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6860A - 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6860A
CN104246860A CN201380020643.6A CN201380020643A CN104246860A CN 104246860 A CN104246860 A CN 104246860A CN 201380020643 A CN201380020643 A CN 201380020643A CN 104246860 A CN104246860 A CN 104246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xtension line
distribution
area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06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6860B (zh
Inventor
宫本政和
藤原敏昭
吉川和广
浅井芳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46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6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6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6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6Cell terminal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display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1Arrangement of scan or data electrode driver circuits at the periphery of a panel not inherent to a split matrix structur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23Compensation for problems related to R-C delay and attenuation in electrodes of matrix panels, e.g. in gate electrodes or on-substrate video signa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矩阵基板包含:像素区域(A);第1配线(G),其在像素区域(A)中与在一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第2配线(S),其与在不同的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端子区域(17a),其中设置输入信号的端子;左侧引出线(kS3、kS4),其从设置端子区域(17a)的一侧起从像素区域(A)的左侧绕过而向相反侧引出;以及右侧引出线(kS1、kS2),其从右侧绕过而向上述相反侧引出,左侧引出线和右侧引出线穿过集合区域(D)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G)或者第2配线(S)。

Description

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区域的矩阵基板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计算机、电视机等电产品的显示部,广泛使用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等平面型的显示装置(平板显示器)。
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一般具备将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而成的显示区域,并且设置有用于向像素发送信号的多个配线。多个配线形成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向显示区域外引出并与输入端子连接。输入端子往往配置在基板的一方侧面侧。有时,将输入端子和显示区域内的多个配线连接的引出线例如从一方侧面侧起从显示区域的左右绕过而从与配置输入端子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连接到显示区域内的配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158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257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7-1835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述以往技术那样,在配置从显示区域的一方侧的端子起从显示区域的左右绕过而在显示区域的相反侧连接到配线的引出线的情况下,当经由引出线向显示区域的多个配线输入信号时,有时产生在该多个配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筋状的不均。
了解到特别是在显示区域的端部,起因于从端子起从显示区域的左侧绕过的引出线的长度和从端子起从显示区域的右侧绕过的引出线的长度不同的因素较大。即,特别是在显示区域的端部,向经由显示区域的右侧而配置的右侧引出线输入的信号的延迟和向经由显示区域的左侧而配置的左侧引出线输入的信号的延迟不同。因此,在与右侧引出线连接的显示区域的配线和与左侧引出线连接的显示区域配线相邻的情况下,分别经由相邻的这些配线向各像素提供的电压在配线间不同。其结果是,会发现产生沿着配线的筋状的不均。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即使在从端子区域起从显示区域的左右绕过地配置引出线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不均的产生的构成的矩阵基板或者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矩阵基板具备:
像素区域,其中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
第1配线,其在上述像素区域中与在一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
第2配线,其与在和上述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
单子区域,其位于上述像素区域的外侧,其中设置向上述第1配线或者第2配线输入信号的端子;以及
引出线,其从设置有上述端子区域的一方侧面侧起绕过上述像素区域而向相反侧引出,并从该相反侧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上述第2配线,
上述引出线包含:左侧引出线,其从上述一方侧面侧起从上述像素区域的左侧绕过而向上述相反侧引出;以及右侧引出线,其从上述一方侧面侧起从上述像素区域的右侧绕过而向上述相反侧引出,
上述左侧引出线和上述右侧引出线引出到上述相反侧的规定的集合区域,并穿过该集合区域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第2配线。
在上述构成中,左侧引出线和右侧引出线两者经由集合区域后连接到像素区域的配线。因此,从设置有端子区域的一方侧面侧的端子起从像素区域的左侧绕过并经由集合区域到达显示区域的配线的左侧路径的长度和从一方侧面侧的端子起从像素区域的右侧绕过并经由集合区域到达显示区域的配线的右侧路径的长度的差不变大。其结果是,能基于左侧引出线和右侧引出线的配线电阻差抑制信号延迟的差。进而,能抑制经由右侧和左侧的引出线向配线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的不均的产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上述集合区域在上述像素区域的上述相反侧配置在离上述像素区域的右端的距离和离上述像素区域的左端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
由此,能进一步减小从端子区域起从像素区域的左侧绕过而到达显示区域的配线的路径长度和从右侧绕过而到达像素区域的配线的路径长度的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上述集合区域设置在上述左侧引出线的从上述一方侧面侧到上述集合区域的长度和上述右侧引出线的从上述一方侧面侧到上述集合区域的长度大致相等的位置。由此,能基于左侧引出线和右侧引出线的配线电阻差进一步抑制信号延迟的差。
