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458A - 纸制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纸制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4458A
CN104334458A CN201380029107.2A CN201380029107A CN104334458A CN 104334458 A CN104334458 A CN 104334458A CN 201380029107 A CN201380029107 A CN 201380029107A CN 104334458 A CN104334458 A CN 104334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theca
packing container
room
lid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91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垣美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4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44Integral, inserted or attached portions form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ttings
    • B65D5/52External stands or display elements for contents
    • B65D5/5213Internal elements supporting the contents and movable for displaying them, e.g. movable bottoms or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64Lids
    • B65D5/66Hinged l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sweets or like confectionery pro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tons (AREA)
  • Packging For Living Organisms, Food Or Medicinal Products That A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带窜改防止功能的盖的纸制包装容器。纸制包装容器(A)包括收容后室(B)的主体部(C)、以从后室后壁(1)的上缘向上主延伸出的方式延伸设置的盖(4)。盖(4)通过向前方及下方折弯而覆盖主体部(C)的上表面,且与主体部(C)的包装容器前壁(20)的可切口部(61)重叠而关闭主体部(C)。而且,处于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的可切口部(61)和盖(4)通过粘接剂(63)粘接。设有能够使可切口部(61)从包装容器前壁(20)分离的孔眼线(62)。在开封时,可切口部(61)被从包装容器前壁(20)切离。

Description

纸制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收纳食品的纸制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包装容器,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收容口香糖、巧克力或糖果等板状的内装物的包装用箱。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包装用箱中,将多个内装物以竖立的状态前后重叠2列而进行收容。该包装用箱的底面以后侧部分比前侧部分高的方式局部地被提高,在包装用箱内,后列的内装物配置在比前列的内装物高的位置。因此,在打开包装用箱的盖而使包装用箱的上部敞开的情况下,容易抽出前列及后列的各自的内装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包装用箱在商品售卖时,虽然包装用箱的上部由盖覆盖,但盖不具备窜改防止功能(开封明示功能)。因此,无法判断盖是一次也未打开的密封状态,还是已经打开后关闭的已开封状态。
本发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带窜改防止功能的盖的纸制包装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为纸制包装容器,其用于收容食品,其特征在于,具备:收容室,其包括前壁及后壁;口盖构件,其以从所述后壁的上缘向上方延伸出的方式延伸设置,且向前方及下方折弯,由此覆盖所述收容室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前壁的至少上部前表面重叠来关闭所述收容室;粘接机构,其夹设在所述前壁的上部前表面与所述口盖构件之间,将所述口盖构件粘接于所述前壁的上部前表面;分离部,其以借助所述重叠的所述口盖构件而观察不到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前壁的上部,且能够从所述前壁分离。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以第一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前壁的上部且由能够使该上部从所述前壁分离的切离加工线包围的区域。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以第一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当打开所述口盖构件时,在与该口盖构件粘接的所述前壁的上部配置的分离部从所述前壁分离而与所述口盖构件一起打开,在所述前壁的上部露出与所述收容室连通的开口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以第二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离加工线包括具有断续地形成于所述前壁的短的切入部的孔眼线。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以第一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机构包括双面粘接片。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以第一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制包装容器具有废品室,该废品室设置在所述收容室的下部,且通过打开所述收容室的下壁而能够进行开闭。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以第一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室包括:前室,其位于前方;后室,其在所述前室的后方与所述前室相邻,且以相对于所述前室能够向上方滑动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前室组合,其中,所述口盖构件以从所述后室的后壁的上缘向上方延伸出的方式延伸设置,所述能够分离的前壁的上部设置于所述前室的前壁。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以第七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室通过解除与所述前室的组合而形成能够独立使用的包装容器。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以第一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壁的上部形成有在打开所述口盖构件时露出的所述开口部,该开口部由作为所述分离部的膜片覆盖,所述膜片与所述口盖构件粘接,当打开所述口盖构件时,所述膜片与该口盖构件一起被从开口部拆下。