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2684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2684A
CN105322684A CN201510451428.2A CN201510451428A CN105322684A CN 105322684 A CN105322684 A CN 105322684A CN 201510451428 A CN201510451428 A CN 201510451428A CN 105322684 A CN105322684 A CN 105322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platform
lead division
main body
platform main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14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2684B (zh
Inventor
西村胜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67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169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22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2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26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定子、配线台以及至少局部地覆盖定子和配线台的树脂部。配线台具有大致板状的配线台主体和引出部。引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树脂部的外侧。引线穿过设置于引出部的引导部与配线台主体上的连接部连接。在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配置有连接部的面设置有第一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位于连接部与引出部之间。因此,借助第一台阶部,水滴从引出部进入连接部的进入路径变长。因此,即使水滴从引出部与树脂部的边界进入了,也能够抑制该水滴到达连接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有在内部埋入有定子的树脂制的机壳,并在该机壳的内侧配置有转子的所谓的模制马达。模制马达的定子的防水性、马达驱动时的防振性以及防音性优异。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1984-148542号公报和日本公开专利1999-275793号公报中记载了以往的模制马达。
日本公开专利1984-148542号公报中的模制马达具有将卷绕于定子铁芯的绕组与引出线的连接部绝缘固定的合成树脂制的引出衬套。并且,该引出衬套和定子铁芯被热固性树脂模制(参照权利要求书、图3等)。另一方面,日本公开专利1999-275793号公报的电动机具有如下结构(参照0012-0014段,图1等):通过引线固定板和引线按压部夹持与外部连接的引线,然后进行模制。
但是,在这些文献的结构中,存在水滴从保持引线的部件与模制树脂的边界的微小间隙进入模制树脂的内部的担忧。并且,在模制树脂的内部存在将引线的端部电连接的连接部。若进入了模制树脂的内部的水滴到达该连接部,则可能成为马达故障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结构:在模制马达中,即使水滴从保持引线的部件与模制树脂的边界进入了,也能够抑制该水滴到达连接部。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发明是一种马达,其具有:环状的定子,其包围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转子,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线台,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上方;引线,其被所述配线台保持;以及树脂部,其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定子以及所述配线台,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台具有:板状的配线台主体,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线的端部连接;引出部,所述引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所述树脂部的外侧,且所述引出部具有供所述引线穿过的引导部;以及第一台阶部,其设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配置有所述连接部的面上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出部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线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背面侧到达所述引出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在端部具有第一缺口,所述引线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缺口以及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背面侧到达所述引出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在径向内侧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一缺口。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部为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配置有所述连接部的面突出的壁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部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续至径向外侧的端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配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马达还具有与所述定子的线圈电连接的连接引脚,所述配线台主体具有供所述连接引脚沿轴向贯通的引脚用孔,在配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的所述连接部处,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引线的端部电连接,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下表面具有设置于所述连接引脚的周围的第二台阶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部避开所述连接部配置。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树脂部具有从表面朝向所述配线台主体延伸的树脂孔,所述配线台主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树脂孔的周围的第三台阶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部以及所述第三台阶部包括同一台阶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缺口。