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0877A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0877A
CN105390877A CN201510882249.4A CN201510882249A CN105390877A CN 105390877 A CN105390877 A CN 105390877A CN 201510882249 A CN201510882249 A CN 201510882249A CN 105390877 A CN105390877 A CN 105390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yoplastron
electric connector
plastic cement
inn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22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0877B (zh
Inventor
陈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822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0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90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0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0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0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内壳,绝缘内壳包括基部和舌板;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包裹绝缘内壳的外表面,并且绝缘外壳向舌板的前端延伸有对接部;第一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前部和第一后部;第二端子,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前部和第二后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均设置于基部,第一后部和第二后部分别设置于舌板相对的两表面,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分别设置于对接部相对的两表面,并且对接部的前端突出于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在电连接器与其它连接器对插时,引导其它连接器的端子顺利进入舌板,避免其它连接器直接接触顶起第一前部或第二前部,使第一前部或第二前部产生形变,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又被称为电路连接器,是用于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流或者信号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通常成对使用,一个电连接器与另一电连接器对插,使得一个电连接器与另一电连接器连通。而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并且端子的一端与舌板齐平且突出于舌板的平面,或者端子的一端直接突出于舌板。若端子的一端突出于舌板,则在电连接器对插的过程中,一电连接器的舌板容易抵接顶起另一电连接器的端子,使其变形;若端子的一端与舌板齐平并且突出于舌板的平面,则在电连接器对插的过程中,一电连接器的舌板也容易抵接顶起另一电连接器的端子,使其变形,当端子多次或者长时间形变时,容易造成端子弹性溃乏,使端子跪pin,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另外,在原有的电连接器制作工艺中,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端子划分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一塑胶镶埋成型,第二端子与第二塑胶镶埋成型,然后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注塑成型,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一塑胶镶埋成型以及第二端子与第二塑胶镶埋成型的工艺非常复杂,成本高,容易导致电连接器的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在电连接器与其它连接器对插时,引导其它连接器的端子顺利进入舌板,避免其它连接器直接与第一前部或第二前部的前端抵接,顶起第一前部或第二前部,使第一前部或第二前部产生形变,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延伸得到的舌板,其中,所述舌板为密闭;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裹所述绝缘内壳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绝缘外壳向所述舌板的前端延伸有对接部;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前部和第一后部,所述第一前部与所述第一后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后部和第一焊接部连接;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前部和第二后部,所述第二前部与第二后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后部和第二焊接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均设置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后部和第二后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舌板相对的两表面,所述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对接部相对的两表面,并且所述对接部的前端突出于所述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遮蔽板,设置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金属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内。
其中,所述舌板为实心的。
其中,所述绝缘内壳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组装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其中,所述绝缘内壳向所述第一端子槽延伸有第一挡部,所述第一挡部抵接所述第一端子,其中,所述第一挡部是由所述绝缘内壳所设置的第一热铆部热铆而成的;所述第二端子组装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内,其中,所述第二端子槽的侧壁向所述第二端子槽延伸有第二挡部,所述第二挡部抵接所述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第二挡部是由所述绝缘内壳所设置的第二热铆部热铆而成的。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接地片;所述绝缘内壳向上延伸有支撑部,所述接地片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槽划分为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后部收容于第一槽段,并且所述第一后部与所述第一槽段的开口齐平,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二槽段,所述支撑部和第一挡部位于所述第二槽段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端子槽划分为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所述第二后部收容于第三槽段,并且所述第二后部与第三槽段的开口齐平,所述第二连接部收容于第四槽段,所述第二挡部位于所述第四槽段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支撑部邻近第一端子槽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的一侧上的支撑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的所述同一侧上的第一挡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挡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均低于与其相邻的绝缘内壳的平面。
