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4929B - 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4929B
CN104924929B CN201410835653.1A CN201410835653A CN104924929B CN 104924929 B CN104924929 B CN 104924929B CN 201410835653 A CN201410835653 A CN 201410835653A CN 104924929 B CN104924929 B CN 1049249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link
locking
rod
unit
ar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56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4929A (zh
Inventor
朱亚雷
宋卿
陆素梅
李永明
王晶
杨勇
王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otop Usa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56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49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4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4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4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4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7Height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包括扶手本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设置于扶手本体下方;第一后连杆与第二后连杆对称的布置于扶手本体下方并且分别通过第一后连杆前端和第二后连杆前端与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铰接,第一后连杆后端与第二后连杆后端之间通过后安装支架连接且分别铰接至座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第一后连杆与第二后连杆之间还设置有与后安装支架平行的后支架;以及驱动单元,其一端设置于扶手本体下方的底座上,底座同时设置于后安装支架下方,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后支架连接。本发明在扶手关闭状态时可作为座椅的一部分使用,增大了乘坐空间,满足了座椅舒适性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产品中扶手的升降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产品设计中,通常按照靠背翻出原理设计扶手,提供给乘员使用的扶手通常设置于座椅靠背区域,扶手下部设置转轴结构,扶手表面轮廓与靠背造型面保持一致,扶手内部设计了相应的骨架。在使用时,乘员将扶手从座椅靠背向下翻转至平置状态以实现扶手对于手的支撑功能。上述的扶手结构,在未使用状态时,扶手表面与靠背上表面齐平,但由于受扶手内部骨架构造所限,扶手占用了一部分的乘坐区域,同时该区域采用的泡沫厚度较薄,扶手的骨架与乘员间距值偏小,从而影响了扶手未使用时在扶手位置乘坐的舒适性,降低了乘员的乘坐感受;而且在行李厢受到碰撞时,位于靠背上的扶手受到冲击后在惯性力作用下有向前翻出进而发生转轴脱出的风险,很有可能对乘员造成附加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背扶手占用乘坐空间且易受冲击翻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所述扶手总成设置于并排放置的两个座椅之间,该扶手总成包括:扶手本体,作为座垫使用时所述扶手本体的顶面与所述坐垫的顶面齐平;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互相平行的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下方;第一后连杆与第二后连杆,所述第一后连杆具有第一后连杆前端与第一后连杆后端,所述第二后连杆具有第二后连杆前端与第二后连杆后端,所述第一后连杆与所述第二后连杆对称的布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下方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后连杆前端和所述第二后连杆前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后连杆后端与所述第二后连杆后端之间通过后安装支架连接且分别铰接至所述座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第一后连杆与所述第二后连杆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后安装支架平行的后支架;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下方的底座上,所述底座同时设置于所述后安装支架下方,所述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支架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为气弹簧驱动单元,所述气弹簧驱动单元包括气弹簧、气弹簧上固定支架和气弹簧下固定支架,所述气弹簧上固定支架和所述气弹簧下固定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支架和所述底座上,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弹簧上固定支架和所述气弹簧下固定支架铰接。
