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3130A -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3130A
CN106233130A CN201580020582.2A CN201580020582A CN106233130A CN 106233130 A CN106233130 A CN 106233130A CN 201580020582 A CN201580020582 A CN 201580020582A CN 106233130 A CN106233130 A CN 106233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fer film
buffering liquid
liquid groov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05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3130B (zh
Inventor
后藤真
后藤真一
木下英树
平林美惠子
影山耕平
富永大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ck and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33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3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3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3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04Details; Accessories
    • G01N27/44717Arrangemen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localising zones
    • G01N27/44739Collec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blotting to a membrane or punching of gel spo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04Details;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04Details; Accessories
    • G01N27/44747Composition of gel or of carrier mix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04Details; Accessories
    • G01N27/44717Arrangemen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localising zones
    • G01N27/44721Arrangemen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localising zones by optical means
    • G01N27/44726Arrangemen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separated zones, e.g. localising zones by optical means using specific dyes, markers or binding molecu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Abstract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具备:臂部(20~23、66),其对配置于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位置的转印膜(1)进行保持;以及驱动部(62~65),其设置于阳极缓冲槽30下,在大致水平方向上驱动臂部,臂部通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绕过该侧壁的上端,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

Description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生物体分子进行分析的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将通过电泳而分离的生物体分子转印到转印膜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使DNA、蛋白质等生物体分子在凝胶中电泳,并从凝胶端面直接转印到转印膜的装置(以下,也有将这样的装置成为“排出转印方式的电泳-转印装置”的情况)。
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装置是具备配置于水平方向的凝胶、收纳该凝胶的凝胶框架、分别与该凝胶的两端连接的阴极缓冲槽以及阳极缓冲槽、与该凝胶的一端对置的转印膜、固定该转印膜的矩形的转印膜框架、以及沿垂直方向输送转印膜框架的垂直输送机构的水平型装置。该水平型装置通过在凝胶中进行电泳并且利用垂直输送机构提升转印膜,来将在凝胶中分离出的DNA等转印至转印膜。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234559号说明书(登录日期:1993年8月10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916429号说明书(登录日期:1999年6月29日)
然而,在以往技术的水平型装置中,凝胶框架被设置于水平方向,沿垂直方向提升转印膜(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结构也称为“水平型”)。在上述水平型装置中,由于凝胶框架的上表面与外部空气接触,凝胶框架的下表面与装置的构造物接触,所以存在凝胶框架的冷却不充分,再电泳时凝胶发热的情况。若凝胶发热,则具有产生电泳图谱扭曲、分辨率降低、分离出的DNA等不能转印至转印膜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另外,转印膜一般地是较薄的塑料薄膜,具有伸缩性。因此,被固定于矩形的转印膜框架的膜的中央比周边部易拉伸,成为越接近边缘越施加较强张力的状态。因此,中央附近具有转印图案扭曲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者们基于自己的构思,对具有自己的结构的垂直型装置进行了研究。在该垂直型装置中,收纳凝胶等分离介质的分离部直立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结构也称为“垂直型”)。在上述垂直型装置中,由于分离部的上部与阴极缓冲接触,分离部的下部与阳极缓冲接触,所以能够通过水冷使分离部充分冷却。另外,对于转印膜而言,能够不固定于矩形的转印膜框架来进行输送。
但是,在上述垂直型装置中,需要使转印膜在阳极缓冲槽内沿大致水平方向移动。在这里,如现有技术的水平型装置那样,在想要将转印膜输送机构配置于转印膜的上游的情况下,具有从阳极缓冲槽飞散出的缓冲液使该转印膜输送机构的耐用性降低的可能性,以及具有该转印膜输送机构妨碍针对上述垂直型装置的各种操作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合适的转印膜输送机构的垂直型的排出转印方式的电泳-转印装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具备:第一缓冲液槽;第二缓冲液槽,其配置于第一缓冲液槽的上方;分离部,其收纳分离介质,具有在第一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一开口以及在第二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二开口,并沿大致垂直方向直立;臂部,其对配置于与第一开口对置的位置的转印膜进行保持;以及驱动部,其设置于第一缓冲液槽下,并沿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该臂部,该臂部通过第一缓冲液槽的侧壁的外侧,绕过该侧壁的上端,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为分离部直立成大致垂直的结构,从而分离部能够被浸渍于第一或者第二缓冲液槽内的缓冲液,而对分离介质进行水冷。但是,在以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的情况下,需要使转印膜在第一缓冲液槽内移动。