其中,所述接地片设置第一固定孔,所述绝缘内壳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其中,所述基部包括第一子基部和第二子基部,所述舌板包括第一子舌板和第二子舌板;所述第一子舌板是自所述第一子基部延伸得到的,并且所述第一子舌板和第一子基部构成第一塑胶,所述第二子舌板是自所述第二子基部延伸得到的,并且所述第二子舌板和第二子基部构成第二塑胶,所述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叠置构成所述绝缘内壳,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子舌板和第二子舌板的前端;所述第一后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舌板,所述第一前部延伸出所述第一子舌板并设置于所述对接部,所述第二后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舌板,所述第二前部延伸出所述第二子舌板并设置于所述对接部。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遮蔽板;所述遮蔽板设置有中空部,所述第一塑胶或第二塑胶设置有与所述中空部相适配的凸部,所述遮蔽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之间,在所述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叠置构成所述绝缘内壳时,所述中空部与所述凸部凹凸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向上延伸有第二固定柱,所述遮蔽板和第一端子分别设置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所述遮蔽板向延伸有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二塑胶设置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柱穿过所述第四固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绝缘内壳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延伸得到的舌板,绝缘外壳包裹绝缘内壳的外表面,并且绝缘外壳向舌板的前端延伸有对接部,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前部和第一后部,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前部和第二后部,第一后部和第二后部分别设置于舌板相对的两表面,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分别设置于对接部相对的两表面,对接部的前端向前突出于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在电连接器与其它连接器对插时,对接部先于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与其它连接器接触,并且对接部可引导其它连接器的端子顺利进入舌板,避免在其它连接器的***方向不准确时,其它连接器直接与第一前部或第二前部的前端抵接,顶起第一前部或第二前部,使第一前部或第二前部产生形变,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除掉金属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除掉金属外壳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一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又一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一塑胶、第二塑胶和遮蔽板之间的固定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一热铆部热铆形成第一挡部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热铆形成的第一挡部压制第一端子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组合成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6,电连接器20包括绝缘内壳21、绝缘外壳22、第一端子23、第二端子24和金属外壳25。
绝缘内壳21包括基部211和自基部211延伸得到的舌板212,其中,舌板212为密闭。绝缘外壳22包裹绝缘内壳21的外表面,并且绝缘外壳22向舌板212的前端延伸有对接部221。值得说明的是:绝缘外壳22是指将塑胶加热后呈融化状态,然后包覆在在绝缘内壳21的表面并形成对接板,而本说明书提及的密闭指绝缘外壳22没有延伸至舌板212的内部。进一步的,舌板212还可以为实心,当然,在其它替代实施方式中,舌板212也可以为四周密闭,而中间空心。
第一端子23包括第一接触部231、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一焊接部233,第一接触部231包括第一前部234和第一后部235,第一前部234与第一后部235连接,第一连接部232分别与第一后部235和第一焊接部233连接。第二端子24包括第二接触部241、第二连接部242和第二焊接部243,第二接触部241包括第二前部244和第二后部245,第二前部244与第二后部245连接,第二连接部242分别与第二后部245和第二焊接部243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242和第一连接部232均固定于基部211,第一后部235和第二后部245分别设置于舌板212相对的两表面,第一前部234和第二前部244分别设置于对接部221相对的两表面,并且对接部221的前端突出于第一前部234和第二前部244。绝缘外壳22固定于金属外壳25内。对接部221的前端是指对接部221在远离绝缘内壳21的一端。
绝缘外壳22包裹绝缘内壳21的外表面,并且绝缘外壳22向舌板212的前端延伸有对接部221,第一端子23的第一前部234和第二端子24的第二前部244分别设置于对接部221,其中,对接部221突出于第一前部234和第二前部244,使得在电连接器20与其它连接器对插时,对接部221可引导其它连接器的端子顺利进入舌板212,避免在其它连接器的***方向不准确时,其它连接器直接与第一前部234或第二前部244的前端抵接,顶起第一前部234或第二前部244,使第一前部234或第二前部244产生形变,影响电连接器20的电气性能。
