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0471A - 连接器具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0471A
CN104640471A CN201280075755.7A CN201280075755A CN104640471A CN 104640471 A CN104640471 A CN 104640471A CN 201280075755 A CN201280075755 A CN 201280075755A CN 104640471 A CN104640471 A CN 104640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axle portion
bearing part
pivotal bear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57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40471B (zh
Inventor
金子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40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0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40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0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16B45/036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with an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具(100),该连接器具(100)是利用安装体(10)的枢轴支承部(15)对钩(50)的轴部(60)进行枢轴支承,而使钩(50)与安装体(10)转动自如地卡合在一起,在安装体(10)的枢轴支承部(15)上设置有至少能收纳钩(50)的轴部(60)的空间(AO15)。在钩(50)上与该钩(50)一体地或者独立于该钩(50)地设置有用于封闭该钩(50)的缺口的防脱结构(80),该防脱结构(80)具有配置在安装体(10)的枢轴支承部(15)的空间(AO15)内的端部(81),该端部(81)与钩(50)的轴部(60)一起被枢轴支承部(15)包围。

Description

连接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具。
背景技术
由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构件、典型的由钩和环状件构成的连接器具至今用于各种用途中,作为例示/有代表性的用途是用于向包主体连接包的带。通常,钩被环状件枢轴支承并转动自如,从而能够确保钩和环状件之间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钩具有供固定于被连接物、例如包主体上的环状物通过的缺口,因此,在钩上多设有用于封闭该缺口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防脱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如该文献的图1所示,保持架14转动自如地与钩组件12相连结,根据该文献的图4至图6能够理解到的是,钩组件12的***部22被压入保持架14的插座30,在该压入过程中,如该文献图6所示,插座30发生弹性变形,另外,如该文献的图5所示,保持架14自身也发生弹性变形。此外,如该文献的图1所示,钩组件12具有基部16、从基部16侧起开口的钩主体18以及用于封闭钩主体18的开口的封闭舌片20,在该文献的第0009段中描述了钩组件12为塑料成型品。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在转环5的主体19上突出设置有颈部21,在颈部21的顶端设置有头部22,将转环5的头部22***到带连接构件4的嵌装孔13中,而使转环5的主体19的颈部21收纳在带连接构件4的带支承杆11的扩展部12中。如该文献的图3所示,头部22具有椭圆形形状,如图2所示,嵌装孔13的出口也具有同样的形状,与此相应地,特别是在转环5和带连接构件4处于正交的状态下,能够稳固两构件的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15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45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连接器具中,特别是设置在钩上的防脱结构对于外力的抗性较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是利用安装体的枢轴支承部对钩的轴部进行枢轴支承,而使所述钩与所述安装体转动自如地卡合在一起,在所述安装体的所述枢轴支承部上设置有至少能收纳所述钩的所述轴部的空间,在所述钩上与钩一体地或者独立于钩地设置有用于封闭该钩的缺口的防脱结构,该防脱结构具有配置在所述安装体的所述枢轴支承部的所述空间内的端部,该端部与所述钩的所述轴部一起被所述枢轴支承部包围。防脱结构的端部能够受安装体的枢轴支承部保护。
防脱结构的所述端部的宽度为所述空间的宽度以下或者是所述轴部的宽度以下较佳。由此,能够抑制与钩一体或者独立于钩的防脱结构阻碍钩和安装体之间的转动这种情况发生。
较佳的是,所述枢轴支承部的所述空间是贯穿所述枢轴支承部的轴孔,供所述轴部***的所述轴孔的入口的开口直径比另一侧的出口的开口直径大,所述轴部包含向用于限定所述轴孔的所述入口侧部分的所述枢轴支承部的内周侧面侧鼓出的轴状鼓出部,所述枢轴支承部的所述内周侧面可在所述轴状鼓出部的外周侧面上滑动。由此,能够将轴部简单地向轴孔***,并且能够抑制钩和安装体之间的晃动。
较佳的是,在所述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远离所述钩和所述安装体间的旋转轴的方向延伸的支承面,所述安装体的所述枢轴支承部能够落座于所述支承面。能够实现钩在安装体上转动或者安装体在钩上转动的稳定性。
较佳的是,所述钩具有钩主体,该钩主体与所述轴部结合在一起,并且设置有所述缺口,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承面设置在所述钩主体和所述轴部之间。由此,能够实现钩在安装体上转动或者安装体在钩上转动的稳定性。
较佳的是,在所述钩的所述轴部上设置有向所述钩的钩顶端侧鼓出的鼓出部,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承面被设置在所述鼓出部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体和钩之间的转动稳定性。
