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0813A - 微距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距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0813A
CN104880813A CN201510088173.8A CN201510088173A CN104880813A CN 104880813 A CN104880813 A CN 104880813A CN 201510088173 A CN201510088173 A CN 201510088173A CN 104880813 A CN104880813 A CN 104880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combination
pack
combination
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81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0813B (zh
Inventor
富冈领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80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0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0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0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2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reproducing or copying at short object distan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近距离摄影时也对色差良好地进行补正的微距透镜及具备该透镜的摄像装置。该微距透镜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G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组(G5)、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G6),在从第二透镜组(G2)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组(G4)的物侧面之间,具备在聚焦时固定的光阑(St),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第五透镜组(G5)独立地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第二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使第四透镜组(G4)向物侧移动。

Description

微距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播放用照相机、监控用照相机等电子照相机的微距透镜以及具备该微距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以进行摄影倍率为等倍左右的近距离摄影为主要目的的微距透镜。
该微距透镜设计为,在从无限远物体到摄影倍率为等倍左右的近距离物体的摄影时,能够连续地对焦,特别是在近距离物体的摄影时能够得到较高的光学性能。
一般,为了抑制伴随于聚焦产生的像差变动,使用在聚焦时使两个以上的透镜组移动的浮动聚焦方式。
以往,采用通过使最靠物侧的透镜组向前方伸出而进行聚焦的前截距类型,然而在对近距离物体进行摄影时,由于透镜靠近被摄体,因此操作性变差。另外,在使外径较大的第一透镜组移动的情况下,由于重量较重,因此难以进行高速的聚焦。另外,在达到等倍左右进行近距离摄影的情况下,还存在产生较大的轴上色差的问题。
近年来,使用了将第一透镜组固定使多片透镜组移动从而进行聚焦的浮动聚焦方式的摄影透镜。并且,为了进一步抑制因聚焦引起的像差变动,提出了如下述专利文献1、2那样通过使三片透镜组移动来进行聚焦的方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586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4823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微距透镜均在近距离摄影时的色差不足够,希望更加良好的特性的微距透镜。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倍率为等倍左右、在近距离摄影时也对色差良好地进行补正的微距透镜以及具备该透镜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微距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在从第二透镜组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组的物侧面之间具备在聚焦时固定的光阑,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第二透镜组、第四透镜组、第五透镜组独立地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第二透镜组向像侧移动,使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在本发明的微距透镜中,优选为,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片正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2),
N1d<1.65…(1),
60.0<v1d…(2)
其中,N1d:第一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v1d:第一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为,第二透镜组具有负透镜与正透镜的接合透镜,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
20.0<v2dn-v2dp…(3)
其中,
v2dp:第二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v2dn:第二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为,第三透镜组由一片正透镜构成,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4),
v3d<30.0…(4)
其中,
v3d:第三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5),
0.5<f3/f<1.5…(5)
其中,f: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时的焦点距离,f3: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6),
0.5<f45/f<1.5…(6)
其中,f45:第四透镜组与第五透镜组的无限远处的合成焦点距离。
另外,优选为,第四透镜组具有正透镜与负透镜的接合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7),
20.0<v4dp-v4dn…(7)
其中,v4dp:第四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v4dn:第四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为,第一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
另外,优选为,第二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
另外,优选为,构成在聚焦时移动的透镜组的透镜的片数的总和在七片以下。
另外,优选为,第一透镜组由三片透镜构成。
另外,优选为,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片正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2-1),
