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9156A - 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9156A
CN104689156A CN201510137858.7A CN201510137858A CN104689156A CN 104689156 A CN104689156 A CN 104689156A CN 201510137858 A CN201510137858 A CN 201510137858A CN 104689156 A CN104689156 A CN 104689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rhizoma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herb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78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佃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378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9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915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其中,药物制剂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茯苓、薏苡仁、香附、天仙藤、甘松、大腹皮、白扁豆、隔山消、槟榔、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灵芝、首乌藤、缬草、刺五加、人参、白术、黄芪、山药、甘草、红景天、沙棘、麻布七、西红花和毛冬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消斑的功效,主治黄褐斑脾虚湿蕴证,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通过调节机体整体内分泌***;进行辨证论治,据把不同的症状靶向治疗,疗效显著;疗程较短,可降低复发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格低,给药途径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具有临床市场推广的价值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
发病原因
黄褐斑的出现多数与内分泌有关,尤其是和女性的***水平有关,***、妊娠、服避孕药或肝功能不好以及慢性肾病都可能出现黄褐斑。此外日晒和精神因素也会加重本病。孕妇常常在妊娠3个月以后出现黄褐斑,多数人在分娩后月经恢复正常时逐渐消退。如果长期不退,需要进行治疗。
症状体征
好发于女性,特别是妊娠期、产后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皮疹对称性分布于颜面、额、两颊、鼻背两侧、唇周围、颏部皮肤,呈指盖至钱币大小或呈手掌大小、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暗褐色沉斑,境界明显或模糊不清,可融合成大片。无自觉症状,慢性经过,日晒后加重。一部分由于分娩后或停用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属于祖国医学“黧黑斑”范畴。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热,熏蒸于面,灼伤阴血而生;或冲任失调,肝肾不足,水火不济,虚火上炎所致;或慢性疾病,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面失所养而成;或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致病。
中医分为4中类型
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
2、肝肾不足证: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
3、脾虚湿蕴证: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
4、气滞血瘀证:斑色灰褐或黑褐;伴有慢性肝病,或月经色暗有血块,或痛经;舌暗红有瘀斑,脉涩。
西医治疗黄褐斑避免日晒,积极治疗内分泌功能障碍、肝病等原发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大量补充维生素C等。局部外用脱色剂,如3%氢醌霜,20%壬二酸霜、0.025%维A酸霜、5%熊果苷霜等。但是,西医药治疗黄褐斑虽然见效快,但是毒副作用较多,复发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是,中医药治疗黄褐斑具备独特的优势、特点: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通过调节机体整体内分泌***;进行辨证论治,据把不同的症状靶向治疗,疗效显著;疗程较短,可降低复发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格低,给药途径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具有临床市场推广的价值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消斑功效,主治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通过调节机体整体内分泌***;进行辨证论治,据把不同的症状靶向治疗,疗效显著;疗程较短,可降低复发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格低,给药途径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具有临床市场推广的价值潜力。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茯苓、薏苡仁、香附、天仙藤、甘松、大腹皮、白扁豆、隔山消、槟榔、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灵芝、首乌藤、缬草、刺五加、人参、白术、黄芪、山药、甘草、红景天、沙棘、麻布七、西红花和毛冬青。
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22-39份、薏苡仁23-38份、香附12-27份、天仙藤13-24份、甘松11-27份、大腹皮12-26份、白扁豆10-25份、隔山消12-27份、槟榔14-26份、丹参22-36份、益母草11-24份、泽兰14-28份、牛膝16-37份、鸡血藤13-25份、灵芝27-42份、首乌藤4-10份、缬草14-29份、刺五加14-30份、人参23-38份、白术30-41份、黄芪20-34份、山药26-39份、甘草22-36份、红景天24-37份、沙棘5-10份、麻布七3-10份、西红花8-19份和毛冬青12-21份。
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24-37份、薏苡仁25-36份、香附14-25份、天仙藤14-23份、甘松13-24份、大腹皮14-23份、白扁豆11-23份、隔山消14-24份、槟榔14-22份、丹参24-33份、益母草13-21份、泽兰14-25份、牛膝16-32份、鸡血藤15-22份、灵芝27-37份、首乌藤4-9份、缬草16-26份、刺五加17-27份、人参23-34份、白术30-37份、黄芪23-32份、山药28-36份、甘草25-31份、红景天25-34份、沙棘6-8份、麻布七4-9份、西红花8-17份和毛冬青15-21份。
