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9716A - 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9716A
CN105089716A CN201510231439.XA CN201510231439A CN105089716A CN 105089716 A CN105089716 A CN 105089716A CN 201510231439 A CN201510231439 A CN 201510231439A CN 105089716 A CN105089716 A CN 105089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ump
working medium
heat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14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足立成人
成川裕
福田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89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9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 F01K23/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01K7/16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being only of turbin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9/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ndensers arranged or modifi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engines
    • F01K9/003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ndensers arranged or modifi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engines condenser coolin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加热器,通过热介质的热量使工作介质蒸发;膨胀机,从加热器流出的工作介质流入该膨胀机;驱动器,与膨胀机连接;冷凝器,利用冷却介质使从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贮存部,贮存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工作介质;泵(7),将从贮存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加热器输送;工作介质的循环流路,将加热器、膨胀机、冷凝器、贮存部及泵以该顺序连接;和泵控制部,控制泵的驱动,泵控制部将热介质供给至加热器并且将冷却介质供给至冷凝器之后驱动泵。由此,能够确保位于泵的上游的贮存部内的液相的工作介质的量。

Description

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排热回收的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在各种设备中产生的热能回收的装置。作为该装置的一例,在日本特开2012-202374号中记载有一种包括循环流路的发电装置,所述循环流路串联连接有通过热介质使工作介质液体蒸发的加热器、使工作介质蒸气膨胀的膨胀机、使工作介质蒸气冷凝的冷凝器、和使工作介质循环的泵。在该发电装置中,膨胀机包括螺旋转子,该螺旋转子通过在膨胀机中膨胀的工作介质蒸气而旋转。该螺旋转子与发电机连接,该发电机将螺旋转子的旋转转换为电力。
上述现有技术的发电装置还包括检测泵的入口侧的工作介质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和根据泵的入口侧的工作介质的温度检测该工作介质的饱和蒸气压力的导出机构。该发电装置通过根据在压力传感器中检测到的压力与在导出机构中导出的饱和蒸气压力的压力差调整工作介质的循环量,来抑制泵中的气穴的发生。
但是,在冷凝器和泵位于比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泵停止时,液相的工作介质积存在加热器与泵之间的配管部分处,使得存在于泵的上游的液相的工作介质的量不足。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将泵启动,则在该泵中发生气穴。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方法中,难以避免该泵的启动时的气穴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观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热能回收装置中确保位于泵的上游的贮存部内的液相的工作介质的量。
本发明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加热器,利用热介质的热量将工作介质加热;膨胀机,从上述加热器流出的工作介质流入该膨胀机;动力回收机,与上述膨胀机连接;冷凝器,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利用冷却介质使从上述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贮存部,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贮存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工作介质;泵,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将从上述贮存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上述加热器输送;工作介质的循环流路,将上述加热器、上述膨胀机、上述冷凝器、上述贮存部及上述泵以该顺序连接;以及泵控制部,控制上述泵的驱动,上述泵控制部在将热介质供给至上述加热器并将冷却介质供给至上述冷凝器且将工作介质贮存在上述贮存部中之后,驱动上述泵。
