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5964A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5964A
CN105375964A CN201510977423.3A CN201510977423A CN105375964A CN 105375964 A CN105375964 A CN 105375964A CN 201510977423 A CN201510977423 A CN 201510977423A CN 105375964 A CN105375964 A CN 105375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te
subframe
reference signal
intrins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74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5964B (zh
Inventor
西尾昭彦
中尾正悟
今村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5375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5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8Variable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配置单元,将用于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子帧中;以及发送单元,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第一终端,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1月28日、申请号为201080005693.3、发明名称为“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在3GPP-LTE(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中,采用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正交频分复用)作为下行线路的通信方式。在3GPP-LTE中,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下简称为“基站”)使用预定了的通信资源发送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下简称为“终端”)使用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对数据进行解调(参照非专利文献1)。另外,终端使用参考信号进行用于自适应MCS(ModulationandchannelCodingScheme,调制编码方式)控制、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中的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控制或者自适应调度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然后,终端将获得的PMI和接收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给基站。
另外,在基站具有多个天线时,基站能够进行分集发送。例如,基站通过从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数据流(MIMO发送),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为了终端无差错地接收像这样被分集发送的信号,终端需要知道从用于了基站的发送的天线群至终端的信道状态。因此,需要从基站具有的所有天线互不干扰地发送RS。为了实现该发送,在3GPP-LTE中,采用以下的方法,即:从基站的各个天线,使用在时域和频域互不相同的定时和载波频率发送RS。
图1表示在3GPP-LTE中假定的4天线的基站(4Tx基站)的结构,图2表示4Tx基站的RS发送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2)。其中,在图2中,纵轴(频域)为副载波单位,横轴(时域)为OFDM码元单元。另外,R0、R1、R2、R3分别表示从天线0、1、2、3(第1、第2、第3、第4天线)发送的RS。另外,在图2中,将以粗线框围住的一个块(在频域为6副载波,在时域为14OFDM码元)的单位称为资源块(ResourceBlock:RB)。另外,在3GPP-LTE中,1RB由12副载波构成,这里为了简化说明,将构成1RB的副载波数量设为6副载波。另外,将构成1RB的1副载波×OFDM码元的单位称为资源元(RE:ResourceElement)。从图2可知,在4Tx基站中,为了将RS发送的开销抑制到最小限度,减少从天线2(第3天线)、天线3(第4天线)发送的RS(R2和R3)的发送频度。
另外,图2所示的RS对于基站覆盖的小区内的所有终端是公共的,称为小区固有RS(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小区固有参照信号)。另外,在基站中,为了波束成形(Beamforming)发送,有时也追加发送对每个终端相乘了固有的权重所得的RS(终端固有RS(UESpecificReferenceSignal,UE固有参考信号))。
如上所述,3GPP-LTE中的基站的天线数量最大为四个,对应于3GPP-LTE的终端使用从最大具有四个天线的基站(4Tx基站)发送的RS(图2所示的R0~R3),进行数据的解调和下行信号的质量测量。
对此,在3GPP-LTE的演进形式即高级LTE(LTE-advanced)中,在探讨最大具有八个天线的基站(8Tx基站)。但是,即使在高级LTE中,为了使仅对应于3GPP-LTE中的基站(4Tx基站)的终端能够进行通信,也需要提供依照了3GPP-LTE的基站。换言之,要求高级LTE纳入仅对应于4Tx基站的终端(以下称为“LTE终端”)及也对应于8Tx基站的终端(以下称为“LTE+终端”,或也可称为“高级LTE终端”)双方。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213V8.2.0(ftp://ftp.3gpp.org/specs/2008-03/Rel-8/36_series/36213-820.zip)
非专利文献2:3GPPTS36.211V8.2.0(ftp://ftp.3gpp.org/specs/2008-03/Rel-8/36_series/36211-820.zip)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高级LTE中,为了LTE+终端无差错地接收被分集发送的信号,基站需要发送8天线的RS。例如,如图3所示,考虑将作为8天线的RS的R0~R7配置给所有RB。由此,LTE+终端能够无差错地接收信号。并且,在终端中,能够每个子帧获得各个天线的CQI和PMI,因此,能够通过MIMO传输提高吞吐量。
然而,LTE终端只掌握图2所示的RS(R0~R3)的配置位置。也就是说,LTE终端不知道仅由LTE+终端使用的RS,即,不知道图3所示的R4~R7的存在。因此,LTE终端在配置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RS(R4~R7)的RE中,识别为配置了数据信号而接收信号。这样,在LTE终端和LTE+终端并存时,LTE终端有时无法正确地接收信号。其结果导致LTE终端的差错率特性和吞吐量劣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LTE终端和LTE+终端并存时,也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的参照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配置单元,将用于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子帧中;以及发送单元,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第一终端,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配置在子帧中并发送出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测量单元,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用于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子帧中的步骤;以及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第一终端的步骤,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配置在子帧中并发送出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步骤;以及使用所接收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步骤,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控制以下处理:将用于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子帧中的处理;以及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第一终端的处理,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控制以下处理:接收配置在子帧中并发送出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处理;以及使用所接收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处理,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本发明的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将与具有N个天线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对应的第1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与具有多于所述N个天线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对应的第2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双方使用的第1参考信号,配置于1帧内的所有资源块中,将仅由所述第2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使用的第2参考信号配置于1帧内的同一子帧中构成一部分资源块组的多个资源块中。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发送第1参考信号和第2参考信号,所述第1参考信号由与具有N个天线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对应的第1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及与具有多于所述N个天线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对应的第2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双方使用,所述第2参考信号仅由所述第2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使用,该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设定单元,基于所述第2参考信号的配置图案(pattern),对每个子帧设定其内配置所述第2参考信号的资源块;以及配置单元,将所述第1参考信号配置于1帧内的所有资源块中,将所述第2参考信号配置于1帧内的同一子帧中构成一部分资源块组的多个资源块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LTE终端和LTE+终端并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4Tx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4Tx基站中的RS发送方法的图。
图3是表示以往的8Tx基站中的RS发送方法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LTE+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仅配置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使用的RS的RB的图。
图7是表示配置仅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LTE+终端使用的RS的RB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配置方法1)。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配置方法1)。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配置方法1)。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配置方法2)。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配置方法2)。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配置方法3)。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问题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问题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RS的其他配置图案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RS的其他配置图案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RS的其他配置图案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RS的配置图案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RS的其他配置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基站具有8个天线,对于LTE终端和LTE+终端,将发送数据发送。另外,1帧被划分为多个子帧。另外,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被划分为多个RB。也就是说,1RB由1子帧的一部分副载波构成。
(实施方式1)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
在基站100中,编码和调制单元101具有其数量相当于基站100能够进行通信的终端的数量N的用于发送数据的编码单元11和调制单元12。在编码和调制单元101中,编码单元11-1~11-N对于终端1~N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单元12-1~12-N对于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生成数据码元。另外,编码和调制单元101基于从解码单元118-1~118-N输入的CQI信息,确定编码单元11和调制单元12各自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即,MCS)。
在编码和调制单元102中,编码单元13对于表示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图案的信息(RS配置信息)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单元14对于编码后的RS配置信息进行调制处理并生成RS配置信息码元。这里,基站100也可以将RS配置信息使用BCH(BroadcastChannel,广播信道)信号通知给基站100覆盖的小区内的所有LTE+终端。
分配单元103根据从解码单元118-1~118-N输入的CQI信息,将数据码元和RS配置信息码元分配给构成OFDM码元的各个副载波并输出到映射单元104。
映射单元104将从分配单元103输入的各个码元分别映射到天线110-1~110-8。另外,映射单元104基于从解码单元118-1~118-N输入的PMI信息,选择在各个天线中使用的预编码(Precoding)矢量。然后,映射单元104将选择出的预编码矢量与映射到各个天线的码元相乘。然后,映射单元104将映射到各个天线的码元输出到配置单元106。
设定单元105基于RS配置信息,对每个子帧设定其内配置从天线110-5~110-8分别发送的小区固有RS(R4~R7)的RB。具体而言,设定单元105基于表示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配置位置的配置图案,对多个子帧的每个子帧设定其内配置小区固有RS的RB。这里,在设定单元105使用的配置图案中,由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R0~R3)配置给1帧内的所有RB,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给1帧内的一部分RB。然后,设定单元105将设定结果输出到配置单元106。
配置单元106将小区固有RS(R0~R7)分别附加到从映射单元104输入的、映射到各个天线的码元上。具体而言,配置单元106在映射到天线110-1~110-4的码元中,将由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R0~R3)配置给1帧内的所有RB。另一方面,配置单元106在映射到天线110-5~110-8的码元中,基于从设定单元105输入的设定结果,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给设定了的一部分RB。另外,在从设定单元105输入的设定结果表示的RB之外的RB中被分配了发往LTE+终端的发送数据时,配置单元106将终端固有RS配置给RB。例如,配置单元106也将R4~R7用作终端固有RS。另外,配置单元106也可以使用相乘了终端固有的权重的R4~R7。然后,配置单元106将RS配置后的码元串输出到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07-1~107-8。
