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1768B - 制造设备列以及热电发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设备列以及热电发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1768B
CN104661768B CN201380049697.5A CN201380049697A CN104661768B CN 104661768 B CN104661768 B CN 104661768B CN 201380049697 A CN201380049697 A CN 201380049697A CN 104661768 B CN104661768 B CN 104661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thermoelectric power
slab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96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1768A (zh
Inventor
黑木高志
壁矢和久
藤林晃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49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12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232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12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350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89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643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84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KK Corp filed Critical NKK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3/00574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405012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4661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1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1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1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制造设备列,在制造设备列中具备热电发电装置,该热电发电装置具有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并且将该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所述热源对置,从而在供热源移动的制造设备列中,能够将放出状态变动的热源的热能转换为高效的电能并进行回收。

Description

制造设备列以及热电发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移动的热源的炼铁厂的制造设备列,涉及具备将热轧工序中的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的辐射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回收的热电发电装置的热轧设备列以及使用了该热轧设备列的热电发电方法。
另外,本发明涉及上述制造设备列是具备将连续铸造工序中的热板坯的辐射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回收的热电发电装置的连续铸造设备列的情况,并且涉及使用了连续铸造设备列的热电发电方法。
并且,本发明涉及上述制造设备列是具备将连续实施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工序中的热板坯或者热轧板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回收的热电发电装置、且进行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设备列的情况,并且涉及使用了该钢板制造设备列的热电发电方法。
除此之外,本发明涉及上述制造设备列是具备将锻焊管的制造工序中的钢板以及管材的辐射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回收的热电发电装置的锻焊管设备列的情况,并且涉及使用了该锻焊管设备列的热电发电方法。
背景技术
若对于不同种类的导体或者半导体给予温差,则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电动势的情况,作为塞贝克效应在很早以前便公知,还公知有使用利用了这种性质的热电发电元件将热量直接转换为电力的情况。
近年来,在炼铁工厂等的制造设备中,致力于通过使用了如上所述的热电发电元件的发电,来推进利用目前为止作为废热而废弃的能量、例如板坯、粗条、热轧钢带、热板坯、钢板、管材等的钢材的辐射所产生的热能。
作为利用热能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受热装置配置为与高温材料体对置,将高温材料体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回收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热电元件模块与作为废热而处理的热能接触而将其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回收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将在冷床上从冷却材料扩散至大气中的热量作为电力而回收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能够通过热传导件(レイク)的热传导将高温材料的热能高效地转换为电能的热量回收方法以及冷床。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将由于热轧线中的金属材料的处理而产生的热量回收,并作为电力而储藏的热量回收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1988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0-34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0-296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6-263783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11-6272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虽记载有能够用于板坯连铸线的主旨,但并未考虑由于实际操作中的板坯的温度变化、板坯量的变动引起的放出热量(热能)的变动等、操作条件的变动而引起的热源温度的变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需要相对于热源固定模块,所以存在无法对如热轧设备等那样移动的热源应用该技术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中,虽记载有中/高温部的材料温度为300℃以上,使用其辐射热与冷却材料之后的对流热的情况,但未记载由于实际操作中的高温材料的温度变化、高温材料的变动引起的放出热量(热能)的变动等、操作条件的变动而引起的热源温度的变化。
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技术特定于基于热传导的热回收,并未考虑实际操作中的高温材料的温度变化、高温材料的变动引起的放出热量(热能)的变动等、操作条件的变动而引起的热源温度的变化。
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未进行上述实际操作上的考虑,并且该文献中所记载的电力储藏机构未必是必需的。
除此之外,在现有的热电发电方法中,在钢材的前端或后端等成为热源的非定常状态下,为了防止钢板的高度变动等所引起的装置的破损,而只能将热电发电装置设置于钢材的远处。而且,在设置于钢材的远处的情况下,无法将高温物体的热能很好地传递至热电发电装置,从而存在无法高效地转换成电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状而开发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供热源移动(流动)的热轧设备、连续铸造设备、进行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设备、锻焊管设备中,具备能够将放出状态变动的板坯、粗条、热轧钢带、热轧板、钢板以及管材的热能高效地转换为电能并回收的热电发电装置的热轧设备列、连续铸造设备列、进行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设备列、锻焊管设备列,以及使用了上述设备列的热电发电方法。
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领悟到通过根据热能的放出状态,调整热源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等设置位置,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并且同时开发了新炼铁厂中的具备能够进行热利用的热电发电装置的热轧设备列、连续铸造设备列、进行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设备列、锻焊管设备列、以及使用了上述设备列的热电发电方法。
本发明立足于上述见解。
即,本发明的主旨结构如下。
1.一种具有移动的热源的炼铁厂的制造设备列,上述制造设备列具备热电发电装置,该热电发电装置具有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并且,该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上述热源对置。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制造设备列是热轧设备列,该热轧设备列具备对被加热的板坯进行粗轧而形成粗条的粗轧机、和对粗条进行精轧而形成热轧钢带的精轧机,
将上述热电发电装置配置于从粗轧机前至热轧钢带输送路中的、板坯输送路、粗轧机、粗条输送路、精轧机以及热轧钢带输送路中的任一位置,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对置。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有运转判断机构,该运转判断机构根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来判断该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非运转。
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设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
5.根据上述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为相对于高温部在低温部接近。
6.根据上述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相对于低温部在高温部较密。
7.根据上述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移动机构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 /或者对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进行测定而求出的温度以及/或者输出对应地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与该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距离的控制。
8.根据上述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备热反射材料。
9.根据上述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形成为包围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部的形状。
10.根据上述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在至少一个位置设置有开口部。
11.一种热电发电方法,
使用上述2~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接受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来进行热电发电。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热电发电方法,
使用上述制造设备列的运转判断机构来控制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
13.根据上述1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制造设备列是具备板坯冷却装置与板坯切断装置的连续铸造热板坯的连续铸造设备列,
将上述热电发电装置配置于从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至板坯切断装置的上游、板坯切断装置的下面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中的任一位置,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热板坯对置。
14.根据上述13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有运转判断机构,该运转判断机构根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来判断该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非运转。