较佳的是,所述防脱结构是与所述钩成一体地结合在一起的弹簧,该防脱结构具有:被所述安装体的所述枢轴支承部包围的基部和为了封闭所述钩的所述缺口而自所述基部延伸出来的延伸部,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承面被设置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延伸部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体和钩之间的转动稳定性。
较佳的是,所述防脱结构是线状弹簧,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钩的所述轴部卡定的线状端部,卡定于所述轴部的所述线状端部的位移受所述枢轴支承部限制。
较佳的是,在所述线状端部的延长线上存在所述枢轴支承部的内周侧面。
较佳的是,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侧面上,沿着包围该轴部的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口,所述线状端部卡定于被该两个切口夹持的所述轴部的安装部。能够利用两个切口适当地确保与轴部的安装部卡定的线状端部的配置空间,此时,能够避免或者至少能够减少线状端部阻碍安装体的转动这种情况发生。
较佳的是,所述防脱结构是与所述钩成一体地结合在一起的弹簧,该防脱结构具有:被所述安装体的所述枢轴支承部包围的基部和为了封闭所述钩的所述缺口而自所述基部延伸出来的延伸部。较佳的是,所述防脱结构的所述基部包含比所述延伸部的宽度窄的部分。
较佳的是,所述基部沿着所述钩和所述安装体的旋转轴具有第1基部和第2基部,所述轴部沿着所述旋转轴具有第1轴部和第2轴部,并且,所述第2基部和所述第2轴部的在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同一平面内的合计宽度比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1轴部的在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同一平面内的合计宽度大。基部和轴部进行协作而引导安装体的转动,另外,也能够实现防止钩和安装体之间的晃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设置于钩的防脱结构对于外力的抗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的概要分解立体图,表示将安装有防脱片的钩安装到环状件之前的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后的连接器具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后的连接器具的概要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的钩被环状件枢轴支承的位置的结构的概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的概要分解立体图,表示将与防脱片一体化了的钩安装到环状件之前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组装后的连接器具的概要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组装前的钩的概要侧视图,表示钩主体的缺口已打开的组装前的通常状态。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组装后的连接器具的概要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实施方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无需进行过多说明,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适当地进行组合,从而也可充分理解由该组合产生的叠加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
参照用附图是以说明发明为主要目的的,适当地进行了简化。在这些附图中,为了方便,将旋转轴AX作为钩和环状件的通常重合在一起的旋转轴图示出来。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在与旋转轴AX正交的任意平面内,将靠近旋转轴AX的方向称为内侧/半径方向内侧,将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称为外侧/半径方向外侧。另外,有时将沿着旋转轴AX的方向称为“纵”,将与旋转轴AX正交的方向称为“横”。有时将“纵”理解为“高”、将“横”理解为“宽”地进行说明。表示上下左右这样的方向的用语是以正面观察附图为前提来使用的,但为了保持说明的一致性,有时也不这样使用。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将安装有防脱片的钩安装到环状件之前的连接器具的概要分解立体图。图2是组装后的连接器具的概要立体图。图3是表示组装后的连接器具的概要纵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钩被环状件枢轴支承的位置的结构的概要示意图。另外,图1~图4所示的具体结构只是本发明的一例,能够想到其他各种变形实施方式也是自不待言的。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具100具有:作为封闭的环的环状件(安装体)10、在环的局部有缺口的茄子状的钩50以及用于封闭钩50的缺口的、由安装于钩50的线状材料构成的防脱片(防脱结构)80,钩50被环状件10枢轴支承,钩50相对于环状件10/环状件10相对于钩50绕着旋转轴AX转动自如。另外,环状件10和钩50使用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这样的树脂材料,并通过模具成型而制造出来,防脱片80是通过对金属线状材料的弯曲/切割加工而制造出来的。连接器具100亦可只称为转环。
环状件10和钩50是任意物体的安装体/保持体,在例示的/典型的情况下,安装于环状件10的物体是包的带,安装于钩50的物体是固定于包主体的环状物。通过使包的带穿过环状件10,使包主体的环状物挂在钩50上,从而利用连接器具100将包的带和固定于包的环状物彼此相连接。另外,包的带穿过环状件10而被环状件10保持,通过按压钩50的防脱片80使包的环状物进入钩50的环内而由钩50保持包的环状物。另外,安装于环状件10、钩50的被安装物的种类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将其他的钩挂在环状件10上,也可以将其他的钩挂在钩50上。
