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4337A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4337A
CN105414337A CN201510869328.1A CN201510869328A CN105414337A CN 105414337 A CN105414337 A CN 105414337A CN 201510869328 A CN201510869328 A CN 201510869328A CN 105414337 A CN105414337 A CN 105414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pull hook
main part
separated
stopper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93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志高
何维德
赖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693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4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4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4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B21D37/12Particular guiding equipment, e.g. pliers;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cooperation of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2Die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连接部,所述上模具有第一压板,所述下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压板、第三压板,所述第二压板抵持所述第一压板,并与所述第一压板层叠设置;所述连接部包括主体部及可分离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的拉勾,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内,所述拉勾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上,并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压板远离所述第三压板时带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分离,并且当所述拉勾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时,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分离。上述模具令开模时不会因为分离弹簧老化或其他因素,影响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的分离,进而提高了模具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模具一般包括上模、下模及分离弹簧,上模具有第一压板,下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压板及第二压板。传统模具在开模时,通常先分离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后通过分离弹簧,将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分离。然而,分离弹簧的稳定性较差,时常出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分离后,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无法分离的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定性较高,便于操作的模具。
一种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连接部,
所述上模具有第一压板;
所述下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压板、第三压板,所述第二压板抵持所述第一压板,并与所述第一压板层叠设置;
所述连接部包括主体部及可分离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的拉勾,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内,所述拉勾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上,并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压板远离所述第三压板时带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分离,并且当所述拉勾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时,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分离。
传统模具在开模时,通常先分离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即先分离上模与下模,之后通过分离弹簧,将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分离。相比传统模具,上述模具在开模时,通过连接部带动第二压板,使其先与第三压板分离,之后分离连接部的拉勾及主体部,进而令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分离,这样,令开模时不会因为分离弹簧老化或其他因素,影响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的分离,进而提高了模具的可靠性。此外,由于连接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开模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模具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模具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具10的结构示意图。
模具10包括:上模100及下模200、连接上模100与下模200的连接部300、限位部400以及分离弹簧500。
上模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并抵接的上底座110、第一压板120,第一压板120用于抵持下模200,并与下模200层叠设置。
下模2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底座210、第三压板220以及第二压板230,其中第三压板220与第二压板230可分离连接,第二压板230与第一压板120层叠设置并抵持。
连接部300包括主体部310及可分离设置于主体部310上的拉勾320。其中,主体部310设置于第二压板230内;拉勾320固定设置于第一压板120上,部分容置于主体部310内,并与主体部310相连接,用于当第一压板120远离第三压板220时带动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当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时,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分离。
分离弹簧500设置于下模200内,且部分容置于第二压板230内,部分容置于第三压板220内。其中,分离弹簧500的弹性方向与第二压板230及第三压板230的分离方向相同,用于辅助下模200与上模100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省略限位部400及/或分离弹簧500。
使用上述模具10时,先将第一压板120设置于上底座110上,拉勾320设置于第一压板120上,主体部310设置于第二压板230上,分离弹簧500部分容置于下模200的第三压板220上。接着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相连接,以令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相连接。之后令上模100带动下模200的第二压板230朝向第三压板220运动,以使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相抵接,并进行加工,此时,分离弹簧500另一部分容置于第二压板230内,且处于压缩状态。加工后,上底座110带动第一压板120远离第三压板220,进而令拉勾320带动第二压板230远离第三压板220,此时,分离弹簧500逐渐复位,并辅助分离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后,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上底座110带动第一压板120继续朝远离第三压板220的方向移动,进而分离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
传统模具在开模时,通常先分离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即先分离上模100与下模200,之后通过分离弹簧500,将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相比传统模具,上述模具10在开模时,通过连接部300带动第二压板230,使其先与第三压板220分离,之后分离连接部300的拉勾320及主体部310,进而令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分离,这样,令开模时不会因为分离弹簧500老化或其他因素,影响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的分离,进而提高了模具10的可靠性。此外,由于连接部300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开模时间。