15.根据上述13或14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热板坯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设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
16.根据上述13~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热板坯的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对应地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为相对于高温部在低温部接近。
17.根据上述13~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设备列,
与热板坯的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对应地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相对于低温部在高温部较密。
18.根据上述13~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移动机构与热板坯的温度以及/或者对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进行测定而求出的温度以及/或者输出对应地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与该热板坯的距离的控制。
19.根据上述13~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备热反射材料。
20.根据上述13~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形成为包围热板坯的外周部的形状。
21.根据上述13~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部。
22.一种热电发电方法,
使用上述13~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接受热板坯的热量来进行热电发电。
23.根据上述22所述的热电发电方法,
使用在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具备热电发电装置的制造设备列,使与上述热电发电装置对置的热板坯的输送速度为连续铸造速度以上且连续铸造速度的1.1倍以下的速度。
24.根据上述22或23所述的热电发电方法,
使用上述制造设备列的运转判断机构来控制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
25.根据上述1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制造设备列是具备板坯铸造机以及轧线的进行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设备列,
将上述热电发电装置配置于从上述板坯铸造机的板坯冷却装置以及板坯切断装置中的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板坯切断装置内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以及、上述轧线的保持炉、引导炉、轧机以及工作台中的保持炉的前方、保持炉的后方、引导炉的前方、引导炉的后方、轧机的前方、轧机的后方、轧辊工作台上以及轧辊工作台间中选出的至少一个位置,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板坯以及/或者热轧板对置。
26.根据上述25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有运转判断机构,该运转判断机构根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来判断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非运转。
27.根据上述25或26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设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
28.根据上述25~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相对于低温部在高温部较密,使输出稳定于高位。
29.根据上述25~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移动机构与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对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进行测定而求出的温度以及/或者输出对应地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与该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距离的控制。
30.根据上述25~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备热反射材料。
31.根据上述25~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形成为包围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部的形状。
32.根据上述25~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为了使热电发电装置退避,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部。
33.一种热电发电方法,
使用上述25~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接受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来进行热电发电。
34.根据上述33所述的热电发电方法,
使用上述制造设备列的运转判断机构来控制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
35.根据上述1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制造设备列是锻焊管设备列,该锻焊管设备列具有加热炉、锻焊机以及拉伸缩径机,并且使卷绕于热轧卷板的钢板形成为管材,
将上述热电发电装置配置于从加热炉至拉伸缩径机为止的钢板以及管材的输送路中选出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对置。
36.根据上述35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设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
37.根据上述35或36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为相对于高温部在低温部接近。
38.根据上述35~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将上述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相对于低温部在高温部较密。
39.根据上述35~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移动机构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对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进行测定而求出的温度以及/或者输出对应地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与该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距离的控制。
40.根据上述35~3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备热反射材料。
41.根据上述35~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形成为包围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部的形状。
42.根据上述35~4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
上述热电发电装置在至少一个位置设置有开口部。
43.一种热电发电方法,
使用上述35~4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设备列,接受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来进行热电发电。
通过本发明,由于能够将热电发电单元与热源(板坯、粗条、热轧钢带、热轧板、钢板以及管材)保持为高发电效率的状态,所以有效地提高发电效率。其结果是,相比以往,能够高水平地回收从热源放出的热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其他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他热电发电装置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的设置位置(热轧设备)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的设置位置(连续铸造设备)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的设置位置(钢板制造设备)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的设置位置(锻焊管设备)的图。
图10是表示发电输出比相对于钢材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发电输出比相对于管材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的锻焊管设备列中的设置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锻焊管设备列中的配置例的剖视图。
图16中,(A)图以及(B)图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反射材料的热电发电装置的设置例的图。
图17中,(A)图以及(B)图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反射材料的热电发电装置的锻焊管设备列中的设置例的图。
图18中,(A)图以及(B)图是表示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的其他设置例的图。
图19中,(A)图~(E)图是表示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的锻焊管设备列中的其他设置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热电发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图中,1为热电发电单元,2为移动机构,3为热电发电装置,4 为工作台辊,5为热源。
在本发明中,热电发电装置3具备配置为与热源5对置的热电发电单元1、和热电发电单元的移动机构2。此外,通常,热源5处于工作台辊的上表面。
本发明中的热源为热轧装置中的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以下,称为板坯等的情况意味着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连续铸造装置中的热板坯(在本发明中,也简单称为板坯,只要不特别说明便包含于上述板坯等)、铸造以及轧制工程中的板坯或者热轧板(虽根据处理工序的不同而将称呼改变为粗条、热钢板、热轧板、钢板、热钢带、钢带、带钢、厚板等,但以下在本发明中称呼为热轧板等)、锻焊管制造装置中的钢板以及管材(以下也简称为管材等)(以下,称为热源的情况意味着上述全部热源的通称)。
另外,本发明的热电发电装置在热源的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具备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单元。而且,该热电发电单元具有如下所示的与热源对置的受热机构、至少一个热电发电模块、以及散热机构。
虽然因材质而不同,但受热机构成为热电元件的高温侧温度加上几度~几十度的温度,根据情况而形成为几百度左右的温度。因此,受热机构在该温度具有耐热性、耐久性即可。例如除了能够使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陶瓷之外,还能够使用通常的铁钢材料。
此外,由于铝的熔点较低,所以进行与热源对应的热学设计,从而能够使用于耐热的情况。另外,由于陶瓷的热传导率较小,所以在受热机构中出现温差,但对于产生在板坯等与板坯等之间不具有热源的状态的位置而言,由于也能够期待蓄热效果所以能够进行使用。
另一方面,散热机构可以为以往公知的散热机构而无特别的限制,但作为优选的方式而例示有具备翅片的冷却器件、活用了接触热传递的水冷设备、活用了沸腾热传递的散热片、以及具有制冷剂流路的水冷板等。
另外,即便通过喷雾冷却等对热电发电单元的低温侧进行水冷,也能够高效地冷却低温侧。特别是,在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相比热源更靠下方的情况下,即便应用喷雾冷却,也能够适当地配置喷雾器,从而剩水向工作台下方落下,不对热电发电单元的高温侧进行冷却,而高效地冷却热电发电单元的低温侧。在进行喷雾冷却的情况下,供喷雾制冷剂接触而被冷却的一侧成为散热机构。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热电发电模块8,将利用几十~几百对电极7连接热电元件6即P型以及N型半导体而形成的热电元件组二维地排列,此外还由配置于其两侧的绝缘材料9构成。另外,上述热电发电模块8可以在两侧或一侧具备热传导板、保护板。此外,该保护板也可以分别兼作受热机构10、散热机构11。
在作为受热机构10以及/或者散热机构11的冷却板本身为绝缘材料、或表面覆盖有绝缘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绝缘材料9。在图中, 1为热电发电单元,6为热电元件,7为电极,9为绝缘材料,8为热电发电模块,10为受热机构,11为散热机构。