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以第九方案的纸制包装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的上部的开口部及覆盖该开口部的膜片设置成:在所述口盖构件关闭而与所述前壁重叠的状态下,被所述口盖构件遮挡而观察不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及第二方案,能够实现具备窜改防止功能的纸制包装容器。因此,若在开封时打开口盖构件(盖),则收容室的前壁上部被切离而开口部露出,因此即使之后关闭口盖构件(盖),也容判明为已开封。另外,通过使纸制包装容器主体具有窜改防止功能,由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通过聚丙烯等的透明膜将包装容器整体从外侧包装,从而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制造成本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当打开口盖构件时,在前壁的上部露出与收容室连通的开口部,因此容易取出收容在内部的食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孔眼线容易加工且也容易切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通过使用双面粘接片,粘接剂容易处理,且能够容易对口盖构件和前壁的上部进行粘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可以在废品室中收容例如咀嚼后的口香糖等不用的物品,比较便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将收容室分隔成前室和后室,且能够使后室向上方移动,因此容易将收容在内部的食品整齐排列,且容易从前室及后室取出食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例如在前室变空时,可以将前室扔掉而仅利用后室。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能够实现具备窜改防止功能的其他结构的纸制包装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关闭口盖构件(盖)的状态下的外观良好。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A的立体图,表示在包装容器A内收容多个食品单元42且关闭作为口盖构件的盖4而进行密封的状态(售卖状态),图1(b)是图1(a)的包装容器A的右侧剖视图。
图2(a)是包装容器A的立体图,表示在密封后打开盖4的状态,图2(b)是图2(a)的包装容器A的右侧剖视图。
图3是包装容器A中的后室B的展开图。
图4是后室B的立体图,表示打开盖4后的状态。
图5是后室B的六面视图,图5(a)是主视图,图5(b)是左侧视图,图5(c)是右侧视图,图5(d)是俯视图,图5(e)是仰视图,图5(f)是后视图。
图6是包装容器A中的主体部C的展开图。
图7是主体部C的立体图。
图8是主体部C的六面视图,图8(a)是主视图,图8(b)是左侧视图,图8(c)是右侧视图,图8(d)是俯视图,图8(e)是仰视图,图8(f)是后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使后室B与主体部C组合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包装容器A的立体图,表示打开密封前的盖4的状态,图10(b)是图10(a)的包装容器A的右侧剖视图。
图11(a)是包装容器A的立体图,表示在密封后打开盖4而将后室B相对于主体部C拉起的状态,图11(b)是图11(a)的包装容器A的右侧剖视图。
图12是在开封后的包装容器A中将盖4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在从包装容器A取出后室B的状态下在后室B中将盖4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A2中的后室B2的展开图。
图15是包装容器A2中的主体部C2的展开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使后室B2与主体部C2组合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A3中的后室B3的展开图。
图18是包装容器A3中的主体部C3的展开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使后室B3与主体部C3组合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0(a)是开封且后室B3处于下位置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3的右侧剖视图,图20(b)是开封且后室B3处于上位置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3的右侧剖视图。
图21是打开废品室81的盖82后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3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2(a)是打开废品室81的盖82后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3的主要部分的右侧剖视图,图22(b)是关闭废品室81的盖82后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3的主要部分的右侧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A4的立体图,表示打开密封前的盖4后的状态。
图24是包装容器A4的立体图,表示关闭盖4而密封的状态。
图25是包装容器A4的立体图,表示在密封后打开盖4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A的立体图,表示在包装容器A内收容多个食品单元42且关闭作为口盖构件的盖4而进行密封的状态(售卖状态),图1(b)是图1(a)的包装容器A的右侧剖视图。图2(a)是包装容器A的立体图,表示在密封后打开盖4的状态,图2(b)是图2(a)的包装容器A的右侧剖视图。
参照图1(a)及图2(a),包装容器A例如是用于收容多个食品单元42的纸制包装容器,该食品单元42通过将作为食品的口香糖的板状小片包装而成。包装容器A具有作为收容室的后室B及主体部C。后室B收容在主体部C内,包装容器A构成两层箱。通过将在后室B设置的作为口盖构件的盖4向前方及下方折弯,来覆盖主体部C的上表面,且与主体部C的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前表面重叠来关闭主体部C。在该状态下,盖4通过粘接剂63与主体部C的前壁20的前表面粘接,由此,将包装容器A密封。
当打开盖4时,通过粘接剂63粘接的主体部C的前壁20的上部(具体而言是后述的可切口部61)与盖4一起被切离。由此,实现与盖4的密封相关的窜改防止功能。
以下,首先,对后室B及主体部C分别进行说明。
图3是包装容器A中的后室B的展开图。图4是后室B的立体图,表示打开盖4后的状态。图5是后室B的六面视图。
后室B通过将由图3所示的一张纸形成的纸型X组装而形成。纸型X通过将一张纸(厚纸等)以与后室B的展开图相符的方式进行裁断而形成。
纸型X、即展开图中的后室B具有横长长方形形状的后室后壁1。后室后壁1具有:沿上下方向(纵向)平行地延伸的左边1L及右边1R;沿着与左边1L及右边1R正交的左右方向(横向)平行地延伸的上边1U及下边1D。
并且,展开图中的后室B具有:从左边1L向左侧连续设置的后室左侧壁2;从右边1R向右侧连续设置的后室右侧壁3;从后室后壁1的作为上缘的上边1U向上侧连续设置的盖4(延伸设置部);从下边1D向下侧连续设置的后室底壁5。后室左侧壁2及后室右侧壁3为相同大小的纵长长方形形状,后室底壁5为横长长方形形状。后室左侧壁2及后室右侧壁3的各长度方向尺寸与后室后壁1的纵向尺寸相同。后室底壁5的长度方向尺寸与后室后壁1的横向尺寸相同。后室左侧壁2、后室右侧壁3及后室底壁5各自的宽度方向尺寸大致相同。
另外,展开图中的后室B具有:在后室左侧壁2处从与左边1L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图3中的左端缘)2L向左侧连续设置的左延伸设置片6;在后室右侧壁3处从与右边1R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图3中的右端缘)3R向右侧连续设置的右延伸设置片7;在后室底壁5处从与下边1D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图3中的下端缘)5D向下侧连续设置的前延伸设置板8。
