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5379B - 双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5379B
CN106015379B CN201610176999.4A CN201610176999A CN106015379B CN 106015379 B CN106015379 B CN 106015379B CN 201610176999 A CN201610176999 A CN 201610176999A CN 106015379 B CN106015379 B CN 106015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spring
partner
section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69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5379A (zh
Inventor
T·奥萨德尼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6015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5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5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5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9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with two clutches arranged axially without radial overla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离合器,其具有第一离合器单元、第二离合器单元、输入侧、第一输出侧和第二输出侧,第一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一摩擦组和第一操纵装置,第一摩擦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摩擦配对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摩擦配对件,第一操纵装置构造为用于提供第一操纵力以实现第一摩擦配对件和第二摩擦配对件之间的摩擦锁合,第二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二摩擦组和第二操纵装置,第二摩擦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摩擦配对件和至少一个第四摩擦配对件,第二操纵装置构造为用于提供第二操纵力以实现第三摩擦配对件和第四摩擦配对件之间的摩擦锁合,其中,设有强化装置,所述强化装置构造为用于强化所述第一操纵力和/或所述第二操纵力。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第一离合器单元、第二离合器单元、输入侧、第一输出侧和第二输出侧的双离合器。在此,第一离合器单元使输入侧与第一输出侧以能转换的方式连接。在此,第二离合器单元使输入侧与第二输出侧连接。为了分别转换离合器单元,分别设有提供操纵力的操纵装置。为了提供操纵力分别设有液压的控制***。根据要提供的操纵力的大小而定,相应地设计液压***。随着可以分别通过双离合器接通更高转矩的趋势,通常匹配液压***,以便能够利用双离合器传递更高的转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改善的双离合器。
该任务利用如下双离合器实现。
已知,改善的双离合器能以如下方式提供,即,双离合器是能够以能围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的。所述双离合器具有第一离合器单元、第二离合器单元、输入侧、第一输出侧和第二输出侧。第一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一摩擦组和第一操纵装置。第一摩擦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摩擦配对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摩擦配对件。第一摩擦配对件转矩锁合地与输入侧连接并且第二摩擦配对件转矩锁合地与第一输出侧连接。第一操纵装置构造为用于提供第一操纵力用以实现第一摩擦配对件和第二摩擦配对件之间的摩擦锁合。第二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二摩擦组和第二操纵装置。第二摩擦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摩擦配对件和至少一个第四摩擦配对件。第三摩擦配对件转矩锁合地与输入侧连接并且第四摩擦配对件与第二输出侧连接。第二操纵装置构造为用于提供第二操纵力用以实现第三摩擦配对件和第四摩擦配对件之间的摩擦锁合。
此外设有强化装置,其中,所述强化装置构造为用于强化第一操纵力和/或第二操纵力。
这个构型的优点是,可以增高借助于双离合器要传递的转矩,无需匹配液压***,通过所述液压***控制双离合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强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簧装置,其中,所述弹簧装置构造为板簧。这个构型能够实现特别成本有利的双离合器构型。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层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簧层。所述第一弹簧层和第二弹簧层以堆叠方式布置并且优选相互隔开间距地布置。从而可以特别紧凑地构成弹簧装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装置在第一弹簧层与第二弹簧层之间包括间隔元件。从而避免第一弹簧层与第二弹簧层触碰接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一摩擦片承载件和第二摩擦片承载件。第一摩擦片承载件构造为用于承载第一摩擦配对件并且第二摩擦片承载件构造为用于承载第二摩擦配对件。第一摩擦片承载件与输入侧转矩锁合地耦合。