绝缘内壳21设置有第一端子槽213和第二端子槽214。第一端子23组装于第一端子槽213内,其中,第一端子槽213的侧壁向第一端子槽213延伸有第一挡部(图未示),第一挡部抵接第一端子23,从而将第一端子23固定于绝缘内壳21内,使第一端子23与绝缘内壳21形成一个整体。同样的,第二端子24组装于第二端子槽214内,其中,第二端子槽214的侧壁向第二端子槽214延伸有第二挡部216,第二挡部216抵接第二端子24,从而将第二端子24固定于绝缘内壳21内,使第二端子24与绝缘内壳21形成一个整体以防制第一端子23和第二端子24从第一端子槽213和第二端子槽214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216均低于与其相邻的绝缘内壳21的平面,以使得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216凹入绝缘内壳21内。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挡部213和第二挡部216可以通过热铆形成的,请结合图7和图8,第一端子槽213、第二端子槽214、第一端子23和第二端子24的数量均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槽213之间设置有第一间栏217,第一间栏217构成第一端子槽213的侧壁,第一间栏217上设置有第一热铆部50,第一热铆部50热铆后产生形变,向两相邻的第一端子槽213延伸出第一挡部213,简而言之,第一挡部213是由绝缘内壳21所设置的第一热铆部50热铆而成的;同样的,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槽214之间设置有第二间栏218,第二间栏218构成第二端子槽214的侧壁,第二间栏218上设置有第二热铆部(图未示),第二热铆部热铆后产生形变,向两相邻的第二端子槽214延伸出第二挡部216,简而言之,第二挡部216是由绝缘内壳21所设置的第二热铆部热铆而成的。
电连接器20还包括接地片26。绝缘内壳21向上延伸有支撑部219,接地片26设置于支撑部219上。支撑部219起到支撑接地片26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19邻近第一端子槽子213,并且位于第一端子槽213的一侧上的支撑部219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位于第一端子槽213的同一侧的第一挡部213位于两个支撑部219之间,并且第一挡部213的高度低于支撑部219的高度。将第一挡部213设置于支撑部219之间,充分利用电连接器20的空间,避免需要额外为支撑部219和第一挡部213配置空间,有利于电连接器20的小型化。
为了方便固定接地片26,接地片26设置第一固定孔261,绝缘内壳21设置有第一固定柱30,第一固定柱30***第一固定孔261内,从而将接地片26固定于绝缘内壳21上,当然,在其它替代实施方式中,接地片26与绝缘内壳21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固定方式,例如:螺栓固定、胶水固定等等。进一步的,在第一固定柱30固定于第一固定孔261内时,也可以对第一固定柱30远离接地片26的一端进行热铆,使第一固定柱30的一端形成挡块(图未示),挡块能够阻挡第一固定柱30从第一固定孔261脱离,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柱30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固定孔261内。
第一端子槽213划分为第一槽段(未标示)和第二槽段(未标示),第一后部235收容于第一槽段,并且第一后部235与第一槽段的开口齐平,第一连接部232收容于第二槽段,支撑部219和第一挡部位于第二槽段的侧壁上。第二端子槽214划分为第三槽段2141和第四槽段2142,第二后部245收容于第三槽段2141,并且所述第二后部245与第三槽段2141的开口齐平,第二连接部242收容于第四槽段2142,第二挡部216位于第四槽段2142的侧壁上。
绝缘内壳21除了一体成型之外,也可以采用拼接而成型,请结合图9,基部211包括第一子基部41和第二子基部42,舌板212包括第一子舌板43和第二子舌板44。第一子舌板43是自第一子基部41延伸得到的,并且第一子舌板43和第一子基部41构成第一塑胶(未标示),第二子舌板44是自第二子基部42延伸得到的,并且第二子舌板44和第二子基部42构成第二塑胶(未标示),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叠置构成绝缘内壳21。在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叠置构成绝缘内壳21时,第一子舌板43与第二子舌板44叠置构成舌板212,第一子基部41和第二子基部42叠置构成基部211。对接部221位于第一子舌板43和第二子舌板44的前端,第一后部235设置于第一子舌板43,第一前部234延伸出第一子舌板43并设置于对接部221,第二后部245设置于第二子舌板44,第二前部244延伸出第二子舌板44并设置于对接部221。
另外,第一端子23可与第一塑胶镶埋一体成型,第二端子24可与第二塑胶镶埋一体成型,而第一端子槽213位于第一塑胶,第二端子槽214位于第二塑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绝缘外壳22可以是由液体绝缘材料注塑而成的,具体的,先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24设置于绝缘内壳21上,再将第一端子23、第二端子24和绝缘外壳22固定于模具上,其中,第一端子23的第一前部234和第二端子24的第二前部244围成收容空间,绝缘内壳21的外表面与模具之间预留有空间,向模具内注入液体绝缘材料,液体绝缘材料填充于收容空间以及绝缘内壳21的外表面与模具之间的空间,液体绝缘材料冷却后,填充于绝缘内壳21的外表面与模具之间的空间的液体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外壳22,填充于收容空间的液体绝缘材料形成对接部221。另外,由于舌板212是密闭的,因此,液体绝缘材料不会进入舌板212内部。
电连接器20包括遮蔽板27。遮蔽板27设置有中空部271,第一塑胶或第二塑胶设置有与中空部271相适配的凸部45,遮蔽板27设置于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之间,在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叠置构成绝缘内壳21时,中空部271与凸部45凹凸配合。当然,遮蔽板27还分别与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固定,并且遮蔽板27与第一塑胶之间以及遮蔽板27与第二塑胶之间均密闭。而为了保证遮蔽板27与第一塑胶、第二塑胶之间的密闭性能,也可以在遮蔽板27与第一塑胶、第二塑胶之间填充密封胶。
为了方便组装定位接地片26、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遮蔽板27、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之间采用卡合固定,具体为,第二端子24向上延伸有第二固定柱46,遮蔽板27和第一端子分别设置第二固定孔47和第三固定孔60,遮蔽板27向延伸有第三固定柱48,第二塑胶设置有第四固定孔49,第二固定柱46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孔47和第三固定孔,第三固定柱48穿过第四固定孔,从而将遮蔽板27、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相互固定。当然,在其它替代实施方式中,遮蔽板27、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固定方式,例如:螺栓固定、胶水固定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成型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再分别组装至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中,相比于第一塑胶和第一端子镶埋成型,以及第二塑胶和第二端子镶埋成型的方式,本发明将复杂的注塑工艺流程拆分为多个简单的组装工艺流程,提高效率,节省注塑机台,节省成本。另外,再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再分别组装至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后,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再注塑成型,保证了电连接器20的结构的稳定。