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30份、薏苡仁32份、香附14份、天仙藤18份、甘松13份、大腹皮20份、白扁豆11份、隔山消19份、槟榔14份、丹参30份、益母草13份、泽兰24份、牛膝29份、鸡血藤17份、灵芝27份、首乌藤9份、缬草16份、刺五加21份、人参23份、白术31份、黄芪23份、山药28份、甘草25份、红景天28份、沙棘7份、麻布七8份、西红花8份和毛冬青18份。
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24份、薏苡仁36份、香附25份、天仙藤14份、甘松24份、大腹皮14份、白扁豆23份、隔山消14份、槟榔22份、丹参24份、益母草21份、泽兰25份、牛膝16份、鸡血藤22份、灵芝35份、首乌藤5份、缬草26份、刺五加27份、人参34份、白术37份、黄芪32份、山药30份、甘草31份、红景天25份、沙棘8份、麻布七9份、西红花13份和毛冬青21份。
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37份、薏苡仁25份、香附19份、天仙藤23份、甘松16份、大腹皮23份、白扁豆17份、隔山消24份、槟榔18份、丹参33份、益母草15份、泽兰14份、牛膝32份、鸡血藤15份、灵芝37份、首乌藤4份、缬草23份、刺五加17份、人参29份、白术30份、黄芪29份、山药36份、甘草27份、红景天34份、沙棘6份、麻布七4份、西红花17份和毛冬青15份。
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茯苓、薏苡仁、香附、天仙藤、甘松、大腹皮和白扁豆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隔山消、槟榔、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和灵芝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
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擦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占a和b混合物总质量10%的甘油制成擦剂。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消斑的功效,主治黄褐斑脾虚湿蕴证。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通过调节机体整体内分泌***;进行辨证论治,据把不同的症状靶向治疗,疗效显著;疗程较短,可降低复发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格低,给药途径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具有临床市场推广的价值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热,熏蒸于面,灼伤阴血而生;或冲任失调,肝肾不足,水火不济,虚火上炎所致;或慢性疾病,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面失所养而成;或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致病。《医宗金鉴》曰:“黎黑如尘久始暗,缘于忧思恼怒成。”叶天士云:“久病必治络,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
因此,本发明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以健脾益气、祛湿消斑为主要治疗原则,选用方剂:茯苓、薏苡仁、香附、天仙藤、甘松、大腹皮、白扁豆、隔山消、槟榔、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灵芝、首乌藤、缬草、刺五加、人参、白术、黄芪、山药、甘草、红景天、沙棘、麻布七、西红花、毛冬青。
其中,茯苓、薏苡仁、香附、天仙藤、甘松、大腹皮、白扁豆、隔山消、槟榔、麻布七理气健脾,渗湿消斑;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西红花、毛冬青活血调经,利水消斑;灵芝、首乌藤、缬草、刺五加理气安神;人参、白术、黄芪、山药、甘草、红景天、沙棘健脾益气,活血消斑。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茯苓: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香附:性味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可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胀育;疝气疼痛;***;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胀痛,***,经闭痛经。
天仙藤:苦,温;归肝、脾、肾经。行气化湿,活血止痛。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 行气活血,止痛,利尿。妊娠水肿,胸腹痛,疝痛,风湿痛。
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甘松具有芳香行散,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醒脾开胃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胀满,不思饮食,胸痛,牙痛,跌仆伤痛,脚气浮肿,霍乱转筋。
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白扁豆:甘淡,微温,平;归脾经、胃经。健脾,化湿,消暑。主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白扁豆治暑湿吐泻、暑多夹湿,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易致吐泻。
隔山消:性微温,无毒;归肝,肾二经。滋补肝肾,强壮身体,养血补血,乌须黑发,收敛精气,生肌敛疮,润肠通便。治久病虚弱,慢性风痹,腰膝酸软,贫血,肠出血,须发早白,神经衰弱,阴虚久疟,溃疡久不收口,老人便秘。
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主治消谷逐水,杀肠道伏尸、寸白虫;除湿气,通关节,利九窍,除烦,破腹内结块;还可治脚气、水肿、胸痛、痢疾、腹胀腹痛、大小便不利、痰气喘急,疗恶性疟疾,抵御瘴疠。
丹参:味苦、性寒; 归心、肝经,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凉血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血瘀气滞之心胸,胸胁刺痛,胸闷气短,腹胀;妇女气血不和之***,经痛经闭;气血瘀滞,心腹疼痛等症状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产后腹痛或恶露不尽,水肿,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证。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治血瘀经闭,通经,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疮痈肿毒,水肿,腹水(淤血阻滞、水瘀互阻之水肿尤宜)。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症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滇南本草》:“治疔疮、痈疽,敷患处。亦能打胎。同猪肉煨食之,能明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可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功用:补血,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灵芝:甘,平;归心、肝、脾、肺、肾五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