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具有一体的部件,所述一体的部件包括:所述配线台主体;以及所述引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在径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在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之间存在所述树脂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具有周向宽度或者轴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或者减小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树脂部的外侧。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倾斜部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具有从周向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在与所述引出部在径向上对置的位置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三缺口,从轴向观察时,所述引线位于所述第三缺口的周向宽度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具有:探出部,其朝向所述第三缺口的内部突出;以及第一嵌合部,其从所述探出部朝向下方延伸,所述定子具有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具有:上侧引出部,其具有作为下表面的第一对合面;以及下侧引出部,其配置于所述上侧引出部的下方,且所述下侧引出部具有作为上表面的第二对合面,所述第一对合面与所述第二对合面接触或者隔着微小的间隙在轴向上对置,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朝向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另一方侧延伸的钩部,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另一方具有供所述钩部钩住的钩承接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还具有连接所述上侧引出部与所述下侧引出部的连结部,所述上侧引出部、所述下侧引出部以及所述连结部是一体的部件。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具有从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突出的凸部或者从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凹陷的凹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凸部或者所述凹部的表面被所述树脂部覆盖。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借助第一台阶部,水滴从引出部进入连接部的进入路径变长。由此,能够抑制水滴进入连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俯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仰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仰视图。
图9是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上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0是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下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图。
图12是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配线台的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立体图。
图13是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配线台的径向内侧观察到的局部立体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出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台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引出部的侧视图。
图1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引出部的侧视图。
图1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俯视图。
图1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定子将配线台侧作为上侧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不意图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在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朝向。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A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马达1A具有定子21A、配线台22A、树脂部23A、引线26A以及转子32A。
定子21A是根据驱动电流产生磁通的电枢。定子21A呈环状包围中心轴线9A的周围。配线台22A位于定子21A的上方。在配线台22A连接一根或者多根引线26A的端部。定子21A以及配线台22A至少局部被环状的树脂部23A覆盖。转子32A配置于定子21A的径向内侧。
配线台22A具有大致板状的配线台主体61A和引出部62A。引出部62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树脂部23A的外侧。引线26A的端部与设置于配线台主体61A的连接部611A连接。并且,引线26A穿过设置于引出部62A的引导部621A向外部引出。
在配线台主体61A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配置有连接部611A的面设置有第一台阶部81A。第一台阶部81A位于连接部611A与引出部62A之间。因此,借助第一台阶部81A延长了水滴90A从引出部62A进入连接部611A的进入路径。因此,即使水滴90A从引出部62A与树脂部23A的边界进入,也能够抑制该水滴90A到达连接部611A。
<2.第二实施方式>
<2-1.马达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该马达1是定子21埋入树脂机壳23的内部的所谓的模制马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用于空调机等家电产品。但是本发明的马达也可用于除了家电产品以外的用途。例如,本发明的马达也可装设于汽车和火车等运输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医疗设备、工具、工业用大型设备等来产生各种驱动力。
如图2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固定于家电产品的框体。旋转部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定子21、配线台22、树脂机壳23、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
定子21是与驱动电流相应地产生磁通的电枢。定子21具有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以及多个线圈213。定子铁芯211由在轴向上层叠了电磁钢板的层叠钢板构成。定子铁芯211具有:包围中心轴线9的周围的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以及从铁芯背部4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42。铁芯背部41与中心轴线9大致同轴地配置。多个齿4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绝缘件212安装于定子铁芯211。使用为绝缘体的树脂作为绝缘件212的材料。绝缘件212具有覆盖齿42的轴向两端面以及周向两面的齿绝缘件部51。线圈213由卷绕于齿绝缘部51的导线构成。并且,绝缘件212具有在线圈213的径向内侧以及线圈213的径向外侧沿轴向延伸的沿部52。通过这些沿部52抑制线圈213卷绕溃散。
