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1106B - 针状体及针状体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状体及针状体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1106B
CN104321106B CN201380025013.8A CN201380025013A CN104321106B CN 104321106 B CN104321106 B CN 104321106B CN 201380025013 A CN201380025013 A CN 201380025013A CN 104321106 B CN104321106 B CN 1043211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layer
spicule
aqueous solution
jut
suppor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50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1106A (zh
Inventor
田上英惠
加藤洋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2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1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1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e.g. through microneedle arrays, needleless inj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39/026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53Methods for producing micronee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01/00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e.g. viscose,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59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供容易剥离的针状体。针状体的制造方法中,针状体具备具有针状形状的突起部及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向具有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凹部的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向上述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使上述凹版内的水溶液干燥,形成针状体的工序;以及从上述凹版剥离针状体的工序;而且,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和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为液液分散体系。

Description

针状体及针状体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及针状体。
背景技术
从皮肤上使药剂等送达物渗透而向体内投放送达物的方法即经皮吸收法,作为能够不给人体带来疼痛地简便地投放送达物的方法而被使用。
在经皮投放的领域中,提出使用形成有μm等级的针的针状体对皮肤进行穿孔而向皮肤内投放药剂等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作为针状体的制造方法而提出了:使用机械加工来制作原版,从该原版形成转印版,使用该转印版进行转印加工成型(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作为针状体的制造方法而提出了:使用蚀刻法来制作原版,从该原版形成转印版,使用该转印版进行转印加工成型(参照专利文献3)。
此外,作为构成针状体的材料,优选为即使假设破损的针状体残留在体内的情况下也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的材料,作为这种材料提出有甲壳素、壳聚糖等生物相溶性材料(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8-931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8/013282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8/004597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8/020632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用这种生物相溶性材料来制作针状体的情况下,一般是通过从材料的溶液中利用干燥等方法来除去溶剂来进行制作。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含有送达物的针部分在皮肤内部溶解的溶解型针状体的情况下,需要将针状体粘贴到皮肤上一定时间,存在外观上的课题。特别是,在将针状体向脸部进行穿刺的情况下成为较大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解决本课题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及针状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针状体的制造方法,该针状体具备具有针状形状的突起部及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向具有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凹部的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向上述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使上述凹版内的水溶液干燥,形成针状体的工序;以及从上述凹版剥离针状体的工序;而且,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和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为液液分散体系。
此外,作为技术方案2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侧层及上述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为8N/15mm宽度以下。
此外,作为技术方案3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上述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后、且向上述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前,具有使上述凹版内的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干燥的工序。
此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比重比上述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比重大。
