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5401A - 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 - Google Patents

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5401A
CN106245401A CN201610405534.1A CN201610405534A CN106245401A CN 106245401 A CN106245401 A CN 106245401A CN 201610405534 A CN201610405534 A CN 201610405534A CN 106245401 A CN106245401 A CN 106245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king beating
aforementioned
rotor
beating portion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55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5401B (zh
Inventor
相川雅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4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5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5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54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02Methods of beat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7/00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7/00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 B02C7/02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with coaxial 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7/00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 B02C7/11Details
    • B02C7/12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disc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02Methods of beat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04Beater rolls or bar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02Methods of beat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06Bed plat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22Jorda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22Jordans
    • D21D1/26Jordan bed plat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30Disc mill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30Disc mills
    • D21D1/303Double disc mill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30Disc mills
    • D21D1/306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per (AREA)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在精制机的打浆方法中,由在不仅将通过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往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还将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而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Description

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特别是涉及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有一种精制机作为进行纸浆的打浆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者)。
该精制机以转子刀具与定子刀具来将原料打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18711号公报
然而,上述精制机的打浆部有下列的问题点:转子刀具与定子刀具所形成的间隙较狭窄,导致大量的原料难以流动而在处理能力上有限制,又,由于所处理的原料流通在较狭窄的间隙中,因此压力损失也变大,而无法有效率地使处理能力增大。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事实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前述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为锥形,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且在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该转子打浆部相向,并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原料供给部,其将原料供给至前述主体内;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前述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大径侧,前述转子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且将大径侧封闭,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及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并穿过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技术方案2涉及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前述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被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形成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第1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1开口部侧供给原料;第2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2开口部侧供给原料;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且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来自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来自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2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并穿过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并穿过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另外,技术方案3涉及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前述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被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原料供给部,其用以供给原料,设置在前述主体上,且位于相较前述第2开口部更靠近前述第1开口部的一侧;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并穿过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并穿过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被引导至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前述第2开口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冲撞在前述本体的与前述第2开口部相向的内壁,而被引导至靠近前述主体的与前述第2开口部相向的内壁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并通过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另外,技术方案4涉及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前述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被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第1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1开口部侧供给原料;第2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2开口部侧供给原料;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来自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来自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2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从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被导入至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排出,与从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被导入至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排出,与从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另外,技术方案5涉及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前述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没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为锥形,安装在该旋转轴上并在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该转子打浆部相向,并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原料供给部,其将原料供给至前述主体内;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及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前述转子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且将大径侧封闭,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前述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小径侧,通过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后的原料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被导入至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前述转子的小径侧,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排出,与从前述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在技术方案1、2或4所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构成为,前述转子是第1锥形、第2锥形的转子,前述第1锥形的转子的小径侧为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且前述第1锥形的转子的大径侧是封闭的,前述第2锥形的转子的小径侧为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且前述第2锥形的转子的大径侧是封闭的,前述第1锥形的转子的大径侧与前述第2锥形的转子的大径侧相向地安装在旋转轴上。