在这里,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驱动部设置在第一缓冲液槽下,并且将臂部的形状设为通过第一缓冲液槽的侧壁的外侧,绕过该侧壁的上端,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形状,能够避免缓冲液的驱动部的耐用性的降低以及阻碍驱动部的各种操作并且使转印膜在第一缓冲液槽内顺利地移动。由此,能够提供具备合适的转印膜输送机构的垂直型的排出转印方式的电泳-转印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转印膜具有基于上述臂部的驱动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第一端部以及该移动方向后方的第二端部,上述臂部具备固定第一端部的第一固定部、固定第二端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向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背向的方向施力的弹性体。
若转印膜是松弛的状态,则存在在使转印膜移动时,转印膜与第一开口的间隙增大,而转印结果模糊的情况。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弹性体,向固定转印膜的移动方向两端部的第一以及第二固定部相互背向的方向施力,所以能够对转印膜施加一定的张力。由此,能够使转印膜成为扩张的状态,并能够得到良好的转印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在第一缓冲液槽的底部设置有从该转印膜的与上述分离部相反侧支承该转印膜的支承部件,上述转印膜通过上述分离部折弯为与上述分离部相反侧成为凸。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支承部件支承转印膜,分离部对该转印膜进行按压,折弯成向下(与分离部相反侧)凸状。由此,能够对转印膜施加张力,使转印膜紧贴于第一开口。特别是,由于转印膜通过上述弹性体维持在扩张状态,所以能够将转印膜合适地按压于第一开口。由此,能够进一步合适地进行从分离介质向转印膜的转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将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底部分别形成在以成对的方式夹持与第一开口对置的位置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配置于分离部的两侧的支承部件来支承转印膜,分离部对该转印膜进行按压,折弯成向下(与分离部相反侧)凸状。由此,能够对转印膜更加均匀地施加张力,使转印膜更加均匀地紧贴于第一开口。由此,能够更加合适地进行从分离介质向转印膜的转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转印膜具有通过上述臂部的驱动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第一端部以及该移动方向后方的第二端部,上述臂部具备固定第一端部的第一固定部、固定第二端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离规定距离并连结的连结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转印膜的第一以及第二端部分别用分离规定距离并连结的第一以及第二固定部固定,能够使转印膜沿着其移动方向无松弛地扩张。由此,能够抑制转印结果因转印膜的松弛而模糊,并提高测定灵敏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连结部被配置于从上述移动方向侧方夹持上述转印膜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连结部与转印膜的表面(与第一开口对置的面)以及背面(与第一开口相反侧的面)重叠。由此,能够防止从分离介质向转印膜的转印、其他部件朝向转印膜的背面的抵接等被连结部阻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在第一缓冲液槽的底部设置有从该转印膜的与上述分离部相反侧支承该转印膜的支承部件,上述转印膜通过上述分离部折弯为与上述分离部相反侧成为凸。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支承部件支承转印膜,分离部对该转印膜进行按压,而折弯成向下(与分离部相反侧)凸状。由此,能够对转印膜施加张力,使转印膜紧贴于第一开口。由此,能够更加合适地进行从分离介质向转印膜的转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将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底部分别形成在以成对的方式夹持与第一开口对置的位置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配置于分离部的两侧的支承部件来支承转印膜,且分离部对该转印膜进行按压,而折弯成向下(与分离部相反侧)凸。由此,能够对转印膜更加均匀地施加张力,使转印膜更加均匀地紧贴于第一开口。由此,能够更加合适地进行从分离介质向转印膜的转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转印膜上的从与上述支承部件接触的位置到与第一开口接触的位置的倾斜角为相对于水平面向下方倾斜1°以上60°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适当地调整对转印膜施加的张力,并更加合适地进行从分离介质向转印膜的转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臂部的绕过上述侧壁的上端的部位能够从上述驱动部拆装,第一缓冲液槽能够从上述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拆装。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取下第一缓冲液槽,所以能够不使清洗液等附着于驱动部地、容易地清洗第一缓冲液槽。另外,由于在取下第一缓冲液槽时,能够使臂部的绕过第一缓冲液槽的侧壁的上端并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部位与驱动部分离,所以能够容易地取下第一缓冲液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臂部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其中上述第一部位与上述驱动部连接,并使上述侧壁的外侧延伸到与该侧壁的上端并列的位置,上述第二部位与第一部位嵌合,并跨过上述侧壁的上端延伸到该侧壁的内侧。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相对于驱动部容易地拆装第二部位。第一部位配置于第一缓冲液槽的侧壁的外侧,不会妨碍第一缓冲液槽的取下、电极的设置等各种操作。因此,通过适当地取下第二部位,能够顺利地进行各种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第一缓冲液槽、第二缓冲液槽以及分离部是透明的。
