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2819A -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2819A
CN105202819A CN201510333527.0A CN201510333527A CN105202819A CN 105202819 A CN105202819 A CN 105202819A CN 201510333527 A CN201510333527 A CN 201510333527A CN 105202819 A CN105202819 A CN 105202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 storage
storage material
container
refrigerant
f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35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2819B (zh
Inventor
东山直久
鸭志田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02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2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2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2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9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comprising regenerative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e.g. heat accumulators
    • B60H1/005Regenerative cooling means, e.g. cold 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60H1/00335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of the gas-air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20/0004Particular heat storage apparatus
    • F28D2020/0013Particular heat storage apparatus the heat storage material being enclosed in elemen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l with heat exchang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5Evapo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其用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的车辆的汽车空调中,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容器主体部(18),其位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和外侧伸出部(19),其仅与容器主体部(18)的下风侧缘部的上部相连且以与制冷剂流通管(12)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容器主体部(18)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在蓄冷材料容器(15)上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23),该蓄冷材料封入部具有:第1封入部(24),其存在于仅设有容器主体部(18)的部分上;和第2封入部(25),其与第1封入部(24)的上方相连,且存在于设有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的部分上。在常温下蓄冷材料(S)为液相的情况下,蓄冷材料(S)的液面(L)位于第2封入部(25)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例如,以环境保护或改善汽车油耗等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在等待信号灯等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汽车。
但是,在通常的汽车空调中,当使发动机停止时,以发动机为驱动源的压缩机会停止,因此存在无法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输送冷能的媒介物)而使制冷能力急剧降低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能够考虑到对蒸发器赋予蓄冷功能,且在使发动机停止而压缩机停止时,使蓄积在蒸发器内的冷能释放来冷却车室内。
作为这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已知如下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在热交换芯部上,沿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由2个扁平状的制冷剂流通管构成的管组,上述制冷剂流通管的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且沿通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相邻的管组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有间隙中的一部分且多个间隙中,分别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1个蓄冷材料容器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在剩余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1个散热片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两侧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间隙中配置有散热片,蓄冷材料容器的整***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在蓄冷材料容器内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其通风方向上的宽度在蓄冷材料容器的整体高度范围内相等,并且在蓄冷材料封入部内封入有蓄冷材料(参照日本特开第2011-12947号公报)。
作为向这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内填充的蓄冷材料,通常使用凝固点调整为5~10℃左右的石蜡类潜热蓄冷材料,例如十五烷(pentadecane)、十四烷(tetradecane)等。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043776号公报中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作为封入至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而使用融点为6℃的十四烷。
但是,在例如使用环境温度为-40~90℃的范围内,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会产生密度变化,并且残留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空气会发生热膨胀,根据蓄冷材料容器中的所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1个密闭空间内容积的比例即蓄冷材料填充率,而担心蓄冷材料容器会因内压而破损。因此,考虑安全性而必须降低蓄冷材料填充率。
于是,在日本特开2011-12947号公报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整***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在蓄冷材料容器内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其通风方向上的宽度在蓄冷材料容器的高度整体范围内相等,并且在蓄冷材料封入部内封入有蓄冷材料,因此在将上述蓄冷材料填充率设定得低的情况下,液相的蓄冷材料的液面难以避免地变得比较低,从而产生如下问题。即,在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与压缩机及冷凝器一同组装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上时,通常,在外壳内,热交换芯部以位于空气通路的方式以垂直状态配置,因此会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上侧部分上产生不存在蓄冷材料的较大部分。其结果是,无法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上侧部分蓄积冷能,在压缩机停止时,从供空气通过的热交换芯部中的蓄冷材料容器的上侧部分中的、不存在蓄冷材料的部分流过的空气的温度,与从存在蓄冷材料的部分流过的空气的温度相比会快速上升,从而存在作为从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通过的空气的温度的排气温度会大幅偏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能够防止蓄冷材料容器的破损,并且能够抑制冷能释放时的排气温度的偏差。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在热交换芯部上配置有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的制冷剂流通管,上述制冷剂流通管沿其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为并列状,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有间隙中的一部分且多个间隙中,分别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在剩余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散热片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两侧的间隙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间隙中配置有散热片,在蓄冷材料容器上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并且在蓄冷材料封入部内封入有蓄冷材料。所述蓄冷材料容器具有:容器主体部,其位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和外侧伸出部,其仅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及上风侧缘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侧缘部中的上部相连且以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容器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在从容器主体部至外侧伸出部的范围内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所述蓄冷材料封入部具有:第1封入部,其存在于蓄冷材料容器中的仅设有容器主体部的部分上;和第2封入部,其与第1封入部的上方相连,且在蓄冷材料容器中的设有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部分上以跨着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方式存在。在常温下蓄冷材料为液相的情况下,蓄冷材料的液面位于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2封入部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用于图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左视图。
