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3893A -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3893A
CN105613893A CN201610208602.5A CN201610208602A CN105613893A CN 105613893 A CN105613893 A CN 105613893A CN 201610208602 A CN201610208602 A CN 201610208602A CN 105613893 A CN105613893 A CN 105613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gomuti palm
parts
fruit
heal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86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家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2086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38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3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389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2200/00Special fea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桄榔12-14、莱菔子6-8、蔓荆子2-4、龙胆草2-4、橘红珠3-5、苦艾8-10、马齿苋8-10、余甘子7-9,其生产方法是将中药经过回流煎煮提浓缩生产而成。该保健茶从健胃入手进行调理,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并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铜、铁、锌、钙、维生素、蛋白质等,一般人群均可饮用,尤其适宜体质虚弱、产后病后恢复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饮用,经常饮用还能起到能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

Description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保健茶是指那些以自然无污染的茶为基料,强化某些营养成份,或根据中医理论,加入某些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天然食物,或经过安全性评价,具有滋补保健功能或特殊疗效成分中草药,经制作而成的成品。这里所说的保健茶强调要有茶的成份,与非茶之茶是另外一回事。保健茶中所加入的成份必须是国家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保健茶作为饮料,它所面对的是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工作、体质的人群,其饮用量的多少是无法框定的。作为保健茶,人们可为解渴的需要,给人体补充水份,还应提供有用的营养物质,起到保健的作用。保健茶的剂型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卫生、安全;其次是营养保健。因此,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必须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用茶治病的记载,对茶的保健知识,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期,早在公元前200年的西汉初期,已把茶叶作为药用。唐代以后,以茶配伍中药有所发展,宋代有药茶专著,近代保健茶更为普遍。对药茶的研究和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医书中记载的单味茶和含有茶的药茶就有100多种,如《直至方论》的姜茶饮、《局方》的以川萼调散、《经验百病良方》的午时茶、《医学心悟》的治痫散等。值得—提的是著名医学家王焘的《外治将要》在第三十一卷设有“袋荼新饮方”一节,详细地记述了药茶的制作、使用方法和主冶疾病。药王孙思邈,编著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书中载有药茶方十首.如“浩哕逆竹茹芦根茶”。到了宋代的药茶又有了发展,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收载了许多民间的药方。明代开始,保健茶的运用更加广泛,由米棣等人编著的《普济方》专辟药茶一篇,收有药茶八首,并详细地介绍了适应症和饮用方法;《永乐大典医药集》亦有五加代茶饮的记载;李时珍《本革纲目》中附录药茶方十余首,对药茶的功用作了全面的论述。清代,药茶方的著作日益增多,如张璐的《本草逢原》、赵学敏的《本草纲日抬遗》录有药茶多首,尤以沈金鳌的《天中茶》景为著名,迄今一直运用于临床。
保健茶因富含茶叶营养成分、药效成分,加以配佐原料特定成分相结合,又同现今国际上回归大自然的思潮吻合,因而受到相当人群的欢迎。保健茶的研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提高,各种保健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纵观目前保健茶制造,不少都停留在照搬古方,或以某一茶类为原料,简单用药拼成,缺乏科学实验、检测分析,致使保健茶的声誉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生产的保健茶产品已有数百种,有几百个生产厂家,保健茶产品繁多;根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开发的保健茶有350多种,历史遗留下来有1000多种。对预防动脉硬化、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血脂、保护肝脏、促进发育,抗老防衰、益智健脑,健美减肥、预防三高、明目增视等有特殊的保健效果。特别对当今时代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过度疲劳,体力透支等出现亚健康状态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例如:绞股蓝茶主要成分为绞股蓝皂苷、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钾和钙含量甚高,在对高血脂、高血压、保护肝脏方面,绞股蓝奇特的功能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近20-30年来,在茶学、医学、药学、卫生、食品以及轻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茶叶与中草药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很有成效,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茶叶和中草药的营养成份和药效成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开发保健茶提供了理论依据。