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908A - 用于无线电力传递中的双态阻抗转换的***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电力传递中的双态阻抗转换的***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908A
CN105531908A CN201480050304.7A CN201480050304A CN105531908A CN 105531908 A CN105531908 A CN 105531908A CN 201480050304 A CN201480050304 A CN 201480050304A CN 105531908 A CN105531908 A CN 105531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onfiguration
induction coil
switch
transmitting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03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1908B (zh
Inventor
常-雨·黄
乔纳森·比弗
尼古拉斯·阿索尔·基林
米克尔·拜平·布迪亚
迈克尔·勒加莱·基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ric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31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1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2Circuits or methods for driving the primary coil, e.g.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c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4Detection or removal of foreign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6Methods for pairing a vehicle and a charging station, e.g. establishing a one-to-one rel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a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6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by positioning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8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y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5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8Off-site monitoring or control, e.g. remo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70/00Problem solutions or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L2270/10Emission reduction
    • B60L2270/14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 B60L2270/147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electro magnetic [EMI]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2Remote or cooperative ch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电力发射器(802)。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包含经配置以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的发射天线(LI)。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进一步包含第一电容器(CIA)。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至少一个开关(SI、S2)。所述第一电容器可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电力传递中的双态阻抗转换的***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无线电力传递,且更具体来说,涉及与改变逆变器输出电流与逆变器桥接电压的比率相关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已引进例如车辆的远程***,其包含从自例如电池的能量存储装置接收的电得到的移动电力。举例来说,混合电动车辆包含使用来自车辆制动的电力的机载充电器及对车辆充电的传统马达。仅为电动的车辆通常从其它源接收电以用于对电池充电。电池型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常常被提议经由某一类型的有线交流电(AC)(例如,家用或商用AC电力)来充电。有线充电连接需要电缆或物理连接到电力供应器的其它类似连接器。电缆及类似连接器可有时不方便或麻烦且具有其它缺点。能够在自由空间中传递电力(例如,经由无线场)以用以对电动车辆充电的无线充电***可克服有线充电解决方案的一些不足。
在某一设计中,电动车辆可经配置以通过有线电力供应器及无线电力供应器两者接收电荷。各种双源电动车辆可交替地或同时接收有线及无线电力。由此,需要高效地及有效地促进有线及无线电力的接收、调节及存储的无线充电***及方法。
发明内容
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方法及装置的各种实施方案各自具有若干方面,所述方面中无单一一个方面单独地负责本文中所描述的合乎需要的属性。在不限制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中描述一些重要特征。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目标物的一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细节在附图及以下描述中予以阐述。其它特征、方面及优点将从所述描述、所述图式及权利要求书而变得显而易见。应注意,以下各图的相对尺寸可能未按比例绘制。
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电力发射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包含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经配置以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进一步包含第一电容器。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开关,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可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可进一步包含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的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可在第一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可进一步包含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串联的第三电容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容器可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可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可经配置以基于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经配置以测量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耦合且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可进一步包含多抽头变压器,其经配置以在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所述第一匝比可高于所述第二匝比。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电力发射器中发射无线充电电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在发射天线处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使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可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可包含与至少一个开关串联的第三电容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容器可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可经由至少一个开关可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基于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测量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耦合且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配置多抽头变压器以在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所述第一匝比可高于所述第二匝比。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发射无线充电电力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第一电容器。所述设备进一步包含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的装置。所述设备进一步包含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的装置。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用于产生的装置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用于产生的装置并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可进一步包含第二电容器及用于使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装置。所述第二电容器可与所述用于产生的装置并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可进一步包含与所述用于连接的装置串联的第三电容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容器可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连接的装置可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可进一步包含用于基于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用于连接的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可进一步包含用于测量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耦合的用于连接的装置及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的用于连接的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可进一步包含配置多抽头变压器,其经配置以在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所述第一匝比可高于所述第二匝比。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含在被执行时致使设备在发射天线处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的代码。所述媒体进一步包含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的代码。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媒体可进一步包含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使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代码。所述第二电容器可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可包含与至少一个开关串联的第三电容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容器可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可经由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关。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媒体可进一步包含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基于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代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媒体可进一步包含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测量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耦合且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的代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媒体可进一步包含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配置多抽头变压器以在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的代码。所述第一匝比可高于所述第二匝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给电动车辆充电的示范性无线电力传递***的图。
图2是图1的无线电力传递***的示范性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展示图1的无线电力传递***的示范性核心组件和辅助组件的另一功能框图。
图4是展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安置于电动车辆中的可更换无触点电池的功能框图。
图5A、5B、5C和5D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感应线圈及铁氧体材料相对于电池的放置的示范性配置的图。
图6为展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可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性频率的频谱的图表。
图7为展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可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性频率及发射距离的图表。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图9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并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图9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并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图10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串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示意图。
图10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串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图11是展示逆变器输出电流对失调的量的图表。
图12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另一底座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图12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并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图12C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串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多抽头变压器的另一底座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并联配置中的具有多抽头变压器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串联配置中的具有多抽头变压器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示意图。
