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6047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6047A
CN104836047A CN201510075811.2A CN201510075811A CN104836047A CN 104836047 A CN104836047 A CN 104836047A CN 201510075811 A CN201510075811 A CN 201510075811A CN 104836047 A CN104836047 A CN 104836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movable
connec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58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富三郎
小椋由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36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6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8Coupling devices without an insulating housing provided on the edge of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以往没有的新方法使具有作为连接器的确实的接触可靠性的导通连接所要求的接触性和作为实现悬浮功能的可动弹簧所要求的弯曲性这两方同时成立的连接器。用电导率、弯曲性优异的可动导通用端子(6)和按压接触力优异的接触用端子(7)构成实现悬浮功能的端子,用接触用端子(7)保持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弹性接触片部(6d1)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状态而实现确实的导通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基板的电气电路与连接对象物导通连接的、特别是具备悬浮功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具有悬浮功能的连接器(作为一例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备:固定于基板的固定壳体;能够相对于固定壳***移的可动壳体;和连接器端子,其具有可动片,所述可动片的一端侧固定于固定壳体、另一端侧固定于可动壳体并将可动壳体弹性支撑得能够相对于固定壳***移。在这样的以往的悬浮构造的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端子设为,在电气元件和/或基板等连接对象物与基板的电路的导通连接中发挥作用,并且也作为弹性支撑可动壳体的可动弹簧发挥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96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这样的具备悬浮功能的连接器中,对于连接器端子,需要满足作为连接器的稳定地导通连接所要求的接触性和作为实现悬浮构造的可动弹簧所要求的弯曲性这两方的要求规格。
用于满足该要求规格的1个解决对策是:使用能够满足相对于连接对象物的确实的接触性和实现柔软的悬浮功能的弯曲性这两种性能的金属材料。铜合金作为这样的金属材料的一例而使用,但包括铜合金在内这样的高性能的金属材料作为连接器用的端子而言是比较昂贵的,存在制造成本升高这一课题。
其他的解决对策,如图29所示,得尽可能细地形成连接器端子20的可动片20a,另一方面形成较大的夹子构造的接触部20b,由此能够实现柔软的弯曲性与确实的接触性。然而,接触部20b大,所以难以应对连接器的小型化。另外,接触部20b的形成所需要的材料宽度变大,所以无法变窄使得形成于托架21的端子间距与壳体的端子间距一致。因此,还存在如下课题:无法将托架21的多个端子一起***壳体,必须一根一根地***,制造成本大幅升高。
本发明是以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边使连接器小型化,一边通过以往没有的新方法使具有作为连接器的确实的接触可靠性的导通连接所要求的接触性与作为实现悬浮功能的可动弹簧所要求的弯曲性这两方同时成立的连接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以下那样构成。
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固定于基板的固定壳体;和
能够相对于固定壳***移的可动壳体;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导通用端子,其具有固定于固定壳体的固定片部、固定于可动壳体的固定片部、将可动壳体支撑得能够相对于固定壳体弹性位移的可动片部、和在可动壳体的内部与连接对象物导通接触的弹性接触片部;和
接触用端子,其具有保持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状态的弹性接触片部。
在本发明中,连接器端子构成为不同的端子即可动导通用端子与接触用端子,所以能够作为每个端子具有预定的功能性的专用端子而构成形状、材质等。特别是对于可动导通用端子,能够由电导率与弯曲性优异且适于悬浮功能的形状、金属材料构成,对于接触用端子,能够由用于使可动导通用端子与连接对象物确实地接触的按压接触力优异的形状、金属材料构成。其结果,能够实现由端子排列的窄间距化产生的连接器的小型化、由端子构造和壳体构造的简单化产生的连接器的小型化与低成本化。