此外设有支撑元件,其构造为用于提供相对于操纵力的对应力。所述支撑元件与输出侧转矩锁合地耦合。所述弹簧装置通过第二端部与支撑元件连接并且通过第一端部与第二摩擦片承载件连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装置在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螺旋形地走向。在此,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周向方向上并且在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地布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单元和第二弹簧单元。第一弹簧单元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弹簧单元错开地布置。所述弹簧单元优选相同地构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特别成本有利地构成强化装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操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中央分离单元。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操纵装置包括具有第五摩擦配对件和第六摩擦配对件的第三摩擦组。第三摩擦组在径向上相对于第一摩擦组错开地布置。第五摩擦配对件与输入侧转矩锁合地耦合。第二摩擦片承载件包括支撑区段、齿部区段和操纵区段。所述齿部区段使第二摩擦配对件和第五摩擦配对件转矩锁合地与支撑区段和操纵区段耦合。所述支撑区段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三摩擦组的高度上并且所述操纵区段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摩擦组的高度上。在轴向方向上,所述齿部区段布置在操纵区段和支撑区段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离合器的纵向半剖图;
图2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的摩擦片承载件的纵向半剖图;
图3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的另一摩擦片承载件的纵向半剖图;
图4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的强化装置的纵向半剖图;
图5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的横截面;
图6用于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的强化装置的弹簧装置的示例性结构构型的立体图;
图7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双离合器的纵向半剖图;
图8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双离合器的纵向半剖图;
图9在图4至6中所示的强化装置的变型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离合器10的纵向半剖图。图2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摩擦片承载件80的纵向半剖图。图3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另一摩擦片承载件105的纵向半剖图。图4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强化装置115,175的纵向半剖图。图5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横截面并且图6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强化装置115,175的弹簧装置215的立体图。下面为了易于理解共同解释图1至6。
双离合器10是能够以能围绕旋转轴线15旋转的方式支承的。双离合器10具有输入侧20、第一输出侧25和第二输出侧30。输入侧20是能够转矩锁合地与机动车的驱动马达或者与扭转振动减振器耦合的。第一输出侧25是能够与变速装置的第一传动输入轴35连接的。第二输出侧30是能够与第二传动输入轴40转矩锁合地连接的。在此,第二传动输入轴40示例地构造为空心轴,而例如第一传动输入轴35则构造为实心轴。
离合器装置10包括第一离合器单元45和第二离合器单元50。第一离合器单元45和第二离合器单元50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地基本上关于对称平面55对称地构成,该对称平面布置在第一离合器单元45与第二离合器单元50之间。在此,第一离合器单元45和第二离合器单元50轴向相互邻接地布置。
第一离合器单元45包括具有第一摩擦配对件65和第二摩擦配对件70的第一摩擦组60。第一和第二摩擦配对件65,70相互交替地以堆叠方式布置。此外,第一离合器单元45包括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和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构造为外摩擦片承载件,从而第一摩擦组60布置在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径向内侧。在此,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承载第一摩擦配对件65。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与输入侧20转矩锁合地连接。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布置在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径向内侧。在此,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和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构成第一环隙,第一摩擦组60布置在所述第一环隙中。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转矩锁合地与第一输出侧25耦合。在此,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构造为内摩擦片承载件,从而第一摩擦组60布置在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径向外侧。在此,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承载第二摩擦配对件70。
