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1642A -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1642A
CN105611642A CN201610014056.1A CN201610014056A CN105611642A CN 105611642 A CN105611642 A CN 105611642A CN 201610014056 A CN201610014056 A CN 201610014056A CN 105611642 A CN105611642 A CN 105611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adio bearer
subscriber equipment
remote user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40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艺学
张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140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16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1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16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7748 priority patent/WO201711793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包括:基站接收远端用户设备选择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基站向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基站和用户设备。采用本发明,能提供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传输数据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简称D2D)通信是用户设备间直接通信的技术,允许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相互通信而不经过基站与设备之间的上行和下行链路。D2D中继通信是建立在D2D通信技术基础上的一种通信方式,D2D中继通信***包括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既可能位于宏小区的网络覆盖之外,也可能位于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而中继用户设备一般位于宏小区的覆盖范围之内。中继用户设备可以与宏小区内的基站建立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简称RRC)连接,基站可以为中继用户设备配置D2D通信资源,而远端用户设备如果不在宏小区内,则采用预配置资源与中继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基于现有的D2D中继通信方式,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前只有一条通信链路,PDN连接终结在中继UE。当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时,会存在吞吐量不足的瓶颈,同时该通信链路发生故障时,远端用户设备无法正常与基站进行通信,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吞吐量低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远端用户设备选择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基站向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AccessStratum)层参数,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层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层参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层参数包括:所述D2D承载和所述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包括:
远端用户设备建立PDN连接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确定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通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基站对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进行AS层的配置,配置完成后,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可通过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包括:远端用户设备10、中继用户设备11和基站12,远端用户设备10和中继用户设备11均在基站12的网络覆盖内,远端用户设备10需要传输数据时,远端用户设备10向网络层的PDN(PublicDataNetwork,公共数据网络,简称PDN)网关发送PDN连接请求,PDN网关接收该PDN连接请求,与远端用户设备10建立PDN连接,基站12广播表示自身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消息,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SIB(SystemInformationBlock,***信息块,简称SIB)消息或RRC消息,远端用户设备10接收该消息,确定基站12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然后远端用户设备10需要判断中继用户设备是否支持链路聚合能力,判断的方法可以是:基站12广播的消息中携带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远端用户设备根据设备标识确定基站12所管理的用户设备中哪些用户设备支持链路聚合能力,只有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才能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继用户设备;或者,远端用户设备10从其他用户设备广播的消息中确定该用户设备是否支持链路聚合能力。远端用户设备10从基站12所管理的多个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10向基站12通知选择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基站12由此得知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用户设备为中继用户设备。聚合能力表示能通过两个无线承载传输数据,即中继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直通的第二无线承载传输数据,远端用户设备10与中继用户设备11之间建立D2D承载,中继用户设备11与基站12之间建立中继承载,第一无线承载由D2D承载和中继承载组成,远端用户设备10与基站12之间建立Uu承载,Uu承载即第二无线承载。
基站12向远端用户设备10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用户设备10的AS(AccessStratum,接入层,简称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绝对值表示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上各自实际承担的数据量,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PDN连接的映射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远端用户设备10需要发送数据时,通过同一PDN连接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向基站12发送业务数据,并根据上述比例值将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分配到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上。
基站12向中继用户设备11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D2D承载和中继承载与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中继用户设备根据该映射信息建立D2D承载和中继承载与第一无线承载的绑定关系。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基站对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进行AS层的配置,配置完成后,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可通过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201、基站接收远端用户设备选择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具体的,远端用户设备从基站所管理的多个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并将该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通知给基站,基站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远端用户设备预先与网络侧的PDN网元建立PDN连接,PDN连接用于远端用户设备和PDN网元之间传输业务数据。
S202、基站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PDN连接的映射信息,第一无线承载由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中继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中继承载组成,第二无线承载由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具体的,基站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该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PDN连接的映射关系,第一无线承载由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承载(即D2D承载),以及中继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中继承载(即Uu承载)组成,第二无线承载即为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Uu承载。远端用户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后,建立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PDN连接的绑定关系,并分配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
其中,AS参数还包括:远端用户设备聚合处理的层标识和传输模式,层标识指示远端用户设备在PDCP层或RCL层进行聚合处理,聚合处理表示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对接收来自基站的业务流进行合并操作,根据不同的层进行聚合处理,配置不同的传输模式,例如:RLCAM、UM或TM等。
S203、基站根据设备标识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D2D承载和中继承载与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
具体的,基站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该AS参数包括D2D承载和中继承载与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中继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建立D2D承载和中继承载与第一无线承载的绑定关系。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或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发生故障时,释放发生故障的无线承载;或
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PDN连接需要拆除,释放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
具体的,基站检测到第一无线承载或第二无线承载发生故障时,释放发生故障的无线承载,仅适用正常的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提供传输的可靠性。当基站检测到PDN连接需要拆除时,由于PDN连接关联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此时需要释放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占用的资源。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广播携带第一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或
所述基站广播携带第二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其中,中继用户设备也可以向远端用户设备广播表示自身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消息。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基站对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进行AS层的配置,配置完成后,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可通过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301、远端用户设备建立PDN连接。
具体的,远端用户设备向PDN网关发起PDN连接请求,PDN网元接收该PDN连接请求,与远端用户设备建立PDN连接,PDN连接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S302、远端用户设备确定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具体的,远端用户设备从基站所管理的多个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并将该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准通知给基站,基站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S303、远端用户设备向基站通知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具体的,远端用户设备确定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远端用户设备从基站所管理的多个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并将该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通知给基站,基站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S304、远端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PDN连接的映射信息,第一无线承载由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中继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中继承载组成,第二无线承载由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具体的,基站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该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PDN连接的映射关系,第一无线承载由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承载(即D2D承载),以及中继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中继承载(即Uu承载)组成,第二无线承载即为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Uu承载。远端用户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后,建立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PDN连接的绑定关系,并分配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