例如作为可动导通用端子使用电导率与弯曲性优异的金属材料(铜合金等),作为接触用端子使用耐热性·强度优异的金属材料(不锈钢合金等)。由此,能够利用作为铜合金等的优点的导通性与弯曲性,而且还能够形成为线宽度细的端子片以使端子排列窄间距化。在该情况下即使由于使用线宽度细的端子导致作为触点部的接触性变差,但通过由强度优异的不锈钢合金等构成的接触用端子的按压接触力也能够实现确实的接触性。由此,能够实现由端子排列的窄间距化产生的连接器的小型化、以及由端子构造和壳体构造的简单化产生的连接器的小型化与低成本化。
另外,在15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使用铜合金制的端子的情况下,,与连接对象物相对的接触力恐会由于应力缓和而下降使得导通接触变得不稳定。然而,即便有这样的不良情况,如果是具备耐热性优异的不锈钢合金制的接触用端子的本发明,则按压接触力不会下降,能够维持确实的接触力。
上述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可动导通用端子与接触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均能够接受连接对象物的***而弹性位移。
根据本发明,弹性接触片部均能够位移,所以在例如连接对象物为电气元件的情况下,能够消除在***连接时端子纵弯曲或者从根部弯折这样的不良情况。
上述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可动壳体具有槽状的收置部,该槽状的收置部以在由于与连接对象物接触而产生位移的位移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收置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接触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多个端子分别具有弹性接触片部的结构,也能够在收置部以在它们的位移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收置以使端子排列窄间距化,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
上述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具有夹持连接对象物的按压触点部。
根据本发明,按压触点部夹持连接对象物。因此,能够实现虽是可动构造但连接可靠性高的连接器。
上述本发明可以构成为:接触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具有保持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状态的触点接触保持部。
根据本发明,触点接触保持部保持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够实现虽为可动构造但连接可靠性高连接器。
上述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在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设置有引导连接对象物向按压触点部的***的引导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引导倾斜面将连接对象物的***向按压触点部引导,所以能够平滑地将连接对象物***按压触点部。
上述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在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接触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设置有向该弹性接触片部的触点位置引导连接对象物的***的引导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引导倾斜面向触点位置引导连接对象物的***,所以能够平滑地将连接对象物***触点位置。
上述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固定壳体具有连接对象物的***孔,在该***孔设置有引导连接对象物的***的倾斜面。另外,上述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可动壳体具有连接对象物的***孔,在该***孔设置有引导连接对象物的***的倾斜面。
根据这些发明,能够通过倾斜面将连接对象物平滑地导入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通过用不同的端子即可动导通用端子与接触用端子构成悬浮用的连接器端子,从而能够将各端子设为具有预定功能性的专用端子而构成形状、材质等,能够用可动导通用端子实现弯曲性与导通性,用接触用端子实现确实的接触性。因此,对于可动导通用端子与接触用端子,也能够采用作为单独的悬浮用连接器端子难以采用的形状和/或坯料。其结果,能够实现由端子排列的窄间距化产生的连接器的小型化、由端子构造和壳体构造的简单化产生的连接器的小型化与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正面、平面、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背面、底面、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5是图1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7是图1的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8是图1的连接器的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的分解图。
图9是图1的可动壳体的俯视图。
图10是图1的可动壳体的仰视图。
