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6638A -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6638A
CN104606638A CN201510049037.8A CN201510049037A CN104606638A CN 104606638 A CN104606638 A CN 104606638A CN 201510049037 A CN201510049037 A CN 201510049037A CN 104606638 A CN104606638 A CN 104606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radix
herba
folium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90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490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6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6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6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钩藤、西瓜翆衣、穿心莲、土茯苓、蒲公英、石韦、飞扬草、虎耳草、香薷、发痧藤、西河柳、牛蒡子、芸苔、桔梗、炮山甲、月季花、油菜子、莪术、天花粉,知母、苎麻根、桑椹子、毛笋、干地黄、黄芩、炒白术、桃叶、桉叶和生甘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兼以利水祛湿、通腑泄热、开达肌腠、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益阴养血,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采用纯天然药物,绿色无污染,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不良反应较少;给药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急性湿疹发病机理主要是内外激发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可***反应。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手足背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 而全身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病因病理
1.内因
患者的过敏体质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神经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劳累等,也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此外,内分泌、代谢、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等因素也与发病有关系。
2.外因
日光、湿热、干燥、搔抓、摩擦、化妆品、肥皂、皮毛、燃料、人造纤维等因素均可诱发湿疹。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食品可使湿疹加重。
临床表现
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好发。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表现为原发性及多形性皮疹。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
在损害的外周,上述多形性皮疹逐渐稀疏。瘙痒较重,常因搔抓使皮疹形成糜烂面,并有浆液性渗出及结痂。
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
如伴有继发感染可形成脓疱、脓液及脓痂,相应***可肿大。感染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自觉症状有剧烈瘙痒和灼热感,可阵发加重,尤以晚间加剧,影响睡眠及工作。
西医治疗
全身疗法:
抗组胺药物:常用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亦可选择无中枢镇静副作用的药物,如特非那定;西替利嗪。可两种药物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
非特异性脱敏治疗: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或0.25%普鲁卡因加维生素静脉注射。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应用,对急性期炎症显著且泛发者可考虑短期服用,如***。
抗生素:对伴有细菌感染、发热、***肿大者,可选用如内服红霉素、环丙沙星或肌注青霉素等。
局部治疗:
①在疾病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小疱而无渗液,治宜缓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选用湿敷或具有止痒作用的洗剂,常用2%~3%硼酸水湿敷,炉甘石洗剂或2%樟醇(冰片)5%明矾炉甘石洗剂等。
②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宜收敛、消炎,以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防腐收敛性药液作湿敷或蒸发罨包,常用者如复方锌铜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有继发感染者可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对糜烂渗出较轻者或结痂期除用湿敷外,亦可用氧化锌油,10%碱式没食子酸铋氧化锌油膏、祛湿散或三妙散用植物油或甘草油适量调匀外用。
③急性湿疹末期——落屑期,如处理不当,易使病程迁延复发或转为慢性。本期治疗原则宜保护皮损,避免外界刺激,促进角质新生,消除残余炎症,可应用清凉软膏、黄连软膏或一般乳剂。
抗组胺类药最大的副作用是嗜睡、对大脑有镇静作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可延缓创伤病人的伤口愈合。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特别是原有抵抗力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等,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也能掩盖溃疡的初期症状,以致出现突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严重的合并症。神经精神异常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如欣快现象常可掩盖某些疾病的症状而贻误诊断。又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或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状。某些病人还有***倾向。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白内障和青光眼糖皮质激素能诱发白内障,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
西医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并且毒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广大患者不容易接受。