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绝缘内壳21包括基部211和自基部211延伸得到的舌板212,绝缘外壳22包裹绝缘内壳21的外表面,并且绝缘外壳向舌板212的前端延伸有对接部221,第一端子23的第一接触部231包括第一前部234和第一后部235,第二端子24的第二接触部241包括第二前部244和第二后部245,第一后部235和第二后部245分别设置于舌板212相对的两表面,第一前部234和第二前部244分别设置于对接部221相对的两表面,对接部221的前端向前突出于第一前部234和第二前部244,在电连接器20与其它连接器对插时,对接部221先于第一前部234和第二前部244与其它连接器接触,并且对接部221可引导其它连接器的端子顺利进入舌板212,避免在其它连接器的***方向不准确时,其它连接器直接与第一前部234或第二前部244的前端抵接,顶起第一前部234或第二前部244,使第一前部234或第二前部244产生形变,影响电连接器20的电气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延伸得到的舌板,其中,所述舌板为密闭;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裹所述绝缘内壳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绝缘外壳向所述舌板的前端延伸有对接部;
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前部和第一后部,所述第一前部与所述第一后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后部和第一焊接部连接;
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前部和第二后部,所述第二前部与第二后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后部和第二焊接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均设置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后部和第二后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舌板相对的两表面,所述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对接部相对的两表面,并且所述对接部的前端突出于所述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
遮蔽板,设置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
金属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舌板为实心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内壳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所述第一端子组装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其中,所述绝缘内壳向所述第一端子槽延伸有第一挡部,所述第一挡部抵接所述第一端子,其中,所述第一挡部是由所述绝缘内壳所设置的第一热铆部热铆而成的;
所述第二端子组装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内,其中,所述第二端子槽的侧壁向所述第二端子槽延伸有第二挡部,所述第二挡部抵接所述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第二挡部是由所述绝缘内壳所设置的第二热铆部热铆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接地片;
所述绝缘内壳向上延伸有支撑部,所述接地片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槽划分为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后部收容于第一槽段,并且所述第一后部与所述第一槽段的开口齐平,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二槽段,所述支撑部和第一挡部位于所述第二槽段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端子槽划分为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所述第二后部收容于第三槽段,并且所述第二后部与第三槽段的开口齐平,所述第二连接部收容于第四槽段,所述第二挡部位于所述第四槽段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邻近第一端子槽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的一侧上的支撑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的所述同一侧上的第一挡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挡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均低于与其相邻的绝缘内壳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片设置第一固定孔,所述绝缘内壳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包括第一子基部和第二子基部,所述舌板包括第一子舌板和第二子舌板;
所述第一子舌板是自所述第一子基部延伸得到的,并且所述第一子舌板和第一子基部构成第一塑胶,所述第二子舌板是自所述第二子基部延伸得到的,并且所述第二子舌板和第二子基部构成第二塑胶,所述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叠置构成所述绝缘内壳,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子舌板和第二子舌板的前端;
所述第一后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舌板,所述第一前部延伸出所述第一子舌板并设置于所述对接部,所述第二后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舌板,所述第二前部延伸出所述第二子舌板并设置于所述对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遮蔽板;
所述遮蔽板设置有中空部,所述第一塑胶或第二塑胶设置有与所述中空部相适配的凸部,所述遮蔽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之间,在所述第一塑胶和第二塑胶叠置构成所述绝缘内壳时,所述中空部与所述凸部凹凸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向上延伸有第二固定柱,所述遮蔽板和第一端子分别设置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
所述遮蔽板向延伸有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二塑胶设置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柱穿过所述第四固定孔。
CN201510882249.4A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电连接器 Active CN105390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2249.4A CN105390877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2249.4A CN105390877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0877A true CN105390877A (zh) 2016-03-09