分别对应于天线110-1~110-8而具有IFFT单元107-1~107-8、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附加单元108-1~108-8、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09-1~109-8。
IFFT单元107-1~107-8对于构成分配了码元的RB的多个副载波进行IFFT,生成作为多载波信号的OFDM码元。然后,IFFT单元107-1~107-8将生成了的OFDM码元分别输出到CP附加单元108-1~108-8。
CP附加单元108-1~108-8将与OFDM码元的末尾部分相同的信号作为CP附加到OFDM码元的开头。
无线发送单元109-1~109-8对附加CP后的OFDM码元进行D/A变换、放大和上变频等发送处理,从天线110-1~110-8发送到各个终端。也就是说,基站100从天线110-1~110-8发送多个数据流。
另一方面,无线接收单元111经由天线110-1~110-8接收从最大N个终端同时发送的N个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
CP除去单元112从接收处理后的信号中除去CP。
FF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113对于除去CP后的信号进行FFT,获得在频域进行了复用的每个终端的信号。这里,每个终端的信号分别包含各个终端的数据信号、以及包含各个终端的CQI信息和PMI信息的控制信息。
分离单元114将从FFT单元113输入的各个终端的信号分离为各个终端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息。然后,分离单元114将终端1~N的数据信号分别输出到解调单元115-1~115-N,将终端1~N的控制信息分别输出到解调单元117-1~117-N。
基站100具有其数量相当于基站100能够进行通信的终端数量N的解调单元115-1~115-N、解码单元116-1~116-N、解调单元117-1~117-N、以及解码单元118-1~118~N。
解调单元115-1~115-N对于从分离单元114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解码单元116-1~116-N对于解调后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由此,获得每个终端的接收数据。
解调单元117-1~117-N对于从分离单元114输入的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处理,解码单元118-1~118-N对于解调后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处理。然后,解码单元118-1~118-N将控制信息中CQI信息和PMI信息输出到编码和调制单元101、分配单元103以及映射单元104。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LTE+终端)。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
在图5所示的终端200中,分别对应于天线201-1~201-8而具有无线接收单元202-1~202-8、CP除去单元203-1~203-8、FFT单元204-1~204-8、以及提取单元205-1~205-8。
无线接收单元202-1~202-8经由天线201-1~201-8接收从基站100(图4)发送的OFDM码元,对这些OFDM码元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
CP除去单元203-1~203-8从接收处理后的OFDM码元中除去CP。
FFT单元204-1~204-8对于除去CP后的OFDM码元进行FFT,获得频域的信号。
提取单元205-1~205-8基于从解码单元211输入的RS配置信息,从由FFT单元204-1~204-8输入的信号中提取小区固有RS(R0~R7)和终端固有RS(例如,相乘了终端固有的权重的R4~R7)。然后,提取单元205-1~205-8将小区固有RS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206和测量单元212,将终端固有RS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206。另外,提取单元205-1~205-8将从FFT单元204-1~204-8输入的信号输出到空间接收处理单元207。另外,终端200也可以通过从基站100接收包含RS配置信息的BCH信号,从而获取RS配置信息。
信道估计单元206使用从提取单元205-1~205-8输入的小区固有RS和终端固有RS进行信道估计,将信道估计结果输出到空间接收处理单元207。
空间接收处理单元207使用从信道估计单元206输入的信道估计结果,对于分别从提取单元205-1~205-8输入的信号,也就是分别由天线201-1~201-8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空间分离处理。然后,空间接收处理单元207从分离了的数据流中,将数据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208,将RS配置信息输出到解调单元210。
解调单元208对于从空间接收处理单元207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解码单元209对于解调后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由此,获得接收数据。
解调单元210对于从空间接收处理单元207输入的RS配置信息进行解调处理,解码单元211对于解调后的RS配置信息进行解码处理。然后,解码单元211将解码后的RS配置信息输出到提取单元205-1~205-8。
另一方面,测量单元212使用从提取单元205-1~205-8输入的小区固有RS(R0~R7),进行天线201-1~201-8的每个天线的CQI测量、以及用于获得良好的接收质量的PMI的估计。然后,测量单元212将表示测量出的CQI的CQI信息和表示估计出的PMI的PMI信息输出到编码单元215作为控制信息。
编码单元213对于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单元214对于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生成数据码元。然后,调制单元214将生成了的数据码元输出到复用单元217。
编码单元215对于从测量单元212输入的包含CQI信息和PMI信息的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单元216对于编码后的控制信息进行调制处理并生成控制信息码元。然后,调制单元216将生成了的控制信息码元输出到复用单元217。
复用单元217对从调制单元214输入的数据码元和从调制单元216输入的控制信息码元进行复用,将复用后的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218。
IFFT单元218对于分配了从复用单元217输入的信号的多个副载波进行IFFT,将IFFT后的信号输出到CP附加单元219。
CP附加单元219将与从IFFT单元218输入的信号的末尾部分相同的信号作为CP附加到信号的开头。
无线发送单元220对附加CP后的信号进行D/A变换、放大和上变频等发送处理,从天线201-1发送到基站100(图4)。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方法。
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如图8所示,1帧由5子帧(子帧0~4)构成。另外,列举在1子帧中,将多个副载波均等地分割为RB0~RB3的四个RB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1RB由6副载波×1子帧构成。另外,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R0~R3),如图6和图7所示配置给RB内预先设定了的RE。另外,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如图7所示配置给RB内预先设定了的RE。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R0~R3的4个RS的RB(图6)如图8所示表示为4RS,将配置R0~R7的8个RS的RB(图7)表示为8RS。也就是说,在图8中,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R0~R3)配置给1帧内的所有RB,而仅由LTE+终端使用的RS(R4~R7)只配置给以8RS表示的RB。
<配置方法1(图8)>
在本配置方法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仅配置给1帧内的一部分RB。
这里,在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仅固定地配置给1帧内的一部分受限的频带时,基站100只能够将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的数据信号分配给受限的频带。例如,在1帧内的子帧0~子帧4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固定地配置给RB0~RB3中的RB0和RB1时,基站100只能够将发往LTE终端的数据信号分配给RB2和RB3。也就是说,在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仅固定地配置给1帧内的一部分受限的频带时,LTE终端的可分配的RB受到限定,因此导致频率调度效果劣化。
于是,在本配置方法中,进而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给在相邻的子帧中互不相同的频带的RB。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子帧0中,R4~R7配置给RB0;在子帧1中,R4~R7配置给RB1;在子帧2中,R4~R7配置给RB2;在子帧3中,R4~R7配置给RB3;在子帧4中,R4~R7配置给RB0。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作为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RB,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图4)在子帧0中设定RB0,在子帧1中设定RB1。对于子帧2~4也同样。
配置单元106将R4~R7如图7所示分别配置给子帧0的RB0内的对应的各个RE,将R4~R7如图7所示分别配置给子帧1的RB1内的对应的各个RE。对于子帧2~4也同样。
如图8所示,仅在1帧内的20个RB(“子帧0~4的5个子帧”דRB0~3的4RB”)中的5个RB中配置R4~R7。也就是说,在配置R4~R7的一部分RB(图8所示的8RS)之外的15RB(图8所示的4RS)中,仅发送LTE终端可接收的R0~R3。因此,基站100能够将LTE终端分配给配置R4~R7的一部分RB(图8所示的8RS)之外的RB(图8所示的4RS)。由此,LTE终端不将配置了R4~R7的RE弄错作为数据码元接收,所以能够防止差错率特性的劣化。
另外,如图8所示,将配置R4~R7的RB(图8所示的8RS)配置给在相邻的子帧中互不相同的频域的RB。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子帧0中,R4~R7配置给RB0,而在与子帧0相邻的子帧1中,配置给频域与RB0不同的RB1。同样地,R4~R7在与子帧1相邻的子帧2中,配置给频域与RB1不同的RB2。对于子帧3、4也同样。也就是说,R4~R7配置给每个子帧在频域中每次移位了1RB的RB。
由此,终端200(LTE+终端)能够以1子帧的任意1RB使用8个小区固有RS(R0~R7)进行CQI测量和PMI估计,并且,能够以连续的4子帧更新所有RB0~3中的CQI和PMI。然后,终端200(LTE+终端)将获得的CQI和PMI反馈给基站100。另外,基站100进行基于反馈回来的CQI的自适应MCS控制,进而,使用反馈回来的PMI,将发送数据进行MIMO发送。另外,终端200(LTE+终端)也可以将在各个子帧中获得的CQI和PMI每子帧地反馈给基站。由此,在终端200(LTE+终端)中,能够减少每1子帧的反馈量,能够通过每个RB反馈新的CQI和PMI,也就是反馈高精度的CQI和PMI。另外,终端200(LTE+终端)也可以在获得RB0~RB3的所有CQI和PMI后,将CQI和PMI一次反馈给基站。
这里,假设基站100使用了8个天线的高速传输(MIMO发送)在小区半径较小的微区(microcell)中进行。所以,基站100使用了8个天线的高速传输仅支持低速移动的LTE+终端。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在为了进行所有RB的CQI测量和PMI估计而需要4子帧的较长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整个4子帧中的信道质量的变动也缓慢,因此CQI测量和PMI估计的精度的劣化小。也就是说,基站100能够使用来自终端200(LTE+终端)的具有足够精度的CQI和PMI进行自适应MCS控制和MIMO发送,因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另外,在将终端200(LTE+终端)的数据分配给未配置R4~R7的RB(图8所示的4RS)时,基站100将数据解调用的终端固有RS(相乘了终端固有的权重的R4~R7)配置给分配了数据的RB发送。也就是说,基站100通过使用终端固有RS,不仅配置了R4~R7的RB(图8所示的8RS),而且任意的RB0~3都能够分配发往LTE+终端的数据信号。由此,在基站100中,没有分配LTE+终端时的调度器的制约,所以能够提高频率调度效果。
但是,发送终端固有RS的RB因基站100对哪个RB分配LTE+终端而改变,在各LTE+终端,从基站100仅通知分配给了本终端的RB。因此,各LTE+终端只知晓分配给本终端的RB的终端各自的RS的存在。也就是说,其他LTE+终端无法使用终端固有RS进行CQI测量和PMI估计。然而,在本配置方法中,对每个子帧将小区固有RS发送给任意一个RB,所以即使其他LTE+终端不知道终端固有RS,也能够进行CQI测量和PMI估计。
这样,根据本配置方法,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只配置给1帧内的多个RB中的一部分RB。由此,基站能够在配置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之外的RB中,分配发往LTE终端的数据信号。由此,LTE终端不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弄错作为数据信号接收,所以能够防止差错率特性的劣化。因此,在本配置方法中,即使在LTE终端和LTE+终端并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另外,在未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中分配发往LTE+终端的数据信号时,基站将终端固有RS配置给RB。由此,基站能够在所有RB中分配发往LTE+终端的数据信号,因此能够提高频率调度效果。
另外,在本配置方法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在相邻的子帧中互不相同的频域的RB,并且配置给对每个子帧每次移位了1RB的RB。由此,即使在未分配本装置的数据信号的RB中,LTE+终端也能够在整个连续的多个子帧可靠地接收小区固有RS。因此,LTE+终端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所有频带中的CQI测量和PMI估计。此外,小区固有RS的偏移量也可不一定为1RB。
另外,本配置方法也可以使用每个小区时域和频域不同的RS的配置图案。例如,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基站中,一方的基站使用图8所示的配置图案,而另一方的基站使用图9所示的配置图案。在图8所示的配置图案中,R4~R7按子帧0、1、2、3、4的顺序配置给RB0、1、2、3、0,而在图9所示的配置图案中,R4~R7按子帧0、1、2、3、4的顺序配置给RB0、2、1、3、0。也就是说,在图9所示的配置图案中,R4~R7在1帧内对每个子帧配置在频域中每次移位了多个RB(这里为2RB)的一部分RB。或者,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基站中,一方的基站使用图8所示的配置图案,而另一方的基站使用图10所示的配置图案。在图10所示的配置图案中,R4~R7按子帧0、1、2、3、4的顺序配置给RB1、2、3、0、1。也就是说,在图8所示的配置图案中,R4~R7配置给从子帧0的RB0开始每次移位了1RB的RB,而在图10所示的配置图案中,R4~R7配置给从子帧0的RB1开始每次移位了1RB的RB。由此,能够降低在多个小区中,R4~R7配置给同一时域和同一频域的几率。一般而言,以小区内的所有终端为对象发送小区固有RS,因此,它以比数据码元大的发送功率发送。也就是说,对位于小区边界的终端而言,不仅接收来自本装置所属的小区的小区固有RS,还接收来自相邻小区的小区固有RS,所以小区固有RS的小区间干扰变大。然而,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对每小区时域和频域不同的配置图案,能够减轻小区固有RS的小区间干扰,所以各个终端的CQI测量和PMI估计的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由4子帧构成1帧,使1帧成为将R4~R7配置给所有RB的配置图案的1周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由于切换(handover)等而从相邻小区转移过来的LTE+终端不知道帧号,也能够接收小区固有RS(R4~R7)。
<配置方法2(图11)>
在配置方法1中,在同一子帧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1RB,而在本配置方法中,在同一子帧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多个RB。
