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169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169A
CN106104169A CN201480077007.1A CN201480077007A CN106104169A CN 106104169 A CN106104169 A CN 106104169A CN 201480077007 A CN201480077007 A CN 201480077007A CN 106104169 A CN106104169 A CN 106104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ing medium
cold
compressor
refrigerating circulatory
circulato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70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04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16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2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 F25B31/026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2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6Dam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具备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10)、热源侧热交换器(12)、节流装置(16)和负荷侧热交换器(15)并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制冷剂是由1,1,2‑三氟乙烯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1,1,2‑三氟乙烯的混合制冷剂,压缩机(10)在压缩机壳体(45)具有压缩室(47)和电机(44),电机(44)的绝缘材料使用树脂材料。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大楼用多联式空调等的空调装置等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像大楼用多联式空调等那样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来进行空气调节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作为制冷剂,一般使用不燃性的R410A、具有弱可燃性的R32、显示强可燃性的丙烷等含有氢和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被释放到大气中时,在大气中被分解而变成不同的物质为止的寿命是不同的,但在制冷循环装置内,稳定性高,能够作为制冷剂使用长达几十年。
与此相对,在含有氢和碳的物质中,也存在即使在制冷循环装置内也稳定性差、难以用作制冷剂的物质。作为这些稳定性差的物质,例如有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歧化是指相同种类的物质彼此反应而变化成不同的物质的性质。例如,若在液体状态等相邻物质彼此的距离非常近的状态下,向制冷剂施加一些强能量,则由于该能量而发生歧化反应,相邻的物质彼此反应而变化成不同的物质。若发生歧化反应,则会发热、发生急剧的温度上升,因此压力有可能急剧上升。例如,若将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用作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并封入铜等的配管内,则配管承受不了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有可能发生配管破裂等事故。作为发生该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已知有例如1,1,2-三氟乙烯(HFO-1123)、乙炔等。
另外,存在将1,1,2-三氟乙烯(HFO-1123)用作热循环用工作介质的热循环***(制冷循环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12/157764号公报(第3页、第12页、图1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循环***等制冷循环装置中,记载有使用1,1,2-三氟乙烯(HFO-1123)作为热循环用工作介质。1,1,2-三氟乙烯(HFO-1123)是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若直接用作制冷剂,则由于某些能量而使相邻的物质彼此反应,变化成不同的物质,不仅不再作为制冷剂起作用,还有可能由于急剧的压力上升而导致发生配管破裂等事故。因此,存在为了用作制冷剂而必须防止发生该歧化反应地进行使用的问题。因此,需要想办法防止发生该歧化反应,但在专利文献1等中,对于实现不发生歧化反应的装置等的方法,没有任何记载。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得到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能够降低制冷剂受到外部的能量,将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安全地用作制冷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节流装置和第二热交换器并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制冷剂是由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在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中混合有其他物质的混合制冷剂,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压缩室和电机,电机的绝缘材料使用树脂材料。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防止1,1,2-三氟乙烯(HFO-1123)等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因歧化反应而不能用作制冷剂或发生配管破裂等事故,能够安全地用作制冷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运转时的回路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暖运转时的回路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缩机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储液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等对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标注了相同符号的部件表示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件,这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全文中通用。而且,说明书全文中表述的构成要素的方式仅仅是示例,并不限定于说明书记载的方式。尤其是构成要素的组合并非仅限定于各实施方式中的组合,还能够将其他实施方式记载的构成要素应用于其他的实施方式。并且,关于利用下标来进行区别等的多个相同种类的设备等,在不需要特别区分或特定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地进行记载。另外,有时在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的不同。而且,关于温度、压力等的高低,并非特别以绝对值之间的关系确定高低等,而是在***、装置等的状态、动作等中相对地确定。
