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5755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5755B
CN104865755B CN201510081965.2A CN201510081965A CN104865755B CN 104865755 B CN104865755 B CN 104865755B CN 201510081965 A CN201510081965 A CN 201510081965A CN 104865755 B CN104865755 B CN 104865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pixel electrode
electrode
source wiring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19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5755A (zh
Inventor
大野敦子
武田有广
广泽仁
川崎哲
前出优次
杉山里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865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5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5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5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pix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2RGB geometrica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其具备具有m个第1带状电极的第1像素电极、具有m个第2带状电极并在第1方向上与第1像素电极相邻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具有n个第3带状电极并在第1方向上与第2像素电极相邻的第3像素电极,m以及n是正整数,并且m≠n;以及第2基板,其具备与第1像素电极相对的第1滤色器、在第1方向上与第1滤色器相邻并与第2像素电极相对的第2滤色器、以及在第1方向上与第2滤色器相邻并与第3像素电极相对的第3滤色器。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2月20日递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4-030543并要求其优先权,在此以引用的方式结合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了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模式、FFS(Fringe FieldSwitching,边缘场转换)模式等的横向电场(也包含边缘电场)的液晶显示装置正在实用化。这种横向电场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形成于一个基板的像素电极以及共用电极。
作为一个例子,已知有如下技术:具备多个使像素电极以及共用电极分别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而成的带状电极,像素电极的带状电极与共用电极的带状电极交替地配置,与漏极信号线重叠的共用电极的带状电极的宽度形成为比除此以外的其他带状电极的宽度宽,且相邻的带状电极的间隔局部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恶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具备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1带状电极的第1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2带状电极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相邻的第2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n个第3带状电极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相邻的第3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4带状电极并在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相邻的第4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5带状电极并在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相邻的第5像素电极、以及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n个第6带状电极并在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3像素电极相邻的第6像素电极,m以及n是正整数,并且m≠n;第2基板,具备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以及第4像素电极相对的第1滤色器、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5像素电极相对的第2滤色器、与所述第3像素电极相对的第3滤色器、以及与所述第6像素电极相对的第4滤色器;以及液晶层,被保持于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具备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1带状电极的第1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n个第2带状电极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相邻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1像素电极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之间的源极布线,m以及n是正整数,并且m<n,所述第1像素电极与所述源极布线沿第1方向的第1间隔比所述第2像素电极与所述源极布线沿第1方向的第2间隔大;以及第2基板,具备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相对的第1滤色器、以及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相对的第2滤色器;以及液晶层,被保持于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结构以及等效电路的图。
图2是自对置基板的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的第1构成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像素与滤色器的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包含图2所示的像素PX1至PX6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图2所示的布局中的各颜色像素的透过率分布的图。
图6是自对置基板的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的第2构成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像素的第3构成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发挥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结构以及等效电路的图。