所述驱动单元为电动驱动单元,所述电动驱动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机构支架以及电机上固定支架,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具有动力输出轴,所述电机具有软轴,所述软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底端连接,所述电机上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后支架上,所述动力输出轴的顶端与所述电机上固定支架铰接。
所述驱动单元为螺旋弹簧驱动单元,所述螺旋弹簧驱动单元包括螺旋弹簧、后支架弹簧扣以及两个后安装支架弹簧扣,所述螺旋弹簧的中部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两侧分别设置扭曲部,所述扭曲部外侧延伸形成凸出筋,所述后支架弹簧扣设置于所述后支架上,所述凸出部自下而上***所述后支架弹簧扣内并与所述后支架配合,所述后安装支架弹簧扣设置于所述后安装支架上,所述凸出筋自上而下***所述后安装支架弹簧扣内并与所述后安装支架配合。
所述扶手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扶手本体下方的两个平行且对称布置的第一前连杆与第二前连杆,所述第一前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二前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底座铰接。
所述扶手总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前连杆上的锁止单元。
所述锁止单元为棘齿锁止单元,所述棘齿锁止单元包括第一棘齿、第二棘齿、衬板以及棘爪,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前连杆的前端,所述衬板的底部通过主铆钉与所述第一前连杆的端部铰接,所述衬板的顶部与所述棘爪铰接,所述棘爪与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配合。
所述棘齿锁止单元进一步包括止位块、复位拉簧与解锁拉块,所述止位块与所述解锁拉块均通过副铆钉铰接于所述衬板上方的两侧,所述止位块与所述棘爪联动,所述复位拉簧设置于所述衬板顶部与所述止位块顶部之间。
所述扶手总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后连杆以及所述第二后连杆配合的锁止单元。
所述锁止单元为自锁连杆单元,所述自锁连杆单元包括上自锁杆体、下自锁杆体以及连杆支架,所述连杆支架固定于所述后支架上,两个所述上自锁杆体为平行布置的向下的凹槽形结构且一端与所述连杆支架铰接,所述上自锁杆体的另一端在凹槽形结构内与平板状的所述下自锁杆体铰接,所述下自锁杆体与所述底座铰接。
所述锁止单元为锁止销单元,所述第一前连杆之间与所述第二前连杆之间设置有锁止销安装支架,所述锁止销单元垂直于所述第一前连杆与所述第二前连杆且安装于所述锁止销安装支架上,所述锁止销单元两端设置有销头,所述第一后连杆与所述第二后连杆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上锁止销孔与下锁止销孔,所述销头分别与所述上锁止销孔或者所述下锁止销孔配合。
所述锁止销单元包括壳体、锁止杆、手柄驱动盘以及解锁手柄,所述锁止杆之间夹设弹簧并容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锁止杆的两端伸出所述壳体形成所述销头,所述壳体上具有相对的两个腰形槽,所述手柄驱动盘上连接两个滑块插销装配件,所述滑块插销装配件穿过所述腰形槽与所述锁止杆配合,所述手柄驱动盘设置于所述壳体中部,所述解锁手柄设置于所述手柄驱动盘顶部且与所述手柄驱动盘联动。
所述扶手总成还包括阻尼单元,所述阻尼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前连杆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处的销轴上。
所述阻尼单元为双向旋转阻尼器。
所述阻尼单元为设置于所述气弹簧驱动单元上的气弹簧阻尼。
本发明在扶手关闭状态时可作为座椅的一部分使用,增大了乘坐空间,满足了座椅舒适性设计要求,而且在行李厢冲击试验中避免了行李块对于扶手总成的冲击影响,从而消除了对于乘员的潜在的伤害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处于扶手状态的扶手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的处于扶手状态的扶手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处于座椅状态的扶手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的处于座椅状态的扶手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总成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板、前连杆以及后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棘齿锁止单元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