环状件10构成为适合扁平的肩带等穿过,直接而言,该环状件10由纵宽较窄横宽较宽的环状件框体11构成,在环状件框体11内设置有与环状件框体11一样是纵宽较窄横宽较宽的环状件开口RO11,环状件开口RO11供肩带等穿过。环状件框体11的外周形状形成有拐角,但所有的拐角都是圆角,由此,能够避免在人接触拐角时产生疼痛等。
环状件框体11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在这里是单一树脂材料的成型品,具有横向较长且沿纵向并排排列的钩挂杆12和基杆13。钩挂杆12是供肩带等钩挂的杆部。基杆13作为与钩挂杆12成对的杆部,设置有确保其与钩50实现卡合的枢轴支承结构。基杆13呈现出从其中央到横向端部弯曲成弧状的形状,即、以其横向中央比其横向两端部离钩挂杆12远的方式弯曲。基杆13的横向两端借助一对结合部14(14m、14n)分别与钩挂杆12的一对横向端部结合在一起。钩挂杆12构成为比基杆13薄的扁平状,并且钩挂杆12保持着该扁平的状态沿着横向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利用这样的结构,使扁平的肩带等的滑动变得容易。
在基杆13的横向中央与基杆13一体地设置有枢轴支承部15,该枢轴支承部15对钩50进行枢轴支承而使钩50转动自如。在枢轴支承部15上设置有沿着旋转轴AX纵向延伸的轴孔(空间)AO15,在该轴孔AO15的横向左右两侧,狭缝SL16和狭缝SL17与轴孔AO15是连续的,换言之,是将狭缝SL16和狭缝SL17与轴孔AO15不间断地设置在一起,贯穿基杆13的轴孔AO15、狭缝SL16以及狭缝SL17在横向方向上是连续的。轴孔AO15是用于收纳后述的钩轴部60而设置的。轴孔AO15是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孔,钩50从其头部70侧***轴孔AO15的入口,将头部70和钩轴部60***轴孔AO15中直到钩50的头部70从轴孔AO15的出口探出为止,由此将环状件10和钩50结合在一起。狭缝SL16、SL17设置为用于扩大轴孔AO15的开口直径以允许头部70通过轴孔AO15。另外,从环状件10枢轴支承钩50的观点考虑,轴孔AO15不一定必须要贯穿基杆13,也可以考虑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将钩50的头部70和钩轴部60概括并理解为钩50的***部。轴孔AO15的入口设置在枢轴支承部15的面向钩50的下表面,轴孔AO15的出口设置在枢轴支承部15的面向钩挂杆12的上表面。
枢轴支承部15构成为包围轴孔AO15的裙子状,其侧面观察时的形状是下方较宽的锥形。由于枢轴支承部15构成为裙子状,能够兼得将钩50向环状件10安装时的操作性和将钩50安装至环状件10后的转动稳定性。如图3所示,枢轴支承部15的最大厚度设定为小于后述的钩轴部60的高度H60,制造误差等控制在不影响钩50和环状件10的组装为宜,但并不限于此,使枢轴支承部15的最大厚度与钩轴部60的高度H60一致也是可以的。基于枢轴支承部15构成为裙子状的结构,轴孔AO15也与枢轴支承部15一样形成为锥形,该轴孔AO15的开口直径沿着旋转轴AX从上方向下方逐渐变大。
另外,环状件10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不一定必须是树脂等的一体成型品。例如,可以是利用金属杆构成钩挂杆12,然后将该钩挂杆12与其他的环状件框体嵌件成型,或者是将该钩挂杆12后装入其他的环状件框体。进一步讲,环状件10是安装体的一例,无需本来就是封闭环。
钩50具有:在环上设有缺口的钩主体51以及从钩主体51起沿着旋转轴AX在纵向依次连续布置的钩轴部(轴部)60和头部70。钩50的钩开口FO51由钩主体51围成,并且利用上述缺口局部地开口。钩主体51与环的缺口对应地具有钩基端51m和钩顶端51n,钩基端51m和钩顶端51n之间的缺口被上述防脱片80封闭。
钩主体51在钩基端51m和钩顶端51n之间具有:沿着旋转轴AX在纵向延伸成弧状的弧状延伸部51j和与弧状延伸部51j相连续、弯曲并向反方向延伸至钩顶端51n的弯曲部51k。在钩顶端51n上,设置有用于供防脱片80的自由端卡合的卡合槽52,能够抑制挂在钩50上的物件例如固定于包主体的环状物挤入钩主体51和防脱片80之间的间隙而使该物件从钩50内脱出这种情况。
钩轴部60与钩主体51的靠钩基端51m侧的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从该处沿着旋转轴AX纵向延伸。头部70借助钩轴部60与钩主体51结合在一起,并且与钩轴部60一样沿着旋转轴AX纵向延伸。如图3所示,钩轴部60的右半部分设置在钩主体51的钩基端51m的供环状件10落座的支承面51h上,钩轴部60的左半部分没有直接与钩主体51的钩基端51m结合在一起。支承面51h设置在钩主体51和钩轴部60之间,是朝向与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相一致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平坦面,并在围绕钩轴部60/旋转轴AX的周向上占据规定的范围。
头部70是设置在钩轴部60上并比钩轴部60的宽度宽的部分,与钩轴部60相比,该头部70朝向与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一致的半径方向外侧鼓出,由此,能够避免钩50从环状件10脱离。另外,俯视观察时,头部70为椭圆状,由此,构成为在狭缝SL16、SL17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压入环状件10的基杆13的轴孔AO15并且能从轴孔AO15穿过。另外,头部70构成为比钩轴部60短的结构,如图3所示,头部70的高度H70在钩轴部60的高度H60以下。
钩轴部60是沿着旋转轴AX延伸的圆柱状部分,钩轴部60的靠钩主体51侧部分的直径比钩轴部60的靠头部70侧部分的直径大,直接来说,具有直径较大的下部轴部(第2轴部)61和直径较小的上部轴部(第1轴部)62,并且与上部轴部62相比,下部轴部61朝向与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相一致的半径方向外侧鼓出,将这部分称为轴状鼓出部。上部轴部62的靠头部70侧的外周侧面62k作为引导环状件10的转动的引导面发挥作用,并且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可在上部轴部62的靠头部70侧的外周侧面62k上滑动。下部轴部61的外周侧面61k作为引导环状件10的转动的引导面发挥作用,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可在下部轴部61的外周侧面61k上滑动。这样一来,希望使钩轴部60的外周侧面至少一部分发挥引导环状件10的转动的引导面的作用。使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在钩轴部60的外周侧面上滑动以稳定钩50和环状件10之间的转动。