即,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有源矩阵类型的液晶显示面板LPN。液晶显示面板LPN具备作为第1基板的阵列基板AR、作为与阵列基板AR相对配置的第2基板的对置基板CT、以及保持于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液晶层LQ。液晶显示面板LPN具备显示图像的有源区域ACT。有源区域ACT相当于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保持有液晶层LQ的区域,例如呈四边形状,并由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构成。
阵列基板AR在有源区域ACT中具备栅极布线G(G1~Gn)、源极布线S(S1~Sm)、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等。栅极布线G(G1~Gn)分别沿第1方向X延伸,并沿与第1方向X交叉的第2方向Y排列。源极布线S(S1~Sm)分别沿大致第2方向Y延伸,并沿第1方向X排列。此外,严格来说,源极布线S如后述那样配合于像素布局或像素形状而弯曲。开关元件SW在各像素PX中将栅极布线G以及源极布线S电连接。像素电极PE在各像素PX中形成为岛状,并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共用电极CE在有源区域ACT中形成为被多个像素PX共用,并与各像素电极PE相向。蓄积电容CS例如形成于共用电极CE与像素电极PE之间。
各栅极布线G向有源区域ACT的外侧引出,并连接于第1驱动电路GD。各源极布线S向有源区域ACT的外侧引出,并连接于第2驱动电路SD。第1驱动电路GD以及第2驱动电路SD的例如至少一部分形成于阵列基板AR,并与驱动IC芯片2连接。驱动IC芯片2内置有控制第1驱动电路GD以及第2驱动电路SD的控制器,作为供给驱动液晶显示面板LPN所需的信号的信号供给源发挥功能。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IC芯片2在有源区域ACT的外侧安装于阵列基板AR。共用电极CE向有源区域ACT的外侧引出,并与供电部Vcom连接。供电部Vcom对共用电极CE供给公共电位。
图2是自对置基板的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的第1构成例的概略俯视图。此外,这里,以应用了FFS模式的像素构造为例进行说明,在图中仅图示说明所需的主要部分。
阵列基板AR具备栅极布线G1至G3、源极布线S1至S4、开关元件SW1至SW6、共用电极C、像素电极PE1至PE6、第1取向膜AL1等。
栅极布线G1至G3分别沿第1方向X延伸。源极布线S1至S4分别沿大致第2方向Y延伸,并与栅极布线G1至G3交叉。这些栅极布线G1至G3以及源极布线S1至S4划分出像素PX1至PX6。
沿第1方向X排列的像素PX1至PX3是颜色各不相同的颜色像素,另外,像素PX4至PX6也是颜色各不相同的颜色像素。沿第2方向Y排列的像素PX1及PX4是相同颜色的像素,例如红色(R)像素。沿第2方向Y排列的像素PX2以及PX5是相同颜色的像素,例如绿色(G)像素。沿第2方向Y排列的像素PX3以及PX6是颜色各不相同的像素,例如像素PX3是白色(W)像素,像素PX6是蓝色(B)像素。
像素PX1由栅极布线G1、栅极布线G2与源极布线S1、源极布线S2限定,像素PX2由栅极布线G1、栅极布线G2与源极布线S2、源极布线S3限定,像素PX3由栅极布线G1、栅极布线G2与源极布线S3、源极布线S4限定。这些像素PX1至PX3向相对于第2方向Y顺时针呈锐角交叉的第1延伸方向D1延伸。位于各像素PX1至PX3的两侧的源极布线S1至S4均向第1延伸方向D1延伸。
像素PX4由栅极布线G2、栅极布线G3与源极布线S1、源极布线S2限定,像素PX5由栅极布线G2、栅极布线G3与源极布线S2、源极布线S3限定,像素PX6由栅极布线G2、栅极布线G3与源极布线S3、源极布线S4限定。这些像素PX4至PX6向相对于第2方向Y逆时针呈锐角交叉的第2延伸方向D2延伸。位于各像素PX4至PX6的两侧的源极布线S1至S4均向第2延伸方向D2延伸。此外,第2方向Y与第1延伸方向D1所成的角度θ1大致等于第2方向Y与第2延伸方向D2所成的角度θ2。
共用电极CE沿阵列基板AR的大致整个区域延伸,并形成为被像素PX1至PX6共用。即,共用电极CE跨越栅极布线G1至G3的上方而沿第2方向Y延伸,并且跨越源极布线S1至S4的上方而沿第1方向X延伸,配置于像素PX1至PX6的每一个。此外,虽然未详细叙述,在共用电极CE形成有用于在各像素中将像素电极与开关元件电连接的开口部。
像素PX1具备开关元件SW1以及像素电极PE1。开关元件SW1电连接于栅极布线G2以及源极布线S1。像素电极PE1位于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并与开关元件SW1连接。
像素PX2具备开关元件SW2以及像素电极PE2。开关元件SW2电连接于栅极布线G2以及源极布线S2。像素电极PE2位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并与开关元件SW2连接。
像素PX3具备开关元件SW3以及像素电极PE3。开关元件SW3电连接于栅极布线G2以及源极布线S3。像素电极PE3位于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之间,并与开关元件SW3连接。
同样,像素PX4具备电连接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1的开关元件SW4、以及连接于开关元件SW4的像素电极PE4。像素PX5具备电连接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2的开关元件SW5、以及连接于开关元件SW5的像素电极PE5。像素PX6具备电连接于栅极布线G3及源极布线S3的开关元件SW6、以及连接于开关元件SW6的像素电极PE6。
开关元件SW1至SW6例如是薄膜晶体管(TFT)。
像素电极PE1至PE6分别与共用电极CE相对。
像素电极PE1至PE3分别形成为与向第1延伸方向D1延伸的像素形状对应的岛状。另外,像素电极PE1至PE3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带状电极PA。带状电极PA向第1延伸方向D1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像素电极PE1至PE3分别具有沿第1方向X排列的多个带状电极PA。
像素电极PE4至PE6分别形成为与向第2延伸方向D2延伸的像素形状对应的岛状。另外,像素电极PE4至PE6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带状电极PB。带状电极PB向第2延伸方向D2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像素电极PE4至PE6分别具有沿第1方向X排列的多个带状电极PB。
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均具有m个带状电极PA。像素电极PE4以及像素电极PE5均具有m个带状电极PB。另一方面,像素电极PE3具有n个带状电极PA。像素电极PE6具有n个带状电极PB。此外,m以及n是正整数并且m≠n。在图示的例子中,m<n,作为一个例子,m=2,n=4。
换言之,像素电极PE1、像素电极PE2、像素电极PE4、以及像素电极PE5均具有向第1延伸方向D1延伸的(m-1)条狭缝。此外,像素电极PE3以及像素电极PE6均具有向第2延伸方向D2延伸的(n-1)条狭缝。这些狭缝与共用电极CE相对。
第1取向膜AL1沿相对于带状电极PA的长轴(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是第1延伸方向D1)及带状电极PB的长轴(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是第2延伸方向D2)呈45°以下的锐角交叉的方向被进行取向处理。第1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R1是与第2方向Y平行的方向,并且是与第1延伸方向D1或第2延伸方向D2交叉的方向。
