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6158B -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6158B
CN106256158B CN201480078604.6A CN201480078604A CN106256158B CN 106256158 B CN106256158 B CN 106256158B CN 201480078604 A CN201480078604 A CN 201480078604A CN 106256158 B CN106256158 B CN 106256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mapping relationship
data
pilot density
trans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8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6158A (zh
Inventor
刘永
陈大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56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6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6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6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包括:基站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如果是,则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并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基站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并将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基站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如此,就可有效保证终端侧的信道估计精准度,进而保证终端侧的数据解调性能。特别针对高阶数据复用,如此方案,既不会造成导频开销大幅提升,还能有效提升导频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大容量、广覆盖已成为现代无线通信***的主要特征,如何解决因通信范围扩大、通信环境复杂多样导致的严重衰落和码间干扰等问题显得尤为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是:能显著提高***容量的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为代表的多载波调制技术。
OFDM***中,对每个载波的调制都采用抑制载波,对应于此,接收端在进行相干解调时,需要参考已知幅度和相位的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对应地,考虑到MIMO***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利用多天线来支持多层数据传输,也即每根天线(物理天线或虚拟天线)都具有独立的数据信道,因此,在接收端进行相干解调时,需要基于预知的RS信号,对每根天线进行信道估计,还原该信道的数据。
为了实现MIMO***的信道质量测量以及数据解调,LTE-A***定义了多种导频符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小区公共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信道质量测量参考符号)。其中,DMRS的信道估计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据的解调性能,而DMRS的信道估计性能又极大地依赖于每层的DMRS密度。
在现行标准中,下行采用DMRS最大可支持8个传输数据流数(即8层DMRS复用),共占用24RE/RB的时频资源,也即频域上每个虚拟天线端口的DMRS导频密度为3RE/RB,对应于此,接收端就可较为精准的进行DMRS信道估计。
随着人们对无线通信***要求的逐渐提高,高维多天线HD-MIMO(HighDimensional MIMO)技术应运而生,即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部署更多的天线,这在提高***容量、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还会带来DMRS导频开销过大的问题。如,按照现有的导频密度标准,在实现24层DMRS复用时,DMRS将会占用72RE/RB,DMRS导频开销高达43%,若再考虑其它导频符号的开销,势必会严重降低有用数据的传输效率。若要保证数据传输效率,就需要降低DMRS导频密度,这会直接影响接收端的信道估计精度,进而间接影响接收端的数据解调性能,且随着DMRS复用层数的增加DMRS导频密度越低,这一问题就越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在高阶数据复用时,利用较低的导频密度保证接收端信道估计的精准。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频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映射位置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为是时,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
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映射位置确定单元包括:
频域映射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时域映射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
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如果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7,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11,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23,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否,则判定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
移动位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判定为是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还:
时域粒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和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粒度;
所述移动位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所述时域粒度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频配置装置还包括: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
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或者,
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频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信道估计单元,用于在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时,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插值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时,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
所述信道估计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插值处理单元输出的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反馈单元,用于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频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如果是,则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并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基站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并将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基站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包括:
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如果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7,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11,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23,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包括:
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是,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否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和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粒度,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所述时域粒度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的方式为: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或者,
