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1062A - 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1062A
CN104871062A CN201380064476.5A CN201380064476A CN104871062A CN 104871062 A CN104871062 A CN 104871062A CN 201380064476 A CN201380064476 A CN 201380064476A CN 104871062 A CN104871062 A CN 104871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type wide
retrofocus type
angle
lens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44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1062B (zh
Inventor
岛田泰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71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1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对各像差良好地进行修正且同时使F值减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该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负的第1透镜组(G1)、正的第2透镜组(G2)及正的第3透镜组(G3)构成。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L11)和凸面朝向物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L12~L14)构成。第2透镜组(G2)由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最靠像侧的透镜为接合透镜。第3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组(G3a)和第3b透镜组(G3b)构成,该第3a透镜组(G3a)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L31)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L32)构成,该第3b透镜组(G3b)由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

Description

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搭载有该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适合使用于中型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搭载有该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用的广角透镜中,需要充分确保后焦距,因此大多采用从物侧起依次配置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且相对于光阑前后非对称的反远距型的透镜结构。在这样的反远距型的广角透镜中,作为对各像差良好地进行修正的结构,提出有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4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2004-219610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那样,从物侧起依次配置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因此适合于广角化。然而,虽然适合于广角化,但后组的正的光焦度变强,因此存在难以应对小的F值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F值为3.6左右。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各像差良好地进行修正且减小了F值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搭载有该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侧起依次由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及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构成,
第1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构成,
第2透镜组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最靠像侧的透镜为接合透镜,
第3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组和第3b透镜组构成,该第3a透镜组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该第3b透镜组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
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由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构成,但除了3个透镜组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放大率的透镜、光阑、玻璃罩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具有手抖修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的结构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凸面、凹面、平面、双凹、凹凸、双凸、平凸及平凹等这样的透镜的面形状、正及负这样的透镜的光焦度的符号对于包含非球面的情况而言,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在近轴区域进行考虑。另外,在本发明中,曲率半径的符号以面形状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情况为正,以面形状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情况为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第3b透镜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配置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第3b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至少由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的第3组第1接合透镜和具有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的第3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至少由具有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的第2组第1接合透镜和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的第2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在比第3a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面靠物侧的位置配置光阑。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使第3b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聚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
-1.4<f/f1<-0.6...(1)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1: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0.3<f/f3b<0.6...(2)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3b:第3b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0.3<f/f2<0.7...(3)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2: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第2透镜组的物侧的接合透镜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nd2p满足下述条件式(4),
1.80<nd2p...(4)。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2-1)、(3-1)及(4-1)中的至少一个。
-1.2<f/f1<-0.8...(1-1)
0.4<f/f3b<0.5...(2-1)
0.4<f/f2<0.6...(3-1)
1.84<nd2p...(4-1)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搭载有上述的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
