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8403A - 多挡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多挡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8403A
CN106068403A CN201580012929.9A CN201580012929A CN106068403A CN 106068403 A CN106068403 A CN 106068403A CN 201580012929 A CN201580012929 A CN 201580012929A CN 106068403 A CN106068403 A CN 106068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brake
component
pla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29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8403B (zh
Inventor
中岛卓也
神内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8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8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8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8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3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etween axially spaced orbital gears, e.g. RAVIGNEAU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8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 F16D13/683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for 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5Support of gearboxes, e.g. torque arms, or attachment to other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10Brak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08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F16D3/84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2057/087Arrangement and support of friction devices in planetary gearings, e.g. support of clutch drums, stacked arrangements of fricti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9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 F16H2200/202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using a Ravigneaux set with 4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ix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在自动变速器(20)中,以绕过中心支撑件(11c)的方式构成的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由鼓构件(360)和被该鼓构件(360)支撑的活塞(340)划分形成,该鼓构件(360)并不与在车辆前进行驶时以输入轴(20i)的旋转速度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连接,而与以该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以下的速度旋转的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连接,经由中心支撑件(11c)以及划分形成接合油室(350)的鼓构件(360)的油路(116)、(368)等向接合油室(350)供给动作油,在油路(116)和油路(368)的连通部的轴向的两侧配置有密封构件(SR)。

Description

多挡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次公开的发明涉及对从车辆的原动机传递至输入构件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输出构件传递的多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变速器,公知有如下的变速器:包括2个单小齿轮式的行星齿轮、作为复合行星齿轮系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4个离合器、2个制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构成该多挡变速器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与被传递来自原动机的动力的输入轴总是连接的输入部件(行星架)、通过制动器有选择地固定为不能旋转的可固定部件(前太阳轮)、第一输出部件(齿圈)以及第二输出部件(后太阳轮)。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输出部件经由第一离合器(附图标记26)有选择地与2个行星齿轮中的以从该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离开的方式配置在车辆后部侧的一个行星齿轮(附图标记20)的太阳轮连接。另外,在车辆前进行驶时以比第一输出部件更高的速度旋转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输出部件经由第二离合器(附图标记28)有选择地与该一个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进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输出部件经由第三离合器(附图标记32)有选择地与上述一个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096,91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上述以往的多挡变速器中,在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与从该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离开配置的一个(车辆后部侧)行星齿轮之间,配置有另一个行星齿轮(附图标记18)。因此,为了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输出部件(齿圈)与上述一个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必须以绕过上述另一个行星齿轮的方式构成上述第三离合器。另外,在上述那样的多挡变速器中,需要抑制用于向第三离合器供给接合油压的油路结构的复杂化或减小由用于限制向该第三离合器供给的动作油的泄漏的密封构件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拖曳损失。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关于构成多挡变速器的离合器的具体的结构没有任何披露。
因此,本次公开的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构成多挡变速器的离合器的供油性,并且良好地降低该离合器中的拖曳损失。
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对从车辆的原动机传递至输入构件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输出构件传递,
具有:
箱体,具有从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支撑部,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多个旋转部件,并且从所述输入构件向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传递动力,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相对于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相反的一侧,
离合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个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包含的连接对象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制动器,能够使所述连接对象部件与所述箱体连接以将所述连接对象部件固定为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在所述车辆前进行驶时,所述某个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在所述输入构件的旋转速度以上,
所述离合器的接合油室由和所述连接对象部件一体旋转的离合器结构构件与由该离合器结构构件支撑的活塞划分形成,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经由轴承被所述支撑部的内周面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从在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部上形成的油路向所述接合油室供给动作油,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之间配置有对所述动作油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
即,如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那样,从在箱体的支撑部形成的油路向以绕过箱体的支撑部的方式构成的离合器的接合油室供给动作油,从而能够在不使油路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向该离合器供给接合油压。进而,通过该由离合器结构构件和被该离合器结构构件支撑的活塞来划分形成离合器的接合油室,能够良好地降低由在支撑部和离合器结构构件之间配置的密封构件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拖曳损失,该离合器结构构件并不与在车辆前进行驶时以输入构件的旋转速度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的上述某个旋转部件一体旋转,而是与有时通过制动器与箱体连接而旋转停止的连接对象部件一体旋转。因此,在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合器的给油性,并且能够良好地降低该离合器中的拖曳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中的各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与输入旋转速度之比的速度线图。
图3是表示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中的各变速挡和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动作状态的关系的动作表。
图4是表示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包含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即自动变速器20的动力传递装置10的概略结构图。该图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10能够与在后轮驱动车辆的前部纵置搭载的作为驱动源的未图示的发动机(内燃机)的曲轴及/或电动马达的转子连接,并且能够将来自发动机等的动力(扭矩)传递至未图示的左右的后轮(驱动轮)。如图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除了对从发动机等传递至输入轴20i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输出轴20o传递的自动变速器20外,还包括例如铝合金制的变速器箱体(静止构件)11、起步装置(流体传动装置)12、油泵17等。
起步装置12包括液力变矩器,该液力变矩器具有如下等构件:输入侧的泵轮14p,与如上述那样的驱动源连接;输出侧的涡轮14t,与自动变速器20的输入轴(输入构件)20i连接;导轮14s,配置在泵轮14p以及涡轮14t的内侧并对从涡轮14t流向泵轮14p的动作油的液流进行整流;单向离合器14o,由未图示的导轮轴支撑并将导轮14s的旋转方向限制在一个方向。起步装置12还具有:锁止离合器15,能够使与发动机的曲轴等连接的前盖和自动变速器20的输入轴20i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减震机构16,在前盖和自动变速器20的输入轴20i之间对振动进行衰减。此外,起步装置12也可以是不具有导轮14s的液力耦合器。
油泵17构成为齿轮泵,具有包括泵体和泵盖的泵组件、经由链条或齿轮系与起步装置12的泵轮14p连接的外齿齿轮(内转子)、与该外齿齿轮啮合的内齿齿轮(外转子)等。油泵17由来自发动机等的动力驱动,对在未图示的油盘贮存的动作油(ATF)进行吸引并向油压控制装置(参照图4)压送。
自动变速器20构成为10挡变速式的变速器,如图1所示,除了输入轴20i外,还具有经由未图示的差速齿轮以及驱动轴与左右的后轮连接的输出轴(输出构件)20o、在自动变速器20(输入轴20i或输出轴20o)的轴向上并排配设的单小齿轮式的第一行星齿轮2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组合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和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而构成的作为复合行星齿轮系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自动变速器20还包括用于对从输入轴20i至输出轴20o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变更的作为第一接合构件的离合器C1(第一离合器)、作为第二接合构件的离合器C2(第二离合器)、作为第三接合构件的离合器C3(第三离合器)、作为第四接合构件的离合器C4(第四离合器)、作为第五接合构件的制动器B1(第一制动器)以及作为第六接合构件的制动器B2(第二制动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以及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配置在变速器箱体11内,并且,从起步装置12即发动机侧(图1中的左侧)开始依次排列有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第二行星齿轮22、第一行星齿轮21、即排列有构成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构成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22、第一行星齿轮21。由此,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以接近起步装置12的方式配置车辆的前部侧。另外,第一行星齿轮21以接近输出轴20o的方式配置在车辆的后部侧。进而,第二行星齿轮22配置在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和第一行星齿轮21之间。
第一行星齿轮21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一太阳轮21s;作为内齿齿轮的第一齿圈21r,与第一太阳轮21s配置在同心圆上;多个第一小齿轮21p,分别与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一齿圈21r啮合;第一行星架21c,将多个第一小齿轮21p保持为能够自由自转(旋转)且自由公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齿轮21的齿轮比λ1(第一太阳轮21s的齿数/第一齿圈21r的齿数)例如被设定为λ1=0.277。
