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0968B - 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0968B
CN104370968B CN201410505504.9A CN201410505504A CN104370968B CN 104370968 B CN104370968 B CN 104370968B CN 201410505504 A CN201410505504 A CN 201410505504A CN 104370968 B CN104370968 B CN 1043709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reaction
compound
molar ratio
formul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55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0968A (zh
Inventor
曹建华
华瑞茂
逄辉
王士波
黄红亮
贾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055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09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0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0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0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0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33Irid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含有异喹啉结构单元的金属配合物,其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该式I所示化合物,基于现阶段红光材料研究较少,存在着缺乏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红光发光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含有异喹啉结构单元的金属配合物红光发光材料。该类化合物原料易得,制备简便,总体收率高,而且材料在有机溶媒中的溶解性较好,可用于打印、滴注、旋涂的方式制备发光设备,对于照明与平面显示的进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异喹啉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与金属配位化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有机合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简称OLED)及相关的研究,早在1963年pope等人首先发现了有机化合物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1987年美国的柯达公司用蒸镀有机小分子的方法制成了一种非晶膜型器件,将驱动电压降到了20V以内。这类器件由于具有超轻薄、全固化、自发光、亮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功耗小、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工艺过程简单、温度特性好、可实现柔软显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和面光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开发和使用。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有机EL材料已经全面实现了红、蓝、绿色发光,应用领域也从小分子扩展到了高分子以及金属络合物等领域。最近几年有机电发光显示技术已经得到了巨大进展,并且实现了红、蓝、绿三原色发光。但是目前已知有实用价值和潜力的材料还非常有限,特别是综合指标优异的有机材料急需研制和开发,绿色材料发展最快,基本可以满足商业化实用的需求,而红色和蓝色材料的问题较多,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因此,稳定、高效率红光和蓝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本发明通过将基于异喹啉的金属配合物用液晶分子片段进行衍生,所得液晶分子的立体构型使分子不利于π-π重叠堆积,使金属配位中心更加稳定,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使器件的寿命延长,效率明显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异喹啉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与金属配位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有机合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含有异喹啉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其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所述式I中:
R1选自碳原子总数为1-15的烷基、碳原子总数为1-15的烷氧基、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直链烯烃基、反式-环己基、4’-C1-C8烷基取代的-1,1’-双(反式-环己基)-4-取代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但不为氢;