【发明效果】
如上述那样,以往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前组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后组构成,因此适合于广角化,但后组的正的光焦度变强,因此存在难以应对小的F值这样的问题。根据本发明,将与以往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后组对应的透镜组分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这2个透镜组,因此能够使光焦度分散而减小F值。
另外,在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位置配置有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因此能够缩短光学***的全长,且能够使有效径小型化,还能够良好地修正歪曲像差及倍率色差。而且,由于将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的紧接着的负的光焦度分散于凸面朝向物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因此能够良好地修正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
另外,通过使第2透镜组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从而能够良好地修正轴上色差及倍率色差。
另外,通过将第3a透镜组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球面像差与像散的平衡。另外,通过使第3b透镜组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从而不会产生高次的色差,能够对轴上色差进行修正。
另外,通过使第3b透镜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从而能够减小球面像差,由此能够形成为容易应对小的F值的结构。
另外,通过使第3b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至少由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的第3组第1接合透镜和具有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的第3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由此能够减小高次的球面像差及波长引起的球面像差之差。另外,第3组第2接合透镜与第3组第1接合透镜相比,轴上边缘光线的高度低,且轴外光线的高度高,因此与球面像差相比,对轴外像差产生的影响大。因此,使第3组第1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且使第3组第2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由此能够良好地修正像散。
另外,通过使第2组第1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由此难以产生波长引起的球面像差的差异。另外,通过使第2组第2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物侧,由此能够良好地修正倍率色差。
另外,通过在比第3a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面靠物侧的位置配置光阑,由此能够取得最靠物侧的透镜的有效径的平衡,能够实现光学***的小型化。
另外,通过使第3b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聚焦,由此能够成为F值小的光学***,并且能够实现聚焦移动组的轻量化,能够抑制聚焦引起的球面像差及像面弯曲的变动。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由于具备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因此能够高性能地构成,且能够使用摄像元件而得到良好的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包含光路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6(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7(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8(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9(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对应于后述的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另外,在图2中示出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光路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示出来自处于无限远的距离的物点的轴上光束、最大视场角的轴外光束。而且,图3~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分别对应于后述的实施例2~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图1~图5所示的例子的基本的结构彼此大致相同,且图示方法也相同,因此在此主要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进行说明。
在图1中,将左侧作为物侧,并将右侧作为像侧来示出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光学***配置。这在后述的图2~图5中也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作为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及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构成。
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L11和凸面朝向物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L12、L13、L14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的实施例2~4中,第1透镜组G1也为同样的结构。
第2透镜组G2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最靠像侧的透镜为接合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双凸透镜L21与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L22接合而成的第2组第1接合透镜、以及双凹透镜L23与双凸透镜L24接合而成的第2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第2组第1接合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透镜,且使第2组第2接合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透镜。这样,通过使第2组第1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由此难以产生波长引起的球面像差的差异。而且,通过使第2组第2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由此能够对倍率色差良好地进行修正。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的实施例2、3中,第2透镜组G2也为同样的结构。在实施例4中,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双凸透镜L21与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L22接合而成的第2组第1接合透镜、双凸透镜L23、以及双凹透镜L24与双凸透镜L25接合而成的第2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
第3透镜组G3从物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组和第3b透镜组G3b构成,该第3a透镜组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该第3b透镜组G3b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a透镜组G3a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L31和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L32构成。第3b透镜组G3b由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L33与双凸透镜L34接合而成的第3组第1接合透镜、以及双凸透镜L35与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L36接合而成的第3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第3组第1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且第3组第2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由此,能够减小高次的球面像差及波长引起的球面像差之差。另外,如图2所示,第3组第2接合透镜与第3组第1接合透镜相比,轴上边缘光线的高度低,且轴外光线的高度高,因此与球面像差相比,对轴外像差产生的影响大。因此,通过使第3组第1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且使第3组第2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由此能够良好地修正像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第3b透镜组G3b在最靠像侧的位置具有透镜L37,该透镜L37具有正的光焦度。由此,能够减小球面像差,因此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形成为容易应对小的F值的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第3a透镜组G3a在后述的实施例2~4中也为同样的结构。另外,第3b透镜组在后述的实施例2~4中也为同样的结构。