左延伸设置片6及右延伸设置片7为相同大小的纵长L字板状,夹着后室后壁1而对称配置。因此,在图3中,右延伸设置片7形成L字,而左延伸设置片6形成左右颠倒的L字。左延伸设置片6的左上侧的端缘形成J字状的端缘(J字端缘)6A,右延伸设置片7的右上侧的端缘形成左右颠倒的J字状的端缘(J字端缘)7A。左延伸设置片6及右延伸设置片7的(最大)纵向尺寸与后室左侧壁2及后室右侧壁3的纵向尺寸相同。
前延伸设置板8为横长长方形形状,其横向尺寸与后室底壁5的横向尺寸相同,前延伸设置板8的纵向尺寸为后室后壁1的纵向尺寸的一半左右。在前延伸设置板8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将前延伸设置板8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大致倒U字形状的切口9。
盖4从接近后室后壁1的上边1U的一侧依次一体地具有第一盖部10及第二盖部11。
第一盖部10为横长长方形形状,其横向尺寸比后室后壁1的横向尺寸稍大。第一盖部10的纵向尺寸是后室左侧壁2及后室右侧壁3的横向尺寸的2倍左右,是后室底壁5的纵向尺寸的2倍左右。第一盖部10的左右两端部以向横向外侧稍鼓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为限动部17。第一盖部10的横向尺寸比后室后壁1的横向尺寸稍大出左右的限动部17的量。需要说明的是,也可考虑废除限动部17的结构,即,使第一盖部10的横向尺寸形成为与后室后壁1的横向尺寸大致相等的结构。
第二盖部11为横长长方形形状,第二盖部11的横向尺寸与后室后壁1的横向尺寸相同,第二盖部11的纵向尺寸为后室后壁1的纵向尺寸的四分之三左右。第一折叠引导部12在第一盖部10与第二盖部11之间沿横向延伸。第二盖部11中的与第一折叠引导部12相反的一侧的前端缘(图3中的上端缘)11A具有凸弯曲形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夹着该中央部的两侧部分。上述的两侧部分沿横向笔直地延伸。中央部从两侧部分向从第一折叠引导部12离开的方向呈凸弯曲状地突出。
在第一盖部10中,在其纵向大致中央位置以与第一折叠引导部12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第二折叠引导部13。通过第二折叠引导部13将第一盖部10在纵向上大致分为后室后壁1的上边1U侧的第一片14和第一折叠引导部12侧的第二片15这两部分。
在这样的纸型X中,将后室左侧壁2、后室右侧壁3、盖4及后室底壁5(前延伸设置板8)以后室后壁1的左边1L、右边1R、上边1U及下边1D中对应的边为折痕,向相同侧(图3中的纸面跟前侧)以与后室后壁1正交的方式折弯。
接着,将左延伸设置片6及右延伸设置片7以后室左侧壁2的左端缘2L及后室右侧壁3的右端缘3R中对应的端缘为折痕,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横向内侧)以与后室左侧壁2及后室右侧壁3正交的方式折弯。
接着,将前延伸设置板8以后室底壁5的下端缘5D为折痕,向与左延伸设置片6、右延伸设置片7及后室后壁1对置的方向以与后室底壁5正交的方式折弯。于是,左延伸设置片6中的比J字端缘6A靠下侧的部分与前延伸设置板8的左端部对置,右延伸设置片7中的比J字端缘7A靠下侧的部分与前延伸设置板8的右端部对置。在该状态下,将左延伸设置片6中的比J字端缘6A靠下侧的部分和前延伸设置板8的左端部用浆糊粘贴,将右延伸设置片7中的比J字端缘7A靠下侧的部分和前延伸设置板8的右端部用浆糊粘贴,由此如图4所示组成后室B。
在后室B中,前延伸设置板8、左延伸设置片6中的形成有J字端缘6A的部分、右延伸设置片7中的形成有J字端缘7A的部分成为一体而构成横长大致U状的后室前壁16。J字端缘6A、7A和前延伸设置板8的上端缘连续而形成大致U字,通过上述的端缘,在后室前壁16上形成从其上缘朝向下方将后室前壁16切口的横长长方形形状的取出窗D。
后室B具有由后室前壁16、后室后壁1、后室左侧壁2及后室右侧壁3包围的收容空间E且在前后方向(后室前壁16与后室后壁1的对置方向)上为扁平的箱状。图4中的纸面跟前侧为后室B的前侧,图4中的纸面里侧为后室B的后侧。在收容空间E中,下端由后室底壁5闭塞,而上端作为通过后室左侧壁2及后室右侧壁3的各上端缘从横向划分出的横长长方形形状的取出口F而上方敞开。取出口F与取出窗D连续。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示出后室B的六面视图。
图6是包装容器A中的主体部C的展开图。图7是主体部C的立体图。图8是主体部C的六面视图。
主体部C通过将由图6所示的一张纸形成的纸型Y组装而形成。纸型Y通过将一张纸(厚纸等)以与主体部C的展开图相符的方式进行裁断而形成。
纸型Y、即展开图中的主体部C具有横长长方形形状的包装容器前壁20。
包装容器前壁20具有呈大致U字形的主体部60和通过该主体部60包围三个方向的可切口部61。主体部60和可切口部61整体形成为长方形,构成包装容器前壁20。
主体部60以与前述的后室前壁16(参照图4)相同的大小形成。主体部60在可切口部61从包装容器前壁20切离后也残留,作为前壁而发挥功能。
可切口部61设置在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是用于形成作为开口部的取出窗G(参照图2(a))的部分。可切口部61与主体部60经由孔眼线62来连接。
孔眼线62将包装容器前壁20沿厚度方向贯通,整体呈U字状而间歇性地延伸,且在两个部位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缘连接。孔眼线62作为切离加工线而发挥功能。沿着孔眼线62容易将包装容器前壁20切断。
另外,在包装容器前壁20中的比取出窗G靠下侧的部分的中央位置形成有与前延伸设置板8的切口9(参照图4)相同形状的切口21。在图6中,切口21与切口9成为上下颠倒的形状,为大致U字形状,将包装容器前壁20沿着厚度方向贯通。这样的包装容器前壁20具有与上下方向(纵向)平行地延伸的左边20L及右边20R、沿着与左边20L及右边20R正交的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下边20D。
并且,展开图中的主体部C具有从左边20L向左侧连续设置的包装容器左侧壁22、从右边20R向右侧连续设置的包装容器右侧壁23及从下边20D向下侧连续设置的前室底壁24。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为相同大小的纵长长方形形状,前室底壁24为横长长方形形状。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纵向尺寸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最大)纵向尺寸相同。前室底壁24的横向尺寸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横向尺寸相同。另外,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横向尺寸为前室底壁24的纵向尺寸的大致2倍。
另外,展开图中的主体部C具有:在包装容器左侧壁22处从与左边20L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图6中的左端缘)22L向左侧连续设置的左延伸设置板25;在包装容器右侧壁23处从与右边20R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图6中的右端缘)23R向右侧连续设置的右延伸设置板26;在前室底壁24处从与下边20D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图6中的下端缘)24D向下侧连续设置的前室后壁27。
左延伸设置板25为横长长方形形状。左延伸设置板25的横向尺寸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横向尺寸相同。左延伸设置板25的纵向尺寸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最大)纵向尺寸相同。
右延伸设置板26是以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右端缘23R为下底的纵长等腰梯形形状,朝向其上底侧(在图6中是从右端缘23R离开的右侧)而变细。
前室后壁27为横长长方形形状。前室后壁27的横向尺寸与前室底壁24的横向尺寸相同。前室后壁27的纵向尺寸(宽度方向尺寸)比左延伸设置板25的纵向尺寸(宽度方向尺寸)小,例如为左延伸设置板25的宽度方向尺寸的四分之三左右。