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低速时,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的变动缓慢。另一方面,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更快速时,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的变动剧烈。也就是说,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更快速时,每个子帧的信道质量的变动剧烈。因此,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更快速时,在使用通过较长时间间隔前的子帧获得的RS时,无法正确地反映当前时刻的信道质量,因此,导致CQI测量和PMI估计的精度劣化。
因此,在本配置方法中,在同一子帧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给多个RB。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子帧0中,R4~R7配置给RB0和RB1;在子帧1中,R4~R7配置给RB2和RB3;在子帧2中,R4~R7配置给RB0和RB1;在子帧3中,R4~R7配置给RB2和RB3;在子帧4中,R4~R7配置给RB0和RB1。
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图4)在子帧0中设定RB0和RB1的2RB,在子帧1中设定RB2和RB3的2RB,作为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RB。对于子帧2~4也同样。
另外,配置单元106将R4~R7如图7所示分别配置给子帧0的RB0内的对应的各个RE和RB1内的对应的各个RE,将R4~R7如图7所示分别配置给子帧1的RB2内的对应的各个RE和RB3内的对应的各个RE。对于子帧2~4也同样。
如图11所示,R4~R7配置给1帧内的20个RB中的10RB。也就是说,在配置R4~R7的一部分RB(图11所示的8RS)之外的10RB(图11所示的4RS)中,仅发送LTE终端可接收的R0~R3。由此,LTE终端能够与配置方法1(图8)同样地防止差错率特性的劣化。
另外,在配置方法1(图8)中,终端200(LTE+终端)能够以4子帧接收所有RB的小区固有RS(R0~R7),而在图11中,终端200(LTE+终端)能够以2子帧接收所有RB的小区固有RS(R0~R7)。换言之,在配置方法1(图8)中,终端200(LTE+终端)在同一RB中,能够每4子帧接收R4~R7,而在图11中,终端200(LTE+终端)在同一RB中,能够每2子帧接收R4~R7。也就是说,终端200(LTE+终端)与配置方法1相比,能够以更短的子帧间隔接收新的R4~R7。由此,在本配置方法中,能够以比配置方法1更短的子帧间隔更新所有RB的信道质量。因此,即使在终端200(LTE+终端)的移动速度快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由使用接收到的时刻为最新的子帧的小区固有RS测量出的信道质量,因此,终端200能够提高CQI测量和PMI估计的精度。
另外,在本配置方法中,也可以使用图12所示的配置图案代替图11所示的配置图案。也就是说,在同一子帧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给在频域中不连续的多个RB。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在子帧0中,R4~R7配置给RB0、以及与RB0在频域中不连续的RB2,在子帧1中,R4~R7配置给RB1、以及与RB1在频域中不连续的RB3。对于子帧2~4也同样。
这样,通过在同一子帧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在频域中不连续的多个RB,在基站100中,能够分配发往LTE终端的数据信号的RB(图12所示的4RS)在频域中也不连续。因此,即使在频率选择性缓慢的情况下,基站100也能够对于LTE终端分配在频域中分散的RB。由此,能够防止基站100将LTE终端连续分配给接收质量差的RB,所以能够提高频率调度效果。
另外,在本配置方法中,与配置方法1(图8)相比,能够分配LTE终端的RB数量减少。然而,能够配置LTE终端的RB对每子帧改变,因此,基站100能够将LTE终端分配给在连续的2子帧的任意子帧中信道质量优良的RB。也就是说,因能够配置LTE终端的RB数量减少造成的频率调度效果的劣化小。
这样,根据本配置方法,在同一子帧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多个一部分RB。由此,能够获得与配置方法1同样的效果。另外,根据本配置方法,即使在存在移动速度快的LTE+终端的情况下,LTE+终端也能够使用在最新的子帧中接收到的RS、也就是反映了当前时刻的信道质量的RS进行CQI测量和PMI估计。
另外,在本配置方法中,基站100也可以根据小区内的传播路径的状况(频率选择性),切换图11所示的配置图案和图12所示的配置图案。也就是说,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也可以根据小区内的传播路径的状态,切换配置R4~R7的、同一子帧的多个RB的频率间隔。由此,基站100能够进行适合于传播路径的状况的调度,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频率调度效果。
<配置方法3(图13)>
在本配置方法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规定的子帧间隔的一部分RB。
如上所述,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低速时,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的变动缓慢。因此,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低速时,即使将使用以较长时间间隔前的子帧得到的RS所得的信道质量用作当前时刻的信道质量,CQI测量和PMI估计的精度也不劣化。因此,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低速时,也可以不像配置方法1(图8)那样,对每子帧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RB。
因此,在本配置方法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给规定的子帧间隔的一部分RB。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规定的子帧间隔设为2子帧。另外,与配置方法2(图12)同样,在同一子帧中,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给在频域中不连续的多个RB。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子帧0中,R4~R7配置给RB0和RB2;在从子帧0开始间隔2子帧的子帧2中,R4~R7配置给RB1和RB3;在从子帧2开始间隔2子帧的子帧4中,R4~R7配置给RB0和RB2。
也就是说,如图13所示,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图4)在子帧0中设定RB0和RB2的2RB,在子帧2中设定RB1和RB3的2RB,在子帧4中设定RB0和RB2的2RB,作为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RB。另一方面,设定单元105不在子帧1和子帧3中设定其内配置R4~R7的RB。
另外,配置单元106如图7所示将R4~R7分别配置给子帧0的RB0内的对应的各个RE和RB2内的对应的各个RE,将R4~R7分别配置给子帧2的RB1内的对应的各个RE和RB3内的对应的各个RE,将R4~R7分别配置给子帧4的RB0内的对应的各个RE和RB2内的对应的各个RE。
如图13所示,R4~R7仅配置给1帧内的20个RB中的6RB。也就是说,在配置R4~R7的一部分RB(图13所示的8RS)之外的14RB(图13所示的4RS)中,仅发送LTE终端可接收的R0~R3。由此,LTE终端能够与配置方法1(图8)同样地防止差错率特性的劣化。
另外,在图13中,终端200(LTE+终端)能够以4子帧接收所有RB的小区固有RS(R0R~7)。因此,与配置方法1(图8)同样,终端200(LTE+终端)能够每4子帧更新各个RB中的CQI和PMI。
这样,根据本配置方法,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规定的子帧间隔的一部分RB。由此,能够维持LTE+终端的CQI测量和PMI估计的精度,并且减少1帧内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数量,能够增加分配给发往LTE终端的数据信号的RB的数量。因此,根据本配置方法,即使在LTE终端和LTE+终端并存的情况下,也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分配给LTE终端的RB,因此,与配置方法1同样,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
另外,在本配置方法中,将规定的子帧间隔设为2子帧,但规定的子帧间隔并不限于2子帧。例如,基站100也可以根据LTE+终端的移动速度来设定规定的子帧间隔。具体而言,LTE+终端的移动速度越低,信道质量的变动越缓慢,因此,基站100也可以将规定的子帧间隔设定得更长。另外,可以对每个终端用RRC信令通知规定的子帧间隔,也可以对每个小区广播。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配置方法1~3。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LTE终端和LTE+终端并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站没有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的制约,并且分配LTE终端的RB的数量增多,因此,能够对于更多的频带进行频率调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构成1帧的子帧数量为5子帧,将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划分为四个RB的情况。然而,在本发明中,构成1帧的副载波数量并不限于五个,划分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的RB数量并不限于四个。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实施方式1的配置方法1~3根据小区环境切换而使用的情况。
如上所述,配置方法1能够比配置方法2减少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RB数。另一方面,配置方法2能够以比配置方法1短的子帧间隔来使基站发送所有RB的小区固有RS(R4~R7)。也就是说,配置方法1能够比配置方法2确保更多分配LTE终端的1帧内的RB数量,而配置方法2能够比配置方法1缩短LTE+终端能够在所有频域更新信道质量的子帧的间隔。
同样,配置方法3能够比配置方法2确保更多地分配LTE终端的1帧内的RB数量,而配置方法2能够比配置方法3缩短LTE+终端能够在所有频域更新信道质量的子帧的间隔。
也就是说,在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和配置方法2中,能够分配LTE终端的1帧内的RB数量,与LTE+终端能够更新所有RB的信道质量的子帧的间隔之间的关系是权衡(trade-off)的关系。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设定单元105(图4)根据小区环境切换实施方式1的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和配置方法2,设定其内配置小区固有RS(R4~R7)的RB。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设定单元105的切换方法1、2。
<切换方法1>
在本切换方法中,根据小区内的LTE终端的数量,切换配置方法。
如上所述,基站100(图4)通过配置作为终端固有RS的R4~R7,即使配置了小区固有RS(R4~R7)的RB之外的RB也能够分配LTE+终端。相对于此,基站100只能对配置了小区固有RS(R4~R7)的RB之外的RB分配LTE终端。因此,LTE终端的数量越多,基站100越需要确保更多地可分配LTE终端的RB、也就是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之外的RB。换言之,LTE终端的数量越多,基站100越需要减少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
另一方面,LTE终端的数量越少,基站100越需要确保更多地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由此,终端200(图5)能够在更多的RB中接收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因此,提高LTE+终端的频率调度效果。
因此,设定单元105在LTE终端的数量多时,使用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设定其内配置R4~R7的RB,在LTE终端的数量少时,使用配置方法2设定其内配置R4~R7的RB。具体而言,设定单元105比较LTE终端的数量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而切换配置方法。也就是说,设定单元105在LTE终端的数量在阈值以上时,切换为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在LTE终端的数量小于阈值时,切换为配置方法2。也就是说,设定单元105根据小区内的LTE终端的数量,使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数量改变。
由此,在LTE终端的数量多时,基站100通过使用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能够在将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给一部分RB的同时,最大限度确保能够分配LTE终端的RB。而在LTE终端的数量少的情况下,基站100通过使用配置方法2,能够在确保能够分配LTE终端的RB的同时,最大限度确保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
这样,根据本切换方法,基站在小区内的LTE终端多时,切换为优先获得能够分配LTE终端的RB的配置方法。而在小区内的LTE终端少时,基站切换为通过缩短LTE+终端能够在所有频带接收小区固有RS的子帧间隔而优先获得频率调度效果的配置方法。由此,无论小区内的LTE终端的数量如何,都能够在确保分配LTE终端的RB的同时,获得LTE+终端的频率调度效果。
<切换方法2>
在本切换方法中,根据小区内的LTE+终端的移动速度,切换配置方法。
如上所述,LTE+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快,信道质量的变动越剧烈,因此,终端200为了不使精度劣化地进行CQI测量和PMI估计,需要以更短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以更短的子帧间隔更新各个RB的信道质量。
另一方面,LTE+终端的移动速度越慢,信道质量的变动越缓慢,因此,终端200即使以较长的时间间隔、也就是较长的子帧间隔更新各个RB的信道质量,也能够不使精度劣化地进行CQI测量和PMI估计。
因此,设定单元105在LTE+终端的移动速度慢时,使用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设定其内配置R4~R7的RB,在LTE+终端的移动速度快时,使用配置方法2设定其内配置R4~R7的RB。具体而言,设定单元105比较LTE+终端的移动速度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而切换配置方法。也就是说,设定单元105在只存在移动速度在阈值以下的LTE+终端时,切换为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在存在移动速度大于阈值的LTE+终端时,切换为配置方法2。也就是说,设定单元105根据LTE+终端的移动速度,使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子帧的间隔改变。
由此,在LTE+终端的移动速度慢时,基站100通过使用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能够将配置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抑制到所需要的最小限度,并最大限度确保能够分配LTE终端的RB。另一方面,基站100在LTE+终端的移动速度快时,使用配置方法2,从而既能确保可分配LTE终端的RB,又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
这样,根据本切换方法,基站在小区内的LTE+终端的移动速度慢时,切换为优先获得能够分配LTE终端的RB的配置方法。另一方面,在小区内的LTE+终端的移动速度快时,基站切换为通过缩短LTE+终端能够在所有频带接收小区固有RS的子帧的间隔而优先获得频率调度效果的配置方法。由此,无论小区内的LTE+终端的移动速度如何,都能够与切换方法1同样,能够在确保分配LTE终端的RB的同时,获得LTE+终端的频率分集效应。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设定单元105的切换方法1、2。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小区环境来切换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方法。因此,根据小区环境,既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可分配LTE终端的RB,又能够最大限度获得LTE+终端中的频率调度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图4)也可以在切换配置方法1(配置方法3)的配置图案和配置方法2的配置图案时,将表示切换了配置图案的信息,使用BCH信号广播给所有终端200(LTE+终端)。其中,配置图案1~3在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共享。由此,基站100能够根据小区环境切换配置图案,而不需要在每次切换配置图案时将配置图案通知给终端200。另外,基站100也可以将表示切换了配置图案的信息,使用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个别地通知给LTE+终端。
(实施方式3)