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构成为,前述转子及/或定子的打浆部的条部横跨贯通孔而设置。
另外,技术方案8涉及一种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为锥形,安装在该旋转轴并在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该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原料供给部,其将原料供给至前述主体内;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前述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大径侧,前述转子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且将大径侧封闭,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及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另外,技术方案9涉及一种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且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第1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1开口部侧供给原料;第2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2开口部侧供给原料;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且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来自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来自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2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另外,技术方案10涉及一种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形成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原料供给部,其用以供给原料,设置在前述主体上,且位于相较前述第2开口部更靠近前述第1开口部的一侧;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另外,技术方案11涉及一种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第1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1开口部侧供给原料;第2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2开口部侧供给原料;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来自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来自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2开口部,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另外,技术方案12涉及一种精制机,具备:主体;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转子,其为锥形,安装在该旋转轴并在内部具有空间;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定子打浆部,其与该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原料供给部,其将原料供给至前述主体内;及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及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前述转子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且将大径侧封闭,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前述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小径侧。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不仅通过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而且通过靠近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且穿过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之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被引导至靠近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不仅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而且通过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并穿过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并穿过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被引导至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并且被引导至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不仅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而且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且穿过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且穿过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往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被引导至靠近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被排出,又,从第2开口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冲撞在主体的与第2开口部相向的内壁,被引导至靠近主体的与第2开口部相向的内壁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且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不仅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原料,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原料,而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并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从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被导入至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从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返回,与第1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转子的空间、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2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被导入至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从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返回,与第2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转子的空间、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不仅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原料,而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的靠近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从靠近转子的小径侧的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被导入至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返回,与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转子的小径开口部、转子的空间、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对于条部与条部之间设置有贯通孔的结构,虽然有条部的长度变短的缺点,但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在上述的技术方案1至5的任1项所记载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将转子及/或定子的打浆部的条部横跨贯通孔而设置,因此还能够将条部的长度变长,而能够相应地消除前述缺点以谋求打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精制机,不仅通过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而且通过转子打浆部的靠近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且穿过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之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被引导至靠近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精制机,不仅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而且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并穿过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并穿过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被引导至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被引导至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精制机,不仅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而且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并穿过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并穿过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往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被引导至靠近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从第2开口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冲撞在主体的与第2开口部相向的内壁,而被引导至靠近主体的与第2开口部相向的内壁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且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被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11记载的精制机,不仅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原料,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