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5569A -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5569A
CN104615569A CN201410851029.0A CN201410851029A CN104615569A CN 104615569 A CN104615569 A CN 104615569A CN 201410851029 A CN201410851029 A CN 201410851029A CN 104615569 A CN104615569 A CN 104615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terface
electronic equipment
cpu
micro us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1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振飞
孙伟
王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8510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5569A/zh
Priority to KR1020157017517A priority patent/KR20160092481A/ko
Priority to BR112015016821A priority patent/BR112015016821A2/pt
Priority to JP2016567114A priority patent/JP6149173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5/077960 priority patent/WO2016107033A1/zh
Priority to MX2015009296A priority patent/MX353667B/es
Priority to RU2015129478A priority patent/RU2625442C2/ru
Publication of CN104615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5569A/zh
Priority to US14/833,143 priority patent/US9984030B2/en
Priority to EP15200802.5A priority patent/EP3040872B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06F13/4072Drivers or rece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42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微型micro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中央处理器CPU和二极管,其中:所述CPU的身份标识ID针的上拉电路连接于所述CPU的ID针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所述二极管设置于所述CPU的ID针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位于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所述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是由所述CPU的ID针指向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的方向。采用本公开,可以防止电子设备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为了方便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人们为电子设备设计了各种类型的数据传输接口,USB(Universal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数据传输接口。
随着技术的发展,USB接口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类型,micro(微型)USB接口是一种非常常用的USB接口类型,尤其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USB Type(类型)C接口是一种最新制定的USB接口类型,在未来将取代microUSB接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市场上将有USB 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两种接口的设备同时存在。USB 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的转接线可以为这两种不同接口的设备提供数据连接。在这种转接线中,一般将micro USB接口的ID(Identity,身份标识)针与USB Type C接口的CC1针(USB Type C接口中的一种针)、CC2针(USB Type C接口中的一种针)连接。
在某些USB Type C接口设备中CC1针和VBUS(电源)之间通过电阻连接,VBUS的电压一般为5V,而micro USB接口ID针的正常工作电压应该为1.8V,所以对于这类USB Type C接口设备,当与micro USB接口设备通过转接线连接时,可能会导致micro USB接口设备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微型micro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中央处理器CPU和二极管,其中:
所述CPU的身份标识ID针的上拉电路连接于所述CPU的ID针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
所述二极管设置于所述CPU的ID针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位于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
所述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是由所述CPU的ID针指向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与所述CPU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串接有第一电阻。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设置于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CPU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
可选的,所述上拉电路包括上拉电源和第二电阻。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大于预设的阻值下限。
可选的,所述上拉电源的电压为1.8V。
可选的,所述二极管,包括肖特基二极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和如上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USB类型Type C接口,其中: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USB Type C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micro USB接口通过转接线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CC1针和CC2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
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电源VBUS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VBUS针;
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D-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D-针;
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D+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D+针;
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接地GND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GND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micro USB接口、CPU和二极管,其中,CPU的ID针的上拉电路连接于CPU的ID针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二极管设置于CPU的ID针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位于上拉电路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是由CPU的ID针指向micro USB接口的ID针的方向。这样,如果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转接线与USB Type C接口设备连接,且在USB Type C接口设备中CC1针和VBUS连接,二极管可以将VBUS的电压与CPU的ID针的电压隔离,从而,可以防止电子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0、第一电子设备             200、第二电子设备
1、micro USB接口              2、CPU
3、二极管                     4、上拉电路
5、第一电阻                   6、第三电阻
7、USB Type C接口             8、转接线
11、micro USB接口的ID针       12、micro USB接口的VBUS针
