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8100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98100B
CN104298100B CN201410334103.1A CN201410334103A CN104298100B CN 104298100 B CN104298100 B CN 104298100B CN 201410334103 A CN201410334103 A CN 201410334103A CN 104298100 B CN104298100 B CN 104298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tream
toner
vibration
image form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41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98100A (zh
Inventor
向高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98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8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98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81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从图像形成部回收的不需要的调色剂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回收调色剂的性能。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回收通道、调色剂回收装置和第一控制部。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产生的不需要的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回收通道。所述调色剂回收装置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把所述调色剂与由空气流生成部产生的所述空气流一起用过滤器回收。所述第一控制部根据有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环境、调色剂像的印刷率、薄片体的印刷张数、以及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条件,控制使所述过滤器振动的振动部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回收不需要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回收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向在像载体(例如感光鼓或转印带)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影显影,在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像。调色剂积存在显影装置中,从配置在显影装置上的显影辊向像载体提供调色剂。
积存在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中,带电少的调色剂容易向显影装置的周围飘散。所述飘散的调色剂往往会污染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内外。例如大家知道从含有像载体的图像形成位置通过排气管道回收飘散的调色剂的技术。
在所述技术中,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条件变化而导致飘散的调色剂增加的情况下,回收飘散的调色剂的性能降低,从而导致排气管道被调色剂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从图像形成部回收的不需要的调色剂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回收调色剂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执行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印刷动作;回收通道,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边产生的不需要的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回收通道;调色剂回收装置,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并且将所述调色剂与所述空气流一起回收,其包括:过滤器,收集所述调色剂,而使所述空气流通过;空气流生成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中配置在比所述过滤器靠下游侧,执行产生所述空气流的吸气动作;振动部,执行使所述过滤器振动的振动动作;以及第一控制部,根据有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边环境的第一条件、有关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的第二条件、有关所述薄片体的印刷张数的第三条件、以及有关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的第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条件,控制所述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所述调色剂回收装置包括:罩,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并支承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空气流生成部;流入口,在所述罩上开口,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所述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流入口;排气口,在所述罩的前面部开口,从所述罩向前方排出所述空气流,而且,所述排气口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比所述空气流生成部靠下游侧,贮存部,在所述罩的底部贮存所述调色剂;通道下降部,在所述罩内与所述流入口连通地配置,将所述空气流向下方引导;以及通道上升部,在所述罩内与所述通道下降部在水平方向邻接地配置,与所述通道下降部连通,在将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所述空气流从所述贮存部引导至所述空气流生成部之前,将所述空气流向上方引导,所述通道上升部具有引导通道部,所述引导通道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所述流入口和所述空气流生成部之间,把所述空气流从下向上引导,所述空气流生成部配置在所述通道上升部的上方部分,将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空气流从所述排气口向所述罩的前方排出,所述过滤器配置在所述引导通道部的上方,并且使空气流进入的进入面朝向下方,因所述振动从所述过滤器落下的所述调色剂,因重力而堆积在所述贮存部中。
本发明提供的另外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执行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印刷动作;回收通道,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边产生的不需要的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回收通道;调色剂回收装置,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并且将所述调色剂与所述空气流一起回收,其包括:过滤器,收集所述调色剂,而使所述空气流通过;空气流生成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中配置在比所述过滤器靠下游侧,执行产生所述空气流的吸气动作;振动部,执行使所述过滤器振动的振动动作;以及第二控制部,根据有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边环境的第一条件、有关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的第二条件、有关所述薄片体的印刷张数的第三条件、以及有关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的第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条件,控制所述吸气动作的动作条件,所述调色剂回收装置包括:罩,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并支承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空气流生成部;流入口,在所述罩上开口,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所述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流入口;排气口,在所述罩的前面部开口,从所述罩向前方排出所述空气流,而且,所述排气口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比所述空气流生成部靠下游侧,贮存部,在所述罩的底部贮存所述调色剂;通道下降部,在所述罩内与所述流入口连通地配置,将所述空气流向下方引导;以及通道上升部,在所述罩内与所述通道下降部在水平方向邻接地配置,与所述通道下降部连通,在将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所述空气流从所述贮存部引导至所述空气流生成部之前,并将所述空气流向上方引导,所述通道上升部具有引导通道部,所述引导通道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所述流入口和所述空气流生成部之间,把所述空气流从下向上引导,所述空气流生成部配置在所述通道上升部的上方部分,将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空气流从所述排气口向所述罩的前方排出,所述过滤器配置在所述引导通道部的上方,并且使空气流进入的进入面朝向下方,因所述振动从所述过滤器落下的所述调色剂,因重力而堆积在所述贮存部中。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从图像形成部回收的不需要的调色剂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回收调色剂的性能。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回收通道和调色剂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回收通道和调色剂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回收装置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电气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和风扇的吸气动作的时序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振动部的设定条件的曲线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振动部的设定条件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其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以具有打印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全色数码复合机为例,但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装置。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黑白的图像形成装置。