原料,而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被打浆,且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中央开口部,从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从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转子的小径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被导入至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从第1定子打浆部与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返回,与从第1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转子的空间、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从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2转子的小径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被导入至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从第2定子打浆部与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返回,与从第2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转子的空间、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又,根据技术方案12记载的精制机,不仅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原料,而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的靠近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又,从转子打浆部的靠近转子的小径侧的多个贯通孔被导入至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定子打浆部与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返回,与从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转子的小径开口部、转子的空间、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中的精制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转子打浆部(转子)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概要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定子打浆部(定子)的概要立体图。
图5是将图4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概要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将图1的一部分打浆部放大示出的概要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2的转子打浆部(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8是图7的概要侧视图。
图9是与图7的转子打浆部(转子)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转子打浆部(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概要侧视图。
图11是与图1的精制机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精制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12是将图11的一部分打浆部放大示出的概要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第1转子打浆部(第1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14是图13的概要侧视图。
图15是图11的第2转子打浆部(第2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概要侧视图。
图17是与图13的第1转子打浆部(第1转子)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第1转子打浆部(第1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概要侧视图。
图19是与图15的第2转子打浆部(第2转子)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第2转子打浆部(第2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概要侧视图。
图21是与图11的精制机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精制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22是与图21的精制机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精制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23是与图22的精制机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精制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24是将图23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概要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5是图24的第1转子打浆部(第1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26是图25的概要侧视图。
图27是图21的第2转子打浆部(第2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28是图27的概要侧视图。
图29是与图25的第1转子打浆部(第1转子)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第1转子打浆部(第1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30是图29的概要侧视图。
图31是与图27的第2转子打浆部(第2转子)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第2转子打浆部(第2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32是图31的概要侧视图。
图33是与图23的精制机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精制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34是与图33的精制机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精制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35是图34的转子打浆部(转子)的概要俯视图。
图36是图35的概要侧视图。
图37是与图35的转子打浆部(转子)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转子打浆部(转子)的概要平剖视图。
图38是图37的概要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R…精制机
Y…较远一侧的端部
1…主体
2…旋转轴
3…转子
4…定子
11…原料供给部(第1原料供给部)
12…第2原料供给部
31…第1转达打浆部
32…第2转子打浆部
41…第1定子打浆部
42…第2定子打浆部
H1’…贯通孔(第1’贯通孔)
H2’…贯通孔(第2’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
图1中,R为精制机,精制机R在主体1内设置有旋转轴2。
在该旋转轴2上安装有内部具有空间3K的锥形的转子3。转子3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1H,且将大径侧封闭。
如图1~图3、图6~图8所示,转子打浆部31在转子3表面设置多个条部(刃)B1,且条部(刃)B1与条部(刃)B1之间具有沟M1、多个贯通的贯通孔H1。
亦即,使设置在条部B1的条部卡止部(未图示)卡止于设置在转子打浆部31的条部被卡止部(未图示),并以横跨贯通孔H1的方式设置条部B1,且通过熔接等将已使条部卡止部(未图示)卡止在条部被卡止部(未图示)的卡止状态固定。
再者,贯通孔H1的形状可为圆形(图2、图3),亦可为矩形等,其形状不拘。
而且,转子打浆部31的条部B1倾斜成将原料从转子3的小径侧朝转子3的大径侧引导。
亦即,如图7及图8所示,转子打浆部31的条部B1构成为:在使转子打浆部31位于深度侧为转子3的大径且跟前侧为转子3的小径的俯视视角下(参照图7),条部B1的后端N相对于条部B1的前端M倾斜成朝转子3的旋转方向(例如,图7及图8所示的逆时针方向P’方向)前进(图7记载的角度A为约5°~约30°),以使原料从转子3的小径侧往转子3的大径侧流动。再者,在将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成顺时针方向P时,会成为图9及图10记载的形式。
又,与上述的转子3相向而在主体1设置有定子4。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相向,并在定子4表面设置有多个条部(刃)B1’,且条部(刃)B1’与条部(刃)B1’之间具有沟M1’、多个贯通的贯通孔H1’。
亦即,使设置在条部B1’的条部卡止部(未图示)卡止于设置在定子打浆部41的条部被卡止部(未图示),并以横跨贯通孔H1’的方式设置条部B1’,且通过熔接等将已使条部卡止部(未图示)卡止在条部被卡止部(未图示)的卡止状态固定。
再者,贯通孔H1’的形状可为圆形(图4、图5),亦可为矩形等,其形状不拘。
如此,当将转子3及/或定子4的打浆部的条部B1、B1’横跨贯通孔H1、H1’而设置时,能够将条部B1、B1’的长度变长,而能够相应地谋求打浆能力的增大。
图1所示的11为原料供给部,原料供给部11将原料(纤维原料)供给至主体1内,且原料供给部11从开口部1H的侧供给原料。
来自原料供给部11的原料面对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及转子的小径开口部1H。
又,图1所示的5是将在主体1内被打浆的原料往主体1外排出的原料排出部,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及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与原料排出部5连通。
因此,根据上述的精制机R(或者,精制机的打浆方法),从原料供给部11往主体1内供给原料。
从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小径开口部1H往转子3内引导,一部分往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之间引导。
如图6所示,被引导至转子3的小径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贯通孔H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6所示的箭头a-a’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转子3的小径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转子3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H1,并穿过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之间隙而被打浆,且从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往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6所示的箭头b-b’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之间的原料通过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6所示的箭头c-c’的流向)。