N1d<1.65…(1),
65.0<v1d…(2-1)。
另外,优选为,第二透镜组具有负透镜与正透镜的接合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1),
25.0<v2dn-v2dp…(3-1)。
另外,优选为,第三透镜组由一片正透镜构成,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4-1),
v3d<26.0…(4-1)。
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5-1),更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5-2),
0.6<f3/f<1.2…(5-1),
0.65<f3/f<1.0…(5-2)。
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6<f45/f<1.0…(6-1)。
另外,优选为,第四透镜组具有正透镜与负透镜的接合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7-1),
25.0<v4dp-v4dn…(7-1)。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本发明的微距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包括~”是指,作为构成要素,除列举的透镜以外,实质上还可以包括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光阑、掩膜、保护玻璃、滤光器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手抖补正机构等的机构部分等。
另外,对于上述透镜的面形状、光焦度的符号而言,在包含非球面的情况下考虑近轴区域。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微距透镜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在从第二透镜组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组的物侧面之间,具备在聚焦时固定的光阑,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第二透镜组、第四透镜组、第五透镜组独立地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第二透镜组向像侧移动,使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由此能够实现在近距离摄影时也对色差良好地进行补正的微距透镜。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发明的微距透镜,因此能够得到高画质的影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微距透镜(与实施例1相同)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微距透镜(与实施例1相同)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微距透镜的各像差图(A~L)。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微距透镜的各像差图(A~L)。
图13足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微距透镜的各像差图(A~L)。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微距透镜的各像差图(A~L)。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微距透镜的各像差图(A~L)。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该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图1以及图2所示的结构例与后述的实施例1的微距透镜的结构相同。在图1以及图2中,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微距透镜沿着光轴Z从物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G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组G5、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G6构成,并且该微距透镜构成为,在从第二透镜组G2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组G4的物侧面之间,具备在聚焦时固定的开口光阑St,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第五透镜组G5独立地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第二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使第四透镜组G4向物侧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开口光阑St并不一定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光阑的位置。
在将该微距透镜应用于摄像装置时,优选为,根据装配透镜的照相机侧的结构,在光学***与像面Sim之间配置保护玻璃、棱镜、红外线截止滤光器、低通滤光器等各种滤光器,因此,在图1中,示出了将假定为上述构件的的平行平面板状的光学部件PP配置在透镜***与像面Sim之间的例子。
如上所述,由正负正负正负的六组构成微距透镜,在聚焦时通过使第二透镜组G2、第四透镜组G4、第五透镜组G5独立地沿光轴方向移动,能够抑制聚焦时的像差变动,从而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
另外,第二透镜组G2与第四透镜组G4隔着开口光阑St对称地移动,因此尤其能够抑制倍率色差的变动。
在本发明的微距透镜中,优选为,第一透镜组G1具有至少一片正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2)。条件式(1)、(2)为与第一透镜组G1中的正透镜的折射率和阿贝数有关的公式,通过满足这些条件式(1)、(2),能够在无限远物体摄影时和最近物体摄影时平衡良好地对色差进行补正。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式(1)以及(2-1),则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特性。
N1d<1.65…(1)
60.0<v1d…(2)
65.0<v1d…(2-1)
其中,N1d:第一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v1d:第一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为,第二透镜组G2具有负透镜与正透镜的接合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条件式(3)为与第二透镜组G2中的接合透镜的阿贝数有关的公式,通过满足该条件式(3),能够在从无限远物体摄影时到最近物体摄影时均良好地对色差进行补正。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式(3-1),则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特性。
20.0<v2dn-v2dp…(3),
25.0<v2dn-v2dp…(3-1)
其中,v2dp:第二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v2dn:第二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负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为,第三透镜组G3由一片正透镜构成,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4)。条件式(4)为与第三透镜组G3的正透镜的阿贝数有关的公式,通过满足该条件式,能够对轴上色差良好地进行补正。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式(4-1),则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特性。