图3是表示用于图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图4是将左侧的金属板切除而表示图2及图3的蓄冷材料容器的从左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图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变形例的、与图4相当的图。
图7是图6的B-B线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用于图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其他变形例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9是表示用于图8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图10是表示用于图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另一其他变形例的第1封入部中的水平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以通风方向下游侧(附图中通过箭头X表示的方向)为前,以其相反侧为后,以从前方观察后方时的上下、左右,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为上下、左右。
而且在以下说明中,“铝”这一术语除纯铝以外还包括铝合金。
图1表示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图2~图5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
在图1中,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具有:在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铝制第1集液箱2及铝制第2集液箱3;和设在两集液箱2、3之间的热交换芯部4。
第1集液箱2具有:位于前侧(通风方向下游侧)的下风侧上集液部5;和位于后侧(通风方向上游侧)且与下风侧上集液部5一体化的上风侧上集液部6。在下风侧上集液部5的左端部上设有制冷剂入口7,且在上风侧上集液部6的左端部上设有制冷剂出口8。第2集液箱3具有:位于前侧的下风侧下集液部9;和位于后侧且与下风侧下集液部9一体化的上风侧下集液部11。
在热交换芯部4上,沿左右方向(制冷剂流通管12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有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前后方向)的多个铝制扁平状的制冷剂流通管12。在此,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由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2个制冷剂流通管12构成的多个组13,并在由前后的制冷剂流通管12构成的组13的相邻组的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14A、14B。前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上端部与下风侧上集液部5连接,并且前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下端部与下风侧下集液部9连接。此外,后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上端部与上风侧上集液部6连接,并且后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下端部与上风侧下集液部11连接。
在热交换芯部4中的所有间隙14A、14B中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14A中且在不相邻的间隙14A中,以跨着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2的方式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S的铝制蓄冷材料容器15,并使其与构成形成间隙14A的左右两侧的组13的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2钎焊。
在热交换芯部4中的所有间隙14A、14B中的剩余的间隙14B中,以跨着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2的方式配置有波纹状的外散热片16并使其与构成形成间隙14B的左右两侧的组13的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2钎焊,其中,该外散热片16由在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片构成,且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峰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谷部、及将波峰部和波谷部连结的连结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5的间隙14A的左右两侧相邻的间隙14B中分别配置有外散热片16,多个外散热片16、在此为2个外散热片16位于沿左右方向相邻的蓄冷材料容器15之间。位于沿左右方向相邻的蓄冷材料容器15之间的外散热片16的数量并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此外,在左右两端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组13的外侧也配置有由在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片构成的外散热片16并使其与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2钎焊,而且在左右两端的外散热片16的外侧配置有铝制侧板17并使其与外散热片16钎焊。
如图2~图5所示,外散热片16的下风侧端部与前侧(下风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下风侧端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外散热片16的上风侧端部与后侧(上风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上风侧端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在此,将外散热片16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热交换芯部4的通风方向上的整体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的情况下,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7通过而进入至蒸发器1的下风侧上集液部5内,且从所有制冷剂流通管12通过而从上风侧上集液部6的制冷剂出口8流出。
蓄冷材料容器15是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将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大致纵长方形的扁平中空状,其由容器主体部18和外侧伸出部19构成,其中,容器主体部18位于热交换芯部4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且钎焊于各组13的前后2个制冷剂流通管12上,外侧伸出部19仅与容器主体部18的前侧缘部(下风侧缘部)的一部分、在此为上部相连并且以与外散热片16的前端相比向前方(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外侧伸出部19从如下部分设在固定长度的范围内,该部位是从蓄冷材料容器15的上端稍微降低的部分。
蓄冷材料容器15由2张大致纵长方形状的铝制容器结构板21、22构成,该铝制容器结构板21、22通过对在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片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且,使具有固定宽度的周缘的带状部21a、22a彼此之间相互钎焊。通过使两容器结构板21、22的除了带状部21a、22a以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而在蓄冷材料容器15上,以从容器主体部18至外侧伸出部19的方式形成中空状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且在蓄冷材料封入部23内封入有蓄冷材料S。蓄冷材料封入部23具有:第1封入部24,其存在于蓄冷材料容器15中的仅设有容器主体部18的部分(与图4的点划线Y相比位于下方的部分)上;和与第1封入部24的上方相连的第2封入部25,其在蓄冷材料容器15中的设有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的部分(与图4的点划线Y相比位于上方的部分)上跨着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地存在。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第1封入部24及第2封入部25中存在于容器主体部18上的部分的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相等。另外,存在有与第2封入部25的上方相连的部分,该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相当低,且通风方向上的宽度比第1封入部24窄。