此外,在从上述集合区域到像素区域的左右的端的距离相等,或者,右侧和左侧的引出配线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除了包含两者的距离恰好一致的情况以外,还包含距离视为相等的情况。例如,即使两者的距离存在差,该差处于视为误差的范围的情况、由该差引起的信号延迟的差对显示图像没有影响的情况等也能视为距离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矩阵基板具备:
像素区域,其中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
第1配线,其在上述像素区域中与在一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
第2配线,其与在和上述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
端子区域,其位于上述像素区域的外侧,其中设置向上述第1配线或者第2配线输入信号的端子;
端子侧引出线,其从设置有上述端子区域的一方侧面侧引出,从上述显示区域的上述一方侧面侧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上述第2配线;以及
横侧引出线,其从上述一方侧面侧引出,从上述像素区域的左侧或者右侧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上述第2配线,
上述端子侧引出线和上述横侧引出线中的至少1种包含多个配线,在该多个配线的至少一部分中,相互相邻的2个配线隔着绝缘膜形成在不同的层。
例如,有时在端子区域附近等多个引出线集中的部位,相邻的引出线的间隔变窄,配置多个引出线变得困难。如上述构成那样,通过将相邻的2个配线形成在隔着绝缘膜的不同的层,能集中地配置多个引出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为如下方式,矩阵基板具备:
引出线,其从上述一方侧面侧起绕过上述像素区域而向相反侧引出,并从该相反侧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上述第2配线,
上述引出线包含:左侧引出线,其从上述像素区域的左侧绕过而向上述相反侧引出;以及右侧引出线,其从上述像素区域的右侧绕过而向上述相反侧引出,
上述左侧引出线、上述右侧引出线、上述端子侧引出线以及上述横侧引出线中的至少1种包含多个配线,在该多个配线的至少一部分中,相互相邻的2个配线隔着绝缘膜形成在不同的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为如下方式,上述端子侧引出线和上述横侧引出线分别包含多个配线,在该多个配线的至少一部分中,相互相邻的2个配线隔着绝缘膜形成在不同的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为如下方式,上述端子区域位于设置与上述矩阵基板相对设置的相对基板的相对区域的外侧,
在上述相对区域,形成在上述不同的层的相邻的2个配线中的形成在一方层的配线向另一方层转移后向上述相对区域的外侧引出。
根据上述构成,在设置相对基板的相对区域,相邻的2个配线形成在相同的层的状态下,从相对区域的内侧向外侧引出。在相对区域的外侧,配线易于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但是根据上述构成,能将配线形成在对配线的影响进一步变小的层而向相对区域的外侧引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为如下方式,形成在上述不同的层的相邻的2个配线形成于在层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由此,能使相邻的2个配线对彼此的影响变小。
包含上述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另外,具备上述矩阵基板和隔着液晶层与上述矩阵基板相对的相对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也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矩阵基板中,即使从端子区域起从像素区域的左右绕过地配置引出线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不均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说明用于驱动液晶面板的各像素的电路的构成例的图。
图3是示出有源矩阵基板上的配线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示出从显示区域的左右绕过的引出线不经由集合区域连接到数据配线的情况的配置例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矩阵基板的配线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矩阵基板的配线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矩阵基板的配线例的图。
图8是从层的厚度方向观看形成于不同的层的多个配线的构成例的图。
图9(a)~(c)是图8的X-X线截面图。
图10是从层的厚度方向观看转换连接部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图10的XI-XI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另外,各图中的构成构件的尺寸没有忠实地表示实际的构成构件的尺寸和各构成构件的尺寸比率等。
[实施方式1]
(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例)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图1(a)是从正面观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图1(b)是沿着图1(a)中示出的切断线A-A′切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在图1(a)和图1(b)中,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设置有:作为显示信息的显示部的液晶面板2;作为背光源部的背光源装置3;以及收纳液晶面板2和背光源装置3的箱体4。箱体4由树脂或者金属的框架形成,隔着侧壁41而收纳液晶面板2和背光源装置3。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液晶面板2利用来自背光源装置3的照明光进行信息显示,该液晶面板2和背光源装置3一体化为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
图1中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能用于便携电话、智能手机、电子书、便携式游戏机或者PDA等便携用终端装置。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不限于便携用终端装置,能大范围应用于电视机等固定型的显示装置、传真设备、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
液晶面板2具备液晶层和作为夹持该液晶层的一对基板的有源矩阵基板21(TFT阵列基板)和相对基板22。在有源矩阵基板21上,如后面详述的那样,按照液晶面板2的显示面中包含的多个像素,在有源矩阵基板21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形成了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另一方面,在相对基板22上,在相对基板22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形成了彩色滤光片、共用电极等(未图示)。在有源矩阵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各自的外侧配置例如按交叉尼科耳配置的上偏振板24和下偏振板25。此外,有时在偏振板和液晶层之间配置1/4λ板(4分之1波长板)。
有源矩阵基板21具有从相对基板22突出的边框部211,即不被相对基板22覆盖的非相对区域。在边框部211上设置有柔性配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基板23。FPC基板23是连接设置于边框部211的未图示的驱动器和控制该驱动器的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等的具有可挠性的基板。驱动器进行液晶面板2的驱动控制,通过使上述液晶层按像素单位工作而按像素单位驱动显示面,能在该显示面上显示所希望的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2使用例如常黑模式的液晶面板。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2中,构成为在不向上述液晶层施加电压时,进行黑色显示,并且根据所施加的电压,使液晶层的透射率增加。
背光源装置3包含导光板31、第1棱镜片32和第2棱镜片33、反射板34、FPC基板35以及LED36。