然而,中医药治疗急性湿疹,可弥补西医的不足,进行综合治疗,采用中药材,药源广泛,价格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调节气血,及时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提高机体整体的免疫力。
中医将急性湿疹分为三种类型:
风热型:多见于疾病早期,发病迅速,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瘙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血热型: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剧烈瘙痒,伴血痂、抓痕,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湿热型:皮损除红斑、丘疹,还有丘疱疹、水疱及糜烂、渗液或结痂,瘙痒较重,伴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纯天然药物,绿色无污染,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不良反应较少;给药方便,易于接受;在整体观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清热解毒,不仅可愈合局部皮损,同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御病邪能力,促进恢复健康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钩藤、西瓜翆衣、穿心莲、土茯苓、蒲公英、石韦、飞扬草、虎耳草、香薷、发痧藤、西河柳、牛蒡子、芸苔、桔梗、炮山甲、月季花、油菜子、莪术、天花粉,知母、苎麻根、桑椹子、毛笋、干地黄、黄芩、炒白术、桃叶、桉叶和生甘草。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7-15重量份、紫背天葵6-13重量份、钩藤9-17重量份、西瓜翆衣17-26重量份、穿心莲11-21重量份、土茯苓15-25重量份、蒲公英10-17重量份、石韦12-18重量份、飞扬草12-27重量份、虎耳草16-28重量份、香薷21-30重量份、发痧藤4-10重量份、西河柳15-25重量份、牛蒡子13-23重量份、芸苔9-17重量份、桔梗12-29重量份、炮山甲8-16重量份、月季花17-29重量份、油菜子16-24重量份、莪术12-28重量份、天花粉14-25重量份,知母13-27重量份、苎麻根21-29重量份、桑椹子15-28重量份、毛笋10-18重量份、干地黄23-38重量份、黄芩23-35重量份、炒白术30-42重量份、桃叶22-30重量份、桉叶23-29重量份和生甘草6-13重量份。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9-13重量份、紫背天葵7-11重量份、钩藤10-15重量份、西瓜翆衣19-24重量份、穿心莲13-19重量份、土茯苓18-22重量份、蒲公英11-16重量份、石韦13-17重量份、飞扬草15-24重量份、虎耳草19-25重量份、香薷23-28重量份、发痧藤5-9重量份、西河柳18-23重量份、牛蒡子15-21重量份、芸苔11-15重量份、桔梗16-24重量份、炮山甲9-13重量份、月季花19-24重量份、油菜子18-22重量份、莪术15-25重量份、天花粉15-20重量份,知母16-25重量份、苎麻根23-27重量份、桑椹子17-24重量份、毛笋12-16重量份、干地黄26-35重量份、黄芩25-31重量份、炒白术32-40重量份、桃叶24-28重量份、桉叶24-27重量份和生甘草7-12重量份。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9重量份、紫背天葵11重量份、钩藤13重量份、西瓜翆衣24重量份、穿心莲19重量份、土茯苓20重量份、蒲公英14重量份、石韦13重量份、飞扬草24重量份、虎耳草25重量份、香薷26重量份、发痧藤5重量份、西河柳23重量份、牛蒡子19重量份、芸苔13重量份、桔梗20重量份、炮山甲11重量份、月季花24重量份、油菜子19重量份、莪术15重量份、天花粉19重量份,知母25重量份、苎麻根26重量份、桑椹子21重量份、毛笋12重量份、干地黄32重量份、黄芩25重量份、炒白术40重量份、桃叶26重量份、桉叶27重量份和生甘草12重量份。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13重量份、紫背天葵7重量份、钩藤10重量份、西瓜翆衣19重量份、穿心莲17重量份、土茯苓18重量份、蒲公英11重量份、石韦15重量份、飞扬草21重量份、虎耳草19重量份、香薷28重量份、发痧藤7重量份、西河柳18重量份、牛蒡子21重量份、芸苔15重量份、桔梗16重量份、炮山甲13重量份、月季花22重量份、油菜子22重量份、莪术17重量份、天花粉20重量份,知母16重量份、苎麻根27重量份、桑椹子24重量份、毛笋16重量份、干地黄35重量份、黄芩31重量份、炒白术38重量份、桃叶24重量份、桉叶24重量份和生甘草7重量份。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11重量份、紫背天葵9重量份、钩藤15重量份、西瓜翆衣22重量份、穿心莲13重量份、土茯苓22重量份、蒲公英16重量份、石韦17重量份、飞扬草15重量份、虎耳草22重量份、香薷23重量份、发痧藤9重量份、西河柳21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芸苔11重量份、桔梗24重量份、炮山甲9重量份、月季花19重量份、油菜子18重量份、莪术25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知母23重量份、苎麻根23重量份、桑椹子17重量份、毛笋14重量份、干地黄26重量份、黄芩30重量份、炒白术32重量份、桃叶28重量份、桉叶25重量份和生甘草11重量份。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软膏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浸泡1-2小时,然后置于多功能提取罐中,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为药材的5-10倍,煎煮,加热至100℃时,开始计时,微沸2小时后,自下料口滤过放出药液,置储液罐中;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药材5-10倍量,加热至100℃,微沸2小时后,抽出药液,与第一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将合并后2次的煎煮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 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 60℃-70℃的浸膏,冷却,紫外线照射杀菌消毒后装罐。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比例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浸泡3-10小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加热得浸膏1,药渣备用;
b、将步骤a的药渣加60-90%乙醇浸泡0.5-1.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80-160目滤过,取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80℃时1.35的浸膏2;