在此,优选为,在将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第1封入部24的高度设为hmm,将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整体高度设为Hmm的情况下,满足0.7≤h/H≤0.95的关系。
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第1封入部24的下风侧部分及上风侧部分上,分别设有由相互钎焊的两容器结构板21、22的带状部21a、22a构成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续的直线状的垂直带状钎焊部51、52。此外,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上下两端部上,分别设有由相互钎焊的两容器结构板21、22的带状部21a、22a构成且沿通风方向延伸的、连续的直线状的水平带状钎焊部53、54。此外,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第1封入部24的下风侧的垂直带状钎焊部51及上风侧的垂直带状钎焊部52上,构成蓄冷材料容器15的2张容器结构板21、22的相互钎焊的2个带状部21a、22a中的任意一个、在此为左侧容器结构板21的带状部21a的外端部上,设有卡合部55,该卡合部55与右侧的容器结构板22的带状部22a的外端部相比向外侧突出,且与带状部22a的外端部卡合。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下风侧的卡合部的图示。
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23a外表面上,分别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条冷凝水排水通路26,该冷凝水排水通路26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位于上方,并且两端开口。各冷凝水排水通路26从上述一端朝向上述另一端而由上至下逐渐降低。各冷凝水排水通路26形成在2个排水通路用凸部27之间,排水通路用凸部27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中的存在于容器主体部18的部分上并向外侧鼓出,且形成1条冷凝水排水通路26的2个排水通路用凸部27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长度比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长。所有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高度相等,并且比后述的膨胀部用凸部33的高度低,且排水通路用凸部27钎焊在将形成间隙14A的左右两侧的组13构成的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2上。另外,相邻的2条冷凝水排水通路26共有位于两冷凝水排水通路26之间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左侧壁23a的冷凝水排水通路26及排水通路用凸部27与右侧壁23a的冷凝水排水通路26及排水通路用凸部27以一部分重复但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相同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错开地设置。另外,在冷凝水排水通路26内也流动微量的空气。
在形成所有冷凝水排水通路26中的上端位于第1封入部24的冷凝水排水通路26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下风侧端部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固定长度的直线部27a,且在从左右方向(制冷剂流通管12的排列方向的两侧方向)观察时,该直线部27a和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第1封入部24的下风侧缘部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上述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下风侧端部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之间形成有角焊缝(fillet)(在图5中图示略)。
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内,在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体范围内配置有错位(offset)状的铝制内散热片28。内散热片28是通过使波状带板29沿上下方向排列多个并且相互连结为一体而形成的,其中,该波状带板29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峰部29a、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谷部29b以及将波峰部29a与波谷部29b连结的连结部29c构成,沿上下方向相邻的2个波状带板29的波峰部29a彼此以及波谷部29b彼此沿前后方向错位。各波状带板29中的波峰部29a、波谷部29b及连结部29c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内散热片28钎焊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中的存在于容器主体部18上的部分的内面的没有形成凸部27的部分上。凸部27的鼓出顶壁虽然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触,但并未与内散热片28接触,因此,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中的存在于容器主体部18上的部分上,设有与内散热片28接触的接触部分和未与内散热片28接触的非接触部分。
蓄冷材料容器15的外侧伸出部19从与容器主体部18的前侧缘部的上端相比稍微靠下方的部分设在固定的长度范围内,外侧伸出部19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容器主体部18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优选为,外侧伸出部19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蓄冷材料容器15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30%以下。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中的存在于外侧伸出部19上的部分上,设有膨胀部19a,该膨胀部19a向左右两方向鼓出,且其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膨胀部19a与外散热片16的通风方向下游侧端部相比位于通风方向外侧(通风方向下游侧)。膨胀部19a由设在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上并向外侧鼓出的膨胀部用凸部33构成。
在此,优选为,在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第2封入部25中的与蓄冷材料容器15的高度方向正交方向上的截面(水平截面)中,将第2封入部25上的存在于容器主体部18上的部分的面积设为Amm2,将第2封入部25上的存在于外侧伸出部19上的部分的面积设为amm2的情况下,满足a/A≥0.15的关系。
作为向蓄冷材料容器15内填充的蓄冷材料S,使用凝固点调整为5~10℃左右的石蜡类潜热蓄冷材料S。具体来说,使用十五烷、十四烷等。在常温(15~25℃)下蓄冷材料S为液相的情况下,蓄冷材料S的液面L位于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第2封入部25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此外,优选为,作为所封入的蓄冷材料S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内的内容积的比例的、蓄冷材料填充率为70~90%。在此,优选为,内散热片28的上端与封入至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蓄冷材料S的液面L相比位于上方。在该情况下,即使在蓄冷材料S内蓄积有冷能的冷能蓄积时、以及将蓄积在蓄冷材料S内的冷能排出的冷能释放时的任意时刻,蓄冷材料S始终与内散热片28接触。
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外侧伸出部19的上端部固定有蓄冷材料注入部件31,蓄冷材料S从蓄冷材料注入部件31通过而注入至蓄冷材料封入部23内,蓄冷材料注入部件31在向蓄冷材料封入部23内注入蓄冷材料31之后被封闭。
上述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与将车辆的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压缩机、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冷却的冷凝器(制冷剂冷却器)、对从冷凝器通过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减压器)一同构成制冷循环,且作为汽车空调而搭载于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的车辆、例如汽车上。在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由压缩机压缩并从冷凝器及膨胀阀通过的低压的气液混相的双相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7通过而进入至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下风侧上集液部5内,且从所有制冷剂流通管12通过而从上风侧上集液部6的制冷剂出口8流出。然后,制冷剂在流动在制冷剂流通管12内的期间与从间隙14B通过的空气热交换,制冷剂成为气相而流出。
在压缩机的工作时,在制冷剂流通管12内流动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经由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中的存在于容器主体部18上的部分上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鼓出顶壁而直接传导至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蓄冷材料S,并且从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鼓出顶壁经由左右两侧壁23a中的没有与制冷剂流通管12钎焊的部分以及内散热片28而传导至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蓄冷材料S的整体,从而使冷能蓄积在蓄冷材料S中。