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模具10连接部3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00中的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压力连接,当拉勾320与主体部310之间的分离力大于预设值时,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也可以理解为,当拉勾320带动第二压板230移动时,拉勾320与主体部310之间的分离力在预设值内,不会分离,当对拉勾320继续施加拉力,拉勾320承受的分离力大于预设值后,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继而令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分离。
具体的,拉勾320上设有凹部321,凹部321的内壁为平滑曲面,本实施例中,凹部321为两个,两个凹部321位于拉勾320相背的两侧,用于与主体部310卡接。
主体部310包括本体311、设置于本体311内的弹性件312、以及设置于弹性件312上的卡针313。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12为弹簧,并且弹性件312及卡针313均为两个,每个弹性件312上设置一卡针313。其中,两个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与拉勾320的分离方向垂直,即拉勾320与本体311分离时拉勾320相对本体311的运动方向,与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形成直角。两个卡针313分别位于拉勾320的两侧,即拉勾320位于两卡针313之间。卡针313沿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可移动,并且两个卡针313分别与与其对应的凹部321的内壁抵持,以夹持拉勾320,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卡接。进一步的,卡针313用于抵持拉勾320的端部为弧面,以使拉勾320与卡针313分离时更加顺畅。
使用过程中,当拉勾320卡接主体部310时,两个卡针313从相对的方向抵持拉勾320两个凹部321的内壁,以固定夹持拉勾320,此时,弹性件312处于压缩状态。当拉勾320受到的外界拉力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时,拉勾320沿与弹性件312弹性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并通过凹部321的内壁推开两侧的卡针313,令弹性件312进一步压缩,直至拉勾320完全与拉勾320分离,弹性件312复位。再次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卡接时,令拉勾320穿设于本体311内,并通过端部推开两卡针313,卡针313沿拉勾320的侧壁移动,直至其抵接凹部321的内壁,将拉勾320卡接。
上述连接部300结构简单,只需对拉勾320或者主体部310施加拉力或者压力,便可令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或连接,简化操作,令操作更加便捷。
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12及卡针313也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均为三个、四个等,此时,多个弹性件312可呈辐射状分布,其辐射中心为拉勾320。这样,令拉勾320与卡针313的连接更加可靠,保证连接部300能够稳定的带动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
多个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也可以位于彼此平行的多条直线上。又或者,弹性件312的弹性方向与拉勾320分离时相对本体311的运动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30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当压铸不能被磁铁磁吸的材料时,连接部300可为彼此磁性连接的电磁铁及连接件,其中电磁铁设置于第一压板120内,连接件设置于第二压板230内。当对电磁铁通电时,第一压板120带动第二压板230运动,当对电磁铁断电后,第一压板120与第二压板230分离。又如,连接部300也可以为螺纹紧固件,当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后,将连接部300拆卸,以分离第一压板120及第二压板230。
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模具A处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400位于下模200上,用于限制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之间的分离距离,以使第一压板120带动拉勾320继续远离第三压板220时,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也可以理解为,当第一压板120带动拉勾320远离第三压板220超过一定距离时,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
具体的,限位部400包括设置于下模200上的限位通孔410以及限位件420。
其中,限位通孔410包括位于第二压板230上的第一限位槽411以及位于第三压板220上的第二限位槽412,第二限位槽412开设于第一限位槽411底面上,与第一限位槽411相连通并同轴,并且第一限位槽411邻近第一压板120设置。
限位件420穿设限位通孔410,固定于第三压板220上。限位件420靠近第一压板120的端部延伸有卡接部421,卡接部421容置于第一限位槽411内。当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抵接时,卡接部421与第一限位槽411的底面间隔设置,当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时,卡接部421用于与第一限位槽411的底面抵持,以限制第二压板230的移动距离。
使用时,当第二压板230与第三压板220分离时,第二压板230随第一压板120远离第三压板220,固定于第三压板220上的限位件420的卡接部421逐渐靠近第一限位槽411的底面,当其与第一限位槽411的底面抵接时,第二压板230停止运动,第一压板120继续远离第三压板220,继而带动拉勾320与主体部310分离,使第二压板230与第一压板120分离。
这样,令模具10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便捷,效率更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连接部,
所述上模具有第一压板;
所述下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压板、第三压板,所述第二压板抵持所述第一压板,并与所述第一压板层叠设置;
所述连接部包括主体部及可分离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的拉勾,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内,所述拉勾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上,并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压板远离所述第三压板时带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分离,并且当所述拉勾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时,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勾与所述主体部压力连接,用于当所述拉勾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分离力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拉勾与所述主体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弹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上的卡针,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与所述拉勾分离时相对所述本体的运动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卡针沿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可移动,并抵持所述拉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及所述卡针均包括两个,每个所述弹性件上设置一所述卡针,两所述卡针相对设置,分别抵持所述拉勾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勾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内壁为平滑曲面,所述卡针与所述凹部的内壁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直角或者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上的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之间的分离距离,以使所述第一压板带动所述拉勾远离所述第三压板超过一定距离时,所述拉勾与所述主体部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上的限位通孔以及限位件,