其中,AS参数还包括:远端用户设备聚合处理的层标识和传输模式,层标识指示远端用户设备在PDCP层或RCL层进行聚合处理,聚合处理表示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对接收来自基站的业务流进行合并操作,根据不同的层进行聚合处理,配置不同的传输模式,例如:RLCAM、UM或TM等。
其中,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根据设备标识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所述D2D承载和所述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广播的携带指示位的消息,根据所述指示位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链路质量最优且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监测到所述D2D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减少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监测到所述中继承载的可用带宽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监测到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基站对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进行AS层的配置,配置完成后,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可通过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401、远端用户设备建立PDN连接。
S402、基站向远端用户设备广播表示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消息,远端用户设备根据该消息获知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S403、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广播表示中继用户设备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消息,远端用户设备根据该消息得知中继用户设备支持链路聚合能力。其中,中继用户设备和远端用户设备均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S404、远端用户设备选择中继用户设备。
S405、远端用户设备向基站通知选择结果,基站得知远端用户设备选择的中继用户设备。
S406、基站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S407、远端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建立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PDN连接的绑定关系,以及远端用户设备在发送流程中,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比例值配置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
S408、基站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S409、中继用户设备建立D2D承载和中继承载与第一无线承载的绑定关系。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基站对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进行AS层的配置,配置完成后,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可通过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用于执行图2中的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所涉及的术语和过程可参照图2实施例的描述。基站50包括:设备标识接收模块501、第一配置模块502和第二配置模块503。
设备标识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远端用户设备选择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第一配置模块502,用于向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第二配置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所述D2D承载和所述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2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基站50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或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发生故障时,释放发生故障的无线承载;或
检测到所述PDN连接需要拆除,释放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
进一步可选的,基站50还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广播携带第一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或
广播携带第二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用于执行图3中的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所涉及的术语和过程可参照图3实施例的描述,用户设备60包括:发起模块601、选择模块602、通知603和配置信息接收模块604。
建立模块601,用于建立PDN连接。
选择模块602,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通知模块603,用于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通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604,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2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选择模块602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广播的携带指示位的消息,根据所述指示位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链路质量最优且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进一步可选的,用户设备还包括:
调节模块,用于监测到所述D2D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减少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监测到所述中继承载的可用带宽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监测到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7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收发器703。收发器703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收发数据。基站7中的处理器7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收发器70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基站7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的含义以及举例,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器702中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701用于调用存储器7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远端用户设备选择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向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根据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所述D2D承载和所述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
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或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发生故障时,释放发生故障的无线承载;或
检测到所述PDN连接需要拆除,释放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
广播携带第一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或
广播携带第二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8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收发器803。收发器803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收发数据。用户设备8中的处理器8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收发器80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用户设备8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的含义以及举例,可以参考图3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器802中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801用于调用存储器8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建立PDN连接;
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通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广播的携带指示位的消息,根据所述指示位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链路质量最优且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
监测到所述D2D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减少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监测到所述中继承载的可用带宽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监测到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或者其它操作***的终端设备,诸如移动电话。也可以是其它终端设备,诸如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控板)的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电脑或台式计算机。
在下面的讨论中,介绍了一种包括显示器和触敏表面的终端设备。然而应当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物理用户接口设备,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操作杆。
终端设备通常支持多种应用程序,诸如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画图应用程序、呈现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页创建应用程序、盘编辑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相片管理应用程序、数字相机应用程序、数字视频摄像机应用程序、网络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在终端设备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使用至少一个共用的物理用户接口设备,诸如触敏表面。触敏表面的一种或多种功能以及显示在终端设备上的相应信息可从一种应用程序调整和/或变化至下一种应用程序和/或在相应应用程序内被调整和/或变化。这样,终端设备的共用物理架构(诸如触敏表面)可利用对于用户而言直观清楚的用户界面来支持各种应用程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远端用户设备选择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基站向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接入层AS参数,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所述D2D承载和所述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或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发生故障时,释放发生故障的无线承载;或
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PDN连接需要拆除,释放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广播携带第一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或
所述基站广播携带第二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4.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用户设备建立PDN连接;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确定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通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广播的携带指示位的消息,根据所述指示位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链路质量最优且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监测到所述D2D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减少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监测到所述中继承载的可用带宽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监测到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标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远端用户设备选择的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所述D2D承载和所述中继承载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或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发生故障时,释放发生故障的无线承载;或