如此,根据上述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或者,精制机R),不仅通过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贯通孔H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而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而且,通过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转子3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H1且穿过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41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往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外部排出,又,引导至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之间的原料通过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上述的图1至图10记载的实施例的精制机R中,将图1记载的精制机R的转子3的两端除外的表面积(侧面积)设为S,转子3的大径侧的直径设为D1,若为了扩大精制区而欲例如将图1记载的转子3的两端除外的表面积(侧面积)扩大为2S,则转子3的大径侧的直径就会成为D2(D2>D1)。
然而,即便如以下所述的实施例的图11记载那样对称地设置图1记载的精制机R的转子3,将转子3的两端除外的表面积(侧面积)扩大为2S,仍能使转子3的大径侧的直径保持与图1记载相同的D1
亦即,当将转子3的两端除外的表面积(侧面积)扩大使用时,由于只要形成如图11记载的形状,就能够使直径缩小为D2>D1,因此有减小精制机R的无负荷动力的效果,能够谋求节能化。
再者,上述所谓的「无负荷动力」意指将转子与定子开放并在纸浆悬浮液中旋转转子时消耗的动力。
以使用在实际的精制中的动力=[精制机全部的消耗电力]-[无负荷动力]所求出,无负荷动力越小,越能够有效地使用动力整体。
亦即,在图11中,R为精制机,精制机R在主体1内设置有旋转轴2。
在该旋转轴2安装有转子3,该转子3的中央为高的山形,且两端具有形成开口的第1开口部1H、第2开口部2H,该转子3在内部具有空间3K。
转子打浆部如图11及图12所示,设置在转子3表面的除转子3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刃)与条部(刃)之间具有沟,且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参照图11至图16,再者,图13及图15中贯通孔省略而未图示。),
转子打浆部如图11至图16所示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31及第2转子打浆部32,该第1转子打浆部31在转子3的表面设置多个第1条部(刃)B1,且在第1条部(刃)B1与第1条部(刃)B1之间具有第1沟M1、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H1,该第2转子打浆部32在转子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2条部(刃)B2,并在第2条部B2与第2条部B2之间具有第2沟M2、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H2。
而且,第1转子打浆部31的第1条部B1倾斜成将原料从转子3的小径侧朝转子3的大径侧引导,又,第2转子打浆部32的第2条部B2倾斜成将原料从转子3的小径侧朝转子3的大径侧引导。
亦即,如图13及图14所示,第1转子打浆部31的第1条部B1构成为:在使第1转子打浆部31的深度侧位于第1转子的大径且跟前侧为第1转子的小径的俯视视角下(参照图13),第1条部B1的后端N相对于第1条部B1的前端M倾斜成朝第1转子的旋转方向(例如,图13及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P方向)前进(图13记载的角度A为约5~约30°),以使原料从第1转子的小径侧往第1转子的大径侧流动。再者,在将第1转子的旋转方向设成逆时针方向时,会成为图17及图18记载的形式。
又,如图15及图16所示,第2转子打浆部32的第2条部B2构成为:在使第2转子打浆部32的深度侧位于第2转子的大径且跟前侧位于第2转子的小径的俯视视角下(参照图15),第2条部B2的后端N’相对于第2条部B2的前端M’倾斜成朝第2转子的旋转方向(例如,图15及图1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P’方向)前进(图15记载的角度A为约5°~约30°),以使原料从第2转子的小径侧往第2转子的大径侧流动。
再者,在将第2转子的旋转方向设成顺时针方向时,会成为图19及图20记载的形式。
再者,贯通孔H1、H2的形状虽未图示,但可为圆形、矩形等,其形状不拘。
又,与上述的转子3相向而在主体1设置有定子4。
定子打浆部如图11及图12所示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设置在定子4表面,且在条部(刃)与条部(刃)之间具有沟,并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41及第2定子打浆部42,该第1定子打浆部41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B1’与第1’条部B1’之间具有第1’沟(未图示),且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H1’,该第2定子打浆部42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B2’与第2’条部B2’之间具有第2沟(未图示),且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H2’。
再者,贯通孔H1’、H2’的形状虽未图示,但可为圆形、矩形等,其形状不拘。
图11所示的11为第1原料供给部,第1原料供给部11设置在主体1,并从第1开口部1H的侧供给原料(制纸原料),12为第2原料供给部,第2原料供给部12从第2开口部2H的侧供给原料。
又,在定子打浆部4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H,原料排出部5将在主体1内被打浆的原料往主体1外排出。
而且,来自第1原料供给部11的原料面对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及第1开口部1H,来自第2原料供给部12的原料面对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12一侧的端部X’、及第2开口部2H,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面对中央开口部H,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12较远一侧的端部Y’面对中央开口部H,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2’、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及中央开口部H与原料排出部5连通。
因此,当从第1原料供给部11、第2原料供给部12供给原料时,会成为如下的情况。
从第1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从第1开口部1H、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端部X往打浆部31、41引导,又,从第2原料供给部12所供给的原料从第2开口部2H、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端部X’往打浆部32、42引导。
被引导至转子3的第1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12所示的箭头a1-a1’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转子3的第2开口部2H、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12所示的箭头a2-a2’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转子3的第1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并穿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隙而被打浆,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往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12所示的箭头b1-b1’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转子的第2开口部2H、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并穿过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隙而被打浆,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12较远一侧的端部Y’往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12所示的箭头b2-b2’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的原料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12所示的箭头c1-c1’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12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的原料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3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12所示的箭头c2-c2’的流向)。
如此,根据上述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或者,精制机R),不仅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又,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
而且,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并穿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往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外部排出,
又,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42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并穿过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12较远一侧的端部Y’往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外部排出,
又,被引导至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的原料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4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又,被引导至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12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的原料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上述的精制机R的转子3并不限定在图11所记载,也能够是例如图21所记载的精制机的转子。
亦即,图21所示的转子3是第1锥形转子1A、第2锥形转子3B,第1锥形转子3A的小径侧是转子3的第1开口部1H,第1锥形转子3A的大径侧是封闭的。
又,第2锥形转子3B的小径侧是转子3的第2开口部2H,第2锥形转子3B的大径侧是封闭的。
而且,第1锥形转子3A的大径侧与第2锥形转子3B的大径侧相向地安装在旋转轴2上。
又,上述的图11、图21记载的实施例的精制机R将原料供给至主体1内的原料供给部,虽然设置有2个(即第1原料供给部11、第2原料供给部1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22所示,亦可为设置有1个原料供给部的精制机。
亦即,图22所示的11’为原料供给部,原料供给部11’设置在主体1,从相较于第2开口部2H位于更靠近一侧的第1开口部1H的侧供给原料。
又,第2开口部2H与主体1的内壁1K相向,从第2开口部2H排出的原料会冲撞在主体1的与第2开口部2H相向的内壁1K,且冲撞的原料被引导至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
对于图22记载的精制机R,除了原料供给部11’为1个、第2开口部2H与主体1的内壁1K相向以外,皆与上述的图11至图21记载的实施例的精制机R同样,因此本实施例在图22所示的精制机R的说明中援用图11至图21,并且对图22中与图11至图21的记载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部分说明。
在图22记载的精制机R中,在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中央开口部H,来自原料供给部11’的原料面对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及第1开口部1H,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大径侧的端部Y面对中央开口部H,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大径侧的端部Y”面对中央开口部H,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及中央开口部H与原料排出部5连通。