根据上述结构,在装置动作时,能够观察分离介质以及转印膜的情况。由此,例如,能够通过肉眼确认可视标记的移动。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在第一缓冲液槽配置第一电极,在第二缓冲液槽配置第二电极,上述转印膜被配置为***第一开口以及第一电极。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对分离介质,在第一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一开口与在第二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二开口之间施加电压,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生物体分子的电泳。另外,由于转印膜***第一开口与第一电极之间,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分离出的生物体分子的从第一开口朝向转印膜的转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中,也可以为将上述分离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第二缓冲液槽,将第二缓冲液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第一缓冲液槽。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取下分离部以及第二缓冲液槽,所以能够不使清洗液等附着于驱动部,容易地清洗分离部以及第二缓冲液槽。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合适的转印膜输送机构的垂直型的排出转印方式的电泳-转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调整器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样本电泳以及转印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的各部件的取下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的各部件的取下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的各部件的取下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的各部件的取下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调整器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下所示。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简要地表示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简要地表示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结构的侧方剖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是垂直型的排出转印方式的电泳-转印装置,具备夹钳(臂部、第一固定部)20、夹钳(臂部、第二固定部)21、夹钳框架(臂部、连结部)22、载体(臂部、绕过侧壁的上端的部位、第二部位)23、阳极缓冲槽(第一缓冲液槽)30、工作台31、阴极缓冲槽(第二缓冲液槽)40、分离部50、马达(驱动部)62、滚珠丝杠(驱动部)63、导向轴(驱动部)64、轴支架(驱动部)65、导向柱(臂部、第一部位)66、以及控制部68。另外,虽然为了说明未图示,但为了安全,还具备在动作时覆盖整体的盖。
在这里,分离部50收纳分离凝胶(分离介质)52,具有在阳极缓冲槽30内开口的第一开口50a以及在阴极缓冲槽40内开口的第二开口50b。另外,在阳极缓冲槽30内,转印膜1以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方式配置。另外,在阳极缓冲槽30内配置有阳极(第一电极)32,在阴极缓冲槽40内配置有阴极(第二电极)41。
因此,在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中,通过向阴极缓冲槽40以及阳极缓冲槽30内充满缓冲液,阴极缓冲槽40内的阴极41与阳极缓冲槽30内的阳极32经由两个槽中的缓冲液、分离凝胶52、以及转印膜1电连接。即、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是通过在阴极41与阳极32之间施加电压,通过分离凝胶52对从第二开口50b导入的样本进行分离,并使分离出的各成分从第一开口50a排出并吸附于转印膜1的装置。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对主要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阳极以及阴极)
阳极32配置于阳极缓冲槽30内,阴极41配置于阴极缓冲槽40内。阳极32以及阴极41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作为形成阳极32以及阴极41的材料,例如从抑制电极的电离化的观点考虑优选白金。
关于这些电极配置,将阳极32配置于阳极缓冲槽30内,将阴极41配置于阴极缓冲槽40内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将阴极41、第一开口50a、以及阳极32配置于大致一直线上。在这样的配置中,如图1所示,由于若配置转印膜1,则通过第一开口50a的电力线相对于转印膜1大致垂直,所以可以提高样本吸附的精度。
另外,优选阳极32与转印膜1隔开距离配置。由此,能够抑制从阳极32产生的气泡给针对转印膜1的分离成分的吸附带来负面影响。
阳极32以及阴极41例如既可以与控制部68连接来使用,也可以与外部的电源(直流电源装置)连接来使用。在与外部的电源连接来使用的情况下,在对该电源设置了时间、电流以及电压后,在电源开始动作的同时,操作控制部68来使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开始动作即可。
(阳极缓冲槽以及阴极缓冲槽)
阳极缓冲槽30以及阴极缓冲槽40是贮存缓冲液(缓冲)的绝缘性的容器。阴极缓冲槽40相对于阳极缓冲槽30设置于上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缓冲槽30被固定在工作台31上,阴极缓冲槽40被固定于阳极缓冲槽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装入阳极缓冲槽30以及阴极缓冲槽40的缓冲液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所有的缓冲液,特别是,能够优选使用在弱酸性~弱碱性上具有缓冲区的缓冲液。作为这样的缓冲液,例如能够使用Tris/甘氨酸缓冲液、醋酸缓冲液、碳酸钠缓冲溶液、CAPS缓冲液、Tris/硼酸/EDTA缓冲液、Tris/醋酸/EDTA缓冲液、MOPS、磷酸缓冲液、Tris/Tricine等缓冲液。
另外,详细内容后述,在阳极缓冲槽30的底部设置有在转印膜1的移动路径中,从转印膜1的背面(与分离部50相反侧的面)支承转印膜1的引导装置(支承部件)33、34。
(分离部)
分离部50在其内部收纳有分离凝胶(分离介质)52。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50直立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其下部配置在阳极缓冲槽30内,其上部配置为一面与阴极缓冲槽40接触。由此,分离凝胶52能够被阳极缓冲槽30内的缓冲液以及阴极缓冲槽40内的缓冲液的至少一方水冷,且充分冷却。