如图1所示,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行星架21c与连接在输入轴20i上的自动变速器20的中间轴(中间传动轴)20m总是连接(固定)。由此,在从发动机等向输入轴20i传递动力时,来自发动机等的动力经由输入轴20i以及中间轴20m总是传递至第一行星架21c。第一行星架21c在离合器C4接合时作为第一行星齿轮21的输入部件(自动变速器20的第一输入部件)发挥功能,在离合器C4分离时空转。另外,第一齿圈21r在离合器C4接合时作为该第一行星齿轮21的输出部件(自动变速器20的第一输出部件)发挥功能。
第二行星齿轮22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二太阳轮22s;作为内齿齿轮的第二齿圈22r,与第二太阳轮22s配置在同心圆上;多个第二小齿轮22p,分别与第二太阳轮22s以及第二齿圈22r啮合;第二行星架(行星齿轮架)22c,将多个第二小齿轮22p保持为能够自由自转(旋转)且自由公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行星齿轮22的齿轮比λ2(第二太阳轮22s的齿数/第二齿圈22r的齿数)例如被设定为λ2=0.244。
如图1所示,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一体化(总是连接),与该第一太阳轮21s总是一体(且同轴)地旋转或停止。但是,第一太阳轮21s和第二太阳轮22s也可以分别单独构成,并经由未图示的连接构件(第一连接构件)总是连接。另外,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行星架22c与输出轴20o总是连接,与该输出轴20o总是一体(且同轴)地旋转或停止。由此,第二行星架22c作为第二行星齿轮22的输出部件(自动变速器20的第二输出部件)发挥功能。进而,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作为该第二行星齿轮22的可固定部件(自动变速器20的第一可固定部件)发挥功能。
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三太阳轮23s以及第四太阳轮24s;作为内齿齿轮的第三齿圈23r,与第三太阳轮23s配置在同心圆上;多个第三小齿轮(短小齿轮)23p,与第三太阳轮23s啮合;多个第四小齿轮(长小齿轮)24p,与第四太阳轮24s以及多个第三小齿轮23p啮合,并且与第三齿圈23r啮合;第三行星架23c,将多个第三小齿轮23p以及多个第四小齿轮24p保持为能够自由自转(自由旋转)且自由公转。
这样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是组合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和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第四行星齿轮)而构成的复合行星齿轮系。即,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三行星架23c、第三以及第四小齿轮23p、24p和第三齿圈23r构成双小齿轮式的第三行星齿轮。另外,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第三行星架23c、第四小齿轮24p、以及第三齿圈23r构成单小齿轮式的第四行星齿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构成为,双小齿轮式的第三行星齿轮的齿轮比λ3(第三太阳轮23s的齿数/第三齿圈23r的齿数)例如为λ3=0.488,且单小齿轮式的第四行星齿轮的齿轮比λ4(第四太阳轮24s的齿数/第三齿圈23r的齿数)例如为λ4=0.581。
另外,在构成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第三以及第四行星齿轮)的旋转部件中,第四太阳轮24s作为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可固定部件(自动变速器20的第二可固定部件)发挥功能。进而,如图1所示,第三行星架23c与输入轴20i总是连接(固定),并且经由作为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的中间轴20m与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行星架21c总是连接。由此,在从发动机等向输入轴20i传递有动力时,来自发动机等的动力经由输入轴20i总是传递至第三行星架23c。因此,第三行星架23c作为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输入部件(自动变速器20的第二输入部件)发挥功能。另外,第三齿圈23r作为该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一输出部件发挥功能,第三太阳轮23s作为该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二输出部件发挥功能。
离合器C1能够使总是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作为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一输出部件的第三齿圈23r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离合器C2能够使总是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作为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二输出部件的第三太阳轮23s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离合器C3是能够使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与作为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一输出部件的第三齿圈23r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离合器C4能够使作为第一行星齿轮21的输出部件的第一齿圈21r与输出轴20o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制动器B1能够使作为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可固定部件的第四太阳轮24s与作为静止构件的变速器箱体11固定(连接)以使第四太阳轮24s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该第四太阳轮24s与变速器箱体11的固定以使第四太阳轮24s能够自由旋转。制动器B2能够使作为第二行星齿轮22的可固定部件的第二齿圈22r与变速器箱体11固定(连接)以使第二齿圈22r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该第二齿圈22r与作为静止构件的变速器箱体11的固定以使该第二齿圈22r能自由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离合器C1~C4,采用多板摩擦式油压离合器(摩擦接合构件),其具有由活塞、多个摩擦接合板(例如在环状构件的两面上粘贴摩擦件而构成的摩擦板以及两面平滑地形成的作为环状构件的分离板)、分别被供给动作油的接合油室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等构成的油压伺服器。另外,作为制动器B1以及B2,采用多板摩擦式油压制动器,其具有由活塞、多个摩擦接合板(摩擦板以及分离板)、被供给动作油的接合油室等构成的油压伺服器。并且,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接受油压控制装置60的动作油的供排进行动作。
图2是表示自动变速器20中的各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与输入轴20i的旋转速度(输入旋转速度)之比的速度线图(其中,将输入轴20i即第一行星架21c以及第三行星架23c的旋转速度设为值1)。另外,图3是表示自动变速器20的各变速挡和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的动作状态的关系的动作表。
如图2所示,构成单小齿轮式的第一行星齿轮21的3个旋转部件、即第一太阳轮21s、第一齿圈21r以及第一行星架21c在该第一行星齿轮21的速度线图(图2中的左侧的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λ1对应的间隔从图中左侧开始按照第一太阳轮21s、第一行星架21c、第一齿圈21r的顺序排列。根据在这样的速度线图中的排列顺序,在本发明中,将第一太阳轮21s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一旋转部件,将第一行星架21c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二旋转部件,将第一齿圈21r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三旋转部件。因此,第一行星齿轮21具有在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λ1对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自动变速器20的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以及第三旋转部件。
另外,构成单小齿轮式的第二行星齿轮22的3个旋转部件、即第二太阳轮22s、第二齿圈22r以及第二行星架22c在该第二行星齿轮22的速度线图(图2中的中央的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λ2对应的间隔从图中左侧开始按照第二太阳轮22s、第二行星架22c、第二齿圈22r的顺序排列。根据在这样的速度线图中的排列顺序,在本发明中,将第二太阳轮22s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四旋转部件,将第二行星架22c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五旋转部件,将第二齿圈22r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四旋转部件。因此,第二行星齿轮22具有在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λ2对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自动变速器20的第四旋转部件、第五旋转部件以及第六旋转部件。
进而,构成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4个旋转部件、即作为可固定部件的第四太阳轮24s、作为输入部件的第三行星架23c、作为第一输出部件的第三齿圈23r、以及作为第二输出部件的第三太阳轮23s按照该顺序从图中左侧开始以与单小齿轮式的第三行星齿轮的齿轮比λ3以及双小齿轮式的第四行星齿轮的齿轮比λ4对应的间隔在该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速度线图(图2中的右侧的速度线图)上排列。根据在这样的速度线图中的排列顺序,在本发明中,将第四太阳轮24s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七旋转部件,将第三行星架23c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八旋转部件,将第三齿圈23r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九旋转部件,将第三太阳轮23s作为自动变速器20的第十旋转部件。因此,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具有在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λ3、λ4对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自动变速器20的第七旋转部件、第八旋转部件、第九旋转部件以及第十旋转部件。
并且,在自动变速器20中,通过使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如图3所示那样接合或分离来变更上述的第一~第十旋转部件(其中,由于第一旋转部件和第四旋转部件总是连接,所以实质上是共计9个旋转部件)的连接关系,由此,能够在输入轴20i至输出轴20o之间,设定前进旋转方向10条动力传递路径以及后退旋转方向1条的动力传递路径、即设定第1挡至第10挡的前进挡和后退挡。
具体地说,前进第1挡(1st)通过使离合器C1、C2以及制动器B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3、C4以及制动器B1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1挡时,通过离合器C1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离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二输出部件)相互连接。进而,通过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以及第三以及第四行星齿轮的齿轮比为λ1=0.277、λ2=0.244、λ3=0.488、λ4=0.581的情况下,以下相同)中,前进第1挡中的齿轮比(输入轴20i的旋转速度/输出轴20o的旋转速度)旋转速度/输出轴20o的旋转速度)γ1为γ1=5.091。此外,在制动器B1分离而使第四太阳轮24s自由旋转的状态下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行星架23c、第三齿轮23s、第三齿圈23r以及第四太阳轮24s如图2所示那样以相同旋转速度一体旋转。
前进第2挡(2nd)通过使离合器C1、制动器B1以及B2接合并使剩余的离合器C2、C3以及C4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2挡时,通过离合器C1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制动器B1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进而,通过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2挡中的齿轮比γ2为γ2=3.219。另外,前进第1挡和前进第2挡之间的级比为γ1/γ2=1.581。
前进第3挡(3rd)通过使离合器C2、制动器B1以及B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1、C3以及C4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3挡时,通过离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二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制动器B1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进而,通过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3挡中的齿轮比γ3为γ3=2.324。另外,前进第2挡和前进第3挡之间的级比为γ2/γ3=1.385。
前进第4挡(4th)通过使离合器C4、制动器B1以及B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1、C2以及C3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1挡时,通过离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输出部件)和输出轴20o相互连接。另外,通过制动器B1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进而,通过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4挡中的齿轮比γ4为γ4=1.886。另外,前进第3挡和前进第4挡之间的级比为γ3/γ4=1.232。
前进第5挡(5th)通过使离合器C2、C4以及制动器B1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1、C3以及制动器B2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5挡时,通过离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二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离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输出部件)和输出轴20o相互连接。进而,通过制动器B1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5挡中的齿轮比γ5为γ5=1.491。另外,前进第4挡和前进第5挡之间的级比为γ4/γ5=1.265。
前进第6挡(6th)通过使离合器C1、C4以及制动器B1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2、C3以及制动器B2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6挡时,通过离合器C1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离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输出部件)与输出轴20o相互连接。进而,通过制动器B1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6挡中的齿轮比γ6为γ6=1.192。另外,前进第5挡和前进第6挡之间的级比为γ5/γ6=1.251。