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保健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保健茶已成为我国一个有一定影响的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一方面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精粮口感较好,人们逐渐忽略了粗粮的摄入,另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进食速度也不断加快,这就很容易增加胃的负担,导致很多胃的不适症状,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胃疼、恶心、反胃,现有的助消化药物,一般在饭后服用,不能改善对胃已造成的负担,治标不治本,且不同程度地具有毒副作用,影响身体的健康。而现有的健胃茶大多添加化学药品,不适合长期饮用。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并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铜、铁、锌、钙、维生素、蛋白质等,一般人群均可饮用,尤其适宜体质虚弱、产后病后恢复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饮用,经常饮用还能起到能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桄榔保健茶,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桄榔12-14、莱菔子6-8、蔓荆子2-4、龙胆草2-4、橘红珠3-5、苦艾8-10、马齿苋8-10、余甘子7-9。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2、莱菔子6、蔓荆子2、龙胆草2、橘红珠3、苦艾8、马齿苋8、余甘子7。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3、莱菔子7、蔓荆子3、龙胆草3、橘红珠4、苦艾9、马齿苋9、余甘子8。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4、莱菔子8、蔓荆子4、龙胆草4、橘红珠5、苦艾10、马齿苋10、余甘子9。
所述桄榔保健茶的生产方法,包含了以下步骤: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桄榔的加工:取榔树的树干,经去皮,提取髓部淀粉,晒干,磨粉而成,得到桄榔粉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莱菔子、蔓荆子、龙胆草、橘红珠、苦艾、马齿苋、余甘子,按重量加入6-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2-4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比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1所得的桄榔粉,均匀混合,得到混合药粉;
步骤3)在混合药粉中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先制成软材,过筛而制成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后再经过整粒而得,用包装机包装好即得成品。
本发明选取的中药原料中,各药有效成份分析:
桄榔(学名:Arengapinnata(Wurmb.)Merr.)又名:莎木,属初生目,棕榈科乔木,茎较粗壮,高5米至10余米,叶簇生于茎顶,叶鞘具黑色强壮的网状纤维和针刺状纤维。果实近球形,直径4-5厘米,花期6月,果实约在开花后2-3年时间成熟。多生于密林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亦为园林中的观形、观叶、观果植物。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多用途的经济林树种,又是石漠化石山一种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产海南、广西及云南西部至东南部。中南半岛及东南亚一带亦产。据《本草纲目》、《海药本草》等古书记载:“桄榔粉味甘平,无毒,作饼炙食腴美,令人不饥,补益虚赢损,腰脚乏力,久服轻身辟谷。桄榔粉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并含有铜、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去湿热和滋补之功能,对小儿疳积、发热、痢疾、咽喉炎症等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莱菔子,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拉丁文名:SemenRaphani。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mm、宽2.5mm。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黄色的种仁,有油性。无臭,味甘,微辛。以粗大、饱满、油性大者为佳。性味:性平,味辛、甘。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嗳气,下痢后重,咳嗽痰多,喘促胸满。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临床***,其气味又不峻,无偏胜之弊,不可囿于“冲墙倒壁”之说,有破气之嫌(实则是平气之有余),而弃之不用。
蔓荆子(拉丁学名VitextrifoliaLinn.var.trifolia),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有香气。幼枝4方形,密生细柔毛,者枝渐变圆,毛渐脱落。单叶,叶柄长5~18毫米;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长2~12厘米;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刺,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筒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花期7月。果期9月。生长海滨、沙滩、湖畔等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膀胱、肝、胃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龙胆草,原名:龙胆,别名:胆草、草龙胆、山龙胆,拉丁文名:GentianascabraBunge.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根茎平卧或直立,具多数粗壮、略肉质的须根。枝单生,直立,黄绿色或***,中空,近圆形,具条棱,棱上具乳突,稀光滑。枝下部叶膜质,淡***,鳞片形,先端分离,中部以下连合成筒状抱茎;产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河滩、灌丛中、林缘及林下、草甸,海拔400-1700米。在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橘红珠(拉丁名:Citrusgrandis(L.)Osbeckvar.tomentosaHort)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的未成熟幼小果实。春季采收落下的幼果,晒干即成。干燥幼果近球形,径4~5厘米。表面黄绿色,密被灰绿色短绒毛,先端有花柱脱落的痕迹,基部有呈圆形果柄的疤痕。质坚硬,不易切开,断面平整,淡红棕色。气香,味苦而涩。性味:《广西中药志》:"味酸苦,性温,无毒。"功能主治:《广西中药志》:"止渴,助消化,除胸中气滞。治食积,症瘕。"