图16是无线电力发射的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发射无线充电电力的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式中所说明的各种特征可能未按比例绘制。因此,为清楚起见,可任意扩大或缩小各种特征的尺寸。另外,一些图式可能未描绘给定***、方法或装置的所有组件。最后,相似参考数字可用以贯穿本说明书及各图表示相似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而阐述的详细描述意欲作为示范性实施例的描述,而并不意欲表示其中可实践本发明的仅有实施例。遍及此描述所使用的术语“示范性”是指“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且未必应被解释为比其它示范性实施例优选或有利。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彻理解,详细描述包含特定细节。在一些例子中,以框图形式展示一些装置。
无线地传递电力可指将与电场、磁场、电磁场或其它者相关联的任何形式的能量从发射器传递到接收器,而不使用物理电导体(例如,可通过自由空间来传递电力)。输出到无线场(例如,磁场)中的电力可由“接收线圈”接收、俘获或耦合以实现电力传递。
电动车辆在本文中用以描述远程***,远程***的实例为包括从可充电能量存储装置(例如,一或多个可再充电电化学电池或其它类型的电池)得到的电力作为其运动能力的部分的车辆。作为非限制性实例,一些电动车辆可为除了电动马达以外还包含用于直接运动或对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传统内燃机的混合电动车辆。其它电动车辆可从电力汲取所有运动能力。电动车辆不限于汽车,且可包含摩托车、手推车、小型摩托车,及其类似者。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本文描述呈电动车辆(EV)形式的远程***。此外,还预期可使用可充电能量存储装置而至少部分地供电的其它远程***(例如,例如个人计算装置等电子装置及其类似者)。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对电动车辆112充电的示范性无线电力传递***100的图。当电动车辆112停车于底座无线充电***102a附近时,无线电力传递***100实现电动车辆112的充电。说明了在停车区中用于待停车于对应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及102b上方的两个电动车辆的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区域分配中心130可连接到电力主干132且经配置以经由电力链路110将交流(AC)或直流(DC)供电提供到底座无线充电***102a。底座无线充电***102a还包含用于无线地传递或接收电力的基本***感应线圈104a及天线136。电动车辆112可包含电池单元118、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电动车辆无线充电***114,及天线140。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可(例如)经由由底座***感应线圈104a所产生的电磁场的区域来与底座***感应线圈104a相互作用。
在一些示范性实施例中,当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位于由底座***感应线圈104a所产生的能量场中时,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可接收电力。所述场对应于可由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俘获由底座***感应线圈104a所输出的能量的区域。举例来说,由底座***感应线圈104a输出的能量可处于足以对电动车辆112充电或供电(例如,足以对电池单元118充电)的水平。在一些状况下,所述场可对应于底座***感应线圈104a的“近场”。近场可对应于存在由底座***感应线圈104a中的电流及电荷产生的强反应场的区域,所述强反应场不远离底座***感应线圈104a辐射电力。在一些状况下,近场可对应于在底座***感应线圈104a的约1/2π波长内的区域(且对于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来说,反之亦然),如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
地区配电中心130可经配置以经由通信回程134而与外部源(例如,电网)通信且经由通信链路108而与底座无线充电***102a通信。
底座无线充电***102a及102b可经配置以经由天线136及138而与电动车辆无线充电***114通信。举例来说,无线充电***102a可使用天线138与140之间的通信信道而与电动车辆无线充电***114通信。所述通信信道可为任何类型的通信信道,例如,蓝牙、zigbee、蜂窝式、无线局域网(WLAN),等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02a及102b可包含本文中分别相对于图8、9、10、12及13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802、902A、1002A、1202A及/或1302中的任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可与底座***感应线圈104a对准,且因此由司机简单地安置于近场区内,从而相对于底座***感应线圈104a而正确地定位电动车辆112。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给予司机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其组合,以确定电动车辆112何时被恰当地放置以用于无线电力传递。在又其它实施例中,电动车辆112可通过自动驾驶***定位,所述自动驾驶***可将电动车辆112来回移动(例如,呈Z字形移动)直到对准误差已达到可容许值为止。此可在无司机干涉的情况下或在仅具有最小司机干涉的情况下(前提是电动车辆112配备有伺服方向盘、超声波传感器及智能以调整车辆)由电动车辆112自动地及自主地执行。在仍其它实施例中,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底座***感应线圈104a或其组合可具有用于使所述感应线圈116与104a相对于彼此移位及移动以更准确地将它们定向并在其间形成更有效率的耦合的功能性。
底座无线充电***102a可位于多种位置中。作为非限制性实例,一些合适位置包含在电动车辆112所有者的家中的停车区、为在常规的基于石油的加油站后模型化的电动车辆无线充电所保留的停车区及在例如购物中心及工作场所等其它位置的停车场。
无线地对电动车辆充电可提供众多益处。举例来说,可自动地执行充电,而几乎不具有司机干预和操纵,由此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还可不存在暴露的电触点且无机械磨损,借此提高无线电力传递***100的可靠性。可能不需要对电缆及连接器的操纵,且可不存在可在室外环境中暴露于湿气及水的电缆、插头或插座,借此提高安全性。还可不存在可见或可接近的插口、电缆和插头,借此减小对电力充电装置的潜在破坏行为。另外,由于可将电动车辆112用作分布式存储装置以使电网稳定,所以可使用对接至电网解决方案来增加针对车辆至电网(V2G)操作的车辆可用性。
如参看图1所描述的无线电力传递***100还可提供美学及非阻碍优点。举例来说,可不存在可阻碍车辆及/或行人的充电柱及电缆。
作为车辆至电网能力的进一步解释,无线电力发射及接收能力可经配置成互逆式,使得底座无线充电***102a将电力传递到电动车辆112且电动车辆112将电力传递到底座无线充电***102a(例如,在能量不足时)。此能力可用于通过在由可再生发电(例如,风或太阳能)中的过度需求或不足引起的能量不足时允许电动车辆将电力贡献给整个分配***来使配电网稳定。
图2为图1的无线电力传递***100的示范性组件的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无线电力传递***200可包含底座***发射电路206,所述底座***发射电路206包含具有电感L1的底座***感应线圈204。无线电力传递***200进一步包含电动车辆接收电路222,所述电动车辆接收电路222包含具有电感L2的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使用电容负载型线回路(即,多匝线圈),从而形成能够经由磁近场或电磁近场将能量从初级结构(发射器)有效率地耦合到次级结构(接收器)(如果初级结构与次级结构两者经调谐到共同谐振频率)的谐振结构。线圈可用于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及底座***感应线圈204。使用用于耦合能量的谐振结构可涉及“磁性耦合谐振”、“电磁耦合谐振”,及/或“谐振感应”。将基于从底座无线电力充电***202到电动车辆112的电力传递来描述无线电力传递***200的操作,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如上文所论述,电动车辆112可将电力传递到底座无线充电***102a。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202可包含本文中分别相对于图8、9、10、12及13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802、902A、1002A、1202A及/或1302中的任一者。
参考图2,电力供应器208(例如,AC或DC)将电力PSDC供应到底座无线电力充电***202以将能量传递到电动车辆112。底座无线电力充电***202包含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236。底座充电***电力转换电路236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的电路:AC/DC转换器,其经配置以将电力从标准干线AC转换到处于合适电压电平的DC电力;以及DC/低频(LF)转换器,其经配置以将DC电力转换到处于适合于无线高电力传递的工作频率的电力。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236将电力P1供应到包含与底座***感应线圈204串联的电容器C1的底座***发射电路206,以在所要频率下发射电磁场。可提供电容器C1以与底座***感应线圈204形成在所要频率下谐振的谐振电路。底座***感应线圈204接收电力P1且在足以对电动车辆112充电或供电的电平下无线地发射电力。举例来说,由底座***感应线圈204无线地提供的功率电平可为大约数千瓦(kW)(例如,从1kW到110kW的任何者,或更高或更低)。
包含底座***感应线圈204的底座***发射电路206及包含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的电动车辆接收电路222可经调谐到大体上相同的频率,且可定位于由底座***感应线圈204及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中的一者发射的电磁场的近场内。在此情况下,底座***感应线圈204及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可变得彼此耦合,使得电力可被传递到包含电容器C2及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的电动车辆接收电路222。可提供电容器C2以与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形成在所要频率下谐振的谐振电路。要素k(d)表示在线圈分离下所得的相互耦合系数。等效电阻Req,1及Req,2表示可为感应线圈204及216以及反电抗电容器C1及C2所固有的损耗。包含电动车辆感应线圈316及电容器C2的电动车辆接收电路222接收电力P2且将电力P2提供到电动车辆充电***214的电动车辆电力转换器238。
电动车辆电力转换器238可尤其包含LF/DC转换器,所述LF/DC转换器经配置以将处于操作频率的电力转换回到处于与电动车辆电池组单元218的电压电平匹配的电压电平的DC电力。电动车辆电力转换器238可提供经转换电力PLDC以对电动车辆电池单元218充电。电力供应器208、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236及底座***感应线圈204可静止且位于多种位置处,如上文所论述。电池单元218、电动车辆电力转换器238及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可包含于作为电动车辆112的部分或电池组(未图示)的部分的电动车辆充电***214中。电动车辆充电***214还可经配置以经由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而将电力无线地提供到底座无线电力充电***202以将电力馈入回到电网。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及底座***感应线圈204中的每一者可充当基于所述操作模式的发射或接收感应线圈。
虽然未图示,但无线电力传递***200可包含负载断开单元(LDU)以从无线电力传递***200安全地断开电动车辆电池单元218或电力供应器208。举例来说,在紧急或***故障的情况下,LDU可经触发以从无线电力传递***200断开负载。可提供LDU以作为对用于管理对电池到充电的电池管理***的补充,或LDU可为电池管理***的部分。
另外,电动车辆充电***214可包含开关电路(未图示)以用于将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选择性地连接到电动车辆电力转换器238及选择性地断开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断开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可中止充电且还可调整如由底座无线充电***102a(充当发射器)“看到”的“负载”,其可用于从基座无线充电***102a“掩盖”电动车辆充电***114(充当接收器)。可在发射器包含负载感测电路的情况下检测负载改变。因此,例如底座无线充电***202等发射器可具有用于确定例如电动车辆充电***114等接收器何时存在于底座***感应线圈204的近场中的机制。
如上文所描述,在操作中,假定朝向车辆或电池的能量传递,从电力供应器208提供输入电力以使得底座***感应线圈204产生用于提供能量传递的场。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耦合到辐射场且产生供电动车辆112储存或消耗的输出电力。如上文所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感应线圈204及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是根据相互谐振关系而配置,使得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的谐振频率及底座***感应线圈204的谐振频率非常接近或大体上相同。在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位于底座***感应线圈204的近场中时,底座无线电力充电***202与电动车辆充电***214之间的发射损耗最小。
如所陈述,通过将在发射感应线圈的近场中的能量的大部分耦合到接收感应线圈而非将能量的大部分以电磁波传播到远场来进行有效能量传递。当处于近场中时,可在发射感应线圈与接收感应线圈之间建立耦合模式。其中可发生此近场耦合的在感应线圈周围的区域在本文中被称为近场耦合模式区。
虽然未图示,但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236及电动车辆电力转换器238两者可包含振荡器、例如功率放大器等驱动器电路、滤波器,及用于与无线电力感应线圈有效耦合的匹配电路。所述振荡器可经配置以产生所要频率,可响应于调整信号而调整所述频率。可通过功率放大器以响应于控制信号的放大量放大振荡器信号。可包含滤波和匹配电路以滤除谐波或其它不想要的频率,且使电力转换模块的阻抗匹配到无线电力感应线圈。电力转换器236及238还可包含整流器和切换电路以产生合适的电力输出以对电池充电。
如贯穿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及底座***感应线圈204可被称作或被配置为“环形”天线,且更具体来说是多匝环形天线。感应线圈204及216还可在本文中被称作或被配置为“磁性”天线。术语“线圈”既定是指可无线地输出或接收用于耦合到另一“线圈”的能量的组件。线圈也可被称作经配置以无线地输出或接收电力的类型的“天线”。如本文所使用,线圈204及216是经配置以无线地输出、无线地接收及/或无线地中继电力的类型的“电力传递组件”。环形(例如,多匝环形)天线可经配置以包含空气芯或物理芯,例如铁氧体芯。此外,空气芯环形天线可允许将其它组件放置在芯区域内。包含铁磁体或铁磁性材料的物理芯天线可允许形成更强的电磁场且改进的耦合。
如上文所论述,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匹配或几乎匹配的谐振期间发生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能量的有效传递。然而,甚至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谐振不匹配时,也可在较低效率下传递能量。通过将来自发射感应线圈的近场的能量耦合到驻留于其中建立有此近场的区内(例如,在谐振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内,或在近场区的预定距离内)的接收感应线圈而非将能量从发射感应线圈传播到自由空间中来进行能量的传递。
谐振频率可基于包含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204)的发射电路的电感及电容,如上文所描述。如图2中所示,电感可一般为感应线圈的电感,而可将电容添加到感应线圈以在所要的谐振频率下产生谐振结构。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如图2中所展示,可与感应线圈串联地添加电容器以形成产生电磁场的谐振电路(例如,底座***发射电路206)。因此,对于较大直径感应线圈来说,用于诱发谐振的电容的值可随线圈的直径或电感增加而减小。电感还可取决于感应线圈的匝数。此外,随着感应线圈的直径增加,近场的有效能量传递面积可增加。其它谐振电路是可能的。作为另一非限制实例,可将电容器并联地放置于感应线圈的两个端子之间(例如,并联谐振电路)。此外,感应线圈可经设计成具有高质量(Q)因数以改进感应线圈的谐振。举例来说,Q因数可为300或更大。
如上文所描述,根据一些实施例,揭示了将电力耦合于在彼此的近场中的两个感应线圈之间。如上文所描述,近场可对应于存在电磁场的在感应线圈周围的区,但可不远离感应线圈传播或辐射。近场耦合模式区可对应于在感应线圈的物理体积附近的体积,通常在波长的小分数内。根据一些实施例,将电磁感应线圈(例如,单匝循环天线及多匝循环天线)用于发射与接收两者,这是因为在实际实施例中与电型天线(例如,小偶极)的电近场相比,磁型线圈的磁近场振幅趋向于较高。这允许所述对天线之间的潜在较高耦合。此外,可使用“电”天线(例如,偶极和单极)或磁性与电天线的组合。
图3为展示图1的无线电力传递***100的示范性核心组件及辅助组件的另一功能框图。无线电力传递***300说明用于底座***感应线圈304及电动车辆感应线圈316的通信链路376、导引链路366,及对准***352、354。如上文参看图2所描述且假定能量朝向电动车辆112流动,在图3中,底座充电***电力接口360可经配置以将电力从例如AC或DC电力供应器126等电源提供到充电***电力转换器336。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336可从底座充电***电力接口360接收AC或DC电力以在底座***感应线圈304的谐振频率处或附近激发底座***感应线圈304。电动车辆感应线圈316当在近场耦合模式区中时可从所述近场耦合模式区接收能量以在谐振频率下或附近振荡。电动车辆电力转换器338将来自电动车辆感应线圈316的振荡信号转换到适合于经由电动车辆电力接口对电池充电的电力信号。