配线台22在定子21的上方保持引线26。配线台22具有:大致板状的配线台主体61;以及成为引线26的出入口的引出部62。例如使用为绝缘体的树脂作为配线台22的材料。配线台22通过卡合或者焊接而固定于绝缘件212的上端部。引线26从马达1的外部朝向配线台22延伸。并且,在配线台22的后述连接部611连接引线26的端部。另外,关于配线台22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叙述。
本实施方式的引线26借助后述连接引脚71与构成线圈213的导线电连接。在马达1驱动时,从外部电源通过引线26以及连接引脚71向线圈213提供驱动电流。但是,本发明中的引线也可不必一定提供驱动电流。引线例如也可为用于获取基准电压的地线,还可为与磁传感器等电子元件连接的信号线。
树脂机壳23是保持定子21以及配线台22的树脂部。树脂机壳23通过将树脂注入容纳有定子21以及配线台22的模具内的空腔中而获得。即,树脂机壳23是将定子21以及配线台22作为嵌件的树脂成型品。因此,定子21以及配线台22至少局部地被树脂机壳23覆盖。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机壳23具有圆筒部231以及顶板部232。圆筒部231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定子21被构成圆筒部231的树脂覆盖。但是,包括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的定子21的一部分也可从圆筒部231露出。并且,在圆筒部231的径向内侧配置后述转子32。顶板部232在比定子铁芯211以及转子32靠轴向上侧的位置相对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在顶板部232的下表面的中央设置有凹部233。上轴承部25以及后述轴31的上端部配置于凹部233内。
下轴承部24在比转子32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轴承部25在比转子32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例如使用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具有多个球体的球轴承作为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下轴承部24的外圈通过金属制的下罩部件241固定于树脂机壳23的圆筒部231的下端。上轴承部25的外圈通过金属制的上罩部件251固定于树脂机壳23的顶板部232。但是,也可使用滑动轴承或者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代替球轴承。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以及转子32。
轴31是沿中心轴线9配置的圆柱状的部件。轴31被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支承并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下端部比下轴承部24朝向下侧突出。在轴31的下端部安装例如空调机用的风扇。但是,轴31也可借助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与除风扇以外的驱动部连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轴31朝向树脂机壳23的下方突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为轴31朝向树脂机壳23的上方突出,且轴31的上端部与驱动部连接。或者,也可形成为轴31从树脂机壳23朝向上下突出,且轴31的上端部以及轴31的下端部这两者分别与驱动部连接。
转子32固定于轴31,转子32与轴31一同旋转。转子32具有:筒状的转子铁芯321;以及多个磁铁322。转子铁芯321由在轴向上层叠了电磁钢板的层叠钢板构成。轴31被压入至在转子铁芯321的中央设置的贯通孔323中。多个磁铁322配置于转子铁芯321的外周面。各磁铁322的径向外侧的面是与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在径向上对置的磁极面。多个磁铁322以N极的磁极面与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另外,也可使用单个的圆环状的磁铁代替多个磁铁322。在使用圆环状的磁铁的情况下,只要在磁铁的外周面沿周向交替地磁化出N极与S极即可。或者,磁铁也可埋入转子铁芯的内部。或者,也可利用混合了磁性体粉的树脂成型转子,并将该转子固定于轴31。
在马达1驱动时,从外部电源通过引线26向线圈213提供驱动电流。如此,在定子铁芯211的多个齿42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42与磁铁322之间的磁通的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磁铁的转子,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用不具有磁铁的转子。例如在感应马达或者步进马达等中,也可为通过来自定子的磁作用使不具有磁铁的转子旋转的结构。
<2-2.关于配线台的结构>
接下来,对配线台22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3是配线台22的俯视图。图4是配线台22的仰视图。另外,图2的配线台22的截面相当于图3以及图4中的A-A截面。如上所述,配线台22具有:大致板状的配线台主体61;以及成为引线26的出入口的引出部62。
配线台主体61位于定子21的上侧且相对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配置。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线台主体61在俯视时呈圆弧状扩展。但是,配线台主体61的形状在俯视时也可为除了圆弧状以外的形状。例如,配线台主体61也可在中心轴线9的周围连成环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根引线26被配线台22保持。各引线26的端部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侧与后述连接引脚71电连接。即,配线台22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具有与引线26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611。
引出部62位于配线台主体61的径向外侧。如图2所示,引出部62具有:埋入树脂机壳23内的部分;以及位于比树脂机壳23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因此,引出部6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树脂机壳23的外侧。本实施方式的引出部62由上下配置的一对部件形成。在一对部件的对合面分别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槽。若将一对部件组合,则通过这些槽形成孔状的引导部621。引线26从马达1的外部穿过该引导部621到达配线台主体61。
如图4所示,通过了引出部62的引线26沿配线台主体61的下表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配线台主体61在径向内侧的端缘以及周向的端缘的径向内端附近具有第一缺口612。引线26穿过这些第一缺口612绕至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侧。如此,通过使引线26穿过第一缺口612来抑制引线26位置偏移。并且,如图3所示,各引线26从第一缺口612沿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各引线26的端部在连接部611处与连接引脚71连接。