另外,展开图中的主体部C具有在前室后壁27处从与前室底壁24的下端缘24D相反的一侧的前端缘(图6中的下端缘)27A的横向中央部向下侧连续设置的卡止片30。孔眼线31在前端缘27A处且在前室后壁27与卡止片30之间的位置沿横向延伸。卡止片30是以孔眼线31为下底的横长等腰梯形形状,朝向其上底侧(在图6中是从孔眼线31离开的下侧)而变细。也可以将卡止片30看作前室后壁27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纸型Y中,将包装容器左侧壁22(左延伸设置板25)、包装容器右侧壁23(右延伸设置板26)、前室底壁24(前室后壁27、卡止片30)以包装容器前壁20的左边20L、右边20R及下边20D中的对应的边为折痕,向相同侧(图6中的纸面里侧)以与包装容器前壁20正交的方式折弯。
接着,将前室后壁27(卡止片30)以前室底壁24的下端缘24D为折痕,向上侧以与前室底壁24正交的方式折弯。于是,前室后壁27(卡止片30)相对于包装容器前壁20从里侧(后侧)隔开间隙而对置。此时,前室后壁27的前端缘27A成为前室后壁27的上缘。
接着,将卡止片30以前端缘27A中的孔眼线31为折痕,向从包装容器前壁20离开的方向(后方)折回。
接着,将左延伸设置板25及右延伸设置板26以包装容器左侧壁22的左端缘22L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右端缘23R中的对应的端缘为折痕,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横向内侧)以与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正交的方式折弯。于是,折弯后的左延伸设置板25的右端部(在图6的折弯前,为左端部)相对于右延伸设置板26从后侧重叠,左延伸设置板25及右延伸设置板26相对于前室后壁27及折回后的卡止片30从后侧隔开间隙而对置。在该状态下,将左延伸设置板25与右延伸设置板26的重叠部分用浆糊粘贴,由此如图7所示组成主体部C。
在主体部C中,用浆糊粘贴后的左延伸设置板25和右延伸设置板26成为一体而构成横长长方形形状的包装容器后壁32。包装容器后壁32为与左延伸设置板25相同的大小。
在主体部C中,如后述那样,在开封前的状态(售卖状态)下,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主体部60与可切口部61相互连接,呈一张板形状。并且,在开封时,将可切口部61从包装容器前壁20切离而形成取出窗G。
主体部C具有由包装容器前壁20(在形成取出窗G之前,将主体部60与可切口部61一体化而成的长方形的一张板)、包装容器后壁32、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包围的收容空间H且在前后方向(包装容器前壁20与包装容器后壁32的对置方向)上为扁平的箱状。图7中的纸面跟前侧为主体部C的前侧,图7中的纸面里侧为主体部C的后侧。在主体部C上,在包装容器前壁20与包装容器后壁32之间,以与包装容器前壁20和包装容器后壁32平行地延伸的方式配置有前室后壁27,由此,收容空间H在前后大致分为包装容器前壁20侧(前侧)的前空间I和包装容器后壁32侧(后侧)的后空间J这两部分。前室后壁27是对收容空间H(主体部C,换言之,包装容器A的内部)进行分隔的分隔壁。前空间I和后空间J是大致相同大小的前后扁平的箱状的空间。前空间I和后空间J在比前室后壁27靠上侧的位置处相互连通。并且,前室后壁27的卡止片30向后空间J侧折回。
收容空间H的上端作为通过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各上端缘从横向划分出的横长长方形形状的取出口K而向上方敞开。在包装容器前壁20上形成有取出窗G时,取出口K与该取出窗G连续(参照图2)。
在收容空间H的大致前半部分的前空间I中,其下端由前室底壁24闭塞,其上端作为取出口K的大致前半部分而向上方敞开。另外,在形成有取出窗G时,前空间I的上部从该取出窗G向前方敞开(参照图2)。
在此,在收容空间H中,划分出前空间I的包装容器前壁20、前室后壁27及前室底壁24、以及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各大致前半部分的集合体构成前室L。需要说明的是,前室L还可以包括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各大致后半部分以及包装容器后壁32,这种情况下,主体部C整体成为前室L。
在收容空间H的大致后半部分的后空间J中,其下端作为通过前室后壁27及包装容器后壁32的各下端缘从前后方向划分出的横长长方形形状的***口M(参照后述的图8(e))而向下方敞开,其上端作为取出口K的大致后半部分而向上方敞开。即,后空间J是前室后壁27与包装容器后壁32之间的上下敞开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示出主体部C的六面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使后室B与主体部C组合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0(a)是包装容器A的立体图,表示在密封前打开盖4的状态,图10(b)是图10(a)的包装容器A的右侧剖视图。
参照图9,通过将以上那样组成的后室B及主体部C组合,从而完成包装容器A。在包装容器A中例如将食品单元42以前后2列且每列各6个的方式收容。
食品单元42是利用包装纸将作为食品的板状小片的口香糖包入而单个包装的单元。例如,多个食品单元42以沿横向排列而竖立的状态收容在后室B的收容空间E中,并通过粘接剂(也可以为粘结带)粘接于展开状态的后室B的后室后壁1。同样,多个食品单元42以沿横向排列而竖立的状态收容在主体部C的前室L的前空间I中,并与展开状态的前室L的前室后壁27粘接。当然,也可以将食品单元42不与包装容器A粘接而进行收容。
首先,如图9所示,将后室B的盖4形成为打开的状态。此时,盖4成为从后室后壁1的上缘(上边1U)朝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状态,与后室后壁1大致成为同一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装容器A中,盖4从后室后壁1的上缘延伸设置,但该后室后壁1也沿着主体部C的包装容器后壁32而作为包装容器A的后壁发挥功能。因此,盖4也可以称之为从包装容器A的后壁的上缘延伸设置。
接着,使后室B的取出窗D和主体部C的可切口部61朝向相同的方向(在图9中为跟前侧),在该状态下,将后室B从上方***到主体部C的取出口K的后半分部分,并使其向主体部C的内部移动。
由此,将后室B收容于主体部C的后空间J中。此时,在后室B及主体部C之中,盖4的第一盖部10的左右的限动部17在横向上最大(为宽幅),因此限动部17相对于主体部C的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中的在左右处于同侧的侧壁的各上端缘从上方抵接(卡合)。由此,限制后室B在后空间J内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从主体部C的底侧的***口M脱落的情况。
参照图10,在这样将后室B向主体部C的后空间J中刚***之后,盖4打开,成为从后室后壁1的上缘(上边1U)朝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因此,以后室后壁1的上边1U为折痕,将盖4以相对于后室后壁1正交的方式向前方折弯,而且,在盖4中,以第一折叠引导部12为折痕,将第二盖部11以相对于第一盖部10正交的方式向下方折弯。由此,盖4成为图1所示那样关闭的状态。
参照图1,在关闭的状态下,盖4构成口盖。在盖4中,第一盖部10覆盖包装容器A的上部,第二盖部11覆盖包装容器A的前方上部(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侧部分)。因此,处于包装容器A的上部的主体部C的取出口K由第一盖部10闭塞。换言之,第一盖部10构成包装容器A的上壁。在该情况下,可以不必为了将包装容器A的上部及前方上部覆盖而在前室L及后室B这双方设置口盖,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
这样关闭的盖4通过作为粘接机构的粘接剂63而粘接于主体部C的包装容器前壁20的可切口部61。在该状态下,包装容器A被密封。
具体而言,粘接剂63由夹设在盖4与可切口部61之间的双面粘接片构成。该双面粘接片通过在薄树脂片的两面涂敷粘接剂而形成。
在密封状态下,主体部60与可切口部61彼此相连,可切口部61与盖4相互粘接。
为了将包装容器A开封,只要把持盖4的前端缘11A而将盖4拉起即可。