在导光板31中,使来自LED36的光入射到设置于导光板31的侧面的光入射面311,使入射的光在导光板31的光反射面向多个方向反射,使反射的光从光出射面作为均匀的光向液晶面板2侧出射。第1棱镜片32和第2棱镜片33提高从导光板31出射的光的亮度,分别设置在导光板31的上面。反射板34使来自LED36的光朝向液晶面板2侧的方向反射,设置在导光板31的下面。此外,在图1中,导光板31的厚度均匀,但是也可以使其厚度从光入射面311侧沿着宽度方向变小,也可以相反,使其厚度从光入射面311侧沿着宽度方向变大。
作为光源部件的LED36在光入射面311侧排列成一列地配设在FPC基板35的LED配设部351上。LED36经由在FPC基板35中形成电源线的配线被提供电力从而点亮。LED36使用表面安装型的LED,但是也可以是浸渍型的LED。
此外,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代替反射板34,也可以为在箱体4的与导光板31和LED36相对的底面涂布银色、白色等光反射率高的涂料,由此反射来自LED36的光和来自导光板31的光的构成。另外,在图1中,为了说明方便,例示了将3个LED36分别配设于LED配设部351的情况,但是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的用途,可以仅配设1个LED36,也可以配设多个。
(电路构成例)
图2是说明图1中示出的用于驱动液晶面板的各像素的电路的构成例的图。
在图2示出的例子中,液晶面板2在显示区域A(像素区域的一例)具有设置于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P的各行的栅极配线G1~GN(N为2以上的整数,以下,总称为“G”)和按像素P的每列设置的源极配线S1~SM(M是2以上的整数,以下,总称为“S”)。栅极配线G和源极配线S设置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与栅极配线G和源极配线S的各交点对应地设置像素P。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显示画面的水平方向设置栅极配线G,沿着与栅极配线G垂直的方向(垂直方向)设置源极配线S。栅极配线G是在像素区域中与在一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的第1配线的一例,源极配线S是与在不同于上述一方向的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的第2配线的一例。而且,在本例中,与栅极配线G并行地设置辅助电容配线C1~CN(N为2以上的整数,以下,总称为“C”)。
驱动器17是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形成为一体的一体型的驱动电路。驱动器17是按像素单位驱动设置在液晶面板2中的多个像素P的驱动电路。驱动器17分别连接着多个源极配线S和多个栅极配线G。与由该源极配线S和栅极配线G划分为矩阵状的各区域对应地分别形成有像素P的区域。在该多个像素P中,可以包含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像素P。例如,能将沿着源极配线S连续地配置的3个像素设为红色、绿色、蓝色的像素,将这3个像素设为1个像素单位。在该情况下,1个像素的矩形的像素电极的长边为源极配线S延伸的方向(纵条像素)。
驱动器17中包含的栅极驱动器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6的指示信号(栅极信号G-Dr)对栅极配线G依次施加使对应的开关元件19的栅极处于导通状态的栅极电压。另一方面,驱动器17中包含的源极驱动器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6的指示信号(源极信号S-Dr)将与显示图像的亮度(灰度级)相应的灰度级信号(灰度级电压)输出给对应的源极配线S。栅极配线G是扫描线的一例,栅极信号是扫描信号的一例。
各像素P与栅极配线G和源极配线S连接。对该栅极配线G施加栅极电压(输入栅极信号)来选择与各栅极配线连接的1行像素。对该选择的像素经由源极配线施加源极电压(灰度级电压)(输入灰度级信号)。
具体地说,按每像素P设置开关元件19。开关元件19例如能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各栅极配线G连接着开关元件19的栅极。另一方面,各源极配线S连接着开关元件19的源极。另外,各开关元件19的漏极连接着按每像素P设置的像素电极20。另外,在各像素P中,共用电极21以将液晶面板2的上述液晶层夹在中间的状态与像素电极20相对的方式设置。辅助电容Cs连接在漏极和辅助电容配线C之间。对辅助电容配线C施加共用的电压V_TFTCOM。
在该构成中,在栅极电压为高电平(开关元件19为n沟道型的TFT的情况)期间,开关元件19的栅极处于导通状态,源极电压施加给像素电极20而使像素电极20的电压变化,对包括夹着液晶层的共用电极21和像素电极20的液晶电容充电。
控制单元16包含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CK和视频信号Data控制驱动器17的控制电路。另外,优选地,控制单元16具备构成为能存储视频信号中包含的帧单位的显示数据的帧存储器。控制单元16能对依次存储在帧存储器中的上述显示数据高速地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控制单元16例如能使用1个或者多个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安装。此外,控制单元16可以由多个芯片或者电路形成,也可以由1个集成电路形成。
在图2示出的例子中,源极配线S1~SM利用源极引出线iS1~iSM从显示区域引出并连接到驱动器17的端子。栅极配线G1~GN利用栅极引出线iG1~iGN从显示区域引出并连接到驱动器17的端子。栅极配线G1~GN中的一部分G1、G3、…从显示区域的右侧引出,其余的G2、…GN从显示区域的左侧引出。在该例子中,多个栅极配线G以向右引出的线和向左引出的线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源极配线S的没有连接到驱动器17的一端经由开关元件的一例即检查用晶体管t1、t2、t3、t4、…与数据检查配线即引出线kS1、kS2、kS3、kS4、…连接。源极配线S利用引出线从与驱动器17安装区域相反的一侧引出,连接到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xS1、xS2、xS3、xS4、…。与源极配线S1~SM中的一部分S1、S2、…连接的数据检查配线即引出线kS3、kS4从显示区域的左侧绕过而向左侧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hxS即端子xS3、xS4引出,与其余的SM、SM-1、…连接的数据检查配线即引出线kS1、kS2从显示区域的右侧绕过而从右侧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mxS即端子xS1、xS2引出。源极配线的引出线的详细例后述。
栅极配线G经由开关元件的一例即检查用晶体管t21、t22、t23、…t2n连接到栅极检查配线即引出线kG1、kG2、kG3、…kGN,向栅极检查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xG1、xG2、xG3、…xGN引出。与栅极配线G1~GN中的一部分G1、G3、…连接的栅极检查配线即引出线kG1、kG3从显示区域的左侧向左侧栅极检查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xG1、xG3引出,与其余的G2、…GN连接的栅极检查配线即引出线kG2、kGN从显示区域的右侧向右侧栅极检查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xG2、…xGN引出。在本例中,在多个栅极配线G中,引出线按右侧和左侧交替地连接到栅极配线G。检查用晶体管t1~t4、t21~t2n能由TFT形成。检查用晶体管t1~t4、t21~t2n的栅极与检查用晶体管控制信号线kT连接。检查用晶体管控制信号线kT与检查用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xT连接。
在图2示出的例子中,在显示区域的源极配线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引出线,源极配线利用各自的引出线向不同的端子引出。与源极配线的另一端连接的引出线穿过显示区域的两侧的周边部到达分别设置在两侧的端子。该两侧的引出线设置为均穿过规定的区域(集合区域)。由此,能使在显示区域中靠近配置的多个源极配线到各自连接的引出线的端子的距离的差变小。该引出线的详细例后述。
(矩阵基板的配线例)
图3是示出有源矩阵基板上的配线的构成例的图。图3作为一例示出在矩阵基板上形成图2中示出的电路构成的情况的配线例。在显示区域A中,在源极层形成多个源极配线S,在与源极层隔着绝缘膜的另一层即栅极层形成多个栅极配线G。源极配线S形成数据总线,栅极配线G形成栅极总线。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栅极层的配线,用虚线表示源极层的配线。连接栅极层和源极层的点用黑圆点表示。在本例中,在栅极层形成栅极配线G,以覆盖栅极配线G的方式设置栅极绝缘膜(未图示),在栅极绝缘膜上,即在源极层形成源极配线S。