13、micro USB接口的D-针       14、micro USB接口的D+针
15、micro USB接口的GND针      21、CPU的ID针
41、上拉电源                42、第二电阻
71、USB Type C接口的CC1针   72、USB Type C接口的CC2针
73、USB Type C接口的VBUS针  74、USB Type C接口的D-针
75、USB Type C接口的D+针    76、USB Type C接口的GND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称作第一电子设备100),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00包括micro USB接口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和二极管3,其中:
CPU的ID针21的上拉电路连接于CPU的ID针21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之间的线路上;二极管3设置于CPU的ID针21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之间的线路上,位于上拉电路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之间;二极管3的导通方向是由CPU的ID针21指向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的方向。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micro USB接口、CPU和二极管,其中,CPU的ID针的上拉电路连接于CPU的ID针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二极管设置于CPU的ID针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位于上拉电路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是由CPU的ID针指向micro USB接口的ID针的方向。这样,如果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转接线与USB Type C接口设备连接,且在USB Type C接口设备中CC1针和VBUS连接,二极管可以将VBUS的电压与CPU的ID针的电压隔离,从而,可以防止电子设备损坏。
实施例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100,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00包括micro USB接口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和二极管3,其中:CPU的ID针21的上拉电路4连接于CPU的ID针21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之间的线路上;二极管3设置于CPU的ID针21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之间的线路上,位于上拉电路4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之间;二极管3的导通方向是由CPU的ID针21指向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的方向。
其中,二极管3具有电流单向导通特性的电子器件。本实施例中,二极管3可以为肖特基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具有很强的正向(即导通方向)导通能力和反向(即与导通方向相反的方向)防护能力。
在实施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为micro USB接口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第一电子设备100上设置有micro USB接口1,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与CPU的ID针21连接。第一电子设备100中对CPU的ID针21设置有上拉电路4,用于上拉CPU的ID针21的电压,上拉电路4可以设置在CPU2的外部也可以设置在CPU2内部。上拉电路4在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与CPU的ID针21的连线上的连接点可称为H,二极管3可以设置在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于H点之间。这样,当第一电子设备100通过转接线8与某个USB Type C接口设备连接,且在该USB Type C接口设备中CC1针通过电阻和VBUS连接时,二极管3可以将VBUS的电压与CPU的ID针21的电压隔离,CPU的ID针21的电压不会受到VBUS电压的影响,不会被提升到5V,所以,第一电子设备100不会受到损坏。
可选的,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与CPU的ID针21之间的线路上可以串接有第一电阻5。
在实施中,第一电阻5可以设置在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与CPU的ID针21之间的线路上的任意位置,可以设置在二极管3与CPU的ID针21之间,也可以设置在二极管3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之间。通过第一电阻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对CPU的ID针21进行保护,在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处电压较大,二极管3没有未能很好的阻断反向电流的情况,第一电阻5能够进一步降低反向电流。
可选的,如图1所示,上拉电路4包括上拉电源41和第二电阻42。其中,上拉电源41的电压(可称作上拉电压)可以为1.8V。第二电阻42可以串接在上拉电源41与H点之间。
可选的,可以设置第二电阻42的阻值大于预设的阻值下限。
在实施中,CPU的ID针21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对通过micro USB接口1接入的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识别,即当有电子设备接入时,通过CPU的ID针21电压的变化来发现电子设备的接入。对于某一类型的USB Type C接口设备,其CC1针71通过电阻(可称作第三电阻6)接地,为了提高这一类型USB TypeC接口设备通过转接线8连接到第一电子设备100的micro USB接口1时的识别率,可以对第二电阻42的阻值进行设置,使其大于指定的阻值下限,保证此类USB Type C接口设备连接第一电子设备100时CPU的ID针21的电压变化幅度,从而提高识别率。经过对第二电阻42阻值的设置,当第一电子设备100的micro USB接口1未连接其它电子设备时,CPU的ID针21检测到的电压为上拉电源41的电压,如1.8V。当第一电子设备100的micro USB接口1通过转接线8连接上述类型的USB Type C接口设备时,如图2所示,二极管3和第三电阻6的总电阻与第二电阻42形成对上拉电压的分压,CPU的ID针21检测到的是二极管3和第三电阻6的总电阻所分的电压,如果第二电阻42的阻值足够大的话,则可以将CPU的ID针21检测到的电压控制在上拉电压的30%以内,这样,第一电子设备100则可以检测到此USB Type C接口设备的接入。所以,可以基于此原理进行阻值下限的设置。
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电阻5可以设置于上拉电路4与CPU的ID针21之间的线路上。
在实施中,对于上述CC1针通过电阻接地的一类USB Type C接口设备,为了提高这一类型USB Type C接口设备通过转接线8连接到第一电子设备100的micro USB接口1时的识别率,可以将第一电阻5设置于上拉电路4与CPU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即设置于H点与CPU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这样,当第一电子设备100的micro USB接口1未连接其它电子设备时,CPU的ID针21检测到的电压为上拉电路4中上拉电源41的电压,如1.8V。当第一电子设备100的micro USB接口1通过转接线8连接上述类型的USB Type C接口设备时,如图4所示,如果将第一电阻5设置于H点与CPU的ID针21之间的线路上,CPU的ID针21检测到的是二极管3和第三电阻6的总电阻所分的电压,然而,如果将第一电阻5设置于H点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之间的线路上,第一电阻5就会和二极管3、第三电阻6一起与第二电阻42分压,CPU的ID针21检测到的是二极管3、第一电阻5和第三电阻6的总电阻所分的电压,所以,将第一电阻5设置于H点与CPU的ID针21之间的线路上,更有利于降低此时CPU的ID针21检测到的电压,这样,第一电子设备100更容易检测到此USBType C接口设备的接入。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micro USB接口、CPU和二极管,其中,CPU的ID针的上拉电路连接于CPU的ID针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二极管设置于CPU的ID针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位于上拉电路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是由CPU的ID针指向micro USB接口的ID针的方向。这样,如果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转接线与USB Type C接口设备连接,且在USB Type C接口设备中CC1针和VBUS连接,二极管可以将VBUS的电压与CPU的ID针的电压隔离,从而,可以防止电子设备损坏。
实施例三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包括第二电子设备200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100,第二电子设备200包括USB类型Type C接口7,其中:第二电子设备200的USB Type C接口7与第一电子设备100的microUSB接口1通过转接线8相连接。