前进第7挡(7th)通过使离合器C1、C3以及C4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2、制动器B1以及B2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7挡时,通过离合器C1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离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进而,通过离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输出部件)与输出轴20o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7挡中的齿轮比γ7为γ7=1.000。另外,前进第6挡和前进第7挡之间的级比为γ6/γ7=1.192。
前进第8挡(8th)通过使离合器C3、C4以及制动器B1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1、C2以及制动器B2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8挡时,通过离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离合器C4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输出部件)与输出轴20o相互连接。进而,通过制动器B1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8挡中的齿轮比γ8为γ8=0.785。另外,前进第7挡和前进第8挡之间的级比为γ7/γ8=1.273。
前进第9挡(9th)通过使离合器C1、C3以及制动器B1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2、C4以及制动器B2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9挡时,通过离合器C1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离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进而,通过制动器B1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9挡中的齿轮比γ9为γ9=0.632。另外,前进第8挡和前进第9挡之间的级比为γ8/γ9=1.242。
前进第10挡(10th)通过使离合器C2、C3以及制动器B1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1、C4以及制动器B2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前进第10挡时,通过离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二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离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进而,通过制动器B1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四太阳轮24s(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进第10挡中的齿轮比γ10为γ10=0.588。另外,前进第9挡和前进第10挡之间的级比为γ9/γ10=1.076。并且,自动变速器20中的范围(齿轮比范围=最低变速挡即前进第1挡的齿轮比γ1/最高变速挡即前进第10挡的齿轮比γ10)为γ1/γ10=8.660。
后退挡(Rev)通过使离合器C2、C3以及制动器B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离合器C1、C4以及制动器B1分离来形成。即,在形成后退挡时,通过离合器C2使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二输出部件)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离合器C3使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相互连接。进而,通过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退挡中的齿轮比γrev为γrev=-4.860。另外,前进第1挡和后退挡之间的级比为|γrev/γ1|=0.955。
如上所述,根据自动变速器20,通过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的接合或分离,能够提供第1挡至第10挡的前进挡和后退挡。其结果,在自动变速器20中,能够使范围进一步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660),特别能够使高车速时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在各变速挡下的加速性能提高。进而,使级比合理化(抑制进一步变大),使变速感觉提高。因此,根据自动变速器20,能够使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性能都良好地提高。
另外,在自动变速器20中,通过使6个接合构件、即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中的某3个接合并且使剩余的3个分离,来形成前进第1挡至前进第10挡以及后退挡。由此,与例如通过使6个离合器和制动器中的2个接合并且使剩余的4个分离来形成多个变速挡的变速器相比,能够减少在形成变速挡时分离的接合构件的数量。其结果,能够降低由在形成变速挡时分离的接合构件中的部件间的稍微的接触引起的拖曳损失,使自动变速器20中的动力的传递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进而,在自动变速器20中,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行星架23c(输入部件)同样,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行星架21c(第二旋转部件)经由中间轴20m与输入轴20i总是连接。另外,在形成前进第4挡至前进第8挡时,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第三旋转部件)通过离合器C4与输出轴20o(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行星架22c)连接。由此,与在例如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齿圈(第三旋转部件)与第二行星齿轮的第二行星架(第五旋转部件)一起与输出轴总是连接,且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行星架(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入轴有选择地连接的以往的变速器中使第一行星架(第二旋转部件)和输入轴有选择地连接的离合器相比,能够使离合器C4的扭矩分担减小。
即,在自动变速器20中,将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行星架21c作为与输入轴20i总是连接的第二旋转部件,并且将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作为通过离合器C4与输出轴20o有选择地连接的第三旋转部件。由此,与在例如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行星架一起与输出轴总是连接并且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行星架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的变速器中使第一行星架和输入轴有选择地连接的离合器相比,能够使经由已接合的离合器C4传递的扭矩下降至1/(1+λ1)。因此,在自动变速器20中,能够使离合器C4的扭矩分担良好地下降,并且在自动变速器20中,能够使离合器C4在轴向以及径向中的至少某一方实现紧凑化。其结果,根据自动变速器20,能够使动力的传递效率和驾驶性能都提高,并且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另外,通过使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为单小齿轮式的行星齿轮,与使两者中的至少某一方为例如双小齿轮式的行星齿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中的旋转部件间的啮合损失下降,使自动变速器20中的动力的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进而,能够抑制减少部件个数,抑制装置整体的重量增加并提高组装性。并且,如果如上述自动变速器20那样采用组合双小齿轮式的第三行星齿轮和单小齿轮式的第四行星齿轮而构成的复合行星齿轮系即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则能够减少部件个数,抑制装置整体的重量增加并提高组装性。
接着,对自动变速器2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4至图6是表示自动变速器20的放大剖视图。能够使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可固定部件即第四太阳轮24s与变速器箱体11固定(连接)以使第四太阳轮24s不能旋转的制动器B1,在4个离合器C1~C4以及2个制动器B1、B2中最接近起步装置12(发动机)配置。即,制动器B1相对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配置在与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相反一侧,即配置在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车辆前部侧(图1中的左侧)。
如图4所示,制动器B1包括:与第四太阳轮24s总是连接(固定)的制动器毂500、多个摩擦板501、与摩擦板501交替配设的多个分离板502以及底板(backing plate)、按压摩擦板501以及分离板502来实现摩擦接合的活塞540、以使活塞540从摩擦板501以及分离板50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540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5。
制动器毂500经由多个径向轴承被环状的前支撑件(前侧的支撑部)11f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该前支撑件11f固定在变速器箱体11上并构成该变速器箱体11的一部分,例如由铝合金制造。另外,在前支撑件11f和制动器毂500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1,在与制动器毂500总是连接的第四太阳轮24s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行星架23c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2。制动器B1的多个摩擦板501(各自的内周部)与在制动器毂500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各摩擦板501被该制动器毂500支撑为能够与制动器毂500一体旋转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另外,制动器B1的多个分离板502(各自的外周部)与在从前支撑件11f沿输入轴20i的轴向延伸的鼓部(筒状部)11d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分离板502被前支撑件11f支撑为不能够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而能够在轴向上移动。
进而,活塞540被前支撑件11f支撑为不能够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而能够在轴向自由移动,与该前支撑件11f一起划分形成制动器B1的接合油室550。经由在前支撑件11f上形成的油路,向接合油室550供给由油压控制装置调压后的用于使制动器B1接合的接合油压(动作油)。另外,多个复位弹簧SP5在活塞540和环状的弹簧支撑构件570之间沿周向隔着间隔配设,并与接合油室550相向。弹簧支撑构件570以相对于活塞540位于与接合油室550相反一侧的方式,使用挡圈固定在前支撑件11f上。此外,作为制动器B1的复位弹簧SP5,可以取代多个螺旋弹簧而使用一个板簧。
如图1以及图4所示,离合器C1以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第三行星齿轮)的方式配置在第二行星齿轮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之间。另外,离合器C2以由离合器C1的构成构件包围至少一部分并且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第三行星齿轮)的方式,配置在第二行星齿轮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之间。进而,离合器C3以接近第二行星齿轮22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二行星齿轮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之间。另外,制动器B2以包围离合器C3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接近第二行星齿轮22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二行星齿轮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之间。
如上所述,离合器C1以及C2将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作为共同的连接对象部件。因此,如图4以及图5所示,离合器C1以及C2共用鼓构件120,该鼓构件120与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总是连接(固定),并且作为离合器C1的离合器毂以及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发挥功能。另外,如上所述,离合器C1以及C3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作为共同的连接对象部件。因此,离合器C1以及C3共用鼓构件130,该鼓构件130与第三齿圈23r总是连接(固定),并且作为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以及离合器C3的离合器毂发挥功能。进而,如上所述,离合器C3以及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作为连接对象部件或固定对象部件。因此,离合器C3以及制动器B2共用鼓构件360,该鼓构件360作为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以及制动器B2的制动器毂发挥功能。
鼓构件120包括:毂部121,由离合器C1利用;鼓部122,由离合器C2利用;连接部125,与离合器C1以及C2的连接对象部件即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总是连接(固定)。毂部121包括具有在外周面形成的花键的毂主体121a和从毂主体121a的一端(图4以及图5中的左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凸缘部121b。在本实施方式中,毂主体121a的内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凹圆柱面状。由此,不使毂主体121a的厚度增大就能够确保毂部121的强度。此外,凸缘部121b的在径向上的长度根据离合器C1以及C2要求的扭矩容量来任意设定。