此外,在压缩机的工作时,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表面产生冷凝水,该冷凝水会进入至冷凝水排水通路26内,且基于表面张力沿着冷凝水排水通路26的两侧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而存积在冷凝水排水通路26内。当存积的冷凝水变多时,对存积的冷凝水作用的重力变得比表面张力大,而使冷凝水在冷凝水排水通路26内流下且向下方排出。
在压缩机的停止时,蓄积在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蓄冷材料S中的冷能经由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中的存在于容器主体部18上的部分上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鼓出顶壁而直接传导至制冷剂流通管12,并且从内散热片28经由左右两侧壁23a中的没有与制冷剂流通管12钎焊的部分及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鼓出顶壁而传导至制冷剂流通管12,而且从制冷剂流通管12通过而传导至该制冷剂流通管12中的钎焊于蓄冷材料容器15相反侧的外散热片16。传导至外散热片16的冷能能够被传导至从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5的间隙14A的两相邻的间隙14B通过的空气中。因此,即使从蒸发器1通过的风的温度上升,该风也会被冷却,因此能够防止制冷能力急剧地降低。
图6及图7表示用于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变形例。
图6及图7所示的蓄冷材料容器40在外侧伸出部19的基础上,具有外侧伸出部41,其中,外侧伸出部19仅与容器主体部18的前侧缘部(下风侧缘部)的一部分、在此为上部相连,并且以与外散热片16的前端相比向前方(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该外侧伸出部41仅与容器主体部18的后侧缘部(上风侧缘部)的一部分、在此为上部相连,并且以与外散热片16的后端相比向后方(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两外侧伸出部19、41以成为线对称的方式设置,该线对称是以从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上的中心穿过的垂直线为中心的。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中的存在于外侧伸出部41上的部分上,设有向左右两方向鼓出且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的膨胀部41a,膨胀部41a与外散热片16的通风方向上游侧端部相比位于通风方向外侧(通风方向上游侧)。膨胀部41a也由设在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左右两侧壁23a上并向外侧鼓出的膨胀部用凸部33构成。
本变形例的其他构成与上述蓄冷材料容器15相同。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作为用在上述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中的蓄冷材料容器,也可以为,代替蓄冷材料容器15的外侧伸出部19而仅设有向上述蓄冷材料容器40的后方的外侧伸出部41。
图8及图9表示用于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其他变形例。
图8及图9所示的蓄冷材料容器50的至少一部分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上端位于外侧伸出部19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上端位于外侧伸出部19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中的至少一个、在此为一个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上端部沿下风侧(外侧伸出部19的膨胀部用凸部33侧)延伸而与膨胀部用凸部33一体相连。由附图标记27A来表示上端部沿下风侧延伸而与膨胀部用凸部33一体相连的排水通路用凸部。换言之,所有冷凝水排水通路26中的一部分的冷凝水排水通路的上端开口位于上述外侧伸出部19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形成位于上述外侧伸出部19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且具有上端开口的冷凝水排水通路的、2个排水通路用凸部27中的任意一个、在此为上侧的徘水路用凸部27的上端部,沿下风侧(外侧伸出部19的膨胀部用凸部33侧)延伸而与膨胀部用凸部33一体相连。由附图标记26A来表示位于外侧伸出部19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且具有上端开口的冷凝水排水通路。
蓄冷材料容器50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一个侧壁23a的冷凝水排水通路26及排水通路用凸部27与蓄冷材料容器50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另一个侧壁23a的冷凝水排水通路26及排水通路用凸部27以一部分重复但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相同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错开地设置,因此,形成冷凝水排水通路26A的2个排水通路用凸部27中的任意一个、在此为上侧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上端部的位置,在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两侧壁23a中沿上下方向错开。
本变形例的其他构成与上述蓄冷材料容器15相同。
图10及图11表示用于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另一其他变形例。
蓄冷材料容器60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第1封入部24的下风侧缘部及上风侧缘部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直线状,且第1封入部24内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W1成为热交换芯部4的通风方向上的整体宽度W的85%以上。
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60的间隙14A的通风方向下游侧端部上,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下风侧端部与蓄冷材料容器60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第1封入部24的下风侧端部相比位于下风侧且与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51的下风侧端部相比位于上风侧。在此,优选为,在将蓄冷材料容器60中的包括卡合部55在内的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51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设为Zmm,将包括卡合部55在内的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51的下风侧端部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下风侧端部之间的通风方向上的直线距离设为Xmm,将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下风侧端部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左右两侧面(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中的相互平行的平坦部12a的下风侧端部之间的通风方向上的直线距离设为Ymm的情况下,满足Z-(X+Y)<1的关系。即,优选为,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51的上风侧端部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左右两侧面中的相互平行的平坦部12a的下风侧端部之间的通风方向上的直线距离k不足1mm。此外,优选为,上述X为2mm以下。
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60的间隙14A的通风方向上游端部上,后侧冷媒流通管12的上风侧端部与蓄冷材料容器60的上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52的上风侧端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而且,蓄冷材料容器60的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51的下风侧端部及上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52的上风侧端部与外散热片16的下风侧端部及上风侧端部分别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且外散热片16的宽度、即下风侧端部与上风侧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与热交换芯部4的通风方向上的整体宽度W相等。
在形成所有冷凝水排水通路26中的上端位于第1封入部24的冷凝水排水通路26的、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下风侧端部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固定长度的直线部27a,且当从左右方向(制冷剂流通管12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方向)观察时,该直线部27a与蓄冷材料容器60的蓄冷材料封入部23的第1封入部24的下风侧缘部位于相同直线上,在上述排水通路用凸部27的下风侧端部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之间形成有角焊缝61。
本发明由以下方式构成。
1)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在热交换芯部上配置有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的制冷剂流通管,上述制冷剂流通管沿其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为并列状,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有间隙中的一部分且多个间隙中,分别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在剩余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散热片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两侧的间隙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间隙中配置有散热片,在蓄冷材料容器上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并且在蓄冷材料封入部内封入有蓄冷材料,其中,