实施方式1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并利用制冷剂的制冷循环,从而能够选择制冷模式或者制暖模式的任意模式来作为运转模式。在此,以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是进行空调对象空间(室内空间7)的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作为热源机的一台室外机1和多台室内机2。室外机1与室内机2由导通制冷剂的延长配管(制冷剂配管)4连接,由室外机1生成的冷能或热能被输送到室内机2。
室外机1一般被配置在大楼等建筑物9外的空间(例如房顶等)即室外空间6,向室内机2供给冷能或热能。室内机2被配置在能够向建筑物9的内部的空间(例如起居室等)即室内空间7供给经过温度调节的空气的位置,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空间7供给制冷用空气或者制暖用空气。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利用两条延长配管4分别连接室外机1和各室内机2。
此外,在图1中举例示出了室内机2是天花板组件式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天花板嵌入式或天花板悬吊式等,只要能够直接或通过管道等向室内空间7吹出制暖用空气或者制冷用空气,就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室内机。
在图1中,举例示出了室外机1被设置在室外空间6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室外机1也可以设置在带有通风口的机房等被包围的空间。另外,只要能够通过排气管道将余热向建筑物9外排出,也可以设置在建筑物9的内部。并且,也可以使用水冷式的室外机1而设置在建筑物9的内部。无论将室外机1设置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产生特殊的问题。
另外,室外机1和室内机2的连接数量并非限定于图1所示的数量,可以根据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建筑物9来确定数量。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以下称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回路结构图。根据图2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室外机1与室内机2由供制冷剂在内部流动的延长配管(制冷剂配管)4连接。
[室外机1]
在室外机1,通过制冷剂配管串联地连接并搭载有压缩机10、四通阀等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储液器19。
压缩机10吸入制冷剂,并将该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例如可以由能够控制容量的变频压缩机等构成。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用于切换制暖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热源侧热交换器12在制暖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在制冷运转时发挥冷凝器(或散热器)的作用。而且,作为第一热交换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在从省略图示的鼓风机供给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使该制冷剂蒸发气化或冷凝液化。热源侧热交换器12在对室内空间7进行制冷的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作用。另外,在对室内空间7进行制暖的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储液器19设置在压缩机10的吸入侧,用于储存因运转模式变化等在制冷剂回路中剩余的制冷剂。
室外机1具备压缩机10、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液器19、高压检测装置37、低压检测装置38以及控制装置60。另外,压缩机10例如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压缩室,使用密闭容器内为低压的制冷剂压力环境、将密闭容器内的低压制冷剂吸入并压缩的低压壳体结构的压缩机,或者使用密闭容器内为高压的制冷剂压力环境、将在压缩室被压缩的高压制冷剂向密闭容器内排出的高压壳体结构的压缩机。另外,室外机1具备控制装置60,根据各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来自遥控器的指令等来进行设备的控制。例如,控制压缩机10的驱动频率、鼓风机的转速(包括开/关)、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切换等,执行后述的各运转模式。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60例如由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控制运算处理机构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另外,具有存储机构(未图示),具有将与控制等相关的处理过程作为程序的数据。而且,控制运算处理机构根据程序的数据执行处理,从而实现控制。
[室内机2]
在各个室内机2,分别搭载有作为第二热交换器的负荷侧热交换器15。该负荷侧热交换器15通过延长配管4与室外机1连接。该负荷侧热交换器15在从省略图示的鼓风机供给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并生成用于向室内空间7供给的制暖用空气或者制冷用空气。负荷侧热交换器15在对室内空间7进行制暖的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作用。另外,在对室内空间7进行制冷的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
在该图2中,举例示出了连接有四台室内机2的情况,从图面下侧起示出了室内机2a、室内机2b、室内机2c、室内机2d。另外,与室内机2a~室内机2d对应地,负荷侧热交换器15也从图面下侧起示出了负荷侧热交换器15a、负荷侧热交换器15b、负荷侧热交换器15c、负荷侧热交换器15d。此外,与图1相同,室内机2的连接数量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四台。
对制冷循环装置100所执行的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该制冷循环装置100根据来自各室内机2的指令,将室外机1的运转模式确定为制冷运转模式或制暖运转模式的任意模式。即,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使所有的室内机2进行相同的运转(制冷运转或制暖运转),进行室内的温度调节。此外,在制冷运转模式、制暖运转模式的任何模式下,都能够自由进行各室内机2的运转/停止。