C表示含有至少2个碳原子的环状片段,优选为以下基团:
这些优选环状取代基的使用可以使化合物更稳定,发光效率更高。
R2表示在C环上的取代基,可选自H、-F、-Cl、-Br、-CN、-CH3、-OCH3、-CF3、-N(CH3)2和-OCF3、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烷基、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烷氧基、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直链烯烃基、氟代的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烷基、氟代的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烷氧基和氟代的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直链烯烃基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M选自金属铱、铂、金、钌、锇、铜和钯中的任意一种;
x为1-3的整数;
y为0-3的整数;
L选自乙酰丙酮、或带有支链的碳原子总数为5-25的乙酰乙酰基、2-(吡啶-2-基)苯氧基、2-苯基吡啶、2-(1-苯基-1H-吡唑-5-取代基)吡啶、2-(1-苯基-1H-吡唑-3-取代基)吡啶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打破现有技术中的一般认识,巧妙地将基于异喹啉的金属配合物用液晶分子片段进行特定衍生,出乎意料地发现所得式I液晶分子的立体构型能够使分子不利于π-π重叠堆积,使金属配位中心更加稳定,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使器件的寿命延长,效率明显提升,这些效果是根据本领域现有认识所预料不到的。
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亦为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得的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所述式I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式II所示4-R1基苯甲腈经锂化和卤化反应,反应完毕得到式III所示化合物;
2)将步骤1)所得式III化合物与三甲基硅炔在钯催化条件下进行取代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IV所示化合物;
3)将步骤2)所得式IV化合物与乙醇在乙醇钠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V所示化合物;
4)将步骤3)所得式V化合物与式VI进行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VII所示化合物;
5)将步骤4)所得式VII化合物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进行关环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VIII所示化合物;
6)将步骤5)所得式VIII化合物与金属盐(如:三氯化铱、四氯铂酸钾、氯化金、氯化亚铜等)进行配位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IX所示化合物;
7)将步骤6)所得式IX化合物与配体L进行配位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I所示化合物;
上述步骤,式II至式IX中,R1、R2、x、y、M、C和L的定义均与前述式I中的定义相同。
上述制备式I所示化合物方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上述方法的步骤1)中,所述式II化合物与LDA(二异丙基胺基锂)的摩尔比为1:1.0~1.5,具体可为1:1、1:1.1、1:1.2、1:1.3、1:1.4、1:1.5,优选1:1.2;式II化合物与碘的摩尔比为1:1.0~1.5,具体可为1:1.1、1:1.2、1:1.3、1:1.4、1:1.5,优选1:1.2;所述反应步骤中,锂化反应温度为-100℃~-70℃,具体可为-80℃~--70℃,优选-78℃~-70℃;反应时间为1~2小时,优选为1小时;卤化反应温度为-80℃~-60℃,优选-70℃,具体反应时间为0.5~2小时,优选为1小时;
所述步骤2)中,所述式III化合物与三甲基硅炔的摩尔比为1:1~1.5,具体可为1:1.0、1:1.1、1:1.2、1:1.3、1:1.4、1:1.5,优选1:1.1;式III化合物与醋酸钯的摩尔比为1:0.001~0.1,具体可为1:0.005、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0.1,优选1:0.05;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与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1:0.01~0.2,具体可为1:0.01、1:0.05、1:0.08、1:0.1、1:0.15、1:0.2,优选1:0.1;所述反应步骤中,反应温度为0℃~60℃,具体可为0℃~20℃、20℃~40℃、40℃~60℃,优选20℃~40℃;时间为1~12小时,优选为4小时;
所述步骤3)中,所述式IV化合物与钠的摩尔比为1:1~5,具体可为1:1、1:2、1:3、1:4、1:5,优选1:4;所述反应步骤中,温度为0℃~80℃,具体可为0℃~20℃、20℃~40℃、40℃~60℃、60℃~80℃,优选60℃~80℃;反应时间为2~18小时,优选为6~12小时;
所述步骤4)中,所述式V化合物与式VI的摩尔比为1:1~2,具体可为1:1.0、1:1.2、1:1.4、1:1.6、1:1.8、1:2.0,优选1:1.5;所述反应步骤中,淬灭用试剂具体可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稀盐酸、稀硫酸,优选甲醇和乙醇;反应温度为0℃~70℃,具体可为0℃~20℃、20℃~40℃、40℃~60℃、60℃~70℃,优选60℃~70℃;时间为1~8小时,优选为2~4小时;