检测到所述PDN连接需要拆除,释放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广播携带第一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或
广播携带第二指示位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位用于表示所述中继用户设备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1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起模块,用于建立PDN连接;
选择模块,用于确定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时,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通知模块,用于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通知所述中继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设备的AS参数,所述用户设备的AS参数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自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或绝对值,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与所述PDN连接的映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所述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Uu承载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广播的携带指示位的消息,根据所述指示位确定所述基站支持链路聚合能力;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基站管理的用户设备中选择链路质量最优且支持链路聚合能力的用户设备作为中继用户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模块,用于监测到所述D2D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减少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监测到所述中继承载的可用带宽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第二无线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或
监测到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吞吐量小于预设值时,增加所述D2D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
CN201610014056.1A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ending CN1056116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4056.1A CN105611642A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CT/CN2016/087748 WO2017117930A1 (zh) 2016-01-08 2016-06-29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4056.1A CN105611642A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1642A true CN105611642A (zh) 2016-05-25

Family

ID=55991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4056.1A Pending CN105611642A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1642A (zh)
WO (1) WO2017117930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6418A (zh) * 2016-11-26 2017-05-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17929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7117930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WO2017193370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
CN107466115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方法与装置
WO2018137364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CN110505160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867146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WO2020258107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121728A1 (zh) * 2020-12-11 2022-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36618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46544A1 (zh) * 2022-06-24 2023-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16173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承载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286A (zh) * 2009-06-03 2010-12-0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网络中的合作通信方法、多跳基站和中继
CN102282905A (zh) * 2009-03-17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无线承载的方法、装置及***
CN102740361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汇聚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2843783A (zh) * 2012-07-19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建立方法和***
CN103415059A (zh) * 2013-08-26 2013-11-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移动通信方法
CN103517351A (zh) * 2012-06-2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rb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3974238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安全检测的方法、装置和***
WO2015141565A1 (en) * 2014-02-11 2015-09-24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75362A (zh) * 2013-02-28 2015-11-18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直接通信的通信终端、网络组件、基站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1642A (zh) * 2016-01-08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682149B (zh) * 2016-01-08 2019-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905A (zh) * 2009-03-17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无线承载的方法、装置及***
CN101909286A (zh) * 2009-06-03 2010-12-0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网络中的合作通信方法、多跳基站和中继
CN102740361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汇聚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517351A (zh) * 2012-06-2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rb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2843783A (zh) * 2012-07-19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建立方法和***
CN103974238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安全检测的方法、装置和***
CN105075362A (zh) * 2013-02-28 2015-11-18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直接通信的通信终端、网络组件、基站和方法
CN103415059A (zh) * 2013-08-26 2013-11-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移动通信方法
WO2015141565A1 (en) * 2014-02-11 2015-09-24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7929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7117930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US10798656B2 (en) 2016-05-13 2020-10-06 Fujitsu Limit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93370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
CN107466115B (zh) * 2016-06-06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方法与装置
CN107466115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方法与装置
EP3461215A4 (en) * 2016-06-06 2019-06-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RADIO SUPPORT OF A DEVICE THAT CAN BE BROUGHT
WO2017211166A1 (zh) * 2016-06-06 2017-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方法与装置
CN106656418B (zh) * 2016-11-26 2019-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656418A (zh) * 2016-11-26 2017-05-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137364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CN110505160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438941B2 (en) 2018-05-17 2022-09-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1867146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1867146B (zh) * 2019-04-30 2022-07-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WO2020258107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121728A1 (zh) * 2020-12-11 2022-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36618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46544A1 (zh) * 2022-06-24 2023-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16173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承载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17930A1 (zh)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1642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635070B1 (ko)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10167051B (zh) 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架构下的通信方法、通信设备
US897732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cell sleeping
CN101562848B (zh) 一种载频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17356A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22169A (zh) 用于为用户设备的切换提供服务的方法、基站和双连接***
CN102111790B (zh) 基于基站控制设备群组的通信方法、装置及***
CN10568214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379570A (zh) 业务处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3841569A (zh) 一种虚拟基站的建立及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
US20200351820A1 (en) Interface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144521A (zh)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及***
CN102164385A (zh) 切换方法和中继节点
CN102892210B (zh) 承载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771157A (zh) 用于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13881A (zh)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CN103517357A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TW201838447A (zh) 終端裝置、基地台、控制裝置、方法及記錄媒體
KR20190041482A (ko) 공통 프로세스 구현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2469552B (zh) 一种终端接入的方法及***
CN109495930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ac及***
CN104968021A (zh) 一种蓝牙共享网络中的带宽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6304192A (zh) 一种负荷消息转发方法、装置及***
CN105848126B (zh) 一种支持多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