c、将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释即得喷雾剂。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擦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粗粉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粗粉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占a和b混合物总质量10%的甘油制成擦剂。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兼以利水祛湿、通腑泄热、开达肌腠、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育阴养血,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本发明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纯天然药物,绿色无污染,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不良反应较少;给药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钩藤、西瓜翆衣、穿心莲、土茯苓、蒲公英、石韦、飞扬草、虎耳草、香薷、发痧藤、西河柳、牛蒡子、芸苔、桔梗、炮山甲、月季花、油菜子、莪术、天花粉,知母、苎麻根、桑椹子、毛笋、干地黄、黄芩、炒白术、桃叶、桉叶和生甘草。
其中,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钩藤、西瓜翆衣、穿心莲、土茯苓、蒲公英、石韦、飞扬草、虎耳草清热解毒,疏风清热,众药合攻疮毒;西瓜翆衣、土茯苓、蒲公英、飞扬草利水解毒,使湿热下泄;香薷、发痧藤、西河柳解表祛风,防止诸药之凉遏,宣达肌腠;牛蒡子、芸苔通肠解毒;桔梗引诸药上行直达头目;炮山甲、月季花、油菜子、莪术活血化瘀;天花粉,知母、苎麻根清热泻火,消散热结;桑椹子、毛笋、干地黄益阴养血;黄芩清热燥湿;炒白术益胃健脾,资助气血生化之源;桃叶、桉叶解毒止痒;生甘草调和诸药。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入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腮腺炎;结膜炎;急性阑尾炎;疔疮痈肿;瘰疬。清热解毒。治疔疮痈肿,黄疸内热,小儿鼻血,阑尾炎,毒蛇咬伤。①《滇南本草》: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毒症。②《纲目》: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③《本草求原》:凉血,消肿毒。治血热筋痿,敷疮妙。④《岭南采药录》:作泻药及吐药。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外用拔毒消肿。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疗疮肿毒,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⑥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核,黄疸,肾炎,膀胱炎,关节肿痛,便血,鼻出血,眼结膜炎,***炎。
紫背天葵: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辛微酸湿,平。祛瘀,活血,调经。治***,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
钩藤:甘,苦,微寒;入肝经,心经。功用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 肝火 头胀痛。《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 腹痛 ,发斑疹。”《唐本草》:“钩藤,出 梁州 。叶细长,茎间有刺,形若钓钩者。”功用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 肝火头胀痛。
西瓜翆衣:性味:①《纲目》:甘,凉,无毒。②《饮片新参》:淡平微苦。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胃二经。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 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①《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②《要药分剂》:能解皮肤间热。③《本草再新》: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④《随息居饮食谱》:凉惊涤暑。⑤《饮片新参》:清透暑热,养胃津。⑥《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剂。 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 并能解酒毒。
穿心莲:味苦,性寒,归肺胃膀胱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蒲公英:性味甘,微苦,寒。入脾、胃、肾三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石韦: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膀胱经功用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治淋痛,尿血,***,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神农本草经》:“石韦,味苦平,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通,一名石鞔(音蔗),生山谷石上。”《本草从新》:“生石阴处,柔韧如皮。生古瓦上者,名瓦韦,治淋亦佳。”《本草崇原》:“石韦主治劳热邪气者,劳热在骨,邪气在皮,肺肾之所主也。五癃者,五液癃闭,小便不利也。石韦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水精上濡,则上窍外窍皆通,肺气下化,则水道行而小便利矣。”功用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治淋痛,尿血,***,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飞扬草:味微苦、微酸,性凉,归肝、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功效,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肠道滴虫,消化不良,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等证。
虎耳草:微苦、辛、寒、有小毒;入肺、脾、大肠三经。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本草纲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又治聤耳,捣汁滴之。”《生草药性备要》:“治耳内暴热毒,红肿流脓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香薷: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发痧藤:苦辛,微温。祛风解表,舒筋活血。治感冒,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痛,牙痛。
西河柳: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干燥细嫩枝叶。甘、辛,平。归心、肺、胃经。散风,解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湿痹痛。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