如图4所示,在钩轴部60的外周侧面上设置有与防脱片80的一组安装端部对应的一组切口63(63p、63q)。被一组切口63从横向夹持的横向宽度固定的部分称为安装部64。在安装部64上设置有一组在横向贯穿同一部分的贯穿孔(保持孔),且该组贯穿孔在纵向沿同一直线隔开间隔。防脱片80的各安装端***并卡定在安装部64的各贯穿孔中。安装部64的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隔H80在钩轴部60的高度H60以下。
从防脱片80的各安装端的卡定的观点考虑,安装部64的贯穿孔无需贯穿安装部64,能够将其上位概念化而简称为“卡定部”。但是,利用该贯穿方式,能够提高防脱片80向钩轴部60安装的稳定性。切口63以跨下部轴部61和上部轴部62之间的方式在纵向连续设置。
如图3所示,在下部轴部61的下方与下部轴部61一体地设置有向钩主体51的钩顶端51n侧鼓出的鼓出部68。在鼓出部68上设置有与钩主体51的支承面51h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支承面68h,由此,与没有支承面68h的情况相比,这样做能够使环状件10的转动稳定。支承面51h和支承面68h是各自朝向与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一致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平坦面,在包围轴部60/旋转轴AX的周向上占有不同的范围。另外,由于使钩轴部60具有鼓出部68,所以能够提高该结构的强度。
防脱片80构成为线状弹簧,在将防脱片80安装到了钩50的状态下,该防脱片80从钩基端51m侧向钩顶端51n侧延伸。防脱片80具有固定端部(端部)81,该固定端部(端部)81是与钩50的钩轴部60相关的基端,被固定于钩轴部60。防脱片80还具有自由端部(端部)82,该自由端部(端部)82是与钩轴部60相关的另一端,与固定端部81成对。
防脱片80在受到使其封闭钩50的缺口的施力的状态下被安装到钩50上,此在将防脱片80安装到钩50上时,防脱片80的自由端部82收纳在钩主体51的钩顶端51n的卡合槽52处。另外,此时,在防脱片80上产生变形,在向弧状延伸部51j侧按压防脱片80后,一旦释放该防脱片80,则防脱片80自行绕着固定端部81摆动,自由端部82再一次被卡合槽52所收纳。另外,这样一来,就不一定非要使防脱片80具有弹性,将防脱片80摆动自如地安装于钩50也可。
防脱片80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但在本例中,是将规定长度的金属线在4处位置弯曲而形成的,直接地说,是由一端横棒部(线状端部)83a、第1纵棒部83b、连接棒部83c、第2纵棒部83d以及另一端横棒部(线状端部)83e连续而形成的。一端横棒部83a和另一端横棒部83e沿横向直线状地延伸,并被***钩轴部60的安装部64的各贯穿孔中。第1纵棒部83b和第2纵棒部83d保持规定间隔地沿纵向平行延伸。连接棒部83c沿横向直线状地延伸而将第1纵棒部83b的顶端和第2纵棒部83d的顶端之间连接起来。另外,在各棒部之间设置有弯曲成了大致90°的弯曲部。在将防脱片80安装在钩50上的状态下,在一端横棒部83a的延长线上存在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并且对于另一端横棒部83e也适用相同的说明,由此,利用枢轴支承部15很好地阻止一端横棒部83a和另一端横棒部83e的朝向与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相一致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移。
在将防脱片80向钩50安装之前的状态下,一端横棒部83a和另一端横棒部83e并非同轴,并且,包含一端横棒部83a和连接棒部83c的第1平面与包含另一端横棒部83e和连接棒部83c的第2平面之间存在角度差。另一方面,一组钩50的钩轴部60的安装部64的贯穿孔在沿着旋转轴AX的纵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在向钩50的钩轴部60的安装部64安装防脱片80时,一旦防脱片80被扭入钩50内,则在防脱片80上产生变形,因此,防脱片80的自由端部82能够始终处于按压钩主体51的钩顶端51n的施力状态。由此,确保了防脱片80的自行摆动,只要不将防脱片80压入钩50内,就能够保持封闭钩50的状态。另外,防脱片80的摆动的旋转轴与防脱片80的各安装端相对应地存在。
连接器具100的组装能够根据上述说明来理解。下面进行例示地说明。最开始将防脱片80安装于钩50上。此时,首先,在将防脱片80的自由端部82配置在钩50的卡合槽52内的状态下,使防脱片80的一端横棒部83a进入钩轴部60的安装部64的一侧的贯穿孔,接着,一边使防脱片80扭动,一边使防脱片80的另一端横棒部83e进入钩轴部60的安装部64的另一侧的贯穿孔。
接下来,将钩50从头部70侧***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的轴孔AO15,从而使环状件10和钩50卡合/连接在一起。在基杆13的轴孔AO15的横向设有狭缝SL16、SL17,因此,在钩50的头部70穿过轴孔AO15时,轴孔AO15扩张以能够很好地确保头部70穿过轴孔AO15,从而使具有比轴孔AO15更大宽度的部分的头部70穿过轴孔AO15。轴孔AO15的入口的开口直径比轴孔AO15的出口的开口直径大,使得头部70和钩轴部60向轴孔AO15的***变得容易。
当进行上述那样的组装时,钩轴部60被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所包围,头部70位于环状件10的环状件开口RO11内且配置在枢轴支承部15上。当将头部70与钩轴部60一体地设置时,虽然钩轴部60向轴孔AO15的***不容易,但能够通过简单的实施方式避免了钩50从环状件10自然地脱离。即,头部70发挥了防止钩50从环状件10脱离的作用。另外,该防脱离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是任意的,不一定限于该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片80的固定端部81与钩50的钩轴部60一起被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所包围。由此,无论有什么样的外力作用于防脱片80,都能够阻止防脱片80从钩50脱离。如例示所述那样,假如,即使在防脱片80上产生了使第1纵棒部83b和第2纵棒部83d的间隔增大的力时,也通过使第1纵棒部83b和第2纵棒部83d与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碰撞而阻止其间隔进一步扩大,从而阻止一端横棒部83a和另一端横棒部83e从钩轴部60的安装部64的贯穿孔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片80的配置在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的轴孔AO15内的固定端部81不会阻碍环状件10和钩50之间的转动,能够很好地确保枢轴支承部15绕着钩轴部60的转动。如图4所示,防脱片80的固定端部81的宽度W80为轴孔AO15的入口的直径RAO15以下,防脱片80的固定端部81在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内不与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接触。另外,只要能够确保环状件10和钩50之间的转动,即使固定端部81与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抵接也是没关系的。
