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4965B - 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4965B
CN105804965B CN201610028188.XA CN201610028188A CN105804965B CN 105804965 B CN105804965 B CN 105804965B CN 201610028188 A CN201610028188 A CN 201610028188A CN 105804965 B CN105804965 B CN 105804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swash plate
housing member
drive shaf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81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04965A (zh
Inventor
藤原昇平
神德哲行
山本真也
本田和也
西井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04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4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4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49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027Pulsation and noise damp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0804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rotary cylinder block
    • F04B27/0817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rotary cylinder block arrangements for pressing the cylinder barrel against the valve plate, e.g. by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45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0804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rotary cylinder block
    • F04B27/0821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rotary cylinder block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valves,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0826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rotary cylinder block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valves, sealings, lubrication particularities in the contacting area between cylinder barrel and valve plate
    • F04B27/083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rotary cylinder block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valves, sealings, lubrication particularities in the contacting area between cylinder barrel and valve plate bear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0873Component parts, e.g. sealing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thereof
    • F04B27/0878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81Casings,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2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6Cylinder l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4Pistons, piston-rods or piston-ro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该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具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第二抵接部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二缸体之间。第一抵接部位于第一缸孔的组的第一外接圆内侧并且使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第二抵接部位于第二缸孔的组的第二外接圆内侧并且使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二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

Description

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9-203375公开了一种常规的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下文简称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第一缸体、第一壳体构件、第二缸体和第二壳体构件。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以及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通常由金属制成。
第一缸体包括第一缸孔。第一壳体构件在后端处以使第一阀板位于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的状态固定至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在前端处固定至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第一缸体限定出旋转斜板室。第二缸体包括第二缸孔,第二缸孔中的每个第二缸孔与第一缸孔中的一个第一缸孔构成一对。第二壳体构件在前端处以使第二阀板位于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二缸体之间的状态固定至第二缸体。
第一阀板延伸至未到达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一缸体的外周缘的位置并且由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一缸体保持。第一壳体构件的外周缘和第一缸体的外周缘彼此直接接触,并且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的边界由O形环密封。第二阀板同样延伸至未到达第二壳体构件和第二缸体的外周缘的位置并且由第二壳体构件和第二缸体保持。第二壳体构件的外周缘和第二缸体的外周缘彼此直接接触,并且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二缸体之间的边界由O形环密封。
压缩机还包括驱动轴、旋转斜板、双头活塞、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
驱动轴由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斜板通过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旋转斜板室中旋转。双头活塞通过旋转斜板的旋转在第一缸孔和第二缸孔中往复运动。第一推力轴承位于第一缸体与驱动轴之间。第二推力轴承位于第二缸体与驱动轴之间。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被预加载。
当操作这种压缩机时,因双头活塞的往复运动所导致的压缩反作用力经由旋转斜板传递到驱动轴并且对驱动轴施加推力。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承受推力从而抑制操作期间的振动和伴随的噪声。
通常希望减小压缩机的尺寸和制造成本。就此而言,以上描述的常规的压缩机可以具有位于第一阀板上的垫片,并且该垫片可以保持在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以密封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的边界。同样地,压缩机可以具有位于第二阀板上的另一垫片,并且该垫片可以保持在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二缸体之间以密封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二缸体之间的边界。这些结构消除了用于容纳O形环的空间的必要性,从而允许减小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以及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的直径。因此,减小了压缩机的尺寸和制造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垫片位于第一缸体与第一壳体构件之间,并且另一垫片位于第二缸体与第二壳体构件之间。这很可能降低压缩机中沿驱动轴的轴向方向的支承刚度。这会降低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上的预载荷,使得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能无法适当地承受作用在驱动轴上的推力。