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5081B - 齿轮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5081B
CN104285081B CN201380020927.5A CN201380020927A CN104285081B CN 104285081 B CN104285081 B CN 104285081B CN 201380020927 A CN201380020927 A CN 201380020927A CN 104285081 B CN104285081 B CN 104285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etainer
support
contact surface
gear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09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5081A (zh
Inventor
广濑真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970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748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85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5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5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5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支架借助圆锥滚子轴承支承于壳体。圆锥滚子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圆锥滚子以及轴承保持架。内圈安装于支架。外圈安装于壳体。圆锥滚子配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在内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内周面上未设有用于限制圆锥滚子沿着离开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的肋。轴承保持架的直径较大的端部在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与支架接触,并且,在与轴承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与壳体接触。

Description

齿轮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基于2012年4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出愿第2012-097080号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出愿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说明书中。本说明书涉及齿轮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在支架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的齿轮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壳体内收容有齿轮组、支架借助轴承支承于壳体的齿轮传动装置。在日本特开2008-240852号公报中公开有在壳体和支架之间配置有圆锥滚子轴承的齿轮传动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日本特开2008-240852号公报称为专利文献1。在圆锥滚子轴承的情况下,为了限制圆锥滚子沿着其轴向移动,需要对圆锥滚子的大径侧的端面进行约束。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内圈的外周面形成有肋,并使该肋与圆锥滚子的大径侧的端面接触。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化,以下有时将“圆锥滚子”简称为“滚柱”。
发明内容
