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5844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5844B
CN104635844B CN201310548187.4A CN201310548187A CN104635844B CN 104635844 B CN104635844 B CN 104635844B CN 201310548187 A CN201310548187 A CN 201310548187A CN 104635844 B CN104635844 B CN 104635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necting lin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ductive layer
sen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481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5844A (zh
Inventor
黄卡尔
颜毅强
孙炳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481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35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35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5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5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5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的感应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至少两个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与各第二主体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上;连接线,与所述感应单元相连,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上。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这些电子设备给人们信息交流或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或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前,在市场上的电子产品中的传感器都是采用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材料制成,并且,电子设备的触控部分中还具有与传感器连接的金属走线,通常,该部分的金属走线会被设计在触控部分的边缘区域。
但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电子设备中与传感器连接的金属走线占用了部分触摸区域,金属走线所在的区域无法完成触摸功能,从而电子设备的触摸区域较小,能够感知的区域有限,导致电子设备的感应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感应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感应效果。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
至少两个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与各第二主体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
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上;
连接线,与所述感应单元相连,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上。
较佳的,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180°]。
较佳的,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的相交处,所述感应层的材料为柔性材料,且所述连接线处于弯折状态。
较佳的,所述感应层的材料为柔性材料,且所述连接线能够弯折。
较佳的,所述连接线是由纳米银线、石墨烯材料或碳纳米管材料制成。
较佳的,所述感应单元是由纳米银线、石墨烯材料或碳纳米管材料制成。
较佳的,当所述连接线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连接线的阻抗为第一阻抗,当所述连接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所述连接线的阻抗为第二阻抗,所述第一阻抗与所述第二阻抗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较佳的,所述感应层为触控层,或者,所述感应层为显示层。
较佳的,所述连接线是通过刻蚀方式刻蚀在所述感应层上。
较佳的,所述感应单元是通过刻蚀方式刻蚀在所述感应层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包括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且所述第一主体与各第二主体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由于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的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所述感应单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感应单元相连的所述连接线,故当所述第一主体与各第二主体之间分别形成所述夹角时,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连接线位于不同平面,则具有所述连接线的第二主体不会占用具有所述感应单元的所述第一主体所在的感应区域,从而所述感应单元所在的所述第一主体的平面可以全部用作所述感应区域,而不用为所述连接线留出区域,从而增大了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区域,增大了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感知的范围,增强了所述电子设备的感应效果,用户可操作的范围较大,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夹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与各第二主体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上;连接线,与所述感应单元相连,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包括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且所述第一主体与各第二主体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由于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的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所述感应单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感应单元相连的所述连接线,故当所述第一主体与各第二主体之间分别形成所述夹角时,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连接线位于不同平面,则具有所述连接线的第二主体不会占用具有所述感应单元的所述第一主体所在的感应区域,从而所述感应单元所在的所述第一主体的平面可以全部用作所述感应区域,而不用为所述连接线留出区域,从而增大了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区域,增大了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感知的范围,增强了所述电子设备的感应效果,用户可操作的范围较大,提高用户体验。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PC(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AD(平板电脑)、手机等等不同的电子设备,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较佳的,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主体,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可以包括第一主体101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102,所述感应层还可以包括感应单元103和连接线104。
图1中,字母A、B、C均代表所述第二主体102中具有所述连接线104的区域,字母a代表所述第二主体102与所述第一主体101的相交处,图1中的箭头表示所述第二主体102可以沿a向下弯曲。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层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设置有感应元件的功能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层中的主要元件,例如传感器等,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01上,所述第一主体101可以与各第二主体102分别相连并分别形成所述夹角。其中,所述传感器例如可以是ITO sensor,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可能的传感器。