所述步骤5)中,所述式VII化合物与对甲苯磺酸的摩尔比为1:0.05~0.2,具体可为1:0.05、1:0.1、1:0.15、1:0.2,优选1:0.15;所述反应步骤中,温度为100℃~115℃,具体可为100℃~105℃、105℃~110℃、110℃~115℃,优选110℃~115℃;反应时间为1~6小时,优选为2~4小时;
所述步骤6)中,所述式VIII化合物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0.2~2,具体可为式VIII化合物与三价的金属(如:三氯化铱、氯金酸钾、三氯化锇)的摩尔比可为1:0.2、1:0.3、1:0.4、1:0.5、1:0.6,优选1:0.5;式VIII化合物与二价的金属(如:四氯铂酸钾、氯化钯、氯化镍)的摩尔比可为1:0.5、1:0.6、1:0.7、1:0.8、1:0.9、1: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优选1:0.9;所用溶剂为乙二醇***和水,水和乙二醇***的体积比1:1~5,具体体积比可为1:2、1:3、1:4、1:5,优选1:3;所述反应步骤中,温度为80℃~110℃,具体可为80℃~85℃、85℃~90℃、90℃~95℃、95℃~100℃、100℃~110℃,优选95℃~100℃;反应时间为8~20小时,优选为10~12小时;
所述步骤7)中,产物式I中的x=1、2时,所述式IX化合物与L的摩尔比为1:2~4,具体可为式IX化合物与1,3-二酮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1:2.5、1:3、1:3.5、1:4,优选1:2.5;式IX化合物与碳酸钠的摩尔比为1:5~15,具体可为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优选1:10;所用溶剂选自乙二醇***、甘油、乙腈、氯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应步骤中,反应时间为8~24小时,优选为10~16小时;
产物式I中的x=3时,所述式I的1,3-二酮配合物与L的摩尔比为1:1~1.5,具体可为1:1、1:1.1、1:1.2、1:1.3、1:1.4、1:1.5,优选1:1.5;所用溶剂选自乙二醇***、甘油、乙腈、氯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应步骤中,反应温度为150℃~200℃,具体可为150℃、160℃、170℃、180℃、190℃,优选180℃;反应时间为8~24小时,优选为10~16小时;
所述步骤1)-7)均在溶剂中进行;
所述溶剂具体选自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己烷、乙酸、二甲苯、甲醇、乙醇、甲苯、水、邻二氯苯、醋酸、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氯仿、乙二醇***、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1)-7)中,反应气氛均为惰性气氛,优选氮气气氛。
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式I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或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及含有式I所示化合物或含有式I所示化合物的有机盐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或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基于现阶段红光材料研究较少,缺乏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红光发光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含有液晶片段的异喹啉结构的红光发光材料。与现有的其它红光发光材料相比,该类化合物原料易得,制备简便,总体收率高,而且材料在有机溶媒中的溶解性较好,可用于打印、滴注、旋涂的方式制备发光设备,对于照明与平面显示的进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
实施例1、化合物I-slicRed1的制备
步骤1:化合物式III的合成
向1000mL反应瓶内,投入32g的4-(4-丙基环己基)苯甲腈和300mL的干燥四氢呋喃以及30mL的甲基叔丁基醚,在氮气保护下,用液氮/乙醇浴降温到-78℃,缓慢滴加入169mL的LDA(1M四氢呋喃溶液),搅拌反应1小时。滴加入43g的碘溶于100mL的四氢呋喃溶液,低于-70℃保温反应1小时,向体系滴加入100mL的亚硫酸氢钠饱和水溶液,搅拌分液,水相用50mL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干燥,旋干后得到黄色固体,用乙醇重结晶,抽滤,得35.8g产品式III,黄色固体,收率:72%。
步骤2:化合物式IV的合成
向500mL反应瓶内,投入0.1mol的式III、0.11mol的三甲基硅炔和5mmol的乙酸钯、10mmol的碘化亚铜、10mmol的三苯基磷和50mL的三乙胺和200mL的乙腈,氮气保护,于室温搅拌反应4小时。减压浓缩干,残余物用短的硅胶柱脱色,石油醚淋洗,得到30g产物式IV,黄色固体,收率:94%。
步骤3:化合物式V的合成
向500mL反应瓶内,投入200mL的乙醇,在氮气保护下,加入6g的碎钠块,搅拌溶解至钠块消失,1小时后,加入21.4g的式IV溶于乙醇的溶液,升温回流反应过夜。次日将反应液减压浓缩干,加入100mL水,抽滤,滤饼用水洗。得16g产品式V,白色固体,收率:82%。
步骤4:化合物式VII的合成