3GPP-LTE中,作为对RB分配LTE终端的方法,例如规定了以下的三种方法。第1种分配方法(以下,称为“type0分配”)是以下方法,即,将***频带内的多个RB分组成多个RB组,基站以RB组为单位来分配LTE终端。这里,构成RB组的RB数因***频带宽度而不同。type0分配适合于RB分配的自由度高,通过频率调度来发送大容量数据的情况,能够获得高吞吐量。
第2种分配方法(以下,称为“type1分配”)是以下方法,即,提取***频带内的一部分RB组,在提取出的一部分RB组内中,基站以RB为单位来分配终端。type1分配中,对于终端同时分配的RB的组合受到限定,但由于是以RB为单位来分配终端,因此RB分配的间隔大小较细,所以适合于对发送数据量较少的终端的RB分配。
第3种分配方法(以下,称为“type2分配”)是基站对在频域中连续的RB分配终端的方法。type2分配中,基站只要向终端通知分配了终端的RB的起点及终点即可,因此用于通知RB的分配结果的信息量较少。另外,type2分配中,与type1分配同样地,对于终端同时分配的RB的组合受到限定,但由于是以RB为单位来分配终端,因此RB分配的间隔大小较细,所以适合于对发送数据量较少的终端的RB分配。
这里,基站无法对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RB分配LTE终端。因此,在以RB组为单位进行RB分配的type0分配中,当构成RB组的多个RB中的任一个包含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时,基站无法对该RB组分配LTE终端。即,在type0分配中,可分配给LTE终端的RB组受到限制,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可能受到较大限制。
例如,图14表示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在对每个子帧在频域中每次偏移了1RB的RB时的RS的配置例。图14中,列举在1子帧中将多个副载波均等地分割成RB0~RB7这八个RB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另外,一个RB组由两个RB构成(即,RB组大小:2RB)。例如,如图14所示,RB0及RB1构成一个RB组,RB2及RB3构成一个RB组,RB4及RB5构成一个RB组,RB6及RB7构成一个RB组。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如图14所示,将配置R0~R3这四个RS的RB(图6)示为4RS,将配置R0~R7这八个RS的RB(图7)示为8RS。
这里,在图14所示的子帧0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于RB0及RB6这两个RB。因此,基站无法对包含RB0的RB组(图14所示的RB0及RB1构成的RB组)及包含RB6的RB组(图14所示的RB6及RB7构成的RB组)分配LTE终端。因而,图14所示的子帧0的RB0~RB7这八个RB中的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为2个(RB0及RB6),而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为四个(RB0、RB1、RB6及RB7)。
这样,在type0分配中,有时存在尽管是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的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但却未分配LTE终端的RB。type0分配是适合于通过频率调度来发送大容量数据的RB分配方法,因此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对LTE终端的吞吐量的恶化造成较大影响。尤其当RB组大小较大时,LTE终端的吞吐量的劣化更大。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1帧内的同一子帧中构成一部分RB组的多个RB。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
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5所示,与图14同样地,1RB组由两个RB构成(RB组大小:2)。
本实施方式中,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于1帧内的同一子帧中构成一部分RB组的多个RB。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在子帧0中,将R4~R7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RB0及RB1,在子帧1中,将R4~R7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RB2及RB3,在子帧2中,将R4~R7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RB4及RB5,在子帧3中,将R4~R7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RB6及RB7。
即,如图15所示,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图4)在子帧0中设定由RB0及RB1构成的RB组,在子帧1中设定由RB2及RB3构成的RB组,作为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RB组。子帧2及子帧3也同样。即,设定单元105以RB组为单位来设定其内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
并且,基站100的配置单元106(图4)对构成由设定单元105设定了的RB组的多个RB配置R4~R7。即,配置单元106如图7所示地对子帧0的RB0(及RB1)内的对应的各RE分别配置R4~R7,对子帧1的RB2(及RB3)内的对应的各RE分别配置R4~R7。子帧2及子帧3也同样。
如图15所示,在各子帧中,因type0分配而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组(即,包含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在内的RB组)的数量为一个。即,在各子帧中,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数为2个,与此相对,因type0分配而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数也是2个。
这样,通过以RB组为单位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数与因type0分配而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数相同。即,基站100中,能够使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数为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将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发生劣化。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以RB组为单位来分配终端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发生劣化。尤其,以RB组为单位进行RB分配的type0分配是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进行高速传输的LTE终端的吞吐量的RB分配方法。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得以缓和,因此在容纳进行高速传输的LTE终端的小区中,能够防止减少分配LTE终端的RB数。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站以RB组为单位来分配终端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即使在基站以RB组的整数倍为单位来分配终端时也能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构成1帧的子帧数设为4子帧,将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八个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构成1帧的子帧数并不限定于四个,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的RB数并不限定于八个。
(实施方式4)
作为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RB分配(type0分配、type1分配及type2分配)以外的其他RB分配方法,有分布式(Distributed)RB分配(跳频)。分布式RB分配中,基站将一个终端分散分配给多个不同的RB。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对将一个终端分散分配给互不相同的两个RB的情况进行说明。即,例如,在1子帧内将各RB在时间上分割成时域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基站将一个终端分散分配给不同的两个RB中的一个RB的前半部分及另一个RB的后半部分。另外,在分布式RB分配中,不同的两个RB的频率间隔(RB间隔、跳频(hopping)间隔或Gap)基于***频带宽度而预先决定。将质量好的RB与对每个子帧分配的频率调度进行比较,从而能够获得频率分集效应的分布式RB分配例如适合于继续使用一次分配了的RB的面向语音分组传输的半持续(Semi-persistent)调度(Semi-PersistentScheduling:SPS)。
这里,分布式RB分配中,当基站分配一个LTE终端时,分配LTE终端的两个RB双方都必须是可分配给LTE终端的RB,即,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即,分布式RB分配中,在分布式RB分配中隔开预定的RB间隔的两个RB中的任一个中包含其内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时,基站将无法对这两个RB分配LTE终端。即,在分布式RB分配中,可分配给LTE终端的RB受到限制,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可能变大。
例如,图16表示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对每个子帧在频域中每次偏移了1RB的RB时的RS的配置例。图16中,将***频带宽度设为16RB(RB0~RB15),将分布式RB分配中的两个RB的RB间隔(跳频间隔)设为8RB。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如图16所示,将配置R0~R3这四个RS的RB(图6)示为4RS,将配置R0~R7这八个RS的RB(图7)示为8RS。另外,例如,在图16所示的子帧2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被配置于RB2、RB8及RB14这3个RB。
这里,设想在图16所示的子帧2中,使用RB10来进行对终端的分布式RB分配的情况。此时,对终端分配RB10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及从RB10隔开跳频间隔8RB的RB2的后半部分或前半部分。但是,由于RB2是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因此基站无法对RB2及RB10分配LTE终端。同样地,基站除了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8及RB14以外,对于从RB8隔开了8RB的RB0及从RB14隔开了8RB的RB6也无法分配LTE终端。因而,图16所示的子帧2的RB0~RB15这十六个RB中的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为3个(RB2、RB8及RB14),而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为六个(图16所示的虚线围住的RB)。
这样,在分布式RB分配中,有时存在尽管是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的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但却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即,在分布式RB分配中,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较大,有时LTE终端的吞吐量或语音终端容纳数劣化。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分布式RB分配中的隔开了RB间隔(跳频间隔)的多个RB。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
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7所示,与图16同样地,列举将***频带宽度设为16RB(RB0~RB15)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将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设为8RB。
本实施方式中,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于分布式RB分配中的隔开了RB间隔(8RB)的两个RB。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在子帧0中,将R4~R7配置于RB0及从RB0隔开了8RB的RB8。同样地,如图17所示,在子帧1中,将R4~R7配置于RB1及从RB1隔开了8RB的RB9,在子帧2中,将R4~R7配置于RB2及从RB2隔开了8RB的RB10,在子帧3中,将R4~R7配置于RB3及从RB3隔开了8RB的RB11。
即,如图17所示,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图4)在子帧0中设定RB0及RB8,在子帧1中设定RB1及RB9,作为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RB。子帧2及子帧3也同样。即,设定单元105在各子帧中,将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两个RB设定为隔开了与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跳频间隔)相同的RB的RB。
并且,基站100的配置单元106(图4)如图7所示地对子帧0的RB0(及RB8)内的对应的各RE分别配置R4~R7,对子帧1的RB1(及RB9)内的对应的各RE分别配置R4~R7。子帧2及子帧3也同样。
如图17所示,在各子帧中,因分布式RB分配而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即,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或者与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的频率间隔为8RB的RB)的数量为2个。即,在各子帧中,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数为2个,而因分布式RB分配而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的数量也是2个。
这样,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隔开了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的多个RB。由此,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数和因分布式RB分配而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数相同。即,基站100中,能够使无法分配LTE终端的RB数为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将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通过分布式RB分配将终端分配给RB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尤其,分布式RB分配主要用于发送语音分组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得以缓和,因此在容纳进行语音通话的LTE终端的小区中,能够防止减少分配LTE终端的数量,即,能够防止减少语音终端容纳数。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各子帧中隔开了分布式RB分配的RB间隔的多个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也可在各子帧中配置于隔开了相当于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的1/N(其中,N为正整数)的多个RB。
另外,3GPP-LTE中,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跳频间隔)为构成RB组的RB数的整数倍。因而,基站100以RB组为单位对于终端进行分布式RB分配时,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在各子帧中以RB组为单位进行配置,且只要配置于隔开了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跳频间隔)的RB组即可。
即,基站100只要在1帧内的同一子帧中,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分别构成隔开了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跳频间隔)的多个RB组的资源块即可。
这里,图18表示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以RB组为单位配置于对每个子帧在频域中每次偏移了1RB组的RB时的RS的配置例。此外,一个RB组由两个RB构成(即,RB组大小:2RB)。另外,将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跳频间隔)设为8RB。即,分布式RB分配中的RB间隔(8RB)为RB组大小(2RB)的4倍(整数倍)。