<对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大体长方体形状的框体结构的装置主体10和配置在装置主体10上的自动送稿装置20。在装置主体10内部装有读取单元25、图像形成部30、定影部60、供纸部40(薄片体存放部)、输送路径50、以及输送单元55等。读取单元25以光学方式读取要复印的原稿图像。图像形成部30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像。定影部60把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供纸部40(薄片体存放部)贮存向图像形成部30输送的薄片体。输送路径50把薄片体从供纸部40或供纸盘46经由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部60输送到薄片体排出口10E。输送单元55构成输送路径50的一部分,输送薄片体。
图像形成部30执行在薄片体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动作(印刷动作)。图像形成部3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32、中间转印单元33和调色剂补充部34。图像形成单元32包括以串列方式配置的4个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图像形成单元32Y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32M形成品红色(M)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32C形成青色(C)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32Bk形成黑色(Bk)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单元33与图像形成单元32相邻配置。调色剂补充部34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3上。
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具有感光鼓321(像载体的一个例子)。此外,在各感光鼓321周围分别配置有带电器322、曝光器323、显影装置324、一次转印辊325和清洁装置326。
感光鼓321绕其轴转动,在其圆周面上承载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感光鼓321可以使用非晶态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带电器322使感光鼓321表面均匀带电。曝光器323具有激光光源、反射镜和透镜等光学***设备。曝光器323向感光鼓321的圆周面上照射基于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光,形成静电潜影。感光鼓321具有像载体的功能。
显影装置324在内部装有调色剂,为了使在感光鼓321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向感光鼓321的圆周面上提供调色剂。显影装置324使用双组分显影剂,并且包括螺旋送料器、磁辊和显影辊。如图1所示,各种颜色的显影装置324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
一次转印辊325与感光鼓321夹持中间转印单元33所具备的中间转印带331,形成狭缝部,把感光鼓321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1上。清洁装置326具有清洁辊等,对转印调色剂像后的感光鼓321的圆周面进行清扫。
中间转印单元33具有中间转印带331、驱动辊332和从动辊333。中间转印带331是绕在驱动辊332和从动辊333上的环形带。从多个感光鼓321向该中间转印带331的外圆周面的同一个部位重叠转印调色剂像。在图1中,中间转印带331绕逆时针转动。中间转印带331具有像载体的功能。
二次转印辊35(转印部)与驱动辊332的圆周面相对配置。二次转印辊35把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331转印到薄片体上。驱动辊332和二次转印辊35之间的狭缝部成为二次转印部,所述二次转印部把重叠涂覆在中间转印带331上的全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在驱动辊332或二次转印辊35中的某一个辊上,施加与调色剂像的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偏置电压,而另一个辊接地。此外,浓度传感器35A配置在比驱动辊332靠向中间转印带331的转动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上。浓度传感器35A与中间转印带331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浓度传感器35A根据在中间转印带331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浓度输出电信号。
调色剂补充部34包括黄色用调色剂容器34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34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34C和黑色用调色剂容器34Bk。这些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分别贮存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各个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通过图中省略的供给路径,向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的显影装置324提供各种颜色的调色剂。
供纸部40具有双层的供纸盒40A、40B,其中装有要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这些供纸盒40A、40B可以从装置主体10的前方,向跟前的方向拉出。供纸部40中装有向二次转印辊35输送的薄片体。供纸部40配置在比前述的显影装置324靠下方。
定影部60是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实施把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定影部60包括加热辊61、定影辊62、加压辊63、定影带64和感应加热单元65。加压辊63与定影辊62压力接触,形成定影狭缝部。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由感应加热单元65进行感应加热,并把热量提供给所述定影狭缝部。薄片体通过定影狭缝部,由此把转印到薄片体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该薄片体上。
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有回收通道7和调色剂回收单元8(调色剂回收装置的一个例子)。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24、回收通道7和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立体图。此外,图3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是装在图中没有表示的黑白数码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上的回收通道7A的一部分和调色剂回收单元8A的立体图。
参照图2,回收通道7配置在相邻配置的各种颜色的显影装置324(324Y、324M、324C、324Bk)的后方。回收通道7把在图像形成部30的显影装置324内部产生的飘散的调色剂(不需要的调色剂的一个例子),与空气流一起回收,并使其流入后面叙述的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流入口800。回收通道7从显影装置324沿大体水平方向输送所述调色剂。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回收通道7也可以回收在显影装置324的周边或图像形成部30的其他部分周边飘散的调色剂。回收通道7包括主通道70、黄色通道71、品红色通道72、青色通道73和黑色通道74。主通道70在显影装置324的后方,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在主通道70内部配置有输送从各种颜色的显影装置324回收的调色剂的排气风道。从各种颜色的显影装置324内部回收的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黄色通道71、品红色通道72、青色通道73和黑色通道74。此外,这些通道使所述调色剂和空气流流入主通道70的所述排气风道。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显影装置324的内部直接回收飘散的调色剂(不需要的调色剂的一个例子)。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图像形成部30周边设备内的污染。此外,与从带电器322周边与空气流一起回收飘散的调色剂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后面叙述的第一过滤器811等的臭氧破坏。