底座无线充电***302包含底座充电***控制器342且电动车辆充电***314包含电动车辆控制器344。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可包含到其它***(未图示)(例如,计算机、无线装置及配电中心或智能电网)的底座充电***通信接口。电动车辆控制器344可包含到其它***(未图示)(例如,车辆上的机载计算机、其它电池充电控制器、车辆内的其它电子***及远程电子***)的电动车辆通信接口。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302可包含本文中分别相对于图8、9、10、12及13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802、902A、1002A、1202A及/或1302中的任一者。
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及电动车辆控制器344可包含用于具有单独通信信道的特定应用的子***或模块。这些通信信道可为单独的物理信道或单独的逻辑信道。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底座充电对准***352可经由通信链路356而与电动车辆对准***354通信以提供用于自主地或在操作者辅助下更紧密地对准底座***感应线圈304与电动车辆感应线圈316的反馈机制。类似地,底座充电导引***362可经由导引链路366而与电动车辆导引***364通信以提供反馈机制,以在对准基本***感应线圈304与电动车辆感应线圈316的过程中导引操作者。另外,可存在由底座充电通信***372及电动车辆通信***374支持的单独通用通信链路(例如,信道)(例如,通信链路376),以用于在底座无线电力充电***302与电动车辆充电***314之间传达其它信息。此信息可包含关于电动车辆特性、电池特性、充电状态及底座无线电力充电***302与电动车辆充电***314两者的电力能力的信息以及电动车辆112的维修及诊断数据。这些通信链路或信道可为单独物理通信信道(例如,专用短程通信(DSRC)、IEEE802.11x(例如,Wi-Fi)、蓝牙、zigbee、蜂窝式、红外线等)。
电动车辆控制器344还可包含:管理电动车辆主电池的充电及放电的电池管理***(BMS)(未图示)、基于微波或超声波雷达原理的停车辅助***;制动***,其经配置以执行半自动停车操作;及方向盘伺服***,其经配置以辅助可提供较高停车准确度的较大程度自动化的停车“按线停车”,因此减少对底座无线电力充电***102a及电动车辆充电***114中的任一者中的机械水平感应线圈对准的需求。此外,电动车辆控制器344可经配置以与电动车辆112的电子器件通信。举例来说,电动车辆控制器344可经配置以与以下各者通信:视觉输出装置(例如,仪表板显示器)、声学/音频输出装置(例如,蜂鸣器、扬声器)、机械输入设备(例如,键盘、触摸屏幕,及例如操纵杆、轨迹球等指向装置),及音频输入设备(例如,具有电子语音辨识的麦克风)。
此外,无线电力传递***300可包含检测及传感器***。举例来说,无线电力传递***300可包含用于与***一起使用以将司机或车辆恰当地导引到充电点的传感器、以所需的分离/耦合来互相对准感应线圈的传感器、检测可阻碍电动车辆感应线圈316移动到特定高度及/或位置以实现耦合的物体的传感器及用于与***一起使用以执行***的可靠、无损害且安全的操作的安全传感器。举例来说,安全传感器可包含用于以下用途的传感器:检测接近无线电力感应线圈104a、116超过安全半径的动物或儿童的存在、检测可变热(感应加热)的在底座***感应线圈304附近的金属物体、检测危险事件(例如,底座***感应线圈304上的遇热发光物体)及对底座无线电力充电***302及电动车辆充电***314组件进行温度监控。
无线电力传递***300还可支持经由有线连接的***式充电。有线充电端口可在将电力传递到电动车辆112或从电动车辆112传递电力之前将两个不同充电器的输出整合。开关电路可按需要提供用以支持无线充电及经由有线充电端口的充电两者的功能性。
为在底座无线充电***302与电动车辆充电***314之间进行通信,无线电力传递***300可使用频带内信令与RF数据调制解调器(例如,在未经许可的频带中的经由无线电的以太网)两者。频带外通信可提供足够带宽以用于将增值服务分配给车辆用户/拥有者。无线电力载波的低深度振幅或相位调制可充当具有最小干扰的频带内信令***。
另外,可经由无线电力链路在不使用特定通信天线的情况下执行某一通信。例如,无线电力感应线圈304及316还可经配置以充当无线通信发射器。因此,底座无线电力充电***302的一些实施例可包含用于在无线电力路径上启用键控类型协议的控制器(未图示)。通过使用预定义的协议以预定义的间隔来键控发射功率电平(幅移键控),接收器可检测来自发射器的串行通信。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336可进一步包含负载感测电路(未图示)以用于检测在由底座***感应线圈304所产生的近场附近的作用中电动车辆接收器的存在或不存在。举例来说,负载感测电路监控流到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其受在由底座***感应线圈104a所产生的近场附近的作用中接收器的存在或不存在影响。对功率放大器上的负载的改变的检测可由底座充电***控制器342来监控以用于在确定是否启用振荡器以用于发射能量、是否将与作用中接收器通信或其组合过程中使用。
为了实现无线高电力传递,一些实施例可经配置以在从10kHz到60kHz的范围内的频率下传递电力。此低频耦合可允许可使用固态装置而实现的高效电力转换。另外,与其它频带相比,可存在较少的与无线电***的共存问题。
所描述的无线电力传递***100可与包含可再充电或可更换电池的多种电动车辆112一起使用。
图4为展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安置于电动车辆412中的可更换无触点电池的功能框图。在此实施例中,低电池位置对于集成无线电力接口(例如,充电器到电池的无绳接口426)且可从嵌入于地面中的充电器(未图示)接收电力的电动车辆电池单元来说可为有用的。在图4中,电动车辆电池单元可为可再充电电池单元,且可容纳于电池隔室424中。电动车辆电池单元还提供无线电力接口426,所述无线电力接口426可按需要集成整个电动车辆无线电力子***(包含谐振感应线圈、电力转换电路,及其它控制及通信功能)以用于在基于地面的无线充电单元与电动车辆电池组单元之间进行有效且安全的无线能量传递。
使电动车辆感应线圈集成为与电动车辆电池单元或车辆车身的底部侧齐平以使得不存在突出部分且使得可维持所指定的地面到车辆车身的间隙可为有用的。此配置可需要电动车辆电池单元中的一些空间专用于电动车辆无线电力子***。电动车辆电池组单元422还可包含电池到EV的无绳接口422,及充电器到电池的无绳接口426,其提供电动车辆412与如图1所展示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之间的无接触电力及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且参看图1,底座***感应线圈104a及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可处于固定位置,且所述感应线圈通过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相对于底座无线充电***102a的整体放置而被带入近场耦合区内。然而,为了快速、高效且安全地执行能量传递,可需要减小底座***感应线圈104a与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之间的距离以改进耦合。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感应线圈104a及/或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可为可部署及/或可移动的,以使它们更好地对准。
图5A、5B、5C及5D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感应线圈及铁氧体材料相对于电池的放置的示范性配置的图。图5A展示完全铁氧体嵌入的感应线圈536a。无线电力感应线圈可包含铁氧体材料538a及围绕铁氧体材料538a缠绕的线圈536a。线圈536a自身可由绞合的利兹线制成。可提供导电屏蔽层532a以保护车辆的乘客不受过多的EMF发射影响。导电屏蔽可尤其在由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的车辆中有用。
图5B展示最佳设定尺寸的铁氧体板(即,铁氧体背衬)以增强耦合且减小导电屏蔽罩532b中的涡电流(热耗散)。线圈536b可完全嵌入非导电非磁性(例如,塑料)材料中。例如,如图5A到5D中所说明,线圈536b可嵌入保护外壳534b中。在线圈536b与铁氧体材料538b之间由于磁耦合与铁氧体磁滞损耗之间的取舍而可存在间距。
图5C说明其中线圈536c(例如,铜利兹线多匝线圈)可为可在横向(“X”)方向上移动的另一实施例。图5D说明其中感应线圈模块部署在向下方向上的另一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元包含可部署及不可部署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中的一者作为无线电力接口的部分。为防止磁场穿透到电池空间530d中及穿透到车辆内部中,在电池空间530d与车辆之间可存在导电层屏蔽罩532d(例如,铜薄片)。此外,非导电(例如,塑料)保护层534d可用于保护导电层屏蔽罩532d、线圈536d及铁氧体材料538d免受环境影响(例如,机械损坏、氧化等)。此外,线圈536d可为可在横向X及/或Y方向上移动的。图5D说明其中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0d相对于电池单元主体在向下Z方向上进行部署的实施例。
此可部署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的设计类似于图5B的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的设计,除了在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处不存在导电屏蔽。导电屏蔽532d与电池单元主体保持在一起。当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未处于经部署状态中时,保护层534d(例如,塑料层)提供于导电屏蔽罩532d与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之间。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与电池单元主体的物理间距可对感应线圈的性能具有积极影响。
如上文所论述,经部署的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可仅含有线圈536d(例如,利兹线)及铁氧体材料538d。可提供铁氧体背衬以增强耦合且防止车辆的底部中或导电层屏蔽罩532d中的过多涡电流损耗。此外,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可包含到电力转换电子器件及传感器电子器件的柔性电线连接。此电线束可集成到机械齿轮中以用于部署电动车辆感应线圈模块542d。
参看图1,上文所描述的充电***可用于多种位置中以用于对电动车辆112充电或将电力传递回到电网。举例来说,可在停车场环境中发生电力的传递。应注意,“停车区域”在本文中还可被称作“停车空间”。为了提高车辆无线电力传递***100的效率,电动车辆112可沿着X方向及Y方向对准以使电动车辆112内的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能够与相关联的停车区域内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充分地对准。
此外,所揭示的实施例适用于具有一或多个停车空间或停车区域的停车场,其中停车场内的至少一个停车空间可包括底座无线充电***102a。导引***(未图示)可用于辅助车辆操作者将电动车辆112定位在停车区域中,以将电动车辆112内的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与底座无线充电***102a对准。导引***可包含用于辅助电动车辆操作者定位电动车辆112以使电动车辆112内的感应线圈116能够与充电站(例如,底座无线充电***102a)内的充电感应线圈充分地对准的基于电子的方法(例如,无线电定位、测向原理,及/或光学感测方法、准光学感测方法及/或超声波感测方法)或基于机械的方法(例如,车辆车轮导引、跟踪或停止),或其任何组合。
如上文所论述,电动车辆充电***114可放置在电动车辆112的底侧上以用于从底座无线充电***102a发射及接收电力。例如,电动车辆感应线圈116可集成到车辆底部中,优选在关于EM暴露提供最大安全距离且准许电动车辆的正向及反向停车的中心位置附近。
图6是展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可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性频率的频谱的图表。如图6中所展示,用于到电动车辆的无线高电力传递的潜在频率范围可包含:3kHz到30kHz频带中的VLF、30kHz到150kHz频带中的低LF(用于类ISM应用)(一些除外)、HF6.78MHz(ITU-RISM频带6.765到6.795MHz)、HF13.56MHz(ITU-RISM频带13.553到13.567),及HF27.12MHz(ITU-RISM频带26.957到27.283)。
图7是展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可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性频率及发射距离的图表。可可用于电动车辆无线充电的一些实例发射距离是大约30mm、大约75mm及大约150mm。一些示范性频率可为VLF频带中的大约27kHz及LF频带中的大约135kHz。
在电动车辆的充电循环期间,无线电力传递***的底座充电单元(BCU)可经历各种操作状态。所述无线电力传递***可被称作“充电***”。BCU可包含图1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及/或102b。所述BCU还可包含控制器及/或电力转换单元,例如如图2中所说明的电力转换器236。此外,所述BCU可包含一或多个底座充电垫,其包含感应线圈,例如如图1中所说明的感应线圈104a及104b。在BCU经历各种状态时,BCU与充电站交互。充电站可包含如图1所说明的本地分配中心130,且可进一步包含控制器、图形用户接口、通信模块及到远程服务器或服务器群组的网络连接。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底座无线充电***802的示意图。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802可包含(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102b、202及302中的任一者。如所展示,底座无线充电***802包含逆变器桥接器H、第一电容器CB、第一电感器LB、隔离变压器TX、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第三电容器C1B及底座***感应线圈L1。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四及第五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
虽然图8中展示无线充电***802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或可包含其它部分。例如,单极单投(SPST)开关S1及S2可被单极双投(SPDT)开关替换。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电容器、电感器及/或电阻器可被等效电路替换(例如,通过将多个组件集成为单一组件、将单一组件拆分为多个组件等)。
逆变器桥H用以产生用于无线电力发射的时变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可包含例如电路,例如经配置以将来自标准干线AC的电力转换为合适的电压电平下的DC电力的AC/DC转换器,及经配置以将DC电力转换为在适合于无线高电力传递的操作频率下的电力的DC/低频(LF)转换器。在一些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可包含上文分别相对于图2及3所论述的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236及/或336。图8中展示的逆变器桥H提供逆变器输出电压Vi及逆变器输出电流Ii。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电容器CB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
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充当匹配阻抗jX。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一起可形成针对jX转动的LCL网络的第一感应元件。在各种实施例中,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可被具有特性阻抗jX的另一电抗性网络替换。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CB包含至少电耦合到逆变器桥H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一电感器LB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器LB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电容器CB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
隔离变压器TX用以将发射底座***感应线圈L1与干线电力电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TX可将逆变器输出电流Ii传播到开关S1及S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省略隔离变压器TX。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TX具有1:1的匝比。在其它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TX可具有另一匝比,例如1:n1。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TX包含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电感器LB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逆变器桥H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次级线圈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子及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三电容器C1B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