v3d<30.0…(4),
v3d<26.0…(4-1)
其中,v3d:第三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5)。条件式(5)为与第三透镜组G3的光焦度有关的公式,通过不超出条件式(5)的下限值,能够抑制第三透镜组G3的光焦度变得过强,从而对球面像差良好地进行补正。另外,通过不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值,第三透镜组G3的光焦度不会变得过弱,因此移动透镜组的外径即可能够实现轻型化,由此能够使聚焦高速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式(5-1),更优选为满足条件式(5-2),则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特性。
0.5<f3/f<1.5…(5),
0.6<f3/f<1.2…(5-1),
0.65<f3/f<1.0…(5-2)
其中,f: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时的焦点距离,f3: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另外,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6)。条件式(6)为与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的合成的光焦度有关的公式,通过不超出条件式(6)的下限值,能够抑制第四透镜组G4的光焦度变得过强,从而确保因聚焦引起的像差变动较小。另外,通过不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值,能够抑制聚焦的移动量,从而防止透镜全长的大型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式(6-1),则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特性。
0.5<f45/f<1.5…(6),
0.6<f45/f<1.0…(6-1)
其中,f45:第四透镜组与第五透镜组的无限远处的合成焦点距离。
另外,优选为,第四透镜组G4具有正透镜与负透镜的接合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7)。条件式(7)为与第四透镜组G4中的接合透镜的阿贝数有关的公式,通过满足该条件式(7),能够在从无限远物体摄影时到最近物体摄影时均对轴上色差良好地进行补正。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式(7-1),则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特性。
20.0<v4dp-v4dn…(7),
25.0<v4dp-v4dn…(7-1)
其中,v4dp:第四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v4dn:第四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另外,通过将第一透镜组G1中、第二透镜组G2中的至少一个面设为非球面,能够在不增加透镜片数的情况下良好地进行像差补正,因此能够有助于摄影透镜的小型化、轻型化。
另外,通过使构成在聚焦时移动的透镜组的透镜的片数的总和在七片以下,能够实现移动透镜的轻型化,由此能够有助于聚焦的高速化。
另外,由三片透镜构成第一透镜组G1,能够抑制外径较大的第一透镜组G1的个数,因此能够有助于低成本化、轻型化。
在本微距透镜中,作为配置在最靠物侧的材料,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玻璃,或者也可以使用透明的陶瓷。
另外,在严峻的环境下使用本微距透镜的情况下,优选施加保护用的多层膜涂层。并且,除保护用涂层以外,还可以施加用于降低使用时的逆光等的防反射涂层。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透镜***与像面Sim之间配置光学部件PP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代替将低通滤光器、截止特定的波长区域这样的各种滤光器等配置在透镜***与像面Sim之间,而在各透镜之间配置上述各种滤光器,或者也可以在任一片透镜的透镜面上,施加具有与各种滤光器相同的作用的涂层。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微距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实施例1的微距透镜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表示实施例1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在图2中示出了表示实施例1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与图1、2以及后述的实施例2~5对应的图3~10中,还一并示出了光学部件PP,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图示的开口光阑St并不一定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光阑的位置。
在表1中示出了实施例1的微距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2中示出了与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在表3中示出了与移动面的间隔有关的数据,在表4中示出了与非球面系数有关的数据。以下,对于表中的符号的含义,以实施例1的符号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实施例2~5也基本相同。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在Si一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侧的构成要素的面设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个(i=1、2、3、…)的面编号,在Ri一栏中示出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在Di一栏中示出第i个面与第i+1个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外,在Ndj一栏示出将最靠物侧的光学要素设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个(j=1、2、3、…)的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在vdj一栏示出相同的第j个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阿贝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在面形状朝向物侧凸出的情况下设为正,在朝向像侧凸出的情况下设为负。在基本透镜数据中,还包含开口光阑St、光学部件PP而示出。在相当于开口光阑St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记载了面编号并分别标注了(光阑)的文字。另外,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在变倍时间隔发生变化的面间隔一栏分别标注了DD[i]。另外,Di的最下栏的值为光学部件PP的像侧的面与像面Sim的间隔。
在表2的与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中,示出无限远物体摄影状态·中间·最近物体摄影状态的各自的焦点距离f′、后截距Bf′、F值FNo.以及全视场角2ω的值。