图11是图1的可动导通用端子的背面、平面、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的接触用端子的背面、平面、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13是电气元件相对于图1的连接器连接前的工作说明图。
图14是以截面表示图13的工作说明图。
图15是接着图14表示连接途中的状态的工作说明图。
图16是接着图15表示连接完成的状态的工作说明图。
图17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与图16相当的工作说明图。
图18是图17的连接器的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的分解图。
图19是图17的可动壳体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7的可动壳体的仰视图。
图21是图17的可动导通用端子的背面、平面、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22是图17的接触用端子的正面、平面、左侧面的立体图。
图23是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与图16相当的工作说明图。
图24是图23的连接器的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的分解图。
图25是图23的可动壳体的俯视图。
图26是图23的可动壳体的仰视图。
图27是图23的可动导通用端子的背面、平面、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3的接触用端子的背面、平面、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以往例的具有悬浮功能的连接器端子的图,图29(a)是立体图、图29(b)是端子部分的展开图。
符号说明
1:连接器(第1实施方式)         2:壳体
3:端子                        4:固定壳体
4a:前面部                     4b:端子固定部
4b1:固定槽                    4b2:后侧开口部(开口部)
4c:底面部                     4c1:***孔
4d:侧面部                     4d1:前侧突出部
4d2:后侧突出部                4d3:固定槽
4e:收置部                     4f:周壁部
4f1:前侧周壁部                4f2:后侧周壁部
4f3:上侧开口部                5:可动壳体
5a:收置部                5a1: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固定槽
5a2:接触用端子的固定槽   5a3:接触室
5a4:上侧开口部           5b:分隔壁
5c:可动突起              5d:底面部
5d1:***孔               6:可动导通用端子
6a:固定部                6a1:尾部
6a2:相对于固定壳体的固定片(固定片部)
6b:可动片(可动片部)
6c:相对于可动壳体的固定片(固定片部)
6d:弹性接触部(弹性接触片部)
6d1:下侧弯曲部(引导倾斜面)
6d2:第一触点部(按压触点部)
6d3:触点突起                 6d4:上侧弯曲部
6d5:前侧纵片部               6d6:后侧纵片部
6d7:第二触点部(按压触点部)   6d8:倾斜部(引导倾斜面)
6d9:支撑片部                 7:接触用端子
7a:固定片                    7b:弹性接触部(弹性接触片部)
7b1:下侧弯曲部               7b2:支撑片部
7b3:上侧弯曲部               7b4:压接部
8:电气元件                   8a:端子
9:固定配件                   9a:挡块部
9b:脚部                      10:夹具
11:连接器(第2实施方式)       12:可动壳体
12a:收置部                   12b:接触用端子的固定槽
12c: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固定槽   12d:接触室
13:可动导通用端子            13a:固定片
13b:弹性接触部               13c:弯曲部(引导倾斜面)
13d:触点部                   14:接触用端子
14a:固定片                   14b:弹性接触部
14c:下侧弯曲部(引导倾斜面)   14d:支撑片部(触点接触保持部)
14e:上侧弯曲部               14f:压接部(触点接触保持部)
15:连接器(第3实施方式)       16:可动壳体
16a:收置部                   16b:固定孔
17:可动导通用端子            17a:弹性接触部
17b:弯曲部                   17c:触点部
18:接触用端子                18a:固定片
18b:支撑片部(引导倾斜面、触点接触保持部)
18c:弹性接触片               18d:压接部(触点接触保持部)
20:连接器端子                20a:可动片
20b:接触部                   21:托架
X:较长方向、宽度方向         Y:较短方向、前后方向
Z:插拔方向、高度方向
D1:间隙(Z方向(高度方向)可动余量)
D2:间隙(Y方向(前后方向)可动余量)
D3:间隙(X方向(左右方向)可动余量)