向250mL反应瓶内,投入1.6g的镁屑、50mL干燥四氢呋喃和1粒碘,在氮气保护下,升温回流反应30分钟,缓慢滴加入8g的溴苯溶于四氢呋喃的溶液,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滴加入10g的式V溶于四氢呋喃的溶液,回流反应2小时,加入5mL的甲醇,继续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过滤,滤饼用四氢呋喃洗,滤液减压浓缩干,得到13g产品式VII,褐色固体,不需要纯化,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步骤5:化合物式VIII的合成
向250mL反应瓶内,投入13g的上步产物式VII和150mL的甲苯,加入1.5g的对甲基苯磺酸,升温回流反应2小时,控制反应温度在110℃以上,冷却到室温,减压浓缩干,加入50mL的二氯甲烷稀释,过滤,滤液浓缩干,用硅胶柱分离纯化,二氯甲烷洗脱,得8.4g的产物式VIII,黄色的固体。
步骤6:化合物式IX的合成
向100mL反应瓶内,投入1g的上步产物式VIII和30mL的乙二醇***和10mL的水,加入530mg的三氯化铱,升温回流反应12小时,冷却到室温,过滤,滤饼用水洗,***洗,真空干燥,得1g的产物式IX,褐色的固体。
步骤7:化合物式I-slicRed1的合成
向100mL反应瓶内,投入0.5g的上步产物式IX和20mL的乙腈和20mL的氯仿,加入0.3g的碳酸钠和70mg的乙酰丙酮,升温回流反应12小时,冷却到室温,倒入200mL的水中,用氯仿萃取,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干,硅胶柱分离纯化,得0.47g的产物式I-slicRed1,褐色的固体。
玻璃化温度Tg:247℃;
紫外吸收波长:310nm,662nm;
磷光发射波长:612nm。
实施例2、化合物I-slicRed2的合成
步骤1:化合物式XIII的合成
向100mL反应瓶内,投入0.5g的式XII和12mL的乙二醇***和4mL的水,加入395mg的四氯铂酸钾,升温回流反应12小时,冷却到室温,过滤,滤饼用水洗,***洗,真空干燥,得0.65g的产物式XIII,褐色的粉末。
步骤2:化合物式I-slicRed2的合成
向100mL反应瓶内,投入0.5g的上步产物式IX和20mL的乙腈和20mL的氯仿,加入0.3g的碳酸钠和70mg的乙酰丙酮,升温回流反应12小时,冷却到室温,倒入200mL的水中,用氯仿萃取,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干,硅胶柱分离纯化,得0.47g的产物式I-slicRed2,褐色的固体。
玻璃化温度Tg:254℃;
紫外吸收波长:265nm,270nm,645nm;
荧光发射波长:610nm。
实施例3、化合物I-slicRed3的合成
0.5g的I-slicRed1和347mg的实施例1中步骤5制备的化合物VIII,用20ml的甘油搅拌分散、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80℃,搅拌反应8小时,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液倾倒入200ml的1N稀盐酸中,抽滤、滤饼用水洗、***洗,将得到固体用硅胶柱分离纯化、得到0.46g的I-slicRed3,褐色固体。
玻璃化温度Tg:277℃;
紫外吸收波长:310nm,660nm;
荧光发射波长:612nm。
实施例4、化合物I-slicRed4的合成
0.5g的I-slicRed1和140mg的2-(1-苯基-1H-吡唑-5-取代基)吡啶,用20ml的甘油搅拌分散、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80℃,搅拌反应12小时,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液倾倒入200ml的1N稀盐酸中,抽滤、滤饼用水洗、***洗,将得到固体用硅胶柱分离纯化、得到0.40g的I-slicRed4,褐色固体。
玻璃化温度Tg:283℃;
紫外吸收波长:310nm,355nm,662nm;
荧光发射波长:625nm。
实施例5、化合物I-slicRed5的合成
步骤1:化合物式VII的合成
化合物V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1-3的方法制备;
向250mL反应瓶内,投入3.1g的噻吩、50mL干燥四氢呋喃,在氮气保护下,用液氮降温至-78℃,缓慢滴加入17.7mL的2.5M丁基锂己烷溶液,搅拌反应30分钟,转移到滴液漏斗中,向反应瓶内加入10g的式V和100mL干燥四氢呋喃,搅拌溶解清亮,用冰水浴降温至0℃,滴加入上述制备的2-噻吩锂四氢呋喃溶液,升到室温搅拌反应1小时,加入5mL的甲醇,升温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过滤,滤饼用四氢呋喃洗,滤液减压浓缩干,得到13g产品式VII,褐色固体,不需要纯化,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步骤2:化合物式VIII的合成
向250mL反应瓶内,投入13g的上步产物式VII和150mL的甲苯,加入1.5g的对甲基苯磺酸,升温回流反应2小时,控制反应温度在110℃以上,冷却到室温,减压浓缩干,加入50mL的二氯甲烷稀释,过滤,滤液浓缩干,用硅胶柱分离纯化,二氯甲烷洗脱,得6.5g的产物式VIII,黄色的固体。
步骤3:化合物式IX的合成
氯化铱桥式化合物IX的合物操作相同于实施例1的步骤6,反应完后,冷却到室温,过滤,水洗,***洗,得到褐色的固体。
步骤4:化合物式I-slicRed5的合成
向100mL反应瓶内,投入0.5g的上步产物式IX和20mL的乙腈和20mL的氯仿,加入279mg的碳酸钠和66mg的乙酰丙酮,升温回流反应12小时,冷却到室温,倒入200mL的水中,用氯仿萃取,有机相干燥,减压浓缩干,硅胶柱分离纯化,得0.47g的产物式I-slicRed5,褐色的固体。
玻璃化温度Tg:262℃;
紫外吸收波长:310nm,660nm;
荧光发射波长:615nm。
实施例6、化合物I-slicRed6的合成
0.5g的I-slicRed5和268mg实施例5的步骤2产物VIII,用20ml的乙二醇***搅拌分散、在氮气保护下,升温回流搅拌反应12小时,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液倾倒入200ml的1N稀盐酸中,抽滤、滤饼用水洗、***洗,丙酮洗,将得到固体用硅胶柱分离纯化、得到0.45g的I-slicRed6,褐色固体。
玻璃化温度Tg:278℃;
紫外吸收波长:310nm,660nm;
荧光发射波长:622nm。