因而,如图18所示,在子帧0中,将R4~R7分别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RB0及RB1以及构成从该RB组(RB0及RB1)隔开了8RB的RB组的RB8及RB9。同样地,如图18所示,在子帧1中,将R4~R7分别配置于构成一个RB组的RB2及RB3以及构成从该RB组(RB2及RB3)隔开了8RB的RB组的RB10及RB11。子帧2及子帧3也同样。
由此,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能够使以RB组为单位来分割终端造成的、对分割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为最小限度。另外,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使因通过分布式RB分配将终端分配给RB造成的、对分配LTE终端的RB的调度限制为最小限度。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及本实施方式的组合适合于高级LTE(LTE-advanced)的***。
而且,通过使用图18所示的RS的配置图案,能够在容纳使用以RB组为单位的RB分配(type0分配)进行高速传输的LTE终端的小区、和容纳使用分布式RB分配进行语音通话的LTE终端的小区中使用共用的格式来发送小区固有RS。因此,能够实现***的简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构成1帧的子帧数设为4子帧,将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十六个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构成1帧的子帧数并不限定于四个,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的RB数并不限定于十六个。
(实施方式5)
在移动设备通信中,对于利用下行线路从基站向终端传输的分组(下行线路数据)适用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并将表示分组(下行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利用上行线路反馈给基站。如果分组(下行线路数据)无差错,则终端将ACK(Acknowledgment,肯定确认)信号作为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如果有差错,则终端将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否定确认)信号作为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并且,基站在从终端返回了NACK信号时,进行分组(下行线路数据)的重发,即,HARQ重发。
另外,有同步/非自适应(synchronous/non-adaptive)重发,即,当从终端反馈了NACK信号时,基站在接收NACK信号后经过预定的规定时间后,使用与初次发送时相同的RB来重发分组(重发分组)。在同步/非自适应重发时,不需要用于通知分组的重发的信令,因此能够抑制控制信号对重发分组的开销。
但是,在LTE终端与LTE+终端共存的情况下,对于向LTE终端的初次发送时的分组,尽管分配了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但在从初次发送时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重发时,有可能分配其内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此时,基站将无法对于LTE终端将重发分组重发。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各RB(或RB组)中,以与HARQ中的重发间隔(即,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相同的时间间隔(即,子帧间隔)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由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设定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图案与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将HARQ(同步/非自适应(synchronous/non-adaptive)重发)中的重发间隔设为4子帧。另外,如图19所示,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于同一子帧的四个RB(或者两个RB组)。
因而,如图19所示,在RB0、RB1、RB8及RB9中,R4~R7配置于子帧0及从子帧0经过4子帧(HARQ中的重发间隔)后的子帧4。同样地,如图19所示,在RB2、RB3、RB10及RB11中,R4~R7配置于子帧1及从子帧1经过4子帧(HARQ重发中的重发间隔)后的子帧5。RB4~RB7及RB12~RB15也同样。
如图19所示,在各RB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以与HARQ中的重发间隔(即,重发周期)相同的时间间隔来配置。换言之,在各RB中,在从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子帧经过HARQ中的重发间隔后的子帧中,不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即,在各RB中,在从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子帧经过HARQ中的重发间隔后的子帧中,可靠地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
因而,例如设想基站100使用图19所示的子帧0的RB2及RB3来向LTE终端初次发送分组的情况。此时,即使在从LTE终端反馈了NACK信号的情况下,基站100也能够在从初次发送时的子帧经过4子帧(HARQ中的重发间隔)后的子帧4中,将重发分组向LTE终端可靠地重发。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各RB中,利用与HARQ中的重发间隔(重发周期)相同的时间间隔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由此,小区固有RS的配置不会妨碍LTE终端的同步/非自适应(synchronous/non-adaptive)重发,因此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
此外,HARQ中的重发间隔与HARQ进程数相同。即,例如当HARQ的重发间隔为8子帧时,每个终端存在八个HARQ进程。因而,本发明中,在各RB中,也可将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时间间隔(即,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发送周期)设为与HARQ进程数对应的时间间隔。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只说明了分组进行第1次重发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即使在第2次以上的重发次数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在各重发定时中用于重发的RB与发送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不会重叠。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各RB中,以与HARQ的重发间隔(发送周期)相同的时间间隔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在各RB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时间间隔既可为HARQ的重发间隔(发送周期)的整数倍,也可为HARQ的重发间隔(发送周期)的1/N(N为正整数)。此外,在各RB中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时间间隔为HARQ的重发间隔的整数倍时,出现用于重发的RB与发送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重叠的情况。但是,能够降低用于重发的RB与发送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重叠的概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构成1帧的子帧数设为8子帧,将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十六个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构成1帧的子帧数并不限定于八个,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的RB数并不限定于十六个。
(实施方式6)
3GPP-LTE中,LTE+终端在将CQI反馈给基站时,以规定的周期(以下,CQI报告周期),以聚合多个RB的子带为单位来报告CQI。例如,当在***频带内存在四个子带时,LTE+终端按CQI报告周期向基站报告表示各子带的信道质量的四个CQI及表示整个***频带的平均信道质量的平均CQI。
另外,各LTE+终端对于构成各子带的每个RB,使用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来测量信道质量,生成子带的CQI。即,LTE+终端为了生成各子带的CQI,必须在构成各子带的所有RB中测量信道质量。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各RB中,以与CQI报告周期相同的时间间隔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子帧中,以子带为单位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由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设定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图案与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如图20所示,将***频带设为16RB(RB0~RB15),一个子带由四个RB构成(即,子带大小:4RB)。具体而言,如图20所示,子带0由RB0~RB3构成,子带1由RB4~RB7构成,子带2由RB8~RB11构成,子带3由RB12~RB15构成。另外,将CQI报告周期设为4子帧。
因而,如图20所示,在构成子带0的RB0~RB3中,R4~R7配置于子帧0及从子帧0经过4子帧(CQI报告周期)后的子帧4。同样地,如图20所示,在构成子带1的RB4~RB7中,R4~R7配置于子帧1及从子帧1经过4子帧(CQI报告周期)后的子帧5。构成子带2的RB8~RB11及构成子带3的RB12~RB15也同样。
如图20所示,在各子帧中,R4~R7以子带为单位从基站100发送到LTE+终端。由此,LTE+终端能够利用1子帧来测量构成一个子带的所有RB的信道质量。另外,如图20所示,在各子带中,R4~R7以CQI报告周期即4子帧间隔从基站100发送到LTE+终端。即,各RB中的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发送周期与CQI报告周期相同。因而,LTE+终端能够跨及CQI报告周期即4子帧来测量所有子带0~3中的所有RB的信道质量。
即,LTE+终端能够以1次CQI报告周期(4子帧间隔)生成四个子带0~3中每个子带的CQI及整个***频带(图20所示的RB0~RB15)的平均CQI。由此,LTE+终端能够以1次CQI报告周期来报告整个***频带的所有CQI,因此能够将CQI报告的延迟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当以1次CQI报告周期报告整个***频带的所有CQI时,与以多个CQI报告周期来报告整个***频带的所有CQI的情况相比,CQI的数据大小更大。这里,编码数据大小越大,编码增益越大。因而,通过LTE+终端以1次CQI报告周期来报告整个***频带的所有CQI,编码增益更大,因此CQI的编码效率高。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在各RB中以与CQI报告周期相同的时间间隔来进行配置,且在各子帧中以子带为单位来进行配置。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且能够将CQI报告的延迟抑制到最小限度。
此外,本发明中,只要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在各子帧中以子带为单位来配置,且在各子带中以与CQI报告周期相同的时间间隔来配置即可。例如,取代图20而如图21所示,也可以在频域中相邻的子带中,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于在时域及频域中不连续的RB及子帧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定义有多个CQI报告周期,并对每个终端选择其中的一个时,基站只要以与多个CQI报告周期中的一个CQI报告周期,例如,与最典型的CQI报告周期相同的发送周期(时间间隔)来发送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只要CQI报告周期是报告作为报告对象的子带的所有CQI的周期即可,例如,LTE+终端也可以在CQI报告周期内,在时域中连续依次报告各子带的CQI。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LTE+终端报告在各子带中生成了的所有CQI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LTE+终端也可以只报告在各子带中生成了的所有CQI中的信道质量更好的高位子带的CQI。
另外,本发明中,在各子帧中,也可以以构成子带的RB数(子带大小)与构成RB组的RB数(RB组大小)的最小公倍数为单位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此时,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且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效果。这里,在3GPP-LTE中,子带大小为RB组大小的整数倍。因而,在3GPP-LTE中,如上所述,当以子带为单位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时,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总是以子带大小与RB组大小的最小公倍数为单位来进行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各RB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CQI报告周期内的1子帧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在各RB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也可以配置于CQI报告周期内的多个子帧。即,也可以使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发送周期快于CQI报告周期。此时,LTE+终端通过在各RB中获得在多个子帧中测量到的信道质量的平均值,能够进一步提高CQI的精度。
另外,在3GPP-LTE中,能够以上行线路的控制信道(例如,PUCCH(PhysicalDedicatedControlChannel,物理专用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比特数有限。因此,在3GPP-LTE中,正探讨对每N个子帧逐一向基站报告CQI的模式(周期性的UE选择的子带反馈)。这里,将报告CQI的每N子帧的周期设为CQI报告周期。在该CQI报告模式中,将***频带进行了M分割中的一个频带(带宽部分:以下称为“部分频带”)内的信道质量最好的子带的CQI,以CQI报告周期来报告。另外,在各CQI报告周期中成为CQI报告对象的部分频带,每隔N子帧发生偏移。即,对于每个部分频带,测量CQI的子帧(CQI测量子帧)不同。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该CQI报告模式,只要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在各子帧中以各部分频带中所含的子带为单位来配置,且在各子带中,以每部分频带的CQI报告周期(N子帧)的M倍的周期((N×M)子帧)来配置即可。即,只要在各RB中,将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时间间隔设为部分频带中的CQI报告周期的M倍即可。例如,图22表示当设N=4,M=2时,即,每部分频带的CQI报告周期为4子帧,整个***频带被分割成部分频带0和部分频带1时的RS的配置例。另外,在图22中,将子帧0~3设为部分频带0的CQI测量子帧,在经过CQI测量及发送准备所耗费的规定时间后报告与部分频带0相关的CQI。另外,将子帧4~7设为部分频带1的CQI测量子帧,在经过与部分频带0同样的规定时间后报告与部分频带1相关的CQI。即,CQI报告周期为4子帧。此时,如图22所示,在部分频带0(子带0及子带1)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于部分频带0的CQI测量子帧即子帧0~3中的子帧0及子帧2。另外,在部分频带1(子带2及子带3)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于部分频带1的CQI测量子帧即子帧4~7中的子帧4及子帧6。此外,在图22所示的子帧8以后,重复子帧0~7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即,在图22中,在各RB中,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时间间隔为每部分频带的CQI报告周期N(=4子帧)的M(=2部分频带)倍即8子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构成1帧的子帧数设为8子帧,将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十六个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构成1帧的子帧数并不限定于八个,分开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的RB数并不限定于十六个。