在基本透镜数据、与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以及与移动面的间隔有关的数据中,作为角度的单位使用度,作为长度的单位使用mm,但由于光学***比例放大或者比例缩小也能够使用,因此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对非球面的面编号标注*标记,作为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而示出近轴的曲率半径的数值。在表4的与非球面系数有关的数据,示出非球面的面编号Si、与这些非球面有关的非球面系数。非球面系数为,在以下的公式(A)中示出的非球面式中的各系数KA、Am(m=3、4、5、…20)的值。
Zd=C·h2/{1+(1-KA·C2·h2)1/2}+∑Am·hm…(A)
其中,
Zd:非球面深度(从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点向与非球面顶点相切且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引出的垂线的长度),
h:高度(距光轴的距离),
C: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
KA、Am:非球面系数(m=3、4、5、…20)。
【表1】
实施例1·透镜数据
【表2】
实施例1·各种因素(d线)
β=0 β=-0.5 β=-0.97
f′ 49.81
Bf′ 25.19
FNo. 2.87 3.30 3.84
2ω[°] 32.2 23.0 16.4
【表3】
实施例1·组间隔
DD[5] 1.60 5.56 9.57
DD[10] 9.00 5.04 1.03
DD[13] 15.88 7.72 2.19
DD[18] 1.50 3.63 3.80
DD[20] 1.70 7.74 13.09
【表4】
实施例1·非球面系数
面编号 4
KA 1.2223430E+00
A3 -3.6035405E-05
A4 8.7742647E-06
A5 -3.1504332E-06
A6 3.0714624E-07
A7 -1.6353093E-09
A8 -1.7391527E-09
A9 -3.2922576E-11
A10 1.9638437E-12
A11 3.0961977E-12
A12 -4.6419074E-14
A13 -3.1708403E-14
A14 -1.8644455E-15
A15 5.6612429E-16
A16 -2.3833709E-17
面编号 7
KA 5.7694954E-01
A3 -7.2961393E-05
A4 3.1230355E-05
A5 -6.5467676E-06
A6 4.0588512E-07
A7 4.1153931E-08
A8 -5.5366383E-09
A9 1.4942900E-10
A10 -8.4960165E-11
A11 1.5208835E-11
A12 -7.0633849E-13
A13 0.0000000E+00
A14 0.0000000E+00
A15 0.0000000E+00
A16 0.0000000E+00
A17 0.0000000E+00
A18 0.0000000E+00
A19 0.0000000E+00
A20 0.0000000E+00
在图11(A)~(L)中示出实施例1的微距透镜的各像差图。图11(A)~(D)分别示出无限远物体摄影状态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图11(E)~(H)分别示出中间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图11(I)~(L)分别示出最近物体摄影状态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
在表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的各像差图中,示出以d线(波长587.6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用实线、虚线、点线示出关于d线(波长587.6nm)、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分别用实线和点线示出弧矢方向、子午方向的像差。在倍率色差图中分别用虚线和点线示出关于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的像差。需要说明的是,球面像差图的Fno.是指F值,其他像差图的ω是指半视场角。
接下来,对实施例2的微距透镜进行说明。在图3中示出表示实施例2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在图4中示出表示实施例2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另外,在表5中示出实施例2的微距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6中示出与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在表7中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有关的数据,在表8中示出与非球面系数有关的数据,在图12(A)~(L)中示出各像差图。
【表5】
实施例2·透镜数据
【表6】
实施例2·各种因素(d线)
β=0 β=-0.5 β=-0.97
f′ 49.86
Bf′ 26.35
FNo. 2.87 3.26 3.81
2ω[°] 32.6 23.6 17.2
【表7】
实施例2·组间隔
DD[5] 1.60 5.52 9.57
DD[10] 9.00 5.08 1.03
DD[13] 16.09 8.02 2.18
DD[18] 1.50 2.28 2.29
DD[20] 1.70 8.99 14.81
【表8】
实施例2·非球面系数
面编号 4
KA 6.2713275E-01
A3 -1.3100965E-05
A4 2.9799344E-06
A5 -6.4803649E-07
A6 3.0015874E-08
A7 1.6641095E-09
A8 -9.7963045E-11
A9 -6.3898804E-12
A10 -2.2118781E-13
A11 -1.4908567E-14
A12 1.4562963E-14
A13 -1.3443413E-15
A14 -9.6920440E-17
A15 2.6235676E-17
A16 -1.2303149E-18
面编号 7
KA 8.1422423E-01
A3 -2.8440507E-05
A4 6.6484074E-06
A5 -1.7128775E-06
A6 -3.6189030E-09
A7 1.0461020E-08
A8 5.5471006E-10
A9 -3.8544674E-11
A10 -9.0018810E-12
A11 -7.4316217E-13
A12 1.1154343E-13
A13 0.0000000E+00
A14 0.0000000E+00
A15 0.0000000E+00
A16 0.0000000E+00
A17 0.0000000E+00
A18 0.0000000E+00
A19 0.0000000E+00
A20 0.0000000E+00
接下来,对实施例3的微距透镜进行说明。在图5中示出表示实施例3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在图6中示出表示实施例3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另外,在表9中示出实施例3的微距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10中示出与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在表11中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有关的数据,在表12中示出与非球面系数有关的数据,在图13(A)~(L)示出各像差图。
【表9】
实施例3·透镜数据
【表10】
实施例3·各种因素(d线)
β=0 β=-0.5 β=-0.97
f′ 51.52
Bf′ 26.58
FNo. 2.86
2ω[°] 31.8 23.0 16.8
【表11】
实施例3·组间隔
DD[5] 1.60 5.49 9.53
DD[10] 9.00 5.11 1.07
DD[13] 13.74 7.34 2.21
DD[18] 1.50 2.44 2.67
DD[20] 1.70 7.17 12.07
【表12】
实施例3·非球面系数
面编号 4
KA 3.7178373E-01
A3 -1.7637048E-05
A4 6.5167860E-06
A5 -8.1435000E-07
A6 3.0593328E-08
A7 1.6007133E-09
A8 -1.3524488E-11
A9 9.9873108E-12
A10 -1.1358488E-14