鼓部122形成为一端(图4以及图5中的左端)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具有圆筒部以及从该圆筒部的一端(图5中的右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侧壁部。在鼓部122(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鼓部122(圆筒部)的外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圆柱面状。由此不使鼓部122的厚度增加就能够确保其强度。连接部125具有长条状的筒状部以及从该筒状部的一端(图4以及图5中的左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经由衬套(bush)或径向轴承等被输入轴20i支撑为同轴且能够自由旋转。连接部125的筒状部(另一端)经由花键等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连接,连接部125的凸缘部通过焊接等牢固地固定在鼓部122的内周部。由此,鼓部122经由连接部125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总是连接。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鼓部122的开口侧的端部压入毂部121的凸缘部121b(开口)内,鼓部122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和凸缘部121b的内周面通过焊接而牢固地固定。由此,毂部121经由鼓部122以及连接部125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总是连接。另外,毂部121和鼓部122的圆筒部构成在外周侧以及内周侧的都具有花键的筒状部。并且,在鼓部122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外周固定的凸缘部121b作为环状的肋发挥功能。另外,毂部121的毂主体121a的内周面隔着与凸缘部121b的在径向上的尺寸相应的间隔,与鼓部122的外周面相向。在毂部121的毂主体121a和鼓部122之间,划分形成在与鼓部122的开口侧的端部或凸缘部121b相反一侧开口的环状的空间121c(储油部)。
鼓构件130包括:鼓部(筒状部)131,由离合器C1利用;毂部133,由离合器C3利用;环状的支撑部135。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部131、毂部133以及支撑部135通过对例如铝合金等进行铸造而一体成形。鼓部131具有:圆筒部,具有与离合器C1以及C3的连接对象部件即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总是连接(固定)的开口侧端部(图4以及图5中的左端部);环状侧壁部,从该圆筒部的一端(图4以及图5中的右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在鼓部131(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鼓部131(圆筒部)的外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圆柱面状。由此,不使鼓部131的厚度增大就能够确保其强度。
鼓构件130的毂部133从鼓部131的环状侧壁部向与该鼓部131(圆筒部)的开口侧端部相反一侧(图4以及图5中的右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毂部133形成为具有比鼓部131小的外径的筒状。另外,在毂部133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键,毂部133的内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凹圆柱面状。由此,不使毂部133的厚度增大就能够确保其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35从毂部133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其内周部经由衬套或径向轴承等被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的外周面)支撑为同轴且能够自由旋转。
鼓构件360(离合器结构构件)包括:鼓部(筒状部)361,形成为一端(图4以及图5中的左端)开口的有底圆筒状;连接部365,与齿圈凸缘(连接构件)220总是连接(固定),该齿圈凸缘(连接构件)220与离合器C3以及制动器B2的连接对象部件(固定对象部件)即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一体旋转。鼓构件360的鼓部361具有圆筒部以及从该圆筒部的一端(图4以及图5中的右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侧壁部。在鼓部361(圆筒部)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形成有花键,在鼓部361(环状侧壁部)的内周部通过焊接等牢固地固定有连接部365的外周部。
鼓构件360的连接部365被例如铝合金制的环状的中心支撑件(中间的支撑部)11c在径向上支撑(调心),该中心支撑件11c以位于鼓部361(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与第二行星齿轮22之间的方式固定在变速器箱体11上并构成该变速器箱体11(静止构件)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中心支撑件11c从变速器箱体1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并包括具有中心孔的内筒部115。在内筒部115的内周面压入(固定)铁制的套筒117。另外,连接部365具有在自动变速器20(输入轴20i或输出轴20o)的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366(参照图6),该筒状部366插通到在中心支撑件11c的内筒部115上固定的套筒117内并与第二齿圈22r连接。进而,在套筒117和鼓构件360的筒状部366之间配置有衬套(轴承)118,由此,鼓构件360(筒状部366的外周面)被中心支撑件11c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另外,连接部365的筒状部366的顶端部367具有比由中心支撑件11c的内筒部115的内周面包围的部分小的外径,在该顶端部367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从径向观察,该花键与衬套118在轴向上重叠。进而,齿圈凸缘220具有与连接部365的顶端部367的花键嵌合(花键嵌合)的内周部221和与在第二齿圈22r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花键嵌合)的外周部222。由此,鼓构件360(鼓部361)经由在齿圈凸缘220的内周侧以及外周侧设置的两处的嵌合部(花键嵌合部)与第二齿圈22r总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圈凸缘220的内周部221和鼓构件360的顶端部367的嵌合部以及齿圈凸缘220的外周部222和第二齿圈22r的嵌合部中的至少某一个为不具有调心功能的嵌合部。不具有调心功能的嵌合部具有比相互相邻的花键齿彼此的在周向上的齿隙更大的径向的间隙(内周部221和/或外周部222的花键的齿底面与顶端部367和/或第二齿圈22r的花键的齿顶面的间隙即游隙)。另外,如上所述,鼓构件360的筒状部366的顶端部367具有比由中心支撑件11c的内筒部115的外周面支撑的部分小的外径。因此,连接部365的顶端部在比中心支撑件11c对连接部365(筒状部366)的支撑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更接近中间轴20m的位置)与齿圈凸缘220的内周部221嵌合。
将上述的鼓构件120、130作为构成构件的离合器C1除了该鼓构件120、130外,还具有多个摩擦板(摩擦接合板)101、与摩擦板101交替配设的多个分离板(摩擦接合板)102以及底板、按压摩擦板101以及分离板102来实现摩擦接合的活塞140、以使活塞140从摩擦板101以及分离板10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140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1、环状的解除板(解除油室划分形成构件)170。
离合器C1的多个摩擦板101(各自的内周部)与在以由鼓构件130的鼓部131包围的方式配置的鼓构件120的毂部121即毂主体121a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摩擦板101被作为离合器毂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20支撑为,能够与毂部121一体旋转并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另外,离合器C1的多个分离板102(各自的外周部)与在鼓构件130的鼓部131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分离板102被作为离合器鼓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30支撑为能够与鼓部131一体旋转并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
活塞140配置在鼓构件130的鼓部131和鼓构件120的鼓部122之间,被该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支撑为,能够与鼓构件130一体旋转并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解除板170配置在活塞140和鼓构件120的鼓部122之间,即,相对于活塞140配置在与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相反一侧,使用挡圈固定在该支撑部135上。并且,活塞140与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一起划分形成离合器C1的接合油室(第一接合油室)150。进而,解除板170与活塞140以及支撑部135一起划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150内产生的离心油压的离心油压解除室(第一离心油压解除室)190。
由此,离合器C1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1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190由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一体旋转的鼓构件130(支撑部135)、活塞140以及解除板170划分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离合器C1的接合油室1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190划分形成为,比鼓构件120的毂部121和鼓部122更远离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并且接近第二行星齿轮22
经由在输入轴20i、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等形成的油路,向离合器C1的接合油室150供给由油压控制装置调压后的用于使离合器C1接合的接合油压(动作油)。另外,经由在输入轴20i、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等形成的油路,向离心油压解除室190供给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动作油(例如润滑及冷却用的排放油)。多个复位弹簧SP1以位于活塞140和解除板170之间的方式,在离心油压解除室190的内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设。此外,作为离合器C1的复位弹簧SP1,可以取代多个螺旋弹簧而使用一个板簧。
将上述的鼓构件120作为构成构件的离合器C2除了该鼓构件120外,还具有离合器毂200、多个摩擦板(第一摩擦接合板)201、多个分离板202(第二摩擦接合板)以及底板、按压摩擦板201以及分离板202来实现摩擦接合的活塞240、环状的油室划分形成构件270、以使活塞240从摩擦板201以及分离板20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240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2。
离合器毂200具有:轴部230,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沿轴向延伸;环状的壁部231,相比该轴部230的与第三太阳轮23s相反一侧的端面(抵接端面)230s,在轴向上位于第三太阳轮23s侧,并从该轴部230向径向外侧延伸;筒状部232,以包围轴部230的方式从壁部231向前后(图中左右)沿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230与第三太阳轮23s一体成形,壁部231和筒状部232一体成形。壁部231从筒状部23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相比上述端面(抵接端面)230s在轴向上位于第三太阳轮23s侧,经由花键与轴部230总是连接(固定)。
如图所示,离合器毂200的轴部230经由径向轴承被输入轴20i支撑为同轴且能够自由旋转。另外,在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行星架23c总是连接的输入轴20i(第三行星架23c)和离合器毂200的轴部230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3。进而,在离合器毂200的轴部230的与第三太阳轮23s相反一侧的端面230s和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凸缘部)之间,以该端面230s和座圈(race)抵接的方式配置有推力轴承T4,在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凸缘部)和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5。即,鼓构件120配置为,连接部125通过作为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30和离合器C2的离合器毂200之间,向作为连接对象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延伸。另外,在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和鼓构件360的连接部365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6。
离合器C2的多个摩擦板201(各自的外周部)与在以包围离合器毂200的方式配置的鼓构件120的鼓部122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摩擦板201被作为离合器鼓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20支撑为,能够与鼓部122一体旋转并且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离合器C2的多个分离板202(各自的内周部)与在离合器毂200的筒状部232的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分离板202被该离合器毂200支撑为,能够与离合器毂200一体旋转并且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
活塞240配置为,被鼓构件120的鼓部122包围,并且内周侧的一部分进入离合器毂200的筒状部232的内侧。另外,活塞240被该轴部230支撑为,与构成离合器毂200的轴部230一体旋转,并且能够在轴向上自由移动。进而,油室划分形成构件270以位于活塞240和鼓构件120之间、即相对于活塞240(其内周部)位于与离合器毂200的连接部和第三太阳轮23s相反一侧的方式,使用挡圈固定在轴部230上。并且活塞240与油室划分形成构件270以及轴部230一起划分形成离合器C2的接合油室(第二接合油室)250。进而,活塞240与离合器毂200以及轴部230一起划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250内产生的离心油压的离心油压解除室(第二离心油压解除室)290。
由此,离合器C2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2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290由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二输出部件)一体旋转的轴部230、活塞2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构件270划分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离合器C2的接合油室2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290以比离合器C1的解除板170、即离合器C1的接合油室1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190更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方式划分形成。进而,接合油室2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290离开第二行星齿轮22且接近输入轴20i。
