIBLE FUNGI TECHNOLOGY Co.,Ltd.

OL01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
OL01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