而且,如图4所示,防脱片80的在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内的固定端部81的宽度W80比钩50的在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内的钩轴部60的宽度W60小,由此,能够确保是钩轴部60的下部轴部61的外周侧面61k与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抵接,而不是防脱片80的固定端部81与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抵接,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枢轴支承部15绕着钩轴部60良好地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钩主体51的钩基端51m设置有可落座环状件10的支承面51h。由此,能够使环状件10相对于钩50的转动稳定。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与该支承面51h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位置上的支承面。在这里,在钩轴部60的鼓出部68上设置有与钩主体51的支承面51h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支承面68h。由此,利用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个支承面,能够使环状件10相对于钩50的转动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片80由金属线构成,该防脱片80在被向着将钩50封闭的姿态施力的状态下安装于钩50。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防脱片80内积蓄有形变,因此一旦有外力作用于防脱片80,就可能会引发使防脱片80从钩50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利用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限制着防脱片80的固定端部81的位移,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防脱片80被施力的状态下将防脱片80安装到钩50上时,也能够阻止防脱片80从钩50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而言,在扭动着防脱片80将防脱片80安装到钩50上时,假如即使防脱片80的固定端部81对钩50产生损伤,也能够利用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防止该损伤暴露。由此,能够避免外观检查时的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从而实现连接器具100的成品率的提高。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5~图8说明第2实施方式。图5是连接器具的概要分解立体图,表示将一体化地设置有防脱片的钩安装到环状件之前的状态。图6是组装后的连接器具的概要立体图。图7是组装前的钩的概要侧视图,表示钩主体的缺口打开的组装前的通常状态。图8是表示组装后的连接器具的概要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片80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防脱片80的固定端部81对应的端部81,与钩50的钩轴部60一起被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所包围。由此,能够提高防脱片80对于外力的抗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防脱片80并不是相对于钩50独立的线状弹簧,而是设置成与钩50为一体。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减少了零件个数,另外,也能够省略将单独的防脱片安装到钩上的工序,从而能够期待减少总成本。
如图5所示,防脱片80是沿着旋转轴AX纵向延伸的构件,防脱片80与钩50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详细而言是与钩50的钩轴部60和头部70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该防脱片80从横向与钩轴部60的靠头部70侧的部分结合在一起。防脱片80从头部70侧起依次连续地具有防脱基部(基部)88a和防脱延伸部(延伸部)88b。防脱延伸部88b由弯曲地结合在一起的第1主体部88b1和第2主体部88b2构成。防脱基部88a在钩50的钩轴部60的横向与之隔着间隙OP55配置,防脱延伸部88b用于封闭钩50的钩主体51的缺口而从防脱基部88a向下方延伸。
防脱基部88a与钩轴部60协作以引导枢轴支承部15绕着钩轴部60转动,直接来说,该外周侧面88k作为引导枢轴支承部15绕着钩轴部60转动的引导面发挥作用,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可在外周侧面88k上滑动。防脱基部88a是由上部基部(第1基部)88a1和下部基部(第2基部)88a2连续地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该上部基部(第1基部)88a1与钩轴部60的上部轴部62对应,并且与上部轴部62协作来引导枢轴支承部15的转动,该下部基部(第2基部)88a2与钩轴部60的下部轴部61对应,并且与下部轴部61协作来引导枢轴支承部15的转动。
上部基部88a1是沿着旋转轴AX纵向延伸的杆状部分,下部基部88a2是位于与旋转轴AX正交的平面的半圆状的平板部。如图5所示,上部基部88a1的宽度W88a1相比于第1主体部88b1和第2主体部88b2的宽度W88bc足够地窄,由此,一边扭转防脱片80一边容易地将钩50安装到环状件10上。另外,根据图5等可以明确的是,上部基部88a1的宽度W88a1相比于钩轴部60的宽度足够地窄。