这里,着眼于像素PX1至PX3。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的间距PT1大致等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的间距PT2。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之间的间距PT3比间距PT1以及间距PT2大。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沿第1方向X的宽度大致相等,另外,比像素电极PE3沿第1方向X的宽度小。像素电极PE1及像素电极PE2的各自的带状电极PA具有沿第1方向X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且,对于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的每一个,使相邻的带状电极PA的间隔相等,且以等间距配置。像素电极PE3的各自的带状电极PA具有沿第1方向X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以等间距配置,但比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的带状电极PA的宽度小。另外,像素电极PE3中的相邻的带状电极PA的间隔(狭缝宽度)比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的各自中的相邻的带状电极PA的间隔(狭缝宽度)窄,像素电极PE3的带状电极PA以较窄的间距配置。
对于像素电极PE1,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1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2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对于像素电极PE2,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2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3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对于像素电极PE3,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3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4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间隔d比间隔D小。
此外,对于像素PX4至PX6,也是与上述像素PX1至PX3相同的关系。
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像素与滤色器的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用于实现彩色显示的单位像素由多个不同的颜色像素构成。单位像素是构成显示于有源区域的彩色图像的最小单位。单位像素UP由六个颜色像素构成。单位像素UP由像素(第1颜色像素)PX1、像素(第2颜色像素)PX2、像素(第3颜色像素)PX3、像素(第4颜色像素)PX4、像素(第5颜色像素)PX5、以及像素(第6颜色像素)PX6构成。在图中,各像素分别由单点划线示出。像素PX2是颜色与像素PX1的颜色不同的像素,并且沿第1方向X与像素PX1的相邻。像素PX3是颜色与像素PX1以及像素PX2的颜色不同的像素,并且沿第1方向X与像素PX2相邻。像素PX4是颜色与像素PX1的颜色相同的像素,并且沿第2方向Y与像素PX1相邻。像素PX5是颜色与像素PX2的颜色相同的像素,并且沿第2方向Y与像素PX2相邻。像素PX6是颜色与像素PX1、像素PX2、以及像素PX3的颜色不同的像素,并且沿第2方向Y与像素PX3相邻。这里,像素PX1以及像素PX4是红色像素,像素PX2以及像素PX5是绿色像素,像素PX3是白色像素,像素PX6是蓝色像素。在这种结构中,像素PX1、像素PX2、像素PX4、以及像素PX5的各自的面积大致相等。像素PX3以及像素PX6的面积比像素PX1等的面积大。
对置基板CT具备遮光层BM、滤色器CF1至CF4、第2取向膜AL2等。
遮光层BM配置于各像素的边界。换句话说,遮光层BM位于图2所示的源极布线、栅极布线的上方。此外,遮光层BM虽然未配置于相同颜色的像素的边界,但配置于不同颜色的像素的边界。换句话说,遮光层BM虽然未配置于像素PX1与像素PX4的边界、以及像素PX2与像素PX5的边界,但配置于像素PX3与像素PX6的边界。
滤色器(第1滤色器)CF1形成为沿第2方向Y延伸的带状。滤色器(第2滤色器)CF2沿第1方向X与滤色器CF1相邻,并形成为沿第2方向Y延伸的带状。滤色器(第3滤色器)CF3沿第1方向X与滤色器CF2相邻,并形成为岛状。滤色器(第4滤色器)CF4沿第2方向Y与滤色器CF3相邻,另外,沿第1方向X与滤色器CF2相邻,形成为岛状。滤色器CF3与滤色器CF4沿第2方向Y交替地重复配置。
滤色器CF1对应于像素PX1以及像素PX4而配置。滤色器CF2对应于像素PX2以及像素PX5而配置。滤色器CF3对应于像素PX3而配置。滤色器CF4对应于像素PX6而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滤色器CF1是红色(R)滤色器,滤色器CF2是绿色(G)滤色器,滤色器CF3是白色(W)的滤色器,滤色器CF4是蓝色(B)滤色器。滤色器CF1至CF4的各自的彼此相邻的端部重叠于遮光层BM。
这样,在有源区域中具有四种颜色的颜色像素(红色像素、绿色像素、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四种颜色的颜色像素中的任意两种颜色的颜色像素(在此处示出的例子中是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的数量是剩余的两种颜色的颜色像素(在此处示出的例子中是红色像素及绿色像素)的数量的一半。作为一个例子,作为红色像素的像素PX1以及像素PX4的面积的总和与作为绿色像素的像素PX2以及像素PX5的面积的总和相等,并且小于等于作为白色像素的像素PX3的面积或作为蓝色像素的像素PX6的面积。
第2取向膜AL2沿与第1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R1平行的方向被进行取向处理。第2取向膜AL2的取向处理方向R2例如与第1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R1互为相反的朝向。
图4是概略地表示包含图2所示的像素PX1至PX6在内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结构的剖视图。
阵列基板AR使用玻璃基板、树脂基板等的透明的第1绝缘基板10而形成。阵列基板AR在第1绝缘基板10的与对置基板CT相对的一侧除了未图示的开关元件、栅极布线之外,还具备源极布线S1至S4、共用电极CE、像素电极PE1至PE6、第1绝缘膜11、第2绝缘膜12、第3绝缘膜13、第1取向膜AL1等。
源极布线S1至S4形成于第1绝缘膜11之上,并被第2绝缘膜12覆盖。此外,栅极布线形成于第1绝缘基板10与第1绝缘膜11之间。共用电极CE形成于第2绝缘膜12之上,并被第3绝缘膜13覆盖。共用电极CE由透明的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形成。
像素电极PE1至PE6形成于第3绝缘膜13之上,并与共用电极CE相对。换句话说,像素电极PE1至PE3的各自的带状电极PA、以及像素电极PE4至PE6的各自的带状电极PB隔着第3绝缘膜13位于共用电极CE的上方。第3绝缘膜13相当于夹设于共用电极CE与像素电极PE1至PE6之间的层间绝缘膜。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4位于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像素电极PE2以及像素电极PE5位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像素电极PE3以及像素电极PE6位于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之间。像素电极PE1至PE6均为透明的导电材料,例如由ITO、IZO等形成。
像素电极PE1至PE6由第1取向膜AL1覆盖。第1取向膜AL1也覆盖第3绝缘膜13。第1取向膜AL1由示出水平取向性的材料形成,并配置于与阵列基板AR的液晶层LQ相接的面。