基站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频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终端则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终端则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终端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频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如果是,则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并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并将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
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如果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7,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11,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23,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是,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否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和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粒度,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所述时域粒度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或者,
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频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处理器则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处理器则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处理器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基站侧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先根据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并将是否移位以及移位多少添加到调度指令中下发给终端。对应地,终端侧在接收数据之前,先根据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确定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密度,如果调度指令表示各子帧的端口映射未进行移位,则终端可直接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如果调度指令表示各子帧的端口映射进行了移位,则终端先通过插值处理提升当前导频密度,再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如此,就可有效保证终端侧的信道估计精准度,进而保证终端侧的数据解调性能。特别针对高阶数据复用,如此方案,既不会造成导频开销大幅提升,保证有用数据的传输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导频密度,保证终端侧的信道估计精准度和数据解调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频密度与信道估计性能的关系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侧导频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Rank 1-8情况下的端口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Rank 9-12情况下的端口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Rank 13-24情况下的端口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进行端口映射移位的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端口映射移位的一种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端口映射移位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导频配置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导频配置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性能提升效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侧导频配置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导频配置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导频配置装置的硬件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之前,先对方案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利用空间维度的资源,可以在不增加***带宽的前提下,使信号在空间获得阵列增益、复用增益、分集增益以及干扰抵消增益,成倍地提升通信***的容量和频谱效率。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利用多天线同时支持高达8层的数据传输。
在通信***中,接收端进行数据解调时,相干解调相对非相干解调具有3dB左右的增益,被广泛采用于现代通信***。考虑到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对每个载波的调制都是抑制载波的,因此接收端需要利用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此外参考信号还可称为导频信号、基准信号)进行相干解调。参考信号在OFDM符号内分布于时频二维空间的不同资源单元RE(Resource Element)上,具有已知的幅度和相位。
基于上述介绍可知,在MIMO***进行多层数据传输时,各根发送天线都对应各自独立的数据信道,接收端需要基于预知的RS信号对每根发送天线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值还原发送端传输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信道估计指的是为了补偿信道衰落和噪声而重建接收信号的过程,它利用发送端与接收端预知的RS来追踪信道的时域和频域变化。
具体地,为了实现MIMO***的信道质量测量以及数据解调,LTE-A***定义了多种导频符号,如: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小区公共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质量测量参考符号)。其中,DMRS用于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解调,CSI-RS用于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等信息的上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DMRS只在被调度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上发送,且DMRS发送的数量与天线端口一一对应,二者通过层映射和预编码相联系。
在DMRS方案中,发送端用于实现DMRS信号的序列生成、资源映射、端口映射以及MIMO调制,接收端用于基于DMRS信道估计值进行数据解调,且DMRS信道估计性能极其重要,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据的解调性能,而影响DMRS信道估计精准度的因素是每层的DMRS密度。现行标准中,在DMRS导频密度为3RE/RB时,接收端即可实现信道的精准估计。
在LTE-A的现有标准中,SU-MIMO最大支持8层正交DMRS复用,即,***可以同时复用最多8个流的数据传输。DMRS的分布情况如下:
(1)在复用层数为1或2(即Rank 1-2)时
基站采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分复用)方式正交化DMRS,DMRS在每个RB中占用12个RE,具体分布为:
在频域上,分布在每个RB的第1、6、11个子载波上;
在时域上,分布在每个子帧的第5、6、12、13个OFDM符号上;
对应于此,DMRS开销为12/12*14=7.1%。
(2)在复用层数为3~8中任一种(即Rank 3-8)时
基站采用CDM与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复用)混合复用的方式正交化DMRS,DMRS在每个RB中占用24个RE,具体分布为:
在频域上,分布在每个RB的第0、1、5、6、10、11个子载波上;
在时域上,分布在每个子帧的第5、6、12、13个OFDM符号上;
对应于此,DMRS开销为24/12*14=14%。