参照图3,回收通道7A的黑色通道74包括罩通道74A、弯曲通道部74B和弯部74P。
罩通道74A是与所述黑白数码复合机的图中没有表示的黑色显影装置上方部分连接的通道部分。罩通道74A向前后方向延伸,与所述显影装置的内部连通。伴随调色剂回收单元8A的后面叙述的风扇83(参照图4)的转动,所述显影装置内部的飘散的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罩通道74A中。弯曲通道部74B是与罩通道74A的后端部连接的通道部分。如图3所示,弯曲通道部74B从罩通道74A的后端部向左上方延伸后,向后方弯曲。弯部74P是连通罩通道74A和弯曲通道部74B的弯曲的通道部分。
此外,主通道70包括主通道流入部70A和主通道排气部70B。
主通道流入部70A配置在主通道70的右端部。主通道流入部70A与弯曲通道部74B的后端部连接。从罩通道74A流入弯曲通道部74B的所述空气流,从主通道流入部70A流入主通道70内部。主通道排气部70B配置在主通道70的左端部。流入主通道70的所述空气流从主通道排气部70B通过后面叙述的罩80的流入口800,流入罩80内部。
参照图3,调色剂回收单元8A与主通道70的左端部分连接。调色剂回收单元8A包括罩80和排气部85。排气部85包括排气流入部850和排气过滤器851。罩80与回收通道7连通,最终具有把从所述显影装置回收的飘散的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回收的功能。因此,在罩80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排气部85在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罩80的下游侧。排气部85具有把所述空气流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外的功能。排气部85具有排气流入部850和排气过滤器851。在罩80内部循环的所述空气流,从排气流入部850流入排气部85。排气过滤器851配置在排气部85中的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排气过滤器851从通过排气部85向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外排出的空气流中,收集尘埃和残存的微量的调色剂。
<关于罩80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详细叙述调色剂回收单元8和8A的罩80的结构。此外,由于图2和图3所示的调色剂回收单元8和8A具有相同结构的罩80,所以下面对图3的罩8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罩80内部的立体图。图5是罩80内的第一过滤器部81的立体图。
参照图4,调色剂回收单元8(8A)具有前述的罩80、第一过滤器部81(过滤器的一个例子)、第二过滤器部82、风扇83(空气流生成部的一个例子)和罩排气口84。
罩80为大体长方体形状。罩80配置在比主通道70靠下方。罩80和排气部85一起圈定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外观,并且在内部装有第一过滤器部81、第二过滤器部82和风扇83。此外,在罩80内部配置有引导空气流的多个通道部。所述通道部具有空气流流动路径的功能。罩80具有流入口800、上部通道801、通道下降部802、通道上升部80U和底部80T。底部80T是罩80的底部,圈定后面叙述的下部通道803的底面。此外,罩80支承第一过滤器部81、第二过滤器部82和风扇83。
流入口800在罩80上开口,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流入口800。流入口800与主通道70连通。流入口800在罩80的前面部的右端部且上端部向前方开口。含有飘散的调色剂的空气流从前述的主通道70的主通道排气部70B,通过流入口800流入罩80。
上部通道801是在罩80的右端部且上端部形成的空间部。上部通道801与流入口800相对配置。此外,上部通道801与通道下降部802连通。
通道下降部802与上部通道801的下端部连通。即通道下降部802在罩80的内部,通过上部通道801与流入口800连通。通道下降部802把所述空气流向下方引导到罩80的底部80T侧。通道下降部802是在罩80的右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通道部。
通道上升部80U在罩80内部,在水平方向上与通道下降部802相邻配置。通道上升部80U在底部80T侧与通道下降部802连通,把所述空气流向上方引导。通道上升部80U从底部80T到配置有风扇83的区域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通道上升部80U具有下部通道803(引导通道部的一个例子)。下部通道803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流入口800和风扇83之间。下部通道803把所述空气流从下向上引导。下部通道803配置在通道上升部80U的下方部分。此外,如前所述,底部80T配置在下部通道803的下方,并且圈定下部通道803的底面。在底部80T上堆积由于后面叙述的振动部81A的振动且因重力而从第一过滤器811落下的调色剂。
通道下降部802和通道上升部80U的下部通道803由导入部802T连通。换句话说,导入部802T使从流入口800流入的所述空气流,从下部通道803的侧方部分(右侧部分)流入下部通道803。
第一过滤器部81在罩80内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比风扇83靠上游侧。此外,第一过滤器部81在下部通道803的上方,使空气流进入的进入面朝向下方配置。第一过滤器部81对于与空气流一起从流入口800流入的调色剂进行收集,而使所述空气流通过。第一过滤器部81配置在通道上升部80U的下方部分。第一过滤器部81呈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厚度的长方体形状。
第二过滤器部82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风扇83和第一过滤器部81之间。第二过滤器部82对于用第一过滤器部81没有收集干净的调色剂进行收集,而使所述空气流通过。第二过滤器部82呈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厚度的长方体形状。
风扇83(空气流生成部的一个例子)配置在罩80的内部。风扇83吸入从流入口800流入的空气流,并且向罩80外部排出。风扇83把从下方流入的空气流向前方排出。风扇83配置在通道上升部80U的上方部分。换句话说,风扇83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比第一过滤器部81和第二过滤器部82靠下游侧。利用后面叙述的风扇控制部92使风扇83转动,使其执行吸气动作,从而产生从流入口800流向第一过滤器部81的空气流。
罩排气口84在罩80的前面部开口,与风扇83相对。从风扇83排出的空气流通过罩排气口84流入排气部85。
参照图5,前述的第一过滤器部81包括振动部81A和第一过滤器811。振动部81A包括框架810(框体)和振动电动机812。振动部81A执行使第一过滤器811振动的振动动作。框架810被罩80支承,包围并夹持第一过滤器811。框架810包围第一过滤器811的与水平方向相对的四个面。第一过滤器811可以采用公认的粉尘用过滤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811包含具有规定密度的图中没有表示的滤纸。该滤纸由直径1~10μm的玻璃纤维构成。所述玻璃纤维的填充率约为10%左右,纤维之间的空隙为10~50μm。振动电动机812固定在框架810的前侧侧壁的上端面上,通过框架810使第一过滤器811振动。振动电动机812包括图中没有表示的重锤,所述重锤向图中没有表示的转动轴的前端偏心配置。通过所述重锤的转动,从振动电动机812产生转动振动。
第二过滤器部82也一样,由图中没有表示的框架包围并夹持第二过滤器(图中没有表示)。此外,所述第二过滤器和排气过滤器851(图3)也由与第一过滤器811相同的粉尘用过滤器构成。
通过振动部81A使第一过滤器811振动,能够防止因调色剂而使第一过滤器811堵塞。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80和排气部85上沿空气流的路径配置有多个过滤器。振动部81A使多个过滤器中的、在罩80内的空气流的路径中最靠近流入口800的第一过滤器811振动。因此,通过使多个过滤器中的、收集调色剂最多的第一过滤器811振动,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并且能够稳定保持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回收性能。
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的控制部90的电气框图。控制部90由CPU(中央处理器)、存储控制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以及作为CPU的作业区域而使用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此外,包含前述的显影装置324的图像形成部30、风扇83、振动电动机812和浓度传感器35A与控制部90电连接。此外,环境传感器95(图1、图6)、图像存储器961和I/F962(图6)与控制部90电连接。此外,所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黑白数码复合机也具有同样的电气结构。
环境传感器95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配置在图像形成部30下方。环境传感器95检测图像形成部30周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图像存储器961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在执行打印机的功能的情况下,临时存储印刷用图像数据。例如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得到印刷用图像数据。此外,图像存储器961在图像形成装置1在执行复印机的功能的情况下,临时存储由读取单元25以光学方式读取的图像数据。
I/F962是用于实现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电路。例如I/F962根据连接图像形成装置1和外部设备的网络通信协议制作通信信号,并且把来自网络的通信信号变换成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处理的形式的数据。从个人计算机等发送的印刷指示信号,通过I/F962到达控制部90。此外,图像数据通过I/F962存储在图像存储器961中。
通过所述CPU执行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使控制部90具有图像形成控制部91、风扇控制部92(第二控制部的一个例子)、振动控制部93(第一控制部的一个例子)和存储部94的功能。
图像形成控制部91控制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部件,按照后面叙述的时间对图像形成部30的各构件进行驱动控制。此外,图像形成控制部91控制图中没有表示的偏压施加部,向图像形成部30的各构件施加规定的偏压。