因此,操作期间的振动和伴随的噪声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一种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该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能够抑制操作期间的振动及所伴随的噪音、同时能够减小尺寸和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该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包括第一缸体、第一壳体构件、第一垫片、第二缸体、第二壳体构件、第二垫片、驱动轴、旋转斜板、双头活塞、第一推力轴承、第二推力轴承、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缸体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多个第一缸孔。第一壳体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布置在第一缸体的第一侧上。第一垫片布置在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并且将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的边界密封。第二缸体由金属制成并且布置在第一缸体的与第一缸体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第二缸体具有多个第二缸孔,并且第二缸体与第一缸体一起限定旋转斜板室。第二壳体构件由金属制成。在将第二缸体的面向第一缸体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的情况下,第二壳体构件布置在第二缸体的与第二缸体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第二垫片布置在第二缸体与第二壳体构件之间并且将第二缸体与第二壳体构件之间的边界密封。驱动轴由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以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斜板通过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旋转斜板室中旋转。双头活塞通过旋转斜板的旋转而在第一缸孔和第二缸孔中往复移动。第一推力轴承布置在第一缸体与驱动轴之间并且承受作用在驱动轴上的推力。第二推力轴承布置在第二缸体与驱动轴之间并且承受作用在驱动轴上的推力。在将第一缸孔的组的外接圆定义为第一外接圆的情况下,第一抵接部位于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并且位于第一外接圆内侧,并且第一抵接部使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在第二缸孔的组的外接圆定义为第二外接圆的情况下,第二抵接部位于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二缸体之间并且位于第二外接圆内侧,并且第二抵接部使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二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
通过以下描述并且结合以示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原理的附图,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和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最小排量时的截面图;
图2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最大排量时的截面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第一壳体构件、第一缸体以及第一推力轴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第二壳体构件、第二缸体以及第二推力轴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6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的第一缸体、第一推力轴承以及第一抵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7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的第二缸体、第二推力轴承以及第二抵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8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说明图,其中示出了第一推力轴承与第一缸体彼此接触的区域、第一推力轴承与驱动轴彼此接触的区域以及第一抵接部与第一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的区域;
图9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说明图,其中示出了第一推力轴承与第一缸体彼此接触的区域以及第一抵接部与第一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的区域;
图10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说明图,其中示出了第二推力轴承与第二缸体彼此接触的区域、第二推力轴承与驱动轴彼此接触的区域以及第二抵接部与第二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接触的区域;
图11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说明图,其中示出了第二推力轴承与第二缸体彼此接触的区域以及第二抵接部与第二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的区域;
图12为根据第一改型的压缩机的说明图,其中示出了第一缸体、第一推力轴承以及第一抵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图13为根据第二改型的压缩机的说明图,其中示出了第一缸体、第一推力轴承以及第一抵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第一改型及第二改型进行描述。该实施方式和这些改型的压缩机安装在车辆中并且均被包括在车辆空气调节器的制冷回路中。
如图1中示出的,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包括壳体1、驱动轴3、旋转斜板5、连杆机构7、双头活塞9、成对的滑靴11a、11b以及致动器13。如图3中示出的,压缩机还包括控制机构15。
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壳体1具有第一壳体构件17、第二壳体构件19、第一缸体21以及第二缸体23。第一壳体构件17和第二壳体构件19以及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都由金属制成,特别地都由铝合金制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一壳体构件17的一侧定义为前侧,设置有第二壳体构件19的一侧定义为后侧。因此限定了压缩机的前后方向。
第一缸体2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定义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缸体23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定义为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就是说,第二缸体23的面向第一缸体21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而与第一侧相反的一侧定义为第二侧。因而,第一壳体构件17位于第一缸体21的第一侧或前侧上。第二壳体构件19位于第二缸体23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或后侧上。
如图4中以放大的方式示出的,第一壳体构件17包括壳体主体17a和凸台17b,壳体主体17a呈具有封闭端的筒形形状,凸台17b从壳体主体17a朝向前侧突出。凸台17b容纳轴密封装置25。壳体主体17a中限定有环形的第一吸入室27a和环形的第一排出室29a。第一吸入室27a在壳体主体17a中位于径向内部区域中。第一排出室29a在壳体主体17a中位于第一吸入室27a的径向外侧处。
壳体主体17a还具有第一突出部170,第一突出部170位于第一吸入室27a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第一突出部170比第一吸入室27a更靠近壳体主体17a的中心。第一突出部170与壳体主体17a成一体。由于第一壳体构件17如上所述是由金属制成的,因此第一突出部170也由金属制成。第一突出部170呈筒形形状,其中心与驱动轴3的轴线O重合。第一突出部170向后突出且超过壳体主体17a的后端面17c。第一突出部170的后端面是第一抵接部170a。第一抵接部170a是与第一缸体21直接接触的表面。第一抵接部170a是平的表面。由于第一突出部170是筒形的,因此第一抵接部170a呈环形形状。第一突出部170内侧限定有容纳室170b。
壳体主体17a具有第一前侧连通通道18a。第一前侧连通通道18a在前端处与第一排出室29a连通,并且在后端处于壳体主体17a的后端面17c中敞开。
如在图5中以放大的方式示出的,第二壳体构件19呈具有封闭端的筒形形状。控制机构15的一部分布置在第二壳体构件19中。第二壳体构件19中限定有环形的第二吸入室27b和环形的第二排出室29b。第二吸入室27b位于第二壳体构件19中的径向内部区域中。第二排出室29b在第二壳体构件19中位于第二吸入室27b的径向外侧。
第二壳体构件19还具有第二突出部190,第二突出部190位于第二吸入室27b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第二突出部190比第二吸入室27b更靠近第二壳体构件19的中心。第二突出部190与第二壳体构件19成一体。由于第二壳体构件19如上所述是由金属制成的,因此第二突出部190也由金属制成。第二突出部190呈筒形形状,其中心与驱动轴轴线O重合。第二突出部190向前突出且超过第二壳体构件19的前端面19a。第二突出部190的前端面是第二抵接部190a。第二抵接部190a是平的表面。由于第二突出部190是筒形的,因此第二抵接部190a呈环形形状。第二突出部190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限定有压力调节室31。
另外,第二壳体构件19具有第一后侧连通通道20a。第一后侧连通通道20a在后端处与第二排出室29b连通,并且在前端处于第二壳体构件19的前端面中敞开。
如图1中示出的,第一缸体21具有平的前端面21a和平的后端面21b。如图1和图8中示出的,第一缸体21具有五个第一缸孔211至215,这五个第一缸孔211至215沿驱动轴3的驱动轴轴向方向从前端面21a延伸至后端面21b。第一缸孔211至215中的每一者沿驱动轴3的轴向方向从前端面21a延伸至后端面21b。第一缸孔211至215布置在同一圆上并且间隔相同的角度间隔。
如图4中示出的,前端面21a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21c。凸出部21c具有用于接纳驱动轴3的第一轴孔21d。第一轴孔21d容纳第一滑动轴承22a。前端面21a中凹设有第一保持器槽21e以限制第一吸入簧片阀391a的最大开度,这在下面将有所论述。
