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8561A - 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8561A
CN105958561A CN201610262554.8A CN201610262554A CN105958561A CN 105958561 A CN105958561 A CN 105958561A CN 201610262554 A CN201610262554 A CN 201610262554A CN 105958561 A CN105958561 A CN 105958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ing
terminal
lug
battery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25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振飞
孙伟
王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25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85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8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85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2J7/0077
    • H02J7/0086
    • H02J7/0091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电池至少包括:充电端子、放电端子、充电极耳、放电极耳、电芯和外壳;该充电端子设置于该外壳轴向上的一端,该放电端子设置于该电池轴向上的另一端;该充电极耳设置于该电芯轴向上靠近该充电端子的一端,该放电极耳设置于该电芯轴向上靠近该放电端子的一端;该充电端子穿过该外壳与该充电极耳连接,以对该电池进行充电;该放电端子穿过该外壳与该放电极耳连接,以对该电池进行放电。如此,电池可以通过电芯一端的充电极耳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电芯另一端的放电极耳对电池进行放电,使得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都较短,从而减小了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损耗,提高了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强大,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移动终端中通常都安装有电池,该电池可以为移动终端供电,而且用户还可以利用电源通过移动终端的充电孔对电池进行充电。
相关技术中,参见图1,电池110包括电芯111、外壳112、正负极耳113、正负极端子114。电芯111设置于外壳112内部,且在电芯111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正极耳1131和负极耳1132,在外壳轴向上靠近正负极耳113的一端设置有正极端子1141和负极端子1142,且正极端子1141穿过外壳112与正极耳1131连接,负极端子1142穿过外壳112与负极耳1132连接。另外,该正极端子1141和该负极端子1142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20与移动终端的主板130相连,并且该正极端子1141和该负极端子1142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中的电源管理模块与位于移动终端底部的充电孔140相连。当电池110安装在移动终端内部时,电池110的外壳112设置有正负极端子114的一端远离移动终端的充电孔140。当电池110为移动终端供电时,电池110可以通过正负极耳113进行放电,放电路径即为从正负极耳113到主板130之间的连接电路所经过的路径。当通过充电孔140为电池110充电时,充电路径即为从充电孔140到该正负极耳113之间的连接电路所经过的路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和电池充放电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至少包括:充电端子、放电端子、充电极耳、放电极耳、电芯和外壳,所述充电端子包括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放电端子包括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所述充电极耳包括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所述放电极耳包括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
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充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外壳轴向上的一端,所述放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另一端,所述充电极耳设置于所述电芯轴向上靠近所述充电端子的一端,所述放电极耳设置于所述电芯轴向上靠近所述放电端子的一端;
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正极耳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负极耳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正极耳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负极耳连接。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并通过所述充电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正极耳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并通过所述充电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负极耳连接。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放电保护电路,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并通过所述放电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二正极耳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并通过所述放电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二负极耳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所述的电池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充电极耳通过所述充电端子检测到充电电流时,将所述充电电流输入到所述电芯中,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当通过所述电池进行供电时,将所述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所述放电极耳输入到所述放电端子,以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充电电流输入到所述电芯中,包括:
将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输入到所述电芯中。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放电保护电路;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所述放电极耳输入到所述放电端子,包括:
将所述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所述放电极耳和所述放电保护电路输入到所述放电端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安装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可以包括充电极耳、放电极耳和电芯,该充电极耳包括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该放电极耳包括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该第一正极耳和该第一负极耳设置于该电芯轴向上的一端,该第二正极耳和该第二负极耳设置于该电芯轴向上的另一端。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该电池安装在移动终端中使用,安装时可以将电池中设置有充电极耳的一端靠近移动终端的充电孔,并将电池中设置有放电极耳的一端靠近移动终端的主板,则充电路径即为从充电极耳到充电孔之间的连接电路所经过的路径,而放电路径即为从放电极耳到主板之间的连接电路所经过的路径,由于此时充电极耳与充电孔之间的距离较近,且放电极耳与主板之间的距离也较近,因此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都较短,从而减小了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损耗,提高了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保护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放电保护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充放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充放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予以介绍。相关技术中,参见图1,由于充电孔与正负极耳之间的距离较长,充电路径也相应较长,当充电路径较长时,充电路径上的损耗较大,充电效率较低,同时也会导致充电路径上的发热严重。而如果将该电池倒置,虽然充电路径会变短,但是正负极耳与主板之间的距离将会变长,进而导致放电路径变长,当放电路径较长时,放电路径上的损耗较大,放电效率较低,同时也会造成放电路径上的发热严重。为了能够同时保证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都较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两套正负极耳的电池,使得电池可以通过其中一套正负极耳进行充电,并通过另一套正负极耳进行放电,从而同时缩短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进而减小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损耗,提高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池至少包括:充电端子210、放电端子220、充电极耳230、放电极耳240、电芯250和外壳260,该充电端子210包括第一正极端子211和第一负极端子212,该放电端子220包括第二正极端子221和第二负极端子222,该充电极耳230包括第一正极耳231和第一负极耳232,该放电极耳240包括第二正极耳241和第二负极耳242。
而且该电芯250设置于该外壳260的内部,该充电端子210设置于该外壳260轴向上的一端,该放电端子220设置于该外壳260轴向上的另一端,该充电极耳230设置于该电芯250轴向上靠近该充电端子210的一端,该放电极耳240设置于该电芯250轴向上靠近该放电端子220的一端。
该第一正极端子211穿过该外壳与该第一正极耳231连接,该第一负极端子212穿过该外壳与该第一负极耳232连接;该第二正极端子221穿过该外壳与该第二正极耳241连接,该第二负极端子222穿过该外壳与该第二负极耳242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可以包括充电极耳、放电极耳和电芯,该充电极耳包括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该放电极耳包括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该第一正极耳和该第一负极耳设置于该电芯轴向上的一端,该第二正极耳和该第二负极耳设置于该电芯轴向上的另一端。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该电池安装在移动终端中使用,安装时可以将电池中设置有充电极耳的一端靠近移动终端的充电孔,并将电池中设置有放电极耳的一端靠近移动终端的主板,则充电路径即为从充电极耳到充电孔之间的连接电路所经过的路径,而放电路径即为从放电极耳到主板之间的连接电路所经过的路径,由于此时充电极耳与充电孔之间的距离较近,且放电极耳与主板之间的距离也较近,因此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都较短,从而减小了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损耗,提高了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
其中,该电芯250设置于电池内部,为该电池的蓄电部分,可以包括电芯正极、电芯负极和电芯外膜。该第一正极耳231和该第二正极耳241可以穿过电芯外膜***该电芯正极,从而将该电芯正极引出,相应地,该第一负极耳232和该第二负极耳242可以穿过电芯外膜***该电芯负极,从而将该电芯负极引出。
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正极耳231、该第二正极耳241、第一负极耳232和该第二负极耳242可以由绝缘体和金属导电体复合而成,具体材料和制作工艺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该电芯250可以为锂离子电芯,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电芯,相应地,该电池可以为锂离子电池,也可以为其他电池,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均不做限定。
另外,该第一正极端子211和该第一负极端子212为该电池的一套正负极,可以连接外部电路,从而与外部电路形成回路,相应地,该第二正极端子221和该第二负极端子222即为该电池的另一套正负极,同样可以连接外部电路,从而与外部电路形成回路。也即是,该电池包括两套正负极,均可以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
例如,该第一正极端子211和该第一负极端子212可以分别与某一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使得该电源通过该第一正极端子211和该第一负极端子212为电池充电,也即是,通过与该第一正极端子211连接的第一正极耳231和与该第一负极端子212连接的第一负极耳232为电芯250充电。或者,该第二正极端子221和该第二负极端子222可以分别与某一负载的正负极相连,从而使得该电池通过该第二正极端子221和该第二负极端子222为该负载供电,也即是,该电池的电芯250通过与该第二正极端子221连接的第二正极耳241和与该第二负极端子222连接的第二负极耳242为该负载供电。
实际使用电池时,还可以将电池轴向上设置有充电端子的一端靠近电源,并将电池轴向上设置有放电端子的一端靠近负载,使得充电极耳与电源之间的距离较短,且放电极耳与负载之间的距离也较短,由于充电路径即为充电极耳到电源之间的连接电路所经过的路径,放电路径即为放电极耳到负载之间的连接电路所经过的路径,因此此时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都较短,从而降低了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阻抗,减小了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损耗,进而提高了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另外,通过减小充电路径上的阻抗,还可以减小大电流充电时的放热,使得该电池较为适应于大电流充电的充电环境中。进一步地,通过将充电极耳和放电极耳分开设计,可以将充电的热源和放电的热源分开,有利于移动终端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仅关注于将设置于电池轴向上一端的一套正负极端子作为充电端子,并将设置于电池轴向上另一端的一套正负极端子作为放电端子,而实际应用中,具体将哪一端的正负极端子作为充电端子,或者将哪一端的正负极端子作为放电端子,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也仅关注于将电芯轴向上靠近充电端子的一套正负极耳作为充电极耳,并将电芯轴向上靠近放电端子的一套正负极耳作为放电极耳,也即是,具体将电芯哪一端的正负极耳作为充电极耳,或者,将电芯哪一端的正负极耳作为放电极耳,需要根据电池的充电端子和放电端子进行确定。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该电池还可以包括充电保护电路270,该第一正极端子211穿过该外壳260并通过该充电保护电路270与该第一正极耳231连接,该第一负极端子212穿过该外壳260并通过该充电保护电路270与该第一负极耳232连接。