风扇控制部92控制风扇83的所述吸气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控制部92根据图像形成部30执行印刷动作的印刷动作时间,驱动风扇83转动,使风扇83执行吸气动作。由此,能够稳定回收不需要的调色剂。此外,风扇控制部92根据图像形成部30不执行印刷动作的非印刷动作时间,使所述吸气动作停止。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扇控制部92在非印刷动作时,也可以通过使风扇83的转速降低,从而使风扇83产生的空气流的风量比印刷动作时降低。由此能够抑制脱离第一过滤器811的调色剂被风扇83吸入。
振动控制部93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详细地说,振动控制部93在图像形成部30不执行印刷动作的非印刷动作时,使振动部81A执行振动动作。此外,振动控制部93在图像形成部30执行印刷动作的印刷动作时,使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停止。此外,振动控制部93根据后面叙述的各设定条件,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
存储部94中存储有用于使振动部81A执行振动动作的各设定条件的信息。此外,存储部94中存储有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的信息。关于这些设定条件(第一~第四的条件的一个例子)和动作条件在后面详细叙述。
下面对调色剂回收单元8周边的空气流和调色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部30的图像形成动作(印刷动作的一个例子)、风扇83的吸气动作(转动动作)、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时间的时序图。
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导通后,如果开始对薄片体的印刷动作(图像形成动作),则根据图像形成控制部91的指示,显影装置324的显影辊和推进器(图中没有表示)转动。此时,风扇控制部92使风扇83正转,执行吸气动作。其结果,从显影装置324通过回收通道7使含调色剂的空气流流入调色剂回收单元8。从流入口800流入罩80的空气流(图4的箭头D40、D41)从上部通道801流入通道下降部802。所述空气流在通道下降部802中一旦下降后(图4的箭头D42),通过导入部802T从下部通道803的侧方部分流入下部通道803(图4的箭头D43)。下部通道803把所述空气流从下方导向上方(图4的箭头D44)。然后在所述空气流通过配置在下部通道803上方的第一过滤器部81的第一过滤器811时,调色剂被收集到第一过滤器811。此外,通过第一过滤器811的空气流,通过第二过滤器部82。此时,用第一过滤器811没有收集干净的调色剂被第二过滤器部82收集。
通过第二过滤器部82的空气流流入风扇83(图4的箭头D45)。然后所述空气流被风扇83向前方排出。此后,所述空气流流入排气部85(图3),通过排气过滤器851,排出到调色剂回收单元8(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参照图3的箭头)。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动作中持续利用风扇83的转动回收飘散的调色剂和进行空气流的排气动作(参照图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空气流一起流入罩80内部的调色剂,被配置在风扇83上游侧的第一过滤器部81收集。此外,在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在风扇83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有第二过滤器部82和排气过滤器851。因此,能够可靠地回收所述调色剂,进一步抑制把调色剂排放到调色剂回收单元8外部。因此,能够适当抑制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或外部因飘散的调色剂而造成污染。
伴随使用调色剂回收单元8,配置在空气流流动的路径的最上游的第一过滤器部81的第一过滤器811收集大量的调色剂。如果第一过滤器811堵塞,则妨碍空气流的流动,导致回收调色剂的性能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控制部93驱动振动电动机812。详细地说,参照图7,振动控制部93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动作后驱动振动电动机812。
此外,在驱动振动电动机812时,如果风扇83正转,则因振动电动机812的振动,浮在第一过滤器811上面部分的调色剂被风扇83吸入。因此,通过在不同时间执行风扇83的正转动作和振动电动机812的驱动动作,能够抑制上述不利的情况。此外,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在振动电动机812执行振动动作时,也可以使风扇83以不吸入上述浮起的调色剂的程度低速转动。此时,为了防止调色剂从第一过滤器811上浮起,优选在由风扇83产生的空气流的风量变化小的状态下,执行所述振动动作。特别优选所述风量的变化在10%以下的情况,更优选所述风量的变化在5%以下的情况。换句话说,优选用风扇控制部92控制风扇83的转动停止后,在风扇83的惰性转动完全停止后,开始进行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同样优选在开始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动作和风扇83的转动的规定时间之前,停止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
由振动电动机812驱动,并通过框架810(图5)使第一过滤器811振动。其结果,特别是附着在第一过滤器811下面的调色剂因振动而落到下方。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利用框架810的振动,能够把振动可靠地传递给第一过滤器811。
此外,第一过滤器811以空气流进入的进入面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所述落下的调色剂重新附着到第一过滤器811上。其结果,能够尽可能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并且能够稳定地回收调色剂。此外,如前所述,导入部802T使从流入口800流入的空气流,从下部通道803的侧方部分流入下部通道803。由此,因振动电动机812的振动,从第一过滤器811上落下的调色剂贮存(堆积)在底部80T上。因此,能够尽可能抑制贮存在底部80T上的调色剂妨碍空气流流向下部通道803。
此外,附带说一下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配置,参照图1至图4,罩80的通道下降部802和通道上升部80U在罩80内部在水平方向上相邻配置。从流入口800流入的空气流在通道下降部802中一旦下降后,在通道上升部80U中上升。因此,能够使所述空气流可靠地成为上升气流。此外,通道下降部802和通道上升部80U在罩80内部相邻配置,因此能够节省罩80的空间。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的供纸部40配置在比显影装置324靠下方。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流入口800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在与显影装置324大体相同高度。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通道下降部802和通道上升部80U在水平方向上与供纸部40相对配置。因此,在显影装置324的后方,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供纸部40的高度,能够使从流入口800流入的空气流可靠地成为上升气流。
下面对由振动控制部93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完成印刷动作后,振动控制部93使振动部81A执行振动动作的情况下,产生截止到执行下一次印刷动作的待机时间。因此,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优选在印刷动作(印刷作业)反复执行规定次数后执行。可是因图像形成装置1的使用条件或环境条件不同,在显影装置324内产生的飘散的调色剂的生成量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如果总是以相同的执行间隔执行所述振动动作,则存在第一过滤器811产生堵塞的情况,或存在流入回收通道7的飘散的调色剂堵住回收通道7的排气风道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控制部93根据与图像形成部30内部或周边的环境相关的第一条件、以及与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相关的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条件,来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
图8A、图8B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设定条件的曲线图。图8A是表示在由环境传感器95检测的相对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控制的振动部81A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的曲线图。同样,图8B是表示在薄片体上印刷的调色剂像的印刷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控制的振动部81A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的曲线图。此外,所谓印刷率是指相对于在薄片体上可形成图像的整个区域的面积,实际形成调色剂像的印刷面积的比例。与图8A、图8B的曲线图对应的表中的值被预先储存在存储部94中。振动控制部93参照所述表中的值(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部81A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即作为一个振动动作和所述一个振动动作的下一个振动动作之间的执行间隔,设定以薄片体印刷张数500张(图7的ΔT2)为标准。换句话说,振动部81A在规定的时间执行振动动作后,并且在执行500张的印刷动作后,振动部81A执行下一个振动动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振动控制部93在非印刷动作时使振动部81A执行振动动作。因此,在上次振动动作后,在印刷张数达到500张时,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在印刷动作中(作业中),则在完成所述印刷动作后(作业后)执行振动动作。假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平均印刷率为5%,图像形成部30周围的温度和湿度为常温(24度/5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所述500张的执行间隔执行振动动作,能够稳定地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