在本发明中,为了降低部件彼此的热接触阻力,实现热电发电效率的进一步的提高,而能够在受热机构与热电发电模块之间、散热机构与热电发电模块之间、以及绝缘材料与保护板之间等设置有前述的热传导板。该热传导板具有规定的热传导率,只要是在热电发电模块的使用环境下能够使用的板即可,不特别进行限制,但例示有石墨板等。
此外,本发明的热电发电模块的大小优选为1×10-2m2以下。这是因为通过将模块的大小形成为上述程度能够抑制热电发电模块的变形。更优选为2.5×10-3m2以下。
另外,热电发电单元的大小优选为1m2以下。这是因为通过将单元形成为1m2以下能够抑制热电发电模块的相互间、热电发电单元本身的变形。更优选为2.5×10-1m2以下。而且,通过将该热电发电模块以一~几百个的范围连结而形成热电发电单元。
在本发明的制造设备列中,能够在从粗轧机前至热轧钢带输送路为止的、板坯输送路、粗轧机、粗条输送路、精轧机以及热轧钢带输送路中的任一位置设置具有与热轧设备的板坯等对置配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制造设备列中,能够在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板坯切断装置中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中的任一位置设置具有与连续铸造设备的板坯对置配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
并且,在本发明的制造设备列中,能够在板坯铸造机的板坯冷却装置以及板坯切断装置中的、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板坯切断装置内和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以及轧线的保持炉、引导炉、轧机、以及工作台中的保持炉的前方、保持炉的后方、引导炉的前方、引导炉的后方、轧机的前方、轧机的后方、工作台上以及工作台间中的任一位置设置具有与钢板制造设备的板坯以及/或者热轧板对置配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
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制造设备列中,能够在从加热炉至拉伸缩径轧机为止的钢板以及管材的输送路的任一位置设置具有与管材等对置配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
即,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上述热源内的至少一个热源对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多个热电发电单元的热电发电装置,在这样具有多个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下,在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单元具有移动机构即可。
此处,本发明中的热电发电装置具有能够进行上述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利用该移动机构能够控制热电发电单元与热源的距离。距离控制优选使用动力缸来进行。
如图1以及3所示,上述移动机构举出有能够使热电发电单元一体地上下升降移动的机构。另外,即便是能够前后左右移动的机构,只要无特别问题便能够使用。
另外,上述移动机构也可以为管理图4所示的滑动式移动、图5所示的开闭式移动的移动机构。此外,在温度变动少的位置,控制距离的移动机构例如也可以为利用螺栓固定热电发电单元,并利用滑动式的螺栓固定热电发电单元的移动机构,即:松开该螺栓使之移动再紧固该螺栓从而使热电发电单元移动等的手动移动机构。
并且,在进行前述的喷雾冷却的情况下,喷雾冷却装置本身可以与热电发电单元等一体地移动,也可以不移动。
在本发明中,为了进行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的调整、或使温度计动作,也可以使用由热电发电装置转换而得的电力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优选具备运转判断机构,该运转判断机构具备分别预测由热电发电装置生成的电力、和使热电发电单元运转的消耗电力的电力预测机构,并且基于生成电力与消耗电力对是否使热电发电单元运转进行判断。
即,在根据生成的电力预测而预测为使热电发电单元运转的电力小于发电电力的情况下,使热电发电单元不动作即可。并且,在预测为超过了热电元件的耐热温度的情况下,使热电发电单元退避直至至少成为耐热温度以下。
另外,上述运转判断机构能够根据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来对可否从发电区域向非发电区域移动进行判断。
在本发明中,作为热源,使用热轧线中的板坯等的辐射、连续铸造线中的板坯的辐射、铸造以及轧制装置中的热轧板等的辐射、锻焊管线中的管材等的辐射所形成的热能。
热轧线由图6所示的加热炉、粗轧机、精轧机、以及卷取机构成。此外,热轧工序是指:将在热轧线的预工序或者加热炉中被加热至 1000℃~1200℃左右的约20t~30t的钢锭(板坯)利用粗轧机轧制成粗条,再利用精轧机轧制成板厚1.2mm~25mm左右的热轧钢带的工序。此外,在本发明中,精轧机内的钢材称为热轧钢带。
连续铸造装置由图7所示的浇包、中间包、铸型、板坯冷却装置、矫直辊等辊组以及板坯切断装置构成。此外,在图中,21为浇包,22 为中间包,23为铸型,24为板坯冷却装置,25为矫直辊等辊组,26为板坯切断装置,27为温度计,28为热电发电装置,29为引锭杆工作台。
连续铸造工序从在高炉中制成的钢水经二次精炼后倒入浇包并运输至连续铸造机的最上部的时刻开始。然后,从最上部的浇包向中间包注入钢水。之后,钢水从中间包的底部向铸型被浇注,与铸型接触的钢水从表面开始凝固,经冷却工序后成为板坯。而且,此外,连续铸造工序还包括切断板坯的切断工序等。
铸造以及轧制装置如图8所示。首先,为了铸造板坯而配置有具备中间包31和铸型32的铸造机33,接下来配置有保持炉34、引导炉35、粗轧机36、精轧机37、水冷装置38以及卷取机39。
在铸造机之后配置的保持炉能够形成为通常的气体燃烧炉。保持炉与引导炉的配置顺序可以调换。另外,也可以使用在间歇轧制的情况下使用的加热炉。
另外,在铸造机33与保持炉34之间配置有切断机40,而且在粗轧机36之后配置有切断机41,在精轧机37的后方配置有带钢切断机42。
如图9所示,管材的生产线(锻焊管线)包括一系列的工序,即:通过加热炉53将由热轧卷材供给的钢板51加热至1250℃左右之后,利用成型锻焊机54锻焊为管状,接着利用热缩径器55形成为所希望直径的管材52,利用旋转热锯17切断为所希望的长度之后,利用冷床57 冷却并利用矫直机59矫直,然后实施管端部的倒角。此外,58为定径机。
在本发明中,除了移动机构之外,还能够具有与上述的板坯等(包括热电发电单元所对置的位置以及适于温度测定的附近)的温度(以下简称为板坯等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而设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如上述图6所示,与板坯等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而在从粗轧机前经由精轧机至热轧钢带输送路为止的任一位置(图中A~E)设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由此能够与实际操作中的热源的温度变动等对应地进行高效的发电。
另外,在本发明中,除了移动机构之外,如图7所示还能够具有与板坯的任一位置(包括热电发电单元所对置的位置以及适于温度测定的附近)的温度(以下简称为板坯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而设置的热电发电单元。除此之外,能够与板坯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而在从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至板坯切断装置的上游、板坯切断装置的下面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为止的任一位置(图中F)设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由此能够与实际操作中的热源的温度变动等对应地进行高效的发电。
并且,在本发明中,除了移动机构之外,如图8所示还能够具有与板坯等(包括热电发电单元所对置的位置以及适于温度测定的附近)的温度(以下简称为板坯等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而设置的热电发电单元。除此之外,能够与板坯等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而在板坯铸造机的板坯冷却装置以及板坯切断装置中的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板坯切断装置内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图8的G)、轧线的保持炉或引导炉附近、以及输送工作台上(图8 的H)、粗轧机附近(图8的I)、相比精轧前的去氧化皮装置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图8的J)、精轧机内(图8的K)以及热轧板输送路上(图 8的L)的任一位置设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由此与实际操作中的热源的温度变动等对应地进行高效的发电。
另外,在本发明中,除了如上所述的移动机构之外,还能够具有与上述的管材等的任一位置(包括热电发电单元所对置的位置以及适于温度测定的附近)的温度(以下简称为管材等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而设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如图9所示,与各个管材等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而在从锻焊管线的加热炉至锻焊机为止的钢板输送路、管材输送路(例如图中M以及N)中的任一位置设置上述热电发电单元,由此能够与实际操作中的热源的温度变动等对应地进行高效的发电。
此外,本发明中的热电发电装置(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在任一设备列中并不局限于热源的上方,也能够设置于下方,设置位置也并不局限于一个位置,可以为多个位置。
另外,还能够以带升降功能的方式设置于板坯切断装置的上游侧或者设置于板坯切断装置的下面。此外,在不增加设备构造的方面,安装于回收调整用板坯的所谓的引锭杆工作台下面的情况也是优选的。
为了使热电发电单元维持高运转率,而优选在与热源接近的时间较长的位置设置热电发电单元。例如,在热轧设备列中,举出有从加热炉送出的板坯到达粗轧机之前的输送工作台上(图6的 A)、除去在加热时等在表面生成的氧化皮的去氧化皮装置的入口侧或者出口侧、进行板坯的宽度调整的精整压力机附近、粗轧机附近(图6的 B)、或者在精轧机前粗条较长时间滞留的相比精轧前的去氧化皮装置更靠上游侧(图6的 C)、精轧机内(图6的D)、热轧钢带输送路上(图6的 E)等。
另外,为了进行粗条的温度降低抑制,而在精轧机前的从粗轧机向精轧机输送粗条的其间,存在利用罩覆盖输送工作台的位置。该罩能够开闭,在抑制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关闭罩,在未使用轧机的情况下打开罩的使用方法为常用方法。
能够在上述的罩安装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
此处的粗条的温度为大致1100℃左右,但由于对一侧进行冷却而确保发电所需的温差,所以通过设置受热机构以及散热机构热电单元的发电效率有效地提高。
在钢板制造设备列中,作为与上述热源接近的时间长的位置,举出有在从加热炉输出的板坯到达粗轧机为止的输送工作台上(图8的H) 的除去加热时等在表面生成的氧化皮的去氧化皮装置(未图示)的入口侧或者出口侧、进行板坯的宽度调整的精整压力机附近(未图示)、粗轧机附近(图8的I),或者在精轧机前粗条较长时间滞留的相比精轧前的去氧化皮装置更靠上游侧(图8的J)的位置、精轧机内(图8的K)、热轧板输送路上(图8的L)等。
另外,在钢板制造设备列中,在精轧机前的从粗轧机向精轧机输送粗条的期间,为了进行粗条的温度降低抑制,也存在利用罩覆盖输送工作台的位置。该罩能够开闭,在抑制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关闭罩,在未使用轧机的情况下打开罩的使用方法为常用方法。
能够在上述的罩安装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
此处的粗条的温度为大致1100℃左右,但通过设置用于对一侧进行冷却而确保发电所需的温差的散热机构,热电单元的发电效率有效地提高。
在热源与热电发电装置确保微量空间而通过时产生电,在热电发电装置附近没有热源时从热向电的转换效率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经由电源调节器等与***电源相连,便能够无问题地利用所产生的电。此外,在作为独立电源而使用的情况下,与太阳能发电同样,能够使用蓄电池吸收所产生的电力的变动而进行使用。
在从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至板坯切断装置的位置,作为热源的板坯总是存在,因此热电发电的输出量增大。因此,优选为热电发电装置的设置位置。
另一方面,在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在从板坯切断至下一次板坯切断的期间,作为热源的板坯通过热电发电单元附近的比例是间歇的,从而热电发电输出量变小。因此,例如,优选使切断后的板坯输送与连续铸造速度同等,使作为热源的板坯位于热电发电装置附近来增大热电发电输出量。若将板坯的输送速度设为V1,将连续铸造速度设为V0,则只要满足V1≥V0即可,更优选为V0≤V1≤1.1×V0的条件。若在板坯离开热电发电装置附近之后,按以往工序程度提高板坯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则在能够忽略对物流的影响的同时能够进行效率高的热电发电,因此优选这样地进行输送。此外,在本发明中,热电发电装置附近是指热电发电单元从板坯受到的热量相比板坯切断装置的位置减少至90%左右的位置。这是因为在热量不足90%的情况下不能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
另外,能够在热电发电装置的上游侧设置温度计,并且根据该温度计的测定值控制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等的距离。由于具有上述功能,从而在产品批次的切换等、板坯等的温度存在变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该温度变动等适当对应地进行热电发电,结果是,热电发电的效率提高。
此外,前述的温度计优选为放射温度计等非接触型,但在生产线间断地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每次停止时使热电对接触来进行测定。作为测定的频率,优选将温度计设置于生产线并自动定期地进行测定,但在制造条件变更的情况下作业者也可以手动进行测定。