另一方面,对置基板CT使用玻璃基板、树脂基板等的透明的第2绝缘基板20而形成。对置基板CT在第2绝缘基板20的与阵列基板AR相对的一侧,具备遮光层BM、滤色器CF1至CF4、保护(overcoat)层OC、第2取向膜AL2等。
遮光层BM形成于第2绝缘基板20的内表面。遮光层BM分别位于源极布线S1至S4的上方。遮光层BM由黑色的树脂材料或遮光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滤色器CF1至CF4分别形成于第2绝缘基板20的内表面。滤色器CF1与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4相对。滤色器CF2与像素电极PE2以及像素电极PE5相对。滤色器CF3与像素电极PE3相对。滤色器CF4与像素电极PE6相对。滤色器CF1由被着色为红色的树脂材料的形成。滤色器CF2由被着色为绿色的树脂材料形成。滤色器CF3由为白色(或透明)的树脂材料的形成。滤色器CF4由被着色为蓝色的树脂材料形成。此外,滤色器CF3既可以省略,也可以不是严格的无彩色的滤色器,是带浅色的(例如被着色为淡黄色)的滤色器也可以。不同颜色的滤色器间的边界处于与源极布线S的上方的遮光层BM重叠的位置。
保护层OC覆盖滤色器CF1至CF4。保护层OC使滤色器CF1至CF4的表面的凹凸平坦化。保护层OC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保护层OC由第2取向膜AL2覆盖。第2取向膜AL2由示出水平取向性的材料形成,并配置于与对置基板CT的液晶层LQ相接的面。
上述那种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以第1取向膜AL1以及第2取向膜AL2相向的方式配置。此时,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利用形成于一个基板的柱状间隔物形成有规定的单元间隔。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以形成有单元间隔的状态利用密封材料贴合。液晶层LQ由封入在第1取向膜AL1与第2取向膜AL2之间的单元间隔的、包含液晶分子LM的液晶材料形成。
对于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LPN,在其背面侧配置有背光灯单元BL。作为背光灯单元BL,能够使用各种方式,但这里对于详细的构造省略说明。
在第1绝缘基板10的外表面10B配置有包含第1偏光板PL1的第1光学元件OD1。在第2绝缘基板20的外表面20B配置有包含第2偏光板PL2的第2光学元件OD2。第1偏光板PL1以及第2偏光板PL2例如配置为,各自的偏光轴成为彼此正交的正交尼科耳(crossed Nicols)的位置关系。
以下,对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未施加有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压的OFF时,是液晶层LQ未被施加电压的状态,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未形成有电场。因此,液晶层LQ所包含的液晶分子LM如图2中实线所示那样通过第1取向膜AL1以及第2取向膜AL2的取向限制力向X-Y平面内的第2方向Y进行初始取向。换句话说,液晶分子LM的初始取向方向与第2方向Y平行。在OFF时,来自背光灯单元BL的光的一部分透过第1偏光板PL1,并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LPN。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LPN的光例如是与第1偏光板PL1的第1吸收轴正交的直线偏光。这种直线偏光的偏光状态在通过OFF时的液晶显示面板LPN时几乎不产生变化。因此,透过液晶显示面板LPN的直线偏光的几乎被第2偏光板PL2吸收(黑显示)。
另一方面,在施加有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压的ON时,是液晶层LQ被施加电压的状态,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形成边缘电场。因此,液晶分子LM如图2中虚线所示那样向X-Y平面内的与初始取向方向不同的方位进行取向。在正型的液晶材料中,例如像素PX3的液晶分子LM逆时针旋转,以便向X-Y平面内的与边缘电场大致平行的方向进行取向,像素PX6的液晶分子LM顺时针旋转,以便向X-Y平面内的与边缘电场大致平行的方向进行取向。此时,液晶分子LM沿与电场的大小相应的方向进行取向。在ON时,与第1偏光板PL1的第1吸收轴正交的直线偏光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LPN,该偏光状态在通过液晶层LQ时与液晶分子LM的取向状态相应地变化。因此,在ON时,通过液晶层LQ的至少一部分的光透过第2偏光板PL2(白显示)。
利用这种结构,实现了常黑模式。
根据这种本实施方式,由两行×三列的六个颜色像素构成单位像素UP,这六个颜色像素被分配了红色像素、绿色像素、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中的任意一者。例如,作为红色像素分配了同列的两个颜色像素,作为绿色像素分配了同列的两个颜色像素,作为蓝色像素分配了像素尺寸最大的一个颜色像素,作为白色像素分配了剩余的一个颜色像素。蓝色像素位于与白色像素同列的位置。
因此,在沿第1方向X排列有红色像素、绿色像素、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这四个颜色像素的单位像素结构中需要驱动四列颜色像素,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单位像素结构中,只要驱动三列颜色像素即可,能够抑制消耗电力的增加。另外,由于沿第1方向X排列的颜色像素的数量为三个,因此与沿第1方向X排列的颜色像素的数量为四个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放宽构成单位像素的各颜色像素在第1方向X上的间距的限制。因此,即使在伴随着高精细化的要求而缩短了单位像素在第1方向X上的长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各颜色像素在第1方向X上的长度设定为比加工极限宽裕。
另一方面,在单位像素UP中,相对于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分别被分配了两个颜色像素,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分别被分配了一个颜色像素,在六个颜色像素全部具有彼此相等的面积的情况下,会导致蓝色的亮度不足。因此,使红色像素、绿色像素、以及蓝色像素的各自的在第2方向Y上的长度相等,另一方面,使蓝色像素在第1方向X上的长度比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的各自的在第1方向X上的长度长,从而放大了蓝色像素的面积。由此,能够获得最佳的彩色平衡。
此时,在蓝色像素在第1方向X上的长度是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各自在第1方向X上的长度的约两倍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图2所示的间距PT1和间距PT2相等、且间距PT3是间距PT1的两倍的情况下),单位像素UP中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以及蓝色像素的各自的面积相等。该情况下的单位像素UP的像素间距的异形率(PT3/PT1)是2。伴随着高精细化,间距PT1至PT3越小,另外,异形率越高,在使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贴合的工序中沿第1方向X产生贴合偏差时,越会招致单位像素UP中的各颜色像素的面积比例较大地变化、彩色平衡被破坏的不良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使用了如下布局:将间距PT1以及间距PT2设为约24μm,将间距PT3设为约30μm,且将异形率抑制为1.25。由此,即使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贴合产生了偏差,也能够抑制单位像素UP中的各颜色像素的面积比例的变化。换言之,能够放大制造过程中的、使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贴合时的余量。因此,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恶化。