另一方面,参照图8A,在由环境传感器95检测到的图像形成部30周围的湿度超过60%的情况下,显影装置324内部的调色剂带电性能降低。因此,飘散的调色剂的量容易在显影装置324的内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参照储存在存储部94中的与图8A对应的表中的值。然后,振动控制部93在振动动作的标准执行间隔500张上乘上系数0.5,把执行间隔设定为250张。因此即使在大量的飘散的调色剂被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第一过滤器811收集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振动部81A增加第一过滤器811的振动动作频率,也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此外,振动控制部93也可以在上次振动动作后的印刷动作中,在湿度在60%以上的印刷动作超过整体印刷动作的1/2时,把执行间隔设定为250张。
同样参照图8B,在薄片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印刷率超过20%的情况下,与调色剂像上的调色剂消耗随动。因此,从调色剂补充部34(图1)向显影装置324补充大量的调色剂。其结果,促进了调色剂在显影装置324内的更替,各个调色剂的带电量容易降低。其结果,飘散的调色剂的量容易在显影装置324的内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参照储存在存储部94中的与图8B对应的表中的值。振动控制部93在振动动作的标准执行间隔500张上乘上系数0.5,把执行间隔设定为250张。此外,作为由振动控制部93参照的调色剂像的印刷率,也可以参照在1张薄片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印刷率,此外,也可以参照过去印刷的多张(100张等)的印刷率的平均值。此外,也可以把多种颜色的显影装置324的各种颜色的印刷率累积,计算出参照的调色剂像的印刷率,也可以参照单色的印刷率。
此外,在图8A中在图像形成部30周边的相对湿度超过60%且在图8B中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超过20%的情况下,飘散的调色剂的产生变得更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把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从500张间隔变更为125张间隔(500张×系数0.5×系数0.5)。即同时参照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多个设定条件),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执行间隔)。换句话说,振动控制部93根据容易降低调色剂的带电性能、容易产生飘散的调色剂的条件(第一条件、第二条件),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显影装置324内部直接回收飘散的调色剂,所以回收的飘散的调色剂的量容易因调色剂的带电性能而改变。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的控制,也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能够稳定地保持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回收性能。其结果,能够防止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外被调色剂污染。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回收通道7(7A)、调色剂回收单元8(8A)、以及具备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控制部93用于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的设定条件,用与图像形成部30的内部或周边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关的第一条件、与在薄片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相关的第二条件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作为所述设定条件,振动控制部93也可以根据与薄片体的印刷张数相关的第三条件、与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相关的第四条件,控制振动部81A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图9A是表示以装在显影装置324中的显影剂的寿命为基准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总印刷张数和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的关系的曲线图。同样,图9B是表示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的振动控制部93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的曲线图。它们都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存储在存储部94中,被振动控制部93参照。
参照图9A,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装在显影装置324内的显影剂的寿命换算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总印刷张数为600K张(600×1000张)。因此,在图9A的横轴中,所谓50%是指图像形成装置1的总印刷张数达到了300K张。当图像形成装置1的总印刷张数在图9A的横轴上从0逐渐增加到300K张时,振动控制部93把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从500张间隔变更为250张间隔(500张×系数0.5)。其结果,即使伴随显影剂恶化,调色剂的带电性能降低,导致飘散的调色剂增加,也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
此外,参照图1和图9B,前述的浓度传感器35A检测在中间转印带33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如果调色剂的带电性能过度降低,则过量的调色剂从显影装置324向感光鼓321显影,导致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上升。在把预先设定的调色剂图像的目标浓度作为100%的情况下,如果浓度传感器35A检测到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超过110%,则作为调色剂浓度的变化检测出调色剂的带电性能降低。此外,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目标浓度100%是在薄片体上形成0.5mg/cm2的调色剂图像的状态,图像浓度110%是在薄片体上形成0.6mg/cm2的调色剂图像的状态。如果浓度传感器35A检测到的调色剂图像浓度超过110%,则振动控制部93把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从500张间隔变更为250张间隔(500张×系数0.5)。因此,即使所述调色剂的带电性能降低,飘散的调色剂容易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
(2)此外,振动控制部93还可以把从上述的第一条件到第四条件中的任意多个条件组合,对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进行控制。作为一个例子,在图8A中图像形成部30周边的相对湿度超过60%、且图9B中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超过110%的情况下,飘散的调色剂的产生容易变得更显著。因此,振动控制部93把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从500张间隔变更为125张间隔(500张×系数0.5×系数0.5)。
(3)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部81A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对振动控制部93控制一个振动动作和一个振动动作的下一个振动动作之间的执行间隔的形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振动控制部93也可以根据从上述的第一条件到第四条件的设定条件,控制第一过滤器811的振动大小或所述振动动作的执行时间。振动控制部93通过控制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使第一过滤器811在适当的动作条件下稳定地振动。
第一过滤器811的振动大小可以通过改变施加在振动电动机812上的施加电压或电流值来控制。通过把第一过滤器811的振动大小设定(增加)得大,即使在大量的飘散的调色剂被调色剂回收单元8回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所述调色剂从第一过滤器811脱离。由此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
此外,振动动作的执行时间相当于图7的时间ΔT1。通过把各振动动作的执行时间设定(增加)得长,同样即使在大量的飘散的调色剂被调色剂回收单元8回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所述调色剂从第一过滤器811脱离。由此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