P:基板                       P1: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技术方案以及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将连接器1的较长方向(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朝向连接器1的正面将X方向的右侧设为“右”,将左侧设为“左”。另外,将连接器1的较短方向(前后方向)设为Y方向,朝向连接器1的右侧面将左侧设为“前”,将右侧设为“后”。进一步,将连接器1与连接对象物2的插拔方向(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在插拔方向Z上将连接器1侧设为“上”,将基板P侧设为“下”进行说明。以上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本发明中的连接器的安装方向、使用方向。
第1实施方式(图1~图16)
连接器1具备壳体2和端子3。壳体2具有固定壳体4与可动壳体5,端子3具有可动导通用端子6和接触用端子7。该连接器1相对于基板P表面安装,与作为“连接对象物”的电气元件8的端子8a导通接触并连接于基板P的电路。具体地说,电连接IGBT模块那样的半导体设备8。另外,本发明除此之外还能够应用于将插头连接器、排针(pin header)、总线、电线等设为“连接对象物”的电连接。
〔固定壳体〕
固定壳体4形成为电绝缘性树脂的成型体,沿着连接器1的较短方向Y成为大致凹状的截面形状。固定壳体4具有正面侧的前面部4a、背面侧的端子固定部4b、供电气元件8的端子8a***的底面部4c和左右的侧面部4d,在由这些部件形成的周壁的内侧形成有可动壳体5的收置部4e。
在背面侧的端子固定部4b形成有固定槽4b1,在此***并固定有可动导通用端子6。在端子固定部4b的上部,将形成固定壳体4的周壁切开而形成有背面开口部4b2。
在底面部4c形成有7个***孔4c1,该***孔4c1为有棱孔状并具有以从外部向内部变窄的方式倾斜的锥面。
在侧面部4d形成有前侧突出部4d1与后侧突出部4d2,在这两个部分形成有供固定配件9的左右侧面压入并固定的固定槽4d3。
在固定壳体4的前面部4a形成有前侧周壁部4f1,在端子固定部4b与侧面部4d连续的后侧角部形成有后侧周壁部4f2。这些周壁部4f(4f1、4f2)的上端在高度方向Z上从固定壳体4的底面起以相同高度形成。周壁部4f1、4f2的上端侧形成有无朝向收置部4e的突起物的上侧开口部4f3。
〔可动壳体〕
可动壳体5形成为电绝缘性树脂的成型体。在可动壳体5形成有槽状的收置部5a。在收置部5a的两侧形成有向上方伸长的分隔壁5b。通过该收置部5a与分隔壁5b,相邻的端子彼此不接触以实现绝缘。
在槽状的收置部5a的后端侧,形成有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固定槽5a1与接触用端子7的固定槽5a2。而且,在固定槽5a2的前方形成有供可动导通用端子6和接触用端子7与电气元件8的端子8a接触的接触室5a3。收置部5a的上方成为上侧开口部5a4而使可动导通用端子6与接触用端子7在外部露出。
在可动壳体5的侧面向侧方突出地形成有棱板状的可动突起5c。固定配件9的挡块部9a与可动突起5c的上部相对,形成于它们之间的间隙D1成为可动壳体5在高度方向Z上的可动余量。
在底面部5d形成有***孔5d1,该***孔5d1为有棱孔状并具有以从外部向内部变窄的方式倾斜的锥面。***孔5d1的外面侧孔边缘与相邻的固定壳体4的***孔4c1的内面侧孔边缘相比形成得较大,使得即使孔轴彼此因某种原因而错位也能够将端子8a平滑地***可动壳体5。
在可动壳体5的外周在与固定壳体4的收置部之间,形成有成为连接器1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的可动余量的间隙D2和成为在左右方向(X方向)上的可动余量的间隙D3,加上上述高度方向(Z方向)上的间隙D1,可动壳体5能够向组合有这些间隙的三维方向位移。
〔可动导通用端子〕
可动导通用端子6由导电性金属片形成,形成有固定部6a、可动片6b、固定片6c、与固定片6c相比顶端侧的弹性接触部6d。本实施方式中,用导电性与弯曲性优异的金属材料例如铜合金形成该端子。
固定部6a具有表面安装于基板P的尾部6a1和压入固定于固定壳体4的固定槽4b1的固定片6a2。
可动片6b具有相对于固定壳体4弹性支撑可动壳体5的弹簧弹性,具有从固定片6a2连续的后侧纵片部、沿连接器1的前后方向伸长的上端横片部和与固定部6c连续的前侧纵片部。可动片6b的全长通过固定壳体4的后侧开口部4b2、上侧开口部4f3在外部露出。由此,即使在高温的使用环境下或电气元件8为半导体功率模块那样的设备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可动片6c所带的热滞留于固定壳体4的内部而是能够向外部散热。
固定片6c压入固定于可动壳体5的固定槽5a1,并支撑可动壳体5。
在弹性接触部6d形成有大致U字状大幅弯曲的下侧弯曲部6d1,该下侧弯曲部6d1与第一触点部6d2相连。第一触点部6d2形成为矩形状,突出地形成有用于与端子8a导通接触的触点突起6d3。在第一触点部6d2的上方夹着上侧弯曲部6d4在前后形成有纵片部6d5、6d6。其中,前侧纵片部6d6向前方倾斜,使得***的端子8a不会在与触点突起6d3相比***方向进深侧的位置与前侧纵片部6d6接触。因此,在前侧纵片部6d6的下端形成有向第一触点部6d2突出的第二触点部6d7。该第二触点部6d7与第一触点部6d2一起构成“按压触点部”。在第二触点部6d7的下侧形成有倾斜部6d8,该倾斜部6d8与下侧弯曲部6d1的弯曲的倾斜面一起构成向第一触点部6d2与第二触点部6d7的触点位置引导端子8a的***的“引导倾斜面”。在倾斜部6d8的前侧形成有第二触点部6d7的支撑片部6d9。支撑片部6d9的上端形成为接近前侧纵片部6d6的下端。
〔接触用端子〕
接触用端子7形成有压入固定于可动壳体5的固定槽5a2的固定片7a和从固定片7a悬臂状伸长的弹性接触部7b。接触用端子7形成为与可动导通用端子6相比板厚厚、板宽宽。本实施方式的接触用端子7用与可动导通用端子6相比接触性(强度)与耐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合金形成。