第一缸体21还包括第一凹部21f,第一凹部21f从后侧与第一轴孔21d连通。第一凹部21f与第一轴孔21d同轴,并且第一凹部21f的内径比第一轴孔21d的内径大。第一凹部21f的前壁中设置有向前凹设的环形的第一凹入表面21g。
第一凹部21f中布置有第一推力轴承35a。第一推力轴承35a包括第一滚道351、第二滚道352、保持在第一滚道351与第二滚道352之间的滚动元件353、以及将滚动元件353保持在第一滚道351与第二滚道352之间的保持件(未示出)。
如图1中示出的,第一缸体21具有第一连接通道37a和第二前侧连通通道18b。第一连接通道37a和第二前侧连通通道18b两者都沿驱动轴轴向方向从前端面21a延伸至后端面21b。第一连接通道37a和第二前侧连通通道18b的前端在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处敞开,并且它们的后端在第一缸体21的后端面21b处敞开。
第二缸体23具有平的前端面23a和平的后端面23b。第二缸体23的前端面23a紧固至第一缸体21的后端面21b,使得在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3之间限定有旋转斜板室33。旋转斜板室33与第一凹部21f连通。因此,第一凹部21f构成旋转斜板室33的一部分。
如图1和图10中示出的,第二缸体23具有五个第二缸孔231至235。第二缸孔231至235中的每一者沿驱动轴轴向方向从前端面23a延伸至后端面23b。第二缸孔231至235布置在同一圆上并且间隔相同的角度间隔。第二缸孔231至235均面向第一缸孔211至215中的相应的一者。第二缸孔231至235的外径与第一缸孔211至215的外径相同。
如图5中示出的,后端面23b上设置有朝向压缩机的后部凸出的凸出部23c。凸出部23c的外周上装配有O形环51a。凸出部23c具有用于接纳驱动轴3的第二轴孔23d。第二轴孔23d容纳第二滑动轴承22b。后端面23b中凹设有第二保持器槽23e以限制第二吸入簧片阀411a的最大开度,这在下面将有所论述。
第二缸体23还包括第二凹部23f,第二凹部23f从前侧与第二轴孔23d连通。第二凹部23f与第二轴孔23d同轴,并且第二凹部23f的内径比第二轴孔23d大。第二凹部23f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并由此构成旋转斜板室33的一部分。第二凹部23f的后壁中设置有向后凹设的环形的第二凹入表面23g。
第二凹部23f中布置有第二推力轴承35b。第二推力轴承35b包括第一滚道354、第二滚道355、保持在第一滚道354与第二滚道355之间的滚动元件356、以及将滚动元件356保持在第一滚道354与第二滚道355之间的保持件(未示出)。
如图1中示出的,第二缸体23具有出口230、交汇排出室239、第三前侧连通通道18c、第二后侧连通通道20b、入口330以及第二连接通道37b。出口230与交汇排出室239彼此连通。交汇排出室239经由出口230联接至构成管路的冷凝器(未示出)。旋转斜板室33经由入口330连接至构成管路的蒸发器(未示出)。
第三前侧连通通道18c与第二前侧连通通道18b和交汇排出室239连通。第二后侧连通通道20b在前端处与交汇排出室239连通,并且第二后侧连通通道20b在后端处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中敞开。第二连接通道37b沿驱动轴轴向方向从前端面23a延伸至后端面23b。
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壳体构件17以第一缸体21的凸出部21c***在容纳室170b中的状态紧固至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这时,第一阀组件板39和第一垫片40被保持在壳体主体17a的后端面17c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壳体构件17以第一阀组件板39和第一垫片40位于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之间的状态紧固至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第一阀组件板39是薄的金属板。第一垫片40例如是塑料片、橡胶片、或弹性体片。
第一阀组件板39包括第一阀基板390、第一吸入阀板391、第一排出阀板392和第一保持器板393。第一垫片40位于第一保持器板393的前表面上并且位于壳体主体17a的后端面17c与第一保持器板393之间。第一阀基板390、第一吸入阀板391、第一排出阀板392、第一保持器板393和第一垫片40延伸至壳体主体17a和第一缸体21的外周缘。第一垫片40的尺寸可以不达到壳体主体17a和第一缸体21的外周缘。另外,可以省去第一垫片40,并且第一吸入阀板391或第一保持器板393可以涂覆有密封层。在这种情况下,该密封层用作本发明的第一垫片。
第一阀基板390、第一排出阀板392、第一保持器板393以及第一垫片40具有与第一缸孔211至215对应的第一吸入孔390a。第一阀基板390、第一吸入阀板391以及第一垫片40具有与第一缸孔211至215对应的第一排出孔390b。另外,第一阀基板390、第一吸入阀板391、第一排出阀板392、第一保持器板393以及第一垫片40具有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第一通孔390d以及第一排出连通孔390e。
第一缸孔211至215中的每一者通过相应的第一吸入孔390a与第一吸入室27a连通。第一缸孔211至215中的每一者还通过相应的第一排出孔390b与第一排出室29a连通。第一吸入室27a与第一连接通道37a通过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而彼此连通。第一前侧连通通道18a与第二前侧连通通道18b通过第一排出连通孔390e而彼此连通。
第一通孔390d接纳第一突出部170和凸出部21c。这使得第一抵接部170a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直接接触。下面将描述第一抵接部170a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之间的接触。
第一吸入阀板391位于第一阀基板390的后表面上。第一吸入阀板391包括第一吸入簧片阀391a,第一吸入簧片阀391a构造成通过弹性变形而打开和封闭第一吸入孔390a。第一排出阀板392位于第一阀基板390的前表面上。第一排出阀板392包括第一排出簧片阀392a,第一排出簧片阀392a构造成通过弹性变形而打开和封闭第一排出孔390b。第一保持器板393位于第一排出阀板392的前表面上。第一保持器板393限制第一排出簧片阀392a的最大开度。
如图5中示出的,第二壳体构件19以第二缸体23的凸出部23c***在压力调节室31中的状态紧固至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这时,凸出部23c上的O形环51a将第二突出部190与凸出部23c之间的边界密封以确保压力调节室31的气密性。
第二阀组件板41和第二垫片42被保持在第二壳体构件19的前端面19a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之间。也就是说,第二壳体构件19以第二阀组件板41和第二垫片42位于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之间的状态紧固至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第二阀组件板41是薄的金属板。第二垫片42例如是塑料片、橡胶片或弹性体片。
第二阀组件板41包括第二阀基板410、第二吸入阀板411、第二排出阀板412和第二保持器板413。第二垫片42位于第二保持器板413的后表面上并且位于第二壳体构件19的前端面19a与第二保持器板413之间。第二阀基板410、第二吸入阀板411、第二排出阀板412、第二保持器板413以及第二垫片42延伸至第二壳体构件19和第二缸体23的外周缘。第二垫片42的尺寸可以不达到第二壳体构件19和第二缸体23的外周缘。另外,可以省去第二垫片42,并且第二吸入阀板411或第二保持器板413可以涂覆有密封层。在这种情况下,该密封层用作本发明的第二垫片。
第二阀基板410、第二排出阀板412、第二保持器板413以及第二垫片42具有与第二缸孔231至235对应的第二吸入孔410a。另外,第二阀基板410、第二吸入阀板411以及第二垫片42具有与第二缸孔231至235对应的第二排出孔410b。此外,第二阀基板410、第二吸入阀板411、第二排出阀板412、第二保持器板413以及第二垫片42具有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第二通孔410d以及第二排出连通孔410e。
第二缸孔231至235中的每一者通过相应的第二吸入孔410a与第二吸入室27b连通。第二缸孔231至235中的每一者还通过相应的第二排出孔410b与第二排出室29b连通。第二吸入室27b与第二连接通道37b通过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而彼此连通。第一后侧连通通道20a与第二后侧连通通道20b通过第二排出连通孔410e而彼此连通。
第二通孔410d接纳第二突出部190和凸出部23c。这使得第二抵接部190a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直接接触。下面将描述第二抵接部190a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之间的接触。
第二吸入阀板411位于第二阀基板410的前表面上。第二吸入阀板411包括第二吸入簧片阀411a,该第二吸入簧片阀411a构造成通过弹性变形而打开和封闭第二吸入孔410a。第二排出阀板412位于第二阀基板410的后表面上。第二排出阀板412包括第二排出簧片阀412a,该第二排出簧片阀412a构造成通过弹性变形而打开和封闭第二排出孔410b。第二保持器板413位于第二排出阀板412的后表面上。第二保持器板413限制第二排出簧片阀412a的最大开度。
如图1和图4中示出的,第一前侧连通通道18a、第一排出连通孔390e、第二前侧连通通道18b以及第三前侧连通通道18c构成第一排出连通通道18。如图1和图5中示出的,第一后侧连通通道20a、第二排出连通孔410e以及第二后侧连通通道20b构成第二排出连通通道20。
如图1、图4和图5中示出的,第一连接通道37a和第二连接通道37b以及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和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将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连接至旋转斜板室33。这使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压力与旋转斜板室33中的压力大致相等。从蒸发器中释放出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由入口330流入到旋转斜板室33中。因而,旋转斜板室33中的压力以及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压力低于第一排出室29a和第二排出室29b中的压力。
驱动轴3包括驱动轴主体30、第一支承构件43a和第二支承构件43b。驱动轴主体30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小直径部30a。驱动轴主体30包括位于后侧的第二小直径部30b。驱动轴主体30从壳体1的前侧朝向后侧延伸。驱动轴主体30位于壳体1中并且***在轴密封装置25和第一滑动轴承22a及第二滑动轴承22b中。因而,驱动轴主体30或驱动轴31以绕驱动轴轴线O旋转的方式由壳体支承。驱动轴主体30的前端位于凸台17b中。驱动轴主体30的后端凸出到压力调节室31中。