OLED器件的基本结构由下至上依次由透明基片/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组成。
透明基片:可以是玻璃或柔性基片,柔性基片采用聚酯类、聚酰亚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
阳极层:可以用无机材料或有机导电聚合物,无机材料为氧化铟锡(简称ITO)、氧化锌、氧化锡锌等金属氧化物或金、银、铜等功能函数较高的金属,最优化的选择为ITO,有机导电聚合物优选为聚噻吩/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EDOT:PSS)、聚苯胺中的一种材料;
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均采用三芳胺类材料,本发明优选为NPB和DTPABPBN(下面结构);
有机发光层:一般可采用小分子作为主体材料,掺杂荧光或磷光染料,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层中包括了本发明提出的磷光材料式I所示化合物,其可以作为磷光掺杂材料,在相应的主体材料中发光,优选的主体材料为:
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一般为金属有机配合物,优选Alq3、BPhen、TPBi等
阴极层:一般采用锂、镁、银、钙、锶、铝、铟等功能函数较低的金属或它们与铜、金、银的合金,或金属与金属氟化物交替形成的电极层,本发明优选为镁/银合金层;
实施例7制备器件OLED-1~OLED-5
1)将涂布了ITO导电层的玻璃基片在清洗剂中超声处理30分钟,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中超声30分钟,在洁净的环境下烘烤至完全干燥,用紫外光清洗机照射10分钟,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表面。
2)把上述处理好的ITO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9×10-3Pa,在上述阳极层膜上继续分别蒸镀化合物DTPABPBN作为空穴注入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40nm;
3)在上述空穴注入层膜上继续蒸镀NPB为空穴传输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10nm;
4)在空穴传输层上继续蒸镀一层本发明的化合物式I所示化合物I-slicRed1和TRZ作为器件的发光层,化合物I-slicRed1与TRZ的蒸镀速率比为1:100,化合物I-slicRed1在TRZ中的掺杂浓度为5%,其蒸镀总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50nm;
再继续蒸镀一层TPBi材料作为器件的电子传输层,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20nm;
5)在上述电子传输层之上依次蒸镀镁/银合金层作为器件的阴极层,其中镁/银合金层的蒸镀速率为2.0~3.0nm/s,蒸镀膜厚为100nm,镁和银的质量比为1:9,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OLED-2、OLED-3、OLED-4、OLED-5仅是改变了TRZ中的掺杂化合物为I-slicRed2,I-slicRed3,I-slicRed5,Ir(piq)2(acac)依次得到本发明提供的OLED-1~OLED-5,其中OLED-5作为对照。
OLED器件性能检测条件:
亮度和色度坐标:使用光谱扫描仪PhotoResearch PR-715测试;
电流密度和起亮电压:使用数字源表Keithley 2420测试;
功率效率:使用NEWPORT 1931-C测试。
实施例5所得器件OLED-1至OLED-5的性能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OLED-1至OLED-5的性能检测结果
由上明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制作成的有机发光器件,电流密度、功率效率较高,光色位于红光区域。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理解,在本发明构思的引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所附权利要求概括了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式I、I-slicRed1、I-slicRed3、I-slicRed4、I-slicRed5或I-slicRed6所示化合物:
所述式I中:
R1选自4’-C1-C8烷基取代的-1,1’-双(反式-环己基)-4-取代基;
C表示含有至少2个碳原子的环状片段;
R2表示在C环上的取代基,选自H、-F、-Cl、-Br、-CN、-CH3、-OCH3、-CF3、-N(CH3)2和-OCF3、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烷基、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烷氧基、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直链烯烃基、氟代的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烷基、氟代的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烷氧基和氟代的碳原子总数为2-15的直链烯烃基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M选自金属铱或铂;
x为1-3的整数;
y为0-3的整数;
L选自乙酰丙酮、或带有支链的碳原子总数为5-25的乙酰丙酮、2-(吡啶-2-基)苯氧、2-苯基吡啶、2-(1-苯基-1H-吡唑-5基)吡啶、2-(1-苯基-1H-吡唑-3基)吡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C选自以下基团中任意一种: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式II所示4-R1基苯甲腈经锂化和卤化反应,反应完毕得到式III所示化合物;