可提供电容器C1A及C1B以与底座***感应线圈L1形成在所要的频率下谐振的谐振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器C1A及C1B可形成上文相对于图2描述的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1A具有特性阻抗-jβX,其中β是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调谐变化。第三电容器C1B具有特性阻抗-j(1-β)X。
第二电容器C1A至少包含电耦合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电容器C1B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二电容器C1A可例如通过开关S1及S2的操作而在一个或至少两个配置中动态地设定。在还被称作并联配置的第一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且与第三电容器C1B串联配置。在还被称作部分串联配置的第二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与底座***感应线圈L1串联配置且与第三电容器C1B并联配置。在本文中相对于图9A到B展示且描述并联配置,且在本文中相对于图10A到B展示且描述部分串联配置。
第三电容器C1B至少包含电耦合到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子及第二电容器C1A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三电容器C1B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在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并联配置中时,第二电容器C1A与第三电容器C1B串联配置且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在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部分串联配置中时,第二电容器C1A与第三电容器C1B并联配置且与底座***感应线圈L1串联配置。第三电容器C1B可载运电流IC
第一开关S1用以选择性地耦合第一和第二端子。结合第二开关S2,第一开关S1可在并联或部分串联配置中设定第二电容器C1A。第一开关S1可包含例如机械继电器或半导体交流电(AC)开关。第一开关S1包含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及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二电容器C1A的第一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一开关S1可载运逆变器输出电流Ii
第二开关S2用以选择性地耦合第一和第二端子。结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可在并联或部分串联配置中设定第二电容器C1A。第二开关S2可包含例如机械继电器或半导体交流电(AC)开关。第二开关S2包含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及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二电容器C1A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电容器C1B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二开关S2可载运逆变器输出电流Ii
底座***感应线圈L1用于以足以给电动车辆112充电或供电的电平无线地发射电力。例如,由底座***感应线圈L1无线地提供的电力电平可为千瓦(kW)级(例如,从1kW到110kW的任何地方或更高或更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感应线圈L1可包含上文相对于图2描述的底座***感应线圈204。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座***感应线圈L1可用于其它目的,不限于无线或电动车辆充电。
底座***感应线圈L1可驱动在图8中由有效负载R表示的接收器侧负载。底座***感应线圈L1可载运底座***输出电流I1,其还可被称作谐振电流I1。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输出电流I1可为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倍数,例如在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两倍与大约六倍之间、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四倍,或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五倍。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输出电流I1可在大约30A与大约50A之间,例如大约40A。因此,逆变器输出电流Ii可在大约6A与大约12A之间,例如大约8A、大约9A或大约10A。
在各种实施例中,有效负载R可随时间变化。例如,接收装置(例如,图2的电动车辆感应线圈216)的对准可相对于底座***感应线圈L1变化,致使磁耦合及输出电力变化。因此,底座***输出电流I1可变化。然而,逆变器输出电流Ii可由四个因素控制及限制:逆变器桥H的直流电(DC)总线电压、最大逆变器输出电压Vi、隔离变压器TX匝比,及图8中的LCL网络的特性阻抗。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前三个因素可为不可行的及/或低效的。确切地说,DC总线的变化范围可受限于装置额定值。因此,大变化β可迫使底座无线充电***802漂移远离在最佳或预期效率点附近操作。在一些情况下,DC总线电压可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802可经配置以使用AC开关S1及S2引入LCL网络特性阻抗上的变化的阶跃改变。确切地说,如上文所论述,开关S1及S2可经配置以在部分串联配置与并联配置之间切换第二电容器C1A。阶跃改变可减小在操作期间逆变器桥H处的控制的量。在LCL网络阻抗上的小增量(10%到30%)改变的情况下,逆变器桥H及输入功率因子校正单元可维持优选区中的操作。例如,通过在部分串联配置与并联配置之间切换,底座***输出电流I1可在不改变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情况下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S1及S2可由控制器断开及闭合。例如,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图3)可经配置以将第二电容器C1A从部分串联配置切换到并联配置且反之亦然。在并联配置中,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可闭合第一开关S1且断开第二开关S2。在部分串联配置中,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可断开第一开关S1且闭合第二开关S2。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充电***控制器342不同时断开开关S1及S2或同时闭合开关S1及S2。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关S1及S2被同时断开及/或闭合。
图9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并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902A的示意图。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902A可包含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及8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102b、202、302及802中的任一者。如所展示,底座无线充电***902A包含逆变器桥H、第一电容器CB、第一电感器LB、隔离变压器TX、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第三电容器C1B,及底座***感应线圈L1。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二及第三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
虽然图9A中展示无线充电***902A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或可包含其它部分。例如,单极单投(SPST)开关S1及S2可被单极双投(SPDT)开关替换。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电容器、电感器及/或电阻器可被等效电路替换(例如,通过将多个组件集成为单一组件、将单一组件拆分为多个组件等)。
在图9A的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1闭合且第二开关S2断开。因此,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并联配置中。换句话说,通过短接第一开关S1且断开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其具有阻抗-jβX)与第三电容器C1B(其具有阻抗-j(1-β)X)串联配置。此外,第二电容器C1A及第三电容器C1B与底座***感应线圈L1(其具有阻抗jX)并联配置以形成并联谐振网络。在此配置中,LCL网络的特性阻抗是X。在下图9B中展示此并联补偿配置的等效电路。
在并联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载运电流IC。第一开关S1载运电流Ii。在第一开关S1短接时跨越第二开关S2的电压应力由等式1确定:
VS2=IC*βX…(1)
图9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并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等效电路902B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等效电路902B可包含上文相对于图9A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902A的等效电路。如所展示,等效电路902B包含逆变器桥H、等效电容器CB、等效电感器LB、等效电容器C1A+C1B、等效电感器L1,及有效负载R。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二及第三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虽然图9B中展示无线充电***902B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或可包含其它部分。
因为第二电容器C1A及第三电容器C1B是串联的,所以等效电容器C1A+C1B具有特性阻抗-jX。等效电感器L1具有与等效电容器C1A+C1B谐振的特性阻抗jX。匹配的等效电容器CB及等效电感器LB还具有组合阻抗jX。因此,等效电容器CB及等效电感器LB形成LCL网络的第一电感器,等效电容器C1A+C1B形成LCL网络的电容器,且等效电感器L1及有效负载R形成LCL网络的第二电感器。
图10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串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1002A的示意图。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002A可包含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及8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102b、202、302及802中的任一者。如所展示,底座无线充电***1002A包含逆变器桥H、第一电容器CB、第一电感器LB、隔离变压器TX、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第三电容器C1B,及底座***感应线圈L1。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二及第三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
虽然图10A中展示无线充电***1002A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或可包含其它部分。例如,单极单投(SPST)开关S1及S2可被单极双投(SPDT)开关替换。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电容器、电感器及/或电阻器可被等效电路替换(例如,通过将多个组件集成为单一组件、将单一组件拆分为多个组件等)。
在图10A的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1断开且第二开关S2闭合。因此,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部分串联配置中。换句话说,通过断开第一开关S1且短接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其具有阻抗-jβX)与底座***感应线圈L1(其具有阻抗jX)串联配置。此外,第二电容器C1A及底座***感应线圈L1与第三电容器C1B(其具有阻抗-j(1-β)X)并联配置以形成并联谐振网络。在此配置中,LCL网络的特性阻抗是(1-β)X。换句话说,底座***输出电流I1增加了1/(1-β)倍。在下图10B中展示此并联补偿配置的等效电路。
在部分串联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载运电流I1。第二开关S2载运电流Ii。在第二开关S2短接时跨越第一开关S1的电压应力由等式2确定:
VS2=I1*βX…(2)
图10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串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等效电路1002B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等效电路1002B可包含上文相对于图10A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02A的等效电路。如所展示,等效电路1002B包含逆变器桥H、等效电容器CB、等效电感器LB、等效电容器C1B、等效电感器L1+C1A,及有效负载R。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二及第三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虽然图10B中展示无线充电***1002B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或可包含其它部分。
因为第二电容器C1A及底座***感应线圈L1串联,所以等效电感器L1+C1A具有特性阻抗j(1-β)X。等效电容器C1B具有与等效电感器L1+C1A谐振的特性阻抗-j(1-β)X。因此,等效电容器CB及等效电感器LB形成LCL网络的第一电感器,等效电容器C1B形成LCL网络的电容器,且等效电感器L1+C1A及有效负载R形成LCL网络的第二电感器。
归因于LCL网络特性阻抗的改变,等效电容器CB及等效电感器LB等效地具有拥有jβX的阻抗值的额外电抗成分。具有jβX值的此额外电抗成分可迫使逆变器桥供应额外的无功伏安(VAR)。在等式3中给出此额外VAR与相对于LCL网络的调谐变化β及载荷谐振Q的所供应功率的比率:
V A R P = - β R ( 1 - β ) 2 X = - β ( 1 - β ) Q ... ( 3 )
因为VA2=P2+VAR2,所以对于相同的逆变器输出电压Vi,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增加(仅考虑基本分量)可如等式4中所展示而表达:
ΔI i ∝ 1 + ( β ( 1 - β ) Q ) 2 ... ( 4 )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供应器谐振Q保持等于或大于1。例如,在变化β为0.5且Q为1.5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的逆变器输出电压Vi,Ii的量值中的增加可为大约20%。在图11中展示Ii的增加对失调的量β的图表。
图11是展示逆变器输出电流对失调的量的图表1100。x轴展示失调的量β,如上文相对于图8到10B所描述。y轴展示上文相对于图8到10B所论述的逆变器输出电流Ii中的改变。图表1100采用稳定的最大逆变器输出电压Vi及1.5的载荷Q。
返回参看图8到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添加与开关S1及S2串联的一或多个电容器而补偿额外电抗性载荷jβX。例如,在闭合每一开关S1及S2时,一或多个电容器可形成LCL网络的第一分支,其具有阻抗jX以保持其被调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不需要额外的电容器以在两个操作状态中实现完全调谐的LCL网络。
图12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另一底座无线充电***1202的示意图。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202A可包含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102b、202及302中的任一者。如所展示,底座无线充电***1202A包含逆变器桥接器H、第一电容器CB、第一电感器LB、隔离变压器TX、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第三电容器C1B、第四电容器CTX1、第五电容器CTX2及底座***感应线圈L1。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二及第三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
虽然图12A中展示无线充电***1202A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或可包含其它部分。例如,单极单投(SPST)开关S1及S2可被单极双投(SPDT)开关替换。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电容器、电感器及/或电阻器可被等效电路替换(例如,通过将多个组件集成为单一组件、将单一组件拆分为多个组件等)。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决于在将C1A从并联配置切换到部分串联配置且反之亦然期间额外电抗成分的极性,第四电容器CTX2可被第二电感器LTX1(未图示)替换。作为一实例,在其中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在并联配置期间的总阻抗是j(1-β)X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感器LTX1可具有阻抗jβX以保持LCL网络被调谐。随后,在部分串联配置中期间,可省略第五电容器CTX2(或第三电感器LTX2,未展示)。
