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3955A -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3955A
CN104393955A CN201410687225.9A CN201410687225A CN104393955A CN 104393955 A CN104393955 A CN 104393955A CN 201410687225 A CN201410687225 A CN 201410687225A CN 104393955 A CN104393955 A CN 104393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ssage
energy
described data
ack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72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3955B (zh
Inventor
李元柳
洪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872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93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93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3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3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3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1Frame classification, e.g. bad, good or er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获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有效准确的ACK/NACK信号检测。

Description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ACK(Acknowledgement,肯定性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性确认)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等通信***中,为了防止数据包丢失引入了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包时,会对其进行检错,若正确接收到数据包,则用户设备反馈ACK(Acknowledgement,肯定性确认)信号,若没有正确接收到数据包,则用户设备反馈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性确认)信号,若用户设备未接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包,则进行DTX(Discontinue Transmission,非连续发射)即不发射任何信号。
而网络侧设备接收到ACK信号,就发送新的数据,否则重新发送上次传输的数据包。由于引入了DTX,网络侧设备需要判断是否存在ACK/NACK信号,以及用户设备当前是否为DTX状态,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ACK/NACK信号漏检以及虚警的概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以确定用户设备发送的为ACK/NACK信号,还是DTX,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ACK(Acknowledgement,肯定性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性确认)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实现了ACK/NACK信号的有效准确的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包括:
获得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
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
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获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
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
优选地,在所述数据信息为并行的多个比特流时,所述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包括:
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
将所述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转换为串行的软比特流,作为软比特信息。
优选地,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包括: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单个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利用所述软比特信息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2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第一编码比特、第二编码比特以及第三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分别利用全部第一编码比特的和值、全部第二编码比特的和值以及全部第三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3比特且小于等于1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每一部分由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
优选地,所述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包括: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小于等于11比特时,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在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实际接收能量的关系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分别比较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在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关系均满足所述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优选地,所述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包括:
计算所述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差值,获得干扰能量;
计算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与所述***干扰能量的比值,获得信干比;
在所述信干比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得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
解析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获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
检测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
优选地,在所述数据信息为并行的多个比特流时,所述解析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
将所述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转换为串行的软比特流,作为软比特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单个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利用所述软比特信息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2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第一编码比特、第二编码比特以及第三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分别利用全部第一编码比特的和值、全部第二编码比特的和值以及全部第三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3比特且小于等于1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每一部分由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小于等于11比特时,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在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实际接收能量的关系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分别比较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在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关系均满足所述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差值,获得干扰能量;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与所述***干扰能量的比值,获得信干比;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信干比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将获得的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同时,获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通过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即可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实现了有效准确的检测ACK/NACK信号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CK(Acknowledgement,肯定性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性确认)信号检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基于3GPP技术的各个通信***中,例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等。