在有源矩阵基板中,在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即相对区域包含显示区域A,在不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包含驱动器安装区域17a、各种信号的输入端子。驱动器安装区域17a为安装图2中示出的驱动器17的区域。设置向源极配线或者栅极配线输入信号的端子的端子区域例如能配置在驱动器安装区域17a内或者其周边。此外,驱动器安装区域17a可以不连接着驱动器本身,而是连接着搭载驱动器的FPC基板。
用于向显示区域A的配线输入信号的端子设置在显示区域A的外侧,并且设置在包围显示区域A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侧面。在图3示出的例子中,在配置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的一侧配置端子区域。与端子连接的引出线从显示区域A的边中的任一侧连接到显示区域A内的配线。
源极引出线iS1~iSM从显示区域A的驱动器安装区域侧连接到源极配线S。用于驱动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电压)经由源极引出线iS输入(施加)给源极配线S。源极引出线iS是从显示区域A的设置端子区域的一方侧面侧连接到显示区域的配线的端子侧引出线的一例。
从源极配线S的与输入驱动信号的一侧(即设置端子区域的一方侧面侧)相反的一侧连接数据检查信号用的引出线kS1、kS2、kS3、kS4。经由这些引出线,例如,将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给源极配线。
在本例中,数据检查信号用的引出线包含第1~第4引出线kS1、kS2、kS3、kS4。第1~第4引出线kS1、kS2、kS3、kS4按顺序经由第1~第4检查用晶体管t1、t2、t3、t4与相邻的4条源极配线S连接。即,第1~第4引出线kS1~kS4分别对应地连接到与按顺序排列形成的4条源极配线对应地连接的第1至第4检查用晶体管t1~t4。第1~第4的引出线分别经由检查用晶体管与相邻的4条源极配线中的1条连接。由此,能通过第1~第4引出线对相邻的4条源极配线分别输入不同的信号。
另外,检查用晶体管t1~t4的栅极与检查用晶体管的控制信号线kT连接。因此,利用从端子xT向控制信号线kT输入的控制信号,切换晶体管t1~t4的导通/截止。由此,能控制检查用信号的输入。
第1~第4引出线kS1~kS4均配置为穿过显示区域A的与数据信号输入边相对的边的中央附近的集合区域D后连接到各源极配线(数据配线)S。第1~第4引出线kS1~kS4中的第1和第2引出线kS1、kS2从右侧的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mxS起穿过显示区域A的右侧而绕到显示区域A的与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相反的一侧,并经由集合区域D到达源极配线S。另一方面,第3和第4引出线kS3、kS4从左侧的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hxS起穿过显示区域A的左侧而绕到显示区域A的与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相反的一侧,并穿过集合区域D到达源极配线S。这样,能使经由显示区域A的不同的边而配置的引出线为分别以向显示区域内侧方向延伸的方式迂回的配线布局。
第1和第2引出线kS1、kS2是从端子区域起从显示区域的右侧绕过而向相反侧引出的右侧引出线的一例。第3和第4引出线kS3、kS4是从端子区域起从显示区域左侧绕过而向相反侧引出的左侧引出线的一例。
作为具体例,第1和第2引出线的一部分配置在显示区域的右侧和与源极配线S的信号输入边相反的一侧的非显示区域,第3和第4引出线的一部分配置在显示区域的左侧和与源极配线S的信号输入边相反的一侧的非显示区域。并且,第1和第2引出kS1、kS2以及第3和第4引出线kS3、kS4在集合区域D分别具有以180度折回配置的部分。更详细地说,在与源极配线S的信号输入边相反的一侧的边的非显示区域,配置有以沿着显示区域A的边延伸并覆盖源极配线S的配置范围的方式设置的第1~第4引出线部分。在靠近该第1~第4引出线部分的中央的位置,分别连接有能从右侧绕过的第1和第2引出线部分以及能从左侧绕过的第3和第4引出线。
通过这样配置引出线kS1~kS4,在显示区域任一部分都能使相邻的数据总线到对应的引出线的信号输入端子的距离的差不变大,使基于配线电阻差的信号延迟的差不变大。在图3中,例如,得到如下效果:在显示区域A的左端部的相邻的4条源极配线S中,从第2引出线kS2的右侧的输入端子xS2到检查用晶体管t2的距离和从第3引出线kS3的左侧的输入端子xS3到检查用晶体管t3的距离的差变小。该效果通过使从右侧的端子mxS到集合区域D的距离和从左侧的端子hxS到集合区域D的距离的差尽可能变小来显现得更显著。根据上述效果,左端部的相邻的4条源极配线S中的与检查用晶体管t2连接的源极配线的信号延迟和与其相邻的源极配线即与检查用晶体管t3连接的源极配线的信号延迟的差变小。
由此,例如,抑制经由引出线将检查信号输入对应的像素时的纵筋状的显示不均。其结果是,对高电阻的配线漏电、局部配线变细等的检测难以产生误认,检查精度提高。例如,有时通过视觉识别来检查经由引出线向源极配线输入检查信号时的显示图像。在该情况下,由于检查信号的信号延迟的差而在显示图像中视觉识别到沿着源极配线的筋状的不均时,该不均有可能被误认为是由于源极配线的切断或者变细而产生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抑制产生这样的误认的不均的产生。
图4是示出从显示区域的左右绕过的引出线不经由集合区域连接到源极配线S的情况的配置例的图。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从左侧的端子hxS起配置在显示区域A的左侧的非显示区域的第1和第2引出线部分直接连接到沿着显示区域A的与信号输入边相反的一侧的边延伸的引出线部分。同样地,从右侧的端子mxS起配置在显示区域A的右侧的非显示区域的第3和第4引出线直接连接到沿着显示区域A的与信号输入边相反的一侧的边延伸的引出线部分。因此,第1至第4引出线kS1~kS4不经由集合区域D而分别经由检查用晶体管t1~t4连接到数据总线(源极配线S)。
在图4中示出的配线的情况下,与图3中示出的配线相比,连接到相邻的4条源极配线S的第1~第4引出线的距离的差变大。即,从第1和第2引出线kS1、kS2的端子mxS到检查用晶体管t1、t2的距离与从第3和第4引出线kS3、kS4的端子hxS到检查用晶体管t3、t4的距离的差变大。
在图3示出的配线例中,从第1和第2引出线kS1、kS2的路径与第3和第4引出线kS3、kS4的路径的差变小的观点来说,优选地,集合区域D设定在显示区域A的与驱动器安装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的中央附近。或者,优选地,以从第1和第2引出线kS1、kS2的右侧的端子mxS到晶体管t1、t2的距离与从第3和第4引出线kS3、kS4的左侧的端子hxS到晶体管t3、t4的距离实质上相等的方式设定集合区域D。这2个引出线的距离实质上相等不仅仅是指距离严格一致的情况,还包含距离的差小到能忽视由距离的差引起的信号延迟对显示质量造成的影响的程度的情况。
(引出线的2层化的例子)
在图3和图4示出的例子中,在连接源极配线S和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的引出线iS中,构成为相邻的线形成在不同的层。具体地说,以形成在源极层的线和形成在栅极层的线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多个引出线。由此,能抑制显示区域A的信号输入边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中的源极配线S的引出线所占的区域。在与非相对区域E的边界附近,源极层的线在相对区域F的内侧从源极层转换连接到栅极层,在栅极层从相对区域F向非相对区域E延伸而形成。由此,在非相对区域E以及在相对区域F和非相对区域E的边界,引出线全部形成在栅极层。
在连接栅极配线G和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的引出线iG中,构成为相邻的线形成在不同的层。引出线iG是从端子区域引出从显示区域的左侧或者右侧连接到上述显示区域的配线的横侧引出线的一例。引出线iG构成为在显示区域A的左右的非显示区域相邻的线也形成在不同的层。由此,能抑制在显示区域A的左右边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边框区域)中的栅极配线G的引出线所占的区域。另外,在与非相对区域E的边界附近,在相对区域F的内侧形成在源极层的配线转换连接到栅极层,在栅极层从相对区域F向非相对区域E延伸而形成。
在上述构成中,能将在相对区域F中形成在不同的层的相邻的2个配线中的形成在一方层的配线转换连接到另一方层后从相对区域的外侧引出。由此,在相对区域E的边界和外侧,引出线能全部形成在难以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的1个层。例如,如上述例那样,在源极层不被栅极绝缘膜覆盖的情况下,源极层与栅极层相比,保护绝缘膜层变少。因此,不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的源极层易于受到物理上的破坏。因此,能使在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在源极层配置的引出线在不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转换连接到栅极层。由此,能进一步保护在不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的引出线。另外,在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设置从源极层向栅极层的转换连接部,由此能加强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和外侧的边界的引出线的保护。