利用防脱基部88a的上部基部88a1和钩轴部60的上部轴部62,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上部轴部对应的轴结构,利用防脱基部88a的下部基部88a2和钩轴部60的下部轴部61,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下部轴部对应的轴结构。如果直接描述的话,本实施方式的钩轴部60是缺少第1实施方式的钩轴部60的左半部分的结构,而防脱片88具有钩轴部60所缺少部分的结构。另外,在图8所示的组装后的状态下,上部基部88a1与上部轴部62处于与旋转轴AX正交的同一平面内,下部基部88a2与下部轴部61处于与旋转轴AX正交的同一平面内。
如图5所示,在防脱基部88a的下部基部88a2和防脱延伸部88b的第1主体部88b1之间设置有与钩主体51的支承面51h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支承面88h,由此,能够使环状件10相对于钩50的转动稳定。支承面51h和支承面88h是各自朝向与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一致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平坦面,并在包围旋转轴AX的周向上占据不同的范围。这样一来,不限于钩50的钩轴部60,也可以在防脱片80上设置支承面。
第1主体部88b1和第2主体部88b2是扁平的部分,在两者之间设置有弯曲部88d。通过设置弯曲部88d,在人用手指按压防脱片80时,手指最初与弯曲部88d接触,从而防止手指先与钩顶端51n接触。由此,能够很好地确保人的手指对防脱片80的按压的容易程度。另外,通过将第2主体部88b2配置在比第1主体部88b1靠钩主体51侧的位置,能够抑制钩挂在钩50上的物件从钩50脱离。
关于将钩50向环状件10安装的情况是,将钩50从头部70侧***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的轴孔AO15时,如图7所示,是一边将在通常状态位于钩主体51的环外的防脱片80扭入钩主体51的环内一边继续上述***动作。由此,从对图7和图8的比较可以明确的是,钩主体51的缺口被封闭并且上述间隙OP55被封闭。
在位于图8所示的钩主体51的环内的产生了弹性位移后的防脱片80上,形成有使防脱片80弹性恢复到位于图7所示的钩主体51的环外的弹性位移前的状态的力,由此,能够确保防脱片80进行自行封闭钩主体51的缺口的动作。虽然能够说明为使用时的防脱片80的摆动中心位于防脱片80的连接基部88a和延伸部88b的位置,但如图8所示,在防脱片80的基部88a不与钩轴部60的下部轴部61抵接,而是在防脱片80的基部88a和钩轴部60的下部轴部61之间存在间隙情况下,防脱片80的基部88a自身也会稍稍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片80的防脱基部88a作为组装连接器具100时扭转的部分,使之与作为使用连接器具100时被施加外力的部分的防脱片80的延伸部88b区分开。由此,防脱基部88a、直接来说是上部基部88a1比防脱延伸部88b细而确保了扭转的容易性,并且充分确保防脱延伸部88b的宽度,以能够抑制由其扭转等引起的、在使用时钩挂在钩上的物件从钩脱离这种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片80的配置在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的轴孔AO15内的防脱基部88a不会阻碍环状件10和钩50之间的转动。反倒是防脱基部88a构成为与钩轴部60协作来引导环状件10的转动的结构,由此,能够使环状件10和钩50之间的转动顺畅。
在本实施方式中,枢轴支承部15的轴孔AO15的开口直径随着远离钩主体51而阶段性地变窄,直接来讲,如图8所示,枢轴支承部15具有将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下部轴部61和下部基部88a2包围起来的部分的开口直径W15q和将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上部轴部62和上部基部88a1包围起来的部分的开口直径W15p,在这里,满足条件W15p<W15q。由此,减少了轴孔AO15内的多余的空间,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被夹在钩50的头部70和钩主体51之间时,能够确保防脱基部88a和钩轴部60很好地受到环状件10的枢轴支承部15保持的状态,能够实现钩50和环状件10之间的晃动的减少。另外,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下部轴部61和下部基部88a2的合计宽度与上述开口直径W15p相一致,位于同一平面的上部轴部62和上部基部88a1的合计宽度与上述开口直径W15q相一致。
根据上述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环状件无需是闭合的环,只要能将任意物体以任意方式进行安装即可,包含所有的物件/结构。钩的具体形状为任意的,只要是具有带缺口的环的物件/结构即可,包含所有这样的物件/结构。防脱片的具体结构为任意的,不一定非要以自行封闭钩的缺口的方式构成。加入到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是用于参考的,不应带着限定解释权利要求的目的进行参照。
附图标记说明
10:环状件
11:环状件框体
12:钩挂杆
13:基杆
14:结合部
15:枢轴支承部
50:钩
51:钩主体
51h:支承面
51j:弧状延伸部
51k:弯曲部
51m:钩基端
51n:钩顶端
52:卡合槽
60:钩轴部
61:下部轴部
62:上部轴部
64:安装部
68:鼓出部
68h:支承面
70:头部
80:防脱片
81:端部/固定端部
82:端部/自由端部
83a:一端横棒部
83b:第1纵棒部
83c:连接棒部
83d:第2纵棒部
83e:另一端横棒部
88a:防脱基部
88a1:上部基部
88a2:下部基部
88b:防脱延伸部
88b1:第1主体部
88b2:第2主体部
88d:弯曲部
88h:支承面
100:连接器具
AX:轴线
AO15:轴孔
FO51:钩开口
RO11:环状件开口
SL16:狭缝
SL17:狭缝
OP55:间隙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具,该连接器具是利用安装体(10)的枢轴支承部(15)对钩(50)的轴部(60)进行枢轴支承,而使所述钩(50)与所述安装体(10)转动自如地卡合在一起,在所述安装体(10)的所述枢轴支承部(15)上设置有至少能收纳所述钩(50)的所述轴部(60)的空间(AO15),其中,
