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6361A -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6361A
CN105406361A CN201510565930.6A CN201510565930A CN105406361A CN 105406361 A CN105406361 A CN 105406361A CN 201510565930 A CN201510565930 A CN 201510565930A CN 105406361 A CN105406361 A CN 105406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discharge
insulator
spark plug
shortes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59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6361B (zh
Inventor
木下翔太
冈部伸一
杉浦明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06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6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2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arthed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52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a discharge along a surface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其包括:接地电极、保持在接地电极内侧的绝缘体和保持在绝缘体内侧的中心电极。当沿着塞径向延伸以将接地电极的表面上的任意起始点与绝缘体的外周表面连接的线段是线段H,线段H与绝缘体的外周表面之间的交叉点是交叉点K,线段H的长度是L1,并且交叉点K与绝缘体的远端之间的轴向距离是L2时,接地电极在其表面上设有最短放电形成部分,所述最短放电形成部分沿着塞周向作为起始点,且在所述最短放电形成部分,值(L1+L2)变为最小。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86998描述了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其被构造为当将高频电压施加至中心电极时在其圆柱形接地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产生火花放电。该火花塞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圆柱形绝缘体设置为使得其远端突出到圆柱形接地电极的内侧中,并且中心电极的远端突出到圆柱形绝缘体的内侧中。
在该火花塞中,当将高频电压或脉冲电压施加至中心电极时,在开始时产生流柱放电,以主要从接地电极覆盖绝缘体的表面。然后,作为在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形成放电路径的结果,流柱放电朝着中心电极传播,并且产生辉光放电或弧光放电。空气-燃料混合物通过该放电点燃。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词“放电”不意指流柱放电,而是意指辉光放电或弧光放电。
如果产生的放电保持覆盖绝缘体的表面,则由于冷却损失较大,并且相应地火焰不能充分传播,因此可燃性低。因此,需要使得产生的放电与绝缘体的表面分离,并且通过燃烧室中的气流传播到空气中。为了通过气流充分地传播放电,必须将火花塞安装在内燃发动机上,以使得相对于绝缘体的放电位置和气流的方向具有合适的关系。
然而,在本专利文献中描述的火花塞的接地电极、绝缘体和中心电极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着塞的周向相同的形状。因此,开始产生放电的位置不限定在火花塞的特定圆周位置。也就是说,由于放电起始位置是随意的,因此不会使得产生的放电沿着火花塞相对于燃烧室中的气流的方向的任何取向方向稳定地传播。
发明内容
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其包括:
圆柱形接地电极;
圆柱形绝缘体,其保持在接地电极内侧,并且朝着火花塞的远端侧突出到接地电极的远端以外;以及
中心电极,其保持在绝缘体内侧,并且朝着远端侧突出到绝缘体的远端以外,
火花塞被构造为当在中心电极施加高频电压时在接地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产生放电,其中,
当沿着塞径向延伸以将接地电极的表面上的任意起始点与绝缘体的外周表面连接的线段是线段H,线段H与绝缘体的外周表面之间的交叉点是交叉点K,线段H的长度是L1,并且交叉点K与绝缘体的远端之间的轴向距离为L2时,接地电极在其表面上设有最短放电形成部分,所述最短放电形成部分局部地沿着塞周向作为起始点,在所述最短放电形成部分,值(L1+L2)变为最小。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花塞,其确保了内燃发动机具有稳定的高可燃性。
从以下包括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火花塞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4是从远端侧观看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火花塞的平面图;
图5是沿着线V-V截取的图4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解释如何使产生的放电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火花塞中传播的图;
图7是从远端侧观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火花塞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9是从远端侧观看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火花塞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11是从远端侧观看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火花塞的平面图;
图12是实验性示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13是从远端侧观看的实验性示例的火花塞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对实验性示例的火花塞执行的实验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图15是用于解释当放电起始位置α=π/2时的放电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用于解释当放电起始位置α=0时的放电的状态的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18是从远端侧观看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火花塞的平面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以及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火花塞的远端部分的部分剖视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的火花塞可用于车辆的内燃发动机。在下文中,远端侧意指火花塞的***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的一个端侧,近端侧意指与远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此外,塞轴向意指火花塞的纵向,塞径向意指火花塞的径向,并且塞周向意指火花塞的周向。