较佳的,当所述感应层具有多个所述第二主体102时,所述第一主体101与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均可以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均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103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01上。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103可以是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01上的传感器,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传感器感应用户进行的触控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104与所述感应单元103相连,所述连接线104可以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102上。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除所述第一主体101外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102中,可以是部分第二主体102设置有所述连接线104,或者,每个所述第二主体102都可以设置有所述连接线104,即,根据实际情况,所述连接线104可以位于除所述第一主体101外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主体102上。
例如,所述感应层可以共有五个主体,包括一个所述第一主体101和四个所述第二主体102,其中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四个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分别形成所述夹角,则四个所述第二主体102上可以都设置有所述连接线104,或者,所述四个所述第二主体102中可以有至少一个主体没有设置所述连接线104。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104的一端可以与所述感应单元103相连,另一端可以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或其他功能单元相连。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101与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形成的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可以为[90°,180°]。
例如,当所述第一主体101与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形成所述夹角的夹角角度均为90°时,即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第二主体102均垂直,相邻的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也可以相互垂直。请参见图2,图中以所述感应层具有三个主体为例,即一个第一主体101和两个第二主体102。其中,所述连接线104的布局形式仅为示意效果而作,所述连接线104具体的布局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主体101与所述第二主体102的相交处,所述感应层的材料可以为柔性材料,且所述连接线104在所述第一主体101与所述第二主体102的相交处均处于弯折状态。
柔性材料可以具有较好的弹塑性和韧性,当发生的形变时,不容易发生破坏,例如所述柔性材料可以是塑料制成的胶卷,或所述柔性材料也可以是其它能够用于制作所述感应层的材料,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101与所述第二主体102的相交处可以是指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个所述第二主体102相连接的部分。由于所述相交处的所述感应层为所述柔性材料,且所述第二主体102上具有的所述连接线104可弯折,故所述第一主体101可以与各第二主体102分别形成夹角,同时所述连接线104也可以与所述感应单元103保持正常的连接。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相交处所述感应层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故当所述感应层具有多个所述第二主体102,且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个所述第二主体102之间分别成所述夹角时,所述相交处可以呈平滑的弧形结构。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层的材料可以是柔性材料,即所述感应层可以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连接线104能够弯折。
较佳的,所述感应层的材料可以与所述相交处的材料相同,也可以是其它能够用于制作感应层的柔性材料,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104可以是由纳米材料制成,例如所述纳米材料可以是纳米银线材料或碳纳米管材料等等,或者所述连接线104也可以是由石墨烯材料制成。
其中,纳米银线(或称为银纳米线)材料电阻率低,导电率高,常应用于导电层将收集的电流导出,与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导电氧化物薄膜)半导体相比,可以降低能损,由于其具有柔性,每拉伸一次,它的长度就会增加约50%,而且不会对纳米银线的导电性能产生任何影响。并且纳米银线除具有银所具有的优良的导电性之外,由于纳米级别的尺寸效应,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耐曲挠性,因此采用纳米银线制成的所述连接线104具有弯折性,阻抗的稳定性也较好。而传统的连接线,一般是采用金属或者是采用以ITO材料制成,都不具有较好的弯折性,从而存在许多的使用限制。
碳纳米管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碳纳米管主要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约0.34nm,直径一般为2~20nm。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由于其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理论预测其导电性能取决于其管径和管壁的螺旋角,当碳纳米管的管径大于6nm时,导电性能下降;当碳纳米管的管径小于6nm时,碳纳米管可以被看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一维量子导线。
石墨烯材料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是目前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由于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和透光性能,因此石墨烯材料在透明电导电极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例如应用在触摸屏、液晶显示、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等。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而电阻率只约10-6Ω·cm,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此外,石墨烯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都比常用的ITO材料优良,ITO材料脆度较高,比较容易损毁。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103也可以是由纳米材料制成,例如所述纳米材料可以是纳米银线材料或碳纳米管材料等等,或者所述感应单元103也可以是由石墨烯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线104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连接线104的阻抗可以为第一阻抗,当所述连接线104处于非弯折状态时,所述连接线104的阻抗可以为第二阻抗,所述第一阻抗与所述第二阻抗之间的差值可以小于预设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阀值可以是根据所述连接线104的材料特性而决定的,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所述连接线104在使用过程中,若将其弯折,则其阻抗变化较为明显,例如,由于受到弯折,电子元件的电容值或者交流电会增大,因此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较小,阻抗变大,例如从50欧姆增加到200欧姆,这样相应的驱动电流也会较大,易造成所述电子元件无法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的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第二主体102之间分别形成夹角时,则所述连接线104在所述相交处处于所述弯折状态,此时所述连接线104的阻抗为所述第一阻抗,而当所述连接线104处于所述非弯折状态时,所述连接线104的阻抗可以为所述第二阻抗,则所述第二阻抗与所述第一阻抗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阀值,所述连接线104能够保持较稳定的阻抗,从而能够较好地与所述感应单元103相连,保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层可以为触控层,或者,所述感应层可以为显示层。
当所述感应层为所述触控层,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第二主体102之间形成所述夹角时,由于所述夹角的所述角度范围为[90°,180°],故所述第一主体101与所述第二主体102位于不同平面,当所述第一主体101作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触控区域时,由于所述第一主体101中没有设置所述连接线104,不会对其感应及触控效果产生影响,故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触控区域面积较大,能够有较大范围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感应效果较好。
如果所述感应层为所述显示层,则所述感应单元103可以是OLED等不同的显示装置,在所述感应单元103所在的显示区域,即所述第一主体101中可以不分布所述连接线104,整个显示区域都可以用于进行显示,且所述感应单元103与所述连接线104可以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样所述连接线104可以设置在所述感应单元103所在的平面的侧面,无需在所述感应单元103所在的平面的边缘为所述连接线104留出特定的区域,增大了显示区域的面积,增强了显示效果,同时也便于制造无边框的电子设备,增加电子设备的美观性,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104可以是通过刻蚀方式刻蚀在所述感应层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刻蚀方式可以是光刻腐蚀,即先通过光刻将所述感应层进行光刻曝光处理,然后通过其它方式实现腐蚀处理掉所需除去的部分,最后将用于制作所述连接线104的材料封印其中,当所述连接线104为所述纳米银线或所述碳纳米管材料时,则封印所述纳米线一边的表面会恢复成波浪状。
