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836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8362A
CN104518362A CN201410474795.XA CN201410474795A CN104518362A CN 104518362 A CN104518362 A CN 104518362A CN 201410474795 A CN201410474795 A CN 201410474795A CN 104518362 A CN104518362 A CN 104518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art
housing
detection
initial position
install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47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8362B (zh
Inventor
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8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8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8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8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器在避免壳体的大型化和复杂化的基础上防止检测部件的自由移动。检测部件(40)以能够在初始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组装于壳体(10),在从初始位置朝向检测位置的过程中弯曲变形,在检测位置弹性复原而保持相对于锁定臂(21)向初始位置的返回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在壳体上安装有保持器(80)。在保持器上设置有限制部(86),在正确地安装到壳体的状态下,在检测部件从初始位置朝向检测位置的过程中配置在与检测部件的退避部(46)对应的位置而允许检测部件的弯曲,在检测部件到达检测位置时配置在从退避部脱离的位置而限制检测部件的弯曲。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具有:壳体,具有能够弯曲的锁定臂;以及检测部件,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初始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组装于壳体。壳体能够与对方壳体嵌合,在正确嵌合时,锁定臂弹性地卡定于对方壳体的锁定突起,从而将两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另外,检测部件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抵接到锁定臂的止动件的后表面从而被限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在两壳体正确嵌合时通过对方壳体的锁定突起而解除与锁定臂的抵接状态,从而被允许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并且,在检测位置上,检测部件抵接到锁定臂的止动件的前表面,从而被限制向初始位置的移动。此时,检测部件能够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检测位置,从而能够得知两壳体处于正确嵌合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220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的结构:当对检测位置上的检测部件作用朝向后方的较大的拉伸力时,检测部件的锥状的后表面在锁定臂的止动件的锥状的前表面上滑动,检测部件相对于锁定臂的卡定状态被解除。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检测部件相对于壳体不固定在预定的位置(检测位置)而游动或脱落。对此问题,如果在壳体上新设置一种防止检测部件的卡定解除的结构,则会导致结构的大型化和复杂化而产生所不希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在避免壳体的大型化和复杂化的基础上防止检测部件的意外的位移。
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具有将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能够弯曲的锁定臂;检测部件,组装于所述壳体,能够进行从初始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在所述两壳体正确嵌合之前停留在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两壳体正确嵌合时被允许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并且,在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检测位置的过程中弯曲变形,在所述检测位置弹性复原而保持相对于所述锁定臂向所述初始位置的返回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以及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检测部件设置有退避部,在所述安装部件设置有限制部,在该安装部件正确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在所述检测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检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限制部配置在与所述退避部对应的位置上而允许所述检测部件的弯曲,在所述检测部件到达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限制部配置于从所述退避部脱离的位置而限制所述检测部件的弯曲。