蓄冷材料容器具有:容器主体部,其位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和外侧伸出部,其仅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及上风侧缘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侧缘部中的上部相连且以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容器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在从容器主体部至外侧伸出部的范围内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且蓄冷材料封入部具有:第1封入部,其存在于蓄冷材料容器中的仅设有容器主体部的部分上;和第2封入部,其与第1封入部的上方相连,且在蓄冷材料容器中的设有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部分上以跨着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方式存在,在常温下蓄冷材料为液相的情况下,蓄冷材料的液面位于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2封入部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
2)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仅设在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上。
3)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仅设在容器主体部的上风侧缘部上。
4)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分别设在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及上风侧缘部上。
5)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将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1封入部的高度设为hmm,将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整体高度设为Hmm的情况下,满足0.7≤h/H≤0.95的关系。
6)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2封入部中的与蓄冷材料容器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将第2封入部的存在于容器主体部上的部分的面积设为Amm2,将第2封入部的存在于外侧伸出部上的部分的面积设为amm2的情况下,满足a/A≥0.15的关系。
7)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作为蓄冷材料容器的所封入的蓄冷材料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封入部内容积的比例的、蓄冷材料填充率为70~90%。
8)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壁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条冷凝水排水通路,各冷凝水排水通路设在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所述两侧壁上并向外侧鼓出,且形成在钎焊于制冷剂流通管上的2个排水通路用凸部之间,在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所述两侧壁中的存在于外侧伸出部上的部分上设有膨胀部,该膨胀部向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两侧鼓出,且其在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比蓄冷材料封入部在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大,膨胀部由设在蓄冷材料封入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并向外侧鼓出的膨胀部用凸部构成,
冷凝水排水通路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位于上方,并且冷凝水排水通路的两端开口,排水通路用凸部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位于上方,并且至少一部分的排水通路用凸部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外侧伸出部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所述一端位于外侧伸出部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的排水通路用凸部中的至少1个沿所述膨胀部用凸部侧延伸并与膨胀部用凸部一体相连。
9)在上述8)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一个侧壁的冷凝水排水通路及排水通路用凸部、和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另一个侧壁的冷凝水排水通路及排水通路用凸部,以一部分重复但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同一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错开地设置,与膨胀部用凸部一体相连的排水通路用凸部的上端的位置在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两侧壁中沿上下方向错开。
10)在上述8)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所述膨胀部用凸部的突出高度比所述排水通路用凸部的突出高度高。
11)在上述8)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由使具有固定宽度的周缘的带状部彼此相互钎焊的2张金属制容器结构板构成,且两容器结构板中的除了相互钎焊的带状部以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由此在蓄冷材料容器上设有鼓出状的蓄冷材料封入部,在两容器结构板中的成为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侧壁的部分上,设有排水通路用凸部以及膨胀部用凸部。
12)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由使具有固定宽度的周缘的带状部彼此相互钎焊的2张金属制容器结构板构成,且两容器结构板中至少任意一方的容器结构板中的除了相互钎焊的带状部以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由此在蓄冷材料容器上设有鼓出状的蓄冷材料封入部,在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以及上风侧设有连续的直线状的垂直带状钎焊部,该垂直带状钎焊部由相互钎焊的两容器结构板的带状部构成,且具有为蓄冷材料容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70%以上的长度以及固定宽度,所述第1封入部的通风方向上的尺寸与两垂直带状钎焊部之间的通风方向上的直线距离相同,并且成为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尺寸的85%以上,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的所述间隙的通风方向下游端部上,制冷剂流通管的下风侧端部与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端部相比位于下风侧、且与蓄冷材料容器的所述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下风侧端部相比位于上风侧,在所述间隙的通风方向上游端部上,制冷剂流通管的上风侧端部与蓄冷材料容器的所述上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上风侧端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13)在上述12)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所述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下风侧端部及所述上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上风侧端部、与散热片的下风侧端部及上风侧端部分别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散热片的下风侧端部和上风侧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整体宽度相等。
14)在上述12)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下风侧及上风侧的垂直带状钎焊部上,在构成蓄冷材料容器的2张容器结构板的相互钎焊的2个带状部中任意一个带状部的通风方向外端部上设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另一个带状部的通风方向外端部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且与所述另一个带状部的通风方向外端部卡合。
15)在上述14)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的通风方向下游端部上,在将包括所述卡合部在内的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设为Zmm,将包括所述卡合部在内的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下风侧端部与制冷剂流通管的下风侧端部之间的通风方向上的直线距离设为Xmm,将制冷剂流通管的下风侧端部与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中的相互平行的平坦部的下风侧端部之间的通风方向上的直线距离设为Ymm的情况下,满足Z-(X+Y)<1的关系。
16)在上述15)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所述直线距离X为2mm以下。
