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4288B - 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利用其的冷轧方法及热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利用其的冷轧方法及热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4288B
CN105934288B CN201580004858.8A CN201580004858A CN105934288B CN 105934288 B CN105934288 B CN 105934288B CN 201580004858 A CN201580004858 A CN 201580004858A CN 105934288 B CN105934288 B CN 105934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heat treatment
rolled
rolled coi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48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4288A (zh
Inventor
郑昌规
金亨田
刘智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co Holdings Co ltd
Posc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s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755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9179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776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1276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805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6255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c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34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4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18Hardening; Quenching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tempering
    • C21D1/25Hardening, combined with annealing between 300 degrees Celsius and 600 degrees Celsius, i.e. heat refining ("Vergü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74Temperature control, e.g. by cooling or heating the rolls or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03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26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regard to simultaneous or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74Methods of treatment in inert gas, controlled atmosphere, vacuum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 C21D1/767Methods of treatment in inert gas, controlled atmosphere, vacuum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forced gas circulation; Reheating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 C21D8/0205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of ferrous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06Details, accessories not peculiar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furn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56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in a horizontal straight pa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46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sheet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56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 C21D9/562Deta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21/00Treating localised areas of an article
    • C21D2221/02Edge pa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21/00Treating localised areas of an article
    • C21D2221/10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inner with respect to outer regions, e.g. core and periphery, respectively

Abstract

公开一种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实施例的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包括:热轧卷板生成步骤,对轧制材料进行热轧并冷却,然后进行收卷,从而制备热轧卷板;第一次冷却步骤,冷却至完成相变的温度,以便在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生成硬质相;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只对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进行加热并升温至回火温度,然后在回火温度下保持既定的时间,进行热处理,以使经过第一次冷却步骤的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具有与热轧卷板的中央部分强度类似的强度;第二次冷却步骤,对经过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的热轧卷板进行冷却。

Description

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利用其的冷轧方法及热处理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卷板热处理方法以及通过加热被收卷的卷板而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制备工艺中实施的热轧工艺是将在高炉等中制备的板坯在加热炉中再加热至适合轧制的温度后,通过粗轧机(Roughing Mill)及精轧机(Finishing Mill)等一系列的轧制装置,轧制成带钢(strip)形态的热轧钢板,并通过冷却设备冷却后,通过收卷机收卷成卷板形态。而且,收卷的热轧卷板在堆放于工场(yard)进行空冷后,运到冷轧工厂或作为制品而出货。
在空冷过程中,与大气接触的热轧卷板的边缘和热轧卷板的内部,因冷却速度差异而发生材质偏差,这在作为后续工艺的冷轧时,成为带材拉断或偏斜现象的原因,诱发生产障碍。
另一方面,经热轧或冷轧而生成的带钢为了移送及保管而收卷成卷板形态。为了以后减小材质偏差或获得所需的物理特性,对收卷的带钢卷板往往进行加热而实施热处理。
对带钢加热的方式已知有将收卷状态的卷板容纳于加热设备内进行加热的成批处理方式、在将卷板状态的带钢重新展开并移送期间利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连续方式。其中,成批处理方式可以以卷板状态进行作业,不需要将卷板展开、缠绕的设备,带钢占有的空间也小,因而与连续方式相比,具有能够减小设备规模的优点。
通常的批量型卷板加热设备,包括在内部容纳卷板的加热炉、对加热炉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使加热炉内部的热气循环的循环扇以及为堆放卷板而设置于加热炉内侧底面的卷板鞍座。
就这种卷板加热设备而言,借助于循环扇的运转,加热炉内部的热气在加热炉内部循环并对加热炉内堆放的卷板进行加热。通常的卷板加热设备为循环扇从加热炉上部向下方吹送热气的形式。
循环的热气在从送风扇向下方流动的同时加热卷板的一侧侧面,抵达加热炉的底面,方向改向,向相反侧侧面流动,对卷板的相反侧侧面加热并上升。整体上为环绕卷板的四周进行循环的形态。一部分的热气在穿过卷板的中空部(卷板内部)流到相反侧的同时加热卷板的中空部。
