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5038A -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5038A
CN105115038A CN201510558519.6A CN201510558519A CN105115038A CN 105115038 A CN105115038 A CN 105115038A CN 201510558519 A CN201510558519 A CN 201510558519A CN 105115038 A CN105115038 A CN 105115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set
exhaust air
tangential impeller
air f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85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585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5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5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5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机壳,贯流叶轮出风风道,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其特征是: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有引风口,引风口在垂直于室内机贯流叶轮轴心线,室内机出风口位于左下侧的投影平面中的投影线,与出风风道壁相交的点为上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正方向段的顺时针夹角大于等于10°到小于等于200°,室内机机壳侧板上开设有风口,在室内机机壳侧板风口上设置有引风风扇。本发明具有出风风量出风风速大,射程远,出风为热交换风与室内空气形成凉而不冷的混合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仅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时,室内空气在贯流叶轮的作用下被吸入室内机,与热交换器热交换后成为热交换空气,由室内机出风风道吹出。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均为一封闭的风道,热交换空气在被吹出前与出风风道外侧的室内空气是隔绝的,因此,出风风道吹出的全部是热交换风。特别是在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内机进出风口温差达到14度左右,相对室内原有空气温度,形成较大的温差,当空气调节达到设定温度后,空调处于围绕设定温度间断开启关闭来调控室温的工作状态,室内机的出风温度更低,人体经受这种室内机出风的直吹,就会感觉到很冷,经常受到这种温差过大的室内机出风的直吹,就会得通常所说的“空调病”,这个问题在老弱病残,儿童使用者身上,在人们睡眠使用时,尤其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设置混合送风装置,改善室内机出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但室内机中的贯流叶轮的出风是通过在出风风道壁上折射形成出风的特性,决定了贯流叶轮的出风风道要求设计得尽可能窄小,且为向着贯流叶轮轴心线弧形弯曲。从室内机节约成本和美观上来讲也需要小型化设计,因此室内机的出风风道内是无法容纳通常的送风装置的,否则,强行设置送风装置,出风风道的出风会被堵塞,送风装置也会改变贯流叶轮的出风折射方向,严重影响出风风压和出风量。长期以来,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认为采用贯流叶轮进行热交换的室内机出风风道内是不可以设置送风装置的。如中国专利号CN201420218504,名为“一种空调器”的专利说明书第一页中就明确说明“现有具有安装部的空调一般都采用贯流风扇,贯流风扇,风道及与出风口的位置关系决定了难以在其内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中国专利号CN201420218683名为“一种具有送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专利说明书第一页也明确说明“现有具有安装部的空调一般都采用贯流风扇,且贯流风扇以其轴线与出口平行而设置,因此,要获得满足要求的送风性能,这种空调的体积均较大,且不能在内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此处的安装部的空调,是指安装在墙壁上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吊在室内顶上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此处的贯流风扇即为贯流叶轮。因此,空调领域的技术人员,总是将送风装置设计在紧靠室内机的出风口外侧,并为此设置了上下导风,左右导风,分流导风等名目繁多的导风装置,关于室内机出风口外侧的导风装置的专利技术文献也数以千计,目的就一个,改善区域温差,减小冷风直吹的影响。中国专利号2014207299611,名为“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的专利(简称D专利)提出的在贯流叶轮的送风风道的后蜗壳上,即送风风道壁上设置送风装置,导入室内未经热交换的空气并与送风风道中的热交换空气形成混合风后送至室内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贯流叶轮的送风风道即为室内机出风风道。该技术方案主要点是在送风风道壁上开口并在开口处安装设置引风组件,在所属室内机罩壳的相应位置形成附加进风口,引风组件如D专利说明书0008,0009自然段说明的那样:引风组件为多个引风格栅,“引风格栅包括位于所述后蜗壳型线上的第一部和背离所述送风风道方向弯曲的第二部”,很显然,D专利的引风组件也是设置在出风风道壁的外侧的。D专利的发明目的有二点:1,在送风风道形成与室内温差较小的混合风并送至室内,温差较小的混合风吹到人体身上,感觉凉而不冷,较为柔和舒适,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2,增大了室内机出风口的送风量,有助于加快室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和均匀性,降低了室内空气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和能耗。但D专利的技术方案存在缺点: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壁外侧与室内机机壳所形成的空间是唯一可以用来设置粗厚保温管包裹着的空调连接管和空调排水管以及与室外机连接电源线的地方,这些管子和线几乎挤占满出风风道壁外侧的空间而紧贴着室内机出风风道壁外侧,现有空调室内机无论从美观还是从节约成本上来讲,都趋于超薄小型化设计,超薄小型化设计后这个空间除满足上述管道和线路布置外,室内机出风风道壁外侧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引风组件了,因此,即便是强行设置引风组件,引风组件的引风口也会被经过保温管包裹的空调连接管,空调排水管和电源线顶住遮挡而引风不畅,引风量不足,甚至会出现引风组件中的引风格栅被顶住封闭引风口而无法引风的情况,达到D专利发明目的技术效果也就会较差,D专利说明书第三页第0026自然段强调开口71必须限定在后蜗壳7的特定段合适位置和对开口两端距离的限定,就已经隐含说明D专利的技术方案存在这个问题,其实,D专利“引风格栅……背离所述送风风道方向弯曲的第二部”无论作怎样的角度设置,只要位于原出风风道型线外侧,就会出现贯流叶轮流过来的出风中的一部分被折射到出风风道壁外,引风组件形成不了完全负压,不但没有引用作用反而形成出风,不可能达到D专利的发明目的。