若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形成于内圈的外周面的肋与滚柱接触,则存在滚柱的端面磨损的情况。由此,存在促进圆锥滚子轴承的劣化,齿轮传动装置的耐久性降低的情况。本说明书提供用于抑制配置在壳体和支架之间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劣化的技术。此外,齿轮传动装置存在以支架作为输出轴进行旋转的类型、和以壳体作为输出轴进行旋转的类型。以下,为了简单地进行说明,说明壳体是静止的且以支架作为输出轴进行旋转的类型的齿轮传动装置。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支架借助圆锥滚子轴承支承于壳体的齿轮传动装置。在该齿轮传动装置中,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安装于支架的内圈、安装于壳体的外圈、配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多个圆锥滚子以及配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并用于维持相邻的圆锥滚子之间的间隔的环状的轴承保持架。在该齿轮传动装置中,圆锥滚子的小径部位于比圆锥滚子的大径部靠轴承中心轴侧的位置。更准确地说,圆锥滚子的小径部的中心位于比圆锥滚子的大径部的中心靠轴承中心轴侧的位置。在内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内周面上未设有用于限制圆锥滚子沿着离开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的肋。更具体而言,与圆锥滚子的大径部抵接的肋未设于内圈和外圈中的任一者。此外,轴承保持架由刚性比支架和壳体的刚性低的材料形成。并且,在轴承保持架的直径较大的端部设有支架接触面和壳体接触面。支架接触面在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与支架接触。壳体接触面在与轴承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与壳体接触。
采用上述的齿轮传动装置,轴承保持架与壳体和支架这两者接触,从而圆锥滚子(滚柱)的向外侧(离开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滚柱的端面不与其他零部件(肋)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滚柱的端面的磨损。其结果,能够抑制圆锥滚子轴承的劣化。此外,轴承保持架不需要始终与壳体和支架这两者接触。在齿轮传动装置静止的过程中,轴承保持架(壳体接触面和支架接触面)也可以离开壳体和支架。在齿轮传动装置的驱动过程中,欲使滚柱向外侧移动的力作用于滚柱时,只要轴承保持架与壳体和支架这两者接触即可。此外,上述的齿轮传动装置除了具有抑制滚柱的端面的磨损这样的优点之外,还具有各种优点。以下记述这些优点中的几个。
作为第1优点,能够使轴承保持架的转速接近轴承保持架不与壳体和支架任一者接触时的转速。例如,在轴承保持架仅与支架接触的情况下,在轴承保持架和支架之间产生摩擦,因此,轴承保持架的转速变慢,滚柱的移动速度变慢。滚柱的滑动变大,因此,滚柱的周面变得容易磨损。只要轴承保持架与支架和壳体这两者接触,就能够减小滚柱的滑动,因此,能够抑制滚柱的周面的磨损。
作为第2优点,轴承保持架与支架和壳体这两者接触,因此,在齿轮传动装置的驱动过程中,异物从齿轮传动装置的外部混入齿轮传动装置的内部的情况被抑制。异物混入圆锥滚子轴承的内部的情况被抑制,因此,滚柱的磨损进展的情况被抑制。
作为第3优点,轴承保持架由刚性比支架和壳体的刚性低的材料形成,因此,在周向上轴承保持架与支架和壳体均匀地接触。作为轴承保持架的材料的一例,可列举出树脂。
作为第4优点,能够容易地进行内圈和/或外圈的加工。若在内圈的外周面和/或外圈的内周面设有肋,则需要对肋的表面(与滚柱接触的接触面)进行研磨。上述的齿轮传动装置不存在用于限制滚柱向轴向移动的肋,因此,能够降低内圈和/或外圈的加工成本。
作为第5优点,能够使滚柱的轴向长度延长与未形成有上述肋相应的长度。由此,能够提高圆锥滚子轴承的容量(负载负荷)。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1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表示图1的范围II的放大剖视图。
图3表示轴承保持架的外观的概略图。
图4表示从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轴承保持架的图(俯视图)。
图5表示从与轴承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轴承保持架的图(主视图)。
图6表示用于说明滚柱的动作的图。
图7表示在第2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中所用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8表示在第2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中所用的轴承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9表示在第3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中所用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10表示在第3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中所用的轴承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11表示第4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对使用了在支架接触面和壳体接触面这两者上形成有槽的轴承保持架的齿轮传动装置进行说明。不过,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使用了在支架接触面和壳体接触面中的一者上形成有槽的轴承保持架的齿轮传动装置和使用了在支架接触面和壳体接触面上均没有形成有槽的轴承保持架的齿轮传动装置。