但是,就这种卷板加热设备而言,大部分的热气在卷板的侧面和外周面的外侧流动,因而流入卷板的中空部的热气相对稀少。另外,卷板下部面被卷板鞍座遮挡,因而热气无法触及。因此,难以整体上均匀地加热卷板,在获得整体上均匀的热处理效果方面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先进高强度钢(AHSS)热轧卷板的宽度方向的材质偏差的热处理方法及利用其的冷轧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整体上均匀地加热卷板而获得均匀的热处理效果的热处理装置。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一种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包括:热轧卷板生成步骤,对轧制材料进行热轧并冷却,然后进行收卷,从而制备热轧卷板;第一次冷却步骤,冷却至完成相变的温度,以便在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生成硬质相;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只对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进行加热并升温至回火温度后,在所述回火温度下保持既定的时间,进行热处理,以使经所述第一次冷却步骤的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具有与所述热轧卷板的中央部分强度类似的强度;第二次冷却步骤,对经所述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的所述热轧卷板进行冷却。
另外,在所述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中,所述回火温度包括400℃~700℃。
另外,在所述热轧卷板生成步骤中,完成收卷的所述热轧卷板的温度包括500℃~700℃。
另外,在所述第一次冷却步骤中,所述完成相变的温度包括常温~400℃的范围。
另外,在所述第一次冷却步骤中,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的宽度包括相对于所述热轧卷板的整体宽度的1/4区域。
另外,所述热轧卷板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
另外,所述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中的加热包括进行急速加热,使得从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向所述热轧卷板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热轧卷板的整体宽度的1/4以上区域达到所述回火温度。
另外,在所述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中,所述既定时间设置为根据下面数学式求出的时间范围:
数学式:X=温度×(7.0+log(时间)),(温度为开氏温度,时间为分)
其中,温度为回火温度,7600≤X≤8600。
另外,所述第二次冷却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以3℃/分钟以上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冷轧方法,所述冷轧方法由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AHSS热轧卷板制备冷轧钢板,针对收卷温度为500℃~700℃的范围内的所述AHSS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第一次冷却至常温~400℃的范围,使所述边缘部分完成相变成为硬质相,只针对所述完成相变成为硬质相的所述边缘部分进行再加热后,在400℃~70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30~480分钟的时间,使得发生强度弱化,将所述强度弱化的所述AHSS热轧卷板以3℃/min以上的速度进行第二次冷却后实施冷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对热轧卷板进行热处理,其包括热处理炉,所述热处理炉具备:加热腔室,其供堆放、搬运所述热轧卷板的运送车进入;多个加热装置,其设置于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绝热壁面,且对所述热轧卷板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多个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燃烧器,其为了所述加热腔室的温度控制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第二燃烧器,其为了所述热轧卷板的两侧面的加热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的两侧壁;热风供应部,其向所述热轧卷板的卷板内部供应热风。
另外,所述热风供应部回收从所述加热腔室排出的高温排气,并能够向所述热轧卷板的卷板内部喷射。
另外,所述第一燃烧器包括火焰燃烧器,所述火焰燃烧器可以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的顶壁,使得喷射的火焰不会直接接触所述热轧卷板。
另外,所述第二燃烧器包括借助于辐射热而分别对所述热轧卷板的两侧面进行加热的辐射燃烧器,其中,所述辐射燃烧器可以配置于所述侧壁,且至少配置一个以上,以使其面向所述热轧卷板的中心与下端之间的侧面。
另外,所述热风供应部包括:喷嘴,其向所述热轧卷板的卷板内部喷射热风;回收管道,其与用于排出所述加热腔室内部的高温气体的排气管道连接,且将在所述排气管道中流动的排气供应给所述喷嘴;风门,其调节从所述排气管道向所述回收管道的排气的供应;送风机,其提供将在所述回收管道中流动的排气移送到所述喷嘴侧的送风力。
另外,所述热处理炉包括具备顶壁和两侧壁而使得前面、后面及下部开放的隧道形态的主体,所述开放的下部在所述运送车进入所述加热腔室时被所述运送车所关闭,所述开放的前面可以与后面被设置于所述热处理炉的开闭门所关闭。
另外,所述加热腔室借助于配置在由所述绝热壁面构成的所述顶壁、所述两侧壁及所述运送车的上表面的绝热面板而能够形成绝热结构。
另外,还包括密封装置,当所述运送车进入所述加热腔室时,对所述两侧壁与所述运送车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另外,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旋转臂,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下端一侧,且具备用于对所述缝隙进行密封的绝热材料;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旋转臂,使得所述绝热材料能够在对所述缝隙进行密封的第一位置与从所述缝隙隔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还包括控制部,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腔室内的温度,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多个加热装置,使得在所述热轧卷板的加热初期,将所述加热腔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高于所述热轧卷板的加热目标温度的温度,经过既定的时间后,将所述加热腔室内的温度保持在所述加热目标温度。
另外,具备两台所述运送车,所述运送车在所述热处理炉的两侧分别沿轨道前后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两台运送车能够以交替的方式进入所述加热腔室以及从所述加热腔室引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热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炉,其容纳并加热被收卷的卷板;循环装置,其对所述加热炉内部的热气进行循环;以及导流部,其将所述加热炉内部的在所述卷板周围流动的热气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卷的中空部。
另外,所述导流部包括导流板,其从与所述卷的侧面相对的所述加热炉的侧壁向所述卷的中空部延长。
另外,所述导流板包括相对于所述卷的中心线倾斜的倾斜导流面,以便将流动的热气引导到所述卷的中空部。
另外,所述导流板能够以结合于所述加热炉的侧壁的结合端的厚度大于朝向所述卷的中空部的自由端的厚度的方式形成。
另外,所述导流板的朝向所述卷板中空部的自由端的宽度,能够按与所述卷板的中空部的直径相同或更小的尺寸设置。
另外,所述导流板的结合于所述加热炉侧壁的结合端的最小宽度,可以按所述卷板的中空部的直径以上、最大宽度可以按所述卷板的外径以下的长度设置。
另外,所述导流部可以分别设置于分别与所述卷的两侧侧面相对的所述加热炉的两侧侧壁。
另外,所述倾斜导流面能够以曲面形态设置。
另外,所述导流部还包括:结合构件,其安装于所述加热炉的侧壁,为了所述导流板的角度调节而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导流板的结合端;支撑部,其以角度可调的状态来支撑所述导流板。
另外,所述导流部还包括:导轨,其安装于所述加热炉的侧壁;结合构件,其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且支撑所述导流板的结合端;移动装置,其将所述结合构件进行移动。
另外,所述循环装置被配置成从所述加热炉上部,通过所述卷的一侧侧面与所述加热炉侧壁之间的空间,向所述加热炉底面吹送热气。
另外,所述导流板在引导下降的热气时,可以被配置在所述卷板的中心与所述卷板的中空部的上端之间的高度,在引导经由所述卷板的下部而上升的热气时,可以被配置在所述卷板的中心与所述卷板中空部的下端之间的高度。
另外,还包括转角导流部,其设置在所述加热炉的底面与侧壁相交的角上,为了转换热气的流动方向而具有相对于所述加热炉底面倾斜的流动导流面。
另外,还包括卷板支撑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加热炉的底面侧,支撑所述卷板的下侧外周面,为了热气的流通而沿多个方向形成有通气流路。
另外,所述卷板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块,其相互隔开配置,且具有各个侧面与上表面连通的通气流路;多个隔开构件,其在所述各支撑块的上表面以相互隔开状态设置,在支撑所述卷板的同时将所述卷板与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热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炉,其容纳并加热收卷的卷;循环装置,其对所述加热炉内部的热气进行循环;以及卷板支撑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加热炉的底面侧,且支撑所述卷板的下侧外周面,为了热气的流通而沿多个方向形成有通气流路。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减小AHSS热轧卷板的宽度方向材质偏差,从而能够防止冷轧时因材质偏差而导致的褶皱及形态不良。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只对AHSS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进行加热,因而能够将再加热所导致的内部氧化最小化,能够在冷轧前的酸洗工艺中确保氧化皮的可剥离性。