首乌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具有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证,首乌藤能够活血、通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下乳消肿。
缬草:辛、甘、温;归心、肝经。《四川中药志》:"治脑神经及心、胃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跌打损伤。
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温;归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证。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功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有补脾利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运脾润燥的功效,主治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所致之痞满腹泻,痰饮水肿;中气不足之心烦懒言,崩中漏下,久痢脱肛;脾虚气弱之奏里不固、虚汗自汗等证。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本草备要》:“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炙用补中,益元气,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本草正义》:“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功用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排脓,通调水道。黄芪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及拳参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证。
甘草:性味甘,平;归脾、胃、肺经。《本经》曰:“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药性论》曰:“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红景天:甘,苦,平;归肺、心经。补肾,理气养血,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红景天的副作用暂时没有发现。红景天能改善睡眠、生血活血、抗脑缺氧、抗疲劳、活血止血、清肺止咳、化淤消肿、解热退烧、滋补元气等功效;外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烧烫伤。
沙棘:酸、涩,温。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麻布七:苦辛,温;心;肝;肺;脾经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治风湿腰腿痛,痧气腹痛,胃痛,心悸,跌打劳伤,瘰疬,疮疖。
西红花:甘,平;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毛冬青:苦,平;归肺;肝;大肠经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小儿肺炎,冻疮。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汤剂
取茯苓30g、薏苡仁32g、香附14g、天仙藤18g、甘松13g、大腹皮20g、白扁豆11g、隔山消19g、槟榔14g、丹参30g、益母草13g、泽兰24g、牛膝29g、鸡血藤17g、灵芝27g、首乌藤9g、缬草16g、刺五加21g、人参23g、白术31g、黄芪23g、山药28g、甘草25g、红景天28g、沙棘7g、麻布七8g、西红花8g和毛冬青18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4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分钟,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4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分钟,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实施例2  本发明的胶囊剂
取茯苓24g、薏苡仁36g、香附25g、天仙藤14g、甘松24g、大腹皮14g、白扁豆23g、隔山消14g、槟榔22g、丹参24g、益母草21g、泽兰25g、牛膝16g、鸡血藤22g、灵芝35g、首乌藤5g、缬草26g、刺五加27g、人参34g、白术37g、黄芪32g、山药30g、甘草31g、红景天25g、沙棘8g、麻布七9g、西红花13g和毛冬青21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茯苓、薏苡仁、香附、天仙藤、甘松、大腹皮和白扁豆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搅拌90分钟,温度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隔山消、槟榔、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和灵芝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量醇浓度为90%的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2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倍量水,煮沸7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6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3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200重量份醇浓度为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4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擦剂
取茯苓37g、薏苡仁25g、香附19g、天仙藤23g、甘松16g、大腹皮23g、白扁豆17g、隔山消24g、槟榔18g、丹参33g、益母草15g、泽兰14g、牛膝32g、鸡血藤15g、灵芝37g、首乌藤4g、缬草23g、刺五加17g、人参29g、白术30g、黄芪29g、山药36g、甘草27g、红景天34g、沙棘6g、麻布七4g、西红花17g和毛冬青15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10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10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占a和b混合物总质量10%的甘油制成擦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药物剂型可以为:片剂、肠溶衣片剂、糖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口服液、***剂、软胶囊剂、薄膜衣片剂、冲剂、蜜丸剂、散剂、颗粒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
药物在使用时煎汤剂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3个月为一疗程;当本药物制剂为洗剂、喷雾剂,擦剂使用时,一日3-6次,每3个月为一疗程;当本药物制剂为胶囊剂、蜜炼丸剂、颗粒剂服用时,一日3次,每3个月为一疗程.