经由在输入轴20i、构成离合器毂200的轴部230等形成的油路,向离合器C2的接合油室250供给由油压控制装置调压后的用于使离合器C2接合的接合油压(动作油)。另外,经由在输入轴20i、构成离合器毂200的轴部230等形成的油路,向离心油压解除室290供给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动作油(例如润滑及冷却用的排放油)。多个复位弹簧SP2以位于活塞240和离合器毂200(连接部)之间的方式在离心油压解除室290的内部沿周向隔开间隔配设。此外,作为离合器C2的复位弹簧SP2,也可以取代多个螺旋弹簧而使用一个板簧。
将上述的鼓构件130以及360作为结构构件的离合器C3除了该鼓构件130、360外,还具有多个摩擦板301、与摩擦板301交替配设的多个分离板302以及底板、按压摩擦板301以及分离板302来实现摩擦接合的活塞340、以使活塞340从摩擦板301以及分离板30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340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3、环状的解除板(解除油室划分形成构件)370。
离合器C3的多个摩擦板301(各自的内周部)与在向第二行星齿轮22侧即车辆后部侧延伸的鼓构件130的毂部133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摩擦板301被作为离合器毂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30支撑为,与毂部133一体旋转并且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离合器C3的多个分离板302(各自的外周部)与在以包围鼓构件130的毂部133方式配置的鼓构件360的鼓部361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花键(内周部)嵌合。由此,多个分离板302被作为离合器鼓发挥功能的鼓构件360支撑为,与鼓部361一体旋转并且在轴向上自由移动。
活塞340配置在鼓构件130和鼓构件360的鼓部361之间,并被该鼓构件360的连接部365支撑为与鼓构件360一体旋转并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解除板370配置在活塞340和鼓构件130之间、即相对于活塞340配置在与鼓构件360的连接部365相反一侧,使用挡圈固定在该连接部365上。并且,活塞340与鼓构件360一起划分形成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第三接合油室)350。进而,解除板370与活塞340一起划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350内产生的离心油压的离心油压解除室(第三离心油压解除室)390。
由此,离合器C3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3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390由与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一体旋转的鼓构件360、活塞340以及解除板370划分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390划分形成为,比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即离合器C1的接合油室1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190更远离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并且更接近第二行星齿轮22。
经由在中心支撑件11c形成的油路116、在鼓构件360的连接部365形成的油路368等,向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供给由油压控制装置调压后的用于使离合器C3接合的接合油压(动作油)。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中心支撑件11c的油路116和鼓构件360的油路368的连通部的轴向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一个密封构件SR,该密封构件SR是对在中心支撑件11c上固定的套筒117和鼓构件360的筒状部366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环。这样,通过在铝合金制的中心支撑件11c的内筒部115内固定铁制的套筒117,能够抑制由安装在筒状部366上的密封构件SR的滑动引起的内筒部115的磨耗。另外,经由在中间轴20m和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等形成的油路向上述的推力轴承T6供给的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动作油(例如润滑及冷却用的排放油),经由在鼓构件360的连接部365形成的油孔,流入离心油压解除室390。多个复位弹簧SP3以位于活塞340和解除板370之间的方式在离心油压解除室390的内部沿周向隔开间隔配设。此外,作为离合器C3的复位弹簧SP3,可以取代多个螺旋弹簧而使用一个板簧。
如图6所示,将上述的鼓构件360作成结构构件的制动器B2具有多个摩擦板(摩擦接合板)601、与摩擦板601交替配设的多个分离板(摩擦接合板)602以及底板、按压摩擦板601以及分离板602以实现摩擦接合的第一活塞641、能够按压第一活塞641的第二活塞642、以使第一活塞641从摩擦板601以及分离板602离开的方式对第一活塞641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6。
制动器B2的多个摩擦板601(各自的内周部)与在鼓构件360的鼓部361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外周部)嵌合。各摩擦板601被作为制动器毂发挥功能的鼓构件360支撑为,与鼓部361一体旋转并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制动器B2的多个分离板602(各自的外周部)与在变速器箱体11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各分离板602被该变速器箱体11支撑为不能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而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如图4至图6所示,制动器B2的摩擦板601以及分离板602相对于中心支撑件11c配置在与第二行星齿轮22相反一侧、即配置在中心支撑件11c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侧。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中心支撑件11c上形成有朝向与第二行星齿轮22相反一侧即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侧(图中左侧)开口的环状的第一凹部111和同样朝向与第二行星齿轮22相反一侧开口的环状的第二凹部112。第一凹部111形成在第二凹部112的径向内侧,并被第二凹部112包围。第一以及第二凹部111、112被环状的间隔壁113(参照图6)隔开以使第一以及第二凹部111、112相互不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凹部111、112形成为彼此具有大致相同的轴长。
第一活塞641具有环状的第一受压部641a和按压第一以及第二摩擦接合板的板按压部641b。第一受压部641a能够自由移动地嵌合在第一凹部111内,在第一受压部641a的内周面和第一凹部111的内侧内面之间以及第一受压部641a的外周面和第一凹部111的外侧内面之间,分别配置有一个O型圈等的密封构件。由此,第一受压部641a被中心支撑件11c支撑为能够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并与该中心支撑件11c一起划分形成制动器B1的第一接合油室651。另外,板按压部641b从第一受压部641a向径向外侧延伸。板按压部641b与变速器箱体11的花键嵌合,以能够与最靠第二行星齿轮22侧的分离板602抵接的方式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与第二行星齿轮22相反一侧)突出。
第二活塞642具有第二受压部642a和活塞按压部642b。第二受压部642a能够自由移动地嵌合在第二凹部112内,在第二受压部642a的内周面和第二凹部112的内侧内面之间以及第二受压部642a的外周面和第二凹部112的外侧内面之间,分别配置一个O型圈等的密封构件。由此,第二受压部642a被中心支撑件11c支撑为能够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并与该中心支撑件11c一起划分形成制动器B1的第二接合油室652。另外,活塞按压部642b以能够与第一活塞641的板按压部641b的背面抵接的方式,从第二受压部642a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与第二行星齿轮22相反一侧)延伸。
经由在中心支撑件11c上形成的油路,向制动器B2的第一以及第二接合油室651以及652分别独立供给由油压控制装置调压后的接合油压(动作油)。另外,多个复位弹簧SP6位于第一活塞641和环状的弹簧支撑构件670之间并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并且与第一接合油室651相向。弹簧支撑构件670以相对于第一活塞641位于与第一接合油室651相反一侧的方式使用挡圈固定在中心支撑件11c上。此外,作为制动器B2的复位弹簧SP6,可以取代多个螺旋弹簧而使用一个板簧。
如图6所示,在如上述那样与由离合器C3以及制动器B2共用的鼓构件360连接的齿圈凸缘220的内周部221和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行星架22c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7。另外,如图6所示,在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行星架22c和第二太阳轮22s(以及第一太阳轮21s的齿轮轴部212)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8。进而,如图6所示,在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太阳轮22s)的齿轮轴部212和中间轴20m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9。
如图4以及图6所示,离合器C4在4个离合器C1~C4以及2个制动器B1、B2中最接近输出轴20o配置。即,离合器C4相对于第二行星齿轮22配置在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相反一侧,即,配置在第一行星齿轮21的车辆后部侧(图1中的右侧)。如图6所示,离合器C4包括离合器毂400、离合器鼓410、多个摩擦板401、与摩擦板401交替配设的多个分离板402以及底板、按压摩擦板401以及分离板402来实现摩擦接合的活塞440、以使活塞440从摩擦板401以及分离板40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440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4、环状的解除板(解除油室划分形成构件)470。
离合器毂400经由衬套或径向轴承被中间轴20m支撑为能自由旋转。另外,如图6所示,在中间轴20m和离合器毂400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10,在离合器毂400和输出轴20o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11。进而,离合器毂400经由花键以及挡圈与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齿圈21r总是连接(固定)。离合器鼓410具有:环状侧壁部411,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在输出轴20o上形成的扩径部;圆筒部412,形成为一端(图6中的左端)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并且通过焊接等接合在环状侧壁部411的外周部,并沿输出轴20o等的轴向延伸。圆筒部412的开口侧的端部(图6中的左端部)经由花键等与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行星架22c总是连接(固定)。
离合器C4的多个摩擦板401(各自的内周部)与在离合器毂400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摩擦板401被该离合器毂400支撑为,与离合器毂400一体旋转并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离合器C4的多个分离板4(各自的外周部)与在离合器鼓410的圆筒部412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分离板402(各自的外周部)被该离合器鼓410支撑为,与离合器鼓410一体旋转并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
活塞440在离合器鼓410的圆筒部412内比环状侧壁部411更靠第一行星齿轮21侧(车辆前部侧),被该输出轴20o支撑为,能与输出轴20o一体旋转并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解除板470以相比活塞440位于第一行星齿轮21侧(车辆前部侧)的方式使用挡圈固定在输出轴20o上。并且,活塞440与作为油室划分形成部的离合器鼓410、输出轴20o一起划分形成离合器C4的接合油室(第一接合油室)450。进而,解除板170与活塞440以及输出轴20o一起划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450内产生的离心油压的离心油压解除室(第四离心油压解除室)490。由此,离合器C4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4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490由与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行星架22c以及输出轴20o一体旋转的离合器鼓410、活塞440以及解除板470划分形成。
经由在变速器箱体11和输出轴20o等形成的油路,向离合器C4的接合油室450供给由油压控制装置调压后的用于使离合器C4接合的接合油压(动作油)。另外,经由在变速器箱体11和输出轴20o等形成的油路,向离心油压解除室490供给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动作油(例如润滑及冷却用的排放油)。多个复位弹簧SP4以位于活塞440和解除板470之间的方式在离心油压解除室490的内部沿周向隔着间隔配设。此外,作为离合器C4的复位弹簧SP4,也可以取代多个螺旋弹簧而使用一个板簧。另外,输出轴20o经由衬套、径向轴承被变速器箱体11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如图6所示,在输出轴20o和变速器箱体11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12。
如上所述,自动变速器20具有: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具有第三太阳轮23s、第三齿圈23r、以及将第三小齿轮23p以及第四小齿轮24p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被传递来自输入轴20i的动力的第三行星架23c;离合器C1(第一离合器),能够使作为第一输出部件的第三齿圈23r与在轴向上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离开配置的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的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连接对象部件)相互连接,并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离合器C2(第二离合器),能够使作为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二输出部件的第三太阳轮23s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连接对象部件)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鼓构件120,由离合器C1以及C2共用。