在安装部件正确地安装到壳体上的状态下,当检测部件到达检测位置时,限制部配置于从退避部脱离的位置上,检测部件的弯曲被限制,因此到达检测位置的检测部件不会偶然地弯曲变形,防止检测部件相对于壳体的意外的位移。另一方面,在安装部件正确地安装到壳体的状态下,在检测部件从初始位置朝向检测位置的过程中,限制部配置在与退避部对应的位置而允许检测部件的弯曲,因此确保限制部的弯曲动作的顺畅性。而且,由于限制部设置于安装部件,因此也不会导致壳体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相对于壳体,安装部件配置在半安装位置,检测部件配置在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安装部件配置于安装位置,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检测部件从初始位置朝向检测位置的过程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安装部件配置于安装位置,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检测部件配置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检测部件配置于初始位置,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检测部件配置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检测部件配置于初始位置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7是安装部件配置于安装位置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8是壳体的后视图。
图9是壳体的俯视图。
图10是检测部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检测部件的侧面图。
图12是检测部件的主视图。
图13是检测部件的仰视图。
图14是其他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与图1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所述安装部件构成为:在没有正确地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半安装位置,所述限制部配置在从配置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检测部件的所述退避部脱离的位置而限制所述检测部件的弯曲。在安装部件位于半安装位置时,通过限制部限制检测部件的弯曲,因此不能使检测部件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检测位置。因此,当检测部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被限制时,可知安装部件没有正确地安装到壳体。
所述安装部件由防止***到所述壳体内的端子配件脱出的保持器构成。安装部件兼备端子配件的防脱功能,因此能够避免连接器整体上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另外,所述安装部件由后支架构成,该后支架保持对连接于所述端子配件的电线的周围进行密封的橡胶塞。安装部件兼备橡胶塞的保持功能,因此能够避免接器整体上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实施例1>
通过图1~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有壳体10、检测部件40、以及作为安装部件的保持器80。壳体10能够与对方壳体90嵌合。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在嵌合开始时壳体10与对方壳体90彼此相对的一面侧作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图3作为基准。
如图2所示,对方壳体90为合成树脂制成,具有块状的端子容纳部91、以及从端子容纳部91的前端外周缘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罩部92。在罩部92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锁定突起93。在端子容纳部91中能够容纳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配件,在罩部92内突出配置有对方端子配件的突片状部分。
如图1和图6所示,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块状的壳体主体11、包围壳体主体11的周围的筒状的嵌合筒部12、以及连接嵌合筒部12与壳体主体11的沿着径向的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前方且嵌合筒部12与壳体主体11之间成为对方壳体90的罩部92能够嵌合的嵌合空间14而向前方敞开。如图6所示,在壳体主体11上横向并列设置有能够***未图示的端子配件的腔体15,在腔体15的内壁突出设置有防止正确***的端子配件脱出的能够弯曲的凸状部16。
另外,端子配件压接连接在未图示的电线的末端部,并且与嵌合安装于电线的未图示的橡胶塞压接连接。另外,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安装有未图示的密封环。在两壳体10、90的正确嵌合时,密封环弹性地夹入到壳体主体11与罩部92之间,通过密封环而实现两壳体10、90之间的密封。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后端部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两侧面设置有一对卡定突部17。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嵌合筒部12的上部竖立设置有一对侧壁18,并且在两侧壁18的前端之间桥接设置有覆盖壁19,而且,在两侧壁18与覆盖壁19之间,空间部20向上方敞开而设置。在嵌合筒部12的空间部20内配置有锁定臂21。如图9所示,锁定臂2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带板状的臂主体22和从臂主体22的两侧缘伸出而与侧壁18的内表面连接的翼片状的一对支点部23,锁定臂21能够向臂主体22以支点部23为中心呈跷跷板状翘起的方向弯曲变形。
如图9所示,在臂主体22上,在起前端部设置有锁定部24,在锁定部24的后方敞开而设置有锁定孔25。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在臂主体22上,一对引导板26以突出到锁定孔25内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两引导板26上固定设置有一对防脱部27。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两引导板26与两支点部23呈同一面状连续地设置。