或者,所述刻蚀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可能的刻蚀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103也可以是通过刻蚀方式刻蚀在所述感应层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主体,包括第一主体101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102,其中,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第二主体102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感应单元103,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01上;连接线104,与所述感应单元103相连,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102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包括所述第一主体10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102,且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第二主体102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由于所述至少两个主体中的所述第一主体101上设置有所述感应单元103,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102上设置有与所述感应单元103相连的所述连接线104,故当所述第一主体101与各第二主体102之间分别形成所述夹角时,所述感应单元103与所述连接线104位于不同平面,则具有所述连接线104的第二主体103不会占用具有所述感应单元103的所述第一主体101所在的感应区域,从而所述感应单元103所在的所述第一主体101的平面可以全部用作所述感应区域,而不用为所述连接线104留出区域,从而增大了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摸区域,增大了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感知的范围,增强了所述电子设备的感应效果,用户可操作的范围较大,提高用户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
至少两个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与各第二主体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
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上;
连接线,与所述感应单元相连,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上;
当所述连接线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连接线的阻抗为第一阻抗,当所述连接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所述连接线的阻抗为第二阻抗,所述第一阻抗与所述第二阻抗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1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的相交处,所述感应层的材料为柔性材料,且所述连接线处于弯折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的材料为柔性材料,且所述连接线能够弯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是由纳米银线、石墨烯材料或碳纳米管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是由纳米银线、石墨烯材料或碳纳米管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为触控层,或者,所述感应层为显示层。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是通过刻蚀方式刻蚀在所述感应层上。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是通过刻蚀方式刻蚀在所述感应层上。
CN201310548187.4A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635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8187.4A CN104635844B (zh)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8187.4A CN104635844B (zh)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5844A CN104635844A (zh) 2015-05-20
CN104635844B true CN104635844B (zh) 2018-07-06

Family

ID=5321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48187.4A Active CN104635844B (zh)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358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2785A (zh) * 2019-03-05 2019-05-14 金华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的圆偏振光光源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86695Y (zh) * 2006-11-08 2007-12-05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改良
CN103135863A (zh) * 2011-11-23 2013-06-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26413A (zh) * 2013-04-18 2013-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实现触摸屏窄边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7307A (ko) * 2011-09-07 2013-03-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86695Y (zh) * 2006-11-08 2007-12-05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改良
CN103135863A (zh) * 2011-11-23 2013-06-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26413A (zh) * 2013-04-18 2013-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实现触摸屏窄边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5844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7860B2 (ja) 交互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コンビ式交互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KR101556313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US9081431B2 (en) Touch panel
CN102419655B (zh) 触摸屏面板
TWI485603B (zh) 觸控面板之結構及製造方法
CN103793089B (zh) 触控面板
TWM472893U (zh) 觸控面板
TW201504873A (zh) 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面板之網格的形成方法
TWI448939B (zh) 觸摸屏面板
Hwang et al. Comput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rol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nanowire composite network under mechanical deformation
CN205247024U (zh) 一种柔性石墨烯电子墨水显示屏
TW202001524A (zh) 觸控面板之金屬網格觸控電極
CN10463584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I623862B (zh) 觸控面板
CN104656996B (zh) 触控单元、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N207937978U (zh)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Ouyang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ouch sensors for flexible displays
CN203376710U (zh) 压电式触控面板
CN108446048B (zh) 透明导电层的图案结构
TWM472240U (zh) 觸控面板
CN102955602B (zh) 透明导电膜以及使用该透明导电膜的触控面板
TWI427524B (zh) 觸摸屏
US20140218634A1 (en) Touch sensing element and touch panel having the same
CN205247023U (zh) 一种双层石墨烯结构的电子墨水显示屏
TW201504894A (zh) 壓電式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