若在支架接触面和壳体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槽,则可获得以下的优点。在轴承保持架已与壳体和支架接触时,能够确保润滑剂的从圆锥滚子轴承的外部向内部的通路。即、即使轴承保持架与支架和壳体接触,润滑剂也能够经由上述槽向圆锥滚子轴承的内部移动。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滚柱磨损的进展。此外,在支架接触面和壳体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槽的技术单独地具有技术上的有用性。
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对外齿轮一边与内齿轮啮合一边进行偏心旋转的类型的齿轮传动装置进行说明。希望留意的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齿轮传动装置,例如内齿轮一边与外齿轮啮合一边进行偏心旋转的类型的齿轮传动装置。
(第1实施例)
图1表示齿轮传动装置100的剖视图。齿轮传动装置100是外齿轮22一边与内齿轮24啮合一边进行偏心旋转的类型的减速装置。在齿轮传动装置100中,利用外齿轮22的齿数与内齿轮24的齿数之间的齿数差使支架10旋转。齿轮传动装置100利用上述的齿数差使传递到曲轴16的转矩增大(使旋转减速)并从支架10输出。此外,支架10相当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输出轴。轴线30相当于支架10的旋转轴线。轴线30也相当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轴线。并且,轴线30也相当于后述的圆锥滚子轴承2的轴承中心轴线。
齿轮传动装置100具有内齿轮24、支架10、外齿轮22以及曲轴16。内齿轮24由壳体4和多个内齿销5构成。壳体4具有小径部4a和大径部4b。小径部4a从大径部4b的两端沿着轴线30延伸。内齿轮24形成于壳体4的大径部4b。在小径部4a上配置有一对圆锥滚子轴承2。一对圆锥滚子轴承2限制支架10沿着轴向和径向移动。圆锥滚子轴承2能够称为齿轮传动装置100的主轴承。圆锥滚子轴承2的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支架10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2支承于壳体4。支架10由第1板10a和第2板10c构成。从第1板10a朝向第2板10c延伸有柱状部10b,柱状部10b和第2板10c被固定。在第1板10a的端部形成有沿着径向(与轴线30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凸缘10d。此外,在第2板10c的端部设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第2凸缘10e。一对圆锥滚子轴承2配置于第1凸缘10d和第2凸缘10e。第1凸缘10d和第2凸缘10e也能够分别称为第1板10a的突出部和第2板10c的突出部。此外,支架10和壳体4是金属制的。
曲轴16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19支承于支架10。一对圆锥滚子轴承19限制曲轴16沿着轴向和径向移动。曲轴16在与轴线30偏置的位置与轴线30平行地延伸。曲轴16具有输入齿轮28和偏心体18。输入齿轮28在一对圆锥滚子轴承19的外侧被固定于曲轴16。偏心体18位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19之间。在外齿轮22上形成有通孔14。偏心体18借助圆柱滚子轴承20卡合于通孔14。外齿轮22借助曲轴16支承于支架10。
当电动机(省略图示)的转矩传递到输入齿轮28时,曲轴16旋转。随着曲轴16的旋转,偏心体18进行偏心旋转。偏心体18绕曲轴16的轴线(省略图示)进行偏心旋转。随着偏心体18的偏心旋转,外齿轮22一边与内齿轮24啮合一边进行偏心旋转。外齿轮22绕轴线30偏心旋转。外齿轮22的齿数与内齿轮24的齿数(内齿销5的数量)不同。因此,当外齿轮22偏心旋转时,与外齿轮22和内齿轮24之间的齿数差相应地支承着外齿轮22的支架10相对于内齿轮24(壳体4)旋转。
参照图2详细地说明圆锥滚子轴承2。圆锥滚子轴承2具有内圈46、外圈40、滚柱42(圆锥滚子)以及轴承保持架44。环状的内圈46具有锥状的外周面46b。即、内圈46的外周面46b相对于轴线30(参照图1)倾斜。内圈46被压入支架10的第2板10c的外侧。内圈46的内周面46a与第2板10c的外周面接触。内圈46的轴线30方向的端面46c与第2凸缘10e接触。内圈46安装于支架10,相对于支架10无论是沿着轴线30方向还是沿着径向均是不动的。也可以说内圈46与支架10一体化。
环状的外圈40具有锥状的内周面40b。外圈40的内周面40b与内圈46的外周面46b面对面。外圈40被压入壳体4的小径部4a的内侧。外圈40的外周面40a与壳体4(小径部4a)的内周面接触。外圈40的轴线30方向的端面40c与壳体4的大径部4b接触。外圈40安装于壳体4,相对于壳体4无论沿着轴线30方向还是沿着径向均是不动的。也可以说外圈40与壳体4一体化。
外圈40的内周面40b和内圈46的外周面46b之间的间隙(用于配置滚柱42的间隙)随着朝向外侧(离开轴承中心轴线30的方向)去而逐渐变宽。换言之,内周面40b相对于轴线30的倾斜角比外周面46b相对于轴线30的倾斜角大。
