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5736A -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5736A
CN106245736A CN201610621004.0A CN201610621004A CN106245736A CN 106245736 A CN106245736 A CN 106245736A CN 201610621004 A CN201610621004 A CN 201610621004A CN 106245736 A CN106245736 A CN 106245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e pond
rainwater
inlet
water
wat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10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岭
魏江涛
徐怡
张雅君
冯萃敏
汪长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16106210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457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45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5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包括雨水口、树池和透水带,雨水口的底部与树池的底部通过透水带连接。本发明改变雨水口单纯的排水模式及树池的单水源受雨补水模式,增加雨水口作为树池的补水水源,成为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降雨时,雨水汇集到雨水口流入市政排水管道,流经雨水口底部时一部分雨水可以通过透水带流入并贮存到树池底部,起到滞蓄雨水的作用。当无雨时,透水带贮存的雨水一部分被树池中的树木利用来滋养树木,一部分渗入到与透水带接触的土层中向下补充地下水。该***增加了雨水的利用率和渗透率,节约水源并改善了水循环,同时减小雨水口径流量以缓解雨水对市政排水管道的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背景技术
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在我国正逐渐推广应用起来,应用这种理念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内涝、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并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到2020年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树池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水利用设施,其作为一种低影响开发技术,同时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之一。树池通过内部的填料及储存空间,使得对雨水的滞留及利用效率增加,树池内部的填料底部一般为砂性粘土,因具有以上特点,在减小径流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将降雨渗透量由硬化场地的10~15%最大可增加到75%以上,树池对雨水的滞蓄作用可以降低地面径流量,削减洪峰,延长峰现时间。树池底砂性粘土在雨水渗透过程中对其进行过滤,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树池中雨水可通过其底部砂性粘土渗入下部土壤,一方面要求砂性粘土等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另一方面树池本身也应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同时,树池中树木可以通过吸收砂性粘土中水分而生长。树池在硬化路面人行道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许多城市有着不错的应用效果。现有利用低影响开发理念设计的树池都是把树池和雨水口看作两个独立设施,在树池中单独设置进水口、出水口、贮蓄雨水区,单纯地使用树池削减雨水,而没有将道路两侧的现有设施雨水口考虑在内,绝大部分树坑只是单纯的为栽种树木提供场地,忽略将其开发成树池作为一种低影响开发技术所带来的生态功能。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树池联合雨水口对雨水利用的功能的相关研发。
单独设置进水口、出水口、贮蓄雨水区的树池在工程施工及推广利用上具有缺点。一方面,如果树池内部设有进出水口、贮蓄区及之间相互连通的管路势必会使树池内部结构复杂,增加施工难度,增加工程造价。另一方面,由于树池结构复杂,后期维护养护困难,需要定期对树池进行清掏并换填填料,加大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树池的使用推广。总之,现有树池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因为树池占地面积有限,收集降雨水量受限。二是树池上方为树木,树木树冠较大时,雨水会被叶面截留,导致树池受雨很少,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没有达到低影响开发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城市建设中对于雨水的排水与蓄水的结构较为独立和单一,树池接纳雨水受限,且效果不佳,没有能够与道路雨水口进行良好的相互结合和利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包括雨水口、树池和透水带,所述雨水口的底部与所述树池的底部通过所述透水带连接。
其中,所述透水带的厚度为200mm。
其中,所述透水带的孔隙率为30%-80%。
其中,所述透水带为塑料透水网格。
其中,所述透水带包括雨水口段、过渡段与树池段,所述雨水口段穿过所述雨水口的底部外侧壁与所述雨水口的内部连接,所述树池段设置于所述树池的土壤层的下方,所述过渡段将所述雨水口段与所述树池段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段沿所述雨水口段至所述树池段的方向向下倾斜。
其中,所述树池的土壤层为砂性粘土。