此外,将相邻的引出线形成在多个层的方式不限于上述例。例如,可以使引出线分散形成在3层以上的层。或者,也可以是对于源极配线S的引出线iS或者栅极配线G的引出线iG中的任一方,使相邻的配线形成在多个层。另外,也可以是对于左侧的源极引出线kS1、kS2或者栅极引出线kG,使相邻的引出线形成在不同的多个层。
(本实施方式的应用例)
下面,说明能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的具体例。
在具备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中,存在为了消减驱动器或者驱动器安装的成本而使用横条像素的情况。横条像素是矩形状的像素电极的长边为栅极总线延伸的方向的像素。在使用横条像素时,与使用纵条像素的情况相比,栅极总线(栅极配线G)的条数变成3倍,另一方面,数据总线(源极配线S)的条数消减为1/3。一般地,与数据总线连接的源极驱动器的价格比与栅极总线连接的栅极驱动器的价格高。因此,从制造成本的观点来说,如果能减少源极驱动器的使用数量则是有利的。此外,横条像素与纵条像素相比,横方向的宽度大,易于视觉识别检查时的纵筋。
当栅极总线的条数增加时,其引出线的条数也增加。因此,为了使显示区域A的左右边的非显示区域中的栅极总线的引出线所占的区域变小,如上述例那样,优选地,将引出线交替形成在栅极层和源极层。在将引出线交替形成在栅极层和源极层的情况下,在不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从保护配线的观点来说,能将在源极层配置的引出线转换连接到栅极层。优选地,转换连接部形成在不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即相对区域E内。
当将栅极总线的引出线从源极层向栅极层的转换连接部形成在相对区域E时,数据总线(源极配线S)的引出线的配线区域变窄。对此,可以将数据总线的引出线交替形成在栅极层和源极层。另外,优选地,与栅极总线的引出线同样,在相对区域E内形成转换连接部。
当将数据总线的引出线交替形成在栅极层和源极层时,优选地,除了实施相邻的数据总线的漏电检查以外,还实施在相同的层相邻的引出线的漏电检查。因此,可以设置能对相邻的4条数据总线分别输入不同的检查信号的检查信号线。在图3示出的上述例子中,构成为设置第1~第4引出线kS1~kS4,能对相邻的4条数据总线独立地输入信号。其为将源极配线S的引出线设为4系列的情况的例子。
在显示区域的数据信号输入边侧,栅极总线的引出线、数据总线的引出线以及转接件密集,难以确保配置检查用TFT的区域。例如,在图3示出的例子中,与相对基板的相对电极的连接部即转接件B配置在显示区域A的数据信号输入边侧。因此,连接到数据总线的检查用晶体管t1~t4配置在与数据信号输入边相反的一侧。此时,例如,优选地,构成为使数据检查信号用的引出线各2条地分别从显示区域的左右侧绕过,并经由集合区域连接到检查用晶体管。
[实施方式2]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矩阵基板的配线例的图。在图5示出的例子中,用于向数据总线输入检查信号的引出线为6系列。具体地说,源极配线S的与输入驱动信号的一侧即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相反的一侧经由晶体管t1、t2、t3、t4、t5、t6连接着数据检查信号用的引出线kS1、kS2、kS3、kS4、kS5、kS6。例如数据检查信号经由这些引出线输入给源极配线。
在本例中,数据检查信号用的引出线包含第1~第6引出线kS1~kS6。第1~第6引出线kS1~kS6按顺序经由第1~第6检查用晶体管t1~t6与相邻的6条源极配线S连接。即,第1~第6引出线kS1~kS6分别对应地连接到与按顺序排列形成的6条源极配线对应地连接的第1~第6晶体管t1~t6。第1~第6引出线分别经由晶体管与相邻的6条源极配线中的1条连接。由此,能通过第1~第6引出线对相邻的6条源极配线分别输入不同的信号。
第1~第6引出线kS1~kS6均配置为穿过显示区域A的与数据信号输入边相对的边的中央附近的集合区域D后连接到各源极配线S。第1~第6引出线kS1~kS6中的第1~第3引出线kS1~kS3从右侧的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mxS起穿过显示区域A的右侧并绕到显示区域A的与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相反的一侧,并经由集合区域D而到达源极配线S。另一方面,第4~第6引出线kS4~kS6从左侧的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hxS起穿过显示区域A的左侧并绕到显示区域A的与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相反的一侧,并穿过集合区域D而到达源极配线S。
第1~第3引出线kS1~kS3是从端子区域起从显示区域的右侧绕过而向相反侧引出的右侧引出线的一例。第4~第6引出线kS4~kS6是从端子区域起从显示区域左侧绕过而向相反侧引出的左侧引出线的一例。
在实施方式1中,数据总线的引出线为4条,但是引出线的数量可以多于4条。本实施方式为将数据总线的引出线设为6条的例子。同样,栅极总线的引出线的数量不限于图3示出的例子。
例如,在纵条像素的情况下,能应用本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经由6系列的引出线,能进行与RGB这3色对应的信号输入。另外,在采用4色(例如RGB+黄色)的情况下,通过将数据检查用的引出线设为8条,能输入与4色对应的检查信号。
[实施方式3]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矩阵基板的配线例的图。在图6示出的例子中,设置有连接与多个源极配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引出线间的连接元件以及连接引出线与共用电极或辅助电容信号线的连接元件。连接元件例如使用作为引出线的静电对策而设置的ESD对策元件。作为一例,连接元件能使用背对背二极管。作为连接元件,代替背对背二极管,例如,能使用晶体管、半导体层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与不同的配线连接的多个引出线相互连接,并且将电容大的共用电极、辅助电容信号线连接。根据该构成,能对引出线实施静电对策。此外,即使只有引出线彼此的连接或者引出线与共用电极或辅助电容信号线的连接中的任一方,也能得到静电对策的效果。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引出线作为检查配线的情况下,在制造工序中,能降低检查用TFT、检查配线的静电破坏不良,能实施正常的检查。另外,也能降低显示区域的静电破坏不良。
在图6示出的例子中,作为引出线间的连接的例子,在集合区域D,连接到左侧的端子hxS的数据总线的引出线kS3和连接到右侧的端子mxS的数据总线的引出线kS1之间由背对背二极管连接。另外,在沿着显示区域A的连接引出线的边延伸的引出线部分的右侧的端部,也设置有连接引出线kS3和引出线kS2的连接元件。而且,显示区域A的右侧的数据总线的引出线kS1、kS2之间和栅极总线的引出线kG之间以及显示区域的左侧的数据总线的引出线kS3、kS4之间和栅极总线的引出线kG之间由连接元件连接。
作为图6中的连接引出线与辅助电容信号线或共用电极的例子,在显示区域A的右侧和左侧的非显示区域分别在辅助电容信号线kC和栅极总线的引出线kG之间设置有连接元件。另外,在显示区域A的右侧的非显示区域,将数据总线的引出线kS2和辅助电容信号线kC之间连接。在显示区域A的左侧的非显示区域,将数据总线的引出线kS3和共用电极之间连接。
[实施方式4]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矩阵基板的配线例的图。在图7示出的例子中,配置有从设置在矩形的显示区域A的与源极配线平行的2个边中的一方边侧的端子起,从左右绕过显示区域A,到另一方边侧,从另一方边侧连接到栅极配线的引出线kG1、kG2、kG3、kG4。
在本例中,在显示区域A的与源极配线平行的2个边中的一方边侧设置不被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在驱动器安装区域17a和端子区域也设置不被该一方边侧的相对基板覆盖的部分。
栅极引出线iG从显示区域A的驱动器安装区域侧连接到栅极配线G。经由栅极引出线iG向连接到各像素的开关元件即TFT19的栅极电极的栅极配线G输入控制信号(或者也能称为栅极信号)。向栅极配线G输入控制信号的栅极引出线iG全部从显示区域A的驱动器安装区域侧连接到栅极配线G。另一方面,用于输入用于驱动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源极引出线iS从驱动器执行区域17a起绕到显示区域A的左右,从左右两边连接到源极配线S。多个源极配线S配置为从右侧引出的线和从左侧引出的线交替排列。