接着,对检测部件40进行说明。如图10和图11所示,检测部件40为合成树脂制,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操作引导部41和从操作引导部4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前方突出的检测主体部42,在俯视视角中在整体上大致呈T字形。在检测主体部42的下表面,在前端部突出设置有止动部43,在止动部43的后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设置有肋状的引导部44。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引导部44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在前后两端开口的一对引导槽45。
另外,如图1和图13所示,在引导部44的下表面开口设置有退避部46。退避部46构成为在仰视视角中大致呈矩形开口的有底的孔,成为从周围的平坦面陷落了一级的形态。另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检测主体部42的两侧缘上,在引导槽45的上方突出设置有一对被防脱部47。如图12所示,操作引导部41配置为比检测主体部42高一级,垂下部49向下方突出而设置在操作引导部41的两侧部,嵌合槽48向前方敞开设置在两垂下部49。
所述检测部件40组装在锁定臂21上,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壳体10,检测部件40能够移动到初始位置(参照图1和图4)和比初始位置靠近前方的检测位置(参照图3和图5)。当检测部件40组装到锁定臂21时,臂主体22的两引导板26嵌合到引导部44的两引导槽45内和操作引导部41的两嵌合槽48内(参照图7),检测部件40的组装姿势被稳定地维持。进而,在检测部件40移动时,两引导板26在两引导槽45内和两嵌合槽48内滑动,从而对检测部件40的移动顺畅地进行引导。另外,如图4所示,在检测部件40位于初始位置时,检测主体部42的两被防脱部47抵接到臂主体22的两防脱部27的前表面,从而限制检测部件40相对于锁定臂21向后方脱出。
如图7所示,保持器80为合成树脂制成,具有保持器主体81和从保持器主体81的宽度方向两端向前方突出的一对卡定片82。卡定片82为板状,能够以与保持器主体81的连接位置为支点进行弯曲变形,在内侧开口而设置有卡定孔83。所述保持器80从后方安装到壳体主体11的后端部,该保持器80能够从半安装位置(参照图1)到达安装位置(参照图2)。如图1和图2所示,保持器主体81的后端配置为比壳体主体1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其突出量随着从半安装位置朝向安装位置而逐渐减少。并且,在安装位置上,如图7所示,伴随卡定片82的弯曲之后,壳体主体11的卡定突部17弹性地嵌入到卡定片82的卡定孔83内,由此保持器80被防脱地保持在壳体主体11上。
如图7所示,在保持器主体81上,在保持器80安装于壳体主体11上的状态下与两腔体15对应的位置上,横向并列设置有向下方敞开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一对切口筒部84。在切口筒部84上设置有未图示的防脱结构,该防脱结构在安装位置处进入到壳体主体11的腔体15内,从而以能够与嵌合到腔体15内的橡胶塞的后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构成防止橡胶塞乃至端子配件向后方脱出的结构。
另外,如图7所示,在保持器主体81上,在分隔两切口筒部84间的隔壁85的前端上表面上突出设置有限制部86。如图1所示,限制部86构成方块状的形态,配置于保持器80的前端且上端。与引导部44的下表面同样地,限制部86的上表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平坦面。
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结构如上所述,接着,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在两壳体10、90嵌合之前,在壳体主体11上组装检测部件40。当检测部件40组装到初始位置时,以检测部件40的两被防脱部47能够与锁定臂21的两防脱部27的前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而限制检测部件40向后方的移动,并且检测部件40的止动部43被***到锁定臂21的锁定孔25内而以能够抵接到锁定部24的后表面的方式配置,从而限制检测部件40向前方的移动。另外,未图示的端子配件***到壳体主体11的腔体15内,接着,保持器80相对于壳体10组装并保持在安装位置。
如上所述,在保持器80位于安装位置、且检测部件4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保持器80的限制部86与检测部件40的退避部46的下方相对而配置。接着,两壳体10、90彼此嵌合。在两壳体10、90的嵌合过程中,锁定突起93对锁定臂21的锁定部24产生干扰,从而使臂主体22弯曲变形,与此相伴地,检测部件40也翘起位移,保持器80的限制部86的上端部进入到检测部件40的退避部46内。因此,在两壳体10、90的嵌合过程中,保持器80不会对锁定臂21和检测部件40产生干扰而顺畅地进行两壳体10、90的嵌合。
如图2所示,当两壳体10、90正确嵌合时,罩部92以正确深度进入到壳体10的嵌合空间14,并且对方壳体90的锁定突起93进入到锁定臂21的锁定孔25,锁定突起93配置为能够抵接于锁定部24的后表面。由此,两壳体10、90保持为嵌合状态。另外,检测部件40的止动部43被按压到进入到锁定臂21的锁定孔25内的锁定突起93,止动部43向锁定孔25的上方脱出。由此,检测部件40能够向检测位置移动。此时,检测部件40成为弯曲变形的状态,保持器80的限制部86的上端部稍微进入到检测部件40的退避部46内。
接着,检测部件40向前方压入而到达检测位置。如图3所示,当检测部件40到达检测位置时,检测主体部42向复原方向弹性位移,配置为检测部件40的止动部43能够抵接于锁定臂21的锁定部24的前表面。由此,限制检测部件40向初始位置侧的返回移动。另外,在检测部件40的操作引导部41中的两垂下部49的嵌合槽48的里面,锁定臂21的两支点部23以能够抵接的方式配置而限制检测部件40的进一步的前进(参照图5)。
另外,如图3所示,当检测部件40到达检测位置时,保持器80的限制部86从与检测部件40的退避部46相对的位置脱离,配置为限制部86的上表面(平坦面)与检测部件40的引导部44的下表面(平坦面)相对而能够抵接。由此,限制检测部件40的后端部向下方位移,进而限制检测部件40的弯曲。因此,即使想要使配置在检测位置的检测部件40后退到初始位置,只要检测部件40不弯曲变形,则检测部件40的止动部43就不能越过锁定臂21的锁定部24,因此检测部件40不会返回到初始位置。另外,由于与检测部件40一体连动的锁定臂21的弯曲也被限制,因此两壳体10、90的嵌合状态被良好地维持。