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旋转斜板5、连杆机构7以及致动器13被组装至驱动轴主体30。旋转斜板5、连杆机构7和致动器13布置在旋转斜板室33中。
驱动轴主体30在前端处具有螺纹部分3a。驱动轴3通过螺纹部分3a联接至带轮或电磁离合器(均未示出)。
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支承构件43a被压配合至驱动轴主体30的第一小直径部30a,并且第一支承构件43a由第一滑动轴承22a支承在第一轴孔21d中。第一支承构件43a具有位于后侧的第一凸缘430。第一支承构件43a具有附接部分(未示出),第二销47b***到该附接部分中,这在下面将有所论述。
第一凸缘430和第一凹部21f的前壁将第一推力轴承35a相对于驱动轴轴向方向保持。第一凸缘430的外径大于第一推力轴承35a的内径且小于第一推力轴承35a的外径。因而,第一推力轴承35a仅在第二滚道352的径向内部中与第一凸缘430接触。另一方面,第一凹部21f的前壁中的第一凹入表面21g的内径大于第一推力轴承35a的内径且小于第一推力轴承35a的外径。因而,第一推力轴承35a仅在第一滚道351的径向外部中与第一凹部21f的前壁接触。
更具体地,如图6中示出的,第一推力轴承35a在环形区域L2中与第一凹部21f的前壁接触,其中,环形区域L2是第一滚道351的整个环形区域L1的径向外部。区域L2对应于第一接触部。第一推力轴承35a在环形区域L3处与第一凸缘430接触,其中,环形区域L3是第二滚道352的径向内部。这样,第一推力轴承35a当在压缩机操作期间承受作用在驱动轴3上的推力时被预加载至预定值。
如图8中示出的,第一缸体21中限定出中心与驱动轴轴线O重合的假想的第一外接圆S1。第一外接圆S1是五个第一缸孔211至215的组的外接圆。第一外接圆S1在第一缸孔211至215中的距驱动轴轴线O最远的位置处与第一缸孔211至215接触。而且,限定出与第一外接圆S1同轴并且穿过第一缸孔211至215的中心的第一假想圆S2。另外,限定出与第一外接圆S1和第一假想圆S2同轴的假想的第一内切圆S3。第一内切圆S3是第一缸孔211至215的组的内切圆。第一内切圆S3在第一缸孔211至215中的最靠近驱动轴轴线O的位置处与第一缸孔211至215接触。为便于说明,图8中未示出第一支承构件43a。图12和图13同样如此,这在下面将有所论述。
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以第一阀组件板39和第一垫片40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方式彼此紧固。因此,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17上的第一突出部170位于如图8中示出的第一外接圆S1、第一假想圆S2和第一内切圆S3内侧。这使得第一突出部170的第一抵接部170a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在驱动轴轴向方向上直接接触。
更具体地,当沿与图4中示出的驱动轴3的轴线O平行的方向D1观察第一推力轴承35a和第一抵接部170a时,第一推力轴承35a的整个区域L1和第一抵接部170a的区域L4具有图8中示出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8中,第一推力轴承35a的整个区域L1是用实线A1、A2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在图8中,第一抵接部170a的区域L4是用虚线B1、B2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第一抵接部170a的区域L4与第一推力轴承35a的整个区域L1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重叠。
图9中示出了区域L2——第一滚道351与第一凹部21f的前壁彼此接触的区域——与第一抵接部170a的区域L4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9中,区域L2是用实线A1和虚线B3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如图8中所示的,区域L4是用虚线B1、B2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如图9中示出的,区域L4的一部分与区域L2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在阴影区域L9中重叠。具体地,区域L9是用虚线B1、B3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为便于说明,图9中未示出第一缸体21和第一支承构件43a。
另外,如图6中示出的,区域L4的不与区域L2重叠的一部分与区域L3——第二滚道352与第一凸缘430在驱动轴轴向方向上彼此接触的区域——在区域L10中重叠。
由于第一壳体构件17和第一缸体21两者都由金属制成,因此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在区域L4中经由第一抵接部170a而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也就是说,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金属对金属得接触。因而,第一突出部170增强了第一缸体21的支承第一推力轴承35a的部分。
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复位弹簧44a的前端被***到第一支承构件43a中。复位弹簧44A沿驱动轴轴向方向O从凸缘430朝向旋转斜板5延伸。
如图5中示出的,第二支承构件43b被压配合至驱动轴主体30的第二小直径部30b的后部,并且第二支承构件43b由第二滑动轴承22b支承在第二轴孔23d中。第二支承构件43b在前端处具有第二凸缘431。另外,第二支承构件43b的位于第二凸缘431后侧的部分中设置有O形环51b、51c。O形环51b、51c将压力调节室31与第二凹部23f之间的边界密封,从而将压力调节室31与旋转斜板室33之间的边界密封。
第二凸缘431和第二凹部23f的后壁将第二推力轴承35b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进行保持。第二凸缘431的外径大于第二推力轴承35b的内径且小于第二推力轴承35b的外径。因而,第二推力轴承35b仅在第二滚道355的径向内部处接触第二凸缘431。另一方面,第二凹部23f的后壁中的第二凹入表面23g的内径大于第二推力轴承35b的内径且小于第二推力轴承35b的外径。因而,第二推力轴承35b仅在第一滚道354的径向外部处接触第二凹部23f的后壁。
更具体地,第二推力轴承35b在环形区域L6中与第二凹部23f的后壁接触,其中,环形区域L6是第一滚道354的整个环形区域L5的径向外部。区域L6对应于第二接触部。第二推力轴承35b在环形区域L7处与第二凸缘431接触,其中,环形区域L7是第二滚道355的径向内部。以此方式,第二推力轴承35b当在压缩机操作期间承受作用在驱动轴3上的推力时被预加载至预定值。
如图10中示出的,第二缸体23中限定了中心与驱动轴轴线O重合的假想的第二外接圆S4。第二外接圆S4是五个第二缸孔231至235的组的外接圆。此外,限定出与第二外接圆S4同轴并且穿过第二缸孔231至235的中心的第二假想圆S5。另外,限定出与第二外接圆S4和第二假想圆S5同轴的假想的第二内切圆S6。第二内切圆S6是第二缸孔231至235的组的内切圆。第二内切圆S6在第二缸孔231至235中的最靠近驱动轴轴线O的位置处与第二缸孔231至235接触。为便于说明,图10中并未示出第二支承构件43b。
如图5中示出的,第二壳体构件19和第二缸体23以第二阀组件板41和第二垫片42位于两者之间的状态而彼此紧固。因此,如图9中示出的,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19上的第二突出部190位于第二外接圆S4、第二假想圆S5和第二内切圆S6内侧。这使得第二突出部190的第二抵接部190a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直接接触。
更具体地,当沿与图5中示出的驱动轴3的轴线O平行的方向D2观察第二推力轴承35b和第二突出部190时,第二推力轴承35b的整个区域L5和第二突出部190的区域L8具有图10中示出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10中,第二推力轴承35b的整个区域L5是用实线A3、A4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在图9中,第二抵接部190a的区域L8是用虚线B4、B5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第二抵接部190a的区域L8与第二推力轴承35b的整个区域L5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重叠。
图11中示出了区域L6——第一滚道354与第二凹部23f的后壁在方向D2上彼此接触的区域——与第二抵接部190a的区域L8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11中,区域L6是用实线A4和虚线B6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如图10中所示地,区域L8是用虚线B4、B5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如图11中示出的,区域L8的一部分与区域L6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在阴影区域L11中重叠。具体地,区域L11是用虚线B4、B6表示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为便于说明,图11中未示出第二缸体23和第二支承构件43b。
如图7中示出的,区域L8不与区域L7——第二滚道355与第二凸缘431彼此接触的区域——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重叠。
由于第二壳体构件19和第二缸体23两者都由金属制成,因此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在区域L8中经由第二突出部190而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因而,第二突出部190增强了第二缸体23的支承第二推力轴承35b的部分。也就是说,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
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旋转斜板5定形状为平的环形板并且具有前表面5a和后表面5b。前表面5a在旋转斜板室33中面向前。后表面5b在旋转斜板室33中面向后。
旋转斜板5具有环形板45。环形板45定形状为平的环形板并且具有在中央处的接纳孔45a。驱动轴主体30在旋转斜板室33中***在接纳孔45a中从而使旋转斜板5安装至驱动轴3。环形板45具有联接至牵引臂132的联接部分(未示出),下面将对此进行论述。