此时,由于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的间距PT3比红色像素的间距PT1以及绿色像素的间距PT2大,因此使用了以使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的各自的像素电极具有两个带状电极、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的各自的像素电极具有四个带状电极的方式与各颜色像素的异形相配合地变更带状电极的个数的布局。由此,能够在各颜色像素中将带状电极以大致均等的间距配置于各个角落。因此,能够在各颜色像素中获得较高的透过率。而且,对于因较小地抑制异形率而引发的蓝色像素中的亮度的不足的部分,通过降低红色滤色器以及绿色滤色器相对于蓝色滤色器的相对的透过率、与各颜色像素的施加电压-透过率(V-T)特性配合地调整施加电压、或利用遮光层BM调整每一像素的供来自背光灯单元的光透过的透过区域的面积,从而能够维持彩色平衡。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做成等间距、对于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做成相比于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更大的间距的异形布局,但对于获取不同间距的异形布局也可以采用与上述不同的颜色像素的组合,也可以使全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的间距不同。配置于各颜色像素的像素电极具有配合于各个像素间距而适当设定的个数的带状电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间距相对较窄的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增大各自的像素电极与源极布线沿第1方向X的间隔,对于相比于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间距更大的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减小了各自的像素电极与源极布线沿第1方向X的间隔。因此,对于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一直到源极布线的附近也能获得高透过率,从而能够提供每1个像素的亮度。另一方面,与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相比较,对于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来说,像素电极的端部位于离开源极布线的位置,且每1个像素的亮度较低。
图5A以及图5B是表示图2所示的布局中的各颜色像素的透过率分布的图。图中的图5A表示红色像素或绿色像素的透过率分布,图中的图5B表示蓝色像素或白色像素的透过率分布。各图的横轴是沿着第1方向X的位置,各图的纵轴是被标准化了的透过率。此外,这里的透过率均为将蓝色像素或白色像素的平均透过率设为1而将以未配置有滤色器的状态测量的值标准化而得的值。另外,各图的斜线所示的区域是与遮光层BM重叠的区域。
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两个带状电极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为3μm,带状电极的间隔(狭缝宽度)为4.7μm。在像素电极的端部,自获得峰值透过率的位置至与遮光层BM重叠的位置具有几μm的宽度。换句话说,可知在红色像素或绿色像素中的源极布线的附近的位置,液晶分子相对于初始取向状态的变化较小,透过率变低。
在图5B所示的例子中,四个带状电极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为2.5μm,带状电极的间隔(狭缝宽度)为3μm。在像素电极的端部,获得峰值透过率的位置靠近与遮光层BM重叠的位置。换句话说,可知在蓝色像素或白色像素中,一直到源极布线的附近,液晶分子的取向都被控制,有助于显示,因此可获得较高的透过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较小地抑制了异形率的布局,在单位像素UP中,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分别被分配了两个颜色像素,蓝色画素以及白色像素分别被分配了一个颜色像素。另外,与着色像素相应地适当采用了上述各个像素电极构造。由此,可获得对各像素来说获得最佳的彩色平衡所需的亮度。
另外,对于间距相对较窄的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由于自获得峰值透过率的位置至与遮光层BM重叠的位置具有几μm的宽度,因此即使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的贴合产生了偏差,只要该偏差宽度(偏差量)小于自获得峰值透过率的位置至与遮光层BM重叠的位置的间隔,就不会对峰值透过率的区域产生基板贴合偏差的影响,给像素的透过率带来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几乎不存在因贴合的偏差而导致的亮度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的各自的每一像素的面积比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的各自的每一像素的面积大,因此受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的贴合偏差的影响的面积小于像素整体的面积。因此,蓝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中的基板的贴合偏差所导致的亮度的变化也较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针对基板间的贴合偏差,抑制单位像素UP中的各颜色像素的实际有助于显示的面积比例的变化。因此,即使在制造上产生了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贴合偏差,也能够维持最佳的彩色平衡。
另外,虽然间距相对较窄的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隔着源极布线相邻,但即使一个颜色像素为ON状态,另一个颜色像素为OFF状态,由于采用了各个颜色像素在离开源极布线的位置成为高透过率的布局,因此与源极布线重叠的区域的液晶分子LM被维持在初始取向状态。因此,即使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混色而导致的显示品质的恶化。另外,虽然红色像素以及绿色像素与高亮度的白色像素相邻,但如上述那样,颜色像素间的与源极布线重叠的区域的液晶分子LM被维持在初始取向状态,因此即使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情况下,也不易受到透过白色像素的透过光的影响,能够抑制颜色搭配的变化。
接下来,对其他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6是从对置基板的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的第2构成例的概略俯视图。此外,这里,仅图示了栅极布线G、源极布线S、共用电极CE、以及使用了FFS模式的像素电极PE。
与图2所示的第1构成例相比较,对于在此示出的第2构成例的所有像素电极来说,与源极布线的间隔相等这一点是不同的。关于其他结构,与第1构成例相同,省略说明。