图5是从图3以及图4的B-B位置观察到的配线台22的局部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该马达1中,引线26与构成线圈213的导线70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连接引脚71电连接。连接引脚71由金属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连接引脚71的下端部固定于绝缘件212。并且,连接引脚71的上端部沿轴向贯通在配线台主体61设置的引脚用孔613,并朝向配线台主体61的上侧突出。
构成线圈213的导线70的端部在绝缘件212与配线台主体61之间缠绕于连接引脚71。由此,线圈213与连接引脚71电连接。另一方面,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侧,在设置于引线26的端部的环状的金属端子261中***连接引脚71。并且,该金属端子261与连接引脚71通过焊锡72电连接。即,在配线台主体61的连接部611处,金属端子261与连接引脚71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与定子21相反的一侧、即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配置连接部611。如此,在制造时连接部611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具体地说,在对金属端子261与连接引脚71进行锡焊时,能够不被定子21妨碍地进行锡焊作业。
在该配线台2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壁部81、82、83。以下,对这些壁部81、82、83进行说明。
首先,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上的连接部611与引出部62之间设置有第一壁部81。第一壁部81从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并且,第一壁部81的表面被构成树脂机壳23的树脂覆盖。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壁部81,在连接部611与引出部62之间,配线台主体61与树脂机壳23的边界面的高度至少变化两次。即,第一壁部81至少包括两个台阶部(第一台阶部)。
借助第一壁部81,水滴90的从引出部62进入连接部611的路径变长。因此,即使水滴90从引出部62与树脂机壳23的边界部发生了进入,该水滴90也很难越过第一壁部81。因此,能够抑制水滴90进入连接部611。
并且,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81从配线台主体6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续至径向外侧的端部。因此,从引出部62进入的水滴90也很难绕过第一壁部81的径向内侧或者径向外侧而到达连接部611。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滴90从引出部62进入连接部61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26从连接部611经过第一壁部81的背面侧到达引出部62。因此,引线26不通过第一壁部81。并且,连接部611与引出部62之间的引线26的配线路径变长。因此,能够抑制水滴90顺着引线26的表面进入连接部61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26以经由位于比连接部61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第一缺口612的方式配置。如此,连接部611与引出部62之间的引线26的配线路径变得更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滴90顺着引线26进入连接部611。
另外,若只考虑抑制水滴90进入连接部611,则优选通过第一壁部81完全包围连接部611的周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避开连接部611配置第一壁部81。如此,在成型树脂机壳23时,能够不被第一壁部81影响地从径向外侧或者径向内侧向配线台主体61的连接部611附近注入流动状态的树脂。由此,能够使流动状态的树脂充分地遍及连接部611附近。因此,能够抑制在树脂机壳23产生空洞。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引出部62的一对部件中的一方与配线台主体61是一体的部件。如此,只要将引出部62的至少一部分与配线台主体61形成为一体的部件,便能够减少配线台22的零件个数。但是,在该结构中,水容易从引出部62进入配线台主体61。因此,在该结构中,利用第一壁部81防止水进入更为重要。
并且,如图4所示,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下表面以至少局部地包围连接引脚71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壁部82。第二壁部82从配线台主体61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并且,第二壁部82的表面被构成树脂机壳23的树脂覆盖。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二壁部82,在连接引脚71的周围,配线台主体61与树脂机壳23的边界面的高度至少变化两次。即,第二壁部82至少包括两个台阶部(第二台阶部)。
借助第二壁部82,水滴90的进入连接引脚71的路径变长。因此,即使水滴90进入第二壁部82的外侧,该水滴90也很难越过第二壁部82。因此,能够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下表面侧抑制水滴90进入连接引脚71。
并且,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机壳23具有为树脂成型时的支承销的痕迹的树脂孔234。树脂孔234从树脂机壳23的表面朝向配线台主体61延伸。在树脂成型时,在配线台22被支承销支承的状态下,向模具的内部注入流动状态的树脂。因此,在使树脂固化并拔出了支承销后,留下与支承销的形状相应的树脂孔234。该树脂孔234可能成为水滴90进入连接部611的路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以包围树脂孔234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第三壁部83。第三壁部83从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并且,第三壁部83的表面被构成树脂机壳23的树脂覆盖。通过设置有这样的第三壁部83,在树脂孔234的周围,配线台主体61与树脂机壳23的边界面的高度至少变化两次。即,第三壁部83至少包括两个台阶部(第三台阶部)。
借助第三壁部83,水滴90的进入连接部611的路径变长。因此,即使水滴90进入了树脂孔234,该水滴90也很难越过第三壁部83。因此,能够在配线台主体61的上表面侧进一步抑制水滴90进入连接部61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81以及第三壁部83构成为一体的壁部。即,第一壁部81与第三壁部83包括一体的壁部的同一部分。如此,只要通过一个壁部实现第一壁部81的功能和第三壁部83的功能,便能够有效地利用配线台主体61上的空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线台主体61与引出部62之间设置有第二缺口63。在第二缺口63填充构成树脂机壳23的树脂。如此,水滴90从引出部62进入配线台主体61的路径变得更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滴90从引出部62进入连接部611。
<3.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B的局部纵剖视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22B的俯视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22B的仰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马达1B的配线台22B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以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马达1B进行说明,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同点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线台22B中,配线台主体61B与引出部62B是彼此分体的部件。如图6至图8所示,配线台主体61B与引出部62B在径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并且,在配线台主体61B与引出部62B之间存在树脂机壳23B的一部分。