弹性接触部7b形成有:从固定片7a连续的下侧弯曲部7b1;沿着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第一触点部6d2与后侧纵片部6d5的支撑片部7b2;向前方大幅弯曲的上侧弯曲部7b3;和矩形状的压接部7b4。支撑片部7b2以从后方按压的方式支撑受到端子8a的***力便要向后方位移的第一触点部6d2与后侧纵片部6d6。因此,即使承受端子8a的***,支撑片部7b也不会向后方位移。在从支撑片部7b的与第一触点部6d2的相对位置到压接部7b4之间,端子宽度从其两侧起逐渐变宽,上侧弯曲部7b3设为成为最大端子宽度的形状。这样的端子构造的接触用端子7,能够在压接部7b4发挥保持可动导通用端子6与端子8a的接触状态的强大的按压接触力。压接部7b4利用支撑片部6d9与前侧纵片部6d5的下端侧的接触来接住受到端子8a的***力便要向前侧打开的第一触点部6d7的弹性位移。压接部7b4以第一触点部6d7为界,在其上侧前方位置接住前侧纵片部6d5的下端的平坦的端子面,在其下侧前方位置接住支撑片部6d9的平坦的端子面。因此,能够平衡良好且确实地接住作用于第一触点部6d7的端子8a的***力以发挥相对于端子8a的***反力(按压接触力)。
〔连接器1的组装方法〕
以上那样的连接器1,使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固定片6c压入固定于可动壳体5的固定槽5a1并且使固定片6a2压入固定于固定壳体4的固定槽4b1,一并使接触用端子7的固定片7a压入固定于可动壳体5的固定槽5a2。
此时,关于可动导通用端子6,7根可动导通用端子6形成为,尾部6a1侧相对于铜合金制端子用材料的托架(省略图示)与可动壳体5的7个收置部5a为同一间距。即,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导通用端子6与接触用端子7,都没有图29所示的以往的夹子构造的接触部20b那样需要沿间距方向切分材料并在间距方向(X方向)上展开的构造部分,所以能够以与收置部5a相同的窄间距形成于托架。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它们一起压入固定于固定壳体4与可动壳体5,由此降低了制造成本。接触用端子7也能够与可动导通用端子6同样地相对于不锈钢合金制端子用材料的托架(省略图示)以与收置部5a相同的窄间距形成,能够将它们一起压入固定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然后,通过最后将固定配件9压入固定于固定壳体4的固定槽4d3从而能够组装连接器1。该组装后的连接器1,在可动壳体4的外表面从固定壳体5的收置部5a离开的悬浮状态下仅由7根可动导通用端子6弹性支撑(图14)。
〔连接器1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对使用连接器1将电气元件8连接于基板P的电路的方法进行说明。
连接前〔图13、14〕
连接器1通过将尾部6a1与固定配件9的脚部9b软钎焊于基板P而表面安装。而且,如图13、图14所示,从基板P的下方将电气元件8的端子8a***连接器1。
端子的***时〔图14、图15〕
首先,若将端子8a***连接器1,则端子8a首先通过基板P的孔P1、接着通过固定壳体4的***孔4c1。此时,即使端子8a的***轴相对于插通孔4c1的孔轴错位,由于在插通孔4c1形成有锥面,所以也能够将端子8a平滑地***。所谓端子8a的***轴与孔轴错位的情况,在例如基板P的孔P1的形成位置和/或连接器1的安装位置稍稍错位的情况下产生。另外,在基板P与电气元件8的***位置错开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孔4c1能够将这样的错位全都消除。
接下来,端子8a进入可动壳体5的***孔5d1。此时,即使端子8a的***轴相对于***孔5d1的孔轴错位,由于在插通孔5d1形成有锥面,所以也能够将端子8a平滑地***。该情况下的***轴与孔轴的错位,进一步,在仅用可动导通用端子6相对于固定壳体4被弹性支撑的可动壳体5的组装位置因某种原因错位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因此,***孔5d1的外面侧孔边缘与相邻的固定壳体4的***孔4c1的内面侧孔边缘相比形成地较大。由此,即使***孔4c1相对于孔轴错位,也能够将端子8a平滑地***可动壳体5之中。
端子的接触时〔图15、图16〕
进入了可动壳体5的收置部5a的接触室5a3的端子8a,接下来与可动导通用端子6接触。此时,端子8a以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下侧弯曲部6d1与倾斜部6d8的至少任意一个为“引导倾斜面”而滑动接触,***第一触点部6d2与第二触点部6d7之间。
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弹性接触部6d与接触用端子7的弹性接触部7b都在接触室5a3的内部悬臂状地被收置。在该收置状态下,假使在前后方向Y上第一触点部6d2与第二触点部6d7从标准接触位置错开,也能够利用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下侧弯曲部6d1与倾斜部6d8将端子8a确实地***。
另外,作为“引导倾斜面”的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下侧弯曲部6d1与倾斜部6d8相对于端子8a的***轴的倾斜角,与***孔5d1的锥面的倾斜角相比为锐角。因此,能够引导端子8a使得其沿着端子8a的***方向阶段性地向标准的触点位置接近。
而且,若将端子8a原样***,则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第二触点部6d7被向前侧压开,从而支撑片部6d9与前侧纵片部6d5的下端侧相对于压接部7b4接触。由接触用端子7的压接部7b4产生的按压接触力经由第二触点部6d7作为***阻力作用在端子8a上。若在受到该***阻力的状态下将端子8a继续***,则可动壳体4位移直至侧面的可动突起5c与固定配件9的挡块部9a顶接。而且,如果在该状态下将端子8a***到预定的***长度,则电气元件8相对于连接器1在可动前的标准的接触位置的导通连接完成(图16)。另外,端子8a***时的可动壳体4的移动限制也能够利用压板那样的夹具10。另外,端子8a的预定的***长度为可得到端子8a的预定的有效嵌合长度的长度,该长度能够通过例如电气元件8***直至顶接于基板P的背面而调整,或者通过使用电气元件8的***夹具而调整。