制冷循环装置100所执行的运转模式包括驱动的所有室内机2都执行制冷运转(也包括停止)的制冷运转模式以及驱动的所有室内机2都执行制暖运转(也包括停止)的制暖运转模式。下面,结合制冷剂的流动对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制冷运转模式]
图3是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排出温度低的情况下的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在该图3中,以全部的负荷侧热交换器15产生冷能负荷的情况为例对制冷运转模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3中,由粗线表示的配管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配管,由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在图3所示的制冷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在室外机1中,将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流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由压缩机10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被排出。从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而流入到热源侧热交换器12。然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向室外空气散热的同时冷凝液化,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室外机1流出。
流出室外机1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延长配管4而流入到各个室内机2(2a~2d)。流入到室内机2(2a~2d)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向节流装置16(16a~16d)流入,由节流装置16(16a~16d)节流而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然后,向发挥蒸发器的作用的各个负荷侧热交换器15(15a~15d)流入,从在负荷侧热交换器15的周围流通的空气中吸热,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室内机2(2a~2d)流出,通过延长配管4再次向室外机1流入,通过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经由储液器19,被再次吸入压缩机10。
此时,节流装置16a~16d的开度(开口面积)被控制成,负荷侧热交换器气体制冷剂温度检测装置28的检测温度与从室外机1的控制装置60通过通信被发送到各室内机2的控制装置(未图示)的蒸发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过热度)接近目标值。
此外,在执行制冷运转模式时,不需要向无热负荷的负荷侧热交换器15(包括温度传感器关闭)流通制冷剂,因此使室内机2停止运转。此时,与停止的室内机2对应的节流装置16完全关闭或设为制冷剂不流动的小的开度。
[制暖运转模式]
图4是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暖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在该图4中,以全部的负荷侧热交换器15都产生热能负荷的情况为例对制暖运转模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中,由粗线表示的配管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配管,由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在图4所示的制暖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在室外机1中,将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使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不经由热源侧热交换器12就向室内机2流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由压缩机10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被排出,通过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从室外机1流出。流出室外机1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延长配管4而向各个室内机2(2a~2d)流入。流入到室内机2(2a~2d)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各个负荷侧热交换器15(15a~15d)流入,向在负荷侧热交换器15(15a~15d)周围流通的空气散热的同时冷凝液化,成为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负荷侧热交换器15(15a~15d)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向节流装置16(16a~16d)流入,由节流装置16(16a~16d)节流而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并从室内机2(2a~2d)流出。流出室内机2的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通过延长配管4而再次向室外机1流入。
此时,节流装置16a~16d的开度(开口面积)被控制成,从室外机1的控制装置60通过通信而被发送到各室内机2的控制装置(未图示)的冷凝温度与负荷侧热交换器液体制冷剂温度检测装置27的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过冷度)接近目标值。
流入到室外机1的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流入,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周围流动的空气中吸热而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低温低压的干度大的两相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两相制冷剂经由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和储液器19,被再次吸入压缩机10。
在执行制暖运转模式时,不需要向无热负荷的负荷侧热交换器15(包括温度传感器关闭)流通制冷剂。但是,若在制暖运转模式时,使与无制暖负荷的负荷侧热交换器15对应的节流装置16完全关闭或设为制冷剂不流动的小的开度,则在没有运转的负荷侧热交换器15的内部,制冷剂被周围空气冷却而冷凝,制冷剂会发生积存,有可能陷入整个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不足的状况。因此,在制暖运转时,与无热负荷的负荷侧热交换器15对应的节流装置16的开度(开口面积)设为完全打开等大的开度,防止制冷剂的积存。
另外,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一般使用四通阀,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二通流路切换阀或三通流路切换阀,构成为使制冷剂同样地流动。