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相同或等同的组件、部件或部分由相同的标号或符号指示。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6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火花塞1。如图1和图2所示,火花塞1包括圆柱形接地电极2、保持在接地电极2内侧以朝着远端侧突出到接地电极2的远端以外的圆柱形绝缘体3以及保持在绝缘体3内侧以朝着远端侧突出到绝缘体3的远端以外的中心电极4。火花塞1被构造为当将高频电压施加至中心电极4时在接地电极2与中心电极4之间产生放电。
以下参照图3至图5描述火花塞1的结构。假设沿着塞径向延伸以将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任意起始点与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连接的线为线段H(见图5)。假设线段H与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交叉点为交叉点K。这里,假设线段H的长度为L1,并且交叉点K与绝缘体3的远端之间的轴向长度为L2。接地电极2在其表面上形成有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L1和L2之和,也就是说,当起始点位于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上时,值(L1+L2)变为最小。
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定义如下。将沿着塞径向延伸以将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任意起始点与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连接的线段定义为线段H。如果起始点设为图4和图5所示的点A,则线段H连接图4和图5所示的点A和点B,点B是沿着塞径向与点A相对的点。点B变成交叉点K。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La是线段H的长度L1。点B与绝缘体3的远端之间的轴向长度Lb是交叉点K与绝缘体3的远端之间的轴向长度L2。
如果起始点设为图3和图4所示的点C,则线段H连接图3和图4所示的点C和点D,点D沿着塞径向与点C相对。点D变成交叉点K。点C与点D之间的距离Lc是线段H的长度L1。点D与绝缘体3的远端之间的轴向长度Ld是交叉点K与绝缘体3的远端之间的轴向长度L2。
因此,当起始点设为点A时,L1+L2=La+Lb,并且当起始点设为点C时,L1+L2=Lc+Ld。由于La=Lc并且Lb<Ld,因此La+Lb<Lc+Ld。值(L1+L2)取决于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起始点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当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起始点设为点C时,值(L1+L2)变为最小。因此,点C存在于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因此,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沿着塞周向部分地存在。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还存在于横过中心电极4与点C相对的点。
接地电极2还用作壳体11,并且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安装螺纹部分11,以螺纹连接至如图1所示的内燃发动机。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沿着塞周向设置在两个不同位置。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之间沿着塞周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π/2[rad](π/2弧度)。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跨过中心电极4彼此相对,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π[rad]。这里,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之间沿着塞周向的距离定义为由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当从塞远端侧看时,所述两条直线中的每一条连接塞中心与对应的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
如图2至图4所示,接地电极2包括从其远端朝着远端侧突出的两个接地突出部分22。所述两个接地突出部分22分别设置在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中。接地突出部分22中的每一个形成有对向(counter)内表面221。两个接地突出部分22的两个对向内表面221跨过绝缘体3彼此相对。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中的每一个设置在对应的对向内表面221的远端。
在该实施例中,对向内表面221是平坦的,并且彼此平行。对向内表面221中的每一个与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相对。如图4所示,当从塞远端侧观看时,从塞中心拉向对向内表面221的垂直线的垂足的位置与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位置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中心电极4具有柱形形状,并且绝缘体3具有与中心电极4同轴的圆柱形形状。也用作壳体11的接地电极2除其中形成有接地突出部分22的部分以外也具有与中心电极4和绝缘体3同轴的大致的圆柱形形状。当沿着塞轴向观看时,接地突出部分22的对向内表面221形成圆柱形接地电极2(壳体11)的内周表面23的切线。当从塞远端侧观看时,内周表面23与对向内表面221之间的接触位置和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位置一致。
由于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火花塞1的远端部分,远端表面与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拐角部分没有示为具有曲面。然而,实际上,远端表面与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拐角部分具有如图3和图5所示的曲面。
上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下面描述的优点。火花塞1包括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在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中的每一个,值(L1+L2)变成最小。在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容易产生放电。也就是说,沿着塞周向在特定位置容易产生放电。因此,可将火花塞1安装在内燃发动机上,以使得在作为起始点的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发生的放电通过气流被有效地传播,并且与绝缘体3的表面以高可能性地分离。因此,火花塞1确保了稳定的可燃性。
更具体地说,当火花塞1以其中当从塞远端侧观看时中心电极4和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气流F的方向的姿态安装在内燃发动机上时,如图6所示,在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发生的放电S1的方向变得大致垂直于气流F的方向。在这种状态下,放电S1通过气流F1极大地传播,以变成放电S2。
可通过调整介于壳体11与内燃发动机之间的垫圈的厚度或者调整壳体11的安装螺纹部分111和内燃发动机的对应的母螺纹部分的切削(cutting)来调整火花塞1相对于内燃发动机的姿态。