(实施方式7)
在3GPP-LTE中,基站通过以规定的周期(时间间隔)继续使用一次分配了的RB的SPS,将一部分LTE终端分配给RB。这里,将通过SPS分配了LTE终端的RB的发送周期称为SPS发送周期。通过利用SPS将LTE终端分配给RB,基站不需要在每次进行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将表示RB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通知给LTE终端。
但是,在LTE终端与LTE+终端共存的情况下,即使在SPS发送周期的某个发送定时,对配置了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分配了发往LTE终端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SPS发送周期的其他发送定时,对配置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分配发往LTE终端的发送数据。此时,基站无法对于通过SPS分配了的LTE终端进行发送数据的发送。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各RB(或RB组)中,以SPS发送周期的1/N(其中,N为正整数)的时间间隔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由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设定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图案与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将SPS发送周期设为8子帧。即,每隔8子帧发送发往通过SPS分配了的终端的发送数据。另外,如图23所示,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配置于同一子帧的四个RB(或者两个RB组)。
因而,如图23所示,在RB0、RB1、RB8及RB9中,R4~R7配置于子帧0及从子帧0经过8子帧(SPS发送周期)后的子帧8。同样地,如图23所示,在RB2、RB3、RB10及RB11中,R4~R7配置于子帧2及从子帧2经过8子帧(SPS发送周期)后的子帧10。RB4~RB7及RB12~RB15也同样。
如图23所示,在各RB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是以与SPS发送周期(图23中为8子帧)相同的时间间隔来配置。换言之,在各RB中,不在从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子帧经过SPS发送周期后的子帧中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即,在各RB中,可靠地在从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子帧经过SPS发送周期后的子帧中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的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
因而,例如只要基站100使用图23所示的子帧0的RB2及RB3来发送发往通过SPS分配了的LTE终端的发送数据,则即使在下次以后的SPS发送定时(例如,图23所示的子帧8)也能可靠地向LTE终端进行发送数据的发送。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各RB中,以与SPS发送周期相同的时间间隔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由此,不会在通过SPS对于LTE终端分配了的RB中混合存在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由此,能够防止通过SPS分配的LTE终端的通信质量的劣化,能够防止LTE终端的吞吐量劣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各RB中,以与SPS发送周期相同的时间间隔(图23所示的8RS的发送周期)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在各RB中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时间间隔也可为SPS发送周期的1/N(例如,图23中的4子帧间隔或2子帧间隔)。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构成1帧的子帧数设为11子帧,将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十六个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构成1帧的子帧数并不限定于11个,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的RB数并不限定于十六个。
(实施方式8)
在3GPP-LTE中,广播信息可根据物理资源的使用方法分为MIB(MasterInformation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Block,***信息块)1及SIB2~SIB11(即,SIB2以后的SIB)这三种。
具体而言,MIB以使用了固定子帧(例如,子帧0)及固定频率资源的P-BCH(PhysicalBroadcast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发送。另外,SIB1以固定子帧(例如,每隔2帧的子帧5)发送。另外,SIB2以后的SIB以SIB1内中含的调度信息所示的、可发送的子帧(SI-window)中的任一个发送。在SIB2以后的SIB的情况下,发送SIB的子帧是由以该子帧通知的下行线路的控制信道(例如,PDCCH(PhysicalDedicatedControlChanne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所示。即,终端在通过该子帧收PDCCH之前,并不知晓SIB2以后的SIB通过哪一个子帧发送。此外,在PDCCH中也包含表示SIB2以后的SIB是使用哪个RB发送的信息。
这里,上述广播信息必须由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接收,因此当使用配置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发送广播信息时,LTE终端无法接收广播信息。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分配广播信息的子帧及RB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由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5设定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图案与实施方式1不同。
首先,对发送MIB或SIB1的子帧进行说明。
在发送MIB或SIB1的子帧中,不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即,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发送MIB或SIB1的子帧(广播信息发送子帧)以外的子帧。例如,如图24所示,当广播信息(MIB或SIB1)以子帧1发送时,R4~R7配置于子帧1以外的子帧,即,在图24中配置于子帧0、2~7。即,在图24所示的子帧1中,不配置R4~R7。此外,在图24中,R4~R7配置于对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以外的每个子帧0、2~7在频域中各偏移了2RB的RB。
接下来,对发送SIB2以后的SIB的子帧进行说明。
在发送SIB2以后的SIB的子帧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与例如实施方式3(图15)或实施方式4(图18)等同样地配置于RB。另一方面,SIB2以后的SIB使用其内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以外的RB来发送。
这样,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发送MIB或SIB1的子帧以外的子帧。由于发送MIB或SIB1的子帧在LTE+终端中已知,因此LTE+终端能够不在发送MIB或SIB1的子帧中进行CQI测量。
另外,由于在发送必须由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接收的MIB或SIB1的子帧中,未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因此能够更多地确保可用于发送广播信息的RB。由此,在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中,基站100通过以足够低的编码率来编码广播信息并发送,能够防止广播信息的差错率特性劣化。
与此相对,对于SIB2以后的SIB,SIB2以后的SIB使用其内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以外的RB发送。这里,发送SIB2以后的SIB的子帧在LTE+终端中未知。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LTE+终端无论是否是发送SIB2以后的SIB的子帧,都能够进行通常的CQI测量。因而,在LTE+终端中,不需要在接收到PDCCH后判定是否进行CQI测量,从而能够实现终端处理的简化及延迟的减少。另外,由于SIB2以后的SIB以配置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发送,因此即使是LTE终端也可以可靠地接收广播信息。
此外,相对于上述必须由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接收的广播信息,发送必须仅由LTE+终端接收的广播信息(面向LTE+终端的广播信息SIB+)的子帧在LTE+终端中是已知的。另外,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配置在LTE+终端中也是已知的。因而,当发送面向LTE+终端的广播信息SIB+时,也可不对配置小区固有RS的子帧(或RB)及发送SIB+的子帧(或RB)设置限制。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由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可靠地接收广播信息,且在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中,能够防止广播信息的差错率特性劣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其内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以外的RB发送SIB2以后的SI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SIB2以后的SIB,例如也可以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子帧以外的子帧来发送。或者,也可基于由SIB1通知的SI-window(窗口),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发送SIB2以后的SIB的子帧以外的子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说明了对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每隔不含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图24中的子帧1)的子帧进行了偏移的RB的情况。即,说明了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在频域上每隔图24所示的子帧0、2~7各偏移了2RB的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如图25所示,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也可配置于在频域上每隔包含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图25中的子帧1)的子帧进行了偏移的RB。但是,在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中不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具体而言,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在频域上每隔图25所示的子帧0~7各偏移了2RB的RB。但是,不在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1的RB2及RB3(RB10及RB11)中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由此,即使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对每个小区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可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在各小区相同。另外,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无论有无广播信息,均可在特定的周期中固定。因而,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位于各小区的LTE+终端无须在发送广播信息的子帧中进行CQI的测量即可,能够简化LTE+终端的CQI测量所需的电路。另外,为了避免小区间的RS的相互干扰,在小区间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分配给互不相同的RB时,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的关系(用于避免干扰的RB的配置关系)无论有无广播信息,均在小区间得以维持。因此,不使干扰减轻效果劣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于MIB及SIB1~SIB11,例如即使在发送MBSFN(MBMSSingleFrequencyNetwork)数据的子帧(MBSFN子帧)中,也可不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即,也可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MBSFN子帧以外的子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构成1帧的子帧数设为8子帧,将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十六个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构成1帧的子帧数并不限定于8个,1子帧的多个副载波分成的RB数并不限定于十六个。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中,小区固有RS(R0~R7)中的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发送功率也可小于LTE终端及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R0~R3)的发送功率。假设接收基站使用四个天线传输的信号的终端(LTE终端及LTE+终端)位于整个小区内。与此相对,假设接收基站使用八个天线进行高速传输的信号的LTE+终端位于信道质量良好的小区中心附近。因此,基站通过以比由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R0~R3)的发送功率小的发送功率发送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能够提高RS的传输效率。并且,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小区固有RS(R0~R7)中的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R4~R7)的每1RB的RS的码元数量(也就是RS的配置密度),比由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R0~R3)的配置密度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LTE终端和LTE+终端并存的通信***。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LTE终端和LTE+终端并存的通信***,例如,还能够适用于仅对应于具有N个天线的基站的终端、以及还对应于具有多于N个天线的基站的终端并存的通信***。另外,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例如在通信***A中动作的终端1、以及仅在终端1动作的通信***A之前的版本的通信***B中动作的终端2并存的情况。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R0~R3是从4Tx基站或8Tx基站所具有的天线0~3(第1~第4个天线)发送的RS,R4~R7是从8Tx基站所具有的天线4~7(第5~第8个天线)发送的RS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R0~R3只要是由LTE终端及LTE+终端接收的RS即可,R4~R7只要是仅由LTE+终端接收的RS即可。例如,R4~R7也可以是从协同发送的其他基站或中继基站发往LTE+终端的RS。