如上所述,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在图像形成部30的内部或周围的温度或湿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使所述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缩短,或增加利用振动部81A进行的第一过滤器811的振动的大小或所述振动的执行时间。同样,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在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缩短所述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或者增加所述振动的大小或所述振动的执行时间。此外,作为第三条件在薄片体的印刷张数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缩短所述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或者增加所述振动的大小或所述振动的执行时间。此外,作为第四条件在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振动控制部93缩短所述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或者增加所述振动的大小或所述振动的执行时间。
(4)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以薄片体的印刷张数为基准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振动控制部93也可以以在图像形成部30中消耗的调色剂消耗量为基准控制所述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从调色剂补充部34(图1)向显影装置324补充的调色剂量计算出所述调色剂消耗量,此外也可以根据在所述薄片体上的印刷率计算出所述调色剂消耗量。作为一个例子,在图8A中,在图像形成部30周边的相对湿度超过60%,而且在图9B中,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超过110%的情况下,飘散的调色剂的产生容易变得显著。因此振动控制部93把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从调色剂消耗量500g间隔变更为125g间隔(500g×系数0.5×系数0.5)。也就是说,即使调色剂消耗量少,但是也可以根据飘散的调色剂随着图像形成部30的周围环境和浓度下降而增加的情况,设定窄的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如上所述,通过以薄片体的印刷张数或调色剂消耗量为基准进行控制,能够稳定地控制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
(5)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第一过滤器811振动的振动部具有振动电动机81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作为振动部也可以配置有与第一过滤器811或框架810抵接的凸轮构件或电磁线圈等。
实施例
下面,例举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试验1>
表1表示试验1的各试验条件和评价结果。任何的试验都是每天印刷15K张调色剂像的印刷率为10%的图像。此外,图像形成部30周边的印刷环境为24度、相对湿度为55%。在实施例1中,在每500张印刷张数的非印刷动作时实施15秒的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
表1
如表1所示,与比较例1和比较例2进行比较,在使用本发明的振动动作的实施例1中,截止到600K张,调色剂也未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印刷动作。
<试验2>
表2表示试验2的各试验条件和评价结果。在本试验中,作为容易产生飘散的调色剂的条件,使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改变,并进行评价。此外在表2中,回收量表示在包括底部80T的罩80中回收的调色剂量。
表2
与前面的实施例1相比,在实施例2中按印刷率5%、在实施例3、4和比较例3中按印刷率25%进行了试验。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相同,以500张间隔执行振动动作,截止到600K张,调色剂也未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印刷动作。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由于印刷率增加到25%,按500张的执行间隔执行振动动作,在420K张时发生第一过滤器811堵塞。与此相反,在实施例3中,即使是印刷率为25%的条件,但通过把振动动作的间隔设定为250张,直到600K张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此外在实施例4中,即使振动动作的间隔仍为500张,但通过把各振动动作的执行时间设定为30秒,同样直到600K张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此外,在实施例3和4中,根据高印刷率(25%),在罩80内可靠地回收了更多的调色剂(16g)。
<试验3>
表3表示试验3的各试验条件和评价结果。在本试验中,作为容易产生飘散的调色剂的条件,改变图像形成部30的周围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所述印刷率,进行评价。此外,在表3中作为回收量也同样表示在包括底部80T的罩80中回收的调色剂量。
表3
在比较例4中,因温度和湿度升高,在按500张的执行间隔执行的振动动作中,在450K张时发生第一过滤器811的堵塞。与此相反,在实施例5中,即使是上述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但是把振动动作的间隔设定为250张,所以直到600K张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此外在实施例6中,即使振动动作的间隔仍为500张,但是把各振动动作的执行时间设定为30秒,同样直到600K张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此外,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根据高的温度和湿度环境(28度/75%),在罩80内可靠地回收了更多的调色剂(18.5g)。
此外在实施例7中,在高的温度和湿度环境(28度/75%)下,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中印刷张数的变化改变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并进行试验。即印刷张数到300K张为止,执行间隔为500张,印刷张数在300K张以上时执行间隔为250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直到600K张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此外,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调色剂回收量的变化为0~150K张为3g、150K张~300K张为4g、300K张~450K张为5g、450K张~600K张为6.5g。这样在改变执行间隔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稳定回收调色剂。此外,在实施例8中,使实施例1的环境条件改变,在低的温度和湿度环境(10度/20%)下进行了试验。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由于调色剂的带电性能难以降低,与实施例1相同,直到600K张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
此外,在比较例5、实施例9~12中,在高的温度和湿度环境(28度/75%)下、且在印刷率25%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即这些条件相当于把容易产生飘散的调色剂的条件重叠的加载条件。参照比较例5,在以标准的执行间隔500张进行振动动作的情况下,在印刷张数为340K张时发生了第一过滤器811堵塞。另一方面,在实施例9中,在以250张的执行间隔进行振动动作的情况下,虽然未到达600K张,但是直到540K张,抑制了第一过滤器811的堵塞。此外在实施例10中,根据高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以及高的印刷率,把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从500张变更为125张,由此直到600K张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此外在实施例11中,通过把振动动作的执行间隔250张和执行时间30秒组合,同样直到600K张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此外在实施例12中,根据前述的变形实施方式,把第一过滤器811的振动大小(振幅)从0.6mm变更为1.2mm,并进行了试验,其结果,在执行时间为7.5秒的条件下,直到600K张也抑制了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内飘散。此外在实施例9至12中,在高的温度和湿度环境(28度/75%)、以及印刷率(25%)条件下,在罩80内可靠地回收了更多的调色剂(18g)。如上所述,振动控制部93通过对作为振动部81A的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的执行间隔、第一过滤器811的振动大小、以及振动动作的执行时间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保持调色剂回收单元8的调色剂回收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振动控制部93通过使振动部81A振动、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从而保持回收通道7的排气风道,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防止第一过滤器811堵塞,从而保持回收通道7的排气风道,也可以使振动部81A以外的构件动作。例如可以使风扇控制部92根据所述第一条件至所述第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条件,控制风扇83的所述吸气动作。换句话说,在显影装置324内生成的飘散的调色剂的量多的情况下,改变把飘散的调色剂推向第一过滤器811的风量,利用重力促进调色剂从第一过滤器811脱离。