在所述钩(50)上与该钩(50)一体地或者独立于该钩(50)地设置有用于封闭该钩(50)的缺口的防脱结构(80),该防脱结构(80)具有配置在所述安装体(10)的所述枢轴支承部(15)的所述空间(AO15)内的端部(81),该端部(81)与所述钩(50)的所述轴部(60)一起被所述枢轴支承部(15)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防脱结构(80)的所述端部(81)的宽度为所述空间(AO15)的宽度以下或者为所述轴部(60)的宽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所述枢轴支承部(15)的所述空间(AO15)是贯穿所述枢轴支承部(15)的轴孔(AO15),供所述轴部(60)***的所述轴孔(AO15)的入口的开口直径比另一侧的出口的开口直径大,所述轴部(60)包含向用于限定所述轴孔(AO15)的所述入口侧的所述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侧鼓出的轴状鼓出部(61),所述枢轴支承部(15)的所述内周侧面能够在所述轴状鼓出部(61)的外周侧面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在所述钩(5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远离所述钩(50)和所述安装体(10)间的旋转轴(AX)的方向延伸的支承面(51h、68h、88h),所述安装体(10)的所述枢轴支承部(15)能够落座于所述支承面(51h、68h、88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所述钩(50)具有钩主体(51),该钩主体(51)与所述轴部(60)结合在一起,并且设置有所述缺口,
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承面(51h)设置在所述钩主体(51)和所述轴部(6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在所述钩(50)的所述轴部(60)上设置有向所述钩(50)的钩顶端(51n)侧鼓出的鼓出部(68),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承面(68h)被设置在所述鼓出部(68)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所述防脱结构(80)是与所述钩(50)成一体地结合在一起的弹簧,该防脱结构(80)具有:被所述安装体(10)的所述枢轴支承部(15)包围的基部(88a)和为了封闭所述钩(50)的所述缺口而自所述基部(88a)延伸出来的延伸部(88b),
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承面(88h)被设置在所述基部(88a)和所述延伸部(88b)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所述防脱结构(80)是线状弹簧,其至少具有一个用于与所述钩(50)的所述轴部(60)卡定的线状端部(83a、83e),
卡定于所述轴部(60)的所述线状端部(83a、83e)的位移受到所述枢轴支承部(15)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在所述线状端部(83a、83e)的延长线上存在所述枢轴支承部(15)的内周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在所述轴部(60)的外周侧面上,沿着包围该轴部(60)的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口(63p、63q),所述线状端部(83a、83e)卡定于被该两个切口(63p、63q)夹持的所述轴部(60)的安装部(64)。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所述防脱结构(80)是与所述钩(50)成一体地结合在一起的弹簧,该防脱结构(80)具有:被所述安装体(10)的所述枢轴支承部(15)包围的基部(88a)和为了封闭所述钩(50)的所述缺口而自所述基部(88a)延伸出来的延伸部(88b)。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所述防脱结构(80)的所述基部(88a)包含比所述延伸部(88b)的宽度窄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连接器具,其中,
所述基部(88a)沿着所述钩(50)和所述安装体(10)的旋转轴(AX)具有第1基部(88a1)和第2基部(88a2),所述轴部(60)沿着所述旋转轴(AX)具有第1轴部(62)和第2轴部(61),
所述第2基部(88a2)和所述第2轴部(61)的在与所述旋转轴(AX)正交的同一平面内的合计宽度比所述第1基部(88a1)和所述第1轴部(62)的在与所述旋转轴(AX)正交的同一平面内的合计宽度宽。
CN201280075755.7A 2012-07-20 2012-07-20 连接器具 Active CN104640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8498 WO2014013617A1 (ja) 2012-07-20 2012-07-20 連結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0471A true CN104640471A (zh) 2015-05-20
CN104640471B CN104640471B (zh) 2017-06-20

Family

ID=49948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755.7A Active CN104640471B (zh) 2012-07-20 2012-07-20 连接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69322B2 (zh)
CN (1) CN104640471B (zh)
TW (1) TWI516686B (zh)
WO (1) WO201401361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663A1 (zh) * 2015-06-29 2017-01-05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钩扣
WO2018121230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钩扣
CN108402647A (zh) * 2018-03-16 2018-08-17 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落的万向钢丝吊轮