2)将步骤1)所得式III化合物与三甲基硅炔在钯催化条件下进行取代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IV所示化合物;
3)将步骤2)所得式IV化合物与乙醇在乙醇钠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V所示化合物;
4)将步骤3)所得式V化合物与式VI进行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VII所示化合物;
5)将步骤4)所得式VII化合物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进行关环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VIII所示化合物;
6)将步骤5)所得式VIII化合物与金属盐进行配位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IX所示化合物;
7)将步骤6)所得式IX化合物与配体L进行配位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式I所示化合物;
上述步骤,式II至式IX中,R1、R2、x、y、M、C和L的定义均与前述式I中的定义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锂化剂为LDA,所述式II化合物与所述LDA的摩尔比为1:1.0~1.5;卤化剂为碘,所述式II化合物与所述碘的摩尔比为1:1.0~1.5;所述反应步骤中,锂化反应温度为-100℃~-70℃;反应时间为1~2小时;卤化反应温度为-80℃~-60℃,反应时间为0.5~2小时;
所述步骤2)中,所述式III化合物与三甲基硅炔的摩尔比为1:1~1.5;钯催化剂为醋酸钯,所述式III化合物与所述醋酸钯的摩尔比为1:0.001~0.1;所述水解反应还需要加入碘化亚铜,所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与所述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1:0.01~0.2;所述反应步骤中,反应温度为0℃~60℃;时间为1~12小时;
所述步骤3)中,所述式IV化合物与所述乙醇钠的摩尔比为1:1~5;所述反应步骤中,温度为0℃~80℃;反应时间为2~18小时;
所述步骤4)中,所述式V化合物与式VI的摩尔比为1:1~2;所述步骤4)中,还需要加入淬灭用试剂,所述淬灭用试剂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温度为0℃~70℃;时间为1~8小时;
所述步骤5)中,所述式VII化合物与对甲苯磺酸的摩尔比为1:0.05~0.2;所述反应步骤中,温度为100℃~115℃;反应时间为1~6小时;
所述步骤6)中,所述式VIII化合物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0.2~2;所用溶剂为乙二醇***和水,水和乙二醇***的体积比1:1~5;所述反应步骤中,温度为80℃~110℃;反应时间为8~20小时;
所述步骤7)中,产物式I中的x=1、2时,所述式IX化合物与L的摩尔比为1:2~4;所述步骤7)中,还需要加入碳酸钠,所述式IX化合物与所述碳酸钠的摩尔比为1:5~15;所用溶剂选自乙二醇***、甘油、乙腈、氯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应步骤中,反应时间为8~24小时;
产物式I中的x=3时,所用溶剂选自乙二醇***、甘油、乙腈、氯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应步骤中,反应温度为150℃~200℃;反应时间为8~24小时;
所述步骤1)-5)均在溶剂中进行,
所述溶剂具体选自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己烷、乙酸、二甲苯、甲醇、乙醇、甲苯、水、邻二氯苯、醋酸、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氯仿、乙二醇***、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1)-7)中,反应气氛均为惰性气氛。
4.权利要求1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或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5.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CN201410505504.9A 2014-09-26 2014-09-26 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4370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5504.9A CN104370968B (zh) 2014-09-26 2014-09-26 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5504.9A CN104370968B (zh) 2014-09-26 2014-09-26 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0968A CN104370968A (zh) 2015-02-25
CN104370968B true CN104370968B (zh) 2018-12-07

Family