此外,技术方案5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普鲁兰多糖、右旋糖苷中选择的材料,上述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选择的材料。
此外,作为技术方案6的发明,为一种针状体,具备具有针状形状的突起部及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这至少两层,上述突起部侧层及上述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为8N/15mm宽度以下。
此外,作为技术方案7的发明,为一种针状体,具备具有针状形状的突起部及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这至少两层,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普鲁兰多糖、右旋糖苷中选择的材料,上述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选择的材料。
发明的效果
在通过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得到的两层结构的针状体中,通过使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容易剥离,由此能够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在使突起部侧层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仅将支撑基板侧层从皮肤剥离,能够使向皮肤穿刺的针状体不醒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是制造图3(a)记载的针状体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是制造图3(b)记载的针状体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是制造图3(d)记载的针状体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针状体向皮肤的穿刺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针状体向皮肤的穿刺方法(其它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针状体具备具有针状形状的突起部以及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基板,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向具有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凹部的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向上述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使上述凹版内的水溶液干燥而形成针状体的工序;以及从上述凹版剥离针状体的工序,而且,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和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为液液分散体系。
通过设为本构成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能够使所得到的针状体的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较小,能够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在使突起部侧层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仅将支撑基板侧层从皮肤剥离。
并且,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优选为,突起部侧层及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为8N/15mm宽度以下。通过将剥离强度设为上述范围内,能够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在使突起部侧层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仅将支撑基板侧层从皮肤剥离。
并且,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优选为,在向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后、向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前,具备使凹版内的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干燥的工序。
通过在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后设置暂时干燥工序,由此使得针状体的制造方法与在向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后不进行干燥就进行向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使所得到的针状体的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较小。
并且,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优选为,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比重比上述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比重大。通过设为上述大小关系,能够使所得到的针状体的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较小。特别是,在制造向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后不进行干燥就进行向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的针状体的情况下,优选使2种水溶液的比重关系成为上述大小关系。另一方面,在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后设置暂时干燥工序的情况下,即使2种水溶液的比重不满足上述大小关系,也能够使所得到的针状体的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较小。
并且,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优选为,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普鲁兰多糖、右旋糖苷中选择的材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选择的材料。通过从上述材料中选择各层的形成材料,由此能够使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和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成为液液分散体系,能够使所得到的针状体的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较小。
此外,本发明的针状体具备具有针状形状的突起部及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这至少两层,上述突起部侧层及上述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为8N/15mm宽度以下。通过将剥离强度设为上述范围内,由此能够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在使突起部侧层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仅将支撑基板侧层从皮肤剥离。