在热能回收装置停止时,通常将热介质向加热器的供给及冷却介质向冷凝器的供给停止。因此,在加热器配置在比贮存部靠下方的位置的结构中,从贮存部流出的工作介质穿过泵而滞留在加热器的上游侧。其结果为,贮存部内的液相的工作介质不足,在驱动泵时有可能发生气穴。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热能回收装置中,在泵驱动前,即在热能回收装置的运转开始前,向加热器供给热介质,并向冷凝器供给冷却介质,在贮存部内贮存充分的量的工作介质。由此,能够防止驱动泵时的气穴。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贮存部具有检测贮存在该贮存部中的工作介质的液面高度的液面传感器,上述泵控制部基于上述液面传感器的检测值,在贮存在上述贮存部中的工作介质的量成为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驱动上述泵。
在上述热能回收装置中,能够在可靠地确保贮存部内的工作介质的量的状态下驱动泵。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泵控制部在从开始向上述冷凝器供给冷却介质起经过预定时间后,驱动上述泵。
在上述热能回收装置中,由于不需要设置液面传感器,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优选的是,还包括:截止阀,设置在将上述加热器和上述膨胀机相连的上述循环流路的第1流路中;旁通流路,将连接上述膨胀机和上述冷凝器的上述循环流路的第2流路、与上述第1流路中的比上述截止阀靠上游侧的部位相连;旁通阀,设置在上述旁通流路中;和阀控制部,控制上述截止阀及上述旁通阀的开闭,上述阀控制部在上述泵驱动前,使上述截止阀成为关闭的状态,并使上述旁通阀成为打开的状态。
在上述热能回收装置中,设置有跨过膨胀机将第1流路和第2流路相连的旁通流路,在开始泵的驱动之前在加热器中蒸发的工作介质经过第1流路、旁通流路及第2流路向冷凝器流入。即,在上述热能回收装置中,在开始泵的驱动之前在加热器中蒸发的工作介质不穿过膨胀机而向冷凝器流入。因此,能够使在加热器中蒸发的工作介质高效地向冷凝器流入。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循环流路中的将上述泵和上述加热器相连的流路包括与上述泵连接并且朝向上方凸出的弯曲部。
在上述热能回收装置中,能够抑制在泵的驱动之前工作介质从贮存部向加热器流动,能够将液相的工作介质更迅速地蓄积到该贮存部中。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冷凝器和上述贮存部为分别的部件。
在上述热能回收装置中,由于抑制了液相的工作介质贮存到冷凝器内,所以能够降低该冷凝器中的工作介质的流入侧的压力,由此在动力回收机中能够高效地回收能量。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循环流路中的将上述泵和上述加热器相连的流路中设置有开闭阀,在将热介质供给至上述加热器并将冷却介质供给至上述冷凝器且将工作介质贮存在上述贮存部中后,将上述开闭阀打开,驱动上述泵。
在上述热能回收装置中,通过在泵的驱动停止时将开闭阀关闭,能够防止在该泵的驱动前工作介质向加热器流动,能够将液相的工作介质更迅速地蓄积到贮存部内。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热介质包括供给至发动机的增压空气、从上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或在从上述排气回收热量的节能器中产生的蒸气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热能回收装置例如搭载在容易发生晃动的船舶或车辆等移动体上,能够将在该移动体的发动机周边产生的热能回收。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加热器,利用热介质将工作介质加热;膨胀机,从上述加热器流出的工作介质流入该膨胀机;动力回收机,与上述膨胀机连接;冷凝器,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利用冷却介质使从上述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贮存部,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贮存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工作介质;泵,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将从上述贮存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上述加热器输送;将上述加热器、上述膨胀机、上述冷凝器、上述贮存部及上述泵以该顺序连接;其中,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包括:第1步骤,向上述加热器供给热介质;第2步骤,向上述冷凝器供给冷却介质,并将工作介质贮存到上述贮存部中;和第3步骤,在上述第1步骤及上述第2步骤之后驱动上述泵。
在上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中,由于在将热介质供给至加热器且将冷却介质供给至冷凝器而在泵的驱动前在贮存部内贮存了充分的量的工作介质之后,驱动该泵,所以能够防止驱动泵时的气穴。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位于泵的上游的贮存部内的液相的工作介质的量的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中的起动控制的次序的流程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变形例1。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变形例2,是与图1同样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变形例2的起动控制的次序的流程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变形例3,是表示起动控制的次序的流程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变形例4,是与图1同样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参照的各图为了便于说明,而将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所需要的主要部件简化表示。因而,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可以包括在本说明书参照的各图中没有表示的任意的构成部件。