连接器1的工作〔图16〕
图16是端子8a在可动前的标准的接触位置导通连接于连接器1的状态,端子8a与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接触状态通过由接触用端子7产生的按压接触力来实现。若在该状态下对连接器1施加振动,则可动壳体5通过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可动片6b相对于固定壳体4在间隙D1~D3的范围内弹性位移以吸收振动。与此同时,保持有端子8a的电气元件8也弹性位移以吸收振动。
〔连接器1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除已说明过的内容外,对连接器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连接器1的端子由不同的端子即可动导通用端子6与接触用端子7构成。因此,能够将各端子6、7作为具有预定功能性的专用端子而构成形状、材质等,能够用可动导通用端子6与接触用端子7相互增强端子性能。
具体地说,连接器1中,作为可动导通用端子6使用弯曲性、电导率优异的铜合金,作为接触用端子7使用耐热性·接触性(强度)优异的不锈钢合金。由此,能够利用作为铜合金的优点的弯曲性与电导率,而且为了得到作为可动弹簧所要求的弯曲性而使用较细的端子,能够将端子形状设为简单的构造而使端子排列窄间距化。即,与仅用可动导通用端子6实现可动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宽度和/或线径变细。由此,即使由第一触点部6d2与第二触点部6d7产生的接触力弱,也能够通过强度优异的不锈钢合金制的接触用端子8的按压接触力来实现可动导通用端子6与端子8a的确实的接触状态。由此,能够实现由端子排列的窄间距化产生的连接器1的小型化,并且还能够实现由端子构造和壳体构造的简单化产生的连接器1的小型化与低成本化。
另外,在15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由于在铜合金制的可动导通用端子6产生的应力缓和,相对于端子8a的接触力恐会下降而使导通接触变得不稳定,但即使有这样的高温环境下的不良情况,如果是具备耐热性优异的不锈钢合金制的接触用端子7的本实施方式,则按压接触力不下降、能够发挥确实的接触力。
可动壳体5具有收置部5a,该收置部5a为槽状并将可动导通用端子6与接触用端子7的弹性接触片部6d、7b收置成在位移方向上重叠。因此,即使分为多个端子而构成作为可动弹簧的连接器端子,也能够使端子排列窄间距化,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
可动导通用端子6的弹性接触片部6d具有作为夹持端子8a的“按压触点部”的第一触点部6d2与第二触点部6d7。因此,能够实现虽是可动构造但由2个触点接触构造所产生的连接可靠性高的连接器1。
第2实施方式(图17~图22)
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的可动导通用端子6为2个触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中将其设为1个触点。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壳体12、可动导通用端子13、接触用端子14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其他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可动壳体12,在槽状的收置部12a的前侧设置有供接触用端子14的固定片14a压入固定的固定槽12b,在后侧设置有供可动导通用端子13的固定片13a压入固定的固定槽12c。
在可动导通用端子13,形成有从固定片13a悬臂状伸长的弹性接触部13b,但在此仅形成有作为“引导倾斜面”发挥作用的弯曲部13c与触点部13d。可动导通用端子13仅在触点部13d与端子8a导通接触。
在接触用端子14形成有从固定片14a悬臂状伸长的弹性接触部14b。弹性接触部14b形成有:作为“引导倾斜面”发挥作用的下侧弯曲部14c;与端子8a接触的支撑片部14d;上侧弯曲部14e;和从端子8a的相反侧接触可动导通用端子13的触点部13d的压接部14f。这样的接触用端子14的支撑片部14d与压接部14f,作为以按压状态夹持导通接触的端子8a与触点部13d的“触点接触保持部”发挥作用。
在以上那样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中,除设为由1个触点构成的接触构造这一点外,能够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相同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因为是1个触点的触点构造,所以能够使可动导通用端子13的端子构造更简略化,因此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第3实施方式(图23~28)
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5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同样采用1个触点的接触构造,若与连接器11相比较,则可动壳体16、可动导通用端子17、接触用端子18的结构不同。
即,在可动壳体16的槽状的收置部16a,形成有供接触用端子18的固定片18a压入固定的固定孔16b。
在可动导通用端子17的弹性接触部17a形成有:作为“引导倾斜面”发挥作用的弯曲部17b;和不同于第2实施方式的触点部13d的平板形状的触点部17c。可动导通用端子17配合接触用端子18的端子形状而变更。