而且,若预先求出热源的温度、与热电发电的效率最高的距离的关系,则能够根据上述的温度计的测定值,例如图1以及3所示那样根据该温度变动适当地控制热电发电单元1与热源5的距离。
并且,能够根据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控制热电发电单元与热源的距离。在图10中示出将钢材的温度设为850℃、900℃以及950℃、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间隔设为70mm而调查从钢材至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与将额定输出时的发电输出比设为1的情况下的发电输出比的关系的图表的结果。
通过求出上述图10所示的关系,能够根据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调节钢材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在本发明中,代替上述的钢材使热源为板坯等,并以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增大的方式调整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等的距离。此时,可以使用实测输出,也可以使用根据板坯等的温度等预测的输出值。
另外,在为锻焊管设备列的情况下,在图11中示出以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间隔以及管材的温度为参数而调查从管材至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与将额定输出时的发电输出比设为1的情况下的发电输出比的关系的结果,但是,在管材的温度为1150℃的情况下,将热电发电单元与管材等的距离设为150mm,并且在管材的温度为1000℃的情况下,使上述距离移动至60mm而进行控制,由此能够进行效率最高的热电发电。
通过求出上述图11所示的关系,能够对应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调节管材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在本发明中,还能够代替上述的管材使热源为钢板,并以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增大的方式调整热电发电单元与钢板的距离。另外,在调整上述距离时,可以使用实测输出,也可以使用根据管材等的温度等预测的输出值。
如上所述,优选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成为额定输出,但为了不使热电元件损坏,需要考虑热电发电单元的耐热温度上限而进行设定。在考虑了耐热上限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降低发电输出比的目标,但优选形成为0.7左右。输出与温差的平方成比例,因此相对于温差为额定输出时的温差,上述发电输出比相当于80%左右。
在与板坯等对置地设置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下,对于热源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不特别限制,但优选为30mm~800mm左右的范围,并优选以将热电元件的高温面侧与低温面侧的温差维持于高位,并且将输出稳定于高位的方式进行设置。此处,对于将输出稳定于高位而言,优选形成为上述的目标输出的0.5左右,更优选形成为0.7左右。输出与温差的平方成比例,因此相对于温差为额定输出时的温差,上述发电输出比分别相当于70%、80%左右。此外,即便上表面部分比热电发电单元打开更大也没有问题。
在本发明中,可以根据热源的尺寸、品种,预先设定热电发电单元的位置。另外,也可以根据与尺寸、品种对应的每个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电力实际结果,预先设定热电发电单元的位置。并且,也可以根据基于每个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电力实际结果以及/或者温度等进行预测的输出电力预测,与尺寸、品种对应地预先设定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位置。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设备导入时,决定热电发电单元与热源的距离、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
例如,在热轧设备中的板坯的尺寸的宽度为900mm,温度为1200℃的情况下,使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的距离为720mm,并且在板坯的尺寸的宽度为900mm,温度为1100℃的情况下,若使上述距离移动至 530mm,则能够进行效率最高的热电发电。
另外,在板坯的尺寸的宽度为900mm,温度为1000℃的情况下,使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的距离为640mm,并且在板坯的尺寸的宽度为 900mm,温度为950℃的情况下,若将上述距离控制为530mm,则能够进行效率最高的热电发电。
在热轧设备中的热轧钢带的温度为1000℃的情况下,使热电发电单元与热轧钢带的距离为280mm,并且在热轧钢带的温度为950℃的情况下,若上述距离移动至90mm,则能够进行效率最高的热电发电。
另外,在钢板制造设备中的热轧板的温度为1000℃的情况下,使热电发电单元与热轧板的距离为280mm,并且在热轧板的温度为950℃的情况下,若使上述距离移动至90mm而进行控制,则能够进行效率最高的热电发电。
在本发明中,如图12所示,能够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与除管材等以外的热源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的距离。这样做是因为:通过形成为上述设置方式,与仅仅是平坦地设置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热电发电单元的移动距离、次数,从而能够降低发电成本。
例如,对于图12的中央部分而言,在热源为板坯、粗条的情况下,使与单元的距离形成为720mm,并使宽度端部的距离移动至640mm而进行控制,另外,在热源为热轧钢带的情况下,若使与单元的距离形成为280mm,并使宽度端部的距离移动至200mm而进行控制,则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热源为管材等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能够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与管材等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的距离。这样做是因为:通过形成为上述设置方式,与仅仅是平坦地设置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热电发电单元的移动距离、次数,从而能够降低发电成本。
例如,在图13的中央部分,在将管材置换为钢板的钢板输送路,使单元与钢板的距离为90mm,若宽度端部将距离控制为60mm,则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另一方面,在管材输送路,使单元与管材的距离为120mm,若端部(称为管材中的温度降低范围)将距离控制为60mm,则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
板坯等的宽度方向(与板坯等的行进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温度是从板坯等、钢板的端部测定的,且在板厚~板厚的二倍左右的长度的位置(在本发明中,称为宽度端部)急剧降低的情况较多,因此优选使热电发电单元预先移动而进行控制。这样做是因为:在上述宽度端部,相对于使热电发电单元移动的电力而言得到的电力较少的结果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根据上述的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等而设置的实施方式而言,由于能够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为椭圆的一半的形状,所以与无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相比,由于热流的动态变化,所以具有保温效果优秀的优点,其结果是,能够形成为热能的回收效率优异的热电发电装置。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而言,通过附加对前述的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等的距离进行控制的机构,从而即使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热源的温度变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能更高效地进行应对的热电发电装置。
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中的热电发电装置中,能够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密度与热源的温度、温度分布、形状因素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形成为高温部比低温部密。此时,优选,以使输出稳定于高位的方式进行设置。此处,对于使输出稳定于高位而言,优选形成为目标输出的0.5左右,更优选形成为目标输出的 0.7左右。输出与温差的平方成比例,因此,相对于温差为额定输出时的温差,上述发电输出比分别相当于70%、80%左右。
上述装置也面向大致无温度变更的连续线。这是因为:预先测定热源的温度分布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反映上述的配置密度,从而与仅仅以恒定间隔设置有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热电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最佳化。
作为变更上述配置密度的具体例,若在热源的正上部(中央部分) 即高温部,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较密,在板坯等的宽度端部即低温部,将宽度方向的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较疏,则能够形成有效地提高各个热电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的热电发电装置。
例如,在图14中,在热源为板坯、粗条的情况下,若使钢材温度为1200℃,使热电发电单元与钢材间的距离为640mm,则使单元中央部分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形成为55mm的间隔,使宽度端部形成为 60mm的间隔,另外,在热源为热轧钢带,使钢材温度为1000℃,使热电发电单元与钢材间的距离为280mm的情况下,若使单元中央部分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形成为60mm的间隔,使宽度端部形成为63mm的间隔,则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
在图14中,在热源为1000℃的板坯,板坯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形成为640mm的情况下,若使单元中央部分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为 55mm的间隔,使宽度端部形成为60mm的间隔,则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
在图14中,若在热源为板坯、粗条的情况下,使单元中央部分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形成为55mm的间隔,使宽度端部形成为60mm的间隔,另外,在热源为热轧板的情况下,使单元中央部分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形成为60mm的间隔,使宽度端部形成为63mm的间隔,则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
另外,也可以以上述图10所示的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间隔为参数调查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并将调查的结果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热电发电模块间隔设定的数据而使用。
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将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形成为粗密,也可以将单元本身设置为粗密。
在使热源为管材等的情况下,若在管材等的正上部(中央部分)即高温部,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较密,在管材等的端部即低温部,将宽度方向的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较疏,则能够形成有效地提高各个热电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的热电发电装置。
例如,在图15中,在热源为管材的情况下,若使单元中央部分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形成为65mm的间隔,使端部形成为80mm的间隔,则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另外,也可以以上述图11所示的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间隔为参数调查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并将调查的结果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热电发电模块间隔设定的数据而使用。
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将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的配置形成为粗密,也可以将单元本身设置为粗密。