[制冷剂的种类]
在使用如R32、R410A等这样通常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来作为制冷循环装置100使用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不用想办法改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稳定性,直接正常使用即可。但是,在此,作为制冷剂,使用在用C2H1F3表示的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1,1,2-三氟乙烯(HFO-1123)等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者在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中混合有其他物质的混合制冷剂。
为了生成混合制冷剂,作为向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中混合的物质,使用例如用C3H2F4表示的四氟丙烯(用CF3CF=CH2表示的2,3,3,3-四氟丙烯即HFO-1234yf、用CF3CF=CHF表示的1,3,3,3-四氟-1-丙烯即HFO-1234ze等)或者化学式用CH2F2表示的二氟甲烷(HFC-32)等。但是,向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中混合的物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混合HC-290(丙烷)等,只要是能够作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使用的具有热性能的物质都可以使用。另外,混合比也可以是任意的混合比。
若将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直接用作制冷剂,则有可能由于来自外部的一些强能量,使相邻的物质彼此发生反应而变化成不同的物质。因此,若在制冷剂回路中,不采取任何措施地使用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作为制冷剂,则不仅有可能变成不同的物质而不再发挥制冷剂的作用,还有可能由于因发热导致的急剧的压力上升,发生配管破裂等事故。该歧化反应尤其容易发生在存在液体及两相状态等的相邻物质彼此的距离非常近的液体状态的物质的地方,但在气体状态下,若施加强能量,则也发生歧化反应。因此,为了用作制冷剂,需要想办法防止发生歧化反应。制冷剂的歧化反应是由于使制冷剂与构造物碰撞或使电流流过制冷剂等外部能量而发生的。
[压缩机10]
压缩机10使用密闭式压缩机。例如,使用高压壳体式或低压壳体式的、旋转式压缩机或涡旋式压缩机。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5是从侧面观察压缩机10的侧视图。图5所示的压缩机10是高压壳体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压缩机10具备:使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10的流入管41、使制冷剂从压缩机10流出的流出管42、压缩制冷剂的压缩部43、作为压缩机10的驱动源的电机44、以及覆盖压缩部43和电机44的密闭容器即压缩机壳体45。电机44配置在压缩部43的上部。
电机44具备定子48和转子49。定子48固定于压缩机壳体45。转子49配置在定子48的内侧,连结于轴50。压缩部43具备旋转柱塞51。旋转柱塞51与转子49一样被固定于轴50,转子49的旋转被传递到旋转柱塞51。旋转柱塞51偏心地安装于轴50。
在图5中。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剂流动的方向。制冷剂从流入管41流入到压缩机10,经由吸入口46而流入到压缩部43的压缩室47。压缩室47在偏心地安装于轴50的旋转柱塞51的作用下,与旋转柱塞51的旋转对应地容积发生变化,对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经过压缩而压力升高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室47向压缩机壳体45内喷出,在电机44的周围流动,从流出管42流出压缩机10。
在此,密闭式压缩机的种类有上述的高压壳体式和低压壳体式。低压壳体式压缩机10在作为密闭容器的压缩机壳体45内具有压缩部43和电机44。被吸入到低压壳体式压缩机10的制冷剂向压缩机壳体45内流入,压缩机壳体45内成为低压制冷剂环境。压缩部43的压缩室47用于将压缩机壳体45内的制冷剂吸入并压缩,压缩完成后,从压缩部43向压缩机壳体45外排出。在低压壳体式压缩机10中,例如压缩部43配置在上部,电机44配置在下部。在该低压壳体式压缩机10中,若使两相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10,则两相制冷剂中的液体成分在被吸入压缩室47之前,在流入到压缩机壳体45的时刻被分离,在配置于压缩部43的下部的电机44的周围流动,落下到压缩机10的下部。由于分子间距离短的液体制冷剂在电机44的周围流动,因此,容易发生歧化反应,低压壳体式压缩机10的压缩机壳体45内处于容易发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的状态。
另外,高压壳体式压缩机10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构成。因此,在压缩室47被压缩而变为高温的气体制冷剂,被排出到电机44暴露的空间即压缩机壳体45内。制冷剂的歧化反应在分子间的距离短的液体及两相状态下容易发生,但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众所周知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容易进行(反应速度加快)。因此,即使制冷剂是气体状态,只要温度越高,就越容易发生歧化反应,高压壳体式压缩机10的压缩机壳体45内处于(虽然没到低压壳体式压缩机的程度)容易发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低压壳体式压缩机10的压缩机壳体45内,分子间距离短的液体制冷剂在电机44的周围流动。另外,在高压壳体式压缩机10的压缩机壳体45内充满高温的气体制冷剂。因此,无论哪种压缩机10的情况下,压缩机壳体45内都处于容易发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的状态。
在作为密闭式压缩机的压缩机10内,电机44暴露在低压的制冷剂环境或高压的制冷剂环境。对于电机44的定子48和转子49,由于有电流流动,因此需要进行绝缘处理。若不对电机44进行绝缘,则电流也会流过周围的制冷剂,不仅有漏电的危险,还有可能因电流的能量而使制冷剂发生歧化反应。
作为电机44的绝缘材料,优选使用不会因制冷剂而物理性或化学性地变性的物质,尤其优选使用具有耐溶剂性、耐萃取性、热及化学稳定性、耐发泡性的物质。作为电机44的绝缘材料,有定子48的绕组的绝缘涂层材料、绝缘薄膜、保持绕组的绝缘子、绝缘管等,都可以使用树脂材料。
具体来说,定子48的绕组的绝缘涂层材料使用聚乙烯醇缩甲醛、聚酯、THEIC改性聚酯、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酰亚胺、聚酯酰胺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另外,也可以使用玻化温度在120℃以上的漆皮。
另外,定子48的绝缘薄膜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绝缘子等保持绕组的绝缘材料使用从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物质。漆使用环氧树脂。并且,定子48的绝缘管使用从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FEP)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物质。