此外,本发明的针状体具备具有针状形状的突起部及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这至少两层,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普鲁兰多糖、右旋糖苷中选择的材料,上述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选择的材料。从这些材料选择而形成的针状体能够使所得到的针状体的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较小,能够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在使突起部侧层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仅将支撑基板侧层从皮肤剥离。
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本发明的针状体的构造及材料进行说明,其次对该针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立体图。图2表示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示意图。此外,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特征在于,具备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这至少两层,但图1及图2所示的针状体未图示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
本发明的针状体是指由支撑基板32和突起部34构成的成型体。突起部的形状是适合对皮肤进行穿刺的形状即可,可以适当地设计。作为突起部的形状,具体地说可以是圆锥、角锥、圆柱、棱柱、铅笔形状(躯体部为柱状,前端部为锥形状)等。此外,也可以是(1)在支撑基板上突起部为一个的形状、(2)在支撑基板上突起部林立有多个的形状中的任一种。
此外,在支撑基板上林立有多个突起部的情况下,优选各突起部排列为阵列状。在此,“阵列状”是指各单位针状体并列的状态,例如包括栅格排列、最密填充排列、同心圆状排列、随机排列等图案。
图2(a)是从针状体的突起部侧观察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针状体的I-I′面的剖视图。
在本发明的针状体1中,针状的突起部34的尺寸优选具有适合在皮肤上形成穿刺孔的粗细和长度。具体地说,图2所示的突起部34的高度H优选为10μm以上1000μm以下的范围内。突起部的高度H是从支撑基板32到突起部34前端的距离。
突起部的高度H在上述范围内优选考虑穿刺了针状体时形成的穿刺孔在皮肤内形成到哪种深度来进行决定。
特别是,在使穿刺针状体时形成的穿刺孔止步于“角质层内”的情况下,针状体的突起部的高度H例如优选为10μm以上3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范围内。
此外,在使穿刺了针状体时形成的穿刺孔止步于“贯通角质层但未达到神经层的长度”的情况下,针状体的突起部的高度H优选为200μm以上7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上5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内。
并且,在使穿刺了针状体时形成的穿刺孔止步于“穿刺孔到达真皮的长度”的情况下,针状体的突起部的高度H优选为200μm以上500μ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在使穿刺了针状体时形成的穿刺孔止步于“穿刺孔到达表皮的长度”的情况下,针状体的突起部的高度H优选为200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内。
突起部的宽度D优选为1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内。突起部的宽度D在上述范围内优选考虑穿刺了针状体时形成的穿刺孔在皮肤内形成到哪种深度等来进行决定。
突起部的宽度D是将突起部与基板面平行地进行投影时与支撑基板相接的突起部的长度中最大的长度。例如,在突起部为圆锥状的情况下,突起部与支撑基板相接的面的圆的直径成为宽度D。在突起部为正四角锥的情况下,突起部与支撑基板相接的面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成为宽度D。此外,在突起部为圆柱的情况下,突起部与支撑基板相接的面的圆的直径成为宽度D。在突起部为正四棱柱的情况下,突起部与支撑基板相接的面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成为宽度D。
长宽比优选为1以上10以下的范围内。长宽比A使用突起部的高度H和宽度D而通过A=H/D来定义。
在实施方式的针状体中,突起部如锥形状那样具有前端角,在该突起部其贯通角质层的情况下,突起部的前端角θ优选为5°以上3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20°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前端角θ是指将突起部与支撑基板面平行地投影时的角度(顶角)中最大的角度。
图3表示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示意剖视图。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特征在于,具备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这至少两层,该突起部侧层与该支撑基板侧层由不同的成分构成。
在图3(a)记载的本发明的针状体中,在支撑基板32内突起部侧层16与支撑基板侧层18分离。
在图3(b)记载的本发明的针状体中,在支撑基板32内突起部侧层16与支撑基板侧层18分离,并且,支撑基板32内的突起部侧层16以比支撑基板的外形小的面积形成。
在图3(c)记载的本发明的针状体中,在支撑基板32与突起部34的接合位置处突起部侧层16与支撑基板侧层18分离。
在图3(d)记载的本发明的针状体中,在突起部34内突起部侧层16与支撑基板侧层18分离。
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特征在于,突起部侧层16和支撑基板侧层18通过日本工业标准JISK6854-1(1999)“粘合剂―剥离粘合强度试验方法―第一部:90度剥离试验”测定的剥离强度为8N/15mm宽度以下。使突起部侧层和撑基板侧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为8N/15mm宽度以下,使两层容易进行剥离,由此能够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在使突起部侧层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仅将支撑基板侧层从皮肤剥离,能够使向皮肤穿刺的针状体不醒目。由此,能够改善使用时的外观上的问题。特别是,在图3(b)、(c)、(d)的针状体中,能够较大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的针状体中,突起部侧层16和支撑基板侧层18的剥离强度优选为0.5N/15mm宽度以上8N/15mm宽度以下。在剥离强度低于0.5N/15mm宽度时,在从凹版剥离针状体时有时不能够良好地剥离。此外,突起部侧层16和支撑基板侧层18的剥离强度进一步优选为1N/15mm宽度以上3N/15mm宽度以下。