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在达到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出风不够柔和,送风风量少的问题即完全达到D专利发明目的同时,解决了D专利存在的引风组件引风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机壳,贯流叶轮出风风道,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其特征是: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有引风口,引风口在垂直于室内机贯流叶轮轴心线,室内机出风口位于左下侧的投影平面中的投影线,与出风风道壁相交的点为上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正方向段的顺时针夹角大于等于10°到小于等于200°,室内机机壳侧板上开设有风口,在室内机机壳侧板风口上设置有引风风扇。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机壳,贯流叶轮出风风道,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其特征是:在室内机机壳侧板和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开设有风口,在室内机机壳侧板开设的风口或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开设的风口上设置有引风风扇。
本发明风口上设置的引风风扇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是专指采用贯流叶轮进出风的室内机,所以本发明中的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即为室内机出风风道,通常贯流叶轮出风风道由出风风道部分的蜗舌和蜗壳以及两侧板组成截面为长方形的风道,以蜗舌和蜗壳为前后布置时,两侧板分为左右两块,左右两侧板将蜗舌和蜗壳连接围合成截面为长方形的风道后,贯流叶轮的蜗舌和蜗壳就为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其余两边则为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采用贯流叶轮进出风的室内机为长方形,通常为室内机机壳上方进风,下方出风,机壳左右两侧为室内机机壳侧板,本发明引风口设置在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的蜗壳上,即通常所称的贯流叶轮的出风风道壁后蜗壳上,因此,本发明的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有引风口即为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的蜗壳上开设有引风口,在本发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引风口的技术方案中,其中的室内机机壳侧板上开设的风口位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外侧相对应的室内机机壳侧板上,在本发明的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开设有风口的技术方案中,室内机机壳侧板开设的风口位于出风风道相对应的室内机机壳侧板上。通常贯流叶轮为长圆筒形,贯流叶轮的出风风道截面为长方形,室内机的出风口的截面为长方形,贯流叶轮的轴心线与上述长方形的长中心线平行,所以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的引风口也相对应为长中心线与之平行的长方形。请参见附图3,组成长方形的引风口在垂直于室内机贯流叶轮轴心线,室内机出风口位于左下侧的投影平面中的投影线,以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出风方向161为方向,沿着出风风道16型线,首先与出风风道16型线相交的点为与出风风道壁相交的上切点A,对应的另一切点则为与出风风道壁相交的下切点B。此外,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的引风口也可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其他形状,只要满足这些引风口在垂直于室内机贯流叶轮轴心线,室内机出风口位于左下侧的投影平面中的投影线,与出风风道壁相交的点为上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正方向段的顺时针夹角大于等于10°到小于等于200°即可。
本发明垂直于室内机贯流叶轮轴心线,室内机出风口位于左下侧的投影平面即为空调室内机右视图,也就是本发明附图1,反之,则为空调室内机左视图。室内机出风口位于左下侧即贯流叶轮出风方向为左下侧。
室内机贯流叶轮折射出风的特性决定了出风风道不同于一般的风机出风风道,一般的风机出风风道技术并不适用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的设计,贯流叶轮的出风风道的型线为对着贯流叶轮轴心线方向弧形弯曲,如仅是在原来的出风风道壁上简单开一个引风口,引风口的上切点与下切点仍位于弧形弯曲的出风风道壁上,贯流叶轮流出的空气将会直接对着引风口在引风口形成正压而流出,不可能达到引进室内空气的目的。所以必须将引风口的上切点与下切点所组成的投影线在出风风道壁上的相对位置结构关系满足“引风口在垂直于室内机贯流叶轮轴心线,室内机出风口位于左下侧的投影平面中的投影线,与出风风道壁相交的点为上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正方向段的顺时针夹角大于等于10°到小于等于200°”这一技术特征才能形成完全负压的引风口。请参见附图3,上切点A到下切点B的连线即为上切点与下切点所组成的投影线,出风风道壁相交的点为上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是指以上切点A为切点,以上切点所在的出风风道壁16型线在上切点A为切点的切线,即附图3中的130,附图3中的161为贯流叶轮出风方向,切线130箭头方向即表示为切线与贯流叶轮出风方向161同方向,过切线上切点A与贯流叶轮出风方向161同方向的线段即为切线正方向段,反之,则为切线负方向段。顺时针夹角是指上切点A到下切点B的连线以上切点A为原点,顺时针方向转到与该切线正方向段的夹角,即附图3中131,131中的箭头方向标明为顺时针。如果在空调室内机左视图中,顺时针夹角则为逆时针夹角,两者性质相同。当出现出风风道壁的型线为直线的特例时,出风风道壁型线所形成的直线即为上切点A所在的出风风道壁切线。当引风口的上切点到引风口的下切点在出风风道壁上满足这样的位置结构关系时,引风口才能形成负压区域,引风口外的室内空气就会通过室内机机壳侧板上开设的风口引进来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内的热交换风混合后形成柔和的混合风流出室内机出风口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否则,由于出风风道是向着贯流叶轮轴心线方向弧形弯曲的,贯流叶轮折射流出的热交换空气就不能保证在引风口形成完全的负压区域,有可能形成引风与出风同时出现的情况,甚至形成热交换空气通过引风口流出而不能引入室内空气的情况,发明目的不但无法实现,还会使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内的热交换风被分流流出,导致室内机出风风量不足。