芸苔: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辛,凉。入肺、肝、脾。散血,消肿。破结通肠,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本经》曰:“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日华子本草》曰:“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炮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本草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月季花:甘,温。归肝经。活血调经,散毒消肿。花:用于***,痛经,痈疖肿毒,***结核(未溃破)。叶:***结核,跌打损伤。根:跌打损伤,白带,遗精。
油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种子。辛;甘;平。归肝;肾经。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润肠通便。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痛经;肠风下血;血痢;风湿关节肿痛;痈肿丹毒;乳痈;便秘;粘连性肠梗阻。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其捣细澄粉之法。”《本草求真》:“天花粉,较之栝楼,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续绝,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苎麻根:寒,味甘。人手、足太阴经。清热利尿,安胎止血,解毒。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烧、***、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痛、出血性疾病。
桑椹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甘;酸;性寒。归肝;肾经。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毛毛笋: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甘;寒。化痰;消胀;透疹。主食品店积腹胀;痘疹不出。
干地黄:别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甘苦,凉。入心、肝、肾经。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炒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有补脾利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运脾润燥的功效,主治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所致之痞满腹泻,痰饮水肿;中气不足之心烦懒言,崩中漏下,久痢脱肛;脾虚气弱之奏里不固、虚汗自汗等证,白术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小肠的吸收作用,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
桃叶:苦,平。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疟疾,痈疖,痔疮,湿疹,***滴虫。
桉叶: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苦辛,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主感冒;高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钩;丝虫病;疟疾;风湿痛;湿疹;疥癣;烧烫伤;外伤出血。治感冒,流感,痢疾,肠炎,关节痛,膀胱炎,烫伤,疥癣,丹毒,神经性皮炎,湿疹,痈疮肿毒。
生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药物剂型可以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擦剂、灌肠剂和贴剂。
药物在使用时煎汤剂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8天为一个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喷雾剂使用时,一日3-5次,每10天为一个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擦剂、贴剂使用时,一日2次,每9天为一个疗程。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软膏剂
取紫花地丁9g、紫背天葵11g、钩藤13g、西瓜翆衣24g、穿心莲19g、土茯苓20g、蒲公英14g、石韦13g、飞扬草24g、虎耳草25g、香薷26g、发痧藤5g、西河柳23g、牛蒡子19g、芸苔13g、桔梗20g、炮山甲11g、月季花24g、油菜子19g、莪术15g、天花粉19g,知母25g、苎麻根26g、桑椹子21g、毛笋12g、干地黄32g、黄芩25g、炒白术40g、桃叶26g、桉叶27g和生甘草12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浸泡1小时,然后置于多功能提取罐中,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为药材的6倍,煎煮,加热至100℃时,开始计时,微沸2小时后,自下料口滤过放出药液,置储液罐中;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药材9倍量,加热至100℃,微沸2小时后,抽出药液,与第一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将合并后2次的煎煮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 0.08MPa,温度保持在7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 60℃的浸膏,冷却,紫外线照射杀菌消毒后装罐。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喷雾剂
取紫花地丁13g、紫背天葵7g、钩藤10g、西瓜翆衣19g、穿心莲17g、土茯苓18g、蒲公英11g、石韦15g、飞扬草21g、虎耳草19g、香薷28g、发痧藤7g、西河柳18g、牛蒡子21g、芸苔15g、桔梗16g、炮山甲13g、月季花22g、油菜子22g、莪术17g、天花粉20g,知母16g、苎麻根27g、桑椹子24g、毛笋16g、干地黄35g、黄芩31g、炒白术38g、桃叶24g、桉叶24g和生甘草7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比例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4倍的水浸泡5小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加热得浸膏1,药渣备用;
b、将步骤a的药渣加90%乙醇浸泡1小时,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160目滤过,取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80℃时1.35的浸膏2;
c、将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释即得喷雾剂。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擦剂