滚柱(圆锥滚子)42配置在内圈46和外圈40之间。滚柱42的外径随着朝向外侧(离开轴承中心轴线30的方向)去而逐渐变大。滚柱42的大径部侧的第1端面42a的外径比滚柱42的小径部侧的第2端面42b的外径大。滚柱42的旋转轴相对于轴线30(参照图1)倾斜。滚柱42的小径部的中心位于比大径部的中心靠轴承中心轴线30的附近的位置。多个滚柱42在内圈46和外圈40之间以等间隔排列。即、多个滚柱42绕轴线30以等间隔排列。滚柱42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比内圈46的外周面46b和外圈40的内周面40b的长度短。滚柱42的外周面与内圈46的外周面46b和外圈40的内周面40b接触。第1端面42a和第2端面42b未与内圈46和外圈40接触。
轴承保持架44配置在内圈46和外圈40之间。轴承保持架44的材料是树脂。如图3所示,轴承保持架44呈环状,具有直径较大的第1端部44a、直径比第1端部44a的直径小的第2端部44b。轴承保持架44具有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凹部44c。在凹部44c内***有滚柱42。轴承保持架44用于维持相邻的滚柱42之间的间隔。此外,滚柱42被***凹部44c内,因此,滚柱42的第1端面42a和第2端面42b被轴承保持架44约束。即、轴承保持架44对滚柱42的向旋转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此外,图3是用于简单地说明轴承保持架44的整体形状的图,而不是用于准确地表示轴承保持架44的形状的图。轴承保持架44的详细的形状随后论述。
如图2所示,在轴承保持架44的第1端部44a形成有与壳体4接触的壳体接触面44d、与支架10接触的支架接触面44e。壳体接触面44d形成在与轴线30正交的方向上(也参照图1)。壳体接触面44d是轴承保持架44的外周面,与壳体4(小径部4a)的内周面接触。轴承保持架44与壳体4接触的接触面(壳体接触面44d的局部)是与轴线30呈同心的圆柱状。支架接触面44e形成在轴线30方向上。支架接触面44e是轴承保持架44的轴承中心轴线(轴线30)方向的端面。支架接触面44e在轴承中心轴线30方向与支架10(第2板10c)的第2凸缘10e接触。轴承保持架44同支架10接触的接触面(支架接触面44e的局部)与轴线30正交。
在此,参照图4、图5,详细地说明轴承保持架44。壳体接触面44d形成在与轴承中心轴线30呈同心的圆周上(轴承保持架44的外周面)。在壳体接触面44d上形成有多个外周槽44f。外周槽44f沿着轴承中心轴线30延伸,绕轴承中心轴线30等间隔地形成。也可以表述为壳体接触面44d形成在相邻的外周槽44f之间。即使壳体接触面44d与壳体4接触,外周槽44f也不会与壳体4接触。
支架接触面44e形成在与轴承中心轴线30正交的平面上。在支架接触面44e上形成有多个端面槽44g。端面槽44g沿着轴承保持架44的径向延伸,绕轴承中心轴线30以等间隔设置。也可以表述为支架接触面44e形成在相邻的端面槽44g之间。端面槽44g将轴承保持架44的内侧和外侧连通起来。即使支架接触面44e与支架10接触,端面槽44g也不与支架10接触。
外周槽44f和端面槽44g沿着轴承保持架44的周向交替地配置。换言之,在轴承保持架44的周向上,外周槽44f形成在相邻的端面槽44g之间,端面槽44g形成在相邻的外周槽44f之间。外周槽44f的数量和端面槽44g的数量相等。此外,壳体接触面44d的面积与支架接触面44e的面积大致相等。即、图2所示的轴承保持架44与壳体4接触的接触面的面积W1大致等于轴承保持架44与支架10接触的接触面的面积W2。
此外,在图2中,表示壳体接触面44d和支架接触面44e分别与壳体4和支架10接触的状态。即、表示轴承保持架44的第1端部44a在与轴承中心轴线30正交的方向(轴承保持架44的径向)上与壳体4接触、在轴承中心轴线30方向上与支架10接触的状态。在未驱动齿轮传动装置100时,壳体接触面44d和支架接触面44e也可以不与壳体4和支架10接触。重要的是,在对滚柱42施加使其向外侧移动的力时,壳体接触面44d和支架接触面44e分别与壳体4和支架10接触。
说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优点。在齿轮传动装置100的驱动过程中,对滚柱42作用有欲使滚柱42向外侧(离开轴承中心轴线30的方向)移动的力。如上所述,当滚柱42欲向外侧移动时,轴承保持架44的第1端部44a与壳体4和支架10接触。因此,滚柱42的向旋转轴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此外,如上所述,内圈46的外周面46b是直线的锥状,不具有肋。同样地外圈40的内周面40b也是直线的锥状,也不具有肋。换言之,在内圈46的外周面46b和外圈40的内周面40b上未设有用于限制滚柱42向外侧移动的肋。更具体而言,在外周面46b和内周面40b上未设有覆盖滚柱42的第1端部44a这样的突出部(肋)。
上述的特征也能够如下这样表述。内圈46的外周面46b具有不与滚柱42的外周面接触的第1区域46d和第2区域46e。内圈46的在第1区域46d中的外径比内圈46的在第2区域46e中的外径大。即、内圈46的在第1区域46d中的厚度比内圈46的在第2区域46e中的厚度大。此外,外圈40的内周面40b具有不与滚柱42的外周面接触的第3区域40d和第4区域40e。外圈40的在第3区域40d中的外径比外圈的在第4区域40e中的外径大。即、外圈40的在第3区域40d中的厚度比外圈40的在第4区域40e中的厚度小。第1区域46d和第3区域40d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滚柱42的第1端部44a的外径。