A11 -2.4655584E-13
A12 -7.3640883E-15
A13 -2.0534193E-15
A14 1.6500754E-16
A15 7.2270563E-17
A16 -5.2359779E-18
面编号 7
KA 8.2109126E-01
A3 -4.2940231E-05
A4 1.1385319E-05
A5 -3.6643862E-06
A6 1.2945255E-07
A7 2.7952458E-08
A8 -1.4141157E-09
A9 -2.9480815E-10
A10 -1.0116810E-11
A11 6.5937178E-12
A12 -3.5391243E-13
A13 0.0000000E+00
A14 0.0000000E+00
A15 0.0000000E+00
A16 0.0000000E+00
A17 0.0000000E+00
A18 0.0000000E+00
A19 0.0000000E+00
A20 0.0000000E+00
接下来,对实施例4的微距透镜进行说明。在图7中示出表示实施例4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在图8中示出表示实施例4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另外,在表13中示出实施例4的微距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14中示出与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在表15中死猪与移动面的间隔有关的数据,在表16中示出与非球面系数有关的数据,在图14(A)~(L)中示出各像差图。
【表13】
实施例4·透镜数据
【表14】
实施例4·各种因素(d线)
β=0 β=-0.5 β=-0.97
f′ 51.51
Bf′ 26.07
FNo. 2.87 3.34 3.87
2ω[°] 31.6 23.2 17.0
【表15】
实施例4·组间隔
DD[5] 1.60 5.27 9.13
DD[10] 8.58 4.91 1.04
DD[13] 14.81 7.77 2.19
DD[18] 1.50 2.26 2.49
DD[20] 1.70 7.98 13.32
【表16】
实施例4·非球面系数
面编号 4
KA 2.4730542E+00
A3 -2.2999703E-05
A4 -1.7559895E-06
A5 -5.4519393E-06
A6 8.2498736E-07
A7 -3.4850088E-08
A8 -5.4610562E-09
A9 1.4387583E-10
A10 4.7713075E-11
A11 2.8085693E-12
A12 -2.9992785E-13
A13 -6.3489108E-14
A14 -2.4604006E-16
A15 8.9980507E-16
A16 -4.3024936E-17
面编号 7
KA -3.6681482E-01
A3 -3.6110268E-05
A4 3.3043949E-05
A5 -4.6527128E-06
A6 2.2954242E-07
A7 5.1865808E-08
A8 -3.5539331E-09
A9 -7.0922502E-10
A10 3.0550926E-11
A11 9.1698822E-12
A12 -6.3291954E-13
A13 0.0000000E+00
A14 0.0000000E+00
A15 0.0000000E+00
A16 0.0000000E+00
A17 0.0000000E+00
A18 0.0000000E+00
A19 0.0000000E+00
A20 0.0000000E+00
接下来,对实施例5的微距透镜进行说明。在图9中示出表示实施例5的微距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0中示出表示实施例5的微距透镜的聚焦时的各透镜组的移动轨迹的图。另外,在表17中示出实施例5的微距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18中示出与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在表19中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有关的数据,在表20中示出与非球面系数有关的数据,在图15(A)~(L)中示出各像差图。
【表17】
实施例5·透镜数据
【表18】
实施例5·各种因素(d线)
β=0 β=-0.5 β=-0.97
f′ 51.12
Bf′ 25.32
FNo. 2.87 3.31 3.83
2ω[°] 31.8 23.4 17.0
【表19】
实施例5·组间隔
DD[5] 1.60 5.12 8.87
DD[10] 8.31 4.79 1.04
DD[13] 16.11 8.17 2.18
DD[18] 1.50 3.19 3.74
DD[20] 1.70 7.96 13.39
【表20】
实施例5·非球面系数
面编号 4
KA 4.1319383E-01
A3 -1.2447769E-05
A4 5.5607953E-06
A5 -8.2298330E-07
A6 5.1383807E-08
A7 1.3805599E-09
A8 -2.3445326E-10
A9 -7.8513622E-12
A10 9.1487665E-13
A11 2.9058233E-14
A12 2.6541350E-14
A13 -2.1048379E-15
A14 -2.7729364E-16
A15 2.2689421E-17
A16 7.5771641E-22
面编号 7
KA 7.4760887E-01
A3 -3.0841177E-05
A4 9.5268314E-06
A5 -2.3115475E-06
A6 -2.1010866E-08
A7 1.5789565E-08
A8 1.0621441E-09
A9 -5.0458397E-11
A10 -1.5442955E-11
A11 -1.3002081E-12
A12 1.8740459E-13
A13 0.0000000E+00
A14 0.0000000E+00
A15 0.0000000E+00
A16 0.0000000E+00
A17 0.0000000E+00
A18 0.0000000E+00
A19 0.0000000E+00
A20 0.0000000E+00
在表21中示出与实施例1~5的微距透镜的条件式(1)~(7)对应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部实施例中均以d线为基准波长,下述的表21示出的值为该基准波长的值。
【表21】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5的微距透镜均满足条件式(1)~(7),为在近距离摄影时也对色差良好地进行补正的微距透镜。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在图16中,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示出了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微距透镜的无反光镜单反照相机的一结构例的外观图。
特别是图16(A)示出从前侧观察该照相机时的外观,图16(B)示出从背面侧观察该照相机时的外观。该照相机具备照相机主体10,在该照相机主体10的上表面侧设置有快门按钮32和电源按钮33。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侧设置有显示部36和操作部34、35。显示部36用于显示所摄像的图像。
在照相机主体10的前面侧中央部设置有供来自摄影对象的光入射的摄影开口,在于该摄影开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件37,通过固定件37将更换透镜20安装于照相机主体10。更换透镜20在镜筒内收纳透镜部件。在照相机主体10内,设置有输出与由更换透镜20形成的被摄体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CCD等的摄像元件、对从该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处理从而生成图像的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用于记录该生成的图像的记录介质等。对于该照相机,通过按压操作快门按钮32,进行一帧的静止画面的摄影,通过该摄影得到的图像数据记录于照相机主体10内的记录介质(未图示)。