CN109882220A (zh) * 2019-04-08 2019-06-14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松软煤层工作面导轨式钢丝网传输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006287A (zh) * 2020-01-03 2020-04-1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挂钩组件及应用有该防脱挂钩组件的吸油烟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5063B2 (en) * 2018-02-12 2021-06-29 Geerpres, Inc. Super absorbent and dispensing mop
JP7477553B2 (ja) 2022-03-23 2024-05-01 日本甜菜製糖株式会社 アタッチメン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33A (zh) * 1992-04-20 1993-12-22 吉田工业株式会社 转钩组件
JPH0723413U (ja) * 1993-10-12 1995-05-02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ベルトの連結具
CN1273067A (zh) * 1999-05-11 2000-11-15 Ykk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转钩
JP2002031122A (ja) * 2000-07-13 2002-01-31 Tano Kimiko 茄子環、及び茄子環付き吊り具
CN101125045A (zh) * 2006-08-17 2008-02-20 Ykk株式会社 连接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33A (zh) * 1992-04-20 1993-12-22 吉田工业株式会社 转钩组件
JPH0723413U (ja) * 1993-10-12 1995-05-02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ベルトの連結具
CN1273067A (zh) * 1999-05-11 2000-11-15 Ykk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转钩
JP2002031122A (ja) * 2000-07-13 2002-01-31 Tano Kimiko 茄子環、及び茄子環付き吊り具
CN101125045A (zh) * 2006-08-17 2008-02-20 Ykk株式会社 连接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663A1 (zh) * 2015-06-29 2017-01-05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钩扣
WO2018121230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钩扣
US10731697B2 (en) 2016-12-29 2020-08-04 Duraflex Hong Kong Limited Swivel snaphook
CN108402647A (zh) * 2018-03-16 2018-08-17 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落的万向钢丝吊轮
CN109882220A (zh) * 2019-04-08 2019-06-14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松软煤层工作面导轨式钢丝网传输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006287A (zh) * 2020-01-03 2020-04-1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挂钩组件及应用有该防脱挂钩组件的吸油烟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13617A1 (ja) 2016-06-30
CN104640471B (zh) 2017-06-20
JP6069322B2 (ja) 2017-02-01
WO2014013617A1 (ja) 2014-01-23
TW201420900A (zh) 2014-06-01
TWI516686B (zh) 2016-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0471A (zh) 连接器具
US9904073B2 (en) Hinge device for spectacle frames
US20150305506A1 (en) Lumbar support device
CN102235402A (zh) 卡子
JP6419066B2 (ja) クランプカラー
TWI559634B (zh) 電連接端子
CN106663891B (zh) 接触元件
JP5823065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を閉じるための装置
CN105764785A (zh) 能够改变车把的位置的自行车用把立
KR200441158Y1 (ko) 스터드형 밴드케이블
CN206729352U (zh) 连接器具
US10173636B2 (en) Seatbelt buckle assemblies and seat assemblie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700045B1 (ko) 와이어링 하네스 고정용 클립 구조
EP3563715B1 (en) Swivel snaphook
CN108352656A (zh) 连接器装置
CN102255156B (zh) 连接器
US6575798B2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a flexible linear element to an inflatable tube of an inflatable craft
KR100741007B1 (ko) 침대 매트리스용 프레임 연결구
CN208705599U (zh) 一种金属眼镜铰链
WO2014122722A1 (ja) メガネフレーム
CN103147264B (zh) 一种挂烫机
CN103899615A (zh) 防脱落弹簧锁销结构
CN107154548A (zh) 一种半封闭片簧插孔接触件及加工方法
CN112022646B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JP3172991U (ja) 終端クラ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