通过具有上述的特征,即使对滚柱42作用有欲使滚柱42向外侧移动的力,滚柱42的第1端面42a也不会与内圈46和外圈40接触。其结果,滚柱42的磨损被抑制,能够抑制圆锥滚子轴承2的劣化。
此外,在圆锥滚子轴承2中,在内圈46的第2区域46e和外圈40的第4区域40e中也未设有肋。不过,也可以在第2区域46e和/或第4区域40e中设有肋。若在第2区域46e和/或第4区域40e中设有肋,则在组装圆锥滚子轴承2时能够支承滚柱42。能够容易地组装齿轮传动装置100。
此外,即使在第2区域46e和/或第4区域40e中设有肋,滚柱42的第2端面42b也几乎不会磨损。如上所述,内圈46的外周面46b和外圈40的内周面40b之间的间隙随着朝向外侧(离开轴承中心轴线30的方向)去而逐渐变宽。此外,滚柱42的外径随着朝向外侧去而逐渐变大。因此,滚柱42向内侧(轴承中心轴线30侧)的移动受到限制。即、即使在第2区域46e和/或第4区域40e中设有肋,在该肋和第2端面42b之间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
说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其他优点。如上所述,在圆锥滚子轴承2上,在内圈46的第1区域46d和外圈40的第3区域40d中未设有肋。即、圆锥滚子轴承2不具有在以往的圆锥滚子轴承中为了限制滚柱的移动所必须的肋。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肋和滚柱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必须对肋的表面进行研磨。因此,需要对肋的表面进行研磨的加工。齿轮传动装置100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内圈和外圈的加工成本。
此外,能够使滚柱42的轴向长度延长与不具有肋相应的长度,能够扩宽滚柱42的滚动面。其结果,能够增大圆锥滚子轴承2的容量(负载负荷)。即、与以往相比,齿轮传动装置100不会增大主轴承(圆锥滚子轴承2)的尺寸,就能够增大主轴承的容量。
参照图6,进一步说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其他优点。图6是用于说明支架10相对于静止着的壳体4旋转时的、滚柱42和轴承保持架44的动作的图。此外,图6是用于说明滚柱42和轴承保持架44的动作的概念的图,不是用于准确地呈现齿轮传动装置100的构造的图。此外,如上所述,可以说圆锥滚子轴承2的内圈46与支架10一体化。同样地可以说外圈40与壳体4一体化。因此,在图6中,将内圈46和支架10表示为一个零部件,将外圈40和壳体4表示为一个零部件。此外,图6所示的滚柱42呈现与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截面。
当支架10向箭头A1方向旋转时,滚柱42一边向箭头A2方向旋转一边向箭头A3方向移动。即、滚柱42一边在支架10的外周面和壳体4的内周面上滚动一边向箭头A3方向移动。轴承保持架44与滚柱42的移动一起向箭头A3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如果滚柱42与支架10和壳体4之间的摩擦较小,则轴承保持架44以支架10的转速V的大致一半(转速0.5V)的转速旋转。若滚柱42与支架10之间的摩擦变大,则滚柱42的速度接近支架10的速度。相反,若滚柱42和壳体4之间的摩擦变大,则滚柱42的速度接近壳体4的速度(零)。
如上所述,轴承保持架44的第1端部44a与壳体4和支架10这两者接触(也参照图2)。当轴承保持架44与壳体4和支架10这两者接触时,在轴承保持架44和壳体4之间沿着箭头A4方向产生摩擦力F1。此外,在轴承保持架44和支架10之间沿着箭头A5方向产生摩擦力F2。轴承保持架44与壳体4接触的接触面积W1大致等于轴承保持架44与支架10接触的接触面积W2,因此,摩擦力F1和摩擦力F2大致相等。摩擦力F1和摩擦力F2相互抵消,轴承保持架44以接近转速0.5V的速度沿箭头A3方向旋转。滚柱42也以接近转速0.5V的速度沿箭头A3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滚柱42以接近转速0.5V的速度移动意味着滚柱42与支架10和壳体4之间的摩擦较小。换言之,滚柱42的相对于支架10和壳体4的滑动较小。因此,滚柱42的外周面(滚动面)的磨损被抑制。此外,当例如轴承保持架44仅与壳体4接触时,仅产生与图6的摩擦力F1相当的摩擦力,无法获得与摩擦力F2相当的摩擦力。因此,轴承保持架44的转速变慢,滚柱42与壳体4之间的摩擦变大。促进滚柱42的磨损,齿轮传动装置的耐久性降低。本实施例所示的齿轮传动装置100通过使轴承保持架44与支架10和壳体4这两者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滚柱42向轴向移动的同时抑制滚柱42的磨损。
此外,配置在壳体4和第1板10a之间的圆锥滚子轴承2具有与配置在壳体4和第2板10c之间的圆锥滚子轴承2相同的特征。因此,省略对配置在壳体4和第1板10a之间的圆锥滚子轴承2的说明。
进一步说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优点。如上所述,轴承保持架44与壳体4接触的接触面是与轴线30呈同心的圆柱面。此外,轴承保持架44与支架10接触的接触面与轴线30正交。通过具有这样的特征,轴承保持架44的移动在正交的两个方向(轴向和径向)上被约束。能够可靠地防止轴承保持架44(滚柱42)向齿轮传动装置100的外侧脱落。