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也可称之为用户终端(UT,UserTerminal)、移动终端(MT,Mobile Terminal)、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
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指LTE中的演进型基站(称为eNB或e-NodeB,evolution NodeB)。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技术传输数据包,主要描述上行信道的ACK/NACK的检测。网络侧设备在获取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时,通过一系列解析处理,可以得到软比特信息,进而根据软比特信息可以计算得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同时可以计算出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通过比较该实际接收能量与该理论发送能量,如果数据信息为有效的ACK/NACK信号,实际接收能量与理论发送能量将非常接近,而如果用户设备处于DTX状态,数据信息为无效的ACK/NACK信号,实际接收能量与理论发送能量将差异较大,因此通过比较实际接收能量以及理论发送能量,可以准确有效的检测出数据信息是否ACK/NACK信号,以及用户设备是否处于DTX状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01:获得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
102: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数据信息,需要进行解析处理,转换为软比特信息以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解析处理包括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反变换、资源映射、信道估计、均衡、解变换预编码、解层映射、解扰等操作。
通过解析处理,即可将数据信息转换为软比特信息。
103: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获得软比特信息之后,可以计算得到软比特信息的软比特能量,即可以作为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104:获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需计算发送ACK/NACK信号时的理论发送能量。
由于ACK/NACK信号将映射至星座图的最外层,因而通过计算理论上最外层星座点对应的有效比特信息的能量,可以得到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
105: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
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时,才会向网络侧设备反馈ACK/NACK信号,否则进行DTX(Discontinue Transmission,非连续发射)。
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数据信息时,需要判断用户设备是否处于DTX状态,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而如果无法准确进行DTX、ACK或NACK的检测,则可能导致出现漏检错误,即将NACK信号检测为DTX,使得无法进行增量冗余合并,或者ACK检测为DTX,导致额外一次重传;或者出现虚警错误,即将DTX检测为ACK,导致网络侧设备开始新数据包的传输,而丢弃本次传输。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DTX、ACK/NACK的方式,对于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计算该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以及计算如果用户设备发送ACK/NACK信号,ACK/NACK的理论发送能量,通过比较实际接收能量以及理论发送能量,如果数据信息为有效的ACK/NACK信号,实际接收能量与理论发送能量将非常接近,而如果用户设备处于DTX状态,数据信息为无效的ACK/NACK信号,实际接收能量与理论发送能量将差异较大,因此通过比较实际接收能量以及理论发送能量,可以准确有效的检测出数据信息是否ACK/NACK信号,用户设备是否处于DTX状态。
其中,在LTE/LTE-A***中,用户设备发送的ACK/NACK信号可以在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传输,也可以在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进行传输。
在PUSCH上传输时,ACK/NACK占用了业务数据的资源,不发送ACK/NACK信号时,在PUSCH上时仍有业务数据传输。因此,在PUSCH上传输时,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可能为ACK/NACK信号,或者是在PUSCH上传输的业务数据。
在PUCCH上传输时,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可能为ACK/NACK信号。
用户设备发送的ACK/NACK信号在PUCCH上传输时,如果在PUCCH上不传输ACK/NACK信号,对应资源位置上只存在噪声,因此还可以通过在对应的资源位置上测量接收信噪比,将接收信噪比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用户设备是否处理DTX,或者是否发送ACK/NACK信号。
而由于在PUSCH上传输时,ACK/NACK占用了业务数据的资源,不发送ACK/NACK信号时,在PUSCH上时仍有业务数据传输,不止存在噪声,因此采用测量接收信噪比的方式检测用户设备是否处理DTX,或者是否发送ACK/NACK信号将造成虚警等问题,检测不准确,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比较实际接收能量以及理论发送能量,即可有效准确的确定出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DTX状态。
通过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中步骤101~步骤104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可以包括:
1051:计算所述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差值,获得干扰能量。
1052:计算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与所述***干扰能量的比值,获得信干比。
具体的,信干比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Ratio = E t E r - E t
Ratio表示信干比,Et表示理论发送能量,Er表示实际接收能量。计算得到的信干比也即表示信号与干扰的比值。
若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为有效的ACK/NACK信号,理论发送能量会与实际接收能量非常接近,导致上式的分母接近0,得到的Ratio值将非常大;若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为无效的ACK/NACK信号,理论发送能量与实际接收能量差异较大,计算出的Ratio值相较于数据信息为有效ACK/NACK信号时计算得到Ratio小很多,差异显著,因此通过一个预设门限值即可以进行判定。
1053:在所述信干比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用户设备发送的ACK/NACK信号可能复用在两个或多个码字上传输,网络侧设备会接收到两个或多个并行的比特流,由于实际接收能量可以是由数据信息的比特能量累加得到的,因此,为了方便处理,可以将并行的比特流转换为串行的比特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息为并行的多比特流时,所述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可以包括:
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
将所述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转换为串行软比特流,作为软比特信息。
也即在进行ACK/NACK、DTX检测之前,可以将解析处理之后得到的并行软比特流转换为串行软比特流。
其中,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最外层星座点对应的有效比特信息的能量得到,具体的可以按照下式计算得到:
E t = Σ i = 1 cw _ num Q ′ · 2 · d i
Et表示理论发送能量,其中cw_num为ACK/NACK复用的码字个数,Q′为3GPP TS 36.212协议中规定的每层编码后的ACK/NACK符号个数,di为不同调制方式下的最大欧式距离,取值如下:
d i = 2 / 2 , Q m = 2 3 / 10 , Q m = 4 7 / 42 , Q m = 6
Qm表示欧式距离。
其中,数据信息实际接收能量的计算根据数据信息原始序列长度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计算。
原始序列长度是指在用户设备未进行编码前的序列长度。
根据3GPP 36.212协议,对于ACK信号,假设其原始序列表示为:
o 0 ACK o 1 ACK , . . . , o o ACK - 1 ACK
原始序列长度不同时,其编码不同也不同。
在原始序列长度oACK为1时,编码之后的序列如下表1所示:
在编码序列中的编码比特,其即为原始序列中的比特。
为2时,编码之后的序列如下表2所示:
上表1以及表2中,X、Y表示占位符,不具有实际意义。
分别为编码序列中的编码比特,为原始序列中的比特。
o 2 ACK = ( o 0 ACK + o 1 ACK ) mod 2 .