此外,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即使制冷剂是气体状态,只要温度升高,则压缩机壳体45内就处于容易发生歧化反应的状态。歧化反应是温度越高,反应越容易进行(反应速度加快),尤其是在50℃以上的温度下,容易发生作为化学反应的歧化反应。在具有高压壳体式压缩机10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压缩机10的压缩机壳体45内的制冷剂的温度除了起动时的过渡状态之外,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50℃以上的温度。但是,在该状态下,只要进行上述那样的压缩机10的电机44的绝缘,也能够抑制制冷剂的歧化反应。此外,在80℃的状态下,更容易发生歧化反应。
在此,考虑将显示出与制冷剂具有互溶性的冷冻机油使用于制冷循环。制冷剂相对于互溶性的冷冻机油的溶解度在相同压力条件下,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大,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压力越高,溶解度越大。若制冷剂溶解于冷冻机油,则冷冻机油的分子溶解并存在于制冷剂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即,若制冷剂相对于冷冻机油的溶解度大,则冷冻机油会存在于较多的制冷剂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制冷剂的歧化反应是邻接的制冷剂的分子彼此反应的现象,若使用与制冷剂具有互溶性的冷冻机油,则制冷剂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冷冻机油的分子,因此,制冷剂的歧化反应变得更难以发生。
为了抑制制冷剂的歧化反应,制冷剂相对于冷冻机油的溶解度越大,效果越好。在实用性上,在制冷剂是液体状态或两相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制冷剂相对于冷冻机油的溶解度为50wt%(重量%)以上,则较多的制冷剂溶解于冷冻机油,因此能够抑制歧化反应。因此,在使用低压壳体式压缩机10作为压缩机10的情况下,例如压缩机壳体45内的制冷剂的温度为0℃且压力为制冷剂的温度是0℃时的饱和压力的状态下,如果制冷剂相对于冷冻机油的溶解度为50wt%(重量%)以上,则即使是两相制冷剂流入,也能够充分抑制制冷剂的歧化反应。
此外,如上所述,在制冷剂是液体状态或两相状态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歧化反应。另外,即使制冷剂是气体状态,在温度高的状态下,尤其是50℃以上、进而80℃以上的状态下,容易发生作为化学反应的歧化反应,但在制冷剂是液体状态或两相状态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歧化反应。虽然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也溶解于互溶性的冷冻机油,但用于抑制高温的气体状态的歧化反应所需要的溶解度可以比液体状态或两相状态的值小。在实用性上,在制冷剂是气体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溶解度为10wt%(重量%)以上,则能够充分抑制高温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歧化反应。因此,在使用高压壳体式压缩机10作为压缩机10的情况下,例如压缩机壳体45内的制冷剂的温度为80℃且压力为制冷剂的温度是50℃时的饱和压力的状态下,如果制冷剂相对于冷冻机油的溶解度为10wt%(重量%)以上,则能够充分抑制制冷剂的歧化反应。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冻机油使用体积电阻率比较大的冷冻机油。例如,冷冻机油的体积电阻率在20℃时为2×1010Ω·m以上。因此,若使用互溶油作为冷冻机油,则压缩机10的压缩机壳体45内的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混合流体的体积电阻率为相对较高的值。因此,在压缩机10中,从电机44泄漏的漏电流比较少,更难以发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
此外,作为冷冻机油,使用以多元醇酯和聚乙烯醚中的任意成分为主要成分的冷冻机油。多元醇酯和聚乙烯醚都是体积电阻率比较高、具有容易溶解于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的互溶性的冷冻机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压缩机10的压缩机壳体45内、压缩部43位于下方、电机44位于上方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压缩部43位于上方、电机44位于下方。无论是高压壳体式压缩机还是低压壳体式压缩机,这一点都是一样的。
另外,以压缩机10是旋转式压缩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涡旋式压缩机或螺旋式压缩机等任何方式的压缩机,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储液器19]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储液器19的结构的概略图。图6是从侧面观察储液器19的侧视图。储液器19由流入管52、流出管53、设置于流出管53的回油孔54以及储液器19的储液器壳体55构成,成为流入管52和流出管53被***到储液器壳体55的结构。在图6中,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剂流动的方向。制冷剂从流入管52流入,向储液器壳体55释放而容积增大,之后从流出管53流出。此时,流出管53的入口是比流入管52的出口高的位置,且设置在从流入管52流入的制冷剂不会因惯性力和重力直接流入到流出管53的位置。
流入管52从储液器壳体55的上方***,在储液器壳体55内向横向弯曲,流入管52的出口在稍微离开储液器壳体55的内壁面的、不与储液器壳体55的内壁面接触的位置,朝向储液器壳体55的内壁面设置。通过使流入管52朝向储液器壳体55的内壁面,起到如下的作用:使从流入管52流入的制冷剂与储液器壳体55的内壁面碰撞,使两相制冷剂的液体成分和冷冻机油在储液器壳体55内分离,在重力的作用下储存在储液器壳体55的下方。
设置于流出管53的回油孔54起到如下的作用:使积存于储液器壳体55的下方的溶解有冷冻机油的制冷剂液体流入到流出管53内,使冷冻机油返回到压缩机10。此时,由于制冷剂溶解于冷冻机油,因此,制冷剂也和冷冻机油一起从回油孔54流出,并被吸入压缩机。因此,干度大于0且小于1的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0。因此,在使用低压壳体式压缩机、制冷循环中产生剩余制冷剂的情况下,干度大于0且小于1的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壳体45内,该制冷剂在电机44的周围流动。即,如果在储液器19的内部具有回油孔54,则干度大于0且小于1的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会流入到压缩机10。