如图1所示,热能回收装置X1包括加热器2、膨胀机3、动力回收机4、冷凝器5、贮存部6、泵7、循环流路8、旁通流路11、截止阀81a及控制部9。并且,循环流路8将加热器2、膨胀机3、冷凝器5、贮存部6及泵7以该顺序连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循环流路8中的连接加热器2和膨胀机3的部位称为“第1流路81”。将连接膨胀机3和冷凝器5的部位称为“第2流路82”。将连接冷凝器5和泵7的部位称为“第3流路83”。将连接泵7和加热器2的部位称为“第4流路84”。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能回收装置X1搭载于船舶上,用于回收带有增压器的发动机100的排热。另外,热能回收装置X1例如也可以搭载于车辆上,也可以应用到工厂等中的各种设备中。
带有增压器的发动机100具有增压器、发动机130、换气线路140、150及排气线路160。增压器具有压缩机110及连接在该压缩机110上的涡轮机120。被压缩机110压缩的增压空气经过换气线路140、150供给至发动机130。来自发动机130的排气经过排气线路160输送至涡轮机120。涡轮机120由排气的膨胀能量驱动,通过该涡轮机120的驱动力来驱动压缩机110。在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X1中,加热器2位于换气线路140与换气线路150之间,能够将从换气线路140向换气线路150移动的增压空气的排热回收。
加热器2具有热介质流路21和工作介质流路22。热介质流路21是供来自压缩机110的增压空气流动的流路,一端连接在换气线路140上并且另一端连接在换气线路150上。工作介质流路22是供工作介质流动的流路。加热器2通过使在热介质流路21中流动的增压空气与在工作介质流路22中流动的液相的工作介质热交换,使该工作介质蒸发。
膨胀机3位于循环流路8中的加热器2的下游侧。膨胀机3和加热器2的工作介质流路22经由循环流路8的第1流路81相互连接。在加热器2中蒸发的工作介质经过第1流路81流入膨胀机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膨胀机3,使用具有被气相的工作介质的膨胀能量驱动旋转的转子的容积式螺旋膨胀机。另外,作为膨胀机3,并不限于容积式螺旋膨胀机,也可以使用离心式及涡旋型等。
动力回收机4连接在膨胀机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回收机4而使用发电机。该动力回收机4具有与膨胀机3的一对螺旋转子中的一方连接的旋转轴。动力回收机4通过上述旋转轴伴随上述螺旋转子的旋转而旋转,来产生电力。另外,作为动力回收机4,除了发电机以外,也可以使用压缩机等。
冷凝器5位于循环流路8中的膨胀机3的下游侧。此外,冷凝器5在重力方向上配置在比加热器2靠上方的位置。冷凝器5具有冷却水流路51和工作介质流路52。冷却水流路51是供冷却水流动的流路。工作介质流路52是供工作介质流动的流路。工作介质流路52经由循环流路8的第2流路82连接在膨胀机3上。从膨胀机3流出的气相工作介质经过第2流路82流入冷凝器5的工作介质流路52。并且,通过在在工作介质流路52中流动的气相工作介质与在冷却水流路51中流动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使该工作介质冷凝。另外,作为在冷却水流路51中流动的冷却水,例如使用海水,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将在工作介质流路52中流动的气相工作介质冷凝的冷却介质即可。
贮存部6在循环流路8的第3流路83上位于冷凝器5的下游侧。此外,贮存部6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比冷凝器5靠下方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加热器2靠上方的位置。冷凝器5的工作介质流路52与泵7经由第3流路83相互连接,贮存部6设置在该第3流路83的中途。在冷凝器5中冷凝后的工作介质流入第3流路83,并且贮存到设置在该第3流路83的中途的贮存部6中。
泵7位于循环流路8中的贮存部6的下游侧。此外,泵7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比冷凝器5及贮存部6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比加热器2靠上方的位置。泵7与加热器2的工作介质流路22经由循环流路8的第4流路84相互连接。贮存在贮存部6中的液相的工作介质流入泵7,并且被该泵7以预定压力向加热器2的工作介质流路22输送。作为泵7,使用包括叶轮作为转子的离心泵、或转子由一对齿轮构成的齿轮泵等。
在循环流路的第1流路81中设置有截止阀81a。旁通流路11是绕过膨胀机3而将第1流路81与第2流路82相连的流路。旁通流路11的一端与第1流路81中的比截止阀81a靠上游侧的部位连接。旁通流路11的另一端与第2流路82的预定部位连接。由此,在加热器2中蒸发的工作介质能够经过膨胀机3向冷凝器5流入,并且还能够不经过膨胀机3而经过旁通流路11向冷凝器5流入。
控制部9除了热能回收装置X1的驱动中的控制以外,还起到控制起动的作用,在功能上具有泵控制部91、阀控制部92和判断部93。
判断部93接收来自设置在贮存部6中的液面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在贮存部6中是否充分贮存有液相的工作介质。
泵控制部91在从判断部93接收到判断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开始泵7的驱动的控制。
阀控制部92进行旁通阀11a的开闭控制、截止阀81a的开闭控制以及设置在冷凝器5的冷却水流路51的上游的开闭阀51a的开闭控制。
在控制部9中,泵控制部91、阀控制部92及判断部93的功能例如通过由CPU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实现。