参照图2,当将盖4抬起时,与之相伴,可切口部61被盖4拉拽而沿着孔眼线62产生断裂,可切口部61被从包装容器前壁20切离。由此,取出窗G由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主体部60包围,以与后室前壁16的取出窗D(参照图4)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切离后的可切口部61仍粘接而残留在盖4的背面。
参照图1(a)及图2(a),如前所述,设置作为设置切离加工线的孔眼线62,使与盖4粘接的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在开封时能够从包装容器前壁20分离,由此能够实现具备与盖4的密封相关的窜改防止功能的纸制包装容器A。
由此,若在开封时将盖4打开,则处于主体部C的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的可切口部61被切离而取出窗G露出,因此之后即使关闭盖4,也容易判明为已开封。即,在开封后将关闭的盖4打开时,不会将包装容器前壁20的可切口部61切离,容易判明盖4已开封。
另外,若在开封时打开盖4,则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从包装容器前壁20分离而与盖4一起打开,取出窗G在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露出。由于当打开盖4时露出取出窗G,因此容易将收容在内部的食品单元42取出。并且,通过使包装容器A主体具有窜改防止功能,由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通过聚丙烯等的透明膜将包装容器整体从外侧包装,从而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制造成本的减少。
作为切离加工线,优选具有断续地形成于包装容器前壁20的短的切入部的孔眼线62。即,孔眼线62的加工容易且切离也容易。
作为将盖4和可切口部61相互粘接的粘接机构,优选利用双面粘接片。由此,粘接剂容易处理,且能够容易将包装容器前壁20的可切口部61与盖4相互粘接。
图11(a)是包装容器A的立体图,表示在密封后打开盖4而将后室B相对于主体部C拉起的状态,图11(b)是图11(a)的包装容器A的右侧剖视图。图12是在开封后的包装容器A中将盖4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在从包装容器A取出后室B的状态下在后室B中将盖4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2、图9~图13的立体图中,纸面跟前侧是包装容器A的前侧,纸面里侧是包装容器A的后侧。
参照图2和图11,在打开盖4的状态下,能够使后室B相对于主体部C而在图11(b)所示的上位置与图2(b)所示的下位置之间滑动。
如图2(b)所示,处于下位置的后室B侧的后室前壁16中的前延伸设置板8的上缘相对于主体部C侧的前室后壁27的卡止片30(严格地说,折回的卡止片30与前室后壁27的连接部分的附近)从下方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
如图11(b)所示,处于上位置的后室B侧的前延伸设置板8的上缘相对于前室L侧的卡止片30(严格地说,折回的卡止片30与前室后壁27的连接部分)从下侧卡止,由此后室B向上方的滑动被限制至规定量Z为止。
通过形成为图11所示的上位置,由此后室B及前室L配置成不同高度,后室B的上端部比前室L突出,从而能够容易从后室B取出食品单元42。
为了形成为上位置,仅抓住后室B(例如,盖4)而将其向上方拉起。或者,也可以将从主体部C的***口M露出的后室底壁5推起。
如以上所示,后室B以相对于前室L能够向上方滑动移动规定量Z的方式与前室L组合。因此,即使不预先在包装容器A的后侧设置提高部分而将后列(后室B)的口香糖配置在比前列(前室L)的口香糖高的位置,而仅在需要时使后室B相对于前室L向上方滑动移动,就能够将后列的口香糖配置在比前列的口香糖高的位置(参照图11)。由此,可以不设置所述提高部分,因此能够实现包装容器A的小型化。
即,在该包装容器A中,能够同时实现前后重叠多列而收容的各食品的易抽出性和容器的小型化。
为了关闭包装容器A,将后室B设为下位置,将后室B(盖4以外的部分)完全收容在主体部C的后空间J内,并通过盖4的第二盖部11覆盖取出窗G(参照图12)。此时,盖4的第一盖部10的左右的限动部17相对于主体部C的包装容器左侧壁22及包装容器右侧壁23中的在左右处于同侧的各侧壁从上方抵接,因此能够防止收容在后空间J内的后室B从主体部C的底侧的***口M脱落的情况。
另外,处于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侧部分的取出窗G由第二盖部11闭塞。并且,将第二盖部11的前端缘11A的中央部向包装容器前壁20的切口21***,由此盖4与包装容器前壁20卡合,以免盖4脱落。由此,维持盖4关闭的状态。
如图13所示,也可以从主体部C仅将后室B取出。后室B通过解除与主体部C(前室L)的组合,形成能够独立使用的包装容器。因此,在收容在前室L中的食品(口香糖)食用完而前室L成为无用空间的情况下,通过将后室B从前室L拆下,从而在将剩余的口香糖收容在后室B中的状态下,能够以原来的包装容器A的约一半的薄度紧凑地进行搬运。即,在将具有多个的口香糖中的一部分口香糖食用完时,能够使包装容器A小型化(薄型化)而进行再使用,从而使用便利性良好。
在此,为了解除后室B与主体部C的组合,考虑有例如克服限动部17、卡止片30形成的卡止而将后室B从主体部C拔出的方法、或者使主体部C的一部分断裂而将后室B取出的方法。另外,为此,也可以预先形成用于使主体部C断裂的孔眼线等切离加工线。
另外,解除与主体部C的组合后的单品状态的后室B能够使用盖4来关闭。即,除去盖4的第一折叠引导部12处的折印。即,除去第一盖部10(作为包装容器A的上壁的部分)的作为前部的第二片15与作为包装容器A的口盖的第二盖部11之间的折印。由此,第一盖部10和第二盖部11成为同一平面。
接着,以第二折叠引导部13为折痕(沿着第二折叠引导部13),将第二片15及第二盖部11以相对于第一片14正交的方式向前下侧折弯。由此,盖4成为图13所示那样关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盖4中,第一盖部10的作为后部的第一片14成为后室B的上壁,第二片15及第二盖部11作为将后室B的前方覆盖的口盖发挥功能。
这样,在后室B与前室L组合的情况下,后室B的盖4成为包装容器A整体的口盖(参照图12),在后室B从前室L分离而独立的情况下,后室B的盖4成为后室B的口盖(参照图13)。因此,不用分别设置成为包装容器A整体的口盖的部分和成为后室B的口盖的部分,因而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
另外,在单体状态的后室B中,在将盖4关闭后的状态下,盖4中的第一盖部10的第一片14覆盖后室B的上部,第二片15及第二盖部11覆盖后室B的前方上部(后室前壁16的上侧部分)。因此,处于后室B的上部的取出口F由第一片14闭塞,且处于后室前壁16的上侧部分的取出窗D由第二片15及第二盖部11闭塞。因此,在独立使用后室B时,由于盖4覆盖后室B的前方及上方,因此能够防止收容在后室B内的食品向前方外侧洒落的情况。
并且,通过将第二盖部11的前端缘11A的中央部向后室前壁16的切口9***,来使盖4与后室前壁16卡合,以免盖4脱落,从而维持盖4关闭的状态。另外,当将第二盖部11的前端缘11A从后室前壁16的切口9拆下而将盖4打开时,能够将食品单元42从取出口F向上方抽出。
这样,将主体部C分隔成前室L和后室B,在前室L的包装容器前壁20形成有取出窗G,且后室B相对于前室L能够向上方移动。由此,容易将收容在主体部C的内部的食品整齐排列,且容易将食品单元42从前室L及后室B取出。
另外,后室B通过解除与前室L的组合,能够形成为可独立使用的包装容器。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前室L变空时,可以扔掉前室L而仅利用后室B。
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有以下这样的变形例。例如,在包装容器A中,在前室L及后室B中分别收容食品单元42,由此整体以前后2列来收容食品单元42(参照图2)。也可以取代于此而设置多个后室B,从而以前后3列以上来收容食品单元42。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多个后室B呈台阶状地向上方抽出,由此可以容易地将各后室B的食品单元42抽出。另外,在前室L及后室B中分别收容的食品单元42的个数也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作为关闭盖4的方法,不仅可以使用将第二盖部11的前端缘11A向切口9、21***的方法,还可以使用在第二盖部11的中央或靠近前端缘11A的部位形成山型的切口且使该切口与切口9、21卡合的方法。另外,切口9、21的形状不局限于图4或图7所示的大致U字形状,也可以为上下颠倒的大致U字形状、大致V字形状、大致M字形状、沿横向延伸的直线形状等。
