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4616A - 用于操作紧急呼救***的方法、紧急呼救*** - Google Patents

用于操作紧急呼救***的方法、紧急呼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4616A
CN105814616A CN201480067555.6A CN201480067555A CN105814616A CN 105814616 A CN105814616 A CN 105814616A CN 201480067555 A CN201480067555 A CN 201480067555A CN 105814616 A CN105814616 A CN 105814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station
mobile device
distress call
emergency call
di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75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瓦西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4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4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7/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from a central st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ubstations
    • G08B27/008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from a central st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ubstations with transmission via TV or radio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01Alarm cancelling procedures or alarm forwarding decisions, e.g. based on absence of alarm confirm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14Central alarm receiver or annunciat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7/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from a central st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ub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53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e.g.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or for mobile receivers
    • H04H20/5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e.g.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or for mobile receivers for emergency or urg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紧急呼救***(1)的方法,该紧急呼救***具有至少一个移动设备(3)以及多个接收站(4?6),该移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发送紧急呼救的无线电模块(10),所述接收站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紧急呼救的无线电模块(11),其中,每个接收站(4?6)具有用于输出报警信号的报警装置(14),并且其中,所述移动设备(3)为了触发报警信号而将紧急呼救发送给接收站(4?6)中的第一接收站,其中,确定移动设备(3)相对于接收站(4?6)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位置从接收站(4?6)中只选择一个用于输出报警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操作紧急呼救***的方法、紧急呼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紧急呼救***的方法,该紧急呼救***具有至少一个移动设备以及多个接收站,该移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发出紧急呼救的无线电模块,这些接收站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紧急呼救的无线电模块。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紧急呼救***、特别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该紧急呼救***具有至少一个移动设备和多个接收站,该移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发出紧急呼救的无线电模块,这些接收站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紧急呼救的无线电模块。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可知许多不同的紧急呼救***,这些紧急呼救***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紧急呼救。因此,例如,在德国实用新型DE29619164U1中公开了一种紧急呼救***,其包括多个安装好的接收站。通过诸如手表或呼叫器(Pager)这样的移动设备可发射紧急呼救,这种紧急呼救由接收站检测到并传递至紧急呼救中心。由此,例如可以快速地向伤亡人员提供以派出救护车等形式的援助。然而,这种***不适于如下的紧急情况:即,移动设备的用户处于例如由其他人带来的危险情况下。此外,用户还必须等待所请求援助的到来。即使移动设备的用户受到其他人的威胁,由紧急呼救***生成的紧急呼救也不会立即提供帮助,因为这种紧急呼救必须首先被传递至紧急呼救中心,并且紧急呼救中心必须将警员等派遣到作出紧急呼救的人的位置。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DE102006032485A1中公开的一种***更好地适于危险情况。所述专利文献提出,紧急呼救发送器可以将信号发送至集成在机动车辆中的多个接收站,在此,这些接收站作为对报警信号的响应一方面将紧急呼救传递至中心,另一方面通过车辆电子设备发出声音或光信号作为报警信号,以便引起注意并且例如驱逐作案人。如果周围有多个带有相应设施的车辆,然而所有这些车辆于是都会触发报警,这使得难以明确地识别出移动设备的用户所在的地点。