连杆机构7具有支臂49。支臂49在旋转斜板室33中布置在旋转斜板5的前侧并且位于旋转斜板5与第一支承构件43a之间。支臂49整体上大致呈L形。支臂49的后部中设置有配重部分49a。配重部分49a沿致动器13的周向方向延伸成覆盖致动器13的周长的大致一半。配重部分49a可以设计成呈任何适合的形状。
支臂49借助第一销47a在后部中被联接至环形板45。这种构型支承支臂49以允许支臂49相对于环形板45或换言之相对于旋转斜板5围绕第一销47a的轴线——该轴线为第一枢转轴线M1——枢转。第一枢转轴线M1垂直于驱动轴3的轴线O延伸。
支臂49在前部借助于第二销47b联接至第一支承构件43a。这种构型支承支臂49以允许支臂49相对于第一支承构件43a或换言之相对于驱动轴3绕第二销47b的轴线——该轴线为第二枢转轴线M2——枢转。第二枢转轴线M2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M1延伸。另外,支臂49、第一销47a和第二销47b构成连杆机构7。
配重部分49a在支臂49的后部延伸,也就是说,配重部分49a在第一枢转轴线M1的与第二枢转轴线M2相反的一侧上延伸。支臂49由环形板45借助第一销47a进行支承。配重部分49a延伸通过环形板45的凹槽部分45b并且位于环形板45的后侧,即,位于旋转斜板5的后侧。旋转斜板5绕驱动轴轴线O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施加于位于旋转斜板5的后侧的配重部分49a。
旋转斜板5与驱动轴3通过连杆机构而彼此联接,使得旋转斜板5能够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通过支臂49的相反两端绕第一枢转轴线M1和第二枢转轴线M2的枢转作用,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从图1所示的最小倾斜角度变为图2所示的最大倾斜角度。
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活塞9各自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活塞头9a和位于后侧的第二活塞头9b。第一活塞头9a以往复移动的方式容纳在第一缸孔211至215中。第一活塞头9a和第一阀组件板39在第一缸孔211至215中限定第一压缩室53a。第二活塞头9b以往复移动的方式容纳在第二缸孔231至235中。第二活塞头9b和第二阀组件板41在第二缸孔231至235中限定第二压缩室53b。
每个双头活塞9均具有位于中央的接合部分9c。每个接合部分9c容纳半球形滑靴11a、11b。每个滑靴11a在旋转斜板5的前表面5a上滑动。与此相反,每个滑靴11b在旋转斜板5的后表面5b上滑动。滑靴11a、11b将旋转斜板5的旋转转换成双头活塞9的往复运动。滑靴11a、11b对应于转换机构。由此,第一活塞头9a在第一缸孔211至215中、第二活塞头9b在第二缸孔231至235中往复移动与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对应的行程。
通过根据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双头活塞9的行程,压缩机改变第一活塞头9a和第二活塞头9b的上止点位置。具体地,随着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减小,每个第二活塞头9b的上止点位置改变的量比每个第一活塞头9a的上止点位置改变的量大。
致动器13布置在旋转斜板室33中。致动器13在旋转斜板室33中位于旋转斜板5的后侧并且能够进入第二凹部23f。致动器13包括可动体13a、分隔体13b和控制压力室13c。控制压力室13c限定在可动体13a与分隔体13b之间。
可动体13a包括后壁130、周向壁131以及一对牵引臂132。图1和图2中仅示出了牵引臂132中的一个牵引臂。
后壁130位于可动体13a的后部中并且径向地远离驱动轴轴线O延伸。后壁130具有用于接纳驱动轴主体30的第二小直径部30b的接纳孔130a。接纳孔130a中装配有O形环51d。周向壁131与后壁130的周缘连续,并且周向壁131朝向可动体13a的前方延伸。牵引臂132位于周向壁131的前端上并且位于驱动轴轴线O的相反两侧上。牵引臂132朝向可动体13a的前方凸出。后壁130、周向壁131以及牵引臂132构成可动体13a的具有封闭端的筒形形状。
分隔体13b呈盘形形状,其直径与可动体13a的内径大致相等。分隔体13b具有位于中心的接纳孔133。分隔体13b的外周上装配有O形环51e。
分隔体13b与环形板45之间设置有倾斜度减小的弹簧44b。具体地,倾斜度减小的弹簧44b的后端布置成与分隔体13b接触,并且倾斜度减小的弹簧44b的前端设置成与环形板45接触。
可动体13a的接纳孔130a接纳驱动轴主体30的第二小直径部30b。因而可动体13a能够使第二小直径部30b沿驱动轴轴线O移动。相对比地,第二小直径部30b被压配合在分隔体13b的接纳孔133中以能够与驱动轴3一体地旋转。分隔体13b也可以绕第二小直径部30b装配成能够沿驱动轴轴线O移动。
分隔体13b在可动体13a中布置在旋转斜板5的后侧并且被周向壁131围绕。因而,当可动体13a沿驱动轴轴线O移动时,可动体13a的周向壁131的内圆周表面在分隔体13b的外圆周表面上滑动。
由于分隔体13b被周向壁131围绕,因此可动体13a与分隔体13b限定出位于可动体13a与分隔体13b之间控制压力室13c。控制压力室13c通过后壁130、周向壁131以及分隔体13b而与旋转斜板室33分隔开。
牵引臂132借助第三销47c联接至环形板45。以此方式,旋转斜板5由可动体13a支承以能够绕第三销47c的轴线——该轴线为操作轴线M3——枢转。操作轴线M3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M1和第二枢转轴线M2延伸。因而可动体13a保持处于联接至旋转斜板5的状态。这使得分隔体13b与旋转斜板5彼此相向。
第二小直径部30b具有从后端沿着驱动轴轴线O向前延伸的轴向通道3b、以及从轴向通道3b的前端径向延伸的径向通道3c,并且具有位于驱动轴主体30的外周表面中的开口。轴向通道3b的后端与压力调节室31连通。径向通道3c与控制压力室13c连通。因而,控制压力室13c经由径向通道3c和轴向通道3b与压力调节室31连通。
如图3中示出的,控制机构15包括泄放通道15a、供给通道15b、控制阀15c、孔口15d、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
泄放通道15a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吸入室27b。泄放通道15a、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使控制压力室13c、压力调节室31以及第二排出室29b彼此连接。供给通道15b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排出室29b。供给通道15b、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使控制压力室13c、压力调节室31与第二排出室29b彼此连接。供给通道15b具有孔口15d。
控制阀15c布置在泄放通道15a中。控制阀15c构造成基于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压力而调节泄放通道15a的开度。
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机中,联接至蒸发器的管道连接至入口330,并且联接至冷凝器的管道联接至出口230。冷凝器经由管道和膨胀阀连接至蒸发器。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和冷凝器构成车辆空气调节器的制冷回路。省去了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和管道的图示。
在具有上述构型的压缩机中,驱动轴3旋转以使旋转斜板5旋转,从而使活塞9在第一缸孔211至215和第二缸孔231至235中往复移动。这样对应于活塞行程改变第一压缩室53a和第二压缩室53b的容积。压缩机由此反复执行用于将制冷剂气体吸入到第一压缩室53a和第二压缩室53b中的吸入行程、用于在第一压缩室53a和第二压缩室53b中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行程、以及用于将加压的制冷剂气体排出至第一排出室29a和第二排出室29b的排出行程。
排出至第一排出室29a的制冷剂气体经由第一排出连通通道18到达交汇排出室239。同样地,排出至第二排出室29b的制冷剂气体经由第二排出连通通道20到达交汇排出室239。到达交汇排出室239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出口230和管道被排出至冷凝器。
例如,在吸入行程期间,由旋转斜板5、环形板45、支臂49和第一销47a构成的旋转体受到作用于使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减小的活塞压缩力。通过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的这种变化,能够通过选择性地增大和减小每个双头活塞9的行程来执行排量控制。
更具体地,在图3所示的控制机构15的控制阀15c增大泄放通道15a的开度的情况下,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以及因而控制压力室13c中的压力变得与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压力大致相等。换言之,可变压差——控制压力室13c中的压力与旋转斜板室33中的压力之间的压差——减小。因而,如图1中示出的,作用于旋转斜板5的活塞压缩力使致动器13的可动体13a在旋转斜板室33中向前移动。
因此,经由双头活塞9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压缩反作用力沿使倾斜角度减小的方向迫压旋转斜板5。因而,可动体13a在旋转斜板室33中在操作轴线M3处被牵引臂132被向前拉。这使旋转斜板5绕操作轴线M3顺时针枢转,同时对抗复位弹簧44a的迫压力。此外,支臂49的后端绕第一枢转轴线M1逆时针枢转,并且支臂49的前端绕第二枢转轴线M2逆时针枢转。支臂49的前部由此接近第一支承构件43a的第一凸缘430。这样,旋转斜板5与用作作用点的操作轴线M3和用作支点的第一枢转轴线M1一起枢转。这就减小了旋转斜板5相对于驱动轴3的轴线O的倾斜角度并且减小了双头活塞9的行程。因而,驱动轴3每转一圈所对应的压缩机的排量减小。
压缩机的旋转斜板5接收作用在配重部分49a上的离心力。因而,压缩机的旋转斜板5沿使倾斜角度减小的方向容易地移动。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减小时,环形板45与复位弹簧44a的后端接触。
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减小并且双头活塞9的行程减小时,每个第二活塞头9b的上止点位置与第二阀组件板41分开。因而,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度接近零度时,第二压缩室53b中不执行压缩工作,而第一压缩室53a中会略微执行压缩。
相比之下,如果图3中示出的控制阀15c使泄放通道15a的开度减小,那么第二排出室29b中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使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增大,这会使控制压力室13c中的压力增大。相应地,所述可变压差增大。因此,如图2中示出的,在致动器中,可动体13a在旋转斜板室33中抵抗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活塞压缩力而向后移动。