其中,该充电保护电路用于在该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对该电池进行保护,可以包括过压充电保护电路、过流充电保护电路或者高温充电保护电路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实际应用中,若该充电保护电路包括过压充电保护电路,则该充电保护电路可以控制该电池的充电电压不会高于预设电压;若该充电保护电路包括过流充电保护电路,则该充电保护电路可以控制该电池的回路电流不会超过预设电流;若该充电保护电路包括高温充电保护电路,则该充电保护电路可以控制该电池的温度不会超过预设温度。
例如,参见图4,该充电保护电路包括主动保护元件410、被动保护元件420和充电保护芯片430,电芯的第一正极耳440通过该被动保护元件420与电池的第一正极端子460连接,电芯的第一负极耳450通过该主动保护元件410与电池的第一负极端子470连接,且该充电保护芯片430与该主动保护元件410、该主动保护元件410的正负极引线、该被动保护元件420的正极引线分别相连,从而可以根据该充电保护芯片430的配置,在该电芯充电的过程中对该电芯进行保护。其中,该主动保护元件410和该被动保护元件420具体为哪一种元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充电端子与充电极耳之间设置了充电保护电路,该充电保护电路可以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对电芯进行保护,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该电池还可以包括放电保护电路280,该第二正极端子221穿过该外壳260并通过该放电保护电路280与该第二正极耳241连接,该第二负极端子222穿过该外壳260并通过该放电保护电路280与该第二负极耳241连接。
其中,该放电保护电路用于在该电池放电的过程中对该电池进行保护,可以包括过压放电保护电路、过流放电保护电路或者高温放电保护电路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放电保护电路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充电保护电路的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参见图5,该放电保护电路包括主动保护元件510、被动保护元件520和放电保护芯片530,电芯的第二正极耳540通过该被动保护元件520与电池的第二正极端子560连接,电芯的第二负极耳550通过该主动保护元件510与电池的第二负极端子570连接,且该放电保护芯片530与该主动保护元件510、该主动保护元件510的正负极引线、该被动保护元件520的正极引线分别相连,从而可以根据该充电保护芯片530的配置,在该电芯放电的过程中对该电芯进行保护。其中,该主动保护元件510和该被动保护元件520具体为哪一种元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放电端子与放电极耳之间设置了放电保护电路,该放电保护电路可以在电池放电的过程中对电芯进行保护,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电池供电的安全性。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充放电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图2-图5任一实施例所示的电池中。参见图6,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601中,当该充电极耳通过该充电端子检测到充电电流时,将该充电电流输入到该电芯中,以对该电池进行充电;
在步骤602中,当通过该电池进行供电时,将该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该放电极耳输入到该放电端子,以对该电池进行放电。
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可以通过电芯轴向上一端的充电极耳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电芯轴向上另一端的放电极耳对电池进行放电,使得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都较短,从而减小了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损耗,提高了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电池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
相应地,该将该充电电流输入到该电芯中,包括:
将该充电电流通过该充电保护电路输入到该电芯中。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电池还包括放电保护电路;
相应地,该将该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该放电极耳输入到该放电端子,包括:
将该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该放电极耳和该放电保护电路输入到该放电端子。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池充放电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图2-图5任一实施例所示的电池中。参见图7,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701中,当该充电极耳通过该充电端子检测到充电电流时,将该充电电流输入到该电芯中,以对该电池进行充电。
例如,参见图2所示的电池,若某一电源与该充电端子210连接,并通过该充电端子210对该电池进行充电,则该电源的充电电流即可通过该充电端子210输入该电池。由于该充电端子210与该充电极耳230连接,则该充电极耳230也可以检测到该充电电流。当该充电极耳230通过该充电端子210检测到充电电流时,即可将该充电电流输入到该电芯中,从而实现对该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参见图3,若该电池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则当该充电极耳通过该充电端子检测到充电电流时,该充电极耳还可以将该充电电流通过该充电保护电路输入到该电芯中,以对该电池进行充电,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步骤702中,当通过该电池进行供电时,将该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该放电极耳输入到该放电端子,以对该电池进行放电。
例如,参见图2所示的电池,若放电端子220与某一负载连接,则该电池可以通过该放电端子220为该负载供电。当该电池对该负载供电时,由于该放电端子220与该放电极耳240连接,该放电极耳240可以将该电芯250存储的电量通过该放电极耳240输入到该放电端子220,以便放电端子220将该电量输入到负载中,实现对该电池进行放电。