另外,在具有八个天线的8Tx基站中,即使在天线数为5个以上且小于8个的情况,即,仅发送R4~R7的一部分RS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适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配置于对每个子帧在频域上进行偏移的R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也可配置于每个子帧中的不在频域上发生偏移的RB,即,不管在哪个子帧中均配置于固定的RB。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站对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分配LTE终端的情况。这里,当基站对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分配LTE终端时,LTE终端将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作为发往本基站的数据而接收,从而接收性能劣化。但是,本发明中,在允许对LTE终端的性能劣化的情况下,基站也可以对配置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的RB分配LTE终端。
另外,终端有时称为UE,基站有时称为NodeB,副载波有时称为音调(tone)。另外,CP有时称为保护间隙(GuardInterval:GI)。另外,小区固有RS有时称为公共RS。另外,参考信号有时称为导频信号。另外,子帧有时称为时隙(slot)。
另外,天线有时称为天线端口(antennaport)。另外,也可以将多个物理天线用作一个天线端口。所谓天线端口(antennaport)是指由一个或者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天线。也就是说,天线端口并不限于一个物理天线,有时也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例如,在3GPP-LTE中,未规定天线端口由几个物理天线构成,而规定为基站能够发送不同的参照信号(Referencesignal)的最小单位。另外,有时还将天线端口规定为乘以预编码矢量(Precodingvector)的权重的最小单位。例如,具有8个物理天线(物理天线0~7)的基站,在物理天线0、4中,将权重(例如,权重系数(1,1))与R0相乘后发送,将与R0的权重正交的权重(例如,权重系数(1,-1))与R4相乘后发送。同样,在物理天线1、5中,将权重(例如,权重系数(1,1))与R1相乘后发送,将与R1的权重正交的权重(例如,权重系数(1,-1))与R5相乘后发送。另外,在物理天线2、6中,将权重(例如,权重系数(1,1))与R2相乘后发送,将与R2的权重正交的权重(例如权重系数(1,-1))与R6相乘后发送。另外,在物理天线3、7中,将权重(例如,权重系数(1,1))与R3相乘后发送,将与R1的权重正交的权重(例如权重系数(1,-1))与R7相乘后发送。由此,LTE+终端能够使用R0和R4,分离从物理天线0、4到本终端的各自的传播路径并进行信道估计。同样,LTE+终端能够使用R1和R5,分离从物理天线1、5到LTE+终端的各自的传播路径并进行信道估计,能够使用R2和R6,分离从物理天线2、6到LTE+终端的各自的传播路径并进行信道估计,能够使用R3和R7,分离从物理天线3、7到LTE+终端的各自的传播路径并进行信道估计。也就是说,基站从两个物理天线发送与相互正交的权重相乘后的两个小区固有RS。在本发明中,在使用这样的RS发送方法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LTE+终端使用高阶MIMO(8天线MIMO)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接收端(LTE+终端)接收比3GPP-LTE更多的天线用参考信号时,例如,对于接收从多个基站发送的参照信号的动作也能够适用本发明。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个基站构成8天线,而对于由多个基站构成8天线的情况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表示了将3GPP-LTE设为4天线,将高阶MIMO设为对3GPP-LTE再追加4天线而合计为8天线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3GPP-LTE设为2天线,将高阶MIMO设为对3GPP-LTE再追加2天线而合计为4天线。或者,也可以采用上述两者的组合,将3GPP-LTE设为2天线或者4天线,将高阶MIMO设为对3GPP-LTE追加2天线或者追加4天线。或者,也可以将3GPP-LTE设为2天线,将高阶MIMO设为对3GPP-LTE再追加6天线而合计为8天线。
另外,在使用天线端口的概念时,即使实际的物理天线为8个,也可以对于面向3GPP-LTE的小区固有RS(由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使用的小区固有RS)定义4天线端口,对于面向高阶MIMO的小区固有RS(仅由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定义另外的8天线端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能够进行以下的运用,即:基站对于面向3GPP-LTE的小区固有RS通过每天线端口两个物理天线加权后发送,对于面向高阶MIMO的小区固有RS,从各个天线不加权地发送。
另外,小区固有RS也可以定义为用于该小区的广播信息(PBCH)或者PDCCH的解调的RS,终端固有RS也可以定义为用于发往终端的发送数据的解调的RS。
另外,进行频域与时域之间的变换的方法并不限于IFFT、FFT。
另外,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基站和终端,还能够适用于所有无线通信装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天线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同样能够适用于天线端口。
所谓天线端口,是指由一个或者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天线。也就是说,天线端口并不限于一个物理天线,有时也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
例如,在3GPP-LTE中,未规定天线端口由几个物理天线构成,仅规定为基站能够发送不同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的最小单位。
另外,有时还将天线端口规定为乘以预编码矢量(Precodingvector)的权重的最小单位。
另外,有时也将CQI及PMI合并称为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仅LTE+终端使用的小区固有RS是以测量CQI及PMI为目的,因此有时也被称为CSI-RS。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个芯片。另外,虽然这里称作LSI,但是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集成电路)、***LSI、超大LSI(SuperLSI)、或特大LSI(UltraLSI)等。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随其派生的其他技术的出现,出现了能够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在2009年1月29日提交的特愿第2009-018284号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移动通信***等。

Claims (23)

1.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将用于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子帧中;以及
发送单元,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第一终端,
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配置单元将用于数据解调的第二参考信号配置在配置有所述数据的资源块中,
所述发送单元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第一终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在终端固有的参考信号。
4.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配置在子帧中并发送出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
测量单元,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
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配置在配置有数据的资源块上并发送出的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解调单元,该解调单元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在终端固有的参考信号。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配置单元将用于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第三参考信号配置在所有的子帧中,
所述发送单元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三参考信号发送到与第一通信***对应的所述第一终端以及与第二通信***对应的第二终端。
8.如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配置在所有的子帧上、且发送到与第一通信***对应的第一终端和与第二通信***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三参考信号,
所述测量单元基于所接收的所述第三参考信号,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是在小区固有的参考信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三参考信号被用于物理广播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配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每个资源块的码元数少于所述第三参考信号的每个资源块的码元数。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所述第一通信***中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基站的天线端口的最大数量,大于在所述第二通信***中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基站的天线端口的最大数量。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为高级LTE,所述第二通信***为LTE。
1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以规定的周期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以如下的间隔配置,即: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中的重发间隔或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数相同的间隔、混合自动重发请求中的重发间隔或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数的整数倍的间隔、或者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中的重发间隔或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数的1/N的间隔,其中N为正整数。
1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以与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周期相同的周期、或者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周期的整数倍的周期而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以与半持续发送周期相同的周期、或者半持续发送周期的1/N的周期而配置,其中N为正整数。
1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在小区固有的参考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
20.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用于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子帧中的步骤;以及
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第一终端的步骤,
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21.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配置在子帧中并发送出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步骤;以及
使用所接收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22.集成电路,控制以下处理:
将用于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第一参考信号配置在子帧中的处理;以及
将所配置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第一终端的处理,
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23.集成电路,控制以下处理:
接收配置在子帧中并发送出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处理;以及
使用所接收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处理,
在与物理广播信道或者***信息块1的发送重叠的子帧中不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CN201510977423.3A 2009-01-29 2010-01-28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ctive CN105375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8284 2009-01-29
JP2009018284 2009-01-29
CN201080005693.3A CN102301628B (zh) 2009-01-29 2010-01-28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5693.3A Division CN102301628B (zh) 2009-01-29 2010-01-28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5964A true CN105375964A (zh) 2016-03-02
CN105375964B CN105375964B (zh) 2019-02-01

Family

ID=423954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7423.3A Active CN105375964B (zh) 2009-01-29 2010-01-28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201080005693.3A Active CN102301628B (zh) 2009-01-29 2010-01-28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5693.3A Active CN102301628B (zh) 2009-01-29 2010-01-28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0) US8996049B2 (zh)
EP (2) EP4239935A1 (zh)
JP (6) JP5576301B2 (zh)
KR (1) KR101688243B1 (zh)
CN (2) CN105375964B (zh)
BR (1) BRPI1007299A8 (zh)
MX (1) MX2011007834A (zh)
RU (1) RU2534752C2 (zh)
WO (1) WO201008717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3414A (zh) * 2016-06-22 2019-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站点装置、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控制程序
CN109690996A (zh) * 2016-09-07 2019-04-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和控制信道配置
CN110546900A (zh) * 2017-06-04 2019-12-06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接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129120B2 (en) 2017-06-04 2021-09-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04212A (ja) * 2009-06-19 2011-01-06 Sharp Corp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10255483A1 (en) * 2010-04-16 2011-10-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ignaling of Precoding Granularity for LTE and LTE-A