轴承保持架44与壳体4和支架10这两者接触。因此,能够利用轴承保持架44来抑制异物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外部混入壳体4内。并且,在壳体4与轴承保持架44接触的接触面(壳体接触面44d)上形成有外周槽44f,在支架10与轴承保持架44接触的接触面(支架接触面44e)上形成有端面槽44g。因此,即使轴承保持架44与壳体4和支架10这两者接触,存在于圆锥滚子轴承2的外部的润滑剂也可导入圆锥滚子轴承2的内部。能够抑制圆锥滚子轴承2内的润滑剂枯竭(缺油)。
当对滚柱42作用有欲使滚柱42向外侧移动的力时,轴承保持架44被按压于壳体4和支架10。如上所述,轴承保持架44是树脂制的,壳体4和支架10是金属制的。即、轴承保持架44的刚性比壳体4和支架10的刚性低。因此,当轴承保持架44被按压于壳体4和支架10时,轴承保持架44变形,轴承保持架44的周向的整体与壳体4和支架10均匀地接触。即、难以在壳体接触面44d和壳体4之间和在支架接触面44e和支架10之间形成间隙。
在壳体4和第1板10a之间配置有油封6,在壳体4的与第2板10c相对的位置设有槽26(参照图1)。在安装其他零部件(例如电动机)时在槽26中配置O形密封圈(图示省略)。能够利用油封6和未图示的O形密封圈,防止密封在齿轮传动装置100内的润滑剂向齿轮传动装置100外部泄露。存在于油封6的附近的润滑剂可经由外周槽44f和端面槽44g导入圆锥滚子轴承2的内部。
(第2实施例)
参照图7、8说明第2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本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仅是轴承保持架的形状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轴承保持架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轴承保持架144的形成于壳体接触面的外周槽和形成于支架接触面的端面槽之间的位置关系与轴承保持架44的形成于壳体接触面的外周槽和形成于支架接触面的端面槽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对于在轴承保持架144和轴承保持架44中共同的特征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在轴承保持架144的周向上,外周槽44f和端面槽44g形成在相同位置。因此,外周槽44f和端面槽44g连续。存在于圆锥滚子轴承2的外部的润滑剂可经由外周槽44f和端面槽44g导入圆锥滚子轴承2的内部。通过采用轴承保持架144,润滑剂更加容易导入圆锥滚子轴承2的内部。
(第3实施例)
参照图9、10说明第3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本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仅轴承保持架的形状与齿轮传动装置100的轴承保持架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轴承保持架244的形成于壳体接触面的外周槽的形状和形成于支架接触面的端面槽的形状与轴承保持架44的形成于壳体接触面的外周槽的形状和形成于支架接触面的端面槽的形状不同。对于在轴承保持架244和轴承保持架44中共同的特征标注相同或者后两位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在支架接触面244e上形成有多个端面槽244g。当从轴承中心轴线30方向观察端面槽244g时,端面槽244g延伸的朝向相对于将轴承保持架244的外周面(壳体接触面244d)和轴承中心轴线30连结起来的直线具有角度(比较并参照图4)。多个端面槽244g分别向相同方向倾斜。此外,如图10所示,在壳体接触面244d上形成有多个外周槽244f。当从与轴承中心轴线30正交的方向观察外周槽244f时,周槽244f延伸的朝向相对于轴承中心轴线30具有角度(比较并参照图5)。多个外周槽244f分别向相同方向倾斜。此外,端面槽244g和外周槽244f在轴承保持架44的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即、端面槽244g形成在相邻的外周槽244f之间,外周槽244f形成在相邻的端面槽244g之间。
当驱动齿轮传动装置100时,轴承保持架244相对于支架10和壳体4旋转。当端面槽244g倾斜时,随着轴承保持架244的旋转,润滑剂能够沿着端面槽244g在端面槽244g内顺畅地移动。同样地当外周槽244f倾斜时,随着轴承保持架244的旋转,润滑剂能够沿着外周槽244f在外周槽244f内顺畅地移动。此外,也可以像轴承保持架144那样端面槽244g和外周槽244f连续。
(第4实施例)