其中,转接线8可以为USB Type C接口与micro USB接口的转接线。
在实施中,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为USB Type C接口设备,如U盘、USB音箱等。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是任意类型的USB Type C接口设备,可以是上述的CC1针71通过电阻与VBUS连接的一类USB Type C接口设备,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上述的CC1针71通过电阻接地的一类USB Type C接口设备,如图6所示。
可选的,如图5、图6所示,USB Type C接口的CC1针71和CC2针72通过转接线8连接micro USB接口的ID针11;USB Type C接口的VBUS针73通过转接线8连接micro USB接口的VBUS针12;USB Type C接口的D-针74通过转接线8连接micro USB接口的D-针13;USB Type C接口的D+针75通过转接线8连接micro USB接口的D+针14;USB Type C接口的GND针76通过转接线8连接micro USB接口的GND针15。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micro USB接口、CPU和二极管,其中,CPU的ID针的上拉电路连接于CPU的ID针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二极管设置于CPU的ID针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位于上拉电路与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是由CPU的ID针指向micro USB接口的ID针的方向。这样,如果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转接线8与USB Type C接口设备连接,且在USB Type C接口设备中CC1针和VBUS连接,二极管可以将VBUS的电压与CPU的ID针的电压隔离,从而,可以防止电子设备损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微型micro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中央处理器CPU和二极管,其中:
所述CPU的身份标识ID针的上拉电路连接于所述CPU的ID针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
所述二极管设置于所述CPU的ID针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位于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之间;
所述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是由所述CPU的ID针指向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与所述CPU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串接有第一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设置于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CPU的ID针之间的线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路包括上拉电源和第二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大于预设的阻值下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源的电压为1.8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包括肖特基二极管。
8.一种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USB类型Type C接口,其中: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USB Type C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micro USB接口通过转接线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CC1针和CC2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ID针;
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电源VBUS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VBUS针;
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D-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D-针;
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D+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D+针;
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接地GND针通过所述转接线连接所述micro USB接口的GND针。
CN201410851029.0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Pending CN1046155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1029.0A CN104615569A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KR1020157017517A KR20160092481A (ko) 2014-12-31 2015-04-30 전자 기기 및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BR112015016821A BR112015016821A2 (pt) 2014-12-31 2015-04-30 primeiro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e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JP2016567114A JP6149173B2 (ja) 2014-12-31 2015-04-30 電子機器、及び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PCT/CN2015/077960 WO2016107033A1 (zh) 2014-12-31 2015-04-30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MX2015009296A MX353667B (es) 2014-12-31 2015-04-30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y sistema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RU2015129478A RU2625442C2 (ru) 2014-12-31 2015-04-30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US14/833,143 US9984030B2 (en) 2014-12-31 2015-08-24 Electronic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EP15200802.5A EP3040872B1 (en) 2014-12-31 2015-12-17 Electronic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1029.0A CN104615569A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5569A true CN104615569A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5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1029.0A Pending CN104615569A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3040872B1 (zh)
JP (1) JP6149173B2 (zh)
KR (1) KR20160092481A (zh)
CN (1) CN104615569A (zh)
BR (1) BR112015016821A2 (zh)
MX (1) MX353667B (zh)
RU (1) RU2625442C2 (zh)
WO (1) WO201610703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1391A (zh) * 2015-06-10 2015-09-02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接口的识别电路
CN105630724A (zh) * 2016-01-27 2016-06-01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控制电路
WO2016177199A1 (zh) * 2015-12-16 2016-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终端芯片usb接口的电路
CN106502939A (zh) * 2016-09-23 2017-03-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usb转接头及数据传输设备
WO2018133409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110825682A (zh) * 2019-11-05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740B (zh) * 2018-01-09 2019-06-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接式天線及無線通訊系統