进一步地,参见图3,若该电池还包括放电保护电路,则当通过该电池进行供电时,该电池即可将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该放电极耳输入到该放电端子,以对该电池进行放电,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仅是以先对该电池进行充电,再对该电池进行放电为例进行说明,而实际应用中,当该电池中已存储有电量时,还可以无需对该电池进行充电,该电池即可直接进行放电,本公开实施例对该电池充放电的顺序和充放电的时机并不做限定。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电池还可以应用在移动终端中。例如,参见图8,当将该电池810安装在移动终端时,可以将该电池810设置有充电端子811的一端靠近移动终端的连接器820,并将该电池810设置有放电端子812的一端靠近移动终端的处理器830。安装完成后,该电池810的充电端子811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充电管理模块840与移动终端的连接器820相连,而该电池810的放电端子812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模块850与移动终端的处理器830相连。当某一电源通过该连接器820和充电端子811为该电池810充电时,该电池810中与该充电端子811连接的充电极耳即可检测到充电电流,并可以将该充电电流输入到该电池810的电芯中,从而实现对该电池810进行充电。而当该电池810通过该放电端子812为该处理器830供电时,该电池810的电芯中存储的电量即可通过放电极耳,输入到与该放电极耳连接的放电端子812,从而实现对电池810进行放电。
其中,该连接器820可以为充电孔,该处理器830可以为主板,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该电源管理模块850用于对该电池的供电过程进行管理,该充电管理模块840用于对该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管理,具体配置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过程中,该移动终端可以利用电池中靠近连接器的充电极耳进行充电,并可以利用电池中靠近处理器的放电极耳对处理器供电,由于连接器与充电极耳的距离较近,处理器与放电极耳的距离也较近,因此,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都较短,从而降低了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阻抗,减小了大电流充电时的放热,适应于大电流充电的充电环境中。而且,通过将充电极耳和放电极耳分开设计,并将充电保护电路和放电保护电路分开设计,从而可以将充电的热源和放电的热源分开,有利于移动终端的散热。
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可以通过电芯轴向上一端的充电极耳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电芯轴向上另一端的放电极耳对电池进行放电,使得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都较短,从而减小了充电路径和放电路径上的损耗,提高了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至少包括:充电端子、放电端子、充电极耳、放电极耳、电芯和外壳,所述充电端子包括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放电端子包括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所述充电极耳包括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所述放电极耳包括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
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充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外壳轴向上的一端,所述放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另一端,所述充电极耳设置于所述电芯轴向上靠近所述充电端子的一端,所述放电极耳设置于所述电芯轴向上靠近所述放电端子的一端;
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正极耳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负极耳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正极耳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负极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并通过所述充电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正极耳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并通过所述充电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负极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放电保护电路,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并通过所述放电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二正极耳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端子穿过所述外壳并通过所述放电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二负极耳连接。
4.一种电池充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池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充电极耳通过所述充电端子检测到充电电流时,将所述充电电流输入到所述电芯中,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当通过所述电池进行供电时,将所述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所述放电极耳输入到所述放电端子,以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充电电流输入到所述电芯中,包括:
将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输入到所述电芯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放电保护电路;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所述放电极耳输入到所述放电端子,包括:
将所述电芯中存储的电量通过所述放电极耳和所述放电保护电路输入到所述放电端子。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安装有权利要求1-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池。
CN201610262554.8A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59585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2554.8A CN105958561A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2554.8A CN105958561A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8561A true CN105958561A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15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2554.8A Pending CN105958561A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8561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1808A (zh) * 2016-11-23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091809A (zh) * 2016-11-23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964164A (zh) * 2017-05-27 2018-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电路、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WO2019018990A1 (zh) * 2017-07-24 2019-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830766A (zh) * 2019-01-31 2019-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和终端