另外,就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而言,导流部将在卷板周围流动的热气的一部分引导到卷板的中空部,因而在对卷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将卷板外面与中空部的温度偏差最小化。因此,整体上均匀地加热卷板,从而能够获得均匀的热处理效果。
就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而言,通过在卷板支撑装置上形成的多个方向的通气流路,热气也会向卷板的下侧外周面侧顺利地接近,因而能够将卷板上部与下部的温度偏差最小化,实现整体上均匀的加热。
就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而言,在加热炉内部循环的热气被设置于加热炉下部的转角导流部引导,因此能够保持流速且能够转换方向,从而可以实现热气的顺利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轧工艺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前热轧卷板宽度方向的强度的图表。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热处理再加热开始温度下的热处理后的强度的图表。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热处理前的细微组织、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下的强度变化的图表。
图7是将图6的温度与时间的组合变数用于x轴而示出的图表。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最高温度而示出有无强度弱化效果的图表。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过程中,在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与热轧卷板内部两个地点的温度变化的图表。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过程中热轧卷板的宽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图表。
图11是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而进行热处理的热轧卷板的宽度方向材质偏差与现有情况进行比较并示出的图表。
图12是示意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运送车进入热处理炉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意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密封装置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炉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辐射燃烧器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17是示意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风供应部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热处理炉的温度控制的控制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炉中两步骤温度控制方法的图表。
图2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炉中应用两个温度模式时热轧卷板的温度变化的图表。
图21是示出分别配置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炉两侧的两台运送车的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沿图22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导流部的导流板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转角导流部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转角导流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卷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安装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支撑块的隔开构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29和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导流部的导流板的变形例的图。
图31和图32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导流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介绍的实施例是为了能够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地传递本发明的思想而作为示例提供的。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也可以以其它形式实施。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附图中省略,在附图中,组成构件的宽度、长度、厚度等,为了便利而可能放大表示。在整篇说明书中,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相同的组成构件。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轧工艺的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的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轧方法包括热轧卷板生成步骤S10、第一次冷却步骤S20、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S30、第二次冷却步骤S40及冷轧步骤S50。
热轧卷板生成步骤S10是对板坯S1进行轧制,制作最终以卷板形式缠绕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先进高强度钢(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AHSS)热轧卷板20的步骤。具体而言,板坯S1在加热炉10中被加热至适合轧制的温度,在加热炉10中被加热的板坯S1在由3~4台轧钢机架构成的粗轧设备11中实施宽度轧制与厚度轧制,制成条S2状,之后,在由6~7台轧钢机架构成的精轧设备12中,按需要的厚度,经最终厚度轧制,能够轧制成所需厚度的带钢S3。然后,带钢S3在通过冷却工艺13的同时冷却为既定的温度后供应到收卷机14,在收卷机14中,可以将完成冷却的带钢S3收卷成卷板的形式,从而生成热轧卷板20。下面将板坯S1、条S2、带钢S3称为轧制材料S,轧制材料S作为高强度热轧钢板(AHSS),包括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双相钢(Dual-Phase钢,DP钢)、相变诱导塑性钢(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钢,TRIP钢)。另外,热轧后借助于收卷机14而收卷的时间点的热轧卷板20的温度T1可以具有500℃~700℃的范围。
第一次冷却步骤S20是保持充分的冷却速度并冷却至完成相变的温度,以便在借助于收卷机14而收卷的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生成硬质相(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步骤。
在第一次冷却步骤S20中,完成相变的温度与图3中的热处理再加热开始温度T2相应,可以包括常温~400℃的范围。其中,完成相变的温度参照图4及图5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前热轧卷板宽度方向的强度的图表。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热处理再加热开始温度下的热处理后强度的图表。如图5所示可知,当再加热开始温度为400℃以下时,与图4的热处理前热轧卷板的强度相比,热处理后发生强度弱化,但400℃以上时,不会发生较大的强度弱化。这是因为,如果再加热开始温度为400℃以上,则为相变未完全实现的状态,因而,像在热轧卷板生成步骤S10中一样,进行再加热后在第二次冷却步骤S40中重新生成硬质相。因此,优选在第一次冷却步骤S20中冷却至在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完成相变的400℃以下的温度。其中,第一次冷却步骤S20可以在堆放于工厂的工场或卷板仓库的地面的状态下,利用常温与热轧卷板的温度差异,冷却至完成相变的温度。
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S30是将通过第一次冷却步骤S20而生成的热轧卷板20边缘部分的硬质相加热升温至回火温度T3后,借助于在回火温度T3下保持既定时间,进行热处理,以使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具有与热轧卷板20的中央部分强度类似的强度的步骤。
具体而言,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S30可以包括:加热步骤S31,只对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加热而升温至回火温度T3(例如,400℃~700℃);温度保持步骤S32,在回火温度T3下保持显示出回火效果所需的既定的时间。