配线台主体61B位于定子21B的上侧,且相对于中心轴线9B大致垂直地配置。在配线台主体61B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壁部81B、第二壁部82B以及第三壁部83B。由于这些壁部81B、82B、83B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壁部81、82、83是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引出部62B位于配线台主体61B的径向外侧。在图7以及图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树脂机壳23B的外周面的位置。如图6至图8所示,引出部62B具有:埋入树脂机壳23B内的部分;以及位于比树脂机壳23B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因此,引出部62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树脂机壳23B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存在于配线台主体61B与引出部62B之间的树脂机壳23B的一部分切断水滴从引出部62B朝向配线台主体61B的进入路径。因此,即使水滴从引出部62B中的露出于树脂机壳23B的外部的部分进入了引出部62B与树脂机壳23B的边界部,也能够抑制该水滴进入至配线台主体61B。因此,能够防止水滴90B到达配置于配线台主体61B的上表面的连接部611B。
配线台主体61B在径向外侧的端缘附近具有第三缺口614B。第三缺口614B在与引出部62B在径向上对置的位置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如图7以及图8所示,从轴向观察时,从引出部62B朝向配线台主体61B的引线26B位于第三缺口614B的周向宽度范围内。配线台主体61B具有第三缺口614B,由此与不存在第三缺口614B的情况相比,配线台主体61B与引出部62B的间隔变宽。因此,存在于配线台主体61B与引出部62B之间的树脂机壳23B的径向厚度也增大。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水滴90B进入配线台主体61B。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线台主体61B还设置有第一壁部81B以及第二壁部82B。因此,即使水滴90B从引出部62B进入了配线台主体61B侧,该水滴90B也很难越过第一壁部81B以及第二壁部82B。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滴90B到达连接部611B以及连接引脚71B。
并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配线台主体61B具有两个探出部615B、第一外侧脚部616B以及第二外侧脚部617B。两个探出部615B分别朝向第三缺口614B的内部突出。第一外侧脚部616B以及第二外侧脚部617B分别从两个探出部615B朝向下方延伸。并且在第一外侧脚部616B的下端部设置有朝向下方延伸的嵌合突起618B。
图9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到的配线台22B的立体图。图10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到的配线台22B的立体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配线台主体61B具有从径向外侧的缘部朝向下方延伸的第一钩部610B。并且,如图10所示,配线台主体61B具有从径向内侧的缘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内侧脚部619B。
图11是定子21B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21B的绝缘件212B具有外侧固定台214B以及内侧固定台215B。外侧固定台214B在比线圈21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从定子铁芯211B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内侧固定台215B在比线圈213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定子铁芯211B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外侧固定台214B以及内侧固定台215B的各自的上端部位于比线圈213B的上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并且,外侧固定台214B具有嵌合孔216B以及第一钩承接部217B。嵌合孔216B从外侧固定台214B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凹陷。第一钩承接部217B从外侧固定台214B的上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上述第一外侧脚部616B的嵌合突起618B嵌合于外侧固定台214B的嵌合孔216B。即,在该马达1B中,具有嵌合突起618B的第一外侧脚部616B构成第一嵌合部,具有嵌合孔216B的外侧固定台214B构成第二嵌合部。通过将嵌合突起618B嵌合于嵌合孔216B,配线台主体61B相对于定子21B的位置被固定。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线台主体61B侧的第一嵌合部设置嵌合突起618B,在定子21B侧的第二嵌合部设置嵌合孔216B。但是,也可在配线台主体61B侧的第一嵌合部设置嵌合孔,在定子21B侧的第二嵌合部设置嵌合突起。
图12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定子21B以及配线台22B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2所示,配线台主体61B的第一钩部610B钩住绝缘件212B的第一钩承接部217B。由此抑制了配线台主体61B相对于定子21B在轴向上移动。
如此,在该马达1B中,在第三缺口614B的附近将配线台主体61B固定于定子21B。由此,能够精确地对配线台主体61B的尤其是靠近第三缺口614B的部分进行定位。因此,能够精确地定位第三缺口614B相对于引出部62B的位置。
上述第二外侧脚部617B的下端面与外侧固定台214B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图13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到的定子21B以及配线台22B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3所示,上述内侧脚部619B的下端面与内侧固定台215B的上表面接触。由此,在树脂机壳23B注塑成型时,能够将配线台主体61B稳定地载置于定子21B上。
图14是引出部62B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出部62B由上下配置的一对部件、即上侧引出部641B以及下侧引出部642B形成。如图9所示,下侧引出部642B配置于上侧引出部641B的下方。上侧引出部641B的下表面为第一对合面643B,下侧引出部642B的上表面为第二对合面644B。第一对合面643B与第二对合面644B接触或者隔着微小的间隙在轴向上对置。
在第一对合面643B以及第二对合面644B分别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槽。若将上侧引出部641B与下侧引出部642B组合,则通过这些槽形成孔状的引导部621B。如图6所示,引线26B从马达1B的外部穿过该引导部621B到达配线台主体61B。