逆变器桥H用以产生用于无线电力发射的时变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可包含例如电路,例如经配置以将来自标准干线AC的电力转换为合适的电压电平下的DC电力的AC/DC转换器,及经配置以将DC电力转换为在适合于无线高电力传递的操作频率下的电力的DC/低频(LF)转换器。在一些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可包含上文分别相对于图2及3所论述的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236及/或336。图12A中展示的逆变器桥H提供逆变器输出电压Vi及逆变器输出电流Ii。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电容器CB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
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充当匹配阻抗jX。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一起可形成针对jX转动的LCL网络的第一感应元件。在各种实施例中,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可被具有特性阻抗jX的另一电抗性网络替换。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CB包含至少电耦合到逆变器桥H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一电感器LB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器LB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电容器CB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
隔离变压器TX用以将发射底座***感应线圈L1与干线电力电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TX可将逆变器输出电流Ii传播到开关S1及S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省略隔离变压器TX。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TX具有1:1的匝比。在其它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TX可具有另一匝比,例如1:n1。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TX包含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电感器LB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逆变器桥H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次级线圈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子及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三电容器C1B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
可提供电容器C1A及C1B以与底座***感应线圈L1形成在所要的频率下谐振的谐振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器C1A及C1B可形成上文相对于图2描述的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1A具有特性阻抗-jβX,其中β是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调谐变化。第三电容器C1B具有特性阻抗-j(1-β)X。
第二电容器C1A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四电容器CTX1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五电容器CTX2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电容器C1B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二电容器C1A可例如通过开关S1及S2的操作而在一个或至少两个配置中动态地设定。在还被称作并联配置的第一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且与第三电容器C1B串联配置。在还被称作部分串联配置的第二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与底座***感应线圈L1串联配置且与第三电容器C1B并联配置。
第三电容器C1B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五电容器CTX2的第二端子及第二电容器C1A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三电容器C1B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在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并联配置中时,第二电容器C1A与第三电容器C1B串联配置且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在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部分串联配置中时,第二电容器C1A与第三电容器C1B并联配置且与底座***感应线圈L1串联配置。第三电容器C1B可载运电流IC
第一开关S1用以选择性地耦合第一和第二端子。结合第二开关S2,第一开关S1可在并联或部分串联配置中设定第二电容器C1A。第一开关S1可包含例如机械继电器或半导体交流电(AC)开关。第一开关S1包含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及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四电容器CTX1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一开关S1可载运逆变器输出电流Ii
第二开关S2用以选择性地耦合第一和第二端子。结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可在并联或部分串联配置中设定第二电容器C1A。第二开关S2可包含例如机械继电器或半导体交流电(AC)开关。第二开关S2包含电耦合到隔离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及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五电容器CTX2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二开关S2可载运逆变器输出电流Ii
底座***感应线圈L1用于以足以给电动车辆112充电或供电的电平无线地发射电力。例如,由底座***感应线圈L1无线地提供的电力电平可为千瓦(kW)级(例如,从1kW到110kW的任何地方或更高或更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感应线圈L1可包含上文相对于图2描述的底座***感应线圈204。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座***感应线圈L1可用于其它目的,不限于无线或电动车辆充电。
底座***感应线圈L1可驱动在图12A中由有效负载R表示的接收器侧负载。底座***感应线圈L1可载运底座***输出电流I1,其还可被称作谐振电流I1。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输出电流I1可为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倍数,例如在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两倍与大约六倍之间、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四倍,或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五倍。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输出电流I1可在大约30A与大约50A之间,例如大约40A。因此,逆变器输出电流Ii可在大约6A与大约12A之间,例如大约8A、大约9A或大约10A。
在第一开关S1闭合时,第四电容器CTX1用以连同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一起形成LCL网络的第一分支。换句话说,第四电容器CTX1当在并联配置中时可调谐底座无线充电***1202A。在一实施例中,可省略第四电容器CTX1。在第二开关S2闭合时,第五电容器CTX2用以连同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一起形成LCL网络的第一分支。换句话说,第五电容器CTX2当在部分串联配置中时可调谐底座无线充电***1202A。第四电容器CTX1联合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的总阻抗可为jX。第五电容器CTX2联合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的总阻抗可为j(1-β)X。在下图12B到12C中展示并联及部分串联配置的等效电路。
图12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并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等效电路1202B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等效电路1202B可包含上文相对于图9A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902A的等效电路。如所展示,等效电路1202B包含逆变器桥H、等效电容器CB、等效电感器LB、等效电容器CTX1、等效电容器C1A+C1B、等效电感器L1,及有效负载R。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四及第五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虽然图12B中展示无线充电***1202B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或可包含其它部分。
因为第二电容器C1A及第三电容器C1B是串联的,所以等效电容器C1A+C1B具有特性阻抗-jX。等效电感器L1具有与等效电容器C1A+C1B谐振的特性阻抗jX。等效电容器CB、等效电感器LB及等效电容器CTX1具有组合阻抗jX。因此,等效电容器CB、等效电感器LB及等效电容器CTX1形成LCL网络的第一电感器,等效电容器C1A+C1B形成LCL网络的电容器,且等效电感器L1及有效负载R形成LCL网络的第二电感器。
图12C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串联配置中的底座无线充电***的等效电路1202C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等效电路1202C可包含上文相对于图10A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02A的等效电路。如所展示,等效电路1202C包含逆变器桥H、等效电容器CB、等效电感器LB、等效电容器CTX2、等效电容器C1B、等效电感器L1+C1A,及有效负载R。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四及第五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虽然图12C中展示无线充电***1202C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或可包含其它部分。
因为第二电容器C1A及底座***感应线圈L1是串联的,所以等效电容器L1+C1A具有特性阻抗j(1-β)X。等效电容器C1B具有与等效电感器L1+C1A谐振的特性阻抗-j(1-β)X。等效电容器CB、等效电感器LB及等效电容器CTX2具有匹配的组合阻抗j(1-β)X。因此,等效电容器CB、等效电感器LB及等效电容器CTX2形成LCL网络的第一电感器,等效电容器C1B形成LCL网络的电容器,且等效电感器L1+C1A及有效负载R形成LCL网络的第二电感器。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还可在调整变压器匝比的同时改变LCL网络的特性阻抗。因此,控制器可基于检测到的磁耦合变化及载荷需求而调整I1及Vi之间的比率。在图13到15中展示具有多次级抽头变压器的初级电力供应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1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多抽头变压器的另一底座无线充电***1302的示意图。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302可包含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102b、202及302中的任一者。如所展示,底座无线充电***1302包含逆变器桥接器H、第一电容器CB、第一电感器LB、多抽头变压器TX、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第三电容器C1B、第四电容器CTX1、第五电容器CTX2及底座***感应线圈L1。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二及第三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
虽然图13中展示无线充电***1302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电容器、电感器及/或电阻器可被等效电路替换(例如,通过将多个组件集成为单一组件、将单一组件拆分为多个组件等)。
逆变器桥H用以产生用于无线电力发射的时变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可包含例如电路,例如经配置以将来自标准干线AC的电力转换为合适的电压电平下的DC电力的AC/DC转换器,及经配置以将DC电力转换为在适合于无线高电力传递的操作频率下的电力的DC/低频(LF)转换器。在一些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可包含上文分别相对于图2及3所论述的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236及/或336。图13中展示的逆变器桥H提供逆变器输出电压Vi及逆变器输出电流Ii。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逆变器桥H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电容器CB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多抽头变压器TX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
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充当匹配阻抗jX。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一起可形成针对jX转动的LCL网络的第一感应元件。在各种实施例中,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可被具有特性阻抗jX的另一电抗性网络替换。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CB包含至少电耦合到逆变器桥H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一电感器LB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器LB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电容器CB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多抽头变压器TX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
多抽头变压器TX用以将发射底座***感应线圈L1与干线电力电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抽头变压器TX可将逆变器输出电流Ii传播到开关S1及S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省略多抽头变压器TX。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多抽头变压器TX具有基于抽头输出的可选择的匝比。所述可选择的匝比可例如为1:1、2:1等。在其它实施例中,多抽头变压器TX可具有其它匝比,例如1:n1。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多抽头变压器TX包含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电感器LB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逆变器桥H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次级线圈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四电容器CTX1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五电容器CTX2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三电容器C1B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二端子的第三端子。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处的输出电压是VTX1且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处的输出电压是VTX2,其可为VTX1的分数。