第二离合器单元50包括具有第三摩擦配对件90和至少一个第四摩擦配对件95的第二摩擦组85。第三和第四摩擦配对件90,95相互交替地以堆叠方式布置。
此外,第二离合器单元50包括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和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一件式地且材料统一地与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耦合。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通过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与输入侧20转矩锁合地耦合。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与第二输出侧30耦合。
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构造为外摩擦片承载件,从而第二摩擦组85相对于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布置在径向内侧。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相对于第二摩擦组85布置在径向内侧。在此,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和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构成第二环隙,第二摩擦组85布置在所述第二环隙中。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构造为内摩擦片承载件。在此,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转矩锁合地与第四摩擦配对件95耦合。第三摩擦配对件90转矩锁合地与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耦合。
第一离合器单元45还包括第一操纵装置110、第一强化装置115和第一毂120。第一毂120在径向内侧具有双离合器10的第一输出侧25。第一毂120在径向外侧具有法兰式构成的支撑元件124。
第一操纵装置110包括具有第五摩擦配对件130和第六摩擦配对件135的第三摩擦组125。第一操纵装置110还包括压力活塞140和压力室145,所述压力室部分地通过第一压力活塞140限界。第一压力室145与双离合器10的未示出的控制器液压地连接。在此,第一压力室145是能够以第一压力介质充注的。
第一操纵装置110还具有第五摩擦片承载件165。第五摩擦片承载件165构造为内摩擦片承载件并且转矩锁合地与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耦合。第五摩擦片承载件165布置在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径向内侧并且与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构成第三环隙。在此,第五摩擦片承载件165轴向布置在第一压力活塞140与第一毂120之间。在此,第五摩擦片承载件165承载第五摩擦配对件130,从而第五摩擦配对件转矩锁合地与输入侧20连接。
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参照图2)具有第一支撑区段150、第一齿部区段155和第一操纵区段160。第一齿部区段155在轴向方向上平行于旋转轴线15延伸并且具有第一外齿部和第一内齿部,其中,第一外齿部承载第二摩擦配对件70并且保证在第二摩擦配对件70相对于第一齿部区段155轴向可移动的同时第二摩擦配对件70相对于第一齿部区段之间转矩锁合地连接。第一齿部区段155的第一内齿部提供在相对于第六摩擦配对件135轴向可移动同时的转矩锁合连接。
第一支撑区段150布置在相对于旋转轴线15的旋转平面中并且从第一齿部区段155径向向内延伸。第一支撑区段150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三摩擦组125的高度上。
第一操纵区段160布置在相对于旋转轴线15的旋转平面中并且从第一齿部区段155径向向外延伸。第一操纵区段160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摩擦组60的高度上。在此,在轴向方向上,第一齿部区段155布置在第一操纵区段160与第一支撑区段150之间。因此,第一操纵区段160相对于第一支撑区段150沿不同的径向方向延伸离开第一齿部区段155。这导致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的Z形构型。
轴向上在第一支撑区段150(参照图1)与第一支撑元件124之间布置第一强化装置115。
第二离合器单元50具有第二操纵装置170、第二强化装置175和第二毂180。第二毂180与第一毂120一样法兰式地构成并且在径向内侧构成第二输出侧30。第二毂180在径向外侧具有第二支撑元件185。第二支撑元件185与第一支撑元件124轴向相邻地布置。在第一毂120与第二毂180之间设有轴向轴承189,例如对称平面55延伸经过所述轴向轴承。在第二毂180的与轴向轴承189对置的一侧上,第二毂180轴向支撑在第二传动输入轴40上。由此,可以实现第一毂120或者说第一支撑元件124的轴向力通过轴向轴承189和第二毂180相对于第二传动输入轴40的支撑。
第二操纵装置170具有第四摩擦组186。第四摩擦组186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摩擦组85的高度上并且相对于第二摩擦组85布置在径向内侧。第四摩擦组185具有第七摩擦配对件190和第八摩擦配对件195。第八摩擦配对件195转矩锁合地与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连接。在此,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构造成与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关于对称平面55镜像对称。
