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6901A -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6901A
CN105186901A CN201510560060.3A CN201510560060A CN105186901A CN 105186901 A CN105186901 A CN 105186901A CN 201510560060 A CN201510560060 A CN 201510560060A CN 105186901 A CN105186901 A CN 105186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electric capacity
boost
electrical level
level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00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6901B (zh
Inventor
丁杰
邹海晏
陶磊
张�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600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6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6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6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6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6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判断旁路二极管的导通关断状态,在判断任一旁路二极管动作后,则通过推高相应的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推高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上的电压),将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的压差拉大,避免触发旁路二极管动作;进而避免了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持续振荡不受控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输入功率的对称,提高了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正常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领域中,通常通过逆变器接收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经过逆变后其网侧桥臂输出经交流滤波器滤波,再由变压器升压与电网相连,进而实现供电。
图1所示为光伏发电领域中常用的五电平光伏逆变器的应用拓扑,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存在两组直流母线:第一电容C1Pos和第二电容C1Neg构建的第一电平直流母线,以及第三电容C2Pos和第四电容C2Neg构建的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经过正负两个Boost变换器的升压之后,得到第二电平母线电压。另外,在两组直流母线之间跨接了正负两个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以保证当电池板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电平母线电压时将相应的Boost变换器旁路,从而降低损耗。
但是,当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较为接近时,若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中点电压存在波动,则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的正半边电压V1Pos可能高过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的正半边电压V2Pos,或者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的负半边电压V1Neg可能高过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的负半边电压V2Neg,从而使得相应的旁路二极管动作,例V1Pos>V2Pos时,第一二极管D1动作;而此时由于总的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仍是低于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的,因而V1Neg<V2Neg,第二二极管D2不会动作。而第一二极管D1动作后,将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的正半边电压V1Pos钳位到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的正半边电压V2Pos;正向boost变换器由于被旁路失去其功能,其电流环反馈无法跟随指令电压值;此时第二二极管D2未动作,因而负向boost变换器仍受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正负半边boost变换器输出到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的功率不对称加剧了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中点的振荡,从而造成正负半边旁路二极管的交替导通,使得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持续振荡不受控,进而造成了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输入功率的振荡,使得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无法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组直流母线电压接近时可能出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应用于光伏逆变***,所述光伏逆变***包括:串联于电池板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五电平逆变器、串联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之间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Boost变换器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之间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二Boost变换器;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串联支路的两端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另外两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相连,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点及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五输入端相连;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否导通;
当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当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所述预设斜率上升至所述预设限值。
优选的,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否导通的步骤包括:
判断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所述第一差值为所述第一电容上的电压减去所述第三电容上的电压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减去所述第四电容上的电压的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是否饱和;当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饱和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
当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是否饱和;当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饱和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
优选的,所述光伏逆变***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串联的第一电流传感器,和与所述第而二极管串联的第二电流传感器;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否导通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及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电流;
当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电流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当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电流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
优选的,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是否关断;
当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关断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优选的,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否关断;
当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关断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优选的,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导通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当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优选的,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导通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当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优选的,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关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关断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间;
当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关断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优选的,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关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关断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间;
当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关断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装置,应用于光伏逆变***,所述光伏逆变***包括:
串联于电池板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五电平逆变器;
串联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之间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Boost变换器;
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之间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二Boost变换器;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串联支路的两端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另外两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相连,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点及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五输入端相连;
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装置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对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控制。