对于3≤OACK≤11时,是采用RM(Reed-muller)编码方式,其是通信***中差错控制编码中线型分组码的一种,得到的编码序列为:
q ~ 0 ACK , q ~ 1 ACK , q ~ 2 ACK . . . q ~ 31 ACK
对于11<OACK≤20采用双RM编码,其中两条数据序列分别取自原始序列的偶数位和奇数位,再分别对得到的两条新的数据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两个编码序列。
在确定编码方式之后,对编码后序列循环取值直至满足复用长度要求,以得到待发送的ACK信号,而对于由双RM编码产生的序列,编码后的新序列前一半放置由偶数位原始序列产生的编码序列的循环重复,后一半放置由奇数位原始序列产生的编码序列的循环重复。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原始序列长度,计算实际接收能量,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描述中,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可以包括: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单个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利用所述软比特信息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2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第一编码比特、第二编码比特以及第三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分别利用全部第一编码比特的和值、全部第二编码比特的和值以及全部第三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3比特且小于等于1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在不同编码序列中每一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每一部分由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编码序列中每一比特的和值,计算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
也即在OACK=1时,去掉占位符后,ACK/NACK信号的本质为单个比特的循环,因此,所述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可以具体是先将所有软比特求和,在将求和后的结果取模值或者模值的N次方,得到软比特能量,即为实际接收能量;
在OACK=2时,去掉占位符后,ACK/NACK信号的本质为编码比特 的循环,所述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可以具体是:
分别计算在软比特信息中全部的和值、全部的和值以及全部的和值,然后分别取模值或者模值的N次方,再将三个编码比特分别对应的模值或模值的N次方进行累加,得到软比特能量,即为实际接收能量;
在3≤OACK≤11时,去掉占位符后,去掉占位符后的ACK/NACK信号本质为对编码序列的循环,因而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可以具体是:
将软比特信息中提取多段信息,再分别对每段上位置上对应的多个软比特进行累加,然后分别取模值或者模值的N次方,最后将31段序列的模值或者模值的N次方进行累加,得到软比特能量,即为实际接收能量。
在12≤OACK≤20时,去掉占位符后,ACK/NACK信号可分为前后两段即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对应原始序列的偶数位,第二部分对应原始序列的奇数位。每一部分的解码过程相同,每一部分本质为编码序列的循环。
因此,所述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可以具体是:
针对每一部分,提取多段的编码序列,再分别对每段上位置对应的多个软比特进行累加,然后分别取模值或者模值的N次方,再将31段的模值或模值N次方进行累加,得到每一部分的软比特能量,即作为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
由于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会计算得到两个实际接收能量,因此在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时,需要对这个两个实际接收能量均进行比较,只有在均满足判断条件时,才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
因此,所述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可以包括:
在所述数据信息原始序列长度小于等于11比特时,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在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与所述实际接收能量的关系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分别比较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在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关系均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关系可以通过信干比表示,即
Ratio = E t E r - E t
Ratio表示信干比,Et表示理论发送能量,Er表示实际接收能量。
该判断条件可以是指信干比大于预设门限。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具体应用于网络侧设备中,该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301,用于获得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
解析模块302,用于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
第一计算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第二计算模块304,用于获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
检测模块305,用于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
接收到数据信息,需要进行解析处理,转换为软比特信息以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解析处理包括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反变换、资源映射、信道估计、均衡、解变换预编码、解层映射、解扰等操作。
通过解析处理,即可将数据信息转换为软比特信息。
由于ACK/NACK信号将映射至星座图的最外层,因而通过计算理论上最外层星座点对应的有效比特信息的能量,可以得到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DTX、ACK/NACK的方式,对于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计算该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以及计算如果用户设备发送ACK/NACK信号,ACK/NACK的理论发送能量,通过比较实际接收能量以及理论发送能量,如果数据信息为有效的ACK/NACK信号,实际接收能量与理论发送能量将非常接近,而如果用户设备处于DTX状态,数据信息为无效的ACK/NACK信号,实际接收能量与理论发送能量将差异较大,因此通过比较实际接收能量以及理论发送能量,可以准确有效的检测出数据信息是否ACK/NACK信号,用户设备是否处于DTX状态。
由于在PUSCH上传输时,ACK/NACK占用了业务数据的资源,不发送ACK/NACK信号时,在PUSCH上时仍有业务数据传输,不止存在噪声,因此采用测量接收信噪比的方式检测用户设备是否处理DTX,或者是否发送ACK/NACK信号将造成虚警等问题,检测不准确,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比较实际接收能量以及理论发送能量,即可有效准确的确定出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DTX状态。
其中,检测模块通过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该检测模块305可以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3051,用于计算所述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差值,获得干扰能量。
第二计算单元3052,用于计算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与所述***干扰能量的比值,获得信干比。
检测单元3053,用于在所述信干比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其中,信干比可以具体按照下式计算:
Ratio = E t E r - E t
Ratio表示信干比,Et表示理论发送能量,Er表示实际接收能量。
若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为有效的ACK/NACK信号,理论发送能量会与实际接收能量非常接近,导致上式的分母接近0,得到的Ratio值将非常大;若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为无效的ACK/NACK信号,理论发送能量与实际接收能量差异较大,计算出的Ratio值相较于数据信息为有效ACK/NACK信号时计算得到Ratio小很多,差异显著,因此通过一个预设门限值即可以进行判定。
因此,通过将信干比与预设门限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
用户设备发送的ACK/NACK信号可能复用在两个或多个码字上传输,网络侧设备会接收到两个或多个并行的比特流,由于实际接收能量可以是由数据信息的比特能量累加得到的,因此,为了方便处理,可以将并行的比特流转换为串行的比特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数据信息为并行的多个比特流时,所述解析模块可以具体用于:
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
将所述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转换为串行的软比特流,作为软比特信息。
其中,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最外层星座点对应的有效比特信息的能量得到。