第二操纵装置170还具有第六摩擦片承载件200。第六摩擦片承载件200相对于第四摩擦组185布置在径向内侧并且承载第七摩擦配对件190。在此,第六摩擦片承载件200转矩锁合地与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耦合并且通过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和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与输入侧20耦合。
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参照图3)具有第二支撑区段181、第二齿部区段182和第二操纵区段183。第二齿部区段182在轴向方向上平行于旋转轴线15延伸并且具有第二外齿部和第二内齿部,其中,第二外齿部承载第四摩擦配对件95并且保证在第四摩擦配对件95相对于第二齿部区段182轴向可移动的同时第四摩擦配对件95相对于第二齿部区段之间转矩锁合地连接。第二齿部区段182的第二内齿部提供在相对于第八摩擦配对件195轴向可移动同时的转矩锁合连接。
第二操纵区段183布置在相对于旋转轴线15的旋转平面中并且从第二齿部区段182径向向外延伸。第二操纵区段183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二摩擦组85的高度上。在此,在轴向方向上,第二齿部区段182布置在第二操纵区段183与第二支撑区段181之间。第二支撑区段181从第二齿部区段182径向向内延伸。因此,第二操纵区段183相对于第二支撑区段181沿不同的径向方向离开第二齿部区段182延伸。这导致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的Z形构型。
第二操纵装置170还包括第二压力活塞205和第二压力室210(参照图1)。在此,第二压力活塞205部分地限界第二压力室210。在此,第二压力室210是能够液压地与控制器连接的并且以第二压力流体充注。
第二强化装置175布置在第二支撑元件185与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的第二支撑区段181之间。
强化装置115,175(参照图4至6)分别包括弹簧装置215。弹簧装置215例如构造为板簧。弹簧装置215具有第一弹簧单元216和第二弹簧单元217。第一弹簧单元21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弹簧单元217错开地布置。在此,弹簧单元216,217相互相同地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三个弹簧单元,它们以120°的角度并因此以均匀的间距相互隔开地布置。
第一强化装置115的弹簧装置215通过第二端部225与第一支撑元件124连接。第一强化装置115的弹簧装置215的第一端部220与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的第一支撑区段150连接。第二强化装置175的弹簧装置215的第二端部225与第二支撑元件185耦合。第二强化装置175的弹簧装置215的第一端部220与第二支撑区段181耦合。
弹簧装置215在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此螺旋形地走向(参照图5和6)。在此,第一端部220和第二端部225在周向方向上错开地布置。由于第二端部225与支撑元件124,185连接并且第一端部220与支撑区段150,181连接,第一端部220也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二端部225错开地布置。弹簧装置215包括第一弹簧层230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簧层235。弹簧层230,235这样以堆叠方式布置,从而弹簧层230,235主要相互隔开间距地布置。这一点例如可以由此实现,在端部220,225上,弹簧装置215在弹簧层230,235之间具有间隔片236。由此避免弹簧层230,235之间的摩擦和弹簧装置215的滞后行为。在此,弹簧装置215借助第一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装置240在第一端部220上与第一支撑区段150连接并且利用第二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装置245与支撑元件124,185连接。由此,弹簧装置215可以特别成本有利地构成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例如通过改变弹簧层的数量在其刚性方面匹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选择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相对于第一支撑元件124的旋转方向237(参照图4至6)或者说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相对于第二支撑元件185的旋转方向,使得第二端部225在旋转方向237上跟随第一端部220延伸。
为了转矩锁合地连接输入侧20与第一传动输入轴35,第一压力流体被加载以压力用于提供第一操纵力FB1并且被导引到第一压力室145中。由此,例如在图1中,第一压力活塞140从左向右移动。第一支撑元件124通过第一强化装置115提供第一对应力FG1。与第一对应力FG1相反作用地,第一压力活塞140以第一操纵力FB1压缩第三摩擦组125,从而在第五摩擦配对件130与第六摩擦配对件135之间形成摩擦锁合。由此使来自输入侧20的转矩M的第一份额通过第五摩擦片承载件165传递到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上。在此,转矩M的通过第三摩擦组125传递的第一份额比在输入侧20上要传递的总转矩M小,从而在第三摩擦组125中可能产生滑差。通过第一压力活塞140导入到第三摩擦组125中的第一操纵力FB1在背侧从第三摩擦组125通过第一支撑区段150引导到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中。