在加热步骤S31中,能够进行加热,以使从热轧卷板20的边缘向热轧卷板20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于热轧卷板20整体宽度的1/4以上区域(因图4所示的硬质相而显示高强度的边界)达到回火温度T3。
在温度保持步骤S32中,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例如,相对于整体宽度的1/4区域)达到回火温度T3后,借助于在回火温度T3下保持既定的时间,对热轧卷板20进行软化,使得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具有与热轧卷板20的中央部分强度类似的强度。
其中,回火温度T3与回火温度T3的保持时间的关系,参照图6至图8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热处理前细微组织、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下的强度变化的图表,图7是将图6的温度与时间的组合变数用于x轴而示出的图表,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最高温度而示出有无强度弱化效果的图表。
首先,参照图6,热处理前细微组织分为F+M(铁素体+马氏体)、F+P(铁素体+珠光体)、As-R(铁素体+珠光体,轧制后被空冷的卷板的1/4宽度位置)三种,F+M属于卷板边缘的组织,As-R属于卷板中心部分的组织,F+P属于卷板边缘与中心部分之间的组织。其中,在F+M与F+P两种情况下,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无论将时间如何延长,强度弱化效果均不大。相反可知,热处理温度保持得越高,则强度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
参照图7,图7是将图6的温度与时间的组合变数用于x轴而示出的图表,以特定细微组织为对象的温度-时间-强度数据形成一条线。温度与时间的组合变数如下定义为X(霍洛蒙回火参数,Hollomon-Jaffe parameter)。
数学式1:X=温度x(7.0+log(时间)),(温度为开氏(Kelvin)温度,时间为分)
其中,根据各细微组织,初始强度存在差异,但随着X值增大,收敛为相同的强度值。如果该强度值变得与初始As-R组织的强度相同,则卷板的宽度方向的材质偏差被消除,因此,以此时的X值为基准,能够找出热处理温度与热处理时间的范围。但是,如图8所示,如果热处理温度达到700℃以上,则渗碳体分解为奥氏体,然后在冷却过程中,硬质相被再生成,因此,热处理效果消失。因此,热处理温度应选定为700℃以下。因此,回火温度T3可以具有400℃~700℃范围的值。另外,在图7中,在回火温度T3(例如,600℃)下的保持时间,作为与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和中心部分的强度变得相同的部分(阴影部分)相应的温度,属于7600≤X≤8600区间,如果将其代入数学式1,则为7600≤873(7.0+log(时间))≤8600,热处理保持时间可以具有55.8分≤时间≤709.7分的值。其中,当保持时间大约小于56分钟时,热处理效果不大,当大于710分钟时,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的强度弱化过度,由此比热轧卷板20的中心部分的强度弱。
另一方面,在加热步骤S31中,可以只对需要强度弱化的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进行急速加热,从而达到回火温度T3,以便能够将再加热导致的热轧卷板20的内部氧化最小化。具体而言,图9是示出在热处理过程中,在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①与内部②的两个地点的温度变化的图表,在热处理过程中,热轧卷板20从外部被加热,因而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的温度急速上升,达到上限温度(700℃),而热轧卷板20的内部被缓慢加热。此时,在各宽度方向的位置,且从温度通过下限温度(400℃)的时间点开始发生热处理。如果将其显示为热轧卷板20的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则如图10所示。其中,热处理区域为①与②之间,在该区域温度应保持在上限与下限之间。②的位置是因硬质相而显示高强度的边界点,如果以图4的图表为基准,则①与②的间隔应具有热轧卷板20宽度的1/4以上的值。热处理时间为热轧卷板的①与②之间区域保持在图9所示热处理温度上限与下限之间的时间,指从热处理开始至热处理完成,整个在炉时间包括开始升温的时间,因而比实际热处理时间长,指从加热开始至热处理完成。因此,为了缩短从加热开始时间点至达到回火温度T3的时间,而执行急速加热,其在抑制热轧卷板20的内部氧化方面更为有利。
第二次冷却步骤S40是经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S30而将组织被软化的热轧卷板20冷却至常温的步骤。此时,热轧卷板20为组织被软化的状态,因而不发生冷却速度导致的再硬化,但为了将热处理导致的内部氧化影响最小化,可以对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以3℃/分以上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
[实施例]
图11是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而热处理的热轧卷板的宽度方向材质偏差与现有情形进行比较并显示的图表。热轧卷板20的钢种为高拉伸980DP,尺寸为外径2150mm、内径762mm、宽度1200mm。应用的热处理条件为,轧制后在常温下冷却48时间以上后进行再加热,在550℃下保持4小时后进行急速冷却处理。轧制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空冷材,边缘部与中心部的材质偏差出现约250MPa以上,在应用现有的退火箱(box)的情况下,宽度方向材质偏差减小到150MPa以下。而且,可以确认,在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发生大的边缘部分的材质软化,因而宽度方向上的材质偏差可以减小到50MPa以下。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进行说明。
图12是示意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图,图13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运送车进入热处理炉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12,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30大致包括运送车40和热处理炉50。
运送车40在堆放、搬运热轧卷板生成步骤S10中生成的热轧卷板20的同时,可以用于在第一次冷却步骤S20中对热轧卷板20进行冷却。
这种运送车40可以具备平板形态的运送车主体43,其安装有沿着工厂工场中安装的轨道41进行移动的轮42。台车主体43可以借助于轮42而沿着轨道41前后移动,所述轮42借助于图中未示出的驱动部而能够正向、反向旋转。
台车主体43为了热轧卷板20的稳定支撑而以强度大的钢铁或钢合金制备,在台车主体43的上面,为了绝热而可以配置有由耐火物构成的绝热面板44。
另外,在绝热面板44的上表面可以配置有多个鞍座45,其沿长度方向隔开既定的间隔而配置,用于支撑热轧卷板20。
多个热轧卷板20在分别支撑于多个鞍座45的状态下,可以在进入热处理炉50之前被冷却。
安放有多个热轧卷板20的运送车40借助于沿着轨道41移动,可以进入热处理炉50内部。此时,运送车40的绝热面板44可以形成热处理炉50下部的绝热结构。为此,运送车40能够以具有比热处理炉50的宽度稍小的宽度的方式设置,运送车40的长度能够以比热处理炉50的长度稍长的方式设置。
这种运送车40可以在将多个热轧卷板20支撑于鞍座45的状态下执行第一次冷却,在第一次冷却完成后,沿着轨道41移动,***热处理炉50内部,形成热处理炉50的绝热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省略为了进行热处理作业而将多个热轧卷板20装上运送车40或卸下的作业,由此热处理作业所需的热轧卷板20的等待时间会显著缩短。
热处理炉50能够以具有能够容纳运送车40的大小的隧道形态的方式设置。这种热处理炉50具备前面、后面及下部开放的箱子形态的主体51,主体51的内部在运送车40进入时可以形成用于加热热轧卷板20的加热腔室60。
当运送车40被***到热处理炉50内部时,主体51的开放的下部被运送车40所关闭,主体51的开放的前面与后面可以分别被能上下滑动地安装于主体51的开闭门55所关闭。
因此,如图12及图13所示,加热腔室60借助于主体51的顶壁52、从顶壁52的两端分别向下部延长的两侧壁53、54、对主体51的开放下部进行关闭的运送车40的绝热面板44及对主体51的开放的前面与后面分别进行关闭的开闭门55而形成密封的绝热空间。
具体而言,开闭门55在关闭主体51的开放的前面与后面的情况下,各开闭门55的下端借助于与运送车40的绝热面板44接触而可以对主体51的开放的前面与后面进行密封,运送车40在进入加热腔室60的情况下,运送车40的绝热面板44对主体51的下部进行密封,由此,使得热处理炉50的内部可以形成密封的加热腔室60。
借助于这种开闭门55、主体51及运送车40而形成的加热腔室60的壁面,可以由用于保存内部的热的绝热壁面构成。即,顶壁52与两侧壁53、54在形成外观的铁皮内侧配置有耐火物,在开闭门55的内侧也安装有耐火物,从而加热腔室60可以与运送车40的绝热面板44一起构成绝热结构。
此时,在运送车40与两侧壁53、54之间,会发生既定的缝隙,为了密封这种缝隙,在主体51的一侧可以安装有密封装置70。
图14是示意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密封装置的图。
参照图14,密封装置70分别安装于主体51的两侧壁下端,沿主体51的长度方向隔开配置多个,以便能够密封在运送车40与两侧壁53、54之间形成的缝隙t。下面对安装于主体51的一侧壁53的密封装置70进行说明。
这种密封装置70包括:旋转臂71,其可旋转地结合于主体51的侧壁53下端一侧;驱动单元72,其旋转驱动旋转臂71;绝热材料74,其配置于旋转臂71的端部,沿着旋转臂71的旋转方向而能够在密封缝隙t的第一位置和与缝隙t隔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驱动单元72可以包括具有进行前进、后退移动的缸杆73的电气式、电子式、液压式或空压式缸,缸杆73可以以连杆构件75为介质而与旋转臂71连接。