棘齿锁止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棘齿锁止单元的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锁连杆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处于锁定状态的自锁连杆单元的侧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处于解锁状态的自锁连杆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锁止销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锁止销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锁止销单元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锁止销单元背面的安装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气弹簧驱动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驱动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螺旋弹簧驱动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阻尼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构造的处于扶手状态的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由图1可知,该扶手总成1设置于并排放置的两个座椅2、3之间,当需要用作扶手时,该扶手总成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升起并锁定在扶手状态。
图2为图1的扶手状态的扶手总成示意图,由图2可知,该扶手总成1包括:扶手本体10、侧板50、解锁单元20、前连杆单元30(包括第一前连杆单元31和第二前连杆单元32)、后连杆单元40(包括第一后连杆单元41和第二后连杆单元42)以及驱动单元70,扶手本体10为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的L型结构,其中,第一本体11在扶手总成1作为座垫使用时与两侧座椅2、3的座垫齐平,第二本体12与两侧座椅2、3的造型匹配,参见图3;侧板50设置于第一本体11下方;解锁单元20设置于扶手本体10上且穿过第一本体11与位于第一本体11下方的前连杆单元30的一端铰接;前连杆单元30的另一端与底座80铰接,从而使得前连杆单元30可以围绕底座80转动,同时带动扶手本体10围绕底座80转动;后连杆单元40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侧板50以及座椅2或座椅3,驱动单元7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底座80与后连杆单元40,驱动单元70可带动后连杆单元40围绕后连杆单元与座椅2,3的铰接点转动,从而带动扶手本体10同时转动,达到升降扶手本体10的目的。
图3示出了处于座椅状态的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由图3可知,该扶手总成1用作座椅时,其外表面与两侧的座椅2、3的外表面匹配,从而提供了额外的乘坐空间,能够使乘客获得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
图4为图3的处于座椅状态的扶手总成示意图,由图4可知,此时,前连杆单元30与后连杆单元40同时转动至大致水平的状态并锁定,从而使得侧板50带动扶手本体10一起沿纸面上逆时针方向转动至座椅状态。
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扶手总成的***图,其中,侧板50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下方的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后连杆40包括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第一后连杆41具有第一后连杆前端411与第一后连杆后端412,第二后连杆42具有第二后连杆前端421与第二后连杆后端422,第一后连杆41和第二后连杆42对称设置并且分别通过第一后连杆前端411和第二后连杆前端421与第一侧板51的内侧以及第二侧板52的内侧铰接,第一后连杆后端412与第二后连杆后端422之间通过后安装支架43连接且分别铰接至两侧的座椅2、3的侧壁,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之间还设置有与后安装支架43平行的后支架44。扶手本体10下方设置有底座80,该底座80垂直于驱动单元70的延伸方向设置,底座80同时垂直于平行设置的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底座80同时设置于后安装支架43的下方。驱动单元70的一端与底座80的中部连接,而驱动单元70的另一端与后支架44连接,驱动单元70的伸缩可通过后支架44带动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围绕后安装支架43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分别通过第一后连杆前端411与第二后连杆前端421与第一侧板51与第二侧板52铰接,进一步带动侧板50以及扶手本体10做上升或下降运动,从而达到该扶手总成1升起或者下降的效果,最终使该扶手总成1可以作为座垫使用也可以作为扶手使用。