在本发明的针状体中,构成突起部侧层16的材料优选为生物降解性的多糖类,例如有右旋糖苷、糊精、胶质(pectin)、普鲁兰多糖、硫酸软骨素盐、藻酸盐、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此外,也可以是这些生物降解性的多糖类的混合。通过作为突起部侧层16而使用生物降解性的多糖类,由此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能够在皮肤内使突起部侧层16溶解。由此,在使突起部侧层含有药效成分的情况下,能够向皮肤内迅速导入送达物。
构成支撑基板侧层18的材料优选为多糖类且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例如有右旋糖苷、糊精、胶质、普鲁兰多糖、硫酸软骨素盐、藻酸盐、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此外,也可以是这些生物降解性的多糖类的混合。
在这其中,作为构成突起部侧层16的材料而优选使用普鲁兰多糖、右旋糖苷,作为构成支撑基板侧层18的材料而优选使用从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选择的材料。其理由是为了能够容易地使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成为8N/15mm宽度以下。这基于:本材料的水溶液的组合为液液分散体系、以及构成突起部侧层16的材料的水溶液与构成支撑基板侧层18的材料的水溶液相比较比重更大。
在本发明的针状体中,能够含有用于向皮肤内送达的送达物。作为送达物,能够包括药理活性物质、化妆品送达物。此时,作为送达物而使用了具有芳香的材料的情况下,在使用时能够赋予味道,优选作为美容品使用。
上述药理活性物质可以根据用途来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是流感等的疫苗、癌患者的止痛药、胰岛素、生物制剂、基因治疗药、注射剂、经口剂、皮肤适用制剂等。本发明的针状体对皮肤进行穿刺,因此除了以往的经皮投放所使用的药理活性物质以外,还能够用于需要皮下注射的药理活性物质。特别是,作为注射剂的疫苗等在使用针状体的情况下,投放时没有疼痛,因此适合于对儿童的应用。此外,在以往的经口剂的投放中,儿童很难服用经口剂,但在使用针状体的情况下,在投放时不需要服用药剂,因此适合于对儿童的应用。
在使穿刺的针溶出到皮肤内部并且使送达物送达体内的溶解型针状体中,使针状体的内部含有送达物。然而,以往存在未溶出到皮肤内部而残留在针状体的支撑基板上的药剂变得浪费这种问题。通过仅使突起部侧层含有送达物,由此能够解决药剂的浪费。
上述化妆品组成物是作为化妆品及美容品使用的组成物。例如,能够列举保湿剂、色料、香料、示出美容效果(对于皱纹、疤痕、妊娠纹等的改善效果,对于脱毛的改善效果等)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此外,特别是,在使穿刺孔的深度止步于“角质层内”的情况下,能够使送达物滞留在角质层内。由于角质层不断通过新陈代谢而新生成,因此角质层内的送达物随着时间向体外排出。因此,通过皮肤的清洗、使皮肤去死皮等,能够将送达物排掉。
此外,在止步于“使穿刺孔为贯通角质层而未达到神经层的长度”的情况下,能够将送达物送达到比角质层深的位置。角质层上形成的穿刺孔随着时间而被堵塞,因此送达到角质层下的送达物以通过被角质层与外界隔离的状态保持在生物体内。因此,送达物由于角质层的新陈代谢、皮肤护理等清洗而剥落的情况减少,能够长期间地保持。
因此,在用于美容用途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维持长期间的化妆状态,因此特别是,能够良好地用于眉、眼周围、唇周围等要求长期间保持颜色的部位的化妆品组成物的送达。
此外,能够良好地用作应对在角质层以下的部位存在原因的皮肤异常(点状的斑点等)的处方(化妆、治疗等)。
本发明的针状体的特征在于,突起部侧层、支撑基板侧层由不同的成分构成。所谓“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可以是在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中使用的多糖类为不同的材料,也可以是在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中使用的多糖类相同而送达物这样的其他成分为不同的材料。
此外,在本发明的针状体中,不排除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不明确地分离、而在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之间具备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混合层的针状体。在具备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混合层的针状体中,能够使后述的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较高。
在本发明的针状体中,能够仅使突起部侧层含有送达物,不使支撑基板侧层含有。通过仅使突起部侧层含有送达物,由此能够高效地利用送达物。
另一方面,在通过针状体投放送达物时,也可以是,在针状体向皮肤穿刺之前或者向皮肤穿刺之后,将送达物涂覆在成为对象的皮肤上。此时,也可以是,在针状体中配置送达物而且在成为对象的皮肤表面上也涂覆送达物。
此外,本发明的针状体也可以是,在上述突起部的表面具备送达物。
此外,在本发明的针状体中,支撑基板也可以具有挠性。通过设为具有挠性的支撑基板,由此对于曲面、生物体皮肤等具有挠性的对象能够良好地穿刺。此外,在具有挠性的情况下,通过设为辊状,能够形成突起部林立的辊。
此外,关于使用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处方,也可以使用用于对***的位置及方向进行固定的涂抹器。
接下来,对该针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4表示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4表示对图3(a)记载的针状体进行制造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调制水溶液的工序>
分别调制用于形成突起部侧层16和支撑基板侧层18的材料的水溶液。
<制作凹版的工序>
接下来,准备具有针状图案的凹版10(图4(a))。作为决定针状体的形状的原版的制造方法,可以根据针状体的形状而适当地使用公知的制造方法。此时,可以使用细微加工技术来形成原版,作为细微加工技术例如可以使用光刻法、湿式蚀刻法、干式蚀刻法、喷砂法、激光加工法、精密机械加工法等。作为从原版形成凹版的方法,可以适当地使用公知的形状转印法。例如,能够列举(1)通过Ni电铸法来形成Ni的凹版,(2)使用熔融树脂进行的转印成型等。
<填充针状体材料的工序>
接下来,如图4(b)所示那样,向上述凹版10供给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的溶剂是将针状体材料溶解的溶剂即可,使用水。此外,也可以与水一起添加醇等其他溶剂成分。
在供给水溶液之后,根据情况也可以进行加热干燥。通过进行加热干燥,能够抑制与接下来填充的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在界面附近的混合。特别是,在与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相比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的比重更大的情况下,进行加热干燥较好。
接下来,如图4(c)所示那样,向突起部侧层16上供给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的溶剂是将针状体材料溶解的溶剂即可,使用水。此外,也可以与水一起添加醇等其他溶剂成分。特别是,优选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和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形成相互不混合的液液分散体系。此外,优选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的比重比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更大。