旋转臂71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51的侧壁53下端,其一侧与连杆构件75以铰链方式结合,在另一侧可以设置有沿着主体51的长度方向延长既定的长度而形成的绝热材料74。绝热材料74可分离地结合于旋转臂71的另一侧,以便能够进行维护所需的更换。
通过这种构成,当运送车40进入加热腔室60时,在运送车40与侧壁53之间形成的缝隙t可以被安装于通过驱动单元72旋转的旋转臂71的端部的绝热材料74所密封,因此能够防止加热腔室60内的排气或热通过缝隙t而泄露到外部。
在热处理炉50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80,所述多个加热装置80用于在主体51的开放部分被开闭门55、运送车40及密封装置70密封后,对运送车40上堆放的多个热轧卷板20的边缘部分进行热处理。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炉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辐射燃烧器的配置结构的图。
参照图15及图1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个加热装置80包括:第一燃烧器81,其为了加热腔室60内部的温度控制而对加热腔室60内部空气进行加热;第二燃烧器82,其用于对排列于加热腔室60内部的热轧卷板20的两侧面进行加热;热风供应部90,其用于对排列于加热腔室60内部的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进行加热。
第一燃烧器81可以由将燃料燃烧并借助于火焰而对加热腔室60内部的空气进行迅速加热的高速火焰燃烧器(High Speed Flame Burner)构成。
第一燃烧器81可以安装于顶壁52,以沿垂直方向喷出火焰的方式设置,可以配置于与热轧卷板20的两侧面隔开既定距离(例如,500mm以上)的位置,以便喷出的火焰不会直接触及热轧卷板20。这是为了防止当第一燃烧器81吐出的火焰直接触及热轧卷板20时,热轧卷板20因局部的温度上升而变得不均匀。
第二燃烧器82用于迅速加热热轧卷板20的两侧面的边缘部分,可以由在平板状的多孔质发热面上将燃料燃烧并利用该辐射热对热轧卷板20的两侧面加热的辐射燃烧器(Flat Flame Burner)构成。
第二燃烧器82可以配置于分别与加热腔室60中配置的热轧卷板20的两侧面相对的两侧壁53、54,由于辐射燃烧器的结构上的原因,燃烧气体的吐出压不大,因而考虑到第二燃烧器82的上下温度的差异,如图14所示,可以位于侧壁53,以使其面向热轧卷板20的中心与下端之间的侧面,相对于一个热轧卷板20的侧面,可以具备左右两侧隔开配置的两个以上,以便能够沿热轧卷板20的圆周方向以均匀的温度进行加热。
热风供应部90在借助于加热腔室60内的高温气体对热轧卷板20进行加热期间对加热速度慢的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进行加热。即,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属于与第一燃烧器81及第二燃烧器82的火焰的距离远、燃烧气体的流动也微弱的部分,因而加热速度比热轧卷板20的其它部分相对慢。因此,随着热风供应部90向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喷射热风,可以减小在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发生的温度偏差。
图17是示意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风供应部的图。
参照图17,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风供应部90能够以通过回收由加热腔室60排出的高温排气并重新供应到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侧的方式设置。
为此,热风供应部90可以包括:喷嘴91,其与加热腔室60中配置的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相对地安装于两侧壁53、54;回收管道92,其与供加热腔室60内部的高温气体被排出的排气管道59连接,且将排气管道59中流动的排气供应给喷嘴91;风门93,其调节从排气管道59向回收管道92的排气的供应;送风机94,其提供将回收管道92中流动的排气移送到喷嘴91侧的送风力。
通过这种构成,借助于第一燃烧器81及第二燃烧器82而产生的燃烧气体,首先对热轧卷板20的两侧面和卷板外部进行加热后,通过排气管道59排出到外部。此时,通过排气管道59排出的排气的温度大约为700~800度左右的高温。此时,热风供应部90调节风门93的开度,使排气管道59中流动的排气流入回收管道92后,通过喷嘴91重新向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喷出,由此,能够对加热速度相对较慢的热轧卷板20的卷板内部21进行迅速加热。
下面,对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的热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2所示,经热轧卷板生成步骤S10制作的热轧卷板20被搬运而堆放于运送车40的鞍座45。
而且,保持充分的冷却速度并对运送车40上堆放的热轧卷板20进行空冷,直至在两侧面边缘部分生成硬质相为止。
然后,运送车40沿着轨道41移动并进入热处理炉50内部。
运送车40进入热处理炉50内部后,安装于主体51的开闭门55关闭,同时,密封装置70将运送车40与两侧壁53、54之间的缝隙t关闭,从而在加热腔室60被密封的状态下执行热处理作业。
此时,不需要为了热处理作业而重新将借助于运送车40搬运的热轧卷板20移动,因而热处理作业时间缩短。另外,如图21所示,在运送车40设置为两台以上的情况下,在一个运送车40进入热处理炉50对热轧卷板20进行热处理期间,另一台运送车40在装载着热轧卷板20的状态下,执行第一次冷却过程并等待后,当在热处理炉50中完成热处理而一台运送车40被引出时,另一台运送车40可以立即进入热处理炉50,从而能够提高热处理炉50的运行率。即,两台运送车40、40a分别设置为能够在热处理炉50的两侧沿轨道41前后移动,在一台运送车40通过热处理炉50的开放的前面并装入热处理炉50内部进行热处理期间,另一台运送车40a在热处理炉50外等待,当一台运送车40完成热处理而通过热处理炉50的开放的前面被引出时,则另一台运送车40a通过热处理炉50的开放的后面而被引入到热处理炉50的内部。
在加热腔室60密封后,通过多个加热装置80执行加热腔室60的温度控制的同时,执行热轧卷板20的热处理作业。
此时,如图18所示,对热轧卷板20的热处理所需的加热腔室60的温度控制可通过控制部100来实现,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检测加热腔室60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8检测的温度对多个加热装置80进行控制。
控制部100可以根据热轧卷板20的种类,考虑不同的初始温度而适宜地设置加热腔室60的温度。
如图19所示,这种控制部100在对热轧卷板20进行再加热时,在加热初期,对多个加热装置80进行第一次驱动,使加热腔室60的温度急速升温,使得加热腔室60内的温度保持高于热轧卷板20的热处理上限温度(加热目标温度)的温度,经过既定时间后,为了使得热轧卷板20的表面温度不超过加热目标温度,对多个加热装置80进行第二次驱动,使得加热腔室60内的温度下降至上限温度后保持既定的温度,由此,能够缩短热处理时间。
图2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加热腔室内的温度控制时,热轧卷板的表面与边缘部分300mm处的温度变化的图表。
在图20中,对于将加热腔室温度既定地保持在700℃的条件和将初始温度在900℃下保持1小时30分钟后降到700℃并在热处理时间期间保持的情况,将以在边缘部分的300mm处达到550℃的时间为基准进行比较时,两种情况的热处理时间分别为9.5小时和11.5小时,当执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热腔室60温度控制时,具有能够将热处理时间缩短约2小时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加热腔室60内执行热轧卷板20的热处理作业期间,可以利用多个加热装置80,对冷却的热轧卷板20的两侧面边缘部分与卷板内部21迅速进行加热,由于利用了从加热腔室60排出的高温排气,因而会具有节能效果。
而且,当在加热腔室60内完成了热处理作业时,运送车40沿着轨道41移动,从热处理炉50引出后,执行运送车40上堆放的多个热轧卷板20的第二次冷却步骤。
下面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如图22和图23所示,具备:加热炉110,其容纳被收卷的卷板120;加热装置130,其对加热炉110内部进行加热;循环装置140,其使加热炉110内部的热气循环;卷板支撑装置150,其安装于加热炉110的底面侧;导流部170,其将循环的热气的一部分引导到卷板120的中空部122。
加热炉110壁体可以由铁皮110a和耐火物110b制备,在内部形成有容纳卷板120的加热空间111的六面体型结构物。加热炉110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为了使卷板120进入加热空间111或将加热空间111的卷板120排出,可以在侧壁(113、114)或顶壁111形成有开口,开口可以借助于门或盖而开闭。
加热炉110中容纳的卷板120能够以其外周面121放在被配置在加热炉底面112中央部分的卷板支撑装置150上,两侧面123、124与加热炉110的侧壁113、114相对的方式配置。为卷板120的中空部122的开放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炉110的侧壁113、114相对的形态。
如图22所示的示例,加热装置130可以包括燃烧器,其向加热空间111内部喷射火焰,将加热空间111加热到进行卷板120的热处理所需的温度。加热装置130为了加热空间111的均匀的加热,可以在加热炉110的顶壁111或侧壁113、114安装多个,但安装位置、安装数量等并非限定于所提出的实施例。
循环装置140如图23所示,可以包括:送风扇141,其安装于与一侧侧壁邻接的加热空间111的上部,向下方吹送热气;驱动马达142,其安装于加热炉110的上部,以便驱动送风扇141。
循环装置140从加热炉110的上部,通过卷板120的一侧侧面123与加热炉110的侧壁113之间的空间,向加热炉110底面112吹送热气。因此,吹送的热气从循环装置140下降,对卷板120的一侧侧面123进行加热,抵达加热炉110底面,方向转换后,经由卷板120的下部,流动到相反面。然后,热气再次上升,对卷板120的相反侧面124进行加热。其中,作为一个示例,提供了循环装置140安装于加热炉110的顶壁111的情形,但循环装置14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数量可以变更,因此带来的热气的流动及循环方向可以变更。