在图示的例子中,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均具有两个带状电极PA,像素电极PE4以及像素电极PE5均具有两个带状电极PB。另一方面,像素电极PE3具有四个带状电极PA,另外,像素电极PE6具有四个带状电极PB。若着眼于像素PX1至PX3,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的间距PT1大致等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的间距PT2。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之间的间距PT3大于间距PT1及间距PT2。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沿第1方向X的宽度大致相等,此外,比像素电极PE3沿第1方向X的宽度小。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的各自的带状电极PA具有沿第1方向X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且以等间距配置。像素电极PE3的各自的带状电极PA具有沿第1方向X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以等间距配置,但比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2的带状电极PA的宽度小。
对于像素电极PE1,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1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2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对于像素电极PE2,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2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3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对于像素电极PE3,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3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A与源极布线S4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另外,对于像素PX4至PX6,也是与上述像素PX1至PX3相同的关系。
在这种第2构成例中,也能够通过使用将单位像素UP中的异形率(PT3/PT1)抑制为1.2~1.3的程度的布局而在像素PX3以及像素PX6中获得高透过率,从而能够获得最佳的彩色平衡。另外,由于将各像素电极PE1至PE6与和它们相邻的源极布线S之间的间隔D设定为相对较宽,因此与源极布线重叠的区域的液晶分子LM被维持在初始取向状态,即使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液晶显示面板LPN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混色而导致的显示品质的恶化。
接下来,对其他构成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各构成例中,各像素电极的带状电极形成为具有与第1延伸方向或第2延伸方向平行的长轴,但也可以形成为弯曲的形状。
图7是概略地表示像素的第3构成例的俯视图。此外,这里,仅图示了使用了阵列基板侧的源极布线S、FFS模式的像素电极PE、以及对置基板侧的遮光层BM。
与图6所示的第2构成例相比较,对于在此示出的第3构成例来说,所有像素电极都具有弯曲成“く”字形的带状电极这一点是不同的。关于其他结构,与第1构成例相同,省略说明。
像素PX1以及PX4是颜色互不相同的像素,例如,像素PX1是蓝色(B)像素,像素PX4是白色(W)像素。像素PX2以及PX5是颜色相同的像素,例如绿色(G)像素。像素PX3以及PX6是颜色相同的像素,例如红色(R)像素。
像素电极PE1至PE6分别形成为与弯曲的像素形状相对应的岛状。即,像素电极PE1至PE6分别具有带状电极PC。
带状电极PC局部向第1延伸方向D1以及第2延伸方向D2分别延伸。多个带状电极PC沿第1方向X排列。在图示的例子中,像素电极PE1以及像素电极PE4具有四个带状电极PC,像素电极PE2、像素电极PE3、像素电极PE5、以及像素电极PE6均具有三个带状电极PC。
这里,着眼于像素PX1至PX3。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的间距PT2大致等于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之间的间距PT3。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的间距PT1比间距PT2以及间距PT3大。像素电极PE2以及像素电极PE3沿第1方向X的宽度大致相等,另外,比像素电极PE1沿第1方向X的宽度小。像素电极PE2及像素电极PE2的各自的带状电极PC具有沿第1方向X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且以等间距配置。像素电极PE1的各个带状电极PC具有沿第1方向X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以等间距配置。
对于像素电极PE1,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C与源极布线S1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C与源极布线S2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对于像素电极PE2,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C与源极布线S2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C与源极布线S3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对于像素电极PE3,在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C与源极布线S3之间、以及另一端侧的带状电极PC与源极布线S4之间设有沿着第1方向X的间隔D。换句话说,在图示的例子中,所有像素电极的与源极布线之间的间隔相等。此外,对于像素PX4至PX6,也是与上述像素PX1至PX3相同的关系。
作为一个例子,间距PT1是34μm,间距PT2以及间距PT3是26μm,异形率(PT3/PT1)是1.3。另外,间隔D约为2.5μm。
在这种第3构成例中,也可获得与第2构成例相同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显示品质的恶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虽然已经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是仅通过范例方式提供这些实施例,并且这些实施例不是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于此描述的新颖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具体化;此外,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进行于此描述的实施例的形式的各种省略、替代、以及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旨在覆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这样的形式或者修改。

Claims (12)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