另外,由专利文献US2013/0057401A1可知一种紧急呼救***,其中将无线电模块与报警装置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来设置。在此设置为,如果触发报警,一方面报警装置产生报警信号,另一方面无线电模块被激活,以便发送例如关于该单元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数据,由此使得救助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很快获得与建筑物相关的信息。然而在这里,在实现无线连接之前,需要直接在该单元上手动地触发报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急呼救***,该***在危险情况下尽可能快地向用户提供帮助,特别是通过有针对性地生成报警信号来将注意力集中在用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方法以及通过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特征的紧急呼救***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所触发的报警信号可以使第三者的注意力有针对性地专注于移动设备的用户。在此,这种报警也可以通过下述人员来触发:其不直接处于危险之中,然而能够注意到有人面临危险,却不要暴露自己并因此可能处于危险中。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设计为,每个接收站均具有用于输出报警信号的报警装置,并且用于触发报警的移动设备将紧急呼救发送到第一接收站、特别是只发送到第一接收站,在此,确定移动设备相对于接收站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位置只选择其中一个接收站用来由其报警装置输出报警信号。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接收站的报警装置输出报警信号。根据移动设备关于接收站的位置来选择这样的接收站,使得特别是对此目的来说最合适的接收站产生报警信号。通过根据所确定的位置选出的接收站来实现,产生报警或者报警信号,使得第三者的注意力不被其他的报警信号误导并且可以更快地检测出紧急呼救发送者的实际位置。
优选地设置为,将该紧急呼救***设计为地区范围内的。为此,该紧急呼救***的接收站被如下地分布在设定的区域中:即,移动设备无论是位于该区域的什么地方,始终能够将紧急呼救至少发送到其中一个接收站。此外,特别优选地设置为,已经接收到紧急呼救的第一接收站直接将该紧急呼救传递到中心或中央服务器上。为此,该接收站被适宜地有线或无线地连接在局域网(LAN)上,中央服务器也位于该局域网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扩展方案设置为,移动设备特别是借助于其无线电模块来确定接收站的无线电模块的信号强度,并向其无线电模块具有最大信号强度的接收站发送紧急呼救。即,如果移动设备***纵用于发送紧急呼救,则首先检测可用接收站的信号强度。为此,移动设备扫描或探测其周围环境,并对所检测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评价。由于移动设备是向具有最大信号强度的接收站发送紧急呼救,因此可以确保该紧急呼救被安全并且迅速地发送到几乎肯定是处于最佳位置的接收站。即,通常可以假设:具有最高信号强度的接收站是设置为最接近移动设备的接收站。
此外,优选地设置为,接收紧急呼救的第一接收站检测移动设备的无线电模块的信号强度,并根据该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在此假设,移动设备的无线电模块的发射功率原则上是已知的。相应地,接收站能够根据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至少确定移动设备与对应接收站的距离。此外,如果接收站优选地具有其无线电模块的相应的方向特性,则可以足够准确地确定移动设备相对于接收站的位置。替代地或附加地,优选地设置为,通过三角测量法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为此,第一接收站与相邻的接收站通信,该相邻的接收站同样位于移动设备的作用范围内并能够检测其信号强度。通过获知这些相邻接收站相对于第一接收站的布置,能够通过三角测量法足够准确地查明移动设备的位置。如果在移动设备的有效范围内仅设有两个接收站,则通过这两个接收站能够实现足够高的定位精度。通过这样的方法,特别是可以摒弃接收站的无线电模块的高成本的方向特性。
替代地,优选地设置为,移动设备将所检测到的所有被检测的接收站的信号强度随紧急呼救一起发送给第一接收站,在此,第一接收站根据这些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即,在此由已被告知相邻接收站的信号强度(这些信号强度同样由移动设备来检测)的接收站根据信号强度来计算或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由此,第一接收站能够拥有全部的信息,以便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设计为:由第一接收站将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强度相比较,在此,只有在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强度相符时,第一接收站才会通过报警装置触发报警信号。也就是说,为了更快地测定移动设备的方位,移动设备的位置在此不是被计算得出,而是通过数据比较来确定。为此,例如事先在各个接收站的存储器中储存参考信号强度,例如储存在特性线中或特性线族中。然后,可以根据检测到的信号强度迅速地推断出相应的位置。
优选地,在建立紧急呼救***时针对各个接收站单独确定参考信号强度,方法是,在已知移动设备相对于接收站的位置的条件下参考移动设备在关于一个或多个接收站的不同位置上发送测试信号或测试紧急呼救。然后,相应地将所检测到的各个参考信号强度与已知的位置一起存储到各个接收站中或存储到与接收站相连接的中央服务器中,以备后续使用。此外,优选地设置为,为了在不同的位置上建立紧急呼救***,将由接收站分别检测到的参考移动设备的参考信号强度与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确定的参考移动设备的位置数据一起存储。通过将全球导航卫星***数据考虑进去,还可以例如通过给出有关经度和纬度在数字地图中示出或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因此,通过检测信号强度并与参考信号强度相比较,可以非常精确地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优选地,参考信号强度被综合或划分成参考信号强度范围,并在检测紧急呼救时将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这些参考信号强度范围相比较,以便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优选地,第一接收站在接收到紧急呼救之后至少将该紧急呼救、移动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一接收站和/或移动设备的位置传递到中央服务器。即,设计为:优选将紧急呼救传递到中央服务器或中心,该中心至少在该紧急呼救为合法用户的紧急呼救时将数据传递给例如安全服务部门或警察局。因此,如果如前所述地确定出移动设备的位置,则也可以通过紧急呼救中心同时传递紧急呼救者的准确位置。适宜地,紧急呼救在被接收到之后通过第一接收站立即传递到中央服务器,而必要时与此并行地第一接收站确定:该第一接收站或必要时相邻的接收站是否应该输出报警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扩展方案设计为,为了建立紧急呼救***,在根据移动设备的位置确定参考信号强度时,优选从多个位于作用范围内的接收站中预先选出一个接收站用来触发报警信号。也就是说,如果如前所述地借助于参考移动设备来建立紧急呼救***,则根据移动设备或参考移动设备的各个位置预先选出一个接收站,以便然后如果相应的移动设备位于相应的位置上并发出紧急呼救则该接收站触发报警信号。由此可以实现:不是一定由具有最高信号强度的接收站生成/输出报警信号,而是由最适合于对应情况的接收站来生成/输出报警信号。这例如对于下述情况是重要的:即,虽然第一接收站更接近移动设备,然而其位于墙壁等的后面,而第二接收站虽然距离稍远,但是其处于移动设备或移动设备的用户的可见范围内,因此更适于触发报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建立紧急呼救***的过程中,在接收站中存储相邻接收站的位置数据,在此,第一接收站根据移动设备的位置来自己触发报警信号,或者委托相邻的第二接收站触发报警信号,此时该第二接收站要比第一接收站更接近所检测到的移动设备的位置,或者此时该第二接收站是预先选出的接收站。即,优选地,接收站彼此之间也进行通信。如果紧急呼救被传送到第一接收站,则该第一接收站判断:是否由它自己触发报警,或者,如果基于移动设备的位置第二接收站更适合于触发报警,就将该紧急呼救传递到第二接收站。与位置和/或信号强度或者参考信号强度相关的数据既可以提供给各接收站本身,也可以提供给中央服务器,用来调用(Abruf)。
有利地,进一步优选地设置为,接收站借助于它们各自的无线电模块来探测其周围环境,以便检测并特别是确认相邻的接收站。由于接收站也检测相邻接收站的信号强度,所以特别是可以如下整体地实现对紧急呼救***的保护:即,由剩余的接收站来注册(registriert)接收站的移除。由此,可以例如快速地识别或者还可以防止接收站的被盗。