鼓构件120具有:筒状部,由在外周部嵌合离合器C1的摩擦板101(第一摩擦接合板)的毂部121以及在内周部嵌合离合器C2的摩擦板201(第二摩擦接合板)的鼓部122构成;连接部125,从构成该筒状部的鼓部122延伸,并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连接。另外,鼓构件120配置为,连接部125通过作为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30和离合器C2的离合器毂200之间,向作为连接对象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延伸。进而,在离合器毂200的轴部230的端面230s和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凸缘部)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4。另外,在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凸缘部)和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5。而且,在自动变速器20中,在构成容纳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等的变速器箱体11的一部分的前支撑件11f至离合器毂200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1、T2以及T3,在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至变速器箱体11(的后部)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6~T12。
并且,在自动变速器20中,构成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的齿轮,采用斜齿轮。因此,在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中,对外周侧的第三齿圈23r和中心侧的第三太阳轮23s作用相反方向的推力。因此,与第三齿圈23r连接的作为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的鼓构件130和配置在该鼓构件130的鼓部131的内部并且与第三太阳轮23s连接的离合器毂200要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动。基于此,在自动变速器20中,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四太阳轮24s、第三齿圈23r、第三小齿轮23p以及第四小齿轮24p的齿线的方向被设定为,在从输入轴20i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传递动力而使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第三太阳轮23s被向作为连接对象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车辆后部侧)施力,并且,第三齿圈23r被向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相反一侧(车辆前部侧)施力(参照图4)。
由此,在从输入轴20i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传递动力而使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即使与第三齿圈23r一体旋转的离合器C1的鼓构件130和与第三太阳轮23s一体旋转的离合器C2的离合器毂200要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动,通过在鼓构件130的鼓部131的内部、即离合器毂200和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之间配置的推力轴承T4以及该连接部125和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之间配置的推力轴承T5,也能够在轴向上支撑离合器C1的鼓构件130和离合器C2的离合器毂200。
结果,能够良好地降低在容纳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变速器箱体11(前支撑件11f)和离合器毂200之间配置的推力轴承T1、T2以及T3、在鼓构件130和变速器箱体11之间配置的推力轴承T6~T12的负担。因此,在自动变速器20中,尤其能够使推力轴承T1~T3以及T6~T12小型化来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进而,在自动变速器20中,由于利用鼓构件120作为离合器C1的离合器毂以及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所以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并且能更良好地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第四太阳轮24s、第三齿圈23r、第三小齿轮23p以及第四小齿轮24p的齿线的角度等被设定为,在从输入轴20i向第三行星架23c传递动力,构成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和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第四行星齿轮)都传递扭矩时,作用于第三以及第四太阳轮23s、24s的推力与作用于第三齿圈23r的推力相互抵消。
另外,在自动变速器20中,离合器C2的离合器毂200具有:轴部230,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在轴向上延伸,并且,在与第三太阳轮23s相反一侧具有与推力轴承T4抵接的端面230s;环状的壁部231,在轴向上相比端面230s位于第三太阳轮23s侧,从轴部230向径向外侧延伸;筒状部232,以包围轴部230的方式从壁部231在轴向上延伸,并且在外周部嵌合有离合器C2的分离板202。在这样构成的离合器毂200中,在离合器C2接合时,轴部230的端面230s侧的端部对扭矩的传递没有贡献。因此,如果能够承受由推力带来的压缩负荷,则无需提高端面230s侧的端部的扭转刚性。由此,能够实现离合器C2的离合器毂200小型和轻量化。
进而,在具有由斜齿轮构成的第三太阳轮23s、第三齿圈23r第三以及第四小齿轮23p、24p等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中,对第三以及第四小齿轮23p、24p实质上不作用推力(被抵消)。因此,通过使支撑第三以及第四小齿轮23p、24p的第三行星架23c与输入轴20i总是连接,能够在自动变速器20的动作中抑制输入轴20i在轴向上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自动变速器20所包含的推力轴承T1~T12的负担,使装置整体更紧凑化。
另外,如上所述,自动变速器20包括:环状的中心支撑件11c,从变速器箱体1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5,被传递来自输入轴20i的动力;第二行星齿轮22(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相对于中心支撑件11c配置在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相反一侧;离合器C3,能够使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某个旋转部件)与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连接对象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制动器B2,能够使第二齿圈22r与变速器箱体11连接以将第二齿圈22r固定为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进而,在自动变速器20中,在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在输入轴20i的旋转速度以上,与离合器C3以及制动器B2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22的旋转速度在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以下。即,在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在形成前进第1挡以及前进第7挡时与输入轴20i的旋转速度一致,在形成前进第2挡至前进第6挡、前进第8挡至前进第10挡的变速挡时,为输入轴20i的旋转速度的大约1.5倍左右。另外,在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第二齿圈22r的旋转速度在伴随制动器B2的接合而形成前进第1挡至前进第4挡的变速挡时为值0,在伴随离合器C3的接合而形成前进第7挡至前进第10挡的变速挡时,与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一致,在形成前进第5挡、前进第6挡的变速挡时,为输入轴20i的旋转速度的大约0.3倍~0.7倍。
并且,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由鼓构件360(离合器结构构件)和活塞340划分形成,鼓构件360并不是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而是与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一体旋转;该活塞340被该鼓构件360支撑。另外,经由在变速器箱体11的中心支撑件11c形成的油路116和在鼓构件360形成的油路368,向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供给动作油。进而,在中心支撑件11c的油路116和鼓构件360的油路368的连通部的轴向的两侧,配置有对在中心支撑件11c上固定的套筒117和离合器鼓360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SR。
这样,从在该中心支撑件11c以及划分形成该接合油室350的鼓构件360设置的油路116、368等,向以绕过变速器箱体11的中心支撑件11c构成的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供给动作油,能够在不使油路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向离合器C3供给接合油压。进而,通过鼓构件360和由该鼓构件360支撑的活塞340划分形成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能够良好地降低由在中心支撑件11c(套筒117)和鼓构件360之间配置的密封构件SR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拖曳损失,该鼓构件360并不是与在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总是以输入轴20i的旋转速度以上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连接,而是与在车辆前进行驶时有时通过制动器B2与变速器箱体11连接而旋转停止且有时以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以下的速度旋转的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连接。因此,在自动变速器20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合器C3的供油性,并且能够良好地降低该离合器C3中的拖曳损失。
另外,在自动变速器20中,鼓构件360通过固定(压入)在中心支撑件11c的内周面、即内筒部115内的套筒117的内周面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调心。由此,由于能够抑制套筒117(中心支撑件11c)的内周面和鼓构件360的筒状部366的间隙变大或偏差,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密封构件SR的偏摩耗等,减小拖曳损失,并且,能够通过两侧的密封构件SR可靠地限制动作油从中心支撑件11c的油路116和鼓构件360的油路368的连通部泄漏。
进而,鼓构件360具有内周部与离合器C3的分离板302(摩擦接合板)嵌合并且外周部与制动器B2的摩擦板601(摩擦接合板)嵌合的鼓部(筒状部)361。由此,由于以包围离合器C3的方式配置制动器B2,所以能够抑制自动变速器20的轴长的增加。而且,通过由离合器C3和制动器B2共用鼓构件360,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并且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
另外,在自动变速器20中,在制动器B2接合时、即在形成前进第1挡至前进第4挡的低速挡时,鼓构件360、活塞340、解除板370(接合油室3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390)等不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在形成低速挡时的旋转惯量的增加,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进而,在伴随在形成了该低速挡的状态下车辆急加速等而使自动变速器20的旋转部件产生急剧的旋转变动时,能够良好地抑制活塞340通过离心油压移动而使离合器C3接合。而且,在自动变速器20中,由于在形成前进第5挡以及前进第6挡时,鼓构件360进行旋转,能够在该期间向离心油压解除室390内充分地填充动作油,在形成前进第7挡至前进第10挡的变速挡时,能够良好地解除在接合油室350内产生的离心油压,使离合器C3的控制性良好地稳定化。
进而,自动变速器20的第二行星齿轮22具有:第二齿圈22r,其是离合器C3的连接对象部件且是制动器B2的固定对象;第二行星架22c,其是与输出轴20o总是连接的输出部件;第二太阳轮22s,其是离合器C1、C2的连接对象(第二连接对象部件)。另外,自动变速器20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在通过制动器B1将作为可固定部件的第四太阳轮24s固定为不能旋转时,以作为第一输出部件的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低于作为第二输出部件的第三太阳轮23s的旋转速度的方式对传递至第三行星架23c进行动力增速,并向第三齿圈23r以及第三太阳轮23s传递。即,在通过制动器B1将第四太阳轮24s固定为不能旋转的状态下使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以及第三太阳轮23s以高于第三行星架23c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由此,在使制动器B2接合时能够形成前进第1挡至前进第4挡的变速挡,并且在使离合器C3接合并且使制动器B2分离时,能够形成变速比比前进第4挡小的前进第7挡至前进第10挡的变速挡。
此外,在自动变速器20中,也可以取代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使用包括2个单小齿轮式的行星齿轮的辛普森型(SS-CR型)或CR-CR型的复合行星齿轮系。另外,上述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齿轮的齿向和与离合器C1以及C2关联的结构、与离合器C3的接合油室350关联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置换为一个单小齿轮式或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的变速器、将第二行星齿轮22置换为复合行星齿轮系的变速器。进而,在自动变速器20中,制动器B2也可以不以包围离合器C3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离合器C3可以取代鼓构件360而包括仅作为离合器鼓或离合器毂发挥功能的离合器结构构件。
此外,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20中,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中至少某个可以为爪形离合器或爪形制动器这样的啮合接合构件。例如,在自动变速器20中,作为在形成前进第1挡至前进第4挡时连续接合并且在形成后退挡时接合的制动器B2,可以采用爪形制动器。另外,在自动变速器20中,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以及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中的齿轮比λ1~λ4并不限于在上述说明中例示的值。另外,上述的自动变速器20也可以改变为在前轮驱动车辆上搭载的变速器。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一种多挡变速器,对从车辆的原动机传递至输入构件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输出构件传递,
具有:
箱体,具有从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支撑部,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多个旋转部件,并且从所述输入构件向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传递动力,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相对于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相反的一侧,