17)在上述12)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蓄冷材料封入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向外侧鼓出且具有平坦的鼓出顶壁的凸部,凸部的鼓出顶壁的至少一部分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且至少一部分的凸部的下风侧端部与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端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在该凸部的下风侧端部与制冷剂流通管之间形成有角焊缝。
18)在上述1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蓄冷材料封入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壁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条冷凝水排水通路,至少一部分的冷凝水排水通路的一端向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开口,各冷凝水排水通路形成在2个凸部之间,该凸部设在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所述两侧壁上并向外侧鼓出,且具有平坦的鼓出顶壁,形成一端向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开口的冷凝水排水通路的凸部的下风侧端部与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缘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19)在上述18)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冷凝水排水通路从上端朝向下端逐渐降低,并且两端开口,所有冷凝水排水通路中的一部分的冷凝水排水通路的上端向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开口。
20)在上述19)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形成上端向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开口的冷凝水排水通路的凸部的下风侧端部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固定长度的直线部,在从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的两侧方向观察时,该直线部与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缘部位于相同直线上,且在所述凸部的下风侧端部与制冷剂流通管之间形成有角焊缝。
21)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沿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由多个扁平状的制冷剂流通管构成的管组,所述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使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且沿通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相邻的管组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蓄冷材料容器及散热片以跨着沿通风方向排列的两制冷剂流通管的方式配置并与将形成间隙的2个管组构成的两制冷剂流通管钎焊。
22)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的沿左右两侧相邻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散热片。
根据上述1)~2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具有:容器主体部,其位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范围内;和外侧伸出部,其仅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及上风侧缘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侧缘部中的上部相连且以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容器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在从容器主体部至外侧伸出部的范围内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且蓄冷材料封入部具有:第1封入部,其存在于蓄冷材料容器中的仅设有容器主体部的部分上;和第2封入部,其与第1封入部的上方相连,且在蓄冷材料容器中的设有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部分上以跨着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方式存在,在常温下蓄冷材料为液相的情况下,蓄冷材料的液面位于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2封入部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因此,在与没有设置外侧伸出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内容积,且在将作为蓄冷材料容器中的所封入的蓄冷材料体积相对于1个密闭空间的内容积的比例的、蓄冷材料填充率设定为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在蓄冷材料为液相的情况下使蓄冷材料的液面增高。因此,即使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上端附近,也能够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中蓄积冷能,且在压缩机停止时,抑制在热交换芯部中的与蓄冷材料容器的上端附近相当的部分内流动的空气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抑制从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通过的空气的温度即排气温度的偏差。
而且,与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上下方向上的全长范围内设有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外侧突出的外侧伸出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小型轻量化,并且能够减少蓄冷材料容器中的未与制冷剂流通管接触的部分,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封入至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内的大量蓄冷材料。
根据上述5)~7)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在压缩机停止时,有效地抑制从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通过的空气的温度即排气温度的偏差。
根据上述8)~9)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提高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相对于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力的强度。
根据上述1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比较简单地设置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排水通路用凸部以及膨胀部用凸部,并且能够使形成位于外侧伸出部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内且具有上端开口的冷凝水排水通路的2个排水通路用凸部中的任意一个,比较简单地向上述膨胀部用凸部侧延伸并与膨胀部用凸部一体相连。
根据上述12)~20)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将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传热部内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设得比较大,并且能够将可封入至蓄冷材料封入部内的蓄冷材料的量设得比较多,从而提高在蓄冷材料中蓄积冷能的蓄冷效果。而且,在蓄冷材料容器所一致的间隙的通风方向下游端部上,制冷剂流通管的下风侧端部与上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端部相比位于下风侧且与蓄冷材料容器的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下风侧端部相比位于上风侧,在所述间隙的通风方向上游端部上,制冷剂流通管的上风侧端部与蓄冷材料容器的上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上风侧端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因此,在将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1封入部内的通风方向上的尺寸设为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尺寸的85%的基础上,能够防止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显著增大,从而能够抑制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大型化。
根据上述13)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制造工序中的各部件的钎焊前的预组装时,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使制冷剂流通管或者用于制造制冷剂流通管的坯件、容器结构板、以及散热片组装的作业。
根据上述14)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制造工序中的各部件的钎焊前的预组装时,能够无错位地简单进行两容器结构板的组装。
根据上述15)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有效地进行上述1)所述的提高蓄冷效果、以及抑制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大型化。
根据上述1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不使由散热片的下风侧端部实现的排水性恶化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防止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的显著增大。