导流部170分别安装于加热炉110的两侧壁113、14,将在卷板120周围流动的热气的一部分引导到卷板120的中空部122,使得中空部122可以被顺利加热。
加热炉110两侧的导流部170如图23和图24所示,包括导流板471,其从与卷板120的侧面123、124相对的加热炉侧壁113、114向卷板120的中空部122延长。
导流板471具备与借助于循环装置140的运转而流动的热气的流动方向相对地配置的倾斜导流面271a、271b。倾斜导流面271a、271b相对于卷板120的中心线125,保持既定角度的倾斜,将流动的热气引导到卷板120的中空部122。
导流板471形成为使结合于加热炉110的侧壁113、114的结合端271c的厚度,大于朝向卷板120的中空部122的自由端371d的厚度(楔形态)。因此,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自然地形成倾斜导流面271a、271b。对这种形态而言,越向结合端271c,弯曲应力增加,因而能够防止自由端371d的下垂。
从循环装置140下降的热气如图23所示,借助于结合于一侧侧壁113的导流板171(图中的右侧导流板)的上侧倾斜导流面171a,一部分被引导而向卷板中空部122侧自然地弯曲,从而能够进入卷板120的中空部122。经由卷板120下部后,在相反侧上升的热气借助于结合于相反侧的侧壁114的导流板171(图中的左侧导流板)的下侧倾斜导流面171b的引导,一部分自然地弯曲并进入卷板120的中空部122。这样一来,从卷板中空部122两侧流向中空部122内侧的热气,形成在中空部122内旋转的流动场,提高卷板中空部122的加热效果。
本实施例提示的情形是,为了将在加热炉110内下降的热气或上升的热气引导到卷板中空部122,配制成使两侧导流板471的倾斜导流面271a、271b朝向加热炉110的上部和下部,但是,当由于循环装置140的位置变更等,热气的流动方向变化时,导流板471的倾斜导流面271a、271b也可以与流动的热气相对地配置。
本实施例提示了在两侧导流板471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形成有对等形态的倾斜导流面271a、271b的情形,但是,倾斜导流面也可以只在与流动的热气相对的一侧面形成。另外,本实施例提示了导流板471分别安装于加热炉110的两侧壁113、114的情形,但是,导流板471即使只安装于某一侧,也可以向卷板中空部122引导热气,体现中空部122的加热。
参照图24,导流板471是从结合于加热炉110侧壁113的结合端271c,越向自由端371d宽度(图中的左右宽度)越缩窄的形态。因此,下降的热气可以一部分向卷板中空部122流动,其余的部分迂回导流板471的两侧,流动到卷板120的下部侧。以相同的方式,在相反侧上升的热气,可以一部分向卷板中空部122流动,其余的部分流动到卷板120的上部侧。以这种形态构成导流板471的理由,是因为当自由端371d的宽度过大时,导板471会切断下降或上升的热气,妨碍卷板120的均匀加热。
优选地,导流板471的自由端371d的宽度按与卷板120的中空部122直径相同或比中空部122直径小的长度设置。这是因为,即使自由端371d的宽度大于卷板中空部122直径,引导到卷板中空部122的流动也不增加,反而妨碍迂回导流板471两侧的流动。
优选地,导流板471的结合端271c按最小宽度为卷板中空部122直径以上、最大宽度为卷板120外径以下的长度设置。如图29所示的示例,在结合端271c的宽度最小的情况下,导流板471可以为矩形。当结合端271c的宽度大于卷板120外径时,会妨碍迂回导流板471的流动,因此不优选。
参照图23,导流板471在引导下降的热气时,优选配置在卷板120的中心与卷板中空部122的上端之间的高度。另外,当引导经由卷板120下部而上升的热气时,优选配置在卷板120的中心与卷板中空部122下端之间的高度。
从循环装置140下降的热气借助于导流板471的引导向卷板中空部122的下半部侧弯曲而流入。因此,如果导流板471的高度低于卷板120中心,则流动不会朝向中空部122,而是触及卷板120下部的侧面123并朝向下方,中空部122的加热效果不大。相反,如果导流板471的高度高于卷板中空部122上端,则卷板120上部的侧面123阻挡朝向中空部122的流动,中空部122的加热效果也不大。
本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如图23所示,具备转角导流部180,所述转角导流部180在加热炉110的底面112与侧壁113、114相交的两侧角,具备使热气的流动方向转换的流动导流面181。一侧转角导流部180将向加热炉110底面112侧下降的热气的方向引导到卷板120下部侧,另一侧转角导流部180将经由卷板120下侧的热气向上方引导。
转角导流部180如图25所示,可以按与加热炉110的侧面113、114宽度对应的长度设置,为了热气顺利转换方向,流动导流面181可以是相对于加热炉底面倾斜的平面。图26作为转角导流部180的变形例,显示了流动导流面182为倾斜的内曲面的情形。借助于这种转角导流部180,在加热炉110内部循环的热气可以在保持流速的同时转换方向,因而能够体现热气的顺利循环。
配置于加热炉110底面112侧的卷板支撑装置150,如图23和图27所示,具备为了热气的流通而沿多个方向形成的通气流路152、153、154。
卷板支撑装置150如图27所示,包括:多个支撑块151,其为了确保通气流路152、153而相互隔开配置;多个隔开构件155,其以相互隔开状态安装于各支撑块151的上表面,在支撑卷板120的同时,使卷板120与支撑块151上表面隔开。各支撑块151的下部可以借助于连接板156而相互连接。
各支撑块151可以由六面体型结构物构成,以便能够承受约达35吨的卷板120的重量。另外,在各支撑块151中,在多个侧面151b与上表面151a形成有相互连通的通气流路154。
就卷板支撑装置150而言,多个支撑块151相互隔开配置,在确保通气流路152、153的同时,在各支撑块151上形成有侧面与上面连通的通气流路154,因而流动的热气可以容易地接近卷板120的外周面121的下侧。
多个隔开构件155在使支撑面积最小化的同时,使卷板外周面121与支撑块151的上表面151a隔开,从而确保使热气流动的流路,因而即使在卷板120下侧外周面121支撑于卷板支撑装置150的状态下,卷板120下部也能够借助于循环的热气而顺利加热。
图28显示了隔开构件的变形例。图28的隔开构件158的与卷板120的外周面121相接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成半圆筒形态。这种隔开构件158使卷板120外周面121与隔开构件158进行线接触来减小支撑面积,由此,能够使得热气更顺利地接近卷板下侧外周面121。
于是,就本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而言,由于具有导流板471的导流部170将在卷板120周围流动的热气的一部分引导到卷板120的中空部122,因而在对卷板120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使卷板120外表面与中空部122的温度偏差实现最小化。另外,通过形成在卷板支撑装置150的多方向通气流路152、153、154,热气也能够顺利接近卷板120的下侧外周面121侧,因而卷板120上部与下部的温度偏差也可以实现最小化。因此,可以整体上均匀地加热卷板120,获得均匀的热处理效果。
图30显示了导流部170导流板的变形例。图30的导流板471的上侧与下侧的倾斜导流面271a、271b以内曲面形态设置。该导流板471也一样,结合端271c的厚度可以形成为大于自由端371d的厚度,自由端371d的宽度可以形成为小于结合端271c的宽度。另外,由于倾斜导流面271a、271b为内曲面形态,因而中间部分的厚度可以比两侧端的厚度小。
这种导流板471以内曲面形态的倾斜导流面271a、271b将循环的热气集中到卷板中空部122侧的方式进行引导,因此,热气可以更顺利地引导到卷板中空部122。
图31显示了导流部的变形例。图31的导流部470包括:结合构件472,其安装于加热炉110侧壁113,且可旋转地支撑导流板471的结合端;支撑部473,其以角度可调节的状态支撑导流板471。
导流板471由于结合端借助于轴374而与结合构件472可旋转地连接,因而在必要时,可以以升高或降低自由端371d的高度的方式调节导流板471的角度。因此,在对不同规格的卷板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可以调节导流板471的角度,调节向卷板中空部122侧流动的热气的流动方向。
支撑部473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导流板471的下表面,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结合构件472,从而能够以固定状态支撑导流板471。支撑部473可以是为了导流板471的角度调节而能够调节其长度的螺旋扣形态。另外,当导流板471需要调节角度时,可以更换为长度不同的支撑部。
图32显示了导流部的另一变形例。图32的导流部470可以包括:导轨474,其安装于加热炉110的侧壁113;结合构件472,其可移动地安装于导轨474,为了导流板471的角度调节而可旋转地支撑导流板471的结合端;移动装置475,其使结合构件472移动;支撑部473,其以角度可调节的状态来支撑导流板471。即,使得可以根据需要而实现导流板471的角度调节及高度调节。
移动装置475可以包括:螺旋轴475a,其以结合于结合构件472的状态,可旋转地被支撑,且向导流板471的移动方向(导轨的长度方向)延长;旋转装置,其使螺旋轴475a旋转。旋转装置可以由设置于螺旋轴475a一端的旋转手柄475b构成,或者是使螺旋轴475a旋转的驱动马达(图中未示出)等。其中,作为一个示例,提示了螺旋轴方式的移动装置,但移动装置可以多样地变更为链条-链轮方式、齿条齿轮方式等。
图32的示例为可以实现导流板471的高度调节与角度调节,但也可以对此稍微进行变更,使得导流板471固定于结合构件472。此时,导流板471无法进行角度调节,但可以借助于移动装置475的运转而调节其高度,由此,可以调节向卷板中空部122流动的热气的方向。

Claims (36)

1.一种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包括:
热轧卷板生成步骤,对轧制材料进行热轧并冷却,然后进行收卷,从而制备热轧卷板;
第一次冷却步骤,冷却至完成相变的温度,以便在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生成硬质相;
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只对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进行加热并升温至回火温度后,在所述回火温度下保持既定时间,进行热处理,以使经所述第一次冷却步骤的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具有与所述热轧卷板的中央部分强度类似的强度;