但是,在热能回收装置X1停止时,即泵7停止时,由于加热器2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比贮存部6靠下方的位置,所以液相的工作介质积存在第4流路84、即泵7与加热器2之间的循环流路8的部位。另外,在积存于第4流路84中的液相的中,也有的工作介质从贮存部6经由泵7内的部件的间隙向第4流路84漏出。其结果为,贮存部6内的液相的工作介质不足,假如在不足状态下起动泵7,则有可能气相的工作介质侵入到泵7内而发生气穴。
于是,在热能回收装置X1起动时进行以下的控制。图2是表示热能回收装置中的起动控制的次序的流程图。
首先,由控制部9反复确认是否向加热器2的热介质流路21供给了热介质(步骤Op1)。关于是否供给了该热介质,基于发动机130的转速、换气线路140的温度或换气线路140的压力等进行判断。此外,也可以基于加热器2的下游侧的工作介质的压力及温度,来判断是否供给了热介质。
当向加热器2供给热介质时(步骤Op1中为是),阀控制部92进行将旁通阀11a打开(步骤Op2)并且将截止阀81a关闭的控制(步骤Op3)。另外,也可以将截止阀81a预先关闭。进而,阀控制部92将开闭阀51a打开,向冷却水流路51供给冷却水(步骤Op4)。积存在第4流路84中的液相的工作介质被加热器2加热,蒸发的工作介质经过第1流路81、旁通流路11及第2流路82流入冷凝器5的工作介质流路52。流入到工作介质流路52中的工作介质被在冷却水流路51中流动的冷却水冷却而冷凝。通过这样的次序(步骤Op1~步骤Op4),在驱动泵7之前,从冷凝器5向位于该冷凝器5的下游的贮存部6输送液相的工作介质。
然后,液面传感器61检测贮存部6内的液相的工作介质的液面高度(步骤Op5),判断部93基于液面传感器61的检测值,判断在贮存部6内是否贮存有充分的量的液相的工作介质(步骤Op6)。在贮存部6内的液相的工作介质不到预定量的情况下,连续或断续地检测工作介质的液面高度,直到成为预定量以上。并且,如果判断部93判断为在贮存部6内贮存有预定量以上的液相的工作介质(步骤Op6中为是),则向泵控制部91和阀控制部92发送表示该贮存已完成的判断信号。
从判断部93接收到上述判断信号的阀控制部92进行将截止阀81a打开(步骤Op7)并且将旁通阀11a关闭的控制(步骤Op8),将从加热器2经过膨胀机3到达冷凝器5的流路打开。此外,从判断部93接收到上述判断信号的泵控制部91进行开始泵7的驱动的控制(步骤Op9)。
如果进行以上说明的起动控制,则泵7从贮存部6吸入液相的工作介质,并向加热器2输送。由加热器2蒸发的工作介质流入膨胀机3,通过工作介质来驱动膨胀机3。发电机4被膨胀机3的驱动力驱动。穿过膨胀机3后的工作介质在冷凝器5中被冷凝,并被向贮存部6送回。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X1的结构及起动时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热能回收装置X1的起动时,在向加热器2的热介质流路21供给了热介质并且向冷凝器5的冷却水流路51供给了冷却水之后,驱动泵7。因此,在泵7驱动之前,能够使积存在第4流路84中的液相的工作介质返回到贮存部6,在贮存部6内确保液相的工作介质。其结果为,防止了气相的工作介质侵入到泵7中,防止了气穴的发生。
在将热能回收装置X1搭载于船舶等移动体上的情况下,有时由于移动体的晃动而使贮存部6内的液面起伏,但由于在贮存部6中确保了充分量的液相的工作介质,所以防止了气相的工作介质侵入到泵7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X1中,设置在贮存部6中的液面传感器61检测液相的工作介质的液面高度,能够在贮存部6内可靠地确保液相的工作介质。
进而,在泵7驱动之前,随着向冷凝器5供给冷却水,将截止阀81a关闭并且将旁通阀11a打开。通过在加热器2中蒸发的工作介质经过旁通阀11a向冷凝器5流入,能够高效地使工作介质冷凝。
通过冷凝器5和贮存部6为分别的部件,能够将液化后的工作介质迅速地向冷凝器5外部排出。由此,能够降低冷凝器5的工作介质流路52的流入侧的压力,能够提高发电效率。
在热能回收装置X1的起动控制中,并不一定需要连续地进行开始泵7的驱动的泵驱动控制(步骤Op9)和用于在泵驱动控制前使工作介质贮存到贮存部6中的贮存控制(步骤Op1~Op8)。例如,在即使是热能回收装置X1停止后也将热介质的供给维持一定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在停止后进行贮存控制而事先贮存工作介质,使得能够在所希望的时机进行泵驱动控制。在以下的其他控制动作中也是同样的。
以下,参照图3~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X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图3所示的变形例中,位于泵7的下游侧的第4流路84包括弯曲部84a,弯曲部84a具有以朝向上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的部分。弯曲部84a的图3中的右侧端部与泵7连接。由此,在热能回收装置X1停止时,液相的工作介质积存在弯曲部84a中的上游侧的部分,抑制了从泵7的漏出。其结果为,能够将充分量的工作介质更迅速地贮存到贮存部6中。
在图4所示的变形例中,在第4流路84中设置有开闭阀84b。开闭阀84b随着热能回收装置X1的运转停止而被关闭。图5是表示热能回收装置X1的起动时的动作例的图。热能回收装置X1的动作除了步骤Op10以外,与图2是同样的。首先,当向加热器2供给热介质时,将旁通阀11a打开并且将截止阀81a关闭,向冷凝器5的冷却水流路51供给冷却水(步骤Op1~Op4)。液面传感器61检测贮存部6内的液相的工作介质的液面高度(步骤Op5),当判断部93判断为在贮存部6内贮存有充分量的液相的工作介质时(步骤Op6中为是),将截止阀81a打开并且将旁通阀11a关闭(步骤Op7、Op8)。并且,利用阀控制部92将开闭阀84b打开(步骤Op10),泵控制部91驱动泵7(步骤Op9)。
在如图4所示的变形例中,通过设置开闭阀84b,使得在热能回收装置X1的停止过程中,能够防止液相的工作介质向比泵7靠下游侧的第4流路84漏出。通过抑制向第4流路84漏出的工作介质的量,能够迅速地进行热能回收装置X1的起动,并且还能够抑制由热能回收装置X1使用的工作介质的量。