在制冷运转时,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到储液器19,在制暖运转时,由于在制冷剂回路内产生剩余制冷剂,因此混合了气体和液体的两相制冷剂流入到储液器19。此外,在具有多个室内机2的多联式空调装置等制冷循环装置中,有时也由于室内机2的运转数量变化等,即使在制冷运转时,也产生剩余制冷剂,两相制冷剂流入到储液器19。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图示了具有在纵向(铅垂方向)上长的形状的储液器壳体55的储液器19,但也可以是在横向上长的结构等任何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制冷剂回路中具备储存剩余制冷剂的储液器1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延长配管4短的情况、室内机2的数量是一台的情况等这样剩余制冷剂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配置储液器19。此外,在未配置储液器19的情况下,根据运转状态,两相制冷剂会直接流入到压缩机10。
[延长配管4]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几个运转模式。在这些运转模式下,制冷剂在连接室外机1和室内机2的延长配管4中流动。
此外,为了将制冷循环高压和低压控制在目标值而设置有高压检测装置37、低压检测装置38,但也可以设置检测饱和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另外,虽然好像示出了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是四通阀,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几个二通流路切换阀或三通流路切换阀,构成为使制冷剂同样地流动。
另外,一般来说,往往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负荷侧热交换器15a~15d安装有鼓风机,通过鼓风来促进冷凝或蒸发,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负荷侧热交换器15a~15d,能够使用如利用辐射的板式加热器这样的热交换器,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12,能够使用通过水或防冻液使热移动的水冷式类型的热交换器。只要是可以散热或者吸热的结构,就能够使用任何热交换器。
另外,在此以负荷侧热交换器15a~15d是四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连接几个都可以。并且,也可以连接多个室外机1,构成一个制冷循环。
另外,以室内机2仅进行制冷运转或制暖运转中的任意运转的制冷制暖切换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室内机2可以任意选择制冷运转和制暖运转中的任意运转、整个***可以进行执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2和执行制暖运转的室内机2的混合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能够应用于只能连接一台室内机2的室内空调等空调装置、连接陈列柜或直膨式冷却器的制冷设备等,只要是使用制冷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的制冷循环装置,构成为使用与水或防冻液等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等作为负荷侧热交换器15,使经过热交换的水或防冻液等循环到室内机2,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经过温度调节的空气。
附图标记说明
1热源机(室外机),2a、2b、2c、2d室内机,4延长配管(制冷剂配管),6室外空间,7室内空间,8在天花板背面等的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之外的其他空间,9大楼等建筑物,10压缩机,11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四通阀),12热源侧热交换器,15、15a、15b、15c、15d负荷侧热交换器,16、16a、16b、16c、16d节流装置,19储液器,27负荷侧热交换器液体制冷剂温度检测装置,28负荷侧热交换器气体制冷剂温度检测装置,37高压检测装置,38低压检测装置,41流入管,42流出管,43压缩部,44电机,45压缩机壳体,46吸入口,47压缩室,48定子,49转子,50轴,51旋转柱塞,52流入管,53流出管,54回油孔,55储液器壳体,60控制装置,100制冷循环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节流装置和第二热交换器并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
所述制冷剂是由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在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中混合有其他物质的混合制冷剂,
所述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压缩室和电机,
所述电机的绝缘材料使用树脂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发生所述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是1,1,2-三氟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的绝缘材料使用从聚乙烯醇缩甲醛、聚酯、THEIC改性聚酯、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酰亚胺、聚酯酰胺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的组中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是使所述制冷剂流入到所述密闭容器内、在所述压缩室对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经过压缩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密闭容器外排出的低压壳体式压缩机,
具有使干度大于0且小于1的两相状态的所述制冷剂流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密闭容器内的运转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是使所述制冷剂流入到所述压缩室、在所述压缩室对流入到所述压缩室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压缩、使经过压缩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密闭容器内排出、并使所述密闭容器内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密闭容器外排出的高压壳体式压缩机,
具有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压缩室向所述密闭容器内排出50℃以上的所述制冷剂的运转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循环填充有与所述制冷剂具有互溶性的冷冻机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机油以多元醇酯或聚乙烯醚为主要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机油的体积电阻率在20℃时为2×1010Ω·m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4、从属于权利要求4的权利要求6、从属于权利要求4的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机油在所述制冷剂的温度为0℃且所述制冷剂的压力为所述制冷剂的温度是0℃时的饱和压力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制冷剂的溶解度为50重量%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从属于权利要求5的权利要求6、从属于权利要求5的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机油在所述制冷剂的温度为80℃且所述制冷剂的压力为所述制冷剂的温度是50℃时的饱和压力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制冷剂的溶解度为10重量%以上。