由以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通过判断旁路二极管的导通关断状态,在判断任一旁路二极管动作后,则通过推高相应的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推高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上的电压),将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的压差拉大,避免触发旁路二极管动作;进而避免了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持续振荡不受控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输入功率的对称,提高了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正常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五电平光伏逆变器的应用拓扑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流程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流程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流程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流程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组直流母线电压接近时可能出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应用于光伏逆变***,所述光伏逆变***如图1所示,包括:串联于电池板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C1Pos和第二电容C1Neg、五电平逆变器、串联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第三电容C2Pos和第四电容C2Neg、连接于第一电容C1Pos和第三电容C2Pos之间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Boost变换器及连接于第二电容C1Neg和第四电容C2Neg之间的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Boost变换器;第一电容C1Pos和第二电容C1Neg的串联支路的两端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另外两个输入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Pos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四电容C2Neg相连,第一电容C1Pos和第二电容C1Neg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第三电容C2Pos和第四电容C2Neg的连接点及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五输入端相连;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判断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是否导通;
S102、当判断第一二极管D1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S103、当判断第二二极管D2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所述预设斜率上升至所述预设限值。
图1所示五电平逆变器在MPPT(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最大功点跟踪)模式下,工作于五电平模式,其中的第一开关管S2Pos、第二开关管S1Pos、第三开关管S0、第四开关管S1Neg和第五开关管S2Neg交替工作,输出五个电平:V2Pos、V1Pos、0、-V1Neg和V2Neg。
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和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两端分别跨接了旁路二极管,可以在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第一电容C1Pos和第二电容C1Neg上的电压)高过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第三电容C2Pos和第四电容C2Neg上的电压)时将相应的Boost变换器旁路,以降低损耗。
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和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分别控制正负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跟随MPPT电压指令,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值根据网侧逆变器调制度动态调整。
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所述预设限值为: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的上限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为避免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接近时,第二二电平母线中点电压(第三电容C2Pos和第四电容C2Neg的连接点处的电压)波动等原因而触发旁路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动作造成的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振荡失控,持续监测判断旁路二极管导通关断状态,若监测到任一旁路二极管动作,则通过推高相应的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推高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将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的压差拉大,避免触发旁路二极管动作;进而避免了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持续振荡不受控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输入功率的对称,提高了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正常运行的可靠性。
优选的,如图3所示,步骤S101包括:
S201、判断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所述第一差值为第一电容C1Pos上的电压减去第三电容C2Pos上的电压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为第二电容C1Neg上的电压减去第四电容C2Neg上的电压的差值;
S202、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是否饱和;当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饱和时,判断第一二极管D1导通;
S203、当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是否饱和;当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饱和时,判断第二二极管D2导通。
图3所示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是否导通的判断方法为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的,或者也可以通过硬件连接来实现,此时所述光伏逆变***还包括: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的第一电流传感器,和与所述第而二极管串联的第二电流传感器;步骤S101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及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电流;
当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电流时,判断第一二极管D1导通;当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电流时,判断第二二极管D2导通。
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是否导通的判断方法可以选用上述两种任意一种方法,具体的选用可以视其应用环境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如图4所示,步骤S102之后还包括:
S104、检测并判断第一二极管D1是否关断;
S105、当判断第一二极管D1关断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优选的,如图4所示,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
S106、检测并判断第二二极管D2是否关断;
S107、当判断第二二极管D2关断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在将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的压差拉大,避免了触发旁路二极管动作;待监测到所述旁路二极管在一段时间内均未动作后,再通过控制相应的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控制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回到推高前的值。使得所述第一电平直流母线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恢复到正常状态,并能够继续监测两个旁路二极管的导通关断状态,提高了所述五电平光伏逆变器正常运行的可靠性。
优选的,如图5所示,步骤S101之后还包括:
S401、记录并判断第一二极管D1的导通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当判断第一二极管D1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再执行步骤S102,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优选的,如图5所示,步骤S101之后还包括:
S402、记录并判断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当判断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再执行步骤S103,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对于旁路二极管导通时间的记录可以通过引入二极管导通计时器来实现;当判断旁路二极管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才控制相应的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目的是增加判断时间,防止对旁路二极管导通状态的误判,进而避免因暂态造成旁路二极管短暂开通触发所述第二电平直流母线电压的指令抬升控制。
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设定为10ms;也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设定为0将其取消。
优选的,如图6所示,步骤S104之后还包括:
S501、记录并判断第一二极管D1的关断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间;
当判断第一二极管D1的关断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再执行步骤S105,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优选的,如图6所示,步骤S106之后还包括:
S502、记录并判断第二二极管D2的关断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
当判断第二二极管D2的关断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再执行步骤S107,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对于旁路二极管关断时间的记录可以通过引入二极管关断计时器来实现,当判断旁路二极管的关断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才控制相应的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其目的是防止对旁路二极管关断状态的误判,和因旁路二极管刚退出工作就降低所述第二电平母线电压而造成的旁路二极管又恢复导通。
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设定为20ms;也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设定为0将其取消。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装置,应用于光伏逆变***,所述光伏逆变***如图1所示,包括:
串联于电池板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C1Pos和第二电容C1Neg;
五电平逆变器;
串联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第三电容C2Pos和第四电容C2Neg;
连接于第一电容C1Pos和第三电容C2Pos之间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Boost变换器;
连接于第二电容C1Neg和第四电容C2Neg之间的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Boost变换器;
其中,第一电容C1Pos和第二电容C1Neg的串联支路的两端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另外两个输入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Pos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四电容C2Neg相连,第一电容C1Pos和第二电容C1Neg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第三电容C2Pos和第四电容C2Neg的连接点及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五输入端相连;