并且,下侧引出部642B具有从周向的端部附近朝向上侧引出部641B侧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钩部645B。另一方面,上侧引出部641B具有供第二钩部645B钩住的第二钩承接部646B。在图14的例子中,设置于上侧引出部641B凹陷为第二钩承接部646B。在制造引出部62B时,使第二钩部645B与第二钩承接部646B卡合。由此,上侧引出部641B与下侧引出部642B被互相固定。
另外,也可不在第二钩承接部646B设置凹陷或者贯通孔等特别的形状,而在上侧引出部641B的上表面钩住第二钩部645B的末端。并且,也可在上侧引出部641B设置朝向下侧引出部642B侧延伸的第二钩部645B,并在下侧引出部642B设置第二钩承接部646B。
在将上侧引出部641B与下侧引出部642B组合后,第二钩部645B成为从引出部62B的周向端面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在树脂机壳23B成型后,该第二钩部645B被构成树脂机壳23B的树脂覆盖。由此抑制引出部62B的位置在树脂机壳23B成型后在径向上错位。
并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出部62B具有倾斜部65B。倾斜部65B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倾斜部65B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树脂机壳23B的外侧。在树脂机壳23B注塑成型时,将引出部62B设置于具有与倾斜部65B的形状相应的形状的模具。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出部62B相对于模具的定位。并且,能够抑制在注塑成型时引出部62向径向内侧错位。
并且,如图7、图9以及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出部62B具有凸部66B。在树脂机壳23B注塑成型时,以凸部66B作为标记区分引出部62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不上下颠倒的方式将引出部62B设置于模具。由此,能够提高注塑成型时的作业效率。并且,在注塑成型后,凸部66B的表面被构成树脂机壳23B的树脂覆盖。由此进一步抑制引出部62B的位置在树脂机壳23B成型后在径向以及周向上错位。
另外,引出部62B也可具有从下表面突出的凸部来代替从上表面突出的凸部66B。并且,为了设置区分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标记以及防止注塑成型后的错位,引出部62B也可具有从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凹陷的凹部来代替凸部66B。
<4.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15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台22C的局部剖视图。若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图5与图15进行比较,在图15的例子中,设置有第一台阶部81C代替图5的第一壁部81。并且,在图15的例子中,设置有第二台阶部82C代替图5的第二壁部82。在第一台阶部81C以及第二台阶部82C处,配线台主体61C与树脂机壳的边界面的高度只变化一次。即使是像这样的只是立起的面或者只是下降的面,也能够延长水滴90C的进入路径。因此,能够抑制水滴90C进入连接部611C或者连接引脚71C。
另外,也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壁部83替换为图15那样的台阶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配置连接部。但是,也可在配线台主体的下表面配置连接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配线台主体的下表面设置第一台阶部即可。即,只要第一台阶部设置于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配置有连接部的面上的连接部与引出部之间即可。
图16以及图17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台的引出部62D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了引出部62D在组装前的样子的图,图17是表示了引出部62D在组装后的样子的图。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出部相同地,图16以及图17的引出部62D是与配线台主体分体的部件。
该引出部62D具有上侧引出部641D、下侧引出部642D以及连接部647D。上侧引出部641D与下侧引出部642D通过带状的连结部647D连接。连结部647D的一端与上侧引出部641D的周向两个侧面中的与第二钩承接部646D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相连。并且,连结部647D的另一端与下侧引出部642D的周向两个侧面中的与第二钩部645D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相连。
在组装引出部62D时,如图16中的箭头所示,以上侧引出部641D的第一对合面643D与下侧引出部642D的第二对合面644D对置的方式弯曲连结部647D。并且,将下侧引出部642D的第二钩部645D卡合于上侧引出部641D的第二钩承接部646D。由此,将上侧引出部641D与下侧引出部642D固定。
如此,在图16以及图17的例子中,上侧引出部641D、下侧引出部642D以及连结部647D是一体的部件。即,引出部62D由一个部件形成。由此,能够减少配线台的零件个数。
图18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台22E的俯视图。该配线台22E也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配线台主体61E与引出部62E由分体部件形成。在图1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树脂机壳23E的外周面的位置。如图18所示,引出部62E具有:埋入树脂机壳23E内的部分;以及位于比树脂机壳23E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的部分。
该引出部62E具有从周向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部645E。该突出部645E配置于从树脂机壳23E露出的部分。在树脂机壳23E成型时,引出部62E被设置于具有与突出部645E相应的凹部的模具。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引出部62E相对于模具定位。并且,能够在树脂机壳23E成型时抑制引出部62E的错位。
图19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F的局部剖视图。图19的例子也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配线台主体61F与引出部62F由分体部件形成。并且,该引出部62F具有倾斜部65F。倾斜部65F的轴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倾斜部65F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树脂机壳23F的外侧。在树脂机壳23F注塑成型时,引出部62F被设置于具有与倾斜部65F的形状相应的形状的模具。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出部62F相对于模具的定位。并且,能够在注塑成型时抑制引出部62F朝向径向内侧偏移。
如此,引出部的倾斜部也可为轴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化的部件。或者,引出部的倾斜部也可为周向宽度或者轴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减小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朝向径向外侧将引出部按压于模具,来进行引出部相对于模具的定位即可。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引线的端部的环状的金属端子锡焊于连接引脚。但是,引线连接于连接引脚的连接方法也可为其他方法。例如,也可通过将引线缠绕于连接引脚来将连接引脚与引线电连接。或者,也可省略连接引脚直接将引线连接于构成线圈的导线的端部。