离合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个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包含的连接对象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制动器,能够使所述连接对象部件与所述箱体连接以将所述连接对象部件固定为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在所述车辆前进行驶时,所述某个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在所述输入构件的旋转速度以上,
所述离合器的接合油室由和所述连接对象部件一体旋转的离合器结构构件与由该离合器结构构件支撑的活塞划分形成,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经由轴承被所述支撑部的内周面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从在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部上形成的油路向所述接合油室供给动作油,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之间配置有对所述动作油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
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具有:箱体,具有从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支撑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被传递来自输入构件的动力;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相对于支撑部配置在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相反的一侧;离合器,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个旋转部件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包含的连接对象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制动器,能够使该连接对象部件与箱体连接以将该连接对象部件固定为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并且,在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中,在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上述某个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在输入构件的旋转速度以上,离合器的接合油室由与连接对象部件一体旋转的离合器结构构件和由该离合器结构构件支撑的活塞划分形成。另外,离合器结构构件经由轴承被支撑部的内周面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进而,经由在箱体的支撑部以及离合器结构构件上形成的油路向离合器的接合油室供给动作油,在支撑部的油路和离合器结构构件的油路的连通部的轴向的两侧,配置有对支撑部和离合器结构构件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
这样,从在箱体的支撑部形成的油路向以绕过箱体的支撑部的方式构成的离合器的接合油室供给动作油,从而能够在不使油路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向该离合器供给接合油压。进而,通过该由离合器结构构件和被该离合器结构构件支撑的活塞来划分形成离合器的接合油室,能够良好地降低由在支撑部和离合器结构构件之间配置的密封构件的摩擦阻力引起的拖曳损失,该离合器结构构件并不与在车辆前进行驶时以输入构件的旋转速度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的上述某个旋转部件一体旋转,而是与有时通过制动器与箱体连接而旋转停止的连接对象部件一体旋转。因此,在本次公开的多挡变速器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合器的给油性,并且能够良好地降低该离合器中的拖曳损失。而且,通过利用支撑部的内周面经由轴承将离合器结构构件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能够抑制支撑部的内周面和离合器结构构件的间隙变大或偏差。由此,能够良好地抑制密封构件的偏摩耗等,降低拖曳损失,并且,能够通过两侧的密封构件可靠地限制动作油从支撑部的油路和离合器结构构件的油路的连通部泄漏。
另外,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经由所述轴承被所述支撑部的内周面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的外周面以及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部件花键嵌合的花键的内周面从径向观察,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的所述花键与所述轴承在轴向上重叠。
进而,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是具有筒状部的鼓构件,该筒状部的内周部与所述离合器的摩擦接合板嵌合,并且该筒状部的外周部与所述制动器的摩擦接合板嵌合。由此,由于以包围离合器的方式配置制动器,所以能够抑制多挡变速器的轴长的增加。而且,通过由离合器和制动器共用鼓构件,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并且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
另外,通过使包括所述离合器以及所述制动器的多个接合构件有选择地接合来形成多个变速挡,
所述制动器在形成最低变速挡至规定变速挡中的变速挡时接合,并且在形成变速比小于所述规定变速挡的变速比的变速挡时分离,
所述离合器在形成变速比小于所述规定变速挡的变速比的变速挡时接合。在这样的多挡变速器中,在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能够使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包含的连接对象部件的旋转速度总是在行星齿轮机构的上述某个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以下。因此,在这样的多挡变速器中,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离合器的供油性,并且能够更良好地降低该离合器的拖曳损失。而且,在这样的多挡变速器中,在上述制动器接合时、即在形成最低变速挡至规定变速挡的低速挡时,离合器结构构件和活塞(以及接合油室)不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形成低速挡时的旋转惯量的增加,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并且,在伴随在形成低速挡的状态下车辆急加速等而使多挡变速器的旋转部件产生急剧的变动时,能够良好地抑制上述活塞因离心油压移动而使离合器接合。
进而,该多挡变速器还具有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作为所述离合器的第三离合器、第一制动器、以及作为所述制动器的第二制动器,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是具有与所述输入构件总是连接的输入部件、可固定部件、作为所述某个旋转部件的第一输出部件、第二输出部件的复合行星齿轮系,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是具有所述连接对象部件、与所述输出构件总是连接的输出部件、第二连接对象部件的行星齿轮,
所述第一离合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第一输出部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第二连接对象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第二输出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对象部件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所述第一制动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可固定部件与所述箱体连接以将所述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在通过所述第一制动器将所述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旋转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以所述第一输出部件的旋转速度低于所述第二输出部件的旋转速度的方式对传递至所述输入部件的动力进行增速,并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输出部件传递。由此,在使上述制动器(第二制动器)接合时形成最低变速挡至规定变速挡的变速挡,并且,在使上述离合器(第三离合器)接合并使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分离时,形成变速比小于该规定变速挡的变速比的变速挡。其中,行星齿轮机构可以是单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可以是复合行星齿轮系。
另外,该多挡变速器还具有:
第一行星齿轮,具有在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对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以及第三旋转部件,
第二行星齿轮,该第二行星齿轮是具有在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对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第四旋转部件、第五旋转部件以及第六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
第四离合器;
所述连接对象部件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第六旋转部件,
所述第二连接对象部件是总是连接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第四旋转部件,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入构件总是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五旋转部件和所述输出构件总是连接,
所述第四离合器能够使总是连接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五旋转部件以及所述输出构件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三旋转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该方式的多挡变速器具有作为复合行星齿轮系的行星齿轮机构、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第一至第四离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动器。并且,在该多挡变速器中,通过使第一至第四离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动器中的某3个有选择地接合,能够形成第1挡至第10挡的前进挡和后退挡。结果,在该多挡变速器中,能够使范围(齿轮比范围=最低变速挡的齿轮比/最高变速挡的齿轮比)更大,提高动力的传递効率即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加速性能,使级比(某变速挡的齿轮比/高1挡的变速挡的齿轮比)合理化(抑制进一步变大),使变速感觉提高。因此,根据该多挡变速器,能够良好地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和驾驶性能。进而,在该多挡变速器中,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部件同样,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入构件总是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三旋转部件通过第四离合器与输出构件(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的第五旋转部件)有选择地连接。由此,与例如在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三旋转部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的第五旋转部件一起与输出构件总是连接且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入构件有选择地连接的变速器中使第二旋转部件和输入构件有选择地连接的离合器相比,能够减小第四离合器的扭矩分担。其结果,能够使第四离合器在轴向以及径向中的至少某一方实现紧凑化。因此,根据该多挡变速器,能够使动力的传递效率和驾驶性能都提高,并且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并且,在这样的多挡变速器中,通过如下使第一至第四离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动器接合,能够形成第1挡至第10挡的前进挡和后退挡。即,前进第1挡通过使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以及第二制动器接合来形成。另外,前进第2挡通过使第一离合器、第一制动器以及第二制动器接合来形成。进而,前进第3挡通过使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以及第二制动器接合来形成。另外,前进第4挡通过使第四离合器、第一制动器以及第二制动器接合来形成。进而,前进第5挡通过使第二离合器、第四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接合来形成。另外,前进第6挡通过使第一离合器、第四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接合来形成。进而,前进第7挡通过使第一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以及第四离合器接合来形成。另外,前进第8挡通过使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接合来形成。进而,前进第9挡通过使第一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接合来形成。进而,前进第10挡通过使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接合来形成。另外,后退挡通过使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以及第二制动器接合来形成。
这样,在上述方式的多挡变速器中,通过使6个接合构件、即第一至第四离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动器中的某3个接合并且使剩余的3个分离来形成前进第1挡至前进第10挡以及后退挡。由此,与例如使6个接合构件中的2接合并且使剩余的4个分离来形成多个变速挡的变速器相比,能够减少伴随形成变速挡而分离的接合构件的数量。其结果,能够降低伴随形成变速挡而分离的接合构件中的拖曳损失,进一步提高多挡变速器中的动力的传递效率。
进而,所述输出构件是经由差速齿轮与车辆的后轮连接的输出轴。即,本发明的多挡变速器可以为在后轮驱动车辆搭载的变速器。但是,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多挡变速器能够为在前轮驱动车辆上搭载的变速器。
并且,不言而喻,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外延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进而,具体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在发明内容记载的发明的具体的一个方式,并不对发明内容记载的发明的要素进行限定。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多挡变速器的制造产业等。

Claims (8)

1.一种多挡变速器,对从车辆的原动机传递至输入构件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输出构件传递,其特征在于,
具有:
箱体,具有从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支撑部,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多个旋转部件,并且从所述输入构件向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传递动力,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相对于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相反的一侧,