作为这样的无反光镜单反照相机中的更换透镜20,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微距透镜,从而能够在近距离摄影时也能够得到对色差良好地进行补正后的高画质的影像。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非球面系数等值并不限定于上述各数值实施例中示出的值,也可以采用其他值。

Claims (19)

1.一种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
在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像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物侧面之间,具备在聚焦时被固定的光阑,
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五透镜组独立地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聚焦时,使所述第二透镜组向像侧移动,使所述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片正透镜,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2),
N1d<1.65…(1)
60.0<v1d…(2)
其中,
N1d: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v1d: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
20.0<v2dn-v2dp…(3)
其中,
v2dp: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v2dn: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组由一片正透镜构成,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4),
v3d<30.0…(4)
其中,
v3d: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
0.5<f3/f<1.5…(5)
其中,
f: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时的焦点距离,
f3: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6),
0.5<f45/f<1.5…(6)
其中,
f45:所述第四透镜组与所述第五透镜组的无限远处的合成焦点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正透镜与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7),
20.0<v4dp-v4dn…(7)
其中,
v4dp: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v4dn: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构成在聚焦时移动的透镜组的透镜的片数总计在七片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由三片透镜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片正透镜,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2-1),
N1d<1.65…(1)
65.0<v1d…(2-1)
其中,
N1d: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v1d: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透镜与正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3-1),
25.0<v2dn-v2dp…(3-1)
其中,
v2dp: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v2dn: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组由一片正透镜构成,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4-1),
v3d<26.0…(4-1)
其中,
v3d: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6<f3/f<1.2…(5-1)
其中,
f: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时的焦点距离
f3: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2),
0.65<f3/f<1.0…(5-2)
其中,
f: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时的焦点距离
f3: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6<f45/f<1.0…(6-1)
其中,
f45:所述第四透镜组与所述第五透镜组的无限远处的合成焦点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正透镜与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7-1),
25.0<v4dp-v4dn…(7-1)
其中,
v4dp: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v4dn: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构成接合透镜的负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1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透镜。
CN201510088173.8A 2014-02-28 2015-02-26 微距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04880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8242 2014-02-28
JP2014038242A JP6230933B2 (ja) 2014-02-28 2014-02-28 マクロ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0813A true CN104880813A (zh) 2015-09-02
CN104880813B CN104880813B (zh) 2018-09-14

Family

ID=5394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8173.8A Active CN104880813B (zh) 2014-02-28 2015-02-26 微距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18728B2 (zh)
JP (1) JP6230933B2 (zh)
CN (1) CN10488081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2438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株式会社腾龙 变倍光学***以及摄像装置
CN110709747A (zh) * 2017-05-26 2020-01-17 株式会社日东 摄像用的光学***和摄像装置
WO2021026874A1 (zh) * 2019-08-15 2021-02-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0003B2 (ja) * 2014-12-22 2018-01-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TWI586999B (zh) * 2015-10-23 2017-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800651B2 (ja) * 2016-08-09 2020-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DE102016117547A1 (de) 2016-09-18 2018-03-22 Leica Camera Ag Objektiv fester Brennweite und konstanter Baulänge für Autofokusanwendungen