另外,分离部50具有在阳极缓冲槽30内开口的第一开口50a以及在阴极缓冲槽40内开口的第二开口50b。由此,分离凝胶52经由第一开口50a面向阳极缓冲槽30内,经由第二开口50b面向阴极缓冲槽40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50通过设置于阴极缓冲槽40的锁42,固定于阴极缓冲槽4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分离部50可以通过由玻璃或者丙烯酸等绝缘体形成的2张绝缘板51、53构成。在一实施方式中,分离部50通过在第二开口50b上缺少绝缘板53的一部分,来使分离凝胶52露出,由此,能够对分离凝胶52容易地导入样本。
分离凝胶52是用于根据分子量对从第二开口50b导入的样本成分进行分离的凝胶。分离凝胶52可以在分离部50针对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安装前或者安装后,填充到分离部50内。另外,也可以将填充有分离凝胶52的市售的PAGE芯片作为分离部50来使用。作为分离凝胶52的例子,可举出丙烯酰胺凝胶以及琼脂糖凝胶等。分离凝胶52的横向宽度例如能够为能够对10~12泳道的样本进行分离的长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向分离部50内填充分离凝胶52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在绝缘板51与绝缘板53之间设置被称为纳米柱的多个超微小柱的结构。
另外,分离部50的第一开口50a也可以被包含其周围,由导电性的多孔质材料(例如,亲水性PVDF(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聚偏二氟乙烯)膜、亲水性PTFE(Polytetrafluoro ethylene:聚四氟乙烯)膜等)形成的覆盖部覆盖。由此,在转印膜1接触或者被按压于第一开口50a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口50a与转印膜1之间未设置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在输送转印膜1时转印膜1从分离部50以及分离凝胶52受到的摩擦阻力以及损伤。
此外,通过分离部50直立在大致垂直方向上,与分离部50设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样本导入量。这是因为,由于在水平型的电泳装置中很难改变设置于分离凝胶的孔的深度,但在垂直型的电泳装置中能够很容易改变孔的深度,所以能够容易增大样本导入量。
(转印膜1)
转印膜1优选能够长时间将被分离凝胶52分离出的样本保持在稳定,并且容易进行之后的分析的样本吸附/保持体。作为转印膜1的材质,优选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样本结合能(每单位面积能够吸附的重量)较高的材质。作为转印膜1,在样本是蛋白质的情况下,适合是PVDF膜等。此外,优选PVDF膜预先使用甲醇等来进行亲水化处理。此外,也能够使用硝酸纤维素膜或者尼龙膜等,以往利用于蛋白质、DNA以及核酸的吸附的膜。
此外,作为可以在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中被分离以及吸附的样本并不限定于这些,可举出来自生物材料(例如,生物个体、体液、细胞株、组织培养物或组织片断)的调制物、或者市售的试剂等。例如,可举出多肽或者核苷酸。
转印膜1在阳极缓冲槽30内浸渍于缓冲液的状态下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膜1具有用于1次电泳/转印的长度,换言之,在1次电泳/转印中在阳极缓冲槽30内移动的距离的长度即可。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转印膜1,无需每进行1次电泳/转印,就切断转印膜1的操作,能够提高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使用性。另外,转印膜1的横向宽度为与分离凝胶52的横向宽度对应的长度即可。
(臂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膜1为了维持其移动、以及与第一开口50a的相对位置,在被臂部保持的状态下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由作为连结的一系列的部件的夹钳20、21、夹钳框架22、载体23以及导向柱66构成。其中,有时也将由夹钳20/21以及夹钳框架22构成的构造体称为调整器。调整器配置于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内侧。另外,图3是表示调整器的简要构造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夹钳20由下部20a以及上部20b构成,夹钳21由下部21a以及上部21b构成。
如图3的(b)所示,下部20a与上部20b之间、以及下部21a与上部21b之间分别打开。在该状态下,在下部20a与上部20b之间夹持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部(第一端部),在下部21a与上部21b之间夹持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后方的端部(第二端部)后,如图3的(a)所示,通过分别关闭下部20a与上部20b之间、以及下部21a与上部21b之间,能够利用夹钳20固定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部,利用夹钳21固定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后方的端部。由此,臂部能够保持转印膜1。此外,夹钳20、21也可以具备用于在关闭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的锁。
夹钳框架22是连结夹钳20、21的轴部件,分离规定距离来连结夹钳20、21。由此,在利用夹钳20、21固定了转印膜1的两端部时,能够将转印膜1沿着该移动方向无松弛地扩张。由此,能够抑制转印结果因转印膜1的松弛而模糊,并提高测定灵敏度。另外,能够使对伴随着夹钳20的移动而输送的转印膜1施加的张力恒定。因此,能够对转印膜1均匀地且更加合适地转印样本。其中,也可以为省略夹钳21以及夹钳框架22的结构。
夹钳框架22配置于从移动方向侧方夹持转印膜1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夹钳框架22与转印膜1的表面(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面)以及被面(与第一开口50a相反侧的面)重叠。由此,能够防止从分离凝胶52向转印膜1的转印、其他部件向转印膜1的背面的抵接等(详细内容后述)被夹钳框架22阻碍。
导向柱66是配置为与后述的驱动部(轴支架65)连结,且通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的轴部件。载体23是与导向柱66连结,且绕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上端,与夹钳20连结的部件。
如上所述,臂部从与驱动部连结的位置,通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绕过该侧壁的上端,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
此外,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柱66在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延伸到与该侧壁的上端并列的位置。而且,载体23与导向柱66嵌合,跨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上端延伸到该侧壁的内侧。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载体23能够针对驱动部容易地拆装。导向柱66配置于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不会妨碍根据需要进行的阳极缓冲槽30的取下(详细内容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说明)、电极的设置等各种操作。因此,通过适当地取下载体23,能够顺利地进行各种操作。