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沿着塞周向设置在两个不同位置,以使得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跨过中心电极4彼此相对。因此,当火花塞1安装在内燃发动机上以使得中心电极4和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气流F的方向时,可使放电容易地传播。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当开始在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中的任一个发生放电S1时,绝缘体3的表面和放电S1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于气流F的方向。结果,气流F使得放电有效地传播,从而放电容易从绝缘体3分离。
接地电极2包括从其远端向远端侧突出并且其中设有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两个接地突出部分22。因此,线段H的长度L1较小的部分可容易地形成为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
因此,该实施例的火花塞1确保内燃发动机具有稳定的可燃性。
第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7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个接地突出部分22的对向内表面221形成为曲面。在第二实施例中,对向内表面221呈弧形弯曲,从而当从塞远端侧观看时对向内表面221朝着中心电极4凸出。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位于在远端侧上最靠近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的弯曲的对向内表面221的一部分。
除以上之外,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于对向内表面221弯曲,以朝着中心电极4和绝缘体3凸出,因此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可容易地位于特定位置。除该优点以外,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与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三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8和图9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两个销形接地突出部分220固定至接地电极20的主要部分20的远端,以从主要部分20突出至远端侧。每个接地突出部分220的远端用作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
接地电极2的主要部分20的远端部分布置为使得其除销形接地突出部分220以外在其整个圆周沿着塞轴向齐平。在接地电极2的主要部分20的远端部分上设置接地突出部分220可以减小长度L2。在该实施例中,用作其中值(L1+L2)变为最小的起始点的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形成在每个接地突出部分220的远端中。
除以上之外,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根据第三实施例,接地电极2可容易制造,并且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可容易形成,这是因为接地电极2的主要部分20不需要具有复杂的形状。此外,安装至主要部分20的远端的具有销形的金属构件可用作接地突出部分220,并且销形金属构件的远端可用作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除该优点以外,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与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四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0和图11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沿着塞周向在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之间的距离设为小于π[rad]。在第一实施例中,沿着塞周向在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之间的距离是π[rad],并且这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形成在相对于中心电极4对称的位置(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形成在相对于中心电极4不对称的位置。在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之间沿着塞周向的距离(角θ)小于π[rad]且大于或等于π/2[rad]。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形成为使得它们的对向内表面221斜对,从而满足π/2[rad]≤θ<π[rad]的关系。角θ是通过对向内表面221的法线形成的角。
两个对向内表面221形成为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当从塞远端侧观看时从一端朝着另一端逐渐减小。附带地,当火花塞1安装在内燃发动机上以使得空气从当从塞远端侧观看时与两个对向内表面221的法线形成基本均匀的角(evenangle)的方向流动时,可有效地传播产生的放电。
除以上之外,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通过第四实施例获得的传播产生的放电的效果小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然而,从以下描述的实验性示例的描述中清楚的是,由于角θ大于π/2[rad],因此通过该实施例获得的传播产生的放电的效果足以确保稳定的可燃性。除该优点以外,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与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实验性示例
发明人进行了实验以找寻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之间沿着塞周向的距离(即角θ)的合适范围。在该实验中,使用不包括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火花塞9。如图12和图13所示,火花塞9包括圆柱形接地电极2、保持在接地电极2内侧以朝着远端侧突出到接地电极2的远端以外的圆柱形绝缘体3和保持在绝缘体3内侧以朝着远端侧突出到绝缘体3的远端以外的中心电极4。
与第一实施例的火花塞1不同的是,在该火花塞9中,接地电极2的远端部分在其整个圆周沿着塞周向齐平。也就是说,距离L1和L2沿着塞周向在整个圆周上恒定。具体地说,中心电极4的直径为1.6mm,绝缘体3的直径为4.75mm,L1=0.25mm,并且L2=3.0mm。
火花塞9放置在压力容器中。
将高压空气引入压力容器中以在其中沿着特定方向流动。高压空气的压强设为0.6MPa,并且流速设为30m/s。在这种状态下,将高频电压施加至火花塞9,以使得其产生放电。高频电压的频率和电压分别设为820kHz和30kVpp。放电周期设为0.8ms。
使用高速相机来监视产生的放电如何在以上设定条件下传播。已发现,放电起始位置沿着塞周向是随机的。图14示出了放电起始位置与通过该实验获得的产生的放电的传播的幅值之间的关系。放电起始位置是起始位置P,在这里在接地电极2中开始发生放电。这里,将通过从塞中心至起始位置P的矢量和与气流F的矢量方向相反(图15和图16中的左向)的矢量形成的角定义为放电起始位置α。也就是说,图15所示的放电起始位置α是π/2[rad],并且图16所示的放电起始位置α为0[rad]。此外,将从塞中心至在放电S2从塞中心传播得最远的时刻沿着放电S2的塞径向的末端的距离定义为放电S2的放电传播M。在图15和图16中,标号S1指示在其开始之后紧接着的放电,并且标号S2指示已通过气流F传播的放电。