转矩M的通过第三摩擦组125传递的第一份额引起,第一支撑区段150要通过第一强化装置115携带第一支撑元件124。在此,第一支撑元件124提供相对于要传递的转矩M在相反方向上作用的对应转矩。由于第二端部225相对于第一端部220随动,转矩M的第一份额引起,第一强化装置115提供第一强化力FV1,第一强化装置115以第一强化力将第一支撑区段150轴向拉向第一支撑元件124。在此,第一支撑区段150不仅携带第一齿部区段155而且也携带第一操纵区段160。除了通过第一压力活塞140导入到第一离合器单元45中的第一操纵力FB1以外,第一操纵区段160还将通过第一强化装置115产生的第一强化力FV1导入到第一摩擦组60中,通过第一强化力使第一和第二摩擦配对件65,70相对于第一支撑元件124压紧,从而第一摩擦配对件65和第二摩擦配对件70产生摩擦锁合,所述摩擦锁合使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转矩锁合地与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耦合并且通过第一强化装置115使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通过支撑元件124与输出侧25耦合。通过第一摩擦组60中的摩擦锁合使转矩M的第二份额从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传递到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上。转矩M的第二份额引起第一强化力FV1的继续增高,从而使第一和第二摩擦配对件65,70更强烈地通过第一强化力FV1相互压紧并且通过第一摩擦组60能够传递提高的转矩M。
为了中断输入侧20与第一输出侧25之间的传递转矩,中断第一压力室145中的第一压力流体的压力加载,从而没有或只有微小的第一操纵力FB1通过第一操纵装置110提供。通过断开第一操纵力FB1也断开能够借助于第一离合器单元45传递的转矩M。由此同时断开第一强化力FV1,从而消除第一离合器单元45的第一和第三摩擦组60,125中的摩擦配对件65,70,130,135之间的摩擦锁合。在此,通过弹簧装置215将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从第一支撑元件124压离,从而在摩擦配对件65,70,130,135之间产生气隙并因此避免第一离合器单元45的摩擦配对件65,70,130,135的不必要的磨损。
第二离合器单元50用于使输入侧20转矩锁合地与第二传动输入轴40连接。在此,第二离合器单元50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离合器单元45类似。与此不同,为了形状锁合地连接输入侧20与第二传动输入轴40,来自输入侧20的转矩M通过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传递到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上。此外,第二压力流体被加载以压力用于提供第二操纵力FB2并且被导入到第二压力室210中。由此,第二压力活塞205例如在图1中从右向左移动。第二支撑元件185通过第二强化装置175提供第二对应力FG2。第二压力活塞205与第二对应力FG2相反作用地压缩第四摩擦组186,从而在第七摩擦配对件190与第八摩擦配对件195之间形成摩擦锁合。由此,来自输入侧20的转矩M的第一份额通过第六摩擦片承载件200传递到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上。在此,转矩M的通过第四摩擦组186传递的第一份额比在输入侧20上要传递的总转矩M小,从而在第四摩擦组186中可能产生滑差。通过第二压力活塞205导入到第四摩擦组186中的第二操纵力FB2在背侧从第四摩擦组186通过第二支撑区段181引导到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中。
转矩M的通过第四摩擦组186传递的第一份额引起,第二支撑区段181要通过第二强化装置175携带第二支撑元件185。在此,第二支撑元件185提供相对于要传递的转矩M在相反方向上作用的对应转矩。由于第二端部225相对于第一端部220随动,转矩M的第一份额引起,第二强化装置175提供第二强化力FV2,第二强化装置175以第二强化力将第二支撑区段181轴向拉向第二支撑元件185。在此,第二支撑区段181不仅携带第二齿部区段181而且也携带第二操纵区段183。除了通过第二压力活塞205导入到第二离合器单元50中的第二操纵力FB2以外,第二操纵区段183还将通过第二强化装置175产生的第二强化力FV2导入到第二摩擦组85中,通过第二强化力使第三和第四摩擦配对件90,95相对于第二支撑元件185压紧,从而第三摩擦配对件90和第四摩擦配对件95产生摩擦锁合,摩擦锁合使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转矩锁合地与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耦合并且通过第二强化装置175使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通过第二支撑元件185与输出侧30耦合。通过第二摩擦组85中的摩擦锁合使转矩M的第二份额从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传递到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上。转矩M的第二份额引起第二强化力FV2继续增高,从而使第三和第四摩擦配对件90,95通过第二强化力FV2更强烈地相互压紧,并且通过第二摩擦组85能够传递提高的转矩M。
为了中断输入侧20与第二输出侧30之间的转矩传递,中断第二压力室210中的压力流体的压力加载,从而通过第二操纵装置170不提供或者只提供微小的第二操纵力FB2。通过断开第二操纵力FB2也断开借助于第二离合器单元50能够传递的转矩M。由此同时断开第二强化力FV2,从而消除第二离合器单元50的第二和第四摩擦组85,186中的摩擦配对件90,95,190,195之间的摩擦锁合。在此,通过弹簧装置215使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从第二支撑元件185压离,从而在摩擦配对件90,95,190,195之间产生气隙并因此避免第二离合器单元50的摩擦配对件90,95,190,195的不必要的磨损。