JP7114436B2 (ja) * 2018-10-15 202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KR20200127756A (ko) 2019-05-03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렌즈 시스템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3433652B (zh) * 2021-06-02 2023-09-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114616B (zh) * 2021-11-01 2024-03-01 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超低畸变光学***及镜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014A (zh) * 2001-02-28 2004-04-28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反射像素平板的投影透镜
JP2011048232A (ja) * 2009-08-28 2011-03-10 Panasonic Corp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JP2012058682A (ja) * 2010-09-13 2012-03-22 Sigma Corp マクロ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4297B2 (ja) * 2002-05-15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KR101612444B1 (ko) * 2009-10-28 2016-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접사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JP5213898B2 (ja) * 2010-03-19 2013-06-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577309B2 (ja) * 2010-09-17 2014-08-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レンズ鏡筒、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984539B2 (ja) * 2012-07-09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300070B2 (ja) * 2013-02-22 2018-03-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219198B2 (ja) * 2014-02-27 2017-10-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マクロ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014A (zh) * 2001-02-28 2004-04-28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反射像素平板的投影透镜
JP2011048232A (ja) * 2009-08-28 2011-03-10 Panasonic Corp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JP2012058682A (ja) * 2010-09-13 2012-03-22 Sigma Corp マクロレン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2438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株式会社腾龙 变倍光学***以及摄像装置
CN110709747A (zh) * 2017-05-26 2020-01-17 株式会社日东 摄像用的光学***和摄像装置
CN110709747B (zh) * 2017-05-26 2021-09-14 株式会社日东 摄像用的光学***和摄像装置
WO2021026874A1 (zh) * 2019-08-15 2021-02-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30933B2 (ja) 2017-11-15
JP2015161880A (ja) 2015-09-07
US20150247994A1 (en) 2015-09-03
CN104880813B (zh) 2018-09-14
US9618728B2 (en) 201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0813A (zh) 微距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6338812B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011577B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4880810A (zh) 微距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205027956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US11079573B2 (en) Rear converter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205015549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635327A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3917908A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5143949B (zh) 变焦透镜以及拍摄装置
CN105182509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5176367U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US20170277022A1 (en) Rear converter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4280864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5988205A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395808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4238097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5388597A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4583836B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4635328B (zh)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5467564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5005135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5044890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5938242A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5278088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