因此,可动体13a通过位于操作轴线M3处的牵引臂132将旋转斜板5在旋转斜板室33中向后拉。这使得旋转斜板5的下端U绕操作轴线M3逆时针枢转。另外,支臂49的后端绕第一枢转轴线M1顺时针枢转并且支臂49的前端绕第二枢转轴线M2顺时针枢转。因而支臂49的前部移动远离第一支承构件43a的第一凸缘430。这使旋转斜板5沿与倾斜角度减小的情况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其中,操作轴线M3和第一枢转轴线M1分别用作作用点和支点。因此,旋转斜板5相对于驱动轴3的轴线O的倾斜角度增大。这导致双头活塞9的行程增大,并且因而使驱动轴3每转一圈所对应的压缩机的排量增大。
如图4中示出的,压缩机具有第一垫片40,该第一垫片40位于壳体主体17a的后端面17c与第一保持器板393的前表面之间。第一垫片40延伸至第一壳体构件17和第一缸体21的外周缘并且由第一壳体构件17和第一缸体21保持。垫片40由此将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之间的边界密封。同样地,如图5中示出的,第二垫片42位于第二壳体构件19的前端面19a与第二保持器板413的后表面之间。同样地,第二垫片42延伸至第二壳体构件19和第二缸体23的外周缘并且由第二壳体构件19和第二缸体23保持。因而垫片42将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之间的边界密封。
因此,无须用O形环来密封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之间的边界或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之间的边界。因而,第一壳体构件17和第二壳体构件19以及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不需要具有O形环或用于容纳位于外周缘上的O形环的空间,这使得第一壳体构件17和第二壳体构件19以及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的直径减小。
如图4中示出的,该压缩机具有位于壳体主体17a上的第一突出部170,并且第一阀组件板39和第一垫片40具有第一通孔390d。当将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彼此紧固时,第一突出部170被***在第一通孔390d中。这使得第一突出部170的第一抵接部170a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直接接触。即,第一抵接部170a与前端面21a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因此,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
如图5中示出的,第二壳体构件19具有第二突出部190,并且第二阀组件板41和第二垫片42具有第二通孔410d。当将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彼此紧固时,第二突出部190被***在第二通孔410d中。这使得第二突出部190的第二抵接部190a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因此,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
当沿图4所示的方向D1观察第一推力轴承35a和第一抵接部170a时,第一抵接部170a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在区域L4的中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其中,如图8中示出的,区域L4与第一止推轴承35a重叠。当沿图5中的方向D2观察第二推力轴承35b和第二抵接部190a时,第二抵接部190a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在区域L8中进行金属对金属接触,其中,如图10中示出的,区域L8与第二推力轴承35b重叠。
因而,第一壳体构件17通过位于第一缸体21中的靠近支承第一推力轴承35a的部分的位置处的第一抵接部170a而可靠地加强第一缸体21。同样地,第二壳体构件19通过位于第二缸体23中的靠近支承第二推力轴承35b的部分的位置处的第二抵接部190a而可靠地加强第二缸体23。
另外,当沿图4中的方向D1观察第一滚道351与第一凹部21f的前壁彼此接触的区域L2和第一抵接部170a的区域L4时,如图9中示出的,区域L4的一部分与区域L2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在区域L9中重叠。同样地,当沿图5所示的与驱动轴3的轴线O平行的方向D2观察第一滚道354与第二凹部23f的后壁彼此接触的区域L6和第二抵接部190a的区域L8时,如图11中示出的,区域L8的一部分与区域L6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在区域L11中重叠。
因此,壳体1在驱动轴轴向方向上的支承刚度不容易降低,并且在第一推力轴承35a和第二推力轴承35b上的预载荷被可靠地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能够抑制在操作期间的振动及所伴随的噪音,同时能够减小尺寸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特别地,该压缩机包括连杆机构7、致动器13和控制机构15,这使得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而改变驱动轴3每转一圈所对应的制冷剂气体的排量。为了将连杆机构7和致动器13安装在压缩机中,第一缸体21中的第一凹部21f和第二缸体23中的第二凹部23f扩大了旋转斜板室33。因而,存在这样的担忧: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的支承第一推力轴承35a和第二推力轴承35b的部分的刚度可能容易降低。就此而言,第一壳体构件17通过第一突出部170的第一抵接部170a加强第一缸体21,并且第二壳体构件19通过第二突出部190的第二抵接部190a加强第二缸体23。因此,即使第一凹部21f和第二凹部23f增大了旋转斜板室33的尺寸,壳体1在驱动轴轴向方向上的支承刚度也不容易降低。
第一改型
在根据第一改型的压缩机中,第一壳体构件17的壳体主体17a具有与壳体主体17a成一体的五个第一突出部171至175。第一突出部171至175呈柱状形状。第一突出部171至175可以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第一突出部171至175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任意数目。
在壳体主体17a中,第一突出部171至17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170的位置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处、更具体地在第一外接圆S1与第一假想圆S2之间的位置处以相等的角度间隔设置在同一圆上。尽管未示出,第一突出部171至175像上述第一突出部170那样进一步向后突出且超过壳体主体17a的后端面17c。第一突出部171的后端面是第一抵接部171a。同样地,第一突出部172至175的后端面分别构成第一抵接部172a至175a。由于第一突出部171至175呈柱状形状,因此第一抵接部171a至175a均呈圆形形状。
尽管未示出,第一阀组件板39和第一垫片40各自具有用于接纳第一突出部171至175的通孔。同样地,尽管未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9具有五个第二突出部,并且每个第二突出部的前端面是第二抵接部。第一改型的压缩机的其它部件均构造成与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相应部件相同。因此,这些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本文中省去对其的详细描述。
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以第一阀组件板39和第一垫片40被保持在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之间的方式彼此紧固,使得第一抵接部171a至175a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在第一外接圆S1与第一假想圆S2之间的位置处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尽管未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以第二阀组件板41和第二垫片42被保持在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之间的方式彼此紧固,使得第二抵接部与第二缸体23的后端面23b在第二外接圆S4与第一假想圆S5之间的位置处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
在第一改型的压缩机中,同样地,第一壳体构件17通过第一缸体21中的相对靠近支承第一推力轴承35a的部分的位置处的第一突出部171至175的第一抵接部171a至175a而可靠地加强第一缸体21,并且第二壳体构件19通过第二突出部的第二抵接部(未示出)而可靠地加强第二缸体23。因此,该压缩机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同的方式操作。
第二改型
在根据第二改型的压缩机中,第一改型的第一突出部171至175被以如图13中所示的方式改变。在第二改型中,第一突出部171至175在壳体主体17a中位于比根据第一改型的压缩机的第一突出部171至175更靠近驱动轴轴线O的位置处,即,第一突出部171至175位于第一假想圆S2与第一内切圆S3之间。因此,第一抵接部171a至175a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在第一假想圆S2与第一内切圆S3之间的位置处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同样地,在第二改型中,根据第一改型的第二壳体构件19的第二突出部的位置被以如第一突出部171至175的情况下的方式改变。该压缩机的其它结构与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和第一改型的压缩机的对应结构相同。
因此,该压缩机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同的方式操作。
尽管目前仅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第一改型及第二改型,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第一改型及第二改型,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该实施方式和第一改型及第二改型的第一突出部170至175可以根据需要而组合起来使用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一缸体之间。这同样适用于第二抵接部。