但是,当两壳体10、90未正确嵌合而停留在半嵌合状态时,对方壳体90的锁定突起93不进入到锁定臂21的锁定孔25,检测部件40的止动部43不会从锁定孔25脱出。由此,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判断两壳体10、90未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
另外,如图1所示,假设在两壳体10、90的嵌合前检测部件40位于初始位置、且保持器80未到达安装位置而位于半安装位置的情况下,保持器80的限制部86从与检测部件40的退避部46相对的位置脱离而配置为能够与引导部44的下表面抵接。由此,即使想要使检测部件40移动到检测位置,限制部86也与引导部44抵接而限制检测部件40的弯曲,检测部件40不能到达检测位置。因此,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判断保持器80未到达安装位置。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例1,在保持器80被正确地安装到壳体10的状态下,当检测部件40到达检测位置时,限制部86配置在从退避部46脱离的位置,检测部件40的弯曲被限制,因此到达检测位置的检测部件40不会不慎地弯曲变形,防止检测部件40相对于壳体10的不慎的位移。另一方面,在保持器80被正确地安装到壳体10的状态下,在检测部件40从初始位置朝向检测位置的过程中,限制部86配置在与退避部46对应的位置而允许检测部件40的弯曲,因此确保限制部86的弯曲动作的顺畅性。此时,由于限制部86设置在保持器80上,因此也不会导致壳体10的大型化和复杂化。而且,如果是保持器80,则还兼备防止端子配件脱出的功能,因此能够避免连接器整体上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另外,当保持器80位于半安装位置时,限制部86配置在从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检测部件40的退避部46脱离的位置而限制检测部件40的弯曲,因此可知保持器80未到达安装位置。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如果安装部件是安装在壳体而具有限制部的部件,则无需为保持器,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由能够保持具有密封孔310的橡胶塞300的后支架400构成,该密封孔310紧贴在与端子配件100连接的电线200的外周面。另外,图14示出后支架400配置在半安装位置的情况,在后支架400相对于壳体10配置在安装位置时,成为后支架400抵接于橡胶塞300的后表面而防止橡胶塞300脱出的状态。另外,安装部件也可以由以覆盖从壳体拉出的电线的方式安装的电线盖构成。
(2)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密封环和橡胶塞的非防水型的连接器。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将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能够弯曲的锁定臂;
检测部件,组装于所述壳体,能够进行从初始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在所述两壳体正确嵌合之前停留在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两壳体正确嵌合时被允许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并且,在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检测位置的过程中弯曲变形,在所述检测位置弹性复原而保持相对于所述锁定臂向所述初始位置的返回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以及
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
在所述检测部件设置有退避部,
在所述安装部件设置有限制部,在该安装部件正确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在所述检测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检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限制部配置在与所述退避部对应的位置上而允许所述检测部件的弯曲,在所述检测部件到达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限制部配置于从所述退避部脱离的位置而限制所述检测部件的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成为如下结构:在没有正确地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半安装位置,所述限制部配置在从配置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检测部件的所述退避部脱离的位置而限制所述检测部件的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由防止***到所述壳体内的端子配件脱出的保持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由后支架构成,该后支架保持对连接于所述端子配件的电线的周围进行密封的橡胶塞。
CN201410474795.XA 2013-10-04 2014-09-17 连接器 Active CN104518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9599 2013-10-04
JP2013209599A JP6004279B2 (ja) 2013-10-04 2013-10-0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8362A true CN104518362A (zh) 2015-04-15
CN104518362B CN104518362B (zh) 2017-01-04

Family