取紫花地丁11g、紫背天葵9g、钩藤15g、西瓜翆衣22g、穿心莲13g、土茯苓22g、蒲公英16g、石韦17g、飞扬草15g、虎耳草22g、香薷23g、发痧藤9g、西河柳21g、牛蒡子15g、芸苔11g、桔梗24g、炮山甲9g、月季花19g、油菜子18g、莪术25g、天花粉15g,知母23g、苎麻根23g、桑椹子17g、毛笋14g、干地黄26g、黄芩30g、炒白术32g、桃叶28g、桉叶25g和生甘草11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粗粉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粗粉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占a和b混合物总质量10%的甘油制成擦剂。
实施例4 本发明的颗粒剂
取紫花地丁11g、紫背天葵9g、钩藤15g、西瓜翆衣22g、穿心莲13g、土茯苓22g、蒲公英16g、石韦17g、飞扬草15g、虎耳草22g、香薷23g、发痧藤9g、西河柳21g、牛蒡子15g、芸苔11g、桔梗24g、炮山甲9g、月季花19g、油菜子18g、莪术25g、天花粉15g,知母23g、苎麻根23g、桑椹子17g、毛笋14g、干地黄26g、黄芩30g、炒白术32g、桃叶28g、桉叶25g和生甘草11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9Mpa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5℃、出风温度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4倍的蔗糖粉和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毒性实验: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该品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2)第二部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6.3节,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将本发明的实施例3制备的擦剂直接涂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分别观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0”,判断该品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过敏试验:
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体重250-300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每侧3×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1%浓度;试验组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软膏剂。取本发明实施例1的软膏剂0.1g涂于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涂抹本品0.1g,6h后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
过敏试验:
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体重250-300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每侧3×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1%浓度;试验组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喷雾剂。取本发明实施例2的喷雾剂喷于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喷本品1次,6h后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
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6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7~24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4制备的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5.74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28.7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颗粒剂LD50>28.7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57.4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4.6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1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45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4的颗粒剂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临床资料:
本组236 例湿热型急性湿疹患者,男134 例,女102例; 年龄24-62岁,平均39岁:随机分为四组,四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软膏剂+颗粒剂治疗组:59人,男34人,女25人。
喷雾剂+颗粒剂治疗组:59人,男34人,女25人。
擦剂+颗粒剂治疗组:59人,男33人,女26人。
西药对照组:59人,男33人,女26人。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皮肤性病学》(第7版)对急性湿疹诊断标准拟定如下:
急性湿疹:发病急,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对称分布,皮损呈多形性,可见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等,常数种皮损并存,瘙痒明显。
中医辨证标准:
湿热型:皮损除红斑、丘疹,还有丘疱疹、水疱及糜烂、渗液或结痂,瘙痒较重,伴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凡符合以上标准的诊断为急性湿疹,中医辨证为湿热型。
治疗方法:
软膏剂+颗粒剂治疗组:口服本发明实施例4的颗粒剂,每日3次,一次1包;同时外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软膏剂涂抹患处,每日2次;每7天为1个疗程。
喷雾剂+颗粒剂治疗组:口服本发明实施例4的颗粒剂,每日3次,一次1包;同时外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喷雾剂喷涂患处,每日3次;每7天为1个疗程;
擦剂+颗粒剂治疗组:口服本发明实施例4的颗粒剂,每日3次,一次1包;同时外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擦剂涂抹患处,每日2次;每7天为1个疗程;
西药对照组:氯苯那敏,口服4mg/次,3次/d;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1次/d;维生素C 1~2g静脉注射,1次/d;同时外用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每日2 次;7天1个疗程。
四组均治疗两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 皮损完全消退或仅留色素沉着,自觉症状消失;
显效: 皮损消退60% 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有效: 皮损消退30% 以上,自觉症状减轻;
无效: 皮损消退不足30%。
治疗结果:
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相对于西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相对于西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1 四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软膏剂+颗粒剂治疗组 59 37 19 3 0 100%
喷雾剂+颗粒剂治疗组 59 36 18 5 0 100%
擦剂+颗粒剂治疗组 59 36 19 4 0 100%
西药对照组 59 23 11 14 11 81.4%
表2 四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临床治愈和显效的人数和时间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第1疗程 第2疗程
软膏剂+颗粒剂治疗组 56 32(57.1%) 24(42.9%)
喷雾剂+颗粒剂治疗组 54 31(57.4%) 23(42.6%)
擦剂+颗粒剂治疗组 55 33(60.0%) 22(40.0%)
西药对照组 34 11(32.4%) 23(67.6%)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同时对软膏剂+颗粒剂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的56例,喷雾剂+颗粒剂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的54例,擦剂+颗粒剂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的55例,以及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和显效的34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统计:
软膏剂+颗粒剂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的56例,临床治愈的37例无复发,显效的19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1.8%;
喷雾剂+颗粒剂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的54例,临床治愈的36例无复发,显效的18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1.9%;
擦剂+颗粒剂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的55例,临床治愈的36例无复发,显效的19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1.8%;
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和显效的34例,临床治愈的23例复发3例,显效的11例中复发8例,复发率为32.4%。
典型病例:李某, 男, 38岁,就诊时, 头面皮疹,剧烈瘙痒,上肢内侧有红斑,红斑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的部位有小水疱,自述有剧烈瘙痒和灼热感,伴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急性湿疹,中医辨证为湿热型。口服本发明实施例4的颗粒剂,每日3次,一次1包;同时外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软膏剂涂抹患处,每日2次,治疗4天后小水疱干缩,丘疹、丘疱疹明显减少,治疗7天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钩藤、西瓜翆衣、穿心莲、土茯苓、蒲公英、石韦、飞扬草、虎耳草、香薷、发痧藤、西河柳、牛蒡子、芸苔、桔梗、炮山甲、月季花、油菜子、莪术、天花粉,知母、苎麻根、桑椹子、毛笋、干地黄、黄芩、炒白术、桃叶、桉叶和生甘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7-15重量份、紫背天葵6-13重量份、钩藤9-17重量份、西瓜翆衣17-26重量份、穿心莲11-21重量份、土茯苓15-25重量份、蒲公英10-17重量份、石韦12-18重量份、飞扬草12-27重量份、虎耳草16-28重量份、香薷21-30重量份、发痧藤4-10重量份、西河柳15-25重量份、牛蒡子13-23重量份、芸苔9-17重量份、桔梗12-29重量份、炮山甲8-16重量份、月季花17-29重量份、油菜子16-24重量份、莪术12-28重量份、天花粉14-25重量份,知母13-27重量份、苎麻根21-29重量份、桑椹子15-28重量份、毛笋10-18重量份、干地黄23-38重量份、黄芩23-35重量份、炒白术30-42重量份、桃叶22-30重量份、桉叶23-29重量份和生甘草6-13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9-13重量份、紫背天葵7-11重量份、钩藤10-15重量份、西瓜翆衣19-24重量份、穿心莲13-19重量份、土茯苓18-22重量份、蒲公英11-16重量份、石韦13-17重量份、飞扬草15-24重量份、虎耳草19-25重量份、香薷23-28重量份、发痧藤5-9重量份、西河柳18-23重量份、牛蒡子15-21重量份、芸苔11-15重量份、桔梗16-24重量份、炮山甲9-13重量份、月季花19-24重量份、油菜子18-22重量份、莪术15-25重量份、天花粉15-20重量份,知母16-25重量份、苎麻根23-27重量份、桑椹子17-24重量份、毛笋12-16重量份、干地黄26-35重量份、黄芩25-31重量份、炒白术32-40重量份、桃叶24-28重量份、桉叶24-27重量份和生甘草7-12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9重量份、紫背天葵11重量份、钩藤13重量份、西瓜翆衣24重量份、穿心莲19重量份、土茯苓20重量份、蒲公英14重量份、石韦13重量份、飞扬草24重量份、虎耳草25重量份、香薷26重量份、发痧藤5重量份、西河柳23重量份、牛蒡子19重量份、芸苔13重量份、桔梗20重量份、炮山甲11重量份、月季花24重量份、油菜子19重量份、莪术15重量份、天花粉19重量份,知母25重量份、苎麻根26重量份、桑椹子21重量份、毛笋12重量份、干地黄32重量份、黄芩25重量份、炒白术40重量份、桃叶26重量份、桉叶27重量份和生甘草12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13重量份、紫背天葵7重量份、钩藤10重量份、西瓜翆衣19重量份、穿心莲17重量份、土茯苓18重量份、蒲公英11重量份、石韦15重量份、飞扬草21重量份、虎耳草19重量份、香薷28重量份、发痧藤7重量份、西河柳18重量份、牛蒡子21重量份、芸苔15重量份、桔梗16重量份、炮山甲13重量份、月季花22重量份、油菜子22重量份、莪术17重量份、天花粉20重量份,知母16重量份、苎麻根27重量份、桑椹子24重量份、毛笋16重量份、干地黄35重量份、黄芩31重量份、炒白术38重量份、桃叶24重量份、桉叶24重量份和生甘草7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紫花地丁11重量份、紫背天葵9重量份、钩藤15重量份、西瓜翆衣22重量份、穿心莲13重量份、土茯苓22重量份、蒲公英16重量份、石韦17重量份、飞扬草15重量份、虎耳草22重量份、香薷23重量份、发痧藤9重量份、西河柳21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芸苔11重量份、桔梗24重量份、炮山甲9重量份、月季花19重量份、油菜子18重量份、莪术25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知母23重量份、苎麻根23重量份、桑椹子17重量份、毛笋14重量份、干地黄26重量份、黄芩30重量份、炒白术32重量份、桃叶28重量份、桉叶25重量份和生甘草11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软膏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浸泡1-2小时,然后置于多功能提取罐中,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为药材的5-10倍,煎煮,加热至100℃时,开始计时,微沸2小时后,自下料口滤过放出药液,置储液罐中;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药材5-10倍量,加热至100℃,微沸2小时后,抽出药液,与第一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将合并后2次的煎煮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 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 60℃-70℃的浸膏,冷却,紫外线照射杀菌消毒后装罐。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比例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浸泡3-10小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加热得浸膏1,药渣备用;