如图14所示,放电传播M当放电起始位置α在π/2[rad]左右时变为最大,并且当放电起始位置α在0[rad]左右时变为最小。放电传播M当放电起始位置α在3π/4[rad]左右时适度地大。当放电起始位置α在π/4[rad]左右时未获得放电传播M的数据。然而,假设由于结构的对称性,因此当放电起始位置α在π/4[rad]左右时的放电传播M几乎与当放电起始位置α为3π/4[rad]左右时的放电传播M相同。
从以上的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之间沿着塞周向的距离(或角θ,见图11)优选地设为等于π[rad],并且当角θ大于或等于π/2[rad]时放电传播变得充分大。也就是说,通过将火花塞1安装在内燃发动机上以使得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可充分地传播产生的放电,而不考虑放电在哪一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开始发生。当角θ设为大于或等于π/2[rad]时,可安装火花塞1以使得放电起始位置α满足关系π/4[rad]≤α≤3π/4[rad]。
第五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7和图18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延伸电极41连接至中心电极4,延伸电极41从中心电极4朝着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沿径向向外延伸。
延伸电极41由沿着绝缘体3的远端表面设置的板形构件形成,以接触中心电极4的外周表面的整个圆周。如图18所示,当沿着塞轴向观看时,延伸电极41具有矩形形状,其纵向平行于所述两个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排列方向。
如图17所示,延伸电极41包括沿着塞径向从其外端朝着近端侧弯曲超出绝缘体3的远端以外的近端弯曲部分411。近端弯曲部分411弯曲,以沿着绝缘体3的表面从远端表面朝着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延伸。在每个近端弯曲部分411与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当近端弯曲部分411的近端与绝缘体3的远端之间沿着塞轴向的距离为L3,并且近端弯曲部分411的近端与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之间沿着塞径向的距离为L4时,保持关系L4<L3。除以上之外,第五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根据第五实施例,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使得放电起始位置更加可靠,这是因为在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与延伸电极41之间沿着绝缘体3的表面的爬电(creepage)距离可减小。
由于延伸电极41包括近端弯曲部分411,因此当放电开始发生时,沿着绝缘体3的表面的放电路径变成线性的。结果,使得放电通过气流容易地传播。与绝缘体3的远端相比,近端弯曲部分411设置为更靠近近端侧。因此,可进一步减小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与延伸电极41之间的爬电距离。结果,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使得放电起始位置更可靠。
由于满足了关系L4<L3,因此可将放电更有效地引导至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与延伸电极41之间的放电路径。除该优点以外,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与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六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9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如图19所示,在第六实施例中,两个销形向内突出部分222设置在接地电极2中。接地电极2的主要部分20包括两个远端突出部分22。向内突出部分222设置为从对应的远端突出部分22的对向内表面221沿径向向内延伸。也就是说,向内突出部分222朝着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突出。向内突出部分222的内端边缘形成在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用作放电起始点的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并且在所述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值(L1+L2)变为最小。
与第一实施例的火花塞1的对向内表面221的位置(见图3)相比,远端突出部分22的对向内表面221位于更加远离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的位置。通过将合适的柱形构件堆叠于在主要部分20中切割的孔中,可固定各个远端突出部分222。除以上之外,第六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在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容易地发生放电,因此可增加可燃性。除该优点以外,第六实施例还提供与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七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0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如图20所示,在第七实施例中,将台阶部分223设置在接地电极2的每个远端突出部分22中。通过使得远端突出部分22的外周的一部分朝着远端侧突出到远端突出部分22的内周以外,形成台阶部分223。台阶部分223的内端边缘位于远离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台阶部分223形成有从内部切割以沿着垂直于塞轴向的方向延伸的凹槽部分224。
在该实施例中,当台阶部分223的内端边缘设为在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起始点时,值(L1+L2)不变为最小。也就是说,台阶部分223的内端边缘不是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在该实施例中,远端突出部分22的对向内表面221的一部分是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值(L1+L2)变为最小的起始点。
第七实施例提供与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八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1描述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如图2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远端突出部分22具有作为凹进曲面的远端表面225。与远端突出部分22的内周末端边缘227相比,远端突出部分22的远端表面225的外周末端边缘226更靠近远端侧。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当外周末端边缘226设为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起始点时,值(L1+L2)不变为最小。也就是说,外周末端边缘226不是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内周末端边缘227的一部分是接地电极2的表面上的值(L1+L2)变为最小的起始点。