例如,为了能够使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和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为相互不混合的液液分散体系并且使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的比重比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更大,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能够选择普鲁兰多糖水溶液、右旋糖苷水溶液,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能够选择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羟乙基纤维素水溶液、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组合。
关于水溶液的供给方法,也可以根据凹版的形状·尺寸来适当地选择公知的方法。例如,作为水溶液供给方法,可以使用旋涂法、喷墨法、使用分配器的方法、浇铸法等。此外,在填充时,可以使凹版周围的环境为减压下或者真空下。
<使针状体材料干燥的工序>
接下来,使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干燥、硬化。干燥方法可以是自然干燥、使用热板的底面加热、基于热风干燥的干燥等,根据环境适当地选择。但是,干燥温度需要为水溶液不沸腾的温度。干燥温度优选为至少110℃以下的温度。
<将针状体从凹版剥离的工序>
若在干燥结束后从凹版10剥离,则能够得到针状体1。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和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形成相互不混合的液液分散体系,因此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和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在保持两层状态下干燥,能够得到具有两层构造的针状体。
图5表示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5表示对图3(b)记载的针状体进行制造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在图5中,在准备具有针状图案的凹版10(图5(a))时,准备能够拆下、而且能够将凹版的与支撑基板对应的部分包围的外缘部的第二版11。
接下来,如图5(b)所示那样,向上述凹版10供给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接下来,对凹版内的水溶液进行干燥。作为干燥而优选加热干燥,通过进行干燥,能够抑制在与接下来填充的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的界面附近产生混合。接下来,将第二版11从凹版拆下。在将第二版从凹版除去之后,如图5(c)所示那样,向突起部侧层16上供给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接下来,使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干燥、硬化。若在干燥结束后从凹版10剥离,则得到图5(d)所示的针状体。
图6表示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6表示对图3(d)记载的针状体进行制造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在图6中,准备具有针状图案的凹版10(图6(a))。接下来,如图6(b)所示那样,向上述凹版10供给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此时,向凹版的与突起部对应的部分通过喷墨法供给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在图6(b)中,从喷墨喷嘴14喷出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接下来,对凹版内的水溶液进行干燥。作为干燥而优选加热干燥,通过进行干燥,能够抑制在与接下来填充的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的界面附近产生混合。接下来,如图6(c)所示那样,向突起部侧层16上供给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接下来,使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8′干燥、硬化。在干燥结束后,从凹版10剥离,得到图6(d)所示的针状体。
在制造图3的(c)、(d)所示那样的仅在突起部具备突起部侧层的针状体的情况下,作为向凹版10供给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16′的方法,能够良好地使用喷墨法。通过使用喷墨法,能够大幅度减少高价的送达物的使用量。
接下来,对使用了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向皮肤的穿刺方法进行说明。
图7表示本发明的针状体向皮肤的穿刺方法的说明图。
首先,准备具有本发明的突起部侧层16和支撑基板侧层18的针状体(图7(a))。接下来,将本发明的针状体向皮肤S进行穿刺(图7(b))。最后,将本发明的针状体在突起部侧层16与支撑基板侧层18的界面进行剥离(图7(c))。如以上那样,在本发明的针状体中,通过使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容易进行剥离,由此能够在将针状体向皮肤穿刺后在使突起部侧层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仅将支撑基板侧层从皮肤剥离,能够使对皮肤穿刺的针状体不醒目。
图8表示本发明的针状体向皮肤的穿刺方法的说明图(其它方式)。
首先,使粘接胶带2粘贴在本发明的具备突起部侧层16和支撑基板侧层18的针状体的支撑基板侧。粘接胶带2在基材22上具备粘接层21(图8(a))。接下来,将固定于粘接胶带2的针状体向皮肤S进行穿刺(图8(b))。最后,将本发明的针状体在突起部侧层16与支撑基板侧层18的界面进行剥离(图8(c))。
此外,在使用了本发明的针状体的向皮肤的穿刺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将针状体向皮肤S穿刺了之后(图8(b)),将该针状体以向皮肤穿刺了的状态通过粘接胶带的粘接层粘贴到皮肤上并进行了保持之后,将本发明的针状体在突起部侧层16与支撑基板侧层18的界面进行剥离(图8(c))。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方式。
[实施例1]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作图3(a)所示的针状体。
(1)首先,使用精密机械加工在硅基板上形成)以1mm间隔、以6列6行的栅格状排列了36个正四角锥(底面38μm×38μm、高度120μm的针状体原版。接下来,在上述硅基板所形成的针状体原版上,通过电镀法以500μm的厚度形成镍膜,通过加热到90℃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对上述硅基板进行湿式蚀刻而进行除去,制作由镍形成的凹版。
(2)调制10重量%的普鲁兰多糖(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及10重量%的羟丙基纤维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
(3)使用旋涂法,向制作出的凹版填充普鲁兰多糖水溶液。
(4)将填充了普鲁兰多糖水溶液的凹版放置到设定为90℃的热板上,使其干燥30分钟而使水分蒸发。