源极配线S经由晶体管t1~t8连接到数据检查配线即引出线kS1~kS8,向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xS引出。源极配线S1~SM中的一部分S1、S3、…从显示区域A的一方边(从驱动器安装区域17a来看为左侧的边)向左侧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hxS引出,其余的S2、S4…从显示区域的另一方边即右侧的边向右侧数据检查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mxS引出。引出到一方边的源极配线中的相邻的4条线分别连接着对应的第1~第4晶体管t1~t4。第1~第4晶体管t1~t4分别连接着对应的第1~第4数据引出线kS1~kS4。同样地,引出到相反侧的另一方边的源极配线中的相邻的4条线分别连接着对应的第5~第8晶体管t5~t8,第5~第8晶体管t5~t8分别连接着对应的第5~第8数据引出线kS5~kS8。
从栅极配线G的与输入控制信号的一侧即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相反的一侧连接有栅极检查信号用的引出线kG1、kG2、kG3、kG4。经由该引出线例如向栅极配线G输入栅极检查信号。
在本例中,栅极检查信号用的引出线包含第1~第4引出线kG1、kG2、kG3、kG4。第1~第4引出线kG1、kG2、kG3、kG4按顺序经由第1~第4晶体管t1、t2、t3、t4与相邻的4条栅极配线G连接。即,第1~第4引出线kG1~kG4分别对应地连接到与按顺序排列形成的4条栅极配线对应地连接的第1至第4晶体管t1~t4。第1~第4引出线分别经由晶体管与相邻的4条栅极配线中的1条连接。由此,能通过第1~第4引出线对相邻的4条栅极配线分别输入不同的信号。
晶体管t1~t8的栅极与晶体管控制信号线kT连接。晶体管控制信号线kT与晶体管控制信号输入端子即端子xT连接。
第1~第4引出线kG1~kG4均配置为穿过显示区域A的与控制信号输入边相对的边的中央附近的集合区域D后连接到各源极配线S。第1~第4引出线kG1~kG4中的第1和第2引出线kG1、kG2从右侧的栅极检查信号输入端子mxG起穿过显示区域A的右侧而绕到显示区域A的与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相反的一侧,并经由集合区域D到达栅极配线G。另一方面,第3和第4引出线kG3、kG4从左侧的栅极检查信号输入端子hxG起穿过显示区域A的左侧而绕到显示区域A的与驱动器安装区域17a相反的一侧,并穿过集合区域D到达栅极配线G。
通过这样配置引出线kG1~kG4,在显示区域A的任一部分都能使相邻的栅极总线到对应的引出线的信号输入端子的距离的差不变大。由此,能使基于配线电阻差的信号延迟的差不变大。在图7中,例如,在显示区域A的左端部(最下部)的相邻的4条栅极配线G中,从第2引出线kG2的右侧的输入端子xG2到晶体管t2的距离和从第3引出线kG3的左侧的输入端子xG3到晶体管t3(与晶体管t2相邻的晶体管t3)的距离的差变小。因此,左端部的相邻的4条栅极配线G中的与晶体管t2连接的栅极配线的信号延迟和与之相邻的栅极配线即与晶体管t3连接的栅极配线的信号延迟的差变小。进而,在显示图像中,能抑制产生沿着栅极配线的筋状的不均。
图7示出的例子为将实施方式1的第1~第4晶体管t1~t4应用于栅极配线的情况的例子。第1和第2引出线kG1、kG2是从设置有端子区域的一方侧面侧起从显示区域的右侧绕过而向相反侧引出的右侧引出线的一例。第3和第4引出线kG3、kG4是从设置有端子区域的一方侧面侧起从显示区域左侧绕过而向相反侧引出的左侧引出线的一例。另外,在图7中,驱动器17为安装在栅极总线的信号输入边的构成。这样的构成例如能适用于面板上下边都窄边框化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既能将上述实施方式3中记载的连接元件组合起来,又能与上述实施方式2组合,将栅极总线的检查用的引出配线设为6系列。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是上述实施方式1~4的形成在不同的层的引出线的转换连接结构的详细例。本实施方式的转换连接结构能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1~4中的至少1个方式。图8是从层的厚度方向观看形成在不同的层的多个配线的构成例的图。图9(a)~(c)是图8的X-X线截面图。
图8示出在基板上的栅极层形成的栅极金属51和在覆盖栅极金属51的栅极绝缘膜上即在源极层形成的源极金属52的转换连接部的周边的构成例。栅极金属51和源极金属52形成为在转换连接部在层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在它们重叠的区域的一部分除去栅极绝缘膜,源极金属52与栅极金属51接触。在源极金属52与栅极金属51接触的接触部52a,由源极层的源极金属52形成的配线转换连接到栅极层的栅极金属51。
源极金属52和栅极金属51在转换连接部线宽比其它部分宽。由此,能抑制转换连接部的接触不良等问题产生率。在源极金属52和栅极金属51的转换连接部与线宽变宽的部分对应地,左右相邻的2个栅极金属51的配线的间隔变大。这样,与转换连接部的配线的线宽相应地,使相邻的两侧的配线的间隔变大,由此,即使在多个配线集中的区域,也能效率良好地配置配线。
另外,在图8示出的例子中,从转换连接部延伸的源极金属52的配线部分即线宽比转换连接部细的部分和隔着层相邻的栅极金属51的配线部分形成于在层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即,栅极层的配线和源极层的配线以不重叠的方式并行地延伸而形成。由此,能减小相互并行地延伸的相邻的配线间的干扰的程度。
图9(a)是示出图8的X-X线截面的一例的图。在图9(a)中,在基板50上形成栅极金属51,以覆盖栅极金属51的方式在基板50上进一步形成栅极绝缘膜53。在栅极绝缘膜53上形成源极金属52。在栅极金属51和源极金属52重叠的部位,不经由栅极绝缘膜53地设置有栅极金属51和源极金属52接触的接触部52a。在栅极绝缘膜53和源极金属52上,以覆盖它们的方式进一步形成无机绝缘膜54。在无机绝缘膜54上进一步形成有机绝缘膜55。
图9(b)是示出图8的X-X线截面的另一例的图。在图9(b)示出的例子中,与栅极绝缘膜53重叠地设置有第2无机绝缘膜56。第2无机绝缘膜56是例如配置在显示部的TFT的沟道区域上的保护绝缘膜。
图9(c)是示出图8的X-X线截面的再一例的图。在图9(c)示出的例子中,为在图9(a)示出的构成中不具有有机绝缘膜55的构成。即,为在基板50上按顺序层叠栅极金属51、栅极绝缘膜53、源极金属52以及无机绝缘层54的构成。
图10是从层的厚度方向观看转换连接部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图11是图10的XI-XI线截面图。在图10和图11示出的例子中,在从源极金属52向栅极金属51的转换连接部,源极金属52的端部和栅极金属51的端部在隔着栅极绝缘膜53相对的位置相互靠近地配置。
源极金属52在转换连接部与贯穿栅极绝缘膜53、无机绝缘膜54以及有机绝缘膜55而设置在有机绝缘膜55上的像素电极层57连接。即,在转换连接部设置有栅极金属51与像素电极层57接触的接触部57a。
另外,在栅极绝缘膜53上延伸到靠近栅极金属51而形成的源极金属52也在转换连接部与贯穿栅极绝缘膜53、无机绝缘膜54以及有机绝缘膜55而设置在有机绝缘膜55上的像素电极层57连接。即,在转换连接部设置有栅极金属51与像素电极层57接触的接触部57a。
像素电极层57与和源极金属52的接触部57a以及和栅极金属51的接触部57b连接而形成。由此,源极金属52和栅极金属51电连接。在图10和图11示出的例子中,经由像素电极层的导电膜将下部的不同的2层的配线连接。由此,不需要用于将栅极绝缘膜图案化而使源极金属和栅极金属直接接触的工序。即,得到能使有源矩阵基板的制造工序缩短的效果。此外,在图10和图11示出的例子中,源极金属52和栅极金属51在转换连接部线宽比其它部分宽。
本实施方式的转换连接部的构成例如能用于图3~图7中示出的源极层和栅极层之间的配线的连接。特别是,在图3~图7的驱动器安装区域17a侧的相对区域E的边界附近,在相对区域内,在从源极层向栅极层转换连接引出线的部分,能适用上述构成例。此外,转换连接部的构成不限于上述例子。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作为一例是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但是能应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具备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传递用于驱动像素的信号的配线的所有的显示装置都能应用本发明。例如,有机EL显示器或者微囊型电泳方式的显示装置以及其它显示装置能应用本发明。微囊型电泳方式的显示装置能为例如通过按每个像素对形成在显示区域的微囊层施加电压来显示图像的构成。显示装置例如能为具备如下部件的构成:经由开关元件与按每个像素设置的像素电极连接的显示区域的配线;以及具备与显示区域的配线连接的引出线的基板,例如能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那样构成该基板。