另外,作为后室B与主体部C(前室L)的组合方法(包装容器A的制作方法),也可以在主体部C中,在未将左延伸设置板25与右延伸设置板26粘接的状态下,将后室B收容于后空间J而与主体部C组合,之后,将左延伸设置板25与右延伸设置板26粘接而完成包装容器A(参照图1)。
另外,在盖4的粘接中使用了双面粘接片,但作为粘接机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相对置的粘接面中的至少一方涂敷热熔、水溶粘接剂等粘接剂。
另外,作为收容于包装容器A的食品,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前述那样的单个包装的板状长条食品。作为这样的板状长条食品,除了口香糖之外,还可以为巧克力或糖果。
另外,在包装容器A中,盖4从后室后壁1的上缘延伸设置,但也可以从主体部C的包装容器后壁32的上缘延伸设置。然而,此时,为了容易将后室B向上方抽出或向下方压入,需要预先另行设置捏手部。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使可单独利用的包装容器(具体而言,单独状态的后室B)具备前述的窜改防止功能。
另外,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能够适用于以下说明的第二~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下的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构成。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名称及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A2中的后室B2的展开图。图15是包装容器A2中的主体部C2的展开图。图16是用于说明使后室B2与主体部C2组合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包装容器A2具有主体部C2和后室B2。包装容器A2为在前后方向上扁平的纵长的箱状,前表面中的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角形成为圆角。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中图示出在包装容器A2中收容有前后2列且每列各4个的食品单元42的情况。
后室B2通过将图14所示的纸型X2组装而形成。后室B2的后室后壁1形成为纵长的长方形形状。另外,第一盖部10的第二片15的左右两侧的角形成为圆角。与此相伴,第二盖部11的横向尺寸比第一盖部10的第一片14的横向尺寸窄。
主体部C2通过将图15所示的纸型Y2组装而形成。主体部C2的包装容器前壁20、包装容器后壁32及前室后壁27形成为纵长的长方形形状。
包装容器前壁20和包装容器左侧壁22经由连接面71连接。连接面71由多个长条状的板构成,且将这些板以在它们的长边处相互折叠成弯折状并进行连接的方式组装而成,由此在组装的状态下,连接面71呈大致弯曲面。另外,包装容器前壁20和包装容器右侧壁23经由与连接面71同样的连接面7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聚丙烯等的透明膜将包装容器整体从外侧包装这样的现有的窜改防止方法从制造适应性的方面出发,不适合于包装容器A2那样的具有大致弯曲面的包装容器。但是通过如本发明那样使纸制包装容器主体具有窜改防止功能,由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通过透明膜将包装容器整体从外侧包装。因此,能够采用包装容器A2那样的具有大致弯曲面的包装容器作为具有窜改防止功能的产品的包装容器。
另外,在组装的状态下,在包装容器A2的左右方向上,主体部C2的包装容器前壁20的尺寸比后室前壁16的宽度窄。
用于将包装容器A2的前表面的左右两侧缘的角部形成为弯曲形状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及后述的各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A3中的后室B3的展开图。图18是包装容器A3中的主体部C3的展开图。图19是用于说明使后室B3与主体部C3组合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0(a)是在包装容器A3中将盖4开封且后室B3处于下位置的状态的右侧剖视图,图20(b)是将盖4开封且后室B3处于上位置的状态的右侧剖视图。图21是打开废品室81的盖82后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3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2(a)是打开废品室81的盖82后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3的主要部分的右侧剖视图,图22(b)是关闭废品室81的盖82后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3的主要部分的右侧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19,包装容器A3具有主体部C3和后室B3。包装容器A3在前后方向上为扁平的纵长的箱状,但未形成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前表面的左右的角部的圆角。另外,在包装容器A3的下部、即收容空间H的下方设有废品室81。该废品室81通过盖82能够开闭。例如,在废品室81中能够收容从食品取下的使用完的包装材料或咀嚼后的口香糖等不用的物品,非常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废品室81不局限于收容不用的物品,也可以利用作为能够收容其他的物品的收容室。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中图示出在包装容器A3中收容有前后2列且每列各4个的食品单元42的情况。
参照图17,后室B3通过将纸型X3组装而形成。后室后壁1形成为纵长的长方形形状。在后室后壁1上形成有用于形成切起状的卡止片83的倒U字状的切入部83a。将由切入部83a包围的部分折回,由此形成卡止片83。另外,第二盖部11的前端缘11A整体沿左右笔直地延伸。后室B3的前延伸设置板8的切口9形成为大致M字形状。
参照图18,主体部C3通过将纸型Y3组装而形成。主体部C3的包装容器后壁32(左延伸设置板25、右延伸设置板26)及前室后壁27形成为纵长的长方形形状。
另外,纸型Y3的状态的主体部C3具有纵长大致U状的包装容器前壁20。在组装的状态下,在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形成有取出窗G(参照图18)。取出窗G形成为与后室前壁16的取出窗D(参照图17)相同的大小。包装容器前壁20的切口21形成为大致M字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切口9、21的形状不局限于大致M字形状,也可以为上下颠倒的大致M字形状、大致V字形状、大致U字形状、沿横向延伸的直线形状等。
在包装容器右延伸设置板26上形成有矩形的切口84。如图20所示,在将包装容器A3组装后的状态下,切口84和在后室后壁1上形成的卡止片83(参照图17)配置成相互沿上下方向对置且能够相互卡合。
如图20(b)所示,在后室B3处于上位置时,切口84的下缘部与卡止片83沿上下相互分离。如图20(a)所示,在后室B3处于下位置时,切口84的下缘部与卡止片83的下缘卡合。具体而言,切口84接纳卡止片83,且切口84的下缘部与卡止片83的下缘抵接而承接卡止片83。由此,对后室B3的可滑动的下位置进行限制,防止后室B3向废品室81内进入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切口84的下缘部与卡止片83的下缘卡合而限制后室B3向下方的滑动,因此第一盖部10的左右的限动部17可以不必设置。