另外,上述配置密度的变更特别是面向在板坯等的上方无设备的设置富余的情况。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而言,也通过进一步附加控制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等的距离的机构,从而能够形成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热源的温度变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一边适当地对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等的距离进行控制一边进行更高效的发电。
与本发明中的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是指:与热源的温度对应地变更位置、变更热电发电模块的疏密度,但是也包括如下对应,即在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初始位置时等,在单元间存在输出差的情况下,将输出较小的单元移动至输出增大的位置,具体而言,设置为相对于热源接近。另外,与温度对应是指不仅仅以热源的温度为基准,还以热源的温度分布、形状因素为基准的情况。
如图16的(A)以及(B)、图17的(A)以及(B)所示,本发明中的热电发电装置还能够具备汇集热量的热反射材料。在图中,100为热反射材料。通过使用上述热反射材料,从而相对于各个热电发电单元的集热效果升高,进而能够进行效率高的热电发电。
如图16的(A)、图17的(A)所示,热反射材料设置于热源5以及热52的两侧(在图16的(A)中,板坯等的行进方向为从附图里侧向近前侧。)在集热效率方面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的热反射材料的形状可以为平面、曲面、或者具有V字、 U字的剖面。此外,热反射材料可以具有平面~凹面,但由于向凹面的热反射材料的入射角引起焦点中的像差变化,所以优选以相对于规定的入射角像差最少的具有最佳的热反射材料形状(曲率)的方式设置一个热反射材料或者多个热反射材料面组。
对于本实施方式而言,如图16、图17所示,能够向热电发电单元的任意的位置进行集热,因此如下所述地存在热电发电装置的设置富余进一步提高的优点。
例如,如图16的(A)、图17的(A)所示,通过使热电发电单元平衡性良好地汇集热量,从而即便使用将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于以往公知的设置位置的热电发电装置,也能够使各个热电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最佳化。并且,如图16的(B)、图17的(B)所示,能够将汇集于任意的位置的热能照射于热电发电单元。本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在限定了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面积的情况、无法得到大面积的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下等,也能够通过移动热电发电单元并且适当地移动热反射材料100 而高效地进行热电发电。另外,热反射材料100还能够通过设置驱动部,根据外部信号改变角度,而变更上述的集热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中的热源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而设置的热电发电单元不仅包括进行了距离设定的单元,还包括能够通过如上所述的热反射材料进行距离、角度的变更的单元。
此外,作为本发明中的热反射材料,只要为能够反射热能(红外线) 的材料便不特别限定,能够考虑对于进行了镜面精加工的铁等的金属、耐火砖等实施了镀锡的情况等、设置位置、物品的采购成本等,而适当地选择。
并且,虽如上述的图16的(A)以及(B)、图17的(A)以及(B) 那样,考虑将热反射材料100的设置位置为热源的两侧,但根据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位置,还能够设置于热源的下部、上部。
在图18的(A)以及(B)、图19的(A)~(E)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例。
本发明中的热电发电单元还能够如图18的(A)以及(B)所示地形成为包围板坯等(热源5)的外周部的形状、或者如图19的 (A)~(E) 所示地形成为包围管材等(热源52)的外周部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在热源的侧面、下表面设置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下,根据来自热源的热量引起的对流影响,而将热电发电装置与热源的距离 ds与其上表面的距离du相比较,并优选以满足ds≤du的关系的方式进行设置。
因此,若图18以及19中例示的距离a以及c相当于上述的距离du,则距离b以及d相当于上述的距离ds。此外,图中相同的符号所示的b 也可以为彼此不同的距离,但重要的是各个距离满足上述du以及ds的关系。
这样,在本发明中,特别是,在为如上所述的包围板坯等的外周部的热电发电单元的情况下,即使在相同装置内也能够适当地改变热源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距离。
在未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整个表面的情况下,若以不使热源的热量向外部放出的方式设置板(保温板),则能够进行高效的热电发电。保温板的材质为铁、铬镍铁合金等的金属(合金)、陶瓷等通常作为高温材料的保温板而使用的材质,只要为能够承受设置位置的温度的材质,便不特别进行限制,但板的放射率较小,会减少来自热源的放射热被板吸收的情况,因而面向热电发电单元时较为优选。
如图18的(A)、图19的(A)那样,本发明的热电发电装置为了使用其移动机构使热电发电装置退避,而能够在至少一个位置设置开口部。
该开口部通常由热电发电单元覆盖,但在操作开始时,从该开口部移动热电发电单元,能够不损伤热电发电装置地稳定输送板坯等。此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使用多个热电发电装置,包围热源。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上述的移动机构,从而在板坯等、热轧板等、管材等的前端或后端等成为热源的非定常状态下,为了防止钢板的高度变动等引起的装置的物理/机械破损,而能够将具备使热电发电单元与热电发电单元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整体从发电区域移动至退避位置、再次移动至发电区域。由此,不仅能够进行保护而避免热电发电单元的耐热温度引起的破损,还能够进行保护而避免热电发电装置的物理/机械破损。
在通板初期、通材初期等,如图1所示,以不使热源与热电发电装置碰撞的方式位于从作为使板坯等移动的输送路的基准而使用的路线上升1000mm以上的状态。接下来,在热源的高度变动变小后,形成为利用移动装置如图3所示地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热源接近的状态。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进行显著高效的热电发电。此外,在板厚比较厚、连续地进行通材而热源的高度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形成为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热源连续地接近的状态。热源与热电发电装置优选分离10mm以上。
若移动距离增大则设备费用也增大,因此在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只要能够移动至3000mm的远处即可。优选退避距离为10mm~1000mm。
以上,对使热电发电装置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横向移动、或者退避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使用滑动式的移动机构,使之移动至退避位置。对于其移动距离而言,沿输送路的宽度使热电发电装置整体退避。例如,在板坯铸造机中,形成为能够移动3500mm左右的装置,在产品宽度更窄的轧线中形成为能够移动2000mm左右的装置。并且,在宽度更宽的厚板的轧线中,需要使之退避5m以上。另外,在如管道那样产品的大小较小的情况下,退避的移动距离为300mm左右便足够。
接下来,在使用图5所示的开闭式的移动机构的情况下,如图所示,以90°角度开闭热电发电装置,需要移动的空间,但也可以以90°~180°的范围进行开闭移动。优选为,由于热电发电装置本身的重量,而翻转 180°,在退避时使装置稳定。
也可以在热电发电装置的上游侧以及/或者下游侧安装距离传感器,并利用距离传感器的值,对热电装置的位置进行前馈以及/或者反馈控制。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分别进行任意组合。例如,在仅通过距离的调整而得到最佳的热电发电效率的情况下,在形成为热电发电单元极端增大的曲率的椭圆弧状的设置时等,还能够组合使用了热反射材料的实施方式等,来缓和该曲率。
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同时具备全部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热电发电方法而言,如图6所示,在具备粗轧板坯而形成为粗条的粗轧机、和对粗条进行精轧而形成为热轧钢带的精轧机的热轧设备列中,能够通过将具有配置为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对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设置于从粗轧机前方至热轧钢带输送路中的、板坯输送路、粗轧机、粗条输送路、精轧机以及热轧钢带输送路中的任一位置来进行。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热电发电方法而言,如图7所示,在具备连续铸造热板坯的连续铸造装置、冷却热板坯的板坯冷却装置、以及切断热板坯的热板坯切断装置的连续铸造设备列中,能够通过将具有配置为与热板坯对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设置于从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至板坯切断装置的上游、板坯切断装置的下面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中的任一位置来进行。
并且,对于本发明的热电发电方法而言,如图8所示,在具备板坯铸造机、以及轧线的钢板制造设备列中,能够通过将具有配置为与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对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设置于从板坯铸造机的板坯冷却装置以及板坯切断装置中的、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板坯切断装置内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以及、轧线的保持炉、引导炉、轧机以及工作台中的保持炉的前方、保持炉的后方、引导炉的前方、引导炉的后方、轧机的前方、轧机的后方、工作台上以及工作台间中选出的至少一个位置来进行。
除此之外,对于本发明的热电发电方法而言,如图9所示,在锻焊管设备列中,能够通过将具有配置为与管材等中的至少一个对置的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设置于从加热炉至拉伸缩径机中的钢板以及管材的输送路中的任一位置来进行。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热电发电方法而言,对于图1、图3~图5以及图12~图19所示的方式中的任一的热电发电装置适当地进行选择、或者组合多个进行使用。即,将具有能够进行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作为基本结构,该热电发电单元还能够形成为,根据热源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而设置、根据热源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而设置为相比高温部在低温部接近、根据热源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而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为相比低温部在高温部较密、具备热反射材料、包围热源的外周部、为了使热电发电装置退避而在至少一个位置设置开口部。
此外,在实施时,还能够一并使用前述的多个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
〔实施例1〕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热电发电装置的效果,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使用具有1m2的面积的热电发电单元,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图6的C的位置,确认各个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1,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粗条的通板开始时,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粗条的距离为3000mm,在粗条前端通过之后,使热电发电装置移动,将与粗条的距离控制为720mm。此外,使用粗条温度在宽度方向中央为大致1200℃、宽度端部(表示从粗条的宽度端面沿宽度方向大致80mm以内的范围。以下,称为宽度端部A的情况意味着相同的范围。)温度为1100℃、宽度为900mm、厚度为40mm的粗条。
其结果是,相对于额定输出,得到75%的输出。另外,宽度端为 62%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2,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粗条的通板开始时,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粗条的距离为3000mm,在粗条前端通过之后,使热电发电装置移动,将与粗条的距离控制为720mm。此外,使用粗条温度遍及宽度方向整体为大致1200℃、宽度为900mm、厚度为40mm的粗条。