在比第3a透镜组G3a的最靠像侧的面靠物侧的位置配置孔径光阑St。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配置孔径光阑St。通过这样配置孔径光阑St,由此能够取得最靠物侧的透镜的有效径的平衡,且能够实现光学***的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的实施例3、4中,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3a透镜组G3a的、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L31与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L32之间。
另外,图1所示的孔径光阑St并非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另外,图1所示的Sim为成像面,如后述那样,在该位置配置有例如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等构成的摄像元件。
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在第3透镜组G3与成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平行平板状的光学构件PP的例子。在将反远距型广角透镜适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装配透镜的摄像装置侧的结构,大多在光学***与成像面Sim之间配置玻璃罩、红外线截止滤光片或低通滤光片等各种滤光片等。上述光学构件PP为假定了上述结构的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优选聚焦通过将第3透镜组G3固定并使第1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及第2透镜组G2一体地沿着光轴Z移动来进行。由此,能够成为F值小的光学***,并且能够实现聚焦移动组的轻量化,且能够抑制聚焦引起的球面像差及像面弯曲的变动。
在此,以往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前组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后组构成,因此虽然适合于广角化,但后组的正的光焦度变强,因而存在难以应对小的F值这样的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将与以往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后组对应的透镜组分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这2个透镜组,因此能够使光焦度分散而减小F值。
另外,在第1透镜组G1的最靠物侧的位置配置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L11,因此能够缩短光学***的全长,且能够实现有效径的小型化,还能够良好地修正歪曲像差及倍率色差。而且,由于将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L11的紧接着的负的光焦度分散于凸面朝向物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L12~L14,因此能够良好地修正歪曲像差及球面像差。
另外,通过使第2透镜组G2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由此能够良好地修正轴上色差及倍率色差。
另外,通过使第3a透镜组G3a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L31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L32构成,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球面像差与像散的平衡。另外,通过使第3b透镜组G3b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从而不会产生高次的色差,能够对轴上色差进行修正。
接着,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具有的优选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的方式,既可以具有以下的任一个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具有将任意的2个以上组合的结构。
关于第1透镜组G1的焦点距离,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
-1.4<f/f1<-0.6...(1)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1:第1透镜组G1的焦点距离
当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时,第1透镜组G1的负的放大率变得过强,难以进行歪曲像差及倍率色差的修正。当高于条件式(1)的上限时,第1透镜组G1的负的放大率变得过弱,难以广角化。另外,也难以确保后焦距。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在条件式(1)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通过还满足条件式(1-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1.2<f/f1<-0.8...(1-1)
关于第3b透镜组G3b的焦点距离,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0.3<f/f3b<0.6...(2)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3b:第3b透镜组G3b的焦点距离
当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时,第3b透镜组G3b的正的放大率变得过弱,聚焦引起的移动量变大,且聚焦的高速化变得困难。当高于条件式(2)的上限时,第3b透镜组G3b的正的放大率变得过强,聚焦引起的球面像差及像面弯曲的变动变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在条件式(2)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通过还满足条件式(2-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0.4<f/f3b<0.5...(2-1)
关于第2透镜组G2的焦点距离,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0.3<f/f2<0.7...(3)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2:第2透镜组G2的焦点距离
当低于条件式(3)的下限时,第2透镜组G2的正的放大率变得过弱,球面像差及倍率色差的修正变得困难。当高于条件式(3)的上限时,第3b透镜组G3b的正的放大率变得过强,难以确保后焦距。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在条件式(3)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通过还满足条件式(3-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0.4<f/f2<0.6...(3-1)
关于第2透镜组G2的构成第2组第1接合透镜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L21的d线的折射率nd2p,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1.80<nd2p...(4)
当低于条件式(4)的下限时,不利于像面弯曲的修正。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在条件式(4)规定的范围内,尤其是通过还满足条件式(4-1),从而上述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1.84<nd2p...(4-1)
【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尤其是主要详细说明数值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中示出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透镜组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结构中的透镜组及各透镜的详细的说明正如上述那样,因此以下,只要不是特别需要,就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表1中示出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2中示出其他的数据。同样,在表3~表8中示出实施例2~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其他的数据。以下,对于表中的记号的意思,采取实施例1的记号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2~4的记号也基本上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表1~8所示的各数值数据以整个***的焦点距离成为1的方式被标准化。