(驱动部)
驱动部沿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臂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马达62、滚珠丝杠63、导向轴64以及轴支架65构成。
马达62使滚珠丝杠63旋转。马达62即可以使用能够使转速变化的部件,也可以将转速固定的部件与齿轮组合来使用。滚珠丝杠63贯通轴支架65,并且与轴支架65旋合。导向轴64贯通轴支架65,轴支架65构成为能够沿着导向轴64移动。而且,通过马达62使滚珠丝杠63旋转,轴支架65被沿图中X方向(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轴支架65与臂部(导向柱66)连结,由此,驱动部能够将臂部沿图中X方向(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而且,由于臂部保持有转印膜1,所以转印膜1沿图中X方向(大致水平方向)移动。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沿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臂部,也可以由其它的驱动机构(例如,皮带、齿轮等)来构成驱动部。
另外,驱动部设置于阳极缓冲槽30下。由此,能够防止从阳极缓冲槽86飞散出的缓冲液使驱动部的耐用性降低的可能性、以及妨碍驱动部针对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各种操作的可能性。
(控制部)
控制部68是进行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各种控制(臂部的位置的控制、对阳极32以及阴极41施加的电流/电压的控制等)的控制面板。控制部68也可以具备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的按钮、开关、用于将动作状态通知给用户的灯、显示部等。
(样本电泳以及转印)
接下来,参照图4对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样本电泳以及转印的流程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样本电泳以及转印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此外,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阳极缓冲槽30、阴极缓冲槽40等。
如图4所示,在样本电泳以及转印时,转印膜1被夹钳20、21(调整器、臂部)保持在配置于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位置的状态。此时,通过设置于阳极缓冲槽30的底部的引导装置33、34从转印膜1的背面(与分离部50相反侧)支承转印膜1。
引导装置33、34以在转印膜1移动的移动路径中支承转印膜的方式设置于阳极缓冲槽30的底部。引导装置33、34的长边方向与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X方向)正交,且与第一开口50a的长边方向平行。
而且,通过分离部50(的第一开口50a侧)与转印膜1的表面(分离部50侧)抵接,转印膜1折弯为与分离部50相反侧为凸。这样,通过引导装置33、34支承转印膜1,且分离部50对该转印膜1进行按压,而折弯为向下(与分离部50相反侧)凸。由此,能够对转印膜1施加张力,使转印膜1紧贴于第一开口50a。由此,能够更加合适地进行从分离凝胶52向转印膜1的转印。
特别是,由于引导装置33、34在阳极缓冲槽30的底部分别形成在以成对的方式夹持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位置的位置,所以通过配置于分离部50的两侧的引导装置33、34支承转印膜1,且分离部50对该转印膜1进行按压,而折弯为向下(与分离部相反侧)凸。由此,能够对转印膜1更加均匀地施加张力,使转印膜1更加均匀地紧贴于第一开口50a。由此,能够更加合适地进行从分离凝胶52向转印膜1的转印。
更加详细而言,从分离凝胶52向转印膜1转印样本时的转印膜1的张力例如优选是1N以上、12N以下的范围内的张力,最优选是6N左右。只要对转印膜施加的张力是以上的范围,就能够高灵敏度地从分离凝胶52向转印膜1转印样本,并且能够防止转印膜1因过度的张力而损伤。
使转印膜1的张力成为上述范围例如能够通过使转印膜1上的从与引导装置33、34接触的位置到与第一开口50a接触的位置的倾斜角θ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优选1°以上60°以下,更优选是10°左右,来适当地实现。由于转印膜1的张力被上述倾斜角规定,所以通过使该倾斜角成为上述的范围内,能够使转印膜1的张力成为上述的范围。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夹钳框架22配置于从移动方向侧方夹持转印膜1的位置,所以引导装置33、34不会妨碍从转印膜1的背面支承转印膜1。
而且,从分离部50的第二开口50b向分离凝胶52导入样本。优选样本中除了成为分析对象的生物体分子以外,还添加用于确认电泳的进行状态的可视分子量标记。
在以上的状态下,进行样本电泳的分离。控制部68对马达62进行控制,将转印膜1的位置设定为开始位置,电流在阳极32与阴极41之间流动,开始电泳。作为在阳极32与阴极41之间流动的电流值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是50mA以下,更为优选是20mA以上、30mA以下。此外,既可以控制为电流值为恒定,也可以控制为电压为恒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电流/电压进行控制。
转印膜1与分离部50中的电泳的行进相配合地、通过由驱动部进行的臂部(调整器)的驱动而朝向X方向(大致水平方向)逐渐移动。X方向是与第一开口50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对于转印膜1的移动速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为60~120分钟移动5~10cm的速度。
而且,从第一开口50a通过电泳排出的样本(在分离凝胶52内分离出的物质)吸附在转印膜1上的与排出的时机相应的位置(在排出的时机与第一开口50a对置的位置)。由此,将分离出的样本转印至转印膜1。
转印后,能够对转印膜1进行回收,并提供给染色或者免疫反应(蛋白质印迹法中的封闭以及抗原抗体反应)等。之后,通过荧光检测器等,检测被转印至转印膜1的成分的分离图案。也可以将这样的荧光检测器组装于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由此,能够使电泳、转印、以及检测的全工序自动化。
如上所述,分离部50为大致垂直地直立的结构,从而能够将分离部50浸渍于阳极缓冲槽30以及阴极缓冲槽40的至少一方的缓冲液,来对分离凝胶52进行水冷。
而且,在以这样的方式构成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情况下,(i)需要使转印膜1在阳极缓冲槽30内移动,(ii)在像现有技术那样,想要将驱动部配置于转印膜1的上游的情况下,具有从阳极缓冲槽30飞散出的缓冲液使该驱动部的耐用性降低的可能性、以及妨碍该驱动部针对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各种操作的可能性,(iii)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驱动部设置在阳极缓冲槽30下,并且使臂部的形状成为通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外侧,绕过该侧壁的上端,而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的形状,能够避免缓冲液的驱动部的耐用性的降低以及阻碍由驱动部进行的各种操作并且使转印膜1在阳极缓冲槽30内顺利地移动。由此,能够提供具备合适的转印膜输送机构的垂直型的排出转印方式的电泳-转印装置。
〔实施方式2〕