具体说,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在图像形成部30内部或周围的温度或湿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风扇控制部92使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间隔变长,或降低利用风扇83产生的空气流的风量,或减少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时间。同样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在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风扇控制部92使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间隔变长,或降低利用风扇83产生的空气流的风量,或减少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时间。此外作为所述第三条件,在薄片体的印刷张数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风扇控制部92使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间隔变长,或降低利用风扇83产生的空气流的风量,或减少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时间。此外作为所述第四条件,在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风扇控制部92使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间隔变长,或降低利用风扇83产生的空气流的风量,或减少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时间。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执行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印刷动作;
回收通道,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边产生的不需要的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回收通道;
调色剂回收装置,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并且将所述调色剂与所述空气流一起回收,其包括:过滤器,收集所述调色剂,而使所述空气流通过;空气流生成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中配置在比所述过滤器靠下游侧,执行产生所述空气流的吸气动作;振动部,执行使所述过滤器振动的振动动作;以及
第一控制部,根据有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边环境的第一条件、有关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的第二条件、有关所述薄片体的印刷张数的第三条件、以及有关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的第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条件,控制所述振动动作的动作条件,
所述调色剂回收装置包括:
罩,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并支承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空气流生成部;
流入口,在所述罩上开口,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所述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流入口;
排气口,在所述罩的前面部开口,从所述罩向前方排出所述空气流,而且,所述排气口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比所述空气流生成部靠下游侧,
贮存部,在所述罩的底部贮存所述调色剂;
通道下降部,在所述罩内与所述流入口连通地配置,将所述空气流向下方引导;以及
通道上升部,在所述罩内与所述通道下降部在水平方向邻接地配置,与所述通道下降部连通,在将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所述空气流从所述贮存部引导至所述空气流生成部之前,将所述空气流向上方引导,
所述通道上升部具有引导通道部,所述引导通道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所述流入口和所述空气流生成部之间,把所述空气流从下向上引导,
所述空气流生成部配置在所述通道上升部的上方部分,将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空气流从所述排气口向所述罩的前方排出,
所述过滤器配置在所述引导通道部的上方,并且使空气流进入的进入面朝向下方,
因所述振动从所述过滤器落下的所述调色剂,因重力而堆积在所述贮存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振动动作的所述动作条件,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一个所述振动动作和在所述一个振动动作之后执行的下一个所述振动动作之间的执行间隔、所述过滤器的振动大小、以及所述振动动作的执行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动作条件,所述第一控制部至少控制所述执行间隔,所述执行间隔根据所述薄片体的印刷张数或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消耗的调色剂消耗量设定。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空气流生成部的所述吸气动作,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所述图像形成部没有执行所述印刷动作的非印刷动作时,使所述振动部执行所述振动动作,而在所述图像形成部执行所述印刷动作的印刷动作时,使所述振动部停止所述振动动作,
所述第二控制部在所述印刷动作时,使所述空气流生成部执行所述吸气动作,而在所述非印刷动作时,使所述空气流生成部停止所述吸气动作或与所述印刷动作时相比降低所述空气流的风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当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围的温度或湿度超过规定的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部缩短所述执行间隔,或增加所述振动的大小,或增加所述振动的执行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当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超过规定的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部缩短所述执行间隔,或增加所述振动的大小,或增加所述振动的执行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三条件,当所述薄片体的印刷张数超过规定的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部缩短所述执行间隔,或增加所述振动的大小,或增加所述振动的执行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四条件,当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超过规定的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部缩短所述执行间隔,或增加所述振动的大小,或增加所述振动的执行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包括:
像载体,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承载所述调色剂像;以及
显影装置,在内部装有调色剂,向所述像载体提供所述调色剂,
所述回收通道与所述显影装置连通,从所述显影装置内部回收所述不需要的调色剂。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执行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印刷动作;
回收通道,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边产生的不需要的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回收通道;
调色剂回收装置,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并且将所述调色剂与所述空气流一起回收,其包括:过滤器,收集所述调色剂,而使所述空气流通过;空气流生成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中配置在比所述过滤器靠下游侧,执行产生所述空气流的吸气动作;振动部,执行使所述过滤器振动的振动动作;以及
第二控制部,根据有关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边环境的第一条件、有关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的第二条件、有关所述薄片体的印刷张数的第三条件、以及有关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的第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条件,控制所述吸气动作的动作条件,
所述调色剂回收装置包括:
罩,在内部形成空气流流动的路径,并支承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空气流生成部;
流入口,在所述罩上开口,与所述回收通道连通,所述调色剂与空气流一起流入所述流入口;
排气口,在所述罩的前面部开口,从所述罩向前方排出所述空气流,而且,所述排气口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比所述空气流生成部靠下游侧,贮存部,在所述罩的底部贮存所述调色剂;
通道下降部,在所述罩内与所述流入口连通地配置,将所述空气流向下方引导;以及
通道上升部,在所述罩内与所述通道下降部在水平方向邻接地配置,与所述通道下降部连通,在将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所述空气流从所述贮存部引导至所述空气流生成部之前,并将所述空气流向上方引导,
所述通道上升部具有引导通道部,所述引导通道部在所述空气流流动的路径上配置在所述流入口和所述空气流生成部之间,把所述空气流从下向上引导,
所述空气流生成部配置在所述通道上升部的上方部分,将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空气流从所述排气口向所述罩的前方排出,
所述过滤器配置在所述引导通道部的上方,并且使空气流进入的进入面朝向下方,