因此,当从原料供给部11’供给原料时,会成为如下的情况。
从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从第1开口部1H、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端部X往打浆部31、41引导,又,被引导至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从第2转子打浆部32、第2开口部2H排出。
亦即,被引导至转子3的第1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2所示的箭头a1-a1’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2所示的箭头a2-a2’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转子3的第1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并穿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隙而被打浆,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大径侧的端部Y往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2所示的箭头b1-b1’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转子3的空间3K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并穿过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间隙而被打浆,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大径侧的端部Y’往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2所示的箭头b2-b2’的流向),
又,被引导至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的原料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2所示的箭头c1-c1’的流向),
又,从第2开口部2H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冲撞在主体1的与第2开口部2H相向的内壁1K,而被引导至靠近主体1的与第2开口部2H相向的内壁1K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并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而被打浆,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2所示的箭头c2-c2’的流向)。
如此,根据上述的图22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或者,精制机R),与上述的图11至图21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或者,精制机R)同样地,
不仅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又,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而被打浆的原料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
而且,通过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并穿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往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外部排出,
又,通过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并穿过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隙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大径侧的端部Y”往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外部排出,
又,被引导至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的原料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又,从第2开口部2H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冲撞在主体1的与第2开口部2H相向的内壁1K,而被引导至靠近主体1的与第2开口部2H相向的内壁1K一侧的端部X”即小径侧的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并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32与第2转子打浆部42而被打浆,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再者,在上述的实施例(图11至图22)中,虽然通过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设置在定子打浆部的中央的中央开口部H而往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而被打浆的原料经由设置在定子打浆部的中央的中央开口部H而往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外部排出,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相反地,如图23至图33所示,亦可构成为,将从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从设置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与转子打浆部的中央相向的部位的中央开口部H引导至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而被打浆,并且将从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从设置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与转子打浆部的中央相向的部位的中央开口部H引导至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而被打浆,又,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导入至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第1转子的小径侧,又,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导入至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第2转子的小径侧,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亦即,在图23中,R为精制机,精制机R在主体1内设置有旋转轴2。
在该旋转轴2安装有转子3,该转子3的中央为高的山形,且两端具有形成开口的第1开口部1H、第2开口部2H,该转子3在内部具有空间3K。
如图23及图24所示,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转子3表面的除转子3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刃)与条部(刃)之间具有沟,且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参照图24至图32,再者,在图25、图27、图29及图31中贯通孔省略而未图示。),
转子打浆部如图24、图25至图28所示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31及第2转子打浆部32,该第1转子打浆部31设置在转子3的表面,并在第1条部B1与第1条部B1之间具有第1沟M1,且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H1,该第2转子打浆部32设置在转子3的表面,并在第2条部B2与第2条部B2之间具有第2沟M2,且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H2。
而且,第1转子打浆部31的第1条部B1倾斜成将原料从转子3的大径侧朝转子3的小径侧引导,又,第2转子打浆部32的第2条部B2倾斜成将原料从转子3的大径侧朝转子3的小径侧引导。
亦即,如图25及图26所示,第1转子打浆部31的第1条部B1构成为:在使第1转子打浆部31的深度侧位于第1转子31的大径且跟前侧位于第1转子31的小径的俯视视角下(参照图25),第1条部B1的前端M相对于第1条部B1的后端N倾斜成朝第1转子的旋转方向(例如,图25及图26所示的顺时针方向P方向)前进(图25记载的角度A为约5~约30°),以使原料从第1转子31的大径侧往第1转子31的小径侧流动。再者,在将第1转子31的旋转方向设成逆时针方向P’时,会成为图29及图30记载的形式。
又,如图27及图28所示,第2转子打浆部32的第2条部B2构成为:在使第2转子打浆部32的深度侧位于第2转子的大径且跟前侧位于第2转子32的小径时的俯视视角下(参照图27),使第2条部B2的前端M’相对于第2条部B2的后端N’倾斜成朝第2转子的旋转方向(例如,图27及图28所示的逆时针方向P’方向)前进(图27记载的角度A为约5°~约30°),以使原料从第2转子32的大径侧往第2转子32的小径侧流动。再者,在将第2转子32的旋转方向设成顺时针方向P时,会成为图31及图32记载的形式。
再者,贯通孔H1、H2的形状虽未图示,但可为圆形、矩形等,其形状不拘。
图23所示的11为第1原料供给部,第1原料供给部11设置在主体1,并从第1开口部1H的侧供给原料(制纸原料),12为第2原料供给部,第2原料供给部12从第2开口部2H的侧供给原料。
又,在定子打浆部4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H,原料排出部5将在主体1内被打浆的原料往主体1外排出。
而且,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面对中央开口部H,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12较远一侧的端部Y’面对中央开口部H,来自第1原料供给部11的原料面对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及第1开口部1H,来自第2原料供给部12的原料面对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12一侧的端部X’、及第2开口部2H,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及中央开口部H与原料排出部5连通。
因此,当从第1原料供给部11、第2原料供给部12供给原料时,会成为如下的情况。
从第1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1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4所示的箭头a1-a1’的流向),
又,从第2原料供给部12所供给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第2开口部2H、转子3的空间3K、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4所示的箭头a2-a2’的流向),
又,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被引导至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4所示的箭头d1-d1’的流向),
又,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12较远一侧的端部Y’被引导至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4所示的箭头d2-d2’的流向),
又,从第1转子打浆部41的靠近第1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被导入至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第1转子的小径侧,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排出,与第1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转子3的第1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4所示的箭头e1-e1’-e1”的流向),
又,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被导入至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第2转子的小径侧,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12一侧的端部X’排出,与第2原料供给部12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转子3的第2开口部2H、转子3的空间3K、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4所示的箭头e2-e2’-e2”的流向)。