苦艾,又名:钻叶火绒草,别名:白特、羊毛火绒草等,拉丁学名:Leontopodiumsubulatum(Franch.)Beauv.属桔梗目,菊科、火绒草属的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分布于欧洲、克什米尔、非洲、阿富汗、伊朗、俄罗斯、北美洲、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林缘、野果林、草原及灌丛地等,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根出条木质,有密集的枯萎宿存的叶和顶生的缨状叶丛,多分枝,后渐落叶,平卧或斜升,通常疏散丛生。花茎多数,通常生长于根出条叶丛上或根状茎上,长5-30厘米,直立或斜升,纤细,或挺直而稍宿存,下部不分枝,或有时具不正常的腋生短柄的苞叶群,或上部有花序枝,被白色绢状蛛丝状或棉状茸毛,全部有密生或上部有疏生的叶;节间除上部外长1-3毫米。叶直立或开展,线形或线状钻形,长8-30毫米,宽不超过1毫米,顶端尖或稍钝,有细长的尖头,基部多少狭窄,无柄,草质,边缘反卷,上面被蛛丝状毛或长柔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白色茸毛;根出条顶生叶较短,顶端钝,两面被较密的长柔毛。苞叶多数,与茎部叶等长或远较长,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宽1.2-3毫米,顶端尖,两面被白色或有时黄褐色厚茸毛,较花序稍长或长2-3倍,开展成径2-6厘米的苞叶群。头状花序径3-4毫米,常10-40个密集成团伞状或复伞房状。总苞长约3毫米,被白色厚茸毛;总苞片约3层,顶端无毛,尖或稍钝,常隐没于毛茸中。小花异形或雌雄异株。花冠长2.5-3毫米;雄花冠漏斗状管状,有披针形尖裂片;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锯齿,雌花冠毛细丝状,有细锯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状突起。花期8-9月。性味:苦、寒、涩、入脾、胃二经。功能:清热燥湿、健胃消食、止血去痛、治湿热症、食欲不振症状。主治:治湿热症、食欲不振,如湿寒性胃虚纳少,咽喉炎,扁桃体炎,乃孜乐性感冒,伤寒,肝炎,脾脏炎肿,心包炎及关节疼痛,疗疮,湿疹。
马齿苋(拉丁学名:Portulacaoleracea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可达35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长0.6~2.7厘米,宽0.4~1.1厘米,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全缘,上面深色,下面淡绿色或暗淡红色,除中脉外,余脉均不明显。夏日开黄色小花,3~5朵簇生于枝顶4~5叶状的总苞内。萼片2;花瓣5,黄色,凹头,干时开放最盛;雄蕊10~12;子房下位,花柱顶端4~5裂成线形,伸出雄蕊之上。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的种子。生于路旁、田间、园圃等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全草含左旋去甲肾上腺素(l-noradrenaline,C8H11O3N),鲜草约含250毫克%,并含有多巴明[dopamine,C8H11O2N为4-(2-乙氨基)焦性儿茶酚,4-(2-amino-ethylpyrocatechol]及少量多巴[dopa,C9H11O4N为3-(3,4-二羟基苯)-L丙氨酸,3-(3,4-dihydroxyphenyl)-L-alanine];此外,尚含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B2、PP、C、胡萝卜素、皂甙、鞣质、树脂、脂肪、尿素(urea)、钙、磷、铁盐、草酸氢钾、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及其它钾盐。钾盐以氧化钾(K2O)计,鲜草约含1%,干草约含10%。还含有丰富的苹果酸、枸橼酸、氨基酸、草酸盐及微量游离的草酸。全草并显生物碱、香豆精、黄酮、强心甙及蒽醌类化合物反应。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
余甘子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的干燥成熟果实,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约1mm。外果皮厚1~4mm,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筋脉纹,干后可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甜。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性味:甘、酸、涩、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本发明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
1、本发明的桄榔保健茶按中医理论将桄榔、莱菔子、蔓荆子、龙胆草、橘红珠、苦艾、马齿苋、余甘子按常规工艺生产而成,参考古今中医学药理研究成就,从健胃入手进行调理,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并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铜、铁、锌、钙、维生素、蛋白质等,一般人群均可饮用,尤其适宜体质虚弱、产后病后恢复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饮用,经常饮用还能起到能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
2、本发明的桄榔保健茶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天然、安全、无毒、高效、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优点,可以调整人体的失衡状态,达到保健养生的功效;