其结果是,相对于额定输出,在宽度方向如大致额定输出那样进行发电,但在宽度端部A为83%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3,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为图12 所示的结构,对于中央部分而言,使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的距离为 720mm,将宽度端部A的距离控制为640mm。此外,粗条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粗条。
其结果是,在宽度方向整体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4,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为图14 所示的结构,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在中央部分配置为 55mm的间隔,在宽度端部A形成为60mm的间隔配置,将单元与板坯的距离控制为640mm。此外,粗条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粗条。
其结果是,在宽度方向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5,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以及热源的外周形成为图16的(A)所示的结构,在热电发电单元配置汇集热量的热反射材料。此外,粗条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粗条。
其结果是,热电发电单元能够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6,还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以包围粗条的外周部的方式设置具有四个热电发电单元的热电发电装置。此外,粗条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粗条。
其结果是,热电发电单元的个数增加,与发明例4比较得到2.2倍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7,实施了如下控制,即、仅粗条上面的热电发电单元能够移动,设置图18的(A)所示的开口部。
即,实施了如下试验:在粗条的通板开始时使上面形成为开口部,在稳定通板后使上面的热电发电装置与粗条接近。此外,粗条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粗条。
其结果是,得到额定输出,并且,使其他热电发电单元不可动,因此能够降低使该热电发电单元可动而产生的操作成本。
比较例1使用与上述发明例1相同的热电发电单元,在与上述发明例1相同的位置设置热电发电单元。在该设置时进行试验,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粗条的距离形成为3000mm以避免使热电发电装置损坏。此外,粗条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粗条。
其结果是,仅能够得到额定输出的1%左右的输出。
根据上述的发明例1~7以及比较例1的结果,能够确认到使用了本发明的热轧配置备列的优异的发电效果。此外,以上的实施例1使用在粗条的上方的带移动机构的热轧设备列,与粗条的温度、设置位置附近的温度对应地变更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位置等,但确认到即便是与板坯以及热轧钢带的温度、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变更设置位置、设置方式等,只要依照本发明,也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2〕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热电发电装置的效果,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使用具有1m2的面积的热电发电单元,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图7的F的位置,确认各个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8,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热板坯的通材开始时,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热板坯的距离为3000mm,在热板坯前端通过之后,使热电发电装置移动,将与热板坯的距离控制为720mm。此外,使用热板坯温度在宽度方向中央为大致1000℃,宽度端部(表示从热板坯的宽度端面沿宽度方向大致80mm以内的范围。以下,称为宽度端部B的情况意味着相同的范围。)温度为950℃、宽度为900mm、厚度为250mm 的热板坯。
其结果是,相对于额定输出,得到75%的输出。另外,宽度端为 62%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9,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用与发明例8相同的热电发电单元,在热板坯的通材开始时,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热板坯的距离为 3000mm,在热板坯前端通过之后,使热电发电装置移动,将与热板坯的距离控制为640mm。此外,使用热板坯温度遍及宽度方向整体为大致1000℃、宽度为900mm、厚度为250mm的热板坯。
其结果是,相对于额定输出,在宽度方向如大致额定输出那样进行发电,但在宽度端部B为83%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10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为图12 所示的结构,对于中央部分而言,使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的距离形成为 640mm,将宽度端部B的距离控制为530mm。此外,热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9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热板坯。
其结果是,在宽度方向整体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11,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为图14 所示的结构,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在中央部分配置为 55mm的间隔,在宽度端部B形成为60mm的间隔配置,将单元与板坯的距离控制为640mm。此外,热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9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热板坯。
其结果是,在宽度方向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12,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及其外周形成为图16的(A)所示的结构,在热电发电单元配置汇集热量的热反射材料。此外,热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热板坯。
其结果是,热电发电单元能够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13,还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以包围热板坯的外周部的方式设置具有四个热电发电单元的热电发电装置。此外,热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热板坯。
其结果是,热电发电单元的个数增加,与发明例11比较得到2.2倍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14,进行了如下运转操作,即、仅热板坯上面的热电发电单元能够移动,设置图18的(A)所示的开口部。
即,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热板坯的通材开始时使上面形成为开口部,在稳定通材后使上面的热电发电装置与热板坯接近。此外,热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热板坯。
其结果是,得到额定输出,并且,使其他热电发电单元不可动,因此能够降低使该热电发电单元可动而产生的操作成本。
比较例2使用与上述发明例8相同的热电发电单元,在与上述发明例8相同的位置设置有热电发电单元。其中,在设置该热电发电装置时,进行试验,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热板坯的距离形成为3000mm以便避免热电发电装置损坏。此外,热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热板坯。
其结果是,仅能够得到额定输出的1%左右的输出。
根据上述的发明例8~14以及比较例2的结果,能够确认到使用了本发明的连续铸造设备列的优异的发电效果。此外,以上的实施例2使用热板坯的上方的带移动机构的连续铸造设备列,与热板坯的温度、设置位置附近的温度对应地变更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位置等,但确认到即便是与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来变更设置位置、设置方式等,只要依照本发明也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3〕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热电发电装置的效果,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使用具有1m2的面积的热电发电单元,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图8的G的位置,确认各个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15,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板坯的通板开始时,使热电发电装置与板坯的距离形成为3000mm,在板坯前端通过之后,使热电发电装置移动,将与板坯的距离控制为720mm。此外,使用板坯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简称为板坯温度的情况意味着板坯的中央部分的温度。)在宽度方向中央为大致1200℃、宽度端部(表示从板坯的宽度端面沿宽度方向大致80mm以内的范围。以下,称为宽度端部C的情况意味着相同的范围。)温度为1100℃、宽度为900mm、厚度为40mm的板坯。
其结果是,相对于额定输出,在宽度方向中央得到75%的输出。另外,宽度端部C为62%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16,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板坯的通板开始时,使热电发电装置与板坯的距离形成为3000mm,在板坯前端通过之后,使热电发电装置移动。将与板坯的距离控制为720mm。此外,使用板坯温度遍及宽度方向整体为大致1200℃、宽度为900mm、厚度为40mm的板坯。
其结果是,相对于额定输出,在宽度方向中央如大致额定输出那样进行发电,但在宽度端部C为83%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17,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为图 12所示的结构,对于中央部分而言,使热电发电单元与板坯的距离形成为720mm,将宽度端部C的距离控制为640mm。此外,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16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板坯。
其结果是,在宽度方向整体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18,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为图 14所示的结构,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在中央部分配置为 55mm的间隔,在宽度端部C形成为60mm的间隔配置,将单元与板坯的距离控制为640mm。此外,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16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板坯。
其结果是,在宽度方向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19,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以及热源的外周形成为图16的(A)所示的结构,在热电发电单元配置汇集热量的热反射材料。此外,板坯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6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板坯。
其结果是,热电发电单元能够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20,还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以包围板坯的外周部的方式设置具有四个热电发电单元的热电发电装置。此外,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16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板坯。
其结果是,热电发电单元的个数增加,与发明例18比较得到2.2倍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21,实施了如下控制,即、仅板坯上面的热电发电单元能够移动,设置图18的(A)所示的开口部。
即,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板坯的通板开始时,使热电发电单元从上表面的开口部退避,在稳定通板后使上面的热电发电装置与板坯接近。此外,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16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板坯。