第1基板,具备: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1带状电极的第1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2带状电极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相邻的第2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n个第3带状电极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相邻的第3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4带状电极并在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相邻的第4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5带状电极并在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相邻的第5像素电极、以及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n个第6带状电极并在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3像素电极相邻的第6像素电极,m以及n是正整数,并且m≠n;
第2基板,具备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以及第4像素电极相对的第1滤色器、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5像素电极相对的第2滤色器、与所述第3像素电极相对的第3滤色器、以及与所述第6像素电极相对的第4滤色器;以及
液晶层,被保持于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所述第1基板还包括沿第1方向排列的第1源极布线至第4源极布线,
所述第1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4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1源极布线与所述第2源极布线之间,
所述第2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5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2源极布线与所述第3源极布线之间,
所述第3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6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3源极布线与所述第4源极布线之间,
所述第2像素电极与所述第3源极布线沿所述第1方向的第1间隔比所述第3像素电极与所述第3源极布线沿所述第1方向的第2间隔大,
所述第2像素电极中的相邻的所述第2带状电极的沿所述第1方向的间隔,比所述第3像素电极中的相邻的所述第3带状电极的沿所述第1方向的间隔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m<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5像素电极与所述第3源极布线沿所述第1方向的第3间隔比所述第6像素电极与所述第3源极布线沿所述第1方向的第4间隔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间隔与所述第3间隔相等,所述第2间隔与所述第4间隔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板还具备共用电极和覆盖所述共用电极的层间绝缘膜,
所述第1像素电极至第6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层间绝缘膜上,并与所述共用电极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滤色器是白色滤色器,所述第4滤色器是蓝色滤色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滤色器是红色滤色器,所述第2滤色器是绿色滤色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源极布线与所述第2源极布线之间的第1间距等于所述第2源极布线与所述第3源极布线之间的第2间距,
所述第3源极布线与所述第4源极布线之间的第3间距大于所述第1间距以及所述第2间距。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
第1基板,具备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m个第1带状电极的第1像素电极、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的n个第2带状电极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相邻的第2像素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1像素电极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之间的源极布线,m以及n是正整数,并且m<n,所述第1像素电极与所述源极布线沿第1方向的第1间隔比所述第2像素电极与所述源极布线沿第1方向的第2间隔大;以及
第2基板,具备与所述第1像素电极相对的第1滤色器、以及与所述第2像素电极相对的第2滤色器;以及
液晶层,被保持于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所述第1像素电极中的相邻的所述第1带状电极的第3间隔,比所述第2像素电极中的相邻的所述第2带状电极的沿的第4间隔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板还具备共用电极和覆盖所述共用电极的层间绝缘膜,
所述第1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2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层间绝缘膜上,并与所述共用电极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滤色器是蓝色滤色器或者白色滤色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滤色器是红色滤色器或者绿色滤色器。
CN201510081965.2A 2014-02-20 2015-02-15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865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0543 2014-02-20
JP2014030543A JP6291282B2 (ja) 2014-02-20 2014-02-20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5755A CN104865755A (zh) 2015-08-26
CN104865755B true CN104865755B (zh) 2018-03-30

Family

ID=5379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1965.2A Active CN104865755B (zh) 2014-02-20 2015-02-15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25757B2 (zh)
JP (1) JP6291282B2 (zh)