可提供电容器C1A及C1B以与底座***感应线圈L1形成在所要的频率下谐振的谐振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器C1A及C1B可形成上文相对于图2描述的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1A具有特性阻抗-jβX,其中β是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调谐变化。第三电容器C1B具有特性阻抗-j(1-β)X。
第二电容器C1A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电容器C1B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二电容器C1A可例如通过开关S1及S2的操作而在一个或至少两个配置中动态地设定。在还被称作并联配置的第一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且与第三电容器C1B串联配置。在所述并联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可接收第二抽头电压VTX2,其可具有比第一抽头电压VTX1低的绝对值。在还被称作部分串联配置的第二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与底座***感应线圈L1串联配置且与第三电容器C1B并联配置。在所述并联配置中,第二电容器C1A可接收第一抽头电压VTX1,其可具有比第二抽头电压VTX2高的绝对值。在本文中相对于图14展示且描述所述并联配置,在本文中相对于图15展示且描述所述部分串联配置。
第三电容器C1B包含至少电耦合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子及第二电容器C1A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多抽头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三电容器C1B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在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并联配置中时,第二电容器C1A与第三电容器C1B串联配置且与底座***感应线圈L1并联配置。在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部分串联配置中时,第二电容器C1A与第三电容器C1B并联配置且与底座***感应线圈L1串联配置。第三电容器C1B可载运电流IC
第一开关S1用以选择性地耦合第一和第二端子。结合第二开关S2,第一开关S1可在并联或部分串联配置中设定第二电容器C1A。第一开关S1可包含例如机械继电器或半导体交流电(AC)开关。第一开关S1包含电耦合到多抽头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第四电容器CTX1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二电容器C1A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电容器C1B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一开关S1可载运逆变器输出电流Ii
第二开关S2用以选择性地耦合第一和第二端子。结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可在并联或部分串联配置中设定第二电容器C1A。第二开关S2可包含例如机械继电器或半导体交流电(AC)开关。第二开关S2包含电耦合到多抽头变压器TX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经由第五电容器CTX2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及电耦合到第二电容器C1A的第一端子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二开关S2可载运逆变器输出电流Ii
底座***感应线圈L1用于以足以给电动车辆112充电或供电的电平无线地发射电力。例如,由底座***感应线圈L1无线地提供的电力电平可为千瓦(kW)级(例如,从1kW到110kW的任何地方或更高或更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感应线圈L1可包含上文相对于图2描述的底座***感应线圈204。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座***感应线圈L1可用于其它目的,不限于无线或电动车辆充电。
底座***感应线圈L1可驱动在图13中由有效负载R表示的接收器侧负载。底座***感应线圈L1可载运底座***输出电流I1,其还可被称作谐振电流I1。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输出电流I1可为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倍数,例如在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两倍与大约六倍之间、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四倍,或逆变器输出电流Ii的大约五倍。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输出电流I1可在大约30A与大约50A之间,例如大约40A。因此,逆变器输出电流Ii可在大约6A与大约12A之间,例如大约8A、大约9A或大约10A。
在第一开关S1闭合时,第四电容器CTX1用以连同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一起形成LCL网络的第一分支。换句话说,第四电容器CTX1当在部分串联配置中时可调谐底座无线充电***1202。在第二开关S2闭合时,第五电容器CTX2用以连同第一电容器CB及第一电感器LB一起形成LCL网络的第一分支。换句话说,第五电容器CTX2当在并联配置中时可调谐底座无线充电***1202。在一实施例中,可省略第五电容器CTX2
在第二开关S2闭合时,多抽头变压器TX可在低匝比状态中操作且LCL网络可在相对较高的阻抗状态jX中操作,如下文相对于图14所展示和描述。较低非电压VTX1及较高法阻抗将导致底座***感应线圈L1中的较低电流I1。在第一开关S1闭合时,多抽头变压器TX可在高匝比状态中操作且LCL网络可在相对较低的阻抗状态j(1-β)X中操作,如下文相对于图15所展示和描述。因此,较高的电压VTX2及较低的阻抗将导致底座***感应线圈L1中的较高电流I1
图1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并联配置中的具有多抽头变压器的底座无线充电***1402的示意图。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402可包含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及8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102b、202、302及1302中的任一者。如所展示,底座无线充电***1402包含逆变器桥H、第一电容器CB、第一电感器LB、多抽头变压器TX、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第三电容器C1B、第四电容器CTX1、第五电容器CTX2,及底座***感应线圈L1。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二及第三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
虽然图14中展示无线充电***1402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电容器、电感器及/或电阻器可被等效电路替换(例如,通过将多个组件集成为单一组件、将单一组件拆分为多个组件等)。
在图14的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1断开且第二开关S2闭合。因此,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并联配置中,且多抽头变压器TX设定在低匝比配置中。换句话说,通过断开第一开关S1且短接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其具有阻抗-jβX)与第三电容器C1B(其具有阻抗-j(1-β)X)串联配置。此外,第二电容器C1A及第三电容器C1B与底座***感应线圈L1(其具有阻抗jX)并联配置以形成并联谐振网络。在此配置中,LCL网络的特性阻抗是X。在下图12B中展示此并联补偿配置的等效电路。
图1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串联配置中的具有多抽头变压器的底座无线充电***1502的示意图。在各种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502可包含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及8描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2a、102b、202、302及1302中的任一者。如所展示,底座无线充电***1502包含逆变器桥H、第一电容器CB、第一电感器LB、多抽头变压器TX、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第三电容器C1B、第四电容器CTX1、第五电容器CTX2,及底座***感应线圈L1。有效负载R表示接收器侧负载,例如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到3描述的电动车辆充电***114、214及/或314。有效负载R还可包含可为感应线圈(例如,底座***感应线圈L1)及反电抗电容器(例如,第二及第三电容器C1A及C1B)固有的损耗。
虽然图15中展示无线充电***1502的各个部分,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移除、替换或重新布置一或多个部分。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电容器、电感器及/或电阻器可被等效电路替换(例如,通过将多个组件集成为单一组件、将单一组件拆分为多个组件等)。
在图15的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1闭合且第二开关S2断开。因此,第二电容器C1A设定在部分串联配置中且多抽头变压器TX设定在高匝比配置中。换句话说,通过短接第一开关S1且断开第二开关S2,第二电容器C1A(其具有阻抗-jβX)与底座***感应线圈L1(其具有阻抗jX)串联配置。此外,第二电容器C1A及底座***感应线圈L1与第三电容器C1B(其具有阻抗-j(1-β)X)并联配置以形成并联谐振网络。在此配置中,LCL网络的特性阻抗是(1-β)X。换句话说,除了归因于TX匝比中的改变而引起的任何增加之外,底座***输出电流I1增加了1/(1-β)倍。在下图12C中展示此并联补偿配置的等效电路。
图16是无线电力发射的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1600。虽然本文中参考上文相对于图1到3所论述的无线电力传递***100、200及300、上文相对于图1到3及8到15所论述的底座无线充电***102、202、302、802、902A、902B、1002A、1002B、1202A、1202B、1202C、1302、1402及1502而描述流程图1600的方法,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流程图1600的方法可由本文中描述的另一装置或任何其它合适的装置实施。在一实施例中,流程图1600中的步骤可由处理器或例如控制器432(图3)等控制器执行。虽然本文中参考特定次序描述流程图1600的方法,但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不同次序执行或省略本文中的框,或可添加额外的框。
首先,在框1610处,底座无线充电***102在发射天线处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例如,底座无线充电***802的逆变器桥H可对底座***感应线圈L1供电以产生所述场,如上文相对于图8所论述。
随后,在框1620处,底座无线充电***102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发射天线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发射天线并联。例如,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可例如以上文分别相对于图10A及10B所论述的方式选择性地断开及闭合第一和第二开关S1及S2以便在并联或部分串联配置中连接电容器C1A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02可使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可与发射天线并联。例如,在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在所述并联配置中连接电容器C1A时,电容器C1A可例如以上文相对于图10A所论述的方式与电容器C1B串联。在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在部分串联配置中连接电容器C1A时,电容器C1A可例如以上文相对于图10A所论述的方式与电容器C1B并联。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电力发射器可包含与至少一个开关串联的第三电容器。例如,底座无线充电***1202A到1202C可包含如上文相对于图12A到12C所论述的电容器CTX1及CTX2中的一者或两者。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电容器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例如,包含CTX1及/或CTX2的第三电容器可补偿在电容器C1A处于部分串联配置时的额外电抗成分jβX。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电容器可具有特性阻抗-jβX。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02可经由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关连接第一电容器。例如,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可操作底座无线充电***802的第一和第二开关S1及S2,如上文相对于图8所论述。开关S1及S2不是包含电容器C1A及C1B及底座***感应线圈L1的谐振路径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02可基于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例如,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可选择并联及部分串联配置中的一者以便维持逆变器输出电压Vi。在一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02可测量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且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无线充电***102可配置多抽头变压器以在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所述第一匝比可高于所述第二匝比。例如,底座充电***控制器342可操作底座无线充电***1302的第一和第二开关S1及S2以便选择性地分接多抽头变压器TX,如上文相对于图13所论述。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发射无线充电电力的设备1700的功能框图。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可具有比图17中展示的简化设备1700更多的组件。所展示的用于发射无线充电电力的设备1700仅包含可用于描述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方案的一些突出特征的那些组件。用于发射无线充电电力的设备1700包含第一电容器1705、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的装置1710,及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的装置1720,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用于产生的装置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用于产生的装置并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1705可包含例如上文相对于图8到15所论述的电容器C1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1705可替代地为用于存储电荷的装置、用于调整特性阻抗的装置、用于电抗的装置等。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的装置1710可经配置以执行上文相对于框1610(图16)描述的功能中的一或多者。在各种实施例中,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的装置1710可由以下各者中的一或多者实施:底座充电***控制器342、线圈104A(图1)、104B(图1)、204(图2)、304(图3)及L1(图8到15)、逆变器H(图8到15)、底座***发射电路206(图2)及底座充电***电力转换器236(图2)。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的装置1720可经配置以执行上文相对于框1620(图16)描述的功能中的一或多者。在各种实施例中,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的装置1720可由以下各者中的一或多者实施:底座充电***控制器342、线圈104A(图1),及第一和第二开关S1及S2(图8到15)。
上文所描述的方法的各种操作可由能够执行所述操作的任何合适装置(例如,各种硬件及/或软件元件、电路及/或模块)来执行。通常,各图中所说明的任何操作可由能够执行所述操作的对应的功能装置来执行。
可使用多种不同技艺及技术中的任一者来表示信息及信号。举例来说,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可贯穿以上描述所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及码片。