在表1的基本透镜数据中,在Si一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侧的构成要素的物侧的面作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个(i=1、2、3、...)面编号,在Ri一栏中示出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在Di一栏中示出第i个面与第i+1个面的在光轴Z上的面间隔。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符号以面形状向物侧凸出的情况为正,以向像侧凸出的情况为负。另外,在面间隔Di一栏中,将接合透镜的接合面的面间隔以0示出。
另外,在基本透镜数据中,在ndj一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侧的透镜作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个(j=1、2、3、...)构成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为587.6nm)的折射率,在vdj一栏中示出第j个构成要素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本透镜数据中也包含并示出孔径光阑St,在相当于孔径光阑St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记载为“面编号(光阑)”
在表2的其他数据中示出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整个***的焦点距离(f′)、后焦距(空气换算长度)Bf′、F值(FNo.)及全视场角(2ω)的值。
以上叙述的表1及表2的记载的方法在后述的表3~8中也同样。
另外,在以下记载的表中,全部使用度(°)作为角度的单位,但光学***也可以放大比例或缩小比例地使用,因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适当的单位。
【表1】
实施例1·基本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3.9363 0.28 1.77250 49.60
2 12.3190 0.01
3 2.9576 0.11 1.61800 63.33
4 0.9988 0.45
5 4.8007 0.13 1.80518 25.42
6 1.1389 0.43
7 3.9048 0.07 1.48749 70.23
8 2.1160 0.53
9 7.6245 0.53 1.90366 31.32
10 -0.9548 0.00 1.56002 37.65
11 -0.9548 0.10 1.84661 23.78
12 -3.5546 0.29
13 -2.0163 0.05 1.60562 43.70
14 7.6677 0.00 1.56002 37.65
15 7.6677 0.21 1.80518 25.42
16 -2.1903 0.38
17(光阑) 0.30
18 1.1391 0.14 1.51633 64.14
19 1.5798 0.13
20 2.5125 0.10 1.51823 58.90
21 1.4009 0.32
22 2.3878 0.08 1.80518 25.42
23 1.1106 0.00 1.56002 37.65
24 1.1106 0.24 1.49700 81.54
25 -3.9634 0.01
26 5.2415 0.25 1.49700 81.54
27 -1.1023 0.00 1.56002 37.65
28 -1.1023 0.14 1.80518 25.42
29 -3.8992 0.15
30 47.7185 0.23 1.80000 29.84
31 -3.0888 1.21
32 0.11 1.51633 64.14
33 0.29
【表2】
实施例1·其他数据
f′ 1.00
Bf′ 1.57
FNo. 1.90
2ω[°] 75.4
在此,在图6(A)~(D)中分别示出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失真)、倍率色差。各像差是以d线(波长为587.6nm)为基准的像差,但在球面像差图中,也示出关于C线(波长为656.3nm)、F线(波长为486.1nm)及g线(波长为436nm)的像差,尤其是在倍率色差图中,示出关于C线(波长为656.3nm)、F线(波长为486.1nm)及g线(波长为436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用实线表示径向,用虚线表示切向。球面像差图的FNo.是指F值,其他的像差图的ω是指半视场角。以上叙述的像差的显示方法在后述的图7~图9中也同样。
<实施例2>
在图3中示出实施例2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的透镜组的配置。实施例2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形成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大致同样的结构。在表3中示出实施例2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4中示出其他的数据。在图7(A)~(D)中示出实施例2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3】
实施例2·基本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3.9025 0.25 1.77250 49.60
2 10.8485 0.01
3 2.6263 0.07 1.61800 63.33
4 0.9882 0.54
5 4.7821 0.07 1.80518 25.42
6 1.1788 0.39
7 4.7936 0.07 1.48749 70.23
8 2.0250 0.56
9 7.2681 0.51 1.90366 31.32
10 -0.9675 0.00 1.56002 37.65
11 -0.9675 0.07 1.84661 23.78
12 -3.7364 0.24
13 -1.9899 0.05 1.61340 44.27
14 11.2136 0.00 1.56002 37.65
15 11.2136 0.20 1.78470 26.29
16 -2.0835 0.42
17(光阑) 0.19
18 1.1966 0.13 1.51823 58.90
19 1.8536 0.35
20 2.2069 0.07 1.48749 70.23
21 1.2994 0.23
22 2.4302 0.08 1.80518 25.42
23 1.1385 0.00 1.56002 37.65
24 1.1385 0.23 1.49700 81.54
25 -4.4382 0.01
26 4.9724 0.26 1.49700 81.54
27 -1.0627 0.00 1.56002 37.65
28 -1.0627 0.14 1.80518 25.42
29 -3.9192 0.14
30 59.8513 0.16 1.80000 29.84
31 -2.9973 1.21
32 0.11 1.51633 64.14
33 0.29
【表4】
实施例2·其他数据
f′ 1.00
Bf′ 1.57
FNo. 1.90
2ω[°] 76.0
<实施例3>
在图4中示出实施例3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的透镜组的配置。实施例3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形成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大致同样的结构,但在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3a透镜组G3a的正凹凸透镜L31与负凹凸透镜L32之间这一点上不同。
在表5中示出实施例3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6中示出其他的数据。在图8(A)~(D)中示出实施例3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5】
实施例3·基本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3.7506 0.31 1.77250 49.60
2 10.2386 0.02
3 1.8527 0.07 1.61800 63.33
4 1.0431 0.54
5 6.0226 0.07 1.84661 23.78
6 1.0148 0.36
7 7.6122 0.12 1.48749 70.23
8 2.1337 0.67
9 7.9118 0.46 1.90366 31.32
10 -0.9529 0.00 1.56002 37.65
11 -0.9529 0.07 1.84661 23.78
12 -4.0727 0.16
13 -2.1202 0.05 1.62041 60.29
14 32.6064 0.00 1.56002 37.65
15 32.6064 0.17 1.84661 23.78
16 -2.1682 0.43
17 1.2490 0.12 1.51823 58.90
18 1.8697 0.22
19(光阑) 0.27
20 2.4552 0.13 1.51742 52.43
21 1.4662 0.25
22 2.7258 0.08 1.80518 25.42
23 1.1670 0.00 1.56002 37.65
24 1.1670 0.22 1.49700 81.54
25 -4.7751 0.01
26 8.5700 0.27 1.49700 81.54
27 -0.9612 0.00 1.56002 37.65
28 -0.9612 0.07 1.84661 23.78