ID=5255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5504.9A Active CN104370968B (zh) 2014-09-26 2014-09-26 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09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2346A (zh) * 2016-09-02 2017-02-2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US20200075870A1 (en) * 2018-08-22 2020-03-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N110144213A (zh) * 2019-05-31 2019-08-20 北京诚志永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US11950493B2 (en) 2019-10-15 2024-04-0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7518A (zh) * 2007-03-08 2010-02-24 通用显示公司 磷光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3387A (ja) * 2001-09-04 2003-03-12 Canon Inc 金属配位化合物及び有機発光素子
WO2011059789A2 (en) * 2009-10-29 2011-05-1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luminair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7518A (zh) * 2007-03-08 2010-02-24 通用显示公司 磷光材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unji Ichikawa et al..Ring-Fluorinated Isoquinoline and Quinoline Synthesis: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of o-Cyano- and o-Isocyano-â,â-difluorostyrenes.《ORGANIC LETTERS》.2003,第5卷(第9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0968A (zh)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3783B (zh) 苯并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72325B (zh) 基于铂四齿oncn络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CN107722062B (zh) 一种金属铱或铂配合物和包含该金属铱或铂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083825A (zh) 吡嗪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9608500B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制备、应用及包含其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03936791B (zh) 一系列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TW201716421A (zh) 金屬錯合物及有機發光裝置
CN104370968B (zh) 异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08503A (zh) 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936659B (zh) 含有碳桥联咔唑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447880A (zh) 氮杂咔唑类oled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31875B (zh) 基于膦杂芳基衍生物的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210072028A (ko) 백금 (ii) 4좌 onno 착화합물 발광 재료, 제조 방법 및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에서 이의 응용
CN103896990B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04447878A (zh) 液晶修饰的咔唑类衍生物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445996A (zh) 蝶烯修饰的哒嗪类铱配合物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23639A (zh) 蝶烯修饰的哒嗪类铂配合物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675037B (zh) 有機金屬化合物及包含其之有機發光裝置
CN103694278B (zh) 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TWI728594B (zh) 有機金屬化合物及包含其之有機發光裝置
TWI547497B (zh) 有機金屬化合物、包含其之有機發光裝置及照明裝置
CN108084407B (zh) 含9,9,10,10-四氧-噻蒽七元稠环单元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8859771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 containing iridium,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7793398A (zh) 一种热致延迟荧光材料
CN105859793B (zh)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