其结果是,得到额定输出,并且,使其他热电发电单元不运转,因此能够降低使该热电发电单元运转而产生的操作成本。
比较例3使用与上述发明例15相同的热电发电单元,在与上述发明例15相同的位置设置有热电发电单元。在该设置时,进行试验,使热电发电装置与板坯的距离形成为3000mm以避免热电发电装置损坏。此外,板坯使用与上述发明例16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板坯。
其结果是,仅能够得到额定输出的1%左右的输出。
比较例4进行了如下试验,即、在板坯的通板开始时,使热电发电单元不退避。其结果是,在板坯的通板开始时,使板坯与热电发电单元接触,使热电发电装置破损。
根据上述的发明例15~21以及比较例3以及4的结果,能够确认到本发明的进行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设备列的优异的发电效果。此外,以上的实施例3使用在板坯的上方的、带移动机构的进行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设备列,与板坯的温度、设置位置附近的温度对应地变更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位置等,但确认到即便是与热轧板以及热轧钢带等的温度、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变更设置位置、设置方式等,只要依照本发明,也得到获得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4〕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热电发电装置的效果,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使用具有1m2的面积的热电发电单元,将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于图9的N的位置,确认各个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22,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管材的通材开始时,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管材的距离形成为3000mm,在管材前端通过之后,使热电发电装置移动,将与管材的距离控制为155mm。此外,使用管材温度为大致1200℃、外径为120mm的管材。
其结果是,相对于额定输出,得到75%的输出。另外,端部为62%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23,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用与发明例22相同的热电发电单元,在管材的通材开始时,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管材的距离形成为3000mm,在管材前端通过之后,使热电发电装置移动,将与管材的距离控制为125mm。此外,使用管材温度遍及宽度方向整体为大致 1200℃、外径为120mm的管材。
其结果是,相对于额定输出,在宽度方向如大致额定输出那样进行发电,但在端部为83%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24,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为图 13所示的结构,对于中央部分而言,使热电发电单元与管材的距离形成为155mm,将端部的距离控制为125mm。此外,管材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3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管材。
其结果是,在宽度方向整体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25,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形成为图 15所示的结构,将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在中央部分配置为 55mm的间隔,在端部形成为60mm的间隔配置,将单元与管材的距离控制为125mm。此外,管材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3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管材。
其结果是,在宽度方向获得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26,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使热电发电单元以及热源的外周形成为图17的(A)所示的结构,在热电发电单元配置汇集热量的热反射材料。此外,管材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3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管材。
其结果是,热电发电单元能够得到大致额定输出。
作为发明例27,还实施了如下试验,即、以包围管材的外周部的方式设置具有四个热电发电单元的热电发电装置。此外,管材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3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管材。
其结果是,热电发电单元的个数增加,与发明例25比较得到2.2倍的输出。
作为发明例28,进行了如下运转操作,即、仅管材上面的热电发电单元能够移动,设置图19的(A)所示的开口部。
即,实施了如下试验,即、在管材的通材开始时使上面形成为开口部,在稳定通材后使上面的热电发电装置与管材接近。此外,管材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3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管材。
其结果是,得到额定输出,并且,使其他热电发电单元不可动,因此能够降低使该热电发电单元可动而产生的操作成本。
比较例5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2相同的热电发电单元,在与上述发明例22相同的位置设置有热电发电单元。其中,在设置该热电发电装置时,进行试验,使热电发电装置与管材的距离形成为3000mm以避免热电发电装置损坏。此外,管材使用与上述发明例23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温度分布的管材。
其结果是,仅能够得到额定输出的1%左右的输出。
根据上述的发明例22~28以及比较例5的结果,能够确认到使用了本发明的锻焊管设备列的优异的发电效果。此外,以上的实施例4使用在管材的上方的带移动机构的热电发电装置,与管材的温度、设置位置附近的温度对应地变更热电发电单元的设置位置等,但确认到即便是与钢板的温度、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变更设置位置、设置方式等,只要依照本发明,也得到相同的结果。
工业上的利用可行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从板坯等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向电力转换,所以对于制造工厂中的节能化做出贡献。
附图标记说明:
1…热电发电单元;2…移动机构;3…热电发电装置;4…工作台辊; 5…钢材;6…热电元件;7…电极;8…热电发电模块;9…绝缘材料; 10…受热机构;11…散热机构;21…浇包;22…中间包;23…铸型;24…板坯冷却装置;25…矫直辊等辊组;26…板坯切断装置;27…温度计;28…热电发电装置;29…引锭杆工作台;31…中间包;32…铸型;33…铸造机;34…保持炉;35…引导炉;36…粗轧机;37…精轧机;38…水冷装置;39…卷取机;40、41…切断机;42…带钢切断机;51…钢板; 52…管材;53…加热炉;54…成型锻焊机;55…热轧缩径器;56…旋转热锯;57…冷床;58…定径机;59…矫直机;100…热反射材料。

Claims (36)

1.一种制造设备列,其是具有移动的热源的炼铁厂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设备列具备热电发电装置,该热电发电装置具有热电发电单元、和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的一体移动的移动机构,并且,
所述热电发电单元具有与热源对置的受热机构、热电发电模块、以及散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是具备翅片的冷却器件、活用了接触热传递的水冷设备、活用了沸腾热传递的散热片、以及具有制冷剂流路的水冷板中的任一个,
在所述受热机构与所述热电发电模块之间、所述散热机构与所述热电发电模块之间具有作为热传导板的石墨板,
该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所述热源对置,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有运转判断机构,该运转判断机构根据所述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来判断该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非运转,
所述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配置于所述热源的低温部和高温部,
所述热电发电单元中的热电发电模块与所述热源的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对应地配置为相对于低温部在高温部较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设备列是热轧设备列,
该热轧设备列具备对被加热的板坯进行粗轧而形成粗条的粗轧机、和对粗条进行精轧而形成热轧钢带的精轧机,
将所述热电发电装置配置于从粗轧机前至热轧钢带输送路为止且板坯输送路、粗轧机、粗条输送路、精轧机以及热轧钢带输送路中的任一位置,
将所述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来设置所述热电发电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将所述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为相对于高温部在低温部接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与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对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进行测定而求出的温度以及/或者输出对应地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与该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距离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备热反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形成为包围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部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设备列是具备板坯冷却装置与板坯切断装置的连续铸造热板坯的连续铸造设备列,
将所述热电发电装置配置于从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至板坯切断装置的上游、板坯切断装置的下面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中的任一位置,将所述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热板坯对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与热板坯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设置所述热电发电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与热板坯的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对应地将所述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为相对于高温部在低温部接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与热板坯的温度以及/或者对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进行测定而求出的温度以及/或者输出对应地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与该热板坯的距离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备热反射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形成为包围热板坯的外周部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设备列是具备板坯铸造机以及轧线的进行铸造以及轧制的钢板制造设备列,