其中,所述透水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雨水口的长度。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是将道路上的各自独立的雨水口与树池通过底部的透水带连接,改变雨水口单纯的排水模式及树池的单水源受雨补水模式,增加雨水口作为树池的补水水源,进而增加了树池的受雨量,成为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降雨时,雨水汇集到雨水口流入市政排水管道,流经雨水口底部时一部分雨水可以通过透水带流入并贮存到树池底部,起到滞蓄雨水的作用。当无雨时,透水带贮存的雨水一部分被树池中的树木利用来滋养树木,一部分渗入到与透水带接触的土层中向下补充地下水。该***实现了雨水口与树池作为双水源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增加了雨水的利用率和渗透率,特别是对弱透水土质地区,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节约水源并改善了水循环,同时减小雨水口径流量以缓解雨水对市政排水管道的压力,减轻了雨水管道的负荷,减少了径流污染带给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同时,因增加了树池的来水水源,增加了树池的调蓄、滞留、储存和下渗的雨水量,强化了树池的功能。该技术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额外的管道和雨水贮存装置等,施工简单成本低,便于技术推广,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口;2:树池;3:透水带;21:土壤层;31:雨水口段;32:过渡段;33:树池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包括雨水口1、树池2和透水带3,雨水口1的底部与树池2的底部通过透水带3连接。
本发明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是将道路上的各自独立的雨水口与树池通过底部的透水带连接,改变雨水口单纯的排水模式及树池的单水源受雨补水模式,增加雨水口作为树池的补水水源,进而增加了树池的受雨量,成为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降雨时,雨水汇集到雨水口流入市政排水管道,流经雨水口底部时一部分雨水可以通过透水带流入并贮存到树池底部,起到滞蓄雨水的作用。当无雨时,透水带贮存的雨水一部分被树池中的树木利用来滋养树木,一部分渗入到与透水带接触的土层中向下补充地下水。该***实现了雨水口与树池作为双水源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增加了雨水的利用率和渗透率,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节约水源并改善了水循环,同时减小雨水口径流量以缓解雨水对市政排水管道的压力,减轻了雨水管道的负荷,减少了径流污染带给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同时,因增加了树池的来水水源,增加了树池的调蓄、滞留、储存和下渗的雨水量,强化了树池的功能。该技术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额外的管道和雨水贮存装置等,施工简单成本低,便于技术推广,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具体的,透水带3的厚度为200mm。其中,透水带3的孔隙率为30%-80%。透水带的厚度要适合,太薄起不到滞蓄雨水的作用,太厚会使滞蓄雨水过多,改变周围土壤的生态并造成不均匀沉降,工程造价也会随之上升。因此,经过对不同厚度的透水带对比,确定200mm为适宜厚度,透水带的孔隙率为30%-80%,可以贮存水的体积会占到透水带的30%以上。这样的设计不影响树池结构,不影响树池的美观。但对雨水的滞蓄利用要远远高于传统树池,有助于使场地恢复到开发前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绿化用水量,节约市政用水量。
其中,透水带3为塑料透水网格。透水网格的材质可以据当地情况进行确定,可以是塑料,玻璃钢,橡胶等,也可以是高强混凝土网格,本实施例中优选用塑料透水网格,蓄水能力强,质地坚固。
进一步的,透水带3包括雨水口段31、过渡段32与树池段33,雨水口段31穿过雨水口1的底部外侧壁与雨水口1的内部连接,树池段33设置于树池2的土壤层的下方,过渡段32将雨水口段31与树池段33连接。其中,过渡段32沿雨水口段31至树池段33的方向向下倾斜。雨水口中部分未进入市政排水管道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段进入树池段,透水带的多段铺设增加了下渗雨水与周围土环境的接触面积,在增加持水能力的同时,增大下渗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大下渗量,不用换填原土层,对雨洪起到管理作用,而且透水带让下渗的雨水与土质层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加雨水的利用率和渗透率,降低地面径流量,削减洪峰,延长峰现时间。雨水口段所在位置高于树池段所在位置的设计,使过渡段向下倾斜,有利于雨水在透水带中由雨水口向树池的流动,过渡段的设计有助于强化对雨水的横向渗透和滞蓄,强化雨水利用。
另外,树池2的土壤层21为砂性粘土。本发明的树池的土壤选用砂性粘土,一是有利于树木自身的生长,二是砂性粘土能够快速使雨水渗透。
其中,如图2所示,透水带3的宽度D等于雨水口1的长度L。进入雨水口的部分雨水通过透水带横向进入树池,透水带宽度等于雨水口长度,最大程度的吸收进入雨水口的雨水,增大了透水带的蓄水量,提高了雨水排导的速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是将道路上的各自独立的雨水口与树池通过底部的透水带连接,改变雨水口单纯的排水模式及树池的单水源受雨补水模式,增加雨水口作为树池的补水水源,进而增加了树池的受雨量,成为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降雨时,雨水汇集到雨水口流入市政排水管道,流经雨水口底部时一部分雨水可以通过透水带贮存到树池底部,起到滞蓄雨水的作用。当无雨时,透水带流入并贮存的雨水一部分被树池中的树木利用来滋养树木,一部分渗入到与透水带接触的土层中向下补充地下水。该***实现了雨水口与树池作为双水源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增加了雨水的利用率和渗透率,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节约水源并改善了水循环,同时减小雨水口径流量以缓解雨水对市政排水管道的压力,减轻了雨水管道的负荷,减少了径流污染带给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同时,因增加了树池的来水水源,增加了树池的调蓄、滞留、储存和下渗的雨水量,强化了树池的功能。该技术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额外的管道和雨水贮存装置等,施工简单成本低,便于技术推广,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口、树池和透水带,所述雨水口的底部与所述树池的底部通过所述透水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带的厚度为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带的孔隙率为3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带为塑料透水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带包括雨水口段、过渡段与树池段,所述雨水口段穿过所述雨水口的底部外侧壁与所述雨水口的内部连接,所述树池段设置于所述树池的土壤层的下方,所述过渡段将所述雨水口段与所述树池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沿所述雨水口段至所述树池段的方向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的土壤层为砂性粘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带的宽度等于所述雨水口的长度。