再如图5所示,该扶手总成10还包括位于扶手本体10下方的两个平行且对称布置的第一前连杆31与第二前连杆32,第一前连杆31的一端通过铆钉与第一侧板51铰接,第一前连杆31的另一端通过连杆固定支架34铰接至底座80的一端,第二前连杆32的一端通过铆钉与第二侧板52铰接,第二前连杆32的另一端通过连杆固定支架34铰接至底座80相对的另一端。另外,第一前连杆31与第二前连杆32之间还设置有与底座80平行的连杆支撑管33。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前连杆31与第一后连杆41大致平行的延伸,第二前连杆32与第二后连杆42也大致平行的延伸。
为了更清楚的示出该扶手总成10的骨架,图6示出了侧板、前连杆、后连杆以及底座的连接结构图,由图6可知,第一侧板51与第二侧板52、第一前连杆31与第二前连杆32以及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分别两两平行设置;第一前连杆31与第一后连杆41、第二前连杆32与第二后连杆42均为大致平行的布置;底座80垂直于第一前连杆31与第二前连杆32,同时垂直于第一侧板51与第二侧板52;相对的第一前连杆31与第二前连杆32之间通过连杆支撑管33连接为整体;后安装支架43垂直于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设置并分别与第一后连杆41以及第二后连杆42铰接,通过后安装支架43同时可将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连接至两侧的座椅2、3(图中未示)的侧壁上,后支架44平行于后安装支架43并且设置于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可同时围绕后安装支架43旋转。
本发明还包括锁止单元,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锁止单元。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构造的棘齿锁止单元90,该棘齿锁止单元90包括第一棘齿91、第二棘齿92、衬板93以及棘爪94,第一棘齿91和第二棘齿92呈间隔的设置于第一前连杆31的前端的弧形外圆周上,衬板93的底部通过主铆钉931与第一前连杆31的前端铰接,衬板93的顶部与棘爪94铰接,当衬板93围绕第一前连杆31的前端转动时,棘爪94可分别与第一棘齿91或者第二棘齿92配合,棘爪94的自由端具有钩状凸起942,棘爪94通过该钩状凸起942***第一棘齿91或者第二棘齿92而使衬板93与第一前连杆31之间的相对转动停止,从而使第一前连杆31锁止在特定位置,进而使与第一前连杆31相连的第二前连杆32以及侧板50、扶手本体10停止于特定位置,实现扶手总成1在扶手状态和座椅状态之间的切换锁定。
进一步如图7所示,棘齿锁止单元90还包括止位块95、解锁拉块96、复位拉簧97以及固定栓98,固定栓98在衬板93上部穿过衬板93而与衬板93铰接,止位块95与解锁拉块96分别设置于衬板93两侧且固定至固定栓98两端,解锁拉块96远离固定栓98的一端与解锁机构连接,从而使得扳动解锁机构时,解锁拉块96与止位块95可一起围绕固定栓98转动。止位块95的下端***棘爪94顶部的凹槽内而与棘爪94的顶部抵触配合,从而使止位块95与棘爪94联动。止位块95的上端与衬板93的上部侧面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97。安装完成后的棘齿锁止单元90如图8所示。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棘齿锁止单元90的动作示意图,在乘坐锁止状态A时,棘爪94的钩状凸起942卡入第一棘齿91中,扶手本体10的顶面与两侧的座椅齐平,此时扶手总成1作为座椅使用;当需要作为扶手使用时,扳动解锁机构20,解锁机构20带动止位块95围绕固定栓98逆时针转动,止位块95对复位拉簧97施加拉力而使复位拉簧97张紧,同时止位块95的逆时针旋转带动棘爪94围绕副铆钉941顺时针转动,如B所示;当转动至一定位置时,如图9中C所示,棘爪94下部的钩状凸起942从第一棘齿91或者第二棘齿92中脱离,从而使得衬板93与第一前连杆31可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进一步如D所示,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升起或者降低扶手总成,当解锁机构停止拉动止位块95时,止位块95在复位拉簧97的拉力下围绕固定栓98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棘爪94做逆时针转动,使钩状凸起942卡入第二棘齿92内,从而使扶手总成锁止在扶手状态;同样如E、F所示,当需要从扶手状态切换为座椅状态时,重复操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构造的自锁连杆单元90’,该自锁连杆单元90’包括连杆支架91’、上自锁杆体92’以及下自锁杆体93’,该连杆支架91’包括一平板912’以及四个与平板912’垂直的耳板911’,平板912’固定于后支架44上,两个上自锁杆体92’为平行布置的凹槽形结构且一端通过第一转轴921’铰接于相邻的两个耳板911’之间,上自锁杆体9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931’与平板状的下自锁杆体93’铰接,下自锁杆体93’的末端与底座80铰接。两个平行的上自锁杆体92’分别具有第一表面f1与第二表面f2,下自锁杆体93’分别具有共面的第三表面f3与第四表面f4,第一表面f1与第三表面f3之间以及第二表面f2与第四表面f4之间具有相同的夹角α。下自锁杆体93’上还设置有包登线连接块932’,包登线分别连接该包登线连接块932’与解锁机构20。