根据上述17)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凸部的鼓出顶壁外表面与周壁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圆角,由此,即使在使凸部的鼓出顶壁外表面与制冷剂流通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凸部与制冷剂流通管之间的导热性的降低。
根据上述18)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确保冷凝水的排水性的基础上,能够取得与上述17)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同样的效果。
根据上述19)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冷凝水会朝向下方而向上风侧流动,并使冷凝水的排水速度减缓,冷凝水自身的显热有助于冷能释放持续时间的延长。此外,即使在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以使上端侧位于上风侧的方式以倾斜姿态配置在汽车空调的外壳内的情况下,由于冷凝水排水通路成为接近于垂直的状态,所以能够确保排水性。
根据上述20)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凸部的鼓出顶壁外表面与周壁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圆角,由此,即使在凸部的鼓出顶壁外表面与制冷剂流通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凸部与制冷剂流通管之间的导热性的降低。

Claims (14)

1.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在热交换芯部上配置有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使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的制冷剂流通管,所述制冷剂流通管沿其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为并列状,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有间隙的一部分且多个间隙中,分别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在剩余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散热片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两侧的间隙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间隙中配置有散热片,在蓄冷材料容器上设有蓄冷材料封入部,并且在蓄冷材料封入部内封入有蓄冷材料,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特征在于,
蓄冷材料容器具有:容器主体部,其位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的范围内;和外侧伸出部,其仅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及上风侧缘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侧缘部中的上部相连且以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容器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蓄冷材料封入部设在从容器主体部至外侧伸出部的范围,且蓄冷材料封入部具有:第1封入部,其存在于蓄冷材料容器中的仅设有容器主体部的部分;和第2封入部,其与第1封入部的上方相连,且在蓄冷材料容器中的设有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部分以跨着容器主体部及外侧伸出部的方式存在,在常温下蓄冷材料为液相的情况下,蓄冷材料的液面位于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2封入部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将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1封入部的高度设为hmm,将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整体高度设为Hmm的情况下,满足0.7≤h/H≤0.95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蓄冷材料封入部的第2封入部中的与蓄冷材料容器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中,将第2封入部的存在于容器主体部上的部分的面积设为Amm2,将第2封入部的存在于外侧伸出部上的部分的面积设为amm2的情况下,满足a/A≥0.15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作为蓄冷材料容器的所封入的蓄冷材料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封入部内容积的比例的、蓄冷材料填充率为7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壁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条冷凝水排水通路,各冷凝水排水通路设在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所述两侧壁上并向外侧鼓出,且形成在钎焊于制冷剂流通管上的2个排水通路用凸部之间,在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所述两侧壁中的存在于外侧伸出部的部分上设有膨胀部,该膨胀部向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两侧鼓出,且其在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比蓄冷材料封入部在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大,膨胀部由设在蓄冷材料封入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并向外侧鼓出的膨胀部用凸部构成,
冷凝水排水通路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位于上方,并且冷凝水排水通路的两端开口,排水通路用凸部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位于上方,并且至少一部分的排水通路用凸部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外侧伸出部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内,且所述一端位于外侧伸出部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内的排水通路用凸部中的至少1个沿所述膨胀部用凸部侧延伸并与膨胀部用凸部一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一个侧壁的冷凝水排水通路及排水通路用凸部、和蓄冷材料容器的蓄冷材料封入部的另一个侧壁的冷凝水排水通路及排水通路用凸部,以一部分重复但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同一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错开地设置,与膨胀部用凸部一体相连的排水通路用凸部的上端的位置在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两侧壁中沿上下方向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部用凸部的突出高度比所述排水通路用凸部的突出高度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蓄冷材料容器由使具有固定宽度的周缘的带状部彼此相互钎焊的2张金属制容器结构板构成,且两容器结构板中的除了相互钎焊的带状部以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由此在蓄冷材料容器上设有鼓出状的蓄冷材料封入部,在两容器结构板中的成为蓄冷材料封入部的侧壁的部分上,设有排水通路用凸部以及膨胀部用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蓄冷材料容器由使具有固定宽度的周缘的带状部彼此相互钎焊的2张金属制容器结构板构成,且两容器结构板中至少任意一方的容器结构板中的除了相互钎焊的带状部以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由此在蓄冷材料容器上设有鼓出状的蓄冷材料封入部,在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以及上风侧设有连续的直线状的垂直带状钎焊部,该垂直带状钎焊部由相互钎焊的两容器结构板的带状部构成,且具有蓄冷材料容器的上下方向长度的70%以上的长度以及固定宽度,所述第1封入部的通风方向的尺寸与两垂直带状钎焊部之间的通风方向的直线距离相同,并且成为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尺寸的85%以上,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的所述间隙的通风方向下游端部,制冷剂流通管的下风侧端部与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端部相比位于下风侧、且与蓄冷材料容器的所述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下风侧端部相比位于上风侧,在所述间隙的通风方向上游端部上,制冷剂流通管的上风侧端部与蓄冷材料容器的所述上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上风侧端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蓄冷材料容器的所述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下风侧端部及所述上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上风侧端部、与散热片的下风侧端部及上风侧端部分别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散热片的下风侧端部和上风侧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与热交换芯部的通风方向上的整体宽度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下风侧及上风侧的垂直带状钎焊部,在构成蓄冷材料容器的2张容器结构板的相互钎焊的2个带状部中的任意一个带状部的通风方向外端部设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另一个带状部的通风方向外端部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突出,且与所述另一个带状部的通风方向外端部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的通风方向下游端部,在将包括所述卡合部在内的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通风方向的宽度设为Zmm,将包括所述卡合部在内的下风侧垂直带状钎焊部的下风侧端部与制冷剂流通管的下风侧端部之间的通风方向上的直线距离设为Xmm,将制冷剂流通管的下风侧端部与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相互平行的平坦部的下风侧端部之间的通风方向上的直线距离设为Ymm的情况下,满足Z-(X+Y)<1的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距离X为2mm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蓄冷材料封入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向外侧鼓出且具有平坦的鼓出顶壁的凸部,凸部的鼓出顶壁的至少一部分与制冷剂流通管钎焊,且至少一部分的凸部的下风侧端部与所述第1封入部的下风侧端部位于通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在该凸部的下风侧端部与制冷剂流通管之间形成有角焊缝。