所述限位通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第一限位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压板上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底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连通,
所述限位件穿设所述限位通孔,固定于所述第三压板上,并且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一压板的端部延伸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当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抵接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面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分离时,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面抵持,以限制所述第二压板的移动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内的分离弹簧,所述分离弹簧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压板内,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三压板内,并且弹性方向与所述第二压板及所述第三压板的分离方向相同。
CN201510869328.1A 2015-11-30 2015-11-30 模具 Pending CN105414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9328.1A CN105414337A (zh) 2015-11-30 2015-11-30 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9328.1A CN105414337A (zh) 2015-11-30 2015-11-30 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4337A true CN105414337A (zh) 2016-03-23

Family

ID=55493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9328.1A Pending CN105414337A (zh) 2015-11-30 2015-11-30 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1433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32900A1 (de) * 1981-08-20 1983-03-03 GECO-Normalien GmbH & Co KG, 5880 Lüdenscheid Vorrichtung zum ver- und entriegeln von formplatten einer spritzgiessform
EP1175988A1 (de) * 2000-07-28 2002-01-30 Cipras Engineering AG Formwerkzeug mit zwei oder mehr Trennebenen und einer Vorrichtung zum Öffnen und Schliessen
US7614873B1 (en) * 2006-11-29 2009-11-10 Custom Products Enterprises, Inc. Mold base hold retainer
US7963759B1 (en) * 2006-11-29 2011-06-21 Custom Products Enterprises, Inc. Mold base hold retainer and method of using
DE102011018255B3 (de) * 2011-04-20 2012-06-21 Meusburger Georg GmbH & Co. KG Mitnehmer für Spritzguss- oder Druckgussformen
CN102581991A (zh) * 2012-03-13 2012-07-18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开模顺序控制结构的三板模
CN102581690A (zh) * 2012-03-21 2012-07-18 山东冠泓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数控机床
CN103395179A (zh) * 2013-07-24 2013-11-20 科益精密模塑(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模具开合模反向控制机构及其开合模的方法
DE102012018590A1 (de) * 2012-09-20 2014-04-03 Meusburger GmbH & Co. KG Spritz- oder Druckgusswerkzeug mit Plattenarretierung
CN103963250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双色模二射模具合模控制结构
CN205183530U (zh) * 2015-11-30 2016-04-27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32900A1 (de) * 1981-08-20 1983-03-03 GECO-Normalien GmbH & Co KG, 5880 Lüdenscheid Vorrichtung zum ver- und entriegeln von formplatten einer spritzgiessform
EP1175988A1 (de) * 2000-07-28 2002-01-30 Cipras Engineering AG Formwerkzeug mit zwei oder mehr Trennebenen und einer Vorrichtung zum Öffnen und Schliessen
US7614873B1 (en) * 2006-11-29 2009-11-10 Custom Products Enterprises, Inc. Mold base hold retainer
US7963759B1 (en) * 2006-11-29 2011-06-21 Custom Products Enterprises, Inc. Mold base hold retainer and method of using
DE102011018255B3 (de) * 2011-04-20 2012-06-21 Meusburger Georg GmbH & Co. KG Mitnehmer für Spritzguss- oder Druckgussformen
CN102581991A (zh) * 2012-03-13 2012-07-18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开模顺序控制结构的三板模
CN102581690A (zh) * 2012-03-21 2012-07-18 山东冠泓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数控机床
DE102012018590A1 (de) * 2012-09-20 2014-04-03 Meusburger GmbH & Co. KG Spritz- oder Druckgusswerkzeug mit Plattenarretierung
CN103963250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双色模二射模具合模控制结构
CN103395179A (zh) * 2013-07-24 2013-11-20 科益精密模塑(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模具开合模反向控制机构及其开合模的方法
CN205183530U (zh) * 2015-11-30 2016-04-27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48883A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injection molded bod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3612372B (zh) 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脱模结构
US20160339608A1 (en) Locking device and mold using same
CN102729431B (zh) 模具合模顺序控制机构
CN205183530U (zh) 模具
CN110239043B (zh) 三板模具及其合模控制方法和开模控制方法
CN105563762B (zh) 母模斜抽芯结构
CN203418723U (zh) 注塑模具滑块组合式二次侧抽芯机构
CN105414337A (zh) 模具
CN108638456B (zh) 加工模具
CN203695767U (zh) 一模多用多规格屏蔽罩加工板材冲孔翻边加工模具
CN104936406A (zh) 可更换面板结构及可更换面板的开关、插座、湿度传感器
US8465270B2 (en) Injection mold
KR101364916B1 (ko) 차량패널용 철판의 버어링 공정 및 그 장치
US20170080605A1 (en) Mold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mold
CN102689405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5467099U (zh) 定模弹滑块的注塑模具结构
CN204733488U (zh) 可更换面板结构及可更换面板的开关、插座、湿度传感器
CN201833528U (zh) 一种侧面带斜孔产品的模具的弹针抽芯结构
CN209959641U (zh) 一种易拆卡扣连接件
CN204149378U (zh) 弹簧压紧结构
CN208993001U (zh) 一种侧抽芯机构及注塑***
CN112059142A (zh) 一种铸造模具抽长抽芯针结构
CN205599763U (zh) 模具
CN219926821U (zh) 一种维修便捷的顶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