第二次冷却步骤,对经所述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的所述热轧卷板进行冷却,
其中,在所述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中,所述回火温度包括400℃~7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热轧卷板生成步骤中,完成收卷的所述热轧卷板的温度包括500℃~7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次冷却步骤中,所述完成相变的温度包括常温~400℃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次冷却步骤中,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的宽度包括相对于所述热轧卷板的整体宽度的1/4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热轧卷板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中的加热包括进行急速加热,使得从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向所述热轧卷板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热轧卷板的整体宽度的1/4以上区域达到所述回火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热轧卷板边缘强度弱化步骤中,
所述既定时间设置为根据下面数学式求出的时间范围:
数学式:X=温度×(7.0+log(时间)),温度为开氏温度,时间为分钟,
其中,温度为回火温度,7600≤X≤86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次冷却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以3℃/分钟以上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
9.一种冷轧方法,所述冷轧方法由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AHSS热轧卷板制备冷轧钢板,针对收卷温度为500℃~700℃的范围内的所述AHSS热轧卷板的边缘部分,第一次冷却至常温~400℃的范围,使所述边缘部分完成相变成为硬质相,只针对所述完成相变成为硬质相的所述边缘部分进行再加热后,在400℃~70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30~480分钟的时间,使得发生强度弱化,将所述强度弱化的所述AHSS热轧卷板以3℃/min以上的速度进行第二次冷却后实施冷轧。
10.一种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对热轧卷板进行热处理,其包括热处理炉,所述热处理炉具备:加热腔室,其供堆放、搬运所述热轧卷板的运送车进入;多个加热装置,其设置于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绝热壁面,且对所述热轧卷板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多个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燃烧器,其为了所述加热腔室的温度控制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第二燃烧器,其为了所述热轧卷板的两侧面的加热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的两侧壁;热风供应部,其向所述热轧卷板的卷板内部供应热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热风供应部回收从所述加热腔室排出的高温排气,并向所述热轧卷板的卷板内部喷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燃烧器包括火焰燃烧器,所述火焰燃烧器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的顶壁,使得喷射的火焰不会直接接触所述热轧卷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燃烧器包括借助于辐射热而分别对所述热轧卷板的两侧面进行加热的辐射燃烧器,
其中,所述辐射燃烧器配置于所述侧壁,且至少配置一个以上,以使其面向所述热轧卷板的中心与下端之间的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热风供应部包括:喷嘴,其向所述热轧卷板的卷板内部喷射热风;回收管道,其与用于排出所述加热腔室内部的高温气体的排气管道连接,且将在所述排气管道中流动的排气供应给所述喷嘴;风门,其调节从所述排气管道向所述回收管道的排气的供应;送风机,其提供将在所述回收管道中流动的排气移送到所述喷嘴侧的送风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热处理炉包括具备顶壁和两侧壁而使得前面、后面及下部开放的隧道形态的主体,所述开放的下部在所述运送车进入所述加热腔室时被所述运送车所关闭,所述开放的前面与后面被设置于所述热处理炉的开闭门所关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腔室借助于配置在由所述绝热壁面构成的所述顶壁、所述两侧壁及所述运送车的上表面的绝热面板而形成绝热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密封装置,当所述运送车进入所述加热腔室时,对所述两侧壁与所述运送车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旋转臂,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下端一侧,且具备用于对所述缝隙进行密封的绝热材料;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旋转臂,使得所述绝热材料能够在对所述缝隙进行密封的第一位置与从所述缝隙隔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部,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腔室内的温度,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加热装置,使得在所述热轧卷板的加热初期,将所述加热腔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高于所述热轧卷板的加热目标温度的温度,经过既定的时间后,将所述加热腔室内的温度保持在所述加热目标温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具备两台所述运送车,所述运送车在所述热处理炉的两侧分别沿轨道前后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两台运送车以交替的方式进入所述加热腔室以及从所述加热腔室引出。
21.一种热处理装置,其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加热炉,其容纳并加热被收卷的卷板;
循环装置,其对所述加热炉内部的热气进行循环;以及
导流部,其将所述加热炉内部的在所述卷板周围流动的热气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卷的中空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导流部包括导流板,其从与所述卷的侧面相对的所述加热炉的侧壁向所述卷的中空部延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导流板包括相对于所述卷的中心线倾斜的倾斜导流面,以便将流动的热气引导到所述卷的中空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导流板以结合于所述加热炉的侧壁的结合端的厚度大于朝向所述卷的中空部的自由端的厚度的方式形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导流板的朝向所述卷板中空部的自由端的宽度,按与所述卷板的中空部的直径相同或更小的尺寸设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导流板的结合于所述加热炉侧壁的结合端的最小宽度,按所述卷板的中空部的直径以上、最大宽度按所述卷板的外径以下的长度设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导流部分别设置于分别与所述卷的两侧侧面相对的所述加热炉的两侧侧壁。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倾斜导流面以曲面形态设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导流部还包括:结合构件,其安装于所述加热炉的侧壁,为了所述导流板的角度调节而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导流板的结合端;支撑部,其以角度可调的状态来支撑所述导流板。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导流部还包括:导轨,其安装于所述加热炉的侧壁;结合构件,其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且支撑所述导流板的结合端;移动装置,其将所述结合构件进行移动。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循环装置被配置成从所述加热炉上部,通过所述卷的一侧侧面与所述加热炉侧壁之间的空间,向所述加热炉底面吹送热气。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在引导下降的热气时,被配置在所述卷板的中心与所述卷板的中空部的上端之间的高度,在引导经由所述卷板的下部而上升的热气时,被配置在所述卷板的中心与所述卷板中空部的下端之间的高度。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转角导流部,其设置在所述加热炉的底面与侧壁相交的角上,为了转换热气的流动方向而具有相对于所述加热炉底面倾斜的流动导流面。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卷板支撑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加热炉的底面侧,支撑所述卷板的下侧外周面,为了热气的流通而沿多个方向形成有通气流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卷板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块,其相互隔开配置,且具有各个侧面与上表面连通的通气流路;多个隔开构件,其在所述各支撑块的上表面以相互隔开状态设置,在支撑所述卷板的同时将所述卷板与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隔开。