图7示出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双离合器10的纵向半剖图。该双离合器10与在图1至6中解释的双离合器10类似地构成。不同在于,第一操纵装置110和第二操纵装置170不同方式地构成。尤其,与在图1中所述的双离合器10构型相比,省去了第一操纵装置110中的第三摩擦组125和第二操纵装置中的第四摩擦组186。在此,第一操纵装置110和第二操纵装置170按照CSC操纵装置(同心从动缸,Concentric Slave Cylinder,中央分离器,Zentralausruecker)的原理构成。在此,在第一支撑区段150与第一操纵装置110之间设有第二轴向轴承300。与此类似地,在第二支撑区段181与第二操纵装置之间设有第三轴向轴承305。
第一操纵装置110还具有第四轴向轴承310、第一操纵接片315和中央分离单元325。第二操纵装置170具有第二操纵接片320。第二和第三轴向轴承300,305用于提供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与第一操纵接片315之间的转速补偿以及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与第二操纵接片320之间的转速补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省去第二及第四摩擦组85,186(参照图1)。利用第四轴向轴承310提供第一操纵接片315与第一操纵装置315的另一部件之间的转速补偿,尤其当这个操纵装置按照CSC操纵装置原理构成的时候。由此,可以更简单地构型双离合器10。在此,构件数量尤其更少。但是该工作原理与在图1中解释的工作原理类似,但是其中,第一操纵装置110的操纵力FB1,FB2通过第四和第二轴向轴承300,310导入到第一支撑区段150中。第二操纵力FB2由第二操纵装置170通过第三轴向轴承305导入到第二支撑区段181中。如上所述,分别通过强化装置115,175实现操纵力FB1,FB2通过强化力FV1,FV2的强化,其中,转矩M仅仅通过第一和/或第二摩擦组60,85传递。
图8示出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双离合器10的纵向半剖图。该双离合器10与在图1至7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0相比如下变化,该双离合器10构造为径向双离合器,从而第一摩擦组60相对于第二摩擦组85布置在径向外侧。此外,第三摩擦片承载件10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摩擦片承载件75,80布置在径向内侧。其结果是,第一和第三摩擦片承载件75,100构造为分开的构件,它们利用基本上径向方向上延伸的连接接片400耦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只针对布置在第一离合器单元45径向内侧的第二离合器单元50设有在图1至7中所阐述的第二强化装置175。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例如省去在图1至7中所阐述的第一强化装置115。在此,第四摩擦片承载件105如下变化,第二支撑区段181和第二操纵区段183一件式地且材料统一地构造为盘395,其中,第二齿部区段182***到盘395中并且利用保险环405保险在盘395上。第二操纵装置170同样按照CSC原理构成。
图9示出强化装置115,175的在图4至6中所示构型的变型方案。与其不同,以如下方式与在图4中所示构型不同地构成,第一端部220相对于第二端部225在旋转方向上超前地布置,从而在导入转矩M时弹簧装置215以强化力FV1,FV2使支撑区段150相对于支撑元件124,185从支撑元件124压离。这一点在图1至8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相应转换结构中同样可以使用,以产生强化力FV1,FV2
双离合器10的在图1至9中所述的构型的优点是,通过提供强化力FV1,FV2可以通过双离合器10传递更高的转矩。由此,操纵装置110,170可以更紧凑地构成和/或可以减小压力流体上的液压压力。用于产生液压压力的能源费用也可以减小。尤其减小了第二、第三和第四轴向轴承300,305,310的轴承负荷。
通过板簧形式的弹簧装置215构型保证,在通过弹簧装置215打开各离合器单元45,50时在摩擦组60,85中产生气隙。由此减小拖拽转矩。此外要指出,在图1至9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0特征也可以不同地组合。
附图标记清单
10 双离合器
15 旋转轴线
20 输入侧
25 第一输出侧
30 第二输出侧
35 第一传动输入轴
40 第二传动输入轴
45 第一离合器单元
50 第二离合器单元
55 对称平面
60 第一摩擦组
65 第一摩擦配对件
70 第二摩擦配对件
75 第一摩擦片承载件
80 第二摩擦片承载件
85 第二摩擦组
90 第三摩擦配对件
95 第四摩擦配对件
100 第三摩擦片承载件
105 第四摩擦片承载件
110 第一操纵装置
115 第一强化装置
120 第一毂
124 第一支撑元件
125 第三摩擦组
130 第五摩擦配对件
135 第六摩擦配对件
140 第一压力活塞
145 第一压力室
150 第一支撑区段
155 第一齿部区段
160 第一操纵区段
165 第五摩擦片承载件
170 第二操纵装置
175 第二强化装置
180 第二毂
181 第二支撑区段
182 第二齿部区段
183 第二操纵区段
185 第二支撑元件
186 第四摩擦组
189 第一轴向轴承
190 第七摩擦配对件
195 第八摩擦配对件
200 第六摩擦片承载件
205 第二压力活塞
210 第二压力室
215 弹簧装置
216 第一弹簧单元
217 第二弹簧单元
220 第一端部
225 第二端部
230 第一弹簧层
235 第二弹簧层
236 间隔元件
237 旋转方向
240 第一连接
245 第二连接
300 第二轴向轴承
305 第三轴向轴承
310 第四轴向轴承
315 第一操纵接片
320 第二操纵接片
325 中央分离单元
395 盘
400 连接接片
405 保险环
FV1 第一强化力
FV2 第二强化力
FB1 第一操纵力
FB2 第二操纵力

Claims (11)

1.双离合器(10),其是能够以能围绕旋转轴线(15)转动的方式支承的,
-具有第一离合器单元(45)、第二离合器单元(50)、输入侧(20)、第一输出侧(25)和第二输出侧(30),
-其中,第一离合器单元(45)包括第一摩擦组(60)和第一操纵装置(110),
-其中,第一摩擦组(6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摩擦配对件(65)和至少一个第二摩擦配对件(70),
-其中,第一摩擦配对件(65)转矩锁合地与输入侧(20)连接并且第二摩擦配对件(70)与第一输出侧(25)连接,
-其中,第一操纵装置(110)构造为用于提供第一操纵力(FB1)以实现第一摩擦配对件(65)和第二摩擦配对件(70)之间的摩擦锁合,