或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个配线台保持有两根引线。但是,保持于一个配线台的引线的数量也可为一根,还可为三根以上。
或者,本发明的配线台也可为具有多个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引线也可通过锡焊等与设置于电路板上的配线图案的一部分连接。
或者,各零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23)

1.一种马达,其具有:
环状的定子,其包围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
转子,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
配线台,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上方;
引线,其被所述配线台保持;以及
树脂部,其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定子以及所述配线台,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台具有:
板状的配线台主体,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线的端部连接;
引出部,所述引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所述树脂部的外侧,且所述引出部具有供所述引线穿过的引导部;以及
第一台阶部,其设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配置有所述连接部的面上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出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背面侧到达所述引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台主体在端部具有第一缺口,
所述引线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缺口以及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背面侧到达所述引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台主体在径向内侧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一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台阶部为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配置有所述连接部的面突出的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台阶部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续至径向外侧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配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与所述定子的线圈电连接的连接引脚,
所述配线台主体具有供所述连接引脚沿轴向贯通的引脚用孔,
在配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的所述连接部处,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引线的端部电连接,
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下表面具有设置于所述连接引脚的周围的第二台阶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台阶部避开所述连接部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具有从表面朝向所述配线台主体延伸的树脂孔,
所述配线台主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树脂孔的周围的第三台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台阶部以及所述第三台阶部包括同一台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台具有一体的部件,所述一体的部件包括:所述配线台主体;以及所述引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在径向上隔着间隔配置,
在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之间存在所述树脂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部具有周向宽度或者轴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或者减小的倾斜部,
所述倾斜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树脂部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部具有从周向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台主体在与所述引出部在径向上对置的位置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三缺口,
从轴向观察时,所述引线位于所述第三缺口的周向宽度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台主体具有:
探出部,其朝向所述第三缺口的内部突出;以及
第一嵌合部,其从所述探出部朝向下方延伸,
所述定子具有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部具有:
上侧引出部,其具有作为下表面的第一对合面;以及
下侧引出部,其配置于所述上侧引出部的下方,且所述下侧引出部具有作为上表面的第二对合面,
所述第一对合面与所述第二对合面接触或者隔着微小的间隙在轴向上对置,
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朝向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另一方侧延伸的钩部,
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另一方具有供所述钩部钩住的钩承接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部还具有连接所述上侧引出部与所述下侧引出部的连结部,
所述上侧引出部、所述下侧引出部以及所述连结部是一体的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部具有从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突出的凸部或者从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凹陷的凹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或者所述凹部的表面被所述树脂部覆盖。
CN201510451428.2A 2014-08-01 2015-07-28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226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7973 2014-08-01
JP2014-157973 2014-08-01
JP2015076738A JP6616955B2 (ja) 2014-08-01 2015-04-03 モータ
JP2015-076738 2015-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684A true CN105322684A (zh) 2016-02-10
CN105322684B CN105322684B (zh) 2019-06-07