在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将安装在贮存部6中的液面传感器61省略,代替图2所示的步骤Op5及步骤Op6而***步骤Op11。在从开始向冷凝器5的冷却水流路51供给冷却水起经过了预先设定的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Op11中为是),阀控制部92将截止阀81a打开(步骤Op7)并且将旁通阀11a关闭(步骤Op8)。此时,阀控制部92对泵控制部91发送上述预定时间的经过信号。接着,从阀控制部92接收到上述经过信号的泵控制部91进行开始泵7的驱动的控制(步骤Op9)。根据这样的次序,能够将液面传感器61省略,能够降低热能回收装置X1的成本。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起动时的动作中,也可以同时进行步骤Op2~步骤Op4。步骤Op7~步骤Op9也是同样的。此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冷却水向冷凝器5的供给和热介质向加热器2的供给,也可以先行进行冷却水的供给。也可以在使热介质及冷却水向加热器2及冷凝器5流入之前,预先将截止阀81a关闭并将旁通阀11a打开。这样,在热能回收装置X1中,也能够以与图2不同的时间序列进行各工序。在图5及图6的动作中也是同样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一定需要进行冷却水的供给控制,在始终向冷却水流路51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不需要步骤Op4。
在热能回收装置X1中,也可以将截止阀81a省略,由加热器2蒸发的工作介质的一部分经过膨胀机3向冷凝器5流入。由此,能够生成更多的电力。此外,在充分确保工作介质的贮存控制的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将旁通阀11a关闭的状态下,使全部量的工作介质经过膨胀机3向冷凝器5流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凝器5和贮存部6也可以为一体相连的部件。在该情况下,设置在贮存部6中的液面传感器61成为设置在作为贮存部发挥功能的冷凝器5的下游部。另外,液面传感器61不一定需要设置在冷凝器5上,也可以设置在第3流路83的比泵7靠上游侧的部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9功能性地具有判断部9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操作者基于液面传感器61的检测值,指示泵控制部91及阀控制部92,而进行步骤Op7~步骤Op9、步骤Op10的控制。
在热能回收装置X1中,也可以由多个热交换器构成加热器。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设置有将来自被带有增压器的发动机100的压缩机110压缩的增压空气的热量回收的热交换器2a、和在热交换器2a的下游侧将来自节能器200的蒸气的热量回收的热交换器2b。由热交换器2a、2b构成加热器2。节能器200具有将来自带有增压器的发动机100的排热量回收的作用,随着该回收而产生的蒸气流入热交换器2b的热介质流路21b。并且,在穿过热介质流路21b的蒸气与穿过工作介质流路22b的工作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图7的结构中,如果在热交换器2b中工作介质全部成为蒸气,则在热交换器2a中不一定需要全部量的液相的工作介质蒸发。
在热能回收装置XI中,也可以设置将作为热介质的从发动机130排出的排气的热量直接回收的热交换器。这样,热能回收装置X1构成为,作为热介质,包含供给至发动机130的增压空气、从发动机130排出的排气或由从排气回收热量的节能器200生成的蒸气中的至少一种。

Claims (9)

1.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加热器,利用热介质的热量将工作介质加热;
膨胀机,从上述加热器流出的工作介质流入该膨胀机;
动力回收机,与上述膨胀机连接;
冷凝器,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利用冷却介质使从上述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
贮存部,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贮存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工作介质;
泵,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将从上述贮存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上述加热器输送;
工作介质的循环流路,将上述加热器、上述膨胀机、上述冷凝器、上述贮存部及上述泵以该顺序连接;以及
泵控制部,控制上述泵的驱动,
上述泵控制部在将热介质供给至上述加热器并将冷却介质供给至上述冷凝器且将工作介质贮存在上述贮存部中之后,驱动上述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贮存部具有检测贮存在该贮存部中的工作介质的液面高度的液面传感器,
上述泵控制部基于上述液面传感器的检测值,在贮存在上述贮存部中的工作介质的量成为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驱动上述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泵控制部在从开始向上述冷凝器供给冷却介质起经过预定时间后,驱动上述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截止阀,设置在将上述加热器和上述膨胀机相连的上述循环流路的第1流路中;
旁通流路,将连接上述膨胀机和上述冷凝器的上述循环流路的第2流路、与上述第1流路中的比上述截止阀靠上游侧的部位相连;
旁通阀,设置在上述旁通流路中;和
阀控制部,控制上述截止阀及上述旁通阀的开闭,
上述阀控制部在上述泵驱动前,使上述截止阀成为关闭的状态,并使上述旁通阀成为打开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循环流路中的将上述泵和上述加热器相连的流路包括与上述泵连接并且朝向上方凸出的弯曲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凝器和上述贮存部为分别的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循环流路中的将上述泵和上述加热器相连的流路中设置有开闭阀,