-其中,第二离合器单元(50)包括第二摩擦组(85)和第二操纵装置(170),
-其中,第二摩擦组(85)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摩擦配对件(90)和至少一个第四摩擦配对件(95),
-其中,第三摩擦配对件(90)转矩锁合地与输入侧(20)连接并且第四摩擦配对件(95)与第二输出侧(30)连接,
-其中,第二操纵装置(170)构造为用于提供第二操纵力(FB2)以实现第三摩擦配对件(9)和第四摩擦配对件(95)之间的摩擦锁合,
其特征在于,
-设有强化装置(115,175),
-其中,所述强化装置(115,175)构造为用于强化所述第一操纵力(FB1)和/或所述第二操纵力(FB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10),
-其中,所述强化装置(115,175)包括至少一个弹簧装置(215),
-其中,所述弹簧装置(215)构造为板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10),
-其中,所述弹簧装置(21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层(230)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簧层(235),
-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层(230)和第二弹簧层(235)以堆叠方式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10),
-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层(230)和第二弹簧层(235)相互隔开间距地布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10),其中,所述弹簧装置(215)在第一弹簧层(230)和第二弹簧层(235)之间布置一间隔元件(236)。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10),
-其中,第一离合器单元(45)包括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和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
-其中,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构造为用于承载第一摩擦配对件(65),并且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构造为用于承载第二摩擦配对件(70),
-其中,第一摩擦片承载件(75)与输入侧(20)转矩锁合地耦合,
-其中,设有支撑元件(124,185),所述支撑元件构造为用于提供相对于操纵力(FB1)的对应力,
-其中,支撑元件(124,185)与输出侧(25,30)转矩锁合地耦合,
-其中,所述弹簧装置(215)通过第二端部(225)与支撑元件(124,185)连接并且通过第一端部(220)与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10),
-其中,所述弹簧装置(215)在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螺旋形地走向,
-其中,第一端部(220)和第二端部(225)在周向方向上并且在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地布置。
8.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10),
-其中,所述弹簧装置(215)包括第一弹簧单元(216)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簧单元(217),
-其中,第一弹簧单元(216)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弹簧单元(217)错开地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离合器(10),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单元(216)和第二弹簧单元(217)相同地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10),其中,第一和/或第二操纵装置(110,170)具有至少一个中央分离单元(325)。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10),
-其中,第一操纵装置(110)包括具有第五摩擦配对件(130)和第六摩擦配对件(135)的第三摩擦组(125),
-其中,第三摩擦组(125)相对于第一摩擦组(60)径向错开地布置,
-其中,第五摩擦配对件(130)与输入侧(20)转矩锁合地耦合,
-其中,第二摩擦片承载件(80)包括支撑区段(150)、齿部区段(155)和操纵区段(160),
-其中,所述齿部区段(155)使第二摩擦配对件(70)和第五摩擦配对件(130)转矩锁合地与支撑区段(150,181)和操纵区段(160,183)耦合,
-其中,所述支撑区段(150)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三摩擦组(125)的高度上,并且所述操纵区段(160)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摩擦组(60)的高度上,
-其中,在轴向方向上,所述齿部区段(155,182)布置在操纵区段(160,183)和支撑区段(150,181)之间。
CN201610176999.4A 2015-03-27 2016-03-25 双离合器 Active CN106015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05574.4 2015-03-27
DE102015205574.4A DE102015205574A1 (de) 2015-03-27 2015-03-27 Doppelkupp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5379A CN106015379A (zh) 2016-10-12
CN106015379B true CN106015379B (zh) 2020-02-21

Family