参照图11说明齿轮传动装置300。齿轮传动装置300是齿轮传动装置100的变形例,通过对与齿轮传动装置100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或后两位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在齿轮传动装置300中,在第1板310a和第2板310c的径向端部设有倾斜部346。倾斜部346兼用作圆锥滚子轴承302的内圈。即、圆锥滚子轴承302的内圈与支架310一体化。这样的形态也可以说是将内圈安装于支架310。在第1板310a的倾斜部346的外侧形成有凸缘310d。在第2板310c的倾斜部346的外侧形成有凸缘310e。轴承保持架44与在齿轮传动装置100中所用的轴承保持架相同。因此,轴承保持架44在轴线30方向上与凸缘310d和凸缘310e接触,在与轴线30正交的方向上与壳体4接触。此外,也能够替代轴承保持架44而使用轴承保持架144或轴承保持架244。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轴承保持架与壳体接触的接触面积等于轴承保持架和支架接触的接触面积的例子。不过,例如,轴承保持架与壳体接触的接触面积也可以比轴承保持架和支架接触的接触面积大。相反,轴承保持架与支架接触的接触面积也可以比轴承保持架和壳体接触的接触面积大。即使是这样的形态,与轴承保持架仅与壳体或支架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滚柱的外周面的摩擦。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壳体是静止的、支架相对于壳体旋转的例子。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支架是静止的、壳体相对于支架旋转的齿轮传动装置。此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曲轴与支架的轴线同轴地配置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且,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与偏心摆动型不同的齿轮传动装置。
在第4实施例中,说明了支架兼用作内圈的例子。也可以壳体兼用作外圈。此外,也可以将支架兼用作内圈的同时,将壳体兼用作外圈。重要的是,在壳体和支架之间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的滚柱的旋转轴相对于支架的轴线倾斜,在内圈和外圈上未形成有限制滚柱的向外侧的移动的肋。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这些只是例示,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中包含将以上所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成的具体例。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说明的技术特征能够单独地发挥技术上的有用性或者通过各种组合发挥技术上的有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组合。此外,本说明书或附图中例示的技术能够同时达到多个目的,达到其中一个目的的技术本身也具有技术上的有用性。

Claims (8)

1.一种齿轮传动装置,其中,支架借助圆锥滚子轴承支承于壳体,其中,
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包括:
内圈,其安装于支架;
外圈,其安装于壳体;
多个圆锥滚子,其配置于内圈和外圈之间;以及
环状的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用于维持相邻的圆锥滚子之间的间隔,
圆锥滚子的小径部位于比大径部靠轴承中心轴侧的位置,
在内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内周面上未设有用于限制圆锥滚子沿着离开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的肋,
轴承保持架由刚性比支架和壳体的刚性低的材料形成,在其直径较大的端部设有在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与支架接触的支架接触面,并且,设有在与轴承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与壳体接触的壳体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架接触面和所述壳体接触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架接触面和所述壳体接触面这两者上形成有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中,
设于所述支架接触面的第1槽和设于所述壳体接触面的第2槽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中,
设于所述支架接触面的第1槽和设于所述壳体接触面的第2槽配置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
第1槽和第2槽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中,
在从轴承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时,第1槽相对于将轴承中心轴线和轴承保持架连结起来的直线具有角度,
在从与轴承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2槽相对于轴承中心轴线具有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承保持架的材料为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承保持架的材料为树脂。