基于上述DMRS分布方式,在频域上每个port端口的DMRS导频密度为3RE/RB,若将该标准应用到更高阶的DMRS复用时,导频开销问题便会凸显出来。如,在实现24层复用时,若按现行3RE/RB的导频密度计算,DMRS将占用72RE/RB,导频开销为72/12*14=43%,这显然难以被接受。因此,只能随着复用层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DMRS导频密度,以此降低导频开销,提高有用数据传输效率。然而参见图1可知,随着导频密度降低,接收端的信道估计精度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着接收端的数据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可知,在HD-MIMO场景下,若保持现行导频密度标准不变,势必会带来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若降低导频密度,则会影响接收端的解调性能。本发明实施例即是为此而提出,旨在针对HD-MIMO场景的高阶数据复用,利用较低的导频密度保证较佳的信道估计精准度。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侧导频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可包括:
步骤101,基站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2;如果否,则可不做处理,或按现行方式进行导频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因DMRS导频密度降低导致的接收端信道估计精度恶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端口映射移位、插值处理来间接提升DMRS导频密度的方案。对应于此,基站在向终端发送数据之前,要先判断本次数据传输过程是采用现有导频配置方式,还是采用本发明的导频配置方式,也即基站执行本步骤,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如果有,则可继续执行下述步骤,并按本发明方案进行导频配置,以期实现提高导频密度的目的。
步骤102,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
本步骤中,DMRS在RB的映射位置可以体现为其在频域的映射位置和在时域的映射位置,作为一种示例,基于均分原则,可以在频域上选择第0、1、5、6、10、11子载波,在时域上选择第5、6、12、13符号,如此示例下确定出的映射位置可体现为:
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DMRS映射位置时,只要不与现有标准中其它导频符号分布的位置相冲突即可;或者,随着技术发展,DMRS还可以分布在某些被取消的导频符号占用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3,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104,基站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并将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步骤105,基站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步骤102主要用于实现DRMS的时频域资源映射,步骤103~105主要用于实现DMRS的天线端口映射。在进行端口映射之前,基站需要先获取网络配置信息,如,配置的收发天线数、复用层数等,并据此确定需要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以及具体的天线端口号,然后再进行DMRS天线端口映射。映射过程可体现为以下两个步骤:
1.确定第一个子帧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根据复用层数的不同,DMRS天线端口映射也有所不同,具体为:
a.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即Rank 1-8),且指定的8个天线端口的编号为Q0~Q7,若8个天线端口具体体现为端口207~214,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体现如下式(1),具体还可参见图3-1所示:
b.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即Rank 9-12),且指定的12个天线端口的编号为Q0~Q11,若12个天线端口具体体现为端口207~218,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体现如下式(2),具体还可参见图3-2所示:
c.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即Rank 13-24),且指定的24个天线端口的编号为Q0~Q23,若24个天线端口具体体现为端口207~230,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体现如下式(3),具体还可参见图3-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的指定天线端口(如Rank13-24情况下的端口207~230)、端口映射关系(如Rank13-24情况下,子载波0映射到端口207、208、219、225)仅是一种示例,在实际使用时,还可根据需要将其它未被占用的连续端口选为指定天线端口,或者,也可为每个子载波分配其它端口,只要不使多个子载波同时映射到一个端口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
2.确定其它子帧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的不同,其它子帧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可具体体现为两种映射关系,下面对此进行解释说明。
本步骤2可体现为两个执行动作:一是,选择其它子帧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方式;二是,配置其它子帧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第一个执行动作中,可通过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来选择端口映射方式,具体如下:
(1)如果待传输数据包含的下行子帧为单个子帧,则说明无法利用移位插值等处理来提升导频密度。对应的端口映射方式为:其它子帧采用与第一个子帧相同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具体可参见图4-1所示示例。
(2)如果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则说明可利用移位插值等处理来提升导频密度。对应的端口映射方式为:其它子帧中的一部分会采用与第一个子帧不同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具体可参见图4-2(第2子帧与第1子帧不同,第3子帧与第1子帧相同)、图4-3(第2、3子帧与第1子帧不同,第4子帧与第1子帧相同)所示。
本执行动作中,将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作为是否移位的判断条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终端需要针对下行信道进行信道估计,恢复下行子帧信道,故选用下行子帧;二是,本发明方案的主要设计思路是通过端口映射移位、插值处理方式来提高DMRS导频密度,而插值只能在连续子帧中实现,故将是否移位的判断条件设置为至少两个连续的下行子帧。
另外,由插值处理可知,对于两个连续的下行子帧、或至少三个连续下行子帧中的首尾子帧来说,可通过外推方式进行插值,即通过一个子帧相应子载波位置平推的方式提升另一个子帧的导频密度;对于至少三个连续下行子帧中除首尾子帧之外的子帧来说,则可通过内插方式进行插值、提升导频密度。
第二个执行动作中,若如图4-1所示无需进行端口移位,则可直接按照公式(1)或(2)或(3)确定其它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向终端下发不需移位的调度指令,此处不再赘述。
若如图4-2、4-3所示需要进行端口移位,则需要基站先确定出各子帧的端口映射移动位数,然后再以第一个子帧的DMRS端口映射关系为基础,根据移动位数依次确定其它子帧的DMRS端口映射关系。同时,基站还会将确定进行端口映射移位、以及移动位数添加到调度指令中,下发至终端,供终端进行插值处理提高导频密度时使用,此处暂不做详述。下面以两个具体示例为例对端口映射移位的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示例一
参见图4-2,其反映的是移动位数为3时的子帧端口映射情况,其中,
第1子帧的端口映射为:第0子载波映射端口207、208、219、225,第1子载波映射端口209、210、220、226,第5子载波映射端口211、212、221、227,第6子载波映射端口213、214、222、228,第10子载波映射端口215、216、223、229,第11子载波映射端口217、218、224、230;
第2子帧的端口映射为:第0子载波映射端口213、214、222、228,第1子载波映射端口215、216、223、229,第5子载波映射端口217、218、224、230,第6子载波映射端口207、208、219、225,第10子载波映射端口209、210、220、226,第11子载波映射端口211、212、221、227;
第3子帧的端口映射是在第2子帧的基础上移动3位,与第1子帧的端口映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二
参见图4-3,其反映的是移动位数为2的子帧端口映射情况,其中,
第1子帧的端口映射为:第0子载波映射端口207、208、219、225,第1子载波映射端口209、210、220、226,第5子载波映射端口211、212、221、227,第6子载波映射端口213、214、222、228,第10子载波映射端口215、216、223、229,第11子载波映射端口217、218、224、230;
第2子帧的端口映射为:第0子载波映射端口215、216、223、229,第1子载波映射端口217、218、224、230,第5子载波映射端口207、208、219、225,第6子载波映射端口209、210、220、226,第10子载波映射端口211、212、221、227,第11子载波映射端口213、214、222、228;
第3子帧的端口映射为:第0子载波映射端口211、212、221、227,第1子载波映射端口213、214、222、228,第5子载波映射端口215、216、223、229,第6子载波映射端口217、218、224、230,第10子载波映射端口207、208、219、225,第11子载波映射端口209、210、220、226。