另外,能应用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也能应用于例如X线传感器等图像传感器用基板。X线传感器装置能通过例如在有源矩阵基板的像素电极上形成电荷转换层(例如三硫化锑层和硒层的层叠结构)而构成。
另外,能应用本发明的矩阵基板不限于有源矩阵基板,例如,也能应用于无源型的矩阵基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的源极配线或者数据配线的一端和另一端为分别连接到驱动用信号和检查用信号的输入端子的形态。但是,输入另一端的信号不限于检查用信号。即,上述实施方式的检查用晶体管、检查用引出线以及检查信号输入端子也能用于检查信号传递以外的用途。例如,在各像素中设置光传感器的情况下,能构成为从另一端输出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另外,例如为了在显示装置的制造后,除去各像素的带电(放电),能使用引出线。通过这种方式,能抑制TFT等开关元件的工作特性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形成为一体的驱动器设置在显示区域的任一边侧,但是驱动器的构成和设置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能将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分开形成,将它们分散地设置在显示区域的不同的边。例如,可以构成为设置向源极配线输入数据信号的端子的数据信号的端子区域和设置向栅极配线输入控制信号的端子的控制信号的端子区域分别设置在显示区域的不同的2个边。在该情况下,能形成从控制信号的端子区域或者数据信号的端子区域中的至少任一个起,从显示区域的左右绕到相反侧而与源极配线或者栅极配线连接的引出线。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使用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开关元件不限于此,例如能使用场效应晶体管。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具有多个像素和用于驱动像素的配线的矩阵基板或者显示装置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
17a  驱动器安装区域(端子区域的一例)
A  显示区域
G  栅极配线(第1配线的一例)
S  源极配线(第2配线的一例)
kS1~kS6  引出线
kG1~kG4  引出线
iG、iS  引出线

Claims (10)

1.一种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像素区域,其中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
第1配线,其在上述像素区域中与在一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
第2配线,其与在和上述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排列的像素连接;
端子区域,其位于上述像素区域的外侧,其中设置向上述第1配线或者第2配线输入信号的端子;以及
引出线,其从设置有上述端子区域的一方侧面侧起绕过上述像素区域而向相反侧引出,并从该相反侧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上述第2配线,
上述引出线包含:左侧引出线,其从上述一方侧面侧起从上述像素区域的左侧绕过而向上述相反侧引出;以及右侧引出线,其从上述一方侧面侧起从上述像素区域的右侧绕过而向上述相反侧引出,
上述左侧引出线和上述右侧引出线引出到上述相反侧的规定的集合区域,并穿过该集合区域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第2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合区域在上述像素区域的上述相反侧配置在离上述像素区域的右端的距离和离上述像素区域的左端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合区域设置在上述左侧引出线的从上述一方侧面侧到上述集合区域的长度和上述右侧引出线的从上述一方侧面侧到上述集合区域的长度大致相等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1项所述的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端子侧引出线,其从上述一方侧面侧引出,从上述像素区域的上述一方侧面侧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上述第2配线;以及
横侧引出线,其从上述一方侧面侧引出,从上述像素区域的左侧或者右侧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或者上述第2配线,
上述左侧引出线、上述右侧引出线、上述端子侧引出线以及上述横侧引出线中的至少1种包含多个配线,在该多个配线的至少一部分中,相互相邻的2个配线隔着绝缘膜形成在不同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1项所述的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侧引出线和上述横侧引出线分别包含多个配线,在该多个配线的至少一部分中,相互相邻的2个配线隔着绝缘膜形成在不同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区域位于设置与上述矩阵基板相对设置的相对基板的相对区域的外侧,
在上述相对区域,形成在上述不同的层的相邻的2个配线中的形成在一方层的配线向另一方层转移后向上述相对区域的外侧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1项所述的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上述不同的层的相邻的2个配线形成于在层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1项所述的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侧引出线和上述右侧引出线分别包含至少2个系列。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权利要求1~8中的任1项所述的矩阵基板。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8中的任1项所述的矩阵基板;以及
隔着液晶层与上述矩阵基板相对的相对基板。
CN201380020643.6A 2012-04-25 2013-04-18 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246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9794 2012-04-25
JP2012099794 2012-04-25
PCT/JP2013/061474 WO2013161661A1 (ja) 2012-04-25 2013-04-18 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6860A true CN104246860A (zh) 2014-12-24
CN104246860B CN104246860B (zh) 2016-08-17

Family

ID=49482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0643.6A Active CN104246860B (zh) 2012-04-25 2013-04-18 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77317A1 (zh)
CN (1) CN104246860B (zh)
WO (1) WO201316166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162A (zh) * 2014-12-30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73390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10261375B2 (en) 2014-12-30 2019-04-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856834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夏普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4112B1 (ko) * 2013-06-19 2019-10-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