该实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170的直径可以在第一内切圆S3内侧的范围内增大,使得第一抵接部170a与第一缸体21的前端面21a在第一抵接部170a不与第一推力轴承35a关于驱动轴轴向方向重叠的位置处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这同样适用于该实施方式的第二突出部190的第二抵接部190a。
可以从该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17a中省去第一突出部170,并且第一缸体21的凸出部21c可以朝向第一壳体构件17延伸成能够与壳体主体17a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凸出部21c的前端面是与第一壳体构件17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的第一接触表面。因而,第一壳体构件17在第一缸体21中的靠近支承第一推力轴承35a的部分的位置处可靠地加强第一缸体21。同样地,可以从第二壳体构件19中省去第二突出部190,并且第二缸体23的凸出部23c可以朝向第二壳体构件19延伸以能够与第二壳体构件19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凸出部23c的后端面是与第二壳体构件19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的第二接触表面。因而,第二壳体构件19在第二缸体23中的靠近支承第二推力轴承35b的部分的位置处可靠地加强第二缸体23。
在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第一突出部170与第一壳体构件17成一体,并且第二突出部190与第二壳体构件19成一体。替代地,可以在第一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之间以及在第二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之间设置筒形金属间隔件,并且该间隔件可以用作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这同样适用于第一改型和第二改型的压缩机。
可以从该压缩机中省去连杆机构7、致动器13和控制机构15,并且驱动轴3每转一圈所对应的排量可以固定不变。
就控制机构15而言,控制阀15c可以设置在供给通道15b中,并且孔口15d可以设置在泄放通道15a中。这样的构型允许控制阀15c调节供给通道15b的开度。这允许第二排出室29b中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使控制压力室13c中的压力迅速增大并且使排量迅速增大。
本发明的示例和实施方式应被认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本文中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效方案内进行修改。

Claims (6)

1.一种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包括:
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多个第一缸孔;
第一壳体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侧上;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与所述第一缸体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与所述第一缸体之间的边界密封;
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由金属制成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其中,所述第二缸体具有多个第二缸孔,并且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缸体一起限定旋转斜板室;
第二壳体构件,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由金属制成,其中,在将所述第二缸体的面向所述第一缸体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
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布置在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之间的边界密封;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以旋转的方式支承;
旋转斜板,所述旋转斜板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所述旋转斜板室中旋转;
双头活塞,所述双头活塞通过所述旋转斜板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一缸孔和所述第二缸孔中往复移动;
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布置在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驱动轴之间并且承受作用在所述驱动轴上的推力;
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布置在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驱动轴之间并且承受作用在所述驱动轴上的推力;
第一抵接部,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缸孔的组的外接圆定义为第一外接圆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与所述第一缸体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外接圆内侧,并且所述第一抵接部使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与所述第一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以及
第二抵接部,其中,在将所述第二缸孔的组的外接圆定义为第二外接圆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与所述第二缸体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外接圆内侧,并且所述第二抵接部使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与所述第二缸体进行金属对金属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穿过所述第一缸孔的中心的第一假想圆内侧,以及
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穿过所述第二缸孔的中心的第二假想圆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其中:
在将所述第一缸孔的组的内切圆定义为第一内切圆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内切圆内侧;以及
在将所述第二缸孔的组的内切圆定义为第二内切圆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切圆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推力轴承与所述第一缸体在第一接触部处彼此接触,
所述第二推力轴承与所述第二缸体在第二接触部处彼此接触,
当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与所述第一接触部重叠的位置,以及
当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观察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时,所述第二抵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还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旋转斜板室中并且位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斜板之间,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允许所述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度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发生改变,
其中,所述双头活塞在所述第一缸孔和所述第二缸孔中往复移动与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度对应的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还包括: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位于所述旋转斜板室中并且构造成改变所述倾斜角度;以及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致动器,
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
分隔体,所述分隔体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联接至所述旋转斜板并且绕所述驱动轴配装成能够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移动,以及
控制压力室,所述控制压力室由所述分隔体和所述可动体限定,其中,所述控制压力室利用所述控制压力室的内部压力而使所述可动体移动。
CN201610028188.XA 2015-01-21 2016-01-15 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04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9787A JP2016133094A (ja) 2015-01-21 2015-01-21 両頭ピストン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5-009787 2015-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4965A CN105804965A (zh) 2016-07-27
CN105804965B true CN105804965B (zh) 2017-12-22

Family