CN201610621004.0A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Pending CN1062457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1004.0A CN106245736A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1004.0A CN106245736A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5736A true CN106245736A (zh) 2016-12-21

Family

ID=57607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1004.0A Pending CN106245736A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4573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4820A (zh) * 2017-06-15 2017-10-17 埃瑞弗(上海)规划设计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可持续透水树池
CN107996196A (zh) * 2017-12-04 2018-05-08 深圳市真和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id树池
CN108286287A (zh) * 2018-03-29 2018-07-17 宁夏大学 辅助缓减市政排水压力用多功能双水源行道绿化***
CN109105215A (zh) * 2018-10-26 2019-01-01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储存雨水灌溉回用的树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9058A (ja) * 2000-03-24 2001-10-02 Nippon Naturock Kk 廃棄物を利用した雨水貯留槽及び保水材
CN200969796Y (zh) * 2006-08-25 2007-11-07 徐通岭 树坑透水篦子
CN204001467U (zh) * 2014-02-27 2014-12-10 同济大学 一种雨水资源化利用***
CN204385875U (zh) * 2014-12-29 2015-06-1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树池
CN205329764U (zh) * 2015-12-30 2016-06-22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生态集渗缓释功能的灌溉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9058A (ja) * 2000-03-24 2001-10-02 Nippon Naturock Kk 廃棄物を利用した雨水貯留槽及び保水材
CN200969796Y (zh) * 2006-08-25 2007-11-07 徐通岭 树坑透水篦子
CN204001467U (zh) * 2014-02-27 2014-12-10 同济大学 一种雨水资源化利用***
CN204385875U (zh) * 2014-12-29 2015-06-1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树池
CN205329764U (zh) * 2015-12-30 2016-06-22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生态集渗缓释功能的灌溉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慧芳: "城市道路雨水就地利用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4820A (zh) * 2017-06-15 2017-10-17 埃瑞弗(上海)规划设计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可持续透水树池
CN107996196A (zh) * 2017-12-04 2018-05-08 深圳市真和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id树池
CN108286287A (zh) * 2018-03-29 2018-07-17 宁夏大学 辅助缓减市政排水压力用多功能双水源行道绿化***
CN109105215A (zh) * 2018-10-26 2019-01-01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储存雨水灌溉回用的树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67889U (zh)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
CN106245736A (zh) 一种双水源树池雨水利用***
CN203080678U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
CN205259345U (zh) 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
CN206433417U (zh) 海绵城市生态植草沟
CN205712403U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渗虑、集蓄与净化的多功能***
CN106638219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斜坡式城市道路
CN204058070U (zh) 一种雨水净化***
CN207469026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
CN207567897U (zh) 一种新型调蓄净化沟
CN206575876U (zh) 一种坡面植被节水结构
CN205259318U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
CN105464190A (zh) 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
CN106630430A (zh) 一种海绵城市关键模块作用下的地下水污染循环净化***
CN107083729B (zh) 一种蓄透水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N202248209U (zh) 一种村镇雨水利用***
CN206457321U (zh) 一种新型人造雨水湿地
CN107401205A (zh) 一种岩溶洼地降雨利用***
CN207176866U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
CN202139640U (zh)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108718998A (zh) 一种水稻农田节水灌溉供排水装置
CN105706559A (zh) 一种将生态滞留与植被浅沟相结合的地面***
CN102296690B (zh) 一种村镇雨水利用***及方法
CN207176863U (zh) 一种岩溶洼地降雨利用装置
CN206052851U (zh) 一种适用于开放大平面雨水储存调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