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及算法步骤可被实施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上文已通常在功能性方面描述了各种说明性元件、块、模块、电路及步骤。将此功能性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及强加于整个***的设计约束而定。可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变化的方式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些实施决策不应解释为造成脱离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元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或执行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及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为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经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的联合或任一其它此配置。
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方法或算法或步骤及功能可直接以硬件、以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以所述两者的组合来体现。如果以软件实施,则所述功能可作为一或多个指令或程序代码而存储于有形、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有形、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体传输。软件模块可驻留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闪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缓冲器、硬盘、可移除式磁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媒体中。将存储媒体耦合到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从所述存储媒体读取信息及将信息写入到所述存储媒体。在替代方案中,存储媒体可整合到处理器。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盘及光盘包含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性磁盘及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通过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以上各者的组合还应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内。处理器及存储媒体可驻留于ASIC中。所述ASIC可驻留于用户终端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及存储媒体可作为离散元件而驻留于用户终端中。
出于概括本发明的目的,已在本文中描述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优点及新颖特征。应了解,根据本发明的任何特定实施例未必可实现所有这些优点。因此,可以实现或优化如本文中所教示的一个优点或一群优点而不必须实现如本文中可能教示或提出的其它优点的方式来体现或进行本发明。
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将容易显而易见,且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将本文中所界定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无意限于本文中所展示的实施例,而是将被赋予与本文中所揭示的原理及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32)

1.一种无线电力发射器,其包括:
发射天线,其经配置以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
第一电容器;及
至少一个开关,其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器,其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的第二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器,其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串联的第三电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器,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器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经配置以基于所述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器,其进一步包括经配置以测量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所述耦合且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的至少一个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发射器,其进一步包括多抽头变压器,所述多抽头变压器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所述第一匝比高于所述第二匝比。
9.一种包括在无线电力发射器中发射无线充电电力的方法,其包括:
在发射天线处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及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使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力发射器包括与至少一个开关串联的第三电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器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是经由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关。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测量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耦合,且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配置多抽头变压器以在所述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所述第一匝比高于所述第二匝比。
17.一种用于发射无线充电电力的设备,其包括:
第一电容器;
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的装置;及
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装置,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用于产生的装置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用于产生的装置并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
第二电容器;及
用于使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装置,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用于产生的装置并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用于连接的装置串联的第三电容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器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连接的装置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述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用于连接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测量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所述耦合的用于连接的装置,及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的用于连接的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多抽头变压器,所述多抽头变压器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所述第一匝比高于所述第二匝比。
25.一种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括在被执行时致使设备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在发射天线处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两者中产生用于无线发射电力的场;及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串联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媒体,其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使所述第一电容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与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的代码,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发射天线并联。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媒体,其中所述设备包括与至少一个开关串联的第三电容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媒体,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器经配置以补偿存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中的额外电抗性载荷。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媒体,其中所述连接是经由不是谐振路径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关。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媒体,其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基于所述发射天线与接收器之间的耦合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一者中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代码。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媒体,其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测量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所述耦合且将所述耦合与阈值进行比较的代码。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媒体,其进一步包括在被执行时致使所述设备配置多抽头变压器以在所述第一配置中在第一匝比下操作且在所述第二配置中在第二匝比下操作的代码,所述第一匝比高于所述第二匝比。
CN201480050304.7A 2013-09-13 2014-09-09 用于无线电力传递中的双态阻抗转换的***和方法 Active CN105531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27,097 US9302591B2 (en) 2013-09-13 2013-09-13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state impedance convers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14/027,097 2013-09-13
PCT/US2014/054787 WO2015038539A1 (en) 2013-09-13 2014-09-09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state impedance convers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908A true CN105531908A (zh) 2016-04-27
CN105531908B CN105531908B (zh) 2018-09-28

Family

ID=51541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0304.7A Active CN105531908B (zh) 2013-09-13 2014-09-09 用于无线电力传递中的双态阻抗转换的***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9302591B2 (zh)
EP (1) EP3036820B1 (zh)
JP (1) JP6043895B1 (zh)
KR (2) KR20170064552A (zh)
CN (1) CN105531908B (zh)
CA (1) CA2920780C (zh)
ES (1) ES2635601T3 (zh)
WO (1) WO201503853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5240A (zh) * 2019-08-09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动力电池、可充放电的储能***和电动汽车
CN111082540A (zh) * 2019-12-17 2020-04-2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多抽头无线电能传输***及其效率优化方法
CN111884357A (zh) * 2020-08-12 2020-11-0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可切换lcl电路的无线电能传输***效率优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9227B2 (ja) 2012-05-09 2016-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JP6043462B2 (ja) * 2012-09-27 2016-12-14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車両給電装置
US9302591B2 (en) 2013-09-13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state impedance convers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452685B2 (en) 2013-09-30 2016-09-27 Elwha Llc Dwelling related information center associated with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electrical energy transfer
US10093194B2 (en) 2013-09-30 2018-10-09 Elwha Llc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regarding electric vehicle for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electrical energy transfer
US9412515B2 (en) 2013-09-30 2016-08-09 Elwha, Llc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regarding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electrical energy transfer
US9205754B2 (en) 2013-09-30 2015-12-08 Elwha Llc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regarding electricity provider for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electrical energy transfer
CN105765840B (zh) * 2013-11-26 2018-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直流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直流电源装置的制冷循环应用设备
JP6493385B2 (ja) * 2014-02-24 2019-04-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給電制御方法、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WO2015189959A1 (ja) * 2014-06-12 2015-12-17 株式会社 東芝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9685814B1 (en) * 2014-06-13 2017-06-20 Apple Inc. Detection of coil coupling in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KR101592743B1 (ko) * 2014-07-28 2016-02-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친환경 차량용 충전기의 충전 제어 방법