(5)使用旋涂法,对形成有由普鲁兰多糖构成的层的凹版涂布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
(6)在室温下使其干燥,形成针状体。
(7)从凹版剥离针状体。
[实施例2]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作图3(a)所示的针状体。
(1)首先,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镍形成的凹版。
(2)调制10重量%的普鲁兰多糖(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及1重量%的甲基纤维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
(3)使用旋涂法,向制作出的凹版填充普鲁兰多糖水溶液。
(4)将填充了普鲁兰多糖水溶液的凹版放置到设定为90℃的热板上,使其干燥30分钟而使水分蒸发。
(5)使用旋涂法,对形成有由普鲁兰多糖构成的层的凹版涂布甲基纤维素水溶液。
(6)在室温下使其干燥,形成针状体。
(7)从凹版剥离针状体。
[实施例3]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作图3(a)所示的针状体。
(1)首先,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镍形成的凹版。
(2)调制10重量%的普鲁兰多糖(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及10重量%的羟乙基纤维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
(3)使用喷墨法,向制作出的凹版填充普鲁兰多糖水溶液。
(4)将填充了普鲁兰多糖水溶液的凹版放置到设定为90℃的热板上,使其干燥30分钟而使水分蒸发。
(5)使用旋涂法,对形成有由普鲁兰多糖构成的层的凹版涂布羟乙基纤维素水溶液。
(6)在室温下使其干燥,形成针状体。
(7)从凹版剥离针状体。
[实施例4]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作图3(a)所示的针状体。
(1)首先,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镍形成的凹版。
(2)调制10重量%的普鲁兰多糖(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及10重量%的羟丙基纤维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
(3)使用旋涂法,向制作出的凹版填充普鲁兰多糖水溶液。
(4)不对凹版中填充的普鲁兰多糖水溶液进行干燥,就使用旋涂法对填充了普鲁兰多糖水溶液的凹版涂布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
(5)在室温下使其干燥。
(6)从(5)的凹版剥离针状体。
[实施例5]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作图3(a)所示的针状体。
(1)首先,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镍形成的凹版。
(2)调制10重量%的右旋糖苷(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及10重量%的羟丙基纤维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
(3)使用旋涂法,向制作出的凹版填充右旋糖苷水溶液。
(4)不对凹版中所填充的右旋糖苷水溶液进行干燥,就使用旋涂法对填充有右旋糖苷水溶液的凹版涂布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
(5)在室温下使其干燥。
(6)从(5)的凹版剥离针状体。
[比较例1]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作针状体。
(1)首先,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镍形成的凹版。
(2)调制10重量%的羟丙基纤维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
(3)使用旋涂法,向制作出的凹版填充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
(4)将填充有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的凹版放置在设定为90℃的热板上,使其干燥30分钟而使水分蒸发。
(5)使用旋涂法,对形成有由羟丙基纤维素构成的层的凹版涂布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
(6)在室温下使其干燥,形成针状体。
(7)从凹版剥离针状体。
[比较例2]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作针状体。
(1)首先,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镍形成的凹版。
(2)调制10重量%的普鲁兰多糖(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
(3)使用旋涂法,向制作出的凹版填充普鲁兰多糖水溶液。
(4)将填充了普鲁兰多糖水溶液的凹版放置到设定为90℃的热板上,使其干燥30分钟而使水分蒸发。
(5)使用旋涂法,对形成有由普鲁兰多糖构成的层的凹版涂布普鲁兰多糖水溶液。
(6)在室温下使其干燥,形成针状体。
(7)从凹版剥离针状体。
[比较例3]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作针状体。
(1)首先,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由镍形成的凹版。
(2)调制10重量%的普鲁兰多糖(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及10重量%的藻朊酸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
(3)使用旋涂法,向制作出的凹版填充普鲁兰多糖水溶液。
(4)将填充了普鲁兰多糖水溶液的凹版放置到设定为90℃的热板上,使其干燥30分钟而使水分蒸发。
(5)使用旋涂法,对形成有由普鲁兰多糖构成的层的凹版涂布藻朊酸钠水溶液。
(6)在室温下使其干燥,形成针状体。
(7)从凹版剥离针状体。
(结果)
<液液分散体系及比重的确认>
将实施例1~实施例5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2种水溶液放入烧杯并放置5分钟之后,对烧杯内的水溶液的状态进行了确认。对于实施例1~5的水溶液,确认到各水溶液在烧杯内的上部和下部分离的样态(界面),确认到是液液分散体系。另一方面,对于比较例1~3的水溶液,未确认到在烧杯内的上部和下部分离的样态(界面)。
此外,对于实施例1~5的水溶液,确认到在烧杯下部存在普鲁兰多糖水溶液或者右旋糖苷水溶液,在烧杯的上部存在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或者羟乙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样态,确认到普鲁兰多糖水溶液或者右旋糖苷水溶液与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或者羟乙基纤维素水溶液相比较比重更大。
<针状体的构造比较>
将实施例1~实施例5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针状体相对于支撑基板垂直地切断,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对其截面进行观察时得知,实施例1~5具有两层构造。比较例3中,在突起部侧层与支撑基板侧层的界面观察到藻朊酸钠与普鲁兰多糖混合的样态。实施例4虽然确认到了两层构造,但在突起部侧层与支撑基板侧层的界面观察到了羟丙基纤维素与普鲁兰多糖一部分混合的样态。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为单层构成,未确认到界面。