本发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的蜗壳上开设引风口时,引风口的上切点与下切点有多种相对位置结构可以达到本发明目的,其中以上切点向出风风道内弯曲,下切点仍位于原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型线上的错开设置为最佳,这样形成的引风口就全部位于原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内,丝毫不挤占原出风风道壁外的空间,又基本上位于原出风风道壁型线上,对出风风道的出风几乎没有影响。本发明的原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是假设没有开引风口时的贯流叶轮的出风风道壁。由于引风口不存在挤占出风风道壁外的空间和被遮挡的问题,引风流畅,引风量充足,也就消除了D专利的引风组件的风口被顶住遮挡而引风效果差的缺点。正因为本发明的引风口丝毫不占用出风风道壁外的空间,不会与出风风道壁外侧的管子,线路发生挤占的冲突和被顶住遮挡,本发明可在贯流叶轮蜗壳的出风风道壁全壁段上的任一位置设置引风口,也可在出风风道壁全壁段上设置3到8个甚至更多个引风口来提高引风量和引风进入出风风道中的均匀性,不存在D专利中必须对开口71限定在后蜗壳的特定的合适位置,否则就难以避免出现不均匀的出风和引风量不足的问题。当贯流叶轮流出的热交换风经向内弯曲的引风口上切点流向室内机出风口时,引风口向内弯曲的上切点和仍位于原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的下切点组成的引风口形成负压区域,室内空气就会通过室内机机壳侧板上开设的风口引进到引风口内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内的热交换风混合后形成柔和的混合风流出室内机出风口。此时的出风量应为贯流叶轮的热交换出风加引风口引进来的室内空气,总出风量加大,但热交换能量不变,仍为贯流叶轮流出来的热交换出风所携带的能量,室内机出风口输出热交换能量不变,如为制冷模式下的话,就是说,制冷量不变,出风量增加,出风温度就得到适当提高,使得室内机出风口的出风由人体感觉冷风变为凉风,出风变得柔和舒适,从而消除了“空调病”的问题。因为温度得到适当提高的出风所携带的制冷量并没有减少,出风量获得了增加,室内空气循环加速,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减少,省电节能,从而达到本发明发明目的。
在上述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机机壳侧板上开设的风口引进到引风口内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内的热交换风混合后形成柔和的混合风流出室内机出风口时,由于贯流叶轮流出的热交换风的能量是一定的,形成混合风后,总出风量增加了,所以出风风速就必然有所隆低,出风射程也有所减小,此时,在室内机机壳侧板上的风口上设置引风风扇,一是提高了引风风量,使得形成的混合风的温度得到更大提高,二是引进的室内空气自身具有了一定的风能,解决了出风风速有所隆低,出风射程有所减小的问题,当引风风扇转速使得引进风的流速达到和大于出风风道内热交换风的流速时,室内机获得增大的出风量的出风风速和出风射程将会与原室内机单纯的热交换出风相当。在室内机机壳侧板上的风口上设置引风风扇时,还可在引风风扇上设置导风管道,导风管道延伸并覆盖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的引风口,导风管道对着引风口的一侧开设风口,使得引风风能,引风风量几乎没有衰减地定向导入引风口进入室内机出风风道,引风效果更佳。通常空调室内机机壳两侧上开有供安装布置连接管走管的管洞,安装后仅需使用其中一个管洞,另一管洞则可作为室内机机壳侧板上的风口使用并在上面设置引风风扇。
当在室内机机壳侧板和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开设风口,在室内机机壳侧板或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开设的风口上设置引风风扇时,此时就无需在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引风口,室内空气直接通过这些风口上的引风风扇被引进到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内与热交换风混合后形成柔和的混合风流出室内机出风口,形成的混合风风量同样是在出风风速,出风射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得足够大的增加,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混合风的目的。在室内机机壳侧板或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开设的风口上设置引风风扇时,以在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的风口上设置引风风扇的引风效果为最优。
本发明实施时可在室内机机壳的左右两个侧板和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左右两个侧板上同时或一侧单独开设风口,相应的,也可是在左右两个侧板或一侧侧板开设的风口上设置引风风扇。
贯流叶轮进行热交换的室内机的出风风道较狭窄,很难容纳得下包括D专利中引风组件在内的通常的向内送风装置,即便免强设置了通常的送风装置,出风风道也会被挤占堵塞,改变贯流叶轮折射出风的方向,严重影响出风,因此,现有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的普遍认识正如在本发明说明书背景技术中介绍的那样,是不能在内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的。本发明克服了这种技术偏见,在出风风道内设置了特定结构的引风口,不但能够为出风风道额外送风,增加了出风量,又不挤占风道,不会对出风风道的出风产生不良影响。
在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向内开设引风口,并对引风口的上下两切点的相对位置结构关系作了特定的设计,使得引风口自身就成了具有了引风功能的引风口,也就无需再另设置引风组件了。没有了引风组件,也就不存在出风风道被挤占堵塞,严重影响出风的问题了,从而达到即实现解决了出风不够柔和,送风风量少的发明目的,还达到生产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的目的。而D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中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贯流风扇的送风风道的后蜗壳上形成开口,“在所述开口上形成具有引风口的引风组件”,由引风组件提供引风口,不但结构复杂,需要安装设置空间,也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具有在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内形成与室内温差较小的混合风并送至室内和增大室内机出风量的优点,完全达到D专利的发明目的并全面优于D专利发明目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解决了D专利存在的引风组件引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3,本发明克服了空调室内机的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内不能设置送风装置的技术偏见。