因所述振动从所述过滤器落下的所述调色剂,因重力而堆积在所述贮存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一条件,当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或周围的温度或湿度超过规定的阈值时,所述第二控制部使所述执行间隔变长,或降低所述空气流的风量,或减少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条件,当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率超过规定的阈值时,所述第二控制部使所述执行间隔变长,或降低所述空气流的风量,或减少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三条件,当所述薄片体的印刷张数超过规定的阈值时,所述第二控制部使所述执行间隔变长,或降低所述空气流的风量,或减少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四条件,当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超过规定的阈值时,所述第二控制部使所述执行间隔变长,或降低所述空气流的风量,或减少所述吸气动作的执行时间。
CN201410334103.1A 2013-07-17 2014-07-14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8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8373A JP6035211B2 (ja) 2013-07-17 2013-07-17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48373 2013-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8100A CN104298100A (zh) 2015-01-21
CN104298100B true CN104298100B (zh) 2019-04-05

Family

ID=5231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410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8100B (zh) 2013-07-17 2014-07-1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7011B2 (zh)
JP (1) JP6035211B2 (zh)
CN (1) CN104298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4362B2 (en) * 2015-05-07 2020-06-23 Univeris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orporated Ad-hoc social network (AHSN) system, AHSN-enabled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JP6477542B2 (ja) * 2016-03-01 2019-03-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31733B2 (ja) * 2016-07-27 2019-06-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34373B2 (ja) * 2016-11-09 2021-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62391B2 (ja) * 2018-07-19 2021-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960128A (zh) * 2019-03-28 2019-07-02 林蓉 一种废碳粉自动回收利用设备
JP2020173316A (ja) * 2019-04-09 2020-10-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集塵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88130B2 (ja) * 2019-10-29 2023-11-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トナー搬送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40069A (ja) * 2020-03-06 2021-09-16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微粒子捕集装置の清掃を有す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099391A (ja) * 2020-12-23 2022-07-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0135A (en) * 1990-08-20 1992-09-22 Xerox Corporation Current sensing development control system for an ionographic printing machine
JPH04235575A (ja) * 1991-01-11 1992-08-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0753A (ja) 1993-07-05 1995-01-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11613A (ja) * 1996-05-23 1997-12-0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27744A (ja) * 1999-02-05 2000-08-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1823B2 (ja) * 2006-05-01 2012-06-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88827B2 (ja) * 2006-06-08 2012-02-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45826A (ja) * 2006-12-12 2008-06-2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81022A (ja) * 2007-01-25 2008-08-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録材の冷却方法
KR101604254B1 (ko) * 2009-08-25 2016-03-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413130B2 (ja) * 2009-11-02 2014-0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着脱可能なトナー捕集ユニット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4643A (ja) * 2011-04-19 2011-08-25 Ricoh Co Ltd 廃トナータンク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17011B2 (en) 2016-04-19
JP6035211B2 (ja) 2016-11-30
CN104298100A (zh) 2015-01-21
US20150023686A1 (en) 2015-01-22
JP2015022054A (ja) 2015-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810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9618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31119A (zh) 成像装置
JP20070866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47109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76669B (zh) 调色剂回收装置、及具备该调色剂回收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91095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10271361A (ja) 飛散トナー除去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75266B2 (en) Document imaging systems including platen underside cleaning and component cleaning
CN10778340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849173B2 (en) Developer collecting device which reduces clogging of fil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867093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3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117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714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escaping the developing area
JP6051119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144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85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6305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87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49060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260267B2 (en) Paper dust removal device
JP5879303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84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00479B1 (en) Waste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