在将热介质供给至上述加热器并将冷却介质供给至上述冷凝器且将工作介质贮存在上述贮存部中后,将上述开闭阀打开,驱动上述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介质包括供给至发动机的增压空气、从上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或在从上述排气回收热量的节能器中产生的蒸气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加热器,利用热介质将工作介质加热;膨胀机,从上述加热器流出的工作介质流入该膨胀机;动力回收机,与上述膨胀机连接;冷凝器,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利用冷却介质使从上述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贮存部,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贮存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工作介质;泵,位于比上述加热器靠上方的位置,将从上述贮存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上述加热器输送;将上述加热器、上述膨胀机、上述冷凝器、上述贮存部及上述泵以该顺序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包括:
第1步骤,向上述加热器供给热介质;
第2步骤,向上述冷凝器供给冷却介质,并将工作介质贮存到上述贮存部中;和
第3步骤,在上述第1步骤及上述第2步骤之后驱动上述泵。
CN201510231439.XA 2014-05-09 2015-05-08 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 Pending CN105089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7892A JP2015214922A (ja) 2014-05-09 2014-05-09 熱エネルギ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熱エネルギー回収装置の起動方法
JP2014-097892 2014-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9716A true CN105089716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36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1439.XA Pending CN105089716A (zh) 2014-05-09 2015-05-08 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22821A1 (zh)
JP (1) JP2015214922A (zh)
KR (1) KR20150128575A (zh)
CN (1) CN1050897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2561A (zh) * 2017-02-09 2018-08-1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能回收装置
CN108868924A (zh) * 2017-05-10 2018-11-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能回收***及检测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0524B2 (ja) * 2015-10-16 2020-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ランキンサイクル発電装置
JP6653236B2 (ja) * 2016-09-30 2020-02-2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熱エネルギー回収システム
JP6751031B2 (ja) * 2017-02-06 2020-09-0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熱エネルギー回収装置
JP2018155099A (ja) * 2017-03-15 2018-10-0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過給空気冷却ユニット
JP6763835B2 (ja) * 2017-05-10 2020-09-3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熱エネルギー回収システム及び検知ユニット
JP6783709B2 (ja) * 2017-06-21 2020-11-1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不純物回収方法及び油回収方法
CN114251139B (zh) * 2021-12-08 2023-09-1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单元制火力发电机组邻机快速启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2906A (ja) * 1992-02-12 1993-08-31 Toshiba Corp 排熱利用発電プラントの制御装置
CN102644488A (zh) * 2012-04-18 2012-08-2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
CN102817649A (zh) * 2011-06-09 2012-12-1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动力发生装置
CN102996182A (zh) * 2011-09-07 2013-03-2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动力发生装置
CN103429854A (zh) * 2011-03-17 2013-12-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蒸汽循环的方法
CN103670523A (zh) * 2012-08-29 2014-03-2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发电装置及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3677A (en) * 1974-04-02 1994-08-02 Stephen Molivadas Evacuated two-phase head-transfer systems