第4子帧的端口映射是在第3子帧的基础上移动2位,与第1子帧的端口映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4-2、4-3示出了Rank 13-24情况下,各子帧在两种不同移动位数下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过程,移动位数不同可能会导致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两个相邻子帧之间间隔的距离(可具体体现为二者间隔的子帧数)有所不同,进而导致插值处理提升导频密度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如,图4-2所示示例中,第1、3子帧为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相邻子帧,可利用二者来插值第2子帧,使第2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同样地,第2、4子帧也为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相邻子帧,可利用二者来插值第3子帧,使第3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以此类推,通过插值处理可将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此处不再赘述。图4-3所示示例中,第1、4子帧为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相邻子帧,可利用二者来插值第2、3子帧,使第2、3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同样地,第2、5子帧也为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相邻子帧,可利用二者来插值第3、4子帧,使第3、4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此时,第3子帧的导频密度被提升了两倍),以此类推,通过插值处理可将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两倍,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确定移动位数的方式:方式一,根据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移动位数;方式二,根据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时域粒度确定移动位数。
下面结合确定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的两种具体情况,对确定移动位数方式一的实现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情况一,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对应地确定移动位数的过程为:
(1)参见图4-2、4-3可知,移动位数越少,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两个相邻子帧之间间隔的其它子帧越多(图4-2移动位数为3,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子帧1、3之间间隔一个子帧2,插值处理后导频密度提升一倍;图4-3移动位数为2,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子帧1、4之间间隔两个子帧2、3,插值处理后导频密度提升两倍),故,在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较差时,可对应地将移动位数设置的稍小一点,反之在终端解调性能较好时,则将移动位数设置的稍大一点。
(2)预设一个固定移动位数,在终端向基站反馈解调性能差时,基站按照该固定移动位数来配置各子帧的端口映射关系。
对应上述两种方案,终端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数据解调后,如果解调性能仍有问题,还可继续将解调性能反馈给基站,供基站调整移动位数时使用,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二,基站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对应地确定移动位数的过程为:根据需要插值的次数确定移动位数。
如,当前导频密度为1RE/RB,目标导频密度为4RE/RB,即,需要2次插值处理将当前导频密度提升到目标导频密度,对于Rank 13-24情况来说,应采用图4-3所示方案将移动位数确定为2;对于Rank 9-12情况来说,则可将移动位数确定为1,保证两个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相邻子帧之间间隔2个其它子帧,具体过程可参见上文针对Rank 13-24情况所做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仍以Rank 13-24情况为例,本发明实施例还需要做如下说明:在移动位数为2时,子帧1、4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且可对子帧2、3进行插值处理;对应地,在移动位数为4时,子帧1、4也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且同样可对子帧2、3进行插值处理,所不同的是,这两种情况下,子帧2、3的端口映射关系并不相同,且移位前后两个子帧相差越大,最终信道估计的效果越好,也即,相比之下,移位4要比移位2的信道估计效果好。
由上述根据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移动位数的方案可知,在进行端口映射移位时,是以单个子帧为粒度进行的处理,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可预先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多普勒频移确定一个时域粒度,并在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时域粒度确定移动位数以及各个子帧的端口映射关系。
一般情况下,多普勒频移可以反映信道时域变化的快慢,若多普勒频移很小,即终端与基站相对移动速度很小,信道在时域上变化很慢,对应于此,我们可以将多个子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也即将时域粒度设置的稍大些;反之,若多普勒频移较大,则可将时域粒度设置的稍小些,本发明对时域粒度的具体设置可不做限定。
此外,还要结合待传输数据包含的子帧数来确定时域粒度,即还要考虑待传输数据包含的子帧是否能被时域粒度正确划分。如,根据多普勒频移可将时域粒度设置为2(即以相邻2个子帧为整体进行处理)或3,则在待传输数据包含8个连续下行子帧时,应将时域粒度设置为2,这是因为在时域粒度为2时可实现8个连续下行子帧的正确划分;在待传输数据包含9个连续下行子帧时,则可将时域粒度设置为3。
参见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导频配置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可包括:
步骤201,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基站在向终端传输数据之前,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上文介绍的方案生成了调度指令,则可在传输数据之前,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广播信道PBCH、甚至以高层信令方式将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
参见上文所做介绍可知,如果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采用相同的端口映射关系,即各子帧的端口映射不存在移位,则调度指令可包含:未进行端口映射移位,或者,调度指令还可包含:未进行端口映射移位、移位为0。如果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采用不完全相同的端口映射关系,即各子帧的端口映射存在移位,则调度指令包含:进行端口映射移位、具体移动位数。
步骤202,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终端则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表示各子帧采用相同的端口映射关系,终端则可直接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如上文所做介绍,设置了子帧的时域粒度,则终端在进行信道估计时,实现的是单个时域粒度上的独立信道估计。也即,终端以粒度为基本处理单元,如果以单个子帧为粒度,则终端实现的是单个子帧上的信道估计;如果以两个子帧为粒度,则终端实现的是两个子帧上的信道估计,以此类推,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3,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终端则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终端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表示各子帧采用不完全相同的端口映射关系,终端则要通过插值处理来提升当前导频密度,并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这样,在高阶数据复用时,既不会造成导频开销大幅提升,保证有用数据的传输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导频密度,保证终端侧的信道估计精准度和数据解调性能。具体插值处理过程可体现如下:
首先,根据调度指令中包含的具体移动位数、以及数据传输的复用层数确定端口映射关系的变化周期,即,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两个相邻子帧之间间隔几个其它子帧。
参见图4-2所示,第1子帧与第3子帧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二者之间间隔一个子帧(第2子帧),变化周期可体现为奇偶变化,即奇数子帧具有一种相同端口映射关系,偶数子帧具有另一种相同端口映射关系。
参见图4-3所示,第1子帧与第4子帧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二者之间间隔两个子帧(第2、3子帧),变化周期为3。
其次,利用两个具有相同端口映射关系的相邻子帧,对位于这两个相邻子帧中间的其它子帧进行插值和滤波,获得额外的DMRS估计值,使得每个RB内各个port端口的DMRS导频密度得以提升,进而提高终端进行信道估计的精准度。