29 -3.0297 0.31
30 9.0640 0.21 1.74950 35.28
31 -2.4861 1.02
32 0.11 1.51633 64.14
33 0.48
【表6】
实施例3·其他数据
f′ 1.00
Bf′ 1.57
FNo. 1.90
2ω[°] 75.6
<实施例4>
在图5中示出实施例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中的透镜组的配置。实施例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形成为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大致同样的结构,但在如下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即,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双凸透镜L21与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L22接合而成的第2组第1接合透镜、双凸透镜L23、以及双凹透镜L24与双凸透镜L25接合而成的第2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且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3a透镜组G3a的正凹凸透镜L31与负凹凸透镜L32之间。
在表7中示出实施例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8中示出其他的数据。在图9(A)~(D)中示出实施例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7】
实施例4·基本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3.0436 0.39 1.77250 49.60
2 6.6882 0.01
3 1.5472 0.11 1.56883 56.36
4 0.9213 0.52
5 4.0130 0.07 1.84661 23.78
6 0.9680 0.34
7 -9.2870 0.07 1.52249 59.84
8 2.0845 0.58
9 7.4780 0.50 1.83400 37.16
10 -0.9126 0.00 1.56002 37.65
11 -0.9126 0.05 1.78470 26.29
12 -4.1731 0.18
13 12.0559 0.13 1.84661 23.78
14 -7.0047 0.29
15 -2.3010 0.05 1.81600 46.62
16 13.3550 0.00 1.56002 37.65
17 13.3550 0.20 1.84661 23.78
18 -2.0863 0.01
19 1.1627 0.13 1.48749 70.23
20 1.6576 0.23
21(光阑) 0.16
22 2.3427 0.07 1.56732 42.82
23 1.3539 0.34
24 3.6390 0.09 1.74000 28.30
25 1.1022 0.00 1.56002 37.65
26 1.1022 0.25 1.49700 81.54
27 -4.3854 0.02
28 22.5077 0.26 1.49700 81.54
29 -0.8813 0.00 1.56002 37.65
30 -0.8813 0.07 1.78470 26.29
31 -3.1054 0.21
32 4.2973 0.26 1.67790 55.34
33 -2.2915 0.14
34 0.11 1.51680 64.20
35 1.33
【表8】
实施例4·其他数据
f′ 1.00
Bf′ 1.55
FNo. 1.90
2ω[°] 76.0
另外,在表9中,关于实施例1~4,分别示出上述的条件式(1)~(4)规定的条件、即文字式的部分的值。该表9的值是关于d线的值。如表9所示,实施例1~4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都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4),还满足表示这些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的更优选的范围的全部的条件式(1-1)~(4-1)。
【表9】
根据以上的各数值数据及各像差图可知,关于各实施例,能够实现全视场角为75.4~76.0度的广角,F值为明亮的1.9左右,且各像差被良好地修正的高的光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在透镜***与成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光学构件PP的例子,但也可以取代配置低通滤光片或将特定的波长域截止那样的各种滤光片等而在各透镜之间配置上述的各种滤光片,或者也可以对任一透镜的透镜面施加具有与各种滤光片同样的作用的涂层。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在图10中示出搭载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的数码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的简要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没有限定为数码单镜头反光式相机,也可以在数码单镜头无反光相机等中搭载本实施方式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
图10所示的相机10为数码单镜头反光式相机,具备相机主体11、在相机主体11的前侧装配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12、在相机主体11的上侧设置的闪光发光装置13、快门按钮14及模式转盘15。另外,相机10在相机主体11的内部具备将通过反远距型广角透镜12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16。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具有上述的优点,因此能够使通过相机10取得的影像成为明亮的具有良好的画质的影像。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而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等的值没有限定为上述各数值实施例中示出的值,可以采取其他的值。

Claims (15)

1.一种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远距型广角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及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构成,
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构成,
所述第2透镜组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最靠像侧的透镜为所述接合透镜,
所述第3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组和第3b透镜组构成,该第3a透镜组由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凹凸透镜及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凹凸透镜构成,该第3b透镜组由至少2组接合透镜构成,且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b透镜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配置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b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至少由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的第3组第1接合透镜和具有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的第3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至少由具有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面的第2组第1接合透镜和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接合面的第2组第2接合透镜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第3a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面靠物侧的位置配置有光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3b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进行聚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远距型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
-1.4<f/f1<-0.6...(1)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远距型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
0.3<f/f3b<0.6...(2)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3b:所述第3b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远距型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