I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7636A (zh) * 2015-05-27 2016-12-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851934A (zh) * 2015-08-07 2018-03-2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具有嵌合检测功能的电气连接装置
CN108886219A (zh) * 2016-04-05 2018-11-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连接状态检测***以及端子
CN109075509A (zh) * 2016-04-26 2018-12-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具备嵌合检测功能的电连接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42A (zh) * 1996-07-23 1998-01-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204875A (zh) * 1997-07-01 1999-01-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242629A (zh) * 1998-07-22 2000-01-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装配检测连接器
JP4013105B2 (ja) * 2000-10-12 2007-11-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335396A (zh) * 2007-04-23 2008-12-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42A (zh) * 1996-07-23 1998-01-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204875A (zh) * 1997-07-01 1999-01-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242629A (zh) * 1998-07-22 2000-01-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装配检测连接器
JP4013105B2 (ja) * 2000-10-12 2007-11-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335396A (zh) * 2007-04-23 2008-12-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7636A (zh) * 2015-05-27 2016-12-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207636B (zh) * 2015-05-27 2018-09-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851934A (zh) * 2015-08-07 2018-03-2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具有嵌合检测功能的电气连接装置
CN107851934B (zh) * 2015-08-07 2019-08-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具有嵌合检测功能的电气连接装置
CN108886219A (zh) * 2016-04-05 2018-11-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连接状态检测***以及端子
CN108886219B (zh) * 2016-04-05 2020-10-2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连接状态检测***以及端子
CN109075509A (zh) * 2016-04-26 2018-12-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具备嵌合检测功能的电连接装置
CN109075509B (zh) * 2016-04-26 2020-05-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具备嵌合检测功能的电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6136A (ja) 2015-04-20
JP6004279B2 (ja)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1777B2 (en) Connector
KR101834111B1 (ko) 커넥터 합치 보장
KR101631792B1 (ko) 커넥터
CN108475882B (zh) 连接器
KR20190009410A (ko) 퀵 커넥터
CN102810784A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5191009A (zh) 连接器
CN110024231B (zh) 连接器
CN105390872A (zh) 连接器组件
CN103368009A (zh) 连接器
JP2008305601A (ja)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CN108376851A (zh) 带止动件的连接器
CN104882735A (zh) 连接器
JP6025062B2 (ja) コネクタ
CN104901084A (zh) 连接器
JP2002008764A (ja) コネクタ
JP2016039046A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CN106410489B (zh) 连接器
US9705249B2 (en) Connector
US10903604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that restricts excessive deflection of the lock arm
CN104813549A (zh) 端子拔出夹具
CN104518362A (zh) 连接器
US7458841B2 (en) Wire cover and a lock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
WO2017217208A9 (ja) コネクタ
JP2005216810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