<针状体的90度剥离强度测定>
参考日本工业标准JISK6854-1(1999)“粘合剂剥离粘合强度试验方法―第一部:90度剥离试验”,对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的紧贴强度进行了测定。将从凹版剥离的针状体切割为宽度15mm的长条形。将切割为长条形的针状体的一部分剥离为突起部侧层和支撑基板侧层,将其端部固定到张力测试机的抓紧部分。此时,以成为90度剥离的方式固定端部。从上述状态以抓紧移动速度50mm/min进行拉伸试验,将最大力作为剥离强度。针状体的强度测定结果在表1表示。此外,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突起部侧层与支撑基板侧层的粘合强度较高,未能在突起部侧层与支撑基板侧层的界面使其剥离。
[表1]
实施例1~实施例3及实施例5为,使填充到凹版的突起部侧层水溶液暂时干燥,因此成型的针状体成为清晰地确认到界面的两层构造。在未进行突起部侧层水溶液填充后的干燥的实施例4中,虽然为两层构造,但在突起部侧层与支撑基板侧层的界面确认到材料的局部混合的样态,两层的剥离强度与实施例1相比较稍强,需要1.5N/15mm宽度的力。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在突起部侧层与支撑基板侧层的界面,藻朊酸钠与普鲁兰多糖混合,因此两层的粘合力较强,需要9.5N/15mm宽度的力。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针状体能够利用到需要微小针状体的各种领域。例如,能够期待作为MEMS器件、光学部件、试料夹具、药物开发、医疗用途、化妆品、美容用途等所使用的针状体进行应用。
符号的说明
1…针状体
34…突起部
32…支撑基板
16…突起部侧层
18…支撑基板侧层
10…凹版
11…第二版
16′··形成突起部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
18′··形成支撑基板侧层的材料的水溶液
14…喷墨喷嘴
2…粘接胶带
21…粘接层
22…基材

Claims (5)

1.一种针状体的制造方法,该针状体具备具有针状形状的突起部及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向具有与上述突起部对应的凹部的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
向上述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
使上述凹版内的水溶液干燥,形成针状体的工序;以及
从上述凹版剥离针状体的工序;
而且,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和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为液液分散体系。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侧层及上述支撑基板侧层的剥离强度为8N/15mm宽度以下。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上述凹版供给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后、且向上述凹版供给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工序之前,具有使上述凹版内的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干燥的工序。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比重比上述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的水溶液的比重大。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针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普鲁兰多糖、右旋糖苷中选择的材料,上述支撑基板侧层形成材料包括从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选择的材料。
CN201380025013.8A 2012-06-22 2013-06-10 针状体及针状体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3211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0736 2012-06-22
JP2012140736 2012-06-22
PCT/JP2013/065984 WO2013191025A1 (ja) 2012-06-22 2013-06-10 針状体及び針状体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1106A CN104321106A (zh) 2015-01-28
CN104321106B true CN104321106B (zh) 2017-05-24

Family

ID=4976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5013.8A Active CN104321106B (zh) 2012-06-22 2013-06-10 针状体及针状体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19141B2 (zh)
EP (1) EP2865409B1 (zh)
JP (1) JP6237621B2 (zh)
KR (1) KR102140553B1 (zh)
CN (1) CN104321106B (zh)
WO (1) WO20131910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6429A1 (de) 2013-06-28 2014-12-31 Festo Ag & Co. Kg Linearantrieb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6369026B2 (ja) * 2014-01-21 2018-08-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およ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製造方法
KR102135495B1 (ko) * 2014-02-27 2020-07-17 히사미쓰 세이야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마이크로 니들·시트
JP6806056B2 (ja) * 2015-06-23 2021-01-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針状体の製造方法
KR102486502B1 (ko) * 2015-09-15 2023-01-09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여드름 치료제 전달을 위한 용해성 미세바늘 패치
USD801523S1 (en) * 2016-01-21 2017-10-31 Roger Khouri Needle cartridge
EP3459584B1 (en) * 2016-05-31 2021-03-31 Nissha Co., Ltd. Microneedle arr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18015322A (ja) * 2016-07-28 2018-0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経皮吸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751035B2 (ja) * 2017-02-28 2020-09-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針状凸部を有する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8714273B (zh) * 2018-06-08 2021-02-05 广州蔻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分子微针制备***及高分子微针制备方法