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浓度为6.5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2.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汤剂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5.8生药/kg/日。本发明的药物制剂临床用药量为4.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物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901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1的汤剂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
本发明实施例2的胶囊剂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胶囊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该品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2)第二部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6.3节,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将本发明的实施例3制备的擦剂直接擦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分别观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0”,判断该品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过敏试验:
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体重250-300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每侧3×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1%浓度;试验组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擦剂。取本发明实施例3的擦剂0.1g涂于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涂抹本品0.1g,6h后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选取我院符合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患者188例。年龄27-48岁,平均(36.4±5.6)岁;病程1年-10年; 随机分为六组,六组对比年龄、病程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汤剂治疗组:31人。
胶囊剂治疗组:31人。
擦剂治疗组:31人。
汤剂+擦剂治疗组:31人
胶囊剂+擦剂治疗组:32人
西药对照组:32人。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 2003年修定稿) 制定: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 通常对称性分布, 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 主要发生在***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 常夏重冬轻;
5、排除其他疾病, 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1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6、色素沿着区域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20%以上。
脾虚湿蕴证: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
凡符合上述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黄褐斑,中医辨证符合脾虚湿蕴证。
治疗方法:
汤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胶囊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洗剂,每日3次,每次3粒,3个月为1个疗程。
擦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擦剂,每日5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汤剂+擦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每日2次,同时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擦剂,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胶囊剂+擦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3粒,同时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擦剂,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西药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0.3 g、维生素E0.1g, 每日3次; 口服止血环酸0.25 g, 每日3 次。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 ( 2003年修定稿) , 根据色斑面积、积分下降指数将临床疗效分为基本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
 基本治愈: 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减大于90% 以上, 颜色基本消失, 治疗后下降指数≥0.8;
显效: 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减大于60% , 颜色明显变淡, 治疗后下降指数≥0.5;
好转: 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减大于30% , 颜色变淡, 治疗后下降指数≥0.3;
无效: 肉眼观察色斑面积消减小于30%, 颜色变化不明显, 治疗后下降指数<0.3。
下降指数计算方法: 下降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
有效率计算方法: 有效率= [ (基本治愈+显效) /总例数] *100%。
治疗结果:
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制剂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相对于西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制剂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相对于西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1 六组分别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汤剂治疗组 31 15 10 4 2 80.6%
胶囊剂治疗组 31 14 11 4 2 80.6%
擦剂治疗组 31 8 13 6 4 67.7%
汤剂+擦剂治疗组 31 19 9 2 1 90.3%
胶囊剂+擦剂治疗组 32 21 8 2 1 90.6%
西药对照组 32 6 9 9 8 46.9%
 表2 六组分别治疗3个月后基本治愈和显效的人数和时间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第1月 第2月 第3月
汤剂治疗组 25 5(20.0%) 16(64%) 4(16%)
胶囊剂治疗组 25 5(20.0%) 15(60%) 5(20%)
擦剂治疗组 21 3(14.3%) 14(66.7%) 4(19.0%)
汤剂+擦剂治疗组 28 8(28.6%) 18(64.3%) 2(7.1%)
胶囊剂+擦剂治疗组 29 9(31.0%) 18(62.1%) 2(6.9%)