b、将步骤a的药渣加60-90%乙醇浸泡0.5-1.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80-160目滤过,取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80℃时1.35的浸膏2;
c、将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释即得喷雾剂。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擦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粗粉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粗粉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占a和b混合物总质量10%的甘油制成擦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CN201510049037.8A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606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9037.8A CN104606638A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9037.8A CN104606638A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6638A true CN104606638A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41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9037.8A Pending CN104606638A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066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6245A (zh) * 2015-06-05 2015-09-16 钟照刚 一种治疗湿热蕴肤型小儿慢性湿疹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7573A (zh) * 2006-03-24 2006-11-08 南凤龙 一种治疗皮肤病症的药物
CN103028060A (zh) * 2012-12-29 2013-04-10 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7573A (zh) * 2006-03-24 2006-11-08 南凤龙 一种治疗皮肤病症的药物
CN103028060A (zh) * 2012-12-29 2013-04-10 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建光: "消风散的临床应用", 《四川中医》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6245A (zh) * 2015-06-05 2015-09-16 钟照刚 一种治疗湿热蕴肤型小儿慢性湿疹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3687B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419A (zh) 一种治疗脚气的中药
CN102805834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578A (zh) 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
CN104606638A (zh)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950A (zh)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98158A (zh) 一种治疗肝硬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771585A (zh) 一种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705856B (zh) 用于预防放化疗急性放射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67895A (zh)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7938A (zh) 一种用于肛裂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9111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56933A (zh) 一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249A (zh) 一种用于护理治疗气血两虚型烧伤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4225094A (zh) 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的中药制剂
CN105535674A (zh) 用于治疗慢性***的药物
CN105267815A (zh) 一种治疗小儿肺肾两虚型哮喘的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034A (zh) 一种治疗咯血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777A (zh) 一种治疗肝旺脾弱型经行泄泻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149A (zh) 一种防治急性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740403A (zh) 一种治疗血虚阴亏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460A (zh) 一种防治急性肾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189608A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706866A (zh)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127765A (zh) 一种治疗皮肤癣的滴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