USD910841S1 (en) * 2020-05-14 2021-02-16 Gravity Holdings, LLC Circular hypodermic needle array with evenly spaced needles
USD910844S1 (en) * 2020-05-14 2021-02-16 Gravity Holdings, LLC Rectangular hypodermic needle array with evenly spaced needles
USD920505S1 (en) * 2020-05-14 2021-05-25 Gravity Holdings, LLC Square shaped hypodermic needle array
USD921194S1 (en) * 2020-05-14 2021-06-01 Gravity Holdings, LLC Triangular hypodermic needle array
USD910843S1 (en) * 2020-05-14 2021-02-16 Gravity Holdings, LLC Triangular hypodermic needle array with evenly spaced needles
USD920506S1 (en) * 2020-05-14 2021-05-25 Gravity Holdings, LLC Rectangular hypodermic needle array
USD921193S1 (en) * 2020-05-14 2021-06-01 Gravity Holdings, LLC Circular hypodermic needle array
USD910842S1 (en) * 2020-05-14 2021-02-16 Gravity Holdings, LLC Square shaped hypodermic needle array with evenly spaced needles
JP1687031S (zh) * 2020-06-30 2021-06-07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5384A (fr) 1972-02-14 1973-08-13 Ici Ltd Pansements
US6440096B1 (en) * 2000-07-14 2002-08-27 Becton, Dickinson And Co. Micro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icrodevice
EP2036586B1 (en) 2006-07-04 2015-09-0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needle
EP2789363B1 (en) 2006-07-27 2016-11-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needle
WO2008020632A1 (fr) 2006-08-18 2008-02-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Micro-aiguille et timbre à micro-aiguilles
WO2009048607A1 (en) * 2007-10-10 2009-04-16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Vaccine delivery via microneedle arrays
WO2010095456A1 (ja) * 2009-02-23 2010-08-26 株式会社メドレックス 剣山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アプリケーター
JP2010233674A (ja) * 2009-03-30 2010-10-21 Fujifilm Corp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製造方法
EP2441437B1 (en) * 2009-06-10 2018-08-08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Microneedle device
SG183421A1 (en) 2010-02-24 2012-09-27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Micro-needle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CA2797205C (en) * 2010-04-28 2019-04-1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dical devices for delivery of sirna
JP6327852B2 (ja) * 2010-05-04 2018-05-23 コリウム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微小突起アレイを使用した副甲状腺ホルモンの経皮送達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12283A1 (en) 2015-04-23
EP2865409A1 (en) 2015-04-29
JP6237621B2 (ja) 2017-11-29
CN104321106A (zh) 2015-01-28
WO2013191025A1 (ja) 2013-12-27
KR102140553B1 (ko) 2020-08-03
EP2865409B1 (en) 2020-06-24
EP2865409A4 (en) 2016-03-16
US9919141B2 (en) 2018-03-20
JPWO2013191025A1 (ja) 2016-05-26
KR20150020535A (ko) 2015-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1106B (zh) 针状体及针状体制造方法
WO2014077242A1 (ja) 経皮吸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481613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およ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153866A (ja) 経皮吸収シート及び経皮吸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522342A (ja) 1つ以上の化粧品成分を含む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US10456504B2 (en) Acicular body
US1036340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cicular body
CN107415104A (zh) 模塑成形体和经皮吸收片的制造方法
CN111372745B (zh) 制造针尖具有涂覆部的微针的方法和装置
CN210494885U (zh) 金属储药微针贴片
US9675545B2 (en) Acicular body
JP2015062518A (ja) 針状体の製造方法
JP6398293B2 (ja) 針状体デバイス
JP2017023511A (ja) 針状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