4,本发明室内机的混合出风,与原有室内机出风相比,出风风速,出风射程基本不变,但出风风量显著增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出风风道壁开设引风口的室内机结构右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出风风道壁开设引风口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上边端到下边端的连线与上边端为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正方向段的顺时针夹角的说明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在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开设风口的室内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中的1为室内机机壳,2为室内机进风口,3为墙壁,4为挂墙板,5为热交换器,6为室内机安装板,7为贯流叶轮,8为贯流叶轮蜗壳,9为贯流叶轮轴心,10为原出风风道壁轨迹,11为引风口上切点,12为引风口,130为以上切点为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131为上切点到下切点的连线与上切点为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正方向段的顺时针夹角,13为引风口下切点,14为室内机机壳侧板风口,141为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风口,15和151为引风风扇,16为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161为贯流叶轮出风方向,17为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8为室内机出风口,19为连接支撑条,20为贯流叶轮蜗舌,A为上切点,B为下切点。
附图1中的1为室内机机壳,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即为室内机出风风道,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16即为室内机出风风道壁。室内机机壳1内中布置安装了热交换器5,贯流叶轮7,贯流叶轮蜗壳8以及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室内机工作时,贯流叶轮7转动,通过室内机进风口2吸入室内空气,吸入的室内空气经热交换器5热交换形成热交换空气后,穿过贯流叶轮7在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内,流经引风口上切点11时,在引风口12的上切点11和引风口下切点13之间形成负压区域,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机机壳侧板风口14,被吸入引风口12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内的热交换空气混合形成柔和的混合风,由室内机出风口18流向室内。在引风风扇15的作用下,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机机壳侧板风口14时,不但引入的风量增大,引入风量也具有了一定的风能,引进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内的室内空气就风量充足,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内的热交换空气混合形成柔和的混合风的风能就不会出现下降的问题。上切点A到下切点B的连线即为上切点到下切点的连线,与引风口12的上切点11和引风口下切点13之间的连线性质相同。附图1中的贯流叶轮蜗壳8与室内机安装板6因作图的原因重合画在一起,实际上是存在缝隙分开的,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上下切点形成的引风口12之间的支撑条19可设置多个,以提高引风口12的强度和抗振性。原出风风道壁轨迹10,为原出风风道壁投影线,即本发明中的型线。为了区别起见,因引风口12的设置而改变了的原出风风道壁轨迹,图中采用虚线表示,上切点A即为以上切点为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的切点,上切点A到下切点B的连线即为上切点到下切点的连线。
附图4为本发明在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开设风口的室内机结构示意图,是直接将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机机壳侧板风口到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风口141进入到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内,与热交换空气混合形成柔和的混合风由室内机出风口18流向室内,室内机机壳侧板风口在所示图中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风口141重叠在一起,未作单独标注。同理,在引风风扇151的作用下,引进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内的室内空气风量充足,与贯流叶轮出风风道17内的热交换空气混合形成柔和的混合风的风能就不会出现下降的问题。
附图2是本发明出风风道壁开设引风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直观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引风口在出风风道壁上的结构和引风情况。

Claims (3)

1.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机壳,贯流叶轮出风风道,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其特征是:贯流叶轮出风风道壁上开设有引风口,引风口在垂直于室内机贯流叶轮轴心线,室内机出风口位于左下侧的投影平面中的投影线,与出风风道壁相交的点为上切点的出风风道壁切线正方向段的顺时针夹角大于等于10°到小于等于200°,室内机机壳侧板上开设有风口,在室内机机壳侧板风口上设置有引风风扇。
2.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机壳,贯流叶轮出风风道,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其特征是:在室内机机壳侧板和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上开设有风口,在室内机机壳侧板开设的风口或贯流叶轮出风风道侧板开设的风口上设置有引风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其特征是:风口上设置的引风风扇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