将所述热电发电装置配置于从所述板坯铸造机的板坯冷却装置以及板坯切断装置中的板坯冷却装置出口侧、板坯切断装置内以及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以及所述轧线的保持炉、引导炉、轧机以及工作台中的保持炉的前方、保持炉的后方、引导炉的前方、引导炉的后方、轧机的前方、轧机的后方、轧辊工作台上以及轧辊工作台间选出的至少一个位置,将所述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板坯以及/或者热轧板对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与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设置所述热电发电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与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对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进行测定而求出的温度以及/或者输出对应地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与该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距离的控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备热反射材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形成为包围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部的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为了使热电发电装置退避,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设备列是锻焊管设备列,该锻焊管设备列具有加热炉、锻焊机以及拉伸缩径机,并且使卷绕于热轧卷板的钢板形成为管材,
将所述热电发电装置配置于从从加热炉至拉伸缩径机为止的钢板以及管材的输送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
将所述热电发电单元配置为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对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地设置所述热电发电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对应,将所述热电发电单元设置为相对于高温部在低温部接近。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与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以及/或者对热电发电单元的输出进行测定而求出的温度以及/或者输出对应地进行该热电发电单元与该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距离的控制。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还具备热反射材料。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形成为包围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部的形状。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部。
29.一种热电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设备列,接受板坯以及热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来进行热电发电。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热电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制造设备列的运转判断机构来控制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
31.一种热电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接受板坯、粗条以及热轧钢带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来进行热电发电。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热电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制造设备列的运转判断机构来控制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
33.一种热电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设备列,接受热板坯的热量来进行热电发电。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热电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在板坯切断装置出口侧具备热电发电装置的制造设备列,使与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对置的热板坯的输送速度为连续铸造速度以上且连续铸造速度的1.1倍以下的速度。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热电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制造设备列的运转判断机构来控制热电发电单元的运转。
36.一种热电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设备列,接受钢板以及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来进行热电发电。
CN201380049697.5A 2012-09-27 2013-09-26 制造设备列以及热电发电方法 Active CN104661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4927A JP6011208B2 (ja) 2012-09-27 2012-09-27 熱間圧延設備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発電方法
JP2012-214927 2012-09-27
JP2012-223264 2012-10-05
JP2012223264A JP6011221B2 (ja) 2012-10-05 2012-10-05 鍛接管設備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発電方法
JP2012227397 2012-10-12
JP2012-227397 2012-10-12
JP2013-035078 2013-02-25
JP2013035078A JP5998983B2 (ja) 2013-02-25 2013-02-25 連続鋳造設備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発電方法
JP2013164390A JP5958433B2 (ja) 2012-10-12 2013-08-07 鋳造および圧延を行う鋼板製造設備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発電方法
JP2013-164390 2013-08-07
PCT/JP2013/005748 WO2014050127A1 (ja) 2012-09-27 2013-09-26 製造設備列および熱電発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1768A CN104661768A (zh) 2015-05-27
CN104661768B true CN104661768B (zh) 2018-02-06

Family

ID=51725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9697.5A Active CN104661768B (zh) 2012-09-27 2013-09-26 制造设备列以及热电发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86034B1 (zh)
CN (1) CN104661768B (zh)
IN (1) IN2015DN01477A (zh)
TW (2) TWI579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9006656A2 (pt) * 2016-10-04 2019-07-02 Jfe Steel Corp máquina de corte e método de geração de potência termoelétric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8883A (ja) * 1983-04-21 1984-11-10 Nippon Steel Corp 高温物体表面放射熱の回収方法
JPS6034084A (ja) 1983-08-05 1985-02-21 Nippon Steel Corp 熱電素子モジュ−ル
JPH10296319A (ja) * 1997-04-25 1998-11-10 Nippon Steel Corp 冷却床での廃熱の利用方法
US6297441B1 (en) * 2000-03-24 2001-10-02 Chris Macris Thermo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6914343B2 (en) * 2001-12-12 2005-07-05 Hi-Z Technology, Inc. Thermoelectric power from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cycles
JP4366114B2 (ja) * 2003-05-15 2009-11-1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熱電発電装置
CN101040392A (zh) * 2004-11-02 2007-09-1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电转换模块、热电发电装置及使用其的方法
JP4367362B2 (ja) 2005-03-24 2009-11-18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廃熱回収方法及び冷却床
JP4887961B2 (ja) * 2006-07-31 2012-02-29 株式会社Ihi 熱処理装置
US9373770B2 (en) * 2006-09-28 2016-06-21 Rosemount Inc. Industrial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JP5568271B2 (ja) * 2009-09-17 2014-08-06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熱回収装置
DE102010036188A1 (de) * 2009-10-28 2011-05-05 Sms Siemag Ag Verfahren zur Energierückgewinnung in hüttentechnischen Anlagen und hüttentechnische Anlage auf Bais von Thermoelementen
JP2011176131A (ja) * 2010-02-24 2011-09-08 Toshiba Corp 熱電発電装置および熱電発電システム
TW201138170A (en) * 2010-04-23 2011-11-01 Inst Nuclear Energy Res Atomic Energy Council Thermoelectric generating module
DE102010036020A1 (de) * 2010-05-07 2011-11-10 Sms Si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ückgewinnung von Energie hinter einer Stranggießanlage
JP5505179B2 (ja) * 2010-08-06 2014-05-28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熱電発電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1768A (zh) 2015-05-27
TWI616244B (zh) 2018-03-01
IN2015DN01477A (zh) 2015-07-03
TWI579068B (zh) 2017-04-21
TW201427776A (zh) 2014-07-16
KR101686034B1 (ko) 2016-12-13
TW201700194A (zh) 2017-01-01
KR20150053270A (ko) 2015-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3432B (zh) 热电发电装置及热电发电方法
CN102667336B (zh) 用于在冶炼技术设备中回收能量的方法和基于热电偶的冶炼技术设备
CN201144263Y (zh) 钢棒调质热处理生产线
JP5920208B2 (ja) 連続鋳造設備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発電方法
CN101935750B (zh) 高性能钢板热处理机组生产工艺
TWI488697B (zh) 最佳化裝置、最佳化方法,及最佳化程式
CN106269868A (zh) 长材轧制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01272873B (zh) 用于通过连铸轧法制造金属带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21996A (zh) 一种镁合金带材热辊加热轧制装置及方法
CN101912876B (zh) 镁合金板材的生产方法
CN105103431B (zh) 热电发电装置及使用该热电发电装置的热电发电方法
CN104661768B (zh) 制造设备列以及热电发电方法
CN104968448A (zh) 轧制线的节能控制装置
WO2014050127A1 (ja) 製造設備列および熱電発電方法
TW201202432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vering energy downstream of a continuous casting installation
CN104703720B (zh) 制造设备列以及热电发电方法
CN102343358B (zh) 用于制造长形金属轧制产品的铸造和连续轧制方法和设备
JP5958433B2 (ja) 鋳造および圧延を行う鋼板製造設備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発電方法
CN105473247A (zh) 铸造轧制设备和用于制造扁坯的方法
KR102389853B1 (ko) 고온 소재 보열 이송장치
KR101510374B1 (ko) 연속 열간 압연에서의 반제품 가열방법
JP6011208B2 (ja) 熱間圧延設備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発電方法
CN116390820A (zh) 用于制造热轧金属带材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