如此,根据上述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或者,精制机R),不仅原料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且原料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
而且,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第1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引导至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之间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靠近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又,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中央开口部H,从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距离第2原料供给部12较远一侧的端部Y’引导至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之间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
又,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被导入至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原料的一部分从第1定子打浆部41与第1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第1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返回,与第1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第1转子的第1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第1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而被打浆,并从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第1’贯通孔H1’往第1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又,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被导入至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原料的一部分从第2定子打浆部42与第2转子打浆部32的靠近第2原料供给部12一侧的端部X’返回,与第2原料供给部12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转子3的第2开口部2H、转子3的空间3K、第2转子打浆部3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而被打浆,并从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多个第2’贯通孔H2’往第2定子打浆部42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再者,虽然图23记载的精制机R的转子3的中央为高的山形,且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1H、第2开口部2H,在该转子3的内部具有空间3K,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亦可构成为如图33记载的“第1锥形转子3A的大径侧与第2锥形转子3B的大径侧相向地构成的转子3”。
又,虽然上述的图23、图33记载的实施例的精制机R的转子3的中央为高的山形,但本发明的精制机R的转子3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亦可构成为图34记载的精制机R的转子3。
亦即,精制机R在主体1内设置有旋转轴2。
在该旋转轴2安装有内部具有空间3K的锥形的转子3。
转子3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1H,且将大径侧封闭。
转子打浆部31如图35及图36所示设置在转子3表面,在条部(刃)B1与条部(刃)B1之间具有沟M1,且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H1。
而且,转子打浆部31的条部B1倾斜成将原料从转子3的大径侧朝转子3的小径侧引导。
亦即,如图35及图36所示,转子打浆部31的条部B1构成为:在使转子打浆部31的深度侧位于转子3的大径且跟前侧位于转子3的小径时的俯视视角下(参照图35),条部B1的前端M相对于条部B1的后端N倾斜成朝转子3的旋转方向(例如,图35及图3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P’方向)前进(图35记载的角度A为约5°~约30°),以使原料从转子3的大径侧朝转子3的小径侧流动。再者,在将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成顺时针方向P时,会成为图37及图38记载的形式。
又,与上述的转子3相向而在主体1设置有定子4。
定子打浆部41如图34所示与转子打浆部31相向,并设置在定子4表面,在条部(刃)B1’与条部(刃)B1’之间具有沟(未图示),且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H1’。
图34所示的11为原料供给部,原料供给部11将原料(纤维原料)供给至主体1,原料供给部11从开口部1H的侧供给原料,5是将被打浆的原料往主体1外排出的原料排部。
而且,来自原料供给部11的原料面对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及转子3的小径开口部1H,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及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与原料排出部5连通。
因此,当从原料供给部11供给原料时,来自原料供给部11的原料会被引导至转子3的小径开口部1H。
通过转子3的小径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贯通孔H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而被打浆的原料从定子打浆41部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34所示的箭头a1-a1’的流向),
又,从定子打浆部41的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被引导至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之间而被打浆,并从靠近转子3的大径侧一侧的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34所示的箭头d1-d1’的流向),
又,从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转子3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H1被导入至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转子3的小径侧,并从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排出,与从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转子3的小径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贯通孔H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参照图34所示的箭头e1-e1’-e”的流向)。
如此,根据上述的图34至图38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或者,精制机R),与上述的图23至图33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或者,精制机R)同样地,
不仅原料由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而且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距离原料供给部11较远一侧的端部Y引导至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之间而被打浆,并从靠近转子3的大径侧一侧的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
又,从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转子3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H1被导入至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定子打浆部41与转子打浆部31的靠近原料供给部11一侧的端部X返回,与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转子3的小径开口部1H、转子3的空间3K、转子打浆部31的多个贯通孔H1、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而被打浆,并从定子打浆部41的多个贯通孔H1’往定子打浆部41的外部排出,因此大量的原料在打浆部流动,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增大。

Claims (12)

1.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精制机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为锥形,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且在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该转子打浆部相向,并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原料供给部,其将原料供给至前述主体内;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前述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大径侧,
前述转子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且将大径侧封闭,
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
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及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并穿过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往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2.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精制机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被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形成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第1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1开口部侧供给原料;
第2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2开口部侧供给原料;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且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
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
来自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
来自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2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并穿过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并穿过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3.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精制机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被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原料供给部,其用以供给原料,设置在前述主体上,且位于相较前述第2开口部更靠近前述第1开口部的一侧;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