对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若基于图5~8来进行说明,则如下所示。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中,阳极缓冲槽30、阴极缓冲槽40以及分离部50也可以能够从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拆装。由此,由于能够取下阳极缓冲槽30、阴极缓冲槽40以及分离部50进行清洗,所以能够不使清洗液等附着于驱动部地、容易地清洗第一缓冲液槽。
图5是表示从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取下分离部50的情况的立体图。由于分离部50被锁42固定于阴极缓冲槽40,所以能够通过解除锁42,而容易地取下。此外,分离部5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阴极缓冲槽40即可,其方式并不限定于使用锁42的方式。
图6是表示从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进一步取***极缓冲槽40的情况的立体图。对于阴极缓冲槽40而言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螺丝、锁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阳极缓冲槽30。
图7是表示从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进一步取下载体23的情况的立体图。由于载体23通过分别嵌合于导向柱66以及夹钳20,而与导向柱66以及夹钳20结合,所以能够容易地取下。此外,载体23至少能够从驱动部拆装即可,例如,导向柱66也可以能够与轴支架65分离。
图8是表示从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进一步取下阳极缓冲槽30的情况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将臂部的绕过阳极缓冲槽30的侧壁的上端的部位的载体23与驱动部分离,所以能够容易地取下阳极缓冲槽30。对于阳极缓冲槽30而言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嵌合,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工作台31。
〔实施方式3〕
对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若基于图9来进行说明,则如下所示。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缓冲槽30、阴极缓冲槽40以及分离部50例如使用透明的树脂、玻璃等,构成为其整体或者部分为透明的。另外,对于在上述的动作时覆盖整体的盖,也构成为透明的。此外,优选,也可以进一步将臂部(夹钳20、21、夹钳框架22、载体23以及导向柱66)构成为其整体或者部分为透明的。由此,在装置的动作中,能够观察分离凝胶52以及转印膜1的情况。由此,例如,能够通过肉眼确认可视标记的移动。
〔实施方式4〕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若基于图10来进行说明,则如下所示。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调整器的结构不同,对于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以下,对调整器的结构的差异进行说明。
图10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整器的结构的剖视图,(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调整器的结构的剖视图。两个调整器具备对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端部(第一端部)进行固定的夹钳(第一固定部)20、对转印膜1的移动方向后方的端部(第二端部)进行固定的夹钳(第二固定部)21、以及连结夹钳20和夹钳21的夹钳框架(连结部)22。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调整器中,如图10的(b)所示,夹钳框架22的夹钳21侧的部分成为直径较细的插通部22a,插通部22a插通至夹钳21。由此,夹钳21构成为能够沿着夹钳框架22滑动。并且,在被夹钳框架22和夹钳21夹持的位置设置有弹性体22b,通过弹性体22b的弹力,对与夹钳框架22连接的夹钳20和夹钳21向相互背向的方向施力。在这里,例如,在使夹钳20和夹钳21抗拒上述弹力而接近的状态下,将转印膜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夹钳20以及21,若将夹钳20和夹钳21从接近的状态释放,则转印膜1的两端被向相互背向的方向拉动,能够对转印膜1施加一定的张力,而成为扩张状态。若转印膜1是松弛的状态,则在移动转印膜1时,转印膜1与第一开口50a的间隙增大,而具有转印结果模糊的情况,但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使转印膜1成为扩张状态,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转印结果。
特别地,如图4所示,由于在通过引导装置33、34支承转印膜1,且分离部50对该转印膜1进行按压,而折弯为向下(与分离部50相反侧)凸的状态下,转印膜1被弹性体22b维持在扩张状态,所以转印膜1想要返回到不折弯的状态,而按压第一开口50a。由此,能够使转印膜1不分离地按压于第一开口50a,而得到良好的转印结果。
此外,对于弹性体22b而言,只要通过其弹力对夹钳20、21向相互背向的方向施力,对于其材质、配置等就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由不发生电解的材质构成、或被不发生电解的材质覆盖。例如,弹性体22b可以是由材质为不发生电解的树脂、或者被树脂覆盖的金属构成的弹簧。弹性体22b也可以是海绵、橡胶等弹性体。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于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并且,通过对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生物体分子等的分析设备的制造领域以及生物体分子等的分析领域。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转印膜;20…夹钳(臂部、第一固定部);21…夹钳(臂部、第二固定部);22…夹钳框架(臂部、连结部);22b…弹性体;23…载体(臂部、绕过侧壁的上端的部位、第二部位);30…阳极缓冲槽(第一缓冲液槽);31…工作台;32…阳极(第一电极);34、35…引导装置(支承部件);40…阴极缓冲槽(第二缓冲液槽);41…阴极(第二电极);42…锁定;50…分离部;50a…第一开口;50b…第二开口;51、53…绝缘板;52…分离凝胶(分离介质);62…马达(驱动部);63…滚珠丝杠(驱动部);64…导向轴(驱动部);65…轴支架(驱动部);66…导向柱(臂部,第一部位);68…控制部;100…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Claims (14)

1.一种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缓冲液槽;
第二缓冲液槽,其配置于第一缓冲液槽的上方;
分离部,其收纳分离介质,具有在第一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一开口以及在第二缓冲液槽内开口的第二开口,并沿大致垂直方向直立;
臂部,其对配置于与第一开口对置的位置的转印膜进行保持;以及
驱动部,其设置于第一缓冲液槽下,并沿大致水平方向驱动该臂部,
该臂部通过第一缓冲液槽的侧壁的外侧,绕过该侧壁的上端,与该侧壁的内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膜具有基于上述臂部的驱动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第一端部以及该移动方向后方的第二端部,