第八实施例提供与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九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2描述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如图2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远端突出部分22的远端表面225成锥形,以朝着塞中心轴线接近远端侧。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该实施例中,远端突出部分22的内周末端边缘用作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除以上之外,第九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根据该实施例,在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的值(L1+L2)容易构造为小于任何其它部分。也就是说,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可更容易地形成。另外,由于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形成在锐角拐角部分,因此更容易发生电场集中,因此,更容易发生放电。除该优点以外,第九实施例提供与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十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3描述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该实施例是第五实施例的修改。在第五实施例中,近端弯曲部分411弯曲,以沿着绝缘体3的表面从远端表面延伸至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如图17所示。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近端弯曲部分411以大致直角从延伸电极41的外周末端边缘朝着近端侧弯曲,如图23所示。
此外,近端弯曲部分411的近端表面412成锥形,以朝着塞中心轴线接近近端侧。因此,近端弯曲部分411的近端表面412的内周末端边缘形成锐角拐角。除以上之外,第十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根据第十实施例,由于近端弯曲部分411的近端表面412的内周末端边缘形成在锐角拐角,所以可在最短放电形成部分21与近端表面412的内周末端边缘之间稳定地产生放电。除该优点以外,第十实施例还提供与通过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那些优点相同的优点。
以上解释的优选实施例是仅通过权利要求描述的本申请的本发明的示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对优选实施例的修改。

Claims (6)

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包括:
圆柱形接地电极;
圆柱形绝缘体,其保持在接地电极内侧,并且朝着火花塞的远端侧突出到接地电极的远端以外;以及
中心电极,其保持在绝缘体内侧,并且朝着远端侧突出到绝缘体的远端以外,
火花塞被构造为当在中心电极施加高频电压时在接地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产生放电,其中,
当沿着塞径向延伸以将接地电极的表面上的任意起始点与绝缘体的外周表面连接的线段是线段H、线段H与绝缘体的外周表面之间的交叉点是交叉点K、线段H的长度是L1、并且交叉点K与绝缘体的远端之间的轴向距离为L2时,接地电极在其表面上设有最短放电形成部分,所述最短放电形成部分局部地沿着塞周向作为起始点,并且在所述最短放电形成部分,值(L1+L2)变为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最短放电形成部分沿着塞周向设置在两个位置,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π/2[ra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接地电极包括从其远端朝着远端侧突出的接地突出部分,并且在所述接地突出部分中提供了最短放电形成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中心电极沿着塞径向朝着最短放电形成部分延伸的延伸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延伸电极包括从其外端边缘沿着塞径向朝着塞的近端侧弯曲以达到绝缘体的远端以外的近端弯曲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当在近端弯曲部分的近端与绝缘体的远端之间沿着塞轴向的距离为L3时,且在近端弯曲部分的近端与绝缘体的外周表面之间沿着塞径向的距离为L4时,保持关系L4<L3。
CN201510565930.6A 2014-09-08 2015-09-08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 Active CN1054063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2557 2014-09-08
JP2014182557A JP6425949B2 (ja) 2014-09-08 2014-09-08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6361A true CN105406361A (zh) 2016-03-16
CN105406361B CN105406361B (zh) 2018-02-23

Family

ID=5535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5930.6A Active CN105406361B (zh) 2014-09-08 2015-09-08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44229B2 (zh)
JP (1) JP6425949B2 (zh)
CN (1) CN105406361B (zh)
DE (1) DE10201511501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5013539B1 (pt) 2012-12-14 2020-01-07 Ossdsign Ab Composições de formação de cimento, cimentos monetita, implantes e métodos para a correção de defeitos de ossos
JP6035232B2 (ja) * 2013-11-28 2016-11-30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点火装置
JP2018010756A (ja) * 2016-07-12 2018-01-18 株式会社Soken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6709151B2 (ja) * 2016-12-15 2020-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点火制御装置
JP7022628B2 (ja) 2017-03-31 2022-02-18 株式会社Soken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WO2018181654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7006286B2 (ja) * 2018-01-12 2022-0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プラグ及び内燃機関
JP7058193B2 (ja) * 2018-07-25 2022-04-21 株式会社Soken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7194550B2 (ja) 2018-10-03 2022-12-22 株式会社Soken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7302462B2 (ja) 2019-12-11 2023-07-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3965A1 (en) * 2006-10-24 2008-04-24 Denso Corporation Spark plug designed to ensure stability of ignition of air-fuel mixture