US6176092B1 (en) * 1998-10-09 2001-01-23 American Standard Inc. Oil-free liquid chiller
US20030213246A1 (en) * 2002-05-15 2003-11-20 Coll John Gordo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thermal and electrical output of integrated micro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WO2012021881A2 (en) * 2010-08-13 2012-02-16 Cummi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Rankine cycle condenser pressure control using an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bypass valve
DE102012000100A1 (de) * 2011-01-06 2012-07-12 Cummi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Rankine-kreisprozess-abwärmenutzungssystem
US9322299B2 (en) * 2012-08-29 2016-04-26 Ronald David Conry Heat engine shuttle pump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2906A (ja) * 1992-02-12 1993-08-31 Toshiba Corp 排熱利用発電プラントの制御装置
CN103429854A (zh) * 2011-03-17 2013-12-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蒸汽循环的方法
CN102817649A (zh) * 2011-06-09 2012-12-1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动力发生装置
CN102996182A (zh) * 2011-09-07 2013-03-2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动力发生装置
CN102644488A (zh) * 2012-04-18 2012-08-2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
CN103670523A (zh) * 2012-08-29 2014-03-2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发电装置及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2561A (zh) * 2017-02-09 2018-08-1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能回收装置
CN108412561B (zh) * 2017-02-09 2020-08-2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能回收装置
CN108868924A (zh) * 2017-05-10 2018-11-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能回收***及检测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14922A (ja) 2015-12-03
KR20150128575A (ko) 2015-11-18
US20150322821A1 (en)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9716A (zh) 热能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的起动方法
CN103670523B (zh) 发电装置及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817649B (zh) 动力发生装置
JP4659503B2 (ja) 発電装置及び潤滑油回収方法
KR101600687B1 (ko) 배열 회수 장치 및 배열 회수 장치의 운전 제어 방법
CN102859295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3671052B (zh) 发电装置及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691538B (zh) 动力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60170B1 (ko) 열 에너지 회수 장치
KR20180001994U (ko) 열원으로부터의 폐열을 기계적 에너지로 변환하기 위한 orc 및 이러한 orc를 사용하는 냉각 시스템
CN102257332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3670549B (zh) 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987576B2 (ja) ボイラシステム
JP4557793B2 (ja) 排熱発電装置
JP6277148B2 (ja) 動力発生装置
CN103867241B (zh) 发电装置
JP6060029B2 (ja) 回転機駆動システム
KR101765589B1 (ko) 냉각수 기포 제거시스템
JP6595395B2 (ja) 熱エネルギー回収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9281722A (zh) 热电联供***及热电联供***的运转方法
JP2010270637A (ja) 蒸気タービン発電システム
JP2000297609A (ja) 発電プラント冷却水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