CN102377549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非自适应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JP5005082B2 (ja) * 2010-10-04 2012-08-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2074346A1 (en) 2010-12-03 2012-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ing allocat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PL2705685T3 (pl) * 2011-05-03 2015-09-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omiary wykonane przez urządzenie bezprzewodowe
CN102780532B (zh) * 2011-05-09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JP5914918B2 (ja) 2011-08-02 2016-05-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034111A (ja) 2011-08-02 2013-02-14 Sharp Corp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927801B2 (ja) 2011-08-0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779052B2 (ja) * 2011-09-09 2015-09-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686814B2 (en) * 2011-11-07 2017-06-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reference cell maintenance
WO2013074463A1 (en) * 2011-11-14 2013-05-23 Kyocer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device to device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8948113B2 (en) * 2012-03-26 2015-0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undling in LTE using explicit signalling
US9843427B2 (en) * 2012-11-28 2017-12-12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processor,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CN103873214B (zh) * 2012-12-14 2017-12-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374510B2 (ja) 2013-09-11 2018-08-1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参照信号を構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US20150349929A1 (en) * 2014-06-02 2015-12-03 Abhijeet Bhorkar Evolved node-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communication
KR102280021B1 (ko) * 2014-09-11 2021-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기법
US20160227097A1 (en) 2015-02-04 2016-08-04 Casio Computer Co., Lt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that executes predetermined data processing by linking with other apparatus
CN107926015B (zh) * 2015-08-21 2022-10-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53851B (zh) * 2016-05-30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qi测量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
KR102606781B1 (ko) * 2016-09-02 2023-11-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51206B1 (ko) * 2016-09-07 2023-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완화 장치 및 방법
RU2760033C2 (ru) * 2017-04-07 2021-11-22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з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ресурса,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CA184963S (en) 2017-07-13 2019-06-12 Chubby Gorilla Inc Bottle
CN110972324B (zh) * 2018-09-28 2021-09-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6395A (zh) * 2007-08-15 2008-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和测量导频的发射方法
CN101150571A (zh) * 2006-09-19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宽带单载波***的控制信令和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3259A (en) * 1995-05-17 1997-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ommunications channel for data services
EP1602187B1 (en) 2003-03-13 2007-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99202B2 (ja) 2006-02-08 2011-10-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
JP4904994B2 (ja) 2006-08-25 2012-03-28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MX2009007732A (es) * 2007-02-13 2009-07-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eteccion y uso eficiente de modos unicamente de difusion de operacion de sistemas de comunicacion celular.
KR101489773B1 (ko) * 2007-02-28 2015-02-0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이동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장치 및 방법
ES2563166T3 (es) * 2007-03-19 2016-03-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 para planificación semi-persistente
US8300658B2 (en) * 2007-03-21 2012-10-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antenna channel quality data acquisition in 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network using a multicast symbol
JP5196896B2 (ja) 2007-07-13 2013-05-15 花王株式会社 微細気泡前駆体の製造方法
US8135359B2 (en) * 2008-01-04 2012-03-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US8675537B2 (en) * 2008-04-0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BSFN subframes to send unicast information
US8654747B2 (en) * 2008-05-13 2014-02-18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terminal and method
CN102160300B (zh) * 2008-09-19 2014-06-18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网络元件以及操作网络元件的方法
US8315225B2 (en) * 2008-09-22 2012-11-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spects to support LTE-A downlink hi-order MIMO
US8315217B2 (en) * 2008-09-23 2012-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E e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23985B1 (ko) * 2008-12-12 2015-05-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채널 품질 지시자를 이용한 제어 채널 요소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177807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wireless traffic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37875B2 (en) * 2009-03-16 2015-01-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reception apparatus,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253197B1 (ko) * 2010-03-26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571A (zh) * 2006-09-19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宽带单载波***的控制信令和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1106395A (zh) * 2007-08-15 2008-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和测量导频的发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XTWAVE WIRELESS,IPWIRELESS: "CR clarifying the use of 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in the presense of PBCH, PSS, and SSS", 《3GPP TSG-RAN WG1 #54BIS R1-083845》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3414A (zh) * 2016-06-22 2019-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站点装置、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控制程序
CN109690996A (zh) * 2016-09-07 2019-04-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和控制信道配置
CN110546900A (zh) * 2017-06-04 2019-12-06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接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546900B (zh) * 2017-06-04 2021-03-12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接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129120B2 (en) 2017-06-04 2021-09-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246110B2 (en) 2017-06-04 2022-02-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737115B2 (en) 2017-06-04 2023-08-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785616B2 (en) 2017-06-04 2023-10-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1007299A8 (pt) 2017-07-11
EP2383918A4 (en) 2015-09-02
JP5568794B2 (ja) 2014-08-13
US20170093548A1 (en) 2017-03-30
US9473282B2 (en) 2016-10-18
JP5844849B2 (ja) 2016-01-20
JP5576301B2 (ja) 2014-08-20
CN102301628A (zh) 2011-12-28
JP2016059052A (ja) 2016-04-21
WO2010087176A1 (ja) 2010-08-05
US11991118B2 (en) 2024-05-21
KR101688243B1 (ko) 2016-12-20
US20110275396A1 (en) 2011-11-10
US20190116015A1 (en) 2019-04-18
US11398891B2 (en) 2022-07-26
JP5841203B2 (ja) 2016-01-13
JP6198197B2 (ja) 2017-09-20
US8996049B2 (en) 2015-03-31
BRPI1007299A2 (zh) 2016-02-02
US20210184818A1 (en) 2021-06-17
JP6745485B2 (ja) 2020-08-26
JPWO2010087176A1 (ja) 2012-08-02
US9762370B2 (en) 2017-09-12
US10958403B2 (en) 2021-03-23
CN105375964B (zh) 2019-02-01
EP2383918B1 (en) 2023-07-12
RU2011131777A (ru) 2013-04-20
KR20110118644A (ko) 2011-10-31
US20150131472A1 (en) 2015-05-14
JP2014233079A (ja) 2014-12-11
EP4239935A1 (en) 2023-09-06
US20230336317A1 (en) 2023-10-19
MX2011007834A (es) 2011-09-01
US9548849B1 (en) 2017-01-17
US20200119888A1 (en) 2020-04-16
CN102301628B (zh) 2016-01-20
JP2014200094A (ja) 2014-10-23
US10547433B2 (en) 2020-01-28
US20170005771A1 (en) 2017-01-05
JP2013258772A (ja) 2013-12-26
JP2017188930A (ja) 2017-10-12
US10193679B2 (en) 2019-01-29
EP2383918A1 (en) 2011-11-02
US11728953B2 (en) 2023-08-15
RU2534752C2 (ru) 2014-12-10
US20170338933A1 (en) 2017-11-23
US20220321309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628B (zh)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JP587656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10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Applicant after: Sun Patent Trust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