参照图18及图20(a),在展开图的主体部C3中,前室底壁24经由折回部85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下边20D连接。在组装时,折回部85在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下边20D处折回,且折回部85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背面相互粘接。粘接剂涂敷在折回部85和包装容器前壁20的背面中的至少一方的规定的区域(为图18中由单点划线的长方形图示出的区域,在图18中图示出两方的区域)。通过夹设折回部85,从而在组装状态下,前室底壁24以折回部85的高度量从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下边20D分离而配置,在前室底壁24的下方划分出废品室81。
参照图18及图19,包装容器前壁20的大部分形成前室L的前壁,处于该前壁的下方的包装容器前壁20的其余的部分形成废品室81的前壁。包装容器左侧壁22的大部分形成前室L的左侧壁,处于该左侧壁的下方的包装容器左侧壁22的其余的部分形成废品室81的左侧壁。在该左侧壁设有左下延伸设置板86。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大部分形成前室L的右侧壁,处于该右侧壁的下方的包装容器右侧壁23的其余的部分形成废品室81的右侧壁。在该右侧壁上设有右下延伸设置板87。左下延伸设置板86及右下延伸设置板87在组装的状态的主体部C3中朝向主体部C3的内侧折弯,将废品室81的向下方的开口的大小抑制得较小。
在主体部C3的左延伸设置板25上连续设置有包装容器下壁88、一对***片89、90、一对卡挂片91、92。包装容器下壁88和一对***片89、90构成为使盖82能够开闭。
参照图21及图22,在组装的状态的主体部C3中,一方的***片89向左下延伸设置板86与包装容器前壁20(更具体而言,为折回部85)之间的间隙***。另一方的***片90向右下延伸设置板87与包装容器前壁20(折回部85)之间的间隙***。在打开盖82时,一对卡挂片91、92与左下延伸设置板86及右下延伸设置板87抵接,由此限制盖82的打开角度。在关闭盖82时,一对卡挂片91、92不与左下延伸设置板86及右下延伸设置板87抵接,且不与前室底壁24抵接。
在打开盖82的状态下,废品室81通过一对***片89、90之间和左下延伸设置板86与右下延伸设置板87之间而与外部连通。
也可以将与包装容器A3的废品室81相关的结构适用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实施方式。
图2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A4的立体图,表示在密封前打开盖4的状态。图24是包装容器A4的立体图,表示关闭盖4而密封的状态。图25是包装容器A4的立体图,表示在密封后打开盖4的状态。
包装容器A4具有主体部C4和后室B。主体部C4是在前述的主体部C中将取出窗G形成于纸型(未图示)的结构。主体部C4的包装容器前壁20与前述的主体部60(参照图2)同样形状地形成为U字状。
即,在主体部C4的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前表面形成有在打开盖4时露出的作为开口部的取出窗G。如图23所示,取出窗G在开封前由膜片95覆盖。
膜片95由合成树脂制的薄膜构成。另外,膜片95比取出窗G形成得大,以在包装容器前壁20中的取出窗G的周围确保所需的粘接余量。另外,膜片95也可以形成为与盖4的背面相同的大小,或比盖4的背面形成得大,但优选形成得比盖4小,以免从盖4伸出。
参照图23及图24,在密封状态下,膜片95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前表面通过夹设在它们之间的粘接剂96粘接。另外,膜片95与盖4的背面通过夹设在它们之间的粘接剂97粘接。具体而言,粘接剂96及粘接剂97通过前述的双面粘接片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粘接剂96、97,也可以使用热熔或水溶粘接剂等。例如,将对膜片95与盖4的背面进行粘接的粘接剂97的粘接力设定得强于对膜片95与包装容器前壁20的前表面进行粘接的粘接剂96的粘接力。
由此,在打开盖4而开封时,如图25所示,将膜片95与盖4一起从包装容器前壁20的上部前表面(具体而言,取出窗G的周围部分)拆下,使取出窗G露出。
另外,粘接剂96、97的粘接力设定成在粘接后剥落时显著降低。以免开封时剥落的膜片95与包装容器前壁20再次粘接。
这样,通过覆盖取出窗G的膜片95和粘接剂96、97,能够实现具备窜改防止功能的纸制包装容器A4。例如,当将盖4开封时,膜片95从包装容器前壁20剥落而取出窗G露出,因此之后即使关闭盖4,也容易判明为已开封。
另外,取出窗G及覆盖该取出窗G的膜片95优选设置成在盖4关闭而与包装容器前壁20重叠的状态下,被盖4遮挡而观察不到。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关闭盖4的状态的包装容器A4的外观良好。
另外,膜片95也可以使用薄纸或铝箔等金属箔。而且,可以将粘接剂96的粘接力设计得较强,在打开盖4而开封时,使膜片95的一部分破裂而其余部分仍粘接而残留在包装容器前壁20上。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与包装容器A4的窜改防止功能相关的结构适用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
此外,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设计变更。
【符号说明】
1   后室后壁
1L  左边
1R  右边
1U  上边(后壁的上缘)
1D  下边
2   后室左侧壁
2L  左端缘
3   后室右侧壁
3R  右端缘
4   盖(口盖构件)
5   后室底壁
5D  下端缘
6   左延伸设置片
6A  J字端缘
7   右延伸设置片
7A  J字端缘
8   前延伸设置板
9   切口
10  第一盖部
11  第二盖部
11A 前端缘
12  第一折叠引导部
13  第二折叠引导部
14  第一片
15  第二片
16  后室前壁
17  限动部
20  包装容器前壁
20L 左边
20R 右边
20D 下边
21  切口
22  包装容器左侧壁
22L 左端缘
23  包装容器右侧壁
23R 右端缘
24  前室底壁
24D 下端缘
25  左延伸设置板
26  右延伸设置板
27  前室后壁
27A 前端缘
30  卡止片
31  孔眼线
32  包装容器后壁
42  食品单元(食品)
60  主体部
61  可切口部(前壁的上部)
62  孔眼线(切离加工线)
63  粘接剂(接着手段、双面粘接片)
71、72  连接面
81  废品室
82  盖
83  卡止片
83a 切入部
84  切口
85  折回部
86  左下延伸设置板
87  右下延伸设置板
88  包装容器下壁
89、90  ***片
91、92  卡挂片
95  膜片
96、97  粘接剂
A、A2、A3、A4  包装容器
B、B2、B3  后室
C、C2、C3、C4  主体部(收容室)
D   取出窗
E   收容空间
F   取出口
G   取出窗(开口部)
H   收容空间
I   前空间
J   后空间
K   取出口
L   前室
M   ***口
X、X2、X3  纸型
Y、Y2、Y3  纸型
Z   规定量

Claims (10)

1.一种纸制包装容器,其用于收容食品,其特征在于,具备:
收容室,其包括前壁及后壁;
口盖构件,其以从所述后壁的上缘向上方延伸出的方式延伸设置,且向前方及下方折弯,由此覆盖所述收容室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前壁的至少上部前表面重叠来关闭所述收容室;
粘接机构,其夹设在所述前壁的上部前表面与所述口盖构件之间,将所述口盖构件粘接于所述前壁的上部前表面;
分离部,其以借助所述重叠的所述口盖构件而观察不到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前壁的上部,且能够从所述前壁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前壁的上部且由能够使该上部从所述前壁分离的切离加工线包围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当打开所述口盖构件时,在与该口盖构件粘接的所述前壁的上部配置的分离部从所述前壁分离而与所述口盖构件一起打开,在所述前壁的上部露出与所述收容室连通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离加工线包括具有断续地形成于所述前壁的短的切入部的孔眼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机构包括双面粘接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制包装容器具有废品室,该废品室设置在所述收容室的下部,且通过打开所述收容室的下壁而能够进行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室包括:
前室,其位于前方;
后室,其在所述前室的后方与所述前室相邻,且以相对于所述前室能够向上方滑动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前室组合,
所述口盖构件以从所述后室的后壁的上缘向上方延伸出的方式延伸设置,
能够分离的所述前壁的上部设置于所述前室的前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室通过解除与所述前室的组合而形成能够独立使用的包装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壁的上部形成有在打开所述口盖构件时露出的所述开口部,
该开口部由作为所述分离部的膜片覆盖,
所述膜片与所述口盖构件粘接,当打开所述口盖构件时,所述膜片与该口盖构件一起被从开口部拆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制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壁的上部的开口部及覆盖该开口部的膜片设置成:在所述口盖构件关闭而与所述前壁重叠的状态下,被所述口盖构件遮挡而观察不到。
CN201380029107.2A 2012-06-07 2013-05-13 纸制包装容器 Pending CN1043344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0178 2012-06-07
JP2012130178A JP6057410B2 (ja) 2012-06-07 2012-06-07 紙製包装容器
PCT/JP2013/063334 WO2013183403A1 (ja) 2012-06-07 2013-05-13 紙製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4458A true CN104334458A (zh) 2015-02-04

Family

ID=49711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9107.2A Pending CN104334458A (zh) 2012-06-07 2013-05-13 纸制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057410B2 (zh)
KR (1) KR20150023655A (zh)
CN (1) CN104334458A (zh)
TW (1) TW201418114A (zh)
WO (1) WO20131834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8610A (zh) * 2021-12-08 2022-03-08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试剂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3488B2 (ja) * 2012-08-17 2017-03-29 株式会社ロッテ 板状物品用の包装構造
KR102080718B1 (ko) * 2018-08-30 2020-02-24 광동제약 주식회사 슬라이드형 디스플레이 포장박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5436A (ja) * 1992-03-24 1994-05-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菓子用紙箱
JP3955356B2 (ja) * 1997-06-12 2007-08-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用箱、該箱と板状内容物からなる包装体、及び該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263282A (ja) * 2004-03-19 2005-09-2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蓋付きカートン
JP2006176188A (ja) * 2004-12-24 2006-07-06 Otsuka Hoso Kogyo Kk ボトムロック函体
JP4797645B2 (ja) * 2005-09-30 2011-10-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再閉鎖可能な紙箱
JP4888021B2 (ja) * 2006-09-29 2012-02-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箱
JP5241035B2 (ja) * 2008-01-18 2013-07-17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シガレットパッケージ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8610A (zh) * 2021-12-08 2022-03-08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试剂盒
CN114148610B (zh) * 2021-12-08 2022-06-03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试剂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52884A (ja) 2013-12-19
WO2013183403A1 (ja) 2013-12-12
KR20150023655A (ko) 2015-03-05
JP6057410B2 (ja) 2017-01-11
TW201418114A (zh) 201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4080B1 (en) Packaging for smoking articles
CN100574659C (zh) 用于棒状吸烟物的包装盒
EP2455302A1 (en) Cigarette package
JPWO2005087619A1 (ja) 棒状喫煙物品のヒンジリッド型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ブランク
CN101107172A (zh) 包装
KR101596905B1 (ko) 담배용 패킷 및 해당 블랭크
CN100369792C (zh) 棒状吸烟物的合页盖型包装盒及其坯料
CN104334458A (zh) 纸制包装容器
EP3995408B1 (en) Package including access opening with closure flap
WO2013130085A1 (en) Package for consumable products
TWI665135B (zh) Sandwich packaging bag
US20090266725A1 (en) Cigarette pack
EP3448761B1 (en) Method of forming multi-compartment tobacco pouch
JP2005058230A (ja) タバコ商品のヒンジ式蓋付き硬質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ためのブランク材
JP4888021B2 (ja) 包装箱
CN104540749A (zh) 板状物品用的包装构造、包装容器以及包装单体
WO2017055969A1 (en) Tobacco pouch with pocket
JP5128965B2 (ja) 包装材と包装方法
JP2017186064A (ja) 包装箱
JP2015193387A (ja) 包装容器
JP3199781U (ja) 情報・包装シート付き包装用箱
US20130323356A1 (en) Packaging container and confectionery product contained in packaging container
JP2017007724A (ja) 包装箱
KR200473572Y1 (ko) 캡슐용 포장케이스
JP4693929B1 (ja) ケ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