CN111525349B (zh) * 2020-04-13 2021-07-30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线缆、充电装置以及充电线缆保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0512A1 (en) * 2006-12-25 2008-06-26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201638203U (zh) * 2010-04-30 2010-11-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万能数据线
CN201733438U (zh) * 2010-07-15 2011-0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插拔检测电路
CN103237189A (zh) * 2013-03-26 2013-08-07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mhl连接器、mhl***和连接器检测方法
US20140351458A1 (en) * 2013-05-21 2014-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cognizing external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3650B1 (en) * 1999-10-26 2004-1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mode non-standard universal serial bus computer input device
JP5034466B2 (ja) * 2006-12-05 2012-09-26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デバイス機器、ホスト機器および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システム
TWI381276B (zh) * 2009-02-19 2013-01-01 Inventec Corp 電腦裝置
CN102065160A (zh) * 2010-12-02 2011-05-1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手机外接扬声器的电路
JP5742406B2 (ja) * 2011-04-08 2015-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接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778918B (zh) * 2011-05-09 2016-08-24 国家电网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138071A (zh) * 2011-12-02 2013-06-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插座
CN202798652U (zh) * 2012-06-27 2013-03-1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转换电路及接口转接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0512A1 (en) * 2006-12-25 2008-06-26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201638203U (zh) * 2010-04-30 2010-11-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万能数据线
CN201733438U (zh) * 2010-07-15 2011-0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插拔检测电路
CN103237189A (zh) * 2013-03-26 2013-08-07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mhl连接器、mhl***和连接器检测方法
US20140351458A1 (en) * 2013-05-21 2014-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cognizing external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1391A (zh) * 2015-06-10 2015-09-02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接口的识别电路
CN104881391B (zh) * 2015-06-10 2017-09-19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接口的识别电路
WO2016177199A1 (zh) * 2015-12-16 2016-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终端芯片usb接口的电路
CN106887832A (zh) * 2015-12-16 2017-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终端芯片usb接口的电路
CN106887832B (zh) * 2015-12-16 2019-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终端芯片usb接口的电路
CN105630724A (zh) * 2016-01-27 2016-06-01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控制电路
CN105630724B (zh) * 2016-01-27 2017-03-15 深圳慧能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控制电路
CN106502939A (zh) * 2016-09-23 2017-03-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usb转接头及数据传输设备
CN106502939B (zh) * 2016-09-23 2020-01-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usb转接头及数据传输设备
WO2018133409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110825682A (zh) * 2019-11-05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0872B1 (en) 2018-07-04
RU2015129478A (ru) 2017-01-23
MX353667B (es) 2018-01-22
JP6149173B2 (ja) 2017-06-14
KR20160092481A (ko) 2016-08-04
EP3040872A1 (en) 2016-07-06
JP2017505502A (ja) 2017-02-16
BR112015016821A2 (pt) 2017-07-11
WO2016107033A1 (zh) 2016-07-07
MX2015009296A (es) 2016-08-26
RU2625442C2 (ru)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5569A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
KR20160137352A (ko) Usb 인터페이스 감지기, 감지 방법, usb 커넥터 및 전자 장치
US8200852B2 (en) Multi-mode dongle for peripheral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533380B2 (en)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over a universal serial bus link
CN108920397B (zh) 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75245A (zh) 即插即用设备的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1957802B (zh) 具有驱动程序的usb设备
CN108681514A (zh) 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601885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3219042A (zh) 通过usb接口实现程序烧录的电路及存储器电路
CN210109804U (zh) 一种用于微机控制的接口电路***
CN112187252A (zh) 接口识别电路、方法、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4678197A (zh) 测试电路
CN105242757A (zh) 一种平板电脑和底座的连接结构
US2016023362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interface
CN105119118B (zh) 一种usb充电线
CN108762455A (zh) 一种芯片上电复位电路
CN106887832B (zh) 一种保护终端芯片usb接口的电路
CN103970706A (zh) 基于ft311d接口芯片的移动设备的外部扩展***
CN207541585U (zh) 具有usb供电保护的计算机
CN202143049U (zh) Gpio隔离电路
CN205942601U (zh) 电子设备接口通信降低功耗的装置
CN205283515U (zh) 一种自适应的配对电路
CN205451043U (zh) 固态硬盘及具有所述固态硬盘的电子装置
CN204928796U (zh) 一种 usb 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