上述臂部具备固定第一端部的第一固定部、固定第二端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向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背向的方向施力的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缓冲液槽的底部设置有从该转印膜的与上述分离部相反侧支承上述转印膜的支承部件,
上述转印膜通过上述分离部折弯为与上述分离部相反侧成为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底部分别形成在以成对的方式夹持与第一开口对置的位置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膜具有基于上述臂部的驱动的移动方向前方的第一端部以及该移动方向后方的第二端部,
上述臂部具备固定第一端部的第一固定部、固定第二端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离规定距离并连结的连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部被配置于从上述移动方向侧方夹持上述转印膜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以及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缓冲液槽的底部设置有从该转印膜的与上述分离部相反侧支承上述转印膜的支承部件,
上述转印膜通过上述分离部折弯为与上述分离部相反侧成为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底部分别形成在以成对的方式夹持与第一开口对置的位置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膜上的从与上述支承部件接触的位置到与第一开口接触的位置的倾斜角为相对于水平面向下方倾斜1°以上6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的绕过上述侧壁的上端的部位能够从上述驱动部拆装,
第一缓冲液槽能够从上述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拆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其中上述第一部位与上述驱动部连接,并使上述侧壁的外侧延伸到与该侧壁的上端并列的位置,上述第二部位与第一部位嵌合,并跨过上述侧壁的上端延伸到该侧壁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缓冲液槽、第二缓冲液槽以及分离部是透明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缓冲液槽配置第一电极,
在第二缓冲液槽配置第二电极,
上述转印膜被配置为***第一开口以及第一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分离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第二缓冲液槽,
将第二缓冲液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第一缓冲液槽。
CN201580020582.2A 2014-11-20 2015-11-19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Active CN106233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5992A JP5952379B2 (ja) 2014-11-20 2014-11-20 生体分子分析装置
JP2014-235992 2014-11-20
PCT/JP2015/082490 WO2016080476A1 (ja) 2014-11-20 2015-11-19 生体分子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3130A true CN106233130A (zh) 2016-12-14
CN106233130B CN106233130B (zh) 2018-11-20

Family

ID=56014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0582.2A Active CN106233130B (zh) 2014-11-20 2015-11-19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7087B2 (zh)
EP (1) EP3225980B1 (zh)
JP (1) JP5952379B2 (zh)
KR (1) KR101855031B1 (zh)
CN (1) CN106233130B (zh)
ES (1) ES2775020T3 (zh)
SG (1) SG11201700412YA (zh)
WO (1) WO201608047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1120A (en) * 1980-06-16 1986-12-23 Fritz Pohl Method in which elemental particles electrophoretically migrate through a gel onto a collecting surface of a moving belt
CN2658746Y (zh) * 2003-11-06 2004-11-24 维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立式载片电泳槽的电泳模组
JP2007292616A (ja) * 2006-04-25 2007-11-08 Sharp Corp サンプル分離吸着器具
CN102077084A (zh) * 2008-06-30 2011-05-25 夏普株式会社 样品分离吸附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2216A (en) * 1987-08-28 1989-03-14 Bios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and transporting a transfer membrane used in a blotting apparatus
JPH01112147A (ja) * 1987-10-26 1989-04-28 Shimadzu Corp 核酸の塩基配列決定方法
US5234559A (en) 1991-12-31 1993-08-1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Apparatus for direct blotting and automated electrophoresis, transfer and detection and processes utilizing the apparatus thereof
US5445723A (en) * 1994-05-31 1995-08-29 Hoefer Scientific Instruments Blotting apparatus
US5916429A (en) 1997-08-01 1999-06-29 Qualicon Inc. Direct blot electrophore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192601B2 (en) * 2009-02-23 2012-06-05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Electroblotting cassette with manually releasable electrodes of adjustable spacing