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自锁连杆单元90’的连杆支架91’固定至后支架44上。当该扶手总成处于扶手状态时,上自锁杆体92’与下自锁杆体93’之间的夹角α为160°,此时,第一表面f1、第二表面f2分别与第三表面f3、第四表面f4互相顶触,使得扶手本体无法下降,产生自锁定效果,如图11所示。当需要接触锁定切换为座椅状态时,拉起包登线,使得夹角α增大即可解锁,如图12所示。
图13-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构造的锁止销单元90”,该锁止销单元90”安装于第一前连杆31与第二前连杆32之间的锁止销安装支架97”(参见图16)上,锁止销单元90”垂直于第一前连杆31与第二前连杆32;锁止销单元90”两端分别设置有销头924”,第一后连杆41与第二后连杆42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上锁止销孔423与下锁止销孔424,销头924”分别与上锁止销孔423或者下锁止销孔424配合。
再参见图14与图15,该锁止销单元90”包括壳体91”、第一锁止杆921”、第二锁止杆922”、凸台座93”、滑块插销装配件94”、手柄驱动盘95”以及解锁手柄96”,壳体91”的主体为圆筒,圆筒具有圆通孔912”,圆筒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沿圆筒轴向的壳体腰形槽911”,凸台座93”设置于两个壳体腰形槽911”之间且与圆筒连接;第一锁止杆921”也为圆筒状且可容纳于壳体91”的圆筒内,第一锁止杆921”的圆周上也设置有沿轴向的且与壳体腰形槽911”对应的锁止杆腰形槽9211”;第二锁止杆922”为粗细不同的两段圆轴,其中细圆轴上套设弹簧923”且与弹簧923”一起***第一锁止杆921”内,第二锁止杆922”的粗圆轴上设置有与壳体腰形槽对应的且沿轴向的锁止杆腰形槽9211”;手柄驱动盘95”上连接两个滑块插销装配件94”,该滑块插销装配件94”的两端设置有插销942”与圆柱销941”,插销942”与圆柱销941”位于滑块插销装配件94”本体的两侧,插销942”穿过壳体腰形槽911”与锁止杆腰形槽9211”配合,圆柱销941”***凸台座93”的凸台通孔932”内固定;凸台座93”还具有与手柄驱动盘95”对应的凸台轴931”;手柄驱动盘95”设置于凸台座93”上方,手柄驱动盘95”具有与凸台通孔932”以及凸台轴931”对应的凸台孔951”以及手柄通孔952”,手柄驱动盘95”与凸台座93”连接为整体,滑块插销装配件94”夹于手柄驱动盘95”与凸台座93”之间,滑块插销装配件94”可以在手柄驱动盘95”的转动下旋转,从而使得两个插销942”沿着壳体腰形槽相向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一锁止杆921”和第二锁止杆922”相向运动并夹紧弹簧923”,这样,两端的销头924”从第一后连杆41和第二后连杆42的上锁止销孔423或者下锁止销孔424内脱离,第一后连杆41和第二后连杆42则可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另外,解锁手柄96”设置于手柄驱动盘95”顶部且与手柄驱动盘95”联动,解锁手柄96”与解锁机构20连接。
再如图16所示,壳体91”底部还设置有十字定位筋913”以及两个安装孔914”,锁止销安装支架97”安装于第一前连杆31与第二前连杆32之间,锁止销安装支架97”上具有与十字定位筋913”、安装孔914”对应的十字定位筋孔971”与支架安装孔972”,锁止销单元通过十字定位筋孔971”与支架安装孔972”固定于锁止销安装支架97”上。
本发明所采用的驱动单元可为气弹簧驱动单元70、电动驱动单元70’或者螺旋弹簧驱动单元70”。由于该三种驱动单元均为现有技术,下面结合附图仅予以简要描述。
图17示出了气弹簧驱动单元70,气弹簧驱动单元70包括气弹簧71、气弹簧上固定支架72和气弹簧下固定支架73,气弹簧上固定支架72和气弹簧下固定支架73分别设置于后支架44和底座80上,气弹簧71的两端分别与气弹簧上固定支架72和气弹簧下固定支架73铰接。
图18示出了电动驱动单元70’,电动驱动单元70’包括电机71’、驱动机构支架72’以及电机上固定支架73’,驱动机构支架72’固定于底座80上,驱动机构支架72’具有动力输出轴721’,电机71’具有软轴(图中未示),软轴与动力输出轴721’的底端连接,电机上固定支架73’设置于后支架44上,动力输出轴721’的顶端与电机上固定支架73’铰接。
图19示出了螺旋弹簧驱动单元70”,螺旋弹簧驱动单元70”包括螺旋弹簧71”、后支架弹簧扣74”以及两个后安装支架弹簧扣75”,螺旋弹簧71”的中部具有凸出部711”,凸出部711”两侧分别设置扭曲部712”,扭曲部712”外侧延伸形成凸出筋713”,后支架弹簧扣74”设置于后支架44上,凸出部711”***后支架弹簧扣74”内并与后支架44配合,后安装支架弹簧扣75”设置于后安装支架43上,凸出筋713”***后安装支架弹簧扣75”内并与后安装支架43配合。
另外,如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扶手总成1还包括阻尼单元100,阻尼单元100设置于第一前连杆31与第一侧板51铰接处的销轴上或者第二前连杆32与第二侧板52铰接处的销轴上。阻尼单元100的中心孔壁与第一前连杆31或者第二前连杆32的销轴配合,在机构运动过程中,产生稳定的阻尼力以实现平滑运动。该阻尼单元10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所采用的阻尼单元100为双向旋转阻尼器。值得注意的是,当采用气弹簧单元驱动扶手总成时,阻尼单元为设置于气弹簧驱动单元上的气弹簧阻尼。当采用电动驱动单元驱动扶手总成时,该电动驱动单元的电机自身可实现阻尼功能。
另外,还需认识到,本发明可从三种锁止机构(棘齿锁止单元、自锁连杆单元与锁止销单元)中任选一种作为本发明的锁止机构,同时从驱动机构(气弹簧驱动单元、螺旋弹簧驱动单元)中选择一种作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当选用电动驱动单元时,本发明无须再额外选用锁止机构。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3)