参见图4-2所示,第2子帧与第1、3子帧的端口映射关系不同,故可利用第1、3子帧对第2子帧进行插值处理,使第2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同样地,第3子帧与第2、4子帧的端口映射关系不同,故可利用第2、4子帧对第3子帧进行插值处理,使第3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以此类推,将每个RB内各个port端口的DMRS导频密度提升一倍,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4-3所示,第2、3子帧与第1、4子帧的端口映射关系不同,故可利用第1、4子帧对第2、3子帧进行插值处理,使第2、3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同样地,第3、4子帧与第2、5子帧的端口映射关系不同,故可利用第2、5子帧对第3、4子帧进行插值处理,使第3、4子帧的导频密度提升一倍,以此类推,将每个RB内各个port端口的DMRS导频密度提升两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介绍的插值处理过程是以内插方式作为示例进行的解释说明,对于只有两个连续下行子帧的情况、或者对于至少三个连续下行子帧中的首尾子帧来说,可通过外推方式实现插值处理,即通过一个子帧相应子载波位置平推的方式提升另一个子帧的导频密度,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导频配置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可包括:
步骤301,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步骤302,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终端则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步骤303,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终端则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终端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步骤301~303与步骤201~2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4,终端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不论终端是采用步骤302介绍的方案,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还是采用步骤303介绍的方案,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如果还是因信道估计精度不够导致终端解调性能较差,终端可将解调性能反馈回基站,以备基站可以据此进行导频配置调整,通过移位(针对未进行移位的方案)或者调整移动位数(针对进行了移位的方案)的方式来提高导频密度,并最终提高信道估计精度以及终端解调性能。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侧与终端侧的导频配置方案,通过仿真发现,本发明方案能获得更高的性能增益,具体可参见图7所示示意图,针对32T32R配置的MIMO***,通过端口映射移位、插值处理后,可获得5dB的BLER(Block Error Ratio,块误码率)性能增益,且利用本发明方案的收敛性提高、更具鲁棒性。
与上述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频配置装置。参见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侧导频配置装置的示意图,可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401,用于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映射位置确定单元402,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为是时,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
映射关系建立单元403,用于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404,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添加单元405,用于将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配置单元406,用于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作为一种示例,本发明实施例的映射位置确定单元可包括:
频域映射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时域映射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
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根据复用层数的不同,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DMRS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也有所不同,具体为:
(1)如果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7,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2)如果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11,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3)如果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23,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与上文方法实施例向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第二判断单元的具体实现方式,下面进行解释说明。
方式一,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可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否,则判定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
移动位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判定为是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方式二,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可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否,则判定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
时域粒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和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粒度;
移动位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所述时域粒度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为了准确获得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频配置装置还可包括: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
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或者,
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与上述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频配置装置。参见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导频配置装置的示意图,可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信道估计单元502,用于在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时,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插值处理单元503,用于在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时,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
所述信道估计单元502,还用于利用所述插值处理单元输出的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优选的,如果采用本发明方案后,终端侧还存在信道估计精度不够的问题,则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频配置装置还可在图8所示示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
反馈单元,用于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如此,基站即可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解调性能后,据此进行导频配置调整,通过移位或者调整移动位数的方式来提高导频密度,并最终提高终端的信道估计精度以及解调性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基站侧导频配置装置和终端侧导频配置装置的硬件构成。参见图1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或者其它通信接口,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网关与至少一个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对应于基站侧导频配置装置,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如果是,则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并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并将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