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装置采用图2至图6任一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对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控制。
具体的步骤及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值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值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伏逆变***,所述光伏逆变***包括:串联于电池板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五电平逆变器、串联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之间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Boost变换器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之间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二Boost变换器;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串联支路的两端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另外两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相连,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点及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五输入端相连;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否导通;
当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当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所述预设斜率上升至所述预设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否导通的步骤包括:
判断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所述第一差值为所述第一电容上的电压减去所述第三电容上的电压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减去所述第四电容上的电压的差值;
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是否饱和;当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饱和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
当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是否饱和;当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电压环调节器或者电流环调节器饱和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串联的第一电流传感器,和与所述第而二极管串联的第二电流传感器;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否导通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及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电流;
当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电流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当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电流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是否关断;
当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关断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否关断;
当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关断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导通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当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导通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当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上升至预设限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关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并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关断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间;
当判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关断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关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并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关断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间;
当判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关断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的指令电压值以预设斜率下降至上升前的指令电压值。
10.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伏逆变***,所述光伏逆变***包括:
串联于电池板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五电平逆变器;
串联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之间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Boost变换器;
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之间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二Boost变换器;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串联支路的两端与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另外两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相连,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Boost变换器、所述第二Boost变换器、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点及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五输入端相连;
所述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装置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对所述五电平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控制。
CN201510560060.3A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186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0060.3A CN105186901B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0060.3A CN105186901B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6901A true CN105186901A (zh) 2015-12-23
CN105186901B CN105186901B (zh) 2017-10-27

Family

ID=5490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0060.3A Active CN105186901B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690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53732A2 (de) * 2007-06-06 2009-04-29 REFU Elektronik GmbH Schaltungsanordnung und 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Wechselrichter mit Hochsetzsteller
CN101902145A (zh) * 2009-05-28 2010-12-01 通用电气公司 太阳能逆变器和控制方法
CN102510234A (zh) * 2011-11-10 2012-06-20 珠海天兆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并网逆变器变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和控制***
US20130301314A1 (en) * 2012-05-10 2013-11-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53732A2 (de) * 2007-06-06 2009-04-29 REFU Elektronik GmbH Schaltungsanordnung und 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Wechselrichter mit Hochsetzsteller
CN101902145A (zh) * 2009-05-28 2010-12-01 通用电气公司 太阳能逆变器和控制方法
CN102510234A (zh) * 2011-11-10 2012-06-20 珠海天兆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并网逆变器变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和控制***
US20130301314A1 (en) * 2012-05-10 2013-11-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兵等: "光伏发电逆变器拓扑及关键技术综述", 《电力电子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6901B (zh) 2017-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704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10644614B2 (en) Conversion device having a control unit for detecting arm short-circuit
CN105490306B (zh) 一种光伏储能并网供电***
CN103944148A (zh) 一种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保护方法、装置及逆变电路
KR20210003815A (ko) 무정전 전원 장치
KR101393235B1 (ko) 고장 감내형 pwm 스위칭에 의한 전력변환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406580A (zh) 一种供电***和方法
CN103546055A (zh) 多级电力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
JP3954068B2 (ja) 電流分担スタティックスイッチを持つダイナミック直列電圧補償器
CN110687476B (zh) 一种接地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设备
CN108306335A (zh) 光伏发电***、逆变器及其并网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9058019A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102085471B1 (ko) 무정전 전원 장치
CN105186901A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输入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078681B1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490275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20150005822A (ko) H-브리지 멀티 레벨 인버터의 순간정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6886082B1 (ja) 電源装置
CN112924855B (zh) 一种并网继电器电路
KR101224088B1 (ko) 인버터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JP5456428B2 (ja) 直流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36102B2 (ja) 無停電電源装置
JP6958999B2 (ja) 単独運転検出装置及び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KR101845713B1 (ko) 3 레그 정류기-인버터 구조를 이용한 무정전 전원 공급 장치
CN211349057U (zh) 切换控制装置和储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