作为最大的不同点的接触用端子18,设为被称为所谓冲压端子的平板形状的端子构造。接触用端子18能够通过冲压将端子材料冲压成接触用端子18的外形而形成。
在接触用端子18,除上述固定片18a外,还形成有在与固定片18a之间夹持可动壳体16的内壁的支撑片部18b。支撑片部18b的下端侧作为“引导倾斜面”发挥作用。另外,在接触用端子18形成有悬臂状伸长的弹性接触片18c,在其顶端形成有与可动导通用端子17的触点部17c接触的压接部18d。这样的接触用端子18的支撑片部18b与压接部18d,作为以按压状态夹持导通接触的端子8a与触点部17c的“触点接触保持部”发挥作用。
以上那样的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5中,除将接触用端子18设为被称为所谓冲压端子的平板形状的端子构造这一点外,能够发挥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相同的作用·效果。进一步,通过将接触用端子18设为平板形状的端子构造,不需要第2实施方式的接触用端子14那样的端子的弯曲加工,并且不受考虑板厚、间距、弹簧弹性的弯曲形状的尺寸上的制约,具有形状自由度高这一优点。进一步,平板形状的接触用端子18薄,所以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连接器15的窄间距化、小型化。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固定于基板的固定壳体;和
能够相对于固定壳***移的可动壳体;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导通用端子,其具有固定于固定壳体的固定片部、固定于可动壳体的固定片部、将可动壳体支撑得能够相对于固定壳体弹性位移的可动片部、和在可动壳体的内部与连接对象物导通接触的弹性接触片部;和
接触用端子,其具有保持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状态的弹性接触片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可动导通用端子与接触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都能够接受连接对象物的***而弹性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可动壳体具有槽状的收置部,该槽状的收置部以在由于与连接对象物接触而产生位移的位移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收置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接触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具有夹持连接对象物的按压触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接触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具有保持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状态的触点接触保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设置有引导连接对象物向按压触点部的***的引导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可动导通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与接触用端子的弹性接触片部,设置有向该弹性接触片部的触点位置引导连接对象物的***的引导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固定壳体具有连接对象物的***孔,在该***孔设置有引导连接对象物的***的倾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可动壳体具有连接对象物的***孔,在该***孔设置有引导连接对象物的***的倾斜面。
CN201510075811.2A 2014-02-12 2015-02-12 连接器 Pending CN1048360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4385 2014-02-12
JP2014024385A JP5814397B2 (ja) 2014-02-12 2014-02-12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6047A true CN104836047A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1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5811.2A Pending CN104836047A (zh) 2014-02-12 2015-02-1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14397B2 (zh)
KR (1) KR20150095182A (zh)
CN (1) CN1048360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67387A1 (en) * 2021-10-12 2023-04-19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8370B2 (ja) * 2016-02-02 2018-01-1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JP6860996B2 (ja) * 2016-08-29 2021-04-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のための規制金具