CN (1) CN1048657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62310A (ko) * 2014-11-24 2016-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386670B2 (en) * 2014-12-26 2019-08-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KR102460642B1 (ko) * 2016-02-03 2022-10-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7151246A (ja) 2016-02-24 2017-08-3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70107120A (ko) * 2016-03-14 2017-09-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8013584A (ja) 2016-07-20 2018-01-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8628044B (zh) * 2017-03-22 2021-10-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JP2019139056A (ja) * 2018-02-09 2019-08-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CN108388052B (zh) 2018-03-01 2022-07-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048438B2 (ja) * 2018-07-03 2022-04-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9164629B (zh) * 2018-10-10 2024-05-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KR20210085444A (ko) 2019-12-30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7231A (ja) * 1998-12-24 2000-07-0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869772A (zh) * 2005-05-23 2006-11-29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件
CN103137023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西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852945A (zh) * 2012-12-03 2014-06-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3969901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减少的颜色混合的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58435B1 (ko) * 1996-10-22 2000-06-01 윤종용 평면 구동 방식의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기판
JP3440762B2 (ja) * 1997-06-27 2003-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57670A (ja) 2001-08-16 2003-02-2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7876341B2 (en) * 2006-08-28 2011-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bpixel layouts for high brightness displays and systems
JP5079454B2 (ja) * 2007-10-31 2012-11-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表示装置
JP5200795B2 (ja) * 2008-09-12 2013-06-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102205A (ja) * 2008-10-24 2010-05-06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127148A1 (en) * 2010-11-24 2012-05-24 Seong-Jun Lee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5798064B2 (ja) * 2012-03-06 2015-10-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7231A (ja) * 1998-12-24 2000-07-0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869772A (zh) * 2005-05-23 2006-11-29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件
CN103137023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西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852945A (zh) * 2012-12-03 2014-06-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3969901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减少的颜色混合的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25757B2 (en) 2017-04-18
JP2015155953A (ja) 2015-08-27
JP6291282B2 (ja) 2018-03-14
US20150234243A1 (en) 2015-08-20
CN104865755A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575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69215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543006B2 (ja)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57259B2 (ja) 表示装置
CN104698670B (zh) 显示装置
WO2013151164A1 (ja) 立体表示装置
JP631800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16074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6200769A (ja) 表示装置
JP633676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220628B2 (ja) 表示装置
CN10527817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41637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073731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05255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05442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68420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01033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10124221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504939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546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097291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JP2015079205A (ja) 表示装置
JP6476269B2 (ja) 表示装置
US923508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