3、本发明的桄榔保健茶,其采用纯天然中草药配方,饮用后无残留药物,保障了保健茶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
4、本发明的桄榔保健茶成本低,容易吸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健康绿色功效的饮品;
5、现在环境恶化严重,各种疾病也是层出不穷,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很多人都选择从饮食上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本发明的桄榔保健茶以桄榔作为主原料,并加入了中草药,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各个机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桄榔的加工:取榔树的树干,经去皮,提取髓部淀粉,晒干,磨粉而成,得到桄榔粉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莱菔子、蔓荆子、龙胆草、橘红珠、苦艾、马齿苋、余甘子,按重量加入6-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2-4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比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1所得的桄榔粉,均匀混合,得到混合药粉;
步骤3)在混合药粉中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先制成软材,过筛而制成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后再经过整粒而得,用包装机包装好即得成品。
实施例2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桄榔的加工:取榔树的树干,经去皮,提取髓部淀粉,晒干,磨粉而成,得到桄榔粉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莱菔子、蔓荆子、龙胆草、橘红珠、苦艾、马齿苋、余甘子,按重量加入6-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2-4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比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1所得的桄榔粉,均匀混合,得到混合药粉;
步骤3)在混合药粉中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先制成软材,过筛而制成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后再经过整粒而得,用包装机包装好即得成品。
实施例3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桄榔的加工:取榔树的树干,经去皮,提取髓部淀粉,晒干,磨粉而成,得到桄榔粉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莱菔子、蔓荆子、龙胆草、橘红珠、苦艾、马齿苋、余甘子,按重量加入6-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2-4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比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1所得的桄榔粉,均匀混合,得到混合药粉;
步骤3)在混合药粉中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先制成软材,过筛而制成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后再经过整粒而得,用包装机包装好即得成品。
本发明桄榔保健茶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的桄榔保健茶于2015年初研究并试制出来,并给部分人群进行食用,志愿者161名,其中有体质虚弱、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疲乏力等症状。食用本发明的桄榔保健茶,每日食用1-2次,每次15-20克,结果患者服用后有效率达到95%以上,一个礼拜左右症状大为减轻,半个月基本痊愈,除了4名症状较严重者需要到医院治疗以外,157名均不用去医院,也不服用西药。本发明的桄榔保健茶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体质,保身健体。
典型病例
案例一:梁先生,26岁,教师,经常感到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身体沉重、手足冰冷、畏寒怕风,开水冲服本发明桄榔保健茶,一次15g,一日2次。三天后感觉症状减轻,继续饮用,一个礼拜后,所有症状消失。
案例二:钟先生,32岁,职员,自从2012年大病后,手心、脚心热,睡觉时会大量出汗、醒来则出汗停止,心烦,睡眠不好,颧骨部位泛红,形体消瘦,口干舌燥,大量喝水也无法解渴,开水冲服本发明桄榔保健茶,一次15g,一日2次。一个礼拜后感觉症状减轻,继续饮用,半个月后,所有症状消失。
案例三:覃小姐,26岁,护士,由于经常加班、熬夜、休息不好,常常感到胃部疼,胀满食少,消化不良,开水冲服本发明桄榔保健茶,一次15g,一日2次。一个礼拜后感觉症状减轻,继续饮用,半个月后,所有症状消失。其后经常饮用,面色红润,心情开朗。

Claims (5)

1.一种桄榔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桄榔12-14、莱菔子6-8、蔓荆子2-4、龙胆草2-4、橘红珠3-5、苦艾8-10、马齿苋8-10、余甘子7-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桄榔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2、莱菔子6、蔓荆子2、龙胆草2、橘红珠3、苦艾8、马齿苋8、余甘子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桄榔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3、莱菔子7、蔓荆子3、龙胆草3、橘红珠4、苦艾9、马齿苋9、余甘子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桄榔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4、莱菔子8、蔓荆子4、龙胆草4、橘红珠5、苦艾10、马齿苋10、余甘子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桄榔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其生产方法包含了以下步骤:
步骤1)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桄榔的加工:取榔树的树干,经去皮,提取髓部淀粉,晒干,磨粉而成,得到桄榔粉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莱菔子、蔓荆子、龙胆草、橘红珠、苦艾、马齿苋、余甘子,按重量加入6-8倍清水慢火煎煮1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2-4倍慢火煎煮1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1:1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比1:1加入步骤1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1所得的桄榔粉,均匀混合,得到混合药粉;
步骤3)在混合药粉中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先制成软材,过筛而制成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后再经过整粒而得,用包装机包装好即得成品。
CN201610208602.5A 2016-04-06 2016-04-06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Withdrawn CN1056138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8602.5A CN105613893A (zh) 2016-04-06 2016-04-06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8602.5A CN105613893A (zh) 2016-04-06 2016-04-06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3893A true CN105613893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29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8602.5A Withdrawn CN105613893A (zh) 2016-04-06 2016-04-06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389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3928A (zh) * 2017-07-28 2017-11-10 安徽秋果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粗粮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6276A (zh) * 2017-10-26 2018-01-23 吕燕强 一种桄榔保健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2393A (zh) * 2014-12-14 2015-03-25 唐玲 一种灵芝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0669A (zh) * 2015-07-21 2015-11-04 横县南方茶厂 一种清润保健茉莉花茶及其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2393A (zh) * 2014-12-14 2015-03-25 唐玲 一种灵芝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0669A (zh) * 2015-07-21 2015-11-04 横县南方茶厂 一种清润保健茉莉花茶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3928A (zh) * 2017-07-28 2017-11-10 安徽秋果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粗粮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6276A (zh) * 2017-10-26 2018-01-23 吕燕强 一种桄榔保健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5775B (zh) 一种中药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3030B (zh) 一种五子延生植物代用茶及其生产工艺
CN103652060B (zh) 保健养心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3382431B (zh) 一种中草药十八子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0669A (zh) 一种清润保健茉莉花茶及其生产方法
KR20160087112A (ko) 꽃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851956A (zh) 一种醇香风味人心果罐头
CN105918984A (zh) 一种睡菜根风味龙贡果酱及制作方法
CN104171167A (zh) 一种牡丹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6324A (zh) 一种含有蒲公英的组合物
CN101352213A (zh) 一种五色全营养米饭及制作方法
CN103315082A (zh) 一种霍山石斛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0276A (zh) 天精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1410A (zh) 健胃益气保健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5613893A (zh)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5961684A (zh) 健脾养胃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2309047A (zh) 一种清肝护肝的绿豆中药复方饮料的配方及制备工艺
CN103815074A (zh) 一种白首乌保健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5235A (zh) 一种适用于呼吸***疾病患者的全营养配方食品
CN106434251A (zh) 一种加入保健药材的醋曲块
CN105031030A (zh) 一种红豆杉果酒及其制作方法
KR20100016684A (ko) 기능성 다류 액상 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과 그 제조방법으로추출물로 액상다류를 만드는 방법
CN108079219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33942A (zh) 一种人参玫瑰代用茶
CN104872331A (zh) 野艾茶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