另外,优选地设置为,接收站根据所发送的紧急呼救来触发静音的或响亮的报警。在此将移动设备设计为,发送不同的紧急呼救,这些紧急呼救相应地引发静音的或响亮的报警。为此,移动设备适宜地具有至少一个紧急呼救开关,通过对该紧急呼救开关的操纵来发出紧急呼救。在此,例如通过一次操纵来触发用于生成响亮的报警信号的紧急呼救,并且通过两次操纵来触发用于生成静音的报警信号的紧急呼救。可选地,该紧急呼救开关由安全帽或类似物覆盖,该安全帽必须在操纵该紧急呼救开关之前被移除。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防止对紧急呼救开关的误操纵。在触发静音的报警时,特别是只有下述的数据被传递到中央服务器,例如用户识别码或移动设备识别码以及所检测到的移动设备的或第一接收站的位置,而无需触发可听或可视的报警信号。由此,例如可以防止危险情况在救助人员到来之前过早地升级。
因此,适宜地通过移动设备将用于识别用户的用户识别码或移动设备识别码与紧急呼救一起发送到第一接收站。由此,还可以使紧急呼救直接对应到个人。特别是由此可以检查使用紧急呼救***的人的合法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扩展方案,移动设备从发送紧急呼救开始启动音频记录,并定期向第一接收站和/或其他的接收站发送特别是音频数据包。为此将这种音频记录设计为:记录所处环境,并且例如通过接收站将其传到中心。由此使得中心保持在所处环境的当前状态,并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援助。通过优选定期地发送音频数据包,可以降低必须发送的较大数据的错误率。通过将录音分割成各个数据包,可以提高安全性,以使中心完好并可用地接收到音频数据。
此外,优选地设置为,只有用户识别码或移动设备识别码与储存在中央服务器或第一接收站中的授权的用户识别码或移动设备识别码相符时,报警才会被触发。如上所述地,由此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该紧急呼救***。另外,这还可以确保使紧急呼救可对应于特定的人,由此例如由用户来执行对紧急呼救***的预先测试,或者虽然没有防止对紧急呼救***的滥用,但是却可以进行追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扩展方案此外还设置为,如果移动设备本身所处的环境使得距离最近的接收站位于其无线作用范围之外,即,移动设备的紧急呼救不能被该接收站接收到,则该移动设备与位于其作用范围内的手机构成无线通信连接,并在此或由此操控手机,自动地通过用于手机通信的无线移动通信网将紧急呼救发射到中心。因此特别是设计为:如果没有接收站位于经由WLAN发送紧急呼救到接收站的移动设备的作用范围内,则该移动设备操控其他的能够进行另外形式的无线通信的无线电模块、特别是蓝牙模块,以便以另外的无线路径发出紧急呼救。紧急呼救是否已经成功地发送到接收站可以例如通过接收站向移动设备的反馈来确认。如果在移动设备发出紧急呼救之后没有出现这种确认,则移动设备变换其操作模式,并操控其他的无线电模块、特别是上述的蓝牙模块,以便通过其他的通信网络发出紧急呼救。替代地,移动设备利用现有的无线电模块将紧急呼救发送到手机上。为了实现相应的连接、特别是蓝牙连接,优选预先将也带有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的手机与该移动设备安装好,使得移动设备能够自动地与用户的手机建立连接,并由用户的手机向中心发出紧急呼救。在此特别是可以设计为:通过这种紧急呼救同样将由手机和/或移动设备提供的位置数据传递到中心,以便实现前面所述的优点和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特征的紧急呼救***特别是被设计为地区范围内的紧急呼救***,其特征在于,每个接收站均具有报警装置以及控制单元,在此,报警装置被设计用于输出报警信号,并且在此,控制单元根据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位置触发报警信号。由此可以实现前面所提到的优点。在此,特别是将该紧急呼救***设计用于执行前面所述的方法。其他的优点和特征特别是由之前的描述以及权利要求给出。
特别优选将每个接收站均设计为WLAN路由器。相应地,接收站具有WLAN模块作为无线电模块用于接收紧急呼救。相应地,至少一个移动设备同样具有WLAN模块作为无线电模块,以便建立与接收站的通信连接。因此,通过这样的紧急呼救***提供地区范围内的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也可用于因特网连接或提供有关WLAN的信息。因此,这些路由器除了紧急呼救***的安全方面之外还实现其他的功能,其也可以被紧急呼救***的用户或被第三方(Drittanbietern)使用。根据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优选将无线电模块设计为蓝牙模块。还可以考虑使用其它已知的无线电标准进行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为此:
图1示出了紧急呼救***的简化视图,
图2示出了紧急呼救***的移动设备,
图3示出了紧急呼救***的接收站,
图4示出了建立和使用紧急呼救***的流程图,和
图5示出了使用紧急呼救***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简化视图示出了紧急呼救***1,其特别是用于在危险情况下(例如在遇袭、发生事故等时),增加该紧急呼救***1的用户的安全性。为此,该紧急呼救***1具有由各个用户自己携带的移动设备3以及许多本地的或者说位置固定的接收站4、5、6,在本实施例中只示出了接收站中的三个。紧急呼救***1被适宜地设计为地区范围内的紧急呼救***1,使得接收站被分散设置在广大的区域中。特别是在城市中,这种紧急呼救***1能够有助于公民的安全。但是,还通过在城市之外的相应的接收站的设置,紧急呼救***1也是可用的并且对于其用户是有利的。
图2以立体图示出了移动设备3的一个实施例,该移动设备被提供给紧急呼救***1的每个用户。也就是说,每个用户均拥有这样的移动设备。移动设备3在此被设计为所谓的USB棒(USB-Stick),其可以使用USB端口7进行数据和电力传输,并通过如图2所示的盖被关闭。此外,该移动设备还具有紧急呼救开关8,在此将该紧急呼救开关设计为按钮。紧急呼救开关8配设有可选的安全滑板9,其在如图2所示的滑动位置上释放紧急呼救开关8,并在另一滑动位置上覆盖紧急呼救开关8,以便防止对紧急呼救开关8的误操纵。除了可充电的蓄能器(在图2中未示出)之外,移动设备3还具有无线电模块10,该无线电模块在此被设计为WLAN模块(WLAN=无线局域网),用于发送数据并在需要时也接收数据。
如果用户2操纵紧急呼救开关8,则由无线电模块10向接收站4至6中的一个发送紧急呼救。
图3以简化视图示出了接收站4,在此,紧急呼救***1的接收站优选结构相同地构成,使得下面所做的说明将针对接收站4还有接收站5、6以及紧急呼救***1的所有其他的接收站。
每个接收站均具有无线电模块11,该无线电模块同样地被设计为WLAN模块并用于接收紧急呼救。在此,无线电模块11总是处于激活状态,使得无线电模块11或者说对应的接收站4、5或6被识别为所谓的WLAN热点。在此优选地,将紧急呼救***1的每个接收站设计为路由器,使得每个接收站4-6均与局域网相连接,以便从中央服务器12中传出数据和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中,如图1所示。因此,接收站4至6为了进行数据交换而与中央服务器12相连接,特别是以便将由移动设备3触发的紧急呼救传递到中央服务器12。
此外,每个接收站4至6还具有控制单元13以及报警装置14,该报警装置特别是被设计用于产生声音报警信号。为此,报警装置14正如在本实施例中所示出的那样优选具有扬声器15。然而,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设计为,报警装置14具有用于产生视觉报警信号的发光器件。
如果用户2通过操纵紧急呼救开关8触发紧急呼救,则该紧急呼救通过无线电或WLAN传送到接收站4至6中的一个,并且接收站4至6中的一个通过其报警装置14触发报警信号。也就是说,通过该紧急呼救***1,用户2可以通过操纵其移动设备3而在紧急呼救***1的接收站4至6的其中一个上触发报警信号。由此将第三者的注意力立即转向到该事件上,从而例如阻止对用户2的袭击,或者至少通过驱赶或惊吓作案人来中断对用户的袭击。为了达到尽可能大地保护用户,该紧急呼救***1首先被设计为如图4所示。
图4示出了用于建立紧急呼救***1的有利的流程图,此时接收站4至6已经被地区范围内地安装在设定的地区中,并特别是将接收站如下地安装和设置:通过接收站的各个无线电模块11而在该地区提供地区范围内的WLAN网络。在接收站被安装好并特别是与局域网相连接之后,执行如下的过程:
首先在步骤16中,借助于与移动设备3一样构成的参考移动设备建立参考***。为此,技术人员将该参考移动设备定位在该地区中的不同点上,并借助参考移动设备的无线电模块扫描或探测现有接收站的周围环境。参考实施例1,技术人员将参考移动设备设立在例如街道的不同点上,然后分别扫描周围环境。此外,参考移动设备还具有定位装置,其与全球导航卫星***协作,以使位置数据对应于各个位置。因此,在技术人员执行参考测量的每个参考点上还将存储方位数据(Ortsdaten),例如GPS数据。在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期间,确定位于作用范围内的接收站4至6的无线电模块11的信号强度以及对应接收站的识别码,并在步骤18中与位置一起存储。替代地,接收站4-6检测参考移动设备3的信号强度,并将其作为参考信号强度与由全球导航卫星***检测到的位置一起存储和/或发送到中央服务器12,以便将其保存在那里。在接着的步骤19中确定:在参考移动设备的对应位置上哪一个接收站应最有可能触发报警信号。在此,特别是设计为,在根据参考移动设备的位置进行配置的过程中选出为紧急呼救***1的用户2提供最大保护作用的接收站。在此特别是考虑到例如可存在如下的情况:在特定位置上,最接近用户2的接收站并不处在用户的可视范围内,而是例如被遮盖在房屋墙壁、栅栏、一排树木等的后面。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处在用户2的可视范围内的接收站4至6中的一个来触发报警信号,使得听到或看到报警信号的第三方从发出报警信号的接收站开始能够还立即对用户2进行检测以及由此立即检测到危险,并在需要时快速救援。
因此在配置过程中,优选根据各个参考点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接收站4至6的参考信号强度以及各个接收站的实际布局和适用性,在步骤19中预先选出最佳的接收站。
在根据步骤16记录参考点之后,由此所获得的信息在步骤20中被存储,并在步骤21中被传输到中央服务器12。优选地,根据参考点来建立与各个接收站的管辖权相关的参考区域。由此,参考点例如被综合在参考区域中,并配属给作为管辖区域的一个接收站。中央服务器12将收集到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与所有接收站建立联系,在步骤22中,在创建参考点或参考区域时检测接收站的识别码,以便随后在步骤23中将关于参考点的信息和与之相关联的信号强度传送给接收站。
在步骤24中,在紧急呼救***1开始运转时,接收站4-6根据现在所存储的数据、取决于最适用于触发报警信号的接收站的各个参考点和/或参考区域、以在步骤19中所进行的预选为先决条件地计算。为此,接收站借助控制单元13或中央服务器12在步骤25中计算出各个接收站的管辖区域。为此,在步骤26中确定参考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范围,其中,对应接收站应触发报警信号。这根据信号强度的高低和在步骤13中所做的预选来进行。如果没有进行预选,则具有最高信号强度的接收站触发,该最高信号强度已经关于对应的参考点被检测出。每个接收站优选为自身计算参考信号强度或参考信号强度范围,并且还优选为至少一个相邻的接收站计算参考信号强度或参考信号强度范围。
在步骤27中,如果紧急呼救被触发,则各个接收站检查:其是否位于管辖区域内,或者说紧急呼救信号按照信号强度是否位于参考信号强度范围内。如果该报警是在接收站的管辖区域内被触发,则在步骤28中触发报警。如果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不是处于该信号强度范围内,或者说如果该紧急呼救不是在接收站的管辖区域中触发,则该接收站在接着的步骤29中检查该紧急呼救是在哪一个管辖区域内被发出,并发送数据到相应的接收站,该相应的接收站然后按照步骤25和/或27检查其是否处于管辖区域中。
如果没有发现合适的管辖区域,则作为第一个接收紧急呼救的接收站在步骤30中检查,哪一个相邻的接收站具有最接近紧急呼救信号的管辖区域。如果该接收站本身并不是其管辖区域最接近紧急呼救信号或移动设备3的接收站,则该第一接收站在步骤31中将由该紧急呼救所传送的数据传送到合适的接收站,该合适的接收站的管辖区域最接近紧急呼救信号,使得该合适的接收站将按照步骤28触发报警。通过第一接收站收到紧急呼救的第二接收站优选根据步骤25至31来采取行动,以便确定第二接收站本身是否适于触发报警信号,或者说其是否实际位于相关管辖区域中或者位于最接近的管辖区域。
下面参照图5说明一种用于操作紧急呼救***1的有利的实施例。在此,目前从如图1所示的情况开始,在这种情况下,用户2位于路径32,从该路径分支出一个路径33,在此,用户2位于分支点处。接收站5和4在此位于用户2的视线范围内,而接收站6被建筑结构34遮挡。除了建筑结构34之外,还存在其它建筑结构35,然而该建筑结构不是位于用户2与接收站4或5之间。
如果有陌生人接近用户2,或者对于用户2来说其明显地受到袭击或处于其他类型的紧急情况下、例如发生事故,则用户2在第一步骤36中操纵移动设备3、特别是其首先将安全滑板9推向一侧,以便露出紧急呼救开关8然后按下紧急呼救开关8。在接着的步骤37中,移动设备3检查其涉及到哪一种类型的操纵。
移动设备3特别是同样地具有控制单元(在图2中未示出),该控制单元根据对紧急呼救开关8的操纵,在不同类型的紧急呼救之间进行区分。在此特别是区分:是否应该进行响亮的报警或者进行静音的报警。因此例如设置为:如果紧急呼救开关8只是被短促地操纵一次时,则立即发出用于触发响亮报警、即用于触发声音报警信号的紧急呼救。如果紧急呼救开关8在例如最多两秒内被再次操纵,则可以由此辨别出应该触发静音的报警,其中,例如将可视警告和/或消息作为报警信号传递到中央服务器12或者紧急呼救中心。这种静音的报警例如可有利于下述的情况:即,危险情况不应该过早地或在救助人员到来之前升级。
有利地,移动设备3如图2所示地还具有麦克风38,借助于该麦克风,移动设备3可以记录环境噪音。此外,取决于对紧急呼救开关8的操纵,用户2还可以确定:除了紧急呼救之外,是否还应对事件进行声音传输。在此有利地设计为:如果用户在第一或第二次按压过程中按压地保持紧急呼救开关8,则麦克风38不被激活,或者说音频记录不被启动。依赖于对触发开关或者紧急呼救开关8的操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得出移动设备3的不同基本功能。在第一基本功能B1中,触发响亮的报警并激活音频记录。在第二基本功能B2中,触发静音的报警并激活音频记录。在第三基本功能B3中,触发静音的报警,不进行音频记录;在第四基本功能B4中,触发响亮的报警,不进行音频记录。
当然,也可以考虑将使用可能性仅限制在一个或两个基本功能,使得用户只能在响亮与静音的报警之间做出选择,在此,音频记录例如被标准化地启动。
针对期望进行音频记录的情况,设计为:麦克风持续地记录环境噪音。在此生成多个例如5秒钟的音频数据包,其与紧急呼救一起并且特别是在发出紧急呼救之后通过移动设备3的无线电模块被发送到对应接收站。这意味着:例如在所有的五秒钟中只有最后的那个五秒钟被传送到对应接收站4至6,并且不是一口气地完整地记录。因此,整个音频记录被分成多个部分传送。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假如用户2离开对应接收站4至6的接收区域,由此可能中断音频传输,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录音被传送到接收站。接收到信号的接收站4、5或6同样优选地记录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与由移动设备3产生的音频包一起传递到中央服务器12。由此,一方面使得证明材料安全,另一方面紧急呼救中心的人员可以评估紧急呼救的紧迫性和当前的危险状况。
优选将移动设备3设计为:无线电模块10与之前所提到的蓄能器的电连接只有在操纵紧急呼救开关8时才会建立,使得在为蓄能器充电之后,蓄能器可以在非常长的时间内提供电力,直至移动设备3被第一次使用。由此确保:移动设备3在充电后的较长时间内是可用的。
在步骤38中,在用户2开始运转移动设备3之后,移动设备3利用无线电模块10扫描位于附近的接收站的周围环境。由于接收站4至6的无线电模块11总是被激活的,所以如果接收站4至6相应地位于附近,则移动设备3的无线电模块10就检测到接收站4至6。在此,在步骤39中,移动设备3检测位于附近的接收站的识别码以及各个接收站或各个无线电模块11的信号强度。接下来在步骤40中,移动设备3从接收站4至6中选出一个接收站,移动设备将紧急呼救发送到该接收站上。在步骤41中,移动设备3根据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和/或根据移动设备3检测到各个接收站4至6的时间点来选出第一接收站。优选地,移动设备3选择接收站4至6中具有最大信号强度的那个接收站。由此确保,能够最快地和最安全地传输音频记录或音频数据包。如果移动设备3***纵,以便触发没有音频记录的报警(例如B3或B4),则替代地也可以设计为:移动设备3选择其第一个够到的接收站。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最近的接收站是接收站6(航线)。如果建筑结构34相应地是可穿透的,假设在接收站中分别设置有具有相同发射功率的相同的无线电模块,因此对于移动设备3而言,接收站6就是那个具有最大信号强度的接收站。相应地,接收站6被选择为第一接收站。