西药对照组 15 1(6.7%) 6(40%) 8(53.3%)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制剂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典型病例:患者刘某,女,39 岁。2012年7月就诊。患者面部深褐色斑2 年半,曾用中西药内服外治,效果不佳。患者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疲乏,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诊断为黄褐斑,证属脾虚湿蕴证。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汤剂每日2次,同时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擦剂,每日3次,治疗1个月显效,继续用药1个月基本愈,随访1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茯苓、薏苡仁、香附、天仙藤、甘松、大腹皮、白扁豆、隔山消、槟榔、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灵芝、首乌藤、缬草、刺五加、人参、白术、黄芪、山药、甘草、红景天、沙棘、麻布七、西红花和毛冬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22-39份、薏苡仁23-38份、香附12-27份、天仙藤13-24份、甘松11-27份、大腹皮12-26份、白扁豆10-25份、隔山消12-27份、槟榔14-26份、丹参22-36份、益母草11-24份、泽兰14-28份、牛膝16-37份、鸡血藤13-25份、灵芝27-42份、首乌藤4-10份、缬草14-29份、刺五加14-30份、人参23-38份、白术30-41份、黄芪20-34份、山药26-39份、甘草22-36份、红景天24-37份、沙棘5-10份、麻布七3-10份、西红花8-19份和毛冬青12-2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24-37份、薏苡仁25-36份、香附14-25份、天仙藤14-23份、甘松13-24份、大腹皮14-23份、白扁豆11-23份、隔山消14-24份、槟榔14-22份、丹参24-33份、益母草13-21份、泽兰14-25份、牛膝16-32份、鸡血藤15-22份、灵芝27-37份、首乌藤4-9份、缬草16-26份、刺五加17-27份、人参23-34份、白术30-37份、黄芪23-32份、山药28-36份、甘草25-31份、红景天25-34份、沙棘6-8份、麻布七4-9份、西红花8-17份和毛冬青15-2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30份、薏苡仁32份、香附14份、天仙藤18份、甘松13份、大腹皮20份、白扁豆11份、隔山消19份、槟榔14份、丹参30份、益母草13份、泽兰24份、牛膝29份、鸡血藤17份、灵芝27份、首乌藤9份、缬草16份、刺五加21份、人参23份、白术31份、黄芪23份、山药28份、甘草25份、红景天28份、沙棘7份、麻布七8份、西红花8份和毛冬青1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24份、薏苡仁36份、香附25份、天仙藤14份、甘松24份、大腹皮14份、白扁豆23份、隔山消14份、槟榔22份、丹参24份、益母草21份、泽兰25份、牛膝16份、鸡血藤22份、灵芝35份、首乌藤5份、缬草26份、刺五加27份、人参34份、白术37份、黄芪32份、山药30份、甘草31份、红景天25份、沙棘8份、麻布七9份、西红花13份和毛冬青21份。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37份、薏苡仁25份、香附19份、天仙藤23份、甘松16份、大腹皮23份、白扁豆17份、隔山消24份、槟榔18份、丹参33份、益母草15份、泽兰14份、牛膝32份、鸡血藤15份、灵芝37份、首乌藤4份、缬草23份、刺五加17份、人参29份、白术30份、黄芪29份、山药36份、甘草27份、红景天34份、沙棘6份、麻布七4份、西红花17份和毛冬青15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茯苓、薏苡仁、香附、天仙藤、甘松、大腹皮和白扁豆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隔山消、槟榔、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和灵芝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擦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占a和b混合物总质量10%的甘油制成擦剂。
CN201510137858.7A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4689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7858.7A CN104689156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7858.7A CN104689156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9156A true CN104689156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3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7858.7A Withdrawn CN104689156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91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3610A (zh) * 2015-11-27 2016-02-24 付妍婕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6731A (zh) * 2007-08-29 2008-02-06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
CN103933393A (zh) * 2014-04-11 2014-07-23 胡海波 一种治疗化脓性关节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069443A (zh) * 2014-07-17 2014-10-01 卢士海 一种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173857A (zh) * 2014-09-17 2014-12-03 济南高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6731A (zh) * 2007-08-29 2008-02-06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
CN103933393A (zh) * 2014-04-11 2014-07-23 胡海波 一种治疗化脓性关节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069443A (zh) * 2014-07-17 2014-10-01 卢士海 一种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173857A (zh) * 2014-09-17 2014-12-03 济南高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明岭,等: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 艾儒棣》", 31 October 201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3610A (zh) * 2015-11-27 2016-02-24 付妍婕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8641B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胶囊
CN105477616A (zh) 一种清心安神、化痰醒脑及活血通络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432475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08097A (zh) 一种化妆组成物
CN102000164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6036A (zh)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6072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4099A (zh) 一种温补肾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2644B (zh) 一种祛斑养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55A (zh) 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670A (zh) 一种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中药丸剂
CN106074959A (zh) 一种缓解黑眼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9676A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507A (zh) 一种降低血压、调理体质的中药组合物
CN104127831A (zh) 一种治疗感邪型产后身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042981A (zh) 一种治疗产后便秘的药剂及制备方法
CN104043058A (zh) 一种治疗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825B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7068A (zh) 一种改善阴虚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1254B (zh) 一种用于面部整容后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156A (zh) 一种治疗黄褐斑脾虚湿蕴证的药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225256A (zh) 一种治疗火毒内陷型烧伤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689240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565B (zh) 预防及治疗眼部疾病的中药胶囊
CN105999019A (zh) 一种用于增强乳腺癌化疗疗效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