CN201510558519.6A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Pending CN105115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8519.6A CN105115038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8519.6A CN105115038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5038A true CN105115038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63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8519.6A Pending CN105115038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5038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265A (zh) * 2016-07-29 2016-1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混风方法
WO2017049447A1 (zh) * 2015-09-22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WO2017049473A1 (zh) * 2015-09-23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522A1 (zh) * 2015-09-24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446A1 (zh) * 2015-09-21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542A1 (zh) * 2015-09-24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7190343A1 (zh) * 2016-05-06 2017-11-09 孙海潮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CN107796059A (zh) * 2017-11-30 2018-03-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18072216A1 (zh) * 2016-10-23 2018-04-26 孙海潮 一种分体空调加湿换新风室内机
CN108087964A (zh) * 2016-11-22 2018-05-29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制风管机出风走向的调节装置及风管机
CN108105854A (zh) * 2017-11-30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9446A1 (zh) * 2015-09-21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447A1 (zh) * 2015-09-22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WO2017049473A1 (zh) * 2015-09-23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522A1 (zh) * 2015-09-24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542A1 (zh) * 2015-09-24 2017-03-30 孙海潮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7190343A1 (zh) * 2016-05-06 2017-11-09 孙海潮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CN106123265A (zh) * 2016-07-29 2016-1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混风方法
CN106123265B (zh) * 2016-07-29 2019-04-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混风方法
WO2018072216A1 (zh) * 2016-10-23 2018-04-26 孙海潮 一种分体空调加湿换新风室内机
CN108087964A (zh) * 2016-11-22 2018-05-29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制风管机出风走向的调节装置及风管机
CN107796059A (zh) * 2017-11-30 2018-03-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105854A (zh) * 2017-11-30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5038A (zh)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CN105042698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4806542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674399A (zh)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CN105627430A (zh)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CN105240932A (zh) 一种分体空调加湿换新风室内机
CN105698267A (zh) 具有引流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器
CN105627429A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5605685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5423429A (zh) 超薄空调壁挂室内机
CN104990238A (zh) 空调室内送风装置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5066082U (zh) 空调室内送舒适温度风装置
CN206361810U (zh) 空调柜机
CN104848420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06222480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410216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56688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482231A (zh) 一种混流空调
JP2001296037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30799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4943705U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8592219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4913381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