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如果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7,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11,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23,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是,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否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和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粒度,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所述时域粒度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或者,
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对应于终端侧导频配置装置,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处理器则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处理器则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处理器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及***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导频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映射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
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为是时,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否,则判定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
移动位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判定为是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
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位置确定单元包括:
频域映射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时域映射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
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果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7,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11,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23,则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还:
时域粒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和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粒度;
所述移动位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所述时域粒度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配置装置还包括: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
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或者,
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6.一种导频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信道估计单元,用于在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时,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插值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时,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
所述信道估计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插值处理单元输出的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反馈单元,用于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8.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并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如果待传输数据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则基站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并将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基站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所述基站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包括:
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是,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否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包括:
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如果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7,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11,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23,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和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粒度,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所述时域粒度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的方式为:
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或者,
基站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13.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终端则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终端则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终端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15.一种导频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并根据复用层数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如果待传输数据有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则根据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并将判断结果添加到调度指令下发至终端,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根据判断结果配置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判断各子帧是否采用相同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
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下行子帧是否为至少两个连续下行子帧,如果是,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应进行移位,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确定所述移动位数;否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DMRS在每个资源块的映射位置:
DMRS在资源块的频域映射位置:
其中,为资源块的频域规模,nPRB为资源块索引,K′为子载波0、1、5、6、10、11;
DMRS在资源块的时域映射位置:L=L′mod2+5,
其中,ns为时隙索引。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建立待传输数据第一子帧与指定天线端口间的映射关系:
如果复用层数为1~8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7,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9~12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11,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如果复用层数为13~24中的任一种,指定天线端口p为Q0~Q23,则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为: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连续下行子帧数和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粒度,并根据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和所述时域粒度确定所述移动位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根据终端反馈的解调性能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或者,
根据当前导频密度与目标导频密度确定所述导频密度提升需求。
20.一种导频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中包含待传输数据的各子帧的天线端口映射关系是否移位以及移动位数;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不进行移位,处理器则利用当前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所述调度指令表示天线端口映射关系进行了移位,处理器则根据复用层数以及所述移动位数对各子帧进行插值处理,提升所述子帧的导频密度;处理器利用提升后的导频密度进行信道估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利用信道估计值解调基站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并将解调性能反馈至基站。
CN201480078604.6A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256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8300 WO2015176312A1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6158A CN106256158A (zh) 2016-12-21
CN106256158B true CN106256158B (zh) 2019-10-25

Family

ID=54553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8604.6A Active CN106256158B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6158B (zh)
WO (1) WO20151763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9172A (zh) * 2017-01-25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及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91571B (zh) * 2017-08-11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位噪声估计方法及设备
CN110890948B (zh) * 2018-09-07 2023-03-31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4696971A (zh) * 2020-12-25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2643A1 (zh) * 2010-01-06 2011-07-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282899A (zh) * 2009-04-24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产生参考信号的方法
CN10316688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通信集团公司 上行解调导频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移动中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7448B1 (ko) * 2012-04-06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Massive MIMO 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899A (zh) * 2009-04-24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产生参考信号的方法
WO2011082643A1 (zh) * 2010-01-06 2011-07-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16688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通信集团公司 上行解调导频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移动中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6158A (zh) 2016-12-21
WO2015176312A1 (zh) 2015-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8758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82065B (zh) 用于减轻下行链路干扰的方法和无线终端
AU20123375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RU263605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ема и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тоянии ка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RU2532531C2 (ru) Способ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конкретных типов элементов ресурс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5429683B (zh) 一种3d mimo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271026B (zh) 用于高级长期演进***上行链路的闭环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4753647B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EP3179665B1 (en)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196790B (zh) 无线网络中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509194B (zh) 基站、终端、通信***、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9565432A (zh) 无线通信***中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00091678A1 (en) Downlink rank indication and uplink rank reporting for dedicated beamforming
CN108432174A (zh) 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在无线通信***中配置参考信号和通信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案
CN105359569A (zh) 在无线通信***中用于信道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612780A (zh) 基于二维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在移动通信***中发射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053664A2 (en) Employing cell-specific and user entity-specific reference symbol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O2018141195A1 (zh) 一种指示方法及装置
EP2612458B1 (en) Joint coding method based on binary tree and coder
KR20160052773A (ko) 물리적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의 검색 공간의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CN106256158B (zh)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368629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038621B2 (en) Spectral efficiency (SPEF) to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mapping adaptation
CN103368697A (zh) 协作cqi和/或节点间的pci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JP5425576B2 (ja) 移動局装置、送信電力調整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