数据信息实际接收能量的计算根据数据信息原始序列长度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计算,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原始序列长度,计算实际接收能量,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可以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单个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利用所述软比特信息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2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第一编码比特、第二编码比特以及第三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分别利用全部第一编码比特的和值、全部第二编码比特的和值以及全部第三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3比特且小于等于1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每一部分由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
理论发送能量以及实际接收能量的具体计算可以参见方法部分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由于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会计算得到两个实际接收能量,因此在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时,需要对这个两个实际接收能量均进行比较,只有在均满足判断条件时,才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因此所述检测模块可以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小于等于11比特时,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在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实际接收能量的关系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分别比较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在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关系均满足所述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
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
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获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
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信息为并行的多个比特流时,所述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包括:
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
将所述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转换为串行的软比特流,作为软比特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包括: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单个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利用所述软比特信息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2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第一编码比特、第二编码比特以及第三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分别利用全部第一编码比特的和值、全部第二编码比特的和值以及全部第三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3比特且小于等于1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每一部分由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包括: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小于等于11比特时,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在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实际接收能量的关系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分别比较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在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关系均满足所述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判断所述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包括:
计算所述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差值,获得干扰能量;
计算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与所述***干扰能量的比值,获得信干比;
在所述信干比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6.一种ACK/NACK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得用户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
解析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所述数据信息的软比特信息;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软比特信息,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获得ACK/NACK信号的理论发送能量;
检测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数据信息是否为ACK/NACK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信息为并行的多个比特流时,所述解析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
将所述并行的多个并行软比特流转换为串行的软比特流,作为软比特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单个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利用所述软比特信息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为2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第一编码比特、第二编码比特以及第三编码比特循环形成,并分别利用全部第一编码比特的和值、全部第二编码比特的和值以及全部第三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3比特且小于等于11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为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所述数据信息的实际接收能量;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确定所述软比特信息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每一部分由编码序列循环形成,利用每一个编码序列中每一个相同位置上的全部编码比特的和值,计算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小于等于11比特时,比较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所述实际接收能量,在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以及实际接收能量的关系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在所述数据信息的原始序列长度大于等于12比特且小于等于20比特时,分别比较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在每一部分的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关系均满足所述判断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实际接收能量与所述理论发送能量的差值,获得干扰能量;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理论发送能量与所述***干扰能量的比值,获得信干比;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信干比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为ACK/NACK信号。
CN201410687225.9A 2014-11-25 2014-11-25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393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7225.9A CN104393955B (zh) 2014-11-25 2014-11-25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7225.9A CN104393955B (zh) 2014-11-25 2014-11-25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3955A true CN104393955A (zh) 2015-03-04