1.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总成设置于并排放置的两个座椅之间,该扶手总成包括:
扶手本体,作为座垫使用时所述扶手本体的顶面与所述座垫的顶面齐平;
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互相平行的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下方;
第一后连杆与第二后连杆,所述第一后连杆具有第一后连杆前端与第一后连杆后端,所述第二后连杆具有第二后连杆前端与第二后连杆后端,所述第一后连杆与所述第二后连杆对称的布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下方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后连杆前端和所述第二后连杆前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后连杆后端与所述第二后连杆后端之间通过后安装支架连接且分别铰接至所述座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第一后连杆与所述第二后连杆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后安装支架平行的后支架;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下方的底座上,所述底座同时设置于所述后安装支架下方,所述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支架连接;
第一前连杆与第二前连杆,所述第一前连杆与第二前连杆平行且对称地布置在所述扶手本体下方,所述第一前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二前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底座铰接;
锁止单元,所述锁止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前连杆上;以及
解锁单元,所述解锁单元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上且穿过所述扶手本体与所述第一前连杆的一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气弹簧驱动单元,所述气弹簧驱动单元包括气弹簧、气弹簧上固定支架和气弹簧下固定支架,所述气弹簧上固定支架和所述气弹簧下固定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支架和所述底座上,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弹簧上固定支架和所述气弹簧下固定支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电动驱动单元,所述电动驱动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机构支架以及电机上固定支架,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支架具有动力输出轴,所述电机具有软轴,所述软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底端连接,所述电机上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后支架上,所述动力输出轴的顶端与所述电机上固定支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螺旋弹簧驱动单元,所述螺旋弹簧驱动单元包括螺旋弹簧、后支架弹簧扣以及两个后安装支架弹簧扣,所述螺旋弹簧的中部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两侧分别设置扭曲部,所述扭曲部外侧延伸形成凸出筋,所述后支架弹簧扣设置于所述后支架上,所述凸出部自下而上***所述后支架弹簧扣内并与所述后支架配合,所述后安装支架弹簧扣设置于所述后安装支架上,所述凸出筋自上而下***所述后安装支架弹簧扣内并与所述后安装支架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单元为棘齿锁止单元,所述棘齿锁止单元包括第一棘齿、第二棘齿、衬板以及棘爪,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前连杆的前端,所述衬板的底部通过主铆钉与所述第一前连杆的端部铰接,所述衬板的顶部与所述棘爪铰接,所述棘爪与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锁止单元进一步包括止位块、复位拉簧与解锁拉块,所述止位块与所述解锁拉块均通过副铆钉铰接于所述衬板上方的两侧,所述止位块与所述棘爪联动,所述复位拉簧设置于所述衬板顶部与所述止位块顶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总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后连杆以及所述第二后连杆配合的锁止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单元为自锁连杆单元,所述自锁连杆单元包括上自锁杆体、下自锁杆体以及连杆支架,所述连杆支架固定于所述后支架上,两个所述上自锁杆体为平行布置的向下的凹槽形结构且一端与所述连杆支架铰接,所述上自锁杆体的另一端在凹槽形结构内与平板状的所述下自锁杆体铰接,所述下自锁杆体与所述底座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单元为锁止销单元,所述第一前连杆之间与所述第二前连杆之间设置有锁止销安装支架,所述锁止销单元垂直于所述第一前连杆与所述第二前连杆且安装于所述锁止销安装支架上,所述锁止销单元两端设置有销头,所述第一后连杆与所述第二后连杆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上锁止销孔与下锁止销孔,所述销头分别与所述上锁止销孔或者所述下锁止销孔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销单元包括壳体、锁止杆、手柄驱动盘以及解锁手柄,所述锁止杆之间夹设弹簧并容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锁止杆的两端伸出所述壳体形成所述销头,所述壳体上具有相对的两个腰形槽,所述手柄驱动盘上连接两个滑块插销装配件,所述滑块插销装配件穿过所述腰形槽与所述锁止杆配合,所述手柄驱动盘设置于所述壳体中部,所述解锁手柄设置于所述手柄驱动盘顶部且与所述手柄驱动盘联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总成还包括阻尼单元,所述阻尼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前连杆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处的销轴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为双向旋转阻尼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为设置于所述气弹簧驱动单元上的气弹簧阻尼。
CN201410835653.1A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Active CN104924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5653.1A CN104924929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5653.1A CN104924929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4929A CN104924929A (zh) 2015-09-23
CN104924929B true CN104924929B (zh) 2017-09-05