JP6982958B2 (ja) * 2017-01-13 2021-12-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983006B2 (ja) * 2017-08-23 2021-12-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22102327A (ja) * 2020-12-25 2022-07-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0802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测试与制造方法
JP2007183527A (ja) * 2006-01-05 2007-07-19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能動素子配列基板、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2011154161A (ja) * 2010-01-27 2011-08-11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JP2011158707A (ja) * 2010-02-01 2011-08-18 Casio Computer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パネル用基板と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WO2012002199A1 (ja) * 2010-06-28 2012-0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検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8992A (ja) * 2000-09-22 2002-04-05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26931A (ja) * 2003-01-27 2004-08-12 Kyocer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178090B2 (ja) * 2003-09-19 2008-1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極配線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5266529A (ja) * 2004-03-19 2005-09-29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101965606B (zh) * 2008-03-14 2012-12-05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有源矩阵基板的检查方法和显示装置的检查方法
JP5036865B2 (ja) * 2008-05-16 2012-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検査方法
JP2010054551A (ja) * 2008-08-26 2010-03-11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この表示装置の検査プローブ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0802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测试与制造方法
JP2007183527A (ja) * 2006-01-05 2007-07-19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能動素子配列基板、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2011154161A (ja) * 2010-01-27 2011-08-11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JP2011158707A (ja) * 2010-02-01 2011-08-18 Casio Computer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パネル用基板と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WO2012002199A1 (ja) * 2010-06-28 2012-0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検査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162A (zh) * 2014-12-30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16107073A1 (zh) * 2014-12-30 2016-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4460162B (zh) * 2014-12-30 2017-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0261375B2 (en) 2014-12-30 2019-04-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773390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6773390B (zh) * 2016-11-30 2020-06-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856834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夏普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6860B (zh) 2016-08-17
US20150077317A1 (en) 2015-03-19
WO2013161661A1 (ja) 201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6860A (zh) 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5604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969283B (zh) 显示装置
KR102410726B1 (ko) 인셀 터치 방식 표시장치
CN102243838B (zh) 显示设备
CN11246620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165005B (zh)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008290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568950B (zh) 有源矩阵基板及包括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01533822B (zh) 安装构造体及电光学装置
US752224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one pixel electrode having a plurality of generally circular patterns in each pixel region
CN11093151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4380367A (zh) 显示装置
KR20190112228A (ko) 표시 장치
US10262590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0961648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54917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US11410586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substrate
CN112748616A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180644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80689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0866472B2 (en) Moun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210514885U (zh)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80499B (zh) 像素阵列基板
CN114171565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