US9494139B2 (en) * 2014-07-31 2016-11-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output of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DE102015111553A1 (de) * 2015-07-16 2017-01-19 Ipt Technology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induktiven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US9692420B2 (en) * 2015-11-02 2017-06-27 Ess Technology, Inc. Programmable circuit components with recursive architecture
US10189363B2 (en) 2015-11-13 2019-01-29 Nio Usa, Inc. Electric vehicle roadway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10093195B2 (en) 2015-11-13 2018-10-09 Nio Usa, Inc. Integrated vehicle charging panel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10059213B2 (en) 2015-11-13 2018-08-28 Nio Usa, Inc. Charging devices within wheel portions
US10336194B2 (en) * 2015-11-13 2019-07-02 Nio Usa, Inc.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device alignment and method of use
US9815342B2 (en) * 2015-11-20 2017-11-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positioning to charge TPMS batteries
ES2627297B1 (es) * 2016-01-27 2018-05-03 Fº JAVIER PORRAS VILA Generador formado con una antena, un transformador, y, una batería
US20170237292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onfigurable multi-mode antenna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20190190301A1 (en) * 2016-05-31 2019-06-20 Nidec Corporation Mobile body and mobile body system
US10919401B2 (en) 2017-01-12 2021-02-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10315526B2 (en) 2017-01-25 2019-06-11 Witricity Corporation Switched-capacitor power ramping for soft switching
CN107089161A (zh) * 2017-04-12 2017-08-25 张智敏 无线充电线圈对准机构
CN107215220A (zh) * 2017-04-27 2017-09-29 深圳市泰金田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非接触式充电***及其充电方法
CN110015068B (zh) * 2017-12-12 2022-08-23 戴姆勒股份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
US10790740B2 (en) 2018-05-02 2020-09-29 Analog Devices Global Unlimited Company Techniques for switch capacitor regulator power savings
US11728695B2 (en) * 2019-10-29 2023-08-15 Solace Power Inc. Alignment device for align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11987144B2 (en) 2021-01-13 2024-05-21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Transport energy transfer using real-time cost information
US11623540B2 (en) 2021-01-13 2023-04-11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Transport recharge level determination
US11590850B2 (en) * 2021-02-02 2023-02-2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dual function coil providing in-vehicle wireless power
US11942802B2 (en) * 2021-11-19 2024-03-26 Rivian Ip Holdings, Llc Devices,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ly powering external accessories
WO2023194749A1 (en) * 2022-04-07 2023-10-12 Scanstrut Limited Wireless power system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s on marine vessels and land vehicle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7911B2 (en) * 2002-03-07 2004-08-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harge transformer and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CN101917070A (zh) * 2010-07-02 2010-12-15 罗倩倩 一种植入式医疗供电电路
CN102027686A (zh) * 2008-05-13 2011-04-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电力控制
US20120056486A1 (en) * 2010-09-02 2012-03-08 Advantest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CN102570624A (zh) * 2010-12-23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电能及数据发送和接收***
US20120299557A1 (en) * 2011-05-27 2012-11-29 Ui Kun Kwon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882286A (zh) * 2012-09-25 2013-01-16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电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
US20130076306A1 (en) * 2011-09-27 2013-03-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3219807A (zh) * 2013-04-23 2013-07-2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自适应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4358A (ja) * 1991-06-10 1992-12-16 Sumitomo Metal Ind Ltd Dc−dcコンバータ
US6400579B2 (en) * 2000-03-24 2002-06-04 Slobodan Cuk Lossless switching DC to DC converter with DC transformer
US8532724B2 (en) * 2008-09-17 2013-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er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EP3116139A1 (en) * 2009-02-13 2017-01-11 Witricity Corporatio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in lossy environments
EP2556595B1 (en) 2010-04-06 2014-10-08 Widex A/S Monitoring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and power transmission in a monitoring device
US8860364B2 (en) * 2010-04-23 2014-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distribution among a plurality of receivers
US8729736B2 (en) * 2010-07-02 2014-05-20 Tdk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feed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KR101184503B1 (ko) * 2010-08-13 2012-09-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 전송 방법
EP2632762B1 (en) * 2010-10-29 2017-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1/3)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via coupled parasitic resonators
JP5840886B2 (ja) 2011-07-25 2016-0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検知装置、受電装置、送電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検知方法
US9384885B2 (en) * 2011-08-04 2016-07-05 Witricity Corporation Tunable wireless power architectures
KR101304314B1 (ko) 2012-01-30 2013-09-11 전자부품연구원 임피던스 매칭이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송신장치
JP5841482B2 (ja) * 2012-04-02 2016-01-13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送電システム
US9302591B2 (en) 2013-09-13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state impedance convers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JP6056778B2 (ja) * 2014-01-24 2017-0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7911B2 (en) * 2002-03-07 2004-08-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harge transformer and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CN102027686A (zh) * 2008-05-13 2011-04-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电力控制
CN101917070A (zh) * 2010-07-02 2010-12-15 罗倩倩 一种植入式医疗供电电路
US20120056486A1 (en) * 2010-09-02 2012-03-08 Advantest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JP2012055157A (ja) * 2010-09-02 2012-03-15 Advantest Corp 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CN102570624A (zh) * 2010-12-23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电能及数据发送和接收***
US20120299557A1 (en) * 2011-05-27 2012-11-29 Ui Kun Kwon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130076306A1 (en) * 2011-09-27 2013-03-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882286A (zh) * 2012-09-25 2013-01-16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电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
CN103219807A (zh) * 2013-04-23 2013-07-2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自适应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5240A (zh) * 2019-08-09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动力电池、可充放电的储能***和电动汽车
WO2021027641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动力电池、可充放电的储能***和电动汽车
CN110525240B (zh) * 2019-08-09 2022-09-16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动力电池、可充放电的储能***和电动汽车
CN111082540A (zh) * 2019-12-17 2020-04-2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多抽头无线电能传输***及其效率优化方法
CN111082540B (zh) * 2019-12-17 2021-03-2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多抽头无线电能传输***及其效率优化方法
CN111884357A (zh) * 2020-08-12 2020-11-0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可切换lcl电路的无线电能传输***效率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53946A (ko) 2016-05-13
KR20170064552A (ko) 2017-06-09
US20160272072A1 (en) 2016-09-22
WO2015038539A1 (en) 2015-03-19
JP2016541228A (ja) 2016-12-28
JP6043895B1 (ja) 2016-12-14
CN105531908B (zh) 2018-09-28
US20150077046A1 (en) 2015-03-19
EP3036820B1 (en) 2017-05-24
US9994114B2 (en) 2018-06-12
EP3036820A1 (en) 2016-06-29
ES2635601T3 (es) 2017-10-04
US9302591B2 (en) 2016-04-05
KR101932822B1 (ko) 2019-03-15
CA2920780C (en) 2017-12-05
CA2920780A1 (en)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908A (zh) 用于无线电力传递中的双态阻抗转换的***和方法
CN104755312B (zh) 用于无线电力传递中的电感补偿的***及方法
CN104471821B (zh) 用于无线电力传递***的调谐电路及方法
CN106104968B (zh) 用于减小针对无线电感电力传送的极化线圈***的发射的***和方法
US9352661B2 (en) Induction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coupling and reactance selection
CN105379064B (zh) 感应电力传递***中的电子组件的集成
KR102123139B1 (ko) 전기 자동차 유선 및 무선 충전에 관련된 시스템들, 방법들, 및 장치
EP2867974B1 (en)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with monitoring of duration of charging operational mode
CN104584363B (zh) 用于无线电力传送***中的电力输出控制的***和方法
CN104520133A (zh) 基于距设施中的多个电动车辆无线充电站的距离的选择性通信
CN104471822A (zh) 感应电力传递***中的装置对准及识别
CN106104726B (zh) 具有用于铁氧体片组件的相互接合结构的电动车辆电感线圈壳体
CN105164771A (zh) 具有减小厚度的车辆充电垫
US9815381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electronics integration in vehicle pa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pplications
CN105765678B (zh) 与无线电力传输有关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5

Address after: Massachusetts, USA

Patentee after: Witricity Corp.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before: Qualcomm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