0.3<f/f2<0.7...(3)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组的物侧的接合透镜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该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nd2p满足下述条件式(4),
1.80<nd2p...(4)。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远距型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1),
-1.2<f/f1<-0.8...(1-1)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远距型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1),
0.4<f/f3b<0.5...(2-1)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3b:所述第3b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远距型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1),
0.4<f/f2<0.6...(3-1)
其中,
f:整个***的焦点距离
f2: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组的物侧的接合透镜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nd2p满足下述条件式(4-1),
1.84<nd2p...(4-1)。
15.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远距型广角透镜。
CN201380064476.5A 2012-12-17 2013-11-26 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04871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4475 2012-12-17
JP2012-274475 2012-12-17
PCT/JP2013/006937 WO2014097550A1 (ja) 2012-12-17 2013-11-26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1062A true CN104871062A (zh) 2015-08-26
CN104871062B CN104871062B (zh) 2017-04-05

Family

ID=50977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4476.5A Active CN104871062B (zh) 2012-12-17 2013-11-26 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23596B2 (zh)
JP (1) JP5796919B2 (zh)
CN (1) CN104871062B (zh)
WO (1) WO20140975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4469B (zh) * 2014-06-17 2016-05-2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廣角投影鏡頭
JP6698339B2 (ja) * 2015-12-25 2020-05-27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3000A2 (en) * 1999-10-06 2001-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3177316A (ja) * 2001-12-11 2003-06-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7271752A (ja) * 2006-03-30 2007-10-18 Nikon Corp マクロレンズ、光学装置、マクロレンズの合焦方法
US20100271601A1 (en) * 2009-04-28 2010-10-28 Masaru Amano Projecting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186269A (ja) * 2010-03-10 2011-09-22 Fujifilm Corp 投写用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9021A (en) * 1979-07-26 1981-02-23 Nippon Kogaku Kk <Nikon> Retrofocus type wide angle lens
DE19532111A1 (de) 1994-09-15 1996-03-21 Zeiss Carl Fa Apochromatisches Weitwinkelobjektiv
JP2004117519A (ja) * 2002-09-24 2004-04-15 Canon Inc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JP2004219610A (ja) 2003-01-14 2004-08-05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広角レンズ
JP2006003655A (ja) * 2004-06-17 2006-0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投写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3000A2 (en) * 1999-10-06 2001-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3177316A (ja) * 2001-12-11 2003-06-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7271752A (ja) * 2006-03-30 2007-10-18 Nikon Corp マクロレンズ、光学装置、マクロレンズの合焦方法
US20100271601A1 (en) * 2009-04-28 2010-10-28 Masaru Amano Projecting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186269A (ja) * 2010-03-10 2011-09-22 Fujifilm Corp 投写用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96919B2 (ja) 2015-10-21
CN104871062B (zh) 2017-04-05
WO2014097550A1 (ja) 2014-06-26
US20150277089A1 (en) 2015-10-01
US9423596B2 (en) 2016-08-23
JPWO2014097550A1 (ja) 2017-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8086B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JP5642891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4871061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3917908A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JP5655164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3917907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JP2008058387A (ja) 超広角レンズ
CN104238097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5988205A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JP640142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711361B2 (ja) 撮像レンズ
JP2017146478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40334015A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4238098A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JP2020034671A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4603663A (zh)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3930814B (zh) 中距远摄镜头和摄像装置
CN107918200B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JPWO2017169583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711360B2 (ja) 撮像レンズ
JP5749866B2 (ja)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5388596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5388599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5388598A (zh) 变焦透镜及摄影装置
CN107765397A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