WO2011106693A2 (en) 2010-02-26 2011-09-0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icroscale western blot
US9103781B2 (en) 2011-09-12 2015-08-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ample separation and adsorption applian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1120A (en) * 1980-06-16 1986-12-23 Fritz Pohl Method in which elemental particles electrophoretically migrate through a gel onto a collecting surface of a moving belt
CN2658746Y (zh) * 2003-11-06 2004-11-24 维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立式载片电泳槽的电泳模组
JP2007292616A (ja) * 2006-04-25 2007-11-08 Sharp Corp サンプル分離吸着器具
CN102077084A (zh) * 2008-06-30 2011-05-25 夏普株式会社 样品分离吸附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55031B1 (ko) 2018-05-04
US20170038336A1 (en) 2017-02-09
KR20160135785A (ko) 2016-11-28
EP3225980B1 (en) 2020-01-08
EP3225980A4 (en) 2018-05-23
WO2016080476A1 (ja) 2016-05-26
SG11201700412YA (en) 2017-03-30
CN106233130B (zh) 2018-11-20
EP3225980A1 (en) 2017-10-04
US10067087B2 (en) 2018-09-04
ES2775020T3 (es) 2020-07-23
JP2016099210A (ja) 2016-05-30
JP5952379B2 (ja)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ws et al. Bipolar electrode focusing: simultaneou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 in a microfluidic channel containing a bipolar electrode
Yin et al.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oupling with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a review
GB2450841A (en) Sample separation/adsorption appliance
JP2008542762A5 (zh)
Liu et al. Plastified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toner microfluidic chip by direct-printing integrated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for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JP5236609B2 (ja) サンプル分離吸着器具
Shang et al. Fundamentals, ope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electromembrane extraction: an overview of reviews
Scholz et al.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separation of neutral analytes by means of electrochemically assisted injection coupled to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
Brisendine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cell for rapid, low-volume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CN102749369A (zh) 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生物大分子转膜、染色***和设备
CN106233130A (zh)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CN106233132A (zh) 生物体分子分析装置
US20130140182A1 (en) PROTEIN FRACTIONATION BASED ON pI
binti Fakhruddin et al. Closed bipolar electrode system for a liquid-junction-free reference electrode integrated in an amperometric probe sensor
Yu et al. Improved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neurotransmitters on a native print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icrochip simply by manipulating electroosmotic flow
CN20424131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焊接拉拔力测试装置
CN106461605B (zh) 转印膜保持器具和分离转印装置
CN115353964A (zh) 一种流式磁分离组件
CN206609824U (zh) 一种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点样器
CN205246677U (zh) 一种生物分析仪
CN110186988A (zh) 一种高通量琼脂糖凝胶电泳装置
US20170038335A1 (en) Frame member-equipped transfer film, biomolecule analysis device, reagent tank, and shaking device
WO2007015625B1 (en) Recovery system of dna and rna or protein fragments with agarose gel or polyacrylamide gel
WO2016190321A1 (ja) 電気泳動ゲル、電気泳動キット、電気泳動装置および電気泳動方法
CN210166342U (zh) 一种方便加样的垂直电泳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8

Address after: Hyogo Prefecture,Japan

Applicant after: SHARP Life Science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or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erck & Co.,Inc.

Address before: Hyogo Prefecture,Japan

Patentee before: SHARP Life Scienc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