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
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并穿过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前述转子的空间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并穿过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间隙而进行打浆,且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被引导至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的原料通过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从前述第2开口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冲撞在前述本体的与前述第2开口部相向的内壁,而被引导至靠近前述主体的与前述第2开口部相向的内壁一侧的端部即小径侧的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并通过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而进行打浆,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4.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精制机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被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第1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1开口部侧供给原料;
第2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2开口部侧供给原料;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
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来自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
来自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2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从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从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的一部分通过前述第2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经由前述中央开口部,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1贯通孔被导入至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排出,与从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往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第2贯通孔被导入至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排出,与从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往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5.一种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精制机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为锥形,安装在该旋转轴上并在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该转子打浆部相向,并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原料供给部,其将原料供给至前述主体内;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
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及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前述转子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且将大径侧封闭,
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前述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小径侧,
通过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后的原料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的原料的一部分从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被引导至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之间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转子的大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转子的小径侧一侧的多个贯通孔被导入至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原料的一部分返回前述转子的小径侧,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排出,与从前述原料供给部所供给的原料汇合,通过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前述转子的空间、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而进行打浆,并从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往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外部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其中,
前述转子是第1锥形、第2锥形的转子,
前述第1锥形的转子的小径侧为前述转子的第1开口部,且前述第1锥形的转子的大径侧是封闭的,
前述第2锥形的转子的小径侧为前述转子的第2开口部,且前述第2锥形的转子的大径侧是封闭的,
前述第1锥形的转子的大径侧与前述第2锥形的转子的大径侧相向地安装在旋转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其中,
前述转子及/或定子的打浆部的条部横跨贯通孔而设置。
8.一种精制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为锥形,安装在该旋转轴并在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该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原料供给部,其将原料供给至前述主体内;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前述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大径侧,
前述转子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且将大径侧封闭,
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
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及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9.一种精制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且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第1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1开口部侧供给原料;
第2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2开口部侧供给原料;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且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
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
来自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
来自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2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10.一种精制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形成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原料供给部,其用以供给原料,设置在前述主体上,且位于相较前述第2开口部更靠近前述第1开口部的一侧;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
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
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大径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11.一种精制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安装在该旋转轴上,为中央较高的山形,且该转子的两端具有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该转子的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的除前述转子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外的部分,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第1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1开口部侧供给原料;
第2原料供给部,其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并从前述第2开口部侧供给原料;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前述转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转子打浆部及第2转子打浆部,该第1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转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定子打浆部分别具有第1定子打浆部及第2定子打浆部,该第1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1’条部与第1’条部之间具有第1’沟,且该第1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1’贯通孔,该第2定子打浆部设置在表面,在第2’条部与第2’条部之间具有第2’沟,且该第2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第2’贯通孔,
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1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1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第1转子的小径侧,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前述第2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第2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第2转子的小径侧,
在前述定子打浆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面对前述中央开口部,