EP2139082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Chen-Chun Liao Spark plug
CN103061862A (zh) * 2012-12-18 2013-04-24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 扫气道口对数微分方程紊流回窜片降排的二冲汽油发动机
JP2013186998A (ja) * 2012-03-07 2013-09-19 Ngk Spark Plug Co Ltd 点火プラグ及び点火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5683A (en) 1980-10-10 1982-04-21 Nippon Soken Ignition plug
JPS6065491A (ja) * 1983-09-20 1985-04-15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クプラグ
US4695758A (en) 1984-07-25 1987-09-22 Nippondenso Co., Ltd. Small-sized spark plug having a spark gap parallel to an axis running through the center electrode
JPS6132978A (ja) * 1984-07-25 1986-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小型点火プラグ
JPS61292874A (ja) * 1985-06-19 1986-12-2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小型点火プラグ
IT219104Z2 (it) 1989-11-07 1992-12-01 Magneti Marelli Spa Candela di accensione, particolarmente per motori sovralimentati e da competizione
DE19905771A1 (de) * 1999-02-12 2000-08-17 Bosch Gmbh Robert Zündkerze
US20050127809A1 (en) 2003-08-20 2005-06-16 Lindsay Maurice E. Spark plug
US8853926B2 (en) 2004-09-28 2014-10-07 Robert Morin Spark plug with firing end having downward extending tines
JP2012048889A (ja) 2010-08-25 2012-03-08 Ngk Insulators Ltd 内燃機関の燃焼容器に形成された燃焼空間を満たす混合気への点火方法
WO2012092432A1 (en) * 2010-12-29 2012-07-05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Corona igniter having improved gap control
KR101891622B1 (ko) 2011-01-13 2018-08-27 페더럴-모굴 이그니션 컴퍼니 코로나 형성 위치가 제어되는 코로나 점화기
JP6190583B2 (ja) * 2012-11-27 2017-08-3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点火プラグ及び内燃機関
JP6171436B2 (ja) 2013-03-19 2017-08-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組立時間算出プログラム、組立時間算出方法及び組立時間算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3965A1 (en) * 2006-10-24 2008-04-24 Denso Corporation Spark plug designed to ensure stability of ignition of air-fuel mixture
EP2139082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Chen-Chun Liao Spark plug
JP2013186998A (ja) * 2012-03-07 2013-09-19 Ngk Spark Plug Co Ltd 点火プラグ及び点火システム
CN103061862A (zh) * 2012-12-18 2013-04-24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 扫气道口对数微分方程紊流回窜片降排的二冲汽油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72259A1 (en) 2016-03-10
DE102015115019A1 (de) 2016-03-10
JP2016058196A (ja) 2016-04-21
CN105406361B (zh) 2018-02-23
DE102015115019B4 (de) 2023-11-02
JP6425949B2 (ja) 2018-11-21
US9444229B2 (en) 201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6361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火花塞
JP5945549B2 (ja) 非対称な着火を有するコロナ点火装置
JP2014501431A5 (zh)
KR20130139893A (ko) 성형된 절연체를 가진 코로나 점화기
US11515690B2 (en) Spark plug
US11431155B2 (en) Spark plug
US8981633B2 (en) Spark plug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2948024B (zh) 等离子流火花塞
US9397481B2 (en) Spark plug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6021445A1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US10718309B2 (en) Ignition co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80309213A1 (en)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741717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10462947B (zh) 内燃机用的火花塞
JP2013055033A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5888160B2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点火装置
CN110518386B (zh) 一种内导体、内导体组件及连接器
US9368942B2 (en) Ignition plug and ignition system
WO2019138854A1 (ja)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プラグ及び内燃機関
WO2018181654A1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WO2022004440A1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US11022086B2 (en) Optimized barrier discharge device for corona ignition
JP7118640B2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7194550B2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13273044B (zh) 火花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