ID=56293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818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04965B (zh) 2015-01-21 2016-01-15 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08787A1 (zh)
JP (1) JP2016133094A (zh)
KR (1) KR20160090253A (zh)
CN (1) CN105804965B (zh)
DE (1) DE10201610070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153A (zh) * 2006-08-25 2008-02-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压缩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1886623A (zh) * 2009-05-11 2010-11-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固定容量型活塞式压缩机
CN102341599A (zh) * 2009-01-06 2012-02-01 (学)斗源学院 旋转斜盘式压缩器
CN103807134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CN104234969A (zh) * 2013-06-20 2014-12-2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可变排量的斜盘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6423A (en) * 1986-09-02 1989-12-12 Nippon Soken, Inc. Variable displacement swash-plate type compressor
JP3050436B2 (ja) * 1991-11-28 2000-06-1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往復動型圧縮機
JPH06117367A (ja) * 1992-10-02 1994-04-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往復動型圧縮機
JP3080278B2 (ja) * 1992-10-05 2000-08-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往復動型圧縮機
JPH06221264A (ja) * 1993-01-25 1994-08-0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往復動型圧縮機
JPH06288349A (ja) * 1993-04-06 1994-10-11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往復動型圧縮機
JPH07324678A (ja) * 1994-05-31 1995-12-12 Nippondenso Co Ltd 斜板型圧縮機
JPH0814160A (ja) * 1994-06-27 1996-01-1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JPH09203375A (ja) 1996-01-25 1997-08-05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カムプレート式両頭圧縮機
JPH11230032A (ja) * 1998-02-18 1999-08-24 Zexel:Kk 斜板式圧縮機
JP2004036548A (ja) * 2002-07-05 2004-02-0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JP3855940B2 (ja) * 2003-02-04 2006-12-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圧縮機における潤滑構造
JP4025832B2 (ja) * 2003-04-14 2007-12-2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圧縮機
JP2005201160A (ja) * 2004-01-16 2005-07-28 Honda Motor Co Ltd 回転流体機械
WO2007021095A1 (en) * 2005-08-12 2007-02-22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Compressor
KR101031812B1 (ko) * 2005-12-26 2011-04-29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압축기
KR101104283B1 (ko) * 2006-05-03 2012-01-11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압축기
KR101037177B1 (ko) * 2007-06-01 2011-05-26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사판식 압축기
US8485794B2 (en) * 2008-06-13 2013-07-16 Doowon Technical College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with rotary valve
JP2014080965A (ja) * 2012-09-27 2014-05-0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圧縮機
JP6003546B2 (ja) * 2012-11-05 2016-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083291B2 (ja) * 2013-03-27 2017-02-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4190335A (ja) * 2013-03-28 2014-10-06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圧縮機
JP6079379B2 (ja) * 2013-03-29 2017-02-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60749A (ja) * 2015-02-26 2016-09-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096159A (ja) * 2015-11-24 2017-06-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096163A (ja) * 2015-11-24 2017-06-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153A (zh) * 2006-08-25 2008-02-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压缩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2341599A (zh) * 2009-01-06 2012-02-01 (学)斗源学院 旋转斜盘式压缩器
CN101886623A (zh) * 2009-05-11 2010-11-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固定容量型活塞式压缩机
CN103807134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CN104234969A (zh) * 2013-06-20 2014-12-2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可变排量的斜盘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08787A1 (en) 2016-07-21
CN105804965A (zh) 2016-07-27
JP2016133094A (ja) 2016-07-25
KR20160090253A (ko) 2016-07-29
DE102016100701A1 (de)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93352B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104755759B (zh) 容量可变型斜盘式压缩机
CN103807135A (zh)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JP2003222075A (ja)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冷媒吸入構造
CN105804965B (zh) 双头活塞式旋转斜板压缩机
CN104912768B (zh) 可变排量型斜板式压缩机
EP2354548B1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type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CN104074708B (zh) 可变排量斜板式压缩机
US20020009248A1 (en) Compressor bearings
CN104595149A (zh) 旋转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CN102046972A (zh) 摆动板式可变容量压缩机
EP0569958B1 (en) Swash plate typ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JP2007127074A (ja) 圧縮機
JP3744861B2 (ja) 圧縮機
JP6893021B2 (ja) 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CN104948420A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KR20170060583A (ko) 용량 가변형 경사판식 압축기
CN110318970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05649920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4948417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5889017A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5298791B (zh) 旋转斜板式可变排量压缩机
KR20170060582A (ko) 용량 가변형 경사판식 압축기
JP2016160749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KR101735175B1 (ko) 용량 가변형 사판식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