JP6727074B2 (ja) * 2016-08-29 2020-07-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739297B2 (ja) * 2016-09-09 2020-08-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795370B2 (ja) * 2016-10-13 2020-12-02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CN109428227B (zh) * 2017-08-28 2024-03-08 正凌精密工业(广东)有限公司 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DE102017219030A1 (de) 2017-10-25 2019-04-25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Fluidbehälter mit einem Sperrventil
JP6400818B1 (ja) * 2017-11-17 2018-10-03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JP7164947B2 (ja) * 2017-12-04 2022-11-02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JP7139139B2 (ja) * 2018-04-18 2022-09-2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73082B2 (ja) * 2018-06-26 2020-10-21 Smk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7068542B2 (ja) * 2018-08-27 2022-05-1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ヒンジ付き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
JP7215854B2 (ja) * 2018-08-28 2023-01-31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JP7467236B2 (ja) * 2020-05-28 2024-04-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US11824460B2 (en) 2020-08-24 2023-11-21 Nissan Motor Co., Ltd. Power converter
JP7348159B2 (ja) * 2020-12-04 2023-09-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ケーブル接続部構造
CN115663501B (zh) * 2022-12-13 2023-05-02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偏移校正的高速背板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67387A1 (en) * 2021-10-12 2023-04-19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95182A (ko) 2015-08-20
JP2015153503A (ja) 2015-08-24
JP5814397B2 (ja) 201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6047A (zh) 连接器
US8834194B2 (en) LED socket having a housing with a securing member and a LED module receiving portion
CN206364218U (zh) 电连接器
US7651381B2 (en) Contact terminal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JP6437276B2 (ja) コネクタ
CN102570083B (zh) 微小型电连接器
JP6325720B1 (ja) 多接点コネクタ
JP2007149394A (ja) コネクタ
CN102437443A (zh) 表面贴装型接触件和使用该接触件的连接器
JP2014110214A (ja) 雌端子
JP2012513077A (ja) 小型電気コネクタ
CN108155503A (zh) 具备防脱结构的连接器装置
CN100407510C (zh) 线缆连接器
JP2005353567A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路基板モジュール
CN113036487B (zh) 卡缘连接器
CN107851914A (zh) 插头连接器
CN101136516B (zh) 连接器
JP2017010807A (ja)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CN105529548A (zh) 线状导体连接用端子
US105471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rotruding portions on metal shell
CN202585837U (zh) 电连接器
JPS59226476A (ja) 圧接端子
CN201898219U (zh) 微小型电连接器
JP3141905U (ja) コネクタ
JP2008300071A (ja) 多段コネクタ及び多段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