WO2020168980A1 (zh) * 2019-02-22 2020-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子设备和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1614131A (zh) * 2019-02-22 2020-09-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
CN111969168A (zh) * 2019-05-20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1135949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1208811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5224455A (zh) * 2021-04-15 2022-10-21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5988A (ja) * 2004-11-26 2006-06-15 Diacelltec Kk 電池パック
CN203119042U (zh) * 2013-02-27 2013-08-07 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5988A (ja) * 2004-11-26 2006-06-15 Diacelltec Kk 電池パック
CN203119042U (zh) * 2013-02-27 2013-08-07 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1808A (zh) * 2016-11-23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091809A (zh) * 2016-11-23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091808B (zh) * 2016-11-23 2022-07-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964164A (zh) * 2017-05-27 2018-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电路、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8964164B (zh) * 2017-05-27 2021-08-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电路、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WO2019018990A1 (zh) * 2017-07-24 2019-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830766A (zh) * 2019-01-31 2019-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和终端
WO2020156240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和终端
CN111613762A (zh) * 2019-02-22 2020-09-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子设备和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1614131A (zh) * 2019-02-22 2020-09-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
CN111614131B (zh) * 2019-02-22 2022-03-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
WO2020168980A1 (zh) * 2019-02-22 2020-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子设备和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1969168A (zh) * 2019-05-20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1135949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1208811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5224455A (zh) * 2021-04-15 2022-10-21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8561A (zh) 一种电池、电池充放电方法和移动终端
JP5858306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連結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3730699B (zh) 电池组及控制电池组的方法
JP6797689B2 (ja) Dc−acインバータに対するプリチャージ及び電圧供給システム
CN101171704B (zh) 二次电池的保护电路以及包含该保护电路的二次电池
CN205193796U (zh) 通讯接口电路、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
CN207834474U (zh)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锂电池
CN113273049A (zh) 供电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169787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129503A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6090763A1 (zh) 终端电池及其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CN203261454U (zh) 一种蓝牙耳机以及内置该蓝牙耳机的终端设备
WO2017219359A1 (zh) 多极耳电池
CN205282574U (zh) 一种电池的新型电芯结构
CN209217768U (zh) 无线充电宝
CN116937723B (zh) 电池控制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4184179A (zh) 一种电池控制方法、装置和无线终端
CN104241590B (zh) 蓄电池单池和用于给蓄电池单池放电的方法
CN208539622U (zh) 一种电池激活充电电路
US20150194822A1 (en) Integrated Power Bank
CN208127925U (zh) 电池监控装置和控制***
CN206210976U (zh) 锂电池、充电器、对讲机及对讲通讯设备
CN206148985U (zh) 一种可自动断电的手机充电器
TWI572113B (zh) Use the battery module charging method of the fully charged device
CN218514119U (zh) 一种智能手表充电顶针保护电路及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