来自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1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1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1开口部,
来自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与前述第2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第2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第2开口部,
前述第1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1’贯通孔、前述第2定子打浆部的多个第2’贯通孔及前述中央开口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12.一种精制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
旋转轴,其设置在该主体内;
转子,其为锥形,安装在该旋转轴并在内部具有空间;
定子,其与该转子相向而设置在前述主体上;
转子打浆部,其设置在前述转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转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定子打浆部,其与该转子打浆部相向,并且设置在前述定子表面,在条部与条部之间具有沟,且该定子打浆部具有多个贯通的贯通孔;
原料供给部,其将原料供给至前述主体内;及
原料排出部,其将经过打浆的原料往前述主体外排出,
来自前述原料供给部的前述原料面对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靠近前述原料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及前述转子的小径开口部,
前述定子打浆部的多个贯通孔、及前述定子打浆部与前述转子打浆部的距离前述原料供给部较远一侧的端部与前述原料排出部连通,
前述转子构成为将小径侧作为小径开口部,且将大径侧封闭,
前述转子打浆部的前述条部倾斜成将原料从前述转子的大径侧引导至前述转子的小径侧。
CN201610405534.1A 2015-06-10 2016-06-08 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45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7405A JP6553956B2 (ja) 2015-06-10 2015-06-10 リファイナーの叩解方法及びリファイナー
JP2015-117405 2015-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5401A true CN106245401A (zh) 2016-12-21
CN106245401B CN106245401B (zh) 2019-05-07

Family

ID=5614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553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45401B (zh) 2015-06-10 2016-06-08 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5507B2 (zh)
EP (1) EP3103916B1 (zh)
JP (1) JP6553956B2 (zh)
KR (1) KR20160145490A (zh)
CN (1) CN106245401B (zh)
CA (1) CA2931683C (zh)
ES (1) ES2851338T3 (zh)
TW (1) TWI61883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7335A (zh) * 2019-10-10 2021-04-13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精磨机
CN117449136A (zh) * 2023-12-25 2024-01-26 上海柯林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纸浆模塑包装原料制造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175426A (fi) 2017-05-11 2018-11-12 Valmet Technologies Oy Teräsegmentti jauhimeen
RU2679718C1 (ru) * 2018-05-25 2019-02-12 Ирина Владимировна Кривенко Коническая мельница
JP7183660B2 (ja) * 2018-09-25 2022-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解繊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US20220333303A1 (en) * 2021-04-16 2022-10-20 Andritz Inc. Flow-altering refiner segm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8327A1 (en) * 1993-03-22 1994-10-05 Andritz Sprout-Bauer, Inc. (an Ohio corporation) Twin conical refiner with dual ribbon feeders
US20030029587A1 (en) * 2001-08-08 2003-02-13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Refi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04039986A1 (de) * 2004-08-18 2007-12-20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Mahlung von Fasern, insbesondere Papierfasern
WO2009153412A1 (en) * 2008-06-19 2009-12-23 Metso Paper Inc. Refiner and method for refining fibrous material
CN102472007A (zh) * 2009-07-03 2012-05-23 美卓造纸机械公司 精磨机
WO2012101330A1 (en) * 2011-01-27 2012-08-02 Metso Paper Inc. Refiner and blade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1280A (en) * 1980-09-08 1983-08-30 Sunds Defibrator, Inc. Disc-type pulp refining apparatus
JPS61231293A (ja) * 1985-04-03 1986-10-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リファイナ
US5127591A (en) * 1987-11-05 1992-07-07 Maschinefabrik Andritz Actiengesellschaft Apparatus for crushing or grinding of fibrous material, in particular drum refiner
ATE214304T1 (de) * 1995-12-21 2002-03-15 Valmet Fibertech Ab Raffinierelement
JP2007113138A (ja) * 2005-10-20 2007-05-10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リファイナ
FI124393B (fi) * 2008-06-19 2014-08-15 Valmet Technologies Inc Jauhin ja menetelmä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ja teräsegmentti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tarkoitettuun jauhime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8327A1 (en) * 1993-03-22 1994-10-05 Andritz Sprout-Bauer, Inc. (an Ohio corporation) Twin conical refiner with dual ribbon feeders
US20030029587A1 (en) * 2001-08-08 2003-02-13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Refi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04039986A1 (de) * 2004-08-18 2007-12-20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Mahlung von Fasern, insbesondere Papierfasern
WO2009153412A1 (en) * 2008-06-19 2009-12-23 Metso Paper Inc. Refiner and method for refining fibrous material
CN102472007A (zh) * 2009-07-03 2012-05-23 美卓造纸机械公司 精磨机
WO2012101330A1 (en) * 2011-01-27 2012-08-02 Metso Paper Inc. Refiner and blade elemen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7335A (zh) * 2019-10-10 2021-04-13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精磨机
CN117449136A (zh) * 2023-12-25 2024-01-26 上海柯林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纸浆模塑包装原料制造工艺
CN117449136B (zh) * 2023-12-25 2024-03-15 上海柯林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纸浆模塑包装原料制造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3916A1 (en) 2016-12-14
US20160362835A1 (en) 2016-12-15
KR20160145490A (ko) 2016-12-20
US10385507B2 (en) 2019-08-20
TW201643300A (zh) 2016-12-16
JP6553956B2 (ja) 2019-07-31
CA2931683A1 (en) 2016-12-10
TWI618835B (zh) 2018-03-21
JP2017002427A (ja) 2017-01-05
CN106245401B (zh) 2019-05-07
CA2931683C (en) 2021-05-11
EP3103916B1 (en) 2020-11-18
ES2851338T3 (es) 2021-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5401A (zh) 精制机的打浆方法及精制机
US7445174B2 (en) Refining element
US9085850B2 (en) Reversible low energy refiner plates
US9050602B2 (en) Refining surface for a refiner
CN109778581A (zh) 纤维精磨机中的精磨机区段
CN109423911B (zh) 纤维精磨机中的精磨机区段
CN103770185B (zh) 用于精炼木质纤维素材料的具有短凹槽节段的精炼机板及相关方法
CN108026693B (zh) 纸浆或纤维精磨机中的馈送中心盘
JP2014507572A (ja) 精製機およびブレード素子
EP0611599A1 (en) Refining segment
BR112014000734B1 (pt) segmento de placa refinadora e placa refinadora para um refinador mecânico de material lignocelulósico
JP6517675B2 (ja) 製紙用スクリ−ン装置
JP2005226215A (ja) 溝付き形成ロール
US5046672A (en) Refiner plate groove configuration
US8950584B2 (en) Apparatus for screening fibrous suspensions
US5779168A (en) Refiner and tooling for refining suspended fibrous material
US5730841A (en) Two wire former for paper making machines
US20120318721A1 (en) Grooved screen used in a tramp material separator
CN201908208U (zh) 具有环形凹槽的旋梭内梭压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