Family

ID=545947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14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22684B (zh) 2014-08-01 2015-07-28 马达
CN20152055530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0027U (zh) 2014-08-01 2015-07-28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5530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0027U (zh) 2014-08-01 2015-07-28 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3226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3878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0622396A (zh) * 2017-05-17 2019-12-2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097104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2684B (zh) * 2014-08-01 2019-06-07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6852B1 (fr) * 2003-06-27 2006-09-29 Asmo Co Ltd Ensemble moteur pour climatiseur pour vehicules
CN101505074A (zh) * 2008-02-06 2009-08-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电机及存储盘驱动设备
CN102005863A (zh) * 2009-08-31 2011-04-06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马达
DE102010064351A1 (de) * 2010-08-23 2012-03-08 Robert Bosch Gmbh Verbindung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 Verbindungselements
CN103066738A (zh) * 2011-10-19 2013-04-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壳体部件
CN203180666U (zh) * 2012-03-31 2013-09-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CN203632370U (zh) * 2012-10-15 2014-06-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CN204810027U (zh) * 2014-08-01 2015-11-25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6852B1 (fr) * 2003-06-27 2006-09-29 Asmo Co Ltd Ensemble moteur pour climatiseur pour vehicules
CN101505074A (zh) * 2008-02-06 2009-08-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电机及存储盘驱动设备
CN102005863A (zh) * 2009-08-31 2011-04-06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马达
DE102010064351A1 (de) * 2010-08-23 2012-03-08 Robert Bosch Gmbh Verbindung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 Verbindungselements
CN103066738A (zh) * 2011-10-19 2013-04-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壳体部件
CN203180666U (zh) * 2012-03-31 2013-09-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CN203632370U (zh) * 2012-10-15 2014-06-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CN204810027U (zh) * 2014-08-01 2015-11-25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396A (zh) * 2017-05-17 2019-12-2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0622396B (zh) * 2017-05-17 2021-10-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0323878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0323878B (zh) * 2018-03-30 2021-06-2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097104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2684B (zh) 2019-06-07
CN204810027U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6762B2 (en) Motor
CN204810035U (zh) 马达
CN203967846U (zh) 马达
CN204810027U (zh) 马达
CN109661761B (zh) 马达
CN204118908U (zh) 马达
CN103023168B (zh) 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2957270B (zh) 马达
US9608494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brush holder
CN104836395A (zh) 树脂外壳的成型方法以及马达
JP6070665B2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CN104584396A (zh) 马达
CN107979193A (zh) 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7846099B (zh) 定子及制造定子的方法
JP2007267525A (ja) 回転電機用端末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08370181A (zh) 马达
US20170155299A1 (en) Motor with bus-bar assembly
US20200373795A1 (en) Mo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9166453B2 (en) Split core stator with terminal accommodating resin box
JP2017221021A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送風機
US10608483B2 (en) Stator, electric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3117620B (zh) 模制马达
CN107968510B (zh) 无刷电机
JP6616955B2 (ja) モータ
JP2016146694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