ID=56890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6999.4A Active CN106015379B (zh) 2015-03-27 2016-03-25 双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5379B (zh)
DE (1) DE1020152055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1153B4 (de) * 2017-05-22 2022-12-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einrichtung
FR3067077B1 (fr) * 2017-05-31 2019-12-06 Valeo Embrayages Mecanisme d'embrayage comprenant deux ensembles relies par un dispositif d'assemblage
FR3069295B1 (fr) * 2017-07-21 2020-02-28 Valeo Embrayages Module d'embrayage comprenant un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s
DE102017127577A1 (de) * 2017-11-22 2019-05-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einheit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mit formschlüssiger Kupplung und Hybridmodul mit Kupplungseinheit als Trennkupplung
DE102017130444A1 (de) * 2017-12-19 2019-06-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heit und Antriebsstrang
DE102019109432A1 (de) 2018-06-04 2019-12-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triebsstrangeinheit für ein Hybridfahrzeug, Getriebeeinheit sowie Antriebsstrang
EP3715658B1 (en) * 2019-03-27 2022-08-24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Torque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0569Y (zh) * 2003-06-18 2004-08-04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WO2010006578A1 (de) * 2008-07-14 2010-01-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
DE102012209952A1 (de) * 2011-07-15 2013-01-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DE102012221958A1 (de) * 2011-12-15 2013-06-2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FR2993621B1 (fr) * 2012-07-18 2017-04-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Dispositif a double embray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5379A (zh) 2016-10-12
DE102015205574A1 (de)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5379B (zh) 双离合器
US7121392B2 (en) Hydraulic double clutch
CN110114589B (zh) 混合动力模块以及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CN107923450B (zh)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离合器装置
US7779712B2 (en)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5358856B (zh)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US8365893B2 (en) Dual clutch
EP2603710B1 (en) Parallel dual clutch unit
EP3543556B1 (en) Triple clutch and actuator thereof
CN102227573A (zh) 多离合器装置
US10156270B2 (en) Friction clutch
CN106907403B (zh) 离合器装置
CN100529451C (zh) 径向堆叠双干式离合器结构
CN106662167B (zh) 轴向多片式离合器
JP670030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ドライブトレイン
CN105090266B (zh) 用于车辆的湿式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
CN103998809A (zh) 分离***
CN105090267B (zh) 离合器组件
CN103591173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05041907A (zh) 离合器装置
CN105705813B (zh) 用于操纵摩擦离合器的斜坡***
CN104565106B (zh) 径向双离合器
CN106468314B (zh) 弹簧组件和离合器装置
CN108930726A (zh) 离合器装置
CN106257084B (zh) 离合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