CN201480077007.1A 2014-03-17 2014-03-17 制冷循环装置 Withdrawn CN1061041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7041 WO2015140881A1 (ja) 2014-03-17 2014-03-17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169A true CN106104169A (zh) 2016-11-09

Family

ID=54143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7007.1A Withdrawn CN106104169A (zh) 2014-03-17 2014-03-17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74561A1 (zh)
EP (1) EP3121535A1 (zh)
JP (1) JPWO2015140881A1 (zh)
CN (1) CN106104169A (zh)
WO (1) WO20151408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3391B2 (en) * 2014-10-16 201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2018025372A (ja) * 2016-07-27 2018-0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3795925A4 (en) * 2018-05-18 2022-03-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IRCUI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0933A (ja) * 1993-12-21 1995-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836305B2 (ja) * 2000-02-16 2011-12-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MY125381A (en) * 2000-03-10 2006-07-31 Sanyo Electric Co Refrigerating device utilizing carbon dioxide as a refrigerant.
JP5407157B2 (ja) * 2008-03-18 2014-02-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4785935B2 (ja) * 2009-01-05 2011-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8889031B2 (en) * 2010-11-30 2014-11-18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oration Working fluid composition for refrigerator machine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oil
EP2711405B1 (en) * 2011-05-19 2019-03-06 AGC Inc. Working medium and heat-cycle system
JP5824628B2 (ja) * 2011-06-29 2015-1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生成装置
JP5522288B2 (ja) * 2011-09-30 2014-06-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887902B2 (ja) * 2011-12-14 2016-03-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21535A1 (en) 2017-01-25
US20170074561A1 (en) 2017-03-16
WO2015140881A1 (ja) 2015-09-24
JPWO2015140881A1 (ja)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78432U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4603557B (zh) 制冷装置
CN207395264U (zh)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
EP3267123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7003051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995463B (zh) 空调装置
JPWO2012104893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101142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6133452B (zh) 空调机
CN101501423B (zh) 以二氧化碳为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的制冷剂填充方法
US20180292118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refrigerant leakage detection method
WO2015140880A1 (ja)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104169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5980791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3229008A (zh) 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JP2016114333A (ja) 冷媒漏洩検知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014630A (zh) 一种测试水源热泵装置性能的模拟***及测试方法
CN105299751A (zh) 空调装置
CN106104171A (zh) 蓄积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US20200224937A1 (en) Refrigerating unit of a dispenser of refrigerated products
GB2561097A (en) Cooling warehouse
CN104896579B (zh) 空调装置
KR20140103262A (ko) 공기 조화기
WO2020090760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13985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