36.一种热处理装置,其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包括:
加热炉,其容纳并加热收卷的卷;
循环装置,其对所述加热炉内部的热气进行循环;以及
卷板支撑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加热炉的底面侧,且支撑所述卷板的下侧外周面,为了热气的流通而沿多个方向形成有通气流路。
CN201580004858.8A 2014-12-09 2015-10-30 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利用其的冷轧方法及热处理装置 Active CN105934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75568 2014-12-09
KR1020140175568A KR101591792B1 (ko) 2014-12-09 2014-12-09 Ahss 열연코일의 열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냉간 압연방법
KR10-2014-0177699 2014-12-10
KR1020140177699A KR101612760B1 (ko) 2014-12-10 2014-12-10 열연코일 열처리 장치
KR10-2015-0080524 2015-06-08
KR1020150080524A KR101662559B1 (ko) 2015-06-08 2015-06-08 코일 가열설비
PCT/KR2015/011554 WO2016093493A1 (ko) 2014-12-09 2015-10-30 Ahss 열연코일의 열처리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냉간 압연방법 및 열처리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4288A CN105934288A (zh) 2016-09-07
CN105934288B true CN105934288B (zh) 2019-12-24

Family

ID=56107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4858.8A Active CN105934288B (zh) 2014-12-09 2015-10-30 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利用其的冷轧方法及热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31523A4 (zh)
JP (1) JP6229066B2 (zh)
CN (1) CN105934288B (zh)
WO (1) WO20160934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4589B2 (ja) * 2016-02-16 2021-06-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冷間圧延方法
DE102021208782A1 (de) 2021-08-11 2023-02-16 Sms Group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hoch- und höchstfesten Mehrphasenstahls
CN115386719B (zh) * 2022-10-27 2022-12-30 河北亿泰克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装置及其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76425B (en) * 1980-05-21 1984-04-04 British Steel Corp Dual-phase steel sheet
JPS6328829A (ja) * 1986-07-21 1988-02-06 Nippon Steel Corp Cr系ステンレス鋼薄板の製造方法
JPH051330A (ja) * 1991-06-24 1993-01-08 Daido Steel Co Ltd コイル熱処理炉
JP3116156B2 (ja) * 1994-06-16 2000-12-11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耐食性および溶接性に優れた鋼管の製造方法
KR100516517B1 (ko) * 2001-12-24 2005-09-26 주식회사 포스코 폭방향 인장강도가 균일한 고탄소강 선재의 제조방법
WO2007000955A1 (ja) * 2005-06-29 2007-01-04 Jfe Steel Corporation 高炭素熱延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17257B1 (ko) * 2005-10-20 2006-08-29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바 코일 보열장치
DE102008010062A1 (de) * 2007-06-22 2008-12-24 Sms Demag Ag Verfahren zum Warmwalzen und zur Wärmebehandlung eines Bandes aus Stahl
KR100854318B1 (ko) * 2007-12-26 2008-08-26 한일종합기계 주식회사 공랭식 코일 받침장치
KR100966982B1 (ko) * 2008-03-07 2010-06-3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열연코일의 냉각방법
KR101033956B1 (ko) * 2009-10-12 2011-05-11 김정환 용체화로와 엘리베이터형 담금질 장치가 일렬로 연결된 알루미늄 합금판 제조장치
KR101259243B1 (ko) * 2010-09-10 2013-04-29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선재코일 냉각장치
KR101485657B1 (ko) * 2013-03-14 2015-01-23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코일 소둔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12651A (ja) 2017-05-25
JP6229066B2 (ja) 2017-11-08
CN105934288A (zh) 2016-09-07
WO2016093493A1 (ko) 2016-06-16
EP3231523A4 (en) 2018-05-09
EP3231523A1 (en) 201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2760B1 (ko) 열연코일 열처리 장치
CN105934288B (zh) Ahss热轧卷板的热处理方法、利用其的冷轧方法及热处理装置
JP7112329B2 (ja) 金属を熱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6574314A (zh) 用于生产经硬化和回火的结构构件的***和方法
JP6037095B2 (ja) 熱延コイルの冷却方法と製造方法および冷却装置
EP1359230B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teel plate and equipment therefor
US4363472A (en) Steel strip continuous annealing apparatus
EP3164523B1 (en) Multipurpose processing line for heat treating and hot dip coating a steel strip
KR20160058746A (ko) 강판의 알루미늄-실리콘 확산코팅
KR20090114361A (ko) 연장형 강제 제품의 열처리 방법
KR101163976B1 (ko) 박판글라스 강화 열처리장치
JPH02209457A (ja) 再加熱装置を組込んだ連続焼鈍炉
JPH03257119A (ja) ローラハース式真空炉
JP2020512483A (ja) 2つの連続した炉の間に引張ブロックを含む、連続的な焼鈍又は亜鉛めっきライン
EP3685931B1 (en) Hot-rolling online movable thermal insulation heat treatment process, and heat treatment line
KR101917441B1 (ko) 압연설비
KR101905653B1 (ko) 열손실 방지가 가능한 스테인레스 스트립 연속 소둔 설비
JP3025090B2 (ja) 大径角形鋼管コーナーr部の熱処理工法
JP7163850B2 (ja) 建屋及び建屋換気方法
CN212688137U (zh) 一种时效炉
CN212713685U (zh) 一种带钢调质处理***
RU2116849C1 (ru) Участок охлаждения катанки
JPH05195066A (ja) 大径角形鋼管コーナーr部の熱処理工法
JPH0561329B2 (zh)
CA321750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treating a metal str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POSCO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POSC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5

Address after: Gyeong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POSCO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POSCO Holding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