然后在步骤42中,移动设备3利用无线电模块10将紧急呼救和所收集的数据(即识别码和移动设备已经检测到的接收站的信号强度)发送到该第一接收站。即,在步骤43中,之前所收集到的数据与紧急呼救或所期望类型的报警一起被发送到第一接收站6。在步骤44中,音频数据包也以之前选择的相应的时间帧被从移动设备3传输到接收站6。一旦第一接收站6收到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在步骤43期间按照子步骤44至49被处理,并特别是立即被直接传递到中央服务器12。首先检测出已与紧急呼救一起被发送的移动设备3的识别码、由移动设备3所检测到的接收站4至6的信号强度以及接收站4至6的识别码,并在步骤44中传递给中央服务器12。
接下来或者并行地,在子步骤45中,接收站6如同前面关于图4所描述的那样检查其是否正确的接收站,以便触发报警信号。为此,接收站6将由移动设备3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在建立紧急呼救***1时所检测到并被存储的参考信号强度或参考信号范围进行对比,以便确定第一接收站6本身是否应该触发报警信号。在此还考虑:同样由移动设备3检测到的接收站4或5中的一个是否在建立紧急呼救***1时被确定为预选接收站。为此,根据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设备3的位置。在此,特别优选地设置为,将所检测到并传送的信号强度与参考信号强度或参考信号范围进行对比,在此,参考信号强度或参考信号范围如上所述地与对应参考点的地点数据一起被存储。因此,通过评价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也可以推断出移动设备3的实际位置。也可以考虑,基于三角测量法和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来计算出移动设备3的位置。如果接收站6在此确认:所检测到的位置基本上与对应于预先选定的、用于触发报警信号的接收站的参考点或参考区域的位置相符,则第一接收站6将紧急呼救传递到预先选定的接收站。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用户2的位置,例如将接收站4确定为预先选定的接收站,因为该接收站处于用户2的可视范围内并位于用户2所在的街道上。因此接收站4最适用于触发报警信号,因为由此可以使注意力最快地转向用户。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收站将紧急呼救转发到接收站4(步骤46)。
在步骤47中,于是第二接收站4向第一接收站6确认收到数据。对于第二接收站4不在第一接收站6的接收范围或者说发射有效范围内的情况,第一接收站将数据发送到中央服务器12,该中央服务器接着与第二接收站4建立联系。如果失败,则由第一接收站6触发报警信号(子步骤48)。
对于第二接收站4没有在一定时间内确认收到数据的情况,即使第二接收站4位于第一接收站6的发射有效范围内,那么第一接收站6同样地联系中央服务器12,以便通过中央服务器按照步骤48到达第二接收站4(子步骤49)。
然后,根据所期望的各种报警信号(B1至B4),相应的接收站4或6借助各自的报警装置14触发静音的报警或响亮的报警。优选地,这种静音的报警伴有视觉报警信号,以便由这种静音的报警引起注意的救援力量在到达出事区域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
可选地,为移动设备3配备有在图2中以虚线示出的NFC装置50(NFC=近场通信),该NFC装置用于激活移动设备3。为了实现高的安全性,必须确保紧急呼救只能由得到授权的移动设备3来触发。为紧急呼救***1配备的每个移动设备3设有如前所述的识别码。如果在商店里购买移动设备,则该移动设备3优选被如下地激活:移动设备3贴在NFC设备上并操纵紧急呼救开关8。在此将移动设备3设计为,优选在NFC设备的附近不发出紧急呼救或不触发报警。NFC设备与商店的路由器连接,该路由器将激活请求传递到中央服务器12。如果NFC设备的识别码和商店的路由器的识别码与储存于中央服务器中的识别码相符,则中央服务器向NFC设备发回确认。为此,***知悉:具有哪一种识别码的哪一个移动设备3被发送给具有哪一种路由器识别码和具有哪一种NFC设备识别码的哪一个商店。由此可以确保,移动设备3只能通过授权的商店可激活。
有利地,此外设计为,接收站4至6彼此通信。特别是设计为,每个接收站4至6定期地扫描其相邻接收站的周围环境。在此,如果检测到一个目前已知的接收站突然缺失,该接收站例如通过之前的扫描是已知的或者其位置和信号强度已经由中央服务器公布,则这种情况被通告给中央服务器。由此,例如可以防止或至少很快地发觉被盗。适宜地,在建立紧急呼救***1时以纬度和经度检测各个接收站的位置,并存储在各个接收站4至6中或者存储在中央服务器2中。由此,也可以快速地推断出接收站4至6中的某一个损坏。此外,如果接收站4至6中的一个被盗并在另一个地点又被激活,则该被盗的接收站会被位于附近的接收站检测到,这些位于附近的接收站向中央服务器12报告有意料之外的接收站出现。由此也可以又找到被盗的接收站。
此外,有利地将紧急呼救***1设计为,中央服务器12在收到紧急呼救时操控位于移动设备附近的接收站,以便通过WLAN向同样在该WLAN网络中运动的无线移动设备发送报警通知,使得例如也在路人的智能手机上显示有关在其附近触发的报警的提示。这对于用户2触发静音的报警的情况是特别有利的。
此外,优选移动设备3具有振动装置,该振动装置通过一次或多次振动并按照紧急呼救开关8的操纵类型来确认对紧急呼救开关8的操纵。还可以设计为,通过振动来确认在一个接收站4至6上触发静音的报警。
对于在操纵紧急呼救开关8的时间点上没有接收站位于移动设备3的发射有效范围内的情况,移动设备3长时间地发出紧急呼救,直至如果用户例如带着移动设备3继续运动并到达到某一个接收站的接收区域中那么检测到第一接收站。然后,发送紧急呼救并触发报警信号。如果接收站4至6的通信受到连接中央服务器12的局域网的干扰,则基于上述紧急呼救***1的设计方案,也可以独立于中央服务器12地触发报警信号。这特别是下述的情况:为此所需要的数据被定期地从中央服务器12传输到接收站4至6,并且与中央服务器12的连接只有在进行更新和将所收到的紧急呼救传递给中央服务器12时才是必需的。
优选将接收站4至6分别设计为路由器,它们同时向紧急呼救***的用户提供到因特网(热点)的入口。也可以通过接收站4-6向没有在紧急呼救***1中注册的第三方用户开放对热点的使用。与局域网的通信连接同样可以通过各个路由器或者说各个接收站4至6无线或有线地实现。替代地,为了将紧急呼救***1的无线电模块10、11设计为WLAN模块,也可以考虑将无线电模块10、11设计为蓝牙模块。
此外,有利地将紧急呼救***1设计为,中央服务器12可以在多个接收站上触发报警信号,例如以便对运动通过紧急呼救***1的区域的传到远距离的危险(例如***、狂奔杀人等)发出警告。
可选地,为各个接收站4至6配设相机装置,该相机装置在收到紧急呼救之后被激活,以便也执行向中央服务器12传输事件的图像。替代如图2所示的移动设备3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移动设备3设计为手表、手机等。借助于这样的移动设备3,用户不仅可以为自己请求帮助,而且也可以为其周围的人请求帮助。在此,用户2首先可以确保其不会被认出为报警信号的引发者,使得用户如果为第三者触发报警那么自己不会处于危险中。由此,有可能为紧急呼救***1的用户降低在危险情况下触发报警信号的阻碍门槛(Hemmschwelle)。适宜地,各个移动设备3分别对应于特定的人,使得在触发紧急呼救之后假如该特定的人在救助人员到达之前已经离开事故现场,也能够在事后进行询问。由此,还避免紧急呼救***1被滥用。