CN104393955B CN104393955B (zh) 2018-04-27

Family

ID=52611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7225.9A Active CN104393955B (zh) 2014-11-25 2014-11-25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9395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571A1 (zh) * 2016-11-16 2018-05-24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确认/非确认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8145256A1 (zh) * 2017-02-08 2018-08-16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63035A (zh) * 2016-12-19 2019-07-26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14342552A (zh) * 2019-07-08 2022-04-1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非连续传输dtx检测
CN114650122A (zh) * 2022-05-18 2022-06-21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2452A1 (en) * 2005-03-16 2006-11-09 Ntt Docomo Mobil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884190A (zh) * 2007-10-02 2010-11-10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改进的ack/nack dtx检测
CN102238588A (zh) * 2011-06-30 2011-11-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td-hsupa sich信道的窗激活检测方法
CN103580816A (zh) * 2012-08-03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接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2452A1 (en) * 2005-03-16 2006-11-09 Ntt Docomo Mobil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884190A (zh) * 2007-10-02 2010-11-10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改进的ack/nack dtx检测
CN102238588A (zh) * 2011-06-30 2011-11-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td-hsupa sich信道的窗激活检测方法
CN103580816A (zh) * 2012-08-03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接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571A1 (zh) * 2016-11-16 2018-05-24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确认/非确认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075862A (zh) * 2016-11-16 2018-05-25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ack/nack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63035A (zh) * 2016-12-19 2019-07-26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EP3557798A4 (en) * 2016-12-19 2020-01-0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10980063B2 (en) 2016-12-19 2021-04-13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8145256A1 (zh) * 2017-02-08 2018-08-16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42552A (zh) * 2019-07-08 2022-04-1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非连续传输dtx检测
CN114650122A (zh) * 2022-05-18 2022-06-21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50122B (zh) * 2022-05-18 2022-08-02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连续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3955B (zh) 2018-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660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US8908574B2 (en) Generation of HARQ-ACK information and power control of HARQ-ACK signals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of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7835069B (zh) 由用户设备编码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170338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JP6368028B2 (ja)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繰り返し回数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74264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acknowledge information
CN103229541A (zh) Lte-a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复用
US9253785B2 (en) Multi-cell incremental redundancy
US20220377722A1 (en)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tage 2 format
WO2015077964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CN104393955A (zh) 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910288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transmitting a PUCCH repetition signal using a channel format that accommodates SRS transmission
CN10283386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EP2448313A1 (e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CN105847199B (zh) Pusch信道检测ack/nack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8523B (zh) 一种反馈码本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111802A (zh) 测量传输错误信息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8075862A (zh)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ack/nack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87157A (zh) 一种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168591A (zh)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不连续发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710391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的反馈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780362B (zh) 一种lte***中基于mmib的链路性能预测方法及***
KR101524850B1 (ko) 신호 수신방법 및 장치
CN104283646B (zh) 一种确定传输模式反馈参数的方法
CN113454937A (zh) 在无线通信***中确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不连续传输(dtx)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0

Address after: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after: Wuhan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uilding 1, tower 5,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fang Fenghuo Tech Co., Ltd.,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Jiangxia Hidden Dragon Island Tan lake two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