Family

ID=54112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5653.1A Active CN104924929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49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3048B (zh) * 2016-06-17 2018-03-06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穿线束的转臂结构
CN107089174B (zh) * 2017-04-14 2019-03-15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提升机构和座椅扶手
CN112046368B (zh) * 2019-06-05 2022-01-25 诺博汽车***有限公司 座椅扶手、座椅及车辆
DE102019123679A1 (de) * 2019-09-04 2021-03-04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Sitzbank mit höhenverstellbarem Mittelsitz
CN110614956B (zh) * 2019-10-23 2023-07-18 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解锁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19866A1 (de) * 1978-05-05 1979-11-08 Kaessbohrer Fahrzeug Karl Armlehne fuer die den mittelgang eines omnibusses begrenzenden sitze
CN100430262C (zh) * 2002-03-14 2008-11-05 英提尔汽车公司 可降低收合入底板的机动车辆座椅总成
GB2412849A (en) * 2004-04-08 2005-10-12 Nissan Technical Ct Europ Ltd Vehicle seat assembly
KR100589005B1 (ko) * 2004-07-16 2006-06-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암레스트의 각도조절장치
EP1829738B1 (en) * 2006-03-03 2008-10-2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device for a vehicle
CN201718832U (zh) * 2010-05-20 2011-01-26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座椅电动扶手升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4929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4929B (zh) 一种可用作座椅座垫的扶手总成
US9187019B2 (en) Thigh support for customer accommodation seat
US9193284B2 (en) Articulating cushion bolster for ingress/egress
WO2014077389A1 (ja) 操作レバー、シート装置及び操作部構造
WO2013026338A1 (zh) 座椅调角装置及具有该调角装置的座椅
US8408510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rotation of seat frame for vehicle
BR102015000440A2 (pt) sistema de suspensão de coxim e encosto de assento dotado de um painel de suspensão interno
JP655510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6068205B (zh) 车用座椅
BR102015030981A2 (pt) descanso de braço colapsável absorvedor de energia com recurso de enrijecimento afinável.
US4941637A (en) Safety slide with rollers for vehicle seats
JP661402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48637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69591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1123091A1 (en) Seat track assembly
CN109484261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座椅
KR101220944B1 (ko) 자동차용 럼버서포트 어셈블리
JP632261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1082637A1 (de)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Rücksitz
JP4002197B2 (ja) リア・シート・フート・レスト
KR100516127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CN109228972A (zh) 座椅和汽车
JP656563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5153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884402A (zh) 一种档位无级调节的汽车座椅腿托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of Shanghai City, No. 669, 201315

Applicant after: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of Shanghai City, No. 669, 201315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Yalei

Inventor after: In mountain, China fir is bright

Inventor after: Gather zongdu

Inventor after: Yokochi Nobuo

Inventor after: Zhuang Yeyuan

Inventor after: Haruki ichiya

Inventor after: Song Qing

Inventor after: Lu Sumei

Inventor after: Li Yongmi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ng

Inventor after: Yang Yo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nsong

Inventor after: TAKASE MASANOBU

Inventor after: NAKASHIMA RYOSUKE

Inventor before: Zhu Yalei

Inventor before: Song Qing

Inventor before: Lu Sumei

Inventor before: Li Yongm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ns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14

Address after: German industrial Shayideshi Boolean Street No. 20-30

Co-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Address before: K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of Shanghai City, No. 669, 201315

Patentee before: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6

Address after: michigan

Patentee after: Andotop US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German industrial Shayideshi Boolean Street No. 20-30

Patentee before: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