紧急呼救***1还适用于没有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可用于发送紧急呼救的地区。其也可以使用在接收站没有连接到局域网(LAN)的地方。代替地,接收站例如通过WLAN将报警转发给自身与局域网相连接的、最近的接收站。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将用户2的移动电话设计为,与移动设备3、特别是与USB棒、特别是无线地例如借助WLAN模块进行通信(替代地同样可以考虑有线的通信)。在此特别是设计为,移动设备3除了被设计为WLAN模块的无线电模块10之外,还具有另一被设计为蓝牙模块的无线电模块。对于用户2所处的环境中没有接收站位于WLAN模块或者说无线电模块的接收范围内的情况,移动设备3变换为操控第二无线电模块或者说蓝牙模块,以便借助于该蓝牙模块将紧急呼救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在此对该手机进行编程,使得如果手机检测到移动设备3的紧急呼救时,则手机通过手机通常在其中通信的移动通信网络来将紧急呼救传递给一个或多个紧急呼救中心,并在此特别是传送移动设备3和/或手机本身的位置数据。由此,至少能够在触发移动设备3时请求帮助,而这不会被潜在的攻击者注意到。根据该实施例的一种有利的扩展方案,紧急呼救中心远程地操控在知悉所传送的移动设备3的位置数据的情况下位于最接近移动设备3的接收站,以便输出报警信号。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操作紧急呼救***(1)的方法,所述紧急呼救***具有至少一个移动设备(3)以及多个接收站(4-6),所述移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发送紧急呼救的无线电模块(10),所述接收站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所述紧急呼救的无线电模块(11),其中,每个接收站(4-6)具有用于输出报警信号的报警装置(14),并且其中,所述移动设备(3)为了触发报警信号而将所述紧急呼救发送给所述接收站(4-6)中的第一接收站,其中,确定所述移动设备(3)相对于所述接收站(4-6)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位置从所述接收站(4-6)中只选择一个用于输出报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3)确定所述接收站(4-6)的无线电模块(11)的信号强度,并向其无线电模块(11)具有最大信号强度的接收站(6)发送紧急呼救。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3)将所有被检测的接收站(4-6)的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紧急呼救一起发送给第一接收站(6),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站(6)根据这些信号强度来确定所述移动设备(3)的位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接收站将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其中,只有所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参考信号强度相符时,所述第一接收站才会发出报警信号。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不同的位置上建立所述紧急呼救***(1),将由所述接收站(4-6)分别检测到的参考移动设备的参考信号强度与由全球导航卫星***所确定的所述参考移动设备的位置数据一起存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紧急呼救之后,所述第一接收站(6)至少将所述紧急呼救、所述移动设备(3)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一接收站和/或所述移动设备(3)的位置数据传递到中央服务器(12)。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建立所述紧急呼救***(1),在根据所述参考移动设备的位置确定参考信号强度时,从多个位于作用范围内的接收站(4-6)中预先选定一个接收站用于触发报警信号。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紧急呼救***(1)时,在所述接收站(4-6)中存储相邻接收站的位置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站(6)根据所述移动设备(3)的位置来自己触发报警信号,或者如果所述第二接收站(4)比所述第一接收站(6)更接近所检测到的所述移动设备(3)的位置或是被预先选定的接收站(4),则将所述紧急呼救传递到相邻的第二接收站(4)。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接收站(4-6)根据所发送的紧急呼救触发静音的报警或响亮的报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站(4-6)利用它们各自的无线电模块(11)探测其周围环境,以便检测相邻的接收站(4-6)。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3)随着发送所述紧急呼救而启动音频记录,并特别是将音频数据包定期地发送给所述第一接收站(6)和/或至少一个其它的接收站(4)。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3)将用户识别码或移动设备识别码随着所述紧急呼救一起发送。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所述用户识别码或移动设备识别码与储存在所述中央服务器(12)或所述第一接收站(6)中的被授权的用户识别码或移动设备识别码相符时,报警信号才会被触发。
14.一种紧急呼救***(1),特别是用于执行根据一个或多个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所述紧急呼救***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触发紧急呼救的移动设备(3)和多个用于接收所述紧急呼救的接收站(4-6),其中,所述移动设备具有紧急呼救开关(8),在所述紧急呼救开关***纵时,所述移动设备(3)将所述紧急呼救发送到所述接收站(4-6)中的一个,其中,所述接收站(4-6)和所述移动设备(3)为此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无线电模块(10,11),其特征在于,每个接收站(4-6)均具有报警装置(14)以及控制单元(13),其中,所述报警装置(14)被设计用于输出声音报警信号和/或视觉报警信号,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3)根据至少一个所述无线电模块(10,11)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所述移动设备(3)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位置仅通过一个所述报警装置(14)发出报警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区范围内紧急呼救***,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模块(10,11)被设计为WLAN模块。
CN201480067555.6A 2013-12-09 2014-12-09 用于操作紧急呼救***的方法、紧急呼救*** Pending CN1058146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25325.7A DE102013225325A1 (de) 2013-12-09 2013-12-09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Notrufsystems, Notrufsystem
DE102013225325.7 2013-12-09
PCT/EP2014/077016 WO2015086581A1 (de) 2013-12-09 2014-12-09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notrufsystems, notruf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4616A true CN105814616A (zh) 2016-07-27

Family

ID=52016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7555.6A Pending CN105814616A (zh) 2013-12-09 2014-12-09 用于操作紧急呼救***的方法、紧急呼救***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936366B2 (zh)
EP (1) EP3080791B1 (zh)
KR (1) KR20160096138A (zh)
CN (1) CN105814616A (zh)
DE (1) DE102013225325A1 (zh)
ES (1) ES2744449T3 (zh)