CN105390877B CN105390877B (zh) 2018-03-27

Family

ID=55422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2249.4A Active CN105390877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9087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6215A (zh) * 2016-03-30 2016-08-10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
CN107204533A (zh) * 2016-03-18 2017-09-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024739A1 (zh) * 2018-08-03 2020-02-06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正反插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6027A1 (en) * 2007-11-16 2009-06-18 Wan-Tien Ch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674045U (zh) * 2010-05-19 2010-12-15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CN203859282U (zh) * 2014-05-30 2014-10-01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088689U (zh) * 2014-02-21 2015-01-0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333411U (zh) * 2014-12-15 2015-05-13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接地片组合组装式舌板的信号连接器
CN104993287A (zh) * 2015-07-09 2015-10-21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5565161U (zh) * 2015-12-03 2016-09-07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6027A1 (en) * 2007-11-16 2009-06-18 Wan-Tien Ch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674045U (zh) * 2010-05-19 2010-12-15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CN204088689U (zh) * 2014-02-21 2015-01-0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859282U (zh) * 2014-05-30 2014-10-01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333411U (zh) * 2014-12-15 2015-05-13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接地片组合组装式舌板的信号连接器
CN104993287A (zh) * 2015-07-09 2015-10-21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5565161U (zh) * 2015-12-03 2016-09-07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533A (zh) * 2016-03-18 2017-09-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04533B (zh) * 2016-03-18 2019-11-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46215A (zh) * 2016-03-30 2016-08-10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
CN105846215B (zh) * 2016-03-30 2018-10-19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
WO2020024739A1 (zh) * 2018-08-03 2020-02-06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正反插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US11211739B2 (en) 2018-08-03 2021-12-28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Waterproof reversible USB recepta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0877B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9558U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373U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243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144593U (zh) 电连接器
CN104009338A (zh) 电连接器
CN104112968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07552B (zh) 电连接器
JP550991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とその成形方法
CN203014076U (zh) 插头连接器
CN103367969A (zh) 电连接器
CN105390877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4966857U (zh) 电连接器
CN200959432Y (zh) 电连接器
CN107293916B (zh) 电连接器
CN105703124A (zh)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
CN106898902A (zh) 电连接器
CN107017501B (zh) 电连接器
CN204834948U (zh) 电连接器
CN201498790U (zh) 电连接器
CN201171124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3521730U (zh) 电连接器
CN20556516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540624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122899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5335478U (zh) 一种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7 Derun Electronic Industrial Park, 269 Huitong Road, Fenghu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ming Street, No. thirty-three Road, 9 Electronic Industrial Park ru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