CN201380020927.5A 2012-04-20 2013-04-04 齿轮传动装置 Active CN104285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7080 2012-04-20
JP2012097080A JP5417481B2 (ja) 2012-04-20 2012-04-20 歯車伝動装置
PCT/JP2013/060299 WO2013157397A2 (ja) 2012-04-20 2013-04-04 歯車伝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5081A CN104285081A (zh) 2015-01-14
CN104285081B true CN104285081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90557A2 (en) * 1982-03-17 1983-10-05 The Timken Company Tapered roller bearing
CN1875199A (zh) * 2003-11-07 2006-12-0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油润滑式滚动轴承装置
CN101166912A (zh) * 2005-04-29 2008-04-23 蒂姆肯公司 载荷感测轴承
CN101769373A (zh) * 2009-01-06 2010-07-07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减速装置
CN101960159A (zh) * 2008-03-10 2011-01-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销式保持器及销式保持器的装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90557A2 (en) * 1982-03-17 1983-10-05 The Timken Company Tapered roller bearing
CN1875199A (zh) * 2003-11-07 2006-12-0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油润滑式滚动轴承装置
CN101166912A (zh) * 2005-04-29 2008-04-23 蒂姆肯公司 载荷感测轴承
CN101960159A (zh) * 2008-03-10 2011-01-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销式保持器及销式保持器的装配方法
CN101769373A (zh) * 2009-01-06 2010-07-07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减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2691B (zh) 齿轮传动装置
CN105102861B (zh) 齿轮传动装置
CN202935090U (zh) 车轮用旋转支承装置
JP5417481B2 (ja) 歯車伝動装置
JP4692048B2 (ja) 複列軸受装置
CN104285081B (zh) 齿轮传动装置
CN202707790U (zh) 车轮支承用轴承单元
JP6957958B2 (ja) ハブユニット軸受
JP2010255645A (ja) ラジアルニードル軸受
JP5927773B2 (ja) タンデムアンギュラ型玉軸受
CN209067659U (zh) 轮毂单元轴承
JP2012102781A (ja) タンデムアンギュラ型玉軸受
JP2016109183A (ja) 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用外輪及び車輪支持用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18080741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9002480A5 (zh)
JP2014206266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WO2013108717A1 (ja) 歯車伝動装置
JP6483460B2 (ja) 密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7263162A (ja) 車輪用複列円すいころ軸受ユニット
JP5803234B2 (ja) タンデムアンギュラ型玉軸受
JP5144558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9191939A (ja) 円すいころ軸受
CN106051085A (zh) 行星辊式动力传递装置
JP5991114B2 (ja) 円すいころ軸受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WO2018143366A1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