WO (1) WO20150865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2810A (zh) * 2019-10-16 2019-12-13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救援的定位卫星快速路由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18698B1 (ko) * 2014-02-03 2014-07-10 박상래 무선 비상벨 제어 시스템,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US9992653B2 (en) * 2015-09-08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911 positioning via background signal tracking
WO2017154030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Skygates S.R.L.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means for emitting an alarm signal
DE102016108397A1 (de) * 2016-05-06 2017-11-09 Ice Gateway Gmbh Notruffunksystem
DE102017200157A1 (de) 2017-01-09 2018-07-12 Robert Bosch Gmbh Konzept zum effizienten Reagieren auf einen Notruf
US10267891B1 (en) * 2017-09-27 2019-04-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Rapid transfer of GNSS information from advantaged platform
JP7053812B2 (ja) * 2018-08-10 2022-04-12 アイピーコム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 N3gppアクセスを通じた公共警報メッセージ
US10755087B2 (en) * 2018-10-25 2020-08-25 Adobe Inc. Automated image capture based on emotion detection
US20200235825A1 (en) * 2019-01-22 2020-07-23 Interlock Concepts Inc. Panic alerts using ultrasonic sound waves
DE202019001589U1 (de) 2019-04-08 2019-05-09 Reinhard Krannig Sicherheitsstick zur Abschreckung und zum Auslösen eines Notrufs in Gefahrensituationen
US11062592B2 (en) * 2019-04-12 2021-07-13 AKBI Development, LLC Danger zone protection and assistance system
US10582343B1 (en) * 2019-07-29 2020-03-03 Banjo, Inc. Validating and supplementing emergency call informatio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36845A1 (en) * 2003-09-22 2005-06-23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mini-beacons
CN1795396A (zh) * 2003-04-15 2006-06-28 真实定位公司 多路定位处理器
DE102006032485A1 (de) * 2005-07-14 2007-01-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Notrufe aus Fahrzeugen
CN1902953A (zh) * 2003-10-20 2007-01-24 雷第安斯公司 在定位***中的峰值拾取
US20070123220A1 (en) * 2004-02-13 2007-05-31 Envisionit Llc Message broadcasting geo-fenc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228715A (zh) * 2005-08-03 2008-07-23 卡米洛·费海尔 多用途地点查找器、通信、医疗、控制***
CN101361318A (zh) * 2005-11-23 2009-02-04 想象It公司 消息广播地理围栅***和方法
CN101682669A (zh) * 2007-03-23 2010-03-24 费利佩·欧亨尼奥·普利多·洛佩斯 多重静音报警电子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CN202084159U (zh) * 2011-06-13 2011-12-21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报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19164U1 (de) 1996-11-16 1997-02-27 Oepen, Siegfried, 53894 Mechernich Globales, mobiles, digitales Notrufsystem
AUPQ672900A0 (en) 2000-04-06 2000-05-04 Linlan Research And Design Company Pty Ltd An emergency signalling device
US7233781B2 (en) * 2001-10-10 2007-06-19 Ochoa Optic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mergency notification content delivery
US7212111B2 (en) * 2003-12-30 2007-05-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 in emergency notification and determining location
US20060176167A1 (en) * 2005-01-25 2006-08-10 Laser Shield Systems,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arm systems
CN101361317B (zh) * 2005-11-23 2013-05-08 因维日内特有限公司 消息广播计费***和方法
US20070139182A1 (en) * 2005-12-19 2007-06-21 O'connor Jay 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for the mobile environment
US7821389B2 (en) * 2007-03-27 2010-10-26 Houde Jr William 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mergency information
US8199885B2 (en) * 2007-05-21 2012-06-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emergency messages
US8400268B1 (en) * 2007-07-25 2013-03-19 Pinpoint Technologies Inc. End to end emergency response
US8027659B1 (en) * 2007-07-27 2011-09-27 At&T Mobility Ii Llc Configuration of alert messages for emergency alert system broadcast
WO2009055304A1 (en) * 2007-10-22 2009-04-30 Marvell Semiconductor, Inc. Location aware background access point scanning for wlan