离合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个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包含的连接对象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制动器,能够使所述连接对象部件与所述箱体连接以将所述连接对象部件固定为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在所述车辆前进行驶时,所述某个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在所述输入构件的旋转速度以上,
所述离合器的接合油室由和所述连接对象部件一体旋转的离合器结构构件与由该离合器结构构件支撑的活塞划分形成,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经由轴承被所述支撑部的内周面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从在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部上形成的油路向所述接合油室供给动作油,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之间配置有对所述动作油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经由所述轴承被所述支撑部的内周面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的外周面以及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部件花键嵌合的花键的内周面,
从径向观察,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的所述花键与所述轴承在轴向上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结构构件是具有筒状部的鼓构件,该筒状部的内周部与所述离合器的摩擦接合板嵌合,并且该筒状部的外周部与所述制动器的摩擦接合板嵌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包括所述离合器以及所述制动器的多个接合构件有选择地接合来形成多个变速挡,
所述制动器在形成最低变速挡至规定变速挡中的变速挡时接合,并且在形成变速比小于所述规定变速挡的变速比的变速挡时分离,
所述离合器在形成变速比小于所述规定变速挡的变速比的变速挡时接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该多挡变速器还具有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作为所述离合器的第三离合器、第一制动器、以及作为所述制动器的第二制动器,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是具有与所述输入构件总是连接的输入部件、可固定部件、作为所述某个旋转部件的第一输出部件、第二输出部件的复合行星齿轮系,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是具有所述连接对象部件、与所述输出构件总是连接的输出部件、第二连接对象部件的行星齿轮,
所述第一离合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第一输出部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第二连接对象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第二输出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对象部件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所述第一制动器能够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可固定部件与所述箱体连接以将所述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旋转,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在通过所述第一制动器将所述可固定部件固定为不能旋转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以所述第一输出部件的旋转速度低于所述第二输出部件的旋转速度的方式对传递至所述输入部件的动力进行增速,并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输出部件传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该多挡变速器还具有:
第一行星齿轮,具有在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对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以及第三旋转部件,
第二行星齿轮,该第二行星齿轮是具有在速度线图上以与齿轮比对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第四旋转部件、第五旋转部件以及第六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
第四离合器;
所述连接对象部件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第六旋转部件,
所述第二连接对象部件是总是连接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第四旋转部件,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入构件总是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五旋转部件和所述输出构件总是连接,
所述第四离合器能够使总是连接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五旋转部件以及所述输出构件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所述第三旋转部件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1挡,
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2挡,
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3挡,
通过所述第四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4挡,
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5挡,
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6挡,
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以及所述第四离合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7挡,
通过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8挡,
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9挡,
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前进第10挡,
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的接合来形成后退挡。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构件是经由差速齿轮与车辆的后轮连接的输出轴。
CN201580012929.9A 2014-03-27 2015-03-20 多挡变速器 Active CN106068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6151A JP6187352B2 (ja) 2014-03-27 2014-03-27 多段変速機
JP2014-066151 2014-03-27
PCT/JP2015/058457 WO2015146826A1 (ja) 2014-03-27 2015-03-20 多段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8403A true CN106068403A (zh) 2016-11-02
CN106068403B CN106068403B (zh) 2018-09-25

Family

ID=54195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2929.9A Active CN106068403B (zh) 2014-03-27 2015-03-20 多挡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1923B2 (zh)
JP (1) JP6187352B2 (zh)
CN (1) CN106068403B (zh)
DE (1) DE112015000316T5 (zh)
WO (1) WO2015146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8335B (zh) * 2018-03-13 2023-08-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0152A (ja) * 2001-10-30 2003-05-08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JP2006266482A (ja) * 2005-03-25 2006-10-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多段変速機
CN101303066A (zh) * 2007-05-08 2008-11-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八速自动变速器
JP2009103229A (ja) * 2007-10-24 2009-05-1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CN101578464A (zh) * 2007-07-05 2009-11-1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1839318A (zh) * 2009-02-24 2010-09-2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0251B2 (ja) * 1985-01-14 1994-12-1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遊星歯車式変速装置
DE102004038286A1 (de) * 2004-08-06 2006-02-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JP4747708B2 (ja) * 2005-07-25 2011-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4655941B2 (ja) * 2006-01-12 2011-03-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US9194482B2 (en) * 2012-10-02 2015-11-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supplying fluid to transmission control elements
US8834310B2 (en) * 2012-10-24 2014-09-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ths for supplying fluid to clutches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8870696B2 (en) * 2013-02-05 2014-10-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ransmission with dog clutch brake
CN105705828B (zh) 2013-11-29 2018-04-0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多挡变速器
DE112014004386T5 (de) * 2013-11-29 2016-06-16 Aisin Aw Co., Ltd. Mehrstufiges Getriebe
JP6183187B2 (ja) * 2013-11-29 2017-08-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多段変速機
US10378615B2 (en) * 2014-12-26 2019-08-13 Aisin Aw Co., Ltd. Clutch and speed chang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0152A (ja) * 2001-10-30 2003-05-08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JP2006266482A (ja) * 2005-03-25 2006-10-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多段変速機
CN101303066A (zh) * 2007-05-08 2008-11-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八速自动变速器
CN101578464A (zh) * 2007-07-05 2009-11-1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JP2009103229A (ja) * 2007-10-24 2009-05-1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CN101839318A (zh) * 2009-02-24 2010-09-2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46826A1 (ja) 2015-10-01
DE112015000316T5 (de) 2016-10-27
JP6187352B2 (ja) 2017-08-30
JP2015190494A (ja) 2015-11-02
US20170074372A1 (en) 2017-03-16
CN106068403B (zh) 2018-09-25
US10221923B2 (en)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3622B (zh) 多挡变速器
CN105378338B (zh) 多挡变速器
CN105705828B (zh) 多挡变速器
US7824302B2 (e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N103968015B (zh) 自动变速器
US7635315B2 (e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803082B2 (en) Multi-step transmission
CN105473894B (zh) 变速装置
CN105899849A (zh) 多级变速器
US7645208B2 (e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N103711898B (zh) 用于为变速器控制元件供给流体的***
KR20160094295A (ko) 다단 자동 변속기
CN107110241A (zh) 离合器及具有该离合器的变速装置
CN105190105B (zh) 液压泵以及具有该液压泵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05705829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5683606B (zh) 多挡变速器
CN103968013B (zh) 具有爪式离合器制动器的变速器
CN105849438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5683621A (zh) 多挡变速器
CN103153666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6068403A (zh) 多挡变速器
KR100907152B1 (ko) 다단 자동 변속기
Martin et al. General Motors Hydra-Matic 9T50 automatic transaxle
JP2015190495A (ja) 多段変速機
JP2015105724A (ja) 多段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