CN201510333527.0A 2014-06-17 2015-06-16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Active CN105202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3918 2014-06-17
JP2014123918 2014-06-17
JP2015084745A JP6410660B2 (ja) 2014-06-17 2015-04-17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2015-084745 2015-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2819A true CN105202819A (zh) 2015-12-30
CN105202819B CN105202819B (zh) 2018-11-27

Family

ID=54835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3527.0A Active CN105202819B (zh) 2014-06-17 2015-06-16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55818B2 (zh)
JP (1) JP6410660B2 (zh)
CN (1) CN1052028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6847A (zh) * 2018-11-07 2020-05-15 郑州尚格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供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4971A (ja) * 2012-12-25 2014-07-07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623912B2 (ja) * 2015-04-30 2019-1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4016A1 (ja) * 2008-12-26 2010-07-0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1907378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JP2011133127A (ja) * 2009-12-22 2011-07-07 Showa Denko Kk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DE102011081379A1 (de) * 2010-08-23 2012-02-23 Showa Denko K.K. Verdampfer mit Kältespeicherfunktion
CN103868285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109051D1 (de) 2001-01-05 2006-04-27 Behr Gmbh & Co Kg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444782B2 (ja) * 2008-09-1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蓄冷熱交換器
JP5674388B2 (ja) * 2009-12-25 2015-02-2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2012126149A (ja) * 2010-12-13 2012-07-05 Showa Denko Kk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5923262B2 (ja) * 2011-08-31 2016-05-2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5898995B2 (ja) * 2012-02-20 2016-04-06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カーエアコン用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073561B2 (ja) * 2012-02-23 2017-02-01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蓄冷熱交換器
JP2014124971A (ja) 2012-12-25 2014-07-07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4016A1 (ja) * 2008-12-26 2010-07-0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1907378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JP2011133127A (ja) * 2009-12-22 2011-07-07 Showa Denko Kk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DE102011081379A1 (de) * 2010-08-23 2012-02-23 Showa Denko K.K. Verdampfer mit Kältespeicherfunktion
CN103868285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6847A (zh) * 2018-11-07 2020-05-15 郑州尚格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供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2819B (zh) 2018-11-27
US9855818B2 (en) 2018-01-02
JP2016020803A (ja) 2016-02-04
US20150360534A1 (en) 2015-12-17
JP6410660B2 (ja) 2018-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4564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704454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2374705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758095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3900294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1825377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2109254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586808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
CN202885350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3252628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CN203518743U (zh) 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
CN104613681B (zh) 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78083B (zh) 冷却储存式热交换器
CN202648032U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
JP2013061136A5 (zh)
JP5624761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4541120A (zh) 蓄冷热交换器
CN202757352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2012154595A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5202819A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5574700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097520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5501494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2015148404A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286184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chigi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0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Patentee after: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