US8624727B2 (en) * 2008-01-28 2014-01-07 Saigh And Son, Llc Personal safety mobile notification system
WO2010044837A1 (en) * 2008-10-14 2010-04-22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Location based proximity alert
US8208891B2 (en) * 2009-05-01 2012-06-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laying out of range emergency information
US20130343284A1 (en) * 2010-09-29 2013-12-26 Unication Group/Unication Co., LTD. Method for members of emergency rescue group utilizing radios to transmit compound files containing compressed photo/text/voice data of an emergency event site directly or through signal repeater to console for reappearance of the event site
US20130057401A1 (en) 2011-09-07 2013-03-07 Delphon Industries, Llc Emergency information communicator
TW201330562A (zh) * 2011-12-08 2013-07-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wtru)間的直接通訊的高級拓樸(at)策略管理的方法及裝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5396A (zh) * 2003-04-15 2006-06-28 真实定位公司 多路定位处理器
US20050136845A1 (en) * 2003-09-22 2005-06-23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mini-beacons
CN1902953A (zh) * 2003-10-20 2007-01-24 雷第安斯公司 在定位***中的峰值拾取
US20070123220A1 (en) * 2004-02-13 2007-05-31 Envisionit Llc Message broadcasting geo-fencing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06032485A1 (de) * 2005-07-14 2007-01-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Notrufe aus Fahrzeugen
CN101228715A (zh) * 2005-08-03 2008-07-23 卡米洛·费海尔 多用途地点查找器、通信、医疗、控制***
CN101361318A (zh) * 2005-11-23 2009-02-04 想象It公司 消息广播地理围栅***和方法
CN101682669A (zh) * 2007-03-23 2010-03-24 费利佩·欧亨尼奥·普利多·洛佩斯 多重静音报警电子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CN202084159U (zh) * 2011-06-13 2011-12-21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报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2810A (zh) * 2019-10-16 2019-12-13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救援的定位卫星快速路由方法
CN110572810B (zh) * 2019-10-16 2021-11-05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救援的定位卫星快速路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36366B2 (en) 2018-04-03
US20160295388A1 (en) 2016-10-06
WO2015086581A1 (de) 2015-06-18
EP3080791B1 (de) 2019-06-19
US20180192276A1 (en) 2018-07-05
KR20160096138A (ko) 2016-08-12
US10182333B2 (en) 2019-01-15
ES2744449T3 (es) 2020-02-25
EP3080791A1 (de) 2016-10-19
DE102013225325A1 (de)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4616A (zh) 用于操作紧急呼救***的方法、紧急呼救***
US7221928B2 (en) Mobile emergency notification system
US10349227B2 (en) Personal safety system
CN1918935B (zh) 用于召唤应答者并且把所述应答者指路到受害者的紧急事件响应设备
US10223891B2 (en) Real-time multi-component web based travel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US7327252B2 (en) Emergency rescuer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094953A1 (en) Mobile help buttons with multiple location technologies
KR101245165B1 (ko) 범죄 예방 방범 시스템
KR20150115405A (ko) 개인 보호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6525375A (ja) 遭難状況おける支援を容易に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1145873A (ja) 位置管理方法及び携帯端末
US11557014B2 (en) Real-time managing evacuation of a building
KR20120035353A (ko) 범죄인 보호 관찰 시스템과 연계된 위험 지역 알림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20044747A (ko) 알에프아이디를 이용한 비상 알림시스템
JP6713502B2 (ja) 警備システム及び警備方法
US2015009766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erting on-site responders located at a specific facility to engage and neutralize a threat
JP2010087683A (ja) 安否確認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センタ装置
JP2002133565A (ja)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
JP7003206B2 (ja) 通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7328621A (ja) 警報システム及び警報管理サーバ
CN109785579A (zh) 一种基于服务跟踪的安保救助方法和***
JP6788933B2 (ja) 通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通報処理方法
JP6815349B2 (ja) 警備システム及び警備方法
KR101438